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小石潭记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石潭记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石潭记课件

第1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必备技能。计算机的普及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宽阔;计算机的实用让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有了更广阔的前景,有了更广的道路。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就成了高校的理所当然的职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并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应用,以为国家输送符合发展需要的高材生。

计算机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起逻辑链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作用。这与传统的多种媒体简单组合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是将视听信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集成在一个系统中,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查。人们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自然贴切地表达、传播、处理各种视听信息,并具有更多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现状

1、内容多、范围广、学时少。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内容更新快,学生们要掌握的东西也是日益增多。根据社会需求,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必须要掌握Office办公软件技术,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要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造,以及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加上实用的实践技巧。也就是要掌握很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很多实践性的操作技能,内容很多,范围很广。

但是由于高校的可是较为紧张,每周最多的学时差不多也就3个学时,计算机的教学课时也差不多就两三个学时,再除开国家法定节假日,一个学期可能也就40个学时左右,面对如此多的内容,却只有这么点学时,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所以很多教师就“走马观花”的拉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生过多,教师无法面面俱到。计算机基础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我们的计算基础课程都是大班制,有很多学生在一个班,作为老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再加上繁多的内容,教师根本没办法面面俱到,无法为每一个学生答疑解问。

高校学生都来自于五湖四海,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水平都参差不齐,教师在众多的学生中,也不可能只针对某一个人或是某一群人进行个性化教学,知识跟着大部队“随波逐流”,所以也无法面面俱到。

高效逃课现象严重,在一百多个学生的班里,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可能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动向,所以有的学生逃课也就没有听到老师讲的,老师也不能因此再讲一遍,教师也只能是跟着自己的步伐走,不可能面面俱到。

二、提高高效计算机基础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参差不齐,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努力在这个学期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其他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它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以激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动力。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互联网知识并懂得如何操作,懂得通过互联网浏览、查询和获取信息资源;了解个计算机有关的人文社会、社会经济等问题。再次,要让学生学会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熟练掌握电子表格和文字处理等Office办公软件。

2、实行“自主学习”模式教学。由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时有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提供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以自学为主,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节约时间,还能增加学生印象,让学生懂得实际操作。

目前,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平时在生活中不能了解的,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平时生活学习不到的。以前,学生几乎只能靠老师和书本来传输知识,但是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条学习的捷径,教师可以给学们布置一定任务,让他们自己下去通过互联网完成,这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记忆,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得更好。

3、进行分层教学。由于高校学子都来自于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状况,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更高,学校应该采取分层式教学法,把计算机水平相当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班,以便老师更好的教学。

学校可以在新生进校时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看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上机实践操作差的,就加强上机操作;对于理论比较差,就加强理论知识训练。这样计算机基础教师更能把握学生的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教学效率更高。

结束语:

现在计算机已基本普及到千家万户,但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应用,未知的因素还很多。根据国外的一些实践,我认为计算机技术不再是传统的辅助工具,而是为构造一种新的网络环境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于当今高度的社会化进程来说,计算机网络是一种理理想的传播工具。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新技术的发展,目前一种新的网络学习环境成为发达国家每一个实际工作者关心的焦点。不仅一些技术专家潜心研究,而且传统的研究者也涉足到这个领域;不仅在通信型远距离行业的领域研究,而且基础行业领域也在进行新的网络学习环境的试验。目前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开展着。

计算机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趋显耀,没有计算机技能就相当于一个“半文盲”,所以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一定要尽最大力量做好计算机基础教学,为社会输送真才实干的高材生。

参考文献

[1]蒋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

第2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相关原因,从管理、技术和监督的角度,阐述了提升高校科技统计效率的措施:在管理方面要重视科技统计,同时强化培训;从技术方面要善于运用最新的先进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做好数据的审核工作;从监督机制方面阐述了完善监管机制和激励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技统计 数据收集 问题措施 管理机制

高校科技统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正确反映高校目前的科技水平,而且还体现了高校科技发展的趋势,为高校制定正确的科技工作方针、科技管理制度及办法、建立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宏观调控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科技统计最早是以经合组织拟定的一种科技统计规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参与和补充完善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并在各国推广。

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可以系统地积累科技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揭示科技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为高校制定、调整科技方针、政策、规则、计划提供依据;对提高科技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反映高校科技发展综合实力,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统计中,科技统计存在科技统计效率低下、数据收集困难、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统计监督职能缺位等多种问题,本文就以上难题作出以下阐述。

一、科技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科技统计效率低下

对某些高校而言,科技统计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校方对科技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重视,随意安排教师负责科技统计,如果该教师没有统计经验,随意填报一些数据会导致填报的数据既没有科学依据,又由于安排的教师是临时兼职状态,以至于一些相关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而且兼职教师在统计工作中存在很多数据的量化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至于统计数据不准确,等等一些问题导致科技统计效率低下[1]。

2、数据收集困难

科技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涉及人事、财务、基建、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科技统计表的调查内容复杂,许多指标涉及数据再加工,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很多,数据收集困难较大。而在实际工作中,技术管理部门协调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对科技统计不支持,每年科技统计填报间隔时间又长,填报人员对科技统计方法制度不熟悉,数据收集渠道不清楚,收集数据困难且质量不高。

3、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主要依靠各学院科研秘书负责完成,科研秘书一般都是年轻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而且不稳定,频繁调换,统计人员对科技统计认识很少,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知识结构层次不齐,有的科技统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科技统计的基本知识,难以胜任专业性很强的科技统计工作。同时,基层科技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工作繁忙,在填报中出错频率较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4、统计数据量化标准不明确

在统计工作中存在很多数据量化没有统一标准,统计人员对统计口径的认识不同就导致在统计过程中分类不同、计算出现偏差等不确定因素。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1、重视科技统计,从管理制度和技术方面提升科技统计效率

高度重视科技统计重要性,加强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大科技统计经费的投入,整合科技统计资源,完善科技统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科技统计人员积极性,共同做好科技统计工作,全面推动科技统计工作的开展,提高科技统计的工作效率[2]。

2、规范科技统计基础,确保数据来源可靠

规范科技统计基础,是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的关键。按要求建立科技统计相关管理制度,确定人事、财务、基建、各二级学院、技术管理等多个部门职责,明确科技统计数据的上报和资料衔接方法。科技统计人员要根据科技报表需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内部协调工作,采集人事、财务、基建、技术管理等多个部门的相关数据,提取或做好原始数据的积累工作,建立完善的科技统计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自动化处理,通过科技系统各模块的接口对接,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归类、整理。将通过对汇总后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既统一了标准,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强化培训,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科技统计队伍

科技统计指标是一个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的领域,要求从事科技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熟悉科技统计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即单个指标本身的意义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又要清楚科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且还要掌握相关统计软件操作和网络技术应用,所以只有加强培训,才能提升统计人员的技能素质,进而提升统计效率。目前,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主要依靠各学院科研秘书负责完成,科研秘书一般都是年轻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而且不稳定,频繁调换。另外,他们对科技统计工作不熟悉,缺乏对统计指标概念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使得原始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偏差。因此,加强统计工作岗位培训是很必要的,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科技统计队伍是高校科技统计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是提高高校科技统计的质量保证。

4、严把数据审核关,保障数据质量

科技统计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据审核工作。一是要求当年科技统计指标与上级单位规定相关指标进行衔接,做到同一指标数据一致。二是做到不漏报、不重复统计填报。三是加大逻辑审核力度,对上报的数据进行逻辑审核,与往年数据比较,与表间关系比较,做到数据符合逻辑。四是运用计算机处理程序,设置排查公式,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数据进行认真核实,确保数据质量。

5、加大审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

从统计的法律法规角度出发,继续加大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以真实案例开展反面教育,切实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统计的意识[3]。加大科技统计数据统计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保障科技统计数据质量,制止统计违法行为,全面实现高校内部数据质量监督机制和外部统计执法相呼应,推动科技统计不断走向规范化轨道。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科技统计活动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作出阐述,在高校统计工作中要重视科技统计,要善于运用最新的先进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做好数据的审核工作,同时要强化培训、完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科教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高校的科技统计工作不仅对高校本身的发展,而且对进一步增强高校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加强高校的科技统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探析.王晓君.2009.

第3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速切削技术;CDIO;授课模式;实践教学0 引言

自我国实施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产生了本科生素质下降和就业难问题[1]。南京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之一,该校一直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南京工程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虽然基础较扎实、肯干,但动手能力欠缺、团队协作意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广大本科学生对传统的以满堂灌、多媒体授课方式为主的工科教育模式有诸多不适应[2]:(1)学习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限选课比较枯燥,书本上的知识偏重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不少知识点都落后于当前的应用技术;(2)讲课基本以课堂讲解教学为主,虽然辅以各种多媒体课件和CAI课件,但学生的动手实践愿望得不到满足;(3)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无用的思想。上述现象长期存在就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不注意听讲、学习主动差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产生懒散、不思进取、应付考试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大大影响了他们的人格成长和品格修养。

那么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在社会上就业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续学习深造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突出实践教育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的需要。

CDIO模式是国外高等工科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自上世纪末的开创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3]。CDIO理念提出了系统能力培养、全面实施指导、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学生考核、学习环境等创新模式[4-5]。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培养工程实践人才的学科,应该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实践活动[6-7]。

高速切削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几乎所有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国营或民企都有拥有高速切削机床或高速加工中心。然而,目前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在高速切削机床操作工人或高速切削工艺人员方面有很大缺口,且现有的工人其关于高速切削基础理论和工艺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导致高速切削加工人才紧缺、加工成本较高、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加工问题较多。《高速切削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高速切削技术及其理论的兴起、发展与特点,以及高速切削机床的基本结构,掌握高速加工的主要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并进一步了解高速加工机床控制系统、高速切削技术应用和研究进展情况,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高速切削技术知识,为其毕业后从事相应的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课时较少(24学时),这门课长期以来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的,即主要以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影音为方法和手段,以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介绍和讲解,没有任何实验或实践环节。学生虽然对该门课程很感兴趣,在课堂上也能注意听讲,但他们反应总体收获不大,很多知识无法理解和消化,更无法与工程实践和工程实际相结合。

鉴于此,课题组将《高速切削技术》的CDIO 模式授课研究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基于项目、实验、实训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解决现场问题与研发创新的能力,以及团队工作和沟通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将启发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协作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基于CDIO 理念的《高速切削技术》教学

根据《高速切削技术》对本科生的要求,将该门课总体分为以下六个部分:(1)高速切削技术概论;(2)高速切削基础理论;(3)高速切削机床;(4)高速切削刀具;(5)高速切削工艺;(6)高速切削应用及发展趋势。根据上述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1.1 高速切削技术概论

这部分教学内容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常规机械加工技术的局限和瓶颈、高速切削技术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掌握高速切削的概念和内涵。鉴于前几年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时普遍出现的开题报告不会撰写或不符合规范、毕业论文的撰写不符合科技报告或科技文献规范的现象和事实,特在这部分授课内容中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和收集、撰写科技综述报告、制作PPT、上讲台陈述和表达等能力。为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这节课在网络教室开展,以便学生当堂上网查阅文献。为了便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将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组独立工作,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和协作,每组推荐一名成员上台通过其制作的PPT 进行陈述和讲解。课堂上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如何在网络上查找和收集资料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非常欠缺,如不知道那些网站可以查找并下载学术论文,不知道英文文献如何查找,不知道查询文献时如何选择和填写检索词,不知道关键词如何选择等待,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学校图书馆中的数据库资源情况及如何使用。很多学生上台陈述时都比较紧张、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欠缺。通过这次课,学生对自己相关能力的短缺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课后将对上述能力进行不断训练和加强。

1.2 高速切削基础理论

这部分教学内容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高速切削的定义及其基础理论。授课老师通过二战后美国战机经常失事(空中解体)和冷战时期的“东芝事件”等实例,建立高速切削基础理论学习的情境,并通过介绍当前高速机床操作工因为缺乏必要的高速切削基础理论知识而在工程实际中不知道如何选取刀具和工艺参数造成废品率和加工成本增加的现实,激发学生学习高速切削基础理论的兴趣。课后让学生思考:萨洛蒙(Carl Salomon)提出的超高速切削理论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验证或修正?在后续的课堂抽查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学生都给出了许多独到的看法和解释。通过这次考课可发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创新意识有了明显改善,可以推断,经过长期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会有比较有明显提高。

1.3 高速切削机床

这部分教学内容我们一改以往运用多媒体和录像进行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将普通机床拆装实验和五轴高速加工中心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现场自己动手并观察、对比普通机床和高速机床的传动系统和进给系统存在着哪些本质区别,在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了他们的创新信心。通过五轴高速加工中心实训,让学生上机操作,学习编程初步,了解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机床本体和结构,并通过五轴加工演示性实验让他们了解复杂曲面是如何加工制造出来的。课堂提出思考题:传统意义上的高速机床存在哪些缺点?后续课堂抽查中发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对并联机床、高精密和超精密机床都做了深入的了解,并翻阅了不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书籍。

1.4 高速切削刀具和工艺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与工程实际联系最紧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高速切削技术对刀具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影响高速切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次课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能力。将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测量和分析、刀具磨损、表面完整性评价(主要是表面粗糙度Ra和表面变质层深度)融合进这次课的教学。这次课老师不进行课堂讲解,先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高速切削刀具技术和高速切削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然后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将实验对象(高强度钛合金)、各种几何参数和材料的刀具分发给大家,学生分组后以组为单位分别完成刀具几何参数测量、不同几何参数和材料刀具高速切削高强度钛合金时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和表面完整性试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这次课,学生对工件材料或刀具加工性研究的内容和步骤有了深刻体会,并学会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操作。在各个试验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刀具后刀面磨损带宽度如何精确判断、切削温度信号为何出现较大干扰等,学生们遇到这些问题时都会自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临时团队,现场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类似问题就会很快上手,且会知道如何组织、协调一个团队。

1.5 高速切削应用及发展趋势

这本分教学内容在授课时,同样先将学生分组,让每个组都独立地加工出一个铝合金薄壁件。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开始加工出的薄壁件精度都很差甚至无法加工出一个工件,他们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想出了各种解决的方法。通过这次课,深化了他们对高速切削的理解。通过文献查阅,他们了解到了超高速机床、超高速切削、高速微进给切削等名词及其内涵,了解了高速切削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需要提出的是,在上述所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每节课的成绩都是各组之间相互评分,组内学生相互评分的形式获得的,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自动获得。

2 结论和建议

通过将CDIO授课模式在《高速切削技术》课程中进行实践,将项目化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协作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相结合,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多种课程如专业英语、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以及多个课程的实验如机床拆装实验、切削力/切削温度测量实验、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刀具磨损测量试验、五轴机床实训等融汇贯通起来,使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关经济、社会方面知识的了解,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提升。实践证明,《高速切削技术》课程中使用CDIO授课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重要作用。由于这种授课模式是面向企业,面向工程实际,所以可以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由于CDIO授课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习、实验、实践和解决问题,因此建议将该课程的24学时增加至32甚至40学时,或者将若干相关课程组成高速切削技术课程群,以使学生得到更多、更全面、更系统的锻炼。

【参考文献】

[1]侯树成.基于CDIO 理念下研究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1,1: 132-133.

[2]江帆,张春良,王一军,等.机械专业CDIO 培养模式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6 :192-194.

[3]林海斌,叶汝军,高树昱.CDIO理论基础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0,5:189.

[4]施国萍,唐治中.CDIO教学改革新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83-85.

[5]袁健,朱龙英.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8-20.

第4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每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 目标激励,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笔者采用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长远目标,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信息技术的迫切性。近期目标,上课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展示目标,展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比如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计算机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 组织竞赛,提高聋生学习效果

在讲Word这一章节时聋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先用Word制作几个不同版面、非常漂亮的画报让学生欣赏。让学生知道,利用Word这个文本编辑工具可以制作出各种绚丽多彩的画报。由于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等学生看完画报后就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学完Word这一章节后,每一个学生都要利用Word工具制作一张画报进行评比,看谁设计的画报最新颖、最漂亮。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利用Word制作出优美的画报,为了取得好的名次都用心地学习Word基本知识,互相比着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3 激发多向思维,培养聋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聋生思考问题,往往仅局限于一种途径解决问题,往往只满足于一种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告诉聋生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哪条路是捷径,得靠自己多试试。只有通过多向思维,才能摸索到新的途径,寻求到新的方法。如在教学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设置后,有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让学生开机后找不到自己的文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种方向扩散,得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他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设想、答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4 适时引用比喻,帮助聋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聋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较难理解,并且也难以被他们所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于聋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尤为重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教学生认识退格键和回车键时,笔者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的。因为“退格键”可以删除字符,这个功能与橡皮相似,把它比喻为“橡皮键”;“回车键”在键盘中个头最大,敲回车键时信息技术开始执行命令,所以把它比喻为“司令员”,把敲“回车键”叫做“司令员下令”。通过形象的比喻,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退格键与回车键的功能。再如,讲授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什么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组成,于是引用了这样的比喻:“文件名就像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文件的基本名就像名字,扩展名就像姓氏,用来识别各类型的文件。”这样讲解后,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学习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的关系时,笔者又引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像一棵大树,子文件夹就像树枝。”诸如此类比喻,用得好,用得贴切,就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5 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上课时,教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把学习的内容放到一个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他们会觉得学习信息技术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如在教Excel时,可提出把期末考试的各科成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计算每人各科成绩的总分以及按总分排名次,然后引出函数、公式、排序的使用方法,通过Excel来完成这类任务,将轻松又准确;又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为此笔者先让学生利用微机室局域网QQ进行聊天,如果指法不对,文字录入的速度就会很慢而且经常出错,此时学生本人也会很着急。于是笔者就提出如何才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引出指法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结合“金山打字通”游戏软件进行练习,这样学生练得很积极、很主动。这样,既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去学习知识。

6 师生互动,培养聋生合作习惯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聋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看书寻找,有的学生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第5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但是通过对高中技术领域课程的分析,我们发现,所谓的“综合性”看起来很美,其实不容易操作。且不要说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连技术领域课程自身都被分割为两个彼此没有关联的科目——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体现时展特征的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以目前开设的模块来看,通用技术关注硬件,信息技术则关注软件,二者之间缺少有效的关联。

近几年,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流行,让各类传感器的应用贴近了人们的生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那些由互动媒体技术构建的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让我疑惑:传感器编程和互动媒体技术,应该归属于信息技术还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分割?于是,我尝试开发一门名为《互动媒体技术》的校本课程,横跨软件和硬件两个领域,引导学生关注软硬件技术的有机结合和综合应用,成为连结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之间的桥梁。

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1. 课程内容

“互动媒体”是“媒体”的一个数字化分支,是一种具有特殊信息传播功能的媒介。互动媒体技术的核心内容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编程技术和通讯技术,涵盖了机械学、电子学、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互动媒体技术》课程通过设计单片机控制电路,结合编程语言,参照科技展厅中的互动媒体作品,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媒体实验,指导学生把新奇创意变为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2. 课程目标

(1)了解常见的传感器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能正确连接传感器、LED和电机等模块;了解计算机串口、并口编程的原理及方法。

(2)通过完整地经历提出设想、规划设计、制作与实施、调试与反馈等规范化设计过程,初步掌握综合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3)感受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对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和设计思想,从而全面并富有个性地发展。

3.教学资源

正如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所说:“编程技术和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控制技术门槛过高,难以在中学开展。”互动媒体技术正是因为其涉及多个领域,所以在中小学中很少有人开设相关的课程。为此,在编程语言方面,我选择了图形化编程平台Scratch和S4A,只要拖曳积木图标,就可以制作出各种互动的作品,降低了编程技术门槛。而硬件平台方面,我选择了Arduino。由于Arduino源码开放和价格低廉,通过淘宝网等途径即可购买,因此降低硬件技术门槛和成本,让中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理解互动媒体技术的原理,设计并完成一项互动媒体作品成为可能。

课程的实施

2011年开始,我实施了三轮《互动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共有60多名学生修习了这一课程。在三轮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方案几经修改,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源,课程日益成熟。目前,课程不仅拥有了一系列配套的支持软件,还设计并购买了教学套件。该教学套件由Scratch传感器板、Arduino Uno控制板、系列传感器、LED灯和舵机等组成。

1. 教学案例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我采用两节课连上的方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连续的动手实践时间。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学习,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知识的广度,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突出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外界信息的获取》一课为例,其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互动作品,学生讨论其不足之处和解决方案,得出Scratch传感器板支持的传感器类型太少的结论,从而引出S4A和Arduino。

教学环节二:教学新课

认识S4A和Arduino,介绍S4A和Arduino的安装以及常见传感器类型和接口。教师演示传感器和Arduino的连接,以及在S4A中显示传感器的数值。

教学环节三:技术试验

学生安装S4A和Arduino驱动,正确连接传感器,并在S4A上成功显示传感器数值,然后选择学习套件中的2~3个传感器,分别研究它们在不同状态时的数值变化,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传感器的试验结果填写试验报告单。

教学环节四:作品创作

教师演示温度测量仪的编写,重点介绍如何将传感器信息存储在变量中,并演示将传感器信息可视化的思路。然后学生任选套件中的一个传感器进行程序编写,利用传感器返回的数值,让传感器的数值可视化、形象化。

教学环节五:反馈和提升

教师选择1~2个学生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然后提问:数字传感器能不能接到模拟接口?同样,模拟传感器能不能接到数字接口?让学生开展讨论。

教学环节六:总结和作业

通过网络,了解Arduino支持的传感器类型,了解这些传感器的适用范围以及淘宝网上的价格。

2.学生作品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主要采用作品评价法。课程分为9个专题,每个专题都要完成一个小作品,最终要完成一个互动作品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设计一个有创意的互动媒体作品,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作品。学生可以模仿一些展览馆中的互动媒体作品,以低成本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的创意是无穷无尽的:有的用红外距离传感器实现虚拟翻书效果;有的用震动传感器制作地动仪;也有人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制作电子爵士鼓。其中,一位新疆的学生根据湿度、温度、雨点等传感器得到外界环境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显示不同的风景画,并让风景画中的湖面出现波纹,非常有趣。各种传感器的应用让学生的创意飞扬。目前已经有10多项学生作品在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9项作品被相关部门推荐申报国家专利。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和我保持联系,继续完善其作品或者分享他们的新想法。

反思与启示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已经实施了一年。从选课情况上看,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在所有的选修课程中,都是最早“爆满”。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新奇有趣。这些都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中小学中开设类似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综合就是创新。因为互动媒体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传感器、人工智能、微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宗光华教授认为:“只有基于项目的工程课程,才可以塑造多学科知识交叉和综合运用环境,将零碎知识与机械过程提升为探究世界各侧面相互联系的过程。”

信息时代,无论是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还是拔尖创新人才,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互动媒体技术引入到中小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从小对科技产生积极兴趣,并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而Scratch和Arduino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使中小学的学生实现“有技术含量的创新”成为可能。

2. 可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

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关注文本处理、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技术上仍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将《互动媒体技术》中的传感器编程、智能控制等技术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宽度和深度,使青少年对于信息技术有了科学的认识和较为完整的理解。Scratch和S4A虽然是图形化编程软件,但互动功能十分强大。利用S4A和Arduino,学生能理解互动的原理,并搭建出互动媒体作品的模型,甚至可以学习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这些高新技术的知识,使课程和时展接轨,让学生感觉技术不再神秘,从而产生兴趣。

3. 是承载STEM教育的平台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 education)是近期美国教育的热点,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实施STEM教育,已经逐渐引起我国教育专家的关注。STEM素养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强调把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过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的过程。一个STEM课堂的特点就是,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复杂的学习情境包含了多种学科,其问题可能涉及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天体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强调综合技术的应用。《互动媒体技术》课程以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技术,涵盖了多个课程领域,是一个很好的承载STEM教育的平台。我深信,随着《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的普及,对学生STEM素养的提升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中建. 为了创新而教育[N].中国教育报.第7版.2012.6.15.

[2]吴俊杰,梁森山.Ledong Scratch互动教学平台的应用与研究(七)——基于自制光敏扫描仪谈STEM教育[J].教学仪器与实验,27卷,9-11.

[3]汪文斌. 新媒体 新世博 新生活.人民网.Retrieved November 2, 2010, from .

第6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

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很多学生可能还不适应这样的转变,所以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改善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但这只是表面,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小学低年级教师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还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模式,并没有让低年级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这门活动课丧失了开设的本意。还有一种情况是数学任课教师没有特别重视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心智和认知能力不健全的情况,没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丧失活力,使这门课程丧失了原有的价值。

二、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策略

(一)联系现实,以境入学

数学这个学科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因为小学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需要他们能够把数学知识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只像幼儿园数学学习那样只是认识数字,了解数字的含义。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就可以利用联系现实、以境入学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购物的形式,既让学生认识和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让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格局,这边是文具专区,那边是蔬菜专区等。并利用图纸和实物当商品,在商品下作好价格标示。然后组织学生根据黑板提示依次购买商品,并把购买过的商品拿到讲台上,数学教师负责收款。在讲台上需要学生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学生自己先试试能不能算出购买商品的价格,看跟数学教师最后出示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然后根据桌上所摆放的人民币,找出与自己所需交钱数相同的纸币。第二件是教师问学生你在购物中是否注意到在货架上都摆放了什么商品,你能说出他们的标示价格是多少吗?这一超市情境再现的方式比只靠教师口述讲授的教学效果明显得多,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去认识人民币。

(二)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低年级的学生还未从幼儿园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脱离出来,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游戏教学就可以达到这一教学目?耍?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相关知识或培养数学的相关能力。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了解你的好朋友》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把全班分为两大组,每组派出10名同学,2名学生为一小组,剩下的学生拿出一张纸,标上题号,然后其中一位学生说出自己在本班中的一位好朋友,根据黑板上的模式,如我的朋友今年几岁,多高,生日是某年某月某日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对好朋友进行描述,让另一名学生猜。台下学生也可以去猜,并把名字写到白纸上。看这两大组哪一组猜对的次数最多,即为获胜。这样的课堂,采取游戏教学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关于统计的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小组竞赛,愉悦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中学会探究合作能力,同时又加上竞赛的模式,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

第7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 活动 引导

从初中步入技工学校,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心理上会产生如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生活等方面更多的心理困惑问题,这就需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体现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激发相应的心理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符合现代少年的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匹配最佳的活动形式。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适时传授心育知识。教育者要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调控情绪,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团队合作游戏活动

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领悟心理知识。例如:“团队合作”的游戏,要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自身团队的荣誉感、使命感、忠诚度,责任心、意志力。这类游戏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无敌风火轮》活动目的:培养学员全力合作,团结一致,攻坚破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自身团队的荣誉感、使命感、忠诚度,以及责任心、意志力;培养作风严谨、服从领导指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二、扮演秀活动

老师提出角色人物,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使学生充分体验角色心理,模仿与学习角色的心理与行动。如在“无敌风火轮”中设计“我是指挥者”,让学生扮演指挥家的角色,充分体验作为领导者的情感,进而产生心理位移。例如:“假如我是学生的领导者”,我会劝导学生走上学习路 ,我会引导学生走进文明班,我会……

三、讨论活动

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自主意愿和隐私权,例如: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劣势,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记录心理成长历程。如:自己是否有足够信心?自己的潜力如何?是否能正确面对挫折?

四、才艺表演活动

本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自我,让同学们看对方身上的优点,“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本活动特别能激发学生的价值感,引导学生正确悦纳自我,赏识自我,充分树立起自信心。比如:演示自己的才艺(唱歌、变魔术、篮球技术),展示自己的照片、习作、小发明制作等。备注:表演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五、你我他倾诉活动

第8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参照助理室内建筑师职业资格和室内施工员、室内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来执行。在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模式、授课方式与课程资源、课程设置、知识扩充与就业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对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问题进行讨论。

一、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背景

室内设计专业从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范畴,很多艺术类院校和本科院校对室内设计专业采取的教学模式是集中式、分阶段完成课程教学与考评,即“阶段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为学生创作与制作作品留有足够的时间,能够保证时间的连续性,强化相关概念的应用。在整个教学阶段中,各科目的教学内容可以得到很好的整合与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知识水平。在传统的授课编排和计划中,这种教学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该专业的教师都用此授课模式进行授课。但是,在高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之所以会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佳,出现了色彩感觉不良、形体感差、思路老套、技巧不熟练、缺乏创新等问题;二是由于学生的作业负担较重,不能很好地应对各科学习任务,导致对任务的表达不认真;三是当学生面临不同的专业任务时,容易混淆设计技巧与理念,使得设计感相似。当然,利用“阶段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做出不同的安排。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包括基础色彩、基础素描、手绘效果图等内容,后续的课程包括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材料与构造、办公空间、商业空间、摄影等内容。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阶段性教学更适用于教授后续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也缺乏美学修养,教学的时间短、任务重。为此,一定要明确该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明确室内设计的培养目标——设计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提出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新观点和新想法,将创新思维看作是室内设计教学和专业培养的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去开发和延续这种思维。

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

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来说,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不应作为主要内容,应当强化对于表达方式的认知,加大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力度,不能生搬硬套“阶段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真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具体说来,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应当对传统的美术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美术基础课中的基础素描调整为设计素描;将基础色彩调整为色彩搭配知识的学习,并将色彩搭配渗入到色彩构成课程中,保留色彩构成与黑白构成;将原立体构成调整为模型制作,加强学生对比例、质感、体感的认知,使制作类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应当加强对于速写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塑造能力,并安排手绘效果图的前沿课程;应当安排中外设计史课程,以提高学生对于设计史的认识,了解设计文化;应当在项目训练中渗透文案策划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自我推销、表达设计,有了寻找设计灵感的方式和好的设计理念,再加上表达技法的传授,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授课方式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领域中,有“视觉传达”这一专业知识。所谓视觉传达就是要充分利用视觉效果来加强人们的认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视觉传达这一专业知识,以学生为视觉传达的对象,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自觉地寻找美。因此,教师需要多花心思、多花时间,选择具有视觉传达效果、可看、好看的教学资源,以丰富的色彩要素和图形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知识扩充与就业

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不断扩充知识,掌握以下其他专业的知识。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外的背景知识和行业知识渗入其中。例如,可以在商业展示课程教学中,将POP、店铺广告、店标等知识融入到项目练习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补充知识,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普及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此外,也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对就业方向的认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职业的考证中来,并及时给予帮助,给学生提供就业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四)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流行时尚、设计工艺构造、主流材料和样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不断关注课程资源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并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学生一起去寻找课程资源,以获取充足的教学资源。可以定期布置课程资源的搜集任务,让学生在案例观摩、施工场地、项目训练中寻找资源。利用资源的价值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当以更合理的课程结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以适应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小石潭记课件范文

一、掌握重点、难点

1.课程的重点

各类电力电子器件的通断控制特性、四类基本电力电子开关电路拓扑结构、实现电力电子变换和电力电子补偿控制的原理、电力电子变换的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及实时控制特性、输入输出电流电压波形分析。

2.课程的难点

电力电子电路种类繁多,当电路中含多个开关器件时电路的运行模态较多,且理解电力电子电路特性时常常要从s级、ms级和us级等不同时间尺度人手,因此学生学习时容易被本门课程表面的繁杂所迷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而且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在课程学习时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整合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内容

晶闸管是半控型器件的代表,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P-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这影响到主电路拓扑结构、控制方法,也同样影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半控型器件的相关内容删减,介绍全控型器件的特性,由全控型器件组成的斩波器、逆变器、变频器。压缩和删减一些已过时或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的器件和电路。例如在整流电路章节中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原来它是可控整流装置的主要用途之一,但目前已由全控型器件构成的PWM脉宽调制电路所取代,因此在授课时就简单介绍。在删减晶闸管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全控型器件及电路、控制方法的教学。

在课程内容上,将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分为有机的几个部分,提出了新的课程内容设置思路,即以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为核心、以四类基本变换器和两种控制方法为基础、以四类应用为目标,兼顾当前技术发展,这种内容设置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在器件学习中,就着重指出全控型尤其是电压型全控器件的优点,让学生知道全控器件制造工艺的发展决定电力电子的发展。在讲授斩波电路和逆变电路时,要以全控器件为基础。对脉宽调制PWM控制技术这一章要重点讲解,指出正是采用了全控器件才得以使这一技术得到大量应用,成为电力电子的核心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场革命。另外结合应用,要加强交直交变频和直流开关电源的教学。

2.适当增加最新技术的教学

由于电力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半导体器件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每隔不久便有一个新飞跃,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要及时传授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介绍其发展趋势,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对当前电力电子最新应用:矩阵式交一交变换器、电网谐波抑制技术、功率因数提升技术等内容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另外,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如电子镇流器,增加学生的见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方法和手段

1.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从第一节课开始,通过大量的图片,演示了电力电子的多种应用,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系统、家用电器、航天飞行器等。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使学生明白电力电子其实就在身边。这门课的内容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在讲授DC-DC变换器时,与直流开关电源结合起来,并制作了小功率Buck变换器样机。演示时调节占空比,观察输出电压,学生印象深刻。此外,还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的期刊,并精选了几篇文章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文章从理论分析、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到仿真和实验验证都比较完整,内容具备典型性,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力电子科研和最新发展的动态。这些措施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有了主动性。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了板书成为主流课堂教学手段,那么这种静态的演示文稿却还不能吸引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枯燥的分析变得生动,也是该课程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具体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方法是使图形、波形动起来。采用了相对易用的软件Matlab/Simulink。软件中有完善的电力电子工具包SimPow-ersystem,其中有各种器件、电源、负载、测量和波形显示元件等,可以搭建教材中的各种电路。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且可以方便地修改电路的参数。为了使演示界面更友好,我们在课下制作flash课件,可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采用这些方法后,大大改善了课堂讲授效果。

四、加强实践能力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实验教学从教学思想、实验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上都有了很大改进,正在由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发展,由封闭实验室管理向开放管理发展,由单一的电力电子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发展,由教师主导进行实验向发挥学生自主性发展。

调整实验的内容,保证实验的先进性、代表性和方向性实验内容,首先要考虑理论教学的进度及其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以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掌握;其次要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筛选、补充、综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开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保留原有的晶闸管整流、逆变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应用有初步认识,对直流斩波、交一交变换以及PWM控制技术部分的实验,则可开出设计型实验,由教师给出电路参数,由学生自行设计主电路,选择器件及其驱动电路、保护电路,进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探索改革方向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这门课是不容易的。除了开发多媒体动态课件外,下一步的工作是开发出仿真实验平台,提供更多的虚拟实验项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