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移动支付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建议

第1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08-01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移动支付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安全问题,如果移动终端出现安全威胁,就会影响终端用户对移动支付终端使用的信心,继而影响移动支付的发展。因此,当前移动支付研究重点内容在于提高和改进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完善移动支付系统,打造出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移动支付平台。

1 移动支付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经历了几代的更新和深入研究,逐渐从传统支付手段过渡到电子支付,然后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成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据调查显示,当前已经有大概150个移动支付业务在运转经营之中,这些移动支付业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世界各个角落发展。很多通信、金融领域都已经引进了移动支付的支付方式,并且对发展移动支付事业有极大的信心。根据Gartner公司数据表明,截止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终端用户达4亿人次,可以看出未来移动支付发展面临良好局面。不过随着移动终端用户人数的增加,移动支付在使用之中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重视,亟待为移动支付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1]。

移动支付手段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移动设备(如手机)、支付卡、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利用电子技术达成支付目的的支付方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各方面之中。未来,利用移动支付手段的终端用户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移动支付手段具有着远程支付和近距离支付的特点,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移动支付手段的安全性能将持续提高,可以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

2 移动支付应用存在的风险

2.1 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威胁

当前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多是手机、Ipad,用户在使用之中会因为移动终端设备受软件病毒的侵袭而泄露终端用户的信息。当前各种支付软件层出不穷,使用户也无法明确判断哪些软件能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在移动支付应用过程中主要的软件威胁有以下几种:第一类,终端性能被破坏,当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自身系统内存容量不足时,会影响软件的正常运行,例如支付宝、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软件的功能会受到限制,影响用户使用。第二类,恶意窃取用户信息,移动支付需要依靠网络进行支付,当终端设备与互联网联网时容易遭受恶意软件威胁,主要的威胁是盗取用户的各类信息。第三类,恶意扣费,在移动支付应用之中,恶意软件会假冒营运商定制收费业务,扣取话费等,这也是当前用户最常遇到的威胁[2]。

2.2 移动终端自身的物理环境威胁

移动终端设备最初只是具有短信等基本功能,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人们当前使用上了智能手机,这也成为最常见的移动终端设备,促进了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不过与此同时也因移动终端设备自身引起了新的移动支付应用风险。手机等终端如果被盗取极易泄露用户信息,当前的物理安全控制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性能还是不能与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相比,会耗费加密时间。

2.3 移动支付系统下的网络安全风险

移动支付应用过程中必须依赖网络,而一旦网络受到恶意攻击,就会影响信道质量,这对用户移动支付造成威胁。一些非法入侵者会利用网络漏洞,制造假页面骗取用户验证信息,然后将用户信息重放,进而威胁移动支付安全。还有中间人攻击,这是在重放之后再进行欺骗用户的行为。

3 应对移动支付应用中的风险的有效对策

3.1 应对移动终端设备应用软件威胁的对策

首先,要在正规安全网站下载软件,防止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下载恶意软件;其次,提高对权限请求提示的重视,一旦有其他网页请求确定操作,必须核实是否是移动支付操作中需要的;此外,要增对移动支付登录信息的保护,确定登录界面是手机银行官网,确定登录环境安全,在操作过程中最好避免打开蓝牙、红外等连接措施。

3.2 应对移动终端物理环境威胁的对策

移动终端用户应该保管好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在设备上设置等级较高的密码,除此还应该提高信息保护意识,移动终端设备上不要存入敏感信息,或者及时删除敏感信息。

3.3 利用数字技术应对移动支付网络安全风险

提高移动支付网络安全的有效途径是研究数字技术,利用数字加密等技术来保护移动终端,促进网络安全[3]。我们知道在移动支付过程中,对终端用户的身份确认是极为重要的,一旦有人骗取终端用户验证信息,就极有可能冒充终端用户进行移动支付,因此有必要研究数字签名技术,以此来鉴定终端用户的真实性,相当于为网络安全提供第二重保障。

4 结语

伴随着移动支付系统的开发和深入研究,移动支付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安全问题,给终端的使用造成威胁。所以,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移动支付安全性能,完善移动支付系统,打造出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移动支付平台。

参考文献

[1]唐芙蓉.移动支付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第2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一)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人口老龄化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国情。从的实际看,截止2012年底,60周岁以上老人144.3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22.3%(全省17%、全国13.3%),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相伴随,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理念变革相交织在一起,已成为我市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通过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对于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是宣传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的必要措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我市也将重新修订出台《市老年人优待办法》。我们要通过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好“两法”,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推动老年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老有颐养。

(三)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是深入开展创建“敬老文明号”的有效载体。“敬老文明号”创建是经中央批准的为老服务争创活动。自2012年5月开展以来,创建活动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好地保障了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了基层老龄工作。为进一步创新创建载体,扩大“敬老文明号”的社会影响,通过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这一形式,使创建活动的特色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二、明确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的内容

(一)围绕敬老养老助老主线,大力实施孝道工程。百事孝为先,敬老养老助老是孝敬老人的具体表现,也是感动父母的重要举措。每个公民都要有这样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老人、爱护老人,为老人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每个组织都要有这样的意识,从自身实际出发,尽自身最大努力,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为老人做好服务,办好实事。整个社会都要有这样的意识,营造浓厚的敬老养老助老氛围,努力形成依法养老助老,依法发展老龄事业,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依法开展老龄工作的局面。

(二)围绕文明、健康、和谐主线,积极营造幸福家庭。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家庭小型化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因此,建设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是每个父母热切的期盼。我们要学习起来,为家务多出一份力,为家庭多添一份情,练好持家当家的本领,取好幸福家庭的真经;我们要行动起来,把父母看作是家庭的财富,从一杯水、一句叮咛、一个眼神等小事做起,时刻关心父母,空闲时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三)围绕爱岗、敬业、奉献主线,争当社会成功人士。子女是父母的希望,成功的子女更是父母的骄傲,为人子女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要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二要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三要有严于律已、诚信为本的品质;四要有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各行各业上尽力争当社会成功人士。

三、把握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的方式

(一)要充分发挥基层各类为老服务机构的作用,开展各类活动。“感动父母”实则是感动老人,就是要为老人多办实事,多做好事。首先要建好为老服务组织。今年是“老龄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强化基层为老服务组织建设。其次推出为老服务项目。今年,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要根据属地管理服务的原则,定期公布“市为老服务公益榜”,其中镇(街道)、村(社区)每年五月、十月选择公开的场所,将为老服务的项目、内容、形式、资金等分别进行公布,市、县(市、区)每年十月公布一次。

(二)要充分利用基层各类公共文化阵地的作用,开展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各级各类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室,结合“感动父母”温情教育活动的内容,推出围绕孝道工程、幸福家庭、成功人士实践中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展览、海报等,教育社会、影响社会,形成浓厚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三)要充分借助社会各类公益广告媒体的力量,开展宣传活动。要协调读本、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电子显示屏、文化宣传栏、景观建设等各类公益广告媒体的资源,围绕孝道工程、幸福家庭、成功人士实践及时宣传报道敬老养老助老的各类活动,传播为老服务理念,弘扬为老服务精神,要努力策划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节目活动,将为老服务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为老服务事业。

四、加强开展“感动父母”温情教育的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根据指导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好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3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一、首创并率先实施抵押合同网签的背景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房产交易包括转让、抵押、租赁三种形式,但一般是房屋转让时才进行网上合同签约备案,以有效防范“一房二卖”等市场风险。房屋抵押却没有相关的交易管理方式,成为我国一项政策法规空白。市房管局交易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受房屋买卖网签合同和邢台市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行金融机构、开发公司、执法部门和交易部门信息共享、联网办公的双重启发,想到房屋抵押能不能也用合同网上签约备案信息共享的形式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简政放权、提速服务、方便群众的目标。

2015年,市房管局交易中心业务骨干参加住建系统培训时,向住建部相关负责同志和行业专家汇报了抵押网签工作设想,得到认可赞许和充分肯定。2015年9月住建部《房屋交易与产权管理工作导则》印发,鼓励全国各地探索实施房屋抵押网签工作。

2016年4月,邢台市作为受住建部委托探索建立房屋抵押合同网签制度的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启动该项工作,仅用了15天时间,就完成了网签备案软件研发、金融机构软件购配调试、业务对接和操作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经过5月份一个月的试运行,社会各界普遍反应良好,金融机构和房屋抵押企业群众受益较大。最终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启动房屋抵押合同网上签约工作。

二、首创并率先实施抵押合同网签新举措的内涵

一是建立互联互通共享业务信息平台,将房管和金融两部门均办理的收件扫描等重复环节压缩合并,实现金融部门扫描的收件信息,房管部门可直接调取利用。

二是通过信息平台在金融部门设置了房产档案信息查询端口,在金融机构可直接查询抵押房产是否存在限制抵押等情况,无需再跑到房管部门查询,避免了抵押当事人来回跑。

三是化繁为简在业务系统中设定了简化版电子贷款抵押合同模板,抵押人和金融机构网上签订合同时,只需约定委托金融机构代办的条款,剩下手续就不需抵押人跟着去办理,由金融机构负责“跑腿”办结。

三、首创并率先实施抵押合同网签新举措的成效

一是实现“跑断腿”到“一趟结”的转变。该举措实施前当事人在办理房屋贷款抵押业务时,需先到房管部门出具房产可抵押的证明,再到金融部门申请贷款,再跑到房管部门排队等候、采集信息、办理抵押备案登记手续,最少得跑三四趟腿。该举措实施以后当事人只需跑一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互通的系统查验房产可抵押后,提交要件信息,网上签定含委托金融机构代办条款的贷款抵押合同,委托金融机构“跑腿”办结手续即可,实现了群众“只跑一趟腿”就可坐等办结的舒心便捷服务。

二是省时省力,社会效益巨大。保守计算,按全市每年有5000个房产抵押贷款户计算,当事人跑一趟腿(往返)按8公里计算,少跑两三趟腿每年可让群众少跑10万公里;当事人跑一趟腿(往返)办事,需要半天时间计算,可节省融资企业及贷款群众时间7000多天时间。

三是实现抵押登记服务极速办理,业务办理“立等可取”。金融部门已采集的要件信息,房管部门可以直接调取使用,避免了重复采集信息的环节,手续化繁为简,实现了抵押业务全程网上极速办理,15分钟内“立等可取”。

四是社会各界充分肯定,高端媒体给予报道。该举措方便快捷,受到群众普遍好评,住建部领导多次充分肯定,全国《房屋交易与产权管理工作导则》业务培训会上数次推荐,中央电视台、《中国房地产》杂志、《工人日报》《中国建设报》、住建部网站和省住建厅信息中心及中国房地产产权网等高端媒体纷纷报道。

五是各地同行前来学习考察,10余个城市已借鉴开展,并已被吸收进入《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中。近半年来,邢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抵押网签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示范效应,石家庄、济南、郑州、兰州等20余个省内外城市前来学习考察;南宁市、驻马店市、库尔勒市、石嘴山市、长春市九台区等10余个城市启动抵押网签工作。

今后,市房管局交易中心将继续深化该举措,试点推出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进驻各金融机构协同并联办理,形成遍布全市的便民服务点,确保群众在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将所有房屋抵押贷款和交易登记手续“一窗式”办结,而且实现就近办理。

四、首创并率先实施抵押合同网签新举措的启示

市房管局交易中心主动作为,在全国首创并率先实施抵押合同网签。化繁就简、优化服务的做法给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一:减政放权必须坚持“简”字当头,在系统把握整体办事流程的基础上,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跨部门合作,信息互通共享,推进资源要素整合,将各个部门重复环节消减合并,避免重复劳动,才能将制度易成本减下来,降低政务服务成本,最大程度方便群众。

第4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但是这次的机遇不同,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因素,而是国家政策的结果。虽然现在民营车企进入公务车市场壁垒重重,这其中包括国企、合资的双重压力还有地方保护主义,但电动车是未来公务车采购的一大趋势,走在电动车发展前沿的比亚迪或者能成为这个趋势的最大获利者。

一月份净利超全年

过去几年,这家曾被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高度看好的车企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起落。一度借着政府的支持以及全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东风而大放异彩。无论是2010年众多大腕的力挺,还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时作为公共服务车亮相大出风头,都让人在当时看好这家车企的未来。

但是好景不长,随后比亚迪也遭遇诸多风波挑战,电动车实际普及慢于预想,全球减排的热潮逐渐散去,液燃气革命等,都在大局上冲击着比亚迪的电动车野心。一时间,混动和电动之争甚嚣尘上。

更多的困难来自汽车本身的竞争力,特别是2012年的深圳滨海大道电动出租车事故,更让比亚迪遭遇了一场安全性的剧烈风波。一时间各种经营困难,股价下跌等问题频频传出。

然而,熬过低谷的比亚迪逐渐迎来新的曙光,根据公开数据,2013年一季度比亚迪财报显示经营状况已颇有好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84亿元,同比增长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同比增长315.63%。而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00万元。这意味比亚迪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而自2013年4月12日以来,比亚迪的股价也是一路上扬,直到现在依然维持着一个较高的位置。比亚迪的脱困除了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利好,随着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成为新的社会热点,电动车的前景又再次被看好。

还有一点可以指出的是,诸多城市推出或者可能推出的限车令,对主打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其实冲击不大。相比之下在传统能源汽车市场,由于限车,可能让国产品牌在和海外品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在电动车市场,虽然TESLA已经入华,但比亚迪的竞争对手还不算太多。即使在海外,电动车产品也以日系为主,而日系汽车的在华推广,也还受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电动车真的在中国得到大力推广,比亚迪的竞争压力也远远小于传统能源汽车和混动汽车。

“蓝的”一车难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发生了电池爆炸事件,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电动出租车却受到了好评。除了没有污染以外,相比于一般的如捷达王、索纳塔等普及的出租车型,因为拥有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和新颖的乘车感受,让一般市民很喜欢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

而且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一般的出租车,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不需要付燃油附加费。深圳的出租车起步价10元,加上3元燃油附加费以后就成为全国最昂贵的起步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免除3元燃油附加费的蓝色电动出租车无疑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和人气。

正是这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动出租车在深圳具有很高的人气,平时还不容易打到。一般只有在夜间在充电站比较多的福田等地,才有较多机会选用电动出租车。往往能够看到当“蓝的”(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和“红的”(传统的出租车)同时出现时,很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蓝的”。

甚至有喜欢“蓝的”的市民专门选择深圳市中心购物公园等地作为消遣的场所,因为那里“蓝的”较多。

王传福自己也算过一笔账。“比亚迪e6出租版(深圳电动出租车),减除6万元国家补贴和6万元地方补贴后,实际售价约18万元。一辆深圳出租车平均一天运营450公里,年运营天数353天(出租车平均每月进行1天车辆保养)。经测算普通燃油出租车百公里油耗约9L,油价约为8元/L,而e6纯电动出租车百公里耗电约26度,平均电价0.66元,则每辆电动出租车每日节约247元,每月节省7166元。假设按照国家规定出租车最长运营5年,则5年合计节省油电差价扣除购车差价及多支出利息后,还可节省32.64万元。如从环保角度考虑,电动车的社会效益更加明显。”这是王传福在2012年底比亚迪在京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时的解释。

截至2013年一季度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有比亚迪e6出租车800台、K9纯电动大巴200台。先后在深圳投入公交运营的800台e6纯电动出租车累计总行驶里程接近6500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接近29万公里,相当于普通私家车10年以上的行驶里程。同样在深圳运营的200台K9纯电动大巴累计总行驶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单车里程超11万公里。据了解,深圳今后新购大巴车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不但如此,根据最新的消息,电动车也会进入深圳的警用车行列。

从很多市民的感受来看,尽管他们自身在挑选汽车时可能会有其他打算,很难激进地选择电动车。但是如果能从公共用车如出租车、公交车及政府用车中推广电动车,他们都表示支持,这不但意味着更好的空气环境,可能也代表着降低出行成本。

除了在电动车领域会获得机会,一场公用车力推国产品牌的运动也让其传统能源车型需要加一把力。2013年初,《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将采购用车的排气量从2.0L下调至1.8L;价格上限从25万元下调至18万元,拉开了公车改革的大幕。外交部部长就悄然将他的座驾从奥迪更换成红旗H7。

这场受到高度关注和被赋予颇多政治含义的公用车改革,实施数月以来,让红旗、吉利等国产车企颇出了一番风头。以比亚迪来说,F6作为其中高级车的代表,将成为这场争夺政府用商用车的主力。深圳市市长王荣还专门乘坐比亚迪的车造势。

第5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计调查工作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的需要。确立以统计调查产品提供公共服务的理念,促进统计调查部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增强活力,努力推动统计调查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整体目标

通过“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新服务理念,增强优质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落实服务保障,努力提高统计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为上级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对总队工作信息、经济信息、调查分析的报送工作;完成总队布置的约稿及各项调查任务,积极撰写信息分析。

(二)为党政领导提供优质服务

重点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贴近发展、贴近民生、贴近社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活动,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反映群众呼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为调查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开发利用专业数据资料,为调查样本企业服务,及时向调查样本企业反馈经济形势、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资料,为调查样本企业降低生产、采购成本,改进生产、经营结构,提升竞争能力提供服务。为调查户服务,及时向调查户反馈收入支出等分析资料,为调查户改善支出结构合理使用资金提供服务。为调查工作人员服务,及时培训辅助调查员、调查样本点统计人员,提升业务知识和调查技能。

(四)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媒体、网站和调查资料手册,向公众百姓关心的统计调查数据和信息;围绕政策落实情况、公众满意度、百姓诉求等方面,以专项调查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搭建党委、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沟通平台,为改进机关作风、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主要内容

(一)拓展服务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专业调查数据,完善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努力提高数据解读能力,形成发挥既有优势的权威板块;二是建立“高层观察”、“他山之石”、“社情民意”等信息载体,扩大和丰富信息服务资源;三是继续完善信息联络员网络,延伸信息服务资源的触角;四是完善专项调查机制,聚焦热点,拓展短平快调查和专题调查项目;五是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料。

(二)健全服务载体

继续办好《调查研究》、《调查快报》、《调查专报》、《调查工作》,及时编印调查资料手册;加强与统计系统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总队信息采编系统、市电子政务平台系统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及时向社会披露统计信息,通报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亮点、新变化、新情况,加强统计宣传和统计咨询工作。在完善调查队内网管理的同时,适时开通调查队外网,努力把外网作为咨询服务互动平台,打造成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反馈公众诉求的快捷通道。

.

(三)建立服务库

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建立服务需求库,如按党政机关领导分工分别建立党政领导服务库;按部门职能建立机关部门服务库;按调查样本点行业分类建立企业或网点服务库。建立服务资源库,搜集保存本部门统计调查数据、本地区及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为撰写分析信息提供数据资料保障。建立服务成果库,主要包括优质服务的采用情况、领导批示等内容。

(四)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加强对总队及两办信息要点,媒体信息特点分析研究,提高服务覆盖面和信息采用率;建立与市委、市政府等领导机关办公室的联系机制,主动了解党政领导的服务需求;建立与市级机关各部门和总队有关业务处室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本队处室之间的交流,共拓思路,加强沟通,集思广益,营造开展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搭建课题研究平台

搭建调查队与高等院校、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总队各有关业务处室之间的课题研究平台,构建课题研究专家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六)放大服务效应

围绕领导批示、两办采用信息的重点,延伸服务领域,追踪领导批示的落实和调查服务的社会反响,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和影响,力求服务效益最大化。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

坚持“党政领导决策到哪里,调查服务就要拓展到哪里”和“服务无止境”的理念,动员全队同志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积极融入活动之中,以全新的工作姿态,以认真负责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提升服务水平上来。

(二)加强组织领导

队成立“优质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工作。

(三)提高服务能力

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为抓手,切实抓好全队同志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分析写作的能力,以能力的提高拓展服务领域,升华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层次。

第6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第一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对象是离开户籍地的县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1个月以上的成年育龄人员。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地居住的人员,以及户籍为本市的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除外。因婚嫁到对方户籍地生活居住或者在现居住地已购房并在其生活居住的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不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现居住地常住人口服务管理。

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点。

第二条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将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同等对待,做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第三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地予以配合,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共同负责。

第四条按照流入地、流出地共同管理、共同服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职的原则,实行流入地、流出地双向考核,责任共担。

第五条加强与公安、民政、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协作,整合部门资源,促进政策衔接,实现管理互补、服务互动、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六条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要职责:

(一)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完善本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本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协调有关部门为本辖区定点免费服务机构建立免费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组织实施考核评估;

(三)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好信息交流、数据分析和统计上报等工作;

(四)开展区域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及相关事宜;

(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组织开展服务管理专项活动;

(六)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七)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举报,保护流动人口相关权益。

第七条乡(镇)、街道主要职责:

(一)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制度和规范;

(二)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政策法规、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咨询等服务;

(三)做好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录入、汇总和上报工作,及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通报和反馈;

(四)及时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称《婚育证明》),做好流动人口生育登记工作;

(五)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流动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法为流动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八条村(社区)主要职责:

(一)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村(社区)文化建设,普及相关政策法规、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等知识,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

(二)负责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核实和登记,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档案,准确和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三)动员和指导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夫妻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协助乡(镇)、街道组织流动人口相关服务对象定期参加孕情、环情检查,做好药具发放和随访服务工作;

(四)协助乡(镇)、街道办理和查验《婚育证明》,依法为流动人口育龄群众出具相关计划生育证明;

(五)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权利义务告知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制度,在为成年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或者对其查验《婚育证明》时,书面告知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方面享受的服务、奖励优惠政策和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联系卡载明两地详细住址和联系方式(市人口计生委制订示范文本),由当事人签收,各执一份。

第九条定点免费服务机构主要职责: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疗技术服务规范;

(二)为在本辖区居住或工作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技术服务;

(三)免费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咨询服务;

(四)落实公开挂“定点免费服务单位”牌子、公开免费收费项目、公开监督电话的“三公开”制度;

(五)在实施孕环情检查、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时依法核对身份证,查验《婚育证明》;

(六)为在本单位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流动人口依法出具相关证明,将技术服务信息通过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向户籍地通报。

第三章户籍地服务管理

第十条做好流出人员的登记建档工作。

(一)村(社区)对流出人员实行全员登记,采集相关信息并录入省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不能直接登录相关信息的村(社区),应当将流动人员有关信息定期汇总上报乡(镇)、街道,由其登录上报。

(二)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定期对辖区内流出人员进行巡查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和更新信息。

(三)乡(镇)、街道应当建立《婚育证明》办理登记簿、现居住地反馈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社区上报的《婚育证明》申领表、有关统计报表和记载特色工作的资料等档案。

(四)村(社区)应当建立流出人口信息登记簿(由《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装订成册。既有流出又有流入的,应分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权利义务告知书、流动人口便民服务联系卡存根和记载特色工作的资料等档案。

第十一条村(社区)应当跟踪了解流出人员情况,对流出时间超过60天(从流出人员信息登记日起)未反馈信息的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督促其到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登记。

第十二条乡(镇)、街道和受其委托的村(社区),应当免费为流出成年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办理证明不得附加与公民依法履行计划生育无关的其他义务。

对已外出未办理或需要重新办理《婚育证明》的,可凭其申请和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出具的在现居住地居住期间的婚育情况证明,由家人为其代办。

《婚育证明》的有效期为三年,落实绝育措施一年以上的,《婚育证明》长期有效;《婚育证明》有效期满的,持证人可以凭身份证及原证换发新证。

第十三条乡(镇)、街道和受其委托的村(社区)应当指导已婚育龄妇女在外出前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在其《婚育证明》上作相应记录,加盖公章,并告知其按时参加现居住地的孕情、环情监测和服务。

第十四条村(社区)应当定期(每年的5月和10月两次或间隔半年的两个定期随访月)催要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现居住地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现居住地通过有关信息平台反馈了报告单记载的相关信息的,可不再催要。

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在流动期间回乡参加技术服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为其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在《婚育证明》上作相应记录,并通过省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向现居住地通报。

第四章现居住地服务管理

第十五条在现居住地,以居住地街道(社区)为主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制。街道或社区与辖区单位依法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责任制的,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由单位或集中经营场所管理机构负责;对未落实单位负责制和无工作单位以及在松散型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流动人口,其服务管理工作由居住地社区负责。

第十六条做好流入人员的登记建档工作。流动人口的全员信息统一归口到居住地社区统计上报。

(一)村(社区)对流入人口实行全员登记,采集相关信息并录入省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不能直接登录相关信息的村(社区),应当将流动人员有关信息定期汇总上报乡(镇)、街道,由其登录上报。

(二)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定期对辖区内流入人口进行巡查和随访服务,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和更新信息。

(三)乡(镇)、街道应当建立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孕情环情检查登记簿、生育服务登记表、有关统计报表和记载特色工作的资料等档案。

(四)村(社区)应当建立流入人口信息登记簿(由《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装订成册;既有流入又有流出的,应分装)、《婚育证明》查验登记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权利义务告知书、流动人口便民服务联系卡存根和记载特色工作的资料等档案。

第十七条对不在本村(社区)居住,但在本村(社区)有固定经营店面经商或从业的流入人口,也要进行登记和采集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其居住地通报信息。

第十八条村(社区)要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成年育龄妇女及时查验其所持的《婚育证明》,督促其接受孕情和节育措施现状核查。对查验合格的证明加盖查验专用章,签注查验人及日期。《婚育证明》首次查验后,每年查验一次。

村(社区)发现持证人的婚育情况有变更的,应当在其计划生育证件相应栏目记录,加盖公章,并签注查验人及日期。

村(社区)应当指导所辖区域内的从业单位(含个体经营户)、出租房屋户主,督促流入成年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和在现居住地交验证明。

第十九条乡(镇)、街道应当主动与流动人口户籍地乡(镇)、街道建立联系,依据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及时向其户籍地乡(镇)、街道通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

第二十条现居住地定点免费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工作职责为流动人口育龄群众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为持有经现居住地社区查验过《婚育证明》或居住地社区出具有关计生证明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二)应当建立流入已婚育龄群众免费服务登记簿、《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存根和记载特色工作的资料等档案。

第二十一条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用工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建立计划生育协会,并开展经常性活动,实现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第五章协作服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应当建立和健全同级协商、上级协调、相互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作机制,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各级流动人口计生行政和服务机构,要做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信息通报和反馈工作。县(区)级应当在工作日坚持登陆平台,查看信息通报和反馈情况,督促乡(镇、街道)通报和反馈信息,落实服务管理;乡(镇、街道)和直接反馈信息的村(社区)要确保每周登陆信息平台不少于一次,及时通报和反馈信息。每月第三周为全市集中登陆信息平台处理信息周,县区可明确集中处理信息日。对外地通报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对本地通报的信息外地未及时接收反馈的要督促其接收反馈。每月20日是当月信息处理截止日,要确保乡级以上信息平台应用率达到100%,信息按期反馈率不低于98%,要尽量减少“查无此人”反馈率。

第二十四条流动育龄夫妻申请再生育的,由女方户籍地依据省规定负责审批。受理申请的户籍地应当将审批结果在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报其现居住地。

第二十五条加强对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补救措施的落实。现居住地发现流入育龄妇女怀孕的,应当及时通报其户籍地,协助核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属政策外怀孕的,现居住地应当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就地落实补救措施,户籍地应当积极配合现居住地做好落实补救措施工作。对未落实补救措施并离开所管辖区域的,现居住地应当及时将个案信息登录有关信息平台,将情况通报户籍地。

第二十六条建立协商征收社会抚养费制度。流动人口有违法生育行为的,社会抚养费由当事人违法生育行为发生地或者发现地征收。发生地或者发现地在征收社会抚养费时应当与户籍地互相配合,在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之前,与另一方进行通报协商,另一方收到通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回复,逾期未回复视为同意对方意见。

未经通报或者对方在期限内作出不同意见而单方作出征收决定的,该征收决定自行撤销或者由其上级主管部门依职权予以撤销。

第二十七条协商的主要内容:

(1)核实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收入;

(3)通报本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

(4)拟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方案;

(5)需要协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协商双方可以采用公函、传真等方式作为协商的凭据,提供具有证据效力的原始记录。

协商时间的计算,公函以挂号签收日期为到达时间;传真以注明接收时间为到达时间;电话以原始记录的通话时间为到达时间。

第六章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九条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实行流入、流出地双向考核、责任共担,用流出地掌握的情况,考核流入地的职责落实情况;用流入地掌握的情况,考核流出地的职责落实情况。考核指标以《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检查评估指标(试行)的通知》(国人口发〔〕115号)为主要依据。

第三十条市和县区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每年对相关部门及所属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组织检查,对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对PADIS平台和省人口计划生育综合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一条下列情况由户籍地承担责任:

(一)不按规定登记、录入、建档流动人口信息资料,个案协查、信息反馈、信息统计上报不符合要求的;

(二)未按期催要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现居住地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和追踪通报、反馈信息的;

(三)对现居住地提出个案协查、协作处理申请未能有效配合,导致违法生育、因时间拖延不能落实补救措施等不良后果的;

(四)在办理《婚育证明》等服务工作中故意刁难、搭车收费及强制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在流入地设点收费的;

(五)流动人员在流出前已怀孕,户籍地未采取有效措施,又未告知现居住地而违法生育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未履行相关职责及违反本规范规定的其它相关情形。

第三十二条下列情况由现居住地承担责任:

(一)不按规顶登记、建档流动人口信息资料,造成流动人口信息登录、档案资料不及时、不完全、不规范的;

(二)不按规定管理流动人口信息系统,个案协查、信息反馈、信息统计上报不符合要求的;

(三)对户籍地提出个案协查、协助处理申请未能有效配合,导致违法生育、因时间拖延不能落实补救措施等不良后果的;

(四)落实免费技术服务不到位,违规收取服务费的;

(五)在现居住地居住30天以上,未实施有效服务管理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未履行相关职责及违反本规范规定的其它相关情形。

第三十三条下列情况由各方分别承担责任:

第7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关键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抑制;动物模型;淋巴引流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4-0589-04

The establishing of composite tissue allograft skin lymphatic vessels isolation animal model in rats

LIU Sha,PEI Jiao-miao,LI Yang, CAO Jiao,YANG Yang,LI Bing,XIA Wei, GUO Shu-zhong

(Institute of Plastic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lymphatic vessels isolation animal model through vascularized hypogastric flap between SD rats. Methods 18 couples of SD rats(7-8week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A(skin lymphatic vessles isolation): The free tube made of vascularized free flap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cipient through the isolation device after vascular anastomosis. Group B(tube) : The free tube made of vascularized free flap sutured on the recipient lower abdomen directly after vascular anastomosis. Group C(control) free flap allotransplantation. Observe the survive ratio of animal and rejection time of composite tissue flap, histologic outcomes on the day 3,5,7,14,28, and 35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The survival times of grafts in group A are 32(34, 32)days and group B were 15(16,15)days. By contrast,the survival time of group C was 6(7,6)days.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This experiment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lymphatic vessels isolation animal model in SD rats. The prolonged survival times of the grafts in this animal model had been proved.

Key words: 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immunosuppression;animal model; lymph draining

器官移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50多年,然而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却仍处于研究阶段,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皮肤的强抗原性和缺少有效安全的免疫抑制方案成为限制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1-2]。探索皮肤强抗原性的机制,并通过寻找靶点进行干预,来降低机体对异体皮肤移植物的免疫排斥成为研究热点[2]。血液循环系统及淋巴引流系统是机体排斥同种异体移植物的重要组织结构,然而哪个更为重要仍存在争议[3]。在异体皮肤及角膜的移植研究中,证实引流淋巴结及淋巴引流至关重要,对切除引流淋巴结的豚鼠进行相应引流部位的异体皮肤移植后,异体皮肤存活时间延长[4],角膜的Langerhans等骨髓来源的细胞[5-6]在移植后可以迁移至局部引流淋巴结,提呈角膜的异体抗原,引发免疫排斥反应[7],因此阻断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物的皮肤淋巴引流与受体相接触,有效的切断移植物中的抗原提呈细胞通过淋巴管引流至引流淋巴结,从而阻止其激活T细胞,无法启动免疫排斥反应,进而可能诱导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本实验拟建立大鼠下腹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皮肤淋巴引流隔绝模型,该模型的异体移植物仅有血液循环系统而无淋巴引流系统,通过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淋巴引流系统对启动移植排斥的重要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随机选取清洁级体重280~300g SD雄性大鼠36只(供受体各18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分组:随机分为3组,A组(淋巴隔离组,n=6):将供体皮瓣边缘对合后缝合为管状并用隔离器隔离,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皮管缝合固定于隔离器内,隔离器缝合固定于受体;B组(淋巴未隔离组,n=6):将供体游离皮瓣边缘对合后缝合为管状,显微外科吻合血管并将皮管直接缝合于受体;C组(对照组,n=6):行下腹部游离皮瓣异体移植。

1.2 实验设备与材料:手术显微镜(Leica M651),显微手术器械(上海众合天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制隔离器,甲醛(天津天峰化学药品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佛山市实验化工厂),显微镜(Nikon Eclipse 55i)。

1.3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1 隔离器的制作:选取直径为3.5cm高2cm的圆形塑料盖子,在塑料盖侧边和内缘处标记六个等分点,在标记处打直径约3mm圆孔,在侧边各圆孔连线中点用钢锯切割至缘处,消毒灭菌(见图1、2)。

1.3.2 隔绝动物模型的制作

1.3.2.1供体手术: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为50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1/3量。剃除下腹及后肢毛发,消毒、铺单后在股动脉搏动点上方设计一大小为4cm×4cm的皮瓣,切开皮肤及皮下肉膜层,暴露出股动静脉血管束及其分支腹壁浅动静脉,皮瓣四周游离后折叠成皮管并缝合皮肤,给血管蒂入口留出足够空间避免血管蒂受压。显微镜下游离出大鼠股动静脉,结扎其分支并仔细剥除血管旁膜以备吻合血管,于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处结扎股动静脉分支,血管夹分别夹闭股动静脉,显微剪在股动静脉已剥除血管旁膜部位剪断血管,游离皮管肝素化。

1.3.2.2 受体手术:麻醉、消毒、铺单同供体,在腹股沟处标记一三角形区域,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充分暴露股动静脉,显微镜下分离并剥除待吻合处血管外膜,远端11-0尼龙线结扎,近端血管夹夹闭,显微剪于待吻合处剪断血管,肝素冲洗待吻合血管。

1.3.2.3 吻合手术:将皮管原位置于受区,11-0尼龙线吻合动静脉。

1.3.2.4 安装隔离器:血管吻合完毕后,将皮管放置于已消毒的隔离器中,血管蒂通过隔离器内孔并且不受周围组织及隔离装置的挤压,将皮管通过内缘圆孔用1号线缝合于隔离器上,将缝线收紧并打结,使供瓣皮缘仅与隔离器接触,同时隔离器也通过内缘圆孔缝合固定于受鼠体表,受鼠皮缘也仅与隔离器接触,使得皮管以类似于帐篷样支撑于隔离器上,供、受体之间仅通过血管蒂连接,从而将移植物通过隔离器牢靠地固定于受区并保证双方皮肤不发生接触。将细铁丝网按隔离器外缘大小剪成圆形,边缘用医用胶布粘贴,并将其通过固定器的侧边圆孔1号线固定(见图1)。此步骤目的在于保证移植物皮肤不与受体接触的前提下血管蒂不受挤压,皮瓣不被受体鼠啃咬。

1.4观察及检测指标

1.4.1 观察皮瓣的大体生存情况及存活天数,皮肤色泽、质地、有无渗出,并做记录,绘制生存曲线。

1.4.2 病理切片观察:术后第3、5、7、14、28、35天取移植物皮肤组织1cm2,即刻浸泡于10%甲醛溶液24h,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1.5 统计学处理:本实验数据均在统计教研室的指导下,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各组生存时间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Q25,Q75)表示,采用Log Rank对各组生存曲线分布是否相同进行检验,P<0.05,各组存活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隔离装置:所制淋巴隔离器能够有效的阻止供体皮瓣与受体皮肤之间的淋巴引流网形成,并且保护了血管蒂不受挤压,而且将移植皮瓣固定于受体大鼠下腹部的同时能够避免被啃食或拖拽发生坏死(见图2)。

2.2 各组移植物的生存情况及生存曲线:各组存活情况见图3~5。A组皮管的存活时间分别为33、32、30、38、35、34天;B组皮管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4、14、16、15、15、17天;C组皮瓣的生存时间分别为5、6、6、7、8、7天。

各组生存时间中位数与四分位数值分别为:A组32(34,32),B组15(16,15),C组6(7,6),生存曲线见图6。

2.3 各组移植物HE染色结果:术后第7、14、35天染色结果分别见图7~9。

3 讨论

3.1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应用为整形与重建外科移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解决了以往拆东墙补西强的弊端[8],虽然显微手术技术方面已趋于成熟,各种新型治疗方法如细胞治疗[9]、单克隆抗体干预[9-11]、诱导嵌合体耐受[12]等手段不断问世,但临床上仍以免疫抑制药物为主,其预防性用药以及发生排斥反应时的大剂量冲击治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不仅经济上付出沉重的代价,更面临发生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可能。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皮肤淋巴隔绝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动物模型,来验证淋巴引流系统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中对启动排斥反应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淋巴引流系统启动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建立研究基础。

3.2 皮肤真皮层及真皮下层含有广泛且丰富的淋巴引流网,这可能是导致人体皮肤免疫原性最强的重要因素,并且真皮下淋巴网具有很强的重建能力[4]。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后供受体之间淋巴引流的重建可能是启动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本实验创新点在于成功建立了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皮肤淋巴引流隔绝大鼠模型,在不使用任何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有效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验证了隔绝皮肤淋巴引流可以有效的阻止或延缓排斥反应的发生。隔绝淋巴组移植物最终发生了排斥,排斥发生时均可以发现供受体皮肤通过不断生长已发生接触,因此排斥的发生可能是因为皮肤最终发生接触后,重建了淋巴引流,启动了排斥反应。下一步的研究应设法持续阻断供受体皮肤的接触,观察是否能继续维持免疫耐受状态,并检测参与细胞的不同,分析、比较淋巴管重建前后大鼠免疫状态的区别以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3.3 本实验淋巴隔绝组皮瓣存活超过30天后,供体皮瓣血管蒂出口处和受体下腹部供体血管蒂入口处的表皮挛缩并向心性生长,可能导致血管蒂受压使皮瓣缺血性坏死,在后期研究中需进一步验证。在动物模型的建立中我们还发现,在保证供、受体之间皮肤不接触的同时避免感染是一个难题,避免感染一方面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另一方面就是尽可能的缩小血管蒂部的开口,但是血管蒂部位的开口又不可以太小,否则在术后皮瓣的肿胀期中会导致血管受压发生血供障碍致移植物坏死,避免感染与保证血管蒂不受挤压之间寻求平衡是此动物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chneeberger S,Landin L,Jableki J,et al.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J].Transpl Int,2011,24(8): 760-769.

[2]Siemionow MZ,Kulahci Y,Bozkurt 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4(6 Suppl): e327-339.

[3]Lakkis FG, Arakelov A, Konieczny BT, et al. Immunologic 'ignorance' of vascularized organ transplants in the absence of 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J].Nat Med,2000,6(6): 686-688.

[4]Barker CF, Billingham RE. The role of afferent lymphatics in the rejection of skin homografts[J].J Exp Med,1968,128(1):197-221.

[5]Hamrah P, Zhang Q, Liu Y, et al. Novel characterization of MHC class II negative population of resident corneal Langerhans cell-type dendritic cell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43(3): 639-46.

[6]Hamrah P,Liu Y,Zhang Q, et al.The corneal stroma is endowed with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resident dendritic cell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3,44(2): 581-589.

[7]Novak N,Siepmann K,Zierhut M,et al.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APCs of the eye[J].Trends Immunol,2003, 24(11): 570-574.

[8]Guo S, Han Y, Zhang X, et al. Human facial allotransplantation: a 2-year follow-up study[J].Lancet,2008,372(9639): 631-638.

[9]Dubernard JM, Lengelé B, Morelon E,et al. Outcomes 18 months after the first human partial face transplantation[J].N Engl J Med,2007,357(24): 2451-2460.

[10]Hui-Chou HG, Nam AJ,Rodriguez ED.Clinical facial 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 a review of the first four global experiences and future implications[J].Plast Reconstr Surg,2010,125(2): 538-546.

[11]Lantieri L, Meningaud JP, Grimbert P, et al. Repair of the low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face by 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massive plexiform neurofibroma:a 1-year follow-up study[J].Lancet,2008,372(9639): 639-645.

第8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净出口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09-03

近年来,虽然我们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存在诸多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过分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土地要素成本提高、本币不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的背景下,原先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续。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是刻不容缓。对福建省而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因此,开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而且也助于福建省在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道路上率先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对保持福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增长动力理论概述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经济体为实现长期发展所依赖的发展源泉构成、发展机制及路径。根据经济学理论的定义。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提高、资源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技术”的进步以及“结构”的优化。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机制。

从人类历史演化进程来看,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增长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增长大多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扩大,但由此往往会造成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等后果。显然,经济增长不能单纯依靠投入的增加,而应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即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增长,使得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内生增长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从更深层次角度而言,这也是我们当前一直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所在。

在既有的有关经济增长动力与源泉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中,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主张放松政府管制,通过市场“无形之手”推动经济增长:而新古典经济学则将经济增长内在机制归功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现代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一个经济体的内在经济增长,一般是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内在的经济增长要素一般都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来表现出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认为,虽然经济增长是由市场、资本乃至技术等多重内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形式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是由消费(C)(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I)和净出口(NX)(俗称“三驾马车”)这3个经济变量的需求共同拉动的,即一个国民经济恒等式:Y=C+I+X。因此,如果要研究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际上就是研究该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调整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市场分工、资本投入以及技术进步等经济增长内生要素在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在转变过程中经济发展能够达成一种经济均衡,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3个经济变量之间固然存在有机辩证的均衡关系,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相对合理比例并不尽一样。一般来说,消费是投资的最终目的,消费对经济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时,出于发展的需要。一个经济体的投资函数一般也相应会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但是。受制于边际效率以及投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投资的不断增长,投资将会对国内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压低一个经济体的内部需求。一旦这种挤出效应达到了一个临界值,那么投资就会缺乏相应的国内消费支撑。这时经济要继续发展下去就有必要寻求外需市场,通过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但如果此时净出口未能出现明显增长来弥补被挤出的国内消费,那将会导致投资产出无法被完全吸纳,进而使得整个经济体发展出现失衡现象,此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即通过某种机制改进来充分调动市场、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等要素的作用,重新调整消费、投资、净出口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使得整个经济体在一个新的均衡点上能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二、转变福建经济发展方式的增长动力机制分析

长期以来。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在发展过程中,福建经济一直存在内需消费相对疲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现象,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由于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之上,虽然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推动了福建经济高速增长,但也给福建经济社会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资源环境污染、经济二元分割、收入差距偏大等发展代价,在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土地要素成本提高、本币不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等现实约束下,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外需普遍疲软的形势下,福建的出口遭受了极大打击,投资、消费、出口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迫切需要重新调整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转变福建经济发展方式,实质上就是通过协调经济增长内在机制。对投资、消费和出口3个变量重新进行优化。在保证“三驾马车”能够均衡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最终达到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在转变过程中,福建经济需要解决3个增长动力问题:

1、投资优化问题。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中,投资是扩大资本存量、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经济结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波动因素。福建在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投资需求相对较高、投资结构不甚合理、经济

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的倾向,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转变福建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对投资需求必须加以调整优化。改进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2、消费优化问题。在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没有消费的需求,生产发展必然会失去动力。由于福建消费率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水平,如果扣除政府消费部分,居民消费率更是呈现出长期递减态势,当前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已经成为现阶段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福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必须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形成持久性的良好预期。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想花没有钱”、“花钱买什么”的问题。即必须调整优化消费需求,特别是要提高居民消费需求。

3、外贸优化问题。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中,外贸进出口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调节器。从历史经验来看。以出口为导向,凭借低劳动力价格、低土地价格、低生产要素价格获取出口产品优势,实施低成本优势战略是福建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步入重化工业阶段,资源环境压力不断提升,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引发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导致一大批制造企业陷入困境,给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原先的低成本优势出口战略已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转变福建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调整优化外贸市场结构。

三、转变福建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内生动力机制的建议

从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来说,要转变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消费、投资和外贸3个领域的政策组合,从各个方面加以努力。

1、消费领域。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设。要明确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职能分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尤其是要提高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要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寻求在新农村建设、垄断行业改革、税收体制改革等领域取得突破。培育消费热点,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在城乡居民已经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由主要促进物质消费向促进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结合变化,大力培育、积极引导发展旅游休闲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

第9篇:移动支付建议范文

认真贯彻党的关于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精神,围绕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意见》的总体部署,坚持依法管理与亲情服务并重、保障合法权益与预防打击违法犯罪并举的工作方针,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行外来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切实保障和维护外来人口合法权益,努力使外来人口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开展“四融入”活动的总体目标:经过努力,使我镇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制健全、制度规范、统筹发展、有序流动,优化教育、提升素质,完善服务,依法管理。到年,全面实现以下目标:

(一)全镇外来人口中党(团)员纳入社区(村)、企业党(团)组织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二)全镇建工会企事业单位中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达90%以上;

(三)外来务工妇女纳入各级妇联组织服务管理之中;

(四)全镇外来人口登记、发证率达90%以上,落脚点登记率达95%以上,出租户治安责任书签订率达100%;

(五)全镇外来人口接受法制教育、素质教育面达90%以上;

(六)全镇适龄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七)全镇外来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率达85%以上;

(八)全镇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通过努力实现100%;

(九)全镇外来人口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的免费检查、治疗达100%,外来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9%以上,外来儿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在85%以上;

(十)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监控、欠薪查处、企业劳动保障制度;

(十一)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十二)全镇新增外来人口居住区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目标建设,落实长效机制

“四融入”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要根据《意见》的要求,加强条块结合、部门协作,围绕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力求全面推进

1、融入组织。各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外来人口融入组织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把外来人口中的党员、团员、务工人员、妇女纳入到所属村(社区)的各类组织之中,及时组织引导他们参加各类组织活动,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把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人”都纳入有序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服务到位、管理有效。各级党团组织要加强对外来人口中优秀分子的教育培养,把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党团组织中来。工会组织要提高入会率,年达80%,妇女组织要深入开展“关爱流动妇女,实现安全就业”春雨行动,帮助我镇外来务工妇女安全、顺利就业。

2、融入社区。各村(社区)要围绕建设和谐幸福社区的目标,将生活、居住在社区内的外来人口纳入社区的服务管理之中,实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为外来人口的生活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综合素质教育,组织新老市民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促进新老市民平等对待、和谐共处,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3、融入服务。各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要将外来人口纳人我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统筹考虑,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我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是继续深化“三集中”建设,到年全镇新增“三集中”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集中居住率达到60%以上。二是镇社保所要加大力度督促指导用工单位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监控、欠薪查处、企业劳动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矛盾调处机制,着力调处各种涉及新市民劳资、工伤等纠纷,保障新市民的合法权益。三是镇爱卫办要切实做好外来人口重大传染病患者免费检查治疗、外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外来儿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危害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四是镇计生办要完善外来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制度;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生育管理;广泛开展计生政策宣传和技术服务,做到与本地人一样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五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的《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各村(社区)、企业及有关部门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全方位地做好就业保障。及时组织相关招聘活动和提供用工信息。六是镇文教办要认真做好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和教育工作,根据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告流动人口学生家长书》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新市民子女的入学工作,并提供优质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为新市民们解决后顾之忧。

4、融入管理。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化管理新模式,重点要把外来人口居住区、租住在出租户中的外来人口纳入村(社区)管理。一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居民小组长、外口协管员、治安联防队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考评制度,将平时的工作业绩与奖惩挂钩。二是加强“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强化系统操作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三是加强对外来重点人头的列管,确保外来人员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三)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1、统一思想认识。要以学习贯彻精神为契机,加大“四融入”的组织领导和后勤保障力度,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求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