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

第1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6-02

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加,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随之增长,老年人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易患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并且疾病恢复速度慢,住院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如何做好针队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护理措施,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1]。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被疾病所折磨,身体各种功能下降,活动受限,因而易产生心理上烦躁和紧张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极度猜疑、忧愁联想、绝望、恐惧、强度自尊个人崇拜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等问题。

1.1 孤独寂寞的心理

老年人日常都是儿孙绕膝的生活,突然生病住院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会郁郁寡欢、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彷徨无助感到孤独寂寞。

1.2 焦虑猜疑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眼耳不灵活、视力听力下降,弄不清别人说什么,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对自己病情不了解造成死亡恐惧、或是家庭的经济压力、医院环境问题等,都会造成老年人巨大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易怒、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思想高度紧张,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老年病人健康恢复。

1.3 自尊心和自责心过强的心理

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重他、恭敬他、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曾为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非常希望别人象以前那样爱戴他,承认曾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喜欢听到周围人的仰慕、赞美之词,一旦住院,处处“受人摆布’’,老年人的自尊心变得敏感甚至强烈,同时易受到伤害。

1.4 过分不信任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希望技术熟练的护士给他处置,业务水平高的医生为他诊治,生怕年轻的护士处置失败,年轻医生诊断没经验,有强烈不信任的感觉。

1.5 过分依赖心理

多数老年人在心理上和体力上表现依赖他人的行为,因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开始对医护人员熟悉和信任,每天都由医护人员陪伴、产生依赖心理,怕回家后没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没有安全感。

2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1 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的措施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是忙碌的工薪一族,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左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走入病房与患者交谈,介绍病室环境、责任护士、及其他病室的病友相互认识,帮助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对老年病人进行访谈安慰和疏导老年病人的情绪,委婉劝告病人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的道理,时时关心体贴他们,如端茶、喂饭、擦身、按摩、协助大小便等,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象在家一样,同时安排亲人探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重新拾起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动力,消除他们孤独、忧郁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尽快使疾病得到良好治疗,身心健康恢复正常水平[2]。

2.2 消除焦虑猜疑的心理的措施

医护人员除了要细心的观察病人不良情况的原因外,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帮助患者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给与妥善安排与处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和镇定从容、遇事不慌的态度,切忌在他们面前小声议论和交谈,任何时候都不能引起患者的恐慌。

2.3 针对老年人不信任的心理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诚恳地工作,需要理解老人,他们需要安全,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他们诊治,业务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老年病人的全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以消除其不愉快的心理反应。

在护理操作前以亲切的口吻、恰当地称呼对待他们,使病人感到温暖,产生良好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护理技术的实施不失败、高质量完成,倘若失败,要表示歉意,以得到老人谅解,不要嫌弃老年人嗦,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老人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从而树立老年病人的自信心。

2.4 针对老年人过分依赖心理的护理措施

针对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和家属过分依赖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但不要一味顺从迁就,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非必要的帮助,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生活计划,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没老。

2.5 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强、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不一定要求奢华;但一定喜欢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家的感觉,减少不良刺激,使其自尊心得以保护,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护理老年病人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要受到我们医护人员极其家属的特殊待遇,时时、处处、事事给与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同时我们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对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道德和适当有益活动对老年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琴.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2012,6(4):40-1.

第2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心理保健护理,生命质量,护理效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身心健康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保证老年人晚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其晚年生活舒适、心情愉悦,这是临床及相关工作人员所研究的重点,对老年人心理与身体卫生保健予以进一步加强,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与生理改变所造成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的处理家庭与社会问题,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最终实现健康长寿。本研究选取100名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老年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老年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老年人实施心理保健护理,对两组老年人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名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老年人,66名男性,34名女性,年龄为66-85岁,平均年龄为(71.6±4.1)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时间,4-25年,平均时间为(12.0±2.4)年。将这些老年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老年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老年人进行常规性护理措施,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老年人实施心理保健护理,具体护理步骤为:

1.2.1.疾病知识宣教

指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所发生的各种疾病,通过针对性与个体化方式,为老年人介绍疾病的相关基础性知识,以此不断增强老年人的保健能力与自我防护意识,确保老年人能够从容面对疾病,而且在接待老年人时,一定要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使老年人能够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死观,尽可能消除老年人的紧张与恐惧感,对其豁达、乐观的心态进行培养,保证老年人心境安宁,以此达到老年人延长生命和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目的。

1.2.2.心理健康教育

在对老年人实施心理保健护理时,社区护理人员一定要多体贴与关心老年人,主动与老年人联系与沟通,确保老年人与社会形成一种良好对接,并使其有效沟通得以保持,为老年人详细介绍衰老客观规律,让老年人对人类身体变化有所了解,丰富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情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多介绍年龄相仿老年人共同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使其彼此多沟通与交流,以此对老年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使老年人在社会活动参与过程中能够领悟到生活的乐趣,逐渐消除其自身的孤独感与忧虑感,

1.2.3.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和老年人构建和谐、稳定的联系,同时还必须加强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所以,必须对老年人家属实施必要的老年人护理宣教,保证其家属能够给与老年人足够的支持、关心与照料,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尤其是对失去伴侣或者伴发有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多给予其关怀与体贴,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极为有利。

1.2.4.饮食指导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消化系统也会随之衰退,老年人胃内膜与胃部肌肉原有功能也会逐渐丧失,其大肠运动能力明显下降,导致老年人经常会发生便秘、食欲不振以及腹胀等情况,这时,社区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饮食指导,为老年人讲解合理膳食的意义与重要性,鼓励老年人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与水果,使老年人机体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1.2.5.加强综合素质

社区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向老年人宣传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让老年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养成一种正确、健康的养生理念,除了锻炼智力外,还必须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增强其保健效果,以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以P

2.结果

对两组老年人实施相应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老年人活动时间明显比较长, 其差异性比较明显,P

3 讨论

我国社会中,老年群体逐渐占较高比重,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老年人实际身体状况,社区为其实施心理保健护理,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实施心理保健护理的社区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舒适度,进而使其身体素质得以改善[1]。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老年人活动时间明显比较长, 其差异性比较明显,P

第3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第4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作者单位:241000芜湖市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房

陆静:女,本科,主管护师

当前,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60岁)达总人口的14.3%[1],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上升到20%,2050年将达到25.5%,这意味着每4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2]。快速的老龄化使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急剧上升,对于护理专业化要求更加突出。一方面,老年患者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较大的心理变化,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老年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3]。另一方面,现代护理理念已经由单纯的生理护理向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全方位的身心护理转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心理的影响,为患者的康复树立信心,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为运用新的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提升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现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1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需求

1.1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因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1.1焦虑心理焦虑的心理在各个年龄层的患者中普遍存在,老年患者的表现尤为明显。老年患者焦虑心理的内心体验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是极端的惊恐,而外在行为常常表现为情绪不高、食欲减退、悲观失望等,也有的表现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4]。据统计[5],50%~80%的老年患者的不适与其情感调节障碍有关,老年人对自身疾病及治疗,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少数患者在多重不良因素作用下,负性情绪逐渐衍变为心理疾病。此外,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或加剧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如抑郁症、痴呆、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某些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导致或加剧焦虑心理,如抗胆碱能药物、咖啡因、β-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麻黄素等[6]。

1.1.2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轻度的抑郁往往表现为心境不佳,忧伤、悲观、绝望,在日常生活中对任何事物都丧失兴趣;或者表现为精力丧失、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是5.7%,而在英国是12%[7]。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发生多是由于病情的不可逆性而引起,通常老年患者的病情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导致患者对康复失去信心,甚至绝望,在这种负性情绪的长久作用下极易导致抑郁。其次,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也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心肌纤维组织增多,心肌细胞增大,心肌硬化,顺应性降低,脑细胞减少,脑室扩大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减低,使感觉减退、触觉和温觉阈值下降甚至消失;老年人的内分泌腺体对刺激的反应程度低,反应时间慢,使机体的应激能力明显减弱,这些身体功能的减退,往往成为抑郁心理产生的重要诱因。此外,老年抑郁症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继发于各种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等等。

1.1.3孤独心理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同年龄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每个年龄段均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孤独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特点,它是老年人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老年患者很多受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社会支持系统缺失,客观上使老年患者容易滋生孤独寂寞的情绪。而老年患者身体各个器官都处在衰退和功能下降阶段,感知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减弱,这些内在因素的变化进一步加剧孤独寂寞的心理。这种心理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躯体化的慢性精神疾病的出现,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患者常以躯体症状来获取注意和照料[8]。

1.2心理需求因老年患者存在以上诸多的心理问题,为准确地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而为开展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国内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开展了广泛研究。刘垠良研究发现[9],老年住院患者心理需求是多方面、多维的,不同老年患者在需求内容和需求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加强,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躯体、情感、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已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在涉及老年患者多数需求项目的需求程度上,护理人员和老年患者的观点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

2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如上所述,大多数老年患者都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治疗依从性差、抗药行为等,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给予老年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老年患者焦虑、抑郁、孤独的心理,能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康复效果明显。

2.1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国内的相关研究证明[10],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最有效的护理方式之一,可以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李荣认为[11],老年病残患者均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心理症状的改善较显著。与刘一琴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实施心理护理后1个月,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较明显的改善,心理护理对控制老年患者的负面情绪效果良好,对病情的缓解有重要作用[12]。愉快和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2.2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健康信念的影响老年患者往往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有的合并多种疾病,因自身健康状况差,导致老年患者健康信念薄弱。研究显示[11],实施心理护理后,老年患者健康信念明显加强,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医护的信任度、对疾病的重视度、对按时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均大幅提高。对老年人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地改变错误认知,在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心理护理就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改善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帮助树立健康的信念,维护老年患者最佳的心理状态。

2.3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3],经过心理护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心理应激达到良好状态,血压、心率平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早期研究单纯关注心理护理对于血压、心率的影响相比,近年来的研究更加注重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影响。在实施心理护理后,许多老年患者头昏、头痛、乏力、恶心、便秘、失眠等症状明显好转。通过采用COPD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经过心理护理1个月后,老年肺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高[14],心理护理对于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良好。

总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极大关系[15],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病情,患者因躯体受病症影响产生较多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在病情本身恶化的基础上会造成进一步的影响,通过提高心理护理水平使患者的依从性和痊愈率明显提高。因此,针对老年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确保治疗效果。

3老年患者心理评估、心理诊断与心理护理措施

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前提是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的诊断,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在疾病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3.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习惯、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16]。为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综合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功能评价及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以确定老年患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及心理失衡的原因。鉴于老年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减弱的情况,除了要与患者交谈,更要注重和患者亲人交谈,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的轨迹。

3.2心理诊断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患者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需要指出的是,老年患者的心理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心理诊断也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结合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的情况不断修订完善。

3.3心理护理措施

3.3.1观察细致,态度和蔼,充分尊重老年患者老年患者除了要求医师技术水平高外,特别希望被重视、受尊敬。护士应充分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热情周到。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啰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17]。

3.3.2建立护士主导,多方参与的新型护理机制运用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家属、医师共同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获得可能的社会支持,鼓励其与家属联系、相处,参与社会活动,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倾诉、求助渠道,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18]。听取家属的见解、希望和要求,鼓励患者与家属尽可能多地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更好地自我调节,进而使患者超越情绪的影响,变得更加理智达观,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3.3加强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方式,能和老年患者交流感情,消解孤独的心理,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护士应特别关注诚挚的沟通在以下重要时点的作用:初入院时,通过介绍环境和规章制度,征求患者意见,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为住院后的心理护理做好准备;配合医师制定的医疗计划与老年患者进行交谈,充分满足患者知情权,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争取患者的配合,坚定信心;在老年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者产生情绪波动时,通过交谈稳定其情绪,防止负性情绪和不良的心理感受加重病情,导致病情复杂化。

3.3.4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常规护理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宣教,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健康宣教,使得老人们自觉主动地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注意保健,防治疾病发生,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才是科学的生活方式[19]。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促进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感受,心理和行为呈现良性循环。通过健康宣教,鼓励老年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长期参加声乐、舞蹈、摄影等文艺活动使各感觉通道更为积极地接受外界刺激,有助于减缓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20]。健康宣教在心理护理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是心理护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老年患者心理护理队伍建设

心理护理的实施依赖于护理人员,他们的护理技能、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目前,大多数护理人员较年轻,他们在对事物和现象的判断、思维、反应能力等方面都与老年患者存在较大差异,对老年人心理特征的把握不够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护理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21],护士对老年护理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相对优于老年人心理特点的掌握情况。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关注在职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护士通过在职自修、函授或进修的方式学习老年心理护理知识和沟通技能,选派优秀护士脱产学习老年人心理护理,有计划地举办老年人心理护理讲座;另一方面要重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德国专门开设了老年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人文政治、社会-心理、医药及护理、工作方法及管理4个方面。日本也强调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各类老年护理人员均需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取得相应资格[22]。为了让更多的老年患者能接受优质、全方位的护理,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老年护理专长,能独立解决老年专科护理中疑难问题的老年专科护士迫在眉睫。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观念也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能消除老年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愉悦、积极的心态,增强老年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要运用最新的护理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老年患者遇到的身心健康问题,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造福广大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2]关锐,张磊,范艳艳,等.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必要性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3B):7-9.

[3]Tsai SJ,Yeh HL,Hong CJ,et al.Association of CHRNA4 polymor-phism with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in elderly males[J].GenesBrain Behav,2012,11(2):230-234.

[4]张文艳.老年人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22-324.

[5]鞠法红.老年人常见问题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364-365.

[6]Jacobsú,De Castro MS,Fuchs FD,et al.The influence of cognition,anxiety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over treatment adherence in uncontrolled hypertensive patients[J].PLoS One,2011,6(8):e22925.

[7]Cooper C,Katona C,Lyketsos K,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eatments for refractory depression in older people[J].Am J Psychiatry,2011,168(7):681-688.

[8]张乐溪.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18):149.

[9]刘垠良.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00-501.

[10]李宝侠,李芳侠,张红梅,等.老年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141-142.

[11]李荣.46例老年病残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2):190-191,194.

[12]刘一琴.76例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60,162.

[13]屈瑶哲,翟昌林.心理护理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J].求医问药,2011,9(1):10-11.

[14]蒋艳芳.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61-162.

[15]李淑贞,李莉,李爱香.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18(25):102-103.

[16]李秀芳,赵凤春,崔丽平.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153.

[17]李秀莲.医护心理学[M].太原:山西科学出版社,2009:153-154.

[18]Osvath P,Fekete S.Suicidal behavior in the elderly.Review of results at the Pecs Center of the WHO/EURO Multicenter Study on Suicide[J].Orv-Hetil,2001,142(22):1161-1164.

[19]张菊敏,牛陵俊,张晋华.护理干预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535-536.

[20]刘沛妤,郭毅飞,刘军静.中老年人学习活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194-196.

[21]周晓艳,周云辉,文安笑.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10B):27-28.

[22]张蓉.国内外老年护理的研究及进展[J].当代护士,2010,10(中旬刊):11-13.

第5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1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智力改变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情绪变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人格变化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习惯按A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

    2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

    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4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

第6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医疗、护理者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身心愉悦的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当今社区护理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 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功能逐渐衰老,各项指标成直线下降,如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 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有的急躁易怒,为一点小事而经常发脾气。

1 .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或因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便,是老年人常常感到空虚,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出门,整天呆在家里,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

1 .3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郁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人早干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己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 .4 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

1 .5 健忘: 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经常忘记吃药;出门忘记关门等,所以会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

2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 .1 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适应。

2. 2 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2 .3 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夫妻争吵,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 ”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不便 ,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 4 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处理好心理问题,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措施如下:

3 .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老年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康复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身体的不适感,可能会加重他(她)们的孤独、 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从生活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和控制自己,适当参加社交活动,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 .2 创造优美舒适的休息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心里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

3 .3 合理安排老人的生活:从老人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生活,鼓励老人适当活动,适当的娱乐、 阅读等也可分散老人对疾病的注意力,有意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第7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转贴于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 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

第8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1 患病特点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 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 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 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身体各器官损害加重、致残率高,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到各种诱因激化,病情易恶化。

1.6伴发各种心理反应 老年人患病后,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发病初期患者往往以焦虑为主要表现,当病情有波动时患者主要 表现为恐惧,如果疾病长期未愈则患者又会表现出抑郁、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老年人心理、精神问题要给予重视。

1.7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化使机体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迟缓,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故老年人用药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镇静剂、强心剂、利尿药等,一般成人常规剂量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宜慎重,不宜超量使用药物。

在对老年患者评估时应尽量考虑到上述特点,并注意个体差异,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与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老年人的治疗方面应尽可能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使医嘱的执行能力下降并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种类和频次,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2 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独特特点,护理方面也与成人护理有所区别。除了要做好疾病护理外,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尤其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2.1病情评估的全面性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知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接受信息和沟通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时,要注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观察、询问、体格检查、量表筛查、辅助检查等手段,获取全面、客观的资料,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为老年人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2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2.2.1要有责任心 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反应不敏感,健康状况容易发生变化,掩盖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迅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延误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科护理技术,具备准确、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 判断能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全身心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

2.2.2注重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2.3增强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 对于老年人的需求,专业老年工作人员常常想到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而很少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资源。老年人在很多时候都以被动的形式生活在依赖、无价值、丧失权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顾意识逐渐淡化,久而久之将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老年人本身的资源,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强化、巩固和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从而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尊严。

2.3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各种心理变化,常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倾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愉快的心境。

2.4安全护理的普遍性 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做到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信息。

第9篇: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应对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动作宜慢,防止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 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 心理护理

3.2.1 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 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 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