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量经济学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育学;精密测量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46-02
一、前言
随着新技术新原理的发展,传统测量理论和方法及仪器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针对测控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调整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1]。对于测控专业,大部分院校受授课学时的限制没有开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相关课程,而在其后续课程中都离不开对机械互换性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基础[2]。新一代几何产品技术规范与认证(GPS)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原有几何量相关组织改组以后,适应新的要求规划的标准框架,其内容涵盖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与认证、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其技术方法以计量数学为基础,集中了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纳技术等先进技术,是一个更丰富、更合理、更易于实现的标准体系,提出了新模型概念、模型操作概念、新不确定度概念、三维表面形貌测量技术、软件量规概念等等[3-4]。
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为适应学科体系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将在经典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实新原理、新技术、新手段,除去不适合、不适用的部分,突出一个“新”字。调整后的精密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如下:
第一章:概述。包括测量的意义和地位;测量原则和测量方法的选用;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第二章:典型通用测量仪器原理和应用:包括新型坐标测量机(二坐标、三坐标);轮廓仪(接触式、非接触式)等。
第三章:尺寸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尺寸测量的意义;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概念;孔的测量方法;轴的测量方法;角度测量方法。尺寸测量的新方法。
第四章: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位误差测量的意义;形位误差的定义和类别;直线度误差的定义和测量;平面度误差的定义和测量;圆度误差的定义和测量;位置误差的定义和测量。形位误差测量和评定的新方法。
第五章:表面形貌及其评定方法。包括微观形貌测量的意义与尺寸和形位误差的关系;微观形貌测量的主要参数;二维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评定;三维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评定。微观形貌测量的新方法。
第六章:典型零部件的测量方法。包括螺纹的测量参数和测量方法;齿轮的测量参数和测量方法;典型零部件的测量新方法。
第七章:微纳米测量方法。包括微纳尺度的定义;微纳器件的测量参数;微纳器件的精密测量方法。
第八章:新一代GPS体系结构和理论体系。包括体系结构介绍;基础理论介绍;新一代不确定度理论介绍。
三、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一)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便利性和提高授课效率,对于这门课程,理论教学部分易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5]。
1.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精密测量技术》这门课程属于专业课,是一门注重应用、以实现测量为主要目的课程,更注重于实践,而其中的大量仪器原理图、结构图以及实际应用案例比较复杂,通过多媒体可以更翔实、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便于讲解,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很多仪器实验室不具备,学生又有了解的愿望,另外对于一些精密仪器不宜拆卸加上实验仪器资源相对于学生的比例匮乏,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大大充实一些教学内容,有利于缓解以上问题。
(2)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吸收:《精密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技术强,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词汇,以及技术规范和仪器原理,内容比较枯燥,通过多媒体丰富的图形、色彩和功能,可以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的讲解,把重点概念、术语和枯燥的规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3)提高教学的质和量:《精密测量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第三个原因是可以节约传统教学板书所需的时间。由于一些仪器复杂的结构和繁冗的测量原理需要大量课堂时间绘制,使实际讲授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时间十分紧张。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节约板书时间,而且增加课堂知识含量,加快教学节奏,同时可以避免粉尘污染,降低教学疲劳,提高教学质量。
(4)扩大该课的影响范围:目前该课在机电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专升本等开设,授课对象较多。另外该课对华侨大学各个工科专业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形式授课,便于网络传输,实现资源共享,扩大知识影响面。
2.用好多媒体教学的建议: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必须注意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各个因素。以下方面值得注意[6]:
(1)教学内容方面: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在上课之前必须组织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清楚、条理清晰、尽可能的提供旁释,克服不便于及时书写弊端。没有必要对多媒体效果过于渲染,形式过于花哨。
(2)授课节奏方面:由于课件的使用减少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因此难免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快,导致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同步思维和对内容的理解也都跟不上,始终处于一种“听也不是、记也不是”的状态,这样容易造成精力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反而影响课堂效果。因此在掌握节奏方面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步,注意察言观色,根据学生的反应能力控制好速度。
多媒体教学虽然在授课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因此许多传统的辅助教学模式仍然有用,而且更加有助于多媒体教学方式。如:教师的恰当得体的肢体语言胜过枯燥乏味的文字语言,即兴的临场发挥起到启迪的效果和丰富课堂有限的板书空间,现场提问起到互动、提高学生注意力、掌控教学进度以及及时答疑解惑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环节的必要性
1.实验室实验的教学。精密测量是一个实践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仪器结构的了解,操作流程,数据处理方法。没有实验,《精密测量技术》这门课将变成纸上谈兵,很难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2.增加虚拟实验的意义和可能性。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对其依赖日益加深。为了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以补充实际实验教学资源的不足,网络虚拟实验室应运而生。其形式和内容灵活,便于操作、便于维护、便于学生适时访问和利用。
四、结束语
精密测量技术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基础,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没有评判手段任何科学技术活动都将无法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精密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也必将不断充实其内容,其教学方法也将得到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岩,花国梁.精密测量技术[M].北京:机械出版社,1998.
[2]李柱,徐振高,蒋向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H.S.Nielsen.New concepts in specifications,operators and uncertain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J].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7(03):541-544.
[4]X. Jiang,P. J.Scott,D. J. Whitehouse,L. Blunt. Paradigm shifts in surface metrology[J].Part I. Historical philosophy.Proc. R. Soc. A,2007,(463):2049-2070.
论文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产生,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该学科成为经济学中一个较为活跃的分支学科。随着教育部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才逐渐得到高校经管类教师的认同,并逐渐成为我国高校经管类各专业一门备受关注的课程。但是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众多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感到困难和吃力,尤其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是特别困难。而在该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从教材选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国内外《计量经济学》发展概述
大多数《计量经济学》工作者都致力于客观的分析认识经济现象与科学准确的阐述经济规律。但是,经济学的科学化进程一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活动的多因素性、随机波动性以及事件发生的不可逆性,等等。我们知道,自然科学研究中能够建立实验室和创造出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的理想状态和环境,其变量往往会遵循特定的函数关系,而经济学研究则不同,它不能遵循既定的函数关系,只能通过建立统计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世纪70年代以前,《计量经济学》以“经济平稳时间序列”为样本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数学方法在经济理论运用上的不断深入,为《计量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数理基础,如19世纪初高斯(Gauss)提出最小二乘法概念,19世纪末高尔登(Galton)提出“回归”概念,20世纪初费雪(Fisher)提出抽样分布理论。之后,尼曼(Neyman J.D)和皮尔逊(Pearson)相继提出了假设检验理论。随着数理统计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人们逐渐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从而诞生了《计量经济学》。1926年挪威著名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名称,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9年美国经济学家戴维·S·穆尔(David.S.Mull)描述了工资波动,并决定从1933年开始出版《计量经济学》杂志,这一举措标志着《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第二阶段:本世纪70年代以前的建模都是以“经济平稳时间序列”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而现实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变量大都呈现出非平稳性特征,因此在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非平稳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和预测时,常常出现伪回归现象或预测失败。从70年代开始,宏观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问题和伪回归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来提高经济计量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世纪60年代Granger-Newbold首先提出伪回归问题,引起了计量经济学界的关注。之后,Box-Jenkins于1967年出版了《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一书,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时间序列模型与回归模型有一定的区别,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较为全新的建模方法,它往往通过依靠变量本身的外推机制来建立相应的模型。由于时间序列模型客服了变量的非平稳性问题所带来的伪回归,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从而为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此时,《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变量非平稳性的检验方法;如何把时间序列模型引入经济计量分析领域,以及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传统的经济计量模型,等等。
针对《计量经济学》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Dickey-Fuller于1979年首先提出时间序列非平稳性的DF检验法和应用更为广泛的ADF检验法。Sargan于1964年提出误差修正模型(ECM)概念。之后,Hendry-Anderson(1977)和Davidson(1978)的论文进一步完善了误差修正模型,并尝试用该模型来解决和分析非平稳变量的建模问题。Sims于1980年提出用一组内生变量作动态结构估计的联立模型,即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虽然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但却具有较强的预测力。以上研究成果为协整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Engle-Granger于1987年提出协整概念。Granger定理证明若干个一阶非平稳变量间若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这些变量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反之亦成立。1988-1992年,Johansen对向量自回归模型中检验协整向量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文章,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协整理论。协整分析理论为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提供了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强有力工具。近些年是《计量经济学》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对非平稳经济时间序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1982-1985年出版了一本《计量经济学手册》,为三卷本,含有35章讲解内容。虽然当时计量经济学者们大都知道大多数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囿于知识面的局限性,手册中没有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问题进行任何的分析和讨论;1985年在波士顿召开的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大会上,上百篇发表的论文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几篇论文讨论了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当今在世界主要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几乎没有一份、没有一期不刊登有关平稳性检验及协整问题的文章。
1960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了一个经济数学方法研究组。主要搞投入产出、优化研究。那时在大专院校的经济类专业还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3月成立了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1984年定名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并办有一份杂志,《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0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首次举办《计量经济学》讲习班,邀请Klein等七位美国教授讲课。自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迅速展开,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国家信息中心为参加联合国的“连接计划”研制了我国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研制了“国家财政模型及经济景气分析系统”。1998年教育部第一次把《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列为我国大学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的8门必修课之一。多数学校已经把《计量经济学》列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程。目前我国已经有14个《计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点、42个硕士点。但从整体上说,我国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科研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缺少在世界上知名的学者。
二、目前我国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
作者简介:孙建(1974-),男,四川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重庆 40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基于3S技术的区域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1-02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主要集中在实务操作方面,例如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等。在抽象程度较高的经济类专业理论课方面,实验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实验环节严重不足,开展经济类专业实验的高校也比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该类课程理论程度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历史原因,对该类课程实验课程建设长期不重视。因此,在高等学校经济类课程要体现特色性、实用性的时代要求下,高等学校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一、“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为了在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于2007年成立“宏观经济分析实训课程建设小组”,经过近4年的建设和运行,建立起了以宏观经济原理为基本指导,以计量经济分析、统计分析为主要工具,以集报告写作、成果汇报等诸多环节于一体的团队项目制为工作形式的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宏观经济思想,理解宏观经济整体经济变量的变化与作用规律。第二,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技能。宏观经济思想是在经济实践经验分析基础上的理论总结,一方面必须在实际当中获得验证,另一方面必须应用于分析、预测与指导宏观经济运行,这些都离不开对实际宏观经济的分析技能。第三,获得团队合作能力。实训项目的完成有赖于团队作业,每个实训小组需要自行解决组织机构、技术分工和组员的激励与监督问题。第四,提高经管类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当中,报告撰写以及最后的工作汇报环节,要求学生反复修改和事先演练,有助于学生提高两个方面的职业能力。[1]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三、“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四、小结与展望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对毕业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训,其重要的理论性、工具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实验实训课程难以比拟的。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以项目驱动为纲,对改革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做了些许探索。实践证明,本文设计的教改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文献阅读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陈纪平,熊维勤,孙建,等.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2.
许凤娇(1989-),女,汉族,安徽池州人,金融硕士,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摘要:在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中, CES生产函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对普遍运用的CES函数进行了标准化。Klump和Grandville提供了在可获得必要参数的情况下,对CES生产函数参数校准的一种简单方法。标准CES生产函数的运用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列举了正确的用法。
关键词:CES生产函数;替代弹性;标准化
1.引言
近年来,CES生产函数获得了宏观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更多的应用。CES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为普遍的替代选项,并且可以处理比C-D函数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的问题。但是,并不总是能够明确确定特定选择的CES函数参数或者检验他们的含义。Klump和Grandville(2000)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概述了明确“标准化”这个生产函数的步骤。
尽管CES生产函数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数学上的简单形式是具有欺骗性的。Klump和La Grandville强调过,应当小心对待CES生产函数的经济解释。他们特别指出对于分析理论结果为不同的替代弹性时使用“标准”CES函数,替代弹性的变化只能由标准化来分离出来。标准CES生产函数已经被多位学者应用于理论研究,而且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被学者用来作为实证分析的框架。Klump对这项工作的大部分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资料并使得相关文献更为广泛的应用。这些论文发展或重新解释了标准化这一概念。
2.标准化
阐述基本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设想两个公司的生产率比较,它们的生产函数分别是AF(K, L)和BG(K, L)。由于生产技术不同,直接比较A和B的相对大小的经济意义是有限的。两家公司规模的不同,使得采用数学的对称性会误导经济内容的比较。
如果允许替代弹性变化,就相当于把方程从F(K, L)变为另一个方程G(K, L)。这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他技术参数是否保持和之前一样的经济解释,还有当保持其他参数不变时,变化的替代弹性在经济方面的含义是什么。
为简单起见,假定只有两个输入量资本和劳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讨论。
最简单的标准化解释是把资本和劳动输入量看作指数,那样可以与任意选择的基准价值进行比较。ACMS形式可以被视为函数的标准化,因此分布参数b就是资本-劳动比一致时的资本份额。从这个意义上,标准化是不可避免的。给定的参数使得标准化得以明确,在理论分析中,能帮助区分独立于其他参数变化的替代弹性的变化。默认假设能够进行这种区分的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
分布参数不能用来独立定义资本和劳动的度量单位。如果想研究不同替代参数的影响,会遇到用任意基准资本-劳动比来标准化函数的问题,而且这样的任意选择会影响变化替代弹性如何改变生产面的表现形式。
在经济学中,“标准化”这个术语经常用于一个系统或者模型的特定参数或数量是不变的正式性质的情况下。基准资本-劳动比的选择将决定生产率如何随替代弹性的增加而变动。如果经济处在基准位置附近,弹性的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将很小。由于前面的原因,选择某一个标准化或基准资本-劳动比能被看作比其他的更缜密和自然,是毫无意义的。这意味着,无法确定替代弹性改变的影响程度,有时甚至连符号都不能确定。我们采用特定数量或参数的水平是任意的且能自由选择的观点。
3.标准化的使用
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研究一个传统动态增长模型,其包含以ACMS形式写的CES生产函数。研究者该如何选择分布参数b?一般来说,这是被用来解释为当替代弹性不变时的资本份额。当资本-劳动比不变时,ACMS的分布参数可以解释为资本份额。
当研究者有多个要素份额和要素比率的观察值时,就可以用标准方法分析数据,估算出分布和替代参数。当分布和替代参数被视为数据估算的固定常量是,就不存在标准化问题。
在实证研究和政策模拟中,CES生产函数的标准化形式相对于其他形式有时候是有用的,尽管益处有时是适度的。标准化避免估计分布参数,而是需要用资本份额的观察值估计技术是一致的(至少是平均水平上)。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这个过程需要额外假设边际生产率要素定价和利润最大化。从严格的计量经济学角度来看,学者建议的方法所获得的好处并不是主要来自标准化,而是来自强加一个参数而非去估计它,额外的假设能对参数加以限制。
Klump和La Grandville认为选择的替代弹性,TFP参数和分布参数最好看作相互依赖的。如果研究者模拟一个增长模型是改变了替代弹性,他也应该改变TFP和分布参数。他们的建议是把TFP参数和分布参数表达为替代弹性的函数,那样随着弹性的改变,生产函数在一个特定的资本-劳动比上总是服从相同的人均产量和边际技术替代率。换句话说,这个过程迫使不同替代弹性的生产面沿着特定线K=k0L相切,其中k0是资本-劳动比的基线。
4.结论
最近发表的各种论文已经注意到了CES技术的潜在重要性。他们的研究也表明,当研究者用CES技术研究或校准模型时,保持分布参数固定,同时改变替代弹性是有负面影响的。以这种方式进行,意味着资本份额的变化适用于特定的资本产出比。当特定资本产出比上的资本份额数据是可得的,用和数据保持一致的方式校准CES生产函数是有意义的,因为替代弹性是变化的。特别是,Klump和La Grandville建议的方法,能以最自然的方式校准分布参数。他们的步骤也承认,如果一个技术参数改变,其他参数的意义也会改变。这些对我们理解CES技术都是有用的,对未来的文献应该会有显著的影响。(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研究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循环往复性的扩张和收缩,它是超越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经济现象。对于经济周期的核心问题,即经济周期的诱因和传导机制问题,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回答。例如,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主要是货币的扰动形成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实际经济周期(RealBusinessCycle)理论认为经济的周期波动源于生产率的冲击,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发展则认为经济的周期波动并不只是由单一某种因素来决定,他们往往在同一周期模型中同时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2、周期波动的测量
无论是哪种经济周期理论,都离不开对经济变量周期波动形态的具体测量。这是因为经济周期无法被直接观测,其信息只能从可观测到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图中粗略地看出。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如何测量经济变量的周期性波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目前,基本上存在两种测量经济周期的方法。第一种是由美国经济研究所提出的经济周期指标法,或者称为景气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组能够反映和标志周期波动的代表性指标并加以适当分类,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将各类指标合成为若干综合指数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周期。由于本文只分析FDI这一个指标,所以这种方法不适用。第二种是经典统计时间序列方法。这种方法每一个经济指标变量视为一个时间序列,按照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序列方法加以分析。
一般来说,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主要包含长期趋势(T)和周期波动(C)的成分,即Yt=YTt+YCt.其中Yt表示某个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测量周期波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经济变量中的确定性趋势YTt从变量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的周期性波动因素YCt.
二、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呈现周期波动的特征
从1987年至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FDI)作为北京市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大量涌入。外国直接投资为促进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北京地区的技术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增长的特点对于北京制定和实施吸引外资的政策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外国直接投资涌入北京的这个增长过程呈现出周期波动的特征。从图1中可以大致看出,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大致呈现出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990年至1994年,北京地区FDI平均每年增长高达59.6%,是中国正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的高速增长期;第二个阶段,从1995年到2000年,北京地区FDI平均每年增长率仅为4.3%,是FDI在中国加入WTO之前的犹豫徘徊期;第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北京地区FDI平均每年增长19.8%,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稳定增长期。然而,这种周期的阶段划分是非常粗略的,更为科学的周期波动研究需要我们运用更为严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加以测量。
三、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周期波动的特点分析
1、周期波动的HP滤波结果
HodrickandPrescott(1980)首次使用H-P滤波法分析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波动情况。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使下式最小化(见高铁梅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
本文利用HP滤波方法,求出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波动项结果分别如下图所示:
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经过HP滤波进行趋势分解以后的数据表如下:
2、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周期波动的特点分析
结合图2和表1的内容,可以清楚的看出,在1987-2005年的19年间,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经历了三个半的周期波动过程,每个周期持续时间为5-7年。
第一个周期,从1987年至1993年持续7年时间。其中波峰在1988年,达到34403万美元;波谷在1992年,低至-38427.9万美元。这一轮周期从波峰到波谷的时期是一个相对缓慢下降的过程。
第二个周期,从1994年至1998年持续5年时间。其中波峰在1994年,达到36235.5万美元;波谷在1997年,低至-1643.4万美元。这个周期的特征是波动幅度不大,波幅很窄。
第三个周期,从1999年至2003年持续5年时间。其中波峰在2000年,达到35771.2万美元;波谷在2002年,低至-64525.4万美元。
第四个周期只出现了一半,从2004年开始至今,可以预测其波峰将出现在2005年或者是2006年。
北京市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周期波动与北京乃至全国当时的宏观经济波动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加速期。这是导致在1994年北京外国直接投资快速达到波峰的重要原因,而直接原因是1992年以后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由于经济的过快增长以及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实施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即所谓的“软着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宏观调控的措施开始发挥作用,经济“过热”的局面得到控制,经济增长率逐渐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到1995年9月中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由于此次宏观调控没有采取以往“急刹车”式的大动作,而是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保证经济平稳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因此本轮周期的收缩相对温和,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出现前几轮周期衰退阶段那样的急剧下降,即大起后的大落,而是平稳回落。这是导致1994年到1997年间外国直接投资逐步下滑但是下滑幅度不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外语水平,收入,相关性,改革
一、文献综述
1999年,许其潮(1999)首次将“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且初步介绍了国外语言经济学的观点和研究内容,至此语言经济学正式传入中国。汪丁丁(2001)也较早地介绍了国外的部分成果,并对语言习得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之后的几年内的一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新兴学科的角度来介绍国外语言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并且对语言经济学的各个前沿分支进行总结和评述。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中国的语言经济学开始了独立的研究思考。如:张卫国(2008)从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角度总结并提炼了语言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框架;黄少安、苏剑(2011)则进一步提出并论证了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等等。除了理论研究以外,还有江桂英(2010)、李宇明(2011)等人的应用性研究。
国内的学者没有就我国的具体数据对外语水平和居民的劳动收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本文首先对语言经济学产生依赖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然后选取了前人研究中常用的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等常用解释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6年CGSS中国城市家庭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且得出二者之间正相关的统计关系。本文是首次利用国内的数据对收入和外语水平进行实证分析,而且本文结合之前的研究揭示了语言经济学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模型设置
(一)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本文研究的是外语水平对收入的影响,收入为被解释变量。问卷中有关于被调查者的两项收入:年收入和最后一月的月收入。年收入不仅包括工资收入,而且包括奖金、福利以及其他收入在内的总收入。但是年收入明显不适合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因为年收入中只有工资收入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来外语水平的收入提高效应。也就是说,外语水平更多的是与工资收入相关,而不是与年收入相关。因此,本文选取被调查者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用于本文分析中的自变量包括常用的收入模型中个人层次的变量:年龄、年龄的平方除以100(除以 100 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模型中回归系数的易读性。)、性别、户口、教育年限以及文章要研究的影响因素――外语水平。
(二)数据的收集
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联合进行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城市样本,该数据涉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0,000 个家庭户,样本总数为10,151个。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年龄、性别、户口、受教育年限、外语水平以及工资收入等指标进行分析。另外,按照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惯例,本文将年龄平方项/100作为一个研究变量。本文设置性别为虚拟变量, 0代表男性,1代表女性;设置户口、教育水平和外语能力为等级变量,调查中户口分为三个级别,1为农业户口,2为非农户口(蓝印户口),3为非农户口(城镇户口);外语能力分为6个水平,1表示对外语一点也不懂,2表示能懂得一些简单的日常单词,3表示能进行一般的日常外语会话,4表示能看一些简单的外语文章,5表示能够比较熟练地听说读写,6表示外语使用得非常熟练。除此之外,被调查者的年龄,教育年限,收入等都为连续变量。
由于是调查数据,其中存在很多无效值、缺省值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必须将它们剔除。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1)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目前在职人员的情况,因此必须剔除掉那些目前没有工作和从未工作过的人的数据;(2)对月工资收入小于100元的数据以及无效值(问卷中关于收入的问题9999997代表问题对被调查者不适用,9999998代表不知道、不清楚,9999999代表拒绝回答);(3)将部分教育年限缺省的数据剔除,第98个被调查者的教育年限为98年,视为无效值,本为将其进行了删除。进行这一系列处理之后, 最终所得样本数为4649个, 其中男性 2411人,女性2238人;平均年龄为41.93岁;平均教育年限为10.12。处理后的具体的变量描述性统计量见下表:
注:lnincome为2006年CGSS数据中被调查者最后一月工资收入的对数值
age、age^2/100分别为被调查者的年龄,年龄的平方项除以100
gender为被调查者的性别
hukou为被调查者的户口
eduyear为被调查者的受教育年限
foreign代表被调查者的外语水平
表1汇总了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与具体定义。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样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12年,即平均达到了高中教育水平,这与我国长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也充分说明其实施的效果是基本理想的;而标准差为3.31,意味着教育分配不均等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数月工资收入的平均值为6.78元,标准差为0.74;相应的月工资收入的均值为1263.11元,但是其标准差却达到了3780.87,这充分说明样本中的人员的收入差距很大,贫富不均现象明显。外语水平的均值为1.64,水平介于1(对外语一点也不懂)和2(能懂得一些简单的日常单词)之间,说明被调查对象的整体外语水平仍然较低。
(三)模型形式的设计
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模型设定为:
三、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在EViews中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见图1。估计出的模型结果为:
(一)经济意义检验:
从回归结果中看,外语水平作为解释变量的系数为0.112988,而且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是显著的,也就是说,2006年CGSS数据显示外语水平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随着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也相应的提高。更确切的说:外语水平增加一个水平,收入提高0.1130%。另外还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教育年限的增加,被调查者的工资收入也是增加的,男性的工资收入普遍高于女性的收入。这和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乃至之前的理论研究都是相符合的。
(二)统计推断检验:
从回归的结果看,模型的F统计量的值是212.2319,可决系数为0.215268,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214253,二者仅相差0.001,考虑到所采用的是截面数据,认为模型整体的显著性,对数据的拟合优度是可以接受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在0.05的显著水平下,由回归结果中的P值可以判断,模型中的age^2/100、性别、教育年限和外语水平都是显著的,就是说对收入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另外,在10%显著水平下,年龄和户口对收入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因此认为模型显著性良好。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根据经验,截面数据更容易产生异方差,对模型作White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检验知Obs*R-squared=4649*0.005926=27.549974,表明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2006年CGSS中国城市家庭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外语水平和收入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一)改革英语教学,提高双语水平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会说外语的人是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的,但是从经济限制、个人发展等多个角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还是在校学生的首选。
改革英语教学,首先要优化外语教学队伍,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是师资力量,虽然现在聘请外教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国内大部分学校的外语教师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内的师范院校。
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师范院校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并从整体上提高外语教师的门槛限制,改善外语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口语水平以及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优化外语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如的情景法、听说法、翻译法等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能积极参与。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反映,近几年来开始普及的任务法、互动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提高,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可通过实践,发现并总结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从而提高其外语水平。
再次,改革教材内容和评价方式。外语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授教材,因此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内容布局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外语教材都是以单词和课文为主,而且内容相对比较枯燥、陈旧,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应该使用内容有趣且贴近于现实生活的教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外语应用能力。
(二)改革社会制度,促进外语学习
外语水平的提高,除了改革外语教学之外,还需要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成效。例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意义,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来引导、鼓励对劳动力市场上外语人才的需求,并以此来提高外语水平高的人群收入。较高的收入便会激励人们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外语,并且达到更高的外语水平以获得更高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鹏.我国教育发展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5(4)
[2]黄少安,苏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学术月刊,2011(9)
[3]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综述.经济评论,2011(4)
[4]Bleakley, Hoyt, Aimee Chin.Language Skills and Earnings: Evidence from Childhood Immigrants.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86)
[5]Marschak, Jacob.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Behavioral Science,1965(2)
[6]McManus, Walter, William Gould and Finis Welch.Earnings of Hispanic Men: The Rol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83(2)
【关键词】黄金期货 有效市场 游程检验 ADF 单位根检验 协整检验
一、引言
1、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粮食、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等的价格风险愈来愈大,需要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分散渠道;再者,中国日益融入到国际市场体系中,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一个具备套期保值和平抑价格波动等功能的有效黄金期货市场是非常必要的。黄金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因此对于黄金期货市场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任务,这一研究对于中国政府、生产者或是市场参与者都至关重要。
2、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选取2008 年7 月至2009 年2 月的黄金期货价格数据对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游程检验主要分析黄金期货价格是否存在趋势性,而协整检验是绝对意义上的有效性检验,若两检验均通过,则表明我国黄金期货市场是有效的。根据这一思路,本文的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理论部分,简单概括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发展与内涵;第三章说明了本文检验方法选择以及模型框架构筑,并根据近两年黄金期货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是对分析结果的总结。
二、有效市场理论的发展与内涵
1、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史市场有效性理论的产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的有效市场理论的研究产生于证券市场,而真正研究市场有效性问题是从研究随机游走行为开始的。法国经济学家巴歇利埃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股票价格与收益问题,并率先论述和检验了随机游走模型。其后,萨缪尔森和曼德伯鲁特经过严格论证,认为:若信息流动不受阻碍,且不存在交易成本,那么证券市场次日的价格变化将只反映次日的消息,且不与今日价格变动相关。此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就单一证券价格和市场平均证券价格波动状态进行研究时,发现证券价格随机波动的状态与价格全面反映证券市场信息传播状况相吻合。有效市场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尤金·法玛于1965 年正式提出。法玛对有效市场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有效市场定义:在一个证券市场中,如果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相关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和其内在投资价值相一致,并能够根据新的信息进行完全和迅速的调整,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法玛在提出有效市场的概念性表述后,为使其经济含义能得到实证检验,又引入理性投资和竞争均衡的思想,建立了一系列数理模型用于描述有效市场命题。如关于市场有效性的未来价格概率密度函数、公平博弈模型以及随机游走模型等。考虑到证券市场的自身缺陷,1978 年詹森提出了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市场有效性定义:即市场有效性是指根据某一信息集做出的决策,不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经济利润。
2、有效市场理论的内涵早期的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证券价格对有关信息反应的速度及敏感程度。法玛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信息完全反映在价格之中,证券价格既充分地反映了该证券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也表现了该证券的预期收益,其即时市场价格是该证券真实价值的最优估计。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与证券市场结构的相似性,有效市场理论同样适用于黄金期货市场。在有效的黄金期货市场当中,黄金期货投资者无法通过利用某一信息集合来形成买卖决策赚取超过正常水平的利润。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就是指没有人能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有效市场是黄金期货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黄金期货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学含义是:期货市场能够对连续的、不可预期的信息流做出迅速、合理的反应,期货价格曲线上的任一点的价格都最真实、最准确地反映了该期货在该时点的全部信息,每个期货的内在价值均通过其市场价格得到合理体现,市场各交易者的边际投资收益率趋于一致,投资者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之间只能存在较小的随机差,且其差异范围通常包含在交易费用之中。由此可见,有效市场体现了“竞争均衡”这一经济学中的理想状态。
三、我国黄金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与处理与起步较早的铜、铝期货不同,上海黄金期货于2008 年1月9 日才正式上市,可供做实证分析的数据相对较少。本文采用文华财经软件提供的沪金指数的收盘价格作为上海黄金期货的收盘价格,主要原因是沪金指数反映的是黄金期货市场价格“重心”的变化趋势,是根据每个品种的持仓量和成交量权重,做出的反映整个市场走势的指数,并且更加客观与科学,具有良好的连续性。黄金现货数据采用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延期交收业务每日收盘价。主要原因是其与上海黄金期货一样,交割成色均为99.95%的黄金,并且是国内目前交易量最大的黄金交易,其价格具有代表性,再者其的延期交割性可以与沪金指数完全匹配符合协整检验理论的要求,方便实证分析。时间跨度为2008 年7 月31 日至2009 年2 月2 日共128 个交易数据。本文应用Eviews5.0 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2、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1)游程检验结果及分析用“1”和“2”分别表示黄金期货价格的上涨P>0 与下跌P
由检验结果可知,概率值P=0.651,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所以接受零假设。因此,游程检验通过,表明黄金期货价格波动序列符合随机性假设,黄金期货价格涨跌不存在明显的趋势性。
(2)ADF 检验结果单位根检验包括对原序列和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用以判断是几阶单整。零假设为H0:价格序列存在单位根,即序列不平稳。表2 给出了黄金现货和黄金期货原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表3 给出了一阶差分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黄金期、现货价格原序列滞后零阶的ADF 统计量均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所以接受零假设,原序列存在单位根,不平稳。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滞后零阶的ADF统计量均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差分序列平稳。因此,两种商品的期现货价格均为一阶单整,满足协整的先决条件,可对其进行Johansen 协整检验。
(3)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及分析本文采用Johansen 和Juselius 建立的最大似然估计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使用协整方法检验我国黄金期货市场有效性时,涉及现货价格PT 和期货价格PF 之间的协整关系。
如果PT 和PF 是同阶单整的,且两者的线性组合(给定合适的参数α,β),即:UT=PT- α- βPF 是平稳的,则称序列PT和PF存在协整关系。PT 和PF 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有效市场假说要求PF 是PT 的无偏估计量,这意味着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有相同的走势。但是,两者之间仅仅存在协整关系还不能保证市场有效,市场有效还要求方程中的α=0、β=1;否则,即使两者的运动轨迹相近,PF 还是不能成为PT 的无偏估计。因此,市场有效性检验应该包含对协整关系的检验和对参数约束条件的检验。协整要求序列之间是同阶单整的,本文已经通过单位根检验证明黄金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序列都服从一阶单整。因此,我们再对其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以检验水平为α=0.05 判断,因为迹统计量有72.95>15.49,8.02>3.84; 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有64.93>14.26,8.02>3.84,所以拒绝原假设H0,得出结论为:沪金指数与Au(T+D)价格序列存在协整关系。但是,显示约束参数β=- 0.0325,α=1.666,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中的参数约束条件:α=0、β=1,因此认为黄金期货市场存在非有效因素。
四、结论上海黄金期货市场上的黄金期货价格涨跌不存在明显的趋势性;同时,上海黄金期货市场满足市场有效性的第一个条件,即与黄金现货市场可协整条件;因此,存在非常弱的证据表明该市场有效,但不满足重要的协整方程的无偏估计条件与协整向量约束条件,所以综合考虑,本文认为上海黄金市场是非有效的。
我国黄金期货市场非有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上海黄金期货成立时间不长,期初投机过度,并且其交易主要参考发展相对成熟的现货市场价格来进行的。所以,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培育市场,健全市场,活跃市场,促进我国黄金市场的积极健康发展,使黄金期货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晓鸿、曾继民、李一智等:市场弱有效检验方法研究———兼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J].管理工程学报,2000(1)。
[2] 姜青舫、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 周洁卿:中国黄金市场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4] 华仁海、仲伟俊: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
[5] 刘曙光、胡再勇:黄金价格的长期决定因素稳定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2)。
[6] 霍明等:黄金交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 华仁海、仲伟俊: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
[8] Brian L:A power GARCH examination of the gold market [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007(6)。
从以上的状况描述可以发现,当前国的金融学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无缝对接。虽然专业方案在这方面都是做得很好的,但金融学专业如果没有长效的、稳定的实践硬件环境的支持,方案的执行总是会出问题,如果一门课、一个实践活动无法实现,其整个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都会变得零散不堪。第二,当前体现民族特征的方法与手段无法完全支持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目标。通过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无论是案例、讨论,还是实习和活动、报告,都不是可以长期实行的实践方案。第三,金融理论、实务、民族特征未能形成一个统一体。金融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流传下来的理论,是与国际接轨的理论;金融实务是能够使金融企业、金融从业人员赚钱的实务;而民族特征是体现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不是仅靠一些小的案例分析或是活动与报告能够紧密融合的,必须由理论研究这个桥梁作支撑才能有结合的可能。
二、新体系的构建
(一)新体系概述
新体系可以归结为三个平台,即实验室平台、学术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实验室平台用于支持各类课内外实验活动。
课内实验方面,首先将金融专业所有课程按实务性质分为理论课和实务课,分别对理论可与实务课开设实践环节。理论课的实践目的在于强化理论,为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基础。为了满足学生考研、考证、就业等多种需求。理论课可进一步细分,打通课(如国际金融、货币银行、西方经济学)要进一步强化考教分离,并且考试内容要与研究生考试、证书考试等专业考试的内容相挂钩,学生将来无论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都具有扎实的基础。剩下的非打通课中,专业基础课一部分可以划分为偏理论的,一部分可以分为偏实务的。所有的专业课程的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由浅入深,有宏观到微观的,因此,偏宏观的课程尽可能划为理论课部分,偏微观的课程尽可能划为实务课程,这样可以避免实践环节的重复。课外实验方面,用于支持学生开展课外实验项目,以及使用一些辅导学生考证的软件来帮助学生考取金融类的就业证书。学术实践平台主要是将教师科研、研究生科研与本科生科研联系起来,为三者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在此平台上,本科生可以了解到教师与研究生从事的科研项目,可以参与其中并获得一些科研经验。对于有考研需求的学生来说,学术实践平台可以为攻读硕士提供一定的条件。
专业实践平台主要是针对一些无法在实验室又无法实习的内容提供的平台。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习环节是很多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专业实践平台就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在这个平台中,可以考虑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展一些活动和讲座,定期邀请金融企业中不同部门的人员专门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面临到的一些实务问题进行解答。在毕业论文的环节上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可以邀请实习合作单位与本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甚至可以尝试将毕业论成毕业设计,使学生通过一定的模拟操作总结经验,进而形成毕业设计成果。
(二)西北民族大学的经验
以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金融学专业已经拥有了设备比较先进的金融综合实验室。理论课与实务课同时依托于实验室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理论课主要使用实验室的各种数据库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小课题的研究可以依托经济学院的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的教学,其研究范围应定位为服务于民族地区的金融事业发展、经济发展。
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研究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小课题的研究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可以实行多年级、多专业合作,鼓励学生同社会学、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合作,多门课程的教学协作,例如《SPSS实用技术》、《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可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在四年中对一个问题,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作深入研究,直到最后作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在对一个问题作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果可以转化为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甚至是各种比赛所需的论文。通过做初步的学术研究还可以为实务课程的实践铺平道路。实务课的实践环节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只能依托于实验室的各种模拟操作软件。除了课内作实务模拟之外,还可以依托实验室平台,进一步开展各种活动。目前西北民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已经开展了较多的专业活动,但还没有与实验室接轨,也没有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成果的转化。如果将来学院的金融学专业可以建立长久的证券、银行、保险实习基地,实验室的模拟操作可以作为前期的基础训练和业务补充。
三、总结
【关键词】 出口总额 汇率 GDP 进口总额 模型
Abstract : At present, a major factor influence our country's economic increasing is export, but because of several elements such as the appreciation of of the RMB, China's export met barrier. In order to guide our export of smooth health growth with the help of th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in this article, the econometrics thoughts are applied to set up, estimate, inspect and forecast economic modle. On the base of releva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is article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by the use of econometric approach, in the end, conclusion are got from reasoning.
Keywords : Total Exports Exchange Rate GDP Total Import Economic Modle
1. 出口总额影响因素概述
进出口关税税率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门坎,它对进出口总额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994年汇率并轨,对当年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但之后确实对中国进出口总额产生了显著性影响。[1]
有研究结果表明外贸依存度仍是度量我国贸易开放度的较好指标,进一步采用基于VAR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法以及预测误差方法分解法对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动态刻画。[2]
基于协整理论和ECM 分析我国进出口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平稳性检验显示, 进出口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 利用EG 两步法协整检验方法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发现进口额和出口额变量构成了长期的均衡关系。[3]
要更有效地实现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应以提高国债项目的经济效益为重点,将更大比例的资金有重点地投向产业关联性强、需求拉动力强的项目。 [4]
出口主要受GDP 滞后一阶和其自身一阶的影响。这说明经济增长受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期影响, 而不是短期行为;外商直接投资受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受其自身的短期影响;出口受经济增长短期影响。[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数度始终保持在 7%以上。同时,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1 年,我国进出口总 额达到 5098 亿美元,是 1989 年的 4.6 倍,年均增长 13.6%。可见,我国的年进出口总额 与国内生产总值有着密切的联系。 [6]
模型通常采用进出口总额而不是净出口额作为变量,因为净出口指示衡量贸易均衡的一个因素,要综合反映一个国家GDP的发展,显然没有进出口总额有效。 [7]
有些模型中引入了六个变量:居民消费水平,对外经济合作,国内贷款,国民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从所做的回归结果看,影响我国的进出口总额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内贷款,且国内贷款的影响最大。 [9]
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 251.6亿美元,其中:出口7 129.2亿美元,是1985年的53倍。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10]
因此,相关影响因素可能有:人民币汇率、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口总额、政策性因素、产业结构等。
2. 模型数学形式
横轴表示因变量Y:中国出口总额;竖轴表示自变量:X1(国内生产总值GDP)、X2(进口总额)和X3(人民币汇率)。数据时间跨度为1980至2010共30年。
2.1做出Y与X1、X2和X3的折线图及散点图如下:
从走向来看,X1和X3对应的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 X1和X3与Y呈正相关关系;而X2对应的点有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X2与Y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分别对Y和单独的各个X做出散点图分析。
2.2 Y分别与X1、X2和X3的散点图:
X1与Y的关系可以用非线性函数--幂函数--来表示。
X2与Y的关系可以非线性函数--指数函数--来表示。
X3与Y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表示。
因为存在突然Y值飙升的断点,因此有必要设置虚拟变量。在模型中加入乘法形式的虚拟变量D1。
2.3 针对本研究问题的虚拟变量的制定理由
由上数据走向分析发现,当X2达最大时,Y的值又回落至断点前的水平--可以发现若把断点后半部分约以X2=600的位置为轴作轴对称,再平移接到断点后,则可基本呈现连贯的函数图象,且可以以指数函数表达。得出X2对Y的拟合形式:c(3)*e^(m+d1*x2)。设1994年前,D1=1,M=0;1994年及其后,D1=-1,M=150。
得出X1、X2、X3和Y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
由此得到:ry1=0.975388>0.90,ry2=0.4942880.90。这说明单独来看,X1、X3和Y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而X2与Y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而X1和X3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1887,说明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而X1和X2、X2和X3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在0.5左右,之间关系较弱。
3. 估计模型的方法
由以上相关关系分析得,Y可以用X1的幂函数形式、X2的指数函数形式和X3的线性函数形式结合起来表达。因此,对本模型使用NLS估计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在EVIEWS软件中输入如下命令:
nls y=c(1)+c(2)*x1^2+c(3)*e^(m+d1*x2)+c(4)*x3由此得到输出结果如下:
得c(1)=19.52591, c(2)=0.000385,c(3)=-8.13e-33,c(4)=0.896359,则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19.52591+0.000385*X1^2-8.13e-33*E^(M+D1*X2)+0.8963593611*X3
(0.73) (11.88) (-14.52) (30.17)
括号内的数字对应于b0 ,b1的t检验统计量。回归标准误差为105.38,残差平方和为299859.8, D.W.=1.18,F=7754.64,
4. 模型检验:
4.1经济意义检验
从上述参数的系数可以看出:GDP和进口总额均与出口总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总额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将模型参数的估计量与预先拟定的理论期望值进行比较,包括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判断其合理性。模型充分满足经济意义并且合理。
4.2统计检验
4.3 可决系数及拟合优度
可决系数R2=0.999082,,调整可决系数R2=0.998980。两者均很大且接近1,即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很好。即回归方程能解释约99%的Y变异性。
此外,还可使用SC和AIC 来比较拟合优度,该模型:SC=12.45,AIC=12.27这两个值越小拟合优度越高
4.4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4.4.1 t检验:
tc1=73,其p值=0.4744;tc2=11.88,其p值=0.0000;tc3=-14.52,其p值=0.0000;tc4=30.17,其p值=0.0000;
对于常数项:p=0.4744>0.05,表示在显著性水平α=0.05和0.01下常数项都没有通过t检验;解释变量显著性检验通不过的原因可能是:xi与y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不存在任何关系或xi与xj(i≠j)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等。常数项没有通过t检验可能是由于包含了遗漏的解释变量,或是由于其他因素波动的综合影响等,所以并不应该将常数项从模型中剔除,而应从其他方面进行优化。
对于X1、X2、X3:p均等于0.0000
4.4.2 F检验:
由上述NLS分析结果得:F=9793.316,且其p值=0.0000。
同理,因为p=0.0000Fα。则原假设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被拒绝,表明X1、X2和X3联合起来对Y有显著影响。
4.4.3计量经济学检验;
(1)自(序列)相关性检验
在EVIEWS3.0的估计结果输出窗口操作RESIDUAL TEST/CORRELOGRAM-Q-STATI-
STICS,进行自相关检验,结果如下(第二图):
观察以上残差序列的分析图,可见AC和PAC均落在各自的虚线范围内,因此可以认为该残差序列为纯随机序列。且右边最后一行的P值表示该模型通过了X2检验,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2)异方差性检验
在EVIEWS3.0的估计结果输出窗口操作VIEW/RESIDUAL TEST/WHITE HETEROSKE-
DASTICITY(NO CORSS TERMS),结果如下:
WHITE检验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0.102346>5%,大于1%,表示可以接受怀特检验的原假设,即认为不存在异方差。
若采用含有交叉项的怀特检验,结果为:
同样证明了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多重共线性检验.
命名方程为eqy,在主窗口命令行输入scalar vifcons=1/(1-eqv.@R2),得到方差膨胀因子VIF=1089.146。
经验判断方法表明:当VIF≥100,存在严重多重共线。
再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初步判断是由于X1和X3之间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引起的。
CHOW氏模型结构变化检验
假设1994年为断点的CHOW式断点检验说明:即使1994年的汇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1994年前后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CHOW氏模型稳定性检验
以2000年为选择点,由结果可见,该模型尚未达到稳定,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5. 解释说明与存在的问题
5.1对模型估计结果解释说明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C2 为0.00385,C3为-0.813E-33,C4为0.896359。在这一组参数值中,X1的参数明显比预想中小,X2没有太偏离预想,X3比较一致。这说明对于出口总额的影响中,GDP对出口总额的影响较小,进口总额对于出口总额的影响与设想基本一致,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民币汇率。
这是因为虽然人民币汇率只是众多影响到出口总额因素中的一个,但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改变汇率条件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
5.2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
5.2.1多重共线问题:
(1)逐步回归法:
即利用被解释变量Y对每一个解释变量Xi 作一个回归方程,构造统计量,进行统计检验,并根据相应的经济理论进行解释,从中选取最优的回归方程;然后逐步引入其他的解释变量,再做相应的回归方程,扩大模型的规模,同时对所有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进行检验。
(2)改变变量的定义形式
要根据所分析的具体经济问题及模型的形式对解释变量重新调整,如用相对数变量替代绝对数变量、删去模型中次要的或可替代的解释变量和差分法等。
(3)岭回归估计
该方法放弃最小二乘的无偏性,损失部分信息,以放弃部分精确度为代价来寻求效果稍差但更符合实际的回归方程。故岭回归所得剩余标准差比最小二乘回归要大。
5.2.2稳定性不足
模型未通过Chow's检验,存在模型稳定性不够的问题。应该再回头再对数据进行预备处理,即进行价格平减、取自然对数,或HP滤波处理,这样数据质量会高一些,不稳定性问题应该能得到一定解决。
5.2.3可能遗漏重要解释变量
应当尽可能地搜集更多的资料,找寻更多的数据,如出口原材料价格指数、我国关税总额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等途径考察各因素分别及联合起来对出口总额的影响程度,加强模型的解释说明和预测能力。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结论
6.1.1人民币汇率下调是要改变我国人民币币值对外高估状况,使用美元表示的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用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升高,使其在国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达到扩大出口,限制进口。汇率单独对进口和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对进出口总额则没有太大的影响。
6.1.2 1994年汇率并轨,对当年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但之后确实对中国进出口总额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6.1.3 GDP对出口总额的影响并不如预想中的大,所以,我国GDP连续多年的增长并未对出口总额造成过大的影响。
6.1.4出口总额受到多方面复杂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经济与财政政策时,应注重引导。
6.2政策建议
6.2.1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基础上,再次通过渐进的人民币升值来实现进出口总额的下降,进而促进外贸依存度的降低。 另外,根据日本的经验来看,本币升值还可以在间接上起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
6.2.2调整国内的产业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进而降低该类产品的进口;大力发展能够吸纳劳动力的轻工业和服务业,有效提高国民的收入,进而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6.2.3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通过收入分配政策调整收入差距,实际上就是在居民收入持续增 长的同时,不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幅度。
参考文献:
[1] 刘雪倩,《影响我国出口总额的因素分析》.
[2] 许和连,《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3] 陈锦锦,赵同亮,《基于1955- 2009 年中国进出口数据的计量经济--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
[4] 姜岚,张宏,《浅析近年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5] 曹海滨,许锐,赵飞,《我国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
[7] 《GDP与出口总额的计量分析》.
[8] 《中国统计年鉴》.
[9] 关于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10] 马婷洁 ,《FDI对我国贸易出口额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