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使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一门研究性学科,它是开展教育的硬性条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所以教育技术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方法和形式来应对不同学科的不同需求,这就导致了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总体上还是脱离不了实物部分、方法部分及其知识部分等形式。其实物部分包括多媒体等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方法方面主要是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等。在知识部分就是由教育技术而引发的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创新理论等。由上述我们可以得知实物就是一种教学工具,一种手段,它和别的工具的根本作用是一样的,都是起辅助效用。但是其方法部分和知识部分就是灵魂部分,是教育的思想,教学的方法。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2.1现代教育技术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

资源共享是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亮点,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所学概念,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探索及其创新,网络通信更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使用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后,老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从传统教育中的灌输者慢慢的变化为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些变化必然会引发他们责任的变化。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从传统的只看考试成绩转变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变化及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是因为电脑能看到学生处理问题的全程。另一方面是老师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找到最佳方法。最后老师应该在课堂中计划一些活动,并给他们建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终他们会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学习的爱好者。

它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与众不同。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更偏重书本上固定的方法,而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更加侧重对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教育,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相同的问题。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将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所以学生会知道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进而学会如何思考。

此外,它也影响着教师的备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学习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要知道该学科的不同概念,知道不同教育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知道教室中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以及学习环境,只有了解了这些,老师才能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引导。这些都是使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在中国科学教育方面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才刚刚开始,终究还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现代教育技术为我国科学教育带来更大的冲击,并加快地推动教育界的变革。

2.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变革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充实,可以不断满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才培育的要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向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信息的高速发展。同时涵盖了不同综合的信息技术理念,为学生实现判断、决策及创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第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方法与理念,根据三个不同的层级实现对教学系统的判断,同时依据社会要求的人才,不断实现系统架构的调整与完善,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即通过现代信息实现了教学分析,同时也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了多个部门的系统分工与综合指导。此外,还在现代教育中完善了各种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并实现教育的需求与学习情况的分析,不断提升学习者能力,同时完善发展要求,并对培训目标及措施等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发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培育他们信息获取能力及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组织形式的变革,在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它加速了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大了教学信息储存量,使教学信息的检索功能更加快捷。返回到时间角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教育终身化和个体化的温床。整个教学过程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格局已经发生了裂变,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成为学习的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远距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教育方式发生了转变。它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比如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就非常恰当地与这种模式相吻合,并成为其标准的替代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智能方式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过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并不断通过各种教育形态实现教育的具体指导。这不仅有助于将与时展需求不相符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更有助于当前多媒体技术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运用的完善,通过教学形式可以发展为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而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的具体形式可以总结为,如与多媒体相关的课堂组合教学、通过卫星进行广播及远距离教学、运用多媒体实现计算机的个别化、差异化教学、通过互联网实现通讯技术教学、通过虚拟方式实现现实及仿真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产生的教学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因而也获得了教育界的认可。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不同教育形式、媒体方式以及教育方法、程序等优点与不足、适应能力及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依据人类当前在教育中的水平认知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学习,以及依据学科具体内容及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条件和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进行试验教学,并通过这种方式以及对方案的评价进行相应的整合、修改与完善。比方说教师在实行多媒体教学时,就营房不断灵活使用各种不同的特征及性能,同时依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的需求不断选择、设计、评测集综合运用,从而使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值。

第2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99-02

1 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概述

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是创客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创客教育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工具进行探索实践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创客教育的关键是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即是整合课程教学实施的环境,使之适合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创客教育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以达到知识创新的教学效果。

2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公共课程创客教育教学过程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是北华大学师范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后续课程。该课程的开设主要面对的是师范类学生。该课程在前续课程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教育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开发软件等内容的基础上,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布置的教育技术能力任务,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詹⑻峤蛔饕怠=萄?内容适用于大部分师范专业,具有普遍性特征。创客教育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需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教学设计系统化原则 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公共课程创客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完整而系统的设计。需明确教学目标,清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后可以获取到哪些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需做好前期学习者分析,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不同专业学生对教育技术技能需求差异等方面情况,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从而进行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学习支持系统完整性原则 创客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借助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前期学习,并自主掌控整个学习过程。但学生由于自身学习能力、媒体资源掌控技能方面限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信息迷航”情况,不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创客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之前,需完善学习支撑系统,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学生可参考借鉴的实验范例、操作步骤,或附有资源使用方法等帮文件,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确学习任务,有效地使用媒体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学习环境最优化原则 在创客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存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或疑惑时引导、协助他们完成学习过程。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优化、构建师生多向交互的环境,使得师生之间在该平台上能够进行无障碍交流、反馈及资源共享,促使学习过程有效进行。

3 创客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北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公共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使传统的“学院式问题”教学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实践性问题”教学方式,是开展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性问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基于“学院式问题”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或教程中已经预先设定好的知识框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具有唯一性。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学目标明晰,教学内容完整。但在此种教学方式下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或与当今社会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与“学院式问题”教学方式相反,“实践性问题”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的是基于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一些复杂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线索,学生在分析教学线索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分析、识别并解决问题。这种“实践性问题”教学方式一般会联系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和日常生活经验,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之能够积极地投入与之相关的学习活动。但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系统性不强,需要教师具有高强度的教学责任感和对教学整体框架的高度把控能力,才能够在启发学生进行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保证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及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4 创客教育教学模式在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1)创客教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方式之一。但其教学模式中的“创客空间”的建设需要学校实验硬件、课程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协同发展,以保证创客教育教学模式顺利开展。

2)创客教育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间开展,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实践”中“学”、从“创造”中“学”,不同学科需要划分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分阶段教学。

3)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载体分为问题兴趣小组、特定课程或特定内容实践小组、相关联知识学科小组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小组的学习领域分别为“创客”的兴趣体验、“创客”的学习方法总结和“创客”的跨学科知识运用三个方面,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研究领域由浅入深。

4)在学校内部或地区层面内推行创客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性的“创客支持平台”。在其平台内,需涵盖“创客”信息交流板块、“创客”经验总结板块、“创客”作品分享板块以及“创客”创新奖励机制板块等,以交流推广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5)在开展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本校已有的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内容的局限,破除学科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学障碍,使得接受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学生能够充分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内容提要

一、引言--ME命题的背景

二、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

⒈ 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

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三、ME 命题为真的教育科学基础

⒈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

⒉ 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

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棗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基于ME 命题的实践探索

⒈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⒉ 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

五、结束语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一、引言--ME命题的背景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即将进入的21世纪,将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棗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21世纪,既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棗世界各国将迎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部的新任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竞争态势对教育的严重挑战,并看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迎接这场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陈至立部长在为《中国教育报》5月18日创办的题为“制高点棗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新闻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中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吕福源副部长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众所周知,“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突破口”则是使整个战役获胜、或是使艰巨而复杂问题迎刃而解的要害所在。显然,教育部两位新任部长的文章和讲话精神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棗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个意思也可明确地表述为下列命题: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

为了便于下面的论述,我们不妨把术语“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就用字母M表示,“教育深化改革”(Deepening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则用字母E表示,这样,两位部长提出的上述命题就可简称之为“ME命题”。自新任部领导提出这个命题以来,在国内教育界已产生很大反响:不论是从教育部的部机关到各省市的教委,还是从教育理论界到实际教育工作者,或是从高等院校到广大中小学,无不议论纷纷。赞成拥护者有之,怀疑观望者有之,批评责难者有之,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命题能引起如此众多的人群为之关注(这个人群中包括教育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名流,乃至前国家教委的一些著名领导),甚至为之激动,为之鼓舞或为之气忿,不管这个命题的真伪性如何(这有待于科学的论证和冷静的分析),至少说明这不是无关宏旨的一般性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成败、对我们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命题。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认真的探索,以便使绝大多数的领导和群众取得共识,我看是非常必要、大有好处的。下面仅就本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认识和多年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试图对这一命题作出比较全面的论证。

二、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如上所述,ME命题代表“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这样的命题。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因此,为了论证ME命题为真(即论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可以先看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⒈ 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众所周知,迄今为止,人类所利用的资源共有三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有形状、有大小,人们可以切切实实地感觉到物质的存在,所以在上述三种资源中物质是最具体、最直观的;信息刚好相反,它没有形状、大小,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借助其他媒体(如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上述三种资源中信息是最抽象、最不直观的;能量的抽象性则介于物质和信息之间:它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但是人们却可以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棗“热能”可通过温度变化感觉出来,“电能”可使人触电直至电死,水位落差所具有的势能可以使水车或水轮机转动,……。总之,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们仍可直接感觉出它的存在,所以它和信息相比仍有一定的具体性,即其抽象程度要比信息低。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总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对资源的认识与利用上也不例外[1]。物质最具体,所以作为一种资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就被最先认识到并利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据考古发现,人类在200万年前即能制造石刀、石斧与石锥等工具。这是“旧石器时代”。大约5万年前,人类开始发明弓箭棗用竹子弯成弓,用牛筋作成弦,再用木棍和石锥作成箭,从而发明出一种能在一定距离内发射以捕杀野兽并保护自身安全的有效武器。这在当时来看,属于相当复杂的发明创造(不亚于今天的火箭),是高度智慧的结晶。在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里,弓箭的出现无疑使人类猎获野兽的能力(即当时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所以恩格斯对弓箭的发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新石器时代”。

据出土文物考证,在7000年前左右,黄河流域已有人种谷子,长江流域已有人种稻子。人类实际掌握种植能力肯定在此之前,估计应在1~2万年前人类即开始由狩猎为主转入以种植为主,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初级形态。在6000年前左右人类开始掌握炼铜技术,使人类能利用青铜这种物质制造出比石器远为强大的生产工具,从而由新石器时代转入“青铜器时代”,这是农业社会的中级阶段。到了3000~4000年前人类又进一步掌握了炼铁技术,制造出诸如锄头、犁耙、钢刀、铁斧这类更加有效的工具,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从而进入“铁器时代”。这是农业社会的高级阶段。

农业社会大约持续了一万多年,直到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才开始转入工业社会。严格说,瓦特不是发明蒸汽机而是改进了蒸汽机[2],因为第一台原理性蒸汽机(能实现热能--机械能的转换,利用水加热后的蒸汽推动连杆以完成某种机械操作)早在1705年就已实现,而瓦特是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即1765年才研制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对原理性蒸汽机作了两方面的重大改进:① 使蒸汽机能连续不停运转,从而真正成为动力之源;② 大大提高了热能棗机械能的转换效率,从而使蒸汽机真正实用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也并不过份。有了蒸汽机就开始出现火车、轮船、纺织机械、印刷机械、采矿机械、冶炼机械……这类全新的生产工具,即实现了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从而使生产力与农业社会相比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效率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以纺织为例,过去用手摇纺纱机,一人一台效率很低,现在用蒸汽机带动纺织机械,可由一位工人巡回看管几十台机器,而每台机器的运转速度更是大大加快,因此效率可以提高几百倍。这是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到了19世纪后半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使人们认识到不仅热能可利用来作为资源,而且电能也有这种可能,从而在法拉第定律基础上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于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是工业社会的中级阶段。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在认识原子奥秘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原子的“受控核反应”,使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成为可能,从而进入“核子时代”。这是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

利用物质作为资源,尽管经历了“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不同时代,即对物质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但是,只要是用物质作为资源,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就只能是简单的、没有活力、没有智能的“死工具”棗从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弓箭,到后来铁器时代的犁、耙、镐、锨皆属此类。这是人类的第一代生产工具。

利用能量作为资源也经历过“蒸汽电气核子”等不同时代对能量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要利用蒸汽的热能,通过日常生活观察水壶煮水现象即可发现有关规律,这是比较简单的;要利用电能则要用磁铁和线圈做电磁感应的科学试验才有可能发现法拉第定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能利用;要利用核能就更复杂,必须通过精密、微观而深入的科学探索,在揭示原子核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极为复杂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受控核反应”即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不同时代对能量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每一次深化都带来新一代的生产工具,都伴随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但是,只要使用能量作为资源,所制作的生产工具就只能是没有智能、但有活力的工具[1]。它和第一代没有活力的“死工具”相比,有了很大改进,但仍不是最理想的工具,因为它们还没有智能。这是人类的第二代生产工具。

只有到了20世纪后半叶,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不仅物质、能量可以作为资源,而且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资源。这是因为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提炼、加工就可以成为知识),而知识的多寡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智慧的高低。因此利用信息作为资源就可制造出新一代既有活力又有智能的生产工具[1],而计算机则是这类生产工具的代表。利用计算机可以构成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指挥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各类专家系统、各种智能卡以及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潜水机器人可潜入人类无法进入的深海(人类不能承受深于50米的海水压力),维护核电站的机器人能抵御任何强辐射,化工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不怕各种污染和毒物的侵蚀,超微型机器人可送入人类血管中去当“清洁工”,帮助清除血管中的杂质乃至血栓,把人类从当今第一大“杀手”棗“心血管类”疾病的威胁下拯救出来。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新一代智能生产工具强大而神奇的威力,从而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未有的大发展、大解放,也带来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与发展。这是人类的第三代生产工具,也是最理想、最完善的生产工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一条规律: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决定生产工具的制造水平,而生产工具的制造水平则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

根据的哲学理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改变将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经济基础则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导致生产关系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导致经济基础改变,从而又引起上层建筑从政治、法律、经济理论、文化教育到整个意识形态的彻底变革。人类社会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社会就必然要飞跃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下列关系:

对物质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一代生产工具(简单的无活力、无智能的死工具)的诞生形成人类社会较低程度的生产力使人类脱离狩猎为主、开始进入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社会。

对能量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二代生产工具(无智能、有活力的机械工具)的诞生形成人类社会中等程度的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跃进到工业社会。

对信息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三代生产工具(有智能、有活力的智能工具)的诞生形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跃进到信息社会。

可见,如何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即“信息技术”),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飞跃密切相关的决定性因素。21世纪之所以对我们有极不平常的、至关重要的意义,就是因为在21世纪人类社会将要面临又一次巨大的飞跃,而这样的飞跃在迄今为止200多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上只发生过两次(如上所述,第一次发生在一万多年前棗跃入农业社会,第二次发生在18世纪棗跃入工业社会),现在将面临的是第三次棗跃入信息社会。

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按照的观点,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是最革命的因素。信息和信息技术(即如何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的技术)由于能导致第三代生产工具(智能工具棗计算机)的诞生,使生产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新飞跃。可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是人类社会跃进的杠杆,是推进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革命因素。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显然,这决不能仅仅看作是一般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既然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即ME命题为真。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是由哲学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是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任何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都是极端肤浅的、近视的。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认识ME命题和整个教育改革的形势,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才不致于迷失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ME命题为真的教育科学基础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材。ME命题之所以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正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对于21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材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从“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等两个方面对ME命题作进一步的论证。由于人材培养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对人材需求的特点就是对教育需求的特点,所以从人材需求与培养的角度对ME命题进行论证,也就是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ME命题进行论证。

当前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从全球范围看,21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九十年代则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开端。因此21世纪对人材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社会对人材需求的特点,下面就是对这类特点的分析:

⒈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1)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材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所提出的需求

①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愈来愈依赖基于知识的信息产业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育改革;策略

一、现代教育技术

(一)互联网指导下的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值得是与传统教育教学技术不同的、具有现代化社会特征的学校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思想等。传统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要环境,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而现代教育皆有互联网的优势,使课堂范围扩大,教育角色更加多元化,教学资源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实时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课程进度,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通过网上论坛、讨论等功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充实学习内容。互联网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在互联网的多元化利用方面,这使得高职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也给高职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现多元化教育以及个性化、职业化教育的基本环境。

(二)新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育技术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核心,将教师视为教育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乃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执教水平。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很多教师决定了课程效果的状态,学生能力发展可能性受教师教学水平的制约。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人本教育,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甚至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从传统观念中知识灌输者、讲授者的角色设定中走出,并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育思想能够促使高职课堂教育的全面改革,尊重学生的能力发展特征性的同时,减轻教师教育压力,并且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自主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目标改革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基本教育目标,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刀切”形式的,某一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力素养结构相似,只在水平上有不同,并且能力水平相差并不大,高职学生的个人能力难以得到优化,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也不强。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学生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个性化教育的实现。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自己的能力特殊性并进行个性化培养,是教育的主要目标。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策略。从教育实际上来讲,首先,学校要在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之后,就开始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策略,将个性化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目标,并且在这其中融汇自主学习理念;其次,引导学生重视个人能力的发展,将学生职业能力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作为日常教育目标,不仅在课堂中尽量实现个性化教学,在日常教育中也尊重学生的特征,实现人本教育;第三,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宏观目标,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学习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嗜血能能够将课堂所学繁华到课后以及实际的职业能力实践当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互联网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重点,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的内容无限扩大,在课堂上实现个性化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模拟实现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已经在高职院校中深化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互联网教育技术能够作用于教学方法创新,这个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着。以高职英语教学为例,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收集海量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进行情景教学;在社交软件全球普及之后,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情景教学也有所创新,通过微信、QQ等具有视频功能的社交软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语言交流对象,没在课堂上与其他学校甚至英语国家的人直接进行对话练习;或者通过各种新闻门户网站的直播实时了解商务信息和英语国家社会新闻,根据自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关注点不同,为自己创设备不同的学习情境。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育技术实现科学教育评价

高职院校教育有效性取决于教学评价,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职业能力水平以及教师反馈确定。这虽然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教育进行整体的评价,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感受以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反馈价值。因此,进行教育评价改革也非常必要。现代教育技术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纳入到教育评价体系中是改革之必要,创新点在于,应用课堂教育技术,使学生形成学习自评以及课堂教学互评的习惯,例如,发微信朋友圈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看到朋友圈,通过互相了解、评论以及反馈形成课堂教学评价;另外,课堂教育技术对教育评价的创新改革,还可以通过开设社会公开课、以高职院校为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服务等途径实现。例如,在高职院校门户网站上,提供翻译服务、导游服务等,不仅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实践机会,还能够通过社会反馈,对本校的教育情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总结。

三、结论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从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影响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更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把自己“教”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开展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才能在讲、画、演、做的过程中灵活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达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硬件基础建设。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室实施建设,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的:

1.综合多媒体电教室。主要设备有: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电教室一般用于教师以演示、讲授为主的教学课,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多媒体CAI网络教室。这种教学环境建有几十个学生计算机工作站,并配有耳机等。网络教室功能强大,主要功能有广播教学、演示教学、分组教学、在线讨论等。这种教室可进行语音教学、协作教学、学生个别化教学。

3.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备课室、校园网等综合型电教设备。其功能强大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

4.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有线电视信号网、录像机、VCD、计算机等设备,主要适应教学中播放音像资料。

其次,要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当前学校的硬件建设设施建设基本上已达到要求,具备了一定的硬件环境,但要切实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要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将课件应用到教学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当前学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选择课程、确定开发对象开始,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制作设计脚本的基础上收集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课件制作完成后,要经过多次的调试、试用,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趋于成熟。这一步是确保整个课件的质量最后一关,应值得注意。制作完善后的课件,鼓励教师在校园网或Internet上,这样既可丰富网上的教育资源,又可形成新的网络化教学数据库,使优秀的、有限的教育资源被更多的学习者所使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由专家、教授、一线教师、计算机教师和专职电教工作人员组成。对于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可由这个小组共同协作完成,从而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三、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掌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站在新世纪开端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内涵,也才能在受教育者(学生)身上塑造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今日的教育技术很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热衷于探索我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因而对教师的培训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不但要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还要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培训可采取按不同的要求分层次的方式进行。

首先要对学校领导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培训。学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其次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熟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等知识,还要能承担对其他教师的使用培训工作。其他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学校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或专题培训,通过学习使他们基本掌握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知识。

这样学校通过培养和训练,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四、新型学习模式的建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以建构和探索新型的学习模式为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要素的充分体现。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实验;多层次目标;内容体系;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注: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体系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11]315号,NO:350)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更是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成为师范类学生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1]。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教育信息技术素质,使学生具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形成,因此,实验教学是整个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基础,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要求学生想掌握常用信息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学以致用。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开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内容不全,陈旧的内容多,新技术没有及时引入。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教学媒体操作使用、微格教学、网络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等。大部分院校因师资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仍然包含一些传统电教设备的使用;也有许多院校采用多媒体机房来实施所有的实验课,实验内容主要是课件设计和制作,其它的许多重要内容就被忽视了[2]。而类似于电子白板等新内容没有及时地被吸收进来。

(2)实验目标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面向师范类所有学生开设,文、理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相差较大;同一个实验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难易程度不同,实验难以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

(3)实验教材建设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实验教材少,现有的教材包涵的教学内容不全,整个实验内容没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完整体系,也没有考虑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性,个性化的技能培养不明显。一些新技术很快被用到了教学上,但实验教材的更新远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

(4)实验教学模式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本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大部分实验老师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过程没有经过整体设计,实验步骤缺乏连续性、渐进性和启发性;各个实验独立性强、关联度低,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能结构体系,不利于综合技能的形成。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现状与其课程目标相距甚远。迫切需要教师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评价等多角度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2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特点与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可分为操作性实验、设计与制作性实验、教学综合技能性实验三类。操作性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设计与制作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设计的理论,选择合适的媒体,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软件。教学综合技能性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方法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这三大类实验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从单一技能训练过渡到综合技能训练。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实验教学应该具有:基础性、实效性、设计性、发展性、综合性几个特点。

3实验内容的改革

3.1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教育信息技术素质,培养学生获取教育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为目标,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其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指南,结合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应用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综合技能。

3.2改革实践

为了克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我们依据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应用系统论及教学设计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重新编排,使整个实验项目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改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总目标下的三层次目标体系,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同一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三级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如图1所示。采用多目标,多层次的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图1教学内容多层次目标结构

(2)内容设置:从单一型转向综合型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软、硬件结合的特点,结合未来教师技能的需求,把实验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硬件平台的学习、软件平台的学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如下图2所示。

硬件平台的学习。主要设置教育技术实践中常用设备的使用,新增了电子白板的使用;删除了部分已经淘汰或过时设备的使用,如幻灯机的使用等,删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的设备的使用,如数码相机、录音机的使用等。微格教学系统的使用更新为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使用。

图2《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内容体系

软件平台的学习。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素材的获取与加工、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网络站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处理多媒体素材和网络资源等的基本技能。

课件设计与制作平台,主要设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优化,利用工具进行课件制作等。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重要技能,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集中体现。具体内容依据专业特点灵活安排。

课件设计要集中体现教学设计,用最简单、最恰当和最有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实现教学控制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课件的设计、制作的教学内容不同,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相同的。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大力倡导教学过程的多样性,运应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课件设计与制作进行指导,从而有针对性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学科多媒体课件的技能。课件设计与制作我们通常会布置二个题目。

一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介绍学生本人,要求如下,①利用各种媒体来展示自己的情况;②页面布局美观、合理;③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④技术使用先进。此题看上去容易,学生也有兴趣,各种素材比较容易收集。重点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

二是制作一个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自选。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选题:学生分组进行选题,选择本专业一至二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②教学设计:讨论确定教学方案,明确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具有良好实用性。③素材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讨论课件整体结构,写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根据个体的特长分工进行多媒体素材的搜集、整理与加工。④集成:各组集体完成。⑤评价:分步进行形成性评价,最后形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教师只进行有效的指导,既考察学生个体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

(3)实验教学课时的调整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实践时必须掌握大量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比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要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实践。因此,需要增加实验课时,我们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到20学时,其实20学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4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1.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树立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为根本目标,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特点和师范生的学习特点,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思想。首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应与新技术的发展同步,及时更新内容,更新教材;其次,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横向联系;再次,由于实验实践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

2.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整合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实践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合来实现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优势互补。

3.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多样化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常用如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①任务驱动学习[3]。它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实验教学中,教师把一个实验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地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每人完成一至二个任务,最后进行整合。这样每个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和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小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4,5]。把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实验细分为几个部分,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多媒体软件知识或兴趣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以协作学习方式完成一个任务,最后把各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然后集成起来成为一个实验的成果。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协作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知识表达能力。

③即时成果展示与评价。每次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精选出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是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演示,指导教师进行讲评。不仅完成者有成就感,也让其它人学到了技能,看到了差距,更是极大的鞭策与鼓励。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在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的同时,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并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1

[2]李又玲.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5):14-16

[3]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6-180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论文摘要:“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文章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对“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提出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21世纪的中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现代教育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主动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造人才。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当今的教育对教育者提出,必须掌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估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时展需要的差距颇大。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的热点话题,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更有效地传播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增强团结协助精神,就成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为培养现代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从以往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一些中学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从心底里排斥学习该课程,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经济数学课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功能作用不明显而缺乏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希望老师尽量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多增加教材外的内容。要同时解决这三类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显得有些吃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会让教师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改变教学现状,首先应调整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1.坚持“数学为体,经济为用”教学原则

根据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数学为体,经济为用”的基本原则。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包含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必要的数学基础,并将数学与经济有机融合,强化数学的工具作用,努力做到“问题为‘的’,数学为‘矢’,有的放矢”。即在每章的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例”,并以此引出相关的数学工具,如由边际成本的概念引出导数的概念及应用,由利润什么时候最大引出函数的极值概念和求法,由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曲线的大致形状引出曲线的凹凸性概念及判定,由某产品的产量的变化率求其总产量引出积分概念等。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引例问题”的最终解释或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2.把握分层要求,合理组织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三个层次分别要求,进行模块设计。专科教学内容由预备知识、一元函数微积分、概率论简介、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等四个模块组成;本科教学内容在专科基础上,增设二元函数微分学、数理统计等本科教育必备的内容,同时增加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高职高专内容在专科的基础上删减一元函数微积分里的与经济问题联系不大的部分内容,如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广义积分等,从而便形成了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以培养能力为重,以必需够用为度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拘泥于理论推导和较繁杂的运算技巧。采用“案例教学法”介绍数学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的“定义”形式出现,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辅以各种前景材料,顺势引人,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在引例和应用等方面力求联系经济有关的问题,在概念、定理和性质的叙述中力争用图表和几何直观来解释,并且在文字叙述上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经济数学课程,以往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大量练的方式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率,如课堂信息量大,能分析和强化难点,且用课件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直观和形象,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等。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利用软件先画一个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孤岛,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从而引进曲边梯形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给出曲边梯形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接着利用Powerpoint软件通过自定义动画让曲边梯形底边无限细分的效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轻松化解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难点,从而顺利地引进定积分概念。

但考虑到经济数学的数学性,也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计算过程还是用黑板书写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因此针对经济数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近些年高校扩招,很多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需要合班上课,因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教学课时的压缩导致习题课时间也相对减少,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发适合各层次各类别学生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已接受并喜欢网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如课程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分步设计并完善:

(1)整合本课程多种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教案、课件、试题和学生常见疑难问题等信息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加强对教学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化、整合,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丰富的素材。

(2)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传统优势

在内容讲解、例题讲解、总结、复习等栏目中,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对电视录像资源进行巧妙的切割、细分,完善利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学和复习的网上课堂,营造一个个别化学习的良好环境。

(3)构建课程学习综合网站

教学综合网站可以设置课程介绍,课程学习,课程应用,课程测验和数学简史等几大块内容,让学生对经济数学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有个简单的了解,做到学时能心中有数,学后能温故知新。

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大多数改革源于教育学院。少数源于课程培训领域,而只有一种改革(马德琳•亨特教学,MadelineHunterMethod)产生于院校之外。有一些改革以复杂的教育理念为基础,而其它改革则注重根据经验使用某种特殊的方法或课堂实践。表1提供了各种改革得到基本贯彻的时间。本文叙述的改革产生的影响是作者的主观概括,但关于改革的描述和时间线索已征得了同行的确认。

1行为目标化教学这是最早出现、持续时间最长的方法之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芝加歌大学杰出教授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Bloom)所发动的一种书面课程目标化方法。布卢姆教授提出了各种理性的、以情动人的精神动力方法,这些方法使教师能以毫不含糊的语言,明确地表达他们的教学期望,即说明哪些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书面行为目标化作为一种核心方法,被不断融合到后来的改革方案以及提问技巧中去。

2程序化教学程序化学习起始于斯基耐(B.F.Skinner)的限制性学习,它可以由“教学机器”提供。然而,随着布卢姆的明确的行为目标化方法的发展,程序化学习读本变得流行起来,学生利用这种读本的书面解释能够逐步深入内容,回答问题系列,而且根据回答情况,或被引导到下一个概念(如果回答正确的话)或被引导到一种新的解释方式(如果回答不正确的话)。这种学习方法仅仅对有自我学习要求的学生有效,所以它不久便衰落了。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2tion,CIA)的出现,程序化教学重又复兴,并渐渐被称为“训练加实践”或“训练加扼杀(扼杀兴趣)”。一般认为程序化教学对于普通教育并不灵验,但在技术培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分段选修该法在中学低年级和高年级推行,具体做法是允许学生选修各种不同的二级学科课程。学生可以在昆虫学、植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中选修4个不同的短课程,而不必选读整整一年的生物学。这种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因为教师可以讲授他们最喜受的章节,而学生则可以学习他们欣赏的特殊论题。这种改革大大刺激了对生物学的热情,但确实会造成学生基本知识概念方面的缺陷,故迅速被回归基础的潮流所终止。

4跨年龄分班该改革的做法是按照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根据年龄将中学新生分班,并使用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教师。这种方法很可能会使优秀生更快地进步。但是,一场重大的反对“因才施教”运动终止了大多数按能力分班的做法,而且这种反对倾向又被所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及“科学属于全体美国人”的平等主义策略进一步强化,这些策略要求将教学资源转用于帮助差生。

5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方法由计算机对定义类问题进行的训练和实践演变而来,用于程序化教学和模拟。虽然充满了期望,早期的尝试却因为计算机低下的记忆能力和速度而导致的低下的响应速度而失败。除非以游戏格式给出,否则计算机辅助教学仍然要求学生自己具有坚实的创造精神和动力。由于这些缺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术语很少使用,并正为其它计算机教学术语所替代,如“教学技术”。

6科学/技术/社会(STS)这一重大的改革运动由衣阿华大学的鲍勃•雅格(BobYager)发起。虽然大多数美国教师都会讲解一些概念的应用方面的内容,但STS将概念应用于学生生活这一做法作为科学教育的中心,所以授课内容就围绕着诸如人工受精、人口过剩、安乐死等主题来制定,再由这些内容导入基础生物学概念。一些这种改革的推崇者甚至主张,不应当讲授与学生生活无关的内容;而一些反对者则指出,在远没有具备理解这类主题的科学基础知识之前,学生就被要求去理解和表明对这类主题的立场,容易使学生形成不成熟的推测或联想。尽管科学和社会问题仍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组成部分,但STS不再为大多数生物学授课教师所注重,只有当学生对新出现的事件感兴趣时才会将STS方法结合到教学中去。

7科学过程教学科学过程教学法强调将教科学变为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提供知识信息。除了用实验提供经验外,也常常要求教会学生观察、建立假设、进行试验、结果整理以及作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正如做学问全过程所经历的那样。学生往往只注意记住上述“科学方法”本身,而不注意理解总的探究过程,实际上后者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基础;教育学校则通常认为,学生把科学作为大堆事实来学了,并且认为他们只需学会科学研究过程。目前这种争论已经过时,但仍然认为学生需要以探究方式去学习科学。

8范围—顺序法课程设置这是由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协调进行的一种改革,目的在于制订一个更加连贯而紧凑的课程设置方案,方案明确规定课程内容覆盖范围以及基本概念出现顺序。美国科学教师协会认为,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各个二级学科孤立开来进行教学会产生问题,因为学生不能得到各个学科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范围-顺序法课程设置基本上已经被当前的课程标准潮流所取代,目前由各州的课程标准来确定课程设置的范围和顺序。

9把关式教学把关式教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概念或技巧的教学方法。它利用精心设计的策略,让学生对有关问题不断重复琢磨,直到学生达标为止。把关式教学经常采用的一个做法是,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或朗读课文,直到准确掌握有关概念或技巧,实际上这种做法会降低教学水平,因为其他学生不得不等待反应慢的学生反复接受测试或做其它练习。另外,把关式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之间的差距扩大。有一些教育类学校仍然在推行这种教学方法。

10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密切相联,包括鼓励学生利用智力性问题本身来进行思考。各种权威人士推出了许多思维的技巧,其中包括集体出妙主意、使用分析法、苏格拉底提问法(Socraticquestioning)以及开放式提问法等。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如果生物学实验和野外实习工作不是一种按照“菜单”进行的按图索骥式的工作,批判性思维应当是这些工作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根据对教育咨询人员的调查,目前这种改革还没有失去效用。

11综合科学教育综合科学教育是一种国际潮流,它通常以某个主题为基础,将所有学科结合在一块进行教学,例如围绕“水”这个主题,可以同时从生物学、化学和地球科学几方面进行讲解。一些综合科学教育提倡者建议,生物学、化学以及其它学科的教师知识面太窄,这种综合科学教育收效不会太大。几乎有一半数量的州发放“跨学科”教师资格证,这是为了顺应综合化教育的趋势;但大学对综合科学教师培训内容的学科跨度太窄,所涉及的各专业学科深度不够。综合科学课程很快在中学里烟消火灭,但州政府对生物学、化学等专业教师资格证书重新认定的工作进展相当缓慢。

12全民科学教育全民科学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教育改革运动,它由现已退休的詹姆斯•卢瑟福(JamesRutherford)博士领导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起。这种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科学属于全体美国人”以及“科学并非多多益善”。“全民科学”的理念已经被纳入了在许多州使用的教育标准,这种教育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开设课程的选择范围受到了限制;同时,为了力争向全民传播基础科学知识,取消或者不提倡学生感兴趣的程度较深的课程。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是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重要协会,协会科学家对于这种教育改革所持的观点并不一致,有些对“科学并非多多益善”的提法表示了质疑。一般认为,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较多地采纳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全民科学”的理念,而对美国科学教师协会“范围-顺序法课程设置”的做法采用得比较少。

13互帮互学互帮互学是以学生分组学习替代教师授课的一种尝试。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发挥各自不同作用,但学分通常以小组为单位来评定,即小组每个成员可以获得相同的成绩。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罗伯特•斯莱温(RobertSlavin)博士的支持。这种方法使课堂上所教的科学基本概念大大减少;好学生通常能完成全部小组作业,而懒散的学生则只能做完少量作业却获得与好学生相同的学分。虽然个别教师仍然偏好这种方法,但是它已经不再广泛使用。

14建构主义这基本上是以琼•派盖特(JenaPiaget1896~1980)的工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理念。以科学事实为例,该理念认为,每一个学生对科学事实都会建构自己内心的图象。建构主义适用于所有学科,比如建构主义英语教师有可能允许学生创造自己的独特的拼写系统。在科学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在教育学校十分流行,正愈来愈多地被用于促进学生的活力和探索能力。但是,科学家们做实验却是以单个普通的事实为基础的。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对建构主义者抱着批判的态度,认为他们助长了相对主义,而且将科学扭曲为只是许多认识世界的等价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建构主义还继续在大学中流行,但对公立学校的影响很小。

15结果导教法这是一整套复杂的做法,即所有有关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决定,都要根据对学生学习成效或结果的评估情况来作出。只有学生的学习“结果”才是优化教学工作的有价值判别依据,而包括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甚至教师的知识等这些所谓的“投入”都被认为是次要的。这种方法的主要影响是会增加教师测试和保存详细的测评记录的负担,并减少用于创造性的实验室和野外工作的时间,虽然结果导教法在公立学校已经沿用了几十年,但它现在刚开始运用到大学教学中。不过在最先采用这种方法的州里,它正开始走下坡路。

16标准化教育除了衣阿华州之外的所有美国其它州都采用标准化教育。标准化教材制订教育标准,列出许多科学概念,由各州自己决定哪些是必须教的,哪些是建议教的。美国的授课教师一直有权决定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何时教。但一些教师不认真备课,不能正确使用这种自由权利,于是便出现了标准化运动,以促使教师对学生必须或应当学的内容负责,最终导致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编写。这个运动对教学的标准化程度尚难预见,但已经在标准化写作的基础上实行了标准化考试,这使教师受到了新的压力,以使他们的学生在考试中有良好表现。所有这些都会驱动美国教学体制向着应试体制靠拢,提倡记忆而不是鼓励批判性思维和探索等等,就像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里已经普遍存在的那样。

17长课时课程表长课时课程表可以向中学生提供更类似于大学生的课程表,也就是说学生由过去的一周7天每天都要上6~7节课,每节课时间为50分钟,改为一周只上2~3天课,一天上4节课,每节课时间延长为1.5小时。这种课时安排的变化,目在在于让教师放弃讲课并使用更多的小组课堂学习。教师常常发现,长课时课程安排使得较长的实验室工作以及就近进行的野外工作成为可能。艺术、音乐和演讲课对这种课时安排很欢迎,因为这些课需要较长时间;但是数学和外语课却相反,因为这种排课使学生不能每天进行练习并强化概念。这种改革在美国始于1990年,现在根据地区的不同已经扩展到30%~70%的中学,但目前正在开始萎缩,原因是学术收益并不能换来物质利益,而学年总课时的缩减也出现了负面效应。超级秘书网

18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并非面对面的授课方式。20世纪60年代教学电视的开设是美国首次重大的远程教育尝试,当时利用发射塔和飞机播放节目,但用这种办法转播课堂教学未获成功,录像带的发明、卫星电视转播以及因特网的出现重新激起了远程教育的兴趣。与函授教育相比,远程教育对成人计算机运用定点教学十分有用,但对于通常的学员对象和授课内容成功率较低。远程教育对于理科教学就更复杂了,因为需要让学生在实验室体验各种科学现象,锻炼各种实验技巧。尽管信息技术专家抱有热情,远程教育并不会形成高水平的科学文化或者高水平的科学家。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信息技术;优势;运用;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推动基于网络技术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手段及途径,如:大量采用录音、录像、激光视频设备、电影、计算机、外教英语俱乐部及外语角等各类教学资源,并结合教科书,更加有效地把教科书中所包含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习者,这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媒体截然不同。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形象理解。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生动、形象的图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相互协调补充,真正全身心投入学习。同时,多媒体系统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提供的大量的、丰富的、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和形象的视频信息,将使学生较好地建立牢固的感性认识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技术强调以电脑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和枯燥乏味的课本,而是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和软件资料。多媒体(CAI)教学通过影像或图像,同时输以文字,对原理定义进行证明,这样可减少语言学习的抽象性,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形式,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的局限,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为个别化教学的进行提供了条件和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对话框,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学习,按自己的学习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练习、考试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是个性化教育的最佳模式。

(三)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多媒体课件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语言载体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并用,听、说、读、写相互促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摆脱母语的束缚,充分激活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的语言环境,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变沉默不语为调动各器官积极主动参与,使学习效果成倍提高。

二、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

(一)更新观念,加大支持力度。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出现都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学自身规律的。尽管在初始阶段还不那么完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终将会发挥其优越性的。学校的各级领导及教师都应更新观念,对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软硬件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英语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学习和掌握。

要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适应多媒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新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上下功夫,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指导。

利用课件教学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尤其是初始阶段,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对所学的某个单元的总课时、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所需完成的作业量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样就使得学生在上机时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并以此为基点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语言知识和技巧,丰富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