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42-02
当前,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改变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推广和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成高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高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被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借助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进行教学,让学生增加体验,实现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学习。例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其手绘教室安装了与计算机相连的投影设备,教师利用这些设备与教案相配合,对学生进行施教。专业设计工作室也被广泛使用,它具有实时信息、收交作业、监控、与互联网相连、引导学生完成各种制作项目和学习任务等功能。
第二,教学课件制作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模拟功能“再现”真实的情境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的直观性。教师使用计算机软件,通过设计Flas、视频、影片剪辑、声音的录制并进行后期制作等其他方法,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渠道收集最新的信息,精心制作CAI课件教案,以此更生动地表现讲课内容,发挥教学的辅助作用。
第三,基于虚拟技术、仿真技术的各种软件得到应用。高职学生通过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得到相关的效果图,方便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第四,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开始出现。在开发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将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经过整合,放到课程网站上,既有利于教师参考,也可作为学生学习时资讯的来源。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各个不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
第五,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建立类似在线交流和在线QQ答疑版块,这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建立一个类似课堂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力。
第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阈”。例如,学生在网络学习中,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的限制。信息量的增加,视阈的扩大必然拓展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特点给学生讲解每个知识点,可对学生知能发展的每个环节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高职教育内容、手段和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使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发生变化;使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发生变化;使教材的观念和教材的形式发生变化;使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发生变化。
二、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使用信息技术为依托,现代教学媒体为手段,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作为关键环节,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现代技术的研究。
(一)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有失偏颇。当前,高职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上有失偏颇。一是认为媒体技术就是教育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虽然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但它并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部,更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它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中较接近实践的部分内容。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二是重视教学媒体的开发,而忽略了教学媒体的使用效果和评价。三是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无多大的关系。
(二)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受培养目标的制约,高职院校引进、招聘的专业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有的还是从企事业单位直接聘任的高级技术人员,这些教师基本都没有受过训练有素的教育,几乎没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是每个高校教师的基本技能,高校教师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证时,学校应该增加现代教育技术的考核内容,以使教师能掌握和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不够成熟,多媒体课件较少。高职院校发展的时间不长,近两年编著了一批高职高专适用的教材,与之配套开发的课件还不很多,大部分是各高职院校根据选用的教材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开发制作的。各高职院校开发多媒体课件也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设备问题。一套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设备一般有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采集卡、麦克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即便配备一套档次一般的设备也需要3万多元,由教师个人购买,则经济压力较大。二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要设计,又要制作,制作又需要掌握多种应用软件。严格地说,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三个方面的能力:课件设计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艺术方面的能力(如构图、色彩、布局等)。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全面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是有一定难度的。三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政策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教师工作本已很辛苦,再搞课件开发,势必增加工作负担。
(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到位。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投资比较大,购置了大量的现代教学设备,但由于学院发展的时间不长,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教学设备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管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重建设、轻管理。同时,轻视传统媒体的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分一般媒体和电子媒体。一般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子媒体主要包括计算机、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等。一部分师生对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的认识,在思想上存在重视多媒体、轻幻灯投影的倾向,认为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气派、够现代化,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高职院校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要提高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首先,教师应了解教育教学媒体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教育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教师来说,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技术专家或制作课件能手,而是只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其次,培养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对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教师操作其他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技能;教师访问、调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熟练程度;教师在网上搜寻相关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教师利用资源(硬件的、软件的)上课、说课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其应用能力,可以把教育质量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和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在培训活动中, 应基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岗位、不同基础水平和培养潜力来设计不同的培训目标和所选内容,然后基于内容确定培训形式和时间,内容要灵活多样,不断更新,充分反映发展的知识、思想、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优势。通过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懂得现代教育规律并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高校师资队伍。
(二)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创造条件。为了确保教师能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学校应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来激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解决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设备问题,学校可采取以教研室或专业为单位由学校配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也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一个课件制作中心,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配备多套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课件制作中心有利于设备管理和资源共享。此外,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学生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它,掌握课堂中各种教育技术的使用方法,并触类旁通,为自主学习做准备,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主精神、独立意识、自我调节能力、创造能力,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校应加大投入,增加装备,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设施,优化教学资源。对教师应用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财政资源的支持。同时,还应重视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生产,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一支开发团队,制作出高质量和效率,满足教学需要的软件提供给教师使用。此外,在抓硬件建设时要搞好研究,应切实建立在超前、实用的基础上,切不可小而全、低而全,以便不能支持未来技术的兼容性,导致更多的浪费。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而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应用情况分析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2]孙洪涛,宋亚辉.浅析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1)
[3]刘杰.浅谈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1 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不足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有积极的一面,又有限制的一面。
在教学工具的设计与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教学软件缺乏人性化、智能化
教学软件缺乏与教学理论的融合,缺乏面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大多是照搬教科书中的内容,实际成了教科书的电子版,颇有改“人灌”为“机灌”之嫌。
1.2 教师的依赖性
不管技术怎么发展,教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行业带来了生机,不少教师就一哄而上,不管什么课,都用多媒体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媒体的依赖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教师在理论上的缺乏
教学并不一定非得靠先进的技术手段,重要的前提是扎实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是要求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纯为了使用技术。没有理论的支持,教师何以完成复杂的教学过程?
(2)教师对媒体的崇拜
如前面所述,技术常常被误认为媒体。许多学校或教师认为,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评判标准就是所使用的媒体的级别和多少,致使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被误用,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无法代替人进行信息处理和文化建构的,教师的板书和生动的讲解,即使在网络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况且,学生的发展是离不开人这个社会环境的,技术让世界拉近距离的同时,也疏远了人们的关系,如果教师再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又如何能健康地发展?
1.3 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反应
教育技术受建构主义理论影响,建构主义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研究只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其发展,并不是导致其发展。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特别是新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受到学生们的青睐,但这些新的东西能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呢?俗话说: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发展要靠他们自身的悟性和他们的自主性、自控性,环境会对其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技术在其中起到的也就是促进学习的作用。
2 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2.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育改革,观念先导。一堂好课是否以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邀请专家做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讲座;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的差异,促使教师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2 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说一定要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必备条件,应该全面评价,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评课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条件,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一定作用,但负面效应也应重视。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检查作用,发挥行政效能,比如规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学期课时数,每人撰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体会。并建立开展相互研讨的机制等等,以这些措施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
2.3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计算机三者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的思维和生存方式的变化。面对迅速变化的新知识,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生,要想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教师给懂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滴水”,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观念与思维模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只有真正意识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才能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独特领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制高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各国教学改革的大量实践表明教育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潮流,必将对未来教育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适合社会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玉霞.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J].今日科苑,2008(17).
[2] 郭琴.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0(06).
1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不少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对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正确使用,使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成为课堂教学效果改善的障碍。以下几种是笔者遇到的因使用不科学而出现问题。
1.1 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限制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以来,不少教师提出,由于课件的制作比较费时费力,一旦制作好,就应该严格按照课件的顺序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而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并不会随着教师的美好愿望而行进,可能会出现学生对某一问题特别有兴趣,或者对某一个知识点理解不到位,需要与前面知识进行联系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地调整而是按照顺序播放,按既定内容讲课,不仅教师会感觉到课堂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也会觉得课听得云山雾罩。特别是在这种既定的课件讲学中,学生很难有自己发挥的地方,无法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显然与小学生好动脑筋、好发问的心理特征相违背,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 对教师主导性的束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虽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对有图、有声音、有影像的课件产生巨大的兴趣,但在知识点的教学上,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或是引入某一知识点的时候,学生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课件上找答案,课堂上事实的主导者成为了多媒体设备,而不是教师。这显然与教学的本质有差距。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教师有自己对课本的认识,有对知识的理解,也有过去讲学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更好学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无疑将会使教师的主导性受到极大束缚。
1.3 对学生参与性的抑制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多位一体的形式,极大地吸引着学生,但应该看到,这些声音、图像与文字,是教师事先通过课件制作安排好的,对于这个课件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没有看到,也无从理解,更有可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与传统的教师写板书、学生看不同,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更多地依赖电脑来进行想象,或是在丰富的表现形式下,懒得开口,或是不敢开口,从而使学生失去不少的交流与表现的锻炼机会。课件制作得太好,现代教育技术包办的事情太多,对学生的参与性就会产生较大抑制,这无疑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2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途径
要避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上的使用误区,就必须树立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但又不至于形成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和滥用,最终实现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
2.1 科学使用,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得当,就不会成为限制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障碍,而是其培养的有效平台。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制作教学所用课件。要尽可能地就教学内容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收集更多的资料,以备教学时随着学生的发问而使用。也可以通过设置共享,将平时收集的所有资料放在一块,随时解答学生可能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另一方面,要在制作课件时多下功夫,从课本内容和学生的思考习惯入手,合理安排课件顺序与内容。课本一堂课有固定的内容,但如何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接受,则是教师水平的体现。同样的,遵循学生的思想习惯,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能会出现的关键点,也需要教师下功夫琢磨。依据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点,要主动地发挥多媒体的巨大优势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件中设置一些引申、联想等内容,可以很好地将满足学生思考需要,同时还不耽误课堂教学内容的讲授。
2.2 熟练使用,放大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是常态,也是必要的。要保证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不被削弱,就必须加强练习,熟练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熟练使用多媒体等设备,从课件制作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与学生的联系,变得有如面对面交流一样自然。要发挥互联网等的优势,与学生平等交流,交朋友,进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为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上对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既不使多媒体运用因为不熟悉而耽误时间,又要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但还没沉进去的时候,及时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或是在学生被激发兴趣时,适时安排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探讨,以巩固所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3 发挥优势,营造良好学习情境
人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更容易进入思考状态,学习东西也更有效率。小学生正处于特别好奇,爱探索的年纪,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法,完全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要注意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愿意学,也更容易学。一方面,要尽量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展示和讲解数学概念性问题。概念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是小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之一。如用课件制作一个圆周运动轨迹,使学生在缓慢运动的线路中理解圆是点的运动轨迹。另一方面,要找准最佳的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如以前在每一课之前,教师总是习惯讲一个故事或是一段话,以引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现在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来替代这一环节,甚至可以使用一段电影片断来引入话题,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思考可能要讲到的内容,这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巨大的改变与促进,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助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其表现手法多样、信息量大等优点,避免出现使用误区,保障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服务,不断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大宴.新课标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南方论刊,2005(1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体育 ;教育改革
体育教学在当下的高校教育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它仍然处于教育领域较低的地位。然而针对最新被提出的终身体育理念来看,体育教学着实需要全民给予重新认识和注重。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当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为了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急需做出相应的改革来发展体育教育。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式。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功能
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体育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结合时展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和内容,对高校体育课程不断增进和改善。体育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在传统体育课程中,其主要内容一般都只是包括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铅球、铁饼、广播体操等枯燥老套的体育项目,很容易令学生望而生畏、毫无兴趣可言。同时,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无法保证足够的练习强度和密度,难以达到切实的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要求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体需求为着眼点,提出根据学生兴趣广泛开发新兴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改革,比如开设乒乓球、网球、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等体育课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过去的体育教学时,体育和其他课程一样,通常以一个行政班为整体展开教课。大多情况下,班级人数众多,教师难以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关照。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导致无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再者,受到男女性别差异的限制,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不容易掌握和设置。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上述矛盾并给予解决,为促进学生在体育项目方面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下,许多高校已经做出了突出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例如:控制班级人数;不再按照行政班统一上课,而是男女生分班上课,或是全校学生打破固定班级团体,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体育课程;设置体育选项课、体育提高课;提供乒乓球、网球、游泳、篮球、定向运动等诸多新兴体育课程;每门课程提供2-3名体育教师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爱好在学校网站自主选择课程。使体育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3.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发展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教师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已经几乎感觉不到新鲜感。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最新的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对体育课堂进行全新安排规划。应用多媒体、三维动画等新颖的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使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一个台阶。
4.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便于对学生、教师以及体育课堂的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支持编辑教务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就可以将设计的课件上传以后供学生浏览,让学生就可以通过平台自主了解体育课程的组织设计流程和授课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向自由选取任意课程。同时,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上课情况做出恰当的评价,学生则可以登录系统查询自己得到的评价情况。在课程结束后,不仅教师能够在系统直接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而且学生还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多方面给出客观评价,最终形成师生互评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师生之间互相监督和共同进步。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想要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要问题就是迅速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高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认识。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急需从以下两大方面提出相应对策。(1)摒弃教育技术“从属论”的错误观念。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它不是单一的从某一方面强化了教学效果,而是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多个层面对传统教学模式发起冲击并进行改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促进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促进了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同时也是转变了教育思想,将传统的传承性教育转向新型的创造性教育。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绝非一项纯粹的单一技术而已,它是将教育发展作为核心先导,通过推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学形式等关键的部分,最终实现教育的整体变革。(2)转变以“教”为核心的错误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依托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实现其功能,它具有人本性、交互性、开放性等重要特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应用能够充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让学生在课程信息的了解与选择以及师生交流等方面变得更加人性化、便利化。为此,为了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让其尽快为教育事业所用,就必须转变以“教”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面,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新的教学着眼点。信息化时代必须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教育事业急需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前的意识,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不断增加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与应用。
2.加强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到教学改革的应用当中,它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的“催化剂”。加强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能够对传统教学进行改善,能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学科知识,同时优化了教学情境和课堂结构。为了让信息技术真正的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做出更好的贡献,就要不断加强实践中对其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与应用。让教师负起责任,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对于体育教学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切实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
3.建立与完善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当下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体系。伴随计算机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应用,我们有必要开发设计一套适合高校体育教育特点的体育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仅有利于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运行与管理方面创设有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机制,同时在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发展科学化体育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重建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在过去应试教育的限制下,传统体育教育在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弊端,其真实有效的程度难以保证,存在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处于新的时期,应确保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能够不断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在不偏离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就要加强促进和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是符合当下高校体育教育实际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的过程中,应以体育教育的真实目的为依据,并以发挥评价促进教育发展为重要指导思想来完成评价体系构建。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体魄强健的、具有健康意识且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整体内容上应包括高校体育教育活动评价和学生体育评价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对高校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情况,包括体育教育的领导工作、体育教育规划、实施条件、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后者主要是对体育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体质与体能状况,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动机、能力情况,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状况等进行评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设计”应用。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应该以“终身体育”的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学校自身的切实情况,分别从课程内容、课程进度以及教学的方法等方面着手展开设计。例如,如果开办健美操课程,则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加入视频讲解等方法,使学生可以结合视频指导自主对健美操进行学习,然后加上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对学习要点的特别点拨即可。当然,体育教学设计要求最好是具备较高水准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完成这项任务,并且最好是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这样可以使得教学设计充分融合课程以及学生还有学校的实际情况,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开发”应用。说到体育教学开发,主要就是以教学设计为依据制作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教学素材或信息资料,例如,其中包括教案、多媒体课件、拍摄制作的影像视频等。以健美操课程设计为例,若其中采用视频讲解,教师就需要开发制作相应的视频拿到课堂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对开发的视频的内容、时间、质量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最终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所用。
3.“教学利用”应用。本文所讲的“教学利用”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开发的信息资料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要想做好“教学利用”,就要求教师必须做足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所应用的资料要熟练掌握并能够融会贯通。例如,当教师在应用开发出来的健美操视频时,教师就应该在课前对视频资料足够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依据视频的具体情况准确调整视频的播放进度、播放次数等内容,对哪里需要重点讲解或是需要给出语言提示掌握的恰到好处,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要点的印象,确保教学的高效性。
4.“教学管理”应用。教学管理通常主要包括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和对教学课堂的管理两大方面。一方面,学校需要对教师开发的资料进行审查与监管,以确保教学开发资料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效的方法和构建相应的体系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例如,针对健美操课程而言,可以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过程录制下来,在本节课后或者下节课前进行播放,进而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判与矫正。另外也可以选取一部分学的较好的学生录制一段视频,将视频全班展示播放并送给他们作为留念,相信这样可以充分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调动其他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
四、结语
伴随时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针对当下教育领域而言,应用信息技术实行教育改革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必要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必然的应用趋势。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也必将成为现阶段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兆君,刘天华,李文等.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罗洪庆.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4.1,(01):21一22.
[3]常德胜,杨毅谋.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工具的研制—基于关心发展阶段理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14.2:250-256.
运用及体会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组 周垚
当学生们纷纷议论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有关教改的各种消息,并为自己能脱离应试教育的苦海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摆在老师面前的却是一道难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更新,这并不是最大的难点,难就难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诠释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打破现代教育技术纯工具性的局限而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最佳载体,教师如何成为技术的主宰而不是受制于技术。
在语文课堂上,我一直苦苦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是要教给学生们什么东西?到底是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更乐于接受?诚然,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绝对不是培养工具。但由于某些语文教师对语文工具性的绝对认同,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过份的执著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因而,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性课文被肢解成为考点罗列的考试演练场所。事实上,这种人为的砍斫不仅使这些文学性的课文失去了它们固有的文学美质,而且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因缺乏必要的训练失去其生成发展的根基。更直接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一根粉笔一张嘴,重点难点加要点”的满堂灌不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这绝对是失败的教育。
那么,如何把一堂语文课上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何把原汁原味的文学美感尽可能直接的传达给学生,如何真正的从素质教育上下工夫,如何结合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原有传统的“手写式”教学方法,这些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就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有关问题的一些想法。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性很强,所以图示法尤其利于讲授此类课文。我采取的就是图示法,用一幅幅图画来反映整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的讲,就象小时侯我们看的连环画,图画和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恰当,色彩丰富,形象直观,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观赏图片的同时不自觉的掌握了课文内容。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用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象。”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甚至在尚未完成对课文原文的记忆之前已经牢牢的记住了那几幅图画,而图画又跟课文原文紧密相关,学生在课后回忆的过程中就能根据对画面的记忆追本溯源的回到课文本身上来。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这并不是完全的理解。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所以在每幅图画展示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又加入了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及理解,并且用配图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避免了纯粹用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学生在接受具体而直观的信息的同时,也在积极的进行总结概括等抽象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比如课文的开头部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就用两幅图画来展示课文内容(见图一、图二)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
电子类课程包括:电工电路基本原理、网络理论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电路原理、这一类课程的特点是对于数学物理的要求高,知识的前后连接密切,是电类,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数学、物理基础薄弱,造成上课过程听不懂,前面的没搞懂,再听后面的,只会越听越晕的状况。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中的问题,就要求教师详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应当的教学手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技术专业是培养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信息化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各级电教馆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几乎都有电子系列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是必开课程,但如何上好该类课程一直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专业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在教育技术专业中《电子技术基础》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功能、类型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由基本元件组成的基本电路,进而掌握这些电路的外特性;再者让学生学会读方框图,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电路基础知识培养,从基本元件出发,逐步引入到电路的框图和外特性中。
从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要求来看,重应用,轻理论,重数字,轻模拟。从《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内容安排来看,逐步建立工程估算的概念,在分析过程中估算多,精算少。在一些教学内容上如:微变等效法、图解法、实验调整法等估算方法是研究放大电路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基本方法,对于经过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定式习惯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相符,往往心存疑虑。二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温度漂移、反馈、自激振荡、交越失真等在教材中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缺乏定量的讨论。三是微观探究多,宏观思维少。淡化器件内部的问题至今在教材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各种器件和集成电路内部构造及原理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篇幅,理解抽象,实用不大。四是更新内容多,教学课时少。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器件、组件不断涌现,使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增加和变化。
另一方面,教育技术专业也不停对电子类课程进行课改,对教学内容和课时在不断的删减,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蜻蜓点水或跳跃式地讲解有关教学内容,结果学生是一头雾水,抱怨甚多。
从教学方式来看,采用传统方式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少。电子技术基础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之后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各高校一直在极力推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由于这门课的特点使然,常规的多媒体教学也难尽人意。因此,针对《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特点,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解决好日趋减少的教学时数与日益增多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奠定扎实、牢固的《电子技术基础》,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技术
1.采用PPT
采用PPT软件集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在课时比较紧的情况下提高课堂上的信息量。
2.使用flash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中语言文字不擅长表达的信息或需要感性认识的现象、动态的变化过程等, 采用这种方式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如讲解“杂质半导体的形成过程”“三极管中载流子的运动和电流的关系”等内容时,用flas,将半导体内部的微观世界放大,快速运动的载流子变慢,通过动画将杂质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用仿真软件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但由于实验课时的影响实验设备数量的限制,学生能实践的机会不多,另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一些性能通过实验观察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不易测试。基于这些原因,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引入电子仿真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Pspice、Multisim、Proteus、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以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等突出优点,改变了以定量估算和电路实验为基础的电路设计方法。以往讲授温度对放大电路、电子器件的影响时,理论推导和经验导入较多,缺乏实践检验,没有说服力。现用仿真软件模拟温度变化,直观、生动而形象,实现了将实验、实践环节引入到理论教学课堂中的目的。此外,仿真还可广泛地运用于需要检验和证明理论结果的一些章节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进一步增强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4.流媒体的应用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技术是当前十分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其基础就是多媒体通信技术。流媒体一般是指通过IP网络传送媒体(如视频、音频) 的技术总称。即使用流媒体技术,把完整的影像和声音数据经过压缩处理后保存在网站服务器上,用户可以边下载边获取信息,从而无需将整个压缩文件下载之后再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如今有关《电子技术基础》的网络视频文件已相当丰富,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分门别类,课堂上可以方便快捷地随时拿来为我所用。
三、针对“模电”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开发“点件”
所谓“点件”,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分解,针对某一个知识点(重点或难点),以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有创意、针对性较强的微型课件。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一片段的课件制作”,而不是笼统的从头到尾的一个完整的课件。它要求选题精准(重点、难点或某些知识点),能够抓住学生的疑点和兴趣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点件”是“晶核”,以其为核心,根据不同对象,可以自由组织成课件。一个课件若没有富有创意的“点件”,是平庸的,是极其大众化的仓库。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合理地引入“点件”,避免拖沓冗长地满堂“电”灌,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点件”的开发和应用,制作了“PN结的形成”“本征激发”“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反馈组态的判别”“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非线性失真”“温度对Q点的影响”“功放电路的交载失真”等大批的动画或视频“点件”,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创造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学习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这时就要求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预习、复习和测验。这部分的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的背景知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设计、参考书籍、考研学习纲要、习题讲解、学习指导、自我测试以及《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例如:PN结、工作点、负载线、放大倍数、输入输出阻抗、频率响应、反馈、开环和闭环、交越失真等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课后加深理解,巩固所学。
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而在教学中领尽。这并非要全盘否认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由其所教学内容决定的。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各具特色,此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毕竟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演示等,是计算机所不能替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到《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其他专业来说只是课程的教学过程的丰富化,但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来说,所使用的教育技术手段基本是专业学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技能,比如flas的制作,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等,通过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使用这些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后,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后期课程中素材,再次使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专业技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后教学效果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成.教育技术学电子系列课程设置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2).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育技术学专业电子系列课程改革与开发的实践研究.
[4]浅谈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5]王彩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都在要求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作为小学课程组成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落实新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重要的工作对待,并在这一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积极研究教材、学情,大胆尝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最大化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认识到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的,也是违反新课程标准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的;(2)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技术等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更是不佳。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低下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3)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识字写字,还要教授学生朗读课文。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是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朗读也多是流于形式,从而未能发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1.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带有趣味性的主题图,运用自身的教学技能,为学生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教师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某一生活实例,以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引出教学内容,达到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记忆的目的。
2.利用综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合学习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语文学习的学科界限,把语文学习与各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实现彼此的融会贯通,并通过深入实践来直接体验学习,注重书本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视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利用所具备的语文素养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也提高了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针对某一知识点适当地拓展,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学习更高深的语文知识。
4.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等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提高重视,以不同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逐渐理解课文深意,形成语感,并在朗读中记录感兴趣的词句,以便为写作积累资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走出误区,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只是笔者的一点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师还需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的特点,创新思想,搭档尝试,以便提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并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如,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综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等等,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与教材内容,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郑丽敏.捕捉意外的美丽 促进动态生成: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72(03):24-25.
[2]张继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56(01):149-151.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优势;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得到改变,代之而来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各科教学。教师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它独特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这课时,可以利用悬念引入法。屏幕上出现草堂的美丽景色,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吗?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这里游览一番?”学生们肯定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去!”这样的情景和提问的引入,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课文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又如教学《鸟的天堂》这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展示几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的画面,同时播放鸟儿婉转清脆的叫声。这时,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视屏的精彩而亮丽、声情并茂的画面而流光溢彩,生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继而提问:“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榕树的?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形象直观,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语言理解及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借助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利用活动幻灯片:右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高效促进,积累语言。
学生语文知识的丰富,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记忆,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储存,能起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主要介绍了不同动物脚印的形状。一位教师制作了一群动物走过雪地留下脚印以后及各种动物分别走过雪地留下脚印的课件。首先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第一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各种动物的脚印有初步的认识;在讲读课文阶段,教师又一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动物脚印的形状有深刻的印象;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耳听音乐伴奏,眼看画面,口中背诵课文,深入地体味文章的美感;最后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进行动物脚印形状的练习。这四个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积累了学生的语言。
四、再现情境,发展语言。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用,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描述的内容是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边运用课件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次运用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偎依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练习说话。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已有经验储备,按照课文中的“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认识不足,许多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产生了种种不正确的认识,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其中最常出现的是以下几种现象:
一、淡化教材,以视听代替想象、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好时机。可有了多媒体,圆明园的图片一展示,使学生的想象反而受到局限。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二、受制于人,弱化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
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风格设计课件,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就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事实上语文教师自己能够制作出多媒体课件的并不多见。因此一些老师在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就只得借用现成的配套多媒体课件,按照别人的设计制作来讲课,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捉襟见肘、受制于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使阅读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葆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化教学;主要环节;系统网站
教育部在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倡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2011年,教育部在《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再次强调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网络技术因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和主流。自2006年初我校建立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多媒体进入教室后,如何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信息时代学习特点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信息及信息创新能力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由此可见,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公共基础课教育的主要手段,形成适应21世纪公共基础课应用人才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公共基础课的任务和网络化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育应把面向应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公共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和应用公共基础课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拥有通过公共基础课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目前公共基础课教育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大致为:了解公共基础课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公共基础课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公共基础课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应用软件,具有运用公共基础课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手段的重大飞跃。但网络教学所涉及的其他方面,诸如:网上自学、网上辅导、网上测验、网上练习等,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处在摸索阶段,网络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要在各大高职院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传统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网络化教学需要改革
随着公共基础课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公共基础课应用的迅速普及,公共基础课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公共基础课能力要求同样有增无减,公共基础课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在入校前都没碰过公共基础课,而部分来自城市的学生却已经在中学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基础知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水平,如何结合我校是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公共基础课基础教育,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就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多年的有益尝试和教学教改经验基础上,学院从2010年起对公共基础课网络化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三、网络化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环节
卜)网上授课
授课是公共基础课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普遍采用了网络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地利用了公共基础课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引入公共基础课基础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粉笔一黑板’的落后教学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机传播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信息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公共基础课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例如,当在公共基础课课程中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时,需要大量的图片与声音素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充分,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系统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二)网上自学
学生入学时的公共基础课水平差异也很大,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知识是无法使公共基础课基础教育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所有必须的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CAI课件或电子讲稿、电子教材及参考书目、重要习题及参考答案等。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网上不但要公布课程中必学内容的资料,还应公布规定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的资料,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自学空间。
(三)网上考试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终手段是考试。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以集中笔试为主,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无法充分反映公共基础课课程实践性强这一主要特点,检测方式过分单一,检测时间过于死板等。网上考试系统则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测试,许多题目都要求学生在公共基础课上现场操作完成,根据学生操作后的结果打分,通过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网上考试系统的试题是从题库里随机抽取的,保证了人人异卷,提高了考试的保密性,减少了作弊现象的发生。
三、网络化教学的思考
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工作,在公共基础课网络教学方面不断努力。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公共基础课的网络化教学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
(一)加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开展网络教学后,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前网上查寻资料、备课写教案上,在上课时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了“听电脑上课”的感觉,降低了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虽然网络教学大量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一些教学内容复杂、抽象的原理得以形象化。但是有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由于有了多媒体课件,产生了依赖思想,把一些教学上的示范动作省略了;有的把一堂简单的教学课复杂化了,把学生讲糊涂了,其效果适得其反。
(二)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
由于公共基础课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加之远程教学的普及将使教师逐渐从前台推向后台,这使得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从事公共基础课基础教育的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跟上公共基础课技术发展的脚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之余,除了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文献,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学习网络教学的相关知识,精通一些多媒体手段,掌握教学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在未来教学中将占据重要位置。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运行机制来逐步规范网络教学,但推行网络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着眼实际,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网络化教学的探讨《福建电脑》,2010年.
[2]龙江-力口强教师内涵建设,创新高职基础课程新改革《科教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