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常用的病理学诊断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子宫颈癌;MRI;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21-02
子宫颈癌是当前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临床死亡率高,且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威胁更多女性的健康和生命[1]。及早对子宫颈癌诊断并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MRI是当前临床诊断子宫颈癌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比较高,且图像成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在诊断子宫颈癌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2]。本文即以我院采用MRI诊断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例,对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子宫颈癌患者47例,年龄均在34―76岁,平均(51.6±4.7)岁。临床表现:47例患者中,17例出现接触行出血症状,22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6例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3例月经情况出现明显的异常。另外,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后显示,3例为腺癌患者,44例为鳞癌患者。在征得同意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CT以及MRI检查。
1.2检查诊断方式
1.2.1 CT检查 使用GE公司(美国)生产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扫描,准确记录相关的扫描情况。
1.2.2 MRI检查 使用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型号的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均取平卧姿势,先进行平扫,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STIR以及矢状位T2WI、STIR;扫描参数:SE-T1WI为TR600ms,TE16ms,FSE-T2WI为TR3800ms,TE90ms,矢状位STIR为TR4500ms,TE56ms;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静注使用0.2ml/kg的欧乃影,扫描层厚为6mm,间距为1.6mm,矩阵为320×256,FOV为32×32cm。
1.3评价指标 (1)统计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分别与临床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组诊断方式的临床符合率以及误漏诊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2)根据FIGO的分期诊断标准,对MRI诊断后分期情况与结合病理学诊断后的分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软件对本文相关数据统计并作分析,计数资料均用X?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临床结合病理学最终确诊的47例子宫颈癌患者中,CT共诊断出37例,符合率为78.7%;误漏诊10例,误漏诊率为21.3%;MRI共诊断出45例,符合率为95.7%;误漏诊2例,误漏诊率为4.3%;MRI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
2.2 MRI与病理学诊断分期情况对比 47例患者中,病理学诊断情况为:Ⅰa期患者1例,Ⅰb期患者18例,Ⅱa期患者14例,Ⅱb期患者4例,Ⅲa期患者1例,Ⅲb期患者2例,Ⅳa期患者2例,Ⅳb期患者1例。MRI诊断情况为:Ⅰb期患者19例,Ⅱa期患者15例,Ⅱb期患者3例,Ⅲa期患者2例,Ⅲb期患者2例,Ⅳa期患者2例,Ⅳb期患者1例。与病理学诊断后分期情况相比,MRI诊断后分期中,共出现4例误分期患者,分期符合率为91.5%,准确率比较高。
3 讨论
子宫颈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且发病年龄在近年出现年轻化趋势。对疑似发生子宫颈癌的患者及早采用合理方式诊断和确诊,可尽早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改善预后效果,降低发生死亡的几率。
MRI在当前临床诊断子宫颈癌中具有优势性的诊断价值。MRI诊断操作方便,且对肿瘤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子宫颈的情况显示全面且准确,并可对病灶组织的位置以及大小等清楚显示,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高,可快速对是否出现恶性肿瘤做出较准确的判断。正常情况下,在T1WI上子宫颈呈现为比较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上则且显示为三层结构。外层信号中等,中层信号比较低,内层则为比较明显的高信号;而子宫颈上一旦出现肿瘤病变后,在T2WI上的表现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一般呈现为高信号,与正常情况下中间层的低信号可形成明显的对比,较容易即可对肿瘤病变做出判断[3];同时,采用MRI诊断,还可同时较准确地对子宫颈癌进行分期,为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照。
另外,CT在子宫颈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CT对肿瘤病变的分辨率较低,特异性低,且对病灶对子宫颈的浸润情况等较难做出判断,总体诊断准确率相对要低[4]。
本文47例患者均同时行CT与MRI检查,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存在显著差别。MRI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7%;CT诊断符合率仅为78.7%;MRI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
参考文献:
[1] 李宁,王晓宏,徐志巧.子宫颈癌的MRI诊断(附45例病例)[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01):42-44.
[2] 张凤翔,原兰,张芳,卢东霞,刘磊.子宫颈癌的MRI诊断及分期[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05):322-324.
目的:评估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对病理学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教改,强化病理学与检验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选取2014年医学检验专业1班(82人)作为教改组,2班(83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期末考核,对两个班学生进行评估。结果: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
病理学作为医学检验的重要内容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直是各大高校教学工作者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更新理念、完善课程结构、攻坚克难的方向[1]。为了弥补病理学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为医学检验部门输出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对医学检验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医学检验专业1班(82人)作为教改组,2班(83人)作为对照组。
1.2教学改革内容
1.2.1病理学理论内容的改革
课本内容是实现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直接载体,是传递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渠道,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学院教研组组织专业教师对病理学理论部分进行梳理整合,如精简概念性的内容,通过穿插实际案例等方法对涉及的概念性知识进行讲解,将检验相关的知识渗透到出现此病理过程的常见病变或者常见疾病中。增加病理检验技术相关知识如病例组织学检查技术和细胞学检查技术,另外在讲解常见病过程中增加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等。
1.2.2病理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有必要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检验医学的发展,增加病理检验技术和脱落细胞学等实验项目,比如标本的处理方法、常规石蜡切片制作、冷冻切片、免疫组化切片等新兴的技术。并在实验过程中将标本和临床表现以及形态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病理学和检验实践相结合
每一个疾病都与临床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阐明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病理变化与相关蛋白、酶及其它理化指标变化的关系。现行教材中缺少此类教学内容,例如发生炎症时,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肿瘤产物中,相关检测手段和肿瘤抗原、激素类分泌物的关系,应顺应医学的发展融合到教学改革中,强化理论和检验实践的联系。
1.2.4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教师照本宣科,达不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所以需要强化教师队伍,革新理念,以为社会培养素质过硬、专业过硬的人才为教学目的。
1.3方法
1.3.1教改方法
1班按照教研组梳理的教学内容进行,即将传统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相结合,增加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班按照传统的病理学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
1.3.2评价方法[2]
1.3.2.1考核
理论试卷由教务处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型有选择、填空、是非题、简答,涉及记忆、理解题型,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考核内容主要是根据医学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学表现拟题,着重考察,学生选择何种指标进行检验及分析病理学特征,进而阐述引起这种表现的病理学原因。
1.3.2.2阅卷
记忆性问题以教材内容为准,分析性问题答案由本教研室教师统一制定得分点,统一阅卷,密封阅卷。
1.3.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病理学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照本宣科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不适应培养多种专业人才的高校的需要,同样也不适应汲取丰富医学知识学生的需要。只有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深化改革,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学生的理论概念,以厚实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中。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教研组率先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强化培养专业过硬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理念,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杜军英,刘元昀,狄柯坪,等.病理学教学改革创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72-74.
1 临床医生的因素
活体组织标本通常是由临床医生提供:主要包括内镜活检,B超下穿刺活检,切取活检的小标本及外科手术切除的大标本,而病理检查操作过程和诊断,则由病理科人员实行。诊断病理结果与临床医生的取材有直接关系。因临床医生造成的病理诊断失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取材部位不妥,外科手术切开局部取材,没有将完整的病变组织切除送检,或者对器官表面的病变采取直接或间接错取的方式送检,都能导致误诊。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取到病变组织本身并带有其边缘的正常组织以便对比。取材过小或挤压,病理切片的组织要求大小适当尤其是冰冻切片,如果组织太小,不但制片困难,并且不能反映病变的全面情况,易造成误诊,通常取材时应用锋利的刀片切取病变组织,但有时对器官表面的病变或深部组织病变如喉、器官、消化道、上颌窦腔内的病变,无法直接切取,只能用钳取的方法,这时就要求不能过度挤压,因为过度挤压可使细胞结构发生严重变形,难以辨认,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1.2 标本的固定 送检切取的组织一般应立即予以固定,尽快送检。时间过长,尤其是夏季易使组织自溶腐败,细胞结构变化。常用的组织标本固定液为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或95%的乙醇,因乙醇固定的组织切片染色效果差,故不提倡使用。最好用中尔马林固定液固定。固定液的浓度过高,可使组织细胞固缩变形,失去原有形态;若浓度过低或液体过少,会使组织因不能充分固定而变质,影响切片及染色的质量。
1.3 申请单的填写 送检前应认真填写病理申请单,如果病史症状提供的不详细或不真实,会增加病理医生的诊断会困难。如果病理申请单和标本、姓名、送检号出现误差,更会导致严重的误诊。
2 病理技术员的因素
2.1 包埋 病理技术员接到组织标本查对无误,方可按常规程序对组织进行处理。其基本过程包括:取材记录,组织脱水:用递增浓度的乙醇脱去组织块内的水分;透明;常用二甲苯,使石蜡渗入到组织中,起包理和支持作用,浸蜡:将经过透明作用之后的组织放入融化的石蜡内浸渍;最好用石蜡将组织包埋成蜡块。
2.2 切片与染色 组织切片的厚度一般要求在4~6微米,淋巴结组织薄切为3微米为最佳。过薄或过厚,切片的方向角度不佳,还有染色的深浅及染色不均匀,都会影响观察的效果,直接影响病理诊断。
3 病理医生的因素
3.1 知识经验和工作态度 病理诊断是由具体的医生来完成的,所以诊断的结果也受到检查者个人知识经验的限制。此外也有工作态度的问题,如工作是否认真,观察是否仔细,思维是否科学等。如果工作态度不好,即使标本的取材,包埋和染色都很标准,也会发生误诊。
3.2 检查者所持的标准 病理学的诊断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人们对某种疾病尚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只能依据当时的认识水平来作判断。譬如恶性淋巴瘤,过去缺乏详细的分类诊断标准,病理医生无法把各种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分类清楚;新的诊断标准统一之后,就可以按照标准进行分类诊断了。另外,有一些病理学专家依据自己的经验体会、自己师传和学术派别观点形成各自诊断标准,所以同样一张病理切片,不同的医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
3.3 病理诊断客观条件限制 肿瘤诊断前后经过了五个层次不断发展包括:第一层是指肉眼观察水平的认识诊断,都是基于人的眼睛直接观察到的结果,它的分辨率在1 mm以上,小于1 mm者便难以觉察出来。第二层是指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检查即光镜下诊断,它的分辨率是2微米 以上,即小于2微米 的结构便分辨不清楚了。第三层次是指电子显微镜它的观察分辨率是1纳米,在电镜下可以达到细胞内细胞器水平的异常识别,可以解决光镜下不能解决的一些疑难肿瘤诊断。但由于存在费用高,技术复杂,要求严格等问题限制了电镜普及。第四层次大分子测定的应用即免疫组化标记诊断,主要包括酶、抗原、蛋白、激素等生物大分子的测定,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十分适合普及推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之中。但由于人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出肿瘤的特异性抗原,以及操作工程中许多因素都可出现阳性和背景过染,因而它仅占据着辅助诊断的位置。第五层次可算分子杂交、组织细胞的原位杂交、PCR、基因重组等,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
资料与方法
2007~2011年收治阴道脱落细胞检查结果为ASC-H妇女68例,均接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这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38岁。临床资料,见表1。
研究方法:①宫颈细胞学诊断:采用2001年的TBS系统对宫颈人工涂片进行分析。宫颈细胞学诊断分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LL),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未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正常范围(WNL)。②阴道镜检查:全部病例均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检查前24小时不行任何阴道操作,阴道镜下在可疑部位即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异性血管、真性糜烂、葡萄状血管、白斑,腺口周围白环及明显突起的部位取活检。12例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常规从12点、3点、6点、9点及颈管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宫颈癌最早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也无特殊体征,往往出现最早的症状是阴道出血,开始常为少量的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间断性出血或白带量的增多,呈血性或脓性气味腥臭,晚期可出现大出血、恶病质、消瘦、发热、贫血,以及癌肿侵犯所造成的周围压迫症状,如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严重时可导致尿毒症,出现全身衰竭,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作为女性要洁身自爱,加强卫生保健,注意按时妇科普查,发现症状苗头,及时就医。宫颈癌是由人类瘤病毒(HPV)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宫颈癌与性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女性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由于对宫颈癌致病概念的错误理解,给女性带来很大危害,以至于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导致不幸的发生。
宫颈刮片是筛查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法。故又称“防癌涂片”。报告形式主要为分级诊断及描述性诊断两种。目前中国多数医院仍采用分级诊断,临床常用巴氏分级分类法:①巴氏Ⅰ级:正常。②巴氏Ⅱ级:炎症,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余均为ⅡA。③巴氏Ⅲ级:可疑癌。④巴氏Ⅳ级:重度可疑癌。⑤巴氏Ⅴ级:癌。由于巴氏5级分类法,主观因素较多,各级之间无严格的客观标准,故目前正逐渐为TBS分类法替代,而后者需专业医师方可读懂。故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常利用电子阴道镜局部放大10~40倍的功能,进行宫颈可疑部位的染色,从而重点取材,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在宫颈癌的防治中,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常规的检查手段,为了更接近临床和诊断,2001年TBS系统更新,将ASC进一步分为ASCUS和ASC-H两个亚型[1]。ASC-H的细胞学特征,包括非典型未成熟化生细胞、非典型成熟化生细胞、非典型小细胞和非典型修复细胞[2]。根据文献报道ASC-H在细胞学诊断中0.25%~0.6%。研究发现,50%~70% ASC-H在随访中升级为高度病变[3~5]。本组资料中,ASC-H的组织活检病理学阳性率达67.6%。CIN Ⅱ、CIN Ⅲ及宫颈癌36.8%。可见ASC-H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且往往提示存在CIN Ⅱ及以上病变的风险。对ASC-H患者应立即行阴道镜下活检。利于及早发现宫颈高度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本组资料中,3例患者宫颈光滑,因此宫颈光滑的妇女也应定期进行宫颈涂片检查。
【关键词】 胃粘膜活检组织;病理技术改进;甲级制片率
病理诊断是现代医学中最具权威性的诊断方法,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一方面取决于病理医师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组织病理片处理和染色效果。然而,在现实中,病理技术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目前病理工作中普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标本固定时间不足,组织脱水不彻底,某些环境因素造成试剂浓度改变等,都直接影响到制片质量,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2012年1月和2月胃粘膜活检病理切片422例回顾性分析,只有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责任心,注重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才能为病理诊断做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组织来源于上海市某二级医院2012年1月和2月胃粘膜活检病理切片422例,其中良性标本418例,恶性标本4例(包括腺癌3例,鳞状细胞癌1例)。
1.2 方法
1.2.1 固定 胃粘膜活检取下后用10%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是标本体积的5-10倍,室温固定6-8h为最低要求。
1.2.2 脱水 透明 浸蜡 一般我科现在采用的胃粘膜活检的脱水步骤如下:
10%中尔马林2h,自来水15min,75%乙醇1h,85%乙醇1h,95%乙醇2h×2,无水乙醇1.5h×2,二甲苯30min×2,50℃-52℃石蜡30min×1,56℃-58℃石蜡1h×2,浸蜡温度均为62℃,其余为室温。
1.2.3 包埋 包埋石蜡熔点应与最后一缸浸蜡熔点一致,包埋时镊子的温度不宜过高(
1.2.4 切片 展片 切片首先要保证刀片的锋利,固定蜡块的各个螺丝要旋紧,修蜡块时要特别小心,轻轻地把蜡块修平,修出整个切面,切片厚度3-4um,摇片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每个蜡块至少切10片以上。展片水温要适当(40℃-45℃),水面和载玻片要洁净,切忌水面残留组织碎屑,以免污染切片。
1.2.5 烤片 染色 烤片的温度在65℃,时间为30min。我科HE染色操作程序如下:
①二甲苯脱蜡×25-10min;②无水乙醇×21-2min;③95%乙醇、90%乙醇、85%乙醇、70%乙醇各1-2min;④自来水洗2min;⑤苏木精染色5-8min;⑥水洗;1%盐酸乙醇分化;⑦流水浸洗或浸入40℃-45℃温水5-10min;⑧伊红1min后水洗,75%乙醇、85%乙醇、95%乙醇×2各1-2min;⑨无水乙醇×2各5min;⑩二甲苯×3各3-5min;11中性树胶封片,贴标签。
2 结果
422例胃粘膜标本中有2例标本切片稍有皱褶,有5张切片染色后组织结构有些模糊,细胞核染色稍发灰,其余切片染色后镜下组织结构完整,色彩鲜艳透明,细胞核呈蓝色,细胞浆呈深浅不同的粉红至桃红色,核质对比分明,核仁明显,甲级制片率达到97%。而技术改进前,422例胃粘膜标本中有9例标本切片不易有皱褶,有26张切片染色后组织结构模糊不清,细胞核染色发灰,细胞浆着色浅,核质对比不分明,核仁不明显,甲级制片率仅达90%。
3 讨论
病理切片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结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尽管在病理标本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但有时制出的病理切片质量仍不理想,影响病理诊断[1]。制作一张优秀的胃粘膜活检切片,并不是完全依靠高昂的仪器设备,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责任心,注重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才能为病理诊断做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组织固定是做好制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标本取下后应立即固定,固定液要充分,时间要足够。我科在标本脱水前,第一缸放入10%中尔马林2h就是为了让未固定好的组织继续固定。脱水是否彻底直接影响组织的透明及浸蜡,乙醇是常规组织制片最常用的脱水剂,组织脱水时应尽量避免在无水乙醇中停留的时间过长,时间太长脱水过度会造成组织过硬,过脆影响切片质量。脱水程序为梯度酒精,并要及时更换溶液。透明剂二甲苯易使组织变脆,时间要适当,否则切片易碎。染色在HE切片制作过程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染色过程是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的相结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反应过程,这一过程既有化学作用又有物理作用,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2]。在染色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很大,环境温度低时,化学反应变慢,加温可以增加液体物质的交换和穿透力。为此在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时,我科在切片脱蜡前先将二甲苯预热,温度控制在45℃-50℃,加温后二甲苯的脱蜡效果明显改善。苏木素是一种天然的碱性染料,为淡褐色,易溶于乙醇也溶于热水,其本身并没有着色能力。染色时首先经过氧化,生成苏木红,苏木红分子与媒染剂(硫酸铝钾)中的铝离子结合形成带正电荷呈碱性的蓝淀[3]。染色的时间应根据染液的新旧,室内的温度等因素考虑,冬季室温低时可将苏木素加温染色,温度控制在40℃-45℃。盐酸乙醇分化时,分化的时间要看分化液的浓度,溶液的新旧,最好是在显微镜观察下控制,一般分化数秒至30秒[4]。核的蓝色状态是由于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处于红色离子状态而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离子状态呈蓝色[5]。分化后用水洗去切片中的酸,再用温水(40℃-45℃)返蓝5-10min,使细胞核更加清晰,而后再进行伊红染色。完成了HE染色须用梯度酒精彻底脱水,二甲苯充分透明后再用中性树胶封片。封片时,如果见切片呈云雾状,则说明酒精,二甲苯已陈旧,已含水分,应立即更换试剂并重新脱水透明。
总之,切片质量的稳定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日常工作。在切片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果技术处理失当都必然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6]。所以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地摸索和调整,要提高质量意识,才能做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为病理诊断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同海,黄文斌,李俐.冬季低温环境对病理制片的影响[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3):346-347.
[2] 王伯,李玉松,张远强.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6-134.
[3] 彭霞.不同配方苏木精染液染色效果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1):66.
[4] 唐从国,郭周庆.如何做好一张HE染色切片[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4):428-42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恰当的临床方案是成功治疗乳腺癌的关键。HER-2/neu基因是乳腺癌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其过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对乳腺癌的转化及转移都起有重要作用,准确地检测HER-2/neu基因的状态是有效治疗乳腺癌的前提。
乳腺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有时有较强的主观性,比较宏观,难以更精确地判断,故两者和分子病理学手段相结合对乳腺癌进行检测成为当前临床病理诊断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这种三结合的诊断模式已在各大医院及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各类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病理诊断的基石,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及进行组织学分类,而分子病理学技术检测病理标本中乳腺癌特征性的分子标记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的扩增是目前常用的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方法之一,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1HER-2/neu基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又称c-erbB-2,是100000个以上人类基因元之一,它存在于人类所有细胞的表面,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12-q21,编码一个185kD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分子,调节细胞生长、生存、分化等过程。HER-2基因扩增永久的遗传学改变特征会引起HER-2受体的持续表达,HER-2受体的过度表达不仅见于乳腺癌,也可见于其他肿瘤,如膀胱癌、消化道癌和肺癌等,它在肿瘤转化和发生中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可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于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来说,HER-2被公认为是其预后评价中最有价值的分子个体特异性生物学信息之一,已有充分的临床数据证明HER-2基因状态对乳腺癌的预后、风险评估和治疗等方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生物学标记的准确检测及其结果的正确判读。大量研究和治疗规范都指出,HER-2状态不同的患者,即使其他情况相似,也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结合传统的预后因素,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其他因素,就可以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确定未来是否可以选择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行性,预测对很多化疗方案(如蒽环类、紫杉类、CMF)的敏感性,在获得更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随着单克隆靶向治疗药物如赫塞汀等的应用,准确的HER-2评价更加重要。HER-2阳性是相关生物靶向治疗的关键临床指征,意味着对许多传统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反应不佳,ASCD推荐每个原发性乳腺癌都应做HER-2 FISH检测及评价[1]。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主要检测HER-2/neu蛋白水平,具有简便、廉价、快速的优点,是各大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测手段,但由于标本固定、处理过程中蛋白容易被破坏,不同抗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结果判断的主观性等,影响了IHC的准确性。
3FISH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崭新的生物学技术是利用非放射性标记核酸代替放射性标记核酸在染色体、细胞或组织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借助免疫细胞化学过程以荧光信号对杂交体加以检测和定位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安全、灵敏、快速、高效和分辨率高等优点,所以发展异常迅速,应用非常广泛[2]。
FISH法主要用于检测HER-2/neu基因扩增,灵敏度、特异性非常高,且安全、快速、高效、分辨率高,在美国已是临床上常用的标准检测方法,对早期诊断乳腺癌、准确制定治疗方案起决定性作用。但价格昂贵,直接影响了临床应用,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该技术中的核心——标记探针完全依赖进口,使这项技术难以普及,国内相关研究工作均使用进口标记探针[3]。
4组织芯片技术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 TMA),它是将数十至上千个小组织按照设计,整齐地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的技术,它的雏形源于Battifora在1986年报道的一种酷似“香肠形”的组织包埋法,而它的概念的提出及其实用价值的证实则是Kononen等在1998年首先明确的,之后受到病理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们的重视,广泛应用于肿瘤病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一项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它已在医学各个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4.1组织芯片的优点:
4.1.1高通量、灵活:组织芯片虽然体积微小,但是信息含量很高,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对照的不同自行设计样本的数量、排列组合和布局等,仅在一张切片上就可以完成所有检测工作,效率非常高。
4.1.2平行、可靠:组织芯片技术可以将数百上千例组织标本按照同一标准选材,并同置于一张切片上,为高通量原位分析提供了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平行性,减少了因实验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误差,结果均一可靠。
4.1.3互补、可比:组织芯片不仅适用于形态学观察,还可与IHC、FISH及基因芯片等技术互补结合进行研究;可以按照不同的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可比性强。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实验操作质量的控制。
4.1.4节省、利于原始蜡块的保存,尤其是少见的病例标本。
4.2组织芯片的可行性:由于构成组织芯片的组织特别小,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微小的组织能否代表它原来所对应的大组织? 特别是在对有多种组织起源组成的肿瘤进行研究时,这个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不过,组织芯片是用于检查肿瘤群体,而不是个体,他们对组织异源性的影响进行了组织芯片与普通切片的对比性研究,研究结果之间确实有一些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相关参数的确定,从普通切片中能观察到的参数同样也可以从组织芯片中得到,因此,可以推断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组织芯片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应该能够代表原组织,在不久的将来组织芯片很有可能取代普通切片用于科学研究[4]。
4.3组织芯片的应用
4.3.1寻找疾病基因及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的生物分子标记:组织芯片与基因芯片有很好的互补作用,两者联合使用能迅速地筛选基因和评估其生物学作用,有助于建立与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关的参数。
4.3.2测试生物试剂:生产出的抗体和探针需要做特异性和敏感性测试,需要对大量不同来源的组织,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织进行检查,比普通切片而言,采用组织芯片测试,可以省时省力省财,一张组织芯片一次实验即可完成。
4.3.3质量控制及标准化:90年代初在丹麦已开始采用多组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标准化的组织芯片由正常组织、各种阴阳性对照组织和不同固定条件处理的组织构成,能有效地评估抗体和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组织固定、抗原修复和组织染色的情况。
4.3.4缩微组织学和病理学图谱及教学考试:根据需要可制成各种组织芯片,如正常组织芯片、各种类型的肿瘤组织芯片、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肿瘤组织芯片、少见肿瘤组织芯片、疑难病例组织芯片、非肿瘤组织芯片等。可用于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科教学,对年轻病理医生和进修医生教学和病理诊断水平测试。
4.3.5作乳腺癌HER-2检测的阳性对照片:①组织芯片面积小,可与受测组织同在一张载玻片上,染色条件相同,且不影响受测组织的染色,因而更具可比性;②组织芯排列规整,方便阅片和查对;③组织芯片包含阴性和不同阳性程度的组织,比传统的单一阳性对照更有效;④提供了判定受测组织得分的标准,降低了阅片者主观不稳定性对结果判读的影响[5]。
5前景瞻望
人们已越来越多地了解了HER-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中意义,同时也不断地探索着其他相关检测技术(显色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ELISA等)用于HER-2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据报道,近来有一种新近开发的FISH信号自动扫描系统已被采用,这种系统可以进行自动图像分析和信号计数,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FISH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组织芯片技术与FISH技术结合应用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作为对普通切片免疫组化及FISH等检测手段的质量控制手段,不仅在乳腺癌还在其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都有无限宽广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郭慧琳. HER-2基因与乳腺癌综合治疗预后的关系.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1):38-41
[2]Sato-Kuwabara Y, Neves JI, Fregnani J, et a1. Evaluation of gene amplifica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HER-2/neu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BMC cancer, 2009, 9:6
[3]杨建峰, 王晓岩, 王用金. HER-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乳腺癌治疗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 2008,11(8): 1295
一、诊断
由于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为非特异性的,且健康人有带菌状态。因此,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和生化检查,部分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分析十分重要。
1、病损区及义齿组织面涂片检查
(1)直接镜检:直接刮取病损区或义齿组织面组织,进行涂片,加10%KOH并轻微加热涂片溶解角质后,光镜下直接寻找菌丝和孢子。如阳性,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有诊断价值。该方法简便、快速,临床常用,但存在一定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如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好加做念珠菌定量培养进行综合诊断。
(2)染色观察:必要时可将涂片加温固定做革兰或PAS染色,检查有无念珠菌菌丝及孢子。
2、念珠菌培养 临床取材培养念珠菌方法多样,但取材应尽快接种,最好定量。常用培养方法有:①唾液培养: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1~2m1,接种到Sabouraud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如为阳性,进一步做厚膜孢子或芽管实验,确认是否为白念珠菌,或进一步用生化方法鉴定。尚可计数定量培养。可通过定量来判断感染及疗效。该方法简便,较敏感。但口干者不适用此法。②含漱培养:患者含漱10ml灭菌磷酸盐缓冲液1分钟后收集含漱液,接种培养或离心浓缩10倍后接种培养。该法最敏感,且对口干者适用。③棉拭子培养:为最常用的培养方法,最适用于病损局部的检查。但该法阳性率低,且仅为半定量,较难判断是否感染及疗效。④其他培养:印摸培养法,可直观了解念珠菌在口腔的分布,但欠敏感。印迹培养法适用于检查带菌。此两种方法多用于科学研究。
3、抗念珠菌抗体的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及唾液中抗念珠菌荧光抗体,如血清抗念珠菌IgG抗体滴度2>1:16,唾液抗念珠菌抗体滴度>1:1,可作为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4、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应做活检,同时用PAS染色检查有无菌丝,而且应观察上皮有无异常增生。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标本,可显示念珠菌侵入组织并引起上皮增生为主的一系列病理学改变,上皮不全角化及上皮浅层微脓肿形成,上皮增生或出现异常增生,较少有上皮萎缩。基底膜可见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念珠菌性肉芽肿有时可见结缔组织增生。用PAS染色标本则可看到数量较多的粉红色短线状菌丝位于上皮浅层,菌丝的长轴与上皮垂直。
二、治疗
(一)各型口腔念珠菌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明确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掌握抗真菌药物适应证,合理治疗,控制真菌,改善口腔环境使之不利于念珠菌生长。强调整体观念,去除易感因素,注意支持疗法,如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二)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1、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该类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类结合,将真菌细胞膜破坏而杀灭真菌,其抗真菌谱广。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制霉菌素:最早使用,为价廉、安全有效的药物。
(2)两性霉素B:无味、较稳定、抗真菌作用强,为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杀真菌药物。
(3)两性霉素B脂质体:具有提高两性霉素B的疗效,降低其耐药性及减少毒素,尤其是肾毒素,为一种相当安全有效的杀真菌药物制剂。
2、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该类药为抑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影响念珠菌细胞麦角固醇的合成。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克霉唑:为早期应用的合成抗真菌药,目前用于口腔念珠菌病治疗仅局部外用。
(2)咪康唑:主要作为口腔念珠菌的局部外用治疗。
(3)酮康唑:该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是第一种口服能达到治疗浓度的眯唑类药物。但其随应用时间延长及剂量加大,出现较严重的肝毒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4)氟康唑: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合成的新药,其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对哺乳类细胞毒性低,有抑制念珠菌对黏膜上皮亲和力的作用。
抗真菌药物应用到无临床表现后,仍需继续用药1~2周,停药1周后复查涂片及培养,两者均为阴性后方可最终停药。复发的原因多为易感因素的存在、不良义齿未处理及未坚持用药等。
(三)临床常用辅助抗真菌治疗
1、2%~4%碳酸氢钠液含漱或擦洗口腔保持口腔碱性环境是防治各型口腔念珠菌病的重要环节,因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下不易生长。可每2~4小时/次含漱。
2、0.05%~0.12%氯己定液含漱??氯己定具有抗革兰阴性菌、抗真菌作用,可用于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义齿消毒液。但氯己定可使义齿着色。在碱性条件下,氯己定作用会减弱,因此,氯己定和碳酸氢钠溶液之间的应用至少应间隔1小时以上。
(四)去除可能的易感因素
修改或重做不良义齿。嘱患者晚上摘下并清洁义齿,如原发病允许,停用或少用抗生素及激素。对婴儿注意哺乳卫生,消毒奶瓶。检查患有全身系统性及免疫功能异常、营养缺乏等全身性疾病,及时诊治。
(五)各型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方案
1、假膜型、红斑型 以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制霉菌素局部应用,2%~4%碳酸氢钠含漱,并停用可疑抗菌药物。
2、增殖型局部及全身治疗。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必要时做药敏实验选择药物。疗程长,可达数月。治疗期间严格观察病损变化,如疗效不明显或耐受性差、发生不良反应等,应考虑手术、激光或冷冻治疗。
[关键词] 宫腔镜;B超;急性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1.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b)-0059-03
Clinical effect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acute uterine bleeding using hysteroscopy in emergency
LI H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Guixi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Guixi 33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acute uterine bleeding using hysteroscopy.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acute bleeding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1)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1).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hysteroscop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 ultrasound examination + curettage treatment mode. The diagnostic rat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the diagnostic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8.5%,whil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hysteroscopy was 92.7%,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Hysteroscopy;B ultrasound;Acute uterine bleeding
急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传统的刮宫术诊治方法,漏诊率高、治疗效果差,同时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而宫腔镜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查出宫腔内出血情况,同时可以进行定位活检,还可以通过电切进行止血[1],对于病变部位的治疗比较彻底,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诊疗方式。本文以进行宫腔镜诊治的急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的急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子宫出血患者82例,年龄23~51岁,平均(39.3±7.2)岁,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性出血、血性白带等,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脑血管和肝肾疾病,无近期使用激素治疗,排除阴道或者宫颈引起的出血。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患病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设备
B超法为百胜MPX DU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5~7.5 MHz;宫腔镜为美国Stryker 硬管宫腔镜,膨腔液为5%葡萄糖。
1.3 方法
检查前,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平躺进行检查。观察组行宫腔镜检查法,先用2%利多卡因对宫颈进行浸润麻醉,再向阴道内置入宫腔镜,用5%葡萄糖溶液进行膨宫,使宫腔压力维持在8~15 kPa,对宫腔进行全面检查;在疑似病变处进行取样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测,并根据病变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子宫内膜电切术等。对照组采取B超法,在阴道探头表面涂上耦合剂并套上安全套,置于阴道穹隆,进行多切面超声检查,使用刮宫术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辅以药物进行止血。
1.4 判断指标
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标准,以两种方法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其中,显效为月经正常,无子宫出血现象;有效为月经量较少,子宫无出血现象;无效指与治疗前情况相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率的比较
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比,对照组(B超检查)的诊断率较低,观察组(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诊断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急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原因也较为复杂,子宫出血常由良性疾病引起,但是约有10%的围绝经期或者绝经后病例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子宫出血主要分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出血,生殖器肿瘤、生殖器炎症、异物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6大类。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病率最高[2],因此,对于子宫的诊断就成为患者预后的关键。
3.1 传统诊断方法
传统的诊断方法包括诊断性刮宫术、子宫碘油造影术、宫腔内细胞学检查、B超等手段,但是这些检查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诊断性刮宫术和宫腔内细胞学检查是盲法操作,导致病变组织未刮出或者刮出的量太少而无法进行病理检查,造成患者病因的诊断不够准确,往往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3],其漏诊率高达17%~38%,且遗漏面积可达宫腔面积的25%~34%;又因为刮宫的盲目性和创伤性,易导致病变部位难以刮净,增加患者的负担和痛苦,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B超检查是根据超声波回波的反射来确定子宫内病变部位的大小、形态等情况,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安全快捷、价格适宜等优点,但是其灵敏度存在局限性,特异性较差,如宫腔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与子宫内膜息肉难以区分,且病变细节无法准确地描述,病变的性质以及附着部位无法准确判定,内膜与病变的关系也难以确定。另外,对于由子宫内膜增厚而引起子宫出血的患者易造成漏诊、误诊的情况[4]。子宫碘油造影术是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入高原子、高比重物质碘剂,透视光下可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形成管腔显影,从而观察宫腔的形态,了解宫腔内的情况,具有无创伤、费用低廉等优点,但是存在阴道感染、出血等副作用。
3.2 宫腔镜用于急性子宫出血的检查
宫腔镜是一种利用连续灌流以及电视放大图像的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子宫腔内病变的检测手段,在图像的指导下准确地钳出疑似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5]。随着宫腔镜的普及,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宫腔镜来诊治急性子宫出血,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检查子宫腔内的出血病因,同时可以进行电切止血,从而迅速地达到治疗目的,为急诊医生处理急性子宫出血找到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通常,在做宫腔镜检查时,患者需要避开经期,以防子宫腔内的基膜增厚,造成腔体紧缩,而不利于宫腔镜进入以及进一步的检查。当进行宫腔镜检查时,需要膨大腔体以利于观察,同时能够在安全范围内提高腔体的灌流速度,对子宫腔和物镜片进行冲洗,减少血液对物镜片污染的概率,从而提高视野的清晰度。国外临床上通常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但是成本较为昂贵;国内医生一般采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作为膨腔剂。研究发现[3],宫腔镜在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中,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诊断率、阴性诊断率分别高达88.8%、94.2%、96.3%、83.1%。宫腔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等情况,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是临床上诊断宫内疾病特别是急性子宫出血的一个金标准[6]。与传统诊断方式,尤其是B超检查相比,宫腔镜可以发现宫内极为微小的病变部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诊断性刮宫术相比,更加直观、可靠,准确率高,漏诊率低,提高了子宫腔内病变诊断的阳性率[7-8]。本研究的结果与上述类似:B超检查的诊断率仅为58.5%,而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率高达92.7%。
宫腔镜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不能精确测量病变大小,手术费用较高、时间较长,还会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这些就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医务人员来操作宫腔镜:选择合适的检查时间;掌握子宫腔内病变特别是子宫内膜息肉的特点,注意区别引起子宫出血的病变因素,如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子宫严重出血而进一步导致视野模糊,同时降低手术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9]。
3.3 宫腔镜用于急性子宫止血
对于子宫出血的治疗,性激素疗法是一种传统治疗方式,通过止血和月经周期的调整进行子宫出血而治疗,然而,有些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从而无法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服药后会出现轻度的眩晕、头痛等副作用,少数患者还会出现阴道干燥、关节疼痛、尿失禁、手足麻木、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抢救。对于孕期的妇女,会引起胎盘血流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引起胚胎受损而坏死。此外,长期服用药物会导致雌性激素的拮抗作用降低,造成子宫内膜异常增生[10]。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是一种妇科常用的微创手术,在宫腔镜的帮助下,使用高频电热效应切除子宫内膜基层下方2 cm处的肌肉组织,并且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的再生,改善患者月经量或者闭经的情况,使子宫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与药物治疗相比,该方式具有月经改善明显、围绝经期症状减少、不会产生耐药性、不会影响内分泌、创伤面积小、安全可靠、病变处理彻底、止血效果更好等优点[11-14]。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5.4%。
本文分别用B超和宫腔镜对急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治,结果表明,与B超检查相比,宫腔镜检查具有准确、直观、安全的特点,在宫腔镜的帮助下,对病变部位的治疗也有着显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慧敏.宫腔镜检查对老年妇女异常阴道出血病因的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78-79.
[2]黄敬爱.551例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观察、病理结果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34):54-55.
[3]Revel A,Shushan A.Investigation of the infertile couple:hysteroscopy with endometrial biopsy is the gold standard investigation for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J].Hum Reprod,2002,17(8):1947-1949.
[4]杨小玲.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3706-3707.
[5]Shi A.The role of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nd sonohyster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postmenopausal bleeding[J].Menopause,2010,17(1):21-22.
[6]廖镜芳,周冬梅,钟东彩.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280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0,41(9):595-596.
[7]王智文,金海红,张爱国,等.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8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56.
[8]程保萍.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8):74-75.
[9]Manchanda R,Saridogan E,Abdelraheim A,et al.Annual outpatient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sampling (OHES) in HNPCC/Lynch syndrome (LS) [J].Arch Gynecol Obstet,2012,286(6):1555-1562.
[10]Seth S,Goel N,Singh E,et al.Effect of mifepristone (25 mg) in treatment of uterine myoma in perimenopausal woman[J].J Midlife Health,2013,4(1): 22-26.
[11]靳世敏,杨庆岚,杜丽坤.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与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460-461.
[12]叶永生.宫腔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3,39(23):2909-2910.
[13]朱新霞.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92-193.
[14]李静,马小娟,史宁芳.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114-1115.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理学;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a)-0043-03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the different type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approach its the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wa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0 to March 2014 42 patients analyzed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Compare the 24 external-growth patients and 18 internal-growth patient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ndicators. Results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in patients with first clinical symptoms was vaginal bleeding. There was 76 cases diagnosed by ultrosoung, 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 88.1%。MRI could define the different clinical types. The proportion of fissure in the external-growth type was higher then that of the internal-growth typ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external-growth and internal-growth type cesarean scar pregnancy.According to the MRI insp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choice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
[Key words] Cesarean scar pregnancy;Pathology;Imaging science
受精卵、孕囊或者是胚胎著床到了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瘢痕之上,此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1]。基于临床上超声检查、MRI检查、病例标本腊块等诸多检测技术的使用,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实现早期的诊断,有利于及时采取恰当方法终止妊娠,提高妊娠妇女生存质量。采用不同途径(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结合MRI检查进行临床分析,根据阴道出血量及妊娠包块的大小,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该次研究就以2010年1月―2014年3月期间在该院经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42例患者为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在该院经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42例患者,均经治疗已经出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有:临床症状、停经时间、超声检查妊娠包块大小及血流信号强度,MRI影像学特点、血清β-hCG等。外生型患者18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为(27.6±3.4)岁;内生型患者24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为(28.3±4.3)岁。两组患者样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纳入该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外生型患者,24例内生型患者,对其病理蜡块进行收集,行4 μm的病理切片在经过HE染色之后仔细观察,对其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治疗方法:①2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自凝刀消融,于超声的引导下把消融自凝刀送到子宫切口妊娠处,功率设定在50 W,电凝5 min,促使组织产生高热反应,直到凝固变性坏死、溶解脱落排出。②2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修补术:麻醉后,脐部做约15 mm纵切口,将腹腔镜置入其中,检查盆腔情况;双下腹麦氏点置5 mm穿刺套管。术中先行电凝,分离双侧子宫动脉并电凝,切开病灶表现,清除陈旧性妊娠组织,子宫下不前壁宫颈管离断,将子宫峡部后壁彻底暴露出来,沿着子宫峡部前壁包块边缘将病灶切除,使用1-0可吸收线缝合,并修补子宫峡部。
1.3 观察指标
①内生型及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特点;②2种不同术式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术后血β-hCG降低到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加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既往有剖宫产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具体临床特点如下表1所示。
2.2 分析影像学资料
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在超声的诊断下,有37例患者被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其超声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子宫峡部妊娠囊或妊娠包块,经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88.1%,另外5例患者并未有明确诊断,辅助做MRI检查。经MRI检查,内生型表现在:妊娠囊朝宫腔的方向生长,植入到子宫肌层不深;外生型表现:妊娠囊朝着浆膜的方向生长,植入子宫肌层较深,且伴有膀胱受压。
2.3 治疗分析
两种不同术式间各项指标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下表2所示。
2.4 病理学检查
共计搜集到20例病理标本,借助于显微镜做细致的病理观察,通过观察结果发现于子宫肌层中皆有绒毛组织存在,由此可做出这样的判断:发生该病理改变可将其作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一个诊断标准。在这20例病理标本中,有12例的患者病理结果中,可见在瘢痕处子宫平滑肌组织没有连续性,并不完整,连接不紧密,在肌层组织中存在狭长的缝隙,且在缝隙中有绒毛存在,这种改变占总数的60.0%,其中2例内生型与10例外外生型皆未有这样的改变,且外生型患者存在病理改变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内生型(χ2=5.158,P
3 讨论
3.1 临床病理特点
该次研究中内生型患者18例,外生型2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外生型具有较大危险性,孕早期便可出现出血甚至是子宫破裂的问题,内生型虽然向着宫内生长者或可维持到足月,但不可避免的也会有子宫破裂风险发生[2]。与该次研究相佐,临床上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形式也以外生型居多。
该次研究中以阴道流血作为首要症状的患者占较大比例。当前临床上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检查的手段还是以超声检查为主[3]。该组研究所有患者皆做超声检查,诊断率达到88.1%,也足以证明,在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中,超声检查的方法还是最主要使用的一个手段。除此之外,在刘倩等[4]研究结果中有表明,6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MRI正确诊断64例,诊断错误4例,这也表明,借助于MRI检查,也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诊断的另一常用手段,同时,MRI检查通常被应用于经超生诊断之后还是依然存在疑问的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在超声检查之后进行MRI检查,可对胎囊部位加以确定,有利于判断子宫肌层厚度以及绒毛是否发生了侵入行为,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也极具影响[5]。
该次研究中在显微镜下对患者病理组织特点加以观察,60.0%的患者瘢痕处子宫平滑肌组织并不完整,不具连续性;这种改变可能与剖宫产后切口愈合不良,再次妊娠后受精卵在缝隙中着床有关[6]。
3.2 临床诊断
主要借助于超声波,同时结合临床特点与HCG情况。①宫腔中无妊娠囊;②宫颈管中无妊娠囊;③子宫峡部前壁可见有妊娠囊的成长发育;③妊娠囊同膀胱壁间的基层组织有缺陷存在。超声检查是在临床上作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MRI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但是存在的缺点为价格稍有昂贵。而且腹腔镜、宫腔镜属于有创的检查,另外,血β-HCG定量检查对于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3 临床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之后,应及早终止妊娠,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
3.3.1 药物治疗 ①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腺素的方法;两种药物于人体中应用,可发挥有效的抗早孕效用,且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腺素除了可促进人早孕蜕膜之外,还可加速绒毛组织结构的变性,使得坏死程度、细胞凋亡程度更为严重,将其雌激素效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有利于促进子宫内膜同步增值,尽最大限度的降低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发生率。②采用甲氨蝶呤50 mg进行肌肉注射治疗,隔天注射1次,或者采用6 mg四氢叶酸行肌肉注射治疗,隔天注射1次,直至患者HCG水平降低之后,再做清宫手术治疗。甲氨蝶呤主要适用于妊娠时间低于8周,血β-hCG水平低于5 000 U/L的患者。
3.3.2 手术治疗 ①超声引导下自凝刀消融:该种手术在超声影像动态观察和引导下,能够准确定位患者的病灶,同时治疗仪能够自动控制其治疗功率、时间和治疗范围,在不损伤患者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能使病变部位细胞膜破裂、脱落,直至溶解消失。②药物保守治疗之后,至患者的血β-hCG值有了显著下降之后,且经超声检查妊娠组织内血流信号有了显著减少时,于腹部B超的密切监视或者是宫腔镜下,做清宫手术,手术之后,使用双腔导尿管球囊对患者施以局部压迫止血处理;③在药物保守治疗之后,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若情况必要时,再选择清宫手术方法。④经阴道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修补术:经阴道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定位患者病灶,将患者病灶彻底清除,联合修补术能够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组织。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临床尚无统一意见[7],现主要有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微创手术等术式。而随着近些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多,剖宫产瘢痕妊娠率也愈见增加[8]。
综上所述,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掌握剖宫产子宫缝合的技巧,预防子宫憩室的形成,降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剖宫产术后妊娠,尽早行超声检查明确妊娠囊是否着床于子宫瘢痕,一旦子宫瘢痕妊娠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进一步处理,选择个体治疗化方案,降低孕妇的并发症,减少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新叶.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16)135-136.
[2] 李秀平.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50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学,2013,41(12):50-52
[3] 钱志大.剖宫产瘢痕妊娠相关临床问题及发生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 刘倩,张瑞方,王雪,等.3.0T MRI对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4(45):3589-3592.
[5] 李梅,赖海丽.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发生及诊治特点――附36例报告[J].新医学,2011,42(4):258-260.
[6] 冯颖,李坚,陈素文,等.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评价[J].中国工程科学,2014(5):4-10.
[7] 陈红.34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