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物流信息化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信息化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信息化的作用

第1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物流;甘肃经济

商品经济化、贸易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产品以及生产资料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运转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物流作为联系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能够实现商品或原材料由产地向需求地的定向移动,以满足社会需求,其过程主要包括搬运、包装、装卸、仓储、保管、流通与处理信息等环节。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创新产生了现代物流,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服务宗旨,重点解决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效率与效益最大化的问题。信息化与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的两大基本特点。目前,物流信息化有两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一是横向整合,形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二是纵向整合,形成专业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从技术上来看,射频标签(RFID)、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商业智能(BI)等技术开创了信息化的新局面。一批重要的基础标准开始研制和修订,例如《物流术语》、《物流成本》,还有关于联运平托盘、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等。在这些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热诚,并成为重要的主力军。企业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整合离不开标准。

一、信息化、标准化物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首的现代物流的发展目的就是要降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客户谋求利益最大化与效率最大化,使企业获取最大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的运行。

2.优化产业布局,为第三产业添砖加瓦。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引进,使得物流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且提高了附加值,真正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完美转型,企业整合力度加大,其产业链也不断延伸,优化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3.增加就业源,缓解社会矛盾。信息化、标准化物流引进了先进的射频技术与高端的服务架构,智能化是其最大亮点,但亮点的背后需要众多的科技软件开发公司,软件包装等公司的支持,无疑为市场投放了一大批就业岗位以满足客户独特的需求。

4.促进其他行业的投资。越是高端的物流服务越脱离不了道路交通网、交通工具以及通信工具,而且要求更高。显然,地方投资环境相应的会得到改善,从而可以扩大地方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甘肃物流业的发展瓶颈

甘肃省是全国GDP增长水平最慢的省份之一,地处大西北,以农业种植与资源开发作为其支柱产业,重工业中的石油、化工、铝业及钢铁构成其主要经济增长点。GDP增长水平缓慢与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合来看,呈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1.企业体制管理混乱,现代物流观念滞后。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的先进观念,大部分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思维之中。部门与行业之间管理体制混乱,导致诸多具有超前意识的政策无法落实到位。

2.服务设施陈旧、手段单一。大多数企业只注重物流业中的运输与存储两项基本功能,而对于现代物流业所要求的信息管理、流通加工、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的环节尚未建立,因此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3.管理水平差,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管理观念不能及时转变,不能根据市场以及用户的需求去及时做出调整。专业性的物流人才严重匮乏导致企业无法改变已有的物流架构,经营水平较低。

4.行业体制不健全。商品的流通需要贸易、配送、运政等部门的相互配合,而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政策不一、体制松散,牵涉的利益冲突,无法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无法实现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严重阻碍了物流业的向前发展。

5.物流发展不成规模。众多企业本着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分散、耗能、效率低下,不能够形成现代化的规模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多元化的物流平台,无法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6.信息通信技术跟进迟缓,电商意识不强。与沿海诸多地市相比,甘肃相关物流企业内部有关信息管理等环节的技术极其落后,必要的信息平台尚未完善,而且电商意识淡薄,不能够适应经济潮流。

三、甘肃物流业发展的解决思路

甘肃物流业的发展目前看来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下狠心、下决心加大政策投入,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争取为甘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特色及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争取把甘肃打造成为西北重镇的物流中心。具体解决思路如下:

1.依托现有优势对物流结构做出调整。作为西北的重工业基地,甘肃的铁路、公路运输网是很成熟的,应将沿线城市作为物流的中心地带,并根据各地的产业结构特征去整合,从而形成城市群的开发格局,实现各市之间以及各市与周边省市之间的物流互通、商流互通、信息流互通。

2.将人才培育作为物流业振兴的第一要务。科技进步靠人才,要积极开展物流人才的专业培训与教育,通过学校、各大职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联合培养物流人才,为物流业注入新鲜血液。

3.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政策扶持,必要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去优化物流结构,促进物流外包业务的下放,并且要淘汰落后的“小作坊”,通过组建大型的物流平台,实现物流业的跨区域、专业化发展,以更好满足社会需求。

4.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企业应该向先进的国际物流接轨,注重物流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平台化建设的必要构件,如专业信息管理系统、产品跟踪系统以及电子数据方面的信息交换系统。这样,甘肃物流业才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曹俊伟,张锦龙,钱勇生.甘肃省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5(02).

第2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26-02

1物流信息化是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

1.1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

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基础,现代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以信息化为基础。

1.2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

现代物流的核心理念是用信息系统来整合对顾客、经销商、运输商、生产商、物流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管理,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目的性和经济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水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每个物流节点都相互联系,从而结成一个物流网,每个节点上的物资都按照区域、属性和服务对象在不同方向得到集成,按照顾客要求,准时运送到相应的物流节点,在集成和配送过程中实现最大的经济性。

1.3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业务运作的神经中枢

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物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各个环节间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要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的基本资源。物流系统中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的。

1.4物流信息是构筑物流平台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是物流平台建设的基础。提高物流系统总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条形码、POS系统广泛应用的支持,提供物流领域完善、广泛的EDI、GPS系统是构筑物流平台的重要内容。

1.5物流信息化促进物流发展

物流时代是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1)从微观角度讲,物流信息网络可缩短物流的传输长度,增加透明度。物流信息可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的形式将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更好地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统一加工消除了部门间的冗余,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2)从宏观角度讲,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流通产业结构,推进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也是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需 要。

2物流信息化状况及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物流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需求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的企业少,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更少。企业缺乏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不重视专业化的咨询。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措施

3.1发挥政府在物流信息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政府要成为信息基础条件的创造者,物流信息进步的推动者,运行秩序的维护者。在用地、资金、物流管理信息化、运输工具高度智能化等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2引入咨询服务

3.2.1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中的咨询

在项目初期,咨询公司可根据经验以及专业知识预见可能发生的需求膨胀,与企业充分沟通,在规划中就能全面地分析和预测需求,帮助企业决策层正确认识物流信息系统,并与企业共同组建项目工作团队,设定工作目标、方法论、质量控制规范等。

3.2.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咨询

资深管理咨询顾问指导和参与实施的全过程,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流程、需求等方面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技术,解决如何搭建高效的内部管理和运作体系、如何优化业务流程、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和组织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等一揽子问题,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3.2.3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咨询

信息系统建设牵涉面广、时间跨度长、技术含量高,专业的咨询顾问可处理系统实施中各种异动情况,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培训,让相关员工理解系统的作用、自己充当的角色及所面临的变化,使系统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3.2.4物流信息系统实施后的咨询

咨询人员协助进行效果评估,专业、客观地评价实施效果,为企业扩大取得的成果、改进不足提供建议。

3.3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传统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资源是巨大的,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对行业资源实现共享,发挥物流行业整体优势,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现 状。

3.4大力开展物流信息人才教育培训

积极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等进行资本与技术的合作,并通过教育、引进、激励等机制吸纳国际物流业信息管理人才,同时培养既懂具体业务又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人才。

第3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当前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的几个问题

虽然有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实现了对于物流管理的一些主要环节(如仓库管理、销售管理等)的计算机管理,但是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的企业却极少。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企业实现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对所需财力、人才的认识不足或者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不能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往往半途而废或草草收兵。

其次,在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初期,需要管理人员辅助完成大量工作,花费精力去熟悉新的工作系统,新系统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使得管理人员存在抵触情绪,不愿协助信息技术人员开发系统。

第三,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的教师或计算机公司的工作人员,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感性认识,如果企业人员不予配合,他们很难实现一个令企业管理人员满意的系统。

第四,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可能需要花费几年时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往往会导致前期开发的系统所使用的平台和后期开发的系统所使用的平台不一致。如何使已经开发成功的部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不同平台的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部分集成,是企业在发展、扩大物流管理信息化范围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关于物流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工作还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企业如果能够尽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对其物流信息化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领导重视,业务人员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及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习惯等方面进行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转2.重视开发企业物流的信息资源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保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

3.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企业物资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科学管理的基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处理物流信息的同时,应该注意营造综合数据环境。在此状态下,物流过程的所有技术数据和事务数据,对所有参与单位都具有高度可视性和可存取性。

建立相应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及数据仓库,是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根据库存模型、预测模型等管理决策模型,采用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实现物流决策支持系统,采集、利用好宏观信息、生产流通及价格信息等,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4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2009年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已确定的振兴物流业九大重点正程每一项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这充分显示,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振兴物流行业的着力点和重要内容。因此,自2009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我国物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据悉,此项工作目前已有实质进展,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物流业振兴:信息化先行

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各行业都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基础业,物流业榜上有名。积极的经济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经济率先回升,物流行业也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物流信息化也得到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运输业的空前重视。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看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使物流业受到空前重视,也为物流信息化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一方面,各类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快速推进;另一方面,专业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获得了发展,并使得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据统计,在国外,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不到1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30%。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微利时代,物流环节成本降低1个点就意味着上游企业的利润能上升1个点,而要获得这30%的利润空间绕不开物流信息化建设。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企业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物流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物质资料运输,发展为利用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低成本的服务。

资料显示,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单点应用

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这一层次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套件、企业邮箱之类的通用工具软件,以及物流行业专用的条码识读器、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工具软件或单点系统等。

第二层次:流程优化

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企业专用的信息系统。

第三层次:综合管理

是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行业专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层次:公共平台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当前,物流公共平台领域发展较为快速的是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

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

为系统推进全国物流信息化工作,工信部组织编制了《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下称《规划》),提出了八项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项目申报以推荐方式进行,全国性行业协会是推荐渠道之一。戴定一副会长认为,此举是工信部自组建以来,第一次向社会展示了其在物流信息化领域的推动作用,也是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部署。

此外,在《规划》的相关项目指南中,明确提出了试点示范项目的8个支持方向,包括: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工程、重点领域物流信息化提升工程、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工程、军民结合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工程、重点物流信息化标准研制宣贯工程、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工程。

戴定一认为,这8个方向都是即将发表的《规划》中列出的重点工程,也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要求的重点,紧扣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脉搏。“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在此之前,物流信息化从来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性文件,它填补了空白。”开拓创新,是戴定一对《规划》的评价。而戴定一本人也参与了《规划》的相关编制工作。他告诉记者,《规划》列出了物流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框架,其中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政府(物流监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产业(专业)物流信息化以及底层技术、标准、政策环境建设等,基本涵盖了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领域;同时框架的每个层面又包含了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矛盾、未来目标及“十二五”期间要攻克的难点与应对措施等。

其实,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只是工信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序幕,《规划》的即将,意味着物流信息化大幕就会开启。戴定一表示,当前信息化要着眼于物流业发展的总趋势,支撑物流业做大做专。社会化分工催生了现代物流业,而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物流业中出现了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标准化服务,如仓储、运输、快递、货代、装卸、搬运等,这类服务可以看作是相对标准的作业型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规模化、标准化和价格竞争。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走向整合,形成龙头企业,结成网络体系,解决现在的分散、混乱、无序竞争、不规范甚至是坑蒙拐骗等问题。目前这类服务在国内市场上是供大于求的。除了铁路运输比较紧张外,其他的基本上是在依靠价格竞争来取得订单。

戴定一认为,从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物流业更具拓展空间的领域在于专业物流服务,也就是供应链的服务。该类型服务以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要特征,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根据客户的专业特点,提供专业的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然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进行控制和计划。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物流服务,如汽车物流、钢铁物流、服装物流等。“这个领域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对此还不擅长,需要进一步探索。”在他看来,“这也是目前物流信息化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物流业要符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要能够与产业的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包括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等的联动,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信息化就是要支撑促

进物流业与产业的融合。”

物流信息化需求迫切,商机巨大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当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而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因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所致。

根据200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在进入物流信息化行列的所有企业中,约67%的企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然而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仅占4.7%。这充分说明我国约有2/3的物流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实现了办公文档电子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少于1/3的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核心业务上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支撑,仅有约1/20的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

这说明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需求迫切,商机巨大。自2006年以来,中国物流信息化投资开始迅速增长。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IT产品应用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27%。2007~2009年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市场增长率仍然维持在20%以上。

目前,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供应商分四类:国际著名的管理软件或物流软件商、国内的大型管理软件商、国内物流软件专业供应商和小型软件企业。

在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国际著名管理软件公司和国内的大型管理软件公司一直占有优势,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一定会继续巩固并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并通过这个市场整合行业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而一些国内中小软件企业,尤其是物流软件专业供应商,他们在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在一些细分的领域。例如深圳市宇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基于GPS的运输透明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与服务,自2006年至今,公司每年都保持100%的成长速度。该公司董事长张景涛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专注于运输透明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这是我们目前公司成长的保障,也是前进的方向。”

对于国内物流软件公司的发展方向,戴定一副会长给出自己的意见,他表示:

首先,要重视在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方面寻求突破。目前全社会对自主创新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很多企业一时间还找不到突破口。物流行业应该率先在市场优势领域寻求突破,在市场占优的领域中率先应用自己的原创技术,或者采用自主的标准。用市场培养标准,用标准引领技术和产业。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优势行业市场的控制力,在这些领域增加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制定标准的话语权,由此影响其他领域。

其次,我国物流信息化供应商要认识到,信息化已进入到以应用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所以要提高服务意识,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第一,要尽快专业化。物流业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相应地,IT供应商也应该要进入专业领域,不能只懂IT,而是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满足客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锁定一两个领域深入进去,而非面面俱到。

第二,转变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继而用出高效益。为此,IT供应商要从单纯的卖软件向以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等。

第三,信息服务商也需整合。要改变IT业多头竞争、无序竞争的状态,逐步形成技术标准,形成能够对中小企业具有协调组织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戴定一最后强调。信息化发展滞后于物流业,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体制、观念等,需要多方协调发展。目前政策环境已经越来越好,相信未来信息化在经历了“横纵整合”之后,能够真正支撑得起物流业做大做专,使物流业在更广阔的天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5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一)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物流业从产生到如今的发展成熟,虽然其间有关部门也了一些政策法规进行行业规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政策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物流行业发展至今,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规定并未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致使物流业的多个层面标准不一。好的政策法规并没有得到切实应用,从而导致在物流行业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因为缺乏信息化监管手段,造成司机偷油、跑私活、多报过路费、人员调度不及时等问题比比皆是。同时,单纯依靠传统的纸质交流和经验型业务调度方式,很难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不强;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传递效率低,导致客户投诉日益增多。以上这些问题都会阻碍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水平当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公司能够实现借助互联网与局域网运营物流产业链。尚有大多数的企业停留在初级水平仅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与使用,而加工后的集成信息并未实现有效利用。

(三)物流的信息化进程缓慢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物流企业以及货物的集散中心等多方面信息水平同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借助多方信息从而共同搭建信息化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维护。因此,有关的政府部门、物流公司对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及其工作效率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综上,从整体上看来,物流业的长期发展是受该行业信息技术水平限制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参考目前的物流发展状况与形势需求,充分考虑国情,进而找到符合发展具体要求的物流信息化关键途径及方法。

二、新时期我国物流经济信息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物流信息化要求信息流动快速、及时准确,而物流的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产生和流动过程。物流信息化的关键目标是通过重组物流流程来开发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物流信息资源。重组物流流程可重新配置物流系统资源,重新规划物流系统,大幅提升服务层次,进而发挥物流的积极作用。具体在进行物流流程重组时,应着重改造现有不合理、不流畅的业务部分,挖掘物流信息,完善整个物流系统。整个物流系统可以看作是由物流各个作业部门组成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物流网络,只有通过线的信息化、点的信息化,才能实现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因此物流信息化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各个部门间的网络化、信息化之外,另外重要的就是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化。物流系统的物流结点中,不管是传统的仓库,还是现代流行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流通中心,流程重组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在流程重组改造实现物流结点的信息化中要注意,必须保持与整个物流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系统各种流程和信息网络的统一,如信息的格式、信息的传输等,方便与整个互联网的连接。总之,物流作业水平的提高在于物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必然要求进行物流流程重组,物流信息化成为物流流程重组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1、采用新技术,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方向,是要实现革新化与标准化。扩展性标识语言的成熟发展,为物流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能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种扩展标识语言作为与因特网相关的功能较强大的数据库与编程工具的加速器,也是数据格式上比较通用的一种表示法,能够保留数据内容及结构的完整性,并将其中的商业元素从这些数据当中分离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灵活地将自己的商业规则融入其中,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便捷途径,同时将扩展标识语言应用到电子商务的物流过程中,能够统一在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进行交易的标准,从而使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软件实现有机集成;通过点对点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而实现商业应用与数据统计的分离。将互联网、扩展标识语言与数据库等技术手段相互融合,也就形成了面向物流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完整方案。若能够将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应用到物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上来,一定会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借助政府支持,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进程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针对物流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行业规划,搭建并完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第一,加快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制定有关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方针,在整体上推动社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而为物流业高效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普及并推广物流信息网络技术,为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安排及行业建设发展规划,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后,加强对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物流业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不断完善信息政策法规等保障体系,来更好地为物流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

(三)加快培育物流信息化发展需求人才建议政府积极拓宽培训与教育多方渠道,鼓励企业公司、行业协会及大专院校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系统,多渠道培养物流信息化高级人才。可以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督与保护,同时在政策上鼓励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鼓励高等院校结合市场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科学有序地对在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积极引导企业员工、高校学者与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及资本上的合作,促进物流行业产、学、研密切联系,共同推进物流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第6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1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从发展速度看,我国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平均增长23%;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物流产业增加值达16717亿元,同比增长18.4%;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将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西欧的9%。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货物保障、信息通信和装卸搬运等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缺乏有效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与兼容性较差,缺乏系统性。

2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的特点

2.1物流的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采集数据库化、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等。没有物流的信息化,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快速、准确、集成、低成本的要求就无法满足。

2.2物流的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就是机电一体化,外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而且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流活动中的误差/错误等。

2.3物流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就是物流的智能化,物流活动的大量决策,如库存多少、运输路径的选择确定、物流配送中心运作决策等等,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和运算才能解决。物流的智能化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下一个新趋势。

2.4物流柔性化

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新要求发展起来的新型物流模式。物流柔性化要按照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实施物流活动。

3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3.1改革物流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基础,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在运输方面涉及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和国际运输等多种模式,在服务方面涉及电子、汽车、药品、日用消费品等众多行业,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使物流企业与客户、分包方、供应商更便于沟通和协调。我国缺乏完善的信息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因此,物流信息资源要共享、要进行整合,就离不开标准化,未来的信息化项目中也将会越来越多地涉及标准问题。

3.2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首先,要注重对物流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尤其要加强对物流信息先进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关注新技术对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研发工作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同行业的物流信息化要求各不相同。制造业通常是以ERP为基础,扩展到物流环节。相比之下,零售市场正处于加快连锁化的发展阶段,零售行业在整合市场的过程中,把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主要的竞争力来规划建设,把物流系统与分销网络的建设密切结合在一起。在充分考虑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要为未来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软件开发商应坚持的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实用的物流软件。

其次,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加强信息化的宣传、交流、推广工作,提高中小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用为突破点,鼓励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一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第7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区域 物流信息化 策略

区域中心城市在地理上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便利,是物资、资金、信息和人才的聚集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地辐射和带动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如现有库存量、供应商信息等,物流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处理,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提升了物流管理水平,提高了物流服务效率。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平台的现状

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第二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流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推进力度。如,去年国家九部委联台发出的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文件中,就有专门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在全国科技中长期规划中,也把信息化确定为物流中长期规划的核心技术;二是我国物流信息技术与国际差距在逐渐缩小。三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进展较快。

二、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

物流信息化不仅包括物资采购、销售、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送,还包括了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如采购计划、销售计划、供应商的选择、顾客分析等提供决策支持,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汇总和分析物流数据,进而做出更好的进销存决策,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信息与服务平台,可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横向整合,做到区域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还可以结成企业战略联盟,推动各企业联合采购、生产和销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策略

(一)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建设

首先是要统一标准,虽然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委员会经成立,但是在统一标准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产品编码方面,既要国内统一,还要遵循国际标准,要真正能够做到全世界范围内一品一码;其次,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的研究制定,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包括企业间流程信息标准、企业间物流流程信息交互的实现框架,如消息构成、消息交换模式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如接口标准、开发框架、数据传输标准、用户协议等等。

(二)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基于Interne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各种功能的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和业务数据传输;系统通过网络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捷径。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必然的,物流信息化能促使物流成本的减少,促使物流流程的重组,促使物流的标准化,更加能够促使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

(三)充分利用IT技术提供的有力支持

物流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动态性比较强。IT技术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替代或辅助人们完成对信息的检测、识别、变换、存储、传递、计算、提取、控制和利用,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物流企业必需要应用各种IT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物流各种增值服务,才能生存,才能发展。IT技术完全有能力构筑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

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值服务体系,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要对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此外还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统一的物流专业的评估标准。规定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用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培养在校学生,以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满足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章程凯.我国物流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0.

第8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

一、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的现状

1.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规模小、缺少资金和技术,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发展缓慢,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约为2260亿元,约80%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基本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超过90%的中小企业已接入互联网。但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仍不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不到位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自用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于企业的应用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2.企业应用社会公共信息平台效果不理想。据调查,目前仅有约11%的中小企业使用过政府搭建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或服务平台,对公共平台使用效果比较满意以及很满意的比例也仅为45%,一般和不太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了一半。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时,由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很有限、服务不到位,模式落后与总体应用效果不理想。

3.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缓慢。市场上目前缺少适合中小企业物流的信息应用系统,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成本增加,需要软件开发商付出很大的代价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加上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投入成本大和维护费用较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分摊到企业运营成本中去,投资回报率往往难以计算,这些使得企业负责人在对信息化项目投资决策时决心不大的根本原因。

4.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的奇缺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物流信息化人才不仅需要懂计算机技术,还要懂生产流程管理。以往中小企业大多数人才知识的不完整性,因为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以至于中国物流信息化尚处于一个艰难的摸索阶段,不管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还是实施企业战略的中低端人才,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显示能力不足,决策层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中低端人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从事的人才对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认同度有待提高。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偏少,高素质研发人才更少,难以吸引人才,也难以支付昂贵的用人成本。

5.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中小企业众多,发展规模与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在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对物流的应用软件有很大的不同点,因此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存在的技术问题还体现在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商一般倾向于开发大型企业适用的,建立在先进技术管理平台上的软件。而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位于软件发展的低端市场,软件的开发往往被开发商认为是不值得开发的领域。目前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在原组织结构下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化,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操作。

6.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目前已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企业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加,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使得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二、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的对策

1.社会应为中小企业开发物流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研发专用软件,需要社会专业软件公司为其开发。一方面开发企业自己服务与生产的软件,另一方面还要开发企业与社会其它系统平台共享的软件,使企业与社会各个数据库系统实现共享。我国物流发是以个有机的整体,当前市场的发展需要亟待于整合与提高我国物流软件产品水平,使之物流软件更加专业化、专注于服务物流的各个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做深入细致,满足企业的业务流程需要,并能全面准确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2.加快物流企业数据库与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应用。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包括:(1)供应链信息交互:面向企业之间建立的商业信息交互内容,如帐户建立、修改、信用信息等。(2)产品信息交互:产品信息、查询、修改的信息交互。(3)订单管理:针对采购、销售、发运、结算等之间的流程的信息交互。(4)库存管理:存货管理的信息交互,如库存情况、需求预测、补货通知。(5)名词术语标准化等。政府与社会应为中小企业开发物流信息应用软件,尤其是针对物流信息传输处理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推广应用创造条件,借以提高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水平。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出台政策、构建平台、设立试点、投入专项资金等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有利宽松的环境。

3.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在目前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企业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政府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好引导调节作用,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开展教育培训,还可以在资金方面帮助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加大他们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等等。另一方面,参照发达国家的物流信息管理师资格认证培训体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师的资格认证考评体系。企业更应该构筑起自身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多注重内部挖掘与培养,充分认识到人才价值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人才瓶颈。

4.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交换,是当前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物流企业可以在该区域内实现异构数据格式的转换,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节约社会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查询,减少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平台还可以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而那些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能以较低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资源,拓宽其业务范围,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规划,进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行业管理上可通过平台及时获得企业信息,需求总量,供给能力,运输方式的运营状况等等,以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通过这样一个公共信息平台,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金融服务等各机构都可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和整合,最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益。

5.为中小企业建立国际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当前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和必经之路。借鉴发达国家日本的检验,2000年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信息通信技术战略总部,为制定日本高度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综合政策,协调国际合作,并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日本信息技术的新战略:将信息技术革命作为动力,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政府还制订或修改了一些有关法律和法规,用来支持与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通过为中小企业建立国际化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上的技术动态、市场行情、贸易壁垒、汇率变化、各种风险预警等,提供支持与帮助,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保驾护航。

第9篇:物流信息化的作用范文

起步期:小菏才露尖尖角

我国最早采用的物流信息化技术,当属EDI技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回忆:“物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引入中国时,我国物流电子化应用几乎是一片空白,纸质的单证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信息流。当时的企业用纸质单证来控制物流、传递物流信息。到了上世纪90年代,能控制物流、商流的电子EDI技术被正式引入中国,从此之后,物流信息的传递开始进入电子化时代。”

正是由于采用了物流EDI技术,从此改变了物流业的传统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企业之间的无纸化贸易、节省了费用,而且还提高了办公效率,缩短了付款时间。

据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总裁赵沪湘介绍,自EDI技术引入中国后,中外运就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EDI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EDI技术一直是中外运与客户之间的重要协同工具。

尽管EDI技术在舶来初期就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但是,随着对外贸易业务的日趋复杂,EDI技术与生俱来的种种缺陷开始暴露出来。“EDI的应用范围比较窄,只能提供有限的、点对点的信息传递,应用成本比较高,编码规则还没有统一,这些软肋都限制了它的应用。”戴定一说。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实现了EDI技术不能实现的整个物流过程和系统的信息共享,并能支持企业物流活动与生产、营销等活动在空间上的分离。“当EDI技术构架在互联网上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戴定一说。

1997年,在投入巨资后,中远集团的全球通信专网正式建成,并开通了集团网站。1998年9月,中远集运率先在其网站上推出了网上船期公告和订舱业务,解决了传统订舱业务中所存在的低效、慢速、高差错率的问题,而且客户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办理委托订舱、单证制作、信息查询等多种业务。

一些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也开始组建自己的信息化团队。1998年,中外运集团下属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规划全公司范围内的信息化建设,并依靠统一投资、统一规划、集中部署的方式发展大集中式的、规模化的应用系统。1999年,中外运集团下属的外运发展公司采购了当时国际先进的MK仓储管理软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样较早组建信息化团队的还有民营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早在1997年10月,宝供物流就成立了信息技术部,并联合英泰奈特软件公司开发出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期:渐入

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开始受到各级政府、协会的高度关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为物流信息化的腾飞铺平了道路。

2000年10月29日,当时的国家国内贸易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举办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这是行业内首次举办的物流信息化会议。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介绍,此次会议首次就物流与IT的宏观管理、物流业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时任国务委员的吴仪还对大会发来贺信,要求物流企业要结合中国实际,努力开拓,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一年之后,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石万鹏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给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来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高度重视,让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2002年1月20日,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李荣融强调流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出在物流企业中要推广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及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同年,科技部还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列为“十五”科技重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则向全国推介了16个物流与采购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案例。

不久之后,物流信息化迎来了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次。2004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知》的出台,说明各级政府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到规划。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中,信息化和标准化也被列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两大关键技术。”戴定一回忆。2005年,国家发改委、 铁道部、交通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15个政府部门和协会组成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正式成立,这对物流行业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国家高度关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2年,为了配合集团的信息化集中建设,中外运设立了专门的CIO职位,并投入巨资建设其IT系统。先后建立了海运船货代系统、空运货运和快件管理系统、陆桥运输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物流储运平台、网络财务系统、统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企业门户平台等。

中远集团下属的中远物流公司从2005年就开始了FOCUS系统的集中开发,不仅支持其货运业务从分散于各口岸的货运向有实力的无船承运人的成功转型,而且为其从单一海运、整箱业务向高附加值的多式联运和拼箱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鼎盛期:尴尬与机遇并存

经历了沉默的起步期,以及渐入的发展期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004年,民营企业远成集团开始规划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为了实现集团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和管理,同时能够帮助客户随时随地下达订单、跟踪和查询货物的实际状态,远成开始了一场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应用。2007年1月,远成集团斥资400多万元正式启动了集团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项目。“当时集团也是下了狠心,希望用信息技术改变和优化以前的管理和运作模式。采用了ERP、CRM、TMS、WMS、HR、OA和BI等系统。”远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余为梁说。远成信息化的投入达到了每年1000万元以上。

2007年与2006年相比,宝供ERP系统处理客户运输订单的总票数增加了11%,货运总重量增加了6.2%。

在民营物流企业开始信息化建设进程时,国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则步入了快车道。

2005年,外运发展公司实现了国际货运同国内e速快件的CMIS/EMIS系统整合;2006年12月,开始实施国家发改委的第三方物流协同平台SOA建设;2007年1月,外运发展与麦肯锡启动了战略CMIS/EMSI系统优化;到了2008年,外运发展与微软公司合作实施的OBA项目又将其信息化建设推向了。

尽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戴定一看来,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却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一项数据统计也说明了物流信息化的尴尬。据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博科资讯的数据,2008年,中国只有39%的物流企业使用了各种物流软件。

“显然,物流信息化的普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许多物流企业的规模太小,特别是运输企业大多小而杂,其管理水平、物流设施差异较大。同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观念上还比较落后,也缺少资金。”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告诉记者。

据统计,在目前的物流行业中,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行业内的各级机构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会议确定的九大重点工程每项都与信息化相关,这不仅充分说明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振兴物流行业的着力点,而且预示着物流信息化将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这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戴定一说。

几个月后,一些地区按照规划统筹构建起来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为用户提供基础网络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支撑以及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等多重服务,成为推动物流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美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管理报告等。

2.物流企业在客户的财务、库存、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并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和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方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在技术方面投入较大,而且还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

3.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出现了基于物流的信息平台的、整合和管理自身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并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

4.物流企业大都采用自主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物流信息化。一方面,购买一套大型物流软件的价格很高,所以物流企业可以先制定信息结构的总体规划,根据实际需要购买或研制部分软件,然后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融入了自己优化的流程和技术诀窍,所以会与软件商在数据库、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

现代贷运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