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射频微电子;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07-02
1 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保证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动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工程教育于2013年6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会议上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会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迈出重大步伐,为工程类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也将为广大工科学生未来的工程执业提供便利[1-2]。
随着国内半导体制造现代化工艺线的不断建设和扩展,以及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IC产业对微电子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国正面临微电子技术人才奇缺的局面,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射频微电子学课程作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数字通信、射频系统以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建立能适应新形势下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水平,是电类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切实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客观实际,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着手,建设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体系[3]。
2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先进现代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1)在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基础上,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电子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改进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贴近工程实践。使用视频剪辑、动画、实物照片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及所学理论的工程实践应用,增加学生对射频和微电子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介绍S参数时,可以通过视频录像介绍工程实践中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射频无源器件及有源器件S参数的方法;在介绍微波传输线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由微带构成的射频前端系统中的馈电网络的实物照片和调试过程的视频录像;通过收集并展示各种射频无源(滤波器、功分器等)、有源器件(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的照片和实物,使学生更形象地认识射频器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推进课程网站的建设,以网络教学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网站上提供国外著名科教网络频道有关射频技术和微电子学的课程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课件、射频微电子技术常用的网络资源和网址,建立讨论区供学生相互讨论和教师答疑,建立专门的网页介绍射频微电子技术的前沿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跟踪前沿技术自主创新。
4)在教学评价方面,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将小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情况纳入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课程的实践环节,改变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3 注重学生面向工程实际的能力培养,改革射频微电子学实践教学内容
微电子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微电子器件和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两大类,应用性极强,学生需经过实际器件工艺的操作和具体集成电路的设计,才能深刻理解器件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电路仿真和版图绘制方法,全面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的全过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该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射频微电子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工程性都很强的课程。如图1所示,射频微电子学涉及许多学科交叉领域,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理论课程,掌握集成电路原理,还要能利用各代工厂提供的工艺库和器件模型进行各种集成电路原理设计和版图绘制。现代射频集成电路的开发流程,由仿真域(设计、仿真、验证)实体域(电路实现)测试域(测试验证)三个环节构成。工业界需要的合格的射频微电子工程师必须具备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全面知识和技能。目前培养的学生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仅对仿真域中的设计环节比较熟悉,而仿真、电路实现、测试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外,还需教授学生掌握电路CAD软件、电磁场仿真设计工具(HFSS、IE3D或CST)、各种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矢量网络分析仪、示波器、信号源、频谱仪和噪声仪),并要求学生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所学的射频无源及有源器件(如滤波器、功分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等)进行分析和设计,使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射频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也能熟悉和掌握仿真软件。学生在教师或助教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仿真验证射频无源器件(如滤波器、功分器、工分器等)及其有源器件(如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射频系统前端的集成电路设计,然后通过评估筛选出性能较好的设计,制作实物并进行工程测试。这样就实现了对学生在射频集成电路工程设计重要环节由仿真域(设计、仿真、验证)实体域(电路实现)测试域(测试验证)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按课题小组设计多种射频元器件。但由于射频器件及射频系统前端的集成电路的制作和工程测试的成本较高,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对器件的制作和测试必须择优进行。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只进行某种器件设计的小组为参照组,评估完成整个设计、仿真、制作、测试流程的小组对该器件掌握的改善情况。
4 进行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联合培养
射频微电子学教学可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下,建立必要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企业的行业优势,引导教学从注重学生“考试结果”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转变。这反映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本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反映到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模拟训练等方法的运用。在考核时,对校外课外的实践内容实行严格的考核,比如邀请校外射频微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表现。根据实际条件,增加工厂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规程等的详细了解。
5 结束语
本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并结合本校的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和专业建设,基于笔者近两年来在微波技术与天线、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授课过程中的总结,探讨建立新形势下能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射频微电子学课程教学体系,从而适应国际化、社会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教学经验和客观实际的限制,笔者只是简要地讨论了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本课程教学的转变,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进行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修开喜.中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刘昭亚.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安徽:淮北师范大学,2014.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一)调整教学计划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增加实践、实验环节,注重其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参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将其主干课程调整为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技术概论、食品工程原理六门课程。根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辽宁省的资源优势和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划分为食品加工、粮油加工和食品生物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及其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培养环节,培养更加专业化食品科技人才。
其次,按照本科生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类型,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中的实验环节,例如将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和食品微生物等五门必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食品基础综合实验课;将粮油加工方向中的谷物加工学、淀粉化学与工艺学、蛋白质工艺学、油脂工艺学和粮油贮运学等五门限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粮油加工综合实验课。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进一步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食品学院还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指定专门教师负责实验课教学。
再次,大量收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需要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和总结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本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其作为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邀请与本专业有关的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参与专业实践和实验指导方案、考核制度等内容讨论、研究和修改。
(二)通过改革实验实践环节设置和实施方案,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环节整合后设立专职授课教师,实践教学由以往的和理论课程结合形式调整为独立设课,改革后的实践教学如果仍采用传统考察为主的考试方式则不适应实践环节学习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例的改变。因此,在实际考核中,实践教学确定的考核方法为平时操作和实验、实践表现为主,预习情况、实验理论成绩为辅,而且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的考试方式改革为提问、口试、笔试等多种考核类型,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践态度。同时鼓励大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例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学生评价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技能训练程度和水平,引导大学生关注教学实践中检验操作变化[8]。
其次,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在以往的教学实习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只重视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开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很少有人主动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其结果是大学生能够按期提交科研报告,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自2010年起,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实践环节改革之后,提前一、二个月为师生布置科研实践、教学实习任务,要求大学生在停课实习之前,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与科研内容相关文献的检索、试验方案的设计等准备工作。在教学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准备试验,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试验,得出部分试验结果,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调整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最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这样的科研实践实习环节,不仅提高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也使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方式
(一)建立校内中试实验基地,增强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门要求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9]。在原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情况积极建立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包装工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中试基地。2010年起建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并引进焙烤食品生产线、乳制品生产线、纯净水生产线、果酒生产线等成套生产设备,利用对2007级和20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食品科学教学实习”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来在食品企业进行的生产实习一部分安排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业化生产面包、饼干、果汁、纯净水、发酵葡萄酒等食品,解决了大学生在企业“走马观花”式参观方式所导致的对重要的生产工艺及其参数了解不全面的现实问题,极大地增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对各个单元操作环节的实践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效果。
(二)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全面落实实习计划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特点和学校的具体要求,科学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安排大学生到沈阳周边地区的乳制品、肉制品、粮油、粮油食品、酒类、调味品、果汁、冷饮生产等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参观和实习。完善具体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包括培训实习指导教师;专人负责联系生产企业,逐一落实各教学实习点的实习内容、时间、要求、人数、食宿安排等情况;专人负责联系接送师生往返的车辆;提前召开学生实习动员会,安排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地点、出发时间;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实习点监督、考察,检查大学生专业实习情况、状态和调研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习结束后,带队教师负责批改实习报告、登陆学生的实习成绩;及时召开由企业技术人员、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参加的实结座谈会,通过企业、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反馈意见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等。
(三)根据实验、实践课程的重点环节,有的放矢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素质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实践教学首先明确各个实验、实践环节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素质。首先,通过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检验等实验课,研究食品组成成分、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通过食品工艺学系列实验,研究各种单元操作加工对食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和加工条件。其次,实践环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认识实习参观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初步了解食品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过程和设备装置,体会现代化食品生产的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再次,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后,进行为期三周的生产教学实习,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大学生亲自的动手操作,使他们真正掌握各个食品生产线的操作方法和典型食品的工艺特点。在市场调研实习中,通过市场调查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了解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美味、安全、方便等各方面的需求,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进行食品开发研究和销售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科研实践的实习环节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查找资料、分析数据、进行预备实验、撰写开题报告各个环节着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三、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一)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密切联系,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企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实习场所和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运营情况和技术水平,真实反馈毕业生状况、企业用人信息;企业参与研究制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在每年毕业生求职就业期间,学校组织一批相关食品企业与大学毕业生见面,在企业掌握了大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学校组织教师与企业的座谈,听取企业的用人反馈,尤其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并将其作为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参与指导、考核和实习指导书的编写。食品学科聘请来自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实习过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内容提供合理的调整建议。
(二)增强师生对食品企业的技术服务,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名师方能出高徒,实践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理论课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应用脱节。培养教师的方式还包括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深造和到生产企业、基层锻炼的条件,并以多种方式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大中型企业进修和学习。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建议从生产一线引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焙烤食品技师,负责管理校内实践基地,指导本科生教学和生产实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
(三)大力提倡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把产学研合作引入食品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中,一方面可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食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的现场教育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10]。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创新
A Brief Discus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u Yan,Lou Ai-hua,Zhang Yu,Tan Si,Deng Fang-ming
Abstract: In this context, we discussed the statu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qualities educ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achievements. Integrating the qualities education with experimental teaching, establishing the comple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suitable for quality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ill be good for training of innovation talents of the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teaching;reform;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通常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三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的比重。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窗口。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给学生教授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训练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科学作风乃至科学世界观等方面,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看,实验教学无论是其所处的地位,教学体系及教学的安排等,都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1-4]。
本课题通过深入思索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及内容;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新的专业主干课实验教材,规范和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实验教学手段创新体系;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才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服务。
一、认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爱学、愿学,通过实验,可以发挥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实验教学能满足他们的好动性、好奇心。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源动力,挖掘他们的多种潜力。因此,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培养过程,具有从思想品格、心理素质到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等全方位的培养作用。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7-8]。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实验室主任和各主干课程主讲教师参与的课题组,通过多次研究现行实验教学体系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弊端,从而在新的教学计划中进行调整,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制定适应创新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同时组建实验中心,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调整各功能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培训实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创建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编写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更新实验内容,变实验项目“验证型为主”为“综合型、设计型为主”。
4.添购先进的、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采用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电子媒体进行教学;制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探究信息等方面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从资金、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均予以大力支持。添购新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实验教学。对由于开放式教学所带来的实验室经费超支进行补助,对开放实验室造成人员的超时工作,适当进行补贴。通过对实验教学人、财、物的配置,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成绩
关键词: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71-03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绝大部分设立于20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属于发展中的学科。食品类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食品类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个人魅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的尝试。
一、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均占有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使得实践教学质量有所降低。面对这一新的问题,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方面通过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整合各种现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建设了国内一流的食品工艺实验室,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此前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验室依附于专业课,由各教研室进行实验教学管理。这种旧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源不能共享,各实验室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有限的实践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利用、现实效益低等缺陷。不仅如此,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不能满足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的需要,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新开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了使实验室管理体制适应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改革过去的实验室,现为学院统一管理。实验室所有资产包括仪器、设备、药品均详细登记在册,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网上公布,以方便师生使用。中心实验室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发挥了最大作用。在课程实践教学时,每使用一起设备或实验装置,均要有实验实习教师及使用班级和个人详细记录,以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行;这样运作的结果使我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步步为营,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生产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校外参观实习,现场教学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2.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推出了许多新产品,造就了一大批现代化食品企业。过去简陋的作坊式实验、实习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对培养优秀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山东省下拨的专项建设经费400万元,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筑占地面积广,有焙烤成套设备、肉制品生产成套设备、果酒酿造成套设备、软饮料生产线、恒温库和气调库等中型现代化成套设备,几年来,完成教学实习及相关的课程实验的课程有粮油工艺、肉品加工、果蔬贮藏、乳品工艺、机械加工等若干门。实习学生班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部分专科班级;实习生产的产品有各类面包、灌制香肠、酸奶、月饼、啤酒等十多种。学生在其中实验实习真正体验到现代食品加工的气息,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性能优良的现代化设备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硬件保障。
3、实习生产基地的建立。为了保证学院的创新教育,在满足实验室基础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配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粮集团、莱阳鲁花集团、青岛东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和集团等建立实习生产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实习,使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同时可以了解企业的现实生产过程以及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个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高起点、高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1.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验的改革与创新。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和《食品机械》等课程原来的实验方式是实验指导教师作好充分准备,药品、仪器一应俱全,有时还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学生只是按程式操作,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方式进行了改进。对每一个实验,指导教师只列出实验的题目,至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所用的仪器药品的配置则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点下确定。这样使学生克服了依赖心理,更好地锻炼了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对于专业课,实验内容基本上淘汰了验证性实验,绝大部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专业课实验的改革,使有限的实验设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2.综合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员作为综合大实习的指导教师,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成套设备进行典型食品的生产示范。实习项目包括面包、饼干、饮料、果酒、果蔬罐头、火腿、消毒奶、果蔬恒温气调贮藏水果、果蔬脆片、啤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通过典型食品生产示范,解决了专业课实验中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了相关食品生产的实用技术。在教学实践中,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题目,教学中未涉及的试验或是一般试验的扩大三种类型。例如:休闲花生食品的研制(基金项目:花生高档休闲食品开发,青岛市经贸委课题:20072319)、花生蛋白粉膨化食品的研制(青岛农大大学生创新项目)、胡萝卜果冻的研制(教学中未涉及的试验)。通过实验学生已完成了相当于一个小型课题的所有工作,学生在失败的尝试中得到了提高。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环节都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整理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析数据及时整理归纳,对涉及的实验数据制成表格或作图加以分析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的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以论文的方式撰写,得到单因素处理结果,并添加参考文献。如此反复经过多个重复得到较确定的结果,再经多因素实验验证课题研究结果,由此《花生蛋白桃酥的制作及性质分析》(粮油加工2012.4)、《焙烤裹衣花生加工及相关参数的探讨》(粮油加工2010.5)、《低糖山药果脯的加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08)等。
3.加强多媒体教学。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食品生产的感性认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在实验室无法讲清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如小麦制粉过程、玉米淀粉的生产、软饮料的全自动无菌灌装、猪的全自动宰杀等生产过程及食品的无菌车间生产过程等。实践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现代食品工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从事食品行业的兴趣,取得良好效果。
4.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创新学分和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和创新学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形式包括组织专题讨论会、学术报告会、演讲会、社会调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几个方面。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和完善个人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的设立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的申请、评审、考核和鉴定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运作模式完全一致,由主持人组织其成员撰写申请书,并进行答辩,通过答辩的,经学校审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如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冲同学等人研究的“G4酶制取肉制品专用变性淀粉的研究”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2012年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的三等奖。
5.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程序,加强毕业(生产)实习管理。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导致许多学生忙于四处求职,无暇顾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只是在毕业前的十几天内突击撰写毕业论文,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下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了相应的办法。第一,调整了毕业论文时间,将毕业论文安排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到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论文的研究性工作基本结束,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第二,对毕业论文及答辩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食品类专业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必须是实验性论文或设计,课题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答辩前,学校对毕业班进行抽查检测,抄袭率达30%以上的不予以答辩资格,同时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分别进行评审,未通过评审的一律不准进行答辩。答辩小组6~7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学院资深教授担任,分别对学生的工作量、学习态度、规范要求、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学识水平及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成绩低于70分者,不能按期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第三,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校外教学基地进行4个月左右的毕业(生产)实习。对学生在校外基地的出勤与纪律状况、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质量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毕业(生产)实习中,鼓励学生在熟悉基本生产流程的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或参与新产品开发。毕业实习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生产)实习,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三、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实验人员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基本技能、实践成果等。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生和院教学督导组进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责任心和改革创新能力等评价打分,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对实验人员的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进行,指导教师对实验人员能否及时、全面地提供易损仪器、消耗材料和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好坏等评价,实验中心主任对实验人员的出勤、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给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将影响其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而影响其学期综合测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次。对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挂钩。实践证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我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前三名。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并有不少学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食品类专业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只有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95-100.
[2]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9-162.
[3]邓尚贵,黄晋.面向21世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9,(5):17-20.
[4]王奕,沈岳,蒋蘋.农业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15-17.
[5]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8.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31-02
食品科学技术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围绕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支撑、以实验教学为载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模块式、开放型”的实验教学平台、“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三段五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如下
一、建立了“一体化、三层次”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构筑了“模块式、开放型”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将实验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一步一步递进,构建了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程原理与食品机械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艺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模块组成的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并对相关专业师生全方位开放。
二、构建“三位一体四结合”实验教学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即将学科、教学、科研融为一体,而“四结合”即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结合、校内与校外实验教学相结合。中心通过构建该实验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师实验能力培养,促进了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的沟通,同时也加强了学校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联,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结合: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资源,为学生的研究创新型实验提供条件。同时,中心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条件。
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拓展了其内涵,同时兼职教师队伍的扩充充实了实验教学中心的人才力量。本中心对实验课程进行了全面整合与重建,保持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但是突破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主要专业基本技能单独设置课程和单独考试考核,如基础化学实验、食品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与机械应用技术、食品加工技术。主要专业技能采用综合教学实习的形式开设,并通过专业技能强化和生产实习进行综合提高。验证性实验着重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时的标准化和规范性,使学生真正掌握食品科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综合设计性实验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因此首先使学生掌握足够的食品科学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然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有机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同时科研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实验的内容必须是由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实验的思路也应该符合当下的科学研究实验;同时,选择连续性强、实用性高、内容丰富的实验进行教学,以目前研究得非常透彻的研究项目开展实验,将一系列的相关性实验安排在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具体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对科研的爱好和兴趣。研究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申报省部级、地市级或校级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实验项目建设,删除或合并一些重复建设和过于单一的实验课程,增加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着重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在老师帮助下,填写创新性实验申请。得到批准的项目,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思路、开展实验、数据整理及其分析,至最后的论文撰写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科研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以及科研水平。
4.校内实验教学与校外实验基地相结合: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基地,既保证了实验技术的先进性,又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实验教学中心的社会影响。中心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基地、管理机构和企业,配合教学内容,通过参观,开阔了眼界,学生得到更高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中心二十多名教师作为湖南省政府的科技特派员,带领学生与浏阳市、新田县、隆回县、衡南县、望城县、祁阳县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县市M行了县校挂钩,为他们规划食品工业发展方案、确定食品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同学们看到,通过多种形式的开发,使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变化,使他们认识到食品专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提出“三段五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中心按照感性认识阶段、实验操作阶段和能力提升阶段的“三段式”进行实验教学。大学一年级为见习性实验教学,大学二、三年级为实验操作阶段,开展实践性实验教学,以网络教学辅助,大学三、四年级在综合性大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以“三段五式”的实验教学手段,可以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高。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引导其从实验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其次还可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全面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诱导其创新性思维;另外,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交流,小组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帮助。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激发学生个人或科研团队集体的智慧,发现新问题,开发新思路,求新求异,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卢艳,吴卫国,易有金,李清明,邓洁红.食品工程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4,(2):161-162.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激烈竞争新时期,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并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原料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拟从其应用型人才特征及食品原料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新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主要是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3]。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作为新的类型层次的大学本科应用型教育,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4,5]。
(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食品专业院校,“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相对于其强调理论研究,要强调技术应用;相对于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更要强调专精实用[6,7]。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而言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按照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每一种应用型人才都是社会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一般是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食品专业应用性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
二、食品原料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大都为工厂和企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改革与创新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现实应用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及食品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涉及到营养学、卫生学、市场商品流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传统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中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举例式、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不能与时俱进,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五个一流”建设,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是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方向,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尤为重要。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途径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明确新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原料学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第四学期开设,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食品原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粮油原料、水果蔬菜原料和畜产原料三类食品原料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对食品原料有系统的认识,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确立新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二)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学科,食品原料主要来自各种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原料品种学生都缺少感性认识,因此,若按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教学模式,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8]。食品原料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尤其对于一些因条件所限,不能实地进行参观考察的食品原料,应多收集一些典型图片和网络视频资料,可以通过从互联网下载、购买或自己动手拍摄等多种途径解决教学素材的问题。
(三)重视食品原料学课程实习、实践环节中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食品专业的学生参观实习一般都去食品生产工厂,但只看到食品是如何加工和包装的,而对食品原料如何生产和流通,几乎是一无所知[9]。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多去食品原料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场所选择要注意多样性,既有分散的农户生产,也有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果蔬种植企业、水产养殖场等。
(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与创新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各种教学方法如举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对换式教学等应广泛应用于食品原料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摆脱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枯燥,深受学生欢迎[10]。近年来,有不少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出自食品原料环节,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事例为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食品原料即一日三餐的原料,很多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都有经验体会,利于开展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谓角色对换式教学,即针对部分适合的教学内容,做出具体要求,分组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制作PPT,后上台讲解,时长十分钟左右,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计算机操作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魏怡.新建本科院校应突出教学应用型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17(3).
[3]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4.
[4]樊华,周庆贵,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5]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27(4).
[6]李文虎.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23(4).
[7]秦祖泽,唐受印,俞贵邦,黄俊伟.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2,3(3).
[8]舒留泉.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2010,31(10).
[9]谢洁.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探索[J].课程与教材,2009(7):135-136.
[10]谢翠英,冼绍祥,方熙茹.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
课题来源:辽宁医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1食品保藏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
没有保藏就没有食品流通。食品保藏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不仅是食品工艺课程的必备基础,还是研究食品贮存、防止变质以及食品质量控制的一门理论原理和技术相结合的课程。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是食品保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科,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2,3]。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达到学习、巩固和加深食品保藏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来选择相应的保藏措施,并熟练掌握各种食品保藏原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有关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今后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估算食品的保质期打下实践基础。
2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设计思想
实验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是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学生在先修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技术装备相关理论与实验基础上开设的综合实验课。通过该实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加强该门课程的实验技能训练,使教学内容学以致用,避免枯燥乏味,启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通过有限数目的实验设计和实践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理论认识的目的,力求实现“以有限求无限”、“从局部见整体”、“紧跟科技成果前沿”、“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设计思想。
3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3.1食品保藏综合实验现有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包括食品保藏综合实验在内的大多数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实验内容陈旧、简单、重复;
2)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少;
3)实验过程中,老师规定操作步骤,学生只需“照方抓药”、“生搬硬套”,无须思考,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却依然等不合理现象。这些都极大程度地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下降,重视程度降低,不仅浪费学生时间和实验材料,而且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3.2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隶属于二级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分为食品加工工艺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成为培养卓越一线工程师的摇篮”的办学定位,着眼上海大都市的发展,自觉融入上海地方本科高校“十二五”内涵建设“现代都市学科群”的建设,积极发展满足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的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在比较分析全国二百余所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本专业首先力求立足自身传统特色,与其他高校的同类专业错位发展,将大量专业知识落实在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其次,本专业借助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特色重点学科的发展平台,不断加强独具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因此,食品保藏综合实验的新课程体系摒弃了传统的实验内容,结合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紧跟科研成果发展前沿,同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力求达到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项目、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
4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及实践效果
各实验项目都紧紧围绕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紧密结合专业科研成果的发展前沿,体现了“启发式、综合性、设计型、探究型”教学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教学体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新构建的教学体系中实验项目“防腐剂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不仅需要学生对自选水果鲜榨后进行糖酸调配,而且根据果汁的pH值及GB2760—2014的规定选择合适的防腐剂种类及添加量,经过不同温度、一定时间的保藏后测定感官、理化及微生物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分析、比较,获得最佳的保藏条件,并深入分析各指标变化的机理。“玫瑰、薄荷等天然食用芳香植物的干制保藏”及“香桂、玫瑰等天然食用芳香植物的糖渍保藏”是针对食品加工工艺方向学生设置的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对象的特性设计冻干、真空、微波、热风干燥等不同干制方法工艺条件或糖渍配方和工艺,进一步理解不同方法的保藏原理、相关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产品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不同芳香精油在果蔬保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和“芳香精油对鲜肉或肉制品保藏效果”是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设置的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对象的特性设计选择不同精油、制备精油乳液,进一步理解不同精油的保藏原理以及相关产品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以上实验项目均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对已修课程食品感官综合实验、食品分析及实验、食品微生物及实验、食品化学及实验、食品工艺学及实验、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添加剂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应用水平。
4.2教学体系对紧密结合专业科研成果发展前沿的体现
在实验项目“防腐剂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引入MTT法测定活细胞的生物量与OD570之间的对应关系替代传统耗时费力的平板菌落计数法,在实验项目“玫瑰、薄荷等天然食用芳香植物的干制保藏”中让学生使用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等行业加工新设备,“不同芳香精油在果蔬保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和“芳香精油对鲜肉或肉制品保藏效果”中让学生体会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精油的保藏效果[9,10]。以上实验项目均从不同程度引入了专业最新研究和发展的前沿成果,让学生的知识能紧跟时展的节奏。
4.3教学体系对办学定位和特色的体现
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中每一个实验项目都紧密结合本专业和方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验项目“玫瑰、薄荷等天然食用芳香植物的干制保藏”、“香桂、玫瑰等天然食用芳香植物的糖渍保藏”、“不同芳香精油在果蔬保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和“芳香精油对鲜肉或肉制品保藏效果”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本专业所依托的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特色办学平台和传统办学特色,区别于国内其他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4.4食品保藏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效果
本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为力求实现“以有限求无限”、“从局部见整体”、“紧跟科技成果前沿”、“体现专业特色”。因此,实验成绩评定不在于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而是重点依据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思路、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和相关指标变化的理性解释等知识的具体运用。学生两人一组,以实验指导书为参考、经查阅大量资料来设计实验方案、与同学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经教师指导修正、方案实践、产品质量或保藏效果评价等过程,学生面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或者体会到成功后的自我成就感,或者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感悟,整体而言是用心探究、主动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从实践中探索的习惯、激发求知的欲望,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素质的提高。
5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从2006年6月19日开始,至2006年7月15日结束,为期15天,其中外出参观学习10天,讨论及撰写报告5天。参加本次实习的学生为120名,指导教师8名,在食品学院的直接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分汉中区和宝鸡区两区进行,共参观了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XX县天元面粉有限责任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XX西凤酒公司、宝鸡啤酒厂、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等12家食品加工企业,覆盖了粮油加工、保健药品制造、白酒酿造、方便面生产、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内容。通过食品企业参观实习和食品企业领导的现身说法加深了学生对食品生产及市场竞争严酷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了真正的现场教育。食品企业参观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的重要阶段,参观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的等优秀食品加工激发了学生从事食品生产的信心和兴趣,XX市酱货场等传统腌制品和调味品生产使学生充分认识了传统食品的魅力。
通过实习,通过与经理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了书本知识是实践生产的结晶成果,只有真正学好了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为以后工作确定了发展方向,坚定了信心。
通过实习,对我国各种食品的生产流水线有了更详尽的认识,对于稻谷制米、小麦制粉、油脂提取以及精练和深加工、淀粉制糖、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工艺流程有了更全面系统的学习,对于生产中实际用到的机械设备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但本次实习内容多时间紧,又恰逢省质检对XX县区相关企业进行质检、XX市进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加之XX市相关企业接待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学生人数较多等原因,为实习带来了无法事先预测的困难,这就使得各实习区第二批学生实习计划一变再变,实习效果不尽理想,但在全体指导教师努力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实习的全部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讲究卫生,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听取讲解,积极思考和提问,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这一时间环节的重视。特别在XX县区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得到了相关企业领导的首肯,表示欢迎同学到企业去工作、学习。只是因为学生人数多,生产车间嘈杂,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听清讲解内容,看和听不能很好地兼顾,使实习效果受到影响。
根据外出实习需要,本次实习安排指导教师共8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均为第一线主讲教师。*副教授总体负责,*副教授、*副教授、*讲师协助,其余4名教师各负责一个班级。针对本次实习情况,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班班干部的能动性,为学院节省了部分实习经费,又充分锻炼了年轻教师的领导和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年轻教师直接站在生产一线,直接与企业生产接触,为今后的生产实习锻炼了教师队伍。
微生物、乳制品等成为热点解析频次较高的领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分析显示,2015年27个食品安全热点的区域分布中,大陆地区的热点20个,占比74%,境外热点7个,占比26%。在热点分布领域方面,27个热点中,共涉及到微生物等7个主要领域,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热点领域包括5个,依次为微生物、乳制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肉制品。从对热点判定的变化可知,27个热点中,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16个,占59%;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6个,占22%;针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提示5个,占19%。通过对2011-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定性分析可知,对潜在风险的提示是2015年食品热点解析的亮点。从2011-2015年,每年媒体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热点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与延续:从2011年的方便食品与非法添加,到2013年的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再到2015年关注微生物污染与营养健康。
2015年舆情关注热点呈现6大特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全年27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梳理、分析后总结出2015年舆情关注热点呈现出如下6大特征:
特征一:热点密度有所降低。2014年全年跟踪38个食品安全热点,而2015年全年跟踪27个食品安全热点,舆情的热点密度降低31.6%。
特征二:“微生物污染”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对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4-2015年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热点可知,微生物污染于2014年首次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头号焦点,2015年仍然位居第一位。显示了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点,正逐渐回归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与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特征三:违规超范围添加仍是顽疾,但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趋于理性。2015年27个热点中的6个食品安全事件,其中2件是由于违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占到食品安全事件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2014年38个热点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热点有6个,都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从整体上来看,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热度逐渐趋势于理性,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科普已显效果。
特征四:乳品安全仍心牵天下。2015年的27个热点中,涉及乳及乳制品的热点问题5个,占27个热点的18.5%,是第二大被关注点,但均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关于“常温乳酸菌饮料”、“生鲜奶”等热点均为乳品相关问题。热点中,既涉及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肉毒杆菌),又涉及化学污染(硫氰酸钠);还首次出现了风险预警(“生鲜奶”)。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特征五:关注点开始由食品安全转向对食物的营养健康评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分析2015年27个热点反应的焦点发现,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点已不仅仅停留在食品的安全问题上。对褪黑素、膳食补充剂、银杏叶提取物等保健食品及对糖等常见基础食品原料的关注上可以看出,公众的关注点已逐渐转向对食物的营养健康评价。
特征六:老问题穿上“新马甲”。“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是2011年媒体的主要关注点,时隔5年,虽然经过科技界持续的公众科普,相关问题早已成定论,但如“烹炸油安全”、“毒草莓”、“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等,仍然被反复炒作,只是换上了不同的标题。由此,预示着科普的力度仍需加大。
热点凸显风险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对“金箔入酒”事件的解读别指出,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新媒体的风险放大作用。
陈君石说,“如何应对和管理新媒体已成为风险交流领域的一个新挑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在做“红肉致癌”热点事件的解读时指出,在关乎民生健康的风险信息时,需要严谨和慎重。媒体要正确描述风险,避免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此事件也凸显了风险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良好的和及时的风险交流可避免类似问题的失真和夸大,对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在“毒豆芽”系列案件首现无罪判决的热点事件解读时直言,让不让用是管理问题,是否有毒是科学问题,不能在“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之间简单地画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