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物流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石油系统;经济
一、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形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物品运输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物流是经济活动的一大组成部分,在当前背景下,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绿色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的被应用在当前社会的生产过程中。21世纪的可循环物流管理体系是当前物流管理的重点,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各种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从多角度提出了绿色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当前物流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前提。
现代物流管理是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是结合当前的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进行分析,采用协调统一的规划模式进行运转的过程。在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个企业和行业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其发展的关键,是其持续性战略应用的主要措施和来源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强调业务流程的重组思想、快速反应思想和价值链战略思想,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组织和方法进行系统优化的模式,更是实现其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手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快速反应和优化,快速反应主要集中在买方市场环境当中,是由企业通过对顾客的需求深度进行了解,通过最快的速度生产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竞争需要。而优化主要是要关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通过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以最有效的运用价值链激励机制,寻求非增值活动及相应结构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效益的优化。
同时,在现代物流管理现象背后,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其组织集成和优化基础,通过快速反应和优化,时刻关注价值链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效益的集成和优化。
二、是由系统现状
石油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措施,更是一项系统化的产业支柱。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紧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在石油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对石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
现阶段我国的石化企业基本还都是一体化销售物流体系,这个物流体系在石化的销售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体化的销售物流体系的大致流程基本就是物流公司为各大区域销售公司服务,将石化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到各大销售公司,之后地区公司的销售中心对于物流的需求进行调运,输送到分部,最后才进入到市场当中。在一体化的销售物流当中,主要的物流业务是由销售中心来完成,包括运输等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取缔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的各种繁琐事务,为物流的畅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而,这种物流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准确,可以及时的将货物送达需求地,主要的理念就是服务性、快捷性、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当化及库存控制,而石化企业中,缺乏了这种统一的理念和实施效应,导致石化物流不能快捷和优化。
2、缺乏专业机构与管理
石化物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与物流公司的部分合作,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管理石化物流的整个运作,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将石化产品快速、准确的送到需求地,而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机构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运营出现很多问题;
3、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布局
石化企业是国内的主要企业之一,面对的是整个国家这个市场,然而石化物流现阶段却不能将整个市场全部统一,或者是因为路程的远近或者是时间的长短而导致各地的物流信息不能统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布局,去适应现代化的石化物流市场,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和发展带来阻碍。与此同时,由于一体化的销售体系虽然给石化企业带来了简洁的流程,但也不可避免的给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冲突,而对于现代物流而言,石化物流管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落后,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做到货物的及时运输,做好物流的优化和快速等,阻碍了石化物流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急需解决。
三、现代化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应用
现代化物流强调的是快速发应和优化,提倡各个公司的共赢,尤其是对整体的快速反映和市场的竞争力为主。将现代物流管理带入到石化物流管理中,可以为石化的物流提升很大的空间,增加很大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共赢的目的,通过总结,现代物流管理进入石化物流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物流为导向的一体化销售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是在现代物流的思想中提出的,产品仓储在物流公司当中,是一种从下而上的物流,主要是通过销售市场的开拓,先对市场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将需求信息反馈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再进行整体的物流资源配置,根据销售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配送货物。这种机制避免了原来石化物流因为对市场了解和不及时而产生的货物屯压或不足,主要的流程
2、建立石化中转中心
虽然现在石化企业已经有了一些转运中心,但还是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包括联运中心和陆地转运中心,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转运中心串联起来,做成三级配送体系,同时,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地域建立二级区域配送中心,通过运转中心和二级区域配送中心,形成一体化的配送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将货物输送到市场当中,完成物流体系。
3、资源整合,建立专业性的石化物流网络平台
现代化的社会也是网络的社会,信息流早已成为了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石化企业可以依托已有的物流网络设施,采取兼并、收购及联营等方式,整合物流网络,构建完善的配送网络,将仓库、储罐与加油站等紧密联系,同时,通过网络配置,完善资源的优化,尽可能的扩大石化在市场中的占有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到目前为止,石化企业的物流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制约着石化物流发展的因素,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石化物流的运营,扩大石化产品的及时输出,也可以为我国的石化产品需求增添一份力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物流被看作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电子商务涉及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四个基本要素中,前三流均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但作为四流中最特殊的物流,除一些信息产品外,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需借助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工具传输。可见,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在20世纪初就开始发展物流,他采用的是_种以整个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统一从整体进行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即中央物流化的物流模式。当美国在提出电子商务的时候,因为他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所以他可以直接将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衔接在﹁起,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本也非常重视他的物流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时,日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他用高效配送中心的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也取得很大的经济利润。而在我国由于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尚未建成,我国的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起点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所以现行的物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体系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解决好物流瓶颈问题,才能真正通过电子商务来发展经济,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一、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问题
(一)物流业的技术设备现状,严重制约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协调发展
在流通中,商流、信息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极大缩短流通过程。而物流的发展则明显滞后于商流、信息流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陈旧,物流现代化程度低,从而影响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成为物流业实现信息化及流通现代化的“瓶颈”,影响了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
1.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3.59公里/万人,德国为1468.4公里/万平方公里和65.94公里/万人,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1.6公里/万人,巴西为1885.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18.4公里/万人,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长期以来,我国在交通枢纽、公共储运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各种工商企业内部仓储设施难以构成企业投资发展的重点。目前,交通部的公路主枢纽规划虽已经形成,但仅有上海、深圳等地的一级主枢纽在建设中;航空货运基地尚在规划中。我国经济系统中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物流集散乃至运输效率的提高。
3.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标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例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扩展;(2)应用器具标准不配套,例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3)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特别是在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以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为例:(1)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流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整个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比较低。虽然现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使用这些技术,但涉及的面还比较窄;(2)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从物流业的设备现状可以看出,要实现全国物流现代化、信息化,单靠目前的技术条件是很难达到的。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不得不使我们加快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势在必行。只有物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才能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少,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少。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随着中国进入WTO,在物流这一领域,有许多国外的大公司,例如Ups,DHL等都带着他们的管理理念来到了中国,并在国内的物流配送中占得一席之地。这更应当引起我国的重视,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部分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物流水平,尽快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三)物流管理不统一,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趋势下,要创造方便快捷的购物环境,在物流方面就应当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综合性的物流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划分明确的职能,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内贸局等各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都在上项目、抢市场,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也造成了企业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
(四)发展现代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
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而我国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方保护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物流企业的设立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手续繁琐,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等等,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物流问题的对策
(一)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建立成熟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问题将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成败。而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制与配送制相结合,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也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根据国内外连锁企业的经验,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有自建、改建、联建、代建四种。
1.自建物流中心。自建物流中心是指电子商务网站自身建有物流中心,经营配送业务。此种方式对有条件的大企业因为具有传统的资源优势,而且物流具有针对性,所以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我国的海尔建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制定了物流改革计划,实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突破的方针,使它为海尔提高了经济效益。
2.改建物流中心。改建物流中心是指充分利用原有储运企业、物资企业的场地、设备和购销渠道,通过功能完善、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使其转化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此种方式对于实力雄厚、设施条件完备、集散能力强、物流管理水平较高的储运企业和物资企业较为适用。
3.联建物流中心。联建可采取两种形式:(1)网站与物流企业联合共建物流中心;(2)网站与生产企业联建。联建物流中心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储运设施,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同时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发挥各自优势,是一种理想的物流发展途径。
4.代建物流中心。代建物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网站本身不经营配送业务,而是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发展形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不得不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环节,则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二)实现物流现代化,加速现代化物流的发展
物流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仓储自动化、运输合理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装卸机械化和物流信息管理网络化。实现物流现代化要求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先进技术手段,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将商品送达目的地。
物流的现代化主要指物流技术的现代化。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物流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将各个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复合化而形成最优系统技术。如以运输设备的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为中心的集装箱系统的开发;保管和装卸结合一体的高层自动货架系统的开发;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中心的情报处理技术与运输、保管、配送中心的物流技术在软技术方面的结合;运输与保管技术相结合的生鲜食品保鲜输送技术等。
(三)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进程
现代物流已趋向商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的趋势,通过构建现代化物流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这一全新的现代物流体系,使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从而能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其通过包括Internet、条码技术、EDI、射频技术、MIS、GPS、GIS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实现对在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各个环节的作业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为诸如“缩短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与稳定”等现代物流管理目标服务。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和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要已经初露端倪,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这使得中国的物流业发展很被看好。因为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是最经济的选择,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集中表现为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只有极少数企业可提供国际流行的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物流服务。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物流的增值功能。
(五)统一物流管理,加强法制建设,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是要加强对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立法,特别是在对物流的立法中要明确统一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性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物流网络的规划和统一布局,并与各专业职能部门紧密协调,以利于跨地区、跨行业、全国统一的,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物流大市场的建立。同时,也要推动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的物流法规和配套规章的制定,改变目前现代物流无法可依的局面。为物流企业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六)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指导现代化物流的实践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新的经济环境下不断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应用人才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和物流人才都非常紧缺,国家已经开始针对这个领域开展了一些职业资质培训。但是这些都还只停留在物流基础层面,对深层次研究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还不够。
综上所述,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若想突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法制化,以及加快人才培养,如此才能扫清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才能使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立官.物流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梅绍祖.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王之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探讨新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chinaoceanshippingmonthly,2001.3.
[4]郑英隆.寻求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合作[J].商业经济文荟,2001,(1).
[5]文莉.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J].现代商情,2001,(5).
[关键词]传统物资管理企业;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
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增强管理工作效果,提升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1传统物资管理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与现代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直接关系,需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与了解,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分析与管理。具体关系为以下几方面。
1.1物资采购与存储关系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物资采购需根据企业制定的计划方案,购买或是供应物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合理采购的情况下,针对剩余物资的数量进行分析,不会关注库存方面的成本。且企业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物资消耗的数量很大,且规格内容很复杂,为了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会储蓄很多物资,经常出现物资积压的问题。在传统物资管理的过程中,会向着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转化,能够通过供应链的方式,分析物质的流动性情况,明确存储功能域特点,在了解具体观点的情况下,更好地建立现代物流观念,协调供应链上下结构之间的关系。而在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中,可实现合理的存储工作,将物资管理作为基础内容,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方案,针对库存内容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实现零库存的管理目的。且在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物流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快资金的周转与流动力度,通过合理的物资配送方式完成工作。
1.2物资配送的关系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在实际发展中,未能创建完善的物资主动配送方案,无法针对物资管理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且在仓库管理工作中,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难以创建多元化的管控体系,严重影响各方面管理工作效果。且在传统物资管理期间,未能制定完善的物资储蓄方案,无法通过合理方式进行生产。而现代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基于传统物资管理方式,针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生产期间的物资内容,协调各方面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与控制,在合理配置物资材料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改革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创建生产供应体制,降低生产期间的库存成本。
1.3物资管理的技术配装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而言,在现代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技术装配很差,尤其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创建信息互动机制,能够开展实时的信息互动活动,明确市场的信息情况,针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解决当前物流管理问题。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现代化物流管理企业的转化方式,创建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创建规范与科学的物资管理系统,根据生产线的实际特点,建立自动化立体库系统,合理使用单元化的技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建自动化配送体系与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主要针对某个地区或是企业的物资进行供应,具有物资管理与销售等功能,可以创建计划经济等模式与产物。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体制开始完善,且传统物资管理企业主要靠着国家的优惠政策生存,但是,当前已经无法依靠优惠政策的支持。因此,在新形势发展的时代之下,物资管理企业应当针对经营机制进行合理的调整,明确经营分配要求,遵循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原则。目前,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物资管理企业应针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创建良好的供应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需向着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提升供应链管理工作效果,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此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
3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的建议分析
在传统物资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针对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创新,向着现代物流企业进行转化,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转化建议为以下几点。
3.1做好业务的定位工作
企业在对业务进行定位的过程中,需针对业务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其划分成两个类型:第一,对于物流服务定位而言,主要针对供应链与物流服务链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各个环节的物流服务特点与要求,全面提升每个环节的工作效果。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创建全程物流企业的定位模式,明确整体供应链的服务要求,创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在实际发展中,需明确现代物流企业转化重组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在明确管理目的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开展转化工作,例如:技术状况、经济状况与业务状况等,可在转化期间,预防盲目发展的问题,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管理工作力度与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2合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
传统物资企业在向着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过程中,可提升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与网络化水平。虽然我国在物资企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成果,但是,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传统物资企业未能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严重影响各方面管理工作效果,甚至会导致企业的信息获取方面受到一定影响,无法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物资企业需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转化,明确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要求,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增强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在此期间,需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转化传统物资管理工作模式与发展形势。
3.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明确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通过人才队伍的支持,提高总体工作效果。首先,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过程中,传统物资企业需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要求人才掌握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在工作期间尽职尽责,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需针对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各方面先进技术,全面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与模式,提高整体工作效果。最后,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期间,需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与考核制度,明确各方面工作目的与要求,全面提升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效果。
3.4针对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化
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而言,在传统物资企业转化的过程中,需针对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化,改革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在此期间,需针对供应链管理机制进行合理的改革,明确主要的思想内容与策略方式,提升物流管理信息的利用率,创建共享管理体系,预防信息扭曲问题。同时,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针对物流企业的供求关系进行合理分析,明确稳定性与牢固性的合作关系,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在此期间,需合理创建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系统,合理地反馈数据信息,应用网络系统进行消息的传递与共享,在了解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增强管理效果。
3.5制定完善的战略规划方案
在制定战略方案的过程中,需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环境特点,针对传统物资企业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完善,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在制定战略规划方案的过程中,需遵循全局性与结构性的原则,明确具体的功能与基础内容,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促进传统物资企业的良好发展与转化。
4结论
传统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过程中,需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现代化的管理原则,明确各方面工作特点与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与制度,开展战略规划活动,增强整体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物流运输 经营模式 权资分配 融资 政府作用
引言
运输与物流天然的共性,决定二者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物流成长依赖于运输环节的支撑;运输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壮大。彼此交替发展,一方占据优势地位,拉动另一方。在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大行其道的时代,探讨运输的发展,促进物流与运输双行业,共同发展。
一、澄清运输与物流概念
由于物流名词新兴,产业新锐,准确的物流一词常被大众偷换概念,认为物流其实只是传统运输的旧貌换新颜,甚至可以简明的理解为“物的流通”。其实不然,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中给出的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而物流学术界对于运输给出的解释为“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可见,运输无论在功能性质、外延范围、作业环节及在供应连中的地位的各方面,作为物流的子系统,只是1/7,远不能与物流等量齐观,不可混为一谈。
二、中小运输企业向物流行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1.从企业性质角度看
运输服务业是零售、物流的基础,是供应链衔接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其物的流动本身都是依赖于运输系统来完成的,没有运输就谈不上物流,可以说运输是物流基本的组成要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传统运输业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运输不再单单作为物流的一个子环节单纯的提供运输服务;丰富增值外延的大运输服务甚至是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将成为传统运输企业发展转型的方向。
中小企业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灵活应变的特点给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传统中小型运输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面对挑战,充分利用当今发展物流的大好时机,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业转化。如何实现传统运输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2.从经济环境角度分析
我国中小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面临着经济体制缺陷、政府约束和来自社会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运行中的变动因素不断增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随着国有、集体所有大型运输公司改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大型跨国集团的进入和成长,行业竞争白热化。
传统运输行业面对这样的经营环境,纷纷积极寻求出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把物流作为提高竞争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经营与管理模式引入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与管理之中。大型传统储运、运输企业,改变经营策略、管理手段、业务范围等实现了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而成功转型。中型运输企业,碍于专业水平、资金支持等方面,虽不能马上调整方向,但也在积极寻找转型路径。小型民营运输企业,受制于更多因素,但也努力向物流也靠拢,纷纷翻牌,改旗易帜,虽是“以物流之名,行运输之实”,但是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较之传统运输,物流有更为广阔的外延空间可供发展。
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战略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三、浅析中小运输企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传统运输企业面向物流的转型,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通常表现在:(1)企业主自身:我国中小运输企业多以民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企业主对于市场情况把握不够准确,基本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到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多是以甘于现状之逸,待技术、管理改革之劳。殊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场激烈的竞争,客观上对企业主如何看待自己企业的发展提出要求。不能与时俱进调整发展方向,就必然要被市场竞争的机制所淘汰。(2)由于自然人的趋利性,企业主担心投资风险、回报率,对于投资谨小慎微。,明知企业存在问题,需要调整改变,但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硬件设施配置,运输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技术的提高;问题暴露后又心存侥幸。久而久之,积弊益深。(3)部分中小运输企业诚信意识薄弱,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制造业和流通加工业“流”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市场份期内不会饱和,无论是专营运输还是综合物流都有广阔前景,应予以积极的开拓。树立诚信意识,杜绝为谋短期利益而出现的不良甚至违法行为,促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2.经营模式多样化选择
中小公司发展竞争之初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市场准入门槛低,建立起一个小运输公司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此类企业不具备可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技术管理手段,若要在在同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多只能运用价格作用。随着企业的壮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既在价格上,更体现在服务质量和范围上。价格与服务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单纯的压低价格或是降低服务水平都不能成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支撑。
我国现有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正值第三竞争阶段,如何结成联盟,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综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纵深化发展业务――扩大运输业增值范围
小型企业运用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在运输网络节点上开展仓储、配送、分拣、加工、甚至信息处理等以运输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并以此拓展经营范围。另一部分初具规模实力的中型运输企业可与大型企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联合,成为其物流活动的专项部分,为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生产原材料和销售商品的供给服务;与整个物流系统有机结合。由优化物流的运输子系统,达到优化物流系统、压缩大成本、柔化供应链衔接的目的,从而使整条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2)外向横向联合――向规模型集约型转变
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
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3.企业内部权资分配合理化
权――对于管理层决策权的划分,向来是企业经营发展中敏感有重要的问题。尤其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其自身特点。这些企业多由个体工商户组成的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的经济体,往往对于权力划分不明确。而管理层权力归属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决策水平失衡,产生“情感决策”“家族权威式”的决策。影响到企业长久的发展。
资――国家分配制度从“按劳分配”到“按劳与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改变,体现了“资本”在分配中所起作用及所处地位。中小企业涉及利益分配,须有明确的制度、体系遵循。对于收入/分配制度、状况不够重视,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如何结合中小型运输特点,使企业内部权资分配合理化,是一项企业长远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4.中小运输企业扩张转型引出的融资问题
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涉及到对资本金的进一步要求。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的作用十分关键。尤其是在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这一特殊的背景下,更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增加资本投入。如果没有资金,企业不能获得和吸收新技术也无法不断地进行扩张,将最终在竞争中失去与其他公司的抗衡能力。体制制约,融资渠道单一,经营所得不能全力用以扩大再生产,对外融资瓶颈难以突破等原因,均制约着企业的成长。
适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远不如大企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主自给――一方面来自经营获利的再投入;另一方面源于其他渠道,由企业主自给资金注入;(2)银行借贷――我国对于经济体制转型的特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并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3)外部风险投资――由于投资人进行的是资本运营,故要求资本回报率尽可能高。但中小型企业受管理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企业发展较缓慢,业务水平难以达到资方要求的回报率,又会导致外部投资额萎缩,进入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最终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成为了另一个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
5.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中小型民营运输市场现为多、小、散的状况。但这也正是竞争之初的状态。政府应在宏观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制定政策扶持引导,恰当行驶自身职能;微观上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对运输行业的因势利导。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
中小型运输企业面临的诚信危机(Integrity Crisis),直指政府应建立健全对运输行业的法律法规约束,使其健康发展诚信虽属道德范畴,但在道德观念没有广泛在人们心中形成之时,应以法律法规加以约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运输企业携货款潜逃的事件,使发展尚不完善机制仍不健全的中小运输业,此番又进入诚信危机的冬天。究其原因由于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留有空白,或对于市场约束与监管、执法力度不够,致使部分不法企业主有空可钻。一些公司存在于手续不齐备,甚至无照经营的情况。事前无从控制,事后无从追查,造成社会效益、运输行业、托运企业三方面损失。
(2)制定政策扶持引导
无论是转型中的传统运输业还是兴起的物流行业,都处于发展阶段初期。因此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其一:为运输业行业向物流企业顺利转轨,应对给予政策扶植,避免此类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夭折。为中小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
其次:要做到减轻中小运输企业规制负担。中小企业所支出的行政费用对于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会对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和成本效应。另外,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间接负担。因此,政府应在寻求效率、积极革新、制定标准的同时更为积极的主动地寻求更高效的规制和政策工具,以减少行政带给企业的附加成本,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
(3)政府恰当行使自身职能,指导发展
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经济的阶梯式发展。大力倡导运输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对分散经营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履行自身“扶持、协调、服务”的职能。为向物流转轨的运输企业提供统一开放,自由有序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3]唐渊李卫红:物流企业资本运营与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6
[4]李建峰刘凯: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的分析和对策[J].现代物流,2004.9
唐山工厂在与西门子合作的过程中,引入欧洲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在物资采购方面大力推行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种创新的管理,大大减少了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了物资采购的效率,使传统的物资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是电子商务“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资金流最终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对于有形商品的任何一笔交易,如果没有实物商品的顺利转移,就无法完成一次完整的交易。
目前,物流配送的效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电子商务下,物资管部门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就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甚至出现了买受电弓送继电器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有力保障。现代化的物流,是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它的优势无法显现,仍将是无米之炊。
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高效性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作为保证,将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合理化和高效化的物流,而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物流效率的高低。
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信息处理的平台。物流的特性决定了物流与信息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物流所含的运输、库存、装卸、搬运,包装等活动,对商品的流动来说,是在不同场所进行的,特别是物流服务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物品的在途时间,实现或接近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和稳定,这就要求在物品的流通过程中,保持信息的畅通。信息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要素,为物流的正常运转、管理,决策以及制定战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依据。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客观上要求信息流保持通畅,并准确反馈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的及时大规模传递创造了条件,促进物流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从当下引发的狐狸王驱动形式来看,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相关体系结构,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对地方农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上,可结合当下的时代研究背景,对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目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进行简要探究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贵州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栽培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有30多种,水果品种4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主要种类500多种,天然优良牧草260多种,畜禽品种37个,有享誉国内外“地道药材”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茶叶的原产地,贵州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独具特色的的原生态民族工艺品品种众多,市场前景较好。鉴于贵州丰富的原生态农特产品资源,为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营造相应的互联网+生态链,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物流现代化水平、加强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将成为农村电商主要的推动力。同时贵州农特电商发展相对落后,互联网+、大数据在农村电商应用不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体系不建全等一系列因素仍然存在,现从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策略进行一系列探究分析。
二、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贵州农特产品在电子商务经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电商平台不完善
平台不完善,针对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层次分布不突出,在平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善。本地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品牌建设问题,平台对品牌的推动问题,股权及承包制等问题对农户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2.电商意识不足物流不全面
电子商务的意识不足,从贵州各乡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程度来看,其乡镇农特电商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和传统销售模式,差别不大,并没有真正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实际的应用上,并未真正发挥互联网+优势。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看,其创造的价值和潜力问题依然存在,更多的增值产品及服务都有待开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地方农特电子商务物流的开发问题,高成本问题,我们需要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企业规模,物流现状以及技术等方面采取龙头企业物流的带动示范性作用,在标准的要求、规模和技术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急需要解决农特电商发展中的最后一公里、降低农特电商的运营成本、物流现代化水平也是突出的问题。
3.传统商业模式、农特产品物流未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需求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还有待提升。农特产品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有的农特产品特别是生鲜农特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冷藏、运输及人力投入等还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需要建设更加庞大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且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4.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对于电子商务的管理人才来看,贵州还存在一定的空心化,从而导致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紧缺,并严重影响其农村电商的正常运行。而从电商人才的年龄分布结构来看,也出现不均衡现象,这将会造成电子人才需求断层,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农特产品电商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那么,就会影响农特电子商务的推动。
5.地区相关联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在贵州部分农商也在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但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发展意识不够,各自为政,没有联动发展。农特电商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农商虽也试水电商,但仅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并没有结合地区特点、产品特点来创新发展,更有部分农商经营者照抄照搬其他行业的发展模式,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三、贵州农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
为保证贵州农特电商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转型,加强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对贵州农特电商发展从平台建设、物流体系、人才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策略分析。
1.建设完善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需要建设更为完善的电商物流体系结构,根据地区产品特点,完善农特产品物流体系。在进行相关的物流产业园建设中,提高政府引导职能,建设一套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并依照地区需求,产品需求进行层级拓展,实现对市级、县城和乡级的之间的分级联动,强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并完成对多触点,高节奏化、高层次化上的现代物流体系研究,并以此来完善对物流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现有物流企业合作,借现有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加强现代化物流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农特电商物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一、何为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来源于英文的“Third-party logistics”汉语直译,简称3PL,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属于通过与发货方和收货方合作,以自身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一类企业。它不属于任何一方,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贸谈判等。自上世界末,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出现,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迅速,人们对物流概念的认识也随之拓展,在重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经济界和物流企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许多以生产为主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是否应该将精力集中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和营销开拓上面,而将流通过程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并开始试探性的操作。物流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新兴的物流门类,终于应市场需求产生了第三方物流,并在新世纪逐渐成为了物流届的宠儿和市场流通的重要一环。第三方物流以专业性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为生产者、供应商和销售企业提供运输、仓储和配送服务,有效地帮助第一方企业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在主营业务上与对手竞争,也能够为消费者创造更便捷的商品采购条件。可以说,第三方物流自出现起,就迅速占据了市场,成为了物流业的一种新趋势。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特征
1.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出现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是对国外现代化物流服务的借鉴和传统物流服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第三方物流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物流企业的业务转型和创新;二是新创办的现代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三是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四是民营物流企业的参与。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范围来看,主要还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加工、包装、配送、定制服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刚刚起步,还需要逐渐地发展和完善。但是,应该看到第三方物流业的良好势头,企业的数量、服务的质量都在提高,未来大有所为。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规模和投入还不够,新型服务还有待提高等等。
2.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可以说,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是物流行业发展水平的最好体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既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物流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自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出现以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总体规模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偏小,除了物流企业自身需要继续追加投入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适当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帮助。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物流企业接受的委托服务量逐年增加,可以说,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
(2)供求关系体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许多企业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对第三方物流一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委托业务也局限在传统物流业务如运输、仓储等方面,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与之相对应的是,外资企业的态度截然相反,占据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务的主要部分。这是业务需求方面的特点,可以看出目前主体的需求不足,层次也较低。
另一方面,我们大多数物流企业本身对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准备也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的不完善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在未来第三方物流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这种情况将极大地制约现有物流企业的发展。
(3)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的欠缺。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是两种原因,一是传统物流观念的影响,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二是传统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还未能将信息化作为主要的关注点,投入不够。但是,要知道,未来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就是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这不仅是提高物流业务效率的需要,更是减低人员成本,提高人员素质,从而树立品牌服务形象的需要。
(4)现有的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不够健全。第三方物流必须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仍然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形式上,对现代化的物流业务如设计、配送、信息共享等开发不够,无法形成完整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
三、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建议
(1)转变传统物流经营理念,以现代化第三方物流的理论进行经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队伍,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物流企业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经营,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打造属于中国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2)要重视物流服务品牌的建立和维护。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对自身管理的加强,根据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现代物流管理的加强绝不仅仅是传统上的人员和业务的加强,而是全方位的现代物流业务的开发、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和现代专业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最根本的还是服务,要改进服务业务,创新新业务活动,扩大市场竞争力。二是以战略同盟关系为基础,加强物流增值服务活动。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以契约为基础的加工、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全方位物流活动,逐渐刑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是在全方位服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有自己企业特点的一体化服务理念,整体的服务意识。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共享,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以客户的需求为自己的服务目标。
(3)要重视资源的有效整合,保证供应链畅通。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现代化信息处理为基础,加强网点建设,做好供应商和销售商的链接,还可以强化与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合作,实现共赢。
另外,要重视专业化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团队建设,这是实现高效物流服务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元旭、田 宇著.物流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M].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2月第二版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管理
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一股浪潮,迅速在因特网上蓬勃开展起来。截至2011年三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4.77亿,国内备案网站数量达到382万个,互联网正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电子商务迅速地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将企业、政府、个人、组织连接起来。很多企业、组织、政府和个人都在因特网上建设网站,宣传自己;有的开设网上商店,销售商品或服务;有的收发电子邮件、浏览新闻、下载音乐、影视作品,买卖股票、进行金融投资、求职、交友、购买商品、玩游戏等等[1]。预计到2013年,中国网上购物交易总额将会超过1万亿。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政府和个人都加入了电子商务大军,享受着信息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
电子商务以快捷、高效完成信息和所有权的交换而著称,然而,商品只有通过物流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无误、完好无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才标志着电子商务活动的最终实现。因此,物流现代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现代化的物流服务需要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企业是否能够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服务是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中央政府明确了我国物流业的定位之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表现出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先后出台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加强了对物流业的引导和扶持。”资料显示,2000-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4%,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1.2%和14.4%。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同比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高,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2]。近十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也逐步完善。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企业虽已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对原有的物流体系进行改革,但现代物流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物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1.物流运作模式落后,物流管理总体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很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还属于传统的运输队形式,小规模运营,有的甚至只有几台车,只能从事简单的运输。企业收到待运输的货物后将货物运到目的地即可,并没有更多的物流附加服务,不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运输成本高,运输速度、质量也无法保证。“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我国,根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国内大约有1.8万家已注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中90%是小型私营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无序。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物流业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于发达国家1倍左右。
2.物流环境不成熟
物流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就这五方面而言,主要是法律政策环境和技术环境不太成熟,与国外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中多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因为公路运输属于“门对门”运输,机动灵活、方便快捷。我国公路货运由于历史原因,从运输组织形式到经营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国外公路几乎不收费,即使收费也有一定的年限。而我国公路物流运输中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层不不穷,例如物流收费项目少则几十项,多则几百项;物流水、陆、空多头管理,管理混乱,责权不明确,这些都直接影响物流系统的运作,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举步维艰。
3.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国外物流业发展得较早,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方面已具备相当经验,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在国外,相当多的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社会培训体系也比较成熟。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现代物流管理的思想进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物流管理专业培训方面也开展的时间不长。虽然有一些大学近年来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陆续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物流人才,但与市场需求相差较远,对于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的缺口还非常大。
4.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化应用程度低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企业信息化的支持,IBM公司的电子商务理念是: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技术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三个环节紧密结合的产物。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3]。电子商务的组成要素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其中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实现依托因特网的快速流动,唯有物流必须依靠现实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环节才能实现,因此,没有物流的信息化,先进的技术装备的高效率不可能在物流领域中得以充分发挥。所以说,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在近些年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水、陆、空运输条件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多式联运进步不大,物流专业设备的应用也不够广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三、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对策
1.改革物流运作模式,树立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作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物流平台”的问题非常突出,“粗放式”经营的问题很严重,存在各种物流方式分立、物流基础设施不足、物流技术落后等问题。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思想指导物流企业经营,建立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为社会提供快速、准确、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是目前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加入电子商务大军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电子商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电子商务的高效性、便利性、集成性、可扩展性和协调性,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依赖逐日加深,但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物流还远远达不到人们的预期,一方面客户日益提高要求,另一方面物流成本越来越高,使物流企业举步维艰。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学习国外物流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加快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速度,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加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降低物流成本,与国际水平接轨。
2.提升物流环境,规范物流市场
2009年,国务院正式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这也体现了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物流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而且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而要大力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一个规范、欣欣向荣的市场。有关部门正在评估物流行业,预计未来的3-5年内,会有新型物流企业出现,引导物流业发展,整个物流行业要向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整顿物流业外部环境,削减收费项目、避免多头管理、降低物流收费标准,打破部门利益,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3.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高级别物流人才。一个行业要发展,必须拥有充足的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这样才能促使整个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其明显特点就是商物分离,物流是商流的物质基础,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电子商务物流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此标准,其条件之一就是要求物流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现在,我国各大院校也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国家也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资格认证,可以说,国家非常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很快我们将拥有一批专业的物流人才,缓解这方面的人才缺口。
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
虽然互联网可以解决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优化物流,但无法解决物流问题,物流问题的解决,尤其是社会化物流平台的构建,需要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此外,物流本身发展滞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与电子商务相提并论,因为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一点一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这方面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能按部就班地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好社会化物流平台,鼓励并引导众多物流企业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使物流管理向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尤其需要注意物流成本控制、物流质量管理和库存管理这三个方面。
总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及管理水平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匹配,广大用户在享受了电子商务的快捷便利服务之后,总是会对物流服务水平颇有意见。在不愉快的购物经历中,物流的送货时间太长、送货时货物丢失或损坏、快递人员态度不好、运费过高都是网购人群抱怨的主要方面,加强物流管理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所以,电子商务想要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关键词:物流中心;规划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现状是:流通市场主导力量已初步形成,流通企业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且已基本形成规模,经营开始从粗放状态,向组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型 。现代化物流网络已经开始建立。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引起了社会化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了物流中心的出现。现代化物流中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实现集约化经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造规模效益、推动流通科技进步、实现流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我国将发展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物流中心利用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有效地联结了生产和消费,使整个商品运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实现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物流中心的规模设计
根据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竞争对手的状况,确定目标份额,从而决定物流中心的规模。规模设定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状况,预测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物流中心规模设计项目不是短期行为,预测范围必须包含中、长期内容。第二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包括目前的生产能力、占有市场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因为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以上预测如果发生大的偏差,将导致设计规模过大或过小。估计偏低,发生失去市场机遇或是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问题;而估计偏高则造成多余投资,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运营困难。
合理地布置好预定的区域内各功能块相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布置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物流中心是物资集散的重要场所,物料搬运是最核心的作业活动,合理设施规划的经济效果将更为显著。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机-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物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软硬件设备系统的水平常常被看成是物流中心先进性的标志,因而为了追求先进性就要配备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给投资带来很大的负担。所谓的“先进性”就是合理配备,能以较简单的设备、较少的投资,实现预定的功能就是先进,也就是强调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方法,从功能方面来看,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是衡量先进性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对于物流中心的建设,比较一致的共识是贯彻软件先行、硬件适度的原则。也就是说,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软件的开发,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而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则要根据我国资金不足、劳动力人口过剩、人工费用便宜、空间利用要求不严格等特点,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更多选用一般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装备。
二、组织管理体制
大型物流企业,在组织管理体制的规划方面必须考虑到信息时代的特点。 “流程重组”(企业再造重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企业组织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改变为扁平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适应未来市场多变的要求。我国尽管刚刚开始起步,但发展的方向是必然的。作为企业的规划者、组织者或领导者必须了解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动向,以便在需要的时刻迈出关键的一步。
三、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1.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要求。
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化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 “极化区域”,要有益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城市化水平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化,促进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也会促进金融、服务等其他经济的协调发展。
2.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是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的两个严重阻碍
物流中心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地区间区域市场的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虽然我国至今还缺少一套比较完整的度量指标,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即地方政府采取具有保护性和倾斜性的行政、经济及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过本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限制和干扰。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地区市场封锁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中央及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若干经济主体利益交织在一起,但对物流中心的影响却是重要的,表现为:地区市场封锁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是工业和农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结构趋同化。这种不合理性降低了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使物流中心的生存空间受到相当挤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保护了本地区企业占用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增加了物流中心开展业务的难度,削弱了物流中心所可能带来的比较利益,而且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功能的不完善,无法缓和及调节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矛盾,影响和调整生产消费结构的作用也未充分实现,物流中心打破和冲开地区封锁的难度相对增大,从而说明形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物流中心的外部条件是欠缺的。
四、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布局和规划
1.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区域划分原则
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可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区域不象行政区域划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济区域的开放性。他们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别是行政区划分常以自然地势、人口数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他具有相对长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表现得相当活跃。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计划区域的资料更易于收集,容易为政府所关注和支持,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即强化了行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对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来讲,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区域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在物流中心的完整性和开放性。所谓完整性,指物流中心提供了经济区域内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经济区域的内聚力一定程度上是靠物流中心才得以维系;开放性是指物流中心不断从外界获得商品和信息,同时又向外界传递商品和信息,以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而我国传统的流通过程的情况是商品流通分散集中在各个行政区域内,区域间联系较少。区域划分不是以经济区域来划分得以存在并维持的基础是地区间趋同的产业结构和行政手段的人为限制,其低效率和低效益使其越来越缺乏生命力。
2.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中心提供了广阔的赢利空间,同时也对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要求企业物流提供成本优势:物流中心既然是第三利润源泉,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物流管理的专业化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如库存控制、通关业务、租赁等业务的优化将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产品成本,忽视流程成本的做法。流通成本是企业总体运营成本(TCO)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之一,它所产生的成本会较大地影响整个运营成本。
(2) 要求物流系统响应更快:面向市场不仅仅是销售人员应注意的问题,更是成为根植于企业精神的一种观念。所以,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不能简单理解为销售人员对客户要求的迅速响应,还应包括灵捷生产系统,同样必须具备快速的物流支撑体系,这样才能形成对客户要求的最终满足,从最初反应到最终服务的完成才是完整的响应周期,整个周期中物流时间占很大比例,而且全部工作相当部分的工作要由企业的物流经理和业务人员来完成。
(3) 要求物流系统服务水平更高:面向市场的物流不仅仅是储运、仓储、配送等独立功能模块的简单组合,对企业和客户来说更是一种增值服务。有相当的用户服务的工作现在已由物流人员来完成,如包装、贴标签、拆零、为用户安装服务、限时送达、运输保险、信息收集等,物流系统变得更为复杂,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这些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用户的忠诚度和企业信誉。
作者单位: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华.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志群.物流与配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