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

第1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1现代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内容现状

(1)对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的宏观基本要求。现代聋人艺术教育课程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来设定的,对于聋人的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应大体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尽量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帮助聋人学生掌握生存社会的一技之长,要有职业意识、执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安全生产习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或获取相应技术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将来立足社会。

(2)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类型。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的类型主要包括艺术才能教育和艺术类职业技能教育。在艺术才能教育方面,舞蹈类、器乐类课程比较常见,旨在发展聋人学生的艺术潜力,让他们摆脱自卑,拥有精神依靠。在艺术类职业技能方面,有蛋糕制作、美容美发、面点制作、服装设计、花卉种植、电脑编程、工艺美术等,有些学校还能提供像书法、篆刻这类的艺术学科,这些艺术学科分布在体育、艺术、职教等方面,在教学生如何掌握艺术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用意志去就业、自立,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而不再是别人眼中弱小的残疾人。

2聋人和社会需求的冲突问题与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

(1)聋人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是在社会需求的向导下开设的,与此同时,把学生需求、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听力残疾的局限性以及对自身和社会认识的不全面,根据人才市场的具体数据来制定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而现实生活中,聋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却有着很多冲突。例如,1)聋人的职业能力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需大于供,而动画设计、工程维修、软件开发这些专门需要技术人员的岗位仍然有很多空缺。这些都说明有一技之长的聋人目前仍然紧缺。而其他一些技术含量低却辛苦的行业,却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的,这就造成很多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干的例子,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技能人才,而“想去的地方进不去,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这种职业供求的不匹配加剧了聋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2)聋人与社会之间相互适应的进程发展缓慢。由于社会在对聋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对待还没有达到一视同仁的状态,所以,很容易把聋人和正常人区分开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弱势群体。而对于聋人自己来说,由于跟社会接触的较少,不清楚社会的真正状况,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关系,或高或低的评估自己,对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或无法站稳脚跟等问题不断出现。

(2)聋人与社会冲突给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带来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既然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对于聋人艺术教育来说,更是应该把艺术与职业结合起来,考虑劳动力和本地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科学规划艺术课程,特别扶助并大力发展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培养聋人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聋人全面发展,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立自强,由残疾者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经济创造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

3现在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

(1)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为保证学生的基本教育,必须要保证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如果说必修课是一座高楼,那选修课就是高楼的装饰物,选修课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广博。

(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聋人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聋人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聋人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聋人学生自主学习,促使聋人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简单地说,把理论课和实践结合起来,就是将聋人学生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的一种训练方式。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活学活用。

(3)加强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培养聋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力,因为是特殊群体,存在听力方面的障碍,所以要想紧跟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对于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实际,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对聋人自身和社会的需求都要尽量做到满足。

(4)加强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与社会企业机构的联系。把聋人艺术教育课程与各类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增强聋人与社会的沟通,为聋人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导,让他们能顺利地走上社会。艺术教育学科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 临dylw.net]要进行设计,在符合聋人学习习惯的同时,不能忘记关键知识点的灌输,贴近聋人生活习惯,保证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聋人职业发展。

(5)加强聋人和健全人的沟通教育。因为自身的听力缺陷,聋人通常不能或者很难与健全人正常地沟通,而事实上,这两个世界的人们是不应该有隔阂的,世界的丰富多彩应该让聋人感受到的是幸福而不是胆怯。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应该关注到这一点,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同时,满足他们内心与健全人同等对待的渴求,让他们坚信“除了听,聋人能做任何事”这一观点。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聋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倡全社会都要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大对他们就业援助的力度,减少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隔阂。参考文献:

第2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为促进教育可持续性均衡发展,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晋江市教育局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出台的《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意见》相应制定《晋江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晋江一中为龙头校的晋江一中、华侨中学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率先运行,试点联合办学实施四年来,通过“五个一体”,即学校一体、管理一体、师资一体、课程一体、学生一体的有效载体。两校联合办学重组的美术教研组积极融入改革队伍,在学校领导重点扶持和指导下,在课堂课程课题、品牌创建和特长生培养等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具体成效与路径总结如下:

一、以“学科哲学课题研究”为契合点,探索联合办学教研新路径

2013年秋季,本市“小片区管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晋江一中、华侨中学两校美术教研组重组成立联合办学美术教研组(以下简称新教研组),重组之初,正值学校申报重点课题“学科哲学建设与核心素养培养”,这使两校美术教研合作找到契合点,新教研组本着“资源共享,互助共赢”思想,联系实际情况选择细化国家美术教育梦想,落实学校美术学科梦想。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挖掘晋江一中、华侨中学联合办学资源,探索可持续性发展的美术教育发展模式;制定两校《美术学科教学纲要》、《美术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全员参与逐个完成教学精品课、美术学科之美、特长生发现培养故事、深度阅读写作、学科哲理故事等系列课题研究项目。从而有效地统一思想,确实提高老师的教研执行力,促进师生生态化的共同成长;开发一批有特色的中学美术综合美育实践活动,完成多样性的美术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和全体、自主、体验、创造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二、教研组长带头,实现“一师一品牌”的美术教育梦想

教育发展关键是教师个体的发展,教研组长是美术教研组发展的引领者和主要参与者,教研组长首先要树立发展意识、全局意识,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以豁达开朗的性格感染和影响每一位组员,营造互助合作、宽松的教研组工作氛围。在工作与生活中,带头高质量地进行美术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工作。积极为组员创造专业成长的机会,公正公平公开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位教师,比如,在老师们分担辅导比赛中,能带头并联合其他老师,群策群力,出谋划策,使每位教师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学校生活中,教研组长带头在学校的发展中贡献艺术智慧和力量。除此之外,教研组长要有意识地提高本校的美术教育影响力,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品牌意识。做一个勇于担当,敢于开拓,勤于学习,乐于创新的教师。鉴于此,三年多来,笔者作为教研组长,积极开发漫画特色品牌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得“福建省漫画教学示范学校”称号以及九次的漫画单项比赛优秀集体奖;组织辅导出版《杨银平漫画集》等师生漫画集共八本;编著漫画地方美育课程、校本美育课程共5本;多次受邀到校外做数场漫画专题讲座,发挥漫画特色的辐射作用和分享漫画品牌教学成果。以此带动全组教师积极创建各自的教学品牌,借教师特长之光,照亮美术特色教育之路。基本实现“一师一品牌”的美术教育梦想。

三、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让合作成为可能

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谈合作都是务虚的,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自从两校联合办学进入实质性阶段,新教研组最需要的是两校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信赖和协作,这时候教研组有必要制定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陈燎原校长多次强调“四特生”培养目标,拓展学生成才路径,提出要实现“清华美术”梦想,这就成了新教研组第一个共同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必须动员全组老师共同参与,经过和两校老师和外聘教师孙明远老师协商,最终大家确定这个共同目标。接着是寻找特长生苗子,从学生的文化成绩、美术能力等因素分析考虑,在陈校长、黄副校长等领导的帮助协调下,大家形成了共识,王子梁同学是最合适人选,目标虽然确定,但过程比想象中的复杂许多,师生间,生生间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在追梦的过程中,让人钦佩的是孙明远校友涨红了脸也要把技能传授给同学们的那份执着,还有默默付出的刘翼、卢金火、张克雄等美术同仁,以及陈校?L、黄副校长、石段长多次现场关心指导激励,以及在关键节点上做出科学的选择。2015年高考,王子梁同学不负众望,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实现了“清华美术梦”以后,新教研组同仁基本认可一个成功的路径:“制定一个目标,抱团集体发力”,同时,坚信了“个人只能完成,团队可以完美”的成功法则。接下来,新教研组每个学期都制定一个核心工作项目,全员参与,通力合作,先后出色地完成了“五店市文化寻根之旅”、“石鼓景园校园手绘明信片”、“晋江市乡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等美术教育综合活动。

第3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1前言

随着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的变更,以全面育人,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目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体育教学内容朝着统一性与灵活性方向发展,突出了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这就给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在构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时,往往忽视了体育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只是停留在一个阶段性、区域性上。众所周知:对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合理程序的研究,使大学体育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个“过程”就充分体现出体育教育技术的重要性。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体育教育技求发生了重大变革,教育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2.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美国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the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nlogy)把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定义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及实践。从狭义上讲,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中应用的科学技术。

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Models)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结构形成[4]。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这四个要素,这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其中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要想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过程。教育技术是关键。

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依据于教育技术特点,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可以反应出教学模式的合理程度,二者相互相存。如计锋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解决了体育教学中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把复杂、难以口头和肢体表达清楚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打破了课堂教学限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为终身体育教育,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体育与健康教育从传统的学校、课堂走向社会、为“终身受益”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3大学体育教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技术还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以行为主义思想指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师为主体的经验主义教育技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能力的培训,导致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局限性。而当今各学科普遍采用了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储存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与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与一体,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入到立体阶段,教学过程智能化,使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打破了课堂界线。体育教育技术也必将朝着这一趋势发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技术,为构建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操作平台。

4.体育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4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教学发展趋势

一、网络技术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出现了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受到广大高校。网络技术改变了现代教学模式,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教育管理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我国以单向交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它使教学从封闭的知识体系的开放的知识系统,从讲座转变为以自学,不仅反映了方法的变化,但在两年的教学结构模式转换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对网络技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要注意网络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网络技术教学学习内容的影响,并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网络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所产生了很大的理解,实际上网络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教育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现在来评价还有点为时过早。希望老师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可能会给带来的潜在的好处。网络技术不仅在教学中,在评价中,在学生的交流中,在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可能都会发挥作用。网络技术有特殊的敏感性,他们很快就能掌握所以建议尽量采取疏导的方式,让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在我们不断强调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出现了网络教学,并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出现了网络教学,学校蓬勃发展。教学信息传播改变,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任何适当的时间来审查以往的学习内容。在当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网络技术教学往往可以降低投资和成本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可以打破内部分割,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技术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网上大学的出现对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美国,和各种私人和企业越来越多的虚拟大学。

二、在未来教学中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知识的普及化,要是谈到未来网络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等教育将走向世俗化,现代网络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理论,属于交叉学科,它是在综合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无线电学、电视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注意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学习。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反映在整合各种思想和理论。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人们不仅注重个人学习心理学,但也对如何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如何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问题的系统研究。

网络技术教与学发展主要从网络时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转换,对网络时代下教与学的再认识。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要处理好知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并简要的介绍了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展望的新趋势,网络时代使终身教育成为普遍趋势,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网络教与学的再认识,随着网络信息时代产业的飞速发展,从教育的目的来看,网络技术要求教育从单纯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灌输型教育走向以掌握获取知识能力为目的的创新型教育。从教育的过程来看,网络时代要求教育从学校里的短期教育走向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从教育的方式来看,网络时代要求教育从单向开走向对话式。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目标的方向,迎接挑战的第二十一个世纪,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科学意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性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回顾历程,艰辛创业――《现代教育技术》的创办,得从1985年7月武夷山电教理论研讨会说起。当时在会上亮相的《清华电教》“创刊号”,引起了协作组与会同仁的关注。大家认为要深入开展电教理论研究,协作组得有自己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1987年4月,协作组在上海开会,决定编辑出版《工科电教》,并指定由华南理工大学负责筹备。不久,他们设计了封面,确定了栏目,并向协作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89年10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参加“89上海全国电教成果邀请评比交流会”期间,工科电教协作组召开了第十二次会议,会上决定取消《工科电教》,改成出版《工科电教通讯》,并由清华大学承办。同年12月10日,由清华电教编辑的《工科电教通讯》第一期内部发行,后又接连编印多期。1990年11月底、12月初,协作组在北京召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根据众多成员单位代表的意见,协作组常委会决定正式创办学术刊物作为会刊,定名为《现代教育技术》,由清华负责申请刊号,浙大负责创刊号的编辑工作,会上,还确定了编委会名单。1991年9月,由浙大电教编辑设计、清华电教组织刊印的《现代教育技术》创刊号正式问世。协作组希望会刊将来能跻身国内教育期刊之林。

《现代教育技术》创刊后,考虑到每期编辑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协作组所有常委院校的作用,决定分地区轮流执编。主要由清华牵头的华北、东北片;浙大牵头的华东片先后承担十三期的编辑任务(其中一期由西交大牵头的西北片执编)。在办刊过程中,清华大学为刊物的出版和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不但负责每期稿件的终审、排版印刷,还承担资金的筹划和连年刊号的申办。此间,除了清华、浙大。许多协作组成员单位,如华南理工、西安交大、东南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矿大、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华中理工、北方交大及哈工大等院校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9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整顿期刊,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由清华大学主办,并作为“中国电教协会高校工科专业委员会”(即全国工科高校电教协作组)和“全国工科高校CAI协作组”的会刊,重组编委会,成立编辑部,聘请顾问。当时《现代教育技术》用的都是内部刊号,经过清华大学电教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0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有了正式刊号,2001年起公开出版发行。从此,《现代教育技术》杂志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接着,杂志成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2006年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检索源期刊,使杂志上了一个台阶,刊物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

辛勤耕耘,成绩卓著――二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这本以信息化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为特色的学术期刊,在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同仁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始终坚持立足学术研究、带动实践探索、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办刊宗旨;依托清华等一批国内著名大学的学术优势,敦聘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刊物的坚强学术后盾;努力引领广大电教人不懈追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研究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技术领域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重大影响;注重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实践应用;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平台的研究和创建;切实推动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制定,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创新、锐意改革,使刊物真正成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成长的园地,成为国内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杂志的综合功能,努力拓宽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技术服务的领域……多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以自己的理念、质量和服务,赢得广大读者和作者的信任,为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刊物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学术阵地。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从艰苦创业、发展壮大到逐步走向成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将“学术性”看作是刊物的命脉和根本,征集并刊登了大批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理论性文章,使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二是在注重刊物理论性、新颖性、探索性的同时,也注重文章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三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办刊,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确保刊物的整理质量;四是刊物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编辑思维活跃,无论栏目设置、版式设计,还是每期文章的选择和搭配,都有自己的风格。正因为刊物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广大读者将她视为良师益友。

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创刊二十年,既是里程碑,又是新的起点。2010年7月,党和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十二五”规划要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总书记也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义不容辞承担着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任。这对《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杂志社要想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应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就必须变革和创新――大胆改革现行的办刊理念和办刊模式,顺应信息化时展的潮流,将《现代教育技术》办成有品位、有影响、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刊物。

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下内容,杂志社有的已经起步:

一是在理念上,要将办好《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提高到是在完成教育信息化“国家重点项目”的战略高度。《中国科学B辑:化学》主编、《科学通报》附中便徐光宪院士曾经强调:“办好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刊物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一个‘973’项目。”虽然,我们的刊物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但办好这本刊物,对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对促进教育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突破旧又封闭的办刊模式。瞄准学术期刊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开放办刊。所谓开放,不仅体现在稿源的开放性、专家审稿的开放性、作者队伍的开放性,更体现办刊模式的开放性。如敦聘国内外教育技术界著名学者主持重点栏目或提出学术话题,经过精心策划,引导学术潮流,为学术研究、学术创新提供舞台;与国内同类刊物联合开办“学术专栏”,对教育技术领域某些前瞻性、关键性或争议性的学术问题开展讨论,形成全国性共同关注的态势,增加学术影响力;联合国内外高校,通过对教育技术专业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的评析和介绍,推出新成果,推出学科新人等等。

三是要注重刊物的质量和档次,树立精品意识,提升刊物的品牌形象。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学术资源,建立稳定的高层次作者群,提高编委会和审稿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要有敏锐的学术触觉,广阔的视野,加强特色栏目建设,引导并组织重点学术问题的探讨,推进刊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全和规范评价机制,提高同行和专家学者对期刊的认可度。

四是要主动适应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创造条件推出自己期刊的电子版、外文版、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允许读者通过网络,免费使用,自由阅读、下载、分发、打印、搜索和链接已出版刊物主要文章的内容,或建立索引、或编写软件等,提高传播效率,扩展传播范围,增强刊物的影响力,提高刊物的知名度。

五是要改变原先单一的行政化运作模式,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任何刊物的生存与发展,都少不了经济的支撑。在继续争取行政主管部门支持的同时,刊物必须走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和企业规则运作。凭籍刊物的学术、资源、人才等优势和手段,在不损害刊物形象、不影响刊物学术水平和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多渠道、多方位筹集办刊资金。增强服务意识,开拓服务范围和模式,挖掘创收潜力,求的刊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形成良性发展的机制。

第6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广西 高等教育 信息化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06-02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广西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起步晚、基础薄弱,与我国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在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弥补差距,又要着眼于先进前沿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为将来的发展做各方面的准备,预留拓展空间,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对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关措施对策。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内涵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设施和硬件环境建设,二是平台教育相关软件和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三是平台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设施、硬件环境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的铺设、线路和设备性能提升、各种终端如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等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二是相关应用环境的建设,如自动化、数字化的办公平台,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财务、人事、档案、工程基建等管理系统,校园卡平台等基础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

教育相关资源建设包含应用于教学、科研、培训的相关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视频、课件、电子教案、题库、图书、期刊、培训资料等资源的创作、收集、整理和共享。

平台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包含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建立与管理,相关技术、管理团队的建设,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应用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也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数据(big data)也称为海量资料,指所涉及的数据和资料量规模巨大到难以通过短时间和少量软件进行管理、处理和整理的资讯信息。而大数据技术则是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合理的算法、结构、硬件环境,快速获得大量数据中潜在的信息、规律以获取很高的回报。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出现在一两条关键信息中,也不是在选取样本的一部分数据中,而是通过处理全部数据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中进行提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应具备处理海量技术的管理功能、学习相关分析功能及其他拓展功能。

云技术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也称云计算。云的概念原先是指网络或互联网底层和基础设施,现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求、易于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息息相关,海量数据难以下载到某一两个终端进行处理和计算,因此通过大规模分布式计算集合数以百千计的终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按需反馈至终端客户端。也就是原先需要把较高性能、专业技术要求的处理软件安装在一台终端上,现在则是安装在网络上的多台计算机终端上进行使用,终端只需要向网络(云)请求结果即可。

运用了云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应能够向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甚至定制服务,促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整合与共享。

二、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现状

1.基础设施方面。广西高校的教育网络已于2012年跨入IPv6门槛,在高速接入CERNET的基础上,校园网向下一代互联网进行了升级,节点设备能够满足需求。校园网已覆盖大多数教学、办公、生活区,可提供WWW、电子邮件、VPN等多种基础网络服务应用。

2.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各大高校已建立了门户网站、教学管理部门2级网站,一些高校建立了更为丰富的特色和专题网站、学生网站。资源总量具备一定规模,网站栏目较为齐全、合理。

3.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各高校都建立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如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财务系统、校园卡系统等,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此外,在一些信息化程度较为领先的高校,精品课程与教育技术平台也已投入使用并逐年稳定增长。

4.组织与管理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有完善的网络中心团队与规章制度,一部分教师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环节中。

(二)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技术落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为例,在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移动学习成为发展趋势的时代潮流下,广西各高校却尚未建立起免费、高速便捷的无线校园网供教职员工与学生使用,无线信号覆盖率低。

2.信息与资源数量、质量较为落后,难以符合实际需求。以精品课程为例,国家精品课程网有精品课程近1万5千门,而广西的精品课程总量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所收录的名目仅有80余门,不足其中的百分之一,且精品课程的利用率不高,缺乏后续投入,许多课程已在3年前就已停止更新。课程以罗列为主,缺乏交互,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又如就业信息,各大高校的就业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极为缓慢,无法起到有效的信息服务。

3.信息与资源缺乏共享、互动平台。无论是精品课程还是各种信息,全区都缺乏一个有效的整合平台,更缺乏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的整合平台,也没有在已有的大型教育技术平台上进行整理统筹,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三)造成问题的原因

1.观念落后。各高等院校的信息主管领导建设观念滞后,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认识不足,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理念,对互联网和学习科学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够,造成了重投入轻应用、重复建设、投资不均衡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不够深入,以至一线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积极性不高,教务教辅后勤人员也不重视配合。

2.资金投入不足。根据2013年的信息,广西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为1.28亿。广西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与其他省份特别是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用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也明显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比。大部分高校在年度预算中也缺少相应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能购置与升级满足信息化所需的设备和应用。

3.人才缺乏。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懂教育的教育技术高水平、高学历人才缺乏,造成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出现了困难和偏差,如教育资源无法贴近实际需要、缺少应用间的接口和拓展空间,以及难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恰当的信息技术培训。

4.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各高校通常是由网络中心负责技术管理和维护,而在建设上,网络中心在高校中的行政位置与职责决定了其难以独立承担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任。对一些设备和软件、资源的更新换代难以及时进行。

5.评价体制欠缺。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应如何评判所做的工作缺乏一个统一可行的标准。现有的评估主要是专家评估,且局限于硬件建设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加快广西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

(一)提高和转变观念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长期、持续、统筹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主管领导应积极了解信息技术的前沿动态,重视平台的实际应用,听取专家意见从专业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为平台的规划设计预留如大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等中长期服务项目功能的接口;广大高校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平台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积极参与规划和建设平台,将平台资源运用到工作当中。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

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长期投入攻坚,需要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对资金的使用应严格管理论证,不仅在设备的更新换代上需要加以论证,更重要的是要以新技术新服务代替陈旧的软件和过时的项目,使用低廉免费高效的应用服务平台而避免进行重复建设,或在昂贵且有同性能同质服务可选的建设项目上浪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需合理论证项目的需求和性能,预留出将来可拓展升级的空间。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专家、具有相关项目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应从引进人才的政策上对这些急需的专业人员进行倾斜,并加大人才招聘的宣传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大量培训并吸收一线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平台的建成与完善、更新与维护工作当中来。

(四)完善管理与评估体系

发达省份地区进行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时,走过一些弯路,为实现广西在这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应避免在管理与评估工作上简单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唯一目标。在管理上由领导行政管理、网络中心维护逐渐过渡到技术专家管理、全体教师更新维护的新阶段;在建设项目上除基础设施建设外,更要考虑资源与服务的开发、整合甚至宣传运营;在评估上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更多听取教学和学术人员的意见,淘汰和更新一批过时的项目、资源,主要注重平台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成效,请广大教师与学生参与评估评价。

第7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理论;多媒体;教学环境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教育也要跟上时展的要求,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彰显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要素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所以,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正确认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

一、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教育改革逐渐深入课堂教学,推动教育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趋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课堂的教学提供了更为适应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对于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知识,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变单纯的死记硬背为理解应用,提高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了师生互动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改革了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了平等的交流模式,在课堂内外都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实现了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和发展转变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和定位,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师生互动交流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换,由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了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3.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成为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工具和辅助,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更在深层次上建立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当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成为了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是教师通过互联网设计教学、制作教学内容的重要辅助,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互联网也实现了形象而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是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必要保证,如校园网和电子教室的建设。

教育资源环境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立由主管教学校长负责的管理机制;教育技术部门应具有一定的决策管理职能;大力推动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加强制度化建设,建立奖惩机制;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工作。

努力提高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素质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保障:更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自主性;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目前,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因素、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因素及软件建设因素。

三、解决策略

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代表和反映着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包括: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训。

第8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Zheng Youtian

(Shenzhen No.3 High School,Shenzhen518172,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human science,modern education is entering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With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modern education,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concept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is proposed,and is widely recognized.The educators are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their studies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perspectives.This is the topic for this research,made its own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Key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Trends

在当代,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充分肯定,多媒体网络教学得到普遍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发展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现代教育技术虽然非常先进,但是其建设需要一段时间,并且需要国家经济、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看到国家教育资金投入的不断增长,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全面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

一、多媒体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多媒体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目前多媒体网络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部分学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大多数学校由于资金、科技人才的缺乏而并没有建立起多媒体网络。多媒体基础设施极其缺乏,有的学校,所有学生共享一台多媒体,这种情况给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瓶颈。因此,多媒体网络教材及信息资源的建设应该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进行多媒体网络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时,要注意“硬件”、“软件”同时进行,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二)原有教育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一直是约束现代教育观念普及的重要因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了近千年。大多数教育者们仍然从内心里抵触这一新科技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安排的学习多媒体技术中不认真学习,在课堂上从不使用,依然坚持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这给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广大教育者们应该改进教学思想,与时俱进。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不完美

首先,由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技术制约,造成网络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传输能力还不能满足高效、高速的要求,造成一些多媒体软件在网上传输速度慢,有些超媒体形式上网还有障碍,再加上资金投入等其它因素,使得学校的教师们在教学的实践中,不得不分别考虑建立以文本形式为主的网络教学体系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扮演辅助与补充角色的多媒体教学体系。

其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功能和优势,让所有的教育者欣喜而且诚服。但并不是说当代课堂可以完全由多媒体所掌控,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不是十全十美,在具体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如多媒体的过多运用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约束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发挥等。因此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在新的教育科技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

借助多媒体工具及科技,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二)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查资料的大量时间,使学生获得知识变得更加便利

多媒体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传递快捷、迅速,多媒体是一种简单工具,并且极容易学会,通过多媒体,教师的备课变得更加灵活,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周期迅速缩短。

三、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在教师的灵活运用下,成为教学的有利工具

多媒体是一种十分便捷的教学工具,其各种特性都给教师、学生一种立体式学习的感觉。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片面地夸大其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盲目追求时髦,只会适得其反,并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适当地安插入必要的、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是喧宾夺主,实际的教学将失去应有的功能。

(二)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从而培养其综合素质,达到思维与动手能力并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J].科技信息,2010,1

[2]徐国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2010,1

第9篇: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范文

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期刊论文的统计结果放在国内和国外大背景下做个比较,可以从中了解到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相对状况。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和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与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的对比分析国内教育技术论文数量为国外同期教育技术论文数量的7倍,至于国内教育技术研究是否真的产生了远多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成果,魏顺平(2010)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只是某个学科中的某个领域;另一方面,相较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教学研究、习得研究等,教育技术研究相对薄弱。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汉语教育技术相关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类期刊上的论文最多瑏瑥,其次是教育技术类。这从侧面表明,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是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和应用出发来讨论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在探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以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和论述。与国内外期刊论文数量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下图是2005至2011年间,汉语教育技术、国内教育技术和国外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年度走势图为便于观察年度走势,即曲线的斜率,此处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放大100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三个特点:(1)汉语教育技术发展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均呈总体上升态势;(2)汉语教育技术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在近期均呈走低状态,进入反思或审视阶段;(3)汉语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相较于国内和国外走势(从曲线别点上看),更接近于国外。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代表了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敏感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不一致的方面和研究欠缺的方面。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及特点《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频率信息可以显示出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受关注程度的全貌。频率越高,受关注程度越高。为了相对集中地反映这期间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特点,我们对敏感词按类别(范畴)进行由高到低排列后总结为如下两点:1)技术应用紧密围绕“语料库”、“多媒体”和“网络”,相关论文数量最多者为语料库,其次是多媒体,再次是网络。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语料库”的相关研究包括的语料(数据、资源)类型有汉语母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动态作文语料库、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学习者语音语料库、错字别字数据库、教材语料库和教学用字库、词库等教学资源,涉及的研究内容有语料库(数据库、资源库)的建设、加工、工具研发和应用等。这是语言教学中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大特色。(2)“多媒体”的相关研究涉及超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媒体的应用瑏瑦,可视化、概念图,编码,多媒体教材和练习,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资源建设、利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多媒体环境等。(3)“网络”的相关研究包括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虚拟社会,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师培训,网络教学设计、原则,网络平台需求、功能、开发等。2)“汉语知识教学”相关论文数量与“汉语技能教学”相关论文数量相比,前者多于后者。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知识教学”相关研究包括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中国文化教学等;(2)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包括口语、听力、视听说、视听、阅读、写作教学等。

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1)包含的研究层面和类型一致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的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包括了三类:理论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认知策略、教学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如多媒体、语音识别、计算机模拟、语料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这一结果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全面的、积极的,从研究层次和类型来看,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是一致的。另外,世界教育技术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技术为特征相继变化的发展历程(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我们的考察结果表明,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格局,并且汉语教育技术还受到一些专门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汉语语音分析技术、汉语语料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都被积极引入到了汉语教学中。2)紧随新技术创新出教学新方法关于聊天工具和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育技术讨论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汉语教学中,它的交互性对语言教学无疑是有意义的,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合作学习原则。它通过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进行任务或功能教学,开展相互交流,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驱动,促进学生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练习汉语说与写,也在文字或语音的输入过程中习得汉语。此外,过去人们固有认识中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游戏软件或游戏方式也受到关注。事实上,正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课题,寓教于乐又一次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促进“生活体验、乐趣与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结合”等问题(祝智庭等,2010),学者们提出游戏化学习(game-basedlearning)及教育游戏(educationgames)。教育游戏研究可以把传统的游戏软件提高到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角度去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汉语教学和学习的报告。涉及三种形式:第一,研究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网络聊天形式开展教学的问题,如何敏、张屹(2008)(利用邮件、网络论坛),袁伟、刘娜娜(2010)(利用聊天工具)。第二,研究应用博客、微博,乃至有声博客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陈育焕等(2009)(利用有声博客)。第三,研究运用教育游戏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蔡莉、刘芳妤(2011)。因此,可以说汉语教育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面,合着时代的脉搏走在形式和方法的前沿。研究内容不一致但有其合理性的方面1)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研究在有关技术方面的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课件(courseware)和超媒体(hypermedia)的关注呈下降趋势;有关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instruction)呈下降趋势。魏顺平(2010)认为,“这应该是受当前网络技术普及的影响,课件和超媒体是单机环境下用来呈现学习内容、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媒体”;“这同样应该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敏感词数据表》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受到持续性的关注(敏感词“多媒体”的年度频率未见明显降低,其频率也没有被“网络”的频率所超越)。我们认为,这是学科特点使然。“多媒体”这一敏感词在汉语教学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年度受关注程度较高,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种媒体技术在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读音需要声音媒体支持,汉字的笔顺书写作为动作技能的教学理应用动画或影像技术支持,汉字的义项和构词等用法信息离不开文字技术的支持。这些既是汉语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多媒体”受到持续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始终脚踏实地,更多地着眼于学科应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空谈教育技术。2)网络技术受重视程度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Internet、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和虚拟教室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internet/网络课程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魏顺平,2010),“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内容”(祝智庭等,2010)。但我们对敏感词“网络”(及相关)的考察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总体变化不大,按年度在较少的数量间略微波动。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一方面,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期刊上发表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作者大多数为国内学者,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关注的研究问题主要是针对成人的课堂面授,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且绝大部分为“1+0”模式,而非“1+n”模式瑏瑧;另一方面,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身处优越的目的语(汉语)环境,他们课外利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远比现在还不甚理想的网络教学或远程辅导的效果更优;第三,由于网络教学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如面向外国人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人机对话)和理论研究的限制(如自主语言学习研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听、说这两个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效果不理想所致。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数字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构建定将为汉语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也将迎来汉语网络学习的新局面。

在汉语教学中,由于该项研究与教师们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历年来与课程有关的汉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始终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真正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ologyintegration)为指导思想和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的论文相对匮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后就会发现,大多数只是就教学中具体应用问题有感而发的教学体会或经验,这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尚有距离,今后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从理论上探讨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相关效应(如什么类型的汉语知识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来表现?什么样的汉语技能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开展训练?);根据Paivio(1990)双编码理论,言语能力、言语习惯与偏好、表象能力与偏好间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是有一定偏好的,应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并从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从整合的特点、作用和方法等出发进行研究,结合汉语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切实可用的整合操作策略,真正体现AECT,04瑏瑨提出的创新宗旨。2)关于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是近年来国外教育技术研究中受关注的重点或热点(魏顺平,2010;祝智庭等,2010),反映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但是,从《敏感词数据表》的年度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并非实际研究中的重点或热点,也没有被历年来的汉语教学研究所关注。当前,汉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已经走过了探索和试验阶段,逐渐趋于成熟。或者说,技术因素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再是依附于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或点缀,也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例如,当前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师备课离不开信息技术,汉语教学和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离不开信息技术。当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全方位融入汉语教学之时,教学设计必然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有所不同。脱离教学设计的技术应用,片面强调技术的应用价值的思潮,不仅难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也违背了教育技术的宗旨。因此,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广泛地开展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学设计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对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努力实现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深度整合,对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将会认识到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位和角色的价值、作用和需求。(桑新民,2009)3)关于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实验国外教育技术研究显示,教学有效性(instructionaleffectiveness)是历年关注的重点,它表明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学效果的改进上(魏顺平,2010)。我们通过对《敏感词数据表》年度使用频率的分析发现,在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这个问题已开始得到重视,表现为汉语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审视的倾向。这种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和改进的方案。然而,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来看,对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效果问题,谈及的多,付诸实际研究的少;在付诸实际的实验研究当中,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背景的复杂性导致实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这方面的研究应加紧开展。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语料库技术的语言习得实验研究,可以回答双编码教学是否有助于语言习得的问题,可以揭示基于图形和语言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而开展计算机模拟,最终为设计出智能化的汉语CAI创造条件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有效性问题应该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它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学习成绩、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程评价、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材评估、教师和教学方法等。郑艳群(2012)指出,对汉语教学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对语言微教学环节和微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把握,汉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更好地揭示汉语学习规律,指导和管理汉语教学。

余论:汉语教学叙词研究与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