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过零丁洋原文范文

过零丁洋原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过零丁洋原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过零丁洋原文范文

2、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3、原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译文

第2篇:过零丁洋原文范文

华夏探得至道,一个“中”字协万理;神州获有大宝b,一个“和”字生万机。人与天和,阳光雨露春常在;人与人和,四海之内皆兄弟c;人与己和,淡定从容心安泰。

仁者爱人,惟人可依,仁是大情,故可杀身以成仁;义者宜也,惟义可就,义乃至公,故可舍生以取义。

天地间本有正气,我族养之成浩然;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e。苏武牧羊f,历千辛万苦,凛然持节十九载g;天祥忠义h,甘血染黄沙,留取丹心照汗青i。

惜身恋家必爱国,高莫过父母之邦,与国荣辱,苟利国家生死以;爱国必重大一统,最盼遐迩一体,为固金瓯j,岂因祸福避趋之k。

乌鸦尚能反哺,教化从来重孝道,事亲在敬,寸草难报三春晖;人非生而知之,唯有师者可解惑,程门立雪l,一日之师终生恩。

养心莫大于诚,诚信百善出,一诺千金,俯仰无愧,中华做人有标准;察人可观其友,交友贵相知,管仲鲍叔m,子期伯牙n,高山流水颂友情。

天地有大美不言,华夏向往真善美,松柏喻骨,梅兰比质,冰玉拟态,直叫清凉漫世界;夫妇乃人伦之始,爱情为情中之巅,举案齐眉o,梁祝化蝶p,白蛇传说q,竟使山河动颜色!

【注释】

a “天行健”二句:出自《周易》。天道刚健,君子(效法此)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效法此)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

b 大宝:这里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谐。《礼记·中庸》中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中也有“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和谐思想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意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c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原文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 “富贵”三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金钱不能使之迷惑,贫穷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不能使之屈服变节。

e “三军”二句:出自《论语·子罕》。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人不可以被夺去志气。

f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方威胁诱降,后又将其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历尽艰辛,坚持19年不屈。始元六年(前81),匈奴与汉修好,被遣归汉。

g 节: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后汉书·徐璆传》:“昔者苏武困于匈奴,不坠七尺之节。”这里引申为坚守节操,拒不投降。

h 天祥:即文天祥(1236—1283),南宋丞相、文学家。他抗元被俘,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i 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史册。

j 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疆土完固,也泛指国土。

k “苟利”“岂因”二句: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大意为:如果有利于国家社稷,将会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会因为有祸害就逃避,有利益就追逐呢?

l 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载:“杨时与游酢一日见(程)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后用为尊师重道的典范。程,指宋学家程颐(1033—1107)。

m 鲍叔:即鲍叔牙(?—前644)。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约前725—前645)和鲍叔牙相知很深,情谊感人。后用“管鲍之交”形容交谊深厚的朋友。

n 子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为得遇知音或知己之典。

o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形容夫妻相敬如宾。案,有脚的托盘。

p 梁祝化蝶:古代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共读三年,感情深厚。祝回家前,向梁托言为妹妹做媒,嘱梁早日到祝家迎娶。后祝父将英台另许。英台抗婚不从,两人先后殉情而死,化成一对蝴蝶。

第3篇:过零丁洋原文范文

关键词:古诗英译;策略;意象

中国古代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文思隽永,耐人寻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的最完美组合。语言简约凝练,意味深长,翻译时若不力求臻于此种境界,则不仅可读性甚小,而且会因神韵的丧失而无法充分表达诗人之志。化境非易事,隐含于其中的内容及方法博大精深。为了达到意境的移植必须做到传神、传形和传美这几点。传神就是将意境的核心形象传达出来,使读者了解诗的本意;传形就是要将语言上的音响美,即抑扬顿挫、韵律等和谐铿锵的美感传达出来,另外,还要将语言上的措辞、构句和意念上的调和配合等的美感传达出来,这就是形态美的移植。

所以人们欣赏诗词,尤其是古诗,并不仅仅欣赏它的语言文字本身,而是透过表象品韵味,因此,诗歌文体的特殊性给翻译诗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译者不仅仅在感知与把握原作的文字、韵律、节奏等形式因素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美学特征和旨意情趣传达给读者,还要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和原作比较接近的审美感觉。因此,在翻译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把诗词中的意思表达清楚,还要通过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深层含义。

1意象

所谓意象者,含有“意”的“象”也,是诗歌欣赏中常用的一个词。这个“意”是指主观的感情或心愿,这个“象”是客观的景或物。或者云,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融和,即为“意象”。 就是指审美主体(读者)在从审美客体(文木)中获得了种种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在自己的脑海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反复加工后获得的移情感受。正如朱光潜所指出的:诗的境界是情景的结合;美国意象派诗人Ezra Pound也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意象”。肯定了汉语言文字引发的意象的客观存在。注重含蓄美和中正美的传统文化使古诗的意象层出不穷。

2意象翻译的困难之处

(1)诗词创作环境的无法再现

诗歌本是诗人灵光乍现和字斟句酌的结果,其中的意象即便是诗人本人也无法再现。“诗不属于批评者本人,也不属于作者本人。”

(2)文化的差异

中英传统诗词在意象表达上有其相异之处。李白诗中“月亮”所暗含的思乡情愁远非英语中“moon”所能表达。

(3)诗词的模糊性

刘勰称之为“隐”,“隐以复意为工”(《文心雕龙・隐秀篇》)。“隐”,就是“文外之重旨”,优秀的作品必须是多重的、曲折的意思,而不能仅仅是一重意思;字面之外的意思,才是主要的,重要的。“模糊性”,即意义的不确定性。

(4)诗词翻译中“意”与“形”之间的矛盾

翻译中,译者既要考虑意象、意境、意蕴,又要考虑样式、节奏、韵脚。这往往令译者感到难以取舍。

3意象翻译策略

只要能言志和给人与原文同样的美的享受,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3.1保留

有些比喻性意象是诗人对世界独特的认识,及对语言独特的运用。这类意象应加以保留。如宋代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Like the catkin in the wind land's being lost, which gives me pain,

While my life suggests the duckweed being spatter'd by the ram.

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衰恸。“飘絮”、“浮萍”,诗人匠心独运.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之感。把隐喻改换为明喻,传达了诗人的匠心独运和特有的审美体验。

3.2译本意

那些具有文化色彩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构成的比喻性意象,如译本意,难以被读者所理解,一般也应正常化。例:李白在《山中问答》中:

问余何意栖碧山

He asks why I perch in the green jade hills.

“栖”,这里指“定居”,其比喻含义己淡化,应将其正常化,译为“live”。

即应译为He asks why I live in the green jade hills.

3.3变通

有些比喻性意象,考虑到东西方的审美差异,译时要改成符合译者的语言文化和审美情趣的意象。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It was early spring. They bathed her into the Flower Pure Pool.

Which warmed and smoothed the creamy-tinted crystal of her skin

“凝脂”,说白了就是凝固的脂肪.英语中没有丝毫美感,不符合英语审美,应变通。译为“creamy-tinted crystal of her skin",还是传神的。

3.4增加

为了使译作达到和原诗相近的效果,在不改变原诗意义的前提下,译者也可以根据上下文增加一些意象。如:唐代李端的《拜新月》中: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If I speak in a low voice no one will hear me .Ah!The chilly north wind is lifting my streamer.

译文增加了“fingers”的意象,给“北风”赋予了人的形象,不仅使译文变得更富有情趣,也更好地反映了这位女子的心态。(意在手指把女子裙带掀起)

4古诗翻译意象表达

4.1《江雪》英译的意象表达

意象是唐诗的精华,唐诗的翻译必须表达出唐诗特有的意象。意象的翻译应在综合理解全篇的基础上,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恰如其分地将它传达出来,再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探讨唐诗英译意境的处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柳宗元用寥寥数笔,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描写了江野雪景、“绝”和“灭”两宇将一切活动排除,漫天大雪、天气寒冷,鸟儿躲在巢中不敢飞行、人景交融,意境空远,原文的对仗和均衡美充分体现了原诗的宁静空远的意境。第一、二句都是名词词组,形式对仗,语意准确,两个“no”营造出原诗的静态意境、在准确表意中兼顾了音韵和形式;第三、四句“lonely”一词可以体现当时渔翁心中的孤寂,情感传达准确。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交、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许教授翻译的《唐宋诗词一百五十首》完整地传达了原作的节奏、韵律等表现出的美感,忠实地再现了原诗的意美,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美的愉悦。

4.2《自遣》英译的意象表达

译诗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而再来看一看李白的《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英译文:Solitude I'm drunk with wine

And till moonshine

With flowers fallen 0'er the ground

And 0'er me the bloc-gowned

Sobered。I stroll along the stream

Whose ripples gleam.

I see no bird

And hear no word。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而作者在翻译时把它处理成了八句,但是作者却很好地保持了原诗的形美、音美与意美。其译文仍然是诗体,并保持了韵脚,使其读起来琅琅上口。第二句“落花盈我衣”作者的译文是“Withflowersfallen0'er the ground/And 0'er me the blue-gowned”这样原诗的优美的意境便得以生动的再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落樱缤纷之中。第三句原文是“醉起步溪月”,作者的译文中却没有在表面上出现月亮之类的词语,但是作者用“ripples gleam”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月光下的一条美丽的小溪,作者可谓是用心良苦。这正如美国诗人Frost所说的诗是“说一指二”的。

4.3《鸟鸣涧》英译的意象表达

王维,字摩洁,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堪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之称。王维的诗,分为前期和后期。他前期的诗,题材丰富,具有积极进取精神,意境壮阔,情绪昂扬;后期的诗多以田园山水诗为主,清新隽美,恬静自得,以求精神上的解脱。王维的文艺修养颇高,诗、书、画、乐,莫不精通,故诗中常蕴画意。其诗包蕴禅、诗、画境,故坡曾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喜用空、静、远、闲等字强调静美、澄旷、寂悦之情。故王维的诗歌趋高旨远、含蓄蕴藉、气韵悠扬、自然浑成、意境圆融。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两句勾勒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象: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接下来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下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王维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春涧的幽静”。其译文如下:

Bird-Chirpping Hollow

The light beams of the moon on the earth softly rain

The night is quiet, the spring mount empty

The moon's up-rise the birds doth frighten

To cry now and then in the springtide hollow。

5总结

意象是“一种在一瞬间呈现的理解与感情的复杂经验,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意象总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因此,英译唐诗时挖掘出了意象也就抓住了意境的基调。

参考文献:

[1]姜莉.论唐诗英译的意境传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马洁.唐诗英译意韵谈[J].学科建设,2004.

[3]谭载育.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