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农业机械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机械研究

第1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关键词:机械;先进技术;农业生产;农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模式不仅仅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机械作用于农业生产中改变了过去人力劳作下的现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分析农业机械的几种类型,研究先进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的种类研究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走向机械化时代。在过去时代中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依靠农民的手工劳作,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低效率、低质量等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得到广泛的普及。农业机械作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并且还改善了过去形势下手工作业存在的很多问题,如水资源浪费、农产品加工保护不到位等,还受到天气、人身因素的限制。总之,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为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环节,可大致把农业机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农田建设

农田建设是农业生产极为重要的环节,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农田建设可提高农田建设的效率和质量[1]。只有首先保证农田建设的较为完善且不存在问题,才能确保后续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优质的水利建设可确保在农业生产中有充足的水资源利用,甚至会对农田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防范水灾等。

1.2土壤耕种

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的种植和培育都需要在符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下进行。过去阶段下,大多数农业生产活动中都利用动物劳作进行土壤耕种,如利用牛来翻土。虽然这种劳作方式节省了人力,但由于动物驯化难及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翻土效率并不是很高。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土壤耕种,不仅提高了土壤耕种的效率,还加强了其质量,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1.3种植施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施肥。施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分的养料,避免因为养分的缺乏导致农产品发育不良。过去阶段中,农民单单依靠人力进行施肥,如手工喷洒等。这种施肥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费时费力,往往完成一块田的施肥工作需要很长时间;二是质量不高,存在喷洒不均匀等现象,导致农产品生长参差不齐[2]。而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施肥工作,改变了过去阶段中费时费力的现状,还能均匀施肥,保证农作物均匀生长。

1.4农田灌溉

农田灌溉也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些必要的养分,还需要吸收一定分量的水。过去形势下,农田灌溉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力进行,在灌溉速度和效率上远不如农业机械灌溉高;并且,利用灌溉类机械进行农田灌溉,灌溉范围远比手工灌溉大。

2先进技术种类研究

2.1水产品养殖技术

现阶段,农业生产先进技术中,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过去形势下,我国水产品养殖由于没有利用到科学的、先进的技术,生产效率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制约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养殖环节的问题。不同水产品对水环境的需求不一样,如温度、酸碱度等,没有控制好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水产品养殖的产量达不到标准,甚至会造成养殖风险,如水产品大面积死亡等。我国过去由于水环境没有控制到位的水产品生产活动,触发养殖风险的事件屡屡发生。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水产品养殖,不仅能提高水产品的产量,还降低了养殖风险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水产品养殖的先机技术内容繁多,大致是一些改善养殖环节或预防疾病等技术,如检测水的酸碱度,利用化学物质进行合理调控。利用加温、降温技术,合理控制养殖环节的温度。检测水产品是否存在疾病隐患,出现疾病合理分析病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2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

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也是现代农业技术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越来越高。但当今社会,农业生产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基数造成的数量需求大的问题,还要满足人民对农产品的安全需要。我国近些年来不断曝光一些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和数量,而利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生产,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一些农作物还残留农药成分,也同样带来不安全因素。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生产无公害蔬菜已成全民所向。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大体可分为改善土壤环节、杜绝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利用绿色健康的生产技术等。如优化对肥料的使用,设计科学合理的肥料使用规划,提高肥料使用效率。为避免利用化学物质进行除虫除草,可利用生物技术或其他无公害技术等[3]。

3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3.1节水灌溉

节约用水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应有的责任,在任何行业生产活动中也必须贯彻落实节约用水的理念。水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资源。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这其中难免发生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同样,在农业生产中也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但过去形势下由于科学技术不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并且存在浪费等现象。如进行农田灌溉,由于人工灌溉存在的缺陷,其灌溉极不均匀。现阶段,农业灌溉机械中普遍应用了节水技术,通过节水技术不仅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及质量,还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4]。尤其是自动化灌溉机械,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合理计算所需要灌溉水量的数值,呈网络化分布式的灌溉手段,及时进行开关控制,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3.2后续农作物加工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一些特殊的农作物只有经过后续的加工之后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如油菜籽,在油菜成熟以后,首先要进行收获,但收获来的油菜还需要进行加工获得油菜籽才能进行相应的买卖活动。在过去,油菜籽的加工主要通过人力完成,利用一些木质或塑料工具,摇晃使油菜籽脱皮。这种方式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效率低下,在量大时要劳作数天,并且部分油菜籽还没有脱皮就被处理掉了,导致出现浪费现象。而运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油菜籽脱皮工作时,可有效避免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不仅节省了油菜籽脱皮的时间,提高了油菜籽蜕皮工作的效率,还改善了过去浪费等现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3.3农田保护技术

农田保护技术也是现代先进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成果。过去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田土质越来越差,过度地使用农药或化肥改变了农田土壤的化学性质,久而久之就无法再进行种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质改良技术已经逐渐被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如改善土壤酸碱性、增加土壤肥力、消除土壤中残留的化学物质等,可以通过配置无危害的改善药剂,通过机械均匀喷洒来改善土质;还可以设计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水利工程,利用机械设备建设,从而避免因水的问题而导致土壤环境的变差。总之,先进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中,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延长农田的耕种寿命,从而为农业生产活动建立良好的土壤环境[5]。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逐渐由过去的手工劳作逐渐转化为机械劳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并且,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不断研发,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格局。通过先进技术和农业机械相结合,发挥机械和先进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质量[6]。

参考文献

[1]任思英,刘善辉,常亮.浅谈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2(3):18-19.

[2]寇红专.探析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239.

[3]王伟妮.论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36,242.

[4]赵宇,佟童,张佳丽,等.农业机械中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55.

[5]朱方长.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制度反思[J].中国科学论坛,2009(2):117-121.

第2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和和信息化已步入深入融合阶段,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也进入蓬勃发展期,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社会信息化倒逼我国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机械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如何有效的农机产品开发周期,如何达到最优农机产品质量,如何有效降低农业机械的成本与价格,如何完善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的拷问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信息化与数字化是解决上述的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通过数字化设备能有效的调控农业机械的精密的制造与加工,通过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管理手段能否实现严格的生产管理与用户反馈。本文主要对农业机械产品研发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与技术,并结合从事农机产品多年的设计与制造经验和数字化设计特点,以及 CAD/CAM/CAE、虚拟样机、虚拟测试等新技术的应用加以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一、数字化驱动下农业机械设计研发

农业机械是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因而提供数字化手段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的设计水平,对于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设计已经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到农业机械设计、生产中的方方面面,也给农业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的应用极大降低设计成本。

农业机械的产品创新设计涉及到数据开采、知识发现及其重用技术、知识的表达与组织、知识数据库的开发、基于知识的决策技术等。农业机械的设计可以在线上进行互动设计,企业可以与用户进行反馈论证与修改。设计者可以在线农业机械的设计效果,用户可以在线反馈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于以前农业机械设计都在纸质上进行绘图,在线农业机械设计的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设计与实践; 以往产品创新主要集中于具体设计过程,如今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强调创新设计。如基于蓝牙技术的变量施肥机速度采集系统设计、温室环境下黄瓜采摘机器人信息获取设计、基于RFID 的农机安全监理现场巡检系统设计、基于资源管理和Silverlight技术的农业装备信息网络平台,以及Ajax 技术在农业装备信息网中的应用。均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在农业设计领域中应用的典范

2)数字化技术强调产品协同设计。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需求,这些新需求也亟需新的设计的方法,就目前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水平来看主要三种主流的设计方法,一是德国设计理论的系统化设计方法,二是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三是公理设计(AxiomaticDesign,AD),对于目前我国而言,需要对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需要产品设计师跨区域的进行交流互动,跨部门甚至跨企业共同协作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等。数字化的设计平台能够为设计者之间提供实时的交流平台。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实现跨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设计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数字化虚拟设计实现了设计与需求的协同统一,锻炼设计者虚拟想象空间,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有效实现零污染的设计理念,促进绿色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如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字化设计、精密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拖拉机队列自动控制系统、秧盘育秧精准播种的穴孔同步对中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以及基于力控组态软件的温室监控系统均是农业机械协同设计的样例。

3)虚拟现实便捷了农业机械设计与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独特魅力之处在于能将农业机械的设计构思、实施及展现都表现为多媒体如三维图形、语音和视频,能然设计者和未来的潜在使用者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的设计整体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可以实现海量、实时、丰富的农业接卸虚拟设计素材。面向某些特色农业机械,其结构复杂、设计困难、设计周期长大大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以上缺点,一方面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产品的某些性能,另外一方面也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修改与调整。大大缩短了农机产品的设计、生产周期。满足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如虚拟样机技术在畜牧机械设计、基于ADAMS 的莲藕切片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基于Pro/E三轴卧式TMR 饲料车的建模及运动仿真、SPH 在土壤高速切削仿真系统开发中的应用、莲藕切片机惯性力平衡仿真优化、大型中空轴式静压轴承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以及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影响因素的仿真均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机械化设计中的应用。

结论

本文首先细致的分析了农业机械设计特点与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如CAD/CAE/CAM虚拟现实设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的改变了农业机械化设计的格局与模式,本文首先详细梳理虚拟设计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分析了农机产品设计制造现状,进而细致深入地分析基于数字化技术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信息技术如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农业机械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的历史机遇,研究面向农机产品开发过程的数字化设计平台体系与设计模式,采用数字化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设计所带来的优点即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运用数字化模型描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评价、修改,通过这方面的讨论,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设计探索提供有益参考的新途径与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夏红霞;面向通用类机械产品虚拟装配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阎楚良,杨方飞.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展望[J],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第3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1)功能定义。由价值工程中的功能理论看来,农业机械产品的功能大可分为两类:使用功能、美学功能。使用功能满足的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的物质需求。例如:割草机的使用功能可定义成“清除青草”;收割机的使用功能可定义成“收获作物”。美学功能指的是产品给人们带来的美的感受和产品同使用环境的融合与呼吁。这些主要都是由产品的外观形态、比例、色彩、材质等方面来体现。

(2)功能分析。对于农产品的审美功能和如何实现审美功能进行整理。农产品造型:

①满足结构要求———保护内部机构。

②提供人性化使用:使用安全性;符合用户操作心理。

③符合使用者审美。

④与环境的协调。

⑤符合品牌形象。总之,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工艺等的设计作为产品造型要素,必须要满足产品造型的总体功能和局部功能的两大需求。

2造型设计

(1)形态设计。农业机械产品的造型形态的设计要为机械内部的结构和机构提供保护、支撑、安装、美化等作用。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就需提供不同的造型形态,机械的设计也要因物制宜。打捆包膜机的使用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的同时也缓减了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紧张的问题。就目前有的电机、输送装置、滚筒、支架等组件构成了其基本的功能形态,但只有基本的功能形态是不能进入市场进行商品流通的。它还需要一个造型,一个能让它成为人和环境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媒介,使其成为真正的商品。在设计打捆包膜机的造型时除了将核心机构部分装上外壳,还要把散露在外的零件包封起来,使其产品的整齐统一。将电机和传动部分同打捆包膜部分进行形态之间的对比,体现其产品的均衡效果。直线和过渡圆角的造型特点,让产品本身显得更加的整体、简洁、大方。关键部分的包装处理也对产品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加强了造型的整体感。这样的造型设计造成了饱满、光滑、完美、充实、严谨的视觉效果和审美。

(2)色彩设计。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除了造型的设计,色彩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农机产品的色彩设计要考虑到产品本身的功能和造型形态的适应性等问题。色彩的使用和搭配除了考虑对使用者的审美观,也要考虑其产品的使用环境是否协调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企业形象等问题。例如在案例打捆包膜机的色彩设计当中,就用了橙黄色与白色、黑色的搭配法。主橙色,暖色系,带给人以火热、激情、吉利、喜庆等色彩情感,可体现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之情。配色中有黑色、白色、橙色三色之间的小面积对比,与有白色和橙色之间的大面积协调。白色和橙色以明亮的特点给使用者以积极的影响,可相应的提高操作效率。总而言之,农机产品的色彩搭配可采取主色和辅色搭配的方法,主色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讲,产品上的用色宜少不宜多,两种到三种色彩为宜。色彩少而精,整体感就越强。用色过多,则给人一种杂乱之感。

(3)美学功能。在我国的传统美学看来,趣味这种审美是人的一种生存状况,是一种人生境界。用幽默、新奇而仿生的设计手法使日常用品具有趣味性,或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使得人们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美学的享受。也使产品更具特性,避免了人与产品之间互动的生硬性。然而农业机械产品的趣味化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审美艺术。古人重在“趣”的探讨,最后演绎成为“趣味”,其意在于一中意味。文人墨客的眼中,在相应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的获得一种特殊的美感,心灵的旨向就是趣味的主体所在。其能发现奇趣的所在,创造乐趣,品尝趣味的美之所在,称之为“趣味”。价值工程中把成本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的消耗。农业机械产品的成本有产品造型的设计费用和样机的试制费用等。这些费用包含了产品前期的调研费用、设计的构思费用、产品形态的设计费用以及色彩设计和装饰设计的费用;后期的新材料、新工艺的选用和改进的相关费用以及样机的制作和调试费用等。因此在这些高昂的研发费用下,农业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来进行科学的产品设计。不能为了审美而审美,设计一些高成本的产品。但是也不能完全摒弃外型,只一味的追求低成本的产品。由此可见“经济”“适用”“美观”三原则,在农业机械产品的形态设计上有着密切的关联,适用处于主导地位,美观处于从属地位,经济制约,将三者结合,是其在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农机产品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创造性和美感,保障产品更好的服务与农业生产。

3结语

第4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关键

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使得农民受益明显增多,其中农业机械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农业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各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台农业机械化发展指导政策,进而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

1.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①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科学技术是农业节本增效的关键,其中机械化作业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投入型增长转变为效益型增长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实现长效发展;②推动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产业化作橹匾的经营模式,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具体内涵。而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可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提升了农产品质量与档次,最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合理规划农业规模,适度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业规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农业规模确定过程中,必须参考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此为依据科学探究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以此制定并完善土地经营规模的有效机制,并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实现市场化发展。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农业规模,并以此为依据实施农机跨区域作业模式,农业相关部门联合农机用户成立了农机联合发展协会,有效获取各地农机用户与非农机用户信息,并将区域内全部农机使用进行联合规划,实现跨区域作业发展。以收割机为例,该区域在实施农机跨区域发展后,农机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详见表1。

2.2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土地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产出情况,其中土地利用率高低由已使用土地和区域内全部土地两个指标决定,在土地总面积固定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率取决于土地的使用面积,基于此相关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农业机械,以此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益。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地区,农业部门结合当地土地使用情况,采取了土地流转措施。乡镇政府联合当地某烟草公司,将农户手中的土地流转到公司,公司将早稻改为烤烟,同时晚稻从种植到收获均由公司负责,不收取农户任何费用,以此作为土地流转费,农户足不出户便可收获晚稻产品。在这样的模式下,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并且节省下的剩余劳动力可外出打工,增加了农民收入。

2.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开展有效的新技术示范工作

政府扶持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政府必须结合各地农机发展实际情况,加大扶持力度,针对新技术和新机具开展有效的示范工作,以此引导农户了解农机使用的优势,进而提高农机使用率。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地区,政府对农机发展进行大力扶持,通过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等工作,建立起以企业为主导,科研部门和推广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并且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当地政府选取重点乡镇建立“新技术、新机具示范园区”,为农机户提供公益性的推广和培训服务,切实解决农机户的实际问题。经过两年发展,当地示范园区发展规模如表2所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水平决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在各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必须结合区域范围内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以此促进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应用研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正处于发展和创新阶段,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空间较大。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设备的质量及可靠性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2018年12月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二条提出到2025年,实现我国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产量及可靠性方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第六条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提高农机装备质量的指导意见。

1相关概念

所谓可靠性,一般指产品在使用条件下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内能够持续不断实现既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具有下面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是故障方面,其次是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定量的形式来表示,最后对故障的影响程度可以进行测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指用于对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定量及衡量参数,是一种概率。可靠性主要是指针对产品预计发生故障的频率及所产生的危害程度,是产品内在的属性之一。可靠性决定于设计者,因此设计阶段非常重要,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的可靠性,从而从根本上提前防范各类故障及问题的产生,提高产品的质量。

2可靠性与农机装备产品关联

为了清晰而准确的对可靠性进行定量,可以把农机设备的可靠性内涵规定为在一定的条件及时间下,装备或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实现既定功能的程度或能力。对设备来说,其可靠性越高越具有竞争力及实际使用效益。质量及可靠性越高,可以使用的时间越长,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其无故障工作的时间就会越久。从狭义内涵来讲,“可靠性”,是指农业机械设备在使用有效期内没有产生故障的时间,从广义方面来讲,是指使用者对设备使用的满意程度及信赖程度。

3开展可靠性工作的意义

1)能够有效降低设备问题发生率,从而有效的提高安全性,尤其是一些设备需要人为进行操作,或者是与牲畜接触较多,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操作者及牲畜的伤害,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2)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避免出现故障造成设备维修产生的停机问题,从整体上提高设备实际的使用率。据相关统计,我国的一些农用联合收割机、耕作设备等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只有先进国家同类产品的1/3,其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使用过程中故障不断,不仅需要较长的维修等待时间,同时安全性也不高,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降低了农机用户的使用欲望。3)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成本,降低使用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益。4)对农机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增加公司的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深入实践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走向世界的发展机遇,只有提高设备的质量及可靠性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4农业机械可靠性工作内容

4.1可靠性设计

农机装备在产品研发时,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技术指标论证阶段,第二阶段为产生生产方案论证及制定阶段,第三阶段为工程研制阶段,进行初步的产品设计及详细的产品设计,第四阶段为设计定型阶段,第五阶段才进入生产定型阶段。所以在整个农机装备的研制开发中,需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每个步骤都要严阵以待,重视产品可靠性及质量的打造,提高设计的可靠性、生产的可靠性,最终打造具有高质量的农机装备产品。而且,在这些具体过程中要重视活动开展的组织性,加强管理,做好相应的规划,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4.2可靠性建模及预计

所谓农机装备及机械产品的可靠性模型,是指产品内部的子系统及组件之间的框图(简称可靠性框图)和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也就是系统成功概率及其构成单元成功概率间的关系式。通过建立可靠性模型,能够对装备进行可靠性分析,尤其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科学预计。在进行可靠性预计时,通常是先对设备元器件及零部件进行失效率的预计,之后对农机装备产品单元进行故障率的分析和预计,包括单元内的全部元器件和零部件,最后根据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模型来求出这一设备的可靠性预计值。所以准确的可靠性模型是掌握和预计设备可靠性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预计任务可靠性时更是离不开。可靠性分配,是把农机设备的可靠性目标值根据相应的可靠性模型将其分配到具体的产品单元中,从而作为产品设计的依据,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及其支流,起到科学分配的标准功能。只有进行可靠性预计,才能有效提高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研发阶段,有利于对产品研发的可靠性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在整个产品的预计及改进过程中,通过应用可靠性模型,可以对产品的可靠性不断进行考察和更改,从而使得农机装备产品在设计阶段就达到良好的性能,满足使用的高质量需求,提高有效使用率。

4.3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通常来说,一个系统由多个部分构成,如农机装备产品,也包括了电源、处理器、存储器、执行设备及相关的辅助设备等。在产品工作过程中,每一构成部分都需要在既定的时间及条件下,完成既定的功能。如果某个部位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整个机器的顺利工作。从系统设计特征及工作要求来看,其组建故障模式及种类的不同与其所产生的故障影响也是不一致的。如联合收割机的螺旋叶片如果出现故障,与切割底板间隙过大,会使得推运器产生故障,引起割台螺旋的打滑,造成机器无法正常运作。所以,对于某一个农业设备要对其具体的构成部分进行逐一的分析,分析每个部位故障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将故障出现的种类进行很好的预测及应对,掌握产品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环节,为设备改进及进行预防控制提供积极而有效的基础。

4.4故障树分析(FTA)

故障树分析方法,可以通过这种故障分析方法将农机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系统分析,对故障原因由内而外、从简入繁的进行层级分析,如树干形状,将复杂的故障进行系统化和简单化和动态化,通过相应的试验及使用进行相应的故障分析,这也是其他产品所较为常用的故障分析方法。故障树这一分析方法,能够将复杂的故障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使得分析具有系统性,从简入繁,进行逐层演绎,可以综合分析包括人为影响因素及环境影响因素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并能够通过图形直观显示的方法,使得农机设备可以层次性的显示出产品失效状态,使中间事件的相互关联更加清晰,故障分析更加直观而清晰。

4.5最坏情况分析(WCA)

一般来说对于具有控制系统的农业设备,可以应用最坏情况电路分析方法来进行故障控制,在这种农业设备的控制系统中,需要设计和应用大量的有较高精密度的电路元器件。其故障预测分析方法可以采用WCA方法,通过采用模拟仿真分析,将电路可能经历的多种极端状况进行试验和分析,模拟不同的生产工作环境,将可能出现失真或漂移现象预先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电路性能及元器件的应力分析能力。在进行最坏情况的电路分析及元器件应力分析条件下,能够主动的找出影响电路性能的因素,以及元器件应力的影响因素,从而准确的找出产品的质量脆弱环节。尤其是通过开展电路漂移故障预测分析,能够使得产品后期的改进方向得以明确,提高电路的固有可靠性。WCA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评价电路的性能及其漂移:通过合理分析方法,可以评估最坏情况条件下的电路性能及其漂移。2)元器件评价:通过分析最坏情况下的电路中元器件是不是有过应力,可以为后期科学的选择元器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使得降额使用及设计更加合理,并有效的降低生产设计城堡,提品效益。在产品设计及开发阶段,在进行电路设计改动时,需要重新开展WCA工作。而这一工作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在软硬件、元器件模型库和相关数据方面都需要相应的支持。而工程研制任务书及合同中也对WCA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WCA能够从各种产品层次开始,如电路系统、单元电路等。对于相互独立的不同电路性能参数,WCA可对电路不同的性能参数分别进行。

4.6潜在电路分析(SCA)

对于一些大型的农机装备产品,所涉及的电子及电气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科研单位也较多,不同的设计队伍及单位其设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设计过程中产品需求及设计也不断进行变更,所以在科研制作阶段是不可避免地留下潜在电路问题,这就需要各级设计人员及负责人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潜在问题电路要进行详细的摸查,要系统掌握潜在电路的分析方法,在电路设计结束后,要避免将潜在电路分析遗漏,及时排除潜在存在问题的电路,加强跟踪,通过应用相应的设计准则避免电路出现潜在的问题。

4.7可靠性试验

对于农机装备来说,其可靠性试验的方法有多种,还可以进行可靠性强化试验等。尤其是可靠性强化试验,在产品的研制阶段,可以采取比相关的技术规范更为严酷的试验条件,来加速产品潜在缺陷的发生,从而为不断改进产品和验证产品质量提供条件。同时还可以结合农机装备的不同英语区域,进行区域差别试验,从而提高产品的区域适应能力。如在沿海地区,其土壤湿度大、盐碱成分高,可以开展盐雾试验。

第6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7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目前,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攀升,农产品需求从数量追求扩大到质量追求。现代化农业生产环节中专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是必然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农业产量的关键,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标准。对于农业机械系统故障远程监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故障;监测;技术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与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各行业领域体系不断的完善改革。农业的长久性发展必须依靠机械设备和现代化专业处理技术的支撑,应用高效合理的方式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合理监测,加大设备问题的重视程度,采取措施积极预防或解决,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1模块化原理

农业的机械系统整体是复杂且庞大的体系,应用模块化将系统内部化繁为简。对于农业系统内部存在的各种故障分析发现,系统内部不同的机械装置单元和具体的结构特点完全不同,安装的时候密集程度较高,故障检测过程无法有效的展开故障定位。不同的机械装置单元内部产生的故障对于系统的整体执行力产生影响,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执行机构的故障。所以整个系统内部的机构模块化,对于不同的装置单元各种经常出现的故障展开全面的编码、检测,利用串码读取过程实现机械系统故障模块的发现,对于出现故障的位置进行处理。例如获取的终端编码为D101的时候,经过编译后获得的信息是液压泵的原动力无法满足实际额定数字。那么相关管理人员直接的发现产生故障的位置,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避免非必要的损失。

2远程监测系统结构

国内的网络传输方式包括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根据农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环境,保证系统终端的设备对于整个农业机械设备系统进行有效检测的最快方式为无线传输。建立通信协议后,对于农业机械系统内部不同设备中的装置单元故障设定对应的代码,通过采集卡进行控制,即时的向系统服务中心的处理器传递数据包,将数据传输到终端设备上,最终实现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的远程管控和管理。针对故障的代码进行采集的过程本质为比较的环节。将中心服务器存储的不同故障和农业机械设备中的不同单元中的模拟量综合对比分析,如果收集到的数据资源和故障模拟设定数值之间的结果比较接近,或是已经达到设定的数字标准状况下,系统中心的服务器会将故障的模拟量转化成为编码,将具体的编码通过输出展示到终端的设备上。相反状况的时候也输入对应的代码,终端显示器上表达的数字为正常。系统中包括动力机构、传动机构、电控机构、液压机构、行走机构、执行机构、采集卡PLC、通过无线传输转送到中心的数据处理服务器中,借助3G/4G/GPRS等展现在终端设备上。

3振动检测

目前农业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处理技术为振动检测诊断技术,其被应用在机械设备的故障类型、故障位置、故障原理的检测工作中,振动检测技术结合原本设备的固定振动方式和整体状态综合判定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下,进一步确定故障是否存在。利用机械信号的收取、放大、对于振动的峰值进行显示。振动的信号是设备整个运行状态的一种体现,其中含有丰富的故障信息,振动特点是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的标志。振动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历较长时间,如今理论已经相对完善,综合的诊断结果相对准确。不足之处在于其关系到信号处理知识、振动测试知识、信息传感知识,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需求比较高。农业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状况下,利用振动检测方式关键对于叶片、曲轴、齿轮、轴承等转动部件进行检测,不同的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互相咬合,咬合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对于其振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掌握,进一步判定故障是否出现。振动检测方式被广泛的使用在初期的检测诊断环节中,检测过程依靠专业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眼力、听力,对于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不会产生过多的干扰,检测的方式简单快捷。农业机械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专业的生产人员会对于设备的振动原因和具体的振动类型定期的进行记录和总结分析,分析设备的振动幅度、振动速度、振动频路等,结合特性参数综合考虑,结合应用传感器技术设备进行具体数据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借助现代化的模拟信号转化器,将整理后的数据通过模拟变化成为数字的信号,最终将数字信号包含的信息转移成为实验的图谱,显示在操作终端上,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参考和分析。

4油分析

农业机械大部分应用在露天的自然环境下,几乎每台的专业机械设备作用与上百亩的土地,作业过程中受到阳光的暴晒,遭遇恶劣的阴雨风沙天气。如果出现较严重的风沙,很多固体颗粒快速的聚集到农机内部的零部件中,长时间下去,农业机械内部的转轴、齿轮、叶片等部位被颗粒影响,颗粒逐渐的进入到油中,对于的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机械设备中油集中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实验处理,分析最新的油液粘稠度,对于外在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判断,最终确定农业机械的磨损状态,判定故障出现位置,对于很多的隐患进行处理。

5异响诊断

农业机械运行时不同部位会由于高速的咬合作用形成机械性振动,振动同时产生声音,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如果声音的反馈是正常表明振动正常,机械正常运转,反之说明机械存在故障,不同类型的声音异常或噪声都是一种故障的反馈。部分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故障形成的声音和正常运行的声音可以进行准确的判定,对于出现异常声音的部位或区域链接段进行检测,准确的判定故障位置。通常状况下,不严重的故障出现后,通过人工对于机械噪音进行检测就能够判定,借助主体的能动性,配合辅助收声器、或是人工的声音放大器等,对于不同部位的噪声判别,分析机械的运转状况,确定最终的故障位置。工作人员借助频谱分析方式对于机械故障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频谱分析是利用仪器,对于机械发生的声级、声频率、进行收集,制动具体的频谱图,对于噪声综合分析。

6红外测温

利用红外测温的仪器对于农业机械内部零部件的发热温度及时的检测,该技术包含于仪器诊断技术类型中,全称为红外测温诊断技术,应用的技术原理利用热量升温,农业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机械内部的零部件由于摩擦会产生热量,造成温度变化。对于检测区域单位进行控制,温度超出正常的区间范围时候,测定数据资源会通过数据线传送到计算机中,电脑对于反馈的数据综合判定,分析温度异常的原因,系统发出提示,方便采取解决措施,避免事故的出现,延长整个设备的使用期限。

7智能化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农业机械设备得到快速发展,对应的具体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农业机械故障的诊断面向更加综合、智能化、融合化、科技化的方向进步。智能化的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含有遥感技术、仿生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很多的技术已经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借助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综合建立的智能化专家体系,对于各种机械故障进行随时的诊断,系统内部包含农业生产行业的专业理论以及各种资源信息,还包括不同类型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资源,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系统上传,最终获取专家的解决方式。诊断树是一种流程图,建立在测试集、判据集、故障树结果上的一种创新。对于故障进行确定,应用故障传递理论、判据集确定理论,对于全局进行优化搜索。诊断树分析方式是从整体到各个环节的一种细化分析处理手段,对于系统的薄弱环节优化处理,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诊断。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环节是一种逐渐变化的动态,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机械由完好逐步发展到出现问题发生故障,中间状态时利用模糊理论判定。故障的不明显模糊集合,利用隶属度函数,根据对应的隶属度来分析症状的整体倾向性。模糊诊断方式根据特征和模糊关系建立矩阵,对于不同故障的原因隶属度,分析最终的倾向性,避免很多不可避免因素形成的负面作用。总而言之,结合国际的技术发展水平,应用科学的手段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监测,深入的分析农业机械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降低维修的成本,延长使用期限,切实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性能,保证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永红.浅析现代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J].福建农业,2015,(4):92.

[2]陈明.浅谈农业机械系统故障远程监测技术[J].河南科技,2014,(5):97.

第8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84-01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1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粮食产量的提高没有消除我国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1.2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环境问题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就带来诸多的问题。

1.3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紧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缺水的问题,再加上农业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1.4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农产品加工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农产品的安全也存在着较大漏洞,尤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防护必要技术之一。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 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加剧的问题。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 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到空气、土壤、水中。我国131 个主要湖泊, 已有67 个出现硝酸盐污染; 全国受化肥、农药污染的2 800 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 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 每年都有多起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 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 每年6 亿多吨的秸秆, 大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 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 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应运而生, 农业机械就是其中之一。

2.1.1发展机械深施肥技术。我国农业施肥十分不合理,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肥,导致化肥的极大浪费,这不仅造成了农业资料花消的增加,农民单位土地收入的减少,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实施机械深施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收入,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有好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1.2发展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国外的植保机械已大量采用静电喷雾、低量喷雾、控滴喷雾等技术, 药液在植物叶片上的有效沉积高达90% 以上。我国已达到国际80 年代水平的低量喷雾、喷雾防滴漏技术、弥雾喷粉、热烟雾机和常温烟雾机等技术, 可较落后的手动植保机具降低农药用量20% , 降低用水量50%。但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还比较落后, 农药在作物叶片上的沉积率只有40%。因此, 今后应致力于开展对低毒高效农药、精密喷洒技术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以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说,发展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还会减轻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1.3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和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养分, 抑制杂草滋长。有关专家研究证明, 秸秆还田一公顷耕地相当于增加255 公斤磷、255 公斤氮、285 公斤钾, 一般增产效果在5%~ 12% 之间, 具有肥田和防治污染的双重效果。秸秆还田一般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或带有切碎装置的收获机械直接还田。

2.1.4机械回收地膜技术。全国每年地膜用量500 多万吨, 由于连年铺膜回收不净, 带来了白色污染, 包括地上污染和土层内污染。有关研究机构正在开发以纸浆或淀粉为原料的可自然降解地膜和地膜清理回收机械。原国家计委和科委都把机械残膜回收技术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都在进行对比研究。从研究情况看, 在秋后地表残茬多、地膜破损严重的地方, 收膜难度较大。

2.2农业机械化对抵御自然灾害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2006年,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西南四川、重庆地区发生了五十年不遇的旱灾。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农业机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沿海地区的农民转移还是四川、重庆地区的饮用水的运输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帮助。再有就是,我国积极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农业灌溉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农业机械在抵御农业自然灾害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9篇:农业机械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能耗分析;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8-02

在生产生活中,机械化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能耗越高、污染程度越高。在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和作业的时候,也会随之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机械的耗能过高,农民难以支付,或者是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对原有的生态破坏较大,对土地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坏了原有的作物生长环境。在进行农业机械化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究如何实现能耗低的机械化生产,同时尽量减小对原来的生态环境和地表土壤造成的破坏。

1 农业机械化进程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的发展不单单只是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而是加大机械的投入力度,扩大机械化的生产规模,打破原有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通过机械化的生产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在进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大部分的农业能耗都很高,在资金投入上面临很大的压力,还有就是农业机械化比原有的手工劳动破坏力度大、浪费多。在进行机械化进程中也有很多的机械生产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很多大型机械改变了原有的地表结构,降低了很多土地的粮食产出率。

2 农业机械的能耗分析

2.1 农业机械能耗分析

在全国范围内,农业机械所使用的机械占到全国整体柴油使用量的35%左右。根据以前的调查,2010年的农机动力配备达到4.13kW/hm2,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仅仅是

1kW/hm2左右,这样就明显增大了我国农业机械的能耗度。大体上就是农业的动力配备存在不足,并且机械的利用率不高,机械生产过程中耗柴油量多,面临很大的问题。

2.2 导致我国农业机械能耗高的因素

我国的农业机械大部分是小型的,这必然会导致耕种相同面积内使用的农业能耗要高,而且污染更重。并且我国的农业机械大部分是使用柴油机,这样导致很大的耗油量。还有就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并不没有形成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很多的机械都是小型,在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时需要不断地换工作场地,这样会导致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低,浪费时间,同时产生很大能耗。

2.3 能耗高的弊端

农业机械的能耗高会导致很多的农民难以支付农业机械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使农民丧失了机械化进程的信心,很难以接受更加先进的机械使用到新的农业生产当中去。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虽带来农作物的好收成,但却导致大量资金的投入,很多的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益,只能放弃从事农业,大批流向城市,进城打工,给整个社会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制造出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3 如何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实现节能减排

3.1 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才是整个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只有他们掌握了节能减排的技术才可以真正帮助整个农业机械化进程的节能减排。对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在农村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并且鼓励农民争先创优,争做“节能减排”排头兵,带动整个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3.2 集约化生产

现如今农业发展面临高能耗的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很多家庭都是各自分别生产,使用小型机械,这样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此,应该鼓励集约化生产,建立生产合作社,由相关技术负责人承包,集中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保证农业的按时耕种。集约合作化生产还需要有先进的机械化水平和高科技素质的农民,对此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产出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机械的能耗。

3.3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节能技术

在进行机械化的进程中,减少农业机械的耗能才能够真正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因此负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节能技术的推广。首先需要研发出一些节能型的先进机械,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分门别类使用,在研发之后把节能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更好更节能地使用新型农业机械。例如滴水排灌、节肥、低耗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农作物免耕种等等节能的技术都有利于整个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推进。

3.4 改善农业机械设备

以前我国的农机动力配备达到4.13kW/hm2,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仅仅是1kW/hm2左右,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业机械的高能耗。对此,应该在进行农村机械化进程中淘汰一些过旧的、能耗高的机械,改善一些燃油系统,使农机动力配备降低。同时,需要积极招商引资,扩大资金投入,引进节能减排水平更高的机械投入到农业化生产当中去。

3.5 秸秆还田

在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之后,很多的土地失去了原有的养分,并且机械化操作导致很多的粮食秸秆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对此,应该在进行机械化生产之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的机械化技术,并且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投入到这一项生产当中去。秸秆还田不仅仅可以有效节约,还可以保护土壤的肥料,提高土地的再利用率,为整个的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4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统一的,在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产量上升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机械化的水平并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大部分农业机械都是高能耗的,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另外就是农业机械化给当地的土地质量甚至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此,我们在大力推进机械化进程的同时需要进行系统地分析当前农业机械的能耗现状以及农业机械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大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睿,高焕文.中国农业机械化柴油消耗趋势分析与节能的战略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2011,(12).

[2] 刘权乐.农机节能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中国农机化,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