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教学环境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84-01
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发表了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的主题演讲。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模式,Brian Gonzalez表示:“未来有个很大的趋势,我们把它称之为――颠倒的教室。”这一观点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结合学校目前正在探索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笔者也深刻地感到我们的教育在发生着快速的变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部学习终端,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那一对一数字化课堂与常规课堂相比,它究竟能够改变什么?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又有哪些有效变革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学校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来进行具体说明。这是学校初步探索出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基于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这种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字化学习的创新与发展,它是从网络信息技术带给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入手,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教育模式建构的新突破。它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数字化社会的需要。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变“单向灌输”为“多维互动” 。二是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三是由“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四是由注重“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解析一下这个教学模式的几个构成环节。
环节一:课前网络自学。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自学,并在微博上进行交流。教师及时浏览回复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课前网络自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了交流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微博的浏览回复整理,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深度备课。
环节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课前自学的内容、收获,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通过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环节三:问题讨论。可以是对学生在微博或课堂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也可以是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挑战性、拓展性的问题,师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环节四:分层训练。教师给学生发送练习题或让学生直接进入专题网站进行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教师远程监控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堂进行评价、分析、指导。通过分层训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环节五:应用拓展。这个环节主要是补充数学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事例或知识延伸、拓展的题目。通过知识的应用拓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环节六:总结交流,微博互动。可以是教师发起课后拓展话题,师生互动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发起话题,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后微博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动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1.教学设计的特点(思路、规律)
?教学设计不仅要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设计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景、问题、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
2.教案设计的特点(个人的做法、风格)
?教案设计主要呈现怎样做,不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训练、评价等素材。
?可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
二、本次撰写任务
1.各单元、章节、主题的教学设计
A. 单元教学设计,包括:
——单元关联分析(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
——单元结构分析(核心概念;学习过程;教育价值。单元的概念图。单元的重要目标)。
——单元教学建议(形成性学习建议;总结性学习建议。单元活动举例;单元训练举例)。
——单元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建议;阶段测验建议。活动评价举例;过程评价举例)。
B.课堂教学设计(或教案,含教学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建议(抓住情境、问题、活动三要素进行设计和说明)。———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示例与说明)。
注:教案改写成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案中的细节去掉,保留主要的情景、活动和问题,同时对每个情景活动以及问题进行说明,最后用教后感的方式说明你的整体设计思路。
2.各单元、章节、主题的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
?实验、实践活动设计。
?其它教学资源设计。
三、撰写要求.
1、要精心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切,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事实,概念,操作,逻辑;关联,结构等)。
———突出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验、感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2.要重点体现“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倡导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
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
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强化活动设计:情境启示——问题引导——活动探究——应用巩固。
3.要注意引导学习训练的改进
?精选内容:基础与发展;生活与经验;统一与选择。
?改进方式:书面作业与操作、表达作业相结合;个体作业与团队作业
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收敛性作业与开发性作业相结合。
4.要注意引导学习评价的改革
?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
?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过程记录与分析反思。
?加强综合性评价:三维目标的评价;
?加强自主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5.要提出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使用要求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关注身边的问题》是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权利和责任”中的第六课。本课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样的目标来设计安排的。内容有“我眼中的问题”和“我给政府提建议”两部分。
二、学情分析:
1、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特点发现身边的问题可能容易,但让学生用现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中的问题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善于引导。
2、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把建议提给谁哪个单位不是很清楚,需要教师详细指导。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能力与技能。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知识。引导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问题,并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问题的原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组织引导点拨、播放课件,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感受、发表见解、,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
六、教学准备:
1、课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方式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情况、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学校周边环境、校园环境等情况进行观察、认识、分析。)
2、准备建议书的范例。
3、教师通过调查、询问了解县政府有哪些部门,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了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虽然我们还是一个小公民,但是我们同样有责任关注社会的问题和发展。
设计意图:这段谈话让明确学生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同样有责任关注社会的问题和发展。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播放“马路挖沟的场景图”和“山村缺水场景图”。教师旁白:每年我们都能在大街上发现马路挖沟这样的情境,现在还有很多山村缺水的情况,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做适当的小评(城市经常挖沟的现象,政府部门不能很好地协调合作,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这个问题是人为造成的。乡村缺水,饮水困难的问题是环境造成的。)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目的是以这种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启示,以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更多问题。教师小评,让学生注意到有些社会问题是人为造成的,有些社会问题是自然环境造成的。
3、导言过渡,展开话题。我们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你的眼里,都有哪些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第34页和35页的内容,然后说一说所交代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引导分析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前通过观察所了解到的社会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教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简练、准确地表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是为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够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获得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3、归纳总结,提高认识。完成教材第35页留白,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纳一下写出来,也可以写同学们所说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对问题会的认识分析有所提高。
4、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1)引言:我们相互交流了所发现的社会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你准备把什么问题向哪些部门反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2)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简单介绍县政府分管的一些部门及主要功能。(预设交通局、建设局、城管局、旅游局等)
(3)引导学生说说想反映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4)小组展开讨论: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
(5)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指导学生相互评价,并引导肯定写建议书是反映情况的最好办法。(预设提出建议的方式:拨打热线电话、写信、写建议书等)
设计意图:教师引言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介绍县政府部门目的是引导学生清楚把建议提给哪些部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自主获得提出建议的一些方式方法,并在教师是引导下了解写建议书是反映情况最好的办法。
5、写建议书,课后延伸。
(1)学生拿出准备的建议书范例,交流一下建议书的书写格式。
(2)按照建议书的格式把以上讨论交流的问题及建议写成建议书寄出去。(根据时间建议书可在课后完成,鼓励学生修改后要寄出去)
《基于教育生态化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全书共包括六章。第一章简要概述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包括基础理论、教学原则、教学要求、教学改革现状及趋势等内容。第二章从功能结构和生态化特征出发,对英语教育教学生态化的必要性展开细致分析,并对其失衡表现提出教育重构建议。第三章阐述英语教育教学生态化的相关理论支持,包括生态语言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生态教育理论。第四章基于国内外英语课堂生态化的分析对比,从课堂设置和管理内容等层面对英语生态课堂及其体系构建展开研究。第五章探讨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定位与特征,并提出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与建议。第六章基于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及其在生态英语课堂中的话语,针对教师发展策略提出针对性建议。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广泛应用,英语课堂生态化建设是当下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各种问题现象进行深层次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为英语教学实效性研究作出贡献。
结合本书,英语课堂的生态化建设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课堂教学主体,通过各种信息交流产生相应情感,随着这些情感信息的流动,逐步构建出动态的情感网络。基于此,在生态英语课堂的构建中发展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由此形成积极正向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越发热情,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也随之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二是有助于英语教学生活化。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英语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往往与实际生活有较大出入,导致学生在语言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生态化英语课堂的构建则可巧妙地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适量引入课外知识内容、营造现实生活情境以及开展多元实践活动等途径,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掌握语言知识,促进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生态化英语课堂构建意义重大,其不仅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英语积极性。但基于现实各种因素,构建和谐的生态英语课堂是艰巨而复杂的工程。结合该书,根据当前生态化英语课堂的建设现状,从以下层面对其优化路径提出建议与对策。第一,营造生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作为开展英语教育的基础,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产物,对于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空间及色彩等,构建以人为本的开放式英语生态教学环境。而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将其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以发展眼光看待教学活动,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丰富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表现及价值观念输出给予重视,而不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分数方面。在开放式生态教学环境中,教师可立足于生活实际进行探究性目标的设置,学生对目标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度挖掘学生潜能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矿山地质 发展前景 专业目录 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66-01
地质行业近年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的修改势在必行。
1 首先介绍我校与“矿山地质”相关专业开设情况
辽宁省工程技术学校始建于1983年。目前开设地质勘查与找矿、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岩土工程、钻探工程技术、测量工程技术、化验分析与检验、地球物理探矿、采矿技术八个专业。我校虽未曾开设“矿山地质”但我校开设的八个专业中地质调查与找矿与采矿技术两个专业与“矿山地质”是相关专业,地质调查与找矿从2005―2012年每年招生人数分别为2005年100人,2006年162人,2007年89人,2008年54人,2009年52人,2010年34人,2011年22人,2012年14人,2013年25人。整体呈下滑趋势。从就业率来看,由于受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变,地质中专学生在事业单位就业率逐年下滑。在企业单位就业学生中以合同制或临时聘用形式者居多,这说明地勘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地质专业学生仍有需求。我校采矿专业是2008年首次招生,当年招生规模为44人,2009年招生人数为19人,以后停止招生,这两届学生直接到内蒙森工集团上班。
2 对矿山地质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分析
虽然我校未开设矿山地质专业,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分配到矿山企业工作的我校毕业生进行调研,通过对学生信息反馈的分析及与矿山工程师的交流,认为矿山地质专业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主要原因如以下几点。
(1)矿山地质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市场需求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矿业方面,竞争力较小,且在矿业方面有较大需求,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较好。
(2)1995年后,地质人员出现断档情况,地质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的人员较少,导致目前矿山地质人员紧缺,在这种环境下,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
(3)近几年,许多小规模的矿山企业和一些民营的矿山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矿山地质人员,他们急需一批既懂地质专业又懂采矿专业和测量专业的矿山地质人员,这为学生实习就业等创建了便捷条件。
3 矿山地质专业目录调整的建议
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核心能力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调整应紧紧跟随矿山企业对矿山地质人才的需求而不断改革和调整。
(1)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建议:矿山地质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能够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和先进科学手段,从事矿山地质职业领域地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地质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制图、预测预报、编写地质说明书、地质报告编写、储量管理等矿山地质技术与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矿山地质、矿井水文地质、储量管理、矿井地质勘查的岗位的高端技能人才。
(2)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建议:矿山地质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煤矿、固体矿山中有关地质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其核心职业能力是:培养学生固体(煤、金属、非金属)矿床设计、开采、生产的基本技能。因此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①矿山地质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在野外或井下进行实地的勘测,工作环境较差,条件比较艰苦,对于现在的学生是一种比较艰辛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因此,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从事艰苦行业的准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质品质。
②矿山地质专业新毕业的学生缺少实地勘测和在勘测过程中的一些生活等方面的经验,而许多公司或矿山都在招聘地质工作人员时更多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因此工作经验缺乏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所以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聘请一些有野外工作经验的地质人员为给学生教学,这样以来,既能让学生懂得一些野外生活的经验,也会使比较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乐趣的课堂,还能把一些野外比较实用的工作方法教给学生。另外,多组织学生到地质企业或矿山企业进行实习,而且要换一些不同的地方进行实习,要有针对性的实习,正所谓见多识广,只有见得多了,做的多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就具备了。
③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应浅显易懂,接近实际,为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有实际经验人员共同开发既符合学校教学又能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
(3)专业核心课程调整建议:在原有的专业目录中,《岩石矿物》、《古生物与地史》、《构造地质》是三大基础课程,辅助有力的基础地质训练、野外实习,增强学生的地质工作技能,这是切实可行的。可否考虑增加《煤田、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评价》,通过这两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矿区的矿床的整体认识,并考虑矿产的综合利用。《岩体力学》和《工程力学》建议选修或减少课时。建议增加《矿山水文地质》和《矿井地质》,使学生对矿区的地下水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以减少矿山地质灾害;为学生对井下地质情况的处理打下基础。还建议增加《固体矿产勘查技术》使学生对矿产勘查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手段有所了解;最后建议增设《Mapgis》课程,使学生们掌握现代化工作方法。
调整后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测量学》(矿山测量)、《构造地质学》、《煤田、矿床地质》、《矿产资源评价》、《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环境工程》、《矿山水文地质学》、《矿井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技术》、《Mapgis》、《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岩体力学》与《工程力学》建议选修。
(4)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建议。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工程意识,注重能力培养,按照深入一点而兼顾全面的原则组织实习。新生入学后用一周时间组织他们去参观矿山,了解矿山工程系统,特别是一些管理工作特点,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他们将来要做什么,现在需要学什么,使学生感悟到矿山基础地质等基础知识都是矿山工作所必须的。在矿山地质基础课之后,针对矿山实际基础地质工作内容,增设两周综合训练课。然后,安排适度的矿山基础地质实习,这就使矿山基础地质教学,在矿山地质系统教学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有机的运作,有利的推动了整个矿山地质专业教学。
调整后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地质认识、矿山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填图实习;构造地质课程设计;矿井地质设计;采矿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生;文本;角色;合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和兴趣,应该注意优化教学策略,多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活泼的语言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大胆表达和主动探究。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语言学习主体作用,应该以激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为基础,突出语言表达运用过程,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交流。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来创设富有情境和情趣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深受学生的喜欢,更为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互动,深化认知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和兴趣来源于教材文本。让学生在阅读学习教材中发现美,激活学习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兴趣和特点出发,优化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与其对话,探寻其中的美妙之处,以此来强化认知感悟。
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互动过程中,应对课程文本资源优化组合,特别要为学生提供与表达对话相匹配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必要的介绍说明。同时,建议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挖掘其中有效的语言表达信息,以拓宽学生学习认知思维。学生在这样的引导过程,能够学活文本,将静态的语言字母转化为动态的互动交流。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6AUnit2 Ben’s birth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What do you want to give Ben as a gift?”来思考,并就文本中的语言表达信息来尝试与文中的Jim和Ben进行对话,以提高语篇整体学习运用意识。
二、鼓励学生与同学表达交流,增强体验
语言交际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相互表达交流,以此来激活表达认知思维。学生在彼此表达交流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自身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针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一定的目标任务引导中,以语言表达交际形式来强化认知。
教师可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要求,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语言表达交流对象,尤其要求学生能够合理搭配学习小组,以明确合作探究任务为根本,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机联系。建议学生能够在运用同桌交流,相互学习帮助;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化解疑难问题;运用对话辩论,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语言知识才华。同学之间相互表达,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学习心理,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增强理解记忆过程。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 In a toy shop的“Read and say”教学中,可要求学生针对教学中,不妨要求学生能够扮演tiger、lion、shop、panda等动物,以“Find good friend”的游戏形式来要求围绕“How to make good friends?”任务来进行表达交流,以此来增强学生认知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三、激励学生与角色模拟表演,提高技能
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深入体味和认知感悟,更利于提高其语言听、说、读、写等表达技能。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角色参与的形式来深入认知,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更能够让学生在模拟表演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为学生营造与文本相似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的真切感受得以实现。在创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学习喜好自愿选择角色,让学生能够适应角色表达要求。建议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语言来深入表达,以此来展示其语言理解掌握运用才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情况,还可建议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在《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 Holiday的“Listen,read and say”可将教室布置成欢庆的场所,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we do on the festival?”,建议学生能够发挥想象思维,就今年的春节拜年的情境来进行对话,可按照教材中Mr Green、David、Su Hai、Mike、Ben对话方式来交流,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正如前所述,让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动”起来就是在为他们提供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基础上,注重激活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由表达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和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互动交流形式,让学生真正乐于互动,勇于表达,勤于尝试,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罗文娟.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摘要】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临床实习教学关系到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实习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医学生由学生角色向医生角色转换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临床理论、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的重要时期。临床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新时代医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学生实习的形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逻辑思维、技能操作、科研能力、创新意识、提高人才质量。以下对于学院和学生实习改革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实习、技能培养、改革
一 对于形成性考试遵循的原则。
由于形成性考试具有开放性、广泛性、逐步提高性、过程性等特点,笔者建议实习学生必须坚持:1.实事求是原则。如手术记录要明确写明第几助手,而不是简单抄写一遍。如果没有机会参加手术,应该以求实的态度写明。2.实用性原则。有些学生书写的与实际的操作水平不相符合。从实习生的角度出发,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一些最基本的临床工作,如病历的书写、基本临床思维的训练、基本体检操作等等,都是实习学生的形成性文件的主要内容。超过实习生水平的形成性文件只能反映学生对于临床知识的漠视。3.双语性原则。为使我们的医学院校与国际医学院校接轨,应要求学生熟悉临床上国际通用的英文缩写等,并将这方面内容列为实习生形成性考试的内容之一。4.创新性的原则。实习学生未来的希望是各项新技术的操作者。为此,建议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临床的新技术、新理论必须有所了解。因此,在形成性考试的过程中,应该增加创新性知识汇报。
二 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学校应全面开放实验、实训室,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加大对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对其高效利用,建立现代化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和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创建高仿真模拟病房,其内部的布局、器物的摆放等均要与真实临床环境接近一致,将仿真教学模型、标准化病人、模拟医院场景有机结合(l)。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中实施临床教学,指导医学生开展多种临床情景的诊疗实践,并对其进行各种规范化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加医学生的动手机会,为其适应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双元制”教学。
由于目前的医疗形式和医师法的规定,临床实习将面临许多困境。如学生不允许参与直接的医疗项目,会限制学生的临床技能学习、临床病历的书写训练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因此,建议学习德国的教学实习经验,采用德国已经使用了100多年的“双元制”教学法。即学生边在医院实习,边在学校上课,而不是完全抽出一年的时间完全进入临床科室。这样,可以将理论和实习较好地相结合;对于学生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在上课过程中加以解决,使实习与教学互不脱节。
四 临床技能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用任务原则来表达和使用英语,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语言交际性的功能要求表达者能够通过交流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信息,灵活使用英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多以听说为主,鼓励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情境任务来交流合作,活化英语学习认知过程,提高学生语言的使用能力。
一、自由交流:鼓励学生主动言说
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创设轻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相互间的平等交流来体现,从而享受语言表达话语权和支配权,激发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的自由交流,能有效深化课程教学的和谐情境,让学生能够更为灵活自由地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建议学生围绕语言表达话题,尝试运用演讲、说唱、角色模拟等方法来相互表达交流,形成畅所欲言和争先恐后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语言表达话题,组织好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运用争辩的方式来激活自身的英语学习认知思维,深化认知感悟。这样自由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感知。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由表达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兴趣。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 In a toy shop”中的“Listen, read and say”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围绕“Which toy do you like best?”和“What do you want to give your classmate on his birthday?”来主动交流;要求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运用自由对话的形式,围绕“What is it?”和“It’s a (an)...”等句型主动表达,以此来深化认知感悟。这样的自由交流,能让学生深化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感知。
二、任务探究:增强学生理解体验
英语课程倡导运用任务型原则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任务中,主动表达,增强语言的认知体验。运用任务探究来活化表达交流,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课程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定的学习任务,建议学生通过发挥集体的学习力量和智慧来主动交流。任务设计要能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来设计一定的学习探究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让学生有一定的任务主动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同伴、小组、角色等方式来相互讨论,形成一定的学习认知体验,有深刻的认知感悟印象。
任务探究模式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载体形式。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中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教师不妨建议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围绕“Can you guess what does Ben like best?”和“What do you want to say Ben?”来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深化认知感悟。这样的任务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得以暴露,便于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三、师生对话:规范学生表达思维
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也正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疑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师生对话的互动交流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畏难的学习心理,形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品质。指导对话,更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表达思维。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应该以观众的身份来推动学生唱好主角戏,多深入学生的学习交流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疑难。多运用诱导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建议学生就自己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主动和老师交流,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与教师对话中的问题和精彩之处,一一予以点出,让学生能够体味到教师的用心。像在“How to make good friend”的对话交流中,教师可与学生通过交换彼此之间的观点,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师更为直观和准确地发现学生的交友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为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1.人的管理
人的管理方面存在两大问题:自身管理意识差和学校管理不到位。实践中存在很多学生自制意识差,不能有效约束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被动学习,尤其体现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出现交头接耳现象,扰乱课堂秩序。而教师担负着管理学生的义务,维持课堂纪律,但实践中存在很多教师上课时,对课堂纪律不闻不问,只关注部分学生的学习,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大,违背了工业设计教学的初衷。因此应当重视对人的管理,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还要加强教师的管理。
2.物的管理
物质条件是一切生产的基础,要做好项目管理,保证物的有效管理成为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物的管理主要指与工业设计教学有关的仪器和工具的管理。对于学校来说应当做好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但实践中出现了部分学校忽视对教学器械的管理,由于长期放置又无人清理,造成教学器材的损坏,在使用时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教学质量。物的管理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物的缺失会丧失学习机会,降低学习质量,需要高度重视。
3.环境的管理
良好的环境是成功的保证,环境作为一切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过高的噪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正常学习。
二、关于教学的建议
1.做好人的管理教育
针对学生的管理现状,建议应当从两方面入手,做好人的控制工作。一个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意识的建立需要感知、思维、重复的动作,学生应当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我控制意识,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者组织专门活动,来引导学生有效控制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自我管理的任务,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适时给予鼓励,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促进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识。
2.做好物的管理
物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的管理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器材的管理工作,主要应当从定期的专门人员的清理工作出发,来做好物的管理工作。教学器材的使用频率并不大,这就可能造成多数器材被长时间闲置,如果当中没有定期进行清扫,很可能造成器材的腐蚀或磨损,严重的直接导致器材不能发挥基本功能,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做好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