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自动化技术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技术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动化技术原理

第1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高压电器设备 自动化控制 电气调试技术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高压电器设备得到了较大发展,各类配套技术也有了一定进步,给高压电器设备的正常运作带来了较大便利。虽然我国高压电器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高压电气设备在运作时会存在较大电流,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因此,技术人员需将自动化控制以及电气调试技术合理应用到高压电器设备中,并适当调节,以维持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作。

1 高压电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原理

1.1 直接启动

在实际运作中,高压电器设备主要有两种启动方式,一种是直接启动,另一种是变频启动,因此,在对高压电器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时,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在对高压电器设备的直接启动进行控制时,技术人员可以对零序电流以及电TA的采样电路进行有效应用,在这种情况下,高压电器设备中的电流会被转移到综合保护控制器中的信号输入端,而且这些电流还包含着一些漏电电流。在综合保护控制器的作用下,技术人员可以实时了解高压电器设备的运作情况,并根据相应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维持高压电路控制器的正常运作。当综合保护控制器出现一些问题时,包括短路、电流过大、漏电等故障,技术人员可以对真空接触器进行应用,切断高压电器设备中的电源,并对相关运作数据进行仔细分析,传送相关信息至综合保护控制器中,通过声光报警装置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解决。如果高压电器设备出现故障,技术人员就可以判定综合保护控制器中相应程序出现了问题,由于真空接触器合闸动作不能正常进行,高压电器设备也就难以维持稳定。因此,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这种原理对高压电气设备的直接启动进行控制。

1.2 变频启动

在对高压电器设备的变频启动进行控制时,技术人员可以对高压变频器予以应用。在二级管中并联一定的电流高压,并通过三相高压中的交流电进行整合操作,进而产生相应的高压直流电,而在高压直流电的作用下,绝缘栅中的双极性高压开关管会进行碰撞运动,进而产生三相交流高压电源。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抗器对三相高压电源进行操作,从而产生三相正弦波流电,这种交流电能够进行变频,维持高压电器设备的稳定运作,并提高高压电器设备的安全性。因此,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高压变频器中的计算机对绝缘栅的双极性高压开关管的开与关进行控制,并对高压交流电的增幅水平进行调节,从而更好保障高压电器设备的安全运作。在高压电器设备运作过程中,技术人员主要根据高压电器设备的停车情况判断计算机中相应程序和高压滤波电容中的IGBT管的碰触效果,当高压电器设备出现停车情况时,整流电容中会出现一定的残余电流,主要采取放电电阻进行处理,放电结束后,高压电源中的指示灯会呈现熄灭状态,从而有效保障高压电气设备运作的安全性。

2 高压电器设备的电气调试技术

电气调试技术能够较好维持高压电器设备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并保障各部件的良好性,从而促进高压电器设备正常运作。在高压电器设备中,存在着多种关键部件,包括高压变频器、综合保护控制器等,这些部件的稳定性与高压电器设备的安全度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对高压电器设备的调试范围进行明确。在对高压电器设备中综合保护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时,技术人员必须对出厂说明书及相关规范进行明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设置,确保相应参数的合理性,能够较好保障综合保护控制器的正常运作。在实际调试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对高压电器设备的验收规定进行明确,对高压耐压前后的绝缘电阻进行主准确测量。一般情况下,当设备中摇表转速大致为18-55s左右,整体转速大致为110r/m时,技术人员就可以对相应数值进行记录,并对阻值吸收比进行计算,从而对高压耐压前后的绝缘电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一般情况下,在绝缘电阻测量过程中易出现高压反冲现象,因此,技术人员可以舍弃试验笔表,对摇表转速进行下调操作,以维持电阻摇表的稳定性。为了确保调试正常进行,技术人员须通过高压真空接触器对合闸线圈以及分闸线圈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分闸中的电压以及合闸线圈中的相关系数值进行记录,进而更好地对主触点中的直流电阻以及各触点中的端口耐压进行控制,从而完成整个调试内容。在电气调试中,技术人员须进行多种试验,包括高压耐压试验、三相直流电阻试验、绕组极性试验等,从而获取相关调试参数,对各种部件的运作情况进行准确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维持高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作。

3 结束语

高压电器设备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基于高压电器设备自身特性,其运作过程出现了较多隐患。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高压电器设备的稳定运作,技术人员必须对高压电器设备的特性进行合理分析,将自动化控制以及电气调试技术合理应用到高压电器设备中,这样才能实时了解高压电器设备的运作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保障高压电器设备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治国.高压电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原理及电气调试技术浅析[J].中华民居,2013,(27):321-322.

[2]高成龙.高压电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原理及电气调试技术[J].科技展望,2015,(18):100-101.

[3]王洪,王伟.高压电器设备自动化控制原理及电气调试技术探微[J].中国电子商务,2013,(23):232.

第2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远程控制技术

一、远动控制技术

远动系统在电力企业中应用广泛,可实现远距离管理。系统由指令发出端、调控中心、功能端组成,技术人员在对电力设备进行调试时,不需要近距离测量,通过这一技术可采集到设备运转中的各项参数。采集到数据后系统会展开分析运算,根据所得结果对电力系统做出调试,下发指令后功能端会快速转换,实现远动控制。此类技术主要运用在发电站等大型电力企业。在现代科技理念中,将远动控制划分到自动化系统中,由程序或者机器人来实现功能,前者主要应用在供配电环节,后者多数用于机械生产中。以监测、控制为功能实现途径,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数据为调试依据,设备使用安全得到了保障。运用远动控制技术可实现设备与调控中心信息实时对接,工作人员不必深入现场人力调试,不但节省时间,系统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也得到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损耗大,运转中的零件一旦发生损坏将会导致系统瘫痪,不能完成供电任务,引发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应用远动控制技术后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远程监测、信息反馈、控制输出以及功能实现都可通过远动技术来进行。电力系统中输入电压受干扰电流会出现波动,检测装置捕捉到这一变化后会将其反馈至控制中心,向功能端发出损耗补偿的信号,用来稳定输出电压,这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最多的是遥信部分。变电站工作线路出现异常会将设备烧毁,严重者还会引发火灾。因此在系统呈现异常状态时,远动控制功能端会在第一时间阻断电源,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发出警报,技术人员得知反馈后可开展相应的检修工作。除此之外,远动技术还能做到自动化诊断,定期检验系统运营环境是否安全,并做出调节。

二、远动控制技术的原理

远动控制实现功能首先要接收检测信息,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三方面的反馈信号,要求信息接收装置反应速度灵敏,信号接收与发出可在同一时间进行,彼此之间不产生干扰。发出指令的装置通常会选用光电编码器,将分析计算结果重新拟定成设备可以接收的信号形式。发出指令要以一种在自动化系统中可以传输的形式来设计轨道,现有技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在建立轨道阶段设备使用功能并不会受到影响。远程控制技术是以一种频率信号来开展调控的,干扰问题很难完全杜绝,信号中存在干扰磁场后原有的指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电力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下文会对电力系统远动控制功能实现原理进行详细介绍。除原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外,还需要设定用功补偿,控制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YK与YT是功能的缩写,以输出端为依据而产生,也是控制系统的起始位置,位于自动化设备检测装置处。使用阶段产生的数据变动会在此环节中展现出来,进入到光电编码器中,由输入输出装置、编码译码器、抗干扰编码器共同组成的模块可以称作远动装置控制器。运营过程中信息采集与指令发放需要同时进行,观察下图可以发现共有两项信到,分别构成单独的闭合回路,但最终回合在一起。遥控装置采集到的数据会直接进入到变送器中,两项功能模块都包含抗干扰装置,用来提升传输信号稳定性。

数据传输技术在远动控制系统中作用效果明显,电子信息学中的通讯原理也得到运用,从功能原理图分析,组成模块简单,使用过程中不会增大电路损耗,用功补偿也能起到稳压作用。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1、数据采集技术应用

上述图表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确数据采集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其功能实现需要转换器的参与。在数字转换器中,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直接编译,以ttl电平信号来计算,选用二进制方式。信号产生及传递电压在5伏特以内。供配电环节或者是变电站中,流经电压可以达到1000V以上,直接进行信号传递会超出远动调控设备的使用功率,引发短路故障。因此在采集环节中需要结合变送器来使用,以系统可以接受的电压强度来传递信号。接收到的信号属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则需要A/D转换器的参与,图表中显示的编码译码器位于第三个环节中,配合采集技术来完成设备调控。为减少使用环节中产生的误差,可以在计算机中模拟这一系列功能,方便对电路做出优化设计,滤波模块也包含了放大功能。这一技术并不是盲目进行的,会有选择性的将有用信号放大,过滤掉干扰磁场。应用数据采集技术后系统使用功能得到提升,向控制中心传递的信息也更贴近现场真实情况。

2、通信传输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涉及调制与解调2种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与方式(例如卫星和微波、光缆和载波等通信方式)来构建电力通信专用网。由于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采用电力线载波和光纤通讯形式来完成信号的传输,其中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的实现是通过在信号发射端中进行编码后产生的基带信号,以及电力线中的高频谐波信号为载波信号,并利用多种调制技术将其转换模拟信号后,以电流和电压的方式顺从电力线进行通信传输;同时在接收端中,利用解调技术将转换的模拟信号还原成为数字信号。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由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技术,实现数据通信。目前,随着光纤传输技术可靠性的不断提高,光通道设备造价的不断降低,全国范围内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光纤传输网络正迅速形成,这种新型的通信传输网络必将很快取代微波传输技术,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通信传输的主要方式。

小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增大,自动化系统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融合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后,通过远动控制技术不仅完成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还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和交互性。同时,由于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不仅包含运行和管理方面,还涉及系统先进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内容。因此,远动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必将为日后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远动控制 技术 应用 分析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运用,并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得到不断的加强。电能已经是从生产一直到最终的输入到各家各户,将会经过比较多的环节,然而电力系统也是具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包括了比较多的一次设备,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精准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电力设备的顺利实施。

1 远动控制概述以及工作原理分析

1.1 远动控制技术的概述

针对远动控制来说,主要是自动化系统当中调度中心对其被控制的设备做出实时的检测,一般状况下,主要包括被控站厂工作过程和设备控制的过程,通过远动通道以及两端的远动设备,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分析。

1.2 远动控制在工作过程中的原理分析

对于远动控制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分为远程调剂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充分运用远动控制,不仅能够让电力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遥测以及遥信功能,同时还能实现遥控功能,但是遥测和遥信远程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数据采集站场把参数情况结合相关规定传输到调度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为控制系统提供出据侧依据,但是遥控以及遥信通过调度中心发送,就会导致被控战场对运行状态进行改变。

2 应用分析

针对远动控制系统来说,主要是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通讯传输以及信道编译码和规约等方面都具有着较为实际的应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整个控制系统运行的核心所在。

2.1 在通信传输技术当中的应用分析

针对远动控制来说,在电力系统当中的通讯传输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调制;二是解调等。针对电力系统来说,主要采用电力系统对其进行通信传输,同时也是可以采用光缆、微波以及卫星进行通信方面传输,在控制中心中可以运用电力通信自由进行创建出电力通信的网络,使其能够全面的实现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筹化信息技术处理。针对电力信息传输来说,主要开始于信号发射端,信号在进行编码后,数据便可以形成基带信号,进而将其电力线上的谐波高频当成为载波信号,然而将一些基带信号转变成为模拟信号,最后根据电压电流方式实现最终通信传输。然而在接受端,必须要采用解调技术将模拟信号转变成为数字信号,这样通过调制以及调节的技术,从而使远动控制系统更好的实现通信畅通无阻。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主要可以采用远动控制技术,对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最终形成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电力系统无人值班建设,从而也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得到全面的发展,带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2.2 在信道编码技术应用分析

针对远动系统当中的信道编码技术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这个部分当中,主要包括信息传输协议以及信道编码等。然而通信信道主要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所在,系统必须要通过信道将其远动装置所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远程控制中心,经过中心对其信息做出正确解读。在对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首先便需要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以及译码,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证信息传输具有相对来说比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针对信道编码技术来说,在实际方面主要是一个单纯的数据信息编写而成的翻译传输的系统,同时也是经过遥测以及遥信采集到有关信息,进一步对其信道进行相应的编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信息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方面因素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用线性分组码来对其做出编码译码,使其能够提高抗干扰性得到提高,然而为了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差错进行控制,必须要对其先关的信息技术进行控制,主要是可以采用循环检测法以及前后纠错的方法等,都能够对其存在着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检测。在这之中,循环码在线性分组码当中的应用是最为普遍的一个,除去全零码之外,在码字当中的码元进行循环的过程中,不管是进行左移还是进行右移所形成的码主要是为一个码。

2.3 关于循环数据传送的规约应用分析

在对电力新统进行远动控制的过程中,其信号的传输主要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有关操作的一个必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各个环节实现信息传输通畅,使其对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约定系统以及规约。通过对其规约进行设备,进一步实现电厂以及变电站之间的多项通信,针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循环式信息传送规约对数据信息进行传送,使其能够保证传输信息的准确以及高效。

3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之后可以知道,对于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式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离不开运动控制的有关措施,因为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提高,尤其是针对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更好的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同时也得到了相关的完善,并且也能够全面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淑娜,林若波.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24):120-124.

[2] 张策,王帅.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24):152-155.

第4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元件技术;运用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企业要想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逐渐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充足性和电力应用质量。而要想使得电力电气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化,就需要从电力系统以及元件技术的运用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够使得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升级,从而更好的实现电力电气自动化的转变。下面本文就针对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电子开关

控制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的主要构件就是开关,开关是一个基础性元件。电子开关的运行主要基于交流变频技术的应用原理之上的,最早出现的电子开关就是交流变频电子开关,然后在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全控制式的电子开关,现阶段,相关的人员又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电子开关,该开关就是复合型电子开关,在这种开关的基础上,相关的人员成功的研制出了功率集成电路电子开展,这一电力开关在目前的电力电气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电路的发展

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电路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并且电路的发展从开始的低频逐渐向着高频转换。在利用普通晶闸管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整流来实现对直流传动变换器的控制,使得交流变频传动能够与直流传送变换器之间实现交叉作业,从而构成交-直-交变频器,有效的保障了电路的应用合理性。在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逐渐由一代转变为二代,PWM变换器也开始进一步的得到应用。在该变换器加大了利用率后,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功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使得电网受到的高次谐波的影响降低,保障了电网运行的安全,使得电动机在低频区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而在对PWM变换器进行深入利用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针对其进行改进,这就衍生出了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

1.3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除了电子开关、电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之外,其他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中就包括调速器以及变频器等。这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调速器以及变频器也不断的进行更替,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

2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

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较为全面,相对来说,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保障了电力系统在运行上的安全,实现了电力事业可以实现长远的发展。应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如果以单元机所具有的运行特征以及电气在控制上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所具有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能够实现对变组的保护,使得厂高变也能够实现良好的保障,并进一步的保障励磁变压器的运行安全。其次,可以有效的实现26kV高压厂能够针对电源实现有效的监控功能,保障厂用电压能够实现轻松的切换,保障相关装置可以有效的进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手动来对系统进行启动。再次,可以使得高压变压器得以良好的操控,而且能够使得2台机可以进行联用。然后,220kV开关以及500kV能够在联网上实现自动化以及手动化的联合应用。最后,就是能够使得变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能够得到有效的操作以及控制,使得低压厂能够用相关的低压装置进行监控。

3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3.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现阶段,我国在对电流以及电压定额进行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控制,使得不同的元件都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相关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交流变频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这一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各种不同的全控式器件也逐渐开始产生,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GTR全控式器件,但是这种器件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器件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对器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进行保护线路的设计,而忽视了对线路的优化设计,从而使得线路组成过于繁杂,无法使得相关的人员清楚掌握线路的走向。

3.2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气设备融合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下,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与原件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推动了原件技术运用效率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现了整体质量的提高。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依然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还有着较深的发展潜力,还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更为深入的进行研究,从而使得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能够赶上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选,陈秀玲.浅谈变频器的优点和发展[J].民营科技,2011(02).

[2]李燕馨.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3]陈坚.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辑——特邀主编评述[J].电力电子技术,2009(10).

第5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autom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market promotion, to take a more advanced auto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s products, improve the power plant factory electricity electrical automa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become a hot topic of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 Enhance power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mpon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production to promote enterprise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Below through analyzing all-controlling power electronic switch, converter circuit, the exchange of speed regulation control, frequency converter, SCM, integrated circuit and industrial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ower electrification in power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mponents;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动化的生产已经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并确保实现经济效益的可靠。电力电气的自动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电力电子行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核心,它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方法。

1电力电气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企业的生产是为了市场的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电力电气自动化程度,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的大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和产品次品的产生,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企业提高企业生产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经济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劳动的条件。提高企业的电力电气化程度,可以从改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的技术方面着手,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段。

2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下面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

2.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晶闸管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晶闸管是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至今仍广泛用于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由于目前所能生产的电流/电压定额和开关时间的不同,各种器件各有其应用范围。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全控式器件―――GTR、GTO、P-MOSEFT等相继出现了,这是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

GTR的二次击穿现象以及其安全工作区受各项参数影响而变化和热容量小、过流能力低等问题,使得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出合适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上,这也使得电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

GTO是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它的主要缺点是关断增益低,一般为4.5,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庞大的关断驱动电路。而且它的通态压降比普通晶闸管高,约为2~4.5V,开通di/dt和关断dv/dt

也是限制GTO推广运用的另一原因,前者约为500A/μs,后者约为

500V/μs,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吸收电路。

功率MOSFET是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基本上不要求稳定的驱动电流,驱动电路需要在器件开通时提供容性充电电流,而关断时提供放电电流即可,因此驱动电路很简单。IGBT是P-MOSFET工艺技术基础上的产物,它兼有MOSFET高输入阻抗、高速特性和GTR大电流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其开关速度P-MOSFET低,但比GTR快;其通态电压降与GTR相似约为1.5~3.5V,比P-MOSFET小得多,其关断存储时间和电流下降时间分别为为0.2~0.4μs和0.2~1.5μs,因而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它具有宽而稳定的安全个工作区,较高的效率,驱动电路简单等优点。

2.2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使得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相应的更新换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第二代,很多的是采用PWM变换器。采用PWM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由于PWM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1986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ivan教授提出谐振式直流环逆变器。传统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这样,可以使逆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

2.3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耦开来,分别加以控制。实际上就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设法等效地变换成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种等效变换是借助于坐标变换完成的。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Band-Band控制)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它省掉了复杂的矢量变换与电动数学模型的简化处理,大大减少了矢量控制中控制性能参数易受参数变化影响的问题。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2.4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把系列化、批员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从技术发展看,电力半导体器件有GTO、GTR、IGBT,但以后两种为主,尤以IGBT为发展趋势:支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即所谓的RAS功能也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而得以提高。

2.5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51代表的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GMS97C。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C语言、PL/M语言。

3结论

全控型的电力电子开关已经逐渐取代了半控型的晶闸管,高频的变换器得到发展,交流调速的控制理论日益成熟。这些技术的不断提高,必将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加自动化,快速化,安全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燕馨.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2]沙倩.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8

[3]陈炯宇.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

第6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字: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应用;企业

图文分类号:TM5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并且到了五十年代,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开始开设电气自动化的相关课程,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的提出和发展是较早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且在近几年处在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传统的电力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需要,所以为了提高现代火电厂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现在火电厂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尖锐,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倍加的激烈,在残酷的竞争中,企业的优胜劣汰就完全的现象出来,我国的电力企业无论是从技术应用、科学管理、生产模式、自动化水平上都远远的落后于国外大型的电力电气企业,因此在攻击竞争中,我国的电力企业处于劣势,市场的份额不断的下降,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就国内而言,我国传统的电气电力的元件,如:电力传动控制的概念,普通的晶闸管、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等的应用已经不能都在现代生产自动化系统中承担第一线生产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了,在使用的过程,对于节能技术的研究不到位,造成了污染和高耗能,对我国电力电气企业的生产和未来的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应加大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和应用,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竞争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我国电力电气化研究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是极度开放和充满竞争力的市场,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市场,一个企业的生产就是为了市场的需求,只有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才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因此,不断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程度,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于此同时企业实现电力电气的自动化,可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和产品次品的出现。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企业增强生产电力电气和管理过程中的自动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运行的高效性和经济型,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劳动的环境和劳动者的工作模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主要电气电力自动化元件技术

综上所述,对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对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主要原因和我国电力电气化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介绍,可见,在我国的企业中实现电力电气的自动化,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满足生产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有积极的重要作用。以下就对我国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晶闸管的出现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晶闸管是我国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依然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中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控式器件GTP、GTO等新一代的电子电力开关的逐渐的兴起,虽然他们都是最新的,但是各自有自己的使用领域。

1GTO:是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关断增益较低,一般为4.5,但是它的实现需要一个十分巨大的关断驱动电路,并且它的通态压降要比普通的晶闸管高很多,一般约为2v-4.5v。无论是开通的di/dt还是关断的dv/dt,都对GTO的推广工作运用的工作带来限制作用。

2GTP的各项器件的参数对它本身的二次击穿现象和安全工作区的影响较大,而GTP电路的复杂程度较大,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较难掌握,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全控器件热容量比较小,过流能力很低,从而设计和使用人员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电路和驱动电路的保护上,所以对电路的压力不断的扩大。

(二)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更新,因此组成电力电子器件的变换器也要随时更新,应用的普通的晶闸管的时候,支流传动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在电力电子器件进入了新一带以后,提高的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从而达到解决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的问题。相对于PWM逆变器而言,它其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这样就使得电机绕组会产生振动而出现很多的噪音。而在电力电子器件在高压大电流的基本情况下会出现导通或是关闭的情况,所以对开关的损害比较大。所以开关存在,他本身就对逆变器工作的频率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三)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逐渐成熟

在目前我国是使用的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是采用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耦开来,并且采用分贝控制的形式。这样的解耦的形式主要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等效变换成类似于直流变换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对转子磁链的方向进行检测。这主要是因为:在矢量旋转变化的过程中,它的复杂性、综合性比较高,而转子的回路之间的参数受到转子磁链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很难达到需求的分析结果,所以及时的检测工作是必须的。而对于对直接转矩的控制,使用的是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电气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新发展例如电力电气中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和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逐渐成熟等做了简要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的电力企业实现运行的高效化、管理的科学化、实现电力电气的自动化,对电力企业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份额,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参考文献

[1]黄大炜.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第7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虚拟技术 三维建模 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7-01

液压与气动是二十世纪四十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传动技术,尤其是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后,已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和检测技术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1],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业生产中。

贴合企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实际,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我院《液压与气动技术》已经建设成为无锡市精品课程,通过课程组成员的国外学习和国内交流,针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逐步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理念,通过江苏省机电课程群等项目资金建设了完善的液压与气动实验室。

但是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个瓶颈问题: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在国外的项目教学过程中,一个老师指导几个学生,这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大的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现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团队形式独立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职业素质。而国内一般为40人同时上课,即使任务内容设计的再简单,实施也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新一轮的课程建设中,课程组提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课题。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规划

分析现有条件,实验室硬件已经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解决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并留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各个环节的学生综合评价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是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技术交叉学科[2],对该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虚拟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将其用于培训宇航员。目前,虚拟现实已被推广到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是用户可以和一个由计算机产生的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对象交互,除观看外还可以在空间中随用户的意志自由操纵其中的对象,进而产生相当的融入感及参与感。

具体做法,针对项目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虚拟技术建立立体的实践平台,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过程。

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为保证与工业现场的一致性,采用三维建模技术,按照实际元件的图纸尺寸建立立体元件库,结合实际的实验平台建立元件调用和系统构建平台。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化教学主要内容为元件认知和系统调试,贴合课程内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三维元件建模,虚拟拆装平台构建和虚拟系统平台构建三个方面。对比现有课程资源主要进行了四项转化,以齿轮泵为例。

1.二维图片立体化

3.系统结构可视化

4.教学资源网络化

所有的教学资源均为电子文件,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学和自学环节的虚拟实验。

三、总结

液压与气动立体化教学资源已经初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应用,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回顾液压与气动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1.可操作性

教学资源建设要突出教和学两个环节的可操作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可行和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解决现有问题,实现教学资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开放性

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既包括本课程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也包括与其它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液压和气动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必然要结合机械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通过后续机械和电气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借助虚拟技术,逐步建立机电课程群综合知识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第8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乌兹别克语;语音脱落;语音同化;增音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77-03

乌兹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个典型的黏着性语言。语法特征名词跟不同词缀连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乌兹别克语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音的同化、脱落、增音等[3],上述三种变化已体现在文字上。语音变化是指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在连续发音中会受前后音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所以语音变化的处理是乌兹别克语文字信息处理、乌-维机器翻译、跨语言信息检索等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环节。语音脱落是指名词词干末尾连接固有的构形词缀时,词干中的元音或辅音会脱落。如:“shahar城市”这个名词词干末尾连接名词的领属词缀时词干“shahar”中第二个音节里的元音“a”会脱落,即shahar+i=shahri(他的城市)。语音同化是指有些固有的名~末未连接构形词缀时,词干末尾的辅音换另一个辅音。如:tilak+im = tilagim(我的愿望)。增音是指部分名词末未连接构形词缀时,词干和词缀之间会增多一个音,这种现象叫做增音。如:orzu+ing=orzuying(你的梦想)。这种语音变化现象对乌兹别克语名词词干提取增加难度,降低词干提取的准确率。所以,在处理乌兹别克语中发生的语音变换现象是乌兹别克语名词词干提取的基础、重点,也是最基本的前提。

1 相关工作

在音变还原的研究领域上,属于突厥语族的维吾尔语进行的工作比较广阔。文献[1]中指出,维吾尔语词干在接词缀时按维吾尔语语音和谐规律有些语音会发生弱化、脱落、增音等现象。该论文提出了一种自动还原模型,此模型中我们把音变现象泛化,先假设维吾尔语中所有语音都有音变现象,从而将还原问题转化为类似于词性标注问题,再利用标注的方法解决了还原操作。思路是:维吾尔语词被看作是所包含语音的线性序列,先假设音变现象会发生在每个语音上,那么构成一个词的语音序列中每 一个语音就可以有 n ( 0≤ n ≤31)个原形候选,找到它们的原形就类似于词序列自动标注,再利用序列标注的方法即可解决还原问题。文献[4],重点研究维吾尔语中弱化现象及处理算法,并分析了维吾尔语词法结构、音节结构、词干―词缀连接形式等技术。处理弱化问题时,要根据词干库检查弱化属性,并根据语音和谐规律分析是否正确连接。该算法在文本检索、词频统计、文本校对等研究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 乌兹别克语语音变化现象分析

2.1乌兹别克语语音脱落、同化、增音现象的分析

1)语音脱落

①元音脱落:有些以辅音字母结尾的双音节名词词干末尾连接领属词缀“i,im,imiz,ingiz,ing”时,第二个音节里的元音字母会脱落。这种脱落字母有“u,i,a”等三个。如:

Burun(鼻子)+i=burni(他的鼻子), shahar(城市)+im=shahrim(我的城市),qorin(肚子)+im=qornim(我的肚子)

②辅音脱落:乌兹别克语里的“men”和“sen”等两个人称代词末尾连接宾格词缀“ni”、领属格词缀“ning”和词缀“niki”时,这些人称代词词尾的辅音“n”就会脱落。如:

Sen(你)+ni=seni(把你),men(我)+ni=meni(把我),men(我)+niki=meniki(我的)

2)语音同化

①以“q”结尾的多音节名词词干末尾连接元音开头的领属词缀“i,im,imiz,ingiz,ing”时,词干末尾的“q”同化为“g’”,然后继续连接词缀。如:

Quloq(耳朵)+im=qulog’im(我的耳朵),barmoq(手指)+ing=barmog’ing(你的手指),oyoq(鞋子)+i=oyog’i(他的鞋子)

②以“k”结尾的多音节名词词干末尾连接元音开头的领属词缀“i,im,imiz,ingiz,ing”时,词干末尾的“k”同化为“g”,然后继续连接词缀。如:

Ertak(童话)+ing=ertaging(你的童话),istak(欲望)+im=istagim(我的欲望),tilak(希望)+i=tilagi)(他的希望)

注:单音节词、外来借词和少数一部分多音节词不会发生同化现象。如xalq(xalqim我的人民),bank(bankimiz我们的银行)[4]。

3)增音

以元音字母开头的部分名词词干末尾连接元音开头的领属词缀“i,im,imiz,ingiz,ing”时,词干和词缀之间增多一个辅音“y”。比如parvo+i=parvoyi。Orzu(愿望)+im=orzuyim(我的愿望)

注:发生增音的这些词里还有部分词的末尾连接第一、第二人称领属词缀是增加辅音“y”,但是连接第三人称领属词缀时直接连接“si”。比如:(Orzu+im=orzuyim我的梦想),(Orzu+si=orzusi他的梦想)。

2.2语音脱落、同化、增音的还原分析

第9篇:自动化技术原理范文

【关键词】 10kv 配电网 馈线自动化 故障处理 自动化技术 分析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是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配网自动化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中,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实现,主要包括配电网架规划、配电设备选择、配电网通信系统各建设、配电网主站部分建设以及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实现等,其中,对于配电网架的合理规划实现是配电自动化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配电网自动化起步工作;而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系统功能之一,也是为整个配电网系统安全可靠供电进行保障的最有效与最直接技术手段。本文将主要结合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工作原理,从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方案的配置以及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过程中故障问题的处理技术等方面,对于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内容与工作原理分析

1.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1.1.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主要任务

在配电网自动化中,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及稳定运行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也是进行配电网供安全可靠供电运行的最直接与最有效方法手段。进行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实现的过程,主要就是通过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现代通信、电子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帮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站或者是由馈线自动化系统,独立的进行配电网运行故障检测、定位以及隔离、重构等工作。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是通过使用馈线测控终端进行配电网开关以及重合器、配电网环网柜等配电网系统一次设备,实现对于配电网系统运行数据以及信息的采集与控制实现,因此,在实现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过程中,馈线测控终端以及通信、配电一次设备等问题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关键环节,对于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1.2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主要功能

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不仅可以实现对于配电网馈线运行状态的监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于馈线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定位以及隔离处理等,实现馈线负荷运行的重新优化配置,保证配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供电运行。此外,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配电网自动化中的馈线自动化系统与功能,还可以在配电网馈线超负荷运行的状态下,进行系统切换操作控制,并且实现对于系统调度操作的正常计划布置,通过馈线开关实现远方控制操作,并对于操作控制进行统计和记录实现。

1.2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工作原理

本文主要是针对10kv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在进行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工作原理分析论述中,也主要是以10kv配电网馈线的自动化工作原理为分析论述重点。以10kv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馈线自动化模式为例,在实现该馈线自动化模式过程中,该模式系统主要是由压型柱上负荷开关以及电压型监控终端、三相零序组合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组成,在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运行实现过程中,系统组成设备主要是通过电压-时限的工作原理,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设备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对于配电网馈线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隔离处理,以及进行配电网供电安全可靠以及稳定性的保障。

1.2.1 配电网馈线短路故障处理工作原理

首先,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模式,在对于馈线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短路故障问题进行处理时,一旦配电网馈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短路故障,就会由馈线自动化模式中的配合部分,也就是电力变电站的出线断路器通过跳闸动作,对于配电网馈线线路进行保护,并且在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跳闸保护停留后,变电站出线断路器会重新合闸,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重现合闸通电运行的过程,是一个由柱上负荷开关控制实现的逐级通电合闸动作过程,当合闸动作传递到馈线故障问题的出现地点后,这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会再次进行跳闸保护动作,并由馈线运行监测终端通过电压-时限工作原理对于故障点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判断,同时根据检测判断结果,对于馈线故障问题进行隔离处理后,由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进行再次合闸通电运行,以恢复配电网馈线的供电运行。

1.2.2 配电网馈线接地故障处理工作原理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模式在馈线运行过程中,由于馈线自动化系统本身是一种小电流的接地系统,因此,馈线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单相接地故障问题,就容易使整个配电系统中含有零序电压,对于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及稳定运行有着一定的影响。针对馈线自动化模式中的这种接地故障问题,应注意通过人为拉线的方法进行馈线接地故障问题点的找寻确定,然后由人为操作关闭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这时馈线自动化系统中的柱上负荷开关的单侧就会根据变电站出线断路器的动作,逐级进行合闸实施,在进行接地故障问题处的合闸动作时,会先由馈线监测终端对于馈线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在对于接地故障问题进行隔离处理后,重新恢复馈线系统的通电运行。

2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保护配置方案

根据上述对于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内容以及工作原理的分析论述,在进行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运行保护方案的分析论述中,应以10kv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馈线自动化模式为主,对于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保护配置方案进行分析论述。该配电网接地系统中的馈线自动化模式,在实施馈线运行自动化保护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馈线出线断路器以及馈线主干线分段断路器、馈线主干线分段负荷开关、分支线分界断路器分支线分界负荷开关、馈线分支线用户分界负荷开关等开关设备进行保护实现,如下图1所示,为上述馈线自动化模式下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保护配置方案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1所示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保护配置方案示意图可以看出,该馈线自动化保护配置方案主要是一种由馈线断路器以及馈线负荷开关、馈线运行智能控制器组成的对于馈线运行状态进行保护实现的自动化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保护方案中,馈线出线断路器需要进行二次重合闸配置,以实现在馈线运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帮助馈线自动化系统对于馈线运行中的故障问题进行监测与隔离处理。通常情况下,馈线自动化保护中的馈线出线断路器的一次重合闸延时时间为5s,进行二次重合闸的延时时间为60s,而馈线出线断路器的二次重合闸闭锁实践通常为5s;馈线主干线分段断路器在馈线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馈线的运行状态进行配备实现的电流保护实施。此外,在馈线自动化保护中,馈线主干线分段负荷开关,主要是根据馈线运行过程中故障问题,对于馈线运行故障区域进行自动隔离实现;馈线的分支线分界负荷开关则主要安装在馈线分支线的开端部位,对于馈线分支线上的故障问题进行隔离实现;馈线自动化保护中的分支线用户分界负荷开关,主要安装在10kv配网架空线路的分支线用户线路端口,对于馈线运行过程中用户线路负荷电流进行分断,或者是对于用户线路中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分离隔离实现。

3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故障的处理技术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不仅包括对于配电网馈线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实现,还包括进行馈线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问题的自动化检测、定位以及隔离处理。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根据配电网馈线线路的运行结构情况,馈线的自动化故障处理主要包括,馈线主干线分段断路器电源侧、负荷侧故障处理,以及馈线分支线分界负荷开关负荷侧的永久性故障处理、馈线分支线分界断路器负荷侧永久性故障处理、分支线用户分界负荷开关用户侧的永久性故障处理等。其中,配电网馈线主干线分段断路器电源侧以及负荷开关侧的故障处理恢复时间通常为70s;而馈线分支线分界负荷开关负荷侧以及断路器负荷侧的永久性故障处理恢复时间,通常为75s和5s;馈线分支线用户分界负荷开关用户侧的故障处理恢复时间则为80s。如下图2所示,图中(1)和(2)分别为馈线主干线故障处理线路示意图。

4 结语

总之,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针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馈线运行状态自动监测以及馈线运行过程中故障问题实现自动化监测、定位以及隔离实现的方法手段,对于配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及稳定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惠慧.10kV配网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