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理性消费的优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性消费的优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性消费的优点

第1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1.女性化妆品市场的现状

在消费者这个群体中,女性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再是紧紧地满足于家庭日常生活,更多的是转向注重个人消费需求的满足。美的消费概念在女性消费群体中得到提升,永远年轻的愿望激励着更多的女性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正是这个趋势给中国企业的化妆品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也正是中国这个庞大的特殊的市场为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女性消费市场。据调查,全球化妆品市场发展迅猛并且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2000亿美元,到了2008年美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就达到了2470亿美元。跨国公司是化妆品市场的主角,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分别是联合利华、欧莱雅和宝洁公司,他们共同瓜分了全球25%的市场。百货公司仍然是销售大户,拥有32%的销售额,但一些新型销售方式的发展如Sephora和通过因特网直销等都会给化妆品销售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国内外,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网络化对于我们消费带来的巨大改变。由于人口的老年化与工作女性的增加,未来增长最快的市场将是彩色化妆品。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高校女生的化妆品购买对象一般是AVON、美宝莲等品牌,而工作的职业女性则更倾向于玉兰油、LANCOME、资生堂、SKII等品牌。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同,也使女性在选择化妆品品牌时出现档次的差异化。据权威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销售量在过去10年内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八,亚洲第二化妆品市场。专家预测,到2015年,仅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到110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化妆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必将导致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的屹立并繁荣因此,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在面对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前景,在诸如欧莱雅、宝洁等众多跨国品牌的竞争压力下,应该吸取国外品牌的经验抓住本土市场,在本土化的充分竞争优势下取得成功,抓住化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明确企业的品牌定位,运用正确的营销与广告策略来促使本土品牌销售量的提升。学习和借鉴新型的营销经验,无柜台销售的营销网络,完善的售后服务。

2.化妆品行业的女性消费特点

首先,女性的消费是非常明显的非理性消费。经调查,93.5%的18岁-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也就是受打折、朋友、销售人员、情绪、广告等影响而进行的“非必需”的感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占女性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较男性消费者而言,这种受到促销及广告影响而发生冲动消费的情形在女性消费者中更为普遍。面对同伴热心捧场、百般赞扬的女性是很难能够保持理智的,因为女性受影响受感染的弹性较大,容易产生群体交互和从众心理,从而引发感染性消费。其次,女性的消费忠于对美的追求。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喜欢追求时尚、表现自己对美的渴望十分强烈。屈臣氏集团旗下的个人护理商店曾对女性顾客进行了个人生活理念的调查,在被访的女性中有55%用于个人年消费的最大比例用在美容美发等个人护理方面。这部分消费者除了注重个人美以外,对商品的造型美等也十分关注。即使是细微的优点和美感,都很容易抓住女性,唤起她们的某种感情。她们甚至会忽视商品的价格,仅仅处于对那一点细微之处的喜爱而产生购买欲望。

然后,女性的消费强调个性化消费。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因此她们在购物时有一种排众心理,这是女性消费心理中的一种特殊消费心理。她们一般选择与他人有区别的产品和有个性的商品,往往不拘泥于产品价格的高低,是否是名牌,只要适合自己,就愿意购买。因而,一些标新立异的商品,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如对彩妆特别关注一些另类的颜色或款式,在非理性心理驱使下追求个性化的产品价值享受。最后,女性在消费中年龄,职业等差异明显。根据年龄的不同,职业的不同,女性的消费特征也趋向差异化。在不同的年龄层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例如,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如在18岁至32岁之间,这部分女性在选择化妆品时更注重的是护肤、美白、时尚,凸现个性的化妆品色彩。而年龄较大的女性消费者由于工作和家庭的操劳,在选择时则更注重护肤养颜,促使皮肤看上去更年轻化,这也使保健品行业抓住女性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更年轻”的宣传上大做文章。根据职业的不同,女性消费者在经济上有了差距,在校的高校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选择化妆品时主要以价格为考虑对象,一般选择中档的品牌,在选择品牌的同时还要慎重考虑价格的高低。相比经济较独立的职业女性来说,她们选择化妆品品牌的时候很多是关注自己想要的品牌效果,价格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他们往往选择较高档次的品牌。通过以上对女性消费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抓住女性消费者对美和更年轻的追求心理,这为中国的企业在女性消费群体这个潜力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宝洁、玉兰油、美宝莲、欧莱雅等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国际化妆品行业的惊人发展给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带来启示和竞争,特别是在中国的异常发展,给中国的企业上了有价值的一课。如玫琳凯在中国的发展走出了它成功的一页,正是因为它抓住了女性的这些消费特点,特别是中国这个庞大的女性消费市场,运用自己独特的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以及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地发展和壮大,成为化妆品市场上的强者之一。

二、从女性消费特征分析营销策略

1.利用女性消费心理制造热点

在实施营销策略的方面,对非理性消费者,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他们的冲动性。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把潜在的市场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形成消费热点。或是增加附加值等来吸引非理性消费群体的购买,激发他们的潜在购买心理。

2.针对不同的年龄层划分消费群体

对不同年龄层的女性对美的概念的理解寻求目标市场。如对青年消费群体,更应该侧重中档产品,宣传产品的独特效果,在价格问题上要尽量避免与其他高档产品的冲突。

3.树立产品品牌形象,使产品独具个性

化妆品市场应树立产品个性、时尚的形象,比如动感的,或是妖冶的色彩,或是更加独特的艺术造型。体现“物以稀为贵”的综合价值,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求。树立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众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策略的实施上要竭力地宣传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等,企业要深入分析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的潜在需求,做到品牌和文化价值的融合。

三、企业应该采取实施的营销策略

1.产品本身策略

要想产品畅销,首先要产品自身好,要有自己的品牌,有吸引消费者的特色和个性,不能坑蒙拐骗。在简要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同时,不能忽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发生变化。通过对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市场和媒体研究”(CMMS)提供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者在化妆品消费方面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化妆品产品的消费经验越来越丰富,感性认识越来越强。二是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越来越注重品牌带给他们的感受。三是消费环境的改变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快速缩短。这些变化要求企业提供品质优良产品的同时,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铸造自己的品牌,满足消费者注重品牌的消费心理,培养消费群体的忠诚度。ThomasJones和EarlSasser把这部分消费者称作企业的“信徒”,当客户体会的价值远远超出预先期望,对品牌相当满意并感到高兴时,他们不仅给予企业充分的信任和可能的最大交易额,还会自动地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转告给其他人,实际成为企业销售人员的延伸。企业应该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的变化。

2.产品价格策略

价格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特别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价格因素是影响品牌消费的关键因素。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还价心理是消费者的共性。还价是一种“占便宜心理”,是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特别是消费者对同一类型产品的喜爱程度相近时。价格就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货比三家”实际上是“价比三家”的消费心理将主导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过程。在产品定价上企业要尽量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品牌概念已经定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针对消费者对产品的忠程度改变价格的制定方式,太高的价格将失去中低档消费者市场,太低的价格将给中高档消费者“便宜无好货”的错觉。在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价格体制,抓住各个消费层次的消费者。

3.产品渠道策略

无论是欧莱雅还是资生堂,还是兰蔻,进军中国市场选择了相似的销售模式,在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百联世贸等知名百货店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专柜,专柜销售是化妆品首选的方式。与此同时,一级大城市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发生着改变。直销、专卖、电子商务等新渠道正悄无声息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企业应该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尽快地抓住这些新的渠道。可以看到直销、专卖、电子商务是目前化妆品行业十分缺乏的营销渠道,中国的企业应该认真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心理,采取适当的销售渠道,抓住销售渠道各种新型的方式和薄弱的方式,创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特别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要完善网略销售渠道,抓住有效的销售渠道。

第2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培养;教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日常学习水平的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并遵循正确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提高能力,获取知识的目的。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浅简易懂、与实际紧密联系等优点,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内容在教学上的各种优势,以及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稳步提高。

二、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让学生学会自学,重在理解能力的提升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学生不仅仅要自己去阅读和学习已有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其中发挥自身的管理功能和引导的作用,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所在,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自身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讲到以人为本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由于没有学过哲学,不知道什么是以人为本,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往往又是以自身的认知为基础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可以发现在进行思想品德自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站到自身和社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占据到了,才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自主性能力提升。

(二)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知生活的真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社会经验的不足,往往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其实就给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学生没有能力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这样的话就难以达到实际教学的目的。鉴于这样的状况,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他们感知到生活的真谛所在。对初中课本中关于消费这一课程的讲解来说,要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理解什么是理性消费。由于初中生自身没有办法理解什么是理性的消费,这种理性消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从这点上来说,由于他们的零花钱都是学生家长给的,所以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合理消费的概念。这里就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消费的概念以及奢侈消费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讨论的地方。比如同样的一双球鞋,普通球鞋的价格才几十块钱,而名牌球鞋就要几百元,对于购买几百元的球鞋来说,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这样的话学生就相对容易理解合理消费的概念。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到了思想品德学习的目的所在。

(三)指导学生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学到方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1.让学生学会阅读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发展的趋势以及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表明,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真正看懂教材,才能谈得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绝不可小看阅读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看课本时只是走马观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无从谈起了,更不用说把已有的知识和课本的知识相结合以及体验阅读的意义和乐趣。因此,学生学会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2.让学生学会提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问的重要性,只有提问才能把学生逐步引向真理。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中面对纷繁复杂的题目时无从下手,这只能说明学生们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提问能力的锻炼。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启发学生提,那么学生在课下读报、读书、处事的过程中也就会养成提问的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仅仅涉及到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涉及到学校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认知。这不仅需要学生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而且还需要他们不断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只有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学习机制,才能够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所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敏.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J].科技风,2012(21)

[2]彭宇恒.浅淡思想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培养[J].科技风,2012(21)

第3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一、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

政府计划、建设、国土、规划、房产、财政、物价、统计等各职能部门应相互配合,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合理确定年度房地产开发供应总量,重点发展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增加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比例,优先满足大多数居民的住房需求。对每一块出让的建设用地,明确规定其用途,以及应建设商品房的单套面积、户型,鼓励建设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改善供给的户型结构、价位结构及物业类型结构。

二、引导建立住房消费市场的合理格局

应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以财税和金融手段,引导公众形成节约型、简约型的住房消费观念,争取形成中高收入居民购买商品房,中等收入者购买成租住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购买或租住经济适用房,低收入者租住廉租住房的理性消费格局。对保障性住房,可以考虑放宽标准,扩大消费群体;各地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房价和工资水平适当上浮住房补贴,放宽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限制。

三、合理利用货币手段和财税手段

完善有区别的税收、信贷等手段,坚决打击投机性购房,有效抑制投资性购房,引导居民合理的住房消费。货币手段和财税手段要在“保障自住、抑制投资、打击投机”方面并轨,统筹协调,抑制过度投机行为。税收部门要积极制订或调整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严格控制第二、三套住房的买卖;对于拥有多套保障性住房的,要令其按商品房标准补足差价;对贷款购买多套房产投资和全款购买多套房产投资的恶意炒房者,征收所得税;对持有空置房产者按空置时间实行累进税制;限制开发商捂盘惜售,打击房源囤积和房屋炒作。发挥央行货币政策机动灵活的优点,审慎运用利率、信贷投放量等手段,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和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严格考察房地产企业项目公司及关联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状况。根据借款人购房实际情况、信用记录及还款能力等因素,有区别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确定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理性引导个人住房消费与投资行为。

四、规范银行信贷行为

一是加快房地产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调整和完善现行房地产融资体制,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房地产金融创新,培育资本市场,为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提供便利,并为房地产信托和抵押贷款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创新提供基础性条件。二是改变目前银行过度依赖房地产贷款的盈利模式,加强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改进关注短期利润的绩效考核办法,避免因争相贷款出现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支持,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银行转移。三是实行区别性信贷政策。有关部门可以从房地产开发商市场准入严格监管、住房预售制取消或改善、利率与首期付款的差别性及消费者严格市场准入上入手,实行区别信贷。四是积极开展个人首套自住房贷款,稳妥发展二手房贷款市场。首付款比例应当依据借款人还贷风险确定,提高个人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的贷款按揭成数,坚决限制三套房以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严厉打击“虚假按揭”等套取和诈骗银行贷款的行为。

五、改革土地供应的拍卖供给方式

单纯以“价高者得”为评标方式,很难有效限制企业高价拿地、囤地闲置。可以通过政府调控限制地价,委托开发。同时,改土地批租制为年租制,从根本上降低房价。

第4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揭晓,该奖项单独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教授,以表彰其在消费、贫穷与福利方面的研究贡献。迪顿基于微观数据,从个人消费行为入手,通过深入研究收入、贫穷和福利等问题,为国家政策设计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相关问题找到了重要支点。

迪顿获奖的背景及其主要贡献

为设计增进福利并减少贫穷的经济政策,必须首先了解个人的消费选择。迪顿在基于微观数据的个人选择和总体的经济结果之间建立了内在联系,他的研究帮助和促进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发生转变。此次授奖旨在表彰迪顿在三个核心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80年,迪顿和米尔鲍尔(J.Muellbauer)共同提出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IDS),用于分析消费在不同商品之间的分配;1990年,迪顿发现了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实际关系,即“迪顿悖论”;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迪顿又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贫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一,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商品之间分配支出?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度解释和准确预测实际消费模式,而且对评估相关政策和改革成效也十分关键。比如,消费税的变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福利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的早期研究中,迪顿建立了“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lmost Idea Demand System, AIDS) 模型。这一模型灵活、简单,能够估算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个人收入对商品需求的影响。这一方法和之后的修缮版本已经成为现在学术界和实际政策评估的有效工具。

第二,社会的总收入是如何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在1990年前后的几篇论文中,迪顿注意到主流消费理论无法解释总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实际关系,而基于理论所推论出的居民根据个人收入调整对应消费的行为特征与总体数据所呈现的变化截然不同。这一发现被称为“迪顿悖论”。这表明,对个体数据的分析是解开总体数据之谜的关键。这推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的进步。

第三,如何深入研究贫穷和福利问题?在迪顿的研究中,他将贫穷、福利等问题量化,强调家庭消费水平数据的重要性,用以窥探经济发展背后的深层机理。迪顿致力于家庭调查研究,促进了发展经济学的转型,使其从基于总体数据的理论研究领域上升到基于个人详细数据的实证研究领域。

迪顿获奖理论的演进、内容及相关应用

迪顿利用不同国家的数据,对家庭行为、经济发展以及健康和贫穷等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他偏重于利用微观计量方法分析问题。最初迪顿在关注消费者行为时,便提出了“迪顿―米尔鲍尔消费需求系统”以及著名的“迪顿悖论”。之后,迪顿又将计量经济研究模式扩展到收入和储蓄、贫穷、健康和福利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迪顿让以往难以挖掘和研究的个体数据走向实用,为研究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穷问题探索了新的方法。

1.近似理想需求系统。迪顿广为人知的学术成就之一是提出了“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这一模型由一系列的方程组成,用以表明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且,需求随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和人口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靠、有用的需求系统能够适合数据中观察到的模式,并且与理性消费者理论兼容。这一系统模型能够简单、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各种变量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可以精细地分析消费者需求,从而为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和收入的反应提供了基本工具。这一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之中。

早在19世纪,就有许多研究人员使用参数化方程来表示该系统模型,较为著名的有恩格尔曲线等。1954年,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提出了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LES)。这一模型把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用以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取向以及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然而,LES的主要困难在于无法判断其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模型的计算结果也无从考究,因而未能在实际中得以广泛应用。之后,巴顿结合对数线性需求函数的微分形式,建立了鹿特丹模型(Rotterdam model)。这些模型大都用整体数据来表示某一个体(或家庭),来描述需求量、收入、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

20世纪60至7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对现有需求系统的测试,发现这些系统并不能准确预测需求随价格和收入的变化而改变,而且也不符合有关理性消费者的推断。1974年,迪顿明确指出了现有需求系统的两大弊端:首先,即使所有人都是理性消费者,那么消费者的选择也应该是基于个体的,而不应该从整体层面来考虑;其次,已有的一些模型(如LES、Rotterdam model等)关于消费行为的假设约束条件过于严格,无法切实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选择。基于此,迪顿试图建立一个能够表示真实需求系统的简单而有效有模型,这就是迪顿和米尔鲍尔在1980年提出的“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IDS),也称“迪顿-米尔鲍尔系统”(Deaton and Muellbauer’s System)。标志性著作为两人合著的《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1980)。

AIDS模型是在效用水平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求出消费者达到支出最小化的消费选择。这一模型除了具有鹿特丹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明显的优点:非常接近线性,比较容易估计和预测;可以对任意的需求系统给出一阶近似;具有与已知家庭预算数据相一致的函数形式;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选择公理等。显然,这一模型的灵活性和扩展潜力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推动力。迪顿和米尔鲍尔在书中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范式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阐述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经济理论以及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对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都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

差不多在同时,他们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近似理想的需求系统》(1980)的论文。2011年这篇论文还入选了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评论》最顶级的20篇论文。他们将这个需求系统模型应用于1954-1974年间英国支出模型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越来越富有的时候,伦敦居民的食品和住房的实际支出系数反而为负。这意味着收入投入到这些商品中的比例在下降。同时,他们还运用这一模型证明了显著的相对价格影响,尤其在交通和通信的支出上。

AIDS模型提出之后,也经历了一些拓展与改进。比如,将恩格尔系数纳入AIDS模型中,扩展为“二次型近似理想需求系统”(Quadratic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QAIDS)。QAIDS模型极大地简化了估计过程,成为非线性的 AIDS 模型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步骤。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修正的LAIDS模型,对支出和价格弹性等的具体计算方法进行了拓展。总体上,AIDS为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和收入的反应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即消费者需求实证分析的重要工具。这一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中,如CPI测度、国家内部不平等和贫穷统计、国际间福利比较等;同时,这一模型还应用于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各种改革措施效果的判断。

2.跨期消费与“迪顿悖论”。AIDS系统描述了在某一特定时期,家庭内部如何分配各种消费品,其假设前提是这一阶段的家庭总支出已知。然而,现实中总支出往往是无法确定的,这取决于每个家庭的消费计划。跨期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迪顿发现此前以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在收入和消费方面存在“失真”现象,即尽管收入突然发生改变,但消费却变化得非常缓慢,消费曲线比收入曲线更平稳。这就是著名的“迪顿悖论”。“迪顿悖论”的发现推动了宏观经济研究方法的进步,让研究者不再只习惯于依赖整体数据,而将对个人行为的研究也视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学家关于跨期消费问题有两个著名的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PIH)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Life-Cycle Model, LC),其核心观点在于消费者在生命周期中平滑其消费。根据这两个理论,人们认为消费变动小于收入变动趋势,消费由持久收入而不是当期收入决定。1978年,霍尔首次推导了理性预期对消费的影响,认为如果持久收入假说是正确的,并且消费者有理性预期,那么消费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并提出了随机游走(Random Walk)模型。

1990年前后,迪顿和他的同事们从永久收入假说测试中获得了大量重要信息。这些测试改变了理论和数据之间关联的基本看法。当时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研究都基于“代表性消费者”,他们的消费会随着社会总计或平均收入而发生变化。基于这一假设,迪顿指出,永久收入假设表明消费的变化要大于收入变化。因为对于整个经济发展趋势而言,某一意外的收入增加会使得之后几年收入也随之增加。理性消费者则应该在这些收入上涨之前就考虑其使用。然而,从实证数据来看,消费的变化要小于收入变化,对此,迪顿提出了对该理论的怀疑,即“迪顿悖论”。

20世纪80年代,迪顿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来探讨这一问题。迪顿在《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理论与证据一致吗?》(1987)一文中,检验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生命周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消费和劳动力供给的代表性模型做简单的非参数检验,以及对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特征和基于生命周期模型假设下的消费行为做简单化的研究,得出结论,持久收入比当前收入更不平滑。对于为何消费比收入平滑,持久收入理论无法提供直接并被广泛接受的解释。因此,消费的平滑性不能直接用持久收入理论来解释。

迪顿在《为什么消费如此平滑?》(与约翰・坎贝尔合著,1989)一文中,从总消费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美国季度消费数据的变化规律,构建储蓄和劳动收入的两变量VAR模型,对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持久收入并不比当期收入平滑。相对于持久收入假设中的消费函数形式,由实际的消费数据所计算出的消费支出波动性更小,居民消费没有像理论假说所描述的那样随着收入变化而发生同步变化,居民消费对收入冲击的反应表现平滑。

迪顿的研究表明,要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数据,就需要研究收入和消费的个体结构。因为在同一时间里,虽然一些人的收入会下跌而另一些人的收入会增加,总体上看并没有显著变化,但对于个体而言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迪顿认为,当研究个体数据时,标准的理论之外还有额外预测结果。例如,消费者个体的收入分配随着个人年龄的增加呈扇形分散状,扇形范围可以用来评估在多大程度上个人可以确保自身收入免受冲击。

迪顿在跨期消费和收入方面的研究对现代宏观经济研究具有持久的影响。从凯恩斯开始,宏观经济研究方面主要依赖于汇总数据,然而,在此之后即使是分析宏观层面的问题,学者们通常也先从个体层面开始,然后将个人行为进行加总后再进行整体经济学分析。可以说,迪顿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很好地联系在了一起。

3.基于家庭数据的贫穷、健康和福利问题。迪顿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将其研究方向转到经济发展问题上,并利用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和解释各种经济发展政策问题,从而使普林斯顿成为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基地之一。迪顿还一直强调建立家庭对于不同商品消费情况的数据集的重要性,进而促成了世界银行有关生活标准测度调查的设计(the Living Standards Measurement Study,LSMS)。近几十年来,迪顿就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和贫穷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消费及其决定因素时,首要的问题是消费数据的收集。迪顿认为,对于横截面数据的收集,而不仅仅是单个家庭的跟踪,是非常重要的。他与合作者在研究关于跨期储蓄和劳动供给时,阐述了用截面的时间序列构造真实面板数据的方法。这项成果以及后来的研究被广泛地引用和应用。迪顿在《家庭调查分析:发展政策的微观计量方法》(1997)一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家庭调查的构建、适用的经济计量分析工具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问题。迪顿指出,家庭调查不仅能够提供各种受政策影响的经济变量信息(如价格),而且还是一个研究相关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数据源。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通过消费和支出数据来衡量贫穷程度。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的家庭面临着不同的当地价格,不同类型的商品或者同一商品的不同质量也都有所区别。迪顿探讨了如何利用单位价值量来构建本地市场价格问题,在这点上,他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成果已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贫穷通常的定义是在个体层面,而消费则是相对于家庭层面的整体数据而言。所以,以个体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研究问题对模型的结论会有显著的影响。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测量人均家庭总开支来表示个体福利,其中的假定当然是小孩和成年人的消费量是一样的。迪顿通过实践检验表明,更为合理的估计是一个小孩的费用约为一个成年人费用的30%-40%。而人均估计的指标将因此夸大贫穷家庭儿童的贫穷程度。

迪顿在比较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福利方面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他指出,当前贫穷线的设定主要是基于国民统计数据,而正确的方法是使用不同居民户调查的家庭数据。迪顿还对贫穷线进行了重新界定和评估,将贫穷用绝对贫穷线和相对贫穷线来度量,前者多用于发展中国家,而后者多被发达国家采用。

迪顿的研究中,经常巧妙地运用家庭数据来分析和解释一系列问题,比如收入和卡路里摄入的关系、家庭内部性别歧视的程度等。迪顿关于收入和卡路里摄入量关系的研究表明,收入增加确实会导致更多热量被消耗,但证据并不支持营养不良是由贫穷导致这一假设。在关于家庭内部性别歧视程度的研究中,迪顿则巧妙地提出利用家庭消费数据来间接估算女儿是否被赋予更少的资源。实证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无法找到任何系统性的差异,但在家庭面临不利条件时,则明显存在性别歧视的情况。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基于单个家庭详细数据的实证研究领域,迪顿的研究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简要评述

迪顿的研究领域涵盖极广,涉及收入与消费、贫穷与福利等许多方面。他的大量研究成果都有相同的理念:架设理论和数据之间的桥梁,以及建立个人行为和总量经济结果之间的关联;从理解和分析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开始,转向研究人们的处境如何变好,再到对国家福利的研究。

迪顿的突出贡献首先体现在方法论上。迪顿关于健康、经济发展以及微观经济层面家庭行为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经济计量实证分析和统计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对收入、消费、价格、健康以及贫穷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实证分析和比较,论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迪顿的研究方法不仅对传统的经济理论给予了计量证明,而且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同时,迪顿的研究对实际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迪顿通过对收入与消费、经济发展、贫穷等问题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实证性结论。这些结论使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关乎自身利益的各种经济因素,如储蓄、消费价格、收入、健康状况以及幸福感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于迪顿的这些结论都是基于实证分析和统计分析得到的,所以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针对性。

另外,迪顿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微观细分研究,对于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第5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近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燃气热水器领域,其中不仅有厂家,还有商家。博世在燃气热水器市场几进几出,现在又复出;威能出口方面一直在做燃气热水器,目前,在国内也开始销售。而国内大型家电零售商国美、苏宁也都在积极关注燃气热水器,并有各自战略合作的品牌。市场上可谓既有高端品牌的介入,也有中低端高性价比品牌的进入。

能率是国内领先的高端燃气热水器品牌,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制下,我本人希望竞争对手越多越好,一方面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司的战略是短期内借助行业的良好形势,做好布局,扩大网点。由于品牌定位不同,因此服务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下一步就是进一步细化消费群体,为我们的消费群体提供更优秀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

燃气热水器与其它产品不同,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技术要求上也更高于其它产品。目前国内燃气热水器的技术门槛较低,未来会进一步提高。企业从投入的硬件设备,生产能力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等都要有技术考评,如能效等级、废气排放标准等,都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如欧盟标准。

作为制造商,产品质量最为重要。短期内由于参与竞争的企业过多,会失去一些市场份额,但未来,只有产品质量过硬,才能立足长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率在产品方面,会重点开发一级能效的冷凝机。鉴于目前的国际形势,我认为冷凝机将会是燃气热水器行业中长盛不衰的产品。

在市场方面,随着西气东输的实施,全国燃气普及率的提高,我们会进一步拓展能率在全国的网点,甚至向二三级市场进一步延伸。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便捷的借助线上的销售,将能率的产品推向全国各级市场,弥补实体网点无法全面覆盖缺陷。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低碳经济的日益关注,节能越来越成为各个行业的关注点,而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普通的燃气热水器在废气的排放上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在普通的燃气热水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加热的过程。

普通强排燃气热水器燃气燃烧加热后,产生大量温度高达200度的高温烟气,通过烟道管直接排向室外的空气中。冷凝式热水器则回收利用高温烟气的热量,在一次热交换器基础上增加了二次热交换器,即需加热的冷水先进入二次热交换器,充分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进行预热,再进入一次热交换器,直接吸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因充分利用了烟气的余热,最终排出的烟气温度只有60度左右,因此热效率比普通燃气热水器高15%~20%。

尽管到目前为止,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在中国市场上还不是主流,但是我们坚信将来一定是主流产品。因为热效率高、有害气体排放低等优点使得冷凝式热水器在欧美、日本等市场是主流产品,并且政府会拿出专项资金对冷凝式产品给予补贴。日本就曾经在三年之内对每台冷凝式热水器给予2万日元的补助,并强制性要求企业三年之后全部生产冷凝式产品。

第6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百货店;电商;顾客价值;差异化营销;体验营销

一、传统百货零售业的现状

1.传统百货店销售额大幅下降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的81家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年度数据显示,2012年百货店销售总额为2282.7亿元,同比增长仅8.92%;利润总额60.1亿元,同比下降6.14%;销售利润率3.08%,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而在2006年至2011年间,百货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6.5%。

2.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回报率低

零售企业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面临着高房价、高人工、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据统计,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目前百货行业的净利润行业平均水平仅有2%-3%。除了以上困难与压力,据预测未来的五到十年,零售业将迎来门店、物业租赁大批到期,续租成本上涨,租金甚至将达到30%-50%的增长速度。

3.面临更多竞争者

传统百货商除了面对同行的竞争,更大的冲击来自电商,还有大型的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客观、准确地认识竞争者并能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是传统百货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二、传统百货衰退的原因剖析

1.电商对百货店的冲击

相比传统百货店,网络零售的业绩表现十分抢眼。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电商的消费者规模也从2011年度1.73亿增加到2012年的2.47亿,同比增长率为21.7%。2013年11月11日,网络零售的交易额达到350.19亿元,更是刷新了历史,让人们惊呼。巨大的交易增长和迅速壮大的网购人群,使得网电商成为百货店最强竞争对手。

电商的种种优势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电商有着价格低、便捷、高效、商品品种多、无地域性性限制、可以足不出户购买等等优点,这些优点恰恰满足了消费者时间紧、喜欢多挑选、喜欢时尚的需求,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认为网购就是一种“时尚”,不网购就OUT了,因此它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但是不是百货店就没有机会了呢?百货店可以提供的“体验”、娱乐、氛围、安全,消遣等又是网购所不具备的,因此,百货店还是有自己的顾客群,只要百货店将这些优势的方面做得更好,同时也进行网上销售就可以很好滴弥补与电商的差距,使自身兼具百货店和电商的优势,到那时候消费者自然还会不断地增加。

2.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心理发生了改变

由于社会消费品极为丰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因素进一步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加上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对商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特点:(1)消费产品个性化,消费者购买产品既要满足其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其心理需要。(2)消费者的主动性增强,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审美水平都有所提高,在购买沟通上消费者更愿意体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3)消费行为理性化,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可以很理性的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这种理性消费方式主要表现在:理智的选择价格;大范围地选择比较;主动地表达对产品及服务的欲望。(4)购买方式多样化,网络使人们的消费心理稳定性减少,转换速度加快,这直接表现为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这种情况,反过来又使消费者求新、求变的需求欲望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在网上购物更加方便,因此人们在满足购物需要的同时,又希望能满足购物的种种乐趣。

3.传统百货的商品、服务、促销模式等缺乏个性

传统百货提过的产品品种确实很多,但不管是哪家百货店提供的产品大都一样,消费者大多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所有的百货店都是千店一面”,这句话其实道出了百货店的所提供的商品、服务甚至大家都在用的促销手段上都很相似,没有什么新意,对消费者来说,就缺乏了吸引力。

4.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竞争者增多。竞争者从原来的同行、专业店、专卖店等增加了大型购物中心、电商,尤其是电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对百货店的冲击力极强。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逐步增高。

三、传统百货零售业的应对策略

1.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策略

所谓“以顾客为中心”是指以4C营销理论为指导思想,将顾客作为企业经营的中心和重心,在提品、服务、购物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营销,为顾客提供便利,与顾客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以追求顾客终身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措施有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顾客的让渡价值和完善售后服务。

(1)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主要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具体措施百货店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了这些措施的实施,相关的监督制度也得制定,比如将员工的奖金与顾客的满意度挂钩,通过激励制度保证良好的服务。培养消费忠诚度较高的VIP客源,也是培养顾客忠诚度的一个好的措施。

(2)提高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是顾客购买的总价值与总成本之差。顾客的购买过程中总价值增加了,总成本减少了,顾客的让渡价值就会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自然也会增加。顾客的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人员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百货店可以采取措施提高顾客的总价值,减少顾客的总成本,其实在这里如果能够很好的减少顾客总成本也就能够将百货店与电商相比的缺点很好地进行弥补。

(3)完善售后服务。服务作为产品的一部分是当今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网络销售无法顾客提供安全地、有保障的售后服务,这恐怕是它最大的一个弊端,而百货店恰恰有这个优势,可以给顾客安全感,可以很好地处理顾客在购买之后的问题,比如,退货、换货、或者修补之类。如果,百货店能够设立专门的售后服务部门,制定公开地售后承诺政策,有专业的人员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那么吸引一大部分顾客应该不会很难。

2.实施体验营销

体验式营销是指在销售当中,让客户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产品的功能性,在不同产品的对比下,体现销售产品的优点,从而进行一系列产品的销售的行为。体验式营销,在全面客户体验时代,不仅需要对用户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而且还应把对使用者的全方位体验和尊重凝结在产品层面,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体贴。这个策略可以说是百货店独有而电商没有的,所以百货店一定要在体验营销上好好做文章。通过良好的“体验”吸引顾客,与顾客达到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做好体验营销,可以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几个方面进行。比如,完美视觉形象,打造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展示来吸引顾客眼球;精彩触觉感悟,对于服装、化妆品等商品可以让顾客试穿、试用亲自感受商品的美好。在顾客体验的过程中,服务员可以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进一步了解顾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既为顾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让他感受到购物的愉快,又增加了成交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对顾客进行称赞、夸奖是很有必要的,当然需要服务员是诚恳地表达这种赞美。

3.差异化、错位营销

(1)细分消费人群,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调查对消费者进行细分,这个细分一定要根据具体产品和消费者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细分标准,最好是综合地运用细分标准,分的越细越好,通过细分后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根据其需求特点采购个性化的商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做到“独一无二”,与电商、其它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等形成鲜明的区别,形成对顾客强有力的吸引,使顾客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满意同时满足了心里的需求,只有两个需求都得到了满足,顾客才会正真满意,也会逐渐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

(2)发展量身定做。百货店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为其定做个性化的、独一无二的产品。比如,服装、家具等产品就可以采用量身定做,以满足那些有特殊要求的顾客的需求。这个策略是电商无法实施的,百货店可以很好地利用此法吸引更多的顾客。

4.降低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降低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者,同时从顾客让渡价值的角度来说也减少了顾客的货币成本,可以提高顾客价值。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缩短进货的渠道,降低渠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沃尔玛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另外,可以采用“自由连锁”的方式,零售商自发的组织起来,联合进货,增加进货的“量”,降低产品的成本。

5.创新促销组合及手段

注重广告宣传,通过当地的电视、户外、及宣传单页的方式将店铺的产品品种、新产品引进、打折促销的信息畅通的传递给消费者;运用营业推广的各种手段给消费者不时地进行刺激,吸引他们前来购买;比如,招徕定价法就可以很好的吸引消费者。用好人员推销,尤其是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介绍的产品,比如,家用电器、高档家具等。做好公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通过当地有权威性的媒体,将企业文化、企业的品质等信息传播给消费者;通过捐赠等方式让消费者认识到企业是具有责任感的企业,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可企业。

6.发展多业态形式

据了解,零售业的业态构成与人均GDP水平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5000美元,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在5000美元-1万美元则以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为主。而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传统百货业可以趁机向购物中心等方向转变。由于消费者购物的同时还有一个需求就是“逛”、“玩”,这是实体店铺最大的优势所在,企业应试图发展将购物、娱乐、餐饮综合的多种业态形式。尤其是针对年轻消费者,前卫的电玩、立体的电影、各种美食等均可以对他们形成强有力的吸引。有些大的百货商店已经转型,而且做得还很成功。比如,中粮集团的大悦城, 2010年开业的朝阳大悦城其业态布局就体现了购物中心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理念,1-5层为零售,其中服装占比达到了80%以上。5-11层全部为体验式消费,其中餐饮占比50%以上,在大悦城开业前期养商阶段,依靠的就是体验式消费业态大量招揽顾客,使得场子热起来,火起来,逐步走上正规。

7.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在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电子商务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专家表示,电子商务不只是一种销售渠道的改变,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传统百货可以利用线下资源的优势,实现线下、互联网和手机端联动的全渠道管理。因此,传统百货商场完全可以通过介入电子商务的方式,借助实体店的品牌优势、销售优势、渠道优势、物流配送优势、售后服务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的互补营销,进入电商经营。比如,王府井2012年年度报告,称2012年在电子商务项目上投入达3200万元;大连万达、零售巨头沃尔玛等大型百货也都相继进入的电商的行列来抢占市场,应对竞争。

参考文献:

[1]陈阳琴.以愉悦体验“黏住”顾客――百货商店如何应对电商冲击[J].上海商业 ,2012 第11期

[2]王洪斌.浅析传统百货商店如何应对电商的冲击[J].辽宁经济,2013 第06期

第7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策略;市场

与一般商品市场营销相比,房地产营销的主要特点是其交换对象的特殊性,房地产营销的客体是房地产物质实体和依托物质实体上的权益等。因此,房地产营销既有其特点,同时营销的一般原理也能在房地产领域得到良好运用。以下将对房地产营销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产品策略

房地产企业首先要做好产品,产品是营销的基础[1]。根据营销学中产品的概念及内容,房地产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层次:

1.核心产品。它是购房者实际上要购买的主要服务,对购房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家庭感、安全感。

2.有形产品。指构成房地产产品的品牌、式样、特点以及质量等。

3.延伸产品。它是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各种服务,如物业管理和公共设施配套等。

然而当前,消费者购房心理逐渐成熟,理性消费意识明显加强,这加剧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2]。在新的形势下,房企究竟选择何种营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发新的楼盘时,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除了三大层次之外的更多东西。由于买房人所关注的的安全感、家庭感是大多数开发商都能满足的,因此在核心产品的竞争上,所有的房地产商几乎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有形产品和延伸产品才是真正能吸引消费者的东西。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情形而言,房地产产品营销真正倚重且有所突破的也正是这两大方面。因此房地产营销需要注重以下三点:

1.赋予名称韵味。给项目取一个婉转动听的名字,这样不仅能在第一印象上加分,而且还能引起购房者美好的遐想。例如,“九鼎雅苑”,就预示着追求一种浪漫、古典的高雅。

2.提升物业品质。营销时,如能充分利用物业品质来进行营销宣传,将会是一项独特而有效的竞争策略。因为现在的购房者更为看重的是房屋的外观、内部格局以及装饰装修。因此,开发商应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使项目具有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格局。

3.营造文化氛围。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含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高端私人会所、祥和温馨的邻里中心、设施齐全的中小学与幼儿园来打造高品位的小区文化氛围。

二、价格策略

开发商为了调控整体销售节奏,通常把价格作为调控的重要杠杆[3]。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灵活运用定价策略及技巧,对项目的成功及开发商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定价方法。在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定价方法中,定价的方式主要有需求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和成本导向定价。简而言之,在定价时应综合考虑项目成本、顾客可接受的价格、楼盘情况、竞争对手因素、装修、房屋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定价。

2.定价策略。房地产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分期付款。为了避免购房者因资金压力过大而放弃购买,有的房企允许购房者分期付款。通常购房者在签约时支付1/3的购房款,施工过半时再付1/3,完工时再行支付1/3。有的公司则采取预付定金的办法,同时允许余额在某个规定的期限内分几次付清。

二是折扣优惠。房地产企业为了加速资金回笼,常常会根据客户付款方式的不同,给予他们不同的价格优惠。例如,如果客户分期付款房价须全额支付,而一次性付款,房价可给予5%~10%的折扣。

三是“试探性”定价策略。房地产开发商根据销售情况进度表不断地调整售价的一种定价方法。这是开发商通过分析目前市场上同类型商品房销售情况之后,先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以累计足够的人气,而后根据销售情况适当地调整商品房售价的一种方法。

四是楼宇按揭。伴随着金融资本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开始借助银行的金融资本展开商品房按揭业务。所谓按揭,指的是由购房者缴纳房价百分之三十的首付款,取得商品房买卖合同,然后凭商品房买卖合同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支付剩余百分之七十的房款。以后,购房者每月向银行支付一定数额的房款,直到付清本息时方可取得完全产权。

三、促销策略

促销是为了刺激以及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量。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常采用的促销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人员促销。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促销方法,是指房企促销人员根据所掌握的客户信息,向目标顾客进行一对一地促销。这种促销方式的优点在于,互动性强、促销力量集中、目标顾客明确等。此外人员促销这种方式所面向的顾客范围小,对于促销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得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

2.广告。房地产广告具有费用大、频率高、而广告期则较短的典型特点。房地产广告所诉求的重点包含开发商的声誉、地段优势、教育优势、环境优势、质量优势、交通优势以及等。开发商应结合自己楼盘的具体特点选择起啊大的广告策略和广告类型,以达到最好的宣传、销售效果。

3.公共关系。房地产企业的公共关系指开发商通过其独特的沟通方式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利于其宣传、销售的目的。这一点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势来实现,如参加慈善活动、召开项目启动会、举行项目封顶仪式,或通过危机公关及时化解对自身不利的因素,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公共关系先对来说传播面较广,所以其效果很好。

4.营业推广。这种促销方式主要通过短期诱因来鼓励消费者进行购买并鼓励商和推销人员销售的营销手段,效果比较显著。例如购房者在某个时间段可享受买房送冰箱、送空调、或者送储藏室、送书房、地下室、室内设施、花园等。这也是价格策略中的优惠折扣。

四、渠道策略

在目前的房地产行业中,营销渠道策略大致包含直销、委托以及近年兴起的网络营销。

1.直接销售。这种渠道策略指房企培养一支自己的营销团队对房地产产品进行直接销售。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都偏爱这种销售渠道。通常的做法是派出销售人员,驻守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即售楼部现场售房。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反应最迅速、销售渠道最短、控制也最为有效。

2.委托销售。这种渠道策略指开发商通过委托房地产商寻找顾客并给以其一定比例的酬金,而顾客通过商介绍知晓并购买物业的销售渠道。委托销售不仅降低了开发商的风险,还使得开发商更易于把握市场机会。

3.网络销售。这种渠道策略指通过现代的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房产的销售。与传统的销售策略相比,网络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房地产公司的销售成本,并实现零距离和全天候的服务,与消费者进行更便捷的沟通,树立房地产企业信息完备、服务全面、意识领先的良好形象。

五、结语

各房地产商在整体市场都在衰退的情况使出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顾客,以便争取在房价大跌之前牟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从总体来看很多房地产商的销售业绩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营销手段会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会进入价格战的白热阶段。

参考文献:

[1]谢和书.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及营销策略[J].特区经济,2011,(1): 231-232.

第8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 新奢侈品 经济危机 营销策略 营销体验

提起奢侈品,人们往往会想到路易威登箱包、迪奥时装,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在金融海啸席卷欧洲后,受到了大规模的冲击,2008年法国奢侈品跨国公司LVMH在美国和日本的销售收入分别下降了4.03%与5.16%。当中国人民大幅度降低非必需品购买时,苹果的iPod却依然是现在市场上的热销品。随着理性消费和“趋优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奢侈品的概念开始逐渐外延,2003年,迈克尔.希尔佛坦斯首度提出了“新奢侈品”这一概念,它被定义为一种质优、价高,能够批量生产、工艺上乘的产品,主要用来满足受价值驱动的人群,介于普通消费品与奢侈品之间,游离于奢侈品的外沿。它既是时尚流行品,也是个人的符号性主张,如苹果的iPod、levis牛仔裤、阿迪达斯的经典三叶草系列等等。

宏观上来讲,当世界其他经济体遭遇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仍继续发挥关键性的稳定作用。2009年6月10日,《福布斯》中文版杂志公开“福布斯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其中展示了当前经济形势下新奢侈品行业在中国的现状。2008年新式高档消费之所以显示出了自身的存活力,笔者认为它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营销策略:

一、实施低价策略,刺激消费者购买

面对经济危机的困境,传统的奢侈品是不敢轻易降价的,因为降价可能会让奢侈品沦为新奢侈品或者时尚品。而新奢侈品却大打降价的大旗。近期苹果推出简易版包装,将iPod Shuffle拿掉耳机等配件,仅剩主机单独销售,1GB零售价降至人民币225元,平均降幅超过47.06%。同样处于新奢侈品之列的,向来以商务、时尚咖啡店形象示人的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已感受到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压力,也加入优惠降价的行列,于5月8日推出“熟客卡”。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新奢侈品品牌,如阿迪达斯面对寒冷经济不打折,数据却显示一季度其净利润只有900万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暴降了97%。

二、销售终端形式配合门市低价促销,实施体验式营销

以大众化、体验化为导向,新奢侈品一贯实施“只拉不推”的终端策略,通过良好的服务,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建立起对品牌的信赖感和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苹果全系列产品在全球各地营销策略,已逐渐转由直营店或官方在线网络直接购买方式,转变为通过渠道保证高出货率与配合门市低价促销。

三、贴近传统奢侈品定位,推出限量产品

限量发售的优点在于不会存在库存的危险,与传统奢侈品一样,新奢侈品能使商品消费的三种功能得到统一,即功用消费功能、体验消费功能和符号消费功能。面对经济危机,更多的新奢侈品开始推出限量产品,体现为一种符号消费,走大众路线的Swatch就是玩限量游戏的专家,公司不断推出限量产品,用具有诱惑力的产品和极少的数量吸引犹豫不绝的消费者。

四、终端格局向二线城市扩张

种种迹象表明,新奢侈品品牌在华的地区分布格局开始向二线城市扩张。主要原因总体上可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的拉动,二级城市同样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二是成本的驱动,为了取得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三是系统逐步成熟,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系统也都日臻成熟。

2008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在报告中指出:“新奢侈品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这种现象将必然出现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市场里上升的中产阶级中。”针对不断扩张的新奢侈品市场和高档消费越来越大众化的市场趋势,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公关推广手段,借以提升品牌价值

新奢侈品与大众消费品的界限甚至有点模糊,但往往新奢侈品的产品更注重细节上的锻造及情趣的营造,以此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信赖。通常情况下,新奢侈品的传播以人际传播为主,同时向娱乐化靠拢,譬如阿迪达斯品牌,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巡回比赛、巡回路演,但街头挑战赛就是阿迪达斯所撰有的,所有相关的联想都会涉及到阿迪达斯品牌。

2.把握年轻消费群体,体现品位和个性

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认为iPod并没有什么太多创新,只是苹果公司始终秉承的美学原则和无限创意正好迎合了时代脉络和年轻顾客群体潜在需求,从而使得数字时代的文化与经济利润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与老奢侈品不同,新奢侈品是许多年轻人稍稍跳一下就能够得到的东西,企业应注意把握年轻人这一群体市场。有一项针对中国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以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年轻人渐成“消费敢死队”主力。年轻人渴望把握潮流风向,热衷于做工精致、价格不菲、质量优异产品,并希望以此体现自己的品位和个性。

3.系统整合品牌文化时,要注意避免延伸后的品牌形象冲突

新奢侈品品牌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定义的,强调奢侈体验和稀缺性,从而获取高产品溢价。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很多公司陆续延伸出价位较低的副品牌和低价产品线,并采用相应的营销组合,塑造副品牌的价值与产品形象。新奢侈品的消费者大都是狂热的品牌主义者,一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建立起来,则是无比忠诚的。因此,只要在保持所有品牌和产品品牌个性一致的情况下,对品牌的细分点进行合理规划和适度向低端延伸,避免延伸后出现品牌形象冲突和品牌联想不一致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奢 华 迈克尔.西尔弗斯坦著:正在流行――新奢侈时代的制胜理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杨明刚:国际顶级品牌――奢侈品跨国公司在华品牌文化战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6年12月

第9篇:理性消费的优点范文

赠品促销,就是市场常用的买赠活动,有买几赠几的,大多数人说买赠活动效果不错,销量会上升。但买赠活动结之后,该产品的销量会直线下降,特别是赠同一商品时,给顾客以一种“其实就值那个价”的感觉。所以想问一下买赠活动如何开展,才能起到最佳效果呢? 一、 买赠活动前的分析

商家“讨好、吸引”顾客是一种必要的销售策略。赠品促销就是策略之一。赠品能直接给顾客实惠;一是物质实惠,一定面值的货币能换取更多的同质商品,哪个小姐、先生不乐意;二是精神实惠,也就是买后的顾客心理反映。愉快的购后美感。这种实惠加深了顾客对该商家的印象,有利于加深商品的竞争力,为在必要的时候,有时机的情况下,有目的的开展赠品促销提供了策略的大环境。但在市场实践过程中,除产品导入期或特殊的节日期间外,除针对目标消费群,很少有企业从事买赠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对什么时候开展买赠活动要有个度,有能盲目的地追随市场潮流,一般认为,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买赠活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

一)、产品导入期间,适当地赠送礼品,可以促成更高的初始销量。如果促销的商品有某种歧异的优点时,人为地增加产品的接触面对于良性的口碑流传会产生积极影响。譬如说,某种刚上市的洗衣粉,有强去污,少泡沫的功能,强调少泡沫。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买几赠几的活动方式,通过赠送,加大该商品的使用量,并经证明确有少泡沫的优歧点,那么该商品在日后的竞争就立下了脚跟!

二)、营销策略的需要的情况下。商家利用“五、一”婚庆多这个促销机遇进行促销。如果新郎新娘在本店或本厂家购买洗衣机,彩电等大件商品时,就赠送“婚礼相册”等与新婚有关的礼品礼包。短期促进了大件商品的销售。

开展买赠活动之前,我们还要对活动的合理性等重要因素的考虑。

1.合理性分析。是指经济分析的合理性,除导入期或抵御高度的竞争等不得已的情况下,站在经济分析的角度上,赠品促销活动必须是盈利的。譬如说,如果卖醋的送酱油,买一瓶醋送一瓶酱油就显然是不合理的,就没有了赠送的理由和经济盈利价值。赠品的实际目的也不能发挥,在开展活动前就要进行价值和利润核算,有利润空间和活动余热的情况下则开展该活动。

2.便利性分析。是顾客参与活动的便利性。买赠活动是站在卖方即卖场来实现的,如何让消费者易于参与,如何让卖场易于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般卖场应设在集市之中,对偏远地区,设立邮购赠品的策略,尽量让活动延伸的面积大起来。要是在一个偏远的小镇搞赠品销售活动,赠品给顾客的优惠无有及顾客付出的购买成本,如路费。精力等。那就不能吸引顾客,该活动的操作就难度加大,效果也不会明显的,甚至“捉鸡不成反丢米”。因此,在举行活动前应充分考虑地理的优势,实在不行,可以采取邮购送商品,或许能有一定效果。

3.阶段性分析。是指活动的短期绩效,任何赠品促销活动都应该是短期的,必须避免当期活动的拖延危害企业市场收益。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任何方式的营业推广都有是不定期的、短期的,因为任何商家追求的都是最大的利润。如果长期的赠品,不仅给顾客一种产品卖不掉的感觉,而且不具有新鲜感,从合理性上讲也不符合经营所追求的目的。

4.目的性分析。盲目效仿是一些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常犯的错误。不能只为赠品促销而赠品,而要透过活动对企业营销策略产生深远影响。市场上常常盛行活动“流感现象”。一家采用了某种活动,多家采取追随策略,有时候就有盲目性。任何商家,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同行业,同产品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不是一种策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没有目的性的活动,最终是要宣告失败的。

总之,赠品前分析是很重要的。只有合理全面、周到的前分析,赠品促销才有基础取得最佳效果。 二、 赠品选择的人性化

赠品虽小,但为收到最佳效果,其选择应具有人性化,才能真正地取悦于人,讨得顾客的欢心。这是当今市场上理性消费向情感消费转型的体现。赠品如何才有人性?

赠品与商品应有关联。赠品要在使用功能上与商品有内在的联系。卖白酒送酒具。这给顾客一种周到。般配的感情心理,也很符合酒道文化——“好酒要有好酒皿,才能味其道”。

赠品要精。赠品不精,何以悦人?只有是精品,顾客才喜欢,才能爱不释手。有的顾客就是看中了赠品才实施购买行为的。古不有“买椟还珠”之说吗?有相似的道理。

赠品的使用率要高。赠品一般都是低值易耗的。比如赠洗涤用品,迎合了家庭主妇的胃口,因此很受欢迎。如果赠一两年也不用一次的用品,消费者拿回家放置起来直到忘记也没有用过一次,那么赠品也就“白送”了,失去了赠品本身的意义,不能对顾客产生吸引力。

赠品促销本身就是拢络人心的感情促销,如果赠品没有人性化,不想顾客所想。在情感消费即将到来的今天,同赠品就不能诱导顾客的购买行为。 三、赠品也重质量--赠品体现商家诚信的宗旨

不要以为“赠”就是“白送”,便可随意“忽悠”。赠品质量不仅是国家法律条文所规定的,而且也是赠品能否起作用的基础,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赠品不仅代表了自身的信誉,而且是商品企业信誉、质量的代表。与主商品和企业存在着一损俱损的生死关系。当赠品选取别家公司产品时,赠品的质量问题还会侵犯“赠品”公司权益,引起法律问题,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北京美厨公司被北京高院判决侵犯了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的注册权,赔偿对方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失50000元。原因就是美厨公司在促销自己的方便面产品时,随箱赠送一袋500克的“Tingtang”牌绵白糖,并在方便面包装箱上注有箱内有精美赠品字样——而这绵白糖有正规渠道购进来的正品,也有从批发市场买来的假冒货。对此,享有“Tngtang”商标权的北京糖业烟酒公司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就将其诉之于法院。这一案例中,北京美厨食品公司得罪了顾客,也损失了商誉、资金。赠品当然也无法取到作用了。反而是“鸡飞蛋打”。可能因此而失去原有的市场。

赠品不管赠什么,其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商品选择替代面很宽的今天,顾客对质量越来越来关注了,绝对不是买个不转的风扇作摆设的80年代了。质量才是“革命”的本钱。 四、 赠品不能“喧宾夺主”

商品是“红花”,赠品就是“绿叶”。赠品永远是为衬托、宣传商品而设计的。因而它是处在宾席之位,过分的哗众取宠,就有夺主之嫌。促销商品变为促销赠品了。

赠品对商品的衬托,宣传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搭配上。

一) 价格搭配。赠品的价格要比主商品低,要拉开距离。如购买一瓶醋,赠一瓶酱油,就不合理。首先,不符合经济合理性分析;其次,消费者会对酱油的质量产生怀疑。令人怀疑的赠品活动,怎能诱导、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呢?

二) 外形体积的搭配。一般来讲,赠品在体积上应小于主商品,赠品过大,商品却小,就显的不协调。赠品的显眼遮盖了商品,违背促销的目的。我认为赠品体积不宜超过商品的三分之二。

三) 灵活性搭配。附赠品的交易行为要以买主所需要的东西作为赠品。买主不需赠品,应灵活处理,要保证交易成功,以卖出主商品为最终目的。有的顾客对赠品,从思想上就有障碍,认为“白送”无好货。就没有赠送必要了。因为赠品是促销手段,正常情况下,其本身没有促销假的必要。 五、 赠品要有个性

赠品促销活动作为一种颇有效的促销方式被广大厂商所运用,并且为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销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前面讲过,赠品的选择有些难度。我认为赠品的选择要结合自己的产品特性、及季节因素考虑外,赠品最好还在有自己的个性,即差异性。

大众消费的潮流慢慢谈化了,现代人,尤其是年青一族,都非常崇拜个性化,寻求独特、创新的能代表自己个性的东西和事物。随之出现了“小众消费”、“个性化消费”。“小众”、“个性化”营销策略也陆续粉墨登场。因此,现代商品也必须适应个性化的潮流。

赠品虽是礼品,不能直接带来商业价值,但它关系到顾客的消费情绪和兴趣,影响顾客下次购买的决策。打个比方,在高档商品方面,采用买大赠小的方式,某消费者因为经济能力不够喝不起五粮液(内心很想喝),但他要求人办事,得送点礼。这时如果五粮液进行“买大赠小”的促销活动的话,他肯定会买——一举两得,即达到了送礼的目的,又能享受人间美酒。“高级五味双轮王加头锅,两种好酒兑着喝”也是很具有特色的赠品案例。

赠品有个性,才能走进顾客的心理去。一般,落伍的赠品不仅不能引发顾客再次购买欲望,甚至让顾客产生厌烦心理。 六、 赠品要区别捆绑营销

捆绑营销在今天的市场也不鲜见。如牙膏里面带一支牙刷。也就是指,商家把具有相关性的商品配在一起包装在一个包装里进行捆绑定价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有方便顾客减少购买成本的一方面,也有浪费社会财富之嫌。如只需牙膏者却多买了一支牙刷,增加了消费,也吸收了顾客多余的资金支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