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

第1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已经走到了时代的最前沿。如果说信息是新闻的灵魂的话,那么在网络普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正在被互联网淹没。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经说过,“网络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更进一步提出“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场革命,会改变整个社会”。把互联网的出现看做是一场革命,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新的传播工具,更在于网络的特性,它对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使普通公民自由表达看法

无论我们看那家的新闻网站的页面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有网友留言的版面,而在每条新闻的最后都有网友留言的论坛,在这里人们评论新闻,抒发民意、提出意见。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称之为“网络民意”。而这种特殊的意见信息传播形式的出现,对互联网的“革命”性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美国情报人员在向美国白宫报告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情报的时候,据说有一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上的大众论坛。虽然这是笑谈,但也不能不说现在“网络民意”受到了重视。在日本和韩国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国人民民意的时候,大多也参照的是互联网上的网友留言。因为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说出自己的心声,这里的声音更真实,也更全面。

而如今,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十七大代表的提议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网络,政府要做出某些决策之前也会在网上征求民意。如今“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媒体已成为群众表达言论的工具。

二、网络使普通公民成为了新闻报道者

过去,传统新闻的采写主要是为政府服务的,其来源主要是政府活动,形式内容较为单一。有个别贴近民生的新闻和突发性新闻也是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收集的。无论从内容、时间、数量上都有局限性。

互联网的出现使单一走向了多元,并赋予了普通公民一个新的身份“新闻报道者”。以突发性新闻事件为代表,在新闻事件现场,任何一位公民,都有可能是“临时记者”,也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来源。打开互联网,我们看到很多新闻的第一人都是普通的公民。不仅如此,在BBS、个人博客、公民新闻网站等公民新闻载体上寻找新闻报道线索,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的常规作业,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得益于此。

公民记者扩大了信息来源,弥补了重要新闻专业记者不在现场这一缺陷的同时,也开创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因为公民记者的身份通常是多重的,他既可以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和采访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互联网的门槛较低,范围广,这样使新闻的来源、种类多种多样。难免有虚假新闻的出现,这就要看受众的辨别能力。但“华南虎事件”也告诉我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的虚假新闻都禁不住反复的推敲。互联网的好处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表达看法。

总而言之“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从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转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

三、网络新闻传播使 “及时性”发展成为了“实时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的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媒体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发展趋势上,人们对及时性的要求总是越来越高。在今天,信息就是科技,信息就是生产力的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往往就决定了一切。

网络媒体在传递速度上要更胜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快更便捷。网络媒体使及时性转向了实时性。

所谓实时性,就是指报道要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同步,满足受众获知新闻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直播。在受众对新闻的认知心理上,人们更愿意相信正在发生的事实。如今的网络新闻在实时直播方面比电视媒体更方便,也因此备受受众的青睐。

四、网络新闻的实用性

在网络媒体上,实用性信息也是越来越多。美国针对股市的网络新闻量超过政治、社会娱乐、体育等等。《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财富》、《富比世》等老媒体早已有不断更新的网址。雅虎财经每秒将财经消息收信分类列在有关工业及股票报价下,堪称便利。网络上针对股市的信息主要特点是:多、快、分类精细。财经新闻以秒为单位的速度呈现在互联网上。

有学者指出,在Internet环境下,新闻的概念更加具有应用性和延伸性,比如说我们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教育,以及在网上社交。至少在概念上,人们现在把通过网络所获取的日常生活信息。这并没有违反新闻的本意,在一定程度上它让新闻信息得到了更大的价值。

对于这类实用性新闻信息或泛信息化的新闻,判断它有无新闻价值,有多大的新闻价值,不能从传统的重要性标准出发,也不能从传统的趣味性标准出发,只能是看它对接受者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多少实用性。因此,在网络新闻中,实用性已经成为新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要素。

五、网络新闻使新闻价值发生转变

过去我们总说,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一条新闻播出总有它对社会的价值所在。但是,网络媒体在新闻选择上却对新闻价值有了转变,大量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新华社国际部网络新闻采编主任司久岳曾说,“因为网络媒体具有娱乐性,因此我们增加供稿量时的着重点是增加娱乐性、社会性的新闻,增加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新闻。”新浪网新闻总监陈彤曾经指出,“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了大事,天大的事情,比如说被宣布为非法之类的新闻之外,其实大家真正关注的还是社会性的娱乐性的新闻。王菲啊之类的访问量是很大的,如果拿总的访问量作一个百分比的话,可能一半以上都是这种新闻。”

第2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云端处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模式,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也趋于互动化、便捷化、实时化、安全化,以往的媒体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居民的需求。新媒体的诞生不仅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也为其带来了改革和创新的机。媒体融合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大势。在此背景下,提升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业务技能,以更好的适应媒体融合不断加快的时代步伐成为传媒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1.1即时性

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高度普及,新媒体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不论是记者采写新闻还是受众获取信息都更加方便快捷,新闻事件从发生到传播的时间大大缩短,甚至实现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报道同步进行。新闻报道的即时性极为鲜明。

1.2多元化

首先,以往的新闻信息获取和传播途径都相对单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编辑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及时获取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小情,突破了以往固化的新闻信息获取方式。其次,新媒体可以将单一的新闻资源转变为共享资源,通过互联网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同时受众也可以利用各种电子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平台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为新闻编辑获取素材提供了巨大便利。最后,新媒体改变了以往的报道和采访模式,促使新闻资源趋于普遍化和大众化,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性和系统性完成新闻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新闻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

1.3互动性

当代受众的自主意识更强,在阅读新闻信息中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新媒体的出现从技术上满足了受众的这个需要。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也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生产者,新闻编辑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通过互动不仅可以促使新闻编辑掌握受众的心理变化和思维观点,还可以提升新闻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贴近受众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

2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2.1做好自身定位

传统媒体时期供方传播模式下,受众主要通过报纸、广播或者电视获取信息,新闻编辑是信息传播者,受众被动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新闻编辑与受众的沟通互动是滞后的。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受众反馈的间隔大大缩减,甚至趋于同步。受众利用新媒体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和观点,或者分享发生在自身身边的新闻事件,受众不仅是信息接受者,更是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种新的传播模式要求新闻编辑重新做好自身定位。首先突破以往的固化框架制约,对受众和自己的关系形成清晰认知。要对当代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基于受众的感受做好舆论引导,调整以及创新思维。其次,新闻编辑作为连接政府和群众的纽带,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传递给受众,发挥的作用,并且将受众的心声及时反馈给政府。最后,迎合当代受众的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加工,秉承公正、客观的职业操守,提升新闻信息的社会价值,对自身职能定位形成正确认知。

2.2提升信息解读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持续深入,大量西方思潮涌入,对当代受众的价值理念、理想信念以及思维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社会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尤其在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快速,也为虚假和负面信息迅速流传进而对受众形成负面误导提供了机会。作为现代新闻编辑,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解读能力,用客观公正的视角解读新闻事件,促使受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知,消除社会负面消息。首先,新闻编辑要具有较强的新闻解读能力和判断能力,分析新闻事件的内涵和价值,并且对新闻进行深度解读,提升新闻的社会影响力、教育性、可观性。其次,在播报新闻信息时,要给予受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发生舆论压力和网络暴力事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播报新闻的重要原则,突出新闻的社会教育价值。最后,在信息时代,新闻信息以极高的速度海量传播,新闻编辑在开展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整合出具有教育价值和引领价值的新闻信息,并且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和判断,为受众呈现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2.3网络交流能力

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和互动性,受众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新闻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网络交流能力,及时掌握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心理动态,跟进后续报道。首先,新闻编辑的网络交流不局限于采访活动和新闻直播,还要对网友留言进行分析并及时回应,通过各种网络渠道与受众沟通,听取其对新闻事件和节目的看法,进而调整后续报道。其次,新闻编辑要善于通过与受众的交流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消除负面消息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在与网友交流中,注重观点的正确性和严谨性,不能对受众造成误导。最后,新闻编辑要对资讯信息的质量进行把关,并且结合受众需求适当取舍新闻内容,在发表个人观点中也要考虑社会主流和受众需求,不能出现偏激言论,避免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

2.4提升创新能力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受众更加追求新鲜元素,新闻编辑要注重加强创新,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新闻报道的形式表达要独特新颖,保持个性和张力,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和收看。其次,以创新的视角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入挖掘,提升新闻内容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年轻受众阅读。最后,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扩大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第3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摘 要 在现在的社会中,电网企业舆情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诉求、社会矛盾聚集,情绪化表达成为潮流。从公众关注热点看,央企的行业垄断、收入分配、服务仍将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旦有失误,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舆情危机。从信息传播手段看。“网上没有主席台,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媒体成为公司负面舆情主要来源与重大舆情的重要议程设置者。比如说一个小区停电了,一直不来电。因为种种原因,然后这个事件就在贴吧或者微信发酵了,对供电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内容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百姓针对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跟帖着不知道具体情况,只是一味的跟随潮流而走,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对企业造成了较大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论引导 信息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情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传播力度,在网络中传达人们对于一些观念的看法,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我国企业网络舆情的实际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网络舆情的去中心化。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在过去处在受众位置的网民已经成为网络传递的主要对象。现在的新媒体就是全媒体,媒体的范围不断扩大,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最开始是以门户网站为基础,新闻从业人员和网站管理人员都属于主要的责任人,更容易在社会中构建良好的氛围。

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不健全。企业网络舆情具备其独有的特征,传递速度较快,便于操作,这些特征使得网络逐渐成为企业发泄情感的主要道路。因为每个人的情感、专业能力等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传递自己的心声,从而使得网络舆情不断增长。但是现在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思想观念的教育认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企业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自我管理

现在的人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乐于接收新鲜的事物。但是有时候对社会价值判断不够准确,会出现随意跟风的现象。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在使用网络时的法律观念、责任观念和安全观念,从而使得网络环境更加的完善健康。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政治参与力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企业网络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企业网络群事件中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情绪化情况严重,肆意散播谣言,这就是公民政治参与混乱的表现,所以需要保证在企业正确的政治参与方式,并且企业要对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负责,从而有效的预防网络舆情所造成的损害。企业还要强化自身素养,在进行言论表达的时候要深思熟虑,不能贪图一时的泄愤,随意散播谣言或是盲目跟风。

二、建立疏通机制

现在,我国网络舆情发展的实际状况就是媒体供应过剩,官方信息提供不及时,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企业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加强自身的认知能力,针对企业不科学、存在误差的思想观点,需要顺应当时媒体技术传播的规律性。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媒体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主观方面不积极,行动方面不落实,时间方面不及时,内容方面不真实,态度方面不正确,还有部门领导不让说等问题。媒体事件的发酵主要经历五个阶层,四个小时内是谣言产生的初期;六个小时内信息趋向多元化;八个小时内会产生一个鲜明的主题;十二个小时会出现新闻审查;二十四个小时会把事件推向最高峰。所以,企业在处理舆论的时候,需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对舆论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引导,构建引导干预制度,这也是企业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做好舆论引导

针对企业网络舆情,需要强化关注力度,及时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不能过分堵塞消息,这样只会增加大众的猜疑力度,使得事情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一是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宣传企业所做的工作,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能力,增进与公众的沟通。二是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遇到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遵循“双进驻”,进驻危机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小组。三是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全员全过程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实现舆情风险早发现、早预警,做好源头治理和超前防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网络舆情已经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去。企业的文化素养较高,网络虽然可以增加他们的视野范围,但可以给企业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发展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需要强化当代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认知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对企业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强化企业网络舆情引导团队的构建,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丽妍,齐佳音.基于微博的企业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3.05.

第4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关于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关注时政的问题目前已有一些论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视角多相似性,少创见性。本文另立视角,立足于大学生实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呈现一个弱趋势。本文针对现存问题,从时政形式、内容以及传播环境探讨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时政;关注;措施

自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对时政信息的接收和关注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为此研究当今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以及提高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等问题也成了研究大学生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重要内容。

一、图表漫画话时政,打造多元趣味的形式

在调研中发现近期广受学生关注的一组“访美漫画”走红网络,将访美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使得个人形象更接地气,而且使得原本严肃的时得活泼有趣,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纽约时报》专栏还曾这样评述:“过去一年里,中国媒体一直展现出主席生活化的一面———他出现在卡通里、网络歌曲里,甚至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庆丰包子铺里,传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民、接地气的形象。”这无疑说明了以漫画图表这种创新有趣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政关注度。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带来了碎片化阅读以及异彩纷呈的海量信息,多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娱乐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为了增加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吸引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时政新闻报道应当针对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推出符合年轻人接受习惯的报道形式。首先,媒体工作者可采用图表图画,甚至漫画形式,使抽象无趣的时政题材变得有趣、可感;其次,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提高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如在调查的对象中,发现学院的同学会通过“微博话时政”的形式把自己近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微博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感受和阅览他人看法中不断学习成长;最后,可在论坛里发表个人看法,不断地出现网络新名词、新语言。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网络亚文化中,创造出新的有正能量的网络亚文化。受众的关注途径也会随着报道形式的创新,一步步从新媒体技术应用下的各大网站的新闻推送到学校时政课堂的参与再渗透到社会政治的开放大环境。

二、内容亲民不失真,立足正确的基本价值观

当前许多“假新闻、标题党”等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报道层出不穷,且新媒体的社会职能大多表现为其商业价值的实现,因而在信息的真实性和社会责任承担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在“大众最期待怎样的新闻内容”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时政新闻内容的期待大都定睛在其真实性、创新性和贴切性上。无论报道什么内容,报道目的是为了让受众能接受信息。因此,要想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必须从受众出发。一方面,媒体工作者要秉持公正、中立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态度对报道的新闻负责,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首先,时政新闻传播者要有一个十分正的价值观,中立的价值态度。既不偏向于某一方也不做一些特别有煽动性的传播,做到立场坚定;其次,要对自身传输的东西深度了解;再者,方要有规划,不能把所有的新闻都集中在一起就直接推送,信息的筛选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后,要做好反馈和跟进。另一方面,既要注重新闻报道语言的“简明快”和“亲民性”,又要保证内容的新颖独创性,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提高新闻内容的原创性和贴切性。首先,新媒体时代下需要“简、明、快”的报道。简就是内容要简洁,避免信息赘述;明就是层次清晰、明了;快就是要保证实效性。其次,要注意话语方式,多用网络语言、多用年轻人的语言。如果希望受众者的接受度快,最好不要用太官方的语言,要杜绝官方说教式的语言,保证亲民贴切性,同时也要合理恰当使用网络用语。最后,新闻内容要具有原创趣味性,避免随大流和俗套。总之,媒体不仅需要对所传播的内容负责,秉持公正、诚信、真实的原则去报道和解释事件,保证其真实性;又要提高新闻的原创趣味性和亲民贴切性,为受众者推送高质量的新闻。

三、学校政府社会的规范引导,形成良性有效互动内容

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时政关注度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既要努力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也要重视政府法律法规的规范,以及社会多种因素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对大学生影响的合力。

首先,学校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用时政课堂进行创新,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如利用广播、食堂安放的电视等等。调研发现在饭点,鉴于食堂的人流量大,且不少同学会留在食堂餐桌上就餐的情况,学校可以利用食堂电视机,每天在饭点播放当天相关的新闻,这样大家利用闲暇时间了解相关讯息,一举多得。而且要进一步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对大学生网上政治信息获取和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引导。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处于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现象、政治问题的看法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而且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认识模糊,政治判断力有待加强,网上传播的不良政治信息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动摇他们的政治信念,混淆他们的政治认知。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培养他们冷静、客观的成熟人格的有效途径。

第5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多媒体

一、基于网络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教育家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习自主性这一理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自主性学习中,学习者应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对象,以及学习环境,在学习活动前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进行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结束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多媒体环境是一个新型的信息平台,具有资源、信息共享性、开放性、无时空限制性、虚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具有较高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的思想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灵感得到激活。因此,为了让学习者在网络的环境下系统、有效地自主性学习,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一)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

1.信息资源开放性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集成体,所有资源都可供大家共享,同时,每个人也都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作为资源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大家参考学习。

2.信息传递即时性

多媒体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各种传播信息媒体的组合,它能够通过信息数字化把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

3.人机互动

多媒体为实现人和计算机的交互提供了一个自然的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同时通过网络聊天、E-mail等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学习者和老师进行交流、提问和讨论。

(二)网络学习环境的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环境极为自然的“虚拟社会”,它比传统教学更为有效的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设计精良、功能完备的网络学习环境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李立新,2002)

1.呈现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内容是以超文本和超媒体形式制作完成的,以网页、单元方式出现,并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

2.交互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内容交互和社会交互。内容交互又称教学交互,是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流。

3.管理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了对学习的远程管理,包括课程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谈谈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让学生看一段关于“边塞风景”的电影片段或者听一段录音,将学生置于当前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学生的兴趣会提高。

(二)自主探讨

1.自主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教师提供给学生与“边塞风景”相关的网络资源,比如说一个网站或者论坛,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到网站上浏览、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在网络上自主学习,通过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调动他们的自主性。

2.自主交流

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同样,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自主体验的临界状态。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学生利用网上资源,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回答、互相补充。学生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个引导者,随着学生的汇报、讨论,加以引导、启发,顺势而教,顺势而导。

3.自主评价

交流、展示、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网络将学生的成果上传到教师机上,学生到黑板前利用教师机演示自己的成果,请全体同学欣赏、评比,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交流经验、技巧等,大家相互讨论,互相学习。

五、结语

当然,网络环境也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存在着种种弊端,它的教育性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和学习者要取其精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其在自主性学习中的优势。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尽量避免它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网络中立是指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互联网用户可自主选择、访问具体的网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用户属于中立的存在。网络中立现象的存在影响着互联网新闻传播,并且互联网用户的自主选择性为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传播模式、传播体制等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推动着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创新与变革。

一、网络中立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生产方式的转变

网络中立环境下,互联网用户对新闻信息内容的自主选择性更强,用户更多是根据自身需求、喜好等阅读相关新闻信息,这为新闻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各大互联网新闻信息平台应积极转变新闻信息生产方式,使得新闻信息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阅读、参与互动等,扩大新闻传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网络中立情况下任何网民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信息撰写、平台的创设赋予了网民传播者的权力,大大促进着新闻信息生产方式的变迁,网民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不同,对新闻信息的编辑与创作也多有不同,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网络用户可以自主开通自媒体平台,在创设的自主平台上相关新闻信息,并围绕平台的主题创设新闻内容。互联网提供的新闻信息宣传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较多的互动机会,网络用户根据自身需求与喜好关注各类自媒体平台,参与到网络用户自主发起的活动中,实现了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有效互动与沟通,互联网新闻信息的生产方式也随着网络中立情况的出现不断转变[1]。

二、网络中立推动互联网新闻传播模式的双向互动发展

网络中立背景下,互联网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身的看法或新闻信息,还能对其他新闻信息做出评价,与新闻传播者进行互动。同时,新闻传播者以此收集受众对该类新闻内容的具体看法,以及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好感度、热切度等,以此判断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益。该类模式积极推动着互联网新闻传播模式的双向互动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在新闻信息的获取上,互联网用户通过信息浏览、主题搜索等获取相关信息,而新闻传播者通过对受众的评价分析等获取重要的信息,加强用户分析并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水平,以此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在新闻信息的编辑与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化的内容是对社会现象的综合体现,也是对互联网用户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传播者通过对互联网用户数据的统计分析,不断编辑与新型的新闻信息,受众也根据各类数据信息,了解当前的局势与互联网最新的发展动态。

三、网络中立助力媒体角色的重塑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相连接,传播主体的地位与形象逐渐发生着转变,为了把握传统媒体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正确引导性,必须根据当前的网络形态与发展趋势重新塑造媒体形象。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逐渐呈现去中心化的现象,各大媒体机构的主体地位与权威性不断被弱化,受到网络中立的影响,人们对媒体机构的重视程度也有所降低。使得媒体的角色呈现融合与分化不断变换的形态,融合状态下的媒体与分化阶段的媒体角色相互促进,在网络中立发展中媒体的角色也得到重塑,更加适应当前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

四、网络中立带动互联网新闻传播内容监管机制的变革

网络中立环境下,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环境逐渐发生着变化,新闻传播者的身份呈现普遍化、大众化,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新闻传播内容越来越多元化,信息类型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对受众的价值观产生着不良的影响[2]。在该类新闻传播环境下,必须加强对互联网传播内容监管机制的变革与更新,各类新型信息传播技术与创新与应用为人们创设了更加新颖的信息传播平台,使得现阶段的互联网新闻传播内容在监督管理层面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一方面,加强政府层面对互联网新闻传播内容的引导,充分利用网络中立性特点,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媒体平台出发加强对新闻内容的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新闻信息引导,尽可能保障新闻信息的质量,避免谣言、虚假信息的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加强对各个信息平台的关卡设置,在信息之前,及时检测编辑的内容是否存在不良信息,并且检测其中的不良信息,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严厉追究新闻信息者的责任,避免互联网用户通过新闻信息散播谣言、虚假信息等。通过对网络中立的合理利用以及对互联网用户新闻传播信息创设的有效管理,促使互联网新闻传播内容监管机制的与时俱进发展。

第7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近几年,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革命。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李克东教授也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同时这些信息提取与筛选超文本方式,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重难点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例如初中语文《枣核》一课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把语文搬进网络教室,采用“L-with-IT”方式,即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1)创设情境:(主页面上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主页面欣赏。教师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进入公共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在《月之故乡》的音乐声中齐读课文,思考后进入公共讨论区,交流大家的答案,将学生在公共讨论区的问题分析整理,在小组聊天室的主题上。(2)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大家进入合作探究页面,这里有五个专题讨论区,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 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3)自主探究。教师简要小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我们来进行深层的自主探究:1亲近文学: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种。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请列举并结合课堂学习的收获谈谈你的感受。2设身处地: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请通过网络搜集海外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选择一个专题,浏览相关网页,在专题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每个专题老师都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如一些思乡爱国的诗歌,如一些海外游子表达爱国之情的新闻,同学们可以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中查找,然后在探讨区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指导,发表自己的自主探究专题的看法。这个环节集学生语文表达、思维训练、人文社会、思想教育、综合实践于一身,同学们乐于参与,善于实践效果很好,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自媒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63-02

“自媒体”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思想观点、个人经历等信息能够通过“自媒体”渠道进行表达。快速发展的“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形式,同时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利用“自媒体”手段能够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以及“自媒体”优势

1.教学现状。实践性强、系统性强以及复杂程度高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显著特征,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其理论教学结构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教学方法及途径等通过广大教育者的研究已经提出大量有效对策。然而,在其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还不够充盈,实践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土木工程的实践教育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更加注重人才的适用性以及其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当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以及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成为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符合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的要求。

2.“自媒体”的优势。“媒介即信息”理论的提出,使得“自媒体”在作为传播手段的基础上延伸出组织知识的方式这一功能,并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利用“自媒体”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访问网络的形式获取所需的知识,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土木工程R到萄е杏τ谩白悦教濉辈唤瞿芄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场所选择不当。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在选择教学实践场地时往往以经费低、方便等因素作为选择的条件,使得实践场所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选择实践场所时没有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未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知识相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中师生的积极性降低。此外,由于部分教师对实践场地土木工程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结构及相关资料不够了解,导致在实践教学中无法与工程实际进行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未能体现出来。

在选择实践教学场所时,由于未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得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毕业实践以及认识实践场所经常重复,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各类土木工程建筑物不能全面地认识和学习。因此,在选择实践教学场所时不能涵盖每一类工程建筑物,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相关负责人积极沟通,在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场所。

2.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即教师在实践现场,以土木工程建筑物及周围环境为教学背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述。实际上由于约束性较差,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能通过个人威信以及工作经验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教学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学生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作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实践教学的地点与管理方式与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实际建筑物的情况不完全相符,实习地点相关土木单位技术人员在向学生进行讲解时的针对性及目的性也不强,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主动思考和提问。

三、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自媒体”的对策

1.微博改变教学方式。“自媒体”平台中的微博相信广大师生已不再陌生,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也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微博的功能对克服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交流环境,促使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将个人观点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见解表达出来,利用微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1)利用微博大屏幕提高课堂互动性。在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博的大屏幕功能,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看法同步发到微博中,通过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观点后,应及时进行肯定或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在了解他人看法后,也可以积极进行补充和提问,促使问题最终被全面地解决。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屏幕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不再是“一对多”,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在“多对多”的模式下为每位学生创造参与、发言的机会。

(2)建立微话题进行讨论。教师或学生可以利用微博的微话题功能,以相关的土木工程教学内容作为讨论话题,共同参与。在微话题的环境下,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学习内容,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可以就他人的看法进行再讨论,把问题研究彻底。同时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通过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想法解决其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2.通过网络调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自媒体”中的网络调查,即在线调查,指在互联网及其他调查软件系统的应用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研究需要进行网络在线调查。网络调查使得传统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在线化、智能化。

(1)利用微博投票展开调查。在课余时间利用微博的投票功能,组织微调查,在学生的零散时间完成一些有关专业知识的小型研究课题。微调查的方式简单便捷,并且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还可以及时更新调查结果,让学生查看。“自媒体”所宣传的小态度、大力量精神,在微调查这种形式下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

(2)利用网络调查平台展开综合调查。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主流调查平台,如第一调查网、问卷星、知己知彼网以及数据100等调查网站,同时这些网站的免费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群体的调查需求,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在网络调查环境下进行综合性的调查,下面以知己知彼网为例进行简析。知己知彼网作为一个具有专业性、免费性特征的网络调查平台,其设置的问卷题型有12种,用户若需要对问卷进行设计,其创建功能也十分简洁方便,问卷结果可以以图表、图形等多种形式在线显示。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问卷,在本班或小范围内调查,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在调查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调查数据信息,配合文字描述、表格总结以及示意图等形式形成具有研究性的报告,将整个探究过程及结果综合w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学习内容组织问卷,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调查、分析等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资源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融合,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加强,转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快速发展的“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形式,同时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再处于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是同时具有了知识搜寻者、研究者、咨询者以及反馈者等多种角色。

参考文献:

[1]杨B.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影响及融合策略[J].编辑之友,2014,(5).

[2]宛新林,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06).

[3]邓宗伟,唐葭,郭尤林,曾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We-Media" Teach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Applied Research

YU Ben-fu

(Linyi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Linyi,ShanDong 276000,China)

第9篇: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现代媒体 应用现状 改进措施

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将线上经济与线下经济进行联接的纽带。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存在显著的区别,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特性以及应用现状的探析有利于促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媒体行业的进步。

1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开放性、共享性、便捷性以及实时性等方面。

1.1 灵活性

传统媒体环境下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无法进行信息内容的选择,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需要的信息进行浏览观看,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手段表达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信息的获取手段以及内容选择的灵活性都大大提高。

1.2 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还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信息的传播受到的空间限制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大千世界,还可以将所需要的信息下载并共享给其他人,媒体环境实现了开放化共享性的特点。

1.3 实时性和便捷性

这也是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报纸、电视新闻信息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时间进行内容的编辑收集,现代媒体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高可以达到实时传递的特点。

2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

2.1 移动多媒体广播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即CMMB,其主要针对的是笔记本、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该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以在无线电发射广播以及卫星技术等的支持下满足人们的画面、语音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需求。与传统的3G业务不同CMMB不用受到流量的限制,在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接受到媒体信号,信息传输的效率较高且图像的质量也跟高。但是目前该技术尚未实现双向交互信息传输,单向信息的传播渐渐无法适应人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要求,双向交互信息传输也是该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2.2 有线数字电视

这也是在现代媒体中应用最广的一项新媒体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实现有线网络数字节目的收看。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电视的图像质量,有利于满足公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有线数字电视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目前普及的主要是一般的数字电视媒体技术,而技术要求较高的超清电视、互动电视等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小。

2.3 交互式网络电视

交互式W络电视也就是IPTV,与CMMB和有线数字电视相比,该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交互,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对于媒体信息的需求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选择信息的内容。交互式网络电视也可以提供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且在交互式网络的支持下数字媒体服务的质量更高,信息内容的选择权掌握在用户自己的受众,充分实现了媒体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而且可以根据用户对于信息内容和系统的反馈对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和提升。

3 新媒体技术的改进策略

3.1 恰当处理新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

针对目前常用的CMMB、数字有线电视和IPTV等新媒体平台,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及时向公众传达他们所需要的媒体资讯,促进我国现代媒体技术的进步。其中有线数字电视主要承担公众基础信息服务的作用,为了应对CMMB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冲击可以将CMMB系统与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结合,提高研发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将CMMB技术应用于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中,加快其研发和普及应用的进程,促进现代媒体网络的发展。

3.2 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

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电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为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新媒体相关企业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加快解决技术研发中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优势,提高新媒体技术研发上的科技和资金投入,对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即系进行完善,提高其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公众数字网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3.3 提高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媒体仍然有着巨大的竞争力,会给新媒体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压力,为此相关企业必须要注重新媒体技术以及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正确处理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完善内部的硬件系统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注重新型媒体人才的引进,提高新媒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针对现代人对于媒体信息的要求建立个性化的媒体信息服务模式,采取差异化的信息内容推送,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新媒体技术在现代传媒体系中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大众媒体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发挥着产品宣传、舆论引导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媒体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现代媒体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关从业人员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对新媒体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新媒体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娟,彭勇.新媒体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研究――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第四版)》[J].青年记者,2016(32):104.

[2]曾真.发挥媒体平台优势助推影院放映质量提升――《现代电影技术》杂志全媒体服务系统应用实践报告[J].现代电影技术,2016(12):9-13.

作者简介

车学泓(1978-),男,福建省泉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