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力是以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体育教学能力是属于能力这一大范畴中一个小的分支。对体育教学能力内涵的界定则应在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来阐述其特殊性。因此,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以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条件,以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并能外显的能动的心理特征。
一、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组织教材能力
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基础现状和条件来选配或增减教材内容的能力。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编写教案等。建立最优化、完整、系统的教学工程模式。
(二)组织教法能力
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理论教法、技术教法和练习教法等。这些教法都是根据课程类型、教材内容、综合学生接受能力而选择出的最佳教学手段,具体表现为:1.讲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精讲多练,示范准确。2.动用启发式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做到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拉制运动量;使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表达能力
包括文字表述、动作表述和意情表述能力:1.文字表述能力体现在教学文件、教案图表和各种教学计划中。2.动作表述能力包括示范直观教学和模型直观教学。示范直观教学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起着深刻的影响。模型直观教学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分解动作或完整动作的教学。3.意情表述能力,包括表意能力和表情能力。表意能力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的口头语言上。因为语言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所以要求语言清晰、简洁、宏亮、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表情能力表现在教师的体态及其它非语言能力。体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由教师的教态、举止、神情、手势和着装等因素构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出具体的教育方案的能力。体育教师教育管理能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应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2.既要掌握普遍的教育规律,又要掌握本学科的教育特点和方法。3.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力,要及时了解问题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教学评价能力
包括教学评价、体育课评价等。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学工作的一切因素。即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函、教学计划文件、教学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学习成绩等评价。体育课的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函,包括课堂评价、课后评价。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作业做出及时、恰当的语言评定,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课后评价包括课堂小结和课后小结。课堂小结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及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后小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关系,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构成的课堂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能否作为一个控制系统通过教师这个施控主体对学生受控客体进行能动作用,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使教学能力得以实施,达到施控的功效。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动的心理特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概括为“同化―内化―概括化―直觉―创新。”认识来源于实践,体育教学本身是思维活动和身体活动的结合,是在掌握一定地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通过自身的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构成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必须完备,构成教学能力结构的各功能系统也必须完备,否则将导致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阻,教学能力结构不可能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其过程中,既涉及它们之间有机融合、目标的制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又涉及信息反馈、评价与矫正,还涉及操作规范与要领等。
体育教学能力相关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外部条件,都不同程度的影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身体素质及环境是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主观因素,学校体育课的安排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客观因素。初中体育教师应具有危机意识,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来说,应调整观念,顺应社会需求,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的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2000.(03);
关键词:教学能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305-03
如今,高校的发展已经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2012年3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紧密相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质量提高”新阶段的迫切要求,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致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当前高校的迫切任务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上来,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胜任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与基础教育教学不同,高校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已有知识外,还要引导和启发他们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评思维精神。此外,高校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需要的人才。基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教师教学能力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教材转化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学执行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等。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需要
近年来,教学质量逐渐成为制约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教育部2007年年初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受此文件精神影响,“提高质量”日益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而2010 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将提高质量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由此看出,质量仍然是困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也表明,仅仅在高校内部或外部建立一个质量保障系统,并不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制度仅仅是外因,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抓住内因,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入手。
(二)培养大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使得大学生知识更新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改变旧有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反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求高校教师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识传授放在第二位,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出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结构改善的需要
2012年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当前的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和不确定性启示我们,教学过程不必囿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不存在所谓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因时而异和因地制宜。这也表明了教学研究能力是高校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加强的核心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唯此,教师才能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有效地把握高校的教学活动。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也应不断拓展,增加新的元素。
三、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
自1999年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4.3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7%。由此可见,青年教师数量几乎占据了高校教师的半壁江山,而近几年全国各高校快速发展中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引进的青年教师直接进入课堂,由于未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实践经验较为缺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的新要求,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于是,2011年在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促进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已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13-02
我国教育部面对现在的教学观点指出,一个国家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培育人才的基础,而人才的培养主要点在于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国将来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我国现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说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发展不断地进步,幼儿园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也就有着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技巧;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懂得教书育人等等。在这么多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因此,幼儿园园长应该注意该问题,面对这些幼儿教师时,首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快速地完成幼儿园交给他们的任务。根据我国现在的教学现象,本文总结出如何快速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面临班生数多的问题,给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和内容的主次分不清的情况。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吸收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教学环节的进度控制得不好、驾驭课堂能力差等等。如在科学教育活动《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中,教师急于让幼儿说出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这些问题都是经常出现的,这样就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教育效果。
2.对教材研究不透彻。教师的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备幼儿的前期经验,备幼儿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不备幼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课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不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忽视活动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材选择要考虑是否适于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适于本地区的资源、文化特点。只有灵活、创造性地选择教材,分析教材,才能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
3.对幼儿缺少关爱、重教书轻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关注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计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能灵活地追随幼儿的表现,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将幼儿的思维转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环节中。缺乏关注、接纳幼儿不同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没有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没有尊重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质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老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如何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是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辛勤的园丁,他的职业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了解相关法律,如《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洁身自好、在职守法、团结互助、认真教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了解自己教学方向,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规划,积极向上地引导幼儿,告诉幼儿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不要把社会不良风气带进课堂,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让幼儿对不必要的事情产生过多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一言一行很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面对孩子时,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青春、斗志昂扬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决心,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勇敢,为孩子树立更多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作为幼儿教师,孩子的启蒙教师,更要把孩子的“门”领对了,让孩子今后可以自己走下去。“讲授在课堂,功夫在门外。”幼儿教师更应该在上课前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合理地安排一些情景教学,教师准备些用到的道具,更加方便让幼儿自由地发挥。例如:在“帮助小白兔”的主题活动中,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的期间,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培养幼儿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同时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后,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让他们站在“大森林”中,亲身地体验,并且积极地参与。接着,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情景,如:小盲兔寻找回家的路,表演过后让幼儿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带上墨镜,体验小盲兔的真实感受。教师在孩子进入故事中后,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解小盲兔的故事;幼儿为小盲兔设计回家使需要的道具等。整个教育的过程,链接有序,环环相扣。设计时,有静有动、时快时慢。让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地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下去,活跃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从上课开始就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运用讲故事、谈话、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语言表述、角色扮演、开拓思维,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活泼好动的幼儿,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内心所想,积极引导,告诉幼儿怎样做是对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躁,耐心地引导,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学应该因人而异,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认知的特点,因材施教,慢慢地引导,才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幼儿教师在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要注意随时与幼儿保持互动;要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以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每个幼儿交往,关系热爱每个幼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首先,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为教师提供学研互动平台。倡导教师人人参与的互动式教研,以教研组成员走进课堂,教师走进教研活动中心的形式,在年段教研时教师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总结提炼成专题研讨,如:大班年段――评价环节是否必要?怎样组织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中班年段――怎样使活跃课堂与良好常规相一致?当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进行调控?小班年段――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体现资料的价值?等专题活动。开展教师自身的教研,同伴互动的教研,教师与教研组互动的教研,从而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其次,充分利用互相听课的形式,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有效地落实教育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要求教师要坚持经常性下班级互相听课,听完课后开课教师要说明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听课教师要依据设计者的意图和自己对本活动的理解,让听课老师互相对话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会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更能取长补短。又如,每学期由教研组针对本园的实际和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确定教研专题,以举行“人人一堂公开课”和“一课多研”的形式,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尊重教师教育个性的成长,在评课中,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提出质疑的困惑,为教师营造自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各种观点在激情碰撞,迸发出教育行为的思想火花,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教研平台,为老师的可持续发展务实根基。
教师是其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主体,只有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并且付诸行动,不断地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反思、分析、总结,才有可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发展,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龚艳冰.高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61-63.
[2]韩同伟,孙保苍.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课程能力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8-70.
[3]徐振贤,徐玉清,姚成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石油教育,2000,95(4):18-21.
[4]孙彩霞,沈为民,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讲课比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65-66.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约因素
当前,教育质量成为中外教育界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强调:要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教学为本。
1 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实意义
提升高职教学能力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高职教学质量。教学能力高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必须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3)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现在的高职教学改革即注重教师的教,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传授学生如何学。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4)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对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 制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无需置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却成了“讲起来重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忙起来不要的鸡肋”。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笔者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制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原因。微观层面是指教师个人原因;中观层面是指学校因素;宏观层面是指社会因素。
2.1 微观层面――教师个人因素是根本原因
2.1.1 专业素质的的不足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不仅包括教师所学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还应包括教师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满腹经纶,可是他们的课堂掌控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欠缺,在课堂上无法很好地授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其所云,这是非常遗憾的。还有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教师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上课就完全依赖教参,照本宣科。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教参里没有的知识点或专业问题,他们只能哑口无言,尴尬面对,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储备是非常重要的。
2.1.2 教学道德的缺失
教学道德是人的思想道德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道德的价值核心。部分教师教学道德意识淡漠,如:教学态度不端正,不甘在三尺讲台上潜心教学,工作敷衍了事。部分教师认为高职教育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不去专研教学方法和传授学习方法。再者,部分教师认为高职生都是高考失利者,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所以在授课是没必要多讲什么,更没必要去探索如何教学,上课一手拿教参,一手拿粉笔,照着教参读写。教学行为松懈,部分教师不认真备课,课堂上欠缺整合能力和掌控能力,想到哪说到哪,海阔天空却与授课内容和任务不相关。有的教师无时间概念,上课迟到,下课提前。对于学生的作业,有的教师要么没有很好地评改,要么甚至不改就发回给学生。教学评价弄虚作假,为应付教学检查和考核评估而大做表面文章,对自己的学生没能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教学道德的缺失,对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2.1.3 教师忠诚度危机
这里的忠诚度是指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师在社会物质面前变得浮躁。少数教师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信念,过多考虑个人得失,热衷于第二职业;重金钱欲望、轻教育事业;讲物质享受、淡理想追求。教师出现忠诚度危机的最之间表现为工作敬业度下降,出现职业倦怠等心理。在日常教学中,厌烦教学工作、漠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提升和自主发展没有任何的欲望和规划。
教师忠诚度危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多种兼职、副业为主。由于高职教师不需要坐班,这为一些教师兼职提供了保障。有些教师坚持以副业为主,对于学校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从被调查的教师那里了解到,有70%左右的教师在外有一份兼职,有的甚至在外开公司,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生意上,俨然忘了自己是一个教师,也忘了自己的主业是教书育人。这些教师也只有上课时在会在学校出现。而且,这部分教师每每都以生意人的姿态出现。对于这部分教师,教学于他们已无多大意义,只是他们养老的基本保障。这不仅是学生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2.2 中观层面――学校因素是主要原因
2.2.1 欠缺制度保障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教师内在需求,也依赖于外部环境。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目前高职院校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教师入校时的岗前培训、高职师资培训已成为教师上岗和评职称的途径;高职教师培训的另一个尴尬局面是,多数培训无论是培训的内容,还是培训的专家都是以本科为主,培训对象是本科、高职、高专教师大聚会;以提升教学能力为培训内容的少之又少,多数是为了凑够培训的课时,培训的内容脱离了实质;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很多培训是没有考核方法的,很普遍的一种方式就是,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结业证书。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培训的内容是用不上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建立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制度。
2.2.2 考核、评价制度偏颇
目前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中主要依据教师上课课时量和多少,在计算课时量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很少把教书育人和教学效果联系起来。而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就导致很多教师为了职称晋升,课后忙于搞科研论文,疏于教学工作,把教学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不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不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样就把科研和教学无形地放到了对立面。科研的目的本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提升教学的。现在却成了阻碍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2.2.3 内部机制欠公平
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得到的劳动报酬相关,而且更与人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相关。在实际中,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及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以此为根据判定是否公平。当出现较大的不公平时,人们就会聚集抱怨,批评现行的分配方案和制度。既然付出和得到存在这么大的差别,谁还能安心地付出辛勤地劳动。公平理论也适用于学校。因此,学校现行制度、政策和人事关系一定要做到公平。任何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和制度都应该听听一线教师的声音。
2.3 宏观层面――社会因素是重要原因
2.3.1 师范教育薄弱,教学素养缺失
当前有部分高职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的,而且,占相当大的比例。在笔者所处教研室,13位教师中,只有4位毕业于师范院校;在笔者所属的系部里,36位专任教师,有10位毕业于师范院校。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缺乏教育课程知识,以及对教师职业训练的空白,使得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碰到不少的难题,糟糕的是他们大多不能从专业角度解决,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或是解决时间拖沓。岗前培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终是短暂的、压缩性的学习。另外,高职大部分教师被聘用是因为他们有专业知识或科学才能而不是因为他们有教育才能。
2.3.2 教师待遇低,职业声望不高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是高尚。然而在表面上得到的尊重,并没有体现到他们应得的报酬上。教师清贫。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尊师重教,人们对教育的热情空情高涨。教师地位有所上升,特别是经济地位有所上升,但是高职教师的工资待遇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有59.6%的青年教师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有22.0%的在3-4万元,只有4.0%的在5万元以上。教师面临的生活问题,如住房、医疗等却亟待解决。这就使得很多教师难以安心工作,更别说教学能力提高了。另一方面经济地位的提升,并没能使教师的声望跟着上升。在我国,将教师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两个假期,而非它的报酬。
明确了制约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为我们探索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与培养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从高职走向高质。
【参考文献】
[1]刘东菊.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0(6).
>>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探讨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方法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路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 提升工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培养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探讨 课堂教学竞赛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浅谈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构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长效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陈方.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校本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3]赵菊珊,马建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4]田丽丽.教师教学促进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5,(5).
[5]邵春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认知学徒制视野[D].无锡:江南大学,2011.
[6]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7](美)阿兰兹.学会教学:第6版[M].丛立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陈利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一、注重自身形象,为学生作好榜样
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塑造自身专业形象,一般从事艺术教学的同事,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年轻的同事喜欢从穿着上显示自己的个性,但在常人眼中,就是奇装异服,特别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对自身形象更应该严格要求,从衣着鞋帽、言谈举止方面都应该符合教师的职业规范,即使对新潮服饰再情有独钟,但是在工作中也一定要规范着装,在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语言得体,为学生作好榜样。笔者在教学中严于律己,在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威信,确保整个美术教学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具备深厚功底,授学生专业知识
除了外在形象,作为美术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如美术字、手工、素描等等,都应具备深厚的功底,在面对美术艺术作品时,领悟能力也应高人一等。笔者为了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坚持每周安排自己练功,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加强对某项基本功的锻炼,通过不断地强化巩固,自身美术内功不断提高。除此以外,笔者也积极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为自己专业知识添砖加瓦,以深厚的专业功底征服学生,在美术教学教育岗位上更好的工作。实践证明,作为美术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功底,才能更好地胜任美育工作,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做到流畅表达,让学生提高技能
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要通过语言表达方式,教会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所以,教学成效的高低是直接由教师表达能力的高低来决定的。美术教学语言比不上语文教学语言的丰富华丽,但是也是有着一定的标准的。首先,教师在美育工作中,不能对学生使用方言,必须运用规范的普通话;其次,教师讲述的每句话都要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特别在教学中,不能随心所欲,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仔细地斟酌,保证前后表达的意思是在逻辑上是连贯的,不能东一茬,西一茬,不利于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美术的教学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不能啰哩啰嗦,应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只有在美术教学中做到流畅表达,才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四、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帮学生开阔视野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也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美育教学成效。笔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技巧,通过不断的强化,目前已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一方面,笔者能够从教学网站上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素材,如美术大师的优秀作品,世界著名建筑等等,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通过直观感受,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情感体验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色彩、空间搭配的模拟演示活动,学生在逼真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对教学内容加深了理解和感悟。
五、增强沟通能力,与学生互动交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和沟通能力。笔者在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时,首先会用温和的语气,消除学生的畏惧和拘束;其次,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时,认真倾听,搜集对教学有利的信息;另外,笔者为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效率,通过巧妙的启发和引导,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上,完成谈话的目的。
六、合理引用借鉴,让自身提升能力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不仅在教材和教法上下功夫,还要学会取长补短,借鉴其他同事教学的成功经验。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教育期刊、杂志和网站中搜集对自己教学活动有效的内容信息,通过吸收消化,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公开课和研讨课等形式,与同事间相互讨论研究,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笔者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和汲取他们的优点,结合自身美育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消化和吸收,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通过不提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投入到初中美术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教师;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72-02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社会发展方式也从传统的数量的简单增长向低成本高质量转变,各种创新型成果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根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然而,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需要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形成的,也就是说,创新是需要主体的,而这个主体就是人才,只有大量人才的积极参与和行动,才会将创新型思维转变为创新型成果,也才会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目前,国内各个高校都已经行动起来,为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实现创新型成果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的检验和指引,既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创新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创造性开展工作打下基础[3]。而实践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实践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然而,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走过场,致使实践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直接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4]。主要表现在: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实践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实践资源过少,实践场所局限于校内;实践过程简单重复,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等诸多方面[5]。因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实践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培养创新拔尖型人才必须解决的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发挥各自教学专长,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加入教师队伍,开展对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及奖惩机制,从多个方面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为高校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通过拓宽渠道和创新方法,大规模引进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从源头上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拔尖型人才创造必要条件;
2.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或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充分实现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定期更新;
3.通过全方位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多渠道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使实践教学过程不断规范、系统,最终形成创新拔尖型人才培养的技术体系;
4.以学生创新能力高低和创新性成果的多少作为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奖惩,促进教师自觉接受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良好氛围;
5.在学校或院系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全面实施和实践效果的真正体现,形成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研究内容
在项目开始之前,首先应该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界定。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主包含的内容有: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准备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协调能力、实践教学结束后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总结归纳能力及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能力。在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针对特定专业制定具有特色的实践内容,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实习、设计、管理、社会调查等具体实践活动的能力。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是一个涉及到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用其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过程,要求教师能够事前引导、事中指导、事后总结,确保实践计划的全面完成。因而,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2.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根据教师组成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制定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长期规划,作为总体纲要逐年执行,并在每学年开始前即制定当年度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具体方式。
3.改进教师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国家和地方人才需求部门的要求,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方法,探讨实践教学形式。
4.不断革新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对当前科技发展水平的关注和了解,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优化结构,增加新的教学素材、制订具体的最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5.建立科学合理的与教师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学生学习的心态、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的丰富度及事物的发展规律等方面研究实践教学的特色和内在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中去。
6.完善实践教学评价及奖惩机制。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师综合评定成绩中的比重,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创新性成果的奖励。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调整人才引进政策、放宽准入条件,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到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通过专、兼职教师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与能力。大胆打破原有制约人才进入的通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实现优秀人才进入无障碍,从而建设成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富有责任心,梯队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
2.以创新驱动为主线,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制定政策和规范行为,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最新成果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通过对兄弟院校相同或相近课程的考察、调研,制定出既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又能体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增加创新型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
3.基于创新理念,鼓励教师全面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的单一模式,增加校外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鼓励教师加强和校外企业的合作,打造校企共建课程,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增加教学特色。对基础性、传统性的教学经典内容进行改造和润色,使之富有新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4.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①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工厂、管理部门等生产一线学习、调研。适当安排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参与生产活动,以接触最新技术、积累行业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②通过利用寒暑假和结课后的空闲时间让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或者选聘校外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技术骨干来校作讲座,促使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技能技巧和前沿性技术,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行业发展始终保持一致。③选拔教学热情高、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参加相近专业或基础行业的第二学历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素质和综合教学水平。④加强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定点实习企业,促进产学研基地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到基地学习、实践,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5.以奖惩机制为引导,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大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师年终综合评定中的比重,对教师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成果及时给与表彰奖励。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政策方面,适当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逐步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技能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个人收入挂钩,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资金津贴、安排进修和培训等方面向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倾斜,建立明确高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6.围绕创新驱动型教学目标,优化实践教学效果考评方法。教务处每年组织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把学生的质量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各班配备学生联络员,定期召开联络员或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实践教学情况。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密切相关,只有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后,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全面发挥,也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震,朱昌平,范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28-130.
[2]王京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1.
[3]黄凤兰,陈永胜,等.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5):227-22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资源,师资力量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设,高等院校要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关键在师资。有高水平的教师,才有高水平的教育。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力求建立一支有良好品德、教学出色、师资均衡、干劲十足的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年轻教师授课专业化的内在需要,也是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师资力量发展的基础,同时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年轻教师自我提高的需求,更是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的,要通过大量时间和大量精力来打磨,因为很多年轻教师刚离开学校或科研机构,他们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角色转换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提高。通过对这些年轻教师进行教学前的培训以及在工作实践中的加强引导,使他们充分发现自身缺陷,为今后完善自身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助于人才政策的制定
年轻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承载着大量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探索,有利于年轻教师个人的发展,还有利于各高校认知青年教师的特点,以此培养和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科学、高效和合理的人才政策,牢固年轻教师力量,为各高校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师资队伍建设会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而年轻教师就是这最广泛的力量。对稳固全民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来说,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延续性,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会出现人才断档的情况,高等教育水平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年轻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育和义务教育不同,高校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它着重于理论与实践,以及专业性的研究。目前高校年轻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的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的设计能力是指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人特质,包括: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心理目标、个人认知等。教学的设计能力是年轻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准备工作,对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设计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从而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年轻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较强,学术专业能力也能够达到日常教学需要,但对一般教学法和学科教学法没有形成教学理念,初期阶段,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尚处于简单的理解阶段。对课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把课堂教学当成单纯的工作任务,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比较浅显,不能够客观看待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自己和他人经验为主,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年轻教师这一方面表现更突出。
(二)教学的实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学的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科研成果的能力,是年轻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展示,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有效的学习。高校教师除了教学活动外,还要完成科研任务,将最新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大学教学应有的特点。课堂教学良好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策略、能力等因素。青年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实践如何增加课堂互动。在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中,虽然有改变,但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忽略对学生的科学分析,大多数还只是掌握一些学生们的表面特征特点。很多高校教师事务性工作比较多,与学生的交流不是很多。年轻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使得与学生们交流不够。
(三)教学的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的研究能力是指侧重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换身份,把自己变成一位研究者去看待问题,要运用理论,依托科学研究方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一项严肃的学术工程,教学研究能力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极具开发潜能的核心能力之一。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毕业就直接走上大学讲台,对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很好地把学科内容转化为实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对思想认识不够,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模糊不清,把授课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用在职业生涯的提升,比如职称级别等等,没有放在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层面上,教师将更多地精力花在评职称、申请课题,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主动研究;二是很多高校的教育理论制度不健全,不能够很好地激励年轻教师进行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很多教研活动都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提高,比如没有充足的时间,计划不够科学,教师们的热情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了教研活动浮于表面,不能够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授课质量
想要上好一门课,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听课状态,师生互动,课程进度安排,整体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的准备程度。课堂里的时间虽然有限,但课下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经历,做大量细致认真的准备工作。1.备课时,首先应认真钻研权威教材及相关的参考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熟练掌握该学科领域的知识要点,熟悉并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并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其次,由于个别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也要利用媒体、网络、报纸、杂志等多渠道获取最新知识。2.设计逻辑严谨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语言的精炼度,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及纵横向对比。3.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愿意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应力求形式新颖多变,结合所学知识的相关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引入更多的案例、实例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与板书相结合,弥补多媒体条理不清,缺乏层次的不足,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更直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课后总结,提升教学技能
课后总结是有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自己教学安排、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授课技巧、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快速做出调整,可以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教师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各高校都设立督导组,设立专业人员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要把教学督导常态化,通过到课堂听课,对其教案进行检查、监控教学全过程,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全面掌握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对教学水平和效果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很利于年轻教师的提高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进行改进,以实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积极参加各类研讨会议及教学培训
中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线生物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教研部门往往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和创新实验设计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实验技能比赛,以提升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下面以一道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比赛试题为例,探究如何提升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1 生物学实验试题与方案分析
1.1 试题展示
试题内容:请在20 min内,根据所给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后,将观察结果呈现给评委确认,再根据实验结果判断A和B两种植物所属的植物生态类型即阴生植物、阳生植物和耐阴性植物,并表述结果及其分析过程。
1.2 试题分析
该试题考查的是通过植物叶的组织结构特点来判断植物的生态类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 写出实验方案设计;② 准确完成实验操作过程;③ 表述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1.2.1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方案设计1:通过徒手切片法完成植物叶片A和B的临时装片制作,再通过显微镜观察A和B两种叶片的组织结构,根据叶的结构特征如表皮组织及叶肉组织的分化程度、叶的外部结构特点,判断出植物A和B的生态类型。
实验方案设计2:通过双刀片法完成切片,其他同方案1。
1.2.2 实验操作步骤
方案1:① 将马铃薯块茎切成长方体小块,以此作为支持物。把A和B叶片切成小的长方形,夹在马铃薯小块的切缝中。② 左手捏紧夹着叶片的支持物,右手拿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连续水平斜向拉伸,可重复多次切取薄片。③ 用毛笔把切下的薄片轻轻刷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④ 用毛笔挑选厚薄适中的薄片,放在已滴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A和B。⑤ 在显微镜下找到清晰的视野,观察叶的结构。
方案2:① 将A或B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用手指压住叶片。② 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双刃刀片,沿和主脉垂直的方向切割材料。③ 每切一次后将刀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沾水一次,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入培养皿中。实验操作步骤④、⑤同方案1。
1.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① A叶片的叶肉组织分化明显,栅栏组织发达且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且层数多、较海绵组织厚度大,外部形态特征中叶片较厚、表皮有角质膜和毛被等附属物,A植物为阳生植物。
② B叶片的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组织内细胞排列松散、层数少,外部形态特征中叶片较薄、表皮光滑无角质膜和毛被等附属物,B植物为阴生植物。
2 对生物实验命题立意、特点及操作预期的思考
2.1 试题命题的立意
试题的考点在于植物叶片的临时装片制作、叶的横切结构显微观察、判断植物的生态类型,旨在考核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验的手段和方法是教师们较熟悉的部分,但知识的迁移是难点,如叶片的哪些结构特征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这需要教师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解答。考点的设置让教师既熟悉又陌生,这恰恰是试题设计的精妙所在。通过此类活动,推动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以促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2.2 试题本身的特点
本题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大赛的考题,其实验设计思想源于苏科版《生物学》教材中“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探究活动内容,实验目的是通过植物叶的组织结构特点判断植物的生态类型。
试题涉及的实验内容都是教师所熟悉的。但如何把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与其所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以对植物的生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有一定难度。试题的设计体现了立足于教材且高于教材,注重专业知识与实验能力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2.3 试题的预期与实测
本试题偏重于实验技能的考查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道知识迁移性很强的开放性试题。根据试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教师需要审题、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由于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叶片,如何有序精准地完成实验操作,这要求参赛者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此外,如何克服心理紧张等临场因素对参赛者的挑战更大。
实验的预测是大多数参赛者能够较准确地完成的实验操作,但准确判断结果会有些难度。实际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都给出了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但选择方案2的选手很少;虽然部分选手在实验的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实验结果错误或结果分析不正确,但大多数选手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比赛试题。
3 认识和解读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实验技能比赛试题既立足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又注重知识的应用,思维迁移跨度大,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比赛过程中,大部分参赛教师基本操作规范且符合要求,但也有选手出现了各种错误的实验操作。现将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3.1 实验操作动作的完成不够准确
在切片时,为了获取薄片要求选手使用臂力连续向自己身体方向水平斜向拉伸,且拉伸过程中使用的是臂力而不是腕力,而很多参赛教师操作中依靠的是腕力。还有的参赛教师实验操作动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横切,导致切取的薄片中不含主脉的维管束结构,影响实验结果。
3.2 实验操作的步骤还不够规范
在使用双刀片法切取薄片时,有的参赛教师连续横切,选不出足够薄的切片。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按照规范步骤来操作,即每切一次材料后,刀片放入培养皿内沾水一次,这导致所切取的材料越来越厚。还有的参赛教师显微镜的使用不规范,观察不到清晰的视野,导致实验结果失败。
3.3 实验操作的步骤不够熟练,缺乏实验操作的基本经验
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为了区分两种实验材料,有经验的参赛教师会提前在装片或实验用具上做好标记A或B。然而有的参赛教师就忽略了这一步骤,制作的装片A、B混淆,影响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有的参赛教师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切取薄片材料时用力不均,导致叶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得到的叶横切面因缺失部分表皮组织或海绵组织而结构不完整,影响显微观察。
4 探究培养和提升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策略及措施
通过比赛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验教学能力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深入的空间,开展和加强中学生物学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中学生物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实验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
4.1 正视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转变角色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担任教授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往往忽略了教师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和指导性作用不容质疑,但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评价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4.2 重视预实验,加强综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
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仅仅关注理论上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自身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反思。特别是在实验教学前,需要进行预实验。教师通过预实验,对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研讨,以澄清实验过程中似是而非的实验现象、培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预实验也会大大提升中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是一种实验技能综合性和拓展性的培训,其根本措施是围绕中学生物教师的学习需要,开展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培训。例如,以培养教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等方面能力为主的探索实验培训,针对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主的操作竞赛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