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科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强调重视激发和保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体育课程建设的一个进步。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提高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
对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讲,学习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未来公民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对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作为学生来说,有些教材(如田径、体操、武术等)学起来可能有些单调、枯燥,但是只要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好处,就得认真去学,而且还要学好。新制定的《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提倡选项教学的同时,把田径教材特别规定为学生必修内容,而且还专门为其规定了学时与学分,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育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提倡学生体育想象
1、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美国学者恒内斯在《培养创造行为》一文中提出:“创造力包含了知识、想象和评价能力,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编一些健美操、游戏等代替耐力训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把这一枯燥的练习变成愉快教学,以激发练习的情绪,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驱使行为的一种心理动力,能驱使人去进行想象和探索事物的规律。例如通过形体课、健美操、体育舞蹈可以对学生进行形体美、姿势美、动作美等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培养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刚才提到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锻能力。所谓自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与活动紧密联系着,人们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个性。自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才能产生,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极为重要。
自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认识能力:包括学生对学习、锻炼的进取动机,以及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2、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3、调节能力:即在独立锻炼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包括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姿势的调节能力。
4、检查能力:即对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能力。
以上四个要素相互沟通、有机联系,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忽视其中一点。
通过上述对自锻能力的概念及要素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想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标,既有约束又无束缚,既有集体学习又有自由活动范围,去自主、积极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已被普遍承认是一种发展个性的好方法。
四、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能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体育新课程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二条,就是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测验繁多”、“体育课上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的、充满激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新课标给了我们教师最大的创造空间,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的管理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来实现自己的水平目标,而不仅限于几种传统的学习内容。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主观需求,要求我们能尽量地满足学生在运动上的不同需求。学生的需求应该和他们各自年龄、认知、身心发展水平等相吻合,例如水平四的学生就比水平五的学生更喜欢追捉游戏,更喜欢一些带有灵巧性的内容,如浪木、云梯等,而水平五的男学生就更偏爱一些带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内容,如攀登、对抗、竞赛等,能显示男子汉风采的内容,女学生则更多地喜欢柔和、有节奏或能展示女性特征的项目,如平衡、造型等。
学生总是喜欢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性别特点的活动性游戏,这种倾向在女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初中女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一些儿童式的玩法对她们来说已经不感兴趣,如果在体育课上常常安排女生去做“跳房子”、“丢手帕”的游戏,女生会觉得很别扭。通过观察,发现初中女生更喜欢玩如“跳皮筋”、“跨大步”之类的游戏,因为这些游戏中带有更多的技巧性,能表现出女生的柔韧性、平衡性、合作性和依赖性。而男生在初中阶段则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竞争性、追逐性、争斗性和攻击性,愿意做那些对抗性很强的游戏,如“斗鸡”、“贴膏药”、“拍背”之类的游戏,他们希望能摆脱儿童时期的那种过分地依靠集体的做法。
结合上面所说的初中男女生的心理特点,再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如进行篮球项目的传球教学中,在圆圈上做传球抢球练习时,男女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手段效果不好,男生在圈内的抢球人是独立作战的,每个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抢夺圈上的传球;女生则很少有人愿意靠自己单兵作战来抢夺圈上的传球,这个游戏女生玩不起来。实际教学中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女生组成三人一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三人同时入圈内抢球,三人中只要有一人抢到球,三人同时出圈,而传球失误者的三人小组则同时入圈,这样就提高了女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性和依赖性,同时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再如学生在经历了教室内的紧张学习之后,来到操场上的心情是想舒散一下自己的筋骨,发泄一下自己旺盛的精力,绝不是专门来操场上培养组织纪律性的。(这在初三学生中体现地更明显)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这种原始需求,学生在几度失望之后,又怎会喜欢体育课?因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地组织起体育课的学习活动,并且不断地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短暂的45分钟,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饥饿”感。如在一节初三体育课上,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学习目标:发展弹跳力。同时,老师提供学生的最佳活动方式是跳绳。对于这个学习目标,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弹跳力是跳跃能力中的一种,也是跳跃能力的基础,要发展弹跳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弹跳力的现状怎么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测量一下自己原地纵跳摸高的成绩是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个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就说明弹跳力提高了。于是学生们非常自觉地进行了原地纵跳摸高的原始成绩测试。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方法和用多少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弹跳力了。老师给了学生两周的时间,用什么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但是今天这节课上要用自己决定的方法进行练习,老师给学生一个咨询的机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了跳绳,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负杠铃深蹲跳,另一位学生选择了负重站立连续跳,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戴沙袋连续跳,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了。可是,这样的弹跳力练习只能坚持几分钟就做不动了。老师告诉大家,发展弹跳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参照别人的练习方法经常变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天天练,但不过量。老师还启发了所有跳绳的学生,用哪种方式跳最有效?最后老师鼓励大家:“今天同学们的练习方法很多,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相信大家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的,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是大家展示自己进步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响亮的。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成员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问题。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习”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如此来割裂教学双方,因而形成了学生主体名存实亡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主体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学习脱离学习目标时,给予引导;主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主体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症结时,给予疏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地体现出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主体的助手,成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服务者。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速度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教师既可以起咨询作用,又可以起辅导作用,在这样的课上,可以说学生是有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积极的课堂环境,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通过言语来表达。以前我们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如有一个学生在做山羊分腿腾越时,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我们会说,“动作质量不高,腿明显弯曲,腾空动作不明显,没有达到及格标准。”但是今天我们会这样说:“某同学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优美了。”这样学生是否更容易接受?
一、 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新课改的关系
小学体育新课改的理念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新课改要求改课程功能、改教学目标、改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它要求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旧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与社会适应;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其次,它要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小学体育新课改革推进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炼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小学体育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育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讲,新课改的精神是要求解放和发散人的思维,鼓励创新。因此,从本质上讲,新课改的精神正是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必将有利于小学体育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改的这些内容与要求,正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提出与推进的,它的改革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是和谐统一的。小学体育新课改的新要求新转变也正是在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产生的。然而,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仍然很艰巨,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推进新课改的措施与途径
(一)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关注的社会体育赛事组织教学,努力把社会体育赛事、运动损伤救治学等学科的基本要点融入到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坚持体育技术要领导向,采用“互动渐进教学模式”的方法
在教学中既要坚持体育技术要领导向,也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去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策略一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的“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活动冲突中识别技术要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练习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运动技术标准的能力。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分别通过“互动渐进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将知识转变为问题,将思维结论转变为思维过程,将单向情感输出转变为情感交流,将单向评价转变为多项评价。
(三)强化课堂检测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活动,使教学内容从单纯的练习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体育动态、班级活动等要与课堂体育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体育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体育认知的能力。
四、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是保障
人们对客观事务的评价标准和先前所形成的评价往往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育决策,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将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以及社会舆论的宣传等手段,来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观念,实现新课改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和谐,这是转变教育观念的保障。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
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提问的意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即便是进行单一的提问,但是却华而不实。部分教师提问过细、过多、过浅,致使原本应该丰富的教学活动变得平淡无味,失去了应有的美感。在提问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大多数教师只关注提问的结果,而忽略了其中的过程,只关注学生说“对不对”,却很少关注学生思维的产生过程。此外,设计模式过于靠套、问题笼统、缺乏层次感,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失去了思维的方向,致使提问教学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提问策略分析
1.设计出创新性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提问上,教师要尽量避免问题过于繁杂、细碎,而是要关注语文课堂的整体提问效率,为此,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设计与研究,利用深刻的问题来取代零碎、肤浅的问题,从学生参与性方面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例如,在《故乡》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结束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故乡发生了何种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提问结束后,再让学生分析杨二嫂与闰土的变化,找出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出文章的主题,利用这种有效的提问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脉络。
2.开发出多元化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对学生已掌握的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比较沟通,进而将问题提出,把学生的思路以及注意力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切实地将问题的指向性加以明确,充分地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以调动。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对问题情境进行多途径以及多渠道的创设,比如利用学生试卷、作业及课堂讨论、回答当中所出现的典型错误,或者借助于课外资源来对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使学生们能够对语文课堂学习提起高度的重视,然后通过教师点评以及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及理解,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到最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感情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课文内容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赋予文章更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3.注意提问的层次性要求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同样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提问时也要掌握梯度,要从小问题进入,层层深入,逐步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挑战语文的难度。如,在《变色龙》这篇文章中,老师可以先从比较基础的问题问起: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接着问他善变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再问从始至终没有变的是什么,这样采取逐渐深入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这篇文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方式。
此外,老师提问中要注重创新。适当改变老师角色,课堂上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然后自主探索分析及解决问题,不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最重要的是要信任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自信心。
4.营造学习氛围、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
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想问题,想问题的答案,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有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学生的自主性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也会做得更好。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也不会一问三不知,至少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会引起尴尬的局面。老师提出问题,让尽可能多得同学回答,让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即使自主性较差,也会跟着大多数同学一起,完成课前预习。
5.注重答案的多元化
在上课时,教师不应当只局限于一种答案,应当让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思想,说完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做评论或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就像学生只回答了“陷人绝境”,老师可以再问一句,后面的一句了这些不也是描写斑羚的处境吗?这样学生,就很明白自己答案不完全,同时也知道完整的答案。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回答完全,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生也更愿意去回答。
【关键词】阅读;识字;语文教学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lower grad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xists question and reform
Li Jingjing
【Abstract】Reads as the master line, will be literate, the speech training and the reading education unifies, merges into one organic whole, the synchronization carries on. After changing common is literate first reads, is literate the reading two layers of skin phenomenon. We must promote with great effort “are literate in reading”, insisted “reading - is literate - reading” pathway.
【Key words】Reading; Being literate; Language teaching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高年级。其实,低年级存在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为了切实在低年级就打好基础,从克服教学中的主要弊端入手,彻底改变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是刻不容缓了。纵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来对照,有哪些主要问题呢?
1 重识字,轻阅读
好多教师误认为:低年级把好识字关就可以了。阅读是三年级以上的事,所以总拿出好多的时间反反复复地教生字写生字,阅读似乎可有可无了。
2 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
挂上小黑板,出示生字卡片,先拼音,再说字型,最后讲字义,给字找朋友(组词),课文几乎没有用了。这么一折腾就是一节课,生字多时一节课还教不完,最后学生还得带上拼音写上若干遍,真是枯燥之极!明摆着可以加强识字教学的课文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弃之而不用。看了这种现象,怎么不让人心焦又心疼!
3 识字阅读两张皮,互不联系,不是通过课文在语言的具体环境中去理解字义
4 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说话训练
如:看课文插图;指名回答问题;复述故事;对话等。
当然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就这四个问题也可看出改革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势在必行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并着重指出“阅读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作文教学特别指出“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同时,更着重指出“这两种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大纲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看,还是从目前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看,结论只有一个:彻底改变目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思路,从指导思想到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方法,重新思考和设计,走出一条新的科学的路子。
从上面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总结我们自己的教改实践来考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
(1)以读为主线,将识字、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同步进行。改变常见的先识字后阅读,识字阅读两层皮的现象。我们要大力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坚持走“阅读-识字-阅读”的路子。
(2)以课文中的插图为凭借,以课后问题为线索,以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主要形式。
(3)将识字教学的“读准字音、分析字型、理解字义”结合学习课文分开进行,不搞一锅煮。拼音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直呼音节,分析字形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搞死套套。理解字义一定在句子中去体会揣摩,从小就注意培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57-01
1.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模式落后。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基础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然按照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课堂下听的状况,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忽略了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需要,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呆板、单一,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能再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文教学的内容,而是采用生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被动学习状况明显。
1.2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递,禁锢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目光狭窄,他们仅仅是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语文课本知识的传递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语文知识点和能力培养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小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活跃的思维有时候是教师打压的对象,有些老师担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有一些学生会提问一些与语文课堂无关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打击学生们活跃的课堂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灵活、死板甚至单一,它禁锢了学生的思考,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效果也不好。
1.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虽然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采取了许多手段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学习较为枯燥,提不起兴趣,无法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4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精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缺乏整体性,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习到任何有用的知识,虽然有时候教师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内容和所教课文却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必然出现问题。
2.新课程理念带给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2.1教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时一味追求教材内容的完成,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当树立止确的教学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2.2教学策略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的学习状态,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重感悟、重读书、重积累、重情感、重探究、重合作和重方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牧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感;鼓励学生大胆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情感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3教学结构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结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不同教学结构的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2.4帅生关系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枝式中,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心理,教帅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帅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3.根据新课改理念提出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3.1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搜集与课堂有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付诸学生,这样才会实现有书本知识到教材的整合与实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对性。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有利于教师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此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3.2重视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基础时期,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识字和写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3.3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小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在笔者的长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觉,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小学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小学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小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小学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让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寻觅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的素养。
3.4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小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小学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小学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3.5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除了要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如果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小学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小学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4.结束语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73.
一、职业高中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理念
这一轮课程改革借鉴了国内外多方的改革成果,更多地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笔者以为这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从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乃至于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角度来看,其从理论成为现实首先决定于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
从体育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当前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追求的已经不是纯粹的竞技性质,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的视角应当从单纯的身体素质中扩展开来,扩展到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健康、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综合性方面。实际教学中,再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田径运动上,用三大球去应付一个学年的体育教学,而应当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去研究、改编教学内容,以让学生的体能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心理健康也有相应的提升,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需要面对技能学习与将来的就业,这其中需要学生的体能与心理健康作为支撑,体育教师在其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任务。必须强调的是,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要摆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固有观念,而要作出这种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理性思考。
二、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要追求多样化
长期以来,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一大不足是教学的单一化,有资深的体育老师戏称十年前后看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有时几乎看不出变化。这说明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要作出一定的改变,而在这个方面,体育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多样化的追求。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以及体育教学的经验(经验的作用有时甚至要高于教材),从课程设计(宏观层面)、教学内容的设计(微观层面)等方面着手,既注重学生的运动技术的训练,也注重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观念、经验、方法、内容训练,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为本,强调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必要的时候还要突出实用性、娱乐性等,以让学生高效参与到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笔者实践的经验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吸纳学生的观点,如学生的建议常常带有体育赛事的技术性,与某些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这些内容的采用,会让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显得十分的丰富多彩。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作为教学的价值取向。笔者以为这一教学理念至今仍然需要强调。职业高中的学生具有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较差的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常常表现为纪律的不遵守者,而体育教师往往又没有做细致工作的耐心,因而职业高中体育课堂上常常显示出较为强烈的“张力”。而要化解这种张力,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实施教学。笔者的一个经验就是紧紧依靠学生、认真研究学生,只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与特点,就能够找到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不应当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专业选择不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常常显示出不同的学习特点。这种学习特点在体育课堂上也有充分的表现,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在于某个具体的方法,而在于在遵循“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理念基础上,去结合学生的特点以确定教学方法。
三、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要注重细节性
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细节决定成败”,但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细节能够决定成败。在笔者看来,在做到以上两大点要求的基础上,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就应当关注教学细节了。也就是说只有在大框架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关注教学细节才是有意义的。
从笔者的观点来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细节主要体现为这样的两个方面:一是体育课堂纪律的新理念落实。笔者倾向于通过学习动机的激发来自然体现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纪律性,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方法。职业高中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叛逆性,而体育课堂往往又是叛逆性表现的重要场所,在这种情形下,“导”的作用显然要大于“压制”的作用;二是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的激发,这是传统体育课堂上所缺乏的。事实上笔者以为体育教师需要思考:为什么学生热爱体育课?为什么学生在体育课上难以取得教师期待中的收获?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可以发现职业高中的学生具有热爱体育的心理基础,同时又缺乏科学参与体育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思路;评价策略;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理念下让学生强身健体,锻炼中职生的运动能力和反应速度这一教学目标已无法满足现代中职生对体育课教学的要求,其对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要求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特点。中职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职生定型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个关键的时期,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融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锻炼中职生强健的身体,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转变教学思路,逐步完善评价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习惯使用一刀切式评价,只对体能、技能进行评价,忽略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考评,对考核结果进行打分。一部分教师可能会考虑到学生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而有些教师可能不会参考平时的课堂表现,直接按照结果打分。新课改提出,考核最终结果应该参考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占有一部分考评的比例,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综合成绩。
另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能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教师要懂得有张有弛,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掌声或者拥抱等。教师要有“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进步就好”的思想观念。这样的做法能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兴趣。
二、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职生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也可以选择在室外进行。这是唯一一个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教学的地方,此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室内教学中,主要传授的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在室外教学,就是按照室内传授的理论教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情感的熏陶以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生活。室外的活动可能会让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兴趣提高了,自然效率也就提升了。例如,体育课程中有一节关于运动会知识的内容,这节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学校举办运动会的目的、意义以及学校运动会的组织情况,运动会的发展,使学生意识到运动会具有增强自身身体素质,锻炼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等作用。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符合新课改的理论,通过适当的课外运动,提升学生学习运动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针对运动会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师也不要单单将知识圈定在学校教学内容当中,还要列举除了我国之外具有特色的其他运动会。而且在传授理论知识后,还要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过程。比如拔河,学生通过拔河比赛的过程,深深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心智逐渐成熟。通过室内和室外的有效结合,更加丰富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再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丰富教学模式,促进课堂多样化发展
按照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教育内容要求,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还要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育方式,消除学生厌烦的心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不仅让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的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优良品质。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室内室外的课程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体育教学既可以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又可以逐渐养成学生综合文学素养、爱国主义情怀以及集体主义观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例如蒙古族摔跤、朝鲜族的荡秋千、藏族歌舞、白族跳山羊以及抽陀螺等,将这些体育项目融入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巩固学生的体育知识,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融合新课改理念,将为体育教学内容带来新的生机,为中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新课改被广泛实行,而这一举措对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一定冲击,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学习语文,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及审美理念,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顺应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对现阶段部分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调研,发现在传统教育理念与思想的深刻影响下,部分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仅仅是从课本进行提取,而且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对生字词以及课文的讲解,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兴趣,对于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方法过于落后,没有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对现阶段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发现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善,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有部分的沿用,比如教学形式的过分单一,没有将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更没有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得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制约。
二、针对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效方法
(一)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而且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耐心以及坚持的毅力,心绪还不是非常稳定,这对于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小学生因为人生阅历比较浅,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老师可以从这一特征入手,开展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或是让学生对自己课外学习的古诗进行朗诵,也可以鼓励学生唱歌跳舞,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遵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
学生只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以及语文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设置比如记录员、小组长等小角色,并让学生轮流尝试扮演,让学生取长补短,并且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利用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的手段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完善的教师团队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性也比较强,所以要提升小学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也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以分为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养。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积累,除过对课本教学内容掌握到位,还要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这样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对于课外知识的讲解,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对语文进行学习,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也可以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比如针对课文的背诵以及生词的默写,教师就可以对这方面进行重视,因为学生这一阶段的记忆力还是比较强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除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指导,更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为现阶段学生受社会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尊心比较强,但是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从而让学生持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