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婴儿的护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婴儿的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婴儿的护理方法

第1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情绪疗法;儿科;应对方式;护士;压力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b)-0134-03

儿科患儿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自我保护能力、治疗配合性差及用药特殊性强等原因,与成人科室相比,更容易产生护理纠纷[1-3]。因此,儿科护理是一项较有风险的工作,且该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对患儿可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改善护士心理情绪,加强其对所存在的压力的应对能力及防范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给患儿营造相对安全的医疗环境至关重要。情绪疗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4]。目前在我国已应用于神经外科、急诊科等,但对于儿科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其对儿科护士的影响,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儿科在编的24名护士采用情绪疗法,结果护士各方面的业务素质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很大提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儿科在编护士24例,均为女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1~27岁者3例,28~35岁6例,36~44岁2例,44~50岁1例;职称:护士5例,护师4例,主管护师2例,副主任护师1例;文化程度:中专3例,大专7例,本科2例。对照组年龄:21~27岁者4例,28~35岁5例,36~44岁3例;职称:护士4例,护师5例,主管护师1例,副主任护师2例;文化程度:中专4例,大专6例,本科2例。两组年龄、职称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对象入选前未参加过有组织的情绪疗法,均知情同意。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指导护士熟练运用心理激励法、心理暗示法、心理调节等支持性心理护理;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解心理知识。研究组采用情绪疗法,开设压力与情绪管理培训班,请心理专家进行循序渐进的辅导。具体培训内容有:首先情绪的概论(情绪与情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概念)、护理工作的压力源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绪与压力的关系及其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其次,情绪疗法的内容及意义、合理情绪疗法对人本性的看法,明确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最后为合理情绪疗法的工作程序,包括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及修通阶段,具体是运用情绪疗法理论学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表现、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及两者之间的不相协调点,会运用多种技术,如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放松训练技术等方法对其进行改善,使得护士掌握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来释放压力,有效应对压力,摆脱情绪困扰[5-6]。时间均为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主要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个因子来反映被测者的心理健康症状。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具体说明如下,无(1分):自觉并无该项症状;很轻(2分):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不频繁;中等(3分):自觉有该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偏重(4分):常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至严重;严重(5分):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均严重。按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为筛选阳性。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反之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

1.3.2 应对方式问卷(自评式问卷) 该问卷可以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共计62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解决问题(12个条目)、自责(10个条目)、求助(10个条目)、幻想(10个条目)、退避(11个条目)、合理化(11个条目)。每个条目用“是”和“否”回答。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之和/分量表条目数。该量表的效度均在0.35以上,信度为0.62~0.72。

1.3.3 患者家属满意表 在患儿出院前,由护士发放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工作作风、沟通能力等方面,在患儿家属进行填写时,护士应尽量主动回避,待填写完成后将其放置于密封的信息反馈信箱中,由儿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的归纳和统计,共计三个水平: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SCL-90各维度得分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SG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提示情绪疗法有利于儿科护士心理状况的改善。见表1。

2.2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见表2。

2.3 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

本研究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采用统一指导语和填写方法,由调查员统一发放、收回,共发放问卷40份(各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研究组20份中,满意19例,基本满意1例,无不满意者,满意率100.0%;对照组20份中,满意15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者4例,满意率80.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情绪疗法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 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角色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同样也对儿科护理工作者在原有高风险、高工作量的巨大压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理的特点是护理患儿,并指导患儿尽早康复,长期的压力使儿科护士产生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8-9]。合理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的方式,帮助人们改变认知,减少情绪困扰及伴有的异常行为[10]。本研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我院儿科护士进行心理辅导,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SCL-90及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SG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提示合理情绪疗法有利于改善儿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使其在高应激状态下保持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体分析为,接受情绪疗法的护士大多能学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压力,减少或避免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明确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找出困扰情绪的因素,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其进行质疑,采用放松训练等方法彻底改变不合理观念,减少自我挫败行为,排除障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克服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11]。

另外,情绪疗法有利于保持护士身心健康,能够较好地正视压力,减少压力造成的负性情绪,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及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对护士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可减轻心理精神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保持护士长身心健康,最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儿科护士进行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辅导,可以提高护士的压力管理能力,有利于护士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各种压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维护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2] 蒋利群.试论中医儿科的多元化辨证护理观[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8):1247-1249.

[3] 艾方,张会敏.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2.

[4] 钱思兰,朱海萍.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对护士长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6):54-55.

[5] 郑康霞,牟红艳,芮晓芸,等.合理情绪疗法在护士应对压力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52-54.

[6] 董海静.护士为异性患者隐私部位操作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55-57.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109-113.

[8] 李衍菊.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8-89.

[9] 汪晓珍,卢贤秀,柳炎珍.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54-55.

[10] 李雪萍,李华清.合理情绪疗法对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1):142-143.

第2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目前在儿科临床中氧气雾化吸入已成为消除炎症,止咳、祛痰,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用专门的雾化装置使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再由呼吸道吸入,并且氧气又可以解决缺氧问题,达到治疗的目的。该雾化吸入法给药凑效快,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非常适合儿童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仪器: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PARI LCD氧气雾化面罩、供氧装置、氧气流量表、不装水的湿化瓶。

1.2 可用药物及剂量:(1)药物: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B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抗胆碱药物-爱全乐,祛痰药-沐舒坦,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局麻药-利多卡因。(2)剂量:幼儿的喉组织发育不够完善,喉腔及鼻毛的缓冲作用小,假如一开始就用大剂量,大量的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就会使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加重。所以,对幼儿雾化吸入时,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待患儿适应后再逐渐加大剂量,直到吸完全部药液为止。

1.3 :幼儿的横隔位置相对较高,胸腔相对较小,活动度受限,故而当幼儿处于仰卧位时,其肺活量、潮气量均较坐位、半坐位及侧卧位时为小。如果采取仰卧位雾化吸入,患儿极容易出现烦躁、气促、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所以,雾化吸入前应置患儿于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必要时垫高头肩部20~30°方可仰卧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注意使用过程中喷雾器一直保持竖直向上,有利于喷出雾量。

1.4 氧气流量:每分钟2-6升,注意用氧安全。

1.5 影响疗效的因素: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吸氧的配合、吸入方法的选择、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病房内光线充足,室内开窗通风换气,使患儿能得到充分休息。

2.2 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思想解释工作,解除患儿对泵吸雾化的紧张情绪,详细介绍泵吸雾化疗法的意义和配合方法、所需时间,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

2.3 注意病情观察:雾化吸入可致同时吸入的气体氧分压降低,与雾化吸入产生的雾气主要是水蒸汽有关。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其含氧量低,加之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腔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憋喘、呼吸道不通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应注意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并且注意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如果病情不允许一次吸完时,切不可强行一次吸完,防止因此而加重患儿的缺氧状态。患儿一旦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喂清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完毕后予以翻身、拍背、使肺内深部痰液顺利排出。拍背方法:自下而上,从周围到中间,使气管内痰液松动,由支气管向外引流,备好吸痰器,必要时予以吸痰,防止窒息。

2.4 注意事项:(1)在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意义在于: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②在寒冷季节避免残留雾滴留在口鼻皮肤上结霜,刺激及损伤皮肤或引起受凉感冒。③年幼儿面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残留药液可被吸收,有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2)注意预防口腔感染 患儿在住院期间免疫力下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容易引起菌群失调,引发口腔内细菌、真菌感染,在每次吸入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婴幼儿不能配合者,可喂温开水,以达到冲洗口腔的目的。普米克令舒是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长可诱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可用生理盐水 制霉菌素混匀涂口腔,每日3~4次。此外,雾化吸入器使用后要彻底消毒,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才能再次使用,最好是个人专用。(3)预感呼吸道感染,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细菌来源: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染。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医疗器械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 总结

氧气雾化吸入是稀释痰液,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吸入时根据疾病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至关重要。改变卧位有利于避免吸入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吸入时提高吸氧浓度并给予恰当的雾化量,能使氧饱和度维持正常水平。通过加强雾化吸入的护理,以及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确定、雾化量、给氧量、每次吸入量和吸入间隔时间减轻了不适症状的出现,确保了治疗效果。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在儿科病房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普米克令舒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杂志,2006,3(3):261-262

[2] 陶仲为.重症肺心病治疗的探讨问题[J].医师进修杂志.1985.8(12):13

第3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皮肤牵引;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8-02

股骨干骨折是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的骨折,3岁以下婴幼儿的股骨干骨折约占18%。其治疗均采取保守治疗,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它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1]。婴幼儿年龄小,在治疗过程中无法正确反馈病情,配合欠佳,因此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对完成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为3岁平均年龄2.2岁。跌伤20例,堕落伤28例;横形骨折26例,斜形骨折10例,螺旋骨折9例,粉碎骨折3例;股骨上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25例,下段骨折11例;所有患儿均为闭合骨折。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双下肢悬吊牵引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方法为:用特制的海绵牵引带将患儿下肢固定,之后垂直悬吊于上方横杆上,利用滑车系统的牵引,使患儿离开床面3-4cm为宜。依靠体重作对抗牵引以避免成角或短缩畸形。如果臀部触及到床面,则需及时调整直到臀部离开床面,通常采用3-5磅重量牵引,双腿牵引重量应相等。牵引数日后以X线片复查以了解骨折修复情况,必要时可进行适当调整。经3-4周后可获得骨性连接,之后出去牵引,改用夹板固定,2-3周后可达临床愈合。

2 结 果

本组48例中,出现皮肤水疱16例,化脓性皮炎2例,压迫疮4例,经药物治疗和对症护理后均痊愈。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因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而导致的下肢血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坏死等,本组出现1例由于牵引带包扎欠妥而导致的腓总神经压迫症,通过调整牵引位置之后好转,未见下肢血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坏死。本组48例患儿经2年随访,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跛行、无旋转及成角畸形。有4例出院时缩短肢较对侧短1.9cm,随访时仅较对侧短1cm,其他病例均为双下肢等长。

3 护 理

3.1 牵引护理

3.1.1 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轻,起不到牵引的作用,易引起畸形愈合,重则会致使骨未连接或者下肢过度地生长,引起皮肤水疱和神经压迫等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严格控制牵引的重量。一般牵引重量大小应该限制于使患儿的臀部离开床面3到4cm的范围内,大约为患儿体重的1/3到1/2[2],同时也方便了家长对患儿进行护理。

3.1.2 牵引位置 婴幼儿骨折愈合较为迅速,自我塑形的能力也较强。通常,牵引及外固定治疗不易引发关节僵硬。但其塑形能力也受年龄、骨折发生部位等因素影响,年龄越小、骨折发生部位越接近干骺端并且畸形方向和关节轴活动方向一致时,塑形能力越强。应尽量避免旋转畸形,即便单侧股骨干骨折,也应进行双下肢牵引以避免发生旋转畸形。

3.1.3 牵引时间 婴幼儿牵引2周便可以愈合,长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也能在3周内产生较强骨性连接,横形骨折需要较长时间,通常3-4周也能愈合。一旦发生愈合,患儿就会有表现,例如扭臀、活动患肢等[3]。若此时摄X线片检查可见骨痂丰富,就可改为夹板或者石膏固定,一般在床上活动2-3周后即能下地活动。

3.2 并发症护理

3.2.1 皮肤水疱 最为常见,本组出现16例,主要和婴幼儿的皮肤较为细嫩、对胶布等过敏、牵引重量过大等因素有关[4],根据临床体会,牵引时宜剪下婴儿棉内裤的裤腿放置到双腿之间,再行牵引。注意观察婴儿腿部皮肤状况,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则要及时抽吸,牵引时要尽可能避开水疱,出现破损时应及时用药治疗。同时要保持腿部的皮肤清洁、干燥。

3.2.2 压迫疮 本组出现4例压迫疮。起因主要为牵引带太紧,或者牵引带及骨突部垫棉发生移位。需经常检查是否有牵引处胶布、绷带、海绵松动脱落,及牵引松紧度,并及时调整。也需注意骨突部有无棉花及所垫棉花是否移位。压迫疮出现后局部可垫棉花以防止再受压,每天用50%红花酒精擦拭按摩。

3.2.3 下肢血循环障碍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3岁以上的患儿或者上肢较长的患儿做此牵引时肢体远端大大高出心脏水平,易供血不足;绷带压迫过紧而阻碍了供血[5]。本组中做好牵引指征掌控及护理,因而未发生下肢血循环障碍。

3.3 饮食及生活护理 损伤早期患儿情绪不佳,导致纳食较差,宜进口味清淡的半流食。鼓励家属多给婴儿吃水果蔬菜,多饮水。便秘者可腹部按摩或热敷,口服蜂蜜,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若大便通畅、病情稳定,可食补肝肾的食物,加强摄入维生素D。处理好大小便的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防止受冻而感冒;勤擦拭身体,勤换衣物,保持床单及病房清洁。

3.4 出院指导 向家长介绍和本病有关的知识及其注意事项;骨愈合坚固之前,避免过早负重,不鼓励过多的活动。同时继续服用接骨冲剂以及维生素D等,嘱家长带患儿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

4 小 结

双下肢悬吊皮肤牵引法是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有效且常用的方法,适合婴幼儿骨骼特性。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住院治疗护理和家庭护理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骨折的早日愈合,增强了治疗效果和预后,是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长明,杨立.儿童股骨干骨折国外治疗进展[J].骨与创伤杂志,2000,3(12):157.

[2] 廖小明,李濂,汤湛波.垂直悬吊皮牵引结合小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J].国医论坛,2004,22(4):25-27.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

第4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疼痛;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24-03

由于新生儿年龄及身体发育情况不完全,在其桡动脉采血时,常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往往导致凝血现象、血流速慢等。此外,在采血时新生儿会感到剧烈疼痛,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感知疼痛比婴儿及成年人更加强烈、弥漫和持久。疼痛刺激使新生儿产生显著的生理反映,长期反复的疼痛会对新生儿的行为发育及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新生儿采血时应给予其对应的护理干预,来达到控制、减轻最终消除疼痛。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20例新生儿在疼痛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20例新生儿,其中男新生儿210例,女新生儿110例,年龄2~14d,体重1.02~3.81kg,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桡动脉采血方式来采血,将全部新生儿进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均为1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全部新生儿入选标准:(1)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或窒息史等体征;(2)2天内使用过阵痛药或镇静药剂;(3)危重新生儿有机械通气者及对刺激无反应者;(4)先天性畸形或具有染色体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具体为:在操作结束15min后,整个过程中,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在操作前与操作中对新生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及经皮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1)改善NICU的环境。降低NICU的噪音,调节室内光线强度等;(2)宣讲健康教育。增强医护人员对疼痛认识,强调疼痛给新生儿的影响严重程度,要求操作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尽量降低对新生儿的刺激;(3)治疗。取屈曲及包裹襁褓,提高新生儿的自我条件能力,降低由于各种操作所造成的疼痛;(4)抚摸。摇晃、按摩以及肌肤接触,可以减少多新生儿的触觉、运动感觉、前庭的刺激行为;(5)口服蔗糖水。操作前口服14%~22%蔗糖水4mL,反复操作时给予口服0.6~1.2mL持续口服;(6)非营养性吮吸(NNS)。NNS指在婴幼儿口中置于一安慰,来增加其吮吸动作,但并无母乳及其他液体吸入。

1.3评价指标

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对新生儿采血时进行疼痛评价,NFCS包括10项:挤眼;皱眉;张口;鼻唇沟加深;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颔颤动;嘴呈0型;伸舌。每一项占1分,共10分,其中≤5分为轻度痛,5~7分为中度痛,≥7分重度痛。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采用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评分分别为(2.69±1.68)分、(7.68±1.7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481,P

2.2两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前后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变异率比较

两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变异率、呼吸变异率、心率变异率、收缩压变异率、舒张压变异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变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或早产儿在出生后即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他们会对有刺激伤害的信息进行传递、回应以致记忆。新生儿的血液基本分布于内脏和躯干,四肢分布比较少,有研究显示,新生儿血管较细,血管充盈度比较差,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时间长、出血慢、易容易导致静脉血管破坏,为新生儿带来更多的疼痛感,此外,大量研究显示,医疗操作是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新生儿所处的重症监护病房,对新生儿的操作频繁。疼痛刺激会影响新生儿的生理、代谢水平及行为的紊乱,造成神经功能的损害,特别是早产儿疼痛会影响其脑部的发育,造成继发性痛觉过敏或原发性痛觉过敏,进一步影响神经功能的重建。因此,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进行评价及有效采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预后与成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有专家指出,新生儿疼痛时会出现面部表情(如伸舌、张口、挤眼等)异常,采用常规护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感强烈,护理效果不尽人意。本研究显示,采用常规护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其疼痛评分高达(7.68±1.76)分,说明常规护理方法效果不明显。有专家指出,心率变异是检测神经系统的调节情况,主要检测心脏以及其他器官上的神经活动状况,借以诊疗神经系统病变。常规护理新生儿采血时心率变异率较高,数据显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前后的心率变异率(22.36±9.61)%,常规护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及心率变异率效果不明显。

第5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人文关怀;婴儿;游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78-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深化改革,人们对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护理工作应当由“将疾病作为核心内容”的护理模式转变为“将患者作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240例游泳抚触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240例游泳抚触婴儿的临床资料,240例游泳抚触婴儿中,男130例,女110例,胎龄在36周-40周之间;出生体重在2500-4100g之间,出生1min时的Apgar评分在8-10分之间。所有婴儿、产妇均健康。将240例婴儿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20例,对照组120例;两组婴儿在出生体重、性别以及年龄等多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具体方法:

1.2.1树立以婴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深化人文意识。

1.2.1.1爱护婴儿,尊重家长。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一个比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积极主动的与家长交流、沟通,保持微笑的表情,亲切的言语以及温和的态度,使婴儿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1.2.1.2重视人文意识的提升,转变护理理念。现阶段,大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因此婴儿必然会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婴儿游泳抚触护理工作中的水温、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等多个方面,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事项,护理人员一旦出现操作失误等不良状况,则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升级为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重视自身人文意识的加强,给予家长充分的理解。

1.2.2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2.1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选拨优秀的护理人员到医疗水平更高的医院中进修,或者聘请医学专家讲座,使护理人员了解与掌握婴儿游泳抚触护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

1.2.2.2护理人员在婴儿游泳抚触护理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护理标准、流程进行,善待婴儿,增强家长的信任。

1.2.3重视人文关怀环境的有效建设

1.2.3.1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在游泳抚触区域中,设置喂奶间、接待间以及游泳抚触间等,在区域内部的墙壁上张贴一些色调柔和、色彩鲜明的画纸,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游泳抚触见应当舒适、明亮、整洁以及宽敞,还要与其他医疗间区分开来,采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窗与接待室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够方便家长观看游泳抚触护理工作的实际状况。

1.2.3.2为家长提供一个全程的导诊服务,在医院内部中设置路标指示牌,告知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增加家长的婴儿护理知识。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P

3结论

按照婴儿在心理、生理上具备的特殊性,在婴儿游泳抚触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婴儿的抗力能力,减少婴儿的紧张感、焦虑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婴儿游泳抚触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家长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进一步了解婴儿游泳抚触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母婴同室;产妇;婴儿;护理;基层医院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9-02

母婴同室是目前好多医院里都采用的新型护理模式,此法带来诸多益处,但是对医院的管理本身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基层医院对这种护理模式在应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母婴同室的益处

1.1 有利于增进母婴感情 婴儿出生后母婴同室可以快速的增进母婴的感情,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会感觉温暖、安全感倍增。当母亲用手抚摸婴儿肌肤或亲吻婴儿时,这种肌肤相亲会稳定婴儿的情绪,抚慰婴儿的心灵。

1.2 有利于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后会方便母乳喂养,根据每个婴儿的个体不同,每个孩子喂奶的次数和时间也不尽相同。母婴同室后可以方便产妇及时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一方面,婴儿吃母乳后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今后的健康成长有利;另一方面,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对自身的产后恢复、乳腺健康都有利,可以降低乳腺炎等发病率。

1.3 有利于对产妇心理干预 产妇生产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第一胎的产妇,除了生理上的疼痛之外,有些人心理上还不能马上适应妈妈的角色,甚至会有一些烦躁情绪。母婴同室,可以让产妇随时看到自己的孩子,那种母性的伟大会油然而生,也会有种成就感。每天看着孩子会分散产妇的注意力,不再关注自己疼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时,医护人员再对产妇做一些产后心理干预就有助于平复她的情绪,减少患产后抑郁症的几率。

1.4 有利于陪护照顾 母婴同室后陪护的家人就不需要每天两头跑,即照顾产妇又挂念婴儿。因为初为父母,总会有人在母婴分离时,担心医护人员是否能照顾好婴儿,是否会报错婴儿,这些疑虑会转化为焦虑的情绪,使得陪护人员即辛苦又着急。母婴同室可以在同一个病房即照顾产妇又照顾婴儿,方便是不言而喻的。

1.5 有利于产妇尽早学习照顾婴儿的方法 母婴同室可以让产妇尽早学会照顾婴儿的方法。医护人员先讲解,然后让产妇跟着做,如果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可以当面及时的指出,进行纠正,这样可以让产妇及家人尽快学会正确的照顾孩子的方法,不至于出院回家后因不会照顾而手足无措。例如,如何喂奶,正确的姿势是怎样的,喂奶后怎么防止溢奶,产妇喂奶前要做好清洁手和、的工作等,这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在出院前就彻底了解清楚,而母婴同室就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母婴同室护理所存在的问题

母婴同室有诸多好处,但是在我们这种基层医院实行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一一罗列。

2.1 卫生环境存在问题,新生儿易受感染 由于产妇的病房中除了有产妇外还有陪护的家人及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人多就有可能使得病房卫生不好、清洁不到位,加之人杂就可能带来一些病菌或细菌,而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又差,所以极易受到感染,从而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

2.2 护士流动量大,资深护士少 由于基层医院的经费紧张,投入有限,不像一线城市的知名医院都有稳定的医护队伍,加上待遇优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优秀医护人员。基层医院中护士的流动量大,资历深、经验多的护士不是很多,所以在护理方面和大医院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2.3 护士忽视巡房,责任心减弱 有些护士认为母婴同室后婴儿和母亲在同一个病房,理应由母亲自己照看,自己可以减少巡房次数。但是忽略了大多数新生儿的父母都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一旦婴儿出现异常也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延误病情,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2.4 产妇照顾婴儿的经验不足,易发意外 大多数产妇是头胎,没有育儿经验,母婴同室后可能会出现无意中将婴儿坠地、压着婴儿等情况。这些问题也是母婴同室后应该提醒产妇及陪护注意的事情。

3 对母婴同室护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特总结了以下对策。

3.1 加强对产妇及陪护的宣传教育,保证病房卫生环境适合婴儿生活 制作一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随时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要[1]。对产妇及陪护的家属进行各种注意事项的宣传。例如,如何喂养初乳、婴儿的哪些举动说明此时就该喂奶;如何给婴儿洗澡,洗澡时怎样注意呛水,怎样防止鼻子、耳朵进水等。产妇应该注意哪些个人卫生问题、饮食问题等。母婴同室的房间内不易摆放鲜花,因为有些婴儿会对花粉敏感,容易造成过敏。此外,鲜花是病室中的贮菌场所之一,是细菌积聚的地方,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外源性感染源之一。其沉积的细菌尘埃随着蒸发飘散,在空气中飞扬,致空气污染,对新生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

病房的卫生环境除了要依靠医院的保洁人员打扫干净外,还要让产妇及家属注意保持室内卫生。尽可能的为产妇和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合格的卫生环境。

3.2 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巡房次数不能减少 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母婴同室更要注意巡房的次数,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3.3 加强医护人员和产妇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护人员要勤于和产妇沟通,和蔼的对待产妇,一些刚生产完的产妇本身就有一种焦虑的情绪,再加上没有完全适应妈妈的角色,对于婴儿出现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这时,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和有效沟通就可以舒缓产妇的负面情绪,帮助她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并且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可以有效减少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

4 总结

本文从母婴同室带来的好处、在基层医院中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三个大方面来讨论。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我们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多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产妇及陪护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多加宣传,就可以将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做好、让更多的产妇和婴儿受益,从而使得我们自身的职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7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婴儿抚触;床旁;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33-02

抚触是一项医疗方法,在婴儿出生后的最佳时机,通过对婴儿皮肤进行有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1]。本院原母婴同室的婴儿抚触是将婴儿抱至本科室沐浴室,在婴儿沐浴前进行,采用的是半封闭形式,现为使产妇及家属能正确的掌握这项技能,为婴儿提供延续性健康照顾,本院自2011年7月起,对所有母婴同室病区开展婴儿床旁抚触,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完全肯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6月住院产妇200例为对照组,2011年7-8月住院产妇200例为实验组,资料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单胎足月产儿;②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产后母婴健康;③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④产妇为本地城镇居民;⑤产妇及家属均非医务人员。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评分,分娩方式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两组婴儿均于出生后24小时开始进行首次抚触,每日一次直至出院当日,每次15分钟。对照组采取集中式操作,在沐浴室于沐浴前由专业护士在标准抚触床进行,家属只能隔玻璃观看。实验组采取床旁婴儿抚触,由专业培训护士利用床旁护理车当操作台,实施婴儿抚触,产妇家属可直接参与,在出院当日,护士在婴儿抚触的同时产妇在模型上做婴儿抚触。两组病例均在住院期间常规进行婴儿抚触健康教育,由专业护士集中病区产妇或产妇家属在示教室详细介绍抚触知识及操作方法,利用模型示范性教学、讲解。

1.2.2 评价方法 ①两组病例出院时询问产妇是否认为有必要给你的宝宝做婴儿抚触。②社区护士在产后第28天家庭访视中随访产妇或者家属婴儿抚触的掌握率及实施率。操作的掌握按照以下评分标准:操作前环境准备、操作中与婴儿有无语言交流、头部、面部、胸部、腹部、上肢、背部、臀部、下肢各占10分,总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60分以下为没有掌握。婴儿抚触≥1次/天为实施。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数据比较,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认为有必要给婴儿做抚触的产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因而第28天随访中家庭婴儿抚触的实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儿抚触这项婴儿护理技术的掌握率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床旁抚触能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抚触的重视率及掌握率。

3 讨论

3.1 床旁婴儿抚触有助于提高产妇对婴儿抚触的重视率。本研究表明:实验组产妇认为婴儿抚触的必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虽然也接受了婴儿抚触知识的集中普及,但由于产妇及家属无法直接参与抚触的操作中,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半封闭模式,产妇及家属仅仅看到婴儿是舒适还是哭泣,无法细致观察到婴儿的一举一动,更无法体会到抚触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床旁抚触可以直接体验到抚触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抚触时哪个位置婴儿最舒适,抚触促进了婴儿的食欲,使奶量摄入增加,促进体内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使消化吸收食物能力增加,从而体重随之增加[3],减少了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婴儿睡眠时间延长并且变得有规律[4],胎粪及时排出。从而能正确认识到婴儿抚触的重要意义。有文献报道[2]:99.95%产妇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实施床旁婴儿抚触,提供了一对一的服务,有利于有效得解除产妇所提出的疑虑。在亲眼目睹甚至亲自参与其中,树立了承担照顾婴儿的信心。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第28天的产后随访中,实验组婴儿抚触实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床旁抚触能把婴儿抚触的护理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提高了家庭婴儿的抚触率。

3.2 床旁婴儿抚触有助于产妇掌握抚触操作技能。传统的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操作,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抚触只有理性认识,没有亲身体验,而现在的产妇大多数为独身子女,照顾婴儿的能力比较弱而欲望却很强烈。实施了床旁婴儿抚触,提供了个性化临床支持服务,让整个家庭参与讲解、示范、指导、现场操作等多种教育形式,在护患互动的愉悦环境中,更能提升科学兴趣,手把手的指导调动了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抚触的知识和技能。在每日的床旁抚触中,不断强化规范的操作程序在出院当日,护士与产妇的同步抚触中,能更好的让产妇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

4 总结

母婴同室开展床旁抚触符合“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FCMC理念,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符合了爱婴医院的规定,有利于家庭化婴儿抚触的普及和应用,值得在母婴同室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新菊,王向静.抚触的发展史与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807-1808.

[2] 陶海,李贤仁.现代医院高级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18(9):509.

第8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首先,在母乳中含有的营养甚多、成分比例合适、热量高(68kcal/dl)。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有2/3能在婴孩的胃内消化吸收;脂肪中的亚由酸含量较多,并且还含有脂肪酶,因为颗粒较小,也容易消化吸收;乳汁中含有能够分解产酸的乳糖,它能够降低新生儿粪便的pH值,不利于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存、繁殖,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的机率。在母乳中含有矿物质,主要是以钙为主,婴孩容易吸收。在母乳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与产妇的进食是相联系的。在母乳中还具有分泌性的免疫球蛋白,不仅能够耐受酸碱的变化以及蛋白分解酶的作用[1],还能防止病菌侵袭肠粘膜。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为分泌性IgA(SIgA),性质稳定,能耐受酸碱变化及蛋白分解酶的作用,并保护肠黏膜不被病毒或细菌侵入。SIgA在胃肠道淋巴组织合成,致敏的淋巴细胞从该处出发,通过淋巴和血液进入乳腺,因此哺乳婴儿可避免母亲常接触的微生物的感染,并可防止抗原物质的吸收。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转铁蛋白、溶菌酶和其他酶类、补体和巨噬细胞等,故母乳有较强抗感染作用。

2母乳喂养的护理

2.1的护理

的护理主要是为新生儿的早吸吮做准备,当新生儿在出生后没有发现任何的情况下出生20~50分钟时正处兴奋时期,此时其吸吮反射最强烈,因此,在新生儿断脐后,护理人员早些抱孩子给母亲,帮助新生儿吸吮,这项措施能提高产妇身体中催产素水平,有助于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如果产妇是进行的剖宫手术,必须要在产妇有反应之后的30min内进行母婴的接触。因为,早接触、早吸允能够促进乳腺的分泌[2]。

2.2产后早接触早吸吮

分娩后尽早提妇喂哺婴儿的机会[3]。通常产妇在分娩完成后,会感觉到十分的疲惫,并没有想要试喂母乳的意愿,她们只是希望看看或者是抱抱新生儿,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让产妇看清楚新生儿,并帮助新生儿与产妇之间的早接触,早吸吮。至于阴道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半小时内是将体放在产妇的胸前,从而进行30min的皮肤接触,并且协助吸吮[4]。对于剖宫产的产妇要及时的让婴儿与产妇脸贴脸,待产妇回病房之后需再次的早接触、早吸吮并协助产妇抱新生儿。这种肌肤亲近能刺激产妇荷尔蒙的反应,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并且还能刺激产妇早泌乳。

2.3喂奶时的技巧

2.3.1正常的喂养

产妇在进行喂养的时候,首先要采取舒适的姿势,然后是放松全身,可采取坐姿或者是卧姿。产妇先将婴儿的头部放在一手的肘部,另一手托起有婴儿的臀部,使婴儿面向产妇,并紧紧的贴着产妇的身体,婴儿的下颌紧贴产妇的。产妇用一只手托起,使靠近婴儿的嘴唇,诱导婴儿张嘴吸允,在婴儿的舌头向下的那一瞬间,立即将放进让其吸允,一般的吸允时间为10min。但是在哺乳的时候,尤其要避免其堵住了婴儿的鼻孔,从而阻碍了婴儿的呼吸。如果婴儿在吸允的时候睡着,应该取出或者是将婴儿叫醒。哺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双侧的交替的喂养,防止偏吃,从而保证的均衡。每当婴儿吸吮完之后,将婴儿竖立抱起,使其伏在产妇的肩膀,然后轻拍婴儿的背部,使其驱除胃里面的气体,从而降低因溢奶而发生的问题。

2.3.凹陷、平的喂养护理

首先是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在产妇的心中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第一,加强对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要尽快消除产妇心中的担忧、紧张、恐惧心理。第二,给异常的产妇安排小房间,并让其家属给予陪伴,避免房间人多、婴儿交替哭闹影响产妇睡眠进而影响泌乳。第三,在产前给产妇家属讲解减痛分娩方法,然后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为产妇产后的体力恢复和进行母乳喂养创造有利的条件。第四,针对剖腹产的产妇要安排舒适的卧位,以便于减轻刀口的疼痛并尽快实行母乳喂养。第五,调动其他产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指导,或者是邀请异常母乳喂养成功的产妇与患者进行交谈,从而鼓励她们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其次,对于凹陷不论是在产前还是在产后,都应该对凹陷的做一系列的牵拉练习,用手指将牵拉出来,然后再捻转,与此同时还要固定其周围的皮肤和组织,尽量使不再缩回。再次,在产后的前几天让婴儿用力的吸允之外,如果说婴儿的吸允力太小,不能将吸出,可以让产妇的丈夫或者是在正在吃乳中的较大的婴儿进行吸允,将其拉长之后,再让婴儿进行吸允。最后,如果产妇的凹陷过深不易牵拉出,可使用抽吸器进行抽吸。使用硬质塑料罩漏斗式的抽吸器,使其罩在凹陷的上面,取一个10ml的注射器一个,再用口径相同的橡皮管将注射器和塑料罩连接起来,将抽吸出来并保持10min以上,结束的时候将橡皮管进行分离即可。两反复多次的交替进行抽吸。

2.4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乳母有急慢性传染病,如肝炎、心肾疾病等,暂忌哺乳。若感冒可戴厚口罩喂奶或挤奶煮后再喂。患有乳腺炎者暂停哺乳,早期可热敷,戴乳罩可促进血液循环,并及时应用抗生素。

2.5就哺

婴儿的哺乳时间是不定的,次数也是没有限制的,想吃的时候就哺。婴儿要吃奶时是有表现的:小嘴来回的觅食、婴儿哭闹、小嘴吸允的动作、睡觉时间过长等。根据婴儿的需要给足,确保婴儿的营养;与此同时,当婴儿出现了生理性的黄疸现象,最好是不易进奶,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

2.6泌乳的情况

足量的乳汁,能保证婴儿的生长发育。若是乳汁充盈,在哺乳的时候产妇会有下奶的感觉,婴儿经过大口大口的吸允之后就会松开,自然的入睡。这时的产妇也会感到舒适。婴儿在哺乳的时候安静、睡着,说明产妇的乳汁是足够的;若是婴儿在哺乳放入时候哭闹,说明产妇的乳量不足,此时应该及时的处理。

2.7对产妇出现皲裂的护理

产妇在喂奶的过程中常会发生的皲裂现象,首先要给予新生儿健康的再喂患侧的,在每次的喂奶结束之前,要指导产妇使用食指对新生儿的下颌轻轻的向下按压,这样可以避免的疼痛以及皮肤的损伤,在每次哺乳完了之后,挤出数滴奶涂在上面,这样有利于上伤口的愈合[5]。

第9篇:婴儿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母乳喂养;成功;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10-01

母乳对于婴儿的发育与成长非常重要[1]。为了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280例产妇的临床哺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2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岁;初产妇215例,占76.79%,经产妇65例,占23.21%;顺产241例,占86.07%,剖宫产39例,占13.93%。

1.2 护理方法

1.2.1 孕期护理

通过孕妇学校、围产期检查等形式,指导已孕妇女做好孕期护理,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前期保障。具体护理要点指导:一般从怀孕5个月开始,每天临睡前热敷,辅以轻柔按摩,可以成圈按摩,下部可以用向上推的方法,可预防下垂。按摩完,还要轻轻牵拉,让有一定的抵抗外力的能力。防止哺乳时发生皲裂,甚至会破损流血。孕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在于坚持,一般要坚持到怀孕7到8个月,但如果牵拉时有宫缩反应,或者早期有先兆流产或者不明原因的见红,或者准妈妈有流产史,禁忌做护理,以免导致流产。所以,做护理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不要用力过大。

1.2.2 产前护理

1.2.2.1 宣传与教育母乳喂养基本知识

孕妇在进入医院待产的时候,医护人员应通过入院宣教、开展病员公休座谈会、发放母乳喂养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待产妇积极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促进母乳喂养的具体护理方法,例如:增强婴儿免疫力、富含营养、促进体型恢复等,还要告诉待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的重要性,让待产妇做好心理准备,观察待产妇的心理变化,实时提供个别指导和关怀,保障产后顺利开奶。

1.2.2.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待产妇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待产妇的产前的紧张情绪,尤其是初产妇[2]。对于实行顺产的待产妇,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待产妇心理发生的变化,告诉待产妇产道及胎儿状况良好,只要积极配合医生,一定能够顺利自然分娩,给予待产妇一定的心理支持与信心;对于实行剖宫产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将相关成功的剖宫产案例接讲解给产妇,并告知产妇手术过程中是在充分的麻醉、无痛下进行的,以此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

1.2.3 产后护理

产妇分娩结束30min内,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及时开奶。即将新生儿放于产妇的胸前,并且帮助新生儿对进行吸吮,一只手将婴儿的头部托住,另一只手呈一个C型,将产妇的托起,用轻轻的触碰婴儿的嘴唇,以此来诱发新生儿的觅食反射,在新生儿张开嘴巴、舌头向下的时候,将与新生儿的嘴巴含接在一起;含接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当询问产妇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产妇存在疼痛感,则可能是因为吸吮,这个时候要重新进行含接。新生儿在充分吸吮30min之后,可以将新生儿抱入婴儿床上,观察2h之后,使产妇与新生儿一同回到母婴同室。

1.2.4 母婴同室护理

1.2.4.1 产妇在分娩之后回到母婴同室的护理

产妇在分娩结束2h之后,医护人员应让产妇及其新生儿母婴同室,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按需哺乳;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卫生知识进行宣教,例如:产妇在喂奶之前一定要将双手洗干净,还要提前挤出一滴奶,这样能够使变软,有利于婴儿的含接,喂奶结束之后,可以在上涂抹乳汁,然后晾干,因为乳汁中含有能够有利于皮肤修复的物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出现皲裂现象。

1.2.4.2 分娩之后6h以内的护理

产妇在分娩之后的6h内,医护人员要耐心指导产妇进行有效喂哺,还要将帮助喂哺的方法与技巧传授给家属,遇个别产妇不配合哺乳的情况,要耐心沟通,细心传授给家属帮助有效喂哺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的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指导产妇科学营养用餐,每日要进食适量的水果、蔬菜(800g左右)和蛋白质(100g),确保产妇的营养充足以及婴儿营养的摄取。

1.2.5 出院指导

产妇在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当告知产妇要坚持纯母乳喂养不少于4-6个月,4-6个月可添加辅食以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婴儿营养需要,有条件者母乳喂养可坚持到孩子两岁左右;向产妇及其家属强调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与重要性,对于在哺乳技巧方面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打电话到医院进行咨询。

2 结果

280例产妇中,无1例未达到纯母乳喂养,所有产妇全部母乳喂养成功。

3 结语

母乳对于婴儿的发育与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母乳中含有的一系列营养物质最利于婴儿吸收与消化,母乳的温度适宜,而且喂养方便、经济。同时,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子情感交流。母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婴儿的智力发育有着一定的关系。产妇在哺乳期中处于闭经状态,能够起到避孕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储存铁、蛋白质等一系列营养物质。因此应当重视母乳喂养,加强促进母乳喂养的各个环节的护理,确保纯母乳喂养的成功[3]。

本组研究中,280例产妇均达到纯母乳喂养,充分表明加强产妇分娩之前、分娩中、分娩之后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对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孕产妇的护理,加强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