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

第1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98-01

培养社会所需的心理、行为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就是青少年阶段就引导他们的个性、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1]。现将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于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介绍如下,特别针对青少年意外妊娠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干预方法进行详述。

1 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分为5大类: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特别是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已开始成为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 [2]。造成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是多样的,具体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四个方面。

2 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心理辅导越来越重视,教育部早在1999年8月就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方针;在各大医院和人口计生服务中心也相继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心理辅导室等。我中心把青少年心理辅导作为一项重点项目进行了落实,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中也存在着不足。

2.1 取得成绩。构建“三二一”活动载体,拓展青少年心里辅导和治疗的渠道。“三”即三个室,精神文明展览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二”即两个中心,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活动中心;“一”即一个活动之家。

(1)精神文明展览室: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忆往昔、展未来。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大树新风。

(2)图书阅览室:提供生殖保健、自然科学、心理咨询等内容的图书,供随时阅览。

(3)心理咨询室:在尊重青少年的隐私的基础上,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服务。

(4)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通过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科学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育观;定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卫生保障水平;定期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引导青少年远离暴力、网瘾、和赌博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

(5)活动中心:活动中心配备健身器材,包括乒乓球、象棋、围棋、书画等活动设施,丰富青少年的娱乐活动,促进青少年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6)活动之家:融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娱乐为一体,丰富了活动之家的活动内容。利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面向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开办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2.2 存在不足。

2.2.1 缺乏具有医学心理学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目前,卫生服务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匮乏,理论水平参差不一,具体操作不够规范。从事心理咨询辅导的专职人员少,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尽快形成一支专职队伍已迫在眉睫,这也是我们今后将努力改进提高的地方。

2.2.2 人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存在误解与偏见,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的认识。由于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许多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却不知;或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和疾病,而不愿去看心理医生和接受心理咨询。大多数受访者缺乏科学的心理问题认知,认为看心理医生,则很可能被认为有精神疾病。这提示今后需要加强社会宣传。

3 青少年意外妊娠心理辅导干预

据北京市的调查 [3],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60年代的平均16.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3.7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的12.2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和青春期的心理冲突。其中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这两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甚至性冲动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下将详细介绍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青少年意外妊娠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

3.1 青少年意外妊娠原因调查分析。相关数据显示,年流产手术40%为未婚女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学生,在40%的手术中30%的未婚女性是重复流产 [4]。未婚青少年妊娠的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对盐城卫生技术学校650名在校学生和盐城技师学院550名在校学生调查,六成以上的学生未能从学校获取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而仅有30%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避孕方法,更多的学生是自行通过报刊、杂志、网络零散地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在性行为已发生的情况下,根本不懂得如何避孕及处理可能产生的后果;而一旦受孕后,也不可能及时采取恰当手段终止妊娠。

第2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初一阶段心理辅导的着重点是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刚进初中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上的不安定因素,有的甚至出现不适应的行为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能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正确的指导。一个教师如果掌握了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工作中就会从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个人的精神世界。这样做,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刚进初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学不同于小学,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差异要求学生能迅速地适应。初中生入学后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师生关系起了显著的变化。问卷调查发现,让他们举例说明:“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相比,哪个更好一些?”说小学教师好的,多是因为教师“亲切”“温和”。说中学教师好的,多以“教师给予学习指导”为主。第三个问题,是朋友关系的变化。刚进初中,大家还比较陌生,不大熟悉,这就使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不免有些拘束。中学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我认为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消除入学时陌生、胆怯、不安的心理状态,应带新生到校园各处转转,消除学生对新学校的陌生感,迅速适应新环境。(2)帮助学生组织好自我介绍活动。通过活动既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也可从中看出学生的性格特征,对新集体的形成是有帮助的。(3)开展好文艺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可让教师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4)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引导,特别要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初二阶段心理辅导的着眼点是开展青春期教育。男女学生到十二三岁就将先后进入青春发育期,出现了生理发育上的急剧变化。与之相适应,初中学生青春心理开始萌动,一些从来没有过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迷惑、害怕,即生理学上所谓的“青春困惑期”。一些家长和教师不够关心他们悄悄来临的心理变化,不能理解和体谅学生此时产生的青春萌动行为,往往会加剧初中生心理过渡的困难程度。我国心理工作者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一个关键转折期。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青少年有权利认识自己,也能够正确对待性――只要不再有人愚蠢地给它披上神秘的面纱。因此,当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时,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是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人格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教师开展青春期性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使学生接纳自我。应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变化,并接纳自己的变化,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青春期的发育往往给学生,特别是女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生理知识和适当的处理方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让他们懂得,性别和长相是父母给的,一般不可能有大的变化,而其他方面如修养、气质等却可以自我培养,应该按照时代要求,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具备敢于拼搏、善于竞争的品质,成为适应时代的创造型人才。(2)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青春期心理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指导学生对朦胧性意识和性冲动的自我调控,应该让学生知道,性意识和性冲动是生活中需要了解和控制的正常内容。让学生懂得,可将对异性朦胧性意识和性冲动转移到对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的培养上来,转移到培养自己坚强意志品质上来,转移到陶冶自己情操上来。(3)正确对待早恋问题。应充分认识到“早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男女学生的发育普遍提早。发育提早是早恋的生理基础,社会文化是早恋的外部因素。在心理辅导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了早恋,也并非是做了什么坏事或错事。

初三阶段心理辅导的侧重点应是升学心理辅导。升学心理辅导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念和传授科学的应试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念,矫正不良倾向是升学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有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升入高中,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升高中、大学导致眼前利益的丧失。具体表现在:虽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但言谈中总希望孩子能早日挣钱,自身行为也常常急功近利。家长言行不一,势必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另一种现象也较常见:家长给学生很大的压力,让孩子觉得升不上高中就是对不起家长,就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这种狭隘的读书至上论虽然能使学生认识到升学在一生中的重要地位,但也明显地有它的弊端:一是导致考试焦虑水平过高;二是导致自卑、自我否定等种种不良心理状况。要让学生在认识上奠定“读书有用论”,同时也要认识到“读书至上论”是狭隘的。

升学应试策略辅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调整考试焦虑水平;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学生的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间呈倒“U”字形关系,即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使反应效果变差,最佳效率的焦虑水平应是中等的。严重考试焦虑的成因主要是错误的认知评估,而已有的焦虑经验则对其起强化作用。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核心就是矫正应试者的错误观念。具体方法是运用“自我质辩”的方式否认错误观念,从而达到排解考试焦虑的目的。

第3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一下课,总有学生兴致勃勃地来问:“老师,下堂课上什么?”起初,我会告诉他们下一课时的主题;后来,便以“上了就知道了”来应对;现在,则仅报以微笑。因为,这确实是个难题。没有课本的课真难上啊!由于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并没有系统的教材和教参。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一学生需要各方面的引导,究竟选择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呢?对此,笔者尝试从学生的成长需求中寻找答案。

一、通过05学年的信息搜集和实践研究,确定06学年的教学内容

(一)编制《新生适应状况调查量表》,实施普查,确定适应性辅导主题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项目,其中包含了学习适应状况、人际交往状况、耐挫折状况、独立学习和生活状况、精神状态等五个维度。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比统计,具体如下:05学年新生共523人,发放问卷523份,收回有效问卷512份。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初中生活的第一印象。对“我觉得初中生活和期望中是一样的”一题,回答完全同意的仅占9.0%,完全不同意的占14.2%,另外,回答很不同意的占23.9%,不确定的有9.7%。大部分新生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初中生活与理想中的初中生活有着较大差距,以致在心理上产生迷惘和不安等不适体验,甚至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2)学习适应方面。从调查结果看,我校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一般,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适应状况并不了解,如六个项目中选择“不确定”的学生都在15%以上,最高的甚至接近调查总人数的1/4。与此同时,有61.9%的学生表示体验到明显的学习不适应,如学习压力大了,作业时间长了,玩耍时间少了等。

(3)人际适应状况。总的来说,我校新生对人际环境的适应相对较快。但调查中也发现除去“不确定”以外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现在,我几乎每天要想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好几次”,存在广泛的“恋旧心理”。

(4)耐挫折状况。从调查结果看来,我校新生的耐挫折能力相对较弱。有接近70%的学生表示“我以前学习很优秀,经常受表扬,可上初中以后,身边的同学好像都比我出色”。同时发现,学生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望、烦恼,继而把原本简单的困难复杂化,使自己迷失解决问题的方向,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甚至引发过度焦虑紧张和恐慌,继而出现逃避退缩行为。

(5)独立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调查结果看来,我校初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某些特定方面表现出独立能力欠佳的情况,比如有超过15%的学生明确表示“我总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说什么要学我就学什么,除此之外我从不考虑”。

(6)精神状态。从调查结果发现,有57.7%的学生表示“早上起床后,总觉得头昏脑胀的”,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白天总想睡觉,提不起精神”。这种精神状态对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鉴于问卷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将“适应性辅导”确立为第一主题

主题一:环境适应

教学预期: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理解独立生活是成长中的必然环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并正确看待这种落差。人际环境――引导学生明白交往的规律,并鼓励其主动结交新朋友。

主题二:学习适应――引导学生理解挫败感的成因

(二)综合分析05学年的咨询案例,确定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感情绪辅导和考试心理辅导等主题

2005学年期间,心理辅导室回复学生咨询来信近300封,接待来访近100人次。从相关的纪录中抽取初一段学生的来信,根据咨询主题进行分类分析,见下表。

注:以上统计表中已除去了适应方面的来访情况共计近60人次。

对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如下:

主题一:学习心理辅导

教学预期:学习心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平和地面对以后的学习。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评估自己的实力,并确立相应的目标,及告知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引导其区分出不适合者,寻找有效替代。

主题二:人际交往辅导

教学预期:同伴――引导学生理解矛盾出现的原因,并尝试在交往中宽容、平等地对待彼此。异性――引导学生了解异性关系变化的原因,并努力正确对待。亲子――引导学生明白矛盾产生的必然性,并尝试理解父母。师生――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教师,学会欣赏每位教师。

主题三:情绪情感辅导

教学预期:情绪认知――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及其作用,并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情绪调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控。积极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尝试通过人生观、人际环境、意志力和耐挫力、幽默感的调适来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

主题三:考试心理

教学预期:引导学生了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发展及影响和应对策略。

06学年,我校初一段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由适应性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感情绪辅导和考试心理辅导共五大主题十五项细目构成,一学年二十个总课时量(每两周一课时)的分配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而定。

二、在06学年课程计划基础上确定07学年课程内容

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发现,学生在成长中对心理活动课的需求大,但无奈课时所限,所以只能尽可能在学生迫切需要的知识中选择最适合于课堂教学传递的部分来当作07学年的教学内容。

(一)细目的增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适应”主题下的学习适应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重复,因此这一细目可删除。另外还发现,部分学生进入稳定学习后会遭遇高原现象。因此,应增加学习高原辅导细目,力求使其认识学习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引导其寻找应对的方法。

(二)主题的增加

笔者在课外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学生的相当一部分心理行为问题与青春期有关,从而推测,让学生认识并接纳青春期可能对相应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有意义。于是,笔者随即编制了《初一学生青春期适应状况调查问卷》,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基本情况、生理成熟、心理矛盾、思维品质冲突等四个维度共30个项目。结果以百分比方式统计。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生理成熟方面的适应。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青春期少年无法适应性机能成熟带来的身心变化,并产生不知所措、烦恼、焦虑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如有46.33%的学生表示“每次出现月经/遗精现象时,总是会提心吊胆,害怕别人知道”。另外还发现,男女生虽均有不适应的状况,但不适应的突出点并不一致,如女生更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男生更不能接受因性冲动而出现的行为表现。

(2)心理发展方面的适应

①独立―依赖。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女生,男生在父母面前的独立渴望更加强烈,如有55.99%的学生“觉得爸妈总把我当小孩子看,不考虑我的想法,为此我很生气”,其中男生占70.28%;不过,当亲子关系不和谐时,女生的怨愤情绪体验更深刻些,如25.62%的学生表示“爸爸妈妈不理解我,我有时会埋怨生在这个家庭里”,其中女生占32.84%。

②封闭―开放。调查中发现,青春期少年尽管心理生活更丰富了,却越来越少地将其表露于外。如有90.24%的学生“希望/已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另有72.48%的学生曾因为“妈妈偷看我的日记”而气愤。 与此同时,他们又时常感到孤独,有37.2%的学生认同这一点,另有50.64%的学生表示“会因为心事不知道对谁说而烦恼”。

③勇敢―怯弱。调查中发现,青春期少年有很强的表现欲,女生更强烈,如47.28%的学生“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在众多人面前表演”,其中女生占71.05%。但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又常表现出明显的怯弱,这种行为上的局促男生较女生严重。

第4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教育者素质心理教育意志品德重要性

中学生伴随着学习,普遍遇到了“长大不容易”,“成长中的烦恼”等问题。问题来自于心理,来自于“青春期”。社会现代化使中学生生理发育前趋,而相对心理发展滞后。孩子们眼界开阔,而心理闭索,眼睛看到的事太多,而自己心灵深处的事又不想告诉他人。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应承担起给学生以心理辅导的责任。这指的是应给学生一种特别的帮助,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重新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学会教育,指导自己,从而解除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以达到人格的完美发展。

(一)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今中学生随着身体生理机制的成熟及独立意识的逐渐形成,他们进入一种幻想与现实矛盾的自我调节时期,他们抗挫折能力很差,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诸种因素都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从而陷入抑郁,痛苦,难以自拔的境地。这种现状要引起当今教师尤其是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德。青春期的学生,常常产生对自己认识上的困惑,他们希望自己完美,但又不会自我完善,所以,青春期的学生在成长中需要人生顾问。教育者了解自己的学生,深知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他的优,缺点与个性特点,所以教育者应在学生感到困惑时,以心理辅导为主要方法,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较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二)正确处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要与现实相矛盾的问题。

1.对成人的依赖,形成自我独立意识的需要,独立地去寻求自己的 新生活。这个年龄的学生,渴求独立自主,因此,班主任可有选择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大清洁劳动安排,体艺节的节目排演等等,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学会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但由于他们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容易遭遇失败。这时需要教育者多加指导,不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2.重新塑造自己的需要,想按照自己的意志与个性去发展自己。他们强调突出个性,希望教育者能发现“千里马”的存在,对待工作和学习怀着一番雄心壮志,因此教育者要趁势引导,给学生机会发挥,给学生制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学生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活泼,热情,多才多艺,成熟而又有活力的现代青年形象,并从外表到内心都体现这一点时,教育者就要积极引导,并提出具体要求,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3.渴望学习各种知识的需要。不仅学习课堂知识,还有渴望的种种知识,文学,医学,经济,艺术,科技,金融等。教育者应多鼓励学生学习,多阅读课外书籍,并在班上开展读书活动,要求“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在班上交流读书心得,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4.闲暇时间的需要。要有充裕的业余时间来发展自己。教育者应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学生会,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等,帮助学生拓宽活动空间,展示他们各种各样的才能。

5.社会交往的需要。与同龄人,朋友,伙伴的交往。班主任应鼓励学生与父母,家人,同学,朋友经常交往,学会适应各种性格类型的人,就像在积聚一笔无形的社会财富,对今后走向社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育者在心理支持和辅导上扮演的角色。

为了及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辅导,做教育者的,应有“多角色”意识。教育者不仅是学生的最有影响的教育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要做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医生,法律保护人和人生顾问。因此,要成功地做学生的人生顾问,

首先,教育者必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自己的师德、师表、师范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能给学生的心智以启迪;教育者良好的情感品质能给学生以强烈的内心体验;教育者良好的意志品质能给学生以果断和自制。教育者和学生要推心置腹地寻找沟通的途径,进行角色互换,要求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重新反思自己的做法,正确地估计自己。

其次教育者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运用正确方法进行教育和指导。

1、教育的内容要有实践性。青春期的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选择可接受的教育外部环境,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接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的教育,使之产生内心体验,不断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心理素质。

2、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缺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志向教育,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依赖性,增强学生意识和独立性品质等等。

3、教育要有灵活性。青春期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教育者必须从教育对象出发,了解学生形成心理品质的内部环境,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青春期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成熟和心理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规定它的教育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促使青少年把自已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这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青春期家教百谈》 [M]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5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原来的班主任只要做到管好班上的纪律,教育顽皮的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基本上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现在的班主任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现在的学生跟原来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呢?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怎样才能做一个心理医师型的新时代的班主任呢?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学心理辅导工作的工作者,现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打工热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孩子要比一般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还要比一般孩子严重得多。因为爷爷奶奶是隔代人,不能理解孩子的心事,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不能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些话也不敢跟老师说,所以他们只好跟同学说,可是又不敢跟同性同学说,说了怕同性同学把自己的隐私说出去,于是就找异性同学沟通。当这些孩子在跟异性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很难把握住度,自然就容易陷入早恋的误区。而那些不愿跟同学沟通的孩子就更糟糕了。青春期的迷茫和朦胧就使这些孩子越来越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上网就成了这一部分孩子的精神寄托。所以对于留守孩子,我们做班主任的必须加倍的关心和理解,要以亲人和朋友的双重身份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并且我们做班主任的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虽然已是中学生了,但他们还是孩子,喜怒哀乐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只要你是一个细心的班主任,你就会在早期发现孩子的异常心理,你就会把意外扼杀在萌芽状态,你就会做一个轻松而开心的班主任。

其次,现在的孩子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从没有经历过风雨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到了中学后,离开了亲人的呵护,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家长的关系、考试成绩等。一旦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容易引起学生焦虑情绪的产生。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如果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在没有人能为他排忧解难的时候,就会用过激的言行去解决:自暴自弃、打架斗殴、精神失常、自杀自残等行为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有洞察学生心理变化的习惯和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不出重大事故的、麻烦事少、能安心搞教学的优秀班主任。

第三,现在的社会环境增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也扩大了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大家都知道网络的的发展和普及,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对青少年来说,带给他们的多半是伤害。孩子们上网很少是为了学习,多半是聊天打游戏,并且往往都会上瘾,不可自拔,成为“网虫”。还有目前的就业方式,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他们总是认为知识再多也是打工,何必要那么辛苦自己呢?所以一部分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日子长岁数蓄劳力,然后去打工。作为一个班主任,发现学生有以上想法时,就要想方设法用身边的实例去教育学生改变态度,要经常给学生们灌输“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态度决定成败”等这些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从而改变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

第四,心理老师不能替代班主任。有些班主任可能会说,我们学校有心理老师,不需要我们操那么多的心。我的看法不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减弱,迫使学校不得不配“心理健康”老师。但是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范围是全校,不可能盯着一个班不放呀。再说了,如果所有的班主任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送到心理老师那里,一个心理老师咋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多的问题。还有如果你不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等问题爆发了、“恶化”了,你再把学生送到心理老师那里,而心理老师要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往往连事倍功半的效果都没有。班主任如果能及时发现问题,多半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心理老师作为班级代课老师,他的影响远远小于班主任老师的影响。由于班主任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而和心理老师就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所以班主任做学生的心理工作效果要比心理老师做学生的心理工作效果有时还要好些。“亲其师而信其道”嘛。这样的班主任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如果一个班主任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就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如果做到了这些,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代呼唤当代班主任必须成为心理师型的班主任。怎样做呢?教你几招。

心理健康者的特征: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控、随和、随遇而安、做事有目标、遇事看得开、情绪平和、爱说爱笑、互助合作、懂得爱和被爱。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移情、释放、疏导、解惑

案例:心理病名称,少年成人感。

原因:身体的变化,外界的要求,社会的影响。

结果:希望参加成人的活动,独立倾向增强,希望被尊重,希望被视作成人并享受成人的权利。问题:与父母冲突,模仿成人行为和举止如抽烟,对自己的评价高。

解决办法:疏导。

具体做法――行为矫正策略。

第6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 青春期 性教育 高职生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青春期是最难教育的年龄期。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教育,会碰到许许多多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闭锁”,许多想法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甚至很少与父母、教师谈起,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不易得到及时、正确、针对性强的指导,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整套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教材,那么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做什么呢?下面仅就在高职生中如何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首先要破除旧观念

许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轻易涉及“性”知识,对“性”羞于启齿,以“那个”来代替。事实上,学生对青春期话题的关注和相应知识了解的程度远我们想象的要多,教师闪烁其辞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在全员教育意识淡薄的环境下,高职校园里教育的减法效应时常发生。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该生游历较广,发育较早,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生意人家庭中,在上高职期间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与本年级的一个女生交往,于是教师轻率地将其定性为早恋,一次又一次地苦口婆心地与其讲早恋的不良后果,并且把每一次成绩考差归因于早恋,终于该生索性公开承认自己早恋,放弃学习,终于因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影响了学习,最后不得不因期末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而被高职院校劝其退学。退学工作后,后悔没有拿到大专毕业证,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影响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得不吸取经验和教训,解决高职生课堂教学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旧观念不破除,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就不能开展,青春期教育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青春期性教育应避免内容上的误区

不少高职院校对青春期健康教育避而不谈,觉得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应该在中学开设的生理卫生课中进行,而在高职生中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内容,性生理仅仅只是性教育的起点,性心理才是性教育的重点,而性道德更是性教育的核心。

进入青春期,男女生的萌动好像一股潜流涌欲出,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动荡不安,一向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欢乐明朗的心理被打破了,萌发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产生了朦胧的之念,内心时时泛起层层波澜。那无名的烦燥、苦恼、忧伤、娇羞、多情、善感的情绪,不时袭来,难以平息,并产生了性兴趣、性冲动、性、性梦幻等系列心理问题。这时,高职教师如果教给学生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理智地对待性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就能收到更好的性教育效果。因此,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进行性生理和型心理的教育,更要把重点放在性心理教育上。性生理知识往往通过书本可获得,性心理知识则更需要在交流中获得。

3.青春期性教育需营造科学、宽松的课堂氛围

青春期教育课堂,必须营造一种科学的氛围,同时,还应当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

在当今新的课程改革浪潮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教育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转换,由教学中“受教育者”转向教学中的参与者,学生与教师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高职生课堂更应是这种模式的体现。因为,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处于同一信息源的平面上,新的价值观不断涌现,教师在很多方面已不再是先知先觉了。教师的角色应是指导者,更应是服务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穿针引线,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互动式教学环境。

4.青春期性教育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在高职生青春期性教育中,教师要尊重他人身体的秘密,不勉强学生回答或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倡导平等、尊重、守密原则。

例如,月经期中自身出现的问题,女生更愿意在课后与教师交谈,而不愿意在课堂上提出自身问题;男生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就更不愿意公开化;在讲到“狐臭”这一问题时,教师平时要观察班上是否有学生存在这一现象,如果有,这一问题就不应渲染。青春期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有时需要教师课后个别辅导,单独解决。课后辅导形式是多样的,有直面谈心,有纸条传递,有电话交流等。

5.青春期性教育提倡男女生合班授课

在高职生课堂教学中,有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男女生分开上课。这种做法未见妥当,这是成年人想当然强加给学生的结果。性是一门科学,男女最终是要结合在一起的,对异性的了解、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是一种正常的需求。有关男生的内容让女生听,有关女生的内容让男生听,有利于青少年对异性的了解和彼此间的友情关照,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为什么要把男女生分开上课来特意制造一种性神秘感呢?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败尝试:把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上课,就在课间休息时,男女生发生了串门现象。他们和她们都在彼此的窗外窥视、门前晃荡,都迫切想知道对方究竟讲了些什么。双方心理都在思忖:“为什么不让我们男生(女生)听?”原来,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和她们,在内心世界里都迫切想了解“另一半”。我们不正应当成全他们这种合乎情理的认识要求吗?

青春期教育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性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应当从培养健全的人的认识高度来做好这一工作。去掉“性”的神秘的外衣,还它科学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困惑,在理智中成长,健康而愉快地走向自己人生的成熟。作为高职教师,除了身体力行之外,还要不失时机地在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使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本书编写组.青春期教育读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第7页.

第7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等都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有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健康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初中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从学生细小的表现中发现其心理障碍,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尽快摆脱障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初中班主任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呢?

二、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班主任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取得学生信任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一旦遇到一点挫折或者困难,都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应通过观察分析、集体座谈、主题班会(如“青春期的烦恼倾诉”“青春期的性教育”等)和个别谈心的方式,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困难,并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发现自己的优势,能自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朋友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沟通时要多听、少评判,多议论、少建议,如多提问一些“你认为怎么样?”“你觉得呢?”少说“你应该怎样来做”等;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谈论中所涉及的个人问题和看法,应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不扩散给任何人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任,更利于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二)班主任要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控

最好的心理医生是学生自己,因此班主任要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让学生学会有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能辨真伪、知荣辱、识美丑、扬善恶,能按社会认为模范的准则来约束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挑战,成为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目前很多心理学家就提出了许多关于自我调控心理的方法,如自我宣泄法、超觉静坐法、自然回归法、深呼吸法、自我教导法、自我激励法、情志相胜法等等。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可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这些自我调控法,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疏导,能通过“宣泄”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集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引导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要尊敬师长、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使良好的班风在自然而然间形成。而这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减缓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而一旦其产生了压力,也能在同学的互帮互助上得以缓解,从而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要求班主任自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今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多方面无形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势必会产生不健康心理,从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重视自身的心理调节,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在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能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络、建立“心理联系卡”等方式,向家长宣讲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一些基本知识,让其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在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不应无视,而应耐心启发和引导,从而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方向发展。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须同步,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第8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特殊学生 心理偏差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04-03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非常时期,他们在生理上逐步成熟,在心理上也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心理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发展,出现“人大心乱”的现象。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

农村初中教育总体上看,无论是硬件方面(校园基础建设)还是软件方面(师资人才)以及家校联系方面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发生心理偏差的比例和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所谓的“特殊学生”――孤儿或收养儿童、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等,这类问题尤为突出。

一系列的心理偏差问题就像一根根缠绕学生心灵的无形的绳,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严重者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辍学,更有甚者会自残或自杀。作为教育工作者,遇到学生的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加以辅导,防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下文是我在处理相关问题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案例一

小婷是我班一个成绩中等的女生,智力尚好,但对自己要求很不严,做事随意性大。自尊心较强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经常情绪化,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初三开学后经常迟到、请假,作业很少按时完成。家长和老师对她提出严格要求后她开始逃课,后来更提出要求退学。

[处理办法]

(一)分析情况,作出评估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小婷是被收养的女孩,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在小学三年级时养父母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随后带着自己的孩子双双去外地打工,把小婷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养父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她的养母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爷爷、奶奶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沟通很困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清楚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她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她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二)制定计划,正确引导

1.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所以在平时我都对该生关爱有加,经常找她谈心,问问家里的情况等。

2.全面了解情况,正确评价学生

通过与小婷及其家人的多次谈话,我发现小婷已经隐约知道自己被抱养的事情,而她的家人还认为她不知道。小婷说,从平时邻居的闲言闲语和家人不自觉的流露中她知道了自己的来历。从刚开始不愿意承认到后来的害怕再到现在的逆反。她只想让家人时刻关注她,因为她感觉自从有了弟弟之后她的地位就下降了。她发现别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原来她成绩很好但是现在只想早点工作、赚钱。于是,常常请假或旷课甚至想退学。

我问小婷:你现在想好干什么了吗?她说暂时没想好,走一步看一步,只想独立。反正以现在的状况想学也学不好。通过反复交谈我发现小婷的问题实质是缺乏家庭的安全感。这也是孤儿和抱养儿童的共同心理特点。

3.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小婷这种安全感的缺乏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除了平时多留意观察她的情绪变化,经常与她交流、沟通,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外,我首先与小婷的家人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接触,拉近父女、母女之间的距离。其次,对小婷进行心理疏导,让她认识到父母多照顾年幼的弟弟是人之常情,不要去吃弟弟的醋,要学会当一个合格的姐姐。第三,让她的父母带她和弟弟一起去打工的地方玩一趟,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不易,并且嘱咐她的父母一定要平等对待两个孩子,甚至适当向小婷倾斜。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和小婷家人的配合――小婷的父母每周都有一个人回来看她,小婷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变得自觉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案例二

小朱,女,16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喜欢舞蹈、运动,有较好的艺术天赋,身材容貌较好,给人一种漂亮文静的感觉。小朱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对异性的一言一行都十分的关注。前不久小朱不知不觉地就暗自喜欢上了邻班的一名男生,两人互相爱慕。她一看书,脑子里就是那名男生的影子。学习成绩眼看着往下滑,父母问她为什么,她不敢说。她自己也知道面临中考学习很紧张,但是她又不能自拔。

[处理办法]

(一)个别会谈,了解情况

从关心小朱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教师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这样小朱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她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爷爷和奶奶年纪大了,赚不了多少钱,还要花不少钱看病、吃药,妈妈没有稳定工作而且也不太愿意出去工作,自己打扮蛮时髦对她却关心较少,她有时有事同妈妈讲,妈妈却嫌烦,所以母女两个经常吵架。爸爸虽然很顾家,一个人做了几份工,但是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好,她和爸爸谈得来,总觉得爸爸辛苦,但是爸爸陪她的时间太少了。她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不喜欢回家。她原来成绩也不错、也很努力,但是看到那些成绩比她差的同学却过得比她快乐,她觉得学习好不好无所谓,能遇到一个不错的男生对她好就行了。

(二)争取家庭积极配合

启发诱导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帮助孩子解除青春期的迷惘。家长表示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与教师配合,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恋误区。

(三)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

这种心理辅导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标。同时,指导学生如何与异往时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进入情感误区。

(四)写日记

我鼓励小朱坚持写日记,锻炼自己的意志,最主要的是可以自省、自纠,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成熟。

[辅导效果]

通过以尊重、理解、关爱、引导等方法进行辅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小朱认识到早恋的害处,减少了与男生的单独来往,学习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脸上也多了笑容。

[教育感悟]

学生在青春期出现心理偏差问题并不奇怪,老师要想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真诚。不把教育当成任务、当作必须走的过场,而是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2)爱护。处理问题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灵,不能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给学生带来二次伤害。(3)耐心。不要总想“毕其功于一役”,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更不能因为急躁而言语和行为失当。(4)专业。只有多掌握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在处理事情时做到游刃有余。(5)积累。经验的积累对教师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平时要养成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总而言之,只要善于运用爱之手就能够解开缠绕学生心灵的“绳”,让学生从自我封闭的空间走出来,让学生的心灵更自由、未来更美好。

第9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易出现心理问题现象突出 

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就会陆续的进入青春期,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不会像小学生一样,听从父母和老师讲的道理,并且存在着逆反心理,总是与父母和老师处处做对。学生的情绪飘忽不定都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然而情绪很多时候就在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学生剑走偏锋,容易误入歧途脱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比如,学生看到了或者听到了比较黑暗的社会上传言的恐吓人的故事,或者学生的家庭生长环境过于不健康等等。这些都容易让学生的心里产生许多的负能量,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丧失正常的思考能力和对生活的积极性。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十分的脆弱的,也十分的敏感,但凡外界有一点什么风吹草动,都极其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因此,这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大重难点,班主任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让孩子更加理智和成熟,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部分学生不愿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很多学生到了初中以后就不再顺从父母和老师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做主,不需要父母和老师来插足。正是由于学生这种过于孤立和叛逆的心态,才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陷入了困境。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会主动的找老师寻求帮助,而是用自己不够成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时候反而使得问题更加的严重。还有的学生犯了错,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沟通时,学生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开口讲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丝毫不配合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学生也根本不理会教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教师和跟随教师的步伐来进行自我反思和健康成长,是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班级管理的问题。 

(三)部分学生存在着打架斗殴和早恋现象问题 

打架斗殴一直都是校园存在的问题,校园霸凌事件也被新闻频频爆出。很多学生以大欺小,或是称兄道弟的为朋友出气,造成了校园的不和谐现象。这是一件一直存在,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大问题。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十分的迅速,再者当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性的开放与情感的泛滥,不免让学生都对早恋这件事情习以为常了。学生的心智都还不够成熟,很多事情都不会做出客观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很容易犯错误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十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早恋已经发展成为极其普遍的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了。 

二、如何运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和心理辅导工作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不能对学生过于的严苛。要相信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只是一时迷失了路,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进行耐心的指引。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尽可能的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和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进而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好的转变。比如,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低迷的时候,要尝试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当学生的情绪过于高亢时,要教会学生冷静。班主任要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来教会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任,而不是任由情绪来摆布自己。 

(二)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困扰 

每一个学生都来自于一个家庭,班主任要真正关心和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有一些学生的困难不仅仅来源于学校和学习上,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家庭。比如,有的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就会变得孤僻,内向,缺乏关爱和呵护。所谓爱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班主任管理工作不仅包含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的管理,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的形成,都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困扰。 

(三)班主任要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部分叛逆心理严重的学生 

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长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叛逆心理往往来自于家庭的矛盾或是学习的压力。只有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变化,一起分析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家长和教师都让孩子都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让孩子在被包围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生活,孩子才不会由于缺乏关爱而做出一些极端的错误事情来。由此可知,许多孩子的叛逆,并不是非要伤害父母老师,也不是一定要和父母老师反着来,孩子只不过是太过于缺少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关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