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城市形象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形象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形象调查

第1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城市:英语要“减负”,教师忧“减员”

多年来,英语在应试教育中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中国家庭纷纷将孩子的英语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各种英语培训班在城市扎堆,大体量的需求使英语师资纷纷涌向城市。然而,北京、山东等地一纸中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科目“减负”的规定,引起了城市英语教师的忧虑。

部分教师担心,中高考英语分值降低,不仅会让学生和家长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更会动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英语沦落为“副科”或“选修课”。

北京市第101中学英语组组长张燕说:“改革对英语方面的变动太大,对教学造成的影响也很大。”比如,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允许学生多次考试,意味着对英语不感兴趣或英语能力突出的学生考到了满意的分数后将可能不再学习英语。

乡村:课本成“天书”,教师“奇缺”

与城市英语教师的境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师的极度稀缺。“每年都发英语课本,但没有老师教,课本在学生手中变成了看不懂的‘天书’。”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弯岭镇大墩小学校长王升超一脸无奈地说。而在他无奈的背后,是海南千余所乡村小学普遍缺少英语教师的尴尬现状。

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艰苦地区的1251个农村小学、647个教学点,相当一部分都奇缺英语老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全省教师队伍整体超编,二是乡村条件落后,无法吸引年轻老师前往。

“很羡慕电视上会说英语的人,我们也想学。”大墩小学六年级学生、11岁的王盛旺眼神中满是渴求。他说,家里没人会英语,学校也没老师教,他们只能看英语课本上的图画,但对书上的内容一点都不懂。

在甘肃陇南地区,某县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一些学校英语课程靠支教志愿者支撑,但志愿者人数有限,所以许多学校不得不停上英语课。

弥合:应急措施与制度建设并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表示,要填补鸿沟,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尽可能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尤其应制定灵活的激励、奖励机制,吸引年轻教师到乡村任教。

2013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乡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将进一步扩大。海南省自2013年9月起,开始为9243名边远地区教师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

对此,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段会冬博士认为:“缓解乡村学校英语教师短缺,要坚持长效投入和应急措施并举。”从应急措施来看,可建立与教师专业成长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城市“富余”年轻英语教师到乡村任教。

第2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关键词: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幸福感;痛苦感;调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41-04

渝北区位于重庆市北大门,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大开放、大开发于一体。近年来,随着重庆两江新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到来,渝北区经济发展快速,2011年经济总量跃居重庆第一,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 954元和8 319元,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贡献奖”,成功创建并以高分保持了西部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那么,渝北区城乡群众的生活感到幸福还是痛苦?对此,2012年上半年,专题进行了正向的幸福感调查与逆向的痛苦感调查。

生活的幸福感和痛苦感,都是一种主观感受。参照中外部分专家有关居民幸福感调查的资料,结合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正向调查的幸福感调查卷与逆向调查的痛苦感调查卷,其中的调查项完全一样,涉及到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三大类25个小项。每个小项分为“你自家情况、你身边居民情况、你了解的农村居民情况”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幸福或者痛苦、比较幸福或者比较痛苦、不幸福或者不痛苦三个档次。

这次调查选取了典型的地区与对象,共收回幸福感调查卷300份,痛苦感调查卷332份,共632份,其中北部农村地区有210份,两路城区有220份,龙溪城区有202份,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渝北区城乡群众生活状况。这种对城乡群众的生活情况同时开展正向的幸福感调查与逆向的痛苦感调查,在全国属于首例。

一、总体幸福:家庭温暖,社会和谐,认同度高

幸福调查卷显示,渝北区城乡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强,自家的幸福度和比较幸福度之和在96%以上,邻居家在95%,以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参照,观察农村居民,其幸福度和比较幸福度之和也在88%以上。在逆向痛苦感的调查中,认为不痛苦度和比较痛苦度之和仍达80%。痛苦感调查可能会引导调查对象更多的关注痛苦层面问题,痛苦度比幸福度仅低10个左右的百分点,仍显示出城乡群众普遍感受到生活幸福(见表1)。由此表明,渝北区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增进了城乡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得到群众认可;自家幸福感与邻居家的幸福感差异不大,自家幸福感略高于邻居家的幸福感,说明家庭健康,有温暖;并且城乡群众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大,反映出城乡统筹发展,缩差共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农村建设让城乡群众看到了新希望。

(一)家庭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比较充实

调查数据显示,渝北区城乡群众普遍感到家庭生活幸福,自己家庭的幸福度和比较幸福度之和为96%,不痛苦度和比较痛苦度之和占到84%,表明城乡群众吃、穿、用等基本物质生活有保障;大力推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服务,缓解了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学习难,进一步充实了家庭精神生活(见表2)。

(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融洽

调查中涉及到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有子女教育、与子女、与父母、与邻居、与亲戚、与外出务工农民、与干部、与同事的关系等方面,自家的幸福度与比较幸福度达到96%以上,不痛苦度与比较痛苦度之和达到84%,表明家庭内外各方面人员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和睦相处,人际关系的安全感强(见表3)。

(三)社会生活幸福感强,增添发展动力

社会生活环境直接关联到群众生活的幸福与痛苦状况。在对于城乡群众现有的社会生活和预期的社会生活调查中,涉及到交通道路、日常购物、工作职业、治安秩序、目前社会发展、预期社会发展、现在生活情况、预期生活情况、年老以后生活、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统计显示,城乡群众对自己周边社会环境的幸福感强,自家的幸福度与比较幸福度达到96%以上,不痛苦度与比较痛苦度之和在82%以上,说近年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仅增进城乡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而且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看到了新希望,增添了发展的新动力(见表4)。

(四)城乡统筹发展群众得实惠,受到普遍认可

近年来,强化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缩差共富,增进了城乡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调查显示,无论是自家情况,还是邻居情况,乃至农村居民,幸福度与比较幸福度之和均达在90%以上,不痛苦度与比较痛苦度之和也在80%左右,说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让城乡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受到群众广泛认可(见表5)。

(五)未来生活最幸福,同事相处最不痛苦

在25个调查项中,以自家情况为准的幸福度为41%,其中前5项为:将来的生活情况(57.2%)、将来的年老生活展望(55.2%)、子女与父母关系(50.8%)、与农村亲戚相处(49.8%)、将来的社会发展(49.1%);而不痛苦度为27.9%,其中处于前5项的分别是:与同事相处(34%)、与农村亲戚相处(33.4%)、子女与父母关系(32.8%)、将来的社会发展(31.6%)、家庭通讯(31.3%)。可见,子女与父母关系、与农村亲戚相处、将来的社会发展是幸福度最集中的调查项,其中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最幸福,表明对未来发展满怀希望,前景看好;与同事相处感到最不痛苦,反映出同事之间能够合作共事,齐心协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职尽责(见表6)。

二、突出问题:工作、就医、住房最感痛苦

调查发现,渝北区城乡群众生活幸福感普遍高的同时,也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幸福的情形。调查中可能存在幸福感调查会增强幸福度,痛苦感感调查会强化痛苦度,从而出现不幸福度降低和痛苦度增高的情形,痛苦度相差在8~12个百分点之间,数据仍然显示城乡群众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痛苦情况(见表7)。在幸福感调查中,自家感到不幸福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从事的工作(9.7%)、家庭住房(7.7%)、家人生病就医(6.7%)、家庭精神娱乐(6%)、统筹城乡发展(5.7)等方面。自家痛苦度超过10%的有14项,占25个调查项的56%,其中前5项分别是:家人生病就医(18.9%)、从事的工作(17.5%)、家庭住房(16.5)、子女学习与成长(16.3%)、生活周围环境(14.7%)。不管是正向的幸福感调查,还是逆向的痛苦感调查,这些民生困难中,从事的工作、家庭住房、家人生病就医是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教育、文化、生活环境等问题,则显示出民生问题的发展性。

(一)北部农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最差

从统计看,按照调查对象自家的不幸福度排序,渝北区北部农村地区群众的不幸福度为7.2%,突出的前5项目分别是:家庭住房(14.5%)、从事的工作(13.6%)、家庭精神娱乐(11.8%)、家庭通讯(10.9%)、出门行走的道路(10.9%)。在痛苦感调查中,北部农村地区群众的痛苦度为18.7%,超过20%的达到11项,占调查项的44%;其中痛苦度处于前5项的分别是:从事的工作(29.1%)、家庭住房(28.1%)、出门行走的道路(25.2%)、生活周围环境(23.3%)、家人生病就医(22.3%)。不论是不幸福度,还是痛苦度,北部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从事的工作、家庭住房、出门行走的道路三个方面,都高于全区水平和南部城区水平,说明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最差。

(二)南部城区群众生活倾向于提升中的转变问题

渝北区的南部城区,包括两路城区和龙溪城区。对比调查统计,南部城区群众自家的不幸福度为2.7%,居于前5项的为:从事的工作(7.2%)、家人生病就医(5.2%)、统筹城乡发展(5.1%)、与干部相处(4.6%)、生活周围环境(4.1%)。从痛苦感调查看,南部城区群众的痛苦度为8.6%,痛苦度超过10%的有8项,占调查项的32%,处于前5项的是:家人生病就医(17.6%)、子女学习与成长(14.1%)、从事的工作(12.3%)、将来的年老生活展望(11.9%)、家庭住房(11.5%)。家人生病就医、从事的工作是南部城区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则显示出发展中逐步向提升转变的特点。

(三)农村居民生活比城区居民幸福是假象

由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比城市居民更幸福。但调查统计显示,这种认识是一种假象,城市居民的生活仍然比农村居民幸福,相差1倍以上。就不幸福度而言,农村居民要比城区居民多1倍多,达4.1个百分点;就痛苦度来看,农村居民要比城区居民高出1倍,达到9.5个百分点。从表7可以看出,渝北区农村居民的不幸福度为11.8%,痛苦度为20.9%,分别比较全区水平高出7.7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不幸福度超过10%的有10项,占调查项的40%,其中前5项分别是:从事的工作(16.5%)、家人生病就医(15.5%)、出门行走的道路(15.5%)、家庭住房(15.1%)、日常生产生活购物(13.8%)。在痛苦感调查中,痛苦度有15项超过15%,占到调查项的60%,其中前5项分别为:家人生病就医(24.1%)、家庭住房(23.2%)、从事的工作(22%)、日常生产生活购物(21.7%)、家庭精神娱乐生活(20.2%)。尽管幸福感调查和痛苦感调查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对农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却有广泛的共识,其程度远高于城区,说明城市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仍然高于农村,城乡差别的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下转146页)

(上接143页)

第3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关键词】强国论坛 城市形象 形象建构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经过了农业时代的精英传媒和工业时代的大众传媒,当今全球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的自媒体阶段,以网络论坛、博客、播客、社交网络、微博等为主要形式的自媒体对当今全球新闻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中国网民力量的崛起,已经催生出一个强大的网络舆论场。这个新兴的网络舆论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的影响,相对于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传统媒体对人们的影响而言,凭借着它独特的多样的传播方式、广泛的传播范围、独特的传播语言和快捷的传播速度的先天优势,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构建城市形象的态度与方向。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内在实力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城市的对外名片。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够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上,还能使城市的政治更加开明、经济繁荣发展、文化积极向上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更能够更深层次的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凝聚力,从而激起市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共鸣,更加殷切的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使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葆青春和活力。

“城市形象”,早在1960年,它就出现在由凯文·林奇编写的《城市意象》一书中。何为“城市形象”?他给出了具体定义:城市的每个市民都对城市有自己的理解和印象,把每个个人的理解和印象综合丰富起来的一个合集,也可以是不同的市民对一个特定的现象有着相同的理解和认同①。但他的研究仅片面的停留在城市外在事物的具体形态上,而没有作进一步的深入。

经过更深层次的研究,城市形象的内容得到了扩展,它把城市精神面貌、城市文化内涵和政府行政行为、市民综合素质等因素加入到了构建之中,使城市形象的内容更加丰满。这样,城市形象就更能真实具体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内涵和个性。

由此可见,城市形象是一个丰富的、多元的、综合的概念,我们不仅可以从“实体的城市形象”中认识城市,还能从“虚拟的城市形象”中更真实的了解城市。人们不仅能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知城市形象,还能通过自己所见所闻而丰富自己对城市形象的认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城市形象构建的一个大众平台,成为广大网民了解城市形象的一种快捷便利的方式。

二、研究方法

文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样本进行研究,将定量分析穿定向性分析中,对强国论坛河北版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有关城市形象的论题作归纳总结分析。

1、网络媒体的选择

本次研究选取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河北版作为样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浏览国内论坛时,很多人会很自然的选择有影响力的强国论坛。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这一行为引起了广大民众的群体激愤,为了响应民意,人民网随即开通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②刚刚开通,海内外的爱国人士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纷纷发帖评论。于是人民网在6月19日将其改名为“强国论坛”。强国论坛作为讨论时事和政治的论坛先驱,成为国内新闻事业在互联网上最具权威性和实时性的互动版块。强国论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主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响应,拥有“最著名的中文论坛”的美名。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强国论坛”在2005年又成为“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中唯一的一个论坛社区。仅仅在2009年6月10日,强国论坛的注册用户就达到了100万。

2、时间选取

强国论坛创建于1999年,到本次研究为止,强国论坛已经运行了13年。为了选取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本次研究以2012年两会3月3日到3月14日12天为中间段,分别从两会前和两会后选取9天时间,即时间范围是2012年2月23日到2012年3月23日。

3、样本抽取

本次研究选取强国论坛河北版从2012年2月23日到2012年3月23日近一个月全部帖子,共选出相关论贴245个(为使分析更加客观,所选取的245个帖子已将同一作者发表的相同帖子归为一个)。

4、编码标准

“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和“城市视觉系统”构成了研究当前城市形象的3个方面,据此共建立3个编码项目:网民关注城市形象议题、网民对城市形象内容的倾向、议题和态度的交叉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网民关注的城市形象议题

通过调查统计,网民对城市形象的关注议题主要有五类:分别为政府形象、民生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和其他等。其中有关政府形象的107个,有关民生形象的95个,有关经济形象的13个,文化形象的10个,其他20个。从图1可以看出,网民最关注的城市形象议题为政府形象,其次为民生形象。

2、网民对城市形象论题的评价

关于网民对城市形象论题的态度问题,我们可以分为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和中性评价三部分。经调查分析,在所有论题中,网民持正面评价114个,占46.5%,持负面评价的为82个,占33.5%,持中性评价的为49个,占20%。从图2可以看出,网民持正面态度的不到一半,但持负面态度的却达到了将近34%,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3、网民对城市形象关注议题及态度交叉分析

经过调查和统计,网民对政府形象及民生形象的关注度比较高,其中,在对政府形象关注的107个帖子中,正面态度70个,负面态度21个,中性及无法判断的16个;在对民生形象关注的95个帖子中,24个持正面态度的,60个持负面态度,中性及无法判断的11个。从图3可以看出,网民对政府形象和民生形象正负面态度有鲜明的对比,对政府形象的正面态度占大部分,但对民生形象则负面态度占大部分。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4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形象营销整合传播

城市形象系统不仅包括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等物质要素,还包含城市文化、居民素质、政府效率和廉政形象、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社会安全感以及城市的开拓创新氛围等众多无形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深刻印象,是城市外观和内在气质的结合,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准的有机统一体。

一、城市形象营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众多的城市开始认识到城市形象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增强城市的交流性、世界性、竞争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塑造城市形象已成为许多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战略工程。而一个城市的形象犹如综合这个城市有力的硬件和软件要素形成的产品一样,不仅要“生产”出来,更要通过一定的途径、策略将其“销售”出去,获得其目标“消费者”的认同和“购买行动”,这种“购买”可能是金融投资、物质消费乃至情感消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这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城市形象营销。

城市形象营销与企业营销一样,具有定位、设计和传播的过程。城市形象营销以现状调查为基础,将预先策划出特定的城市形象作为主题,然后在实践中,将所有的城市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不断强化,同时将实践成果借助传播媒介向外扩散,把城市本身特色充分显示出来。例如,大连素有中国的“北方明珠”之称,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加之海洋性气候,使大连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宜人的气候,与此同时“环保”和“旅游”成为大连的优势产业。为了能从国内众多的海滨城市中脱颖而出,大连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绿化、修建特色广场的多种手段努力打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最终将大连定位于“浪漫之都”,并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这一城市形象。无论是阳光沙滩,还是绚丽的服装,抑或是美丽的女骑警,都在传递着大连的浪漫气息。

二、我国城市形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形象营销起步较晚,虽然一些城市成功地树立和推广了其城市形象,但整体上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犹如产品的同质化,城市形象的塑造和营销推广策略都有待创新。具体来说,我国城市形象营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形象定位模糊

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形象营销的核心,城市形象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营销的效果。所谓城市形象定位是指在分析和调查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静态的、动态的比较优势,结合未来发展态势和区域分工,确定出最具生机的城市个性特征,即确定城市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内独有的发展优势位置。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形象定位就比较模糊,总是想强调自己多方面的优势,却恰恰没有了特色和优势。既想突出古老文明,又想表现现达;既要表现自然风景,又要突出人文氛围。结果所有的城市都成了古老的、现代的、美丽的、和谐的,失去了独特性,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到该城市形象的营销效果。

2城市形象广告不具个性

城市形象广告不具个性,没有明确的定位。城市广告办旅游就该极力促销旅游产品,招商就该强调人力物力资源、市场前景等等,而目前城市广告大多数浮光掠影地扫描一下城市,无非是出现花花草草、高楼大厦之类的影像,非常抽象的显示城市实力,重视觉效果而轻理性诉求,没有自己的个性,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达到吸引预期目的。

3整合传播策略欠佳

根据目前各城市形象传播状况,可以说在形象的整合传播方面做得普遍比较差,无论是传播工具的整合,还是传播过程的整合,都存在很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传播工具使用比较单一,没有整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杂志、户外、画册、展板等多种媒体与公关、事件营销等其他传播手段开展360度形象传播,传播的范围、时间、采用的手段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对目标公众的覆盖面比较窄,有效到达率也比较低;同时,仅重视“点”上的宣传。忽视和缺少城市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规划,不能根据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与评价要素体系及本城市的现状、特色、优势等全面构建城市形象传播战略与策略,城市形象宣传目标不清晰,多数城市是采用集中一段时间孤注一掷的作法投放广告,一般是用2—3个月的时间密集投放一阵,然后就销声匿迹,缺乏长期的传播策略。因此,导致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不够显著,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没有树立起来。

三、提升我国城市形象营销水平的对策

1用文化塑造和营销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推动力。城市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城市形象的展示,关键就是靠城市文化的魅力来展现,没有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就缺少了根基。

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乃是构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内涵,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日本著名的古城京都,以其古式建筑在世界树立了独特的日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巴黎的“时装文化”、新加坡现代儒家文化与热带风光的结合、“足球之都”米兰等等,无不因其富有独特城市文化内涵的形象而卓然于世。塑造城市形象,势必要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形象的文化含量。而城市文化的有效传播可以提高城市形象营销的水平,是城市形象营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明确城市形象定位

制定城市形象营销战略的核心工作是做好城市形象定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城市面临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不同,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重点也肯定不同。那么,与此相适应的城市形象建设与广告传播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城市形象定位也应体现这种需要与变化。城市形象定位的目的与本质就是一定时期内达到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的基本目标,即在城市内外部公众心目中形成一个具有某一或某些鲜明个性特征与比较竞争优势的城市印象。准确的定位可以提高城市形象营销水平,比如我国深圳“精彩深圳、欢乐之都”,杭州“世界休闲之都”等定位就比较准确、鲜明,大大提高了该城市形象的营销水平。

3城市形象多样性传播

城市形象传播是城市形象营销计划的实施者利用一定的媒介载体,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和实践从企业营销的角度,归纳和提炼了多种信息传播工具可用以推动信息传播,如媒体广告、直接营销、促销、公共关系、个人销售等。但是在针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实际操作中,比较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是:媒体广告、城市事件。

(1)媒体广告

根据城市的形象战略需要和城市财力,拟订好广告媒体组合策略和计划方案积极开展广告宣传。通过对城市形象特征和广告特点的分析,结合各媒体特征,整合运用各媒体做好城市形象传播。杀于城市形象的宣传重点运用好电视、网络、报纸和户外媒体。

城市形象可通过电视广告宣传快速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旅游和消费;通过报纸媒体的新闻和软广告对城市做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提高城市认知度和美誉度,吸引人才和投资;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城市形象生活化的、细节的一面,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制造舆论话题,形成口碑传播;在城市对外交通区域、旅游风景区、城市中心商务区以及历史古城区等不同接触点设置户外广告,形成富有特色的广告群景观,对城市不同形象主题进行宣传,培养市民的自豪感,激发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动力,丰富城市形象的内涵。

此外,许多新媒体与受众的接触点多、接触率高,如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电梯广告、楼宇广告等也可与传统媒体进行科学整合,有效利用。

(2)城市事件

城市的大型经济与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水平、城市文化特色及城市文化整体性的体现和象征。城市举办的任何一项面向社会各阶层公众,尤其是由广大外部公众参加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对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活动本身还可吸引很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增加本城市在媒体的曝光量,从而大大提高本城市的知名度、认知度。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大连的国际服装节、青岛的国际啤酒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等,都是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这些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做好城市形象评价

城市形象评价是对城市形象营销计划的信息反馈,是利用城市形象评价工具,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获得实际城市形象要素与期望城市形象要素差距图表的过程,以了解城市形象营销计划实施效果。

第5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研究方法

2014年10月,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在广西南宁举行,这是南宁历史上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体育赛事。在赛事期问,笔者对赛事志愿者、现场观众、在校大学生等共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1%。作为志愿者或参与者亲历过世锦赛的有109人,占59.9%,未亲历过的73人,占40.1%,后期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从侧面了解受众的具体心理感受。

调查过程与分析

1.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渠道。为了观察受众从哪些途径接触大型赛事,调查设置了问题“您主要从哪些途径获取世锦赛的信息”。结果显示,选择电视和网站作为主要信息接收媒介的人最多,分别有113人和105人,占比分别为62.1%和57.7%。

电视依然是受众接触大型赛事的最重要渠道,特别是赛事进行期间,电视是受众观看直播的最主要选择;选择网站的受众,大多是想直接获知赛果、阅读分析的文章,或者观看视频回顾。

作为当今新媒体的代表,手机应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有86人通过手机媒体关注世锦赛,占47.3%;赛事的官方网站注册了实名微博“南宁体操世锦赛”,有16875个粉丝。可见,通过手机媒体宣传大型赛事还有很大潜力可开发。

选择通过报纸关注世锦赛的仅有35人,只占19.2%,因为接收调查的受众大多较年轻,很多为大学生,他们对报纸这种传统媒体的使用率已经非常低。

综上,在主动获取信息方面,电视的受众数量依然较高且稳定,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报纸带来‘定的冲击。

2.世锦赛对南宁媒介形象认知的影响程度。调查设置问题“世锦赛的报道多大程度影响您对南宁城市形象的认知”,选项设“一点儿也不”“有一点”“一般”“比较有”“很大程度上有”,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式进行赋分,分别为1-5分,得分越高,说叫媒介报道对提高城市形象的效果越好。采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均值为3.66,标准差为1.124。

从均值可以看出,世锦赛相关报道对受众建构南宁媒介形象的影响介于“一般”和“比较有”之间,在访谈中,很多受访者表示对南宁更深刻的形象是“绿城”和“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南宁的城市形象得以提升,但并不代表其就此融人了“体育的精神和文化”,个人对于城市形象的认知并未显著改变。

就像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其“政治中心”的印象仍根深蒂固;上海举办了世会,其城市形象还是“金融中心”。人型赛事与其他定期举办的盛会不同,由于具有非周期性的特征,受众在赛事期间形成的城市媒介形象在赛事结束后会逐渐淡化,这与人们的认知习惯是相符合的。

3.影响城市媒介形象建构的归因。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受众对媒介形象的建构,设定两个自变量,即“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参与赛事”,“受教育程度”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度量,“是否参与赛事”则分为是、否两个度量,因变量为问题“世锦赛的报道多大程度影响您对南宁城市形象的认知”的赋值。分别将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与城市媒介形象认知之间并无显著关系(X2=11.076,df=8,p

亲身参与过体操世锦赛的受众,如世锦赛的学生志愿者、在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参与过与世锦赛主题相关活动的受众等,明显比未参与过的受众对城市媒介形象有更好的认知。

4.城市媒介形象传播的效果。设置对赛事举办动机的描述性说法(选项一:世锦赛的报道是官方提高形象和名誉的宣传公关活动,选项二:世锦赛的报道为体操文化的普及提供了平台,选项三:世锦赛的报道推动了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选项四:世锦赛的报道促进了我对城市的荣誉感和东道主的责任感),受访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他们认知的选项。

结果显示,有68.7%(125人)的受访者认为世锦赛报道更多的是一种宣传公关活动,分别有23人和65人选择了选项三和选项四,甚至有些志愿者并未选择选项四,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更多的是“丰富自身阅历”。可见,世锦赛报道在吸引受众允分融入媒体塑造的环境方面效果小明显,“缺乏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世锦赛的报道并未深刻影响受众对南宁城市形象的认知。

结论与建议

1.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谨慎选择宣传策略。城市媒介形象的塑造,关键就是怎样才能够让火众媒体按照品牌推广的需求和节奏向社会公众传播相关信息。以手机APP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城市媒介形象建构的生力军,这提示官方机构应该拓宽新媒体宣传的途径。如赛事组委会开了官方微博、微信,有技术条件的可以开发适用于移动媒体的APP,满足当前青年群体的阅读习惯;大众媒体则可以通过报网互动、声像图文配合的方式,采用多种手段配合赛事的城市形象宣传,打造城市文化的新阵地。

同时,媒体对大型赛事的报道思路和方法应该有所调整,谨慎选择宣传推广的策略,弱化和减少公关宣传性质的报道,降低民众对举办动机的不理解,实现民众对城市媒介形象的止向转移。

第6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文化内涵以及其外部特性的综合展现,是一个城市的整体特点、风格个性的凸显。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有代表着周、秦、汉、唐时期的四大遗址,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大型城垣;千百年来,有数不清、道不尽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传诵或湮灭。因而,古都西安的城市形象设计更可以突出和彰显其固有的特色。

关键词:

形象设计;古都;构想;特色

一、城市形象设计的起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形象设计”这个新兴的词汇逐渐成了热门。形象设计最初应用在企业当中,用来推广和展现企业的品牌与形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形象设计的理念被逐步引入到了城市当中,产生了城市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相同,城市形象设计的内容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种识别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的引导贯彻下,视觉识别才能顺利开展;在视觉识别的开展下,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才能精彩展现。可见,理念识别、行为识别是视觉识别的依托和基础,视觉识别是理念识别、行为识别的载体。因而在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时候,要牢牢地把握好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好完整的城市形象设计。

二、西安城市形象设计的构想

城市形象设计关乎一个城市的脸面,如果把城市形象设计比作一个城市的脸,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这三个要素就相当于这张脸的五官,缺一不可,每一个五官部分都起着各自的重要作用。作为古都的西安,其城市形象设计应该从城市的总体出发,从细节部分着手,经过创新改变,从而提升城市自身的吸引力。西安城市形象设计应当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1)视觉识别系统基本要素系统包括:如城市名称、城市标志、城市造型、关于城市特色的标准字和标准色、城市象征图案、城市宣传口号等等;其应用系统包括:城市的特色展示品的造型、城市形象宣传用品、城市环境、交通工具、特色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公务礼品、以及城市特色印刷出版物等等。利用视觉化的艺术手法提升城市的视觉形象,视觉形象系统是一个城市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视觉形象系统可以突出展现一个城市的内在灵魂。(2)行为识别系统的要旨是城市在内部协调和对外交往中应该有一种规范性的准则。这种准则具体体现在城市市民日常一致的行为当中。也就是说,市民的一招一式的行为举动都应该是一种城市行为,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的价值取向,而并不是独立的随心所欲的个人行为。行为识别,需要市民在理解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理念的基础上,把它变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同一理念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层面中具体落实到关于城市的各种公共关系行为中去。城市的行为识别是一个城市处理、协调人、事、物之间关系的动态动作系统。行为识别的贯彻,对内包括市民文明礼仪的学习与展现,城市特色文化不断发掘与创建;对外包括对其他城市的调研、学习,与其他优秀城市的合作、往来,将城市自身特色文化对外加以宣传、扩充等。(3)理念识别系统,从理论上说,城市的文化内涵、精神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灵魂,是也是整个城市形象设计识别系统当中的核心和依据。城市理念要反映城市存在的价值、所追求的目标,城市的理念一般通过尽可能简明确切的、能为市民和其他城市所乐意接受的、易懂易记的一些言语语句来进行表达。

三、城市形象设计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

1、国外研究动态水平

柏拉图的《理想国》,奥斯曼对巴黎的改建,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柯布西耶“现代城市”设想,这些无不体现了人类社会对美好城市形象的孜孜追求。美国的城市形象设计发端是“城市美化运动”。当时在芝加哥修建了宏伟的建筑群、宽阔的林荫大道和优美的休息场所,以突出政府地位,使城市成为美的所在。德国城市形象设计体现在柏林城市形象系统的建立。

2、国内研究动态水平

我国的城市形象设计起步较晚,一些城市形象设计的案例很值得借鉴。1)洛阳市形象设计中,突出洛阳特色意识、洛河轴心意识、生态意识,将来她将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生态宜居城市。2)太原市形象设计倡导视觉形象的个性一体化战略。这一设计将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也将为外地人、国外人提供赏心悦目的旅游、购物环境和投资、经营环境。3)天津市形象设计主张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城市视觉设计是对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和塑造。4)无锡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都市,在发展旅游经济、提升城市形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现代意义的“山水城市”具有生态性和时代性。5)云南以Flash马龙城市形象网站设计为例,探讨地方小城市旅游宣传网站的动静态视觉设计表现的要求和思路。6)滁州通过对城市视觉形象相关概念的分析,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进行概述,提出改善滁州市城市视觉形象的看法,对滁州市地域性建筑设计进行了探索,提出相关概念性的建议。

四、结语

以上城市形象设计的理念和方式可以为西安的形象设计提供很大程度上的借鉴。西安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将形象设计与自身古城的历史文化传统特性相结合,并且也适当融入现代化的一些潮流元素,从而打造一个以古典特色为主的亦古亦今的充满无限魅力的现代化古城。通过形象设计,西安可以将它自身的古城文化气息散发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本地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游客都能够深深感受到这股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在欣赏它本身独特古典气质的同时,也同样能够感受到现代化都市的时尚感。西安在打造自身的视觉形象过程中,可以试着将古典符号元素运用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从而营造出浓浓的古典文化氛围。同时,西安要顺应时代的步伐,适当地在形象设计的视觉要素中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一些潮流元素,从而,变身为亦古亦今的魅力城市。

作者:瞿康宁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文强.城市形象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宝成;张玲潇;陈瑞琳.VI设计在唐山城市品牌视觉识别中的应用[J].2010.

第7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在社会城市化、产业聚集化、数据资源化、生态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竞争成为各地区的必修课题。作为中国西部开发的重要代表城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数据发展上抢占了鳌头,在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上却显得分外薄弱。现有的形象是什么?形象传播得又如何?现存的策略有哪些优缺点?本文将试分析大数据+生态文明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大致情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整合营销传播;新媒体;大数据;生态文明

21世纪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整合营销传播成为传播业界的惯用手段,而从2009年新浪微博的出现,到2011年微信的诞生,新媒体时代的微传播成为炙手可热的传播新趋势。近五年以来,通过发展大数据产业和生态文明,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本文将分析现有营销策略,为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理论的研究添砖加瓦。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4d,优良率为86.0%,森林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2m2。①在此条件下,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和大数据产业,将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诉求点放在了“生态资源”和“互联网+”上。“十二五”期间,累计旅游接待3.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858.65亿元,较“十一五”分别增长127%和245%。②

营销手段和传播渠道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①营销对象定位不准,受众细分不足。没有准确定位目标人群,导致了拳拳出击,次次不中的现象。②营销手段陈旧,模式单一化。除去传统的新闻媒体发稿,虽然政府也通过召开了各类发展研讨会、论坛等,但会议本身缺乏主动性,很难长期形成影响力。③传播渠道过窄,忽视新媒体影响力。陷入了与时代脱节的泥淖。很多宣传只坐在纸媒和电视媒体上,没有做到全媒体覆盖传播渠道和目标受众接收渠道产生了偏差。怎样在有限的资源里实现后发赶超,是这类偏远地区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的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了解在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上出现的问题以及上诉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我大体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准确城市定位,明确目标

受众城市正是由人为所打造的某种兼具实体功能和精神服务的产品,当然也需要有自己的受众群,自己的营销对象。根据的现有营销策略分析,应该在现有营销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分析,认真细分市场,重新分配城市的营销策略。

2击中传播诉求,做好城市产品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也是这样。只有弄懂了受众想要什么,才能给他什么。拥有很多特色资源,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受众需求,帮助他们挑选适合他们的诉求点,对症下药,一针见血。

3跟上媒介步伐,更新传播渠道

现今新媒体大行其道,传播方法日新月异,消费者从哪里接收,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宣传。未来的五年,将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井喷式发展的五年。现在迎头赶上还为时不晚。传统媒体,甚至过去的“两微一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年轻人们正以光速更新换代他们的信息接收渠道。以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公关活动混合形成的3D全媒体营销将成为传播的主流。

4大胆创新手段,开启“后受众时代”

受众时代的营销都如同计划经济,先调查清楚受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根据受众的需要来生产产品。而现在,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教授需求才是发展主流。不管是引导人们生态、绿色的生活方式,还是用大数据提供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基础,都需要“后受众时代”。所做的事情是走在受众需求的前面,发掘受众内心渴望。受众,诉求,资源,渠道。这些可能还远远不足以概括当今城市形象塑造与发展。更多的变化在不断产生,每一秒都有新的变化。我们只有保持求知的心态,严谨的态度和大胆的创新,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让城市形象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喜波.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学[J].城市问题,2001(6):46~48.

[2][美]菲利普•科特勒.俞利军,江春,译.国家营销:创建国家财富的战略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康宇航,王续.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市场细分[J].城市问题,2003.

第8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关键词】 城市形象;SWOT分析;国际化大都市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西安市的城市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设计。

一、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

西安市有着3100年建城史和1100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2009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西安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如何整合这些城市符号而构建科学的城市形象成为西安市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1、西安城市形象的优势

(1)丰富的人文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西安构建城市形象的基础。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目前,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余座,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同时,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化典故和文化艺术也都起源和发展于西安。

(2)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西安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关中平原中部,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市区总面积3582平方公里,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43.7%,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周边分布着渭河、泾河、浐河、沣河、灞河、河、河、涝河等河流。

(3)人才众多,高等教育比较发达。西安现有各类高等院校近百所,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余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名,两院院士46名。位于市内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30多万名毕业生,为西安城市形象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4)相关新闻报道与影视作品的数量较多。新闻报道往往直接介绍西安城市形象以及与城市形象有关的城市景观、人文居住环境等等,而影视作品通常以西安城市为背景进行拍摄,同时,大型纪录片《法门寺》、《大明宫》在全球发行。

2、西安城市形象的劣势

(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西安市2009年GDP全国城市排名第30位,与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总量偏小,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对外开放力度不够;传统制造业仍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区域资源仍在不断整合,较难迅速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西咸核心。

(2)关于西安的刻板错觉。很多没有来过西安的人都会对西安存在一定的负面的刻板印象,例如漫天黄沙、缺水、缺少绿色植物、经济落后、治安较差等。这些刻板印象绝大多数来自于大众传媒公开传播的、以旧时西安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致使现代人对西安产生了陈旧刻板错觉。

(3)大多数人文资源未被广泛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兵马俑、华清池等文化价值相近的曲江池遗址、法门寺、大唐西市等文化遗址,尽管也拥有渊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却长期得不到国内外大众较高的认知度与关注度。

(4)缺少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传媒、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缺少既懂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文化,又懂城市形象传播的复合型传播人才。同时,优秀的复合型城市形象设计人才外流。

3、西安城市形象的机会

(1)国际大都市的定位。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国际化大都市”概念,而后国际上的学者和城市规划专家普遍认为国际化大都市应是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所在地、金融中心、人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枢纽、有独特城市文化的地方。西安市借助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会得到更多的国家和陕西省的政策倾斜和产业支持,并汇聚海内外人才。

(2)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西部大开发10年来,国家对西安实施了相关的政策支持、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多项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措施,西安的经济翻了两番。同时,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1.02亿元,较上年增长18.5%。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形象呈正相关,文化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得越好,越容易构建城市形象。

(3)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浐灞生态区举办。承办世园会既可以使参观、参展人员亲身领略西安的城市形象,又通过全世界媒体对世园会的报道,西安的城市形象被全世界更多的群众了解和认知,同时,世园会举办单位浐灞生态区的景观与人文生态理念以及西安市的其他景观也会被广泛传播。

4、西安城市形象的威胁

(1)人文资源的不合理保护与开发。西安市文化遗址和文物较多,怎样合理保护与开发是目前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城市出现了一些不成功的做法,即围绕新发现的文物或者文化遗址,在周边简单开发出一些与之相关的旅游项目或者博物馆,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没有注意到只有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科学地扩展文化外延才能使人文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粗糙的场馆或景点设计在无形中加重了参观游览者对城市形象的负面印象。

(2)旅游行业的激烈竞争。旅游是西安大众认知城市形象的直接途径之一。西安的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是拥有众多的人文旅游景点,但国人更愿意游览自然景观,例如丽江、九寨沟等,因此对西安城市形象的认知并不深刻。在人文旅游竞争方面,很多城市也都领先一步推出配套服务,例如白天参观名胜古迹,晚上提供歌舞表演等娱乐服务。

(3)大众传播构建负面的拟态环境。关于西安的新闻报道或者影视剧都会出现“破坏”西安城市形象的现象。以法治节目为例,常常播放西安发生的偷盗案件,为观众构建了西安的城市治安存在隐患的拟态环境,而一些影视剧也为观众构建了陕西环境差、经济落后、地域封闭的拟态环境,这些都促使大众形成西安城市形象的负面印象。

二、西安城市形象设计

根据上述的SWOT分析,结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总体定位,提出如下西安城市形象设计:

1、人文西安的城市形象

西安市的城市定位“盛唐风格的国际化大都市”凸显了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因此构建人文城市形象是西安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人文城市形象是传统人文城市形象与现代人文城市形象的混合体。对于西安这样一座古都而言,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是其传统人文城市形象的表现,而科技园区、高校等是其现代人文城市形象的表现。目前,西安市充分整合了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人文资源,同时注入了生态、低碳、绿色等大环境理念,构建了“培育三大街区、建设四大园区(基地)、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六大重点行业”的新格局,打造人文西安的城市形象。

2、绿色生态西安的城市形象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西安的城市形象被塑造成为环保程度较低的形象,例如漫天黄沙、缺少绿色植物等,以至于尽管西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人们因其城市的刻板印象而不愿意前往。针对这种情况,西安通过市政改造和发展文化产业来塑造绿色城市形象。以浐灞生态区为例,开发前,浐河、灞河是西安东部区域的污水汇集地,沿浐、灞河岸有10余处河段垃圾成山,垃圾堆放量近500立方米。开发后,生态区累计形成水域湿地面积594公顷,河流湿地覆盖率达到9.8%,新增绿化面积418公顷,累计形成林地近1964公顷,林地覆盖率达15.1%,区内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2%,清理垃圾120万方,铺设截污管道23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年中水回用量900万吨。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并成功举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浐灞已从原来的生态重灾区转变为西安市的新亮点、新名片,是绿色西安城市形象的代表。

第9篇:城市形象调查范文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微博在我国从横空出世到目前已经四年了,本文对微博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政府旅游官方微博在城市形象宣传及提升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内容策略、形式策略、互动策略和监测策略等建议。

关键词 ]微博;城市形象;政府旅游部门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53

1微博的界定

1?1微博的内涵

微博(Weibo),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1]微博的影响力由信誉、知识、价值观等因素构成。

1?2微博的特点

微博作为社交平台,通过短小精悍的信息,与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发生关系”。微博,是一个平台,一个像地球一样供万物栖息的“微生物”平台,它什么都可以发生,有好像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它是虚拟的。但当虚拟与现实结合后,爆发的力量是巨大的。[2]

与时下风靡的微信比较而言,微博更加天马行空。微信的特色是家长里短,是展示私密信息的地方,朋友圈里的人也大多都以强关系存在。

1?3微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道斯矩阵,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是内部因素,O(opportunities机遇)、T(threats威胁)是外部因素。SWOT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1?3?1优势分析

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物质和技术条件允许人们通过亲身经历做出判断,在决策上自身的感受要比单纯的信息接收的影响力大得多。微博作为双向交流的沟通的方式,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参与,互相认知和解读,使得受众更容易增强对城市品牌的认知和喜爱。[3]

1?3?2劣势分析

如何让更多的微博用户知道并关注成为粉丝是需要攻克的难点。此外,微博的频率和时间等方面需要恰当的选择和安排。否则所发的信息有可能被其他微博的更新、刷屏所吞噬,或者引起粉丝的反感而取消关注。通常每天至少发出5~10条微博,并根据内容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发出。工作日人们每天的上网时间集中在9∶00~12∶00、15∶30~17∶00、20∶00~23∶30这三个时间段,活跃程度以晚上—上午—下午依次递减,休息日、节假日的活跃程度以下午、晚上居多。[4]

1?3?3机遇分析

首先,微博内容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形象、直观、生动,受众可一键回复或者转发给自己的粉丝,不但提升了传播的影响力,并更容易加深受众对于一个城市形象的感性认识。其次,打破了空间、瓦解了时间,只要你是微博用户,不管是身处边陲小镇,还是北上广,只需一根网线,身处各方的人们接收信息的内容和时间是同步的。最后,微博的开放性使得有关城市形象的信息更加立体、多元。

1?3?4威胁分析

只要通过微博注册,人人都可以对这个世界发表观点,同时评价他人的微博观点。作为微博用户最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对这些形形的观点进行梳理和判断,尤其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所谓“噪声”,就需要我们对微博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和甄别。

2政府旅游官方微博在城市形象提升中的应用现状

城市形象的提升,乃至城市品牌的树立,必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引进投资项目、带来演出市场的繁荣、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信息时代和“眼球经济”迅速崛起的宏观语境下,品牌的力量和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品牌的意义更为重要。有人甚至认为:品牌出票房,出效益,只有品牌才能成就一切。[5]

2?1政府旅游官方微博的使用情况介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旅游机构在新浪微博的认证已有3105个左右,占政务微博的3?1%,从微博影响力看来旅游机构占了9%,说明旅游机构受网民喜爱程度和发展潜力非常大。

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排名前8的旅游部门分别是中国旅游(国家旅游局官方微博)、河北省旅游局官方微博、山东旅游局官方微博、广西旅游局官方微博、青岛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福建省旅游局官方微博、浙江省旅游局官方微博、河南省旅游局官方微博,粉丝数分别为540万、460万、408万、453万、387万、278万、257万、205万,其总数近3000万,共微博数14?3万多条。(数据截至2014年11月)

2?2政府旅游官方微博采用的微博营销方式

首先,每条微博都配有或美丽的风景,或垂涎欲滴的美食,或历史厚重沧桑的古迹的照片,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其次,微博内容充分运用长微博功能,各种旅游攻略。再次,哲理、天气、健康等生活方面的信息,充满了人文关怀。最后,几乎所有旅游机构的官方微博都发起了各种话题微博,有的还提供丰厚的礼品回馈。

3政府旅游官方微博进行城市形象提升的策略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城市形象具有识辨性和多变性,城市营销者应跟踪不同目标受众对城市的印象及变化,对其施加影响,即进行战略形象管理。城市是一个看得见的真实空间,同时也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虚拟空间——互联网空间,政府旅游微博正是打造城市形象的虚拟空间平台,通过由点到面的传播、互动塑造着城市形象,并最终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品牌。

3?1微博内容策略

语言应更加活泼、亲民,切忌假大空,并具有城市自身独特的印记。可将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等信息进行整合,完善旅游信息,提供一站式服务,也可将相关网址链接或微信二维码添加到微博平台,丰富受众联系沟通的渠道。

3?2微博形式策略

打造城市的独特视觉风格,不管是微博的Logo、背景图片、轮播图等主视觉设计,还是每一条微博内容的配图,都应尽可能地具有强烈、鲜明的城市自身的味道,具有识别度。另外,可在微博平台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或微电影等视频并定期更新。

3?3微博互动策略

增强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策略,将微博的线上宣传和线下的实际活动执行结合起来,从前期活动方案的策划、到后期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吸引受众参与进来,让受众成为活动的主办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3?4微博监测策略

政府旅游部门应建立全媒体的舆情实时监测,建立科学的、制度化的预警机制,在第一时间发现与城市形象有关舆情信息并进行梳理、甄别、分类,特别是要重视与形象认知直接关联的舆情热点、舆论燃点、任何会破坏城市形象的负面新闻,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始终维护城市形象传播的正能量。[6]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博[EB/OL]?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9/11036874?htm?

[2]杜子健?微力无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夏初蕾?新媒体形态下互动广告与城市形象构建[J]?中国报业,2014(9)?

[4]郭琛?社交网络分析与信息传播研究[J]?复旦大学,2012?

[5]闫玉刚?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的五个战略着眼点[J]?文化产业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