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雾霾的解决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雾霾 冷空气 森林 流动力 沉降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25-04
工业和经济等排放的霾是雾霾的根本原因,因森林破坏而导致冷空气产生的雾是雾霾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理雾霾有二种办法:一种消霾(提高产业结构减少排放),一种消雾(恢复森林),而现在治理雾霾着重强调霾的治理,而忽视对由冷空气产生的雾的治理!所以在治理霾排放的同时,国家应全盘考虑恢复森林和治理环境,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
1 雾和霾的区别以及雾霾的产生
雾和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当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微颗粒!
只不过雾是处于水汽饱和但流动力接近和略大于重力而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而霾是由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粒子。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雾呢。
我在《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和《物体的流动力在气象上的应用》已经讲过,水分子的结合只有当流动力小于水分子重力的时候就会降落,从流动力公式F=kTρg/P我们知道当温度降低,流动力就降低,从而就容易出现流动力接近重力,这时大量水汽开始出现凝结现象,也就是出现饱和现象,只要有足够的水汽和温度降低或有大量凝结核,这时就会降雨!如果没有足够的凝结核和大量水汽,这时空气的水汽虽然达到饱和,也只能出现我们所见的雾!这时的雾的水汽结合的流动力接近或略大于重力而悬浮在空中!秋冬季容易温度降低,因此这种雾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雾本身是一种正常水汽凝结现象,对人体没有多大危害。
霾产生比较复杂,工业排放,取暖和家庭以及饭店煮饭排放,建筑和汽车的扬尘、浮尘、烟雾,汽车尾气甚至沙尘暴的扬沙等等都会引起霾的产生。正因为霾形成的复杂,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但霾物质排放后随着霾物质的温度的降低,流动力跟着降低,霾自身的重力就会超过流动力而沉降于地面,或者随着大风而扩散在别处沉降。所以平时没有雾的时候,霾的沉降让我们会觉得霾没有那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只有在秋冬季产生雾的时候,雾霾才会让人觉得“危险”的程度!
那为什么有雾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霾的危害?
因为这种雾是流动力等于和略大于重力的水汽饱和凝结,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是悬浮于空中,又因为流动力和重力处于平衡状态,就很少产生“风”,也就没有多少流动,这也是雾天很少有大风的情况的原因!大量本身要沉降的霾物质,因为雾的原因,大量的霾物质附着在雾上或混合于雾而没有办法沉降,再加上没有流动的“风”,局部地区的霾不能扩散,特别是一些时时刻刻不断产生霾物质的地区(比如企业周边和马路周边),就会越积越多而造成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雾霾天!霾和雾霾的危害,我这里就不多论述,已经有很多文章做过介绍。
小结如下所示。
雾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危害的是霾!但没有雾,一般霾就会沉降下来,这也是在夏季或没有的雾的天气不会觉得霾的危害的原因!而雾是一种流动力接近重力的水汽凝结现象,一旦有雾出现,霾就会附在雾上而不能沉降,对人体危害就增大!所以报道一般是雾霾危害,而不是单独说霾!
一旦霾附在雾上形成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一者雾霾反射太阳能更多,雾没有足够的太阳能量不容易打散水分子凝结(其实一般的雾只要阳光一照就会消失),二者雾即使在太阳能照射下变小,但由于附在的霾,整个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三者这个雾是流动力接近重力,就很难形成流动(风),也不容易扩散!
2 京津冀等多省雾霾产生的根本的原因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要根本消除雾霾的危害,首先要杜绝霾的产生,但这个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几乎是很难做到没有霾的产生!短期来说只能在雾到来时,尽量减少霾的产生,局部地区甚至应该禁止霾的产生!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及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来满足生活和经济的需要!
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根治雾霾?雾霾雾霾,除了霾,我们自然要想到雾!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雾霾的危害,霾是根源,雾是霾的载体!如果减少这种载体雾的出现,自然霾就没有载体雾而沉降于地面!
那么京津冀地区为什么秋冬季会多雾呢?
根本原因就是森林的破坏,而且三个局部地区(水汽输送的沿海地区山东和江苏,水汽输送沿途的京津冀地区,水汽输送的末端区西北)的森林破坏导致了京津冀地区多雾的原因!
(1)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森林的破坏是导致京津冀地区多雾的根本原因。
我在《山东的山上为什么不种树》已经做过论述:山东半岛的森林直接影响整个渤海湾的水汽,包括影响河北,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内蒙中部以及河南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而且山东是直接影响中国首都北京的水汽输送的上风处,同时山东是最容易恢复森林的沿海!
只要沿海地山东森林恢复,整个渤海地区水汽就会得到解决,特别对北京水资源,治理干旱和沙尘以及雾霾起到根本的作用!
从图上看,整个山东半岛几乎没有什么绿色的森林,他和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森林也不行)几乎锁住了大量经黄海的太平洋水汽,无法输送进内陆京津冀地区降雨,特别在秋冬季,因为山东没有森林,大量海洋水汽无法进入京津冀地区而让此地区达不到降雨的条件只能形成雾,同时西北冷空气迅速进入黄海而经常引起黄海大雾!
所以要根本解决京津冀地区雾的问题(干旱问题也是这个原因),必须恢复山东的森林达到50%以上,把大量经黄海的沿海的太平洋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只要有大量的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一旦冷空气来临就会形成降雨或降雪,而不是形成雾!
(2)京津冀地区自身森林破坏也是重要原因。
从图1上看整个京津冀地区也是缺少森林的地区,自身没有森林,就没有办法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即使达到了饱和也很难形成降雨的条件。
如果有足够的凝结核,湿度达到50以上都很容易降雨,阿联酋做过湿度达到30以上而达到降雨的目的,为什么湿度达到30以上就可以降雨?因为水分子有凝结核可以达到正常凝结的几倍甚至最大达6倍!而正常2倍就能轻易达到降雨的条件,所以6/2=3,也就是满足三分之一或者湿度30以上就可能降雨!详情可以看我的《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
所以京津冀地区自身恢复森林也是非常重要,尽量不要让当地的湿度达到饱和时不能形成降雨而形成了雾!
(3)西北地区没有森林是导致冷空气快速到达京津冀地区重要原因之一。
有森林的地方,因为湿度比较大,从西北的冷空气的就会被森林的湿度中和一部分,冷空气就没有那么快流动!。
如果A区,B区,C区都是的地表(没有森林),一到晚上这些地区因为没有水汽调节,温度迅速降低,也成为了冷空气产生之源,一旦西北冷空气过来推动A区冷空气,A区冷空气推动B区冷气,B区冷空气又推动C区冷空气,西北冷空气通过这骨牌效应迅速就到达京津冀地区而形成雾,同时加上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没有森林,冷空气也迅速到达黄海,更阻碍海洋气流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来中和冷空气而形成降雨,在缺少足够的暖湿气流,冷空气的到来只能凝结成雾!
所以京津冀地区在秋冬季多雾的根本原因是三线地区(沿海地区,输送地区,西北地区)森林的大量被破坏,特别是沿海森林地区的破坏最关键!
小结如下所示。
随着冷空气南下的步伐,雾霾危害逐渐由北到南,先西北地区,再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再到现在的华东地区,很快西南地区也会赶上雾霾的步伐!
森林破坏的越厉害,雾霾的步伐就会越快,因为森林的破坏,冷空气能快速南下,到达的冷空气迅速阻断海洋气流输送进内陆的同时,也造成沿海地区大雾,有了大雾,任何工业地区将不可避免将遭受雾霾危害!
即使象上海和海南这样的处在海洋水汽输送的前端地方也不可避免遭受雾霾的危害!
北上广都会遭受雾霾的危害,只不过广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冷空气到达要慢一点而已!
3 如何解决京津冀等多省雾霾
3.1 消除霾是根本
短期来说,在雾到来时,尽量消除霾的产生,比如关停企业,汽车限行,禁止烧烤等措施,但长期必须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或者升级产业结构以及建设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和绿化城市等等措施!
(1)工业排放。
这是工业城市最大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泥,钢铁以及炼油等企业,在雾来临的时候,必须停产!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2)汽车污染。
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常见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汽车在行驶过程造成的马路街道的扬尘和浮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在大雾来临时,除了必要的公共交通车辆,大量的汽车必须禁止行驶!同时必须通过马路二边的植树绿化,底下草地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吸收粉尘,以及改变马路结构,尽量让泥水污水排入二边草地或下水道,以免汽车造成扬尘污染!对入城汽车一律做去尘处理,尾气不达标不能入城等强制措施!其次公共配套设施要齐全,满足人民出行的方便!
其实地铁加上免费公共自行车就能满足人民基本出行需要!长途通过地铁(对于远长途可以建立几条快速干道地铁(比如南北,东西,环城干道),只停地铁交汇站和重要几个站点),短途(生活工作区和地铁站点)通过免费公共自行车(为了快速建起免费自行车站点,可以全民一卡捐一车,市民凭卡可以在市内任何一个免费点获得自行车骑走,一卡只能骑一车,骑完车必须还回任何免费点)这样市内大部分街道可以成为自行车道!市内大部分街道除了短途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全部采用电动),其他任何车严禁驶入。市内街道除主要车道外,其他全改成公共车道和自行车车道,剩下的变成绿化带!
城市完全可以建立“空中地下走交通,森林草地骑车中”环保式的出行方式,地下建地铁,空中建立交桥式汽车道(可以半封闭或封闭隔离),地上全为森林草地绿化带和自行车道!
(3)城市取暖烧煤。
这是北方城市取暖的一个很大的污染源,特别是烧煤的!在大雾来临时的那几天,最好能尽量改用其他方式取暖!长远最好使用太阳能来取暖!
(4)老百姓和餐饮企业的煮饭。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数量特别大的庞大的行为!大雾来临时,最好用电和少吃炒菜,烧烤等之类产生烟雾等餐饮习惯!国家应该花大力气研究太阳能的建筑设计,尽量让全民使用太阳能的!
(5)城市建设施工。
这是城市尘土的一个污染来源源,建设施工必须有合理的防尘措施!特别有雾来时,应停止作业!
(6)焚烧垃圾以及农村焚烧农作物废料。
这是农村和城市周边很大一个污染源之一,应该必须禁止!
(7)地表的扬沙和扬尘。
[关键词]雾霾天气 治理办法 污染源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月份以来这种似云非云,似雾非雾,整天都是雾蒙蒙的天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就是雾霾天气,它也是一种很严重的大气污染。
一、雾霾的基本特征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而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比较两者的成分,雾本身不是污染物,然而由于雾霾主要成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均是污染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很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水量的多少,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在近些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净化循环不能解决大量污染的排放,这也是城市阴霾天之所以范围广、程度深的关键所在。
据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环保”板块报道,环保部有关官员指出,我国大气污染防控主要有三大污染源---煤、油和基建。一是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的的机动车辆;三是今年以来“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而且有研究称:上下班高峰期时PM2.5浓度较大,这也表明移动排放源已经成为北京市城市污染重要源头。除春节因短暂放鞭炮使PM2.5浓度显著增大外,休假中的北京市细颗粒浓度降到最低,说明人们的活动对细颗粒的主导作用。[2]
二、雾霾天的危害
雾霾天气不仅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国外有研究表明,雾霾天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重要原因,此外,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气急性触发。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1]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ug/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 3.4%,心血管病上升1.4%,每日总死亡率上升1%。
自2012年秋冬季节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仅2012年,我国100°E以东地区的平均雾霾日数为16天,较常年偏多7.2天,为1961年以来第4多,而局部地区的雾霾天气达80天之多。雾霾天气频发,已经成为我国近期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一,频繁的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影响,并引发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三、我国阴霾污染防治对策
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这些也是气象部门基本观测预报服务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强对雾霾天气的治理,近些年来气象局进行了对雾霾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从而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为更好的检测雾霾天气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可靠度。与此同时各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日常业务预报,加强对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的研究,这些都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预报预警服务。
1)加快研究雾霾成因及相应技术措施的步伐。因为我国对雾霾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甚显著,而近年雾霾灾害日趋加重,多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积极迎战,决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条件,分析各类污染源分布、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发展趋势,针对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复杂的现状,分析城市工业煤烟尘、民用煤烟尘、钢铁工业尘、燃油飞尘、汽车扬尘、大陆风沙扬尘、生物尘和海风烟尘等污染排放源、排放量、依据大气自净规律,分析核算,向大气定量、定点、定形、定时排放污染物数据及时提出大气环境问题,并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尤其是加快科研步伐,减少污染物排放。[3]
2)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国民环保意识。虽然我国的环保宣传力度在逐年加大,但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污染物乱排放的现象依然严峻,很多人都无视环境保护,或者出于各种困难而得过且过。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全方位的覆盖,上至各级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3)必须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针对这一措施,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上治理雾霾的经验。英美日德等国都曾出现过严重的雾霾现象,在治理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他们除了加大科技研发以减少车辆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污染源,更重要的是执行了严格的法律规范,在这样的措施之下,他们也还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再现碧水蓝天。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法律都在逐步健全之中,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同步实施好环境方面的法律手段,逐步改善环境状况,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不仅要制定国家统一规范,而且要支持各地方政府依据当地情况积极出台地方法律法规,做到既统一规范又因地制宜,也同时要求各行业出台相关标准,敦促行业改革创新,真正做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周涛,汝小龙.华北电力大学 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生所,北京102206
[2]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李艳鸣,食品与健康,2012年02期
【关键词】节能;环保;意义
对于大家来说,雾霾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在生活中它时不时地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对于这种由诸多成分混杂在一起形成的有害天气,应该如何加强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那么我们对于这种天气了解多少,应该如何面对,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一、城市雾霾概述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来说,人流密集、车辆较多由此产生的汽车尾气较多,这样的城市往往容易产生雾霾。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有毒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雾霾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如犯上呼吸道感染、肺癌、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小儿佝偻等疾病。近年来,我国城市出现雾霾现象的越来越多。北京、南京、武汉、济南、上海、广州、青岛、成都和乌鲁木齐是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城市。2012年6月11日上午武汉出现雾霾天气,市区能见度低于500米。当天多家医院就收治了大量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也有一些患者由于雾霾天气旧病复发。由此可见,城市雾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成都,雾霾来袭
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核心区域。自古就是“花重锦城、古树繁多”的生态文明之城,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而如今成都也开始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水资源减少,河流湖泊日削月减,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2013年11月19日下午四点雾霾来袭,成都白昼如夜。这一天,所有的人都感觉天黑得太早了,空气似乎也弥漫着一层厚厚的灰土。天府之国已经不再山清水秀。雾霾到底缘何产生?城市汽车数量过多,私家车拥有量紧接北京、广州之后,位列全国第三。汽车排放出大量的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污染的气体,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加剧了空气质量的恶化。烟花爆竹的燃放和郊区农村焚烧秸秆,也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长期处于这种天气情况下,对人们工作、生活极为不利。在这个紧要关头,成都果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待,加强阴霾天气的治理,规划建设生态环境。
三、当下做好节能环保工作的意义
首先,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有助于改善城市雾霾天气,提高空气质量。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环境恶化。这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做好节能环保工作,减少碳排放量,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表现。为此我国提出了不同发展时期的整体性技能目标,制定了节能环保的工作计划,提出了节能环保工作的途径。特别是交通运输部门的节能环保,对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交通运输部门产生的碳排放和噪音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大城市中60%的一氧化碳、50%的氮氧化物、30%的碳氢化合物均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城市污染逐渐向“尾气型”转变。可以说,低碳交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
其次,节能环保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十分关注和积极致力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帷幕。189个国家在世博会上展示最先进的绿色科技、环保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应对气候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由此可见,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做好节能环保工作,不但可以兴国,还可以造福人类世界。因此,人们应该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珍惜能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雾霾是长期积累的大气污染问题的逐渐爆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都让人们看到政府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与决心。2012年,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9月,国务院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2013年10月,中央财政更是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四川省将通过修订《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写进地方性法规。成都市也将推出城市环境整治的具体举措。通过立法,可促进灰霆污染防治工作,较大幅度减少灰霆污染幅度,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总之,节能环保为的就是消除污染,改善环境。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同的追求。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力量紧密合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成都与全国各大城市这样灰蒙蒙的天空,雾蒙蒙的空气才能变得清晰与明亮。让我们都出一把力吧,就不信换不来蓝天白云。
参考文献
[1] 董娜,聂英.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长春市为例[J].吉林农业,2013(06).
[2] 刘树栋,王荣,王欣.雾霾天气带来的环境影响与其防御方法[J].科技视界,2013(19).
[3] 吕效谱.中国大范围雾霾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11).
(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于甘肃省办公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兰州730000)
摘要院气候要素和大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雾霾治理成功经验及启示,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依法治霾、数据共享、综合控制、联防联控和绿色出行等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院雾霾;生态环境;绿色出行;低碳发展;治理
中图分类号院X51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43-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和两广地区等30 多个省(区、市)发生持续性雾霾天气。2014年10 月以来,我国京津冀、山东、河南、山西及陕西等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多地现浓雾或重度霾,且污染程度严重。雾霾治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公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借鉴国外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我国雾霾的发生已刻不容缓。
1 雾霾的形成
“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霾”是大量极细微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能见度小于10 千米,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2]。雾霾的成因很复杂,主要由气候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相对湿度高和静稳天气是雾霾形成的基本气候条件,而大气污染则是雾霾形成的主要诱因。一方面,雾霾形成有赖于特定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风力风向、降水降雪等,雾霾形成与静风天气、低气压、高湿度等气候要素联系密切。另一方面,雾霾形成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交通排放的废气、燃油产生污染物、道路粉尘等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环境要素密切相关。据北京PM2.5 来源的一项研究分析报告,北京市PM2.5排放源细气溶胶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燃油排放约23%,工业燃煤和工业燃油排放约18%和5%,生活燃煤排放约14%,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动排放约19%,农业活动和秸秆燃烧贡献约为7%和4%,城市道路开挖、未覆盖道路、建筑工地、工业烟尘和城市外矿物粉尘约7%等[3,4]。根据2013年1 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京津冀、太原、西安、郑州、济南、武汉8 个雾霾期间污染严重的城市进行大气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 和PM10的浓度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煤烟型复合污染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5]。我国化石能源中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费中占90%左右,全国有31 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 万辆,燃煤和燃油产生大量污染物,建筑工地扬尘、道路粉尘以及露天燃烧等这些都与雾霾形成有直接原因。
2 雾霾治理的启示
雾霾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但经过长期治理,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雾霾防治体系,在根治雾霾方面积累了丰富值得借鉴的经验。见表1 所示。国外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解决雾霾问题的“他山之石”,对我国雾霾治理具有重要启示。[6,7]
2.1 伦敦烟雾治理的启示。1952 年12 月,伦敦发生英国史上最严重空气污染事件,短短几天时间死亡人数达上万人。英国政府成立专门的比佛委员会调查烟雾事件,1954 年的《比佛报告》,指出家庭供暖煤炭燃烧是烟尘最大制造者。自查明成因后,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雾霾。主要启示是:一是制订法律法规控制污染。如《清洁空气法》、《环境法》等。二是确立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及时通报。三是控制超大城市的规模及其人口密度。通过建成33 个新城,容纳23%的城市居民。四是实施产业转型。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五是出台一系列抑制交通污染的措施。包括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六是扩大城市绿化带。伦敦城市中心区有1/3 的面积被花园、森林和公共绿地覆盖,还在伦敦城市外围建成大型环形绿地。通过环境立法、部门协作、监测体系和控污治污等措施,如今的伦敦已摆脱了“雾都”之称,大雾天气已经减少为每年不到10 天,成为了人类宜居的国际都市。
2.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的启示。1943 年7月,洛杉矶遭受雾霾攻击,政府成立专门烟雾委员会调查证实,烟雾为光化学烟雾,主要来源于汽车不完全燃烧尾气排放、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以及油田、炼油厂油气排放物。科学家哈根斯米特进一步证实,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自此,洛杉矶采用综合治理、制定标准,立法保障、数据共享等多管齐下的治理模式展开雾霾治理。主要启示是:一是加强综合治理。1945 年洛杉矶当局成立了大气污染治理监督办公室,1947 年划定了洛杉矶郡大气污染控制区,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模式。二是设定科学标准,加强立法保障。先后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等。三是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1975 年规定所有汽车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此举被认为是治理雾霾之关键。四是全民数据共享。1997 年7 月美国环保署在率先提出将PM2.5 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政府官网上实时公布全民共享,2006 年美国环保局针对PM2.5 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4 小时周期内PM2.5 最高浓度、年平均浓度标准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今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天数从1977 年的121 天下降到0 天,已摆脱“烟雾城”,找回昔日蓝天。
2.3 东京大气污染治理的启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东京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受害人数骤然激增,日本通过出台法律条例、建立环境标准、实时数据共享、整治汽车尾气、加大城市绿化等策略展开长期治理。[8]主要启示是:一是出台法律条例。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日本政府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噪声规制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烟规制法》,构建了较为科学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二是建立环境标准。2009 年9 月9 日,日本环境省公布了PM2.5 环境标准。三是加强环保检测,实时数据共享。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 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并通过网站实时。四是整治汽车尾气。1992 年日本环境厅制定《汽车氧化氮·碳氢颗粒法》,鼓励发展小型车及低排放车种,规定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排入大气废气的最高量,并设置废气浓度测试点,严禁超标车辆投入运行。五是加大城市绿化。东京市政府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楼顶必须绿化,在注重绿化面积同时重视绿化体积,绿化措施以种植树木为主。
2.4 德国鲁尔工业区空气污染治理的启示。20 世纪中期,德国鲁尔工业区曾出现过严重空气污染状况,后来通过100 多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使莱茵河流域焕然一新。主要启示是:一是立法制定排放标准。1974 年德国出台《联邦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大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通过立法制定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项法律后来成为欧盟范围内的典范。二是限制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方面是车辆限行、限速,对污染严重地区车辆禁行、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同时在超过40 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允许驶入环保区;另一方面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开发清洁能源、安装颗粒过滤装置。三是提倡绿色出行,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德国十分注重加强民众环保宣传教育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作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大力提倡市民选择绿色出行,许多公司80%的员工每天都乘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上班,绿色出行已成为一种潮流和共识。
3 我国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依法驱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各国在雾霾污染后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立法先行,立法已经成为依法治理雾霾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我国雾霾治理的关键就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治理雾霾污染提供可靠制度保障。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有了新的《环境保护法》,但还需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如出台《清洁空气法》,从国家法律层面设定空气质量具体排放标准,出台《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工业企业排污控制法》、《排烟规制法》等,构建环保领域全覆盖、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执行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使大气污染防控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制定。各地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防保结合、细化标准、综合控制大气污染排放。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禁止在政府规定范围场地设置露天烧烤,机动车停车三分钟以上应熄火等等,《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高无证排污罚金到50 万元,实行对单位和责任人双罚制等新举措。第三,制定明确的环保评估和奖励惩罚体系、责任落实制度、举报监督机制等。成立以环保部门为主的多部门联合执法队伍,推行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综合执法、区域执法。加强执法力度,落实执法责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排污超标企业处罚标准使企业违法必究。此外,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方略,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指明了方向,检察机关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效弥补了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保护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效增强了依法治理雾霾和保护环境的力量。
3.2 数据共享,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建立标准统一、多区域全覆盖、全网络多共享、现代化信息化的雾霾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大气污染成分监测体系,细化雾霾预报预警核心需求,提高雾霾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实现雾霾监测预报精准化,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预警预报、协同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控和预报预警能力。第一,环保部门可以联合气象、海洋、国土、林业等多部门构建覆盖城乡立体式、全方位、高密度、全天候的环境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雾霾天气的系统检测,可包括气温、湿度、能见度、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大气颗粒物、大气组分等全面监测。第二,通过政府网站或移动通讯网络及时公布当日、次日的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等级,建立24小时对各地区监测数据的预警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及时向公众通报有效信息,并就如何做好防护提出建议,同时不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度。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为建设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污染监测预警体系提供科技支撑保障,通过激光遥感技术、透雾监测技术、机动车云检测等高新技术,提高雾霾预报预警的监测水平和准确性。加强雾霾天气预警预报技术和形成机理的研究,加快工业防污、脱硫、脱硝、防尘、除尘等技术研发,科学有效地提高大气污染的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3.3 多管齐下,加强空气污染综合控制。第一,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限制生产、限期整顿、关闭停产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钢铁、煤电、石化、有色、焦化、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燃煤硫份和氮氧化等污染物排放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污染新增量。第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集约化发展的环保道路。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服务业、信息产业等。第三,推行科技环保。加强科技攻关,推动新能源研发和应用,加大环保科研资金投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如低硫煤、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沼气、海潮和风力发电等等。第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依靠科技节能减排,提倡环保型节能技术,推动发展节能工程。在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倡节能减排措施,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提倡节能环保,做到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用煤、用纸、用油、一次性资源等。第五,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新建和改善,辅以机动车税费调整,市区增设自行车车道,让市民自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私家车发展、重新规划机动车车牌号、采用限号出行等方式控制机动车出行数量,大力推行纯电动汽车使用,发展高能效低排放新兴节能汽车,淘汰高污染柴油车辆和超标旧汽车。第六,发展绿化。大力发展城郊森林和社区森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扩大绿化覆盖面积的同时增大绿化体积空间。
【关键词】雾霾;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和冬季取暖导致空气中凝结核增多,霾形成的几率增加,其范围和浓度也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严重。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威胁到居民的健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要解决雾霾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学地理教学承载着提升公民环境保护素质的历史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对地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和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生态道德的养成奠定基础;地理思维则对于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并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视角下认识环境提供帮助。
1.雾霾的成因分析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我们把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称为雾,它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的天气现象。一般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会降低到1000米以内。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和细微的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造成视觉障碍[1]。人们习惯将“雾”与“霾”统称为“雾霾”。雾霾的形成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
1.1自然因素
在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雾霾频发。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污染物不易扩散,在近地面层积聚,导致雾霾天气多发,持续的时间较长。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没有得到很好地消除,环境消化人类排放废弃物的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超过环境的正常调解机能,使得环境质量下降,有利于催生雾霾的形成。
1.2人为因素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改变着环境的运行,这就导致雾霾形成的环境因素有:汽车尾气污染、工业废气污染、餐饮油烟污染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汽车的普遍使用导致汽车尾气排放严重。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主要以含硫排放物为主,是PM2.5颗粒的重要来源之一[2]。工业生产中可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三废物质,污染空气、降低、环境质量。尤其是工业废气,它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物质来源,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3]。工业废气中有害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能使人体直接致癌以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中的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不容动摇,餐饮业产生的油烟未经过处理就经过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放到空气中,也是构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城市扩张必然伴随大规模的施工建设,施工扬尘成为这些城市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如果扬尘没有得到散发,长此以往就堆积到大气中,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特别大。我们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减少环境污染。
2.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现途径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地理学以培养公民正确的人地观为中心任务,无论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者继续教育中,都比其他学科更具备担当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和培训的义务与资格[4]。协调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服务,就必须积极而有计划地宣传和普及地理知识。
2.1在学习中把握环境教育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了解环境现状。如地球上人口的总数,人口的迁移,人口分布的情况。我国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的短缺、乱砍乱伐引起的风沙较严重、雾霾天气没有得到改善等等。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很多问题是学生身边所能感受到的现状,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了解问题的所在。例如,通过收集一些有关雾霾资料,讨论解决雾霾环境问题的措施。把自己的结论拿到课堂教学中讨论,使学生在了解雾霾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从而知道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要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宣传环境教育,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2在区域人地关系中发现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人地交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其环境问题也具有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环境教育中人与自然界最为形象。人与自然界是互补的,通过人地关系分析,可以突出特定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对环境问题产生根源的正确认识,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意识中,可以从某些地区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过度开发、水体和大气污染,城市垃圾和扬尘等;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差,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也很低下,主其环境问题主要是沙漠化现象严重、森林面积锐减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通过人地交互作用的分析,可以明确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观和环境保护观,明确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必须统一规划。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从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
2.3在讨论中深化环境教育
地理讨论式课堂教学特别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辅助资料进行讨论内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工业对人类产生的环境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就“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的处理与保护问题”、“工业的废气废水处理不当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既明确了环境问题,也讨论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工业处理不当造成了我国最热门的话题“雾霾”。要想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处于空气清新,我们就要总结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第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边发展边治理;第二,学生应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第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四,对废气废水一定要做到及时处理。这样,就能降低大气的空气质量,使雾霾天气能有效的改善。在讨论中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性。从中了解到破坏环境必然会受到环境带给我们的危害,让学生受到很好地环境教育意识,为了更好地将来做准备。
2.4在生活中关注环境问题
强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可以从从雾霾的天气中让人们理解,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生产和生活垃圾对环境存在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甚至会危害人们的健康。还有,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既造成浪费油造成污染。因此说,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为了求得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加强环境治理,才有可能弥补人类对自然界造成的伤害;同时也告诫我们,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绝不可能把环境置之度外。因此,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污染是当今善待地球、保护环境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我们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要加大公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郝婉琪.以经济角度谈雾霾治理[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1):30-31.
[2].控制PM2.5要减压燃煤、严格控车[EB/OL].2014-02-26.
[3]代芬.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关键词】水文气象;洪涝;干旱;雾霾与水文气象;水资源;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水浪费;节水;法律制度
1.我国水文气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洪涝灾害
近年来的洪涝灾害主要分为[1]主汛期洪涝、早春汛、异常晚秋汛和凌汛四个方面的问题。主汛期洪涝一般由于降水偏多引起,我国主要降水偏多区包括西北大部和长江以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是我国洪涝频发区,主要洪涝区在江南中南部及华南西部,其西侧可外延至云南和,次要洪涝频发区在松花江流域和新疆,总体布局呈南北两带,其中长江、太湖、珠江、闽江、松花江流域及西北地区都在相应年份发生过特大洪水;早春汛,异常晚秋汛和凌汛都是特殊地区才发生的异常水文气象问题,分别集中在淮河、闽江、长江、赣江等部分流域,东北部分流域。
1.2干旱
[2]1999年以来持续干旱影响最大,最严重的旱区在环渤海地区,与此同时华北大部水库蓄水严重不足,供水形势不容乐观,另外黄河断流越来越频繁。[3]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末,至今仍在持续。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
1.3雾霾天气
雾霾的成因传统说法是有以下四点:环境污染加重;汽车尾气;城市中的高楼林立增加风的阻力;冬季取暖排放大量的CO2。但是雾霾天气的形成却与水文气象的异常脱不了干系,特别是水文环境的变化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影响。我国很多的水库水蒸发到空气中,在其上空形成相对湿润的气团。而从西伯利亚刮来的冷空气遇到这些湿润气团就会停留,有的遇到这些湿润气团形成降水,有的则被这些湿润气团加了温。在这些湿润气团的影响下,冷空气从当初的冷空气变成和当地差不多的暖空气了,没有冷暖锋的作用就无法形成降水,这就导致停留在中东部地区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越积累越多,形成雾霾。
2.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4]
2.1水资源匮乏[5]
我国人口众多,有将近14亿人口,水资源的消耗量极大。我国淡水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七分之一,加拿大的五十分之一,被列为世界13个主要贫水国之一。
2.2水污染严重
在我国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也特别严重,污染由点状向面状发展,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水污染主要包括城市、农村、海洋、工业、地下水污染五个方面。其中工业污染是主要方面,其次是生活污染,而地下水污染则是一系列污染中最特殊最恶劣的一个。
2.3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由于一些地区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使得这些地区在降雨的时候容易形成超渗产流,基本上形成地表径流,从而导致这时候的地表径流量比正常情况要大,同时土壤缺少植被的保护很容易被水冲刷走,这就造成了水土流失。[6]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统计,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平均每100万亩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数以亿吨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减少粮食产量2000多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2.4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浪费也相当严重。水资源浪费主要包括:生活用水浪费、生产用水浪费两个方面。生活用水浪费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水资源短缺认识淡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价格机制不完善,造成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生产用水浪费主要包括农业用水浪费和工业用水浪费,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引起。
2.5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不和谐
这两者的不和谐 ,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同时兼顾水资源的合理和科学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水资源的浪费、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严重。[7]从2012年12月31日7时40分山西长治苯胺泄露污染河流 事件、2013年4月1日昆明东川小江变“牛奶河”事件、2013年5月2日调查发现的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严重污染事件、2013年7月1日到5日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等最近发生的事件不难发现,水资源问题正日益突出。
3.我国水文气象和水资源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探究
3.1我国水文气象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探究
我国水文气象所出现的问题其应对措施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3.1.1对于洪涝和干旱这种可预测的水文气象问题,我们需要做到。⑴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⑵必须根据相关的经验和实践制定相关的标准,以作为参照;⑶应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⑷根据预测结果和相关标准制定减灾措施和安排;⑸在灾害发生前做出应急预案,防止过大损失,灾后要立即进行重建和补助工作。
3.1.2对于由于水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雾霾天气,考虑到影响水文气象的因素特别复杂,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所以我想给出以下建议:⑴在目前的条件下,必须更科学的建造和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对水文气象的影响,做好观测和评估工作,条件允许的话,必须做好模型设计和综合研究;⑵在目前的雾霾天气情况下,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对这种情况进行预防和减缓,例如电磁除尘和降雨除尘等。
3.2我国水资源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探究
我国本就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水资源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所以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⑴对我国的水资源量和水质等级进行实时统计和监测,并予以公示和强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以达到警示;⑵全面监控我国的污水排放企业,建议污水处理直接由政府接管,建立系统的污水接受管网,对企业按排量进行收费以用来治污,同时要对治污情况予以公布,要全社会共同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和治理水污染;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对不同地区实施综合调度,同时不断提高节水意识和科技节水水平;⑷采取植树造林,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⑸建立和颁布更合理和全面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法律和制度,把科学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更好结合。 [科]
【参考文献】
[1][2]周国良,岳智慧.1990年以来我国重大水文气象事件综述;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北京:100053.
[3][6][7]中国水网公布信息.
关键词:秦皇岛;雾霾治理;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9日
一、秦皇岛雾霾治理中公众参与现状
通过调查和研究得知,大部分的民众都在关心雾霾天气的治理问题,可以看出公众对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在秦皇岛雾霾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由于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在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们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尤其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因为这关系到民众的生活环境,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公众为了减少汽车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上下班主动乘坐公共汽车或者是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为减少大气污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第二,公园中或者公交车站旁边的人们,都能够自觉将自己手中的垃圾,分类扔入垃圾桶中,避免环境的污染;第三,有更多的公众利用周末或者假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宣传、体验等公益活动中,带动身边的人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公众参与主体出现组织化。俗话说“单木不成林”,环境保护仅仅靠一少部分人,或者是公众单独进行,那么收效甚微;但是,如果大家进行有组织、有纪律地合作,每个人在组织中担任不同的分工,那么保护环境的活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根据调查和研究显示,在一些地区都存在一些绿色联盟,主要是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组织,能够获得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让组织能够进一步发展下去,其中一些优秀的代表,在政府听取公众意见或者是进行立法民意调查时,都会参与进来,协助政府更好地进行环境的保护。另外,这些组织开始逐渐渗入到各个居民小区,形成巨大的组织网络,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
(三)公众保护环境的行为更加日常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目前,大多数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正在努力保护环境,根据调查和研究显示:30%的民众开始关注空气质量报告;超过70%的民众在出行时依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者是步行等方式,而且很多民众能够从自身做起,节约水资源、节约电能源,去商场购买价格较高,但是更加保护环境的家用电器等等。而且有超过30%的居民愿意利用公众假期或者是周末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不仅仅是这样,很多民众在自身生活环境受到污染时,愿意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总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基本环保意识,已经在公众心中萌芽。
二、秦皇岛公众参与雾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虽然公众在参与雾霾治理过程中主要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也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组织,但是在参与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公众的参与地位不明显。目前,大多数的居民仍然认为,政府是治理雾霾天气的主体;公众仅仅承担着自身的小部分责任,自身参与与否,与雾霾治理工作的推进程度关系不大;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雾霾天气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工厂或者是汽车尾气,而自身做的日常小事,在治理雾霾天气中起不到关键作用,也就无所谓参与不参与。
(二)公众参与渠道有限。目前,虽然秦皇岛政府开始向公众征集意见,同时加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但是公众只能通过匿名举报或者是参与听证会的形式进行,但是在举报以后,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雾霾的进度如何,大约什么时候可以解决问题,这些信息都没有透露给公众,大部分的信息公众还是无法获得;而且公众的参与渠道有限,仅仅靠匿名举报,无法体现公众参与治理雾霾的主人翁地位。
(三)环保组织参与雾霾治理的影响力较小。虽然目前一些环保组织的代表,开始参与到秦皇岛雾霾治理工作中去,但是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小。这是因为:第一,这些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干预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很难受到重视;第二,一些组织是受政府扶植的,在一定程度上其决定受政府的影响;第三,组织的参与者更新较快,缺乏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而且没有专门的环保工作人士;第四,一些组织规模较小,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最终只能解散。
(四)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缺乏法律保障。虽然在我国的《宪法》和其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中,赋予了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义务,体现了对公众参与环保的重大期望,但是这些法律体现得不够具体,对于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力度不够明确,导致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公众参与的效果不明显。
三、秦皇岛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工作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虽然公众在自身保护环境中做的身体力行,但是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目前无法体现公众参与的主体地位。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雾霾治理的工作中来,同时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化发展。目前,在秦皇岛的雾霾治理工作中,政府仍然占据着主体的地位,而民众也希望政府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毕竟政府的优势有限,在治理雾霾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其他工作,因此很容易造成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状况。所以,我们提出雾霾治理工作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化发展的提议,这样在政府的引导下,其他的环保组织或者是公众自身都参与到雾霾的治理工作,能够协助政府更好、更快地进行治理,在减轻政府工作负担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工作的力度,使得民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治理工作的内容和进度,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二)健全和拓宽民众参与信息渠道。环境保护需要公众的共同努力,因此公众对雾霾的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知情权,所以为了提高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工作的力度,必须要健全和拓宽民众参与的信息渠道,为此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雾霾治理工作的信息共享渠道,例如: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民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政府对于雾霾工作的治理进度,保证公众具有充分的知情权,同时能够保证他们的参与力度和监督力度;第二,建立信息收集渠道,让民众将雾霾治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更多渠道反馈给政府,通过集思广益,能够增加政府治理雾霾天气的办法,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加大非政府组织参与雾霾治理工作力度。一些非政府组织具有更加亲民的效应,通过提高他们参与雾霾治理工作的力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治理雾霾天气的决心,而且一些非政府组织还能够创造更好的舆论氛围,使得政府的治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展开,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非政府组织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度,对于非政府组织来讲,他们自身比政府更能够接近人民群众,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更加有力地协调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冲突,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取得公众的信任,从而为政府树立更好的正面形象;第二,非政府组织通过定期组织一些环保活动,能够让群众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能够起到更好的宣传保护环境的效果,同样在治理雾霾天气中也能获得一定的收效。
(四)完善雾霾治理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工作有法可依,首先:应该完善雾霾治理工作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能够通过亲身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第二,完善法律执行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公众作为雾霾治理工作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对于政府的雾霾治理工作有着相关的监督权;第三,完善公众评价治理效果的法律法规,雾霾治理工作的进度和情况,公众具有相关的知情权,公众对于治理工作的评价能够更好地督促政府的工作,对于减少雾霾天气具有良好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宋言奇,罗兴奇.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管理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2.
[2]闰国东等.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
[3]田良.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内容和方法[J].兰州大学学报,2005.5.
关键词:雾霾,危害,环保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X324文献标识码:A
雾是天灾,霾是人祸。雾霾天气不断出现在我国的很多城市。近十年增速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自2010年开始连续3年霾日数超过当年雾日数,其中2011年为18.9天。严峻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大家重点关注和热烈谈论的问题。雾霾天气的治理应将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雾霾天气的识别
雾是由大量在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冰晶或者微小水滴、颗粒等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是近地面的空气层中水汽混合物通过凝结或者凝华形成的一种溶胶系统,而目前相对比较认可的是雾是由冰晶或者水滴形成,其湿度相对饱和。雾会使控件的透明度和能见度降低,若空气中对某目标的能见度在103m范围内,则把悬浮在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混合物称为雾;若空气中对某目标的能见度在103~104m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则称为霭或者轻雾。
霾主要由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及灰尘等颗粒浮漂在一定空气范围内,使空气中的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大气浑浊。若空间中的某目标水平能见度在104m范围内,由这种混合颗粒形成的溶胶系统称为霾或灰霾。霾发生时空气中的湿度不大,其湿度比雾天气的湿度相对要小20%左右,霾的厚度较厚,其变化过程并不明显,并且受天气影响不大,其颗粒分布较为均匀,尺寸较小,肉眼无法辨别,其色彩在污染严重的区域呈橙灰色。
从量化的角度区别雾和霾,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量化标准。香港天文台认为当相对湿度在85%范围时,空气中导致视觉模糊、空气能见度降低的是霾,而相对湿度大于95%时,导致视觉模糊、空气能见度降低的是雾,其相对湿度在85%~95%的,导致视觉模糊、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李东海、何彩霞[1]认为随着气候污染态势的严重,相对湿度小于75%时,导致视觉模糊、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是霾,而相对湿度大于90%时,导致视觉模糊、能见度降低的原因是雾,介于两者之间的,导致视觉模糊、能见度降低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从目前来看,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于雾霾的量化定义更趋于苛刻,当空气相对湿度在65%~90%时已经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了。
二、雾和霾的成因及危害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后者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主要包括PM10和PM2.5,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可吸入颗粒物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了雾霾下灰色的天空,是造成并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拟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2],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也是雾霾的主要成分,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工业排放出的废气也是一大要素,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在2012 年全世界燃烧的70 亿吨标准煤中,中国就烧了36 亿吨,占了51%,排放出的废气可想而知。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也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一个因子。
雾霾天气造成了近空气层中的能见度急剧降低,可见度恶化,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行驶。2013年1月16日早上八点杭浦高速发生严重车祸,20辆车雾中连环相撞,画面惨不忍睹。雾中的硫化物、氢化物等会使得电线绝缘性能下降,易发生电线短路。雾霾天气促使空气质量恶化,会使得呼吸道疾病易发,并且由于雾霾天气时在空气中悬浮的溶胶体极大部分极易沉积在人呼吸道及肺泡中,易诱发鼻炎和支气管等病,长久在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还有可能引发肺癌。细颗粒物还可以减弱紫外线辐射,这将导致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增高。
三、雾霾天气的环保防御措施
任何一项环境的治理,都需要全国各层团体和民众的普遍参与。作为环境执法部门,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气环境治理,防御雾霾天气。
3.1对重点企业的锅炉进行脱硝脱硫整改
督导石化企业中的5套锅炉均上脱销装置,脱硝采用SNCR脱硝技术,整套装置由还原剂储存及供应系统、稀释水系统、计量混合系统、喷射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除尘装置技术改造内容在保留一电场的基础上,将二三电场相关电气元件拆除,利用二三电场现有的空间安装布袋式除尘器,并更换合适的引风机。5*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3#、4#、5#锅炉的炉内喷钙法脱硫改为采用石灰石膏法脱硫,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山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督导精细化工企业建设9套SNCR脱硝装置,实施6×75t/h、2×35t/h及1×16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硝工程,采用目前先进可靠的SNCR工艺技术,,以满足山东省最新颁发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装置投入运行后,NOX排放浓度将进一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雾霾天气的形成,将对社会、经济及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3.2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一)加强建筑施工工地和市政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地(包括建筑施工、拆迁工地、道路、桥梁及河道整治施工、公用设施施工等)必须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大力推进创建“绿色工地”工作,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进出水槽化、物料覆盖化、场地砼硬化”。
建设工程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施工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档,土堆、料堆要有遮盖;施工道路要硬化,工地出口以内应用混凝土硬化,出入口设置通畅的排水设施,并派专人冲洗运输车辆轮胎使车辆不带泥沙驶出工地;高层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用容器采取垂直清运,高空作业严禁半空抛撒及乱倒乱卸;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地路面工作。
加大对拆迁工地监管和对拆房队伍资质审查、考核的力度。拆迁工地在动工前必须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落实“三防”(防扬散、防泄漏、防遗弃)措施,无防扬尘污染措施的,不得擅自进行拆迁作业。拆迁工地随拆随洒水;拆迁后,应立即进行简易绿化;没有条件的,应采取覆盖或固化措施。
(二)加强车辆运输扬尘污染控制。凡行经县城区运输砂、碎石、卵石、水泥、石灰、滑石粉等建筑材料和原煤、焦煤、粉煤、煤膏等燃料以及弃土废渣、矿粉、矿渣、废品、建筑和生活垃圾等容易遗撒、飞扬、泄漏的散装物品的车辆,一律实行车顶封盖。凡未按技术要求实行车箱加硬盖密闭而运输粉尘物品的车辆和车身有尘迹污垢或附带沙的车辆在城区行驶的,一律依法从重处罚。
3.3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对全县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专项治理,在实施机动车尾气年检的基础上,抓好机动车尾气的路检、抽检工作,对检测中发现的超标车辆强制治理,复检合格后方可在城区行驶。对超过车辆使用年限和排放污染物超标且无法治理达标的机动车,按规定予以强制报废。积极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加强对公交车辆、出租车、农用机动车辆的监测治理,积极实施油改气,推广清洁燃料。[2]
四、结束语
大气环境质量治理工作目前非常严峻,立足各个实际专项治理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该项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雾霾天气,实现“水清天蓝”。
参考文献
关键词:雾霾天气;大气环境;监测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尤为突出,每到冬季,大半个中国的上空都被雾霾笼罩,甚至连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也难以幸免。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产业结构布局,在全社会倡导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改善当前我国空气污染的形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
1.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高质量的大气环境监测能够准确掌握大气环境的优良程度,形成完整的、准确的监测信息,从而为国家大气环境治理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使治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逐步增多,每到冬季,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还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都饱受雾霾的困扰,在此背景下,通过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来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寻找更为科学的空气环境治理措施便成为了解决我国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2.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气环境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2.1大气环境监测意识不强。大气污染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应该引起全人类的重视,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形成大气环境监测的联动机制,有些国家对大气环境监测较为漠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还有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发展经济,置共同保护大气环境的相关条约和协议于不顾,仍然存在严重污染大气的行为。
2.2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不健全。健全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能够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但是,囿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与之相关的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等因素还比较匮乏,难以保证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
2.3大气环境监测采样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采样工作对监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相关部门并没有引起对采样工作的重视,采样的结果往往难以达到监测的要求,对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
3.雾霾天气背景下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
雾霾天气的逐步增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可以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然而,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在监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质量标准,致使许多监测人员认识不到监测质量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国应逐步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应当明确环境样品的采集、测量数据分析及数据综合评价等工作的质量标准,对监测过程中的各项行为进行规范,切实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
3.2做好现场采样质量管理。采样工作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采样不当或不足会使监测质量降低,从而对后期的环境治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首先要做的便是做好现场采样质量管理,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此外,样品的真实性及代表性也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在采集样品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3.3成立基于计算机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环境领域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其优势在于仪器的功能和结构可由用户自定义,实施网络远程监测等等。该系统的应用对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4扩大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不应局限于对低层大气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研究,而是应该逐步扩展到高层,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最好是选择那些人口众多、污染严重的城市。所谓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对大气环境的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
3.5实现监测的信息化。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对助推行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大气环境监测进行质量控制时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度,从而实现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目的。
3.6加强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大气污染防治是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发达国家有着更为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监测体系,我们必须要加强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吸取其它国家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才能确保我们少走弯路,从而有效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雾霾天气的增多不但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不断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并以此为依据寻找大气污染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立明.雾霾天气背景下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J].低碳世界,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