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体系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营销 科特勒 艾尔・里斯 市场定位 一体化
引言
菲利普・科特勒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其对于市场营销理论的重新定义和系统阐述是对传统“4P”营销理论(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Promotion:推销)的突破和创新,科特勒提出“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这一名言对当代社会营销思想变革具有深远影响。艾尔・里斯是市场定位理论的创始人,其对于营销学理论的创新享誉世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全球范围内发达经济体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环境都有了新变化,科特勒和里斯的营销理论、营销思想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也逐渐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两种营销理论观点究竟是各成体系还是实为一体成为学者和企业家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两种营销理论的一体化关系进行研究,并从市场定位发展阶段视角论证了研究结论。
剖析科特勒营销理论和艾尔・里斯定位理论
(一)市场竞争视角
科特勒营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客户和竞争,艾尔・里斯定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竞争,因此,对于市场竞争的重视构成了两种营销理论的交集。从市场竞争的本质属性来看,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其实就是争夺客户,客户偏好最终决定市场走向,即需求创造供给,任何忽略客户感受的市场竞争战略都是存在缺陷的,无论是零和竞争还是双赢、多赢竞争模式,任何一家企业作为市场中的独立经济个体而获得优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建立在对客户群体需求更高满足水平的基础之上(李琳,2010)。
从企业和客户对于竞争的预期来看,二者都希望市场中存在良性竞争,因为恶性竞争一方面会导致对于社会资源的浪费,企业无暇顾及创新产品和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商品价格长期低于边际成本;另一方面,恶性竞争的高额成本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消费者剩余下降,全社会福利水平降低。此外,即便是在企业群体内部,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对于竞争也有不同的理解,小企业或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更多的是在竞争中扮演挑战者角色,而大企业或领导型企业则更多处于竞争防守地位,引领市场发展、调节竞争烈度才是他们的目标。
但是市场中的企业如何才能取得竞争的成功呢?科特勒从差异化视角给出了答案,即企业和企业战略、产品特色等都要与众不同,满足多类客户需求;艾尔・里斯则对科特勒的观点进行了拓展,认为仅仅靠差异化营销战略不足以支撑企业的优势竞争地位,在某个市场领域取得“先发”优势才是有效竞争的基础(卢泰宏,2008)。
艾尔・里斯提出:“市场定位的意图是强化客户的消费需求,通过人为因素来调动客户的购买意愿,抢占市场空白具有重要意义”。他在《广告的衰落与公共关心的崛起》一书中援引碳酸饮料的例子而做出了解释,指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百事可乐之所以在年轻人群体中获得比可口可乐更高的销量,原因就在于百事可乐率先将产品定位于年轻人群体,抢占了年轻消费群体的专属碳酸饮料市场空白,实施另一种意义的差异化战略。从这个角度看,艾尔・里斯的营销理论观点和科特勒是一致的,二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客户心理视角
对于客户心理的分析同样是艾尔・里斯市场地位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而科特勒则强调研究客户需求,二人的研究其实是同源而不同表现形式,研究客户心理正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心理具有隐性的表现形式,而客户需求则是对其心理活动的外延,具有相对显性形式,因此,艾尔・里斯的研究是在科特勒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由外在观察转为内在分析,从而也更加精细化。定位理论中提到“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不能仅仅依靠当期客户的需求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客户的潜在需求”,这就突出了客户心理变化对于营销效果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侯惠夫(2007)对艾尔・里斯的论述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艾尔・里斯的营销心理学观点说明消费者购物心理存在不同的分区,潜在消费心理区域的存在可能连消费者本身都没有意识到,因此,企业通过显性消费需求而制定的营销战略可能并不会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在市场中客户角色愈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要兼顾考虑客户的购买、决策、使用以及评价监督身份,重视显性需求和隐性消费心理之间的联系,从长远出发而制定符合市场预期需求变化的营销战略,即统一科特勒需求理论与艾尔・里斯的营销心理观点(郝连才,2012)。
市场定位理论提出企业对于客户的反向控制观点,认为企业营销行为的实质就是管理和控制客户的消费心理。从信息经济学理论视角来看,市场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接受和消化理解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企业组织市场营销绝不是一味的对消费者单方面灌输企业理念和产品信息,否定消费者理性和成熟观点的营销行为都会使得企业陷入“主观营销”误区,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日趋增强,艾尔・里斯的营销心理学理论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广(杜建刚,2012)。
(三)差异需求视角
科特勒的营销细分理论认为,消费者需求具有时间和空间层次上的差异,因此对应的市场营销行为也要进行细分,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区分指标大小来获得对于目标市场的洞察力,进而得到结构营销效率;艾尔・里斯的市场定位理论发现了针对差异化需求而设立的“营销分化”组织途径,即针对客户心理变化而创新产品,目的是为市场引入更多新鲜元素,放缓社会消费心理的变化速度。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货币市场,只有具备充分预期性和可测量性,营销行为才可控,科特勒的需求指标洞察力理论和艾尔・里斯的营销分化理论缺一不可。
对于科特勒的营销细分观点和艾尔・里斯的营销分化观点,我国学者唐文龙(2010)以产品品牌和品类的关系进行了补充说明。他认为,产品的品牌和品类之间具有相互融合的关系,企业间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不同的产品品牌,品牌包含于品类。在现代化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品牌效应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较大权重,优质的产品品牌对于具有差异化需求的消费者具有先入为主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依靠品牌而自发区分消费者的需求差异也是企业优势的组成部分。因此,科特勒和艾尔・里斯的观点也具有互相包容的性质(张玉红,2013)。
(四)营销公关视角
现代市场中的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于企业公关能力的考验,企业采取何种公关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注意是众多企业管理者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科特勒和艾尔・里斯在公关营销领域的见解共性多于分歧,艾尔・里斯在《定位:头脑争夺战》一书中这样定义了营销公关的重要性:“公关对于营销就像是马对于骑士,骑士优秀要靠好马,营销成功要靠好的公关”;科特勒在《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一书中也肯定了公关对于营销的重要性,认为广告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取代公关,在实体接触条件下,公关具有比广告更好的营销效果。
论证两种营销理论体系的一体化关系
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涉及到市场安排、市场调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他始终在试图引领营销学理论向产品与服务发展;艾尔・里斯的定位营销理论则试图以客户心理变化视角来建立企业的预期竞争优势,将营销学向心理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方向去进行突破。本文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本无超越、实为一体”。证明如下:
(一)市场定位形成阶段
科特勒将产品的市场定位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即分析企业潜在竞争优势、归纳与市场同业的差异特征、筛选适合本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完善配套的营销组合策略;艾尔・里斯则将市场定位从对产品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客户心理上来,认为市场定位就是要强化客户对于企业产品的消费意愿。卢泰宏(2008)对市场定位战略的钻石模型进行了分析,将艾尔・里斯的营销心理分析观点融合进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即企业调研和选择目标市场的行为是对于科特勒四阶段市场进入理论的领先,调研过程即是将客户心理分析领先于制定营销战略的行动,进一步证明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市场营销强化阶段
企业市场营销做好定位即选定目标市场后,既要努力去寻找和突破新的市场范围,同时也要对既定目标市场进行强化,维持对于市场的控制力,在“定位-突破-维持”的营销发展过程中,每一步都不能脱离“4P”营销内涵而独立存在。葛高元(2010)提出,企业进行市场营销首先要以广告、公关以及调研等形式对特定客户群体形成心理冲击,进而利用信息优势而快速占据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尽快将目标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划定。在目标市场份额比例界限已经较为清楚的条件下,企业的营销策略就可以向巩固优势和强化品牌效应、经营理念等进行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科特勒提出“企业在市场营销的任何一个阶段对于竞争优势策略的选择错误都会导致整体竞争的失败”,这与艾尔・里斯的“马和骑士”营销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企业如果在目标市场不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营销角色,或采用“借牌营销”发展策略,或转移目标市场,固守下去只会最终面临自然退出(葛高元,2010)。
(三)营销发展创新阶段
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和艾尔・里斯的定位理论都不是静态化理论,2009年5月,科特勒联手约翰・卡斯林共同推出新作《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对于当代营销的创新做出了耐人寻味的论述:“混沌不是失常,它只是常态的新面孔,灾难降临无准备者,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他所说的“有准备的人”就是那些能够迅速处理潜在威胁并积极创新营销的企业。2013年,艾尔・里斯接受采访而发表了如下观点:“市场是不讲逻辑的,营销是占据人们心智的学问,营销创新是对于消费者心理变化的新发现和控制,单纯优化销售网点数量和布局不是营销创新”。从二人对营销发展创新的见解来看,基于企业和需求要素在营销中的作用价值也都是一脉相承的。
结论
科特勒市场营销理论和艾尔・里斯市场定位理论都是营销发展历史中的丰碑,不仅丰富了当代营销学体系,同时也对世界各国内的企业进行科学营销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两种营销理论不是各成体系的独立理论单元,科特勒致力于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高效率信息传递,以差异化营销实现企业价值,而艾尔・里斯则以企业通过科学定位目标市场来获得营销效率作为研究核心思想,理论之间是平行互通、互相融合的关系,不存在超越与优劣之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两种理论在一体化动态发展过程中互相促进,互为依靠。
参考文献:
1.李琳.科特勒全面营销观念解析[J].企业研究,2010(12)
2.张玉红.顾客公民行为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3(3)
3.郝连才.基于观察性学习的销售促进对客户购买意愿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12(11)
4.杜建刚.神经营销学研究现状―FMRI成果评述[J].经济管理,2012(3)
5.[美]查克布莱默著,曾虎翼译.点亮社群:互联网营销的本质[M].东方出版社,2010
6.卢泰宏.营销管理演进综述(续)[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
基于此种现状,作为专业音乐出版机构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组织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又有流行音乐研究底蕴的师资力量,策划出版了一套名为《流行音乐学院》的系列丛书以填补该项空白。
本丛书包括《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流行歌曲写作》、《编曲》和《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从流行音乐的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再到音乐素养,为流行音乐学习者架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体系。
《基础乐理》在传统乐理的基础上,以流行音乐的普遍规律为参照,对学习流行音乐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所有谱例均采自流行音乐作品。
《视唱练耳》以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为基础,加强了节奏训练及风格的训练,尤其重视了对连音节奏以及Shuffle(爵士节奏)、说唱节奏的练习,不仅融入了流行音乐中所特有的音乐素材(如挂音和弦、加音和弦等),还加强对立体听辨的训练。
【关键词】: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 导入式培训 激励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
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依次分别为以控制为导向的、以发展为导向的和以经营为导向的。需要强调的是,当更高阶段、也即更成熟的阶段出现后,前一阶段并未被取代,目前三种导向的绩效管理都普遍存在于大大小小的企业和组织中;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尤其是跨领域、跨地域发展的大中型企业,鉴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需要,可能多种导向的绩效管理同时并存。
一、实施绩效管理系统时需辨析的几个关系
1.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事后考核工作的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并反馈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绩效考核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的成果,不具备前瞻性;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相联系,帮助企业和经理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单一的绩效考核往往使经理与员工站在对立的两面,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制造紧张的气氛;有效的绩效管理极力建立经理与员工之间的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
无论是从基本概念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中,两者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又是一脉相承、密切相关的。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绩效管理提供绩效信息,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
2.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的落地,要借助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来实施,其中绩效管理就是企业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具体过程。绩效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系统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尤其是“用”、“育”环节有着紧密的联系: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提供了绩效管理的一些基本依据;薪酬体系中的绩效工资,往往决定于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体系的3P模型,其中之一就是绩效;在绩效考核之后,考评双方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未来发展计划,人力资源部则根据考评结果和面谈结果,设计培训开发计划。
从严格意义上讲,绩效管理的功能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其真正的责任人,是企业的CEO和各级经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承担横向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为业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培训服务。
3.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实践证明,真正能够促使组织绩效提高的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有效改变,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并把个人奋斗的过程与企业目标的实现保持步调一致;能营造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倡导团队合作的工作氛围;能凝聚共赢共享的企业价值观念,并贯穿到企业管理机制中去,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创建优秀的高绩效文化,至少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帮助员工不断提升素质和技能;奖惩分明,创造公平考核、主动沟通的环境,在考核中适当采用相对考核的方式,营造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提倡创新,鼓励承担责任。
二、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常见问题
1.企业绩效观念落后的问题
观念落后的问题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最大障碍。绩效观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1)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足。管理人员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发发表格、打打分,是“纸上”考核、走过场;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秋后算账”,奖优就是轮流做庄、罚劣就是扣奖金。这种认识不足很有可能源自此前绩效考核实施失败的挫折。绩效考核实施失败往往可以归因于“三个单一”:单一实行绩效考核,考核手段单一,考核结果的应用单一。2)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落后。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跟不上时展的潮流,不能自愿接受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或者认为绩效评估的目的仅在于利益分配,或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往对绩效考核的有限认识阶段,或者视绩效管理为额外的负担。3)对绩效管理责任的逃避。在绩效管理中绩效沟通贯穿始终,“纸上”考核所带来的人际冲突和紧张关系已经让经理们恨不得退避三舍,一旦要面对面地讨论绩效问题,管理者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逃避。公司高层或其他经理,甚至基层员工,更愿意片面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经理或者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相应的绩效管理责任。
2.绩效管理的专业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绩效管理由许多实操技能,例如如何设定绩效指标和标准、采用何种绩效考核技术、如何进行绩效沟通、如何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等。如果管理人员只是从观念上重视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却在绩效管理的专业操作性方面内外修炼不够,未能有效掌握绩效管理操作技能,就很难保证正确地运用绩效管理者个管理工具,绩效管理的目的也就无从达到。
3.绩效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薄弱的问题
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几个相互配套相互支持的基础,除了前文提及的企业文化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的重要基础之一。例如按照平衡记分卡(BSC)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市场及运作流程的数据,并使信息在企业内部快速准确的传递,才能使绩效指标即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绩效反馈和改进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如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薄弱,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也将受阻或放慢。
三、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对策
1.以终为始,加强绩效导入式培训
绩效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分为五步: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改进和导入(这也符合PDCA管理循环)。其中绩效导入也即绩效培训,但它并不是绩效管理的“最后一步”,实际上它是新一轮循环的开始。尤其是企业在开始建立或者改革绩效管理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广泛地培训和研讨,有条件的企业,甚至会请第三方对自己的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审计”之后,再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绩效培训的根本目的,一是增进员工和管理人员对绩效的了解和理解,消除各种误解和抵触情绪;二是掌握绩效管理的操作技能,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具体而言,一般从以下方面实施培训:1)通过渗透绩效管理理念,使全员认识绩效管理系统本身,并培养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感;2)通过绩效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订出部属的工作要项和工作目标,掌握如何制定绩效计划和进行绩效评价面谈技巧、如何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对部属如何辅导的方法;3)通过在职辅导,帮助管理者和员工及时有效地处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问题,并最终使其具备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等承诺,取得薪酬及激励体系的良好支持
绩效管理系统必须获得激励体系的良好支持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与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但是绩效不应仅仅与薪酬(工资和奖金)挂钩,这样会使员工认为实行绩效管理就只是涨工资或减工资,应使激励体系的其他手段多样化,如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培训的奖励,职位的提升,以及公开的精神奖励等,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和规范,还可以尝试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激励、强化与指导,员工的绩效就很有可能朝着与管理者商定的方向前进。
3.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是建立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的。当一名员工不能达到预期的绩效标准的时候,他需要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做,如何能提高自己的绩效,甚至他可能会怀疑现在的岗位不适合自己,自己需要改变职业发展规划;即使是一个绩效很好的员工,他也需要知道自己接下去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理论 家校共育文化 教育
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合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合、渗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S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班级管理中,探索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价值。因为探索带给人的是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学习共同体拥有共同的愿景,而班级管理的共同愿景就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这种共同的愿景能够创造出众人一心的良好势态,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能量。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倡导创造开放民主的文化,努力营造家长学习分享的氛围。笔者为家长推荐了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一书,并倡导家长在班级QQ群里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节选的三位家长的读书感悟。
家长一:“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缩小,虽然还有差距,但我知道有差距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不能完全读懂他们的世界,但至少她肯为我敞开心扉,给了我了解她的机会,总比关上心门好得多。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还有很多困难,但人生不就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吗?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会收获更多。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二:“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我不焦虑他就不焦虑,我不倔强他就不倔强;同理,我阳光,他也就会阳光。我改变了,孩子也在慢慢改变,这个过程可能没那么迅速,但只要方向对了,什么事情都别慌,慢慢来,一定会有办法的。”
家长三:“目前我们两人相处时,孩子还不愿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根据维尼老师的指导,慢慢地融化他,让他能够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引导他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健康有序。给他足够的信任、陪伴、支持,我相信,孩子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教育不必只争朝夕,可以慢慢来。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关键词]休闲体育旅游 长三角 钻石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广大群众有了更加充足的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旅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是具有最普遍基础的休闲活动。近年来休闲体育观念深入人心,国外新潮休闲体育活动不断冲击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新奇、刺激、富有挑战的体育项目,人们渴望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不断高涨,极大的促进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是指以一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资源为条件,以从事休闲娱乐、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康复保健、体育观赏以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和手段,促使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和形式。尤其在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已经是该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强心剂”,是目前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区域。本文基于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对此进行探究,旨在全面具体分析长三角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找准发展切入点,探讨发展策略,以促进该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一、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钻石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为什么会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2)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竞争力。(4)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二、钻石理论模型下的长三角竞争优势分析
(1)人力资源
长三角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包括复旦、交大、南大、浙大在内的部属名牌高校、“211工程”大学以及其它高等院校,形成规模巨大的高校群,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管理、研发、技术、咨询等各个领域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根据本校特色为满足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休闲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管理等特色专业,提供了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加上作为中国经济心脏地带的区位优势,又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各国的高端人才,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自然及人文资源丰富
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是古代文人墨客休闲娱乐之胜地,其休闲文化源远流长。目前长三角的众多旅游景点根据自身得天独厚的特色均增加了以体育休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如:周庄、杭州大清谷、桐庐、苏州西山拓展训练,太湖、上海金山城市沙滩的龙舟、扎伐,杭州双溪、千岛湖漂流等等现代休闲体育项目,大大的丰富了原有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来景区休闲度假的游客。众多风景秀丽的青山绿水更是人们进行登山、徒步、露营、定向越野等项目不可多得的天然资源。
(3)资本雄厚
休闲体育产业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具有很高的依存度,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5,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2011年长角地区GDP总量突破80000亿元,达到82022.92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4%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9个城市GDP总量超过3000亿元。
(4)市场需求较大
影响体育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体育产品的价格、消费水平、体育观念等。长三角地区轻工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体育用品产业的快速繁荣。许多国际名牌的生产工厂都坐落在这一地区,因此其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的库存量都要高于全国其他地方,体育设施和用品的价格也低于其他远离加工生产的地区。2010年长三角江浙沪三省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支出名列全国前列,其中上海为23200.40 江苏14357.49 浙江17858.20。发达城市地区的信息交流迅速而宽泛,因此人们更容易接受时尚新颖的先进观念。先进的体育观念和意识,充沛的可支配性消费支出和相对低廉的产品价格保证了该地区强大的市场需求。
(5)相关与辅助产业
相关产业是指因共享某些技术,共享相同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互补性产业支持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竞争性优势的上游产业。
旅游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长三角是旅游产业的发达的地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0年接待旅游人上海733.72万人,江苏653.55万人,浙江684.71万人分列全国二、三、四位。该地区旅游已形成产业圈,因此无论是旅行社、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日益完善。另外户外运动的日益壮大,以探险为主题的徒步,定向穿越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驴友”,促进了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登山、攀岩、漂流、露营、高尔夫等户外体育项目正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休闲旅游主要形式。
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16个城市全都坐落在300km的半径之内。沪杭、沪宁高速和宁杭3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形成1小时生活圈。另外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城际巴士来回穿梭,长江、钱塘江等水运系统四通八达提供了难以想象的交通便利,是带有旅游性质的休闲体育业不可多得的资源。长三角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带动了宾馆、酒店行业的大力发展,这是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必备条件。另外如邮电、能源供给、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
(6)机遇与政策
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休闲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的机遇。一体化加强了区域间各方面的合作,有利于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一体化加强了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三大核心都市圈的辐射,有利于休闲体育观念的传播。
长三角三省市十分重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政府给予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上海市充分利用旅游大都市资源,举办各种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和比赛。如:F1、黄金联赛、世博会等,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必将促进上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杭州市举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让休闲改变人类生活”是博览会的口号。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人类将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休闲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活基调。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把握和坚持竞争优势,不断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进一步加强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构建长三角休闲都市圈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奚天明.假日经济对体育旅游的影响及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77— 80.
[2]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
[3]徐洪强.201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分析[J].统计科学与时间,2012,4—5
关键词:监测调度 系统 设计方案
一、建立柿园水厂监测调度系统的指导思想
目前正在运行中的柿园水厂监测调度系统始建于1984年。它实质上是一台无人值守的无线遥测多功能端机和部分配套设备(如无线电数传电台、稳压电源等)及一次仪表(如压力、流量等)组成的。在过去近十年的运行中它们为公司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大量的运行数据、参数和信息,为提高我市供水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公司上国家二级企业立下了不可低估的历史功绩,但是:从《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二类水司要求采用常规的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它能采集必要的工艺参数及信息,具有对生产过程监测调度的功能。系统可用率有一定要求(如95% 以上)”,“到2000年要求……,第二类水司在主要技术方面多数达到或接近80年代国际水平”,“老厂可分期改造,逐步达到上述要求;步骤上可先改造规模大、影响大、投资效益高的……”。
柿园水厂日产水量36万m3,担负着我市西部地区广大骨干企业生产用水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给工作,举足轻重;鉴于上述两条主要原因,为加强水厂的科学管理,确保在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多供水、供好水,按照《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对第二类监测系统水平的要求,建立柿园水厂监测调度系统势在必行。
二、总体设计方案
柿园水厂监测调度系统是柿园水厂生产调度的指挥中心,它的设计首先应完成对该厂进水、送水、净化和配电等部门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其次,作为郑州市供水监测调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应能接受并完成总公司中心监测调度系统所发出的监测调度指令,并定时或在指定的时间内向总公司中心监测调度系统发送监测数据和信息。
柿园水厂监测调度系统是一个由厂级监测主站和六个分站组成的1:6辐射状有线数据传输网络(与石佛加压分站为无线传输),除厂主站外,下设六个分站,它们为:
(1) 进水分站
(2) 加矾分站
(3) 加氯分站
(4) 送水分站
(5) 配电分站
(6) 石佛加压分站(该站由市重点办负责并完成)
上述各站与站、站与一次仪表、二次仪表及变送器之间的连接均采用有线传输(厂主站与石佛加压分站之间为无线传输),各分站可以独立工作,可以现场监测各种供水参数,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和监测有关设备的运行,同时经一对传输线与厂监测主站进行数据交换和指令传输。厂监测主站统一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存储、处理、统计、显示和打印。
厂主站作为总公司监测调度系统的执行端,应按总公司中心调度监测系统的要求选出部分信号和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发送到总公司中心监测调度系统。(选取的信号和数据见表1)
表1 厂主站向总公司中心检测调度系统选送的信号和数据 1、出厂水压力 2、出厂水流量 3、出厂水浊度 4、出厂水余氯 5、出厂水pH值 6、西流湖水位 7、清水池水位 8、送水电机开停 9、送水电机电流 10、总电流 11、有功电度 12、无功电度 13、总电度
三、系统设计
3.1 硬件(含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等)
3.1.1 硬件配置原则
应与总公司中心监测调度系统设备兼容,以确保全市监测系统信息畅通。
3.1.2 厂主站
(1)、计算机系统
主计算机 COMPAQDPCPUP300/3.2G 2套 20"SVGACRT1280×10242台 打印机 EPSON1600KⅡ带汉字 1套 绘图仪 ROLANDDXY-1150A3平板 1套
(2)、数传电台(含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数话兼容,且能与总公司中心监测调度系统联网运行;
(3)、交流稳压电源3KVA一台
(4)、UPS不间断电源STK1000VA一台
3.1.3 各分站
(1)、主机计算机P266/3.2G五台
(2)、SLC控制柜(含可编程序控制器SLC5/04等)五台
(3)、打印机EPSON1600KⅡ五台
(4)、直流电源24V3A五台
(5)、UPS不间断电源1KVA五台
(6)、一次仪表、二次仪表及变送器
关于所用硬件设备、一次仪表、二次仪表、变送器的规格、型号、测量范围、技术性能及参数等指标,应能完全满足本设计监测调度功能之需要,以确保监测调度系统信息之畅通。(见表2)
表2 一次仪表、二次仪表及变送器 序号 名称 数量 序号 名称 数量 (1) 浊度测试仪(要求在线) 4 (11) 总功率变送器 3 (2) 余氯连续测试仪 2 (12) 功率因数变送器 2 (3) PH值测试仪 2 (13) 砂位计 2 (4) 流量计 4 (14) 水位计 7 (5) 脉冲电度表 9 (15) 电机温度变送器 24 (6) 远传压力表 18 (16) 矾池液位计 2 (7) 电流变送器 27 (17) 水头损失仪 24 (8) 电压变送器 7 (18) 水温变送器 2 (9) 有功功率变送器 3 (19) 直流电压变送器 1 (10) 无功功率变送器 3
3.2 软件设计原则
监测调度系统软件设计应依以下原则:
1、确保设计方案的实现,按要求设计监测调度系统软件,包括厂主站监测调度软件和各分站数据采集和报警处理软件。各分站应按表2设计之信号和数据及时向厂主站发送所需监测信息和参数;
2、完成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见(三);
3、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应与总公司监测调度系统应用软件兼容;
4、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应采取相对独立、单一功能的模块结构,具体可为:
①系统定义模块
②服务模块
③通信模块
④数据查改模块
⑤数据处理模块
⑥曲线模块
⑦报表模块
⑧画面定义模块
⑨画面显示模块
⑩各站数据互调模块。
3.3 系统主要功能:
在通过上述系统控制软件设计的基础上,系统应具备如下主要功能;(见表3)
表3 系统主要功能 (1)数据遥控 (2)数据显示 (3)数据库管理 (4)事故越限报警 (5)参数状态管理 (6)图形显示打印 (7)选呼 (8)数据报表处理打印 (9)遥信遥控 (10)各站数据互调
3.3.1 主站主要功能:
1、遥测功能:能设定时间间隔,定时巡测厂内和石佛加压站的监测参数和信息;能随时点测或分组召测供水参数和信息(见表4),能随时接收总公司监测调度中心的召测指令,并按指令执行;能及时向总公司监测调度中心发送有关数据和信息;
2、状态管理功能:能决定所属各分站联网、脱网状态;能进行查询并按实际需要随时进行修改;能对各通道联网脱网状态进行查询和修正;能对备用站予留备用通道;
3、参数设置功能:能设置各监测参数的基数值,上、下限值和系数;能设置或修改各分站地址及通道号;能接收总公司监测调度中心发出的校时命令,完成监测系统的时间同步;
4、遥信功能:能随时遥信各开关量的运行状态;
5、数据与图形的显示、输出功能:对监测的运行参数、开关状态以及历史数据、各类统计报表等可以以表格或多种曲线形式(如单轴、多轴、直方、比例)在屏幕上显示;并可由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对厂内管道图、配电图、工艺流程图可以随时检索、调用并根据生产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在线修改;
6、报警功能:能对越限参数进行声光报警,同时显示其站号、参数名称、越限值、越限时间,要求可测报亦可自报并能设置报警优先权;
7、数据库管理功能:要求对各分站监测到的各种数字量、模拟量和开关量,分类建库存储,能自动形成历史文件,除能对历史数据按多种条件进行查询和修改外,还能按要求进行处理、计算、统计并编制完成各种统计图、表,对确实需要而监测系统又不能监测到的参数可进行人工输入;
8、报表的处理、打印、图形输出功能:能按要求处理、打印包括日、月、年在内的生产报表,并具有图形输出绘制功能;报表格式可在屏幕上预览。
要求在使用上述功能的过程中作到:不影响正常监测工作。
表4 水厂主站应能监测到的信息和参数 (一) 进水分站 (1)西流湖水位 (2)进水干管压力 (3)事故信号(告警) (4)电机电流(运行) (5)电机电压 (6)电机温度(运行) (7)电机开停 (8)电度 (二) 加矾分站 (1)原水浊度 (2)水位 (3)PH值 (4)加矾量 (5)矾池液位 (6)浊度(滤池) (7)总流量 (三) 加氯分站 (1)沉淀池水位 (2)泥位高度 (3)滤后浊度 (4)滤速 (5)加氯量 (6)反冲水量 (7)滤池水头损失 (8)进清水池前余氯(控制加氯量) (四) 送水分站 (1)清水池水位 (2)水压(每台泵出厂水干管压力) (3)浊度(出厂水干管) (4)余氯(出厂水干管) (5)出厂水PH值 (6)出厂水流量(各干管流量、总流量) (7)电机电流(运行) (8)电机温度(运行) (9)电机电压 (10)电度 (11)电机开停 (五) 配电所分站 (1)电压(主进) (2)总电流 (3)电度(进水、送水、总电度) (4)总功率 (5)有功功率 (6)无功功率 (7)功率因数 (8)高压盘直流合闸电压 (9)高压盘合分闸状态 (10)状态报警 (六) 石佛加压分站 (1)流量 (2)压力 (3)水位 (4)电机开停 (5)电机电流(运行) (6)电机电压 (7)总电度
3.3.2 各分站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1) 参数的检测与处理功能:能定时巡测,随时点测或分组召测所辖范围内的监测参数,并能储存、查询、修改(去伪存真)、统计;进行基数设置,系数设置与修改;最大最小值的计算;随时接受厂站指令并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接受厂主站统一校时以及通道的联网、脱网状态设置等;
(2) 图形报表显示功能:对监测到的各种参数能在进行筛选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按要求绘制出曲线、平面图;组成各类统计报表,进行屏幕显示;
(3) 报警功能:对本站监测到各类数据和信息(例如:水位、压力、浊度、余氯、PH值、电流、电压、温度等)对超限值进行声光报警并在CRT上显示(包括:通道号、名称、实时值及时间);
(4) 显示其它分站的功能:要求各分站数据可以互相调用;
四、有关配套技术要求
(一)各站工作场地:
(1)、地面应采取抗静电措施;
(2)、墙面和顶棚应采用不易吸附尘埃且吸音效果好的材料,所用装饰材料第一要防静电,第二要阻燃;
(3)、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防火材料对工作间进行隔断;
(4)、机房门要往外开或双向推拉,可设双层密闭或不设窗子(此时室内需设空调系统);
(5)、机房的配电系统应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实际需要,如容量、交流电压的质量等。机房的照明要求为:离地0.8m处照度为100~200勒克斯;
(二)、做好安全保护与接地
做好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和系统设备的保护接地,机房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欧姆;
做好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欧姆;
做好安全保护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
计算机系统直流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干2欧姆;
(三)、空调系统:
应保证正常的工作温度(20—26℃),相对湿度35%—65%和清洁度,并能及时定量补充新鲜空气;
(四)、配置专用灭火装置;
(五)、配置必要的工作台、椅、操作台、资料柜等。
五、实施建议
考虑到柿园水厂是一个具有四十余年历史的老厂,肩负着郑州西部地区主要工业用水和广大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任务,加之此项工程技术难度高、系统大、投资大、工期长,牵扯面广,建议:
1、分期改造,逐步完成:
①第一期:(时间1998年5月—1998年底)完成厂主站和五个分站监测设备和进水、送水、配电三个分站的设备及一次仪表、二次仪表和变送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和软件编程工作;
②第二期:待加氯自动化和加矾自动化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加矾分站和加氯分站设备及一次仪表、二次仪表和变送器的安装、 调试工作,并完成系统总调试;
关键词:农村市场 社会结构 施坚雅 摩哈苴彝族村 周城白族村
作者朱炳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地址:武汉市,邮编430072。
一、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
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1964—1965年发表在《亚洲研究杂志》上的长篇论文《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排斥其他解释理论,自信他所研究的市场结构对于农村社会构成具有根本性意义,认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村基层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在这类重要的复杂社会中,市场结构必然会形成地方性的社会组织,并为使大量农民社区结合成单一的社会体系,即完整的社会,提供一种重要模式。”
施坚雅认为,这个以接近正六边形结构出现的空间的经济的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范围和文化范围,是“作为社会体系”呈现出来的:“中国的市场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范围,而且有重要的社会范围。特别是基层市场体系,它的社会范围对于研究农民阶层和农民与其他阶层的关系都值得给予较大关注。为了提出一个适合于我本节论述目的的重点,此后我把它叫作基层市场社区。我相信,有很好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仅要把这种社区当作一种中间社会结构,而且也要当作一个文化载体——雷德菲尔德的‘小传统’在中国的表现——来分析。”
他还指出:“研究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著作,由于几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村庄,除了很少的例外,都歪曲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实际,如果可以说农民是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中,那么这个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我要论证的是,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的边界不是由他所住村庄的狭窄的范围决定,而是由他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决定。”
施坚雅下了“自给自足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的结论,这就需要他解决诸多基层社会构成要素与市场结构的关系问题:关于行政体系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他认为,早期的分析受中国学者官方偏见的影响,假定行政体系最为重要。在他看来,“即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中间地位的社会结构,既是行政体系和市场体系这两个各具特色的体系的派生物,又纠缠在这两个体系之中”。但“在两种体系中,有限的官府力量都集中于较高层次,中心市场的市场体系以下的市场体系,和县以下的行政体系一样,只受到较为轻微的官僚控制”。关于联姻圈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市场范围即为联姻圈,二者是等同的。四川的初级市场是一个内生的社会区域(社区),人们往往从初级市场圈内寻娶媳妇。很多媒婆在集市上完成了婚姻介绍。因为茶馆的作用,一般人赶集时在那里泡了一个小时,便“肯定会使一个人的熟人圈子扩大,并使他加深对于社区其他部分的了解”。媒人就在这些茶馆中活动,与适龄小伙子的母亲交往,为她们寻找未来的儿媳。关于宗族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他说:“我的设想是,由于农民家庭的社交活动主要在他们的基层市场社区内进行而很少在其外进行,同一个市场体系内的宗族间的联系可能会永久存在,而在不同基层市场区域中地方化的宗族之间的联合常常受到时间的侵蚀。”对于宗教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施坚雅举例说,1950年高店子庙会的治安团体包括了该市场区域中各个村庄的人,而且“庙中供奉的神灵本身在尘世上的活动范围,被认为与基层市场区域一致。”经过一番零碎事件的拼接,施坚雅下了断语:“上述事例说明,各种各样的自发组成的团体和其他正式组织——复合宗族、秘密会社分会、庙会的董事会、宗教祈祷会社——都把基层市场社区作为组织单位。职业团体也可能在基层市场社区组成。”
事实上,施坚雅关于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的边界不是由他所住村庄而是由他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决定的理论观点,不符合中国乡村社会的实际,他所说的构成基层社会的其他要素如联姻、宗族、宗教及行政体系等与市场的关系的零散说法,亦仅是未经系统论证的猜想。本文以云南省南华县兔街乡摩哈苴彝族村和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村的市场结构为例来检验上述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提出了“核心市场”与“市场”以及“村内市场”与“村外市场”的区分概念,并对它们在基层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功能进行分析。同时,对市场要素与其他要素在构成基层社会中的关系进行揭示。
二、摩哈苴的市场分析
摩哈苴彝族村位于哀牢山上段,今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兔街乡,包括干龙潭村民委员会下属的9个村民小组,以及小村村民委员会下属的老虎山和背阴地两个村民小组。该村的农户散落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间。2002年,摩哈苴共有265户,主要姓氏有李、鲁、杞、何、张、马6姓,各宗族之间以图腾祖先灵牌的不同质料作为区分。1995年暑假,笔者第一次进村调查时,该村属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的乡村基层社会,除了一人在兔街乡邮电所工作外,没有任何非农行业劳动力,全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才逐渐出现少数人外出打工和个别人在本地经商的现象。
【关键词】特色产业;嘉兴蓝印花布;区域经济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蓝印花布朴拙典雅的古典韵味,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自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一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2006年嘉兴桐乡地区的蓝印花布传统手工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保存情况尚好。本文以嘉兴蓝印花布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其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作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嘉兴蓝印花布发展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市场急剧缩小,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危机。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也逐渐被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代替,坚守蓝印花布传统手工技术的人已越来越少。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在现代的生产技术环境下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大多数被加工成工艺品作为旅游品销售,内销的范围很小,整体销量不大。下面就从各方面分析:
其一,蓝印花布发展的有利因素
蓝印花布的花型主要以传统的纹样以及客户订单需要的纹样为主。一些生产企业也会设计创造出新的图样来。而浅蓝、中蓝、深蓝3种颜色三种颜色的变化及调谐,改变了蓝印花布单一的蓝色格局,使印染的工艺与纹样的美感完美结合。总之,现代蓝印花布纹样在传统基础上已有了很大突破。
其二,蓝印花布发展的不利因素
蓝印花布主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生产销售,价格相对比较昂贵(有些是因为手工制造费用高昂,有些是现代技术生产中成本的提高),这就导致了蓝印花布产品经济实用性的下降;虽然近年来通过工艺大师吴元新、王振兴等人的不断探索研究,研发了许多新的更接近现代生活的蓝印花布纹样,但是由于工艺等方面的局限,大多数仍然采用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没有太多的本质上的突破;由于现代工业化进展,青年人中从事蓝印花布印染和设计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专业人士青黄不接,真正长久的传承面临危机。
其三,研究蓝印花布发展对策的意义
对蓝印花布的进一步发展对策的研究有着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理论意义:(1)探索蓝印花布市场体系的创新理论。(2)补充和完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对蓝印花布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3)探索通过构建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后如何使蓝印花布市场的实体化及成果化加快。实践意义:(1)为政府机构制定资助和扶持政策提供借鉴和依据。(2)为蓝印花布产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3)为蓝印花布生产企业提出设计及文化等服务需求提供参考,同时为蓝印花布市场体系提出新的服务需求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相关理论对嘉兴蓝印花布发展对策的支持借鉴
(1)绝对优势理论。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相比另一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上有较低的单位劳动投入,则认为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阐释了各国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分工和贸易基础的重要思想。蓝印花布作为嘉兴的地方特色产业相对其它地区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将会出现一个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内生比较优势随之不断增强。嘉兴蓝印花布相对而言具备了一定历史的专业化生产的能力,所以在蓝印花布市场上存在充分的比较优势。
(3)竞争优势理论。随着当今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日益融合。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开始注意国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它们不仅从国家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和企业本身竞争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出,国家的竞争优势是通过创造得来的,它形成的关键在于优势产业的建立和创新,是否有无一些独特的产业或产业群。从此角度看蓝印花布也可称得上是嘉兴的独特的地方产业。
(4)微笑曲线。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理论,以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经历了十年多,以迄今日施施振荣先生将“微笑曲线”加以修正推出了所谓施氏“产业微笑曲线”以作为台湾各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之方向。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嘉兴蓝印花布也要着眼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这两方面。
(5)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在中国国内很时髦的一个词叫“软实力”,就是指把文化推到世界去。文化创意产业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规模经济。第二个就是范围经济。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化的经济化、市场化和商业化。嘉兴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更应加强创新发展,将其文化精髓进一步延伸到更多地方。
三、嘉兴蓝印花布市场调研及存在问题
嘉兴蓝印花布品种广泛,有围裙、桌布、拖鞋、台布、茶垫等家用品及小双鱼、中兔子、十二生肖、荷包袋等小饰品,更新慢或不更新。在现代生活中,蓝印花布颜色暗沉,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不是很实用,使用范围相对狭小。桐乡蓝印花布利用乌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开门店,布局全国,扩大桐乡蓝印花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仅“丰同裕”一家,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卖店就有70多家,2008年实现销售1000多万元。相比之下,南通蓝印花布“势单力薄”,一年销售仅100来万元,差距悬殊。
另外,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无论南通还是桐乡,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蓝印花布生产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从事印染工艺的差不多都五六十岁。吴元新坦言,南通40岁以下学蓝印花布印染的已经没有了,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危险。在桐乡,为解决印染工艺传承,一些染坊挑选能吃苦、有一定文化和悟性、20多岁的工人到印染工艺岗位上,实行“传帮带”。
其中05年桐乡市蓝印花布被省人民政府列入民间美术类申报项目。更要关注嘉兴蓝印花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传承问题,而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前景,而是跟文化直接接轨更大空间的向市场经济打开长远发展门路。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嘉兴蓝印花布产业创新技术面临巨大的压力。嘉兴蓝印花布生产产家近几年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偷工减料、缩小成品大小、改变材质等不正当的方法,所以产品生产销售利润空间较大。而在乌镇旅游景区由于旅游的附带效应,蓝印花布的销售情况乐观,销售盈利也较大;但在月河街等地刚开发的蓝印花布销售市场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盈利微薄。虽然嘉兴桐乡较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市场的商业化程度较深,但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的构建仍存在一些关键的本质问题。
四、嘉兴蓝印花布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业界一直有个观点,即南通蓝印花布做的是文化,嘉兴桐乡蓝印花布做的是产业。现在我们要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经济学原理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为构建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提出初步的对策。
思考:
1.对蓝印花布颇有研究的浙江桐乡市群艺馆馆长祝汉明研究员认为,最完善的保护应该是文化与产业的无缝结合。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嘉兴作为蓝印花布的原始产地,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所以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扬蓝印花布作为特色产业相对其他地区的绝对优势。
2.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随着时间推移,嘉兴蓝印花布生产的熟能生巧效应将使专业带来的收益逐渐增加,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嘉兴蓝印花布的专业化水平,使其内生的比较优势随之不断增强。
3.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嘉兴蓝印花布原料丰富,在原料上投入的成本较少。另外不少专家认为,保护和开发并非一对矛盾,以机器生产代替部分纯手工,开发一些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完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有利于民间工艺从深闺走向大众、走向市场,有利于民间工艺产品做大做强。所以更要在产品科研创新上投入更多的成本。
4.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嘉兴本区域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寓于蓝印花布这个独特的产业,而蓝印花布在嘉兴本地又在一定程度上得利于乌镇的旅游业的发展,在本地直接销售可降低运输成本,为了增加旅游纪念品的出售量,蓝印花布的各种产品应该制作的更加精美细致,以增强游客对这种文化的鉴赏,可传播嘉兴蓝印花布的这个特色产业的文化素养。蓝印花布产业是嘉兴区域经济特色的重要依托,要形成蓝印花布这个传统产业的集群,以此放大“乘数效应”,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发展形式上,可依照“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发展模式,同时要重视中小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从地方特色产业的视角出发,嘉兴蓝印花布可以“丰同裕”为中心企业,其他家庭式小作坊要逐步发展成中小企业,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这种发展模式也有利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以这个为初步的轮廓来构建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以特色产品生产技术为先导,突出其资源特色,发展区域经济。
5.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理论,嘉兴蓝印花布产业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非物质文化,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性,另作为文化创意的一种特色产业在其旅游纪念品艺术展览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对策:
1.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吸收先进的科研调查人员,进行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嘉兴蓝印花布的样式更新不够快速,且颜色过于黯淡,不太符合现代人的日常的使用审美标准,所以样式和颜色上可与时代流行趋势相结合,以增大消费人群,使消费范围更广大。具有嘉兴地方特色的专利生产,巩固嘉兴蓝印花布市场的垄断性地位。
2.成立相应的市场调研监督部门,首先吸收高素质调研人才。生产新产品不能盲目进行创新,一定要经过一定的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以确保信息环境质量,然后进行设计生产;另要对企业各部门实行相应的监督机制。政府对此也应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促进蓝印花布的生产发展。
3.成立向外扩展的营销部门,嘉兴蓝印花布在浙江或华东范围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外或其他地区的销售情况并不是很乐观,那些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专门到外省甚至国外开设嘉兴蓝印花布艺术馆进行一系列的展出,宣传嘉兴蓝印花布这一特色产业,也可附带结合嘉兴五芳斋的产业介绍,增强地理集中企业集群带来产业的推进作用,在那里产生了一定的销售机遇就开设分店,进行专门的产品销售,产品纹样可根据当地的特色来开发生产。这样可进一步扩大嘉兴蓝印花布对外的销售市场,对构建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营销部门也可从地方特色产业的角度,专门构想一些促进销售的方案,销售方案中可与嘉兴其他特色产业相结合。
4.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在本地的嘉兴学院设立专门的蓝印花布市场的学科专业,发展文化水平较高的继承传统文化的专业新世纪人才,与现代市场快速发展直接接轨。尤其是培养可管理蓝印花布中小企业入手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蓝印花布生产技术上的学习与继承,更要有对嘉兴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建设的能力。
5.政府在出台了相关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也应加大鼓动的实际力度,培养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化创意发展模式的一些思考与创新建设,这些专业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人才的加入,加大了对构建嘉兴蓝印花布市场体系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五、结语
嘉兴蓝印花布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在现代生活中以现代的生产方式融入,传承着劳动者最本真的情愫,创造者的智慧结晶。桐乡蓝印花布领军人物、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老板哀警卫坦言,自己主要精力用在产品开发上。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对构建嘉兴蓝印花布市场提出了五点思考和五个对策,这有利于嘉兴蓝印花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和谐结合,具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杰.一个特色产业的炼成[J].中国农村科技,2010,10.
[2]祝勇.蓝印花布[M].作家出版社,2003.
[3]吴元新,吴灵姝.蓝印花布[J].中国社会,2009-6-1.
[关键词] 碳金融 市场体系 构建
一、绪论
《京都议定书》表明我国在2012年前不承担减排义务,我国的碳交易现阶段主要表现在和发达国家合作,即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产生的交易,具体说是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我国合作,在我国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承诺。我国目前的碳排放压力相对较小,但我国作为一个用碳大国,早晚要承担相应减排额,建立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对于我国来说势在必行。本文在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碳金融体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特色碳金融市场建立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统筹安排当前和未来发展,既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要,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是要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来实现发展,不能破坏生态、耗竭能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当今环境问题中,温室气候问题最为突出,因此,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外部性理论
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是指排除在市场作用机制之外,未反映到产品价格中的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或副作用。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是一种公共资源,没有进入市场,具有外部性,为使其外部性内部化,要以市场交换方式实现其价值。碳交易市场是有关碳排放的市场,这就确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价值,使其成为非公共物品,成为一种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资源。
3.期货市场理论
期货交易是指期货交易人依法在期货交易所通过订立标准化期货合同的方式买卖实物期货、金融期货或期货选择权的交易。期货市场交易的是标准的期货合约,这种合约都是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期货市场有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回避风险、进行金融投资的作用。
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1.建立中国特色的碳金融法律体系
在起步阶段,我国可借鉴国外已有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中国特色的碳金融法律体系。法规应明确规定排放许可分配原则、方式、超量排放的惩罚措施,为碳交易提供法律依据。法规还要进行总量控制,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地域范围和时间跨度,只有控制了碳排放空间的使用上限,才能使碳排放权成为稀缺的经济物品,碳排放权才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2.建立碳排放的现货交易市场
在发展阶段,要以现货交易为主,双方共同协商签订的协议,交货时间、地点、价格等都由签约双方议定、排放额度有节余和不够用的企业均可以通过交易中介联系,进行一对一的谈判,达成买卖的意向,实现交易。主要的交易对象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另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CDM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国可以大力发展创新CDM项目,在现货市场上大量交易CDM项目中经核准的CO2减排量(CERs)。
在国内交易市场上,交易主体是有资格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个人和组织,国家可以根据欧盟的经验,对各省设置排放上限,各省再将具体额度按规定下发给企业,企业排放总量不得超过该额度上限,可以进行省间交易。在国际交易市场上,交易主体是国内国外进行CDM项目交易的相关企业,缔约方国家相关机构和公司等,国家可以根据现货市场CERs的供需定价,初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碳排放权交易。
3.建立碳排放的期权期货交易市场
在完善阶段,我国应该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借鉴欧洲气候交易所的经验,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期权期货交易市场。首先设计出适合中国的标准化碳期权期货合约作为交易对象,其次,建立完善的交易和结算机制,包括市场参与主体、价格形成制度等。再次,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行之有效的价格波动限额与头寸限额制度、强制平仓制度、风险警示制度等机制,最大限度地抑制非正常投机活动对市场稳定性的破坏,发挥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最后,建立证监会、期货业协会和碳期货交易所三级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四、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建议
1.学习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市场经验
我国碳金融必须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但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发达国家先后成立碳交易中心,有利于聚集与碳交易有关的信息、技术和资金,构建一、二级市场,保证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社会资金参与性。发达国家的参与机构广泛,金融服务功能齐全,产品多,先后推出各种衍生金融产品和中间业务产品,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加强金融创新,服务碳金融市场
银行等碳金融主体要善于捕捉越来越多的低碳经济机会,研究开发环境和金融互动下的金融工具创新。还应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发展环境金融的激励机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的发展。政府应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场,增加促进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提供更多的交易对象和方式,拓展交易的范围。
3.加强国际交流
我国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在建立一个国际社会能够普遍接受的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努力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呼吁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框架的制定中听取不同国家组织的意见。我国还应通过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国内碳交易市场作科学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任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金融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08(7).
[2]阎庆民: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 中国金融.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