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链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我国汽车工业最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点,一种“产业集群”的趋势初步显出轮廓;东北三省、上海与江苏、北京与天津、湖北与重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集中的四大区域。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对就业人数的扩大也有相应积极作用。我国应加强汽车产业链的管理,对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应加以重视,以下就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一些战略思考。
一、规划原则
(一)统筹安排,系统规划产业链的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链处于散、乱、差状态,产业关注重心在组装厂,这里所说的组装厂是指大量的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零部件)是进口的,只要有扳手、锤子、钳子、物流、金融领域,缺乏系统的战略。整条产业链上各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带来任何的成本优势。
为了获得汽车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在整个产业链上,任何企业的建立与引进,须本着系统的观点,实现降低成本,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北京市汽车业的发展,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布局,顺义区作为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成为北京市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广漠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也遵循系统规划的原则,以几大核心企业为龙头,实现零配件企业的配套,完善汽车的售后服务。目前广东南海已成为日商的聚集地,并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含汽车改装生产)、汽车配件生产、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为主的汽车产业链。
遵照系统规划的原则,全局看待问题,必然带来协同效应。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以我国一些城市的成功做法,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作用。
(二)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汽车工业的规模经营,需要实现专业化分工,而规模经济也不仅是整车的规模经济,同时也是零部件总成及其上游供应商的规模经济,也包括汽车电子系统厂商、电子元器件等供应商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而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必然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各地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范围经济,促进汽车工业发展。山东省将构建原材料基地,生产集中度高,避免资源的分散,减少了浪费,每个领域重点培养少数几家企业。形成钢材以济南、莱芜、青岛为主,粉末冶金以莱芜为主,铝以淄博、烟台、聊城为主,塑料件以济南、青岛、潍坊为主,玻璃以淄溥、威海为主,轮胎以青岛、威海为主,橡胶件以济南、青岛为主,涂料以烟台、潍坊、聊城为主,皮革以烟台、潍坊、淄博为主,机织布、无纺布以滩坊、威海为主的汽车原材料主产区。
汽车工业是规模经营,在上规模同时须考虑资源状况,哪个地区具有技术开发的可能性,哪个地区劳动成本低,哪个地区物质资源丰富……经权衡优劣后再作出决定,这将比“拍脑袋”决策明智得多。全国各地发展过程中应上下一盘棋,发挥优势,统筹安排。
(三)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汽车产业1:100的巨大带动作用的同时,各地汽车产业也纷纷上马,不少地方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目前我国汽车的国产化率很低,我们不能将一个零件与一台发动机等同起来,计算汽车的国产化率。中国汽车需要摆脱“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越依赖”和“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局面。“奇瑞”民营企业已经扛起了“独立自主”这面大旗。当然,过程是曲折的,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有碍于发展。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汽车产业链很长,涉及多方面资源的使用,然后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第三、不断开发新技术的原则。能源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汽车工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新技术取代老技术,更好地节约能源。
第四、坚持环保的原则。世界各国环保呼声日益高涨,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就要严格遵守各国绿色标准。另外,汽车产业布局上要注意各地环保要求,将污染大的环节远离城市,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四)多种资本形式共同发展
依靠自身力量做好产业集聚有很大困难,这就要求鼓励多种资本形式共同参与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做好对外开放,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通过合资、独资等形式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如广东围绕广州本田轿车和经济型轿车出口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并大力发展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
另一方面加在各地民间资本投资力度。政府要想吸引民间资本,就要优化投资环境,减少人为障碍。从融资、手续等方面给予便利,政府的职能真正从参与型向服务型转变。
为了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应实行大量吸引各种投资的形式,吸引更多汽车生产和配件企业投资,划分一个个工业园“安置”这些企业,形成集聚效应,然后在此基础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使这个市场越做广阔。
二、规划思路
(一)以几大汽车制造核心企业为中心,向外辐射,带动上游产业发展,增强上游产业配套能力,突出深加工和配套本地化,形成众星拱月的上游产业群
专家指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势在必行。在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汽车集群现象就是存在的,它是自然形成的。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城就是围绕丰田汽车公司而形成的汽车产业集群;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是围绕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而建成的汽车产业集群。这种由市场竞争而形成的集群天生具有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第一、利用引进整车制造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成本的节约。福州市通过产业的集群效应,实现规模经济和支柱产业,从而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台湾中华汽车与东南汽车合资后,几十家中华汽车主要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组成团队,整体进入东南汽车城。零部件不用包装,不需装车,一辆推车就送到装配线上,即用即送,即送即用。这种工厂规划,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
第二、利用引进整车制造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供应的便捷。北京顺义区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学习,顺义区大力建设汽车产业链并积极全区范围辐射。北京现代汽车是汽车基地引进的第一家企业,但是,北京现代在汽车基地里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总装厂,还包括北京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海斯克钢材有限公司等17家零配件企业。一批为现代汽车零配件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即二级配套企业也相继入驻顺义,使顺义的汽车产业链环环相扣,向纵深扩延。
(二)利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机,大力发展下游产业,创造汽车售后市场与服务的优良环境
汽车销售行业的利润正在向售后服务转移,经销商的竞争将体现为售后服务质量的竞争。汽车整车出厂后,营销伯利润大约是20%,零配件供应大约是20%,其余的50%-60%来自服务。
没有一个统一并且成熟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呈持续增长,有关专家预计,今后十年中国汽车保有是将达到上亿量,以每辆车一年保养费用为1000元为例,中国汽车的养护市场前景将是非常可观的。然而,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存在许多问题,如维修过程中的乱收费、汽车保养费用过高……消费者存在“买得起用不起”的顾虑,这严重制约了汽车的销售。因此汽车行业下游企业的规范化、完善化,将有利于汽车行业走向良性循环。
另外,汽车金融服务在现在发达国际市场中占汽车整车厂的利润比重越来越大。因为整车制造和销售的利润是呈下降趋势。汽车金融服务包括汽车贷款、租赁、以旧换新等服务。所以,汽车金融服务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对整车企业的盈利更为重要。
(三)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特点和环保要求,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地方特点进行统一布局,发挥各地优势,实行优势互补。
可以以出口方便,离港口、机场近,交通发达,投资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为立足点吸引投资。如广州增城新塘的五羊――本田新工场,附近有铁路以及方便接驳的高速道路和公路干线,北靠新机场,东临黄埔港,交通非常便利。五羊――本田的落户吸引了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在此设厂,随着五羊――本田等一批大型工业生产项目的进驻,这里必将成为广州的重要生产基地,五羊――本田也将在此迎来快速扩张的发展新局面。
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将达2000亿元以上。根据山东省出台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指导意见,到2015年要实现15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意味着未来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总量可占全国七成左右,从而带动新一轮海洋工程装备投资热潮。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同志对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的指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山东蓝色经济带海洋经济的战略发展迎来了第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激发了半岛发展蓝色产业经济的。根据规划,山东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目标定为: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烟台市“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把海洋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计划把烟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提升到100万t,船舶产量将达到550万载重吨,海洋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其主攻目标有3个:①优先发展特种船舶,突破发展冷藏集装箱船、高档游艇、公务船、LNG(液化天然气)船、远洋渔船、化学品船、大型重型运输船等产品;②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多功能供应船、大型起重铺管船、深水系泊系统、自动调压载系统等特色优势产品;③开发高端配套产品,提高舾装件、铝板、管材等产品规模和技术水平,建设船舶中间产品生产中心和船用大宗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开发生产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用空调、通信导航和自动控制、海上油气开采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培育发展海洋测绘、海洋物探等精密仪器设备制造业。国家、省、市对海洋工程事业的相继支持,为我国进军海洋事业,争取海洋资源创造了条件,也为烟台海洋工程产业的加速发展来带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烟台市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机关以及海工企事业单位一定要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推进海洋工程事业跨越式战略发展。
2烟台海洋工程产业链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2.1良好的产业基础烟台的海洋工程兴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烟台已在海洋牧场、海洋核电、临海工程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大型船舶建设基地、特种船舶建造、海洋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业等多个产业链条和产业区,培育了多个区域大型龙头企业。像烟台中集来福士不仅在烟台引领了400多家企业,公司凭着自身的战略性市场发展规划与积累,在国内海洋工程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半岛建设一流的海洋工程服务平台,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奠定了优势基础。
2.2强大的研发能力目前烟台有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烟台海洋工程研究院、山东省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单位,周边有青岛从事海洋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为烟台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半岛地区拥有国内最早从事海洋工程研究的烟台中集船工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半潜平台、自升平台及海工特种船舶三大系列产品线的海工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海洋工程设计与制造企业之一,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海洋工程专业研发团队,拥有世界一流的海工建造设施,拥有大型船坞、大型起重设施以及先进的驳船下水模式,形成了海洋工程项目总装建造的独特优势。从中集来福士分离出来的国内唯一的海洋工程研究,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搭建起了世界先进的3D产品设计软件和ERP管理软件平台,通过自主开发、优化和改进,形成了特色鲜明、技术工艺领先的设计方法,中心是以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平台)为主,集研发与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设计中心。基于多国籍的国际化研发设计团队,采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研发设计中心目前已具备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常规和特种船型的基础设计(含总体与性能设计及计算、结构设计与分析、系统原理设计与分析)、详细设计与施工工艺的设计能力,年设计能力多达4~6个半潜式平台或自升式钻井平台或特种船。技术能力涵盖稳性、总体强度、总体疲劳、水动力、振动及噪音、高压管路、系泊等的计算分析,总体、结构、电气、管路、舾装、空调通风等的原理、放样、施工设计。公司在多年的经营探索中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海洋工程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打造半岛海洋工程产业集群,辐射多个产业链共同发展,加快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设的步伐,在烟台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正积极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交流,争取以公司的海洋工程研究为合作点,实现联合共建,或是以此为依托在烟台建立李家春海洋工程院士工作站。积极争取国内海洋工程高端人才和海外归国华侨,为建设半岛海洋工程服务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市场的残酷竞争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十二五”期间预计这一比例将有望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15%。未来10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也给国内的海洋工程企业带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海洋工程整个产业链中,海洋装备制造业成为当先拉动蓝色经济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钻采设备零件、海洋工程设备和油井建造,其中受益排在第一位的将是高端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包括钻井平台、浮式生产系统、工程船舶、水下工程等相关装备。目前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在中国、韩国、新加坡、美国、挪威等国,在国内市场,大连重工、外高桥造船、中远船务、烟台来福士在世界海工市场的竞争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来福士被中集船工收购之后,由独资企业转变成了纯国有企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半潜式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其制造实力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但是这并不等于烟台市的海洋工程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就处于优势,为了储备持续稳定发展的创新技术力量,国内大型海工企业都在创新思维,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应对不良风险的能力。许多企业加快了研企合作、中外合作等,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烟台市的企业在这些工作上相比已被落在了后面,企业的消极创新、政府的政策性鼓励欠缺都有可能在几年后使烟台市目前在海工方面具有的优势悄然褪色。近几年青岛北船重工、大连重工等在海洋工程上异军突起,建造能力连年提升,2012年大连重工在海洋石油半潜式钻进平台建设上取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撑,击败了烟台市势力雄厚的中集来福士,为烟台市海工企业转变思维、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科技竞争意识敲响了警钟。南通中远船务从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先后不到1年的时间为墨西哥建造了“高德1号”和“高德2号”两座半潜式海洋生活平台,展现了大型海工产品应用广阔性、领域多样性,也说明海洋工程产品不一定就要应用于海洋资源的开采,可以延伸到更多的领域。海洋工程可以拓展到人类生活更多的领域,海洋工程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烟台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的建议
3.1以超前战略思维,建立独立的海工创新实体从中集来福士的发展历史看,发展海洋工程产业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实践探索,企业和政府必须要有超前的思维,尽快在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海工创新实体,实现实践科研一体化的海工科研机构。中集来福士的成功来源于企业一批具有30多年建造经验的国际海工人才的不懈奋斗,公司拥有的国际化海工专家队伍,对海工产业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对海工产业培育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现实情况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抵御了国内船舶产业投资见效快、利润高、配套成熟的诱惑,坚持走海工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当时无产业基础、无经验可循的现实情况下,通过15年的艰难探索,结合国内船舶产业发展特色,率先为国内海工产业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国内海工产业的快速成长。但是今天,烟台市海工企业的这一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内外竞争的需求,必须再次发挥超前思维,立足当前国内外激烈竞争的环境,加快建立新的创新和引领动力。建设好、利用好烟台的海洋工程研究院,必将给烟台的海洋工程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3.2鼓励企业结合海工特点,寻求模式创新烟台市的海洋工程产业虽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新加坡、韩国等国外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根据我国海工产业的特点,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鼓励企业尽快缩短与新加坡、韩国的差距,同时基于对海工行业的深刻理解,致力于企业建造模式创新的发展思路。要形成企业的独特优势,同时要紧跟国内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装备建设,加速培育专用设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同时根据企业情况实施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3.3依托区位优势企业,发展海工产业集群海洋工程产业是一个复杂的大型产业链条,作为海洋工程发展的新兴区域,烟台的产业聚集效应相比长三角、珠三角而言还有很大差距。烟台市应抓住拥有国内一流的大型海工建设基地,充分利用上下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不仅要让中集来福士、大宇造船、杰瑞石油这样的龙头企业实现自我发展,还应通过技术外包、劳务外包、设备材料采购等多种形式,引领和带动烟台本地及周边地区许多配套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大型国际公司、区域龙口企业合作,以吸引他们在烟台本地注册分公司,推动烟台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山东及烟台经济发展做出直接贡献。
3.4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同步进行虽然我国海洋工程事业发展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而且海洋工程产业在未来向国内转移的趋势不变,但是海洋工程发源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他们仍然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从目前来看,整个海工装备全球化分工协作模式仍将长期持续,包括全球顶尖的海工设计公司,最知名的钻井、动力设备供应商,都来自海工产业成熟的欧、美地区。所以要想赶上欧、美企业,挤占国际市场,烟台市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创新体系的同时,主动争取与欧、美海工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进行船型设计开发,共同优化平台设备的适用性等。通过国际合作,争取利用全球海工资源,打造海工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世尊家居在业内已有15年历史。对于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家居零售店及艺廊而言,它走的似乎不是现在大热的现代设计之路,而是专注于中国新贵阶层的品味及需求。它所引入的品牌,无论是意大利摩登经典家具代表品牌IPE Cavalli,还是奢华的Provasi、古典的Baggio、手工地毯品牌Golran及手工镜子品牌FratelliTosi等意大利家居用品,以及近期确立合作的葡萄牙品牌UMOS,都是秉持“以专业设计师的眼光,结合中国消费者的研究和市场调查,选择出最适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理念。
当然,它又与一般的经销商不同,创办者吴滨先生同样有着建筑及室内设计的身份背景。在1998年,他同样遭遇了项目空间与家具陈设在匹配度上的尴尬,即找不到与项目搭配的合适家具。中国在国际家具品牌上的缺失及巨大的市场空间,促发了世尊家居的创办。最早,世尊家居仅是为设计事务所的自主项目服务的,但随着代销一条链的不断尝试,它为世尊家居带来了其他业务上的增值。
在极力开拓全球采购平台之余,创办人开始自主创立“世尊家具”品牌,设立独立的设计、研发团队,有高度产业化的生产、加工渠道,希望用更高的性价比创造出设计、功能合二为一的产品。创办人对面料、工艺、空间搭配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他力求能在设计潮流上预先于中国的整个配饰市场。而为创办人提供良好契机及支撑的,正是他一直强调的软装供应链上的完备。就像创办人所言,模仿技巧和效果仅仅是冰山一角,是表面的现象,“却不知需靠水面下的巨大的供应才能支撑水面上的效果。”
诚然,在供应链的开拓上,创办人是不遗余力的,2012年世尊家居艺术廊的开幕,开启了与不同画廊及艺术家合作的新尝试,将这些艺术藏品以随性、自由的方式与的国际品牌IPE Cavalli、Provasi、Baggio、Strong Casa等混搭在一起,创造出兼具设计、艺术、功用的独特美学价值。
1998年你创办了世尊家居,当时是出于何种考量,在主攻建筑、室内设计之余,又创办了这样一家家居零售店?
吴滨:1998年我设计了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是大连的“海景酒店”。当时,需要大量家具去配合这个项目,于是我走遍了广东的工厂,很可惜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与我的设计匹配的家具,国产家具在当时来说,设计这方面非常薄弱。而进口家具的价格又十分昂贵,酒店项目考虑到成本问题,不可能全部使用进口家具。所以当时我就想,国产家具如果能够有好的设计结合品质,应该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当时意大利友人也有兴趣在中国开厂,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便创立了世尊家具。
从设计机构跨界家居零售店的运作,你是如何来定位世尊家居的客户人群?世尊家居旗下的主要品牌有哪些?从成立至今,的品牌在数量上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
吴滨:世尊家具的客户群,一直以来都是较有审美品位的业主、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从创立至今,随着客户对于产品的风格、设计感及品质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的品牌有意大利的IPECavalli、Provasi等。
WDesign香港无间建筑设计公司联合世尊家居打造了多个项目,譬如金地湾流域及三地星河湾等样板房,那么,是否可以说,室内设计机构带动了世尊家居的销售?这种模式为设计机构一体化的运作带来了哪些便捷?
吴滨:起初,世尊家具这个品牌大多为wDesign无间建筑设计的项目定制家具,而WDesign是最早提出室内设计和软装一体化服务的,能很好地把握室内设计和软装整体化效果,这给客户带来了极好的体验。
你一直在强调建立软装供应链的重要性,那么世尊家居从创立至今已有15年历史,它的销售策略除了通过设计机构自主项目的消化外,还拓展了哪些渠道?
吴滨:我强调的建立软装供应链的重要性是针对行业来说的。做软装与室内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软装能看到的是最后的效果,但是作为这个行业,你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却不知需靠水面下的巨大的供应才能支撑水面上的效果。所以只研究我们的手法和最终的效果是无法真正模仿到其中的关键。我们现在的策略是与更多出色的设计师合作,打造优秀的项目,让更多人能欣赏到我们的产品。另外,我们也在各地寻找合适的商业伙伴做我们的经销商。
世尊家居旗下拥有自主品牌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主要针对哪类人群?全球采购平台是否足以支撑客户的需求?你和你的团队为何要花费那么大的精力投入家具的定制设计及生产?
吴滨:最早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单纯的想法:想做出一个好的作品,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家具产品去搭配。我们就自己来做,并且能为其他设计师提供更好的选择。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我们也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一步加强我们的采购平台,希望提供更多独特的产品给客户以及设计师。当然,除了我们作为设计师的眼光,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好产品之外,自有研发品牌也会发挥它独特的优势。
国际家居零售的模式,近几年并不少见。同时,也有设计机构开始加紧自主品牌的生产,那么你觉得世尊家居在此种背景下,会碰到哪些挑战,又会如何应对?
摘 要:产业链指的是存在内在关联的产业集合,产业链角度下的分析和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视角,是准确判断产业各个环节所存在的竞争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能够为产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可行而又有效的发展策略。本文基于产业链的背景下分析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提出有关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产业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近几年来,产业链这一名词在各种类型的期刊和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啤酒、纺织、生态以及服务产业链。产业链定义为:具有内在关联的产业集合,主要是由围绕于某种特定产品以及服务所涉及的一系列产业结构。基于现代产业链的发展环节而言,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销售链产业包括:原材料加工、生产产片、制作成品、销售以及售后等,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任何产业均将会形成一系列产业链,并于不同形式存在于社会竞争之中,各种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互相交错形成产业网。
一、产业链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获取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绩效
①产业部门的类型较为齐全,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模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模式已经处于我国前列,大部分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制造业、软件业和服务业三部分构成,并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于芯片、元器件、研发、销售以及信息服务方面平衡分布,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产业配套能力;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呈现出价值和产业空间的明确分工,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其中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之间由厦门和福州两大地带相连。除此之外,内地的西安、武汉和成都等同样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较为理想的地带。这些聚集地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分布模式,充分体现出空间和价值链两大空间的分工;③不断突破技术和产业结构。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够不断提高,在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等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高端服务器、路由器等产品的开发更为顺利和成功,已经逐渐形成高端的产业链模式。
(二)问题
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处于较为低端的产业链模式,核心和高端的产品仍然需要依靠国外进口。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消费电子以及通信等方面的加工和配套处理,加工方式通常为贴牌生产,通过引起国外先进技术和电子设备进行生产,大部分为低端产片,技术含量较为低端,其他高端器件仍然依靠进口,如:国内所需要的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②外资企业为主导。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专业和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对于IT产业的依赖程度加高;③研发力度较为薄弱。产业链在研发的过程中与实际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产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较为严重,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研发程度较为薄弱,尚未确立科学技术投入的主导地位,企业之间依然存在着产业与市场、研发方面脱节问题;④材料和设备等相关工艺水平较为薄弱,产业链的各项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产业包括:材料和装备业,但是我国材料和装备业的生产水平与国外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依靠国外进口,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困境。
二、产业链角度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产业环节
①在硬件-软件-服务产业链方面重点关注后两项产业链环节,是需求主导地位的重要发展环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两项环节,迅速扩大软件和服务产业链的规模,提高软件和服务产品的层次,进而全面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增大软件和服务两项环节的市场竞争力;②芯片-组件-整机产业链方面则需要注重芯片生产环节。芯片是增值能力和技术含量较强的环节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该项环节,重点抓住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进而提升我国滇西信息产品的档次;③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模式,需要大力发展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研发和销售是这一产业链下具有较高增值能力的环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这两项生产环节,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环节已经具备一定能力,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产品的生产技术能力,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并充分发挥出我国本土的优势,进而完善社会市场的销售模式。
(二)技术环节
在生产技术方面,需要加强阶梯形式的发展战略。只有充分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利于我国的安全发展,同时,还能够将核心技术放在国家首要的研发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生产技术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之资金、管理体制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应该积极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生产经验。首先,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建立生产优势,充分体现出技术水平的提高,随后利用生产技g的优势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发展,进而培养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三)发展模式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方面需要实施集体战略,积极实现上下游、主导产业之间的匹配产业,加强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的投入,积极促进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推动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发展一批有品牌、有技术的中国企业,并稳固扎根于国外领域,进而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分工战略,不仅能够达到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因地制宜的不同思维,将电子信息产业链划分到适合的发展区域,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各个生产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生产环节的发展模式,在分工生产的情况下友好合作。
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产业包括众多领域,可将产业链分为设备、服务以及软件等三个重要环节,基于产业链的角度下,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玲.刍议从产业链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趋势[J].电子测试,2013(10).
[2]姬顺玉,胡静寅.GPA视角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4(06).
软包装产业链
所谓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以产业分工和供需关系为基础,通过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经济技术关联,由相关企业或组织所构成的网状链条。这种定义既包括产业间的纵向关联,又包括产业内的横向关联。
软包装,就其包装工艺流程而言,其产业链由上游的塑料薄膜生产企业、软包装机械供应商及其软包装辅助设备供应商等构成;而其中游由软包装彩印加工企业和其相关后道加工企业构成;下游由外包装,软包装的各类用户,如医药、化工、食品、日用品软包装等构成。软包装产业链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软包装的微观产业链是由位于不同产业内,有着自己特定分工的一系列企业组成,它们共同完成软包装产品的制造加工销售,直接参与产品的价值增值与实现。
与此同时,软包装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之一,每年的VOCs排放总量约600万吨。软包装行业有机废气的排放不仅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过去的几年内,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多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措施,这对软包装行业是极大的促进,倒逼软包装行业的绿色化新技术发展,也使得软包装行业在产业链的细化上进行了绿色化技术的实践,一些软包装公司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软包装基础材料领域的绿色化实践与探索
1.水性油墨
水性油墨具有更高的固含量,其表印的黏度低,有效处理了传统油墨生产应用中释放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了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可以避免商品的污染,不会对被包装物产生影响,其印刷速度较快,为50~250米/分。稳定性良好,不燃不爆,且其良好的抗水性和较快的干燥速度可以大大满足生产需要。当前,厦门易统水墨有限公司的环保水墨已经在广东揭阳远中包装有限公司实现生产,五色套印印刷速度达230米/分,该厂印刷负责人估算稍稍调整后,即可实现350米/分,水墨的生产过程中,无堵版、咬色发生,颜色艳丽,印刷效果完全可以和油性墨媲美,复合牢固度也非常好,又无火灾隐患,VOCs排放基本为零,完全不使用有机溶剂,且成本降低了40%。
2.水性胶黏剂
目前水性胶黏剂在软包装领域发展很快。除了水性丙烯酸胶外,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发展迅速。水性聚氨酯的固体材料部分是聚氨酯系列,故具备了溶剂型聚氨酯黏合剂所具备的性能。水性聚氨酯黏合剂在对材料结构(无论两层或多层结构)、油墨的适应性(醇溶墨、酯溶墨、透明墨、金色墨等)、耐温和冷冻等复合材料制品上,都能具备或优于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黏合剂所具备的性能。并且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复合产品有更好的初粘接力和抗低温性(耐冷冻性)。
在防止镀铝膜复合转移,增强BOPP/CPP(透明部分)剥离强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单,省去了配胶的繁琐(原胶可直接上机),还可大大降低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或节省用工人数。由于可以在现有的干式复合机上就使用,故不需要像无溶剂复合那样需要投入大笔资金采购新设备,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与水性丙烯酸黏合剂相比较,弥补了水性丙烯酸黏合剂功能单一,只能做轻包装和卷料(目前基本只用于BOPP/VMCPP结构)及制袋效果不佳的局限性和耐高低温性能差的不足。同时,不会出现后期复合强度衰减的现象(一般还会有所增加)。
水性聚氨酯在镀铝结构方面有非常优异的表现。并且操作便利,有利于食品安全,具有很高的剪切强度,可实现下机立即分切。根据中国软包装网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亚洲软包装用胶黏剂将达到26万吨,其中溶剂型占据67%,水性胶占据2 0 %,无溶剂占据13%。由此看来,水性胶的未来空间值得期待。
软包装行业VOCs治理技术领域的绿色化实践与探索
2015年6月18日《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的出台,一度将软包装行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四川等12个省市也相继启动VOCs排污收费。国家和地方VOCs排污收费政策的密集出台,意味着包装印刷业实施VOCs治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给包装印刷行业,尤其是软包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庆幸的是,在此领域,诸多公司引领潮头,做了一些绿色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1.无VOCs排放的全UV塑料凹印机
无溶剂全UV塑料薄膜凹印机是采用UV油墨,其在印刷过程中无VOCs排放,国内首台无溶剂全UV塑凹印刷机在PRINT CHINA 2015展会上首次亮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凹印设备,中山优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提供UV固化系统,中山诺必佳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提供UV油墨,有5个色组,设计速度可达200米/分,现场演示速度为150米/分,适用于各种纸张和薄膜(如PP、PET、镀铝膜、纯铝箔等薄膜基材)的印刷。当前,UV塑料薄膜凹印的相关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使用成本较高,但其代表了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随着业内企业的不断探索,未来一定会推出高品质、更完美的无溶剂UV塑料薄膜凹印机。
2.TBS软包装VOCs回收设备
洛阳天宝环保装备有限公司的 TBS软包装VOCs回收设备在当前处理VOCs技术上较为领先,其经历了6代技术演变,在国内如上海紫江彩印、河南银金达、安姆科等多家大型彩印公司进行了实施,回收效果较为显著,给彩印企业带来了极大效益,其两级脱附常温溶剂回收设备工艺原理图如图2所示。
该设备具有自动控制减风节能技术、两级吸附-氮气保护-常温回收、回收精制回用三大核心技术,可使软包装凹印、干复、涂布机节约45%~70%的蒸汽能耗和电耗,大大减低了回收设备的投入,解决了蒸汽脱附产生大量废水和二次污染的难题,也使设备运行更加安全。从成本上看,上述设备回收一吨溶剂成本1000~1500元,精馏提纯一吨溶剂成品600元左右,从废气回收到溶剂成品,可一人值守,全程自动化;如按进入回收系统的溶剂量计算,其回收率在95%以上,其总体经济效益较为客观。
3. “ESO+”绿色制造系统GMS
“ESO+”绿色制造系统GMS由广州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包装印刷行业的特点推出,以环葆嘉创新开发的“ESO热风设备”为核心,结合热力氧化技术(RTO/RCO/CO)所组成的方案,此绿色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具有综合治理的功能外还具有相应的投资收益效果。ESO热风设备能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从源头上解决现有企业生产设备能耗高、废气排放量大的问题,具有智能化实现节能减排的核心、除味降耗、隔音隔热等实用功能,并利用热水中央供热方式兼容并集成各种降低供热成本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太阳能、热泵、生物质燃料等,在美化生产环境的同时,大幅度节省热能消耗,超出热风热泵与浓缩转轮所能达到的效果。该系统在上海灵博塑料有限公司进行了投产,据实际效果,生产设备的干燥能耗从原来的260A减少到了80A,排风VOCs浓度增加到了1500ppm以上,排风总量减少到了3000~4500立方米/时,溶剂残留量从1.2毫克/平方米减少到了0.5毫克/平方米,另外还具有相应的投资收益效果。图3所示为“ESO+”绿色制造系统GMS的技术原理图。
[关键词]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错位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4-0045-05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6JA630037)、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06&ZD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JY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 言
按产业发展规律,人均GDP为1000-10000美元时就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2007年,上海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57695,按现行汇率粗略计算,在7500美元左右;宁波2006年就已经达到6568美元。[1]三地的现代重化工业已经成为这些城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形成了以南京化工区为主的沿江化工带和以上海化工区与宁波化工区为主的杭州湾化工带的“两带三区”布局,流经长三角的化工产品已占到了全国的47%。长三角成了名副其实的化工区三角洲。上海、南京、宁波三地的化工区(以下简称“三区”)作为龙头化工区,其资源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长三角整体的化工资源效率,并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国的化工资源效率。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重化工业阶段也是高消耗和高污染最为严重的阶段。长三角地区在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的同时,也由于“人口密度高、资源奇缺、环境容量有限”而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尽管“三区”在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方面都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但“三区”之间的竞争关系仍要大于合作关系,园区中推进循环经济的各项资源节约措施,经常在“争资源、抢项目”中有所抵消。并且,“三区”的产业链同构现象加剧了竞争手段的低端化,压价竞争也压低了应予补偿的资源与环境成本,进一步加大了资源与环境压力,更重要的是弱化了人力资源的创新作用和园区的创新冲动。因此,有必要从产业合作的视角,在“三区”间建立主导产业链的错位发展模式,从加强产业链的互补性、避免产业链同构入手,为提高区域整体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二、工业区中主导产业链的资源效率
1.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诠释
“循环经济”在经济学词义中出现的比较晚,且在主流经济学的语义中,也未将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分支或新的流派来看待。它的出现和我国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不断加大的现实需要直接相关。于是,循环经济就在这种现实需要的压力下开始了它的研究历程。尽管众多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与内涵,但对这些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可以认为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研究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双重优化的经济学科体系。
资源效率的最一般意义,就是一定时期内单位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产出量可以用销售量、利润额等绝对或相对形式的经济指标来衡量,也可以用产量、销售量或其比率形式的数量指标衡量。资源的概念则比较宽泛,可以是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无形资源,也可以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有形资源。但就循环经济而言,资源的概念更倾向于特指自然资源,并将生态资源涵盖其中。但通常无形资源对提高资源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无形资源投入量的增加会减少有形资源的投入量,从而达到节约自然资源的目的。
就环境效益而言,人们直观的倾向于认为人工力量作用于环境后,对环境的净化作用。但就循环经济中环境效益的一般概念而言,环境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来看待的。由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各种活动必然产生排放和废弃,因此,各种排放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被视为对环境的消费。其经济代价就是消除污染和恢复生态所需要的经济投入、或减少排放和废弃所减少的环境损害。在这里,“环境”作为“资源”的一部分融入了资源的概念中,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就被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将一个生产环节中所消耗的(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空气、水、能源以及其他原材料投入等都折算成资源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和所消耗的资源价值总和的比值。
在工业区中,常常通过以建立产业链,或建立公用工程,或提高重要资源的梯次利用水平等多种能够扩大资源共享程度的措施,来达到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的目的,而这已经成为推进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加以实施。
2.工业区产业链的资源效率
工业区中的产业链就是在一个特定的企业集中区域内,根据行业产品链的特点,通过将符合上、下游产品链关系的企业有机地联结起来,建立在不同工艺间的物质、能量、废水、信息的共享、梯次利用和投入产出等交换模式。由于企业群落的空间集聚状态而能够有效缩短供需半径――这对在储运、公用工程等环节要求较强资产专用性的产业而言尤为重要,产业在企业群落中的运营能够借助于资源共享来提高资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对化工业这类毒副作用较强的产品还能起到降低泄露的风险。因此,在工业区中建设产业链无疑能够实现资源效率(包含环境效益)的优化。
工业区产业链的规定,除了是“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矿产资源或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纵向的链条”[2]中的一部分以外,还包括以下两方面的链条:第一,因公共资源共享产生的不同企业对某类产品的共同需求所构成的横向链接;第二,不同企业之间的中间副产品或伴生产品互供所构成的共生链接。严格说来,在一个相同的产业中,“产业链”的概念应该转化为“产品链”更具合理性。但出于约定俗成的说法,以下仍用产业链的概念。在这些上、中、下游产品的链接中,除了要考虑资源共享和再用所提高的资源效率以外,还应包括在供需双方因缩短了运输半径而降低的储运成本和储运风险,以及形成最终产品过程中因工艺环节的连续性而产生的资源节约效果。
这种节约效果对于流程式产业――尤其是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流程式产业――尤为显著。因为流程性工艺本身的特性就是对生产连续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任何生产的间断都会发生很高的代价。当生产连续性所产生的资源效率高于企业间产业链的协调代价时,产业链就会纳入到一个企业之中。如在钢铁企业,连铸连轧工艺早已成为衡量生产工艺节能降耗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同时由于规模效益显著,受规模限制,会造成从事流程式生产的企业无法在一个企业内以产业链的方式完成整个产业的全部流程。如果流程式生产的中间产品具有很高的储运成本和环境风险,那么,因提高资源效率而在相邻企业间建立产业链就更为必要了。
对于大化工这种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流程式产业而言,中间产品的关联度很高,上道工序的产品常常是下道工序的原料,因此化工行业的相邻企业都会按照不同生产工艺的装置,通过管道将上下游产品生产的供需方加以链接。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公用工程互用等,已经成为化工产业谋得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模式。更重要的,是化工产业的中间生产环节的产品往往是易燃、易爆的剧毒产品,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都需要特殊装备,距离越长,潜在的环境风险也就越大。正因如此,几乎所有的大化工产业都会以园区的形式存在,而在园区内如果具备能够吸收某类产品的伴生副产品为投入品的企业,那么,这种以产业链形式存在的化工园区,其资源效率无疑会有很大的提升。
上海化工区正是借助于通过完善化工产业链而增加了对中间副产品的再用,从而降低了溢散的风险;借助于公用工程的完善而增加了公共资源的共享程度,从而实现了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通过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有效地提高了资源效率,并使园区的竞争力也随之提高,从而产生招商引资的虹吸效应,又进一步的完善了产业链和加强了资源共享,由此形成了资源效率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状态。
以天原华胜烧碱项目为主体的氯碱化工是产业链的典型实例。该项目生产的剧毒物质液氯和氯气,全部供给上海联恒异氰酸酯项目和拜尔聚碳酸酯项目。异氰酸酯项目将氯气用完后,以氯化氢的形式回输给天原华胜合成二氯乙烷。
氯气这种产品借助于产业链的形式,实现了在区内实时生产、实时消费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节省了储运成本,还降低溢散风险。通过上述产业链的资源有效利用,上海化工区每年可以节能10.71万吨标煤,节水83.55万吨。[3]因节约所产生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略见一斑。如果产业链能够得以不断延长和完善,形成上、中、下游的无缝连接,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效率。这就是为什么大多从事流程式工业的企业只有加入到某个产业链“一体化”中,才能够谋得更好地发展。而借助于产业链来提升其竞争地位的工业区,也就能够依靠先期设计好的产业链,对招商引资进行“对号入座”式的筛选。
3.主导产业链及其错位发展
(1)主导产业链的特征分析。化工区这种典型流程式工业的园区,都会围绕着产业链“一体化”模式来运作,并按照产业链的设计思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来不断提高“一体化”程度。鉴于化工产业衍生产品的丰富性特征,区中产业结构就具有了多样性和投入产出的复杂性,会形成众多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而在所有产业链中,投入产出规模和信息交换量最大、对其他产业链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对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决定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区产业资源效率的产业链,就被视为主导产业链。作为主导产业链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主导产业链要具有容纳大项目的区位优势、降低物流成本的交通优势、加强产业配套能力的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效应明显的规模优势、先进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下的增值优势、提高产业创新冲动的人才优势、加快信息流转速度的市场优势,这样的产业链才能最终形成产业链整体的竞争优势。
其次,主导产业链的周边地区要具有足够的能接纳产业链运作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对于大化工这类大进大出的产业特征而言,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满足程度能够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正因如此,大化工往往会布局在沿海、沿江一带,就是为了适应产业运作过程中大量的用水、排放以及物流的需要。
第三,主导产业链要具有提升地区产业资源效率和整合地区产业资源的能力。主导产业链还因产业关联强的特征而产生的虹吸效应,能够吸引周边地区的优质产业资源融入到其中来,实现对地区产业资源的整合。
第四,主导产业链能够有效推动工业区的生态化进程和循环经济效果。主导产业链对大进大出的需求,能够对给排水、供电、供气、储运设施等公共配套设施服务提出规模化、专业化的需求,从而提高水、能源等重要资源效率;同时,对排放和废弃的再用和处理、能源和水的梯次利用、工业区生态化建设等循环经济措施提出统一要求,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可见,围绕主导产业链建设和完善,工业区往往能够形成地区性的大型产业团簇。即使产业分工全球化,也没有抵挡得住石化产业以区域大规模集聚化、经营集约化、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趋势,以至于石化产业均是以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的形式存在的。
主导产业链不仅要在主要节点和重要环节上突出工业区的优势,并且不同优势之间要具有互补和互促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来更好地发挥和不断强化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链优势。
(2)主导产业链的错位发展。主导产业链的上述特点,使化工区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都朝着建立相对完整产业链的方向发展。这就可能在同一地区的化工区中形成具有相同产业特征的主导产业链,由此导致化工区间因产业同构而导致竞争关系超过合作关系,园区中通过建设和完善主导产业链来提高资源效率的相关措施,常常在“争资源、抢项目”中得以抵消。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进区企业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投资规模、市场前景等综合因素,采取“个案处理”方式地价、电价、水价、税收、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给予的优惠和扶持。重要资源供给上的压价,也由此压低了应予补偿的环境成本,致使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压价竞争的结果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提升作用不断减弱,弱化了创新的冲动。即使单个园区在竞争中能够不断完善产业链而提高自身的资源效率,但园区间的竞争却可能导致地区总体资源效率的降低。因此,提高地区整体资源效率,不但要推动工业区建立和完善主导产业链,并且要引导不同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链错位发展,将不同化工区主导产业链同构型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异构型的合作关系。
工业区主导产业链的错位建设和发展,并非要求在产业链每个节点上的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特征均具有独特性,而是要在主导产业链的主要节点或重要环节上具有独特性。就化工产业而言,因其所具有的产业链长、产品种类多、关联产业多等特点,使各个化工区具有主导产业链选择的广阔空间,也因此能够针对化工区自身的禀赋特征、现实条件和发展前景,选择能够突出园区特色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化工产业链为其主导产业链。
三、“三区”主导产业链错位发展模式
1.主导产业链的错位发展特征
对石化工业而言,无论后续的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其最初的投入均来自于乙烯。由于物流半径的约束,化工区为了实现短距离的原材料供应,有必要拥有一定规模的上游生产装置。由于原材料供应的重要性,以至于在石化工业中有这样的说法:谁拥有大型乙烯装置,谁就具备了建设大型石化集聚地的基本条件。例如在美国休斯敦附近就聚集了7座乙烯厂,年生产能力达500万吨以上。日本的千叶、韩国的蔚山、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大型化工区,都各聚集了超过150万吨以上的乙烯生产能力。
因此,在从事大化工的工业区,在其主导产业链中设立上游产业,是能够保障其在中、下游产业链的衔接中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也才能够保证化工区在中下游产业链的设计中,有条件根据自身资源条件、比较优势和发展方向,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链。正因如此,许多从事大化工产业的工业区在主导产业链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都首先将上游产业设立为其主导产业链的基本组成要素。
可见,在大型的化工区中,都会将上游产业作为在其主导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产业链错位发展在化工产业中的表现就是中下游产业的组成错位发展,而非产业链的全部节点的错位发展。
2.主导产业链建设条件和优势
化工区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建设的主导产业链思路,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了石化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总体布局的整体优化,并能降低化工产业原料――乙烯/丙烯的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化工区的主导产业链按照上述的建设条件和特点,通常按照以下几种思路进行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沿江沿海水资源丰富的条件及有深水码头的优势,这种优势为大用水量、大用地量、大吞吐量为特征的化工产业链提供了承载条件。在化工区中建设主导产业链,需要周边建有完善的满足物料大进大出所需强大的储运能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发挥货物储存与分配的中心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三大龙头化工区:上海、南京和宁波三大化工区(以下简称“三区”),都是充分利用了地区水资源丰富和深水码头的优势而建。但相比之下,上海化工区的这一优势尤为突出。上海化工区处于长三角“一江、一湾”化工产业的枢纽和辐射中心地位,管道、铁路、高速公路、海运、空运、内河等各种运输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更加明显的区位优势,对发展炼油、乙烯等上游重大项目特别有利。南京化工区位于长江北岸,尽管也有良好的水路、陆路、空运、内河等物流条件,但与上海化工区的物流条件相比,其区位优势有所降低,并且由于临江而使其含盐类废水的排放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宁波化工区具有临海的优势,发展大化工和大炼油工业的区位优势和物流条件非常优厚,但同样由于内河运输和交通条件较上海化工区略弱。
另一种是依托大型石化企业建设的主导产业链,这类产业链因其所具有的大规模和高技术,为产业运作所提供的公用工程设施,有利于在周边地区形成广阔的市场,并有条件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整合产业资源,从而形成上中下游产品延伸加工链,推动化工产业链一体化建设,优化配置地区化工产业资源。“三区”主导产业链的形成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一思路进行建设和不断完善的。上海化工区依托中石化、上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并于英国BP公司合资投建的上海赛科乙烯装置,是国内首套年产量突破100万吨的乙烯装置。[4]由乙烯主导构建起一条重要产品链,通过产品供应链带动化工区下游装置的建设,推动了化工区的开发建设。宁波化工区重点依托镇海炼化2000万吨炼油能力,开始实施年产100万吨乙烯工程,在石化产业链的上游占据了优势地位。就南京化工区而言,发展化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石化在江苏有11家企业,资产规模超过1100亿元。[4]江苏成为中石化所属企业最多、资产最大、效益最好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基地,而这11家企业中的骨干成员主要集中在南京地区。南京化工区依托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以及中石化参与投资的扬巴石化等,使园区内的乙烯产量达到140万吨/年。可见,“三区”均具备建设大型化工产业集聚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
3.主导产业链的错位发展方向
化工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和基础原料环节,化工产业链向中下游发展只能建立在上游产品的充分供给基础之上。因此,任何一个化工区只要具备区位优势、物流优势、环境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就都应在主导产业链中设计相同的上游产业,否则就无法向中下游延伸和扩展,最终也无法形成主导产业链。考虑到化工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中下游能够衍生出非常丰富的衍生产品。因此,“三区”主导产业链的错位发展方向就应该在中下游产业环节上的错位发展。鉴于此将“三区”产业链上游应为“炼化-乙烯”一体化,而中下游产业链则要针对化工区的优势与特点加以设计。
上海化工区借助着上海良好的化工产业素质、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较高的整体技术实力和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等诸多优势,在发展与上游产业衔接的项目中,应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入手,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链下游进行深度延伸和广度扩散:国际方面要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的精细化工项目;国内方面要加强整合周边地区的精细化工产业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会不断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散,这就要求中、下游产业链项目必须符合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要求。因此,随着主导产业链建设和完善,必将产生大量的技术需求。借助于上海地区充分的技术资源储备优势和良好的招商引资条件,不仅能够推动化工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联姻,并且也会提高对新材料、生物工程、新功能元件等新一代产业基础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本身也会不断完善原料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双重作用,既推动了中下游产业延伸过程对技术的要求,又借此技术推动强化了主导产业链的技术实力,形成了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升级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主导产业链向高技术领域升级。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建立从原料投入到最终市场这一完整的高技术含量的主导产业链。
就宁波化工区而言,其所拥有的镇海炼化公司千万等级的大炼油厂,是我国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具有最强的产业素质和配套能力。由于有充足的原料来源,有条件在大炼油后端衔接大乙烯工业,因此需要强化乙烯工业能力。就地区产业结构来看,当地许多企业借助于上游产业优势,与周边地区发达的纺织业和制造业联姻,形成了以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的广阔市场。因此产业链的中下游应以合成材料为主,以解决长期以来浙江省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的原料来源。可借助于产业链招商来完善合成材料的产业配套能力,同时由于宁波化工区周边地区存在较多分散的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企业,可以依托宁波化工区来整合周边地区的合成材料产业资源,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周边地区强大的化工产品加工能力,又可以产生一大批依托合成材料的深加工企业,形成首尾呼应、中间对接、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石化产业链。这种设计思路不仅能够整合和优化周边的产业资源,并且还能发挥主导产业链的强大产业带动能力,推动一大批新企业衍生出来。
南京化工区拥有千吨级以上码头22座,水运能力超过1400万吨;陆运能力超过700万吨;输油管道输送能力达2000万吨。因此,该化工区的物流优势超过了宁波和上海化工区的环境容量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使南京化工区发展成长三角地区的化工产品集散中心。同时,南京化工区拥有2300万吨炼油、150万吨乙烯、150万吨芳烃、120万吨尿素、110万吨聚烯烃、100万吨PTA的生产能力,规模都位居全国前列,也因此使其在产业链中上游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可以依托上游原料和带动中游基础原料,整合周边化工企业向下游延伸配套项目发展。并且,南京因其连接着内地和沿海而具有广阔的市场腹地,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市场,对园区内的产业链进行有效衔接和延伸。南京化工区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产业链所具有的产业资源集聚能力和整合能力,借助于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将主导产业链的研发环节独立出来,通过多种招商引资手段,将全球大型化工企业的研发机构引入其中,形成专门的独立研发部门。
四、总 结
尽管“三区”均应建立相对完善的主导产业链,但化工产业中下游丰富的衍生产品,能够使“三区”的主导产业链在中下游实行能够发挥优势的错位模式。上海化工区应借助于地区技术优势和外资优势,突出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宁波化工区是充分发挥炼化资源的优势,借助于地区化工产业的加工能力,进一步“补链”和“续链”来完善产业链;南京化工区应借助于市场优势和物流优势,整合周边产业资源,将主导产业链“变粗”、“变强”。“三区”主导产业链按照各自优势进行设计,能借此提高对周边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并在“三区”之间实现错位竞争,通过增强异构合作关系来提高优势互补效应。
[参考文献]
[1]郁义鸿,管锡展. 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
[2]张海涛.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R]. 2007 上海市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3]上海化工区:赛科乙烯装置年产首破100万吨[M/OL].新浪标准厂房-长三角2008-02-01, 省略:8080.
[4]杨瑞法.中石化江苏再投500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06-22(2).
The Development of Leading-Industry-Chain Discrepancy in Industrial Parks Based on Recycle Economy
Kong Lingcheng1,Xie Jiaping2
(1.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200237 ,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
【关键字】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明确要求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加快和促进了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带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状况
随着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已掀起了新一轮热潮,自北京2012年《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以来,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预计2015年底我国将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
智慧产业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工信部等各大部委纷纷制定了一些相关产业政策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也成立智慧城市相关的产业联盟。陆续开展智慧城市规划、投资建设方面的合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下,智慧城市产业链逐渐形成与完善,基本涵盖了产业链条上的大部分领域及上下游相关企业,从而为建立完整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智慧城市产业链
智慧城市的产业链的本质在于它把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的因产业相关性互相集聚,形成智慧城市产业相互联系的上下游企业集群。我国以“智慧城市新型需求为中心”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1、物联网产业链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和应用的载体,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智慧城市“智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数据采集、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低碳节能运行、智能交通、远程医疗、产业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等领域作用显著。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必须落脚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的建立又必须借助物联网。
物联网的产业链条很长,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包括传感器、芯片业、感知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网络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应用服务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将拉动集成电路市场需求的增长,也将推动芯片与传感器、芯片与系统的融合,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和公共平台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相关的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仍处在成长培育阶段。在我国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还比较薄弱。
2、云计算产业链发展
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和计算模式,具有虚拟化、伸缩性等特点,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发展重要支撑手段,为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面向服务应用集成、快速资源部署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手段。智慧城市各类智慧应用的承载和实现,需要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综合平台的有力支撑。
云计算产业链包括云计算服务业、云计算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以及支持产业等组成。云计算服务业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制造业涵盖云计算相关的硬件、软件和系统集成领域。软件厂商包括基础软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的提供商,主要提供云计算操作系统和云计算解决方案;硬件厂商包含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存储设备、元器件、服务器等的制造商。基础设施服务业主要包括为云计算提供承载服务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我国云计算产业链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
3、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与移动网重要应用的自然延伸。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移动终端、移动软件与业务应用三个层面。移动终端主要由部件和整机两大部分构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多样化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移动互联网软件主要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安全软件、移动中间件;移动应用层按类别分可以分为语音增值类、效率工具类、应用分发类、生活休闲类、位置服务类和商务财经类共六大类业务。与其相伴的,则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主体如运营商、移动终端企业、移动应用企业的变革与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全新的应用服务体系,并重建了商业模式。当前APP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主导形态。移动数据流量与OTT 业务已经成为整个移动行业最主要的收入增长动力,并将彻底改变产业链价值走向。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形成巨大规模,主要领域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构建了本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系,已初步实现从“无芯”到“有芯”的跨越,技术和市场实现双突破。
4、大数据产业链的发展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将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中主要包括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大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和数据资源提供商三个角色,分别向大数据的应用者提供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和数据资源。当前我国大数据产业还处于构建的初期,呈现规模很小、增速快的特点。
三、目前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
智慧城市产业链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制度、观念等方面都需要改变。智慧城市产业链目前还缺乏完整的产业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不完善、关键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不成熟。产业发展及布局不均衡,部分环节的产业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地域经济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明显领先于内地及西部地区城市;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中,还没有主导企业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整体竞争力较弱。
四、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建议
1.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纲要,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2、建立统筹协调联席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研究重大问题,协调制定产业政策,加强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3、合理布局培育主导企业。根据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等,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各项配套功能,发挥集聚效应。加大对龙头主导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的培育。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相关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
[关键词]区域经济;婚庆服务专业;甘肃
1甘肃婚庆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婚庆市场作为正在成长中的朝阳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全面放开二胎计划,中国正进入新的婚育高峰。调查显示平均每对新婚夫妇结婚花费大约12万元人民币(不含房子和汽车)。显而易见,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离不开婚庆市场。甘肃省“十三五”期间促进婚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2009年甘肃婚庆协会成立后,对本地婚庆市场也进行了梳理、规范及整合,在2011年也进行了初次的业内评比,甘肃省婚庆市场的细分化也在逐步明朗的建设中,各婚庆服务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着占领市场的尝试。
目前,以婚庆服务、婚纱摄影、婚礼用品、婚庆产品为代表的婚庆产业链逐渐形成,新婚人群逐步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婚庆消费由单纯的餐饮推广到婚庆服务、婚礼用车、婚纱摄影、婚庆用品、婚礼服饰、珠宝首饰、家用电器、室内装饰、蜜月旅游、房地产、汽车等经济领域中诸多行业的诸多方面,同时,消费者对婚庆行业的需求和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朝着一站式的方向发展。
2兰州市婚庆服务行业概况
2.1婚庆市场的发展趋势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其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婚庆观念,婚庆服务形式变得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婚房装修布置、婚礼主持、婚礼视觉摄影摄像、婚纱化妆、酒店场地布置、婚车租赁、鲜花乐队、婚宴组织等,让人们在高兴的同时更加难忘,见表1。
2.2兰州市婚庆市场消费者分析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和访问,我们分析和总结了兰州市消费者情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见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在消费时主要的消费特点。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分成了男女两个不同的方面研究,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77.8%的男消费者人群和57.1%的女消费人群最需要婚庆服务公司为他们安排结婚的场地,有44.4%的男消费人群和57.1%的女消费人群需要婚庆服务公司提供礼服。71.4%的女性希望结婚的时候有礼车服务,并且有66.7%的女性希望婚庆服务公司为她们提供化妆。并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1.4%的女性对婚庆的要求更高,她们更希望婚庆服务公司能为她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5.6%的男性和81.0%的女性还是希望更能跟着社会的主流走,选择现代形式的结婚典礼。另外在调查中有66.7%的男性和61.9%的女性愿意接受举办婚礼的价格在5万元以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工薪阶层的消费者。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以及消费者不同的特点推出我们的特色服务,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3兰州婚庆市场主要经营项目分析
这里选取婚庆市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营项目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业务价位及利润、生意来源、消费者注重等方面对其进行表格比较,见表2。
兰州市的婚庆市场的店铺种类主营业务主要以婚纱摄影和婚纱租赁服务为主,仅婚纱摄影行业就占据整个市场近75%的份额,其他分支行业的规模和档次还有待提高。婚庆服务业涵盖了美容、珠宝、摄影、餐饮、酒店、地产、旅游、汽车、保险、家具等诸多行业,已初步形成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行业链。
3结论
本文分析了婚庆行业产业链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概述了甘肃婚庆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兰州市婚庆服务行业发展情况,以调查的形式提出了兰州市婚庆行业产业链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淑巧.高职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亚太教育,2015 (18):26-28.
[2]唐吉.当前我国婚庆市场的现状与思考[J].大舞台,2008(4).
[3]张苗荧.营销策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山东绿都生物工程高科技园系滨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综合示范园区,占地约300亩,由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于2004年领办创建,园区实行“研究院,企业化运作,研学产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按照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要求,大力实施“立地顶天,追赶超越”战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千万家。研学产一体化与人才科技产业一体化是本园区的突出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绿都园区驻有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绿都生物科技公司、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公司三个法人单位,研究院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等研发推广 、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工作,公司则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成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吉林大学兽医博士、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以色列维奥兰羽公司中国事业部等平台与载体。
园区一期工程建成了绿都生物GMP产业园项目。其中,绿都生物疫苗GMP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6亿元,拥有10条GMP生产线,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畜禽蜂胶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可年产各种生物制品200多亿羽头份;动物药业GMP产业化项目与重大动物疫病消毒剂GMP产业化项目,拥有17条GMP标准生产线;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项目等均进入产业化生产。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2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
园区现拥有农业部产品批准文号180多个,猪瘟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系列产品被农业部定为政府采购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猪瘟、兔用、鸭用疫苗品牌与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产品推广到全国,新型动物疫苗已成滨州靓丽的名片。园区解决了500多名研究生与大学生的高端就业和1万多人的间接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863”计划、科技攻关、良种工程项目等支持下,绿都研发的安全绿色蜂胶疫苗为国内外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畜禽用蜂胶疫苗系列产品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部分疫苗产品被列为联合国采购目录产品;研发生产的耐热冻干保护剂活疫苗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具有节能减排增效的作用,均推广到全国。
园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实验室面积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与产业化课题20多项,自选及合作课题40多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其中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50多项,制定国家疫苗、兽药标准50多项,主编参编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100多项配套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
园区着力加强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组织系统建设,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名,归国博士2名,博士、硕士100多名。与吉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70多名;培训实学生1000余人;培训全国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名、全国养殖能人与专业场户1万余名;与10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了100多个科研推广示范基地;与国内外200多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在园区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园区已成为代表山东省兽医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水平的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畜牧兽医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畜牧兽医与生物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园区被评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绿色农业生物制品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扶贫龙头企业、山东省十佳三农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AAA级信用企业。园区产品被评为:中国兽药产业十大著名品牌、中国兽药市场品质信誉首选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1个、山东省名牌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