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公允价值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允价值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允价值的特征

第1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家访 特殊群体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价值”教育,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富有人性魅力的理性教育活动[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家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探索,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大学生特殊群体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在学习、生活、纪律、心理等方面处于困难或较差境地的群体。这些特殊群体往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特殊群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经济拮据群体。也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简称贫困生)。经济的拮据使贫困生很难安心学习,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偏激、焦虑,甚至诱发一些心理疾病。还有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家庭实际情况,学习不努力,攀比心严重。

(2)学习困难群体。他们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缺乏进取精神,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严重者会自暴自弃,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

(3)网络痴迷群体。这些学生晚上上网通宵达旦,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索性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多科补考,严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留级乃至退学[2]。因连续上网时间过长,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疾病突发、失去生命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逃避责任、麻痹自我,趋向孤独、厌学、自私、冷漠,人际关系逐渐疏远,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人格障碍[3]。

(4)特殊家庭群体。离异或不和谐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极大危害和不良影响,尤其是单亲子女,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发生心理失衡,甚至有的大学生因此而长期不能自拔[4]。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恐惧、敏感、多疑、孤僻、消极情绪明显。

(5)心理薄弱群体。近几年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反映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恋家、抑郁、失眠、自闭、社交恐惧等。

2.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传统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施教方,学生是受教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基本离开了家庭在学校住宿,再加上学生已经成人,思想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单方面对学生开展的工作似乎理所应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发现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以往的功效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参与因素――家庭[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家庭是学生最早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很多特殊群体学生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联,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就必须促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家访,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学生成长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是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较好方式。通过家访,更加深入分析学生产生特殊表现的根本原因,也是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大体分类,根据不同特殊群体确定不同的家访目标,然后制定较为详细的家访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家访前,要认真细致地明确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家访效果的期望值,并慎重考虑此期望值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制定谈话提纲。

(2)了解学生。家访前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拉近与家长、学生的距离,提升家访的效果。

(3)加强沟通。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是表现较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家访多数有抵抗情绪。因此,要事先做通思想工作,端正他们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征得学生的赞同。家访前必须与家长提前约定好时间,并做好家访前与家长的电话沟通。

4.家访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任务原则。家访中要根据预定的家访计划和谈话提纲,紧密围绕事先设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来进行,通过家访向家长介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的管理方式,介绍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及取得的成绩,等等;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地方政府了解学生家里经济困难状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下一阶段学生的教育计划,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和建议等;注意家访纪律,不给家访家庭增加麻烦和负担。

(2)艺术原则。不同的学生家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尤其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家庭特点更富个性,因此在家访时,谈话一定要讲究方法,也就是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在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缺点要委婉地指出。这样,让学生能够接受,拉近师生的距离,也会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和谐。

(3)通话原则。如无特殊情况,多数时间的家访要三方通话,即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都在场。这里老师一定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要讲究原则,让谈话气氛平等、轻松、愉快。消除消极因素,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和措施的切实可行[6]。

(4)和谐原则。在家访过程中,不论家长表现如何,绝不能指责家长。在沟通中产生的不同看法,要与家长友好协商,切忌与家长产生直接冲突,要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语气,陈述校方的立场和观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急于当场解决,给下一次沟通留下回旋余地。

5.家访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

家访结束后,需要对家访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反思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有什么好的经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撰写家访小结,对学生的下一步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予以实施。对于没能达到预定目的和期望值的家访,要通过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如有需要可另选时间再次进行家访。对于家访过程比较好的案例,除及时总结外,要做好家访后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巩固其效果。

家访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决策中,在沟通中挖掘学生负面表现产生的根源,在合作中寻求解决学生面临问题的最佳方式,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学生李伟(化名),表面上属于学习困难型,了解情况后才知其除知识基础差外痴迷网络,经过多次教育帮助均无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该同学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家长从不与学生平等沟通,对学生期望值极高,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讲,自我封闭,压力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表现增加,通过网络逃避现实。挖掘其根源后,在第二次家访中,教师注重谈话策略,将心比心,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双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原因,探讨解决办法。经过长期共同努力,李伟同学不但戒掉了电玩,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可见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让青年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工作中受益终生[5]。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家访更多意义上仅是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而言的。即使这样,它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各种实际困难,例如学生众多、学生家庭住址在全国各地过于分散、经费等条件限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家访新模式,将登门家访、电话、信件、飞信、电子邮件、QQ群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唐道秀.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J].继续教

育研究,2009(5).

[2]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

件和适应性[J].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

[3]Peter M.Yellowlees,Shayna Marks.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7,23(3).

[4]曹建琴.单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科技创

新导报,2009(18).

[5]凤帅.浅谈大学生家访促进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三维一

体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第2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信息质量

2007年,我国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第一次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国内会计业务。对此,国内许多学者都认为此举能大大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一、公允价值及计量属性

关于公允价值,国际上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地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来自1995年6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由英文“Fairvalue”翻译过来的,从它的原始词义来看,包含“公平”、“公正”、“恰当”的意思。尽管在国际上,各国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一,但都保留了它的原本意思:公正、恰当。例如我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就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则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结算或销售)中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算)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来自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之后,该委员会又给出了两个补充定义。一是认为公允价值是一项资产(或负债)在熟悉业务的、没有关联关系的、自愿的各方在当前一项交易中的价格。这个定义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二是在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下,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现行交易中接受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债务)的价格。这个定义较之前者,更具有操作上的意义。

关于公允价值是不是一种计量属性,国际上普遍存在着三种看法:其一是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一种检验的标准,另外两种观点则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但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独立的还是复合的产生了分歧。从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认为公允价值体现的是交易的公平性的本质特征。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现值,是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对会计要素所存在的不确定风险考虑之后形成的共识,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及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所应具有的质量,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是会计信息质量所应具有的标准做出的描述和规定,是对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目标在质上的规定,是对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最基本的依据。国际上及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尽管不一而同,但都包含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相关性指的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能与决策相关,帮助使用者了解过去和现在,并据此预测未来,证实或是修正预期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决策。所谓可靠性,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是指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只有真实可靠,才能为决策提供帮助,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可靠性是信息有用的前提和基础,相关性是信息有用的实质。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力。理想的会计信息既有很强的可靠性,又有很大的相关性,二者相互依托,才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反映。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研究上,通过建立模型,运用上市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是否具有显著作用的结论。但在这一点上,由于建立的模型不同,国内外学者对公允价值是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研究结论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公允价值具备提高信息质量相关性的作用,代表学者有国外的Petroni和Wahlen及国内的邓传洲、朱凯、陈学彬、许敏敏等。另一种观点则与前者截然相反,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不具备提高信息质量相关性的作用,代表学者有Khurana和Kim、丁凌、黄丽娟等。虽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分歧且至今尚未有定论,但至少对我们的公允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相关性分析

(1)预测价值分析

公允价值的预测价值是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体现出来的。以资本市场为例,投资者都希望能够利用企业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来估计企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业绩,以降低投资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决策。准确而有效的决策是资本市场获利的前提,假如资本市场完全有效,企业的股价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者们利用公允价值信息可以预测企业股价的未来走向,从而决定是否买卖股票、买入还是卖出,达到收益的目的,这个时候,公允价值信息就可以说是具有相关性。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企业股价常常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投资者们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从而正确估算出企业价值。具体做法是利用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估算出市场利率,并计算出资产或负债未来某个时点的期望值。从这一点来说,公允价值的决策价值要远远大于历史价值。

(2)反馈价值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仅具有预测价值,还有反馈价值。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动的,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调整和决策的时候,会受到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以及竞争强度波动的影响,当然,还要受到资本市场的供求波动的影响。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会随着上述外部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以此,公允价值具有反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功能,具有很高的反馈价值。利用企业批量的公允价值信息,投资者可以评价或纠正过去的决策。公允价值反映的是一定时间、一定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可以说,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实质上是市场定价的变动。若市场环境是完善而有效的,那么市场定价就包含了影响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动的所有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的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期望值在统计上具有无偏性,弥补了历史成本无法计量市场环境变化的缺陷。

(3)及时性分析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的一个约束条件,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原本相关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会计信息的及时传递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决策能力。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不仅有关信息自身的信息含量,还取决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价值也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公允价值的及时披露可以及时反映经济价值的变动,避免虚假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及会计稳健型。如果从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能够推断出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价值由公允价值及时而真实地反映出来,那么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就具有相关性。及时性不是公允价值的优点,而是公允价值需要具备的优点,公允价值本身能及时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波动,但信息的及时披露需要人为的努力。

2.可靠性分析

(1)真实性分析

公允价值较之历史成本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反映真实性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真实反映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即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强度波动及资本市场供求波动。在简单而又稳定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中,历史成本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但在全球通胀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稳定,因此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传统优势受到冲击,新的计量模式正在历史需求中应运而生。在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中确定的公允价值,在可靠计量的方式下,比历史成本更具有公开性,且更不易被人为操控,减少投资者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帮助决策者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从而更具有真实性。

(2)可核性分析

历史成本以原始票据为依据,经过市场检验,由买卖双方在正常的交易活动中确定,因此人们认为历史成本具有可核性,显示出巨大的可靠性;相反,公允价值则是通过一定的估值技术来确定的,具有加大的主观随意性,削弱了其可靠性,因此,历史成本在可核性上由于公允价值。事实上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其一,新准则体系严格限制了估值技术的运用,企业必须证明其采用的估价模型具有可靠性;另一方面,历史成本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估计和判断的地方,因此,用“估计”来质疑公允价值的可核性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其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理的估计和假设是允许的,这是会计所固有的。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折现率的合理估计是有可能的,只要遵循可靠的估计原则和程序,估计的结果就是可靠的。随着隔着现值计量框架的建立和估价模型的日益完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正在日益加强。

(3)中立性分析

公允价值取自于活跃的市场,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一致估计,是最可靠和最相关的信息。公允价值比市场参与者的主观估计更既有信息内涵,相较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是更为中立的预测。可靠性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做报告时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及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和相关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内容完整、真实可靠。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本着“谨慎适度”的原则,分层次运用公允价值,尽可能减少判断、估计等人为因素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影响,避免企业利润被人为操纵的可能,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中立性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公允价值本身具备中立性,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提高公允价值的中立性,二者统一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结语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会计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它超越了历史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实现了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的质的提升,也超越了历史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和反馈价值。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两大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统一于决策有用性。

参考文献:

[1]戴漾泓,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8).

[2]毕记满,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稳健性分析[J].商业周刊,2011(36).

[3]张鹏冲,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J].会计师,2008(8).

[4]干巧,侯晓红,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因素分析[J].商业周刊,2011(5).

第3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公允价值;企业发展

每个企业在涉及投资问题时,均会对相关会计信息中的真实性进行合理分析并验证,而公允价值能够进一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公允价值可以说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公允价值,企业能够有效掌握内部财务信息,促使财务会计部门工作更加顺利,且可以更有效地履行好部门职责。但当下财务管理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充分发挥出公允价值的作用。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与确认方式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公允价值包含着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其一为市场特征,这一特征是指利用公允价值,能够有效从市场中获取到更加真实的信息,无须再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其二为公平特征,公允价值要求交易双方均能够自愿完成此次交易,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保证双方能够获取到更多收益,这一过程并不会受到外界胁迫,所以具有着一定的公平性。其三为非实际交易特征,这一特征指代的是在交易双方并未确定交易的情况下,获取市场上的相关财务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参考对交易情况加以估计分析,并未真正实际进行交易。

(二)公允价值的确认方式

公允价值包含着以下两种确认方式,其一是成本法,其二是市场法。其中成本法大多采用重置成本的方式,以此来确定财务中的公允价值。这一方式需要在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基础上使用:首先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资产用途不得进行更改,未来的资产使用中依然按照原本的方式进行并产生收益。其次在成本重置的过程中,所选用的资产还需与衡量中的资产具有着同样的效益以及资产特征,保证资产重置的意义。再者部分具有着特殊性的产品不得用于重置成本,例如会有贬值或者是调整的资产,均不可用于公允价值衡量。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分析,重置成本的条件最终决定了其适用范围,所以重置成本这一方式仅用于单项或者是整体资产价值的确定,且能够适用于一些无收益的资产。此外,所谓市场法是指通过市场交易获取到市场中的资产信息,以此为公允价值提供更多参考。使用这一方式的条件是市场交易具有着活跃度,以此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同时需要保证所在市场环境具有着公平性。其次若是市场中存在着类似资产或者是负债的交易,可以将其作为参照来为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依据。这一方式能够有效为所需要计量的资产提供参照,且能够通过其中的差异为其价值进行调整。

二、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使用的意义

(一)标志会计理论的转变

我国会计理论中存在着资产负债表观以及收益观。以往企业财务管理更加关注企业收益,即收益观。但公允价值的使用促使收益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观。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分析,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内会计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还需考虑到未来的收益支出情况,以此来对企业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并不是为了对过往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进行说明,其本质是对会计理论进行变革。

(二)标志中国会计国际化

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概念已经被详细地记录在了相关准则之中,同时对适用范围加以明确规定,这代表着公允价值计量被全面认可,同时我国会计进一步贴合了国际发展。公允价值的使用转变了我国的计量方式,原本的计量多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而当下的计量方式则更加具有多元化。以往我国在会计计量方面仅考虑到了历史成本,并未采用其他模式对企业内经济情况进行计量,导致企业会计发展受到制约。而公允价值的使用慢慢转变了这一点,使得我国会计进一步贴近了国际会计准则。

(三)侧面反映市场环境日益完善

利用公允价值还需保证市场环境的活跃性,若是市场活跃度有所不足,也就无法利用公允价值对各个交易事项进行计量。所以采用公允价值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市场环境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另外如今我国对于公允价值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其有关适用范围加以明确,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

三、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对于企业来讲,在其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公允价值均有不同,所以在对企业公允价值进行判断时,还需考虑到其实际经营情况,同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最合理的价值判定。但往往公允价值判断时,部分企业并未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容易对公允价值判断失误。另外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公允价值一般存在于未曾有过合作或竞争的企业之中。两个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往往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最终在公允价值符合两方心意的情况下进行交换。此外这一过程不会受到任何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以此能够保证交换的合理性,帮助企业获取到预期的收益目标。但若是在交易过程中企业双方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容易对双方利益造成影响。再者在对企业公允价值判断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市场情况的变化,市场对于企业来讲具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任何一项市场方面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企业公允价值造成影响。但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市场影响因素,导致企业在进行公允价值判断时出现失误,同时企业并未对各项因素进行合理判断,容易导致公允价值缺乏客观性,同时容易引起质疑。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

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够加以判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在应用基础方面有所不足,这就使得判定公允价值具有了较高的操作难度。另外公允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财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这直接加大了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工作人员负担加大。同时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容易与原本的财务工作产生较多冲突,使得公允价值难以合理测量,直接影响到了其准确度,难以保证公允价值能够符合预期。

(三)公允价值的可信程度不高

对于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来讲,当下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存在着较多不足。公允价值在进行判定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另外对于市场群众来讲,并不了解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这使得在真正应用过程中难以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确定。对于交易双方来讲,这一方式具有着较大的风险,容易对企业发展造成损失,所以当下依然有不少企业并不采用公允价值这一方式。

(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

在进行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相关企业内的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其内部财务处理人员能力具有着较多的差异性,且专业素养不足。企业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财务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这对于整个企业发展来讲都是不利的。公允价值在这一基础之下难以评定,甚至在评定过程中,部分财务人员容易受到金钱的诱惑,导致在评定过程中出现纰漏,影响到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内财务人员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以此保证公允价值应用的顺利进行。

四、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正确评估并使用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往往发生在交易双方还未发生交易之时,企业一般能够在分析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对交易所需要的价格进行估计,同时在评估公允价值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过程进行细化。首先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选用较为活跃的交易市场,若是发现有资产或者负债的价值时,可以将其直接采用,以完成评估工作。其次若是没有出现相关资产信息,则需将市场中与其相似的资产或负债价值进行采用,然后根据两者差异性进行公允价值调整。再者若缺乏活跃市场,则需企业采用成本法以及收益法对公允价值进行判定。所谓成本法则是对企业内资产及负债进行成本重置,而收益法则是根据企业当下发展情况,预估未来企业收益,以此判定公允价值。在使用公允价值时有着较多规定以及条件,只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公允价值进行使用,企业还需明确这一点,防止使用公允价值对企业造成损失。当下我国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公允价值可使用的范围。只有在确定能够准确地计量公允价值之时,才能够使用公允价值对企业内的事项进行计量。另外企业不得利用公允价值操控企业内的经营利润。例如在房地产行业之中,若想要使用公允价值,必须保证活跃市场的存在性,若缺乏活跃市场,则房地产企业则不能采用公允价值,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在活跃的市场环境之下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取到公允价值。

(二)创建安全稳定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想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公允价值,还需针对企业内财务环境进行全面优化,保证企业内经营环境的稳定性。相关企业可以完善优化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以此对各个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等进行约束,保证企业高效运转。另外企业还需针对自身发展情况,及时对未来作出合理规划,同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构建完善的公允价值应用体系

要保证公允价值被合理广泛使用并充分发挥出其价值,还需加强该应用体系,并将公允价值应用体系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对于各个企业来讲,使用公允价值时,需要企业进行多重部署,这一方式较为复杂繁琐,且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真正使用公允价值难度较高。所以在这一基础之下,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应用体系是必要且有效的。虽然当下公允价值应用机制是存在的,但却容易与企业发展脱节,并不能够完全符合企业需要,所以在建立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市场实际情况。再者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仅与企业内财务人员有着较多关联,相关管理层也需认识到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保证企业内公允价值的应用能够在各个部门的合作下进行。企业能够有效通过对公允价值应用体系的完善,真正发挥出公允价值的作用,促进企业内财务顺利发展。

(四)完善会计财务监管体系

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真正应用公允价值,还需企业加强相关管理,防止会计工作出现混乱,同时还需要保证企业对自身内部经营情况以及实际发展情况真正有所了解,按照需求对财务工作以及公允价值工作进行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对监管系统进行完善,一般来讲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对公允价值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管控。企业可以建立内控制度,一方面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将职责落实到每个人,同时将职权分离,防止某些员工为获取收益导致数据上出现纰漏,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实现人员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之中的操作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还需制定相应操作规范,同时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关操作流程严格处理工作事务。防止企业内财务处理出现漏洞。实际工作之中,管理人员还需将资料进行严格处理,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当下迅速发展的科技,将数据加密处理,同时设置数据管理权限,避免财务数据出现问题导致企业损失。

(五)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水平

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时需要更多专业性人才,这说明企业内财务人员必须要有着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工作素养。企业内财务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工作的顺利程度,同时公允价值与企业内财务状况息息相关,若是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容易直接对经营产品的价格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企业还需培养更多人才,一方面可以引入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内财务人员多提供培训机会。管理人员还需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做好人员引导工作,以此保证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素养。

结语

当下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较多不足,并不能够有效平衡好企业内的经营情况以及资金情况,财务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多漏洞。随着财务工作的完善,财务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对成本、资金等数据的记录,财务职能的增加使得企业财务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能够有效分析了解市场价值,并能够顺利引导企业财务发展,企业还需真正认识到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加强认知,真正发挥出公允价值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尤瑾.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实践应用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1(13):35–37.

[2]李泽宇.公允价值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1(07):87–89.

[3]胡心仪.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21(03):1–3.

[4]戴璐.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1(01):78–79.

第4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一、争论一之公允价值定义

目前,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以及中国的会计准则定义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可以看到其定义的实质是趋于一致的,然而各自的表达以及侧重点却不尽相同,这样的定义难免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和偏颇,从而对于公允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理解和使用是不利的。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这一点上逐渐达成了一致,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随着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中国也将采纳这一定义,最终将会实现全球统一的公允价值定义。

二、争议二之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之争

历史成本作为会计的最主要计量属性已经经历数千年的理论与实践考验,为会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计量属性,在某些方面将更加适应于现代经济与会计。在围绕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争论的问题上,以下将逐一详解: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二者不可或缺。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同时具有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而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则与计量属性的选择密切相关。

陈天顺(2009)认为,可靠性和相关性往往很难两全:可靠性是面向过去的、静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是面向未来的、动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中的预测性和及时性要求可能影响信息的可靠性,而可靠性中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要求又可能影响信息的相关性。按照可靠性的要求,历史成本无疑是最理想的计量模式,因为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最强。与此相反,公允价值则体现了公平、活跃的市场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现实价值的客观评价,能充分反映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资产和负债的现时市场价值,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的波动,并及时确认价格变动的损益以提高收益报告的及时性。

任世驰,李继阳(2010)提出,FASB认为,某些时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不可兼得,而FASB更偏重相关性。他们认为就公允价值计量与SFAC NO.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而言,公允价值计量通过动态反映,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反映;以此为基础,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再是矛盾的,可靠是相关的基础,而相关是信息具备可靠性后自然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的出现,对FASB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是一个颠覆。

其实可靠性与相关性谁是第一位的,谁比谁重要的争论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两种计量属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作用和关系,才能达到真实反映和决策有用的双重目的。

三、争议三之公允价值前景

对于公允价值前景的判断,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人们的认识各不一样,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这种争论更是达到了,不管人们如何争论,我们都能从这些观点中找出一些共同点。

姜勇,张波(2009)相信随着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估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针对市场异常情形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更为完善的准则界定,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适当的解决。无论如何,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和运用都将是大势所趋。

陈天顺(2009)认为,公允价值的提出也并非完全取代历史成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存的格局。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2010)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与时代的必然选择。

从上述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观点认为公允价值必然替代历史成本,有观点认为公允价值将与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并存。无论哪种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公允价值的未来发展趋势,至于是替代还是并存将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允价值的完善程度。

四、总结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为一种新兴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必将凭借其强大的优越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会计的发展史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N].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1).

[2] 姜勇,张波.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和启示[J].经济论坛,2009(12).

[3] 葛家澍,窦嫁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2010(2).

第5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 本质 优缺点 现实运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的金额。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对公允价值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理解:首先,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其次,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再次,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则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最后,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恰当、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该估计是非恰当的。大多数人在理解公允价值的含义时很容易将其与市价混淆。事实上它与市价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概念:当存在活跃市场时,市价可作为公允价值,考虑投入价值时公允价值是重置价值,考虑脱手价值时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当不存在活跃市场且没有相类似的资产存在时,公允价值则相当于未来现金流量,此时,公允价值就不能用市价来衡量。

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使用价值本质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任何商品都具有且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种基本属性,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看,价值是与成本相联系的,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时间上则属于现在或历史的范畴。使用价值则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与财富相联系的,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其时间范畴既包括过去,更强调现在和未来,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人们对其有用性的量度。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对卖方而言体现为交换价值并具体量化为由价值所决定的交换价格,对买方而言则意味着存在于物品本身之中的有用性。对于企业资产而言,这种有用性就体现在人们对其获取未来经济利益能力的判断与估计。因此,公允价值中的“价值”无论从“量”的范畴或“时间”范畴考察,指的都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

(二)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本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中的“公允”体现的是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本质。所谓公允,它存在于公平的交易当中,只有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所确认的价值才算是公允价值,而不单单指某一方面的单方面意识。国际会计准则在定义公允价值时也强调其“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知情”意味着信息公开,而“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是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相联系的。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市场的有效性,而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可靠性。因此,公允价值的“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体现的都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公允价值的优点首先,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是针对决策的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为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更有利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促使其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其次,公允价值更符合配比原则。为使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原则,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下,强调的是在时间上和经济内容与经济性质上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配比,但这种配比却忽视了计量的因素。由于收入的取得,与成本、费用的支出在时间上不一致,也导致了计量上的不一致。收入总是按现行的市场价值计价,而成本与费用却总是按过去的历史成本计价,这显然有失公允。因此,对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的计量也应按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才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第三,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允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随着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企业需按公允价值不断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报表具备一定的公允性。尤其对于金融资产来讲,其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若以历史成本计量其资产,很可能会导致该资产的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距。第四,公允价值更加符合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计入本期损益;对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不应计入本期损益”。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到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计量上,如按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会偏离现行市价,低估损失费用,造成所选择的决策方案缺乏稳健性。而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更加合理地预计损失费用,由此而采用的决策方案,也就更加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最后,公允价值具有国际通用性。运用公允价值可以体现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发展。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国际惯例是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属性的。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这一潮流,向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二)公允价值的不足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以它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其次,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再次,企业主体计量的一致性方面。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层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因此,对不同的企业主体而言,公允价值计量的受欢迎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当某些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且在市场上找不到相类似的资产,则只能采取现值技术,即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

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就成了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一)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存在活跃市场。在活跃市场上企业已持有的金融资产或拟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出价;企业拟购人的金融资产或已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要价。金融工具组合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该组合内单项金融工具的数量与单位市场报价共同确定。二是不存在活跃市场。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尽可能不使用与企业特定相关的参数。三是有活跃市场但无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类权益工具挂钩且必须通过交付该类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合理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且能够合理地确定两种情况下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对被并购方资产负债的记录,以公允价值体现,不影响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所得税方面,也没有处理上的很大争议,因为在并购交易的过程中,实现当期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实现,其金额也有限。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计量是必须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购溢价,分配为两部分,即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与支付对价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记录为“商誉”,因而可合理预见,主并方公司未来资产折旧的基数,将超过合并各方企业的简单加总,因而产生所得税递延的效果,这是产业整合的结构性利好。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中的变化,还体现在不记录“负商誉”(或称“合并价差”),支付对价低于公允价值的部分,增加当期收益,这种情况虽然少有发生,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往企业处置资产或股权才带来非经常性收益;未来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也可能给主并方带来当期收益;“商誉”不再逐年摊销,而是每年做减值测试,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年度不能转回。这样规定其实给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注重当期收益指标,可以不做处理;如果注重现金流,可以加速减值以获取所得税递延的好处。

(三)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人当期损益,公司通过债务减免或重组所获收益计作当期营业外收入而进入利润表,成为利润来源。部分债务负担沉重的上市公司便可能在2007年之后,通过债务减免或者重组而获得收益增加利润。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得巨额利润。这样,对一些本来无力还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的水平。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公司业绩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负债较大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五、公允价值现实运用的难点

(一)公允价值基本特征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考察,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特征既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也是对会计计量的基本要求和制约,偏废任何一方的会计信息都是低质量的和无用的。其两个特征本身就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公允价值现实运用难点的根本所在。一方面,会计信息要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就要求会计计量应尽可能的将所有影响企业现实及未来收益的因素完全涵盖。其中既包括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也包括目前广泛讨论的对企业未来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人力资源及物价变动等因素。在这个不断扩大的会计计量范围中,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与判断不可避免且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和中立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就在于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即知识结构大致相同的不同专业人员对同一客体的计量结果应大致相同。这就要求在会计计量过程中与个体差异(主要指知识结构、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相联系的主观估计与判断应尽可能的减少。因此,在现时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加强势必导致其可靠性的削弱,反之亦然。因此,会计计量属性必须也只能在会计信息两项基本质量特征的制约下选择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现实运用的难点和关键点都在于对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有效调和程度。

(二)公允价值相关性从前文对公允价值的优点及不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计量优势在于其建立在未来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决策相关性。但要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就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但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这样就如同活跃市场的公平交易价格不存在时求助于现值技术一样由于主观随意性而缺乏可靠性,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很大弹性。

(三)公允价值可靠性由于历史成本信息比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这正是公允价值信息的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使少数企业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这样反而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提出挑战,不仅使其计量的科学性存疑,更易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

此外,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整体中的各部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也即以单项资产为计量对象所得到的公允价值并不能代表会计主体的整体公允价值,但若以会计主体整体作为计量对象,其理论依据及实务操作都存在很大的难题。由此,倘若不能从现值技术和会计处理程序的角度解决会计主体整合生产而对其分离计量的矛盾,公允价值的决策相关性也是有待商榷的。因此,尽管公允价值从其本质上说具有严密完整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其的现实运用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广大会计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第6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运用,问题,对策措施

作为国际会计行业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热点问题,公允价值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财政部此项政策的,既适用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实现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让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全面保护各方的合法利益。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和优势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计量方法,也被称之为公允价格,在这种计量方式下,公司资产和负债是通过相对公平的原则进行交易的,而交易双方也同意通过这种资产交换或债务偿还的方式来交易。

(二)公允价值具备的特征

通常说来,公允价值一般具有三点特征,分别是公平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第一,交易的双方是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双方原本没有任何关系,公平交易都是在熟悉对方基本情况之后进行的,因此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和进行的交易是公平的,对等的。第二,公允价值具有复杂的计算方式和过程,在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始数据信息作为基础,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要依靠交易市场或估值等会计手段辅助计量,因此它具有复杂性。第三,公允价值的计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每一个会计期末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之前的数据进行修订,因此在不同的会计计量点上,公允价值反映出的数据信息都不尽相同,因此它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三)公允价值的优势

一是通过公允价值可以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在目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附属产品的不断涌现,公允价值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计量,然后将相关结果及时反馈为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二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会让会计收益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经济效益包含有没有交易与实现的资产价值转化的收益和会计收益。公允价值会让这些收益更加真实全面。三是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与公允价值相符合。公司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把收入和成本进行配比,然后在一个会计期中对收入成本进行一一确认,这称之为会计配比原则。目前的收益计量中,虽然收入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但成本和费用却依旧按照以往的方式来计量,因此在企业的收益中就产生了价格差距。如果把成本收入和费用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就可以消除这种价格差距,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公司的经营和偿还能力,也与会计计量原则相符合。

二、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的新准则体现在很多方面,对于上市公司的运用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了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债务重组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各项业务中,下文对会计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情况作了简要的阐述。

(一)金融资产中的应用情况

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金融资产应该在第一次确认时划分为四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其变动算为当前损益的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其他应收款项,可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进行计量时,应采用实际利率,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在资产负债表中将交易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纳入变动损益的内容,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纳入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在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时把原本纳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波动转出,纳入投资收益。

(二)债务重组中的应用情况

新准则中规定,在进行债务偿还时债务人需要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支付金额间的差值,纳入当期损益;非现金方式偿还债务,应该把账面价值和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纳入当期损益;债务转化为资本的情况,债务人要把债权人放弃的股份总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的差异纳入当期损益。发生财务困难时,没有偿还能力的公司在债权人让步后,将得到全部或者部分的债务豁免。

(三)资产减值中的应用情况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中被大量使用,其中对商誉的减值处理上,涉及到在把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时,要依照资产组的实际账面价值于资产组账面价值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进行分摊。在资产减值中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提高了资产减值的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有效防止了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实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7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摘要:首先从传统计量属性入手,提出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现在信息使用者需要,其他计量属性的出现是历史必然。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出现,学者们对其是否是一个计量属性的讨论中,笔者首先认可公允价值是一个计量属性,然后认为广义公允价值包含传统计量属性以及狭义公允价值。这样划分使得公允价值概念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环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在其《会计计量的理论》中就明确指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这正说明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和会计报告之间的重要作用。会计计量又包括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两个部分,一般而言会计计量尺度指这个国家或地区名义货币,而我们这里研究的是会计计量属性。传统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是主要会计计量属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严峻挑战。特别是公允价值的提出,引起了学者们关于计量属性新一轮的讨论。本文重点讨论: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的关系。

一、传统计量属性的分类与涵义

1984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提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偿净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1、 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

历史成本指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葛家澍教授曾指出:“财务会计是一门历史学科,作为一项事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因此,无论现在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历史成本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那份“纯洁”即保持财务记载真实性的基本保障。只有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形成的信息才是最可靠、最真实而且是可以稽核的(葛家澍,2003)。

2、现行成本(current cost)

现行成本也可称之为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或现时投入成本(current input cost)。它通常表示在本期重置或重建持有资产的一种计量属性。除了在原始交易日,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是不一致的。采用现行成本最主要的优点在于避免虚增收益,确实反映企业维持再生产能力,而且达到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实现逻辑上的统一。但是相对而言在实际操作中,现行成本的确定较为困难,因为频繁地根据现时成本调整账面记录成本太高,同时这样的工作量令会计人员难以接受。

3、现行市价(current market value)

现行市价指在正常清算情况下,销售各项资产时渴望获得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现行市价往往在管理会计进行生产和投资决策中被用以考虑机会成本等因素。如果财务会计选择这一计量属性,也就无需根据资产寿命分期把其价值转作费用进行反映,有利于消除人们主观摊配费用的随意性。事实上,采用这种计量属性违背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

4、 可实现清偿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

可实现净值也可称为预期脱手价值(expected exit value)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但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可实现清偿净值和现行市价都是反映资产的变现即脱手价值,但是两者变现时间不同。

5、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present value of future cash flow)

在该通告中提到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实并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一种资产或负债成本价值的一种摊销方法。这在fasb的7号通告中得到了修改,这里不加以赘述。

二、公允价值的提出

(一) 公允价值提出背景

1. 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行业利得交易以及始终以历史成本计量某些金融资产的价值导致了金融危机,因此提出适合金融行业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2.20世纪90年代初,sec前主席douglas breeden 公开倡议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按市场价格报告所有的金融投资,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黄学敏,2004)

3.近年来资产减值问题、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以及或有事项确认问题等现实问题使得历史成本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入公允价值迫在眉睫。(陆建桥,2005)

(二) 公允价值的涵义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3.英国会计准则(asb)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亦即在非强制性或非清算性销售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交易(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金额。

4.最近2004年6月fasb的征求意见稿中,将公允价值重新定义为“知情的、不相关的、自愿的各方之间、,在当前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所能达到的价格”。(葛家澍,2005)

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第一,前提假设相同,都是在双方自愿、公平、非强迫的前提下进行。第二,价格是双方达成的协议,任何一方有异议都不构成公允价值。第三,都有交易的存在。这里的交易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估计、尚未实现预期交易。

(三)对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怀疑

虽然大多数人承认公允价值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依然否认公允价值是新的会计计量属性,仅仅认为它是一个检验尺度。这些学者认为:就公允价值目的来说,本应是追求一种客观的价值(即使用价值),然而客观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而且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了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影响。作为财务会计理应强调以过去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反映真实,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公允价值似乎被主观判断所左右,其可靠性是难以保证的。因此,这类学者认为“如果要坚持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历史财务信息的话,公允价值就不能作为一种计量属性”。(陈敏,2005)

对于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看到现实生活中公允价值运用于公司包装上市和粉饰会计报表等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的情况,并没有起到人们当初设计公允价值的作用。因此,他们很自然对公允价值持否定态度,但是这些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出在公允价值本质上,而是缺少对公允价值实务应用指南。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在理论构架、实务操作上肯定存在缺陷的地方,当然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些缺陷就对其全盘否定和放弃,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加以完善。

三、作为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

那么,公允价值到底是不是会计计量属性呢?我们可以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的四个计量属性的标准来加以衡量: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符合资产和负债的概念、有助于资本保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陆建桥,2005)。

(一)公允价值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最重要的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很多人认为虽然公允价值能够提供足够相关信息,但是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具有可靠性:第一,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公允价值指在正常交易中所形成的双方自愿交易价格是不会低于或高于资产、负债的平均市价。也可以说公允价值是在市价的基础上,根据时间变动,通过中介机构客观、独立判断做出更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真实价值的调整。这种调整并不代表完全否定历史成本。

第二,虽然公允价值计量违背传统“收付实现”原则,但是这种计量反映企业某些价值变化大的资产和负债。特别对于投资大、风险高的企业而言,历史成本作为面向过去的信息,已经完全脱离实际,脱离决策者的需要,失去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特征的要求并没有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准确、及时、相关的信息。而公允价值是能够提供相对可靠信息,这种相对可靠的程度取决于公允价值理论与实务构架的完善程度。

(二)公允价值符合资产负债的概念。

在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中都强调未来经济利益预期的流入和流出。那么,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应当有助于计量“未来经济利益”。公允价值恰恰能反映资本负债的未来经济利益预期的流入或流出。

这也是历史成本的欠缺,即只能反映企业的投入,不能预期未来的产出信息。特别是对于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实现企业价值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高度统一(黄中生,2005),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准确真实的反映在表中。

对于负债是作为将要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采用现值技术估计一项负债的公允价值,将企业的资信状况(credit standing)、折现率或现金流量的风险调整反映在其中,比用历史成本记载符合现实的情况,并且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可以在表内得到反映,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负债的相关说明必须在表外说明。

(三)公允价值有助于资本保全。

西方会计理论把资本保全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分为两类,前者认为如果期末投资总额等于或超过按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的期初投资总额,资本就得到维护,超出部分就确认为收益;后者认为收益只有在期末投资总额超过能保持与期初相同生产能力所必需的投资总额后才能予以确认。

任何计量属性都能保持财务资本保全,因为财务保全与计量尺度有关。因此, 在物价稳定时期, 选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时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取得一致,但在通货膨胀时期历史成本只能保证财务资本保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在财务资本保全是能够保证同时,实务资本也能得到保障。因此公允价值也能达到财务资本与实务资本保全的统一。(王文敏,2005)

(四)公允价值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一定要考虑效益大于成本,如果一味追求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却没有考虑获取信息的成本,这也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发达,对于公允价值取得成本的确很高,但是这不能成为否定其作为一个会计计量属性。在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上,有着较为健全的交易和信息规则,交易活跃,因此能够取得公允市价,即使没有现成的市价,亦不必花费过多的成本即可完成公允价值的估计。即获取公允价值的效益高于成本。

因此,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符合作为一个计量属性的所有标准。近年来会计准则制定实践和会计实务发展也证明这一点,传统定义上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正在逐步被改造成为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基础并存的计量模式。

四、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的关系

对于认可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的学者中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是并列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包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偿净值,成为能与历史成本抗衡的对立统一体。持前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允价值特指在缺乏历史成本与各种市场价格条件下使用,可以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技术近似公允估计的新型计量属性。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狭义的认识,现在更多的学者认为公允价值包含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偿净值,因为公允价值反映这三种属性的本质特征。为了弄清楚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的关系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的关系

公允价值可以分成有三种价值构成:入账价值、脱手价值、在用价值。以资产为例,入账价值也称为买入价值,即资产取得的金额;脱手价值是资产能够出售或清算的价格;在用价值是可归结于资产公司价值的增量。因此在活跃的市场中,现行成本可以作为入账价值,现行市价和可实现净值可以作为脱手价值,这点是得到理论界的普遍认同的。因此公允价值是这三种计量属性的本质表现。

(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

在第二个观点中,把公允价值看成与历史成本对应的计量属性。那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两者的区别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静态计量 动态计量

继承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原则 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原则

强调成本与收入配比 强调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

仅在表内反映 表内反映加表外披露

从上表我们可以很清晰发现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计量属性。但是他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只是出发的角度不同。(黄学敏,2005)

(三) 广义的公允价值与狭义的公允价值

现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当前财务会计的两个最主要计量属性,因此把公允价值作为与历史成本抗衡的计量属性。而葛家澍教授针对这种观点提出疑问:“难道历史成本不是过去的公允价值吗?”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观点都不太准确,这里的公允价值可以看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是用同一个代名词表示。所以,我们对公允价值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划分。狭义公允价值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即在正常交易中,运用现值技术估计方法对缺乏历史成本和现行市价的资产和负债试图找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广义的公允价值是一种抽象概念,它不仅包括狭义公允价值,还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偿净值。

公允价值(广义)的字面含义的解释是提供公正、公平的真实价值而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偿净值以及狭义公允价值是在不同条件下表现的企业资产负债公平的价值。

无论是市价稳定还是市价波动,无论是正常交易还是清算状态下,广义公允价值始终对于不同的风险偏好都保持着计量属性的特征。所有的计量属性基本要求或标准都是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广义)。历史成本就是过去的广义公允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现行成本是现在广义公允价值,在正常清算状态下,现行市价和可实现清偿金额也是一种广义公允价值的体现。只是在过去的公允价值下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达到现行公允价值,从而及时真实反映资产负债价值变化,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笔者认为广义的公允价值虽然包括所有的计量属性,但是它属于一种抽象的概念,不能用于实际操作,其存在目的是使得公允价值概念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因此当有人讨论公允价值时,我们应该明确谈论中的公允价值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所以,广义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但是上文中证明的“作为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是狭义的公允价值,是应该得到人们认可的计量属性,它与传统计量属性是并列关系。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 会计理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1

2、葛家澍、林志军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

3、陈敏 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探[j] 财会月刊(会计) 2005.10

4、葛家澍 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 会计研究 2003.3

5、葛家澍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 ] 上海会计 2001.01

6、黄学敏 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 ] 会计研究 2004.06

7、黄中生 论资产计量[ j] 会计研究 2005.04

第8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不难发现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2006年2月15日,我国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会计准则体系,目前新准则体系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公允价值研究的重点,也是深入公允价值其他方面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公允价值的概念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重要而且复杂的问题。会计上提及公允价值可追溯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53年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而后正式的定义,是在1970年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四集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支付的货币金额,或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交换价格的近似值”。这可能是最早的公允价值的定义了,这时人们对公允价值的理解虽然还比较简单、不够全面,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人们开始寻求更能反映真实经济情况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应运而生,并成为国际会计界的热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研究机构也都对此进行研究,并先后提出了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是其涵义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公允价值的相关特征

本文重点介绍三个与公允价值的动因相关的三个相关特征:

(一)估计性。估计性即除非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计得出的。在初始计量时,由于计量日就是计量对象的形成之日,公允价值即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但在进行后续计量时,实际交易价格并没有发生,此时,公允价值一般就是假设的交易价格或靠估计得出的交易价格。

(二)时空性,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在于满足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能够满足决策需要的信息,必须是与决策相关及时的信息。公允价值之所以能够提供相关及时的信息是因为它是会计环境的产物,它反映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在市场上的评价,今天的公允价值可能在时空的变化下、经济情况的变化下变得不再公允了,在新的时点上又会产生新的公允价值。

(三)虚拟性。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及交易双方,并不一定是特定的或现实的交易及交易双方,而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交易及交易双方。而在历史成本会计中,对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是在交易真实发生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形成历史成本交易的双方是特定的、真实的。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动因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现代会计目标。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存在必须服务于一定的目标。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关于会计目标亦称财务报告目标,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不同的会计目标观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

1、公允价值符合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形式有效地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重要理论基础是委托一理论,该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为了抑制或减少人出于自身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操纵的“败德行为”,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因而强调以事实性数据为基础并具有可验证性,即在特定情况下,只能按照唯一认可的原则将可验证的事实加工成数据。因此,在这种观点下,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过去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一旦初始确认计量后仅做部分调整,如折旧等不再进行后续确认计量或新开始计量的特性,使其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

2、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决策理论,决策有用观主要是向现在的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会计计量往往采用多种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就是这些计量属性的复合。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向现在、面向未来,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提供对经济决策最为相关的会计信息。总之,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

(二)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收益,目前的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众所周知,现行企业计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则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很明显,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如,企业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则这种现象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9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一、生物资产特征及计量属性

(一)生物资产的特征我国生物资产准则把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与IAS41所定义的活的动物或植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具有其它资产所不具备的生物特征,具体来说,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能力以及生长周期性,而且具有流动性生物资产和长期性生物资产的双重特性,其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及较高的风险性,这些特征决定了生物资产会计计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a

(二)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选择生物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会计或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比较直观,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它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数据有凭有据,具有可验证性。由于农业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不断影响,在不存在公开、活跃市场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相对可靠简单,可避免出现用估计的折现率估算而产生的不确定情况。相比而言,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基于市场信息,且立足于当前的交易,对于生物资产这种特殊资产,在存在活跃、流动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转化引起的生物资产价值的变化,及时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可见,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各有优劣,但生物资产计量具体选择哪种计量属性,不仅要考虑不同计量属性的特色和生物资产的特征,还要考虑对会计目标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对效益和成本的权衡以及经济环境的成熟程度等,最终选择适合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

二、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计量属性选择比较与分析

(一)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计量属性的比较在生物资产计量属性选择方面,尽管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和L&S41都引入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但两者在属性选择的优先序上明显不同。IAS41将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首选计量属性,规定在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均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在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则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IAS41规定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即使后来无法可靠地确定,也应继续使用该方法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可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企业应首要选择公允价值,只要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就要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历史成本只是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时的补充计量属性。而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但对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侈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由此看出,我国虽然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但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所持的态度非常谨慎。

(二)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计量属性差异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1AS41对生物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优先序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的市场环境造成的。IAS41前各方对于生物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意见分歧很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听取和考虑了各方的意见后,考虑到生物资产的生长周期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大,且其特有的生物转化功能使得采用传统单一的历史成本计价不能准确反应生物资产的价值,而采用公允价值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能够可靠地反映其真实价值,所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最终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面对会计国际趋同的趋势,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之所以选择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公允价值的全面运用条件,我国的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目前某些领域仍缺乏较为规范的公开且活跃的市场环境,使得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遇到困难。加之我国大多企业缺乏采用公允价值的技术支持且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为避免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我国生物资产准则选择了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模式,而只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三、生物资产准则计量属性选择趋势

(一)健全生物行业市场体系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获取的第一层交易市场是生物行业市场,而我国生物行业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且市场集中度不够,大多数从事生物生产活动的企业与市场的对接存在较大的问题,代表整个国家生物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难以获得。为逐渐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应不断健全生物行业市场体系,提高生物行业信息化程度,保证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畅通,并逐步改善市场相对分散的状况,使我国生物行业市场体系符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

(二)规范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存在外部条件的缺失,使得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给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的波动。无论采用何种计量属性,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且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至关重要,为避免公允价值被企业滥用,我国应该规范资本市场,大力完善资本市场并不断健全监管法律制度。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能力、业绩以及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而在有些公司中经常存在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名存实亡等现象,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限制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为避免公司高层领导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他们没有机会为了私利而操纵会计数量,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保障。

(四)培养高素质的专队伍公允价值相比于历史成本而言。需要会计员更多地运用职业判断。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会计人员要及时收集交易商品的市价,在存在两个以上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根据职业判断选择一个主要市场价格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基础,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根据客观实际审慎地做出判断和估计,确保公允价值人账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这一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需要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以保证客观而非主观随意地使用公允价值,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效果。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公允价值以其较强的相关性而日益成为生物资产计量首选的计量属性,它将取代历史成本成为我国生物资产主要的计量属性。随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不断优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条件会逐渐具备,可以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不断完善我国生物资产准则,最终实现公允价值在生物资产计量中的全面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中文版),《会计研究》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