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能源消耗情况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消耗情况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第1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能源强度;人口密度;聚类分析;线性回归

一、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然而人均能源拥有量却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人口政策、生育观念的转变,中国正在面临着能源危机与人口危机双重挑战。早在19和20世纪,西方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能源资源。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会不断增加,降低单位GDP能耗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人口在不断增加,能源消耗量同时也在增加。有限的资源以及人类日益增长的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北方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频繁发生,这与人口密度以及冬季供暖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析人口密度的过度集中趋势、人均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以及人口密度对地区能源消耗的结构性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探索人口密度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将会为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城市规划布局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能源短缺和人口居住地区过度集中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两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18.78%。虽然人口占比在进一步减小,但是人均能源消耗却在不断增加,2014年底。中国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了142人/平方公里(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测算,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3吨标准煤/人。从长期来看,中国人口的增速有可能会出现下降,人口的聚集程度会进一步增加,城镇地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从资源禀赋的角度,现已探明的不可再生能源储备有限,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普遍偏低,能源短缺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地区人口密度对能源强度将会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通过研究不同省份的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来揭示。

人口密度对能源效率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地理位置、、公共服务发展程度等方面,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以及集中暖等对提高能源强度具有明显效果。Brownstone和Golob(2009)研究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人口密度对交通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人口密度能够有效地降低私人汽车和公共交通的能源消耗。Pfaff等人(2004)以及Huang和Qian(2010)对交通能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但是人口密度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方国斌等人(2016)在对地区能源消耗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中国北方地区的能源效率相对南方较低,其中主要因素为气候以及人口密度。

随着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备逐渐变小。怎样合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绿色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出发,分析影响能源效率的各种不同因素。本文首先研究能源消耗及人口密度的区域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和人口状况的差异,最后针对中国的能源现状进行回归分析,切实了解地区人口状况及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二、 中国各省人口密度与能源消耗现状

中国各省的人口密度因地区差异很明显,沿海地区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优惠,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速度较快。中国各地区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地区间不均衡状况尤为明显。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为净流入,人口密度较大;中部地区人口为净流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而西部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生态原因,人口稀少,资源消耗量和综合利用率普遍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着传统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以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环境严重破坏为代价。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不断增加。同时,中国的目前能源利用有很多不足之处:

(1)过度依赖煤炭资源。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仍然有限,导致中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煤炭资源。煤炭等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新能源不尽快开发并替换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最终会出现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将被耗尽。

(2)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从而导致能源短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能耗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能源和人口之间的矛盾将变得更糟。人口规模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太大变化,但是人口密度可以做一个合理的分配,适当的人口密度要放在重要位置。

(3)能源效率低下,污染严重。随着不断上升的能源消耗,以及能源使用效率问题,大量不合理使用煤炭消费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由于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破坏,人均能耗增加,能源供应形势日益严峻,人与资源矛盾突出,对原本日益脆弱的生态链造成巨大压力。

三、 中国各省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的关系

1. 数据描述。为了分析人口密度与能源消耗的关系,需要考虑各个地区的人口数(单位:万人),土地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能源消耗(单位:万吨标准煤)等情况,并据此计算得到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公里)和人均GDP能耗(单位:吨煤/人)等指标。由于自治区的数据缺失,本文选取2012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地区分类和计量分析。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表1是这些地区人口数,土地面积和能源消耗三个指标的描述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各个地区的人口面积和能源消耗差异非常大,从统计分布来看,地区之间差异非常明显。

能源强度是反映一个地区能源消耗的相对指标,可以采用单位GDP能耗或者人均能耗,为了增强对比性,这里采用人均能源消耗。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工业化程度,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差异较大,中国各个地区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也不一样。2012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最大的是,为8.88吨煤/人;人均能源消耗量最小的是上海,为1.77吨煤/人;前者是后者的5倍。

2. 能源消耗与地区人口状况的综合分类。为了正确反映中国各个地区能源消耗的差异,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比较,需要首先对各个地区进行合理分类。本文选取五个指标作为分类依据,这五个指标分别是:人口数X1、土地面积面积X2、人口密度X3、能源消耗X4以及人均能源消耗X5,采用的分类方法为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采用多个相联系的指标对样品进行综合分类的问题。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图2是30各省、市、自治区聚类结果。

从图2的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将样品分为三类,则分为第一类的省份有河南、江苏、河北、广东、山东、江西、山西。此类省份大部分为人口密度大,能源消耗量大,人均能源消耗适中。分为第二类的省份有湖北、湖南、四川、内蒙古、辽宁。此类省份的特点是人口密度适中,能源消耗量较大,人均能源消耗适中。其余省份归为第三类,此类省份人口密度和人均能耗均介于上述两类当中。

3. 回归分析。人口密度的变动是怎样影响地区能源效率的,需要对两者的相互变动关系进行研究。从图3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与人均能源消耗情况可以看出,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其他地区能源消耗和人口密度之间大致满足负相关关系。北京和上海,天津这三个直辖市人口密度比较集中,相对来说,人均能源消耗水平比较低。所以人口越集中,越利于节能。但是,相对而言,其他地区包含大量农村地区,能源消耗量比较少,所以需要进一步确定费直辖市地区能源消耗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对人口密度和人均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我们以人口密度为自变量(X),人均能源消耗(Y)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便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得结果有对比性,这里只考虑除掉北京,上海和天津以后的其余27个地区。建立如下的线性回归模型

Yi=β0+β1Xi+ui

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2。

即样本回归方程为

Y=7.361 8-0.008 2X

由表2的估计结果可知,回归方程的斜率为负,它表示随着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加,人均能源消耗减少;R2=0.725,说明因变量人均能源消耗的变动的72.5%可以用自变量人口密度予以解释,因此,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给出显著性水平α=0.05,回归方程的常数项和斜率项估计结果显著不为0,t值分别为21.30和8.12,表明人口密度对地区人均能源消耗有显著影响。

从以上可以得出结论,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能源消耗的数量也大,而人均能耗却是偏低的。其原因在于人口的密度效益与能源消耗的规模效益,人口密度大对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要远大于人均自然资源多少的影响。人口稀少一般可以导致人均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人口密度小会导致较多的人均交通投资,人均通信投资,人均其它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能进一步产生能源利用效率的集群效用:

(1)从交通运输角度,在发达地区,由于交通拥堵,人们更倾向于大容量交通和密集型交通网络服务的发展,大大减少了私人汽车的能耗。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人员流动小,交通投资要远大于发达地区,因此,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人均交通能耗低。

(2)从电力上消耗角度,中国沿海地区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要远小于偏远地区,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居住面积就越小,家庭拥有独栋建筑的就越少,居民大多居住在公寓式多单元的住房里,照明及空调制冷、制热的综合效率得到提高,电力能源消耗的相对于偏远地区较少。

(3)从燃气能耗方面,燃气能耗与居民家庭的人口总数、家庭的从业人口比重有关。家庭人口越多,人均燃气能耗越少,比如,在发达地区,很多单位或公司都提供餐补,并且公职消费很普遍,从业者在家就餐的机会较少。在人口规模效应的影响下,人均燃气消耗相对较少。

四、 结论

本文对人口密度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区能源消耗的规律,通过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对中国30个省的人口密度,能源消耗总量,人均能源消耗量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人口密度对地区能耗的影响以及和地区人均能耗的关系。研究认为,人口密度对地区的发展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高密度人口的地区人均能耗少,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国家的节能减排。具体表现在:

(1)人口密度会影响地区的交通能耗。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人均交通投资比较大,居民对交通网络和服务的利用率较小,居民的交通行为也比较分散,会降低公共交通的规模效益,交通能耗会随之增加。而在发达地区,由于人口众多,交通拥堵,人们外出时更容易选择公共交通设施,大大提高了公共交通设施的利用率。所以说低密度发展会增加交通能耗。

(2)人口密度会影响地区的家庭能耗,如电力燃耗,燃气燃耗等。在高密度人口的发达地区,人们居住面积小,对制冷、照明没有欠发达地区的人们要求高。所以,在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中相应的电力能耗和燃气能耗相对来说会降低。

参考文献:

[1] 方国斌,宋国君.城市能源效率的PS-kNN分类综合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9):34-43.

[2] 姚永玲.北京城市发展中的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40-45.

[3] 方国斌,宋国君,马慧敏.基于气候区划的城市能源效率分类研究――来自中国213个城市的证据[J].统计与决策,2016,(13):23-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5AJY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17100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A790111)。

第2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由于地处中部地区,能源相对匮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导致了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加。鄱阳湖生态区建设还处于建设的初阶阶段,各方面的都还不成熟,要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发展协调一致,就必须摒弃传统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是生态区今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人口学家PaulR.Ehrich提出的环境压力控制模型,即IPAT模型,与“两型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内在联系,本文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和能源消耗联系起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现状,提出经济发展与能源承载能力相配比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IPAT模型的构建及转化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自然环境质量不断地恶化,受到社会大众和相关学者广泛的关注。Com-moner认为导致环境恶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因素,他指出所有新出现的环境问题都和新技术的诞生或者现有的技术改革有关。而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人口学家Ehrlich和Holdren却与之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技术是改进环境恶化的主要手段,而缺乏相应的环境治理政策、人口快速增长和人均GDP的不断提高才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故提出了一个关于关于环境影响(impact)与人口(popula-tion)、富裕度(affluence)和技术(technology)三因素关系的恒等式模型即环境压力控制模型,建立了人文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的账户恒等式。该模型的方程表示为:I=P×A×TI(Impact):以环境指标表示,可以特指资源、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P(Population):人口,以人口数量表示;A(Affluence):富裕度,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即A=GDP/PT(Technology):技术,以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或环境污染排放量表达,也可称资源的消耗强度或者废物的排放强度表示,即T=I/GDP我们采用资源消耗作为衡量环境压力的指标,并根据IPAT模型其它指标的含义,可以将IPAT模型转化为:资源消耗I=P×GDP/P×I/GDP(1)令GDP为G,I/GDP为T,则(2)式转化为I=G×T(2)其中G为国内生产总值,T为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即资源的消耗强度。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主要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和技术的影响,因此我们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和技术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来判断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总体影响响。这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转化为政策提供了依据。设基年的GDP为G。,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为T。,GDP的年增长率为g,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年降低率为t,第n年的GDP:Gn=G0(1+g)n第n年的单位GDP资源消耗量为:Tn=T0(1+g)得到第n年的资源消耗为:In=Gn×Tn=G0×T0(1+g-t-gt)在制定一定时期的经济计划时,利用该模型可以设计不同衡量指标参数,检测出末端的对环境的影响,经过对多情景的反复推敲,可以确定一定时期资源消耗、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鄱阳湖生态区能源利用状况实证分析

3.1生态区能源利用现状

在分析能源利用现状时通常要涉及到能源生产率这一指标。能源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消耗一个单位的能源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鄱阳湖经济区建设指标体系中的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能源生产率可以为当前政府实施“节能降耗”行动提供绩效考核依据。这里,所有能源消费总量是加总原煤、洗精煤、焦炭、原油等而成,而GDP则以“万元”作为计量单位,最终的能源生产率以“万元/吨”为计量单位。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近几年江西省的能源利用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能源消耗总量随着GDP的增长而急剧攀升,所以导致能源消耗生产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下图为鄱阳湖生态区九个代表性市区2009年的GDP和能源消耗量,从数据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区的GDP逐步增长,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量平稳上升,大致与其GDP的增长速度相近。图1为鄱阳湖生态区和江西省能源消耗和GDP增长方面的纵向比较,各指数均以2003年为基准年,以2003年的数据为基数与其自身比较得出的结果。由图分析,江西省的能源消耗量逐步上升,远远低于其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江西省近几年在降低能耗方面成绩显著。鄱阳湖生态区能源消耗较江西省同步低,岂能源消费增长指数明显低于GDP增长指数,较江西省情况好,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趋势,在能源消耗方面对省内经济发展制约影响。图1生态区和江西省能源和GDP增长指数变化趋势图

3.2鄱阳湖生态区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

GDP发展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引用已有的权威数据,我国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等权威资料,都有GDP的发展目标;另一种就是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历史数据进行外推。这里采用外推法,假设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呈指数增长,简单的用期末数据除以期初数据,得到的数据即为该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再根据这个数据和规划基准年的GDP数据外推获得规划目标年份的GDP数据。现确定鄱阳湖生态区GDP与年份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y=aebx其中a,b为待确定常数,对两边取对数得:Lny=Lna+bx利用计量经济学中Eviews软件对鄱阳湖区2003-2009年的GDP进行指数整合,获得方程如下:Lny=16.72+0.182143x故y=18255920.57e0.182143x由该方程可以算的鄱阳湖生态区在2003-2009年期间的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g0=e0.182143-1=2.720.182143-1=19.98%国务院2009年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确定生态区建设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现设定2009年是基准年,2015年、2020年是目标年份,那么n分别=6,11,G0=62896398万元由该方程可以算得2015年的GDP为:G6=G0(1+g0)6=G0(1+19.98%)6=2.98G02020年的GDP为:G11=G0(1+g0)11=G0×(1+19.98%)11=7.42G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可见,如果以当前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鄱阳湖生态区的GDP将可能达到2009年的近3倍,而2020年的GDP可达到2009年的7.42倍。图2生态区2003-2009年GDP变化趋势及拟合指数预测方程

3.3鄱阳湖生态区能耗情形分析

情景一:悲观模式

2009年鄱阳湖生态区能源消耗量I0=52735368吨,能源消耗生产率为E0=G0/I0=11927元/吨,对2003-2009年能源消耗生产率进行指数拟合,获得能源消耗生产率变化趋势和其指数预测方程如下图,由设定方程Iny=8.73+0.089643x故y=6185.73e可以算的生态区在2003-2009年期间能源消耗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e0=e0.089643-1=2.720.89643-1=9.38%如果能源消耗生产率维持该速度持续增长,以2009年为基准年,可以算得出2015年和2020年生态区的能源消耗生产率分别为:E6=E0(1+e0)6=E0(1+9.38%)6=1.71E0E11=E0(1+e0)11=E0(1+9.38%)11=2.68E02015年.2020年要消耗的能源分别为:I6=G6/E6=2.98G0/1.71E0=1.74I0I11=G11/E11=7.42G0/2.68E0=2.77I0由此可见,如果维持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2015年的能源消耗量将为2009年的1.74倍,2020年的能源消耗量将为2009年的2.77倍,这将给生态区的能源供应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应该极力避免。

情景二:理想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自1980年以来,能源消耗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甚至有少数国家还有下降趋势,如德国能源消耗量1999年较1991年下降1.8%。我们据此假定鄱阳湖生态区发展的理想模式就是,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预期的战略发展目标,而能源消耗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维持基本稳定,那么2020年的能源消耗水平维持在2009年水平。2015年、2020年的能源消耗生产率为:E6=G6/I6=2.98G0/I0=2.98E0E11=G11/I11=7.42G0/I0=7.42E0图3生态区2003-2009年能源消耗生产率变化趋势及拟合指数预测方程根据目前的生态区发展的现实情况(E11=2.68E0),若要在十年时间内实现能源消耗生产率的高速增长,即由2.68E0至7.42E0,显然任务异常艰巨,势必很难完成。情景三:现实模式对比以上的两种发展模式,生态区2003-2009年两型社会发展的适宜模式应该是,经济保持以历史趋势速度快速增长,顺利实现经济规划发展战略目标,同时允许能源消耗量小幅度的增长。目前能源消耗生产率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假设能够实现能源消耗生产率较2003-2009年提高2个百分点,即由9.38%上升至11.38%,就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结果。这样,2015年2020年的能源消耗生产率为:E6=E0(1+e0)6=E0(1+11.38%)6=1.91E0E11=E0(1+e0)11=E0(1+11.38%0)11=3.27E0至2015年2020年要消耗的能源为:I6=G6/E6=2.98G0/1.91E0=1.56I0I11G11/E11=7.42G0/3.27E0=2.27I0该模式相对于情景一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变,但是能源效率有所提高,并且这种提高相对于情景二的理想模式中的急速提高来说,更为现实,也容易实现。

3.4三种模式分析评价

图4表示的是,按照2003-2009年的GDP年均增长率以及能源消耗生产率计算得到规划年2015年、2020年的三种不同模式下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源消耗生产率的变化曲线。变化趋势来看,设计前后,能源消耗总量差别较大,并且理想模式下的能源消耗生产率曲线呈现较大差距。江西省以及鄱阳湖生态区的能源生产率较国家水平低出许多,江西省有长达20年的经济高增长,但不难看出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在后续的发展中,除了在保证经济的增长同时逐步减少能耗,由现实模式向理想模式靠近。

第3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在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的相对稀缺与绝对稀缺、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消耗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如何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无疑是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的。

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自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更是达到了约7000亿吨,位居全国首位;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被发现,天然气地质储量规模达到5000亿立方米以上。托依托着巨大的能源优势,内蒙古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将分析的能源消耗,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此,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内蒙古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一条协调地区发展与能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论背景

(1)理论发展

早在20世纪20年代,Pigou就提出了外部性的概念,到了20世纪30—40年代,Hichs、Kaldor和其他学者建立了现代福利经济学。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经济学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Hardin在20世纪60年代提到关于资源产权属性产生的不同环境影响和环境后果问题,丰富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单纯的通过污染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积极探求环境能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为各国寻求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和道路。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环境伦理学家首先提出,并迅速为发达国家接受和推广。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将循环经济作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必将成为中国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主要的发展模式,目前,在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南海国家生态示范园区、辽宁省以及贵阳市等多处,均开展了有关循环的试验和试点。

二、内蒙古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1.概况

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区内矿藏资源储量巨大。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发展较快,经济带人口数量增长速度也较高,因此经济实力较强,发展速度快,能源消耗量产量也相应的偏高。由此可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染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2.资源状况

的煤炭探明保有储量累计为2317.1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在 12250吨,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也十分可观,已探明有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为2700---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题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三、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分析

1.内蒙古经济增长状况

内蒙古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的天然资源优势。区内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1539.12亿元激增至2009年的9740.25亿元[8],平均每年增速达到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502元/人增长至2009年的40282元/人,年均增速18%。见表1。

图1显示了内蒙古1986—2009年人均GDP的增长趋势。从下图中可以发现,自1991年开始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1996年开始)实施以来,内蒙古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4457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40282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

图1 内蒙古1986—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内蒙古能源消耗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区内矿产、畜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日益严重的能源过度消耗问题。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内蒙古的能源消耗量也日益增大。表2列示了内蒙古2000—2009年每年能源消耗的总量。

表2 内蒙古2000—2009能源消耗总量

图2显示了2000—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趋势。区内能源消耗量从1986年的1856.66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17473.68万吨/标准煤,增长近10倍[9]。内蒙古年平均能源消耗量为5803.43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0.39%。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自2000年开始,内蒙古的能源消耗总量则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且增张速率逐渐加快,2004年达到过最高值30.08%。这意味着如果不重视能源消耗问题,不能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内蒙古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长。虽然能源储存量大,但也不是可以永无止境开采利用的,必须在当下采取措施,减少区内能源消耗。

图2 内蒙古1986—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

3.内蒙古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

表3列示了2000—2009年内蒙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情况。可见内蒙古的能源利用率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区内能源利用存在浪费、过度使用现象,这导致了内蒙古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大投入、小产出”的不合理现象,表3 2000—2009年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对比

图3列示了1986—2009年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变化趋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986—2009年内蒙古单位GDP耗能一直高于全国单位GDP耗能,1997年前比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差异幅度比1997年后高。虽然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都显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图3 1986—2009年内蒙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得出以下结论: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经济增长伴随着严重的高能源消耗的现状,在确保能源的前提下,应当发展循环经济,保持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造,制定和实施发展无害工业的发展概念。

2.实施技术革新。加快科技创新的步法,将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依靠先进技术,加强对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实现自治区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自治区应积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及消耗,使能源消耗污染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编辑.2010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第4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山西省 能源 消费 经济增长 回归分析

能源的消费模型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山西省能源的消耗进行分析和预测,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建立缺口模型,可以发现山西省的能源还是存在短缺的问题,其受到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双重制约。山西省在未来段时间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能源缺口的,所以,在山西省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完善能源消费的结构,对能源的消耗进行预测,从而能够合理的使用能源,使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提高,在定程度上改善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一、山西省能源消费现状

(一)增长迅速的能源消费量

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经济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量也在增加。在2010年,山西省的能源消耗量达到了2.4亿吨煤,煤炭的使用量增加了近10%,原油的消耗量增加了2%。在2012年以来,山西省的能源消耗进入了新轮的增长,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多,导致了山西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所以消耗了大量的钢铁、建材等。其能源的消耗甚至比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要快。

(二)山西省能源的消费主要是以煤为主的

山西省的煤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在能源的消耗中主要是以煤为主的。在刚刚建国的时候,山西省的煤炭消费量占所有能源消耗量的90%以上。而且,随着天然气和水电行业的进步完善,煤炭的消耗量出现了降低的局面。山西省2010年的煤炭消耗量与往年比增加了10%,天然气的使用量增加了20.4%。

(三)山西省的能源进口依存度在上升

山西省的能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同时也消耗了大部分能源,其工业生产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主的。从山西省能源的总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基本上是持平的。山西省在2010年的能源使用基本上还是能够实现自给的,能源的进口依存度只有8%。但是,该省的能源生产是很不平均的,导致该省的成品油能源不足,该雀的成品油几乎都是进口的,而且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而且,山西省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也比较高,这导致了能源的安全形势越来越紧迫。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山西省的石油生产量还是不能跟上使用量。

二、山西省能源的储量和分布

(一)煤炭资源的储量相对丰富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通过对近几年的煤田的预测来看,山西省的1000米以下的煤炭资源总量能够达到0.6万亿吨,在2000米以下的地壳的表层范围中,煤炭的总量能够达到1.2万亿吨。通过对2010年的煤炭储蓄量的分析,山西省的煤炭储蓄量能够达到1000亿吨,而且其探明率也在上升。在2012年,山西省的煤炭探明率能够达到21%,有100多亿吨的煤炭可以直接使用。山西省现有的煤炭经济的开发剩余可采储量能够达到上百亿吨。

(二)石油资源以陆相为主

山西省的石油资源是非常得丰富的,但是,同我国的石油资源的情况样,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是极低的。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在2010年,山西省已经探明的石油资源只有24.5亿吨,累计采出率只有4.5亿吨。山西省的石油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石油的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而且主要是以陆相为主的。

(三)山西省的天然气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山西省,有大量的沉积岩的分布,而且在陆相上分布着大量的盆地,所以,能够为天然气的形成奠定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山西省的天然气的资源储量能够达到4.5万-5.5万亿立方米。通过对2013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山西省的天然气的存储量能够达到0.5万亿立方米,其可探明的程度为20%以上。但是,天然气的探明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天然气需要被探明,所以,山西省的天然气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根据山西省的天然气的分布情况,分析天然气一般还是分布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在省内发达的地区分布比较多,几乎能够占据全省天然气含量的60%以上,在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天然气的含量只占到了不到8%。

(四)山西省的水能资源分析

山西省内有较多的河流和湖泊,水资源比较丰富。通过对2011年-2014年山西省的水能资源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的水能资源为1.25亿千瓦,在全国中还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已经开发了很多水电装机,然而,山西省的水能资源还是存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湖泊分布较多的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五)山西省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山西省能够受到夏季季风的影响,而且当地有很多的山脉,地形也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其气压的分布和大气环流也会受到海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风能。

(六)山西雀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比较丰富

山西省处于温带地区,所以,具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其太阳辐射在夏季是比较强的。地热能源是种在地球的内部形成的资源,需要人类去开发。山西省的地热资源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是比较丰富的,在距离地表2000米内都会存在地热能。

三、山西省能源需求预测与缺口的分析

能源是个地域赖以发展的根基,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如果一个地区能源出现了短缺问题,那么,就会导致该地的经济指标的下滑。能源的合理生产与使用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所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山西省,人口比较多,人均能源占有量不足,这就导致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定的制约,所以,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人口的增加会使能源的消费增大,所以,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改变能源的开发方式,从而使能源的开发效率提高,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运用科学技术节约能源,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相对来说,一个地区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工业生产是能源消耗的最直接的原因,所以,应该通过对山西省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分析山西省能源消耗的具体问题。

在经济学理念下,能源的消耗量是可以直接获取的,然后设定参数和变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山西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关系。通过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缺口总量的分析,参数运用时间序列的数据,然后分析样本的空间,建立excel软件,从而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回归性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的显著性水平比较低,而且各个回归方程都是通过了显著性实验的,回归性方程的拟合度也是比较高的。

第5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能源管理系统;钢铁企业;能源审计

引言

铁、钢材、铁合金等产品是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产品,在生产这些产品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对钢铁企业来说,其能源消耗的成本占据其生产总成本的20%以上,对能源消耗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节能降耗,提高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1、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所谓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其内部具有完整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加工,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对能源的基本管理要求进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工艺系统的能源要求,适应钢厂的发展。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有以下两项:1)各工艺流程会消耗大量能源,但同时也会回收一些能源,能源管理系统要能实现对这些回收能够的有效回收;2)工艺系统中各介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源管理系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介质特点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出合理的管理目标:明确各类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其实施优化调控,实现节能降耗;对于调度人员来说,应该对能源系统有全面的了解;能源系统中出现故障时应该出现有较为明显的异常,便于故障的快速处理;整个能源管理系统要实现图形化的运行监视,直观化的操作控制和数据查询以及定量化的信息管理;能源管理系统要充分结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

2、钢厂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在钢厂中,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内容包括:审核能源管理机构、平衡企业能量以及审计企业的能源等。其中,审查能源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和审查钢厂中的人员结构,检查各类计量仪表是否完善并分析其精密程度等。审查能源管理机构的工作与审计企业能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决定了能源的审计工作是否真实可靠。平衡企业能量的工作目标是为企业建立各种平衡关系,包括:能源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消耗与有效利用的平衡等。审计企业能源是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检查和监督企业能源利用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真实的了解到企业使用能源的真实情况,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

3、钢厂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在审计钢厂的能源使用情况之前,需要对其人员管理以及相应的计量系统进行考核,对相应系统的完善情况进行了解。审计钢厂的能源其实质就是审计其能耗,对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考核。根据钢厂中能源的流动方向,可以将统计工作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分别为: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其中,每个环节又可以分为多个用能单元,如图1所示。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用能分析,从而了解企业的能耗情况[1]。

在购入贮存环节中,涉及到的内容有:能源的供销、财务以及贮运部门。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统计能源的购入量、库存的增减量、亏损量以及外供量等。采用能量守恒的原理计算出能源的消耗量。在钢厂中,能源消耗包括一次能源的消耗和二次能源的消耗,如:柴油、煤气、水、焦炭、蒸汽、氧气等等。在购入量的统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能源的标煤折算,便于比较。在加工转换环节中,购入到钢厂中的能源,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需要进行转换后才能投入使用。所谓加工转换环节,就是根据相应的工艺要求,将能源转换成生产所需要的形式。在企业中加工的二次能源并不包括直接购入的二次能源。此环节主要包括:焦化厂、氧气站、空压站等,分别产出焦炭、焦炉煤气、氧气、压缩空气等二次能源。对转换单元所消耗的能源进行统计,建立相应的能量平衡式,计算出等价折标系数。在输送分配环节中,包括有管道输送的能源与耗能工质以及电能输配。对于前者而言,主要包括:输送耗能工质数量,如:蒸汽、热水等,管道进出口的压力以及温度参数。在最终的使用环节中,消耗的能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各类耗能工质;二是职工生活和外供的各类能源消耗以及耗能工质。在钢厂的生产系统中,包括有: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采暖、照明和其它等用能系统。对这些系统消耗的能量进行统计,计算出钢铁产品的总综合能耗、单位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等指标。非生产用能包括:转供外销的各种能源数量,基建项目使用的各种能源数量及其它非生产使用的各种能源数量等,这部分能源消耗不计入钢铁企业生产能耗中[2]。

4、钢厂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

钢厂的能源审计的实施包括三个环节:技术准备、现场审计测试和分析总结。在技术的准备阶段,需要成立审计小组,并对小组各成员的工作有明确的分工,编写相应的现场调查及审计技术方案。在这一阶段,需要考查钢厂的能源管理机构、计量系统及能源购销、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环节,制定出用能设备的测试方案[3]。在现场审计测试阶段,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测试。其中,收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为钢厂能量平衡表及能源消耗网络图的制作做准备;另外,还需要收集主要耗能设备和生产及技改项目的相关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设备效率进行测算。在分析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调查的数据结果,综合分析钢厂的总体用能情况,对产品生产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评价钢厂的能源利用水平,有针对性的提出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5、结束语

本文从能源的角度出发,对钢厂能源管理系统及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实施钢厂的能源审计,不仅能够使钢铁企业对自身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状况有清晰的了解,找出企业能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技术改造措施;还可以为同行提供管理依据,使能源审计管理部门实现对其下属企业的监督,帮助钢铁企业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晶,田小果.EM系统在钢铁厂能源中心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35-37.

[2]王永川,陈光明.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研究[J].冶金能源,2003,22(6):5-8,36.

[3]邹宽.钢铁企业能源中心及其组织体系[C]//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北京:中国金属学会,2010:65-71.

第6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协整性;格兰杰因果检验

1.前言

世界能源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战略,能源新技术成为竞相争占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我国需要在国际新的能源环境中寻求最优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路线。本文从总体的数据出发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节能的关联性,揭示出三者的时间因果关系,明确了目前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的能源策略。

2.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早在1978年,Kraft J和Kraft A利用美国1947-1974年间的数据,得出美国GNP和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GNP决定能源的消耗水平。Masih、Ugur和Ramazan 研究了部分欧洲和亚洲国家的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得出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韩志勇和魏一鸣利用EG两步法分析了1978-200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与经济的协整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二者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进:采取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验证全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又验证了节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三个地区的数据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得到的结论,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此外本文样本的选取跨度相对较大,提高了样本待估参数的准确性。

3.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用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能源消费总量(单位:百万吨标准煤)及节能量作为研究变量,分别记为GDP、EC和ES序列,样本为1992-2010年间的19组年度数据,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的计算和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实现。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不平稳性,需要对样本数据取对数处理,得到LOGGDP、LOGEC和LOGES序列。

4.实证分析过程

4.1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用来衡量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时间序列来说,当一个变量x的滞后值在另一个变量y的解释方程中是显著的,那么可以认为X就是Y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为了确定全国的经济增长、节能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对GDP与EC以及ES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观测因果关系的变化特征。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GDP与能源消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滞后期为1)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11/18/11 Time:19:41

Sample:1992 2010

Lags:1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E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8 35.7454 2.5E-05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EC 0.02896 0.86714

表2 GDP与节能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滞后期为2)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11/29/11 Time:20:43

Sample:1992 2010

Lags:2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E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7 5.36895 0.02161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ES 1.92536 0.18828

表1的结果表明,当滞后期为1时,在至少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EC是GDP的Granger成因,即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表2的结果表明,当滞后期为2时,在至少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ES是GDP的Granger成因,即节能和GDP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节能并不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4.2 实证分析

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我国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关于单位GDP能耗的数字约束指标,根据我国1995-2010年的数据计算,单位GDP综合能耗从1.27吨标煤/万元降到0.82吨标煤/万元,基本达到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为了进一步研究全国各地区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果,本文选取代表性的地区做实证研究。

4.2.1 产能指数分析

为了衡量全国不同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产能系数指标来测度。

这里用、以及分别来表示经济增长指数、能源消耗指数以及产能指数。

(1)

其中是第i个地区的生产总值,是第i个地区的人口数量,

是全国各个地区的生产总值之和,是全国各个地区的人口总数。

(2)

其中是第i个地区的能源消耗量,是第i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是全国各个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是全国各个地区的

人口总数。,其中为第i个地区的产能指数。

图1 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数、经济增长指数和产能指数比较

本文选取上海市、河北省和三个地区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具体来看,上海市的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都显著高于河北省和,而且经济增长指数均高于能源消耗指数,产能指数大于1,反映了上海市能源消耗的效益比较好,能源利用率高于其他两省。河北省的产能系数略小于1,各年的能源消耗指数均小于,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以来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指数低于,反映了近几年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作为能源大省,内蒙古地区的产能系数均小于0.7,能源利用率低,效益不太理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4.2.2 单位产值能耗分析

单位产值能耗是衡量一个地区能耗水平的综合指标,其实质是一个效率指标,通过能耗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较,反映地区节能工作的完成水平。

单位产值能耗=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煤)/工业总产值(万元)

由表3可以看出通过横向比较“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地区的单位产值能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在“十一五”初期单位产值能耗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后期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的单位产值能耗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能源的利用水平很高。通过纵向比较内蒙古地区在2010年实现单位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57%。能源使用效率逐步得到提升,缩短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河北省作为能源大省承担起了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的重任,2010年实现单位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68%。拥有良好能源消费结构的上海市,在“十一五”期末的单位产值能耗较“十五”期末环比下降了27%。通过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基本完成了单位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阶段性节能减排目标。但是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要想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加快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还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

5.结论与建议

由上述的模型分析检验可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存在着能源消耗到GDP的单项因果关系,节能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要有源源不断扩大的能源供应来保障,但是能源供应的短缺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因此需要对能源供应可能出现的短缺或者波动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增强能源经济的动员性。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节能减排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长,要保持长期的能源供应,必须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

第一,要优化产业机构。合理调整第二产业,降低第二产业中高能耗的比重,大力发展低能耗高效益的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所占的份额。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产业加工的深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能源结构的调整相结合,有效减轻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向节能型转变。

第二,推进科技创新,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开发推广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资金协助来引导环境产业主体的投资规模,加快环境产业的发展,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做到严格控制。

积极同科研院所与高校合作,增强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改善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素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加效益。

第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标准,实行严格的考核奖励,对于节能减排数据不属实、发生重大的环境责任事故和重大的违约违规事件,严格执行处理,引导地方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节能项目的投资周期一般比较强,需要金融(银行贷款)长期贷款的大力支持,对节能型的产品提供抵押贷款服务,通过对此类产品提供优惠的低息贷款来鼓励节能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1(10):35-43.

[2]赵进文.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存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34-41.

[3]李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能源结构约束的视角[J].技术经济学,2010,29(2):74-80.

[4]张朝阳,陶建格,薛慧峰.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协调分析模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

[5]尚红云,蒋萍.中国能源消耗变动影响因素分解[J].资源科学,2009.

[6]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李伟.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

[8]Kraft J.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DP[J].Energy Development,1978,(3).

[9]Cheng B.S.An investigation of cioo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Energy Development,1995.

[10]Granger C W J.Investigation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J].Econnometrca,1969,37:424-438.

作者简介:

第7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 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估算

作者简介胡婷婷?穴1982.—?雪,女,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肖海燕(1979—),女,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江西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碳减排途径研究》(12YJCZH308);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研究》?穴13GL13?雪;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生态补偿模式及对策研究》(JJ1301);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一、引言

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地、各行业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措施。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产业,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减少旅游业的能源消耗成为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计算方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娱、购”多个产业,对旅游业能源消耗量的测算,一种是将能源消耗总量结合旅游业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比例值,需要具有相应的统计监测数据来确定。另一种是通过收集基础数据,分别计算旅游六要素所产生的能源消耗量,再加总得之。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没有旅游业的能耗数据,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仍在建立中,因此比较可行的是第二种计算方法,可利用的公式为:

LE=∑Pi·LEi (1)

公式?穴1?雪中,LE为旅游业能源消耗;Pi为旅游业要素i的规模;LEi为旅游业要素i的单位能耗。

其中,旅游交通能源消耗有另外的计算公式:

TE=∑Pi·Di·βi (2)

公式?穴2?雪中,TE为旅游交通能源消耗;Pi为乘坐交通工具i的游客规模;Di为游客乘坐交通工具i出游的距离;βi为乘坐交通工具i的单位能耗。

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原始数据在收集上存在一定难度,不能完全匹配计算需要,因此本文只能对江西省旅游业能源消耗进行估算,而无法精确测算。另外,国内外研究显示,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是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主要方面,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占旅游业能源消耗总量的72.08%1。因此本文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计算。

三、江西旅游交通能源消耗估算

(一)旅游交通能源消耗

根据公式?穴2?雪,要估算江西省旅游交通能耗,需要确定江西游客中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出游的人数、出行距离及各交通工具单位能耗。Schafer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出行6 km,其中因旅游休闲出行的比例不到10%,即0.6 km。石培华采用7%估算中国居民旅游出行距离,即每天每位居民有0.42 km的出行和旅游休闲有关。据此,2010年中国居民旅游出行距离为1339724852(2010年中国人口)×0.42×365(天)=2053.80?穴108pkm?雪。2010年全国旅游接待游客22.34亿人次,江西旅游接待游客1.08亿人次,则江西旅游

游客出行距离=2053.80× =99.29?穴108pkm?雪。

在游客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方面,江西游客抽样调查显示,游客乘坐飞机的占16.5%,乘坐火车的占24.7%,乘坐汽车的?穴包括自驾车?雪占50.9%,其它(包括水运)占7.9%2。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飞机的单位能耗为2.0MJ/pkm,火车为1.0 MJ/pkm,汽车为1.8 MJ/pkm,其它为0.9 MJ/pkm3,则江西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耗估算结果见表1,2010年江西旅游交通能源消耗为15.532PJ,其中汽车能源消耗最大,占58.57%。

四、江西旅游住宿能源消耗量估算

根据公式?穴1?雪,江西省旅游住宿能源消耗量估算需要具备饭店床位出租量及单位能耗数据。由于现有资料仅能查询到江西星级饭店床位数资料,所以本文主要估算江西星级饭店能源消耗,估算值小于实际值。Stefan在估算2001年全球饭店业能耗时取单位能耗130MJ/床晚,石培华在估算2008年中国饭店业能耗时取单位能耗平均值为155MJ/床晚。鉴于时间差异及江西星级饭店中绿色饭店数量较少的事实,本文取单位能耗170MJ/床晚。则2004至2010年江西星级饭店能源消耗量估算结果见表2。其中,床位出租量=床位数(张)×客房出租率×365(天),2010年床位出租量=95805×61.66%×365=21.56百万床晚。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江西星级饭店能源消耗为3.665PJ,是2004年的2倍。

五、江西旅游活动能源消耗估算

根据公式?穴1?雪,估算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需要确定不同旅游活动的单位能耗及游客规模数据。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旅游活动一般分为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商务会议、探亲访友、宗教朝拜、文体科技等类型。中国不同旅游活动每名游客每天的能源消耗为观光游览8.5MJ,度假休闲为26.5MJ,商务会议为16 MJ,探亲访友为12 MJ,其它为3.5 MJ1。

根据江西游客抽样调查显示,游客出行目的中,观光游览占43.2%,平均停留2.2天;度假休闲占14.3%,平均停留2.7天;商务会议占11.5%,平均停留1.3天;探亲访友占26.2%,平均停留3.2天;其它占4.8%,平均停留1.5天2,2010年江西旅游接待游客1.08亿人次,则不同旅游活动的游客规模及相应的能耗见表3。数据显示,2010年江西旅游活动能源消耗为3.349PJ。

六、结论

根据以上对江西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能源消耗的估算,可得2010年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总量为22.546PJ。将江西旅游业和江西省进行对比,2010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为6354.9万吨标准煤4,折合1862.367PJ,则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占江西省能源消耗总量的1.21%。说明旅游业是江西的低能耗产业,在江西发展低碳旅游,是非常必要又切实可行的举措。

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耗占全产业的比重为68.89%,旅游住宿为16.26%,旅游活动为14.85%,可见,旅游交通是江西旅游业能耗的主要方面,实施低碳旅游应着重对旅游交通实施碳减排措施。

本文对江西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估算能反映大体情况,但受原始资料和研究方法的限制,估算值与实际值存在差距,但这不影响江西旅游业是低碳产业的结论。旅游业所涉及到的行业及部门众多,精确的计算其直接、间接产生的能耗是个难题,对测算方法进行改进及多样化,掌握旅游业能耗在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及差异,并能有效进行预测工作,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8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能耗;能耗形式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已逐渐发展为一个主要的能源消耗产业。在当前全球能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之下,因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已经成为全球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作为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建筑行业提升施工技术,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对促进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1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当下,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而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即能源消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未对能源消耗问题予以一定的重视,进而致使其成为我国一大能源消耗行业,有关数据指出:在城市能源消耗中,建筑能源消耗占30%左右,而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中,有九成是高能源消耗建设项目。而这种情况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并且还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因而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投放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上。这种情况必定会引发极为严重的能源消耗问题;而在现今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能源消耗问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能源供给企业带来影响。对此,强化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建筑能源消耗,保证城市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极为关键的。

2施工中建筑能耗的形式

2.1施工设备能耗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愈来愈多高效化、智能化的施工设备被投入使用。这些施工设备的大量运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加快了施工的进程,但同时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环境问题与能源消耗问题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1]。此外,因为我国建筑行业依然是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往往只重视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而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工程材料的节约方面,并不重视,且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予以管理,例如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较好的维护与保养,致使设备老化,进而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另外,因为对施工设备的监督力度不足,造成一些施工设备低效运作,进而使得能源大量浪费,引发能源消耗问题。

2.2建筑能耗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能耗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建筑能耗主要表现在电力能源方面。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采光度较差,而为了提高室内的明亮度,在室内安装充足的照明设备是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能源消耗问题就随之产生。此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庭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例如冰箱、空调等,这些都使得电力能源消耗加大,继而导致建筑能耗的提高。

3提升施工技术降低能耗的对策

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能源消耗是贯彻始终,且不可避免的,因而,要想推进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应当在确保建筑环境安全的前提之下,提升建筑施工技术,以降低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

3.1加强建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对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工程施工期间,要想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那么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深入建筑项目所在地,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调查,以掌握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等,进而对建筑项目进行规划与设计[2]。此外,因为地区不同,其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也不一样,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将这一点考虑进去,以便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控制能源消耗。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时,采光、光照是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与内容,若建筑设计采光充足,那么就能有效降低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因而,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将采光、光照因素纳入考量的范围,依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窗口角度予以合理的设计,进而保证在建筑使用时自然光的充分利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有关能源的消耗。

3.2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确保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必须采取各种施工技术,以便对室内的环境进行适度的调节,即天气寒冷时,提升室内的温度,天气炎热时,降低室内的温度,又或者天气干燥时,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以上这些操作都必须建立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方能实现对室内环境的随意调节。对此,要想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就应当有效提升建筑供暖系统、制冷系统的使用效率;而建筑供暖、制冷系统使用效率的提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现,即管网的传送效率、设备本身的效率、室内环境控制装置、用户端计量等等。

3.3强化维护结构能源的运用

提及居住环境,人们往往会要求自身的居住环境冬暖夏凉,这主要与我国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联系,我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特别是在我国黄河以北的区域,夏季天气炎热,冬季天气寒冷。而“冬暖夏凉”的要求,其不单单只是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一个标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而言,如果室内居住环境真的可以达到“冬暖夏凉”,那么其在能源消耗上也会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冬暖夏凉”不但是住宅功能的要求,同时还是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为了能够切实实现这一目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升维护结构能源的利用,是极为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升维护结构能源的利用,即其一,对维护结构构成材料的热工能性予以改变,因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坚持整体观念,选取市场中新的环保实用材料;其二,采取有效的构造技术,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隔热性能,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屋顶蓄水技术、架空通风技术,以提高屋顶的降温、隔热性能,或者是采取复合墙体,来实现墙体节能的效果,又或者是通过的对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改进,来达到进一步强化门窗密闭性的目的。

3.4强化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当前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其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自然资源的枯竭,这无疑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在不断控制能源资源消耗的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强化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来控制对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利用,加速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能源可持续战略的切实实施。众所周知,可再生资源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即清洁、污染小且可再生,因而,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不但能够降低非再生资源的消耗,避免自然资源的过早枯竭,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水力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以及风能等是目前最为多见的可再生资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适度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有效使用,例如在一些地区充分运用地热能源,可有效解决当地的采暖问题;利用太阳能,可以为小区照明设备、居民生活用水的加热等提供相应的能源[3]。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概率将愈来愈多,因而,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当注重一些新技术的运用与融合,强化新能源在建筑施工中的充分运用,从而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采取粗放化发展模式的行业,其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是十分大的,而在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浪费是无可避免的。在现今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能源资源消耗已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且意识到建筑能源消耗的严重性。对此,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与手段,例如加强建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强化维护结构能源的运用、强化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等,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是极为迫切且需要的。

作者:黄天国 单位:绵阳市浩龙天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穆建平.论优化建筑施工技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J].价值工程,2014(22):135-136.

第9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范文

我国农村地缘辽阔、人口众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农村人口为6741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国的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农村居住建筑的能耗也在大幅度增加,其能源供应的形式也有所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问题,分析研究农村居住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肖洪涛、邵莲芬结合河南省现有住宅从室内热环境、主要取暖降温设备、声光环境、围护结构做法及节能计算结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住宅能耗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能住宅的若干对策。陈淑琴、李念平等以湖南省宁乡县莘田、江湾两村为研究对象,对农村住宅能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比了两村的能耗现状及其原因,进而定量分析了沼气替代生物质能和一次能源所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次调研就马鞍山市农村居住建筑能源消耗、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了节能问题所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为了能够真实地了解马鞍山市农村住宅的能耗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调研数据,此次调查的样本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分别对辖区内每一个县级(区、县、市)中的县城关镇进行排序,并随机抽取不少于1%的镇(或乡)作为统计范围,再由镇(乡)级单位对所确定的镇(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委会范围内的村镇住户,按1%的比例进行抽样,不少于10栋的原则修正确定。调查时间从2010年10月至同年11月底,采用向被抽样住户发放农村居住建筑能耗信息统计表的形式,此次调查共发放农村居住建筑能耗信息统计表100份,回收有效统计表91份。调查主要对居住人口、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与使用形式、每户空调个数、采暖方式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三、调查对象背景资料分析

调查统计了被抽样住户的基本情况,每户人数分布在1—6人,其中3—4人/户的住户达到了63%,占绝大多数;1—2人/户与5—6人/户的住户分别占总数的22%和15%,户均人口数为3.32人/户。

住宅多为平房和二层楼房,其中平房有61户,二层楼房有30户,分别占抽样住户的67%和33%。杜塘村住户建筑面积集中在100—200平方米/户,户均居住面积为151.32平方米/户。住户建筑面积的分布情况,先用经验分布估计每户建筑面积的概率密度分布,然后再对分布进行拟合检验,检验的方法主要有Kolmogorov—Smirnov检验、Chi-Square检验和Aderson—Darling检验,最后对概率分布的参数利用点估计法进行特征值估计。每户住宅面积分布近似服从Lognormal分布,中值为150.63平方米/户,偏差系数1.15,峰度系数5.42(见图1)。

四、能耗调查与分析

(一)能源消耗情况

经过统计计算,人均消耗电量为339.74kwh/a,人均消耗煤炭1.74kg/a,人均消耗液化气量为42.38kg/a,人均能耗为197.35kgce/a。

在被抽样住户中,每户商品能源消耗量分布在300—1200kgce/a。商品能源分布近似服从Weibull分布,中值为654.94kgce/a,偏度系数0.446,峰度系数2.96(见图2)。

(二)能源使用情况

农村的家庭能源消费主要用于炊事、照明、家用电器、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其中照明与家用电器主要消耗电能,由于该地区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都利用的是空调,也是采用电能。炊事因为设备的多样性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利用的能源包括煤、电、液化石油气。其中液化石油气与电的使用率达到100%,太阳能的使用率达到97.8%,煤炭使用率仅为3.3%,所以电能和液化石油气是这一地区主要的商品能源。

该地区的能源使用情况与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是密不可分的。杜塘村地处马鞍山市郊,离马鞍山市区不过10公里的距离,并且公交十分便利。近些年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个人可支配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都购置了空调、彩电、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的家用电器,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为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了平台。为了节省时间,农村传统的炊事工具大灶基本不再使用,煤炉使用率也相当低。

(三)能源消费结构

杜塘村使用的能源有太阳能、液化石油气、煤炭、电,用于热水、炊事、采暖、照明等方面。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均能源可替代150千克标煤,将电力按0.3619kgce/kwh、液化石油气按1.7143kgce/kg、煤炭按0.9714kgce/kg折算为标煤后,其能源消耗分布为:电力消耗占43%,太阳能消耗占31%,液化石油气消耗占25%,煤炭消耗占1%。在商品能源的构成中,电力消耗占62%,液化石油气消耗占37%,煤炭消耗占1%。

以上可以看出,电能在居住建筑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这部分节能潜力比较大,因此马鞍山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应主要围绕节电展开。太阳能在总能源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这和太阳能热水器在当地的普及是密不可分的,太阳能的利用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同时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见图3)。

五、节能分析

(一)节能推广所面临的问题

与其它地区广大农村一样,节能标准的执行与推广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建筑节能的政策在农村普及得不够,有的农民根本没有建筑节能的观念,自建房屋时还是按照老一辈的传统模式,没有创新概念;

2.即使有的农民听说过这个概念,但是自建房屋时会因顾虑成本造价而经济放弃;

3.村民建房一般请当地施工队,这些施工队由于自身条件局限,一般都缺乏建筑节能的施工技术。

(二)节能的相关措施

马鞍山农村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研究适宜于该地区的、具体的建筑节能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措施以供参考。

1.由专业建筑师参与新建农村的住宅设计和老村改造,住宅的平面布局不仅能得到优化,居住的舒适度也能有效提高;

2.选用合理的围护材料,推广新型保温材料实现节能,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以减轻村民对购买新型保温材料的经济负担;

3.对目前农村供配电站及电网进行改造,优化电力网络配制,科学选用电光源,加强照明用电的管理,推广节能家用电器,采用太阳能路灯实现村中照明,从而减少农村电能的损耗;

4.普及节能知识,提高节能意识,适当建立一批居住环境好的示范工程,通过对这批住宅的宣传推广,使农民切身感受到建房初期增加有限的资金会带来长期的高品质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