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制冰方法范文

化学制冰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制冰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制冰方法

第1篇:化学制冰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采取高血脂防治干预手段无干预措施的高血脂年轻患者疾病进程的不同,确定有效的高血脂防治手段。方法 确定相应干预措施,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来该院体检结果显示患有高血脂的年轻患者200例,与患者进行沟通后,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干预组118例,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措施完成情况、血脂4项以及高血脂常见症状。 结果 干预组患者大部分坚持完成干预措施两个月;干预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小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脂;年轻化;干预手段;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079-0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高血脂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向着年轻化发展。有数据统计[1],我国高血脂发病率极高,患病人数可达1.6亿。但是年轻人群往往意识不到高血脂对自身健康的威胁,常在例行体检后才发现血脂升高的疾病变化[2]。有研究[3]发现高血脂能促使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为促动脉粥样硬化颗粒,临床认为高血脂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预防高血脂年轻化趋势发展是临床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该研究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来该院体检的患有高血脂的200例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 研究目的

分析高血脂发病年轻化的因素,提出防治青年人群高血脂发病的方法。比较采取高血脂防治干预手段与无干预措施的高血脂年轻患者疾病进程的不同,确定有效的高血脂防治手段。

2 影响高血脂发病年轻化的因素

2.1 饮食结构不科学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极大的改变,脂肪、蛋白质、糖类等高卡路里的营养物质的食用过量,使得高血脂发病率逐年上涨。

2.2 运动量缺乏

高血脂年轻患者中,不乏办公室工作人员,这类人群平时工作多处于坐位姿势,并不经常运动,最终诱发高血脂。除了高血脂之外,这类人群还常常伴随其他疾病,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2.3 不良生活习惯

与古人的生活习惯不同,现代人生活不规律,睡眠时间不充分,还有大量吸烟饮酒的情况发生,加上熬夜现象,日积月累下引发各种疾病,高血脂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2.4 生活压力增加与重视程度不足

工作压力增大,大部分年轻人无暇顾及身体的健康。更有年轻人认为高血脂等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放松了对疾病的防治意识,不能及时发现疾病,延误医治时机[4]。

3 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于前来该院体检的患有高血脂的年轻患者200例,与患者进行沟通,将同意接受该院早期高血脂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将不接受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组118例,男性67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为(38.61±10.94)岁;对照组82例,男性43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35.48±11.07)岁。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研究方法

向两组患者提供高血脂防治建议,并通过短信或邮件方式督促干预组患者实施。在干预措施进行两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脂四项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措施完成情况以及高血脂症状发作情况,进行比较。建议干预措施:低糖低脂饮食;每日步行1 h或以上;禁止(或少量)吸烟、饮酒;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早睡早起。

5 y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

6 结果

6.1 干预措施完成情况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对防治高血脂干预措施的情况,对照组中增加蔬果摄入量完成情况最佳,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饮食结构的不科学并有意识的改变。而对照组中戒烟、酒坚持30~60 d人数较多,认为与大部分女性患者及部分男性患者不吸烟的情况相关。整体比较,干预组对防治措施完成更佳,见表1。

6.2 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干预组血脂水平虽为完全恢复至正常血脂范围内,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血脂4项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脂的继续升高,见表2。

6.3 高血脂常见症状比较

比较两组高血脂症状发生率,对照组日常出现高血脂不适症状要高于干预组措施,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见表3。

7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高血脂症逐渐年轻化,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威胁。据调查[5]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具有高血脂的人可以达到18.6%。而经研究[6]证实,高血脂有更大的几率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群中,有80%以上的患者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防治高血脂的发生刻不容缓。

防治高血脂首先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意识到生活不规律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尽量避免熬夜,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应当改变膳食习惯,多进食水果,减少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最后应当加强体育运动的锻炼,有研究[7-8]发现,运动对不同人群的高血脂均有显著改善的作用,说明运动可以有效的维护身体健康的状态。因此在工作结束或间隙中,应当增加体育运动的活动量。

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措施完成情况发现,大部分干预组患者可以坚持2个月,而对照组患者除多食用新鲜水果这一项措施外,其余措施并不能得到长期的坚持。在2个月后分别检查两组的血脂4项,发现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TC、TG、HDL-C、LDL-C虽未完全恢复至正常,但下降水平较明显,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不适症状如头晕、肥胖、四肢无力、眼袋水肿,发现对照组症状发生率较高,说明高血脂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而坚持防治措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9]发现运动不足、起居不节律是造成各种慢性病,包括高血脂在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依从性高的患者可以更好的完成干预措施,更加有效的控制的高血脂[10],与该研究的结果相合。

因此,增加自我对高血脂危害认识的重要性,并能够坚持完成改善血脂的措施,也是防治高血脂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组.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助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20-427.

[2] 闻安强,慈书平,胡正宝,等.11326名在职人员健康体检相关疾病和血脂血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124.

[3] 曾清A,徐翔,徐臻,等.高血脂妇女绝经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J].江西医药,2015,50(3):263-264.

[4] 笃铭丽,王秋莉,赵钧,等.高血脂患者血脂相关知识需求及自我保健行为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33(5):543-547.

[5] 张希,潘臣炜.老年体检人群血脂检测结果5年趋势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9):89.

[6] 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7] 张宝玮,龚惠,张洁.运动降低冠心病发病率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低水平相关[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6):733-737.

[8] 朱慧红,马小英.高血脂人群的非药物性治疗[J].上海医药,2014,35(8):48-50.

[9] 汪熔芳.运动不足的慢性疾病成本和运动健身的经济绩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2):45-47.

第2篇:化学制冰方法范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ELISA;化学发光法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又为乙肝的高发区,约占世界HBV感染者的一半。乙肝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HBV标记物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肝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检测HBV-M使用较多的仍是占主导地位的ELISA法。随着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其在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化学发光法更适用于需要进行定量、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患者标本,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炎标志物与ELISA法有何差异尚无明确的结论。本研究分别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标志物,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乙型肝炎的筛查、临床诊断、指导用药及其判断预后等不同目的的检测选择一种更为快速、准确且节约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3岁~76岁,平均47岁。其中单独HBsAg阳性5例,单独抗-HBe阳性11例,单独抗-HBs>1000IU/L的5例,单独抗-HBs>10IU/L但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美国雅培全自动酶免分析仪ARCHITECT-i2000。

1.2.2试剂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肝炎标志物ELISA试剂盒;ARCHITECT-i2000 SR乙肝标志物配套试剂。

1.3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1.3.1 ELISA法所用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于有效期内使用,操作和结果判断严格按试剂要求进行,并记录结果。

1.3.2化学发光法将所收集到的血清用美国雅培全自动酶免分析仪ARCHITECT-i2000进行检测,乙肝六项标志物的定值质控血清购自雅培公司,操作和结果判断严格按试剂要求进行并记录结果。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的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乙肝结果比较乙肝两种方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31%、92.31%、95.38%、81.54%、92.31%。经配对χ2检验HBsAg、抗-HBs、HBeAg、抗-HBcIgM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注:*表示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常规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查为五项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是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和判断HBV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依据。HBV标记物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肝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HBV-M的变化是评估乙型肝炎感染后病情转归的重要依据,也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监测指标之一。

目前国内检测HBV-M使用较多的仍是占主导地位的ELISA法。ELISA法的优点在于它操作简单、适合于大批量标本的测定,并且成本低廉,其灵敏度也较好。但在临床检测中的ELISA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①操作过程中各个微孔反应板的间隔小,容易污染,易产生假阳性结果;②无法定量,灵敏度相对较低;③由检测原理带来的前带现象无法解决;④无法完成HBV感染的动态观察以及低水平HBV感染指标检测,只能满足临床对单纯阳、阴性结果的判断。随着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其在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简称CIA,是以吖啶酯(AE)及其衍生物标记单抗,AE分子中的活化基因与抗原或抗体末端氨基共价结合后,生成的标记物化学发光活性强、稳定性好。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等优点。

谭璐等[2]比较了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结果发现两者灵敏度基本相似,对HBsAg,抗-HBs,HBeAg及抗-HBe的检测相互符合率均在95%以上,但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的自动化程度比ELISA法高,并能定量检测HBsAg和抗-HBs,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监测病情。彭仕芳[3]等对11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HBsAg、HBeAg、抗-HBc和抗-HBe四项指标,结果显示化学发光法检测各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ELISA法,化学发光法对血清HBV标志物的检出阳性率高于ELISA法,特别是对HBeAg和抗-HBe指标的检测。

本文两种方法测定肝炎标志物,只有抗-HBe在两种检测方法中有差异(P

综上,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且都能满足临床需要,从方法学角度和自动化程度看,化学发光法技术优于ELISA法,但由于仪器、试剂较昂贵,不同目的检测应选用不同的方法:ELISA法可用于健康体检,术前肝炎病毒筛查等;化学发光法可用于肝炎患者的疾病监测、指导用药、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巧莲.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报,2008,9(11):82-85.

[2]谭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94-295.

[3]彭仕芳.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8-35.

第3篇:化学制冰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荠菜抗炎止血药理作用。方法分别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小鼠断尾出血时间(BT),小鼠血浆复钙时间(RT)的方法,ig给药,观察荠菜的抗炎止血作用。结果荠菜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能明显缩短小鼠BT及RT。结论 荠菜具有一定的抗炎止血作用,其机制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抗炎止血作用能部分解释荠菜生药的传统功效。

【关键词】 荠菜; 抗炎; 止血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stypticity effects of Capsellae brusa-pastoris.MethodsClassical experimental method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bleeding time tests were conducted.ResultsCapsellae bursa-pastoris inhibited the auricular edema,exudation of abdominal blood capillaries and cotton pelletinduced auricle edema. Capsellae brusa-pastoris could obviously shorten BT and RT.ConclusionCapsellae bursa-pastoris exhibits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stypticity effects.

Key words:Capsellae bursapastoris; Antiinflammation; Stypticity

荠菜Capsellae brusapastoris为十字花科植物,全草入药,异名较多,河南称荠荠菜。在河南的田间、沟边、路旁均有野生,可在3~5月采收,除去枯叶杂质,洗净、晒干入药,《中华本草》记载。现四季栽培,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早在民间流传其食品妙用和药理作用较多,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荠菜化学成分[1]有:胆碱、乙酰胆碱、荠子碱、育享宾、麦角克碱、延胡索酸等40余种。荠菜入药在我国历代本草学中均有记载,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平无毒,具有益脾明目,祛风解热,止血和胃的功效,可用于痢疾、水肿、吐血、便血、淋病、乳糜尿、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等多种疾病的防治。荠菜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华本草》对荠菜药理作用已报道有兴奋子宫、抗高血压、抗肿瘤作用,目前国内文献中尚无抗炎止血作用报道。故本研究针对荠菜进行抗炎止血作用方面实验。

1 仪器与材料

1.1 动物NIH纯种小鼠,由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为(20±2)g,健康,雌雄随机分配。

1.2 药物100%鲜荠菜水煎液(由本校药剂教研室制备),制作方法:鲜荠菜全株除去枯叶杂质、洗净,凉去表面水分,称取200 g加入1 000 ml水,置砂锅中煎到250 ml时,过滤,滤液倒入烧杯中,置恒温水浴槽中加热,滤液挥发到200 ml,冷却后放入冰箱备用。消炎痛片剂,南阳普康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2004.07.12。云南白药,云南白药集团公司生产,批号:040712。

1.3 仪器灌胃器、精密天平、754分光光度计。

2 方法与结果[2,3]

2.1 对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2.1.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取NIH纯种小鼠(20±2)g 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ig生理盐水10 ml/kg,荠菜水煎液组分别ig荠菜水煎液10.6,21.2,53.0 g/kg,消炎痛组 ig消炎痛0.015 g/kg,1次/d,连续4 d,于末次给药后1.5 h,用二甲苯30 μl均匀涂于小鼠右耳两侧,30 min后剪下两耳,用9 mm打孔器于两耳相同部位取下两耳片,置于精密天平上称重,计算肿胀度(肿胀度=右耳片重-左耳片重)。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荠菜水煎液21.2,53.0 g/kg能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表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转贴于

2.1.2 对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取NIH纯种小鼠(20±2)g 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组及给药方法同2.1.1项,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1.5 h尾iv 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 ml,10 min后ip 0.7%冰醋酸0.1 ml/10 g,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动物,每只ip5 ml生理盐水,并轻揉腹部3 min,然后从腹腔内吸出腹腔冲洗液3 ml左右(冲洗液如被血液污染,则弃去不用),1 000 r/min离心5 min,用754分光光度计于590 nm波长处比色,测定吸光度(A)值。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荠菜水煎液21.2,53.0 g/kg能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表2 对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通透性增加的影响(略)

2.1.3 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取雄性小鼠,23~28 g,麻醉后,于左、右侧腋窝皮下分别植入精密称定的10 mg消毒棉球。待小鼠苏醒后,选活动正常的模型鼠按2.1项方法分组和给药,1次/d,连续8 d(给药期间,伤口被抓破棉球脱出的样本弃去),于第9天将小鼠处死,剥离肉芽肿。以各鼠的左右干燥棉球肉芽肿重量均值表示对肉芽肿增生的影响。结果见表3。荠菜水煎液21.2,53.0 g/kg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其小剂量无明显作用。表3 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略)

2.2 止血作用

2.2.1 对小鼠断尾出血时间(BT)影响取小白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NS),②~④荠菜水煎液组分别ig荠菜水煎液10.6,21.2 g,53.0 g/kg,小、中、大剂量;⑤云南白药组ig云南白药0.2 g·kg-1。1次/d,连续5 d。末次给药ig后30 min,距尾尖3 mm处剪断,开始出血后,垂直放入37℃水中,使尾断端在液面下3 cm处,观察出血时间,由表4可见,荠菜水煎液10.6 g·kg-1剂量对BT影响不明显,其余两组止血作用与NS组比较能明显缩短BT,止血作用与NS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或P<0.05)。表明荠菜水煎液较大剂量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表4 对小鼠断尾出血时间(BT)影响(略)

2.2.2 对小鼠血浆复钙时间(RT)的影响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方法同2.2.1项。各组小鼠均ig给药,1次/d,连续5 d。末次给药ig后30 min,断颈取血0.9 ml于加有0.1 ml(38 mg/ml枸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NS 0.2 ml,离心10 min(800 r/min),取上清液(无钙血浆)0.2 ml于试管中,置37℃水浴温育1 min后,加入28 mg/mlCaCl2水溶液0.2 ml,混匀后计时,1 min后每隔10 s,缓慢倾斜试管1次。观察血浆是否凝固,记录RT,结果见表5,荠菜水煎液21.2和53.0 g·kg-1中、大剂量组能明显缩短RT。表5 对小鼠血浆复钙时间(RT)的影响(略)

2.3 急性毒性实验取小鼠54只,雌雄各半(20±2)g,随机分为3组,荠菜水煎液①组53 g·kg-1,②组80 g·kg-1,③组100 g·kg-1给药;各组2次/d,连续7 d,详细记录动物反应情况。给药后第2天有大部分小鼠出现活动减少,第4天后逐渐恢复正常,无一例小鼠死亡,该实验主要观察7 d内小鼠有无死亡。实验结果说明荠菜无毒副反应,安全。荠菜水煎液用改进寇氏法测得LD50为(7.3±1.1)g/kg(P=0.95),相当干燥原生药量68.0 g·kg-1。

3 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荠菜水煎液较大剂量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对急性及慢性炎症模型均表现出明显对抗作用。所用冰醋酸致炎,主要在于冰醋酸释放出H+的局部作用,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亢进为主要病理过程的急性炎症。荠菜水煎液亦能抑制以肉芽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

在本实验条件下,荠菜水煎液21.2和53.0 g·kg-1剂量ig给药,可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说明其具有止血作用;并能明显缩短RT,说明其止血作用与影响内凝血因子而促凝血有关。《中华本草》说荠菜所含的荠酸,对各种出血病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实验结果与报道相符。

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小鼠以抗炎有效量的10倍 ig给药,观察7 d小鼠全部存活;其LD50亦达有效量的5倍以上,说明荠菜毒性较低。

本实验结果为荠菜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药理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学术出版社,1996:64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