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农民历来是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成为市民,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希望。本文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培训方面讨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其对策,指出农民职业教育在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的解释,农村富余劳动力(又称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那些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不至于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这部分劳动力从表面上看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但对农业部门的总产量并无贡献,实际上处于一种隐蔽性失业状态。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人力资源的低效或无效配置,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的“三农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臼益突出。农村地区数以亿计的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但他们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素质低、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等问题。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要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城乡二元制结构,致使我国各种资源过度地向城市斜倾,尤其是教育资源上的差别,使得生活在农村的人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相对减少,致使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文化素质不高,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使他们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即使勉强移出来,也由于在生活方式、公民道德意识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结果难以融合到城市的现代生活中。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低、经费少首先,各地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底子不清,指导不力。各地普遍存在着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劳力输出基本情况掌握不够。其次,技能培训方式单一、手段不多。各地在培训中普遍存在集中讲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填鸭式讲课多,现场擂导、观摩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实效性差。有的培训班实际上在走过场、图形式,根本没有有目的和实质性的培训。
不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低,而且培训的经费也少。由于经费缺少,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建设严重滞后,这些即将走出学校的富余劳动力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完全达不到教学要求。
3、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导致富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甚至造成回流近年来,教育部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职成教育重点工作来抓。我国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非常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在速度和质量方面显得不够理想,进城的农民始终存在着就业上的后顾之忧,为此不少地方的农民依然在原籍保留着承包的土地和房产,作为自己的社会福利保障,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已进城的农民又回到农村的“人口回流现象”。
二、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1、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
普及义务教育,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岗位培训,组建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相适应的新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应鼓励多渠道投资,形成国家、企业、集体、农民个体和社会筹资办教育的多元投资机制;其次,运用义务教育法,整顿农村教育秩序,确保农村普及教育。要用义务教育法帮助农民克服短期经济行为,鼓励支持子女上学,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上涨;再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提高农民素质,调动他们学习文化技术的积极性,必须搞好教育改革,大力兴办农村职业学校,对于绝大多数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应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相应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最后,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农业劳动力的再教育,使农村劳动者在学校教育之后继续受到教育。应发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帮助农民接受培训,使农民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来到城里找活干,陷入无序的困境中。培训的内容为:(1)进行观念更新教育,解决“敢于离开土地”的问题;(2)进行就业方向(包括岗位、行业、区域)指导,解决“离开土地后向何方”的问题;(3)进行技术培训,解决“离开土地后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因地制宜,选择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搭建就业平台
目前,关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总的来说,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职教培训。“订单式”培训要求农民同样具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突出农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定向性和生产性,使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健全劳动力就业政策,更使在转移过程中农民充实自己,寻找一条致富的捷径,达到政府、企业、学校与农民互赢。
(2)“城乡式”职教培训。城乡融合是的理想,我国实行“城乡式”职教培训将有力推动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部分职业学校实行“1+2”、“2+1”、“1+1+1”等灵活学制,促进城乡合作办学和东西办学。例如,江苏与陕西、北京与内蒙古、上海与云南等省区的合作就有明显的成效。我认为,“城乡式”职教培训还可以在本省、市级或县级进行,只要制定适宜的课程,安排专业老师,就可以实现就近转移。北京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社区学院成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亮点。
(3)“短长班”职教培训。“短长班”培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学历教育与短期技术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它使职前和职后的沟通衔接紧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同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办学路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经济负担,缩短了培训周期,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4)“专德心”职教培训。“专”指专业培训,“德”指职业道德培训,“心”则指心理学培训。农民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职前、职后心理学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富余劳动力转移,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繁荣的社会。
3、进行终身化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富余劳动力提供社会保障
【关键词】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一、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价值链。广大商业银行、各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都积极参与进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转账汇款、网上购物、公共缴费、手机话费、公共交通、商场购物、个人理财等很多领域。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另外,由于业务收益分成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同时需要负担前期建设的基础费用,在目前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规模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仍处于非盈利状态。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4【摘 要】核心网,顾名思义,是通信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核心网出现重大故障时,往往会比其他专业出现故障所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以笔者所在某沿海省份二级城市为例,一个BSC平均下带10W用户,如果出现倒局,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重大故障出现后,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如何缩短故障发生到获知所需故障信息的时间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网故障,监测,OPS-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细分深度调研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指出:从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的情况来看, 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将达到3,250亿美元,与2013年2,354亿美元的交易价值相比,增长达38%,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仍将维持在40%左右的复合增速持续快跑。
2014年2月17日,央行网站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则保持数倍的超高位增长。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9.5%。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9%和317.6%。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相关的行业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各商家均意图趁行业变革之际,率先进入移动互联领域,争夺市场份额。其中,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多类行业,支持从线上到线下支付的多种应用场景被广泛应用。
二、移动支付的策略分析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强化政府引导,加强规范管理,统一业务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积极作用。
(一)移动支付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政策引导
移动支付的不同业务模式各有优劣,但每一种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移动支付的模式选择和发展,应充分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阶段式、渐进式的发展,形成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移动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快速的支付渠道,而持续创新能力是引领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正确引导市场发展,充分发挥移动支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移动支付的政策引导。逐步完善移动支付相关法规制度,维护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移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充分竞争;要从满足社会公众日常支付需求的角度出发,引导有关主体进一步拓宽移动支付的业务范围。
(二)中央银行加大服务和监管力度
为适应移动支付的业务处理需要;要综合市场协调发展等多种因素,研究向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开放中央银行的支付服务设施;要密切关注移动支付的发展,逐步将其纳入支付体系的日常监管范围,防范支付风险,因此,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创新支付方式的同时,对中央银行完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央银行加强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中央银行必须进一步完善跨行支付清算系统要尽快《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组织的监管主体、市场准入条件、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要求等;要逐步规范和统一电子货币的发行,研究电子货币发展对传统货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水平。
(三)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发挥中国银联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移动支付 产业价值链 运营模式
当下“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字眼。自2002年起,国际各大运营商开始陆续宣布他们即将或已经开展了移动支付方面的具体业务。到目前为止,移动支付在日本、韩国、欧洲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在日本,i-mode服务成为移动支付的一种成功尝试,使用手机可以直接购买电影票或在商场购物;在韩国,每月会有超过30万人购买具有移动支付终端功能的手机;在欧洲,英国的手机支付早就可以允许汽车驾驶员使用手机直接付停车费。
在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应用尚属于初步阶段,但相关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了移动支付的广阔前景,各方正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的相关业务应用,力求在移动支付这场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移动支付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产业价值链,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及应用。因此,本文在对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构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支付现行的几种运营模式,对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运营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加以分析。
一、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的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涉及面广泛,其产业价值链由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和用户等多个环节共同组成。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成员的多元关系及竞争关系决定了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的复杂性及多元性。
1.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是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之一,负责搭建移动支付网络,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的通信渠道,在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在品牌和客户资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为移动支付提供信息交易平台,负责协调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控制着整个产业的核心资源,并肩负设立行业标准的责任,因此移动运营商在产业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能否有效地与产业链的参与各方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否督促产业链中各主体都发挥所长实现自身的发展,都是产业链赋予移动运营商的职责,它决定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优势。
2.银行
银行是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的另外一个核心。银行作为与用户手机号码关联的银行账户的管理者,需要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与移动运营商相比,银行不仅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还拥有个人用户、商家资源。
在韩国,银行独立运营手机银行的模式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原因在于韩国的银行对移动支付相当重视。因此,银行作为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的核心,需要看重长远利益,加强与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的合作,力推移动支付的使用。
3.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服务之外,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和银行的支付结算资源,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的支付服务商。
作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衔接环节,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构建移动支付平台,并与银行相连完成支付,还可以充当信用中介,为客户提供账号,并且还为交易的进行承担部分担保责任,另外,随着业务的发展,为获取更多的业务增值点,一些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开始进行交易资金代管,由其完成客户与商家的支付后,定期与银行统一结算,或者与银行密切合作,实现多家银行卡的直通服务,充当第三方支付网关。
4.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
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是连接用户的最后环节。从终端的角度来看,移动支付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移动终端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随着移动通信跨入3G的时代,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提供集通信、娱乐、记事、个人ID、支付各种功能于一体的终端设备。这些类型的终端被厂商推出市场,为移动支付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是由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中各方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原则决定,需要充分考虑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利益共享与利益平衡。移动支付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呈现着多样化的特征,依据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不同,以及参与者相互依赖关系不同,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支付运营模式
银行独立地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手机只是作为支付的媒介,对于信息的传递,只是借助移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并交付信息服务费。移动运营商不参与运营与管理,只负责提供信息通道。用户将手机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直接通过语音、短信等形式完成支付过程。银行作为用户银行账户的管理者,拥有一套完善的体系,能够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这种模式中,主导地位的确定能为银行带来几方面的收益:第一类收益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每次银行移动支付所获得的交易费及服务费分成。第二类收益是移动支付中手机银行账户上用户的预存款,这有利于增加银行的储蓄金额。第三类收益是有助于唤醒睡眠卡,目前银行卡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存在大量的睡眠卡,然后手机银行可以通过移动支付业务去激活银行卡的使用。第四类收益是借助手机的功能将手机终端扩展为银行服务的渠道,有助于巩固和扩展用户规模,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一类收益是能够有效地减少银行营业网点的建设,减少其运营成本。
2.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支付运营模式
此种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代收费为主,银行完全不参与其中,所需的技术成本比较低。运营商可以完全控制整个产业价值链,由于提供了移动网络的接入,有机会引导用户在手机上浏览,获取盈利的机会,同时移动运营商在这种模式中还可以同时提供支付服务与内容集成等。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一般是将话费账户作为支付账户,用户实现购买移动运营商所发的电子货币来对其话费账户充值,或者直接在话费账户中预存款,当用户采用移动支付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交易费用就直接从话费账户中扣除。
移动运营商基于通信服务的同时提供支付服务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通过提供定位信息、支付处理,就能控制服务的关键参数,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并开发用户贡献率。除此之外,运营商在这种模式中还能从众多内容提供商、广告商和其他参与者获得收益。由于这种模式没有银行的参与,大多属于小额支付,安全级别要求相对较低,主要应用在购买彩票、电影票、游戏点卡、付费下载等领域。
3.以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为主导的手机支付运营模式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该模式中的主导地位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建了手机支付平台,并与银行相连完成支付。其次,充当信用中介,为客户提供账号,并且还为交易的进行承担部分担保责任。另外,随着业务的发展,为获得更多的业务增值点,一些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开始进行交易资金代管,由其完成客户与商家的支付后,定期与银行统一结算,或者与银行密切合作,实现多家银行卡的直通服务,充当第三方支付网关。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取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向运营商、银行、商户收取设备与技术的使用许可费;二是与运营商及银行就用户的业务使用费进行分成。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该模式的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市场对其在市场能力、资金运作、技术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三、三种运营模式对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适应性分析
移动支付在日本、韩国发展的比较成熟,日本移动支付运营模式是以运营商为核心,而韩国主要使用以银行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各国具体国情不一样,日本韩国成功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不一定适合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移动支付业务来说,这三种都有一定的不适合性。
对于我国移动支付业务来说,它是在通信技术和金融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必成为移动支付价值链的两大主体。两者都希望在支付产业链中获得强势地位和超额价值。但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两者都不适合做主导者。对于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的运营模式来说,如果移动运营商大规模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沉淀资金,这会与国家的金融政策发生抵触。其次,银行也不会同意移动运营商单独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因为移动运营商拥有数量庞大的手机用户,这样会危及金融行业本身的利益。同时,移动支付技术的信用体制没有银行的信用制度健全。对于以银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来说,也存在很多问题:手机移动支付所交易的资金都是小额资金,并且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不多,而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对支付系统进行维护、升级,并且要支付给移动运营商大量的租金。可见银行并没有得到丰厚的利润回报。
对于以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为核心的运营模式来说,虽然第三方支付服务运营商可以协调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运营商之间的利益,但是单凭第三方的力量远远不能驾驭产业链的发展。因为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资金运转能力,以及全面的协调能力等有欠缺。
从上面几种运营模式本身来说,不适合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另外,我们从顾客的要求来说,这几种模式也不能有力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健康发展。移动支付在推广初期,顾客对移动支付交易的安全性、手续费用是否昂贵等方面有质疑。这些因素给移动支付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目前,我国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新颖的运营模式促进支付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适合我国移动支付需要的运营模式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这三种商业模式均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移动支付产业链进行整合,策划出一种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运营模式。首先,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的两大主体必然是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根据上面对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分析可知,我们只要引入一个第三方,来协调移动运营商和不同银行之间的合作。这种模式既结合了以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以及以第三方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又克服了两种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作为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的桥梁,可以使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支付平台之间分工明确;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提高运行效率,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可以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
在我国,目前采取的移动支付模式已经考虑到引入第三方。例如中国移动发展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联合资的模式。银联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一方面可以使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建立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的支付过程。移动运营商与银联合资的模式已经为中国移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带来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个运营模式还有缺陷:即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只有银联一家、没有形成充分的竞争优势,银联逐步发展成垄断企业,不利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
可见在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商业模式中引入多个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并且这些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由运营商独立组建的运营方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案。一来,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由运营商组建的,所以用户资源充足;二来,削弱了银联的垄断地位,形成多个第三方服务商竞争的局面,更有利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相信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以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而分别由银联和运营商组建的多个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协助支持的运营模式会成为移动支付行业的标准。这是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可能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支付业务;银行卡业务;发展影响;研究
一、移动支付业务与银行卡业务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随之加快,手机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基于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携带不便性,
“手机银行”应运而生。
1.移动支付业务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也称之为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
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移动支付系统能够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包,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用户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将此次交易的要求传送给MASP,由MASP确定此次交易的金额,并通过移动支付系统通知用户,在用户确认后,付费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这些都将由移动支付系统(或与用户和MASP开户银行的主机系统协作)来完成。
2.浅析银行卡业务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的属性也越来越多,银行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银行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福利。银行卡由银行发行,由发卡市场、收单市场以及银行卡公司共同组成,此业务不利于银行业的良好发展。同时,持有银行卡的消费者在消费时用银行卡进行付账,避免消费者在由银行提现金后在付账的繁琐过程,不仅确保了自身的财务安全,更有效节省了持卡人的财力以及物力,容易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银行卡业务促进传统商业模式的改变和产业结构升级。银行卡的不断普及,特别是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银行卡的推广使用,在催生了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正在引起传统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升级。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有机融合的银行卡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并在促进消费、提高经济透明度、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对银行卡业务发展的联系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扶持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且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与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进行“手机银行”时,消费者的手机需与相关银行进行绑定。并且,从政策环境上来讲,移动支付的监管部门涉及到银监会,且由二者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经济消费上来讲,实行移动支付业务可以使消费者得到快速服务,大大的减轻了银行卡业务的工作负担。然而,移动支付业务也对银行卡业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银行卡市场仍处于社会初级发展阶段,若实行移动支付业务势必会增强借记卡、工资卡等银行卡的数量,将导致活动卡占总卡量的比例偏低,给银行卡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负担;从技术环境上讲,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对银行业务之间的绑定技术仍不够完善,切技术水平低下,操作失误率较高,不利于移动公司以及银行企业的发展。
对比国外相比之下,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显然已经落后一步,在移动支付领域并未出现其在手机银行领域一样的投入和关注,大部分银行还在思索和观望,特别是在近程支付领域,还未全面地推出银行独立主导的支付解决方案。
而国外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方面比较成熟,尤其是在应用环境方面。相比之后,我国移动支付业务有以下发展亟需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移动支付产业链协调问题。日韩主要采取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欧美则主要采取第三方联合运营模式。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第二信用制度问题。用户在考虑是否使用移动支付业务时,首先考虑的是交易的安全性。因此,要普及移动支付,首先,需要金融机构分担用户风险,使用户能够放心使用。如美国联邦政府在《消费者信用保护法》有相关问题的明确规定。其次,要继续推广手机实名制,建立手机用户的信用账户,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信用保证。第三相关配套法规。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
二、新环境下移动支付业务对银行的影响
1.银行发展领域的扩大
银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必不可少的工具;银行的发展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银行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发展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尤其在今天发展迅猛的房地产、建筑等行业。
2.与移动运营商强强联合的机会
随着银行发展领域的扩大,人们对银行业务需求种类增多,银行也在不断发展新的业务,寻找新的合作关系。我国手机民有7亿多户,手机移动通信也是发展迅猛,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的合作就出现了手机银行这一电子银行,这是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手机银行可以实现移动支付服务,包括转账、提现、支付账单等功能,而且还可以为自身预充手机话费,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
由于手机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出现的安全隐患需要强大的技术来支持解决,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移动支付关系到银行、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但是它们三方是由网络作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所以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移动支付的关键。从这个出发点来说也就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
4.加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的发展,银行的服务范围扩大至国际,加快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而随着移动支付电子银行的发展,人们在国际国内可以很方便地办理存储、支付、转账、贷款等业务,这也就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实现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与网络平台相关联,降低实体银行各方面操作的成本
移动支付电子银行是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其网上操作比起去银行网点办理业务要方便快捷得多,不仅节省了去网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实体银行员工和设备等个方面操作的巨额成本,是银行发展的趋势。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策略探讨
1.法制法规方面:完善的法规制度是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移动支付的发展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其发展环境也表现出一个产业发展初期的特征。许多业务必须从移动支付业务准入、电子货币发行、业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法规
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中央银行要加强服务和监管。移动支付大量使用电子货币,如果电子货币管理失控乃至泛滥,会直接放大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将会对国家的金融政策监管、经济管理以及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必须进一步完善跨行支付清算系统,以适应移动支付的业务处理需要;要综合市场协调发展等多种因素,研究向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开放中央银行的支付服务设施;要密切关注移动支付的发展,加强服务和对移动支付的监管,采取一些措施逐步规范和统一电子货币的发行,研究电子货币发展对传统货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水平。
3.技术措施。技术上我们可以采用WPKI(无线公开密钥体系)技术方法,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WPKI(wirelessPKI)是有限PKI的一种扩展,它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中PKI的安全机制引入到移动电子商务中。WPKI采用公钥基础设施、证书管理策略、软件和硬件等技术,有效地建立了安全和值得信赖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它是通过管理实体间关系、密钥和证书来增强电子商务安全的,与WAP安全标准相比,WPKI所采用的EGG(Elliptic Curve Cry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密码系统更适合在无线设备中使用。
4.消费者自身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大多数消费者在移动支付中上当受骗是由于自己不小心或者贪图小便宜受害,因此,运营商不仅要规范自身问题,消费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移动支付较传统业务具有随身、实时、快捷等强大优势在支付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技术的提高等,也将很大程度地促进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很多网络支付品牌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对移动支付造成一定的冲击。移动支付的发展需要各参与机构的密切合作,也离不开相关管理机构的引导和扶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忠 缪尔宁: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与思考【J】,金融电子化,2010,(05)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兴起,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正快速代替钱包,改变我们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经发展起来,如今在衣食住行上都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尽管如此,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支付还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标准、市场合作机制、商务模式等问题。因此,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资金、标准的引导与支持,以及企业的通力合作来共同推进。未来,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合作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移动支付,一种能够克服地域、距离、网点甚至是时间的限制,便捷快速的新兴支付手段的出现,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手机付款、转账,只需要轻轻触动一下屏幕,就能实现购物、预定酒店……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快捷高效的移动支付形式也成为了电子支付领域的新热点。银行、支付公司、运营商、社交应用开发商等,都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市场。而中国银联(以下简称为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对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兴的移动支付市场更是银联渴望占领的高地。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谈及移动支付未来的应用发展前景时,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总工程师徐晋耀表示非常看好,他指出未来移动支付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中的点滴都可能成为企业思考的创新点,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将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进入黎明期
近日,据Gartner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突破235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而在今后三年半还将延续这种惊人的势头。在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已有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2011年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已高达742亿元,正式开启了我国移动支付的新元年。而在全球高速发展趋势的带动下,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无疑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势必进入黄金发展期。
与传统的支付市场相比,新兴产业的移动支付,横跨金融、通信、商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市场机会之大早已被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家所共识。尽管各方对移动支付寄予很大的期望,但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应用仍处于普及阶段,徐晋耀说:“从整体上来看,目前移动支付的应用市场还处于了解、培育、普及的过程当中。在产业方面,由于移动支付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产业和相关企业都处于摸索中。而在用户发展层面上,如银行、运营商、电子商务还在接受过程当中,仍处于一个熟悉、起步的阶段。因此,目前对于移动支付的市场发展,还是一个黎明期。”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碰到一些难题,正处于发展黎明期的移动支付应用,目前在技术与应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障碍?对此,徐晋耀表示,产品比较少,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在应用与试点的过程中时间的不充足使得初期产品不太稳定等,这些是现阶段移动支付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尽管目前移动支付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随着应用推进与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
移动支付是金融、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单凭任何一方的力量均不足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徐晋耀看来,与产业链合作、和主管单位联合支持,确定标准、建设基础环境及搭建好产品可信服务平台,这是银联目前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同时,徐晋耀也指出,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只有夯实基础建设,产业才能更好发展。实际上,移动支付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牵涉的利益方众多。从产业链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技术与方案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互动与博弈将推动着这一市场发展。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不仅有利于推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更能为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打好基础。
移动支付 安全先行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日益发展成熟,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线下的实体店购物到网络购物,再从网络购物到移动购物。而在电子商务市场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下,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改变,如今移动支付已走进人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虽然有便捷的优势,但由于是“新鲜事物”,安全问题仍使得不少消费者对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不太信任。可见,在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过程中,安全问题仍是“拦路虎”。事实上,目前的移动支付在安全问题上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在手机支付的方式中,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后,很容易造成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密码等泄漏。因此,如何有力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中必须克服的一大难关。
在支付服务上,银联始终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在当前的电子支付领域,银联已经全面开展通过推动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来解决磁条卡存在的难以实现多应用和安全性两方面问题。银联始终将安全作为支付服务的“底线”,徐晋耀坦言,有些客户会因此认为银联“灵活性不高”,“但安全是一切服务的基础,只有以安全为根基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他表示,在移动支付方面,银联之所以要建设可信服务平台、执行标准,也是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
安全既是移动支付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移动支付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徐晋耀说:“如果企业在研发移动支付产品时不注重安全问题,只追求产品的便捷性与消费的流畅性,那么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问题将会日益严重,势必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
徐晋耀指出,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有些企业为把握住市场商机,在推出产品和方案上一味地加快步伐,因而在安全问题上的考虑不谨慎,使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作为支付产品,用户体验尤为重要,那么要如何协调好安全问题与用户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徐晋耀表示,解决好安全问题不能以牺牲用户的体验为代价,移动支付的安全与用户体验两者都要兼顾,不可偏废,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来解决好安全问题,这更是移动支付产业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各方都必须认真去做好。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为移动支付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实际上,随着智能机的成熟发展,所带来的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越发严峻。“去年,我们开始做移动支付,智能手机仍属于起步阶段,比较‘干净’,没有过多的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可如今来看,智能手机上面的木马、钓鱼等病毒已经很多,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负面的安全隐患的发展。”徐晋耀说,“因此,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上我们更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在他看来,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更是一项长久性问题,更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去做好。
多方合力 促进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移动支付也是如此。在国内移动支付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徐晋耀说:“不管是人民银行还是工信部等都对移动支付非常支持,实际上,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是很重要的方向。”从央行对金融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公布到发改委对银联在安全实验室上的投建,可以看出在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中,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支持程度很高,而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进电子支付的应用发展,如成都、无锡、上海等地,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本地的市场能做起来,另一方面,也吻合了国家整体的趋势导向。在企业方面,虽然目前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处于完善过程中,但是企业都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相信移动支付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所以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机会,来切入移动支付市场,甚至一些投资机构也看好了这一市场机会。
关键词: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环境特点;难点分析;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TN929.5
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步拓展和手机销售量的大增,如今手机已经向着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纵向发展,逐渐开始涵盖了公交卡、预付卡、银行卡、社保卡等多方面的功能。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移动金融服务的一项内容,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的日益普遍极大的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虽然,目前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尝试接受移动支付业务,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处于停滞状态,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1 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环境特点和优势
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与传统的银行服务相比,移动支付在有效保证提供可靠、可持续的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能够帮助银行降低多网点的建立成本以及小额交易的护理成本,使居住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农村人群接受金融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手机功能的增多,手机支付点对点的交易形式与网络支付相比其安全性有所提高。再加上,手机支付不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有手机就可以享受移动支付业务,这为不少在外打工的农民缴纳家中的水电费等各种费用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推广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移动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环境来说,在政策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以及消费水平等都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金融服务机构更是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支付体系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1]。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银行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渠道更为广阔和畅通;在经济方面,随着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的缩小,农村地区人群中手机的使用也基本得到普及,这就为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 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推广的难点分析
2.1 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成本制约了该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移动支付业务虽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但是移动运营商通常都会在其使用调价中附加部分其他业务条件,比如手机品牌绑定或者手机卡使用套餐等,一般来说,客户只要开通移动支付业务,只要没有注销该业务,无论是否使用,都会产生每个月1~6元不等的服务费,这种推广方式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使用成本的增加[2]。另一方面容易使用户产生抵触心理。当然,目前也有部分银行支持免费开通移动支付业务,比如交通银行,但是该银行在农村地区还没有开设分支机构,因此,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工作前途堪忧。
2.2 农村地区人群消费习惯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
农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其发展也比城市来说要落后的多。农村地区的居民更习惯于现金消费,银行卡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也只是用于现金的存取以及转账等业务的办理,他们对于移动支付业务并不了解,他们不知道这种业务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怎么去进行支付和结算,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利用它的便捷性[3]。这种知识上的无知和思想上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另外,现在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大部分都是在对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进行大量的宣传,而忽略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2.3 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方式制约了该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就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来说,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通过WAP、BREW、SMS以及STK等途径实现的。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WAP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方式,大多数商业银行通过它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移动支付业务。除了这些银行以外,还有一小部分银行采用的是其他实现方式,往往由于实现方式的繁琐而使成本提高。比如工商银行采用的是STK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就要求客户将手机的SIM卡更换成STK卡(此种卡具有指定银行业务程序),STK卡不仅通用性比较差,其换卡的成本也很高,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4]。
3 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的意见和建议
3.1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先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通过之前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移动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是非常具有先天市场条件的,它能够在保证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突破金融服务增加银行建设点和增加移动运营商运作成本的发展瓶颈。再加上,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手机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90%以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发展出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商业模式,使移动支付业务能够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5]。
3.2 加大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基本知识以及优势的宣传,转变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加强移动支付业务的宣传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政府部门要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支付观念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官方媒介将该业务介绍给他们,以增强业务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运营商以及其他与移动支付业务链相关的企业,如银行等,也应该将用户的需求与一共支付技术的特点有效的联系起来,将移动支付业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并向他们讲解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以及操作程序,使广大用户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舒心、放心,同时扩大宣传范围。
3.3 加强移动支付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统一移动支付的标准和规范
人民银行作为金通服务监督和管理工作的主体,应该在维护金融稳定和确保金融安全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人民银行要负责各项技术参数和标准的制定,减少不统一的支付标准为移动支付业务带来的风险,进而提高产业的总体效率。同时人民银行还要采取与证券交易相类似的监管要求以保证银行专户存放和定向流动[6]。另外,要积极探索移动支付保险机构建立的可行性,对利用新型支付工具犯罪的行为采取合理的防范和严厉的打击。
4 总结语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要想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移动运营商、银行等各方面的参与和合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克服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各种难题,使移动支付业务逐步成为农村地区现代金融服务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超毅.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5):74-76.
[2]贺学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基于ING与中国某银行的比较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48-50.
[3]中国民生银行课题组.移动支付的挑战与银行的对策[J].中国金融,2011(04):32-33.
[4]李琪.电子商务交易中新移动支付模式案例分析——以某移动公司为例进行移动支付模式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8):109-111.
[5]杨琳.基于13.56MHz贴片不换SIM卡并关联运营商近场支付方案[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10-12.
关键词: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网络安全;金融监管
一、移动支付的市场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给人们提供简单、快捷的支付方式,对于这样的一种支付方式,是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支付模式。由于这样的优势和特点,移动支付正赢得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用户的青睐。国内智能机的广泛使用,手机网民高速增长,对于移动支付起到了催化作用,撬开了巨大商机。2012年对于移动支付来说,是一个开创元年,在2012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了关于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平息了长期以来各产业链想独占移动支付市场而引发的无硝烟战争。可以说这样标准的确立为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步入良性发展通道奠定了基础。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得到疯狂扩展,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全国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截止到2013年年底,支付宝实名制用户已达3亿,过去一年支付宝完成了125亿笔的支付,同时支付宝钱包用户突破1亿,2013年通过支付宝手机支付完成了超过 27.8亿笔、超过9000亿元的支付,以此计算,支付宝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支付宝同时披露,2014年春节期间支付宝手机支付超1亿多笔,占支付宝所有支付方式的52%。春节7天内,5000多万支付宝用户用手机完成了购物、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购买余额宝等从生活到理财方方面面的行为。其中,通过支付宝钱包完成各类信用卡还款的用户达220万人次,仅此一项,手机上便支付了71亿元,是2013年春节的10倍;而通过支付宝钱包为手机充值的用户则达到1134万人次,是2013年的6倍。在支付宝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2013年8月微信正式加入了支付功能,超过6亿用户可以通过扫码、公众账号及应用内支付任一种方式完成最后整个购买环节。顷刻间,从电商到线下零售商,从大型软件企业到独立服装代购者,各色产品纷纷接入微信支付,用户红利首先在移动电商及支付层面爆发开来。马化腾推动的“微信+财付通”的移动支付向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支付、马云引以为傲的支付宝发起了支付大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抢夺用户资源。
二、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内中国的手机支付产业链将保持40%左右的年增长率。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也证实了业界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前景将是一个可观的利润空间。根据易观智库预计,到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突破139200亿大关口,互联网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将达到13.78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直逼7123亿这个大关口。移动支付未来将进军以下两个战场。
(一)移动理财
支付清算是金融的最根本功能。解决了支付,各种资金配置活动就能展开。比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的出现,就带来了阿里小贷、余额宝、P2P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等新兴金融组织或产品的兴起。现在,这一进化链,会在移动世界中发生。移动支付的兴起,又会催生出其它移动金融服务,包括移动理财。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手机上理财,会像在电脑上理财一样普遍。已有雏形的移动理财模式,大致可分为几类:一是投资者通过移动支付企业购买传统金融产品,目前主要表现为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这种模式在降低投资门槛、带来投资回报的同时,还融入了消费支付功能,比如腾讯微信与华夏基金合作的“理财通”。二是传统金融机构自己设立的电子平台,进一步向移动端拓展,利用移动支付方式对接其理财产品、保险产品,比如平安集团的“壹钱包”。三是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移动场景中的应用。四是一些不规范的、处于灰色地带的投融资行为。这四种模式风险各不相同。前两者相对规范,但在公众大量涌入后,需要特别注意风险提示,避免在收益率等信息上误导投资者,因为即使货币市场基金也不是无风险的。第三种模式的风险在于整个行业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监管,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后一类模式,则是地下民间金融的又一变种,其风险不言而喻。对收益率的过分强调,也很可能会影响移动理财这一新兴金融模式的可持续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竞争激烈化,高收益将难以长期持续。各类互联网、移动金融创新,应该学会在收益率之外的用户功能上多做文章。
(二)商场POS终端
微信红包、支付宝是广泛的网络支付,打车软件是高频的O2O本地生活服务支付,可以说都是C端(customer),移动支付下一步将是争夺商场POS终端,因为B(business)端的移动支付,对费率更有承受力,只要拥有足够的客源,商家愿意接受移动支付的形式交易,即使承担一定的费率;同时,对于用户而言,移动支付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C(customer)端的移动支付阿里巴巴和腾讯即使是贴钱,也要抢客户,要侵袭线下POS,都是想变着法儿形成用户习惯。因为人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逆袭。2014年以来,阿里巴巴、腾讯均明显加大了其移动支付工具向商场POS进军的力度。双方正在大手笔出击,到处谈移动支付,出钱、出资源抢占线下客户。商场POS机的交易数据,蕴含着极大的商业价值,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产生新的服务和价值。此外,商场POS机的客单价、稳定性都很高。腾讯正在积极扩大其微信支付的应用范围,其近日又牵手王府井,并计划扩大与中国联通的合作,其商业化正在加速。王府井是中国知名百货零售商,根据合作协议,王府井将在微信上运营一个公众平台,微信用户可以查询和通过微信支付购买其产品。此举可能很快给腾讯带来新的重要收入渠道。
三、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安全问题
这也是让许多消费者仍然对移动支付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手机病毒、“木马”侵袭以及支付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本身就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再加上便捷与安全往往此消彼长,移动支付手续比PC上的互联网支付更简便,也会降低安全性。如微信红包,由于支付认证与使用过于便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更别提一个绑定了微信账号的手机被他人捡到和擅用带来的风险。消费者信息的安全同样存在风险。中国对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机制长期以来严重缺失。在互联网支付中已经出现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而在场景更开放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这一风险就更加突出。另外,刚接触移动支付的消费者安全习惯较弱,也会放大风险。如媒体曾有报道,在微信抢红包最火爆的几天,一些群里有人发出与抢红包极为类似的链接,但点入后却是商户介绍,更有甚者引发木马中毒。安全隐患不除,移动支付的习惯与文化短期内就难以形成。要消除这种隐患,就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央行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已于去年年底建成,或将实现目前“山头林立”的不同移动支付系统“联网通用”,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
(二)利益分配问题
移动支付所涉环节尤其多,包括银行、支付企业、软件厂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等。产业链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将该业务一手包揽从头做到尾。目前在这多方参与者中,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各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以及明确的权责分担机制,使得现有的业务拓展和竞争往往停留在低水平的“跑马圈地”阶段。毕竟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移动支付目前依旧欠缺行业标准,产业链环节中的各方各自为战,亟待规范。
(三)移动金融亟需监管跟进
中国的金融监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显得落后,在移动金融领域更是近乎空白,亟需加紧脚步“跟上形势”。比如,移动支付的兴起,已经开始挑战现有的第三方支付监管规则。近期一些媒体针对巨额资金沉淀在微信红包账户中提出质疑。腾讯方面的回应是,微信支付不存在中间账户。但使用过微信红包的用户都知道,资金交易的对方是“财付通”,而“财付通”与用户的QQ账号绑定,微信支付与用户的微信账号绑定,所以微信红包确实会在“财付通”账户中产生资金沉淀。这就需要关注其中的合规问题。金融活动中的消费者保护本就是薄弱环节,移动金融时代的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置身于更多风险之中。移动支付和移动理财的日新月异,急切呼唤监管的完善和创新。
四、结语
金融是人类经济的血液和命脉。移动技术、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互联网公司侵袭传统金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安全、标准、监管等领域的配套技术、制度或规则都需要尽快出台予以规范,促进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冠雄. 移动支付的真正战场何在?[EB/OL]. FT中文网,2014-02-18.
[2]扬子. 2013年支付宝成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公司[EB/OL]. 新浪科技,2014-02-08.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所使用的移动终端既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可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远程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运营商的SMS、WAP、IVR等服务来向远程商家表达支付意愿,移动运营商通过手机号码来鉴别交易者,通过手机手动发送密码来认证意愿是否真实的一种支付过程,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现场支付是指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NFC)技术向商家的消费终端(如POS机)表达支付意愿,并通过消费终端与内置智能芯片进行账户和密码信息交换完成移动支付。如NTT DoCoMo推出的Felica业务就是在手机中嵌入非接触式芯片,手机只需在POS机前晃动,即可完成交易。
相比之下,远程支付过程略显繁琐,但产业链上各方设备无需太多的硬件改动即可实施。现场支付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但需要产业链上各参与方进行较大的硬件改动,甚至涉及到产业链利益重分配。无论哪一种移动支付都是大家翘首期待、而商用进程却令人失望的业务之一。
移动支付成功的三大法宝是安全性、私密性和易用性。投资者围绕这三点会挖掘到不少宝藏。安全性是双向性的,与安全性相关的很值得投资的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比如指纹、眼睛和声音识别等。私密性意味着用户觉得商家不会监控和利用他们的消费。据说美国知名零售商Costco拥有5000万用户的购物信息和历史资料,以及用户的联系方式,对此信息的使用权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投资易用性将使规模使用成为可能。在这里以RFID为主要技术的NFC技术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当前RFID产业处于迅速发展中。美国的军品管理、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中国的二代身份证、日本的手机支付都是业界比较成功的应用案例。但中国的RFID产品价值链高端技术进入仍很有限,如UHF无源芯片、低成本柔性标签制造、RFID中间件和大规模应用软件等领域存在打造本土明星企业的可能。
【关键词】移动支付 产业链 运营模式
一、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将从2011年的2400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6700亿美元,使用手机支付购买商品的用户人数也将达到25亿,预计到201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却也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而没有达到其理论上的最大效益。
从2011年中国第三届移动支付产业论坛我们可以了解到,围绕着这一复杂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一个技术标准问题,而这个技术标准又与运营模式有关,移动支付由谁来主导是关键问题。目前理论界和业界主要是三种运营模式,即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及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而这三种模式的应用时主要是从交易资金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也就是说移动运营商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银行为主体则是银行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第三方为主体则是第三方掌握了资金来源。
在中国移动支付这个新兴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新的支付方式没有形成路径依赖,需求也并不十分旺盛。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法律限定、监管方式等都没有完善,这无疑给政府在协调多方利益和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阻碍。同时,银行与移动运营商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使他们难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合作。银行担心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侵占自己的传统支付手段市场份额,所以强烈合作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一方主导,逐步融合,更有利于市场的培育。
因此,我们认为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初期,在实现基础合作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运营,银行承担结算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如此选择的原因主要在于移动运营商具有的先动优势。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讯渠道是形成整个业务的主线索,而且有着现存的强大的网络平台,可以为产业链上的其他组织提供坚实的业务基础。另外,其有着广大的客户群、商业信誉良好、服务体系完善。最重要的是,移动运营商积极性较高,创新热情较高。移动运营商近些年在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上的投入显而易见,他们更有动力采用创新的方式来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以此来通过新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带动其数据增值业务以及客户数的增长。
二、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事实上,到2011年末,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获得了央行发放的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于获得许可证的是三大运营商全资成立的支付子公司,也就意味着今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商可以真正做到像支付宝一样的庞大的业务资源。运营商获得支付牌照后,会将其庞大的手机账号和支付账号进行无缝对接,必将使其在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壮大,同时也意味着在移动支付标准问题上,各方都有了共识,也就是将以三大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三大通信商介入支付业务为移动支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即通过通讯业和金融业的结合来发展移动支付。一旦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在支付领域大显身手,必将成为产融结合的一大经典案例,因此又必须研究一下这样的一个对于监管甚严的金融行业的渗透将会给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带来的各种影响极其对产业链各方甚至于监管方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三、移动运营商主导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直接的利益莫过于其将获得蓝海的手机支付业务收入。支付牌照的获得使得运营商们可以从现在已有的小额支付业务拓展到大额支付,这样就可以充分享受到因为客户的预存款产生的整体经济效益。届时,由于其强大的用户规模电信运营商将可以迅速发展另一项“超级支付宝”业务。
然后,基于对国外移动支付业务的研究,我们发现移动支付业务对运营商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带来新增收入,而在于拉动内容应用发展、提升数据业务ARPU、降低离网率、吸引新用户并提升企业形象。利用3G网络通道占有独断优势的运营商们可以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据业务ARPU,因为用户在业务使用过程中的浏览、下载等操作将产生数据流量,这样就可以促进运营商内容应用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1.金融风险。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如果由移动运营商来主导,7亿移动支付业务潜力的存在,使得运营商们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没有其他任何一家银行可以与之抗衡,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的金融政策的,同时也不利于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例如会使反洗钱难度加大,金融稳定性被破坏,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风险。
2.宏观调控。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旦未来电子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即非现金支付比例提高,以移动终端为工具的手机支付就会成为我国电子货币支付的主要方式,而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总是会对一国已有的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影响,如何衡量货币供应量M2、如何控制货币的供给与市场操作都将给我国的央行调控带来新的重大挑战。
3.运作难度。从微观层面来讲,由于金融领域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根据SWOT分析法必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就目前来看,虽然三大运营商们已然获得支付牌照成功进入支付领域,但由于其业务还处于初创期,相关业务能力尚不够成熟。
四、发展建议
笔者认为,距离移动支付产业链完全的大统一而又协调发展的目标依然很远,即短期内无论是任何一方主导的移动支付发展模式都无法取得最大的成功,但是行业标准归为统一、运营商主导的方向依然明晰。在综合国内外业界、学术界对于移动支付贡献的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上对于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分析,笔者就近期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产业链各方的协调分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共同发展,推进产业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特别是通信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非常重要。
2.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支付观念,创造移动支付的应用环境,培养消费者的信任感知度以增加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培育移动支付市场,引导其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消费支付。
3.政府应加强其管制和协调作用,尽快出台专门针对移动支付产业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法规,以规范市场的发展,协调各部分分工合作。移动支付牌照的发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政府针对产业链各方涉足金融领域设置具体的监管措施,例如如何加强对移动运营商防止电子货币的推进过程中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产生的不良影响,如何加强对于运营商们巨额沉淀资金的日常监管、扫清反洗钱的障碍,这些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都无力完成。
参考文献
[1]Ondrus,J,CamPonovo,G.,Pigneu,Y. A ProPosal for a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Payment Environment.IEEE- ICMB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Business,2005.
[2]陈华平,唐军.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7.
[3]高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M].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