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

第1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一、因特网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

远程教育曾经是独立于大学教育的另外一种教育方式,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因此而推动的大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校的大学教育与远程教育的鸿沟在逐渐消失。在校大学教育越来越多地使用原本用来远程教育的技术、资源和方法进行在校教育,借鉴远程教育办学经验,而经过现代技术转化过的在校教育资源也可以很容易地在远程教育的体系中使用。

在我们不断强调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远程教育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虚拟网上高等教育”对现代大学的组织结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带来显著的变化,也给传统大学和新型大学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使人们对大学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刻。

我们需要探索因特网这一全新的手段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关注这一新技术引发的教育革命动向,研究它将给现代远程教育带来什么前景。多媒体有利于创造教学的真实环境,发挥得好可以在教学方面采用声、图、文、动画、录像多种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完美地结合,才能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的效率,还需要进行许多研究和探索,但是总的趋势是会大大有利于学校教学,强化学校教学的效果,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界面,提供全程化的教学内容,提供终生化的教学手段。

二、因特网对教育观念转变的意义

因特网的出现,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的转换问题,而是对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出了更大挑战。或者说,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因特网的作用。

第一,终生教育及融合教育的观念。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到校门之外,延伸至成年,乃至老年;远程教育的出现使得不分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的教育成为普遍现象。所谓融合教育,指的是有着诸多区别的受教育者可以同时接受的教育。目前,就教学形式而言,现代远程教育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面向在校人员和非在校人员。它可以说是为教育的大众化和学习的终生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并将这方面的观念和意识深深地植入了决策者和大众的观念中。

第二,创新教育的观念。网络创新教育的对象首先是教育者本身,而非受教育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观念是网络教育能否成功的基础,因为网络世界纵横交错着无数的联接和关系,总的方面与现代社会求新、求变,多样化和快节奏的特征相吻合,激励人们的思想更延伸、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敏捷。它要求教育体制和机构认真迎接网络环境的挑战,要求教师的地位从细节的陈述者变成积极学习的支持者,应该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因特网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允许同其他个体分享信息、消息、思想,这种分享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因特网对现代教育产生的潜在影响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特网仅仅是一种工具,因特网不会教学生,仍是教师教学生;因特网虽然能增加学生获得教育资源和信息,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并且教学生筛选相应的信息,这些新资源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特网的正确应用会有益于学生的教育,如果应用不当,会使学生身受其害;因特网将永远不会代替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好的研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和书面课程。因特网对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提高的教与学的质量。

网络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诸如:网络利用不当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不当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利用不当会使学生人际关系异化,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等等。

但无论如何,计算机网络对于教育影响的利大于弊,我们不能够因噎废食,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一棍子打倒。要能够科学有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计算机网络成为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翅膀。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因特网允许大家跟世界上的任何个体分享信息、思想、消息,这种分享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因特网对现代教育产生的潜在影响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特网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教师用来提供给学生打开世界窗口的工具——因特网不会教学生,仍是教师教学生;因特网虽然能增加学生获得教育资源和信息,但若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并教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这些新资源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特网的正确应用会有益于学生的教育,如果应用不当,会使学生身受其害;因特网将永远不会代替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好的研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和书面课程。因特网对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提高的教与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热克比·依米提. 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基础[J]. 经济师. 2003(10)

[2]周阳. 搭建双向互动网络教学平台[J]. 技术与市场. 2007(03)

[3]吴学梅. 陈春雷: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开拓者[J]. 中国科技财富. 2010(Z1)

第2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互联网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及进步,实现了与社会各个行业及领域的融合,推动了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及革新,满足了现阶段经济建设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对互联网技术体系的应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稳定性、全面性发展,在这种趋势下,为了增强高校的教学效益,需要进行互联网教育策略的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进行新型教育理念的普及。

随着我国互联网运作环境的完善,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普及,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各个高校必须顺应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应用型大学的整体工作效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及社会发展适应能力,这是我国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培养应用型大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素质。

教育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注及关怀,在应用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行生命式教育理念及实用性理念的渗透及贯彻是重要的,从而适应现阶段大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拓宽应用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推动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一)自我管理计划的缺乏

有的学生认为高中的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就自由了,放松学习了,所学的专业也是父母帮忙选的,并非自己的兴趣,于是一进大学就放纵自己,自由懒散,没有认真好好的学习。在进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认真规划,没有自己的思想、目标、计划,并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很多学生陶醉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不能自拔,其花费了学生大量的体力、脑力、精力,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生活及学习时间,这突出表现了学生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自主性学习意识的薄弱

受到我国传统应试环境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及学习思想的影响。在传统教学环节中,有些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索及思考相关的知识,养成机械性的记忆及学习习惯,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习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创造力及发散联想能力的缺乏

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根深蒂固,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定性的学习思维及认知思维,这种思维比较保守及守旧,从而不利于学生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在新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方面的问题,这种守旧式的学习思维必然不利于学生自主应用素质的提升,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互联网+教育”趋势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端正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培养学生终身性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应用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这需要高校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自主性学习软文化环境,落实好电子阅览室、自习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自主学习场所。比如健全图书馆实体藏书及电子书体系,切实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下展开自主性学习。这也需要高校进行视频公开课、微课程、慕课等各种资源的综合性利用。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音视频等的应用,有利于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形象化展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策略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对生活化实例的播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问题应用能力、问题总结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生命式教育及自主探究式教学

学生自主性探究的过程亦是探索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及价值的感悟,增强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认识,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自主探究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价值及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进行科学性自主探究方法的应用。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性增强,教师必须实现应用型教育及生命式教育的结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知识发展环境,注重学生学习创造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发现及探索生活的价值,促进他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四)情境实践式教学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性提升,教师必须进行情景实践式教学法的使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将丰富的课本内容转换为踏实的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及校内实习基地活动,健全学生思维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发展。

第3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关键字:互联网技术;外语教学…;应用

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各个行业,都受到其广泛的影响和冲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备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而“互联网+教育”正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上的应用,人们希冀通过这个模式,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进行跨区域、跨文化、跨学科的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协助学生和教师多途径沟通。慕课,微课,云课堂,直播课等,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发起了挑战,这也促使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思考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来适应新技术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上严重依赖于教师言传身教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互联网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一)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缺陷

传统教育主要是围绕着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来进行的,学生们在教室中,依赖书本和教师语法词汇讲解,被动地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中各类语言模仿和训练,包括模拟造句、对话演练、课堂讨论和演讲等。这种传统的语言培训方式,主要凭借着文字资料与听力资料,通过教师传递给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大量传统的语言练习,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相当的枯燥乏味,相当多的外语系学生,很难完成所有的基础练习,因此,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传统练习的不足,也可见一斑。另外,外语课本和教学材料,都可能存在着资料时效性差或脱离现实环境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许多年前的资料,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受到不利影响。虽然传统教学有着不足,但是外语教学始终需要立足于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材,教材不能一蹴而就,教学体系更是多年实践验证所得的精华,因此,传统教育有其固定的优势,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弥补传统的教育的不足。

(二)互联网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电子词典、搜索引擎,教学视频及外语视频、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外语学习论坛,网课等。

1.电子词典

外语学习脱离不了字典的帮助,传统的外语学习者习惯借助于纸质字典来查阅生词,拓展词汇量。而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便携式的电子词典,网络在线词典,手机APP词典等,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查阅,从而摆脱传统字典笨重不易携带的弱点,而且诸多电子词典都完整收录了原版词典,准确性得以保证。

2.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带给外语学习者海量的学习资料,而基于搜索引擎基础而实现的实时翻译软件以及语言对比网站的推出,进一步有助于学习者主动获取各式材料。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来教授学生进行学术性的搜索,如何挑选正确的关键词,以及如何在海量的资料中,迅速准确地寻找到需要的内容。

3.视频材料

视频材料具有与生俱来的生动、直观的优势,相比文字和听力材料,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给观者更深刻的印象。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外语视频的获得,不再成为一件艰辛的工作,其中既有官方的新闻视频,也有电影电视视频、生活娱乐节目视频、广告视频、个人或者机构拍摄的视频等。许多视频甚至配有双语多语字幕,极大地方便外语学生进入一个外语环境,体验其中的语言和氛围。而视频资料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也优于传统的音频资料。

4.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

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的优势在于互动,学习者能够通过软件,即时确认自己学习成果的正确性,或者通过软件中类似游戏的互动环节,进行外语学习。交互式外语学习软件中,也可能包括文字、音频和视频,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项能力。目前,许多交互式软件,都存可以通过手机下载,方便学习者随时使用。目前这些学习软件一般能运用在初级外语教学或者单纯的词汇学习中,对于高级或者复杂的外语教学工作,还不能提供充分协助。

5.外语学习论坛

外语学习论坛,方便外语学习者互相交流问题,提出疑问,总结经验,学习教训。通过论坛,大量优秀的学习资料得以互享和积累,能够减少外语学习者自己的劳动量,获得有经验者的帮助。在国内外的外语学习问答网站中,学习者还能够得到母语者的帮助,正确理解语言中的某些特有的用法和现象。

6.网络课程

网络外语课程,是目前发展十分迅猛的外语教学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录播式课程以及实时课程。两者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教师(或者助教)和学生的沟通联系。从而得以让外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得外语学习者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互联网技术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方式,从而导致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思考现代外语教学活动的特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外学习外语的可能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课堂听说读写,而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授课技巧、课程节奏和师生互动等方面,有了更多要求。基于网上可以获取几乎所有的资料的前提下,教师的作用,远远不止是一个教科书的讲解人,而应该是知识结构的分解者、内在逻辑的连接者,疑难问题的解决者,学生困惑的解答人。教师需要把知识点,按照知识内在结构逻辑,加以区分整理,用学生更易理解的方式加以展现。可以说,在当今的环境下,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但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梳理,内在逻辑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旧离不开教师。另一方面,学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对于知识,有着自己的理解,而广泛的信息资料的存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这又进一步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互联网,掌握外语的最近动态,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在思想和技术上两方面的准备。在思想上,做好学生们在信息潮流中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挑战的准备,更新教学理念,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跟随时代热点,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技术手段上,掌握最新的媒体技术,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虽然互联网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传统教学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善于学习新技术的教师,则可以受益于互联网,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效率。

四互联网技术下的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受益于互联网发展,外语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互联网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外语资料,但是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适合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信息过剩,无法选择,是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合外语教学的资料,剔除无效资料,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资料,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学生们的传统学习习惯,也制约了互联网+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诸多的调查可以发现,网络课程或者学习打卡类APP的学员流失率保持着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而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外语学习活动,发挥教师的监督指导作用,使得外语教学能够享受到技术发展的好处。此外,外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和规律,大量的练习和复习,是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学生们在利用网络资料时,往往只是草草浏览,并不深入分析,这使得学习者失去了大量训练的机会。因此,需要教师加以进一步规范,使之符合外语教学规律。

第4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网络教学系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20-03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高科技的发展,如今移动学习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何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提供优质体验的用户平台,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使用者的使用兴趣,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成为移动互联网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

2 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很早就已经建立了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主要通过电视以及网络平台授课,通过网络电视授课达到知识学习以及学习内容巩固的目的。学习者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通过网络在线。这种授课方式近些年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就可以完成充电,拓宽视野。由此,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网易n堂、百度云课堂等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受到校内外学生的喜欢。国外的法政大学等很早就开始使用互联网授课,而且互联网授课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有多种架构,主要包括B/S架构、C/S架构,目前采用最多的为B/S架构。B/S架构要求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无须安装,而且B/S架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对C/S架构的完善成为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发的趋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设备等几乎人手一部,以前的奢侈品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用计算机的人数不断增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都给移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作为信息化的产物,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使用网络查看新闻、购买商品等,没有网络的生活,人们总是感觉缺了点儿东西。学生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建构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势在必行。传统的互联网平台存在弊端,通过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

3 传统互联网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

数据处理集中,存储时间长 在高校中,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采用C/S或B/S架构,所有的数据集中在一台服务器上,当有多种需求集中到大数据处理中心时,数据处理中心工作繁忙,导致响应时间延长,影响使用效率,甚至有的学习者为了减免麻烦,而不使用移动网络教学平台。

通信方式单一,信息传递慢 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局域网环境应用,即使采用便携式终端,主要面向的也是Wi-Fi环境,消息的传递方式还是互联网的通信方式,一旦不能接入互联网,将没有办法及时获得信息,学习者获取学习消息的方式单一。

学习方式不灵活 高校中运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PC配置高、显示面积大、内容丰富的优势,但是可移动性能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只能固定在一个时间或地点,学生不能根据兴趣爱好随时进行点击学习,因此灵活性存在问题。

学习者的真实身份难验证 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用户名与密码的形式进行验证,这种情况下很难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验证,没有办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不能进行个性化推荐,影响网络系统的教学与自主学习。

内容推送任意,用户体验差 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中推送的内容,采用宽带的形式,受到带宽的影响。若网络环境好,那么推送内容的质量水平就高;若网络环境差,那么推送内容的质量就差。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音频上面。这种教学系统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流量费用,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资源可以利用,当学习者找不到可利用的资源时,就会选择放弃,导致学习中断。

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进步,如今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云计算为系统服务平台,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移动终端形成网络教学系统。在云计算发展背景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依靠的是虚拟机与网络提供对外服务,与计算虚拟化环境资源的动态优化调度为网络学习平台内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为云计算采用的是分布式储存技术,这种技术将数据资源的访问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调度均衡,可以快速对用户的访问做出反应,提升学习者的使用体验。

云计算平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公共云,一种为私有云。公共云属于公共平台,特点是反应快、兼容性好;私有云为单位的私有平台,对于平台的方位有严格的限制,保密性好。因为网络教学平台既需要有公共的学习资源,又需要有专门针对个人的私有资源,所以采用混合云为最佳选择。公共信息课程资源可以放在公共云上,个人学习信息可以放在私有云空间,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图1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架构示意图。

功能模块设计 本文针对传统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组成模块优化设计方案,让其符合移动互联环境。

1)用户管理模块。网络用户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对用户身份的确认以及对其学习过程的追踪。与传统的互联网的验证方式不同,移动互联网终端可以不通过用户名以及密码进行验证,通过手机验证的方式也能够确定学习者的身份。学习者登录,其手机号码就可以作为登录名。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系统能够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内容服务,其中包括学习的定时提醒以及学习内容的推送等,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对信息进行甄别,选择获取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信息,从而达到平衡时间与学习费用的目的。同时,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还会根据学习者每次学习的内容、时长等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资源管理模块。顾名思义,资源管理模块指的是对学习资源的加工以及处理,其中包括内容的上传、内容的下载、内容的加工以及管理等。学习资源类型众多,其中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用于微课教学的网络短视频是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针对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除了管理员可以进行修改之外,学习者也可以进行视频作业的上传以及自身录制视频的修改,资源管理模块还会自动根据学习者上传的视频内容依据系统的要求进行格式的转换,用来解决教师或学生缺乏媒体编辑技能的问题,从而在网络平台上提供高质量的资源,以供分享。

3)内容推送模块。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内容资源,并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兴趣,推送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者所在网络环境的不同,挑选最合适的学习资源。若学习者在网络信息传送不好的地方,则会推送质量差的视频资源;若学习者在网络环境较好的地点,则会推送时评资源等;若学习者身边没有网线、Wi-Fi,则会根据用户自身的设置,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与短信。

4)师生互动模块。移动互联网教学系统的师生互动模块是学习者跟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同步或异步通信。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多采用台式机或笔记本,这样的交流因为设备的移动性较差,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交流。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不同,如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使用的是智能机或平板电脑。在移动互联网环境,学习者跟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进行选择,或异步,或同步,或使用有线,或使用无线,在丰富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的学习体验。

5)考核功能模块。移动互联网平台考核功能模块是互联网后台根据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其使用的学习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后台还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挖掘,找出不同目标群体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习者推送合适的内容与学习资料,减少学习者在网络上搜索资料浪费的时间。

数据库设计 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后台设计的核心是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户信息表,主要是对用户信息进行登录,其中包括用户的姓名、密码、手机号、学历等。手机号用来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年龄以及学历信息用来对客户进行内容推送。

2)教学资源表,主要用来管理学习资源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资源的编号、资源的类别以及访问的次数等。同一种资源的名称可以对应不同的类别,从而根据学习者搜索的次数进行不同类别内容的推送。访问次数主要用来对客户的兴趣爱好进行锁定,对编辑分享的资源以及学习者分享的资源进行区分,并根据学习者分享资源的好坏进行奖励金额的区分。

3)课程信息表,用来对不同的章节知识进行管理以及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资源编号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管理,系统根据课程信息表进行学习路径的推荐。

4)试题信息表,主要用来对试题以及答案的记录,并根据答案进行试卷的分析,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5)问题信息表,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提到的问题,以及教师所做出解答。问题信息表的记录不仅包括问题的名称,还包括问题的解答、解答者的名称、解答采用的次数等。如果是新问题,则等到解答者出现之后,将答案记录到信息中。

系统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教学系统并不是单一的系统构成,不同的终端构成系统也不相同。终端主要由PC平台、移动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组成。PC平台的开发采用HTMLS或JSP,移动终端的开发主要针对的是安卓系统、iOS以及Windows平台,而微信公众号则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是补充和辅助,用来教育信息。

5 Y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移动互联的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找出传统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弊端,并针对性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功能完善,以促进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晓鸽.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

2000(12):14-16.

[2]安海.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5):

138-139.

第5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价值;供应链;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43 -03

一、研究综述

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文化产业的内涵也因国家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不同而不同。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文化产业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为:文化产业是从事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与服务的创造、生产和分销的行业(1998年),是将文化产业视为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休闲产业等的集合,是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涵盖艺术、设计在内的意识形态等)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现有研究文化价值实现的方法大多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进行研究,普遍采用了DEA评价方法。徐文燕依据近年投入产出数据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趋势进行了分析测算,得出不仅需要增加要素投入,还应该在增加产业投入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的结论;于泽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江苏省42个部门的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江苏省文化产业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作出分析,倪蓉以2013年江苏省13市文化产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其投入产出进行排名,阐述了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黄志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实现进行了分析,指出特定的外部市场条件和市场架构是文化价值实现的关键,差异化竞争和价格歧视是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夏蓓蓓对江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综合排名进行了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对网络文化的价值也有相关研究,但专家更多侧重于政策和建议层面研究,对互联网应用产生的文化价值的定量描述还缺乏足够研究。王娜归纳了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研究了网络文化价值实现的问题和路径;苏宏元由赛伯空间为起点,研究了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多面性以及技术支持和新的文化存在形式;蒋婉洁对江苏网络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从供应链视角研究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大多是从供应链视角研究企业文化。赵世钊基于贵州安顺“三个一”空间战略布局,研究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供应链机制构建;王影从供应链优化视角研究了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集群成长路径;唐中君设计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协调性评价量表,并得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协调性还处于中等水平的结论。因此,从供应链视角研究文化产业互联网应用的政策、方法、途径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价值提升具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江苏省文化产业供应链总体现状分析

近年来文化产业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转型以及升级换代的挑战,也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2015年底,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167亿元,列居全国第二,占GDP比重超过5%,具备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业态。不断的创新、科技双轮驱动使文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成为江苏经济最抢眼的增长极。采取了创新驱动、嫁接科技、借力金融以及拥抱国际市场等政策和方法,文化产业创新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互联网颠覆了经济,也颠覆了文化产业。江苏省以智慧江苏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网民总数为441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5%。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813万人,网购使用率为63.7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个百分点。江苏光缆线路总长度、互联网省际出口宽带、移动电话基站数、宽带用户数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江苏青少年初次接触互联网的平均年龄为7.5岁,使用手机上网频率不断增加,保持每天都上网的青少年比例达56.6%。近年来,也涌现出了如苏宁易购、同程、途牛等一系列引领市场占有率和文化旅游的标杆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2014年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为82.49,从2010年的全国第六位跃升至全国第四位、各省区第二位。互联网正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并对经济、政治、文化、体育、教育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促进文化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品的供给。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明显特征,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前景广阔。同时,江苏省内文化领域也存在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供给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需要加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接,推动文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江苏省内各地文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针对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线上展示与线下O2O体验相结合的文化资源服务模式,也有待创新,将传统传承文化数字化、网络化还需进一步发展,力争实现文化传播的高质量网络化和集成化。

三、江苏省文化产业互联网应用及文化价值实现机理

(一)供应链视角下文化价值实现的框架

互联网应用,激发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又反作用于文化供给。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在交易市场中实现其价值及价值水平的评价,与该产业所处的市场条件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文化产业传播技术中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传播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且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存在形式,但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发展并不是乌托邦世界,而是现实世界的拓展和延伸。

江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5%,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引擎。由江苏省统计局数据可知,2012、2013、2014年江苏市场经营单位机构个数分别为16583、16323、15630个,从事市场经营单位的从业人数为90743、95594、86299人,文化科研的机构数量为10、10、9个。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近年从事市场经营单位的机构在减少,从业人数也出现先增后减的现象,文化科研的机构数量变化不明显。

图1 供应链视角下文化价值实现框架

图1显示,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交易平台,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的产品创新性、综合性更为突出,且以虚拟产品为主,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交易额近年来增长迅速,呈现出定价方式多样,交易方式多样化。且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可以集投资方、管理、推广、交易、渠道、服务为一身,显示出与一般供应链不同的特性。南京市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南京文交所”)作为江苏备受关注的一个综合性文化金融平台,对丰富江苏文化金融合作载体建设、活跃江苏文化金融发展氛围、开拓江苏文化金融新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至2014年,南京文交所累计交易额547亿元,2015年,南京文交所累计全年交易额7830亿元,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成为江苏省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的标杆企业。

(二)供应链视角下文化价值实现的动力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下,文化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文化产品的可重构、多重价值等特性激发了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文化创造力,也改变了文化产品消费者的兴趣,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了文化产品爆发性的增长。图2显示,文化产业通过四通八达、网状的信息通道,打通了文化领域产业链,为文化产业供应链上各行业跨界和融合提供了接入可能。众多实体采用整合资源,集中优势、互相协作、风险分担且共同受益方式,多家实体共同成为供应链的链主,呈现出了“互联网+文化+科技+金融”等业态,将有投资价值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资源,设计成投资者需要的产品。如近期在南京文交所一级市场挂牌和二级市场交易,利用科技手段开发的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使文化产品和金融资本直接对接的创新交易业务,推动文化实体经济的发展。

图2中显示动力源之一的跨界打造影视、文学、动漫、音乐、游戏等多领域的全方位业务。腾讯公司最早提出的“泛娱乐”战略融合的概念,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展开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满足市场需求。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它们贯通资金、内容制作、宣传推广、演艺明星、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多个环节,把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的隔阂逐步消融,减少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易成本,并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量化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对客户的精准营销及服务,满足市场多种需求,创新市场需求。融合的过程中,既是自发的,也需要政府推动,要在深度融合中强化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国内外文化企业收购、合作等方式开展境外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形成的新实体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是发展文化服务贸易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对于拓展国际业务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

图2显示的动力源之二是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投资创意设计领域,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创意设计保险产品,拓展创意设计的企业贷款抵(质)押等多衍生业务,拓展文化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探索文化金融试验及试点。近年来江苏省扶持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的资金达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

文化和金融的融合会产生双赢,会促进文化产业,提高质量、传播效率以及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完善金融资产的支持和金融资本的优化,也为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渠道,为金融机构开拓市场和业务范围,培育新盈利增长点以及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四、江苏省文化产业互联网应用及文化价值实现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跨界融合通道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品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以其传播优势,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在多实体、多行业的融合中,首要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诸如鼓励支持建立小微文化企业的“孵化服务平台”、“新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漫游戏版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法律监督的平台型企业和平台经济群体。

互联网平台颠覆了传统资讯生产的组织形式、传播途径和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将资讯传递成本变得非常低廉,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传播费用。江苏省将继续发挥优势,打造旅游、影视、数码、游戏等新实业,同时将一些“准经营性的文化”行业纳入文化产业的范围,鼓励形成新实业。支持企业与互联网技术、电商企业结合,对接线下营销,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充分发挥江苏省电子商务优势。加快推动影视美术、动漫游戏、书籍报刊、建筑设计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依托“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多项奖项,推动优秀作品成果转化与产业对接。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江苏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以及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

(二)利用现有优势,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我国动漫产业经过了十余年的积累,形成了以江苏、广东、北京为主的国内动漫产业生产地的格局。在2004年,江苏已建立了常州、无锡、苏州三大“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在人才、技术领域也有不错的积累。因此打造动漫企业创作生产的高地将成为江苏省今后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发挥动漫产业优势,弘扬文化遗产,同时打造动漫产业集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丰富、夯实文化产业链。

伴随着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物质财富生产已逐渐显现出相对过剩的状态,知识产品生产和再生产以及数据产品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将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向。以知识文化、数字文化生产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如影视、动漫、网游等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要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传承及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推进大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实现地区均衡发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主体,鼓励骨干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和交叉持股等多种形式,力争形成一批大中型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共同打造航母性文化企业。

参考文献:

[1]徐文燕,张玉兰.基于DEA的文化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趋势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05):51-55.

[2]于泽,朱学义,魏娟.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文化产业波及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6):234-239.

[3]倪蓉.江苏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绩效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5):5-7.

[4]卢兵霞.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表现及其实现途径[J].理论观察,2015,(09):40-42.

[5]苏宏元,郭莹莹.网络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呈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3-115.

[6]金民卿.全球化的文化效应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J].学术探索,2011,(02):106-112.

[7]黄志峰.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实现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32-38.

[8]赵世钊,杜成材.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供应链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6,(08):78-80.

[9]夏蓓蓓.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0,(11):62-63.

第6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 中职中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6-02

在互联网时代,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成了时代的要求,要求我们不能仅限于传统的做法,结合信息技术改革课堂,促进个性化学习,必须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改造,注入信息技术的血液,让教学焕发活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我们要先了解学生的状态,掌握互联网时代下中职中专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抗干扰的能力较弱,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第三,喜欢碎片化学习模式,移动化,游戏化,社区化的。最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耐心和兴趣,活泼好动,乐于表现自我,对实践活动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在仅利用传统教学资源下,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查看学校教学巡查记录,和学生教学座谈会记录表明:照本宣科的状况下,课堂出现如下的状况:

1. 学生困。学生反映在课堂上主要是安静听老师讲解,被动接受课程,没有太大卷入,容易走神,容易犯困。其次理论的知识太过深奥,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感觉困难。没有任务的活动驱动,学习没有动力,课件形式单调,课后的作业难度大,无法得到及时指导,感到无助。

2.教师累。教师课前准备累,上课累,课后累,课前累,教师要准备大量的课件,分析课程知识重点难点,制作课件,准备操练题目,以足够在课堂上进行满贯宣讲。课堂管理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对学生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不免进行管理,从而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管理,身体心具疲惫。课后还要批改内容单调,完成质量不高作业,还要准备下一课时的课,更累。

3.效果差。学生学习的效果体现在作业的完成状况差,理论考试的成绩比较差,技能方面掌握弱,整体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不如人意。

为此,我校英语教研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旨在培养中职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观念, 逐步加强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了解现代教育思想, 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从而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体开展的培训活动如下:

1.静态图片资源收集

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基本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让课件制作丰富多彩起来,从视觉,听觉方面都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能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学习掌握对和课件相关的图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软件应用技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网站上海量的图片资源,搜索下载相关主题的图片,以备课件制作使用。也可以采用截图软件,图片处理软件ACDSEE,甚至于采用常见的QQ随时截取我们想要的图片。其次,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虽然没有专业的工具,巧用我们的相机,甚至手头的相机,学习相关的摄像技术,我们也可以采集到课件的素材,而且这样是更有针对和主动性。第三,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的眼睛成为延伸我们的触角,让学生的技术成为我们的力量,可以在布置的作业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进行图片的收集,不要随意处置学生的作品,经过改造,它们成为有用的素材。最后,我们当然不要忘记借用强大得图片制作的软件,例如掌握PS专门的软件,甚至于美图秀秀等软件,可以对我们的素材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做好详细清晰的备注,最终建立丰富的极具个性的图片信息资源库,为我们的课件制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求。

通过学习的视频音频制作处理软件“会声会影”,可以在处理加工各种传媒资料中截取我们要的音频资料,融入课件,让我们课堂绘声绘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自己录制相关的资料,立足本土,本校,结合本专业,让学科在具体的环境中个性更加鲜明,特点突出。学生和创意也是不可忽视的财富,借用同学的智慧,鼓励拍摄相关主题的小微视频,我们也可以收集更多的资料,同时发现学生更多的优点和潜能,见证孩子们的成长,真的教书育人,收获更多的惊喜。

3. 动画课件制作

除了PPT软件,我们还可以通过FLASH动画课件制作,学会更多功能,改良我们传统板书中的重点关键点知识,以我们活跃的思维为之注入生命,以更新鲜的活泼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交互式课件制作,实现学生和上课内容的互动,师生的互动,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堂的管理,对学生的评价的记录。

4.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结合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借用互联网的技术,加快建设课件资源共享,搭建信息化学习的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解决我们平时抱怨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上课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解决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无法理解,做到两头兼顾,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人人都受益,人人都要进步的空间。

5.思维导图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不缺乏知识,不缺乏技术,缺乏创新的思维,个性化的理解。思维导图以其分析,发散,整理性质,很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复习,规划,做事都有很好的使用价值。甚至于教师的课件,课堂流程,工作计划,教学的总结,都有很好的发挥余地。现代的技术和好为我们思维助力,实现科学技术为人服务,助我们把工作到更好。

通过培训学习,知识提升方面:邀请校内外课件制作大赛评委专家讲课指导,了解国内外典型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研究项目的宗旨和目标,了解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了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初步了解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开发方法,提高课件素材制作水平,提高演示式课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交互式课件制作方法,初步了解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掌握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通过举办校内的课件制作大赛,集体说课大赛,微课大赛,信息素养技术能力的得到提升: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会用适当软件和设备提高课件素材制作水平,提高演示式课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交互式课件制作方法,初步掌握思维导图软件,掌握利用现代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各环节,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石世美.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与设计[D]. 北京理工大学 2015.

第7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一、 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以及查询信息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验的对象是我校的初三的学生,人数30人,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网络技能有基本的掌握。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文字处理、上网、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但是他们在上网寻找材料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在网上寻找材料感到困难很大,网上材料很多,但是觉得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材料;第二、网上文章的内容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看到这些材料,感到无从适从,难以做出鉴别、评价。因此培养学生从网上迅速获取真实的、有价值的阅读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省略/about是一个教育网站,作者选择该网站是因为其语言难易程度比较适合初三学生的英语水平,所涉及的内容是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语言教学,通过上网,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教师提供该网站让学生来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际上这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属于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通过浏览网站内容,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学生获得答案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组织语言,把答案表述出来。

二、 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角色

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每星期两个学时。第一步:建立认识。每一个星期,教师提供网站的网址并和学生一起浏览该网站,使学生对该网站有大概的了解。第二步:提供引导和目标。教师提供并讲解网站的五项标准。该标准来源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网站评价标准。这五项标准的具体内容为:准确性标准、权威性标准、客观性标准、时效性标准和覆盖性标准。教师根据该五项标准设计出15个问题,并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要求学生在课下浏览网站,回答这15个问题。第三步:依据学生回答提供解决方法。在第二个星期,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之后,教师讲解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确信学生使用该软件没有问题。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组把问题的答案用POWERPOINT软件演示,每组的演示时间为15分钟,学生需在一周内完成。第四步:完成任务,演示成果。在第三个星期,6个组的同学分别用15分钟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把自己对该网站的评价用POWERPOINT进行演示。学生演示完之后,教师对每个组做出评价。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材料,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本为主、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三、 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改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方式

问及“你对网站上材料感兴趣吗”时,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认为很感兴趣,因为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加强学习者计算机英语的掌握,增强了学习者的计算机素养,有利于学习者新闻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眼界的开阔,很好地支持了学习。问及“传统的阅读教学和利用网络教学有何不同”时,有的同学说,传统的阅读课上所学的材料较少,而现在,阅读量超过了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由于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的方式也就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阅读课上,他们通常是花二十分钟的时间读文章,然后做文章后面的作业。这些作业题包括回答问题、词汇理解、完型填空。他们感到这样做,还是比较“精读”,而在网上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那些有关词汇、语法方面的练习,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浏览文章,写出大意。另一位同学说,学习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主要就是和老师对答案,学习课文中的知识点,而通过网络资源,学习者要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步骤和方法,积极性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 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改变了学生对英语阅读后的评价

第8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 新理念 信息化 Internet

一直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手段也较为落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中小学教师比较分散,没有统一学习的地理环境,造成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在肇庆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多年,结合一直以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模式划分

以肇庆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三种比较稳定,又相互补充的模式,具体如下:

培训机构本位模式。由专门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如各级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根据职能划分分别对新任教师、教师职务、骨干教师、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等进行各类专业培训。

高校本位模式。高等院校除保留传统的脱产进修高学历等方式外,还开展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等等的提高学历教育。

学校本位模式。该模式亦称为校本培训,起始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提倡的“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以学校为基地和培训主体,由教师任职学校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所进行自主制定培训规划、自主组织培训的活动。

二、现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上述传统模式显现出较多的缺点和不足,具体体现在:

教育系统的封闭性。学习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学习规定的内容。

教学模式落后,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所有者,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开放式”继续教育模式的优越性研究

(一)“开放式”继续教育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都已进入学校和家庭,使得通过网络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免除一些边远山区学校的老师舟车劳顿,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集中培训,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Internet的不断发展成熟,基于Internet开放式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其优越性具体如下:

“开放式”教育模式开放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缓解工作和学习间的矛盾。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多,职业压力比较大,不太可能有很多完整的时间用于继续教育的学习,工作和学习两者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开放式”教育模式开放了教育内容。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料,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和多媒体素材进行组合,制作成课件,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和发送,学员可以点播或下载这些课件,或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链接,获得更为丰富或相关的课题资源。

(二)两种教育模式的比较

如图(1-1所示):

要使到工作的同时而又不耽误学习,那么可以通过互联网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交融,克服传统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这模式完全符合教师继续学习的特点。体现在:

开放性的教育系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助学导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得到最优秀教师的指导,获取最权威的信息,自身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基于Internet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而学习者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学习。

四、“开放式”与“传统式”教育模式的对立与统一

2004年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2011年,肇庆市开始尝试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实验证明,利用Internet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可以较好的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将能积极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优化学科课程的教学,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教学,以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交互式教与学环境、便利的学习工具和个人自主个性化学习等,逐步成为建构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这两种模式各有所长。对于涉及到一些基础性、原理性较强的知识点,或者说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试验,比较合适采用传统的学校本位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而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则适合于探索性的学习以及获取新的信息,非常适合培养创新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当前技术所能达到的最优手段,但是,鉴于当前的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缺陷:如参训学员的出勤率较高,但并不能很好地有效监控学习对象,存在着“”的可能;还有受制于硬件设备,如网站服务器容量的大小、当地的网速快慢等原因打开网站慢或观看不了视频课件,亦给学员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些都是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学校本位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而是在充分发挥基于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作用的基础上,相互补充,着力发展和完善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何克抗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第9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偏远山区 互联网+ 信息话 支教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13-01

一、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的现状概述

在西部支教毕业在生群体代表回信中强调:“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同时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回馈社会应该有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目前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总体调研有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当地的经济状况。前三点是基础教育的必备组成要素,而后一点即地方的经济条件则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

1.学生流失率大。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实行“两基”工程,但失学现象仍然是较为严重。一方面自身基础条件差,来自于本身的家庭环境,学校老师也多次到家里拉回失学者,但还是有少数学生不久就又离开学校。毕竟家庭太贫困了,为了帮助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很多学生在读完初中后(更有甚者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了。另一方面教育意识不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读书不如帮工打工的想法普遍存在。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后。即使暂时留在家中一些上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受到家长及邻居外出打工的影响,只看眼前,读书漫长远远不如打工的想法太多。

2.教师资源缺乏。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落后地区的师资短缺和滞后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由于师资的缺乏,所造成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一些学校拥有学生数百名,而教师数量仅仅为只有几名,而且这些老师中大多数都是临时请的代课教师,大多数都不具备教师资格证。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很多小学同年内都没有一个新教师到来,为了应对教师资源不足,有的学校采用复式班教学,将不同年级放在同一个教室里内,分时间差来授课。目前虽然有部分志愿者到山区学校去支教,但是信息闭塞,大多数志愿者想去而不知道去哪里的现象依然存在,贫困山区也不能及时把他们的需求信息共享出来。

3.教学资源缺乏。在落后的贫困地区,以前能有个上学的地方已算是很不错了,随着这几年国家加大对山区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已经建起了不少希望小学。但是因为在山区,人们居住的相对分散,往往还是有很多家庭离学校很远。而学校建在相对中心的位置,因此部分学生上学是极大的困难,所以针对地域划分来讲,所建设的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山区的孩子使用。另外一方面建立起来的学校,教学资源也并不齐全,虽然硬件基础设施完善,但是更多的缺乏信息化软件设备;电脑上课、学生亲手做实验、音体美课启发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而在山区,教室里除了课桌椅、黑板,其他设施都没有。所以在偏远贫困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处于零状态。

以上三点足以可见贫困山区教育现状的落后,如果不加以改变和改革的话,还必将落后下去。教育情况的好坏一般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既然暂时还无法改变落后地区的贫困状况,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来解决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的智慧教育思维模式

目前以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大多数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微课、MOOC等为例,打造创新教育模式的态势已初步呈现。在实施“互联网+教育”战略中,教育行业正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智慧教育下实现动态分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集中和优化管理的理念,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的各领域之中,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创新力和教学质量,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

三、基于“互联网+”的偏远山区智能化支教平台与传统教育的相融合

据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90%以上偏远地区中小学已有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基于偏远山区“互联网+”的智能化支教平台让爱与教育再没有距离是我们的职责。采用目前先进VR技术,利用网络基础设备不断完善条件,搭建在线支教平台,将支教拓展为长期持续的教学补充,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让孩子们可以持续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宛如推开一扇窗,一个广阔的世界呈现在眼前。让热爱这份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可以随时在“互联网+”的智能化支教平台上实施在线教育,让一堂跨越近千公里的距离也可以在线“一对一”教学,基于偏远山区的智能化支教平台与传统教育融合,致力于在志愿者与支教地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等高科技的手段支持,将优质教育资源输入教育欠发达地区。动态的分配教学资源、师资信息,可以将爱与教育传至天涯海角。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