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洪涝灾害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洪涝灾害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洪涝灾害的原因

第1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危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气象灾害进行很好的防御是我国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江西省乐安县因为持续的低温和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接收的阳光很少,最终给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乐安县气象局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决定提前计划、精心设计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乐安县气象局加强了对于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观测站等气象相关仪器的检测和维护,严密的监督天气的变化,尤其是在阴雨低温时期,更要加强对于气象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的向政府以及农业部的相关部门传达气象信息,并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农业生产方面进行指导,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来传递天气信息。

1 常见气象灾害的简单分析

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当种植地的气象条件不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时,会因为不利的天气条件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经调查江西省乐安县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低温冷害、冻害、风暴、台风以及由于气象条件而引起的一些病虫害等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在这些灾害中,发生次数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是洪涝灾害,其次就是干旱。下面对这些气象灾害中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洪涝灾害的简单分析

洪涝灾害主要是指巨大的水体对农作物造成的冲击甚至是淹没等的现象,由于暴雨或者是低洼地的积涝而造成的洪涝灾害通常是无法阻止的,下面从水稻的角度来对洪涝灾害进行简单的分析。水稻如果在拔节期受淹的话,节间的延长程度就会随着淹水的天数以及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水退之后才会发现,淹水的节长比没有淹水的节长要短,从而可以得出:整株水稻的高度随着淹水的时间的增加而变短。如果洪涝灾害严重的情况下,水稻体内的养分消耗尽了,那么水退之后,也会造成茎秆细弱等的现象,植株会出现弯曲、折断甚至是倒伏等畸形的现象。

1.2 冷害的简单分析

冷害主要是指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内,因为温度下降到了农作物生长时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以下时,就会给农作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一定的障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造成农作物自身的某些组成组织受到危害,从而造成减产的现象。冷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随着农作物的品种、发育期等的不同也有很大的不同。当冷害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时,通常情况下会使农作物体内细胞中那些有生命的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减慢,逐渐的停止流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对于农作物的养分的吸收和输送受到障碍。如果农作物受低温影响的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当温度升高之后,细胞内的细胞质就会继续正常的流动,农作物也就可以正常的生长。如果农作物受到长时间的低温影响时,就会使细胞质停止流动,从而农作物停止生长。

1.3 干旱灾害的简单分析

干旱是世界上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的威胁之一。干旱发生不仅仅范围很广,而且出现的频率也十分的高,是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主要是指农作物在种植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长期的缺乏水资源,而造成空气十分干燥、土壤十分缺水,这样使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就会出现匮乏的现象,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最终造成产量在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干旱主要是把农作物体内的水分的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农作物出现萎蔫的现象。干旱在农作物生长到下列3个时期时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农作物水分的临界期、灌浆成熟期以及播种期。

2 对常见气象灾害的防御、治理措施的分析

气象灾害对于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的好坏直接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对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分析就变得十分重要。下面对上述常见的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

2.1 对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对于洪涝灾害的治理首先要对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造成的原因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洪涝灾害进行治理。如果是由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可以通过建筑河堤和大坝来对洪涝灾害进行治理,把洪水进行分流,就可以减轻甚至是限制洪涝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

2.2 对冷害的治理措施

对于冷害现象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包括:科学的施肥、合理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等。这些措施都会对土壤的性能产生影响,氮、磷、钾肥料的综合使用以及合理的灌水等都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壤的性能。在施肥的过程中,要了解磷钾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能,可以促进农作物提早成熟,在遭受低温冷害的年度,土壤的温度不高,那么磷肥的效力就会变的很低并且移动十分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所以要增加磷钾肥的用量,来改变农作物的吸收率。

2.3 对干旱灾害的防御措施

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造成干旱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气象的角度来看,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气环流的不正常现象产生的,高气压的长期控制使降水量减少。除此之外,土壤以及地形等对农作物的水分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就是降水量的大小以及土壤的水分、气候等。

3 结语

我国是涉及了世界上两条巨型自然灾害地带的国家,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并迫切了。上述对于农作物可能会受到的气象灾害以及相关防御措施的分析,希望可以给未来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鹏.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J].地理学报,2012.

第2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治涝;设计

雨水天气,低洼地区会产生渍水,甚至被淹没,从而出现洪涝。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洪涝灾害也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因而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工作人员应重视洪涝灾害的控制问题,加强防洪治涝设计,明确规划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原则

(1)从整体性出发。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基于整体角度考虑,将综合利益置于首位。在防洪治涝设计中,工作人员应注重上下游和两岸的灾害抵御,在整体上考虑防洪治涝问题。规划人员要优先明确防洪治涝的整体任务,即对洪水的抵御和疏导[1]。以此为出发点,明确工程设计的重点。同时,工程建设要注重轻重缓急,特别关注重点要素,包括名胜古迹、交通枢纽、农田等,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这些要素的保护,进行优先考虑。(2)结合相应的防洪措施。防洪治涝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需要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耗费较高的成本。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非工程处理措施,能够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投资降低洪涝损失。这种措施是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设计的要点之一[2]。例如,国家规范水利工程人员技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等,都是此类措施之一。规划人员要将这些非工程处理措施应用到防洪治涝设计中,全面提高规划效率。(3)有效利用水资源。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较大,但是洪涝过程中的水资源也可以被有效利用,对损失进行弥补。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复杂且差异性较大,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洪涝地区的水资源可以被引至水资源缺乏地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3]。因而,防洪治涝设计要与水资源分配结合起来,在易出现洪涝的地区强化洪水疏导工程建设,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兴建水库,实现储水。在防洪治涝设计中融入水资源配置思路,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办法,降低成本,提高防洪治涝设计的有效性。

2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对策

(1)细化调研。对于洪涝的高发地点,规划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首先要通过网络、书籍、走访等形式了解现场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形、地势、水文、气象等特点,根据资料分析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4]。其次,要根据历史信息掌握该地点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了解当时的解决方法,结合环境及现实条件的变化,研究制定新的防洪治涝方案。另外,除了施工地实际情况的调研,还应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使得水利工程迎合民众需要,降低人为因素干扰。(2)制定标准。调研后,工作人员要对防洪治涝设计方案进行意见征集,制定标准。明确设计标准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使之更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该区域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工作人员要进行保护区的划分,明确保护区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发生几率,进而开展综合分析,详细制定防洪治涝设计标准,使得防治标准更加符合建设区域的实际,优化防洪治涝效果。(3)构建防治体系。调研和防治标准完成后,规划人员要建设防洪治涝的综合治理系统,使设计成为体系。防洪治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规划人员系统地把握。防治体系的建设同样需要以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设计、建设等各部门的需求进行全面把握,分析防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建设起完善的防洪治涝体系。在决定最终方案之前,要进行工程质量评估,必要时可适当牺牲局部利益,以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确保防治效果最优。(4)进行效益评估。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质属性是环境工程,其作用指向抵御洪灾,保证生存环境质量。水利工程在防洪治涝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移民安置、垃圾处理等,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较大。因而,防洪治涝设计中要进行适时地环境评估,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5]。另外,规划人员应对年均效益进行估算,以便反应防洪治涝的效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历史数据,对典型洪水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判断经济发展与洪灾损失之间关系,将计算结果纳入防洪治涝效益的体系中。(5)编写报告。防洪治涝设计最终要以报告形式呈现。规划人员要在报告中阐释工程建设及投资、流域自然情况、历史洪灾分析、移民安置、水文资料分析、防洪工程建设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非工程措施等内容。规划人员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写。同时,编制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规划人员要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高报告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报告编制完成后需接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并进行质量检测,判断设计报告的可行性,审核通过方可投入使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文件,以防洪治涝设计提升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第3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今年6月份入梅以来,我市降水较多,平均雨量超过历年平均水平,部分社区、村庄遭受洪涝灾害。在受灾地区,由于存在饮用水源破坏、水体污染、居住条件破坏、病媒生物改变、食物和能源短缺、灾民转移等诸多因素,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接触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随之大增。

为全力做好洪涝灾害卫生防病工作,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现就加强洪涝灾害防病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提高对做好灾后传染病和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防控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当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首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洪涝灾害防病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按照有关预案的要求,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消杀药品的的储备,保证相适应的库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组织指挥,及时派出专业人员到受灾地区进行现场指导。

二、加强与村居配合,尽快掌握灾害情况

各单位要落实辖区每个村居的责任人,加强与辖区村居责任人的沟通和配合,掌握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历史疫情特点、饮用水情况、粪便等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配合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广大群众开展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在洪水消退后,应大力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清运垃圾杂物、打捞河道漂浮物、掩埋禽畜尸体。受灾地区应当对水淹地区和居民住宅、厕所、垃圾点、临时住所等地全面实施喷洒消毒和卫生处理。要重点做好蚊蝇孽生地的处理和鼠类等病媒生物的防制,在人群居住较集中地区和被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喷洒消毒处理。在开展环境消毒时,要根据污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消杀灭药品及用量(附件1),避免过量用药,造成新的甚至长期的环境污染;对建立灾区临时住所的,要认真落实有关卫生要求(附件2)。

四、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做好饮用水安全使用指导。

对洪涝灾害地区餐饮服务单位,要重点检查其环境卫生消毒情况,有无污染霉变的食品原铺料和食品等,防止“病从口入”。集中式供水区域要增加消毒剂的投放量以保证有效的余氯含量,同时要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鼓励群众喝开水。

五、加强灾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地要落实24小时灾疫情值班和报告制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逐级电话或传真报告,同时要加大灾疫情监测力度,开展以症状监测为主要形式的传染病监测,重点监测聚集性腹泻病、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等综合征以及红眼病、肝炎等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主动加强搜索,密切关注传染病的疫情动态。

第4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洼地治理 淮河流域 世行贷款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08-02

1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小洪河下游洼地位于小洪河上蔡县境的杨岗河口至新蔡县境的小洪河、汝河汇合口处班台村,沿小洪河区间长度96 km,其间大小支流30条,流域面积2328 km2。本次治理选择流域面积较大,洪涝灾害严重的支流,共有杨岗河、南马肠河、茅河、荆河、小清河、戚桥港、丁港、龙口大港和柳条港9条支流,分布于上蔡、汝南、平舆、新蔡四个县境小洪河两岸,流域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宽40 km,长130 km,流域面积1935 km2,20世纪60~80年代已初步治理,共开挖河道长276 km,筑堤段长186 km,修建桥、涵闸建筑物316座,为当地防洪除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小洪河下游洼地地势低洼,约40%流域地面低于小洪河防洪水位,80%排涝涵闸结构简陋、年久老化或孔径过小,部分堤防残缺标准低,外河洪水倒灌现象频繁,因洪致涝灾害严重;部分桥梁标准低,大面积缩窄河道断面形成河道输水瓶颈;河道长期未得到治理淤积严重,除涝能力低。涝水滞留时间长,据1950―2003年54年统计资料分析,该区洪涝灾害平均1.4年一次,下游段秋季作物绝收每2年一次,多年平均损失3600万元。洪涝灾害是该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该洼地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小洪河治理列入《河南省水利建设“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02年10月,省厅水利设计院完成《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划除涝标准为3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2003年小洪河桂李~班台段开工建设,截止目前,河道土方工程已完成50%,为小洪河下游洼地治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03年10月编制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同年11月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都强调要加强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的力度,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并单独作为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新增三项中的一项。省水利厅以豫水计[2003]176号向水利部和淮委发文,要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为加快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的建设进程,提高防洪除涝标准,编制《小洪河下游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建设缘由

小洪河下游上蔡、汝南、平舆、新蔡四县是我省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根据1950~2003年54年的历年灾害统计,有38年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受灾面积3209.4万亩,多年平均成灾面积59万亩,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此次治理范围内多年平均成灾面积16万亩,受灾人口11万人,损失粮食15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2003年小洪河流域普降暴雨,上游来水长期占据河道,本地涝水持续一周不能排出,新蔡、平舆沿河近50万亩农田一片,平均淹没水深1.5 m,近60万亩庄稼颗粒无收,损失粮食2.4亿kg,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

小洪河下游支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市内“粮仓”和省内“油库”之称,且人口居住稠密,人力资源丰富。但小洪河下游过流能力低,排水受到限制,支流河道堤防及建筑物老化,本地涝水不能及时排出,上游洪水长期滞流本区域,该区犹如“洪水招待所”,洪涝灾害频繁,使得该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自然地理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且近年来小洪河水污染严重,洪水挟带着污水,漫溢于下游洼地,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该区土地肥沃,光热充足,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本应是美丽富饶地区,由于多年来长期洪涝灾害,上蔡、平舆、新蔡三个县至今仍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导致该区大量民工外出打工,部分农民靠卖血来贴衬生活,造成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其中上蔡、新蔡为爱滋病高发区,上蔡县文楼村艾滋病发病率之高世界睹目。因此要改变本区的贫困状况,必须有效控制该区的洪涝灾害,彻底进行洼地治理。

3 水文与地质

3.1 水文气象

本流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过渡气候,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较大。流域上游伏牛山区是主要暴雨中心。本区降雨量年际差异很大,年内分配不均,年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5倍。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60 mm,汛期雨量较为集中,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且又集中在两三场暴雨之中,强度大,范围广。

3.2 工程地质

小洪河下游洼地工程治理段地层主要为轻粉质壤土、中粉质壤土及重粉质壤土,土质较均一。岩层产状水平,水平方向强度分布均匀,层位稳定,不均匀沉陷性小,承载力一般为120~150 kPa,压缩系数一般为0.2~0.35 MPa-1,由此可定为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第5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盐西圩区位于灌南县西部即盐河以西,南接涟水,西接古屯河与沭阳相隔,北有新沂河,东有盐河。包括六塘、李集、孟兴庄、汤沟及新安镇、张店的盐河以西各村,总面积290km2。区内河流纵横,有盐河、沂南河、柴米河、柴南河、北六塘河、南六塘河、老六塘河、公兴河8条骨干河道和古屯河、县界河、伏河、硕项河、花王河5条小型河道承担上游地区宿迁、泗阳、沭阳、淮阴、涟水计4160km2的排涝任务。该区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是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之地。据统计,从建国已来的56年间,共出现洪涝灾害26次,平均每2~3年发生一次,“大小马厂沟,十年九不收,锅堂里面抓螃蟹,门槛底下挖泥鳅”的民谣是历史真实写照。建县后,该区兴办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有效地抵御了自然灾害的侵袭,但由于上游地区的水利建设,加快了汛期洪水的排泄速度;加之盐东控制工程建成后,虽然在挡潮排涝、蓄水灌溉、保证航运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但建闸以后改变了潮汐河道水流条件,并随着回归利用的增加,上游来量减少,冲淤失去平衡,河床普遍发生淤积,带来了排水不畅的问题,排涝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该区变成了典型的低洼圩区。由于种种原因,上级有关部门并未将该区列入圩区进行治理,该区水利建设比较滞后,严重制约了该区经济的发展。

二、盐西洼地洪涝灾害特点分析

1、洪涝灾害频率高,受灾面积大。由于盐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势低洼,四水投塘,是上游洪水必经之路,加上风暴潮侵袭,致使洪涝灾害频繁。建国以来,遭遇大洪大涝灾害25次之多,其中:1954、1962、1974、1976、1983、1984、1990、1993、2000、2003年出现大洪大涝,洪涝灾害遍及盐西地区,受灾面积大,损失惨重。

2、洪水位上涨快,围水时间长。沂南地区降雨一般均同频率,盐西地区降雨,上游市县同期降雨,且上游地区地面高于该区2~10m,一般10小时客水压境,且居高临下,峰高量大,盐东控制工程建成后,河道冲淤失去平衡,河床普遍发生淤积,出流不畅,加之位顶托,延长了排水时间。致使盐西地区不仅内涝无法投机排出,而且高水位围水时间较长,一般5~7天。

3、外洪内涝相互作用,洪涝不分。盐西地区长期经受外部洪水包围、潮水威胁的同时,由于地势低洼,内部涝水无法自排,每逢汛期,遭遇大面积集中降雨,外洪造成内涝排水困难,甚至破圩倒灌,加重内涝,导致严重的外洪内涝局面。因洪致涝、洪涝并袭,损失惨重。

三、圩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1、圩堤标准低。盐西地区共有圩堤长274.68km,其中流域性排涝河道13条,圩堤长220.12km。1999年~2001年连续3年,盐西干群对盐河、柴米河、北六塘河等10条河堤进行了加固,还有沂南河张店段、公兴河新安镇段、伏河、花王河等河堤未能加固。已加固的盐河、沂南河、县界河、老六塘河、硕项河的河堤因涵闸标准低、土源问题、住宅区等原因而导致部分堤段不达标。县界圩堤标准更低,目前,达20年一遇以上标准的圩堤长141.51km,占52%;未达到20年一遇标准的圩堤长133.17km,占48%。

2、外排敞口门多。盐西干河地处沂南地区下游,河道断面较大,历次疏浚河道均以扒河为主,未考虑河堤并重。现有圩堤是由不规则的弃土堆置而成,堤身上乱建房、建窑、种植等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排除内涝,在缺少封闭闸的情况下,圩堤上留有不少投机排水口门,这些缺口如遇外河水位高于圩内水位时,即形成倒灌。据调查圩堤上现有敞口门共40处。有的大沟闸结合交通道路,在远离河道的路上建闸,闸外大沟两侧中沟未封闭,汛期高水位即形成倒灌。

3、封闭涵闸原建标准低、老化严重。盐西地区共建有封闭涵闸83座,涵闸原设计标准较低,闸顶高程不足,只有5.0米左右,汛期挡不住外河高水位;大部份涵闸经多年运行,老化十分严重,引排水困难,汛期险象环生,亟待拆建、改造。

4、抽排能力低。由于上游工情、水情的变化,汛期外河来水加快,峰高量大,来速去缓,加之下游排水不畅、受灌河的顶托,客水难以及时排泄,盐西地区基本失去自排机会,需机电抽排,按五年一遇排涝标准,机排涝模数q=0.44m3/s/万亩,需排涝流量108.7m3/s,该区目前仅有20. 8m3/s机排流量,排涝能力太低,远不能满足抽排要求。

5、河道淤积严重。该区骨干河道较多,治理投资大、涉及面广,单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治理后,至今已多年没进行全面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排涝干河平均淤积2m以上,尤其盐东控制工程下游的排涝干河,淤深达2.5m左右,严重影响盐东控制工程四座闸的出流量。

6、防洪除涝工程管理薄弱。圩区防洪除涝工程属防洪保安公益性设施,使用机率相对较小,由于管护、维修经费及责任制不落实,工程缺少及时维修,损坏严重,时有人为破坏现象发生,到了汛期防洪除涝工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给区内防洪除涝带来不利和隐患。

四、治理措施

1、指导思想和治理原则

针对上述受灾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该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制定盐西洼地治理指导思想是: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兴利并举,开发与保护协调,做到防洪与排涝、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机排与自排、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地区经济和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治理原则是:圈圩封闭,建站抽排,疏浚河道。

2、具体措施

㈠圈圩封闭:全区以干河为界,规划分七个大圩区即沂南河以南,柴米河以北地区为沂南圩区;古屯河以东,柴米河和柴南河以南,北六塘河以北地区为柴塘圩区;北六塘河以南,老六塘河和县界河以北地区为李集圩区;县界河和老六塘河以南,南六塘河以北地区为六塘圩区;南六塘河以南,公兴河以西为久安圩区;南六塘河以南,公兴河以东,盐河以西为硕湖圩区。按圩区沿干河复堤圈圩,形成防洪屏障。

该区现有圩堤235.4km,其中已加固达20年一遇标准164.8 km,计划将余下的70.6km仍按20年一遇标准加固。

将外排敞口门进行内部水系调整,改外排为内排,封堵外排口门;无法改内排的建涵闸封闭控制。对老化严重,特别是六七年代建造的一些简易结构,渗径短、稳定性不足,不能适应防洪、排涝要求的涵闸,应拆除重建或改造。

㈡建站抽排,在上述七大圩区内按地形特点及原规划大沟系统划分为小圩区,大沟控制范围在1.5km2以下联圩并圩,排涝面积一般为3~10km2,全区划分为36个小圩区,各自独立建站抽排,这样不打乱原规划,流域面积小,径流汇集快,矛盾小。排涝站尽量建成排灌结合站,这样有利于日常管理与维护。

第6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城镇;防洪能力;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城镇化急剧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镇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运、水环境等功能,是城镇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镇建设中,对水利建设,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城镇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防洪标准偏低,洪灾损失越来越大

我国大部分的城镇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贯穿其中,由于城镇现状防洪标准低,仅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县城几乎不设防;同时由于城区扩张,大面积地面硬化,使得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顶托,使得内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镇几乎没有排涝设施,造成城区内排水系统不畅,排涝设施不足,随着城镇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辐射作用,人口与财富从农村向城镇大量集中市,同量级的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要远比以前大,如鹿寨2005年的“6.19特大洪水”鹿寨洪峰水位为86.03米,洪灾损失为3.5亿元,而1974年“7.18特大洪水”鹿寨洪峰水位为86.98米,洪灾损失为0.28亿元。

(二)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洪水频率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和对环境的忽视,在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价值高,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了多争一块土体,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滞洪区,人为缩窄河道,使得城区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不足,内河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滞洪区面积被侵占,造成原有满足设计排涝要求的排涝设施排涝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时,人为产生新的洪涝灾害,街道被淹成为常见病,加大了城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近年来,受利益驱使,一些地方大量种植速生桉,改变了生物多样化,植被雨水截渗能力差,城镇周围生态环境恶化,洪水发生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

鹿寨县对亭水文站水位1988年—2008年20年间,超过警戒水位81.7米的有11年,超过危险水位83.7米的有7年,超过超危险水位84.7米的有6年。对亭水文站水位达到危险水位83.7米的时候,鹿寨县城已经进水,这个机率相当于2年一遇洪水,由此可见县城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还是很高的。而在1998年¬——2008年10年间,超过危险水位83.7米的就有6年,这就是说县城发生洪涝灾害呈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的趋势,随着县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洪灾产生的水毁损失也必然会越来越大,县城防汛抢险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

(三)城镇水利缺乏专项规划,水利功能得不到整体发挥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城区防洪规划较为重视,特别在“98洪水”后,各地编制了或正在编制科学、可行的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并开始实施,而对排水以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特殊载体的城市水利,则没有专项的整体规划,仅对某一小区域内水系进行景观设计,缺乏对整个城区水系的滞洪排泄雨洪、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考虑,使得城镇水利的减少洪涝灾害、净化环境、提供公共绿地和旅游休闲等各项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城区防洪规划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水利部门只进行河道的防洪规划,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排水及用地规划,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与水利部门要求的排涝标准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涝与城区防洪治涝截然分开,难以协调。

二、城镇水利问题对策探讨

(一) 对城镇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镇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城镇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城镇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要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

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镇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二) 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

河流是城镇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镇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制约城市发展。目前,对城镇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镇建设初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绿依水,水依城,将城区建设成与水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环境。

(三) 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城镇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快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将涉及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实行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 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资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城区)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

第7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一、菏泽市的洪涝灾害情况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淮河流域,北临黄河,境内属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12238.62km2。地势西高东低,高差11.5m。由于历史上屡经黄河泛滥冲积,形成了岗、坡、洼相间,带状分布的地貌特征。从1995年以来,1996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4年遭受了严重的水涝灾害,每年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全市共有降雨过程31次,年降雨总量达到996mm,在汛期降雨过程就达25次,为该市资料记载有史以来最大降雨年份,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全市653万亩农田几乎全部受淹,使农作物不同程度地受灾或减产。据统计,仅7月16、17两日,菏泽市因大暴雨,农田受灾面积246132公顷,重灾面积52466公顷,倒塌房屋1202间,受灾人口139.3万人,直接损失27399万元。

二、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1.地理条件原因造成的内涝

本市地处黄河下游,属华北平原内的黄河冲积平原,区域内有多条自然流势沟和大片低洼地。如遇大暴雨,降雨集中,强度大,范围广,雨水就会迅速积於到洼区,形成易涝片,由于地势洼,向四周排水都很困难,造成了大面积农田被淹。

2.气候原因

由于我市为北温带季风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较为明显。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年内变化较大,一年内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的降雨量又集中在7、8月份。由于7、8月份的降雨次数多,强度大,极易产生径流,从而使地势低的农田积水,引起洪涝灾害。

3.排涝设施建设不完善

全市有东鱼河、东鱼河北支、万福河、洙赵新河、洙水河、郓巨河、鄄郓河7条骨干河道,防洪除涝流域面积9843平方公里。经过近几年的清淤治理,部分主要河道排水条件较好,但由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不足,至今仍有部分工程带病运行。另外,主要因素是田间斗、农渠等末级排水工程不配套,排水站、涵洞设施不完善,原规划内的田间农沟淤积严重,没有开挖贯通,一些小型沟渠破坏严重,不能与主河道相通,田间积水排不出去,造成涝灾。

4.人为因素

一些分管干部没有估计后果,存在麻痹大意思想,造成救灾不力;农民的水患意识淡薄,常为了个人私利,把田间排水沟渠填死;乡村之间、上下游之间排涝协调关系不及时沟通,遇到灾情时,就会束手无策,贻误了最佳排水时机造成灾情扩大。

三、减灾措施

1.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进行成方连片治理,不能各自为政。首先加快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的进度,其次做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和沟渠疏通工作,保证排水畅通,另外将农村的废旧坑塘、窑坑及常年积水的洼地充分利用起来,稍加整治,即可形成一定的蓄水能力,排涝时即可存蓄,旱时又可用此灌溉。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加快骨干河道的工程建设进度,突出做好水毁修复,不断完善行洪排涝体系,彻底解决农民田间排水困难,切实提高防洪工程的综合减灾能力。

2.加强责任体系建设 实行各级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管理。为确保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要与下级各水管部门签定责任书,强化责任落实。同时,强化责任追究,把各类防汛工作责任、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任务和要求,使各环节责任人员切实感到压力,真正负起责任。

3.加大水法宣传,提高执法能力

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把《防洪法》、《防洪条例》的宣传贯彻全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清楚认识到洪涝灾害的危险,提高防洪意识。同时,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水利执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水。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占压河道的违法建筑物、阻水障碍物,依法进行清除,确保行洪安全。

4.积极做好上、下游协调体系

第8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不过,雨中的农产品市场却异常火爆,正上演一轮逆势上扬行情。跟踪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的文华财经农产品指数在5月25日(135.48点)逆势反弹,6月7日创下阶段性新高――146.32点,10个交易日涨幅超过8%。

来自国际天气机构预测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强度正逐步减弱,拉尼娜现象正在袭来。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当下更值得关注天气现象的原因,因为它对大豆、白糖等农产品生产会造成一定影响。

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肆虐

最近一次强降雨过程发生在5月31日至6月3日。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信息,期间,重庆、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被大雨覆盖,最大点降水量为湖北咸宁葵山的2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则为重庆武隆金子的211毫米。

据介绍,目前长江干流和两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高2.25-3.18米,较1998年同期偏高1.55-2.46米,但低于警戒水位1.79-3.64米;太湖平均水位3.82米,略超警0.02米。

来自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水情信息也显示,至6月2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涨至2.5万立方米每秒,创下近24年历史同时刻最高纪录。

其实,2016年整个春季都是多雨天气。6月3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会传出消息,今年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174.9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43.7毫米偏多21.7%,为历史同期第三高值,仅次于1952年的187.1毫米及1973年的179.1毫米。其中,全国共有22个气象观察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主要分布在华南、湖南、江西、新疆、青海等地,其中5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纪录。

据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地区仍将处在降雨天气。根据中央气象台6月7日的天气公报,6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至贵州和广西北部一带仍是主要雨带,江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在6月16日至25日间预计有大暴雨。除了南方省份,西南地区同样将遭到强降雨冲击。其中,6月8日至10日,云贵川桂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北方地区多雷阵雨天气。

海通证券研究员关慧分析认为,目前的极端天气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延续,但拉尼娜现象才是市场最担忧的。所谓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拉尼娜现象将引发太平洋东岸严重干旱,这将直接影响大豆和原糖生产。”关慧说。

澳大利亚气象局在5月24日的报告中判断,2016年下半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在50%左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5月30日的报告则认为,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强度在逐渐减弱,预计拉尼娜现象在2016年秋季和冬季发生的概率为75%。

今年灾害天气已致直接经济损失逾130亿

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令地方经济蒙受重大损失。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最新披露的信息,5月31日至6月3日的强降雨过程,共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重庆、贵州7省(市)74县89.3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3.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3.81亿元。

据介绍,截至6月3日8时,今年以来已有14省(区、市)573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58.0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12.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37.8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9%。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消息也显示,受6月3日以来强降雨影响,广西柳州、桂林、南宁、贺州、贵港等地10余县发生洪涝灾害。截至6月5日16时,灾害造成受灾人口2.7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3千公顷,其中成灾0.69千公顷,绝收0.05千公顷。

灾害天气在西北部也显示出相当大的破坏力。据甘肃省陇南市政府官网消息,6月3日至4日,陇南市5县区25乡镇遭受暴雨冰雹灾害,致使小麦、大豆、油菜、玉米、马铃薯、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农经作物,基础设施和部分农房不同程度受损。据统计,此次灾害造成7万多人受灾,近5000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548.1公顷绝收。此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06.68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9481.48万元。

大宗农产品期货逆势上扬

灾害天气成了商品市场农产品上涨的助推器之一,农产品期货出现逆势上扬的势头。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文华财经农产品指数从2月29日的历史最低点(124.84点)一路反弹,到4月22日已上涨16.2%至145.08点,在横盘整理了近一个月之后该指数于5月25日(135.48点)逆势反弹,至6月7日再度创下阶段性新高146.32点。

其中,豆粕、菜粕期货最为抢眼。其主力合约在近两个月时间里上涨逾30%。目前,豆粕期货主力1609已经突破3000元/吨大关,6月7日盘中最高价为3134元/吨;菜粕期货主力1609合约6月7日盘中最高价为2603元/吨。

在国外市场,农产品也受到各路资金青睐。以原糖为例,CFTC公布的持仓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当周,基金持有的原糖净多头仓位为250354手,处于原糖历史上基金净多持仓的记录较高水准。此外,证券市场中,以猪肉概念为代表的农业题材股也备受追捧。

鲁证期货分析师李振强对笔者说,目前安徽、湖北的小麦正在收割,强降雨天气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此外,暴雨对南方水产也会有一定影响,比如影响鱼类采食,进而对菜粕、豆粕的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比较小,因为对国内农产品来说,这个季节并不是敏感季。相比较而言,目前华南暴雨比较大,豆粕、菜粕的运输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国泰君安证券6月6日的研究报告呼吁投资者,当下应重点关注厄尔尼诺后续影响。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异常气候,潜在利多于糖、大豆、国际玉米等价格。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还认为,投资者应关注夏季恶劣天气对生猪供需的潜在影响,猪价存在继续超预期上涨可能。

第9篇:洪涝灾害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里水镇 水系规划治理 及治理方针

里水镇的地理位置是处在中国珠江三角洲的腹地部分,处于广州市以及佛山市的交界位置,它的北面就是花都区下属的炭步镇,东部和广州市的白云区有交集,是整个佛山市南海区东部以及北部的门户地区,其总面积接近150平方千米。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帮助里水镇对抗洪涝以及干旱的现状,提高自然种植在里水镇的重要地位,里水镇水系规划治理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

1 里水镇的气象水文条件概述

里水镇在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带,因此阳光照射时长充足,气候相对来说呈现出温和的特点,雨量充足,这也为里水水系的补充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里水镇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2℃左右,历史上最高的气温为39.2℃,最低气温则跌到了冰点以下,为-1.9℃。根据长时间的历史统计来说,其年平均降雨量大约为1625mm,平均的径流深大约为800mm,而蒸发量也属于排名上游的档次,大约为1550mm。在里水镇的行政区域,4-9月为主要的汛期,在这段时间的降水量能够占到全年降水量的五分之四。在这其中,6-8月属于台风季节,里水镇辖区的洪涝灾害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被造成的。第二年3月则产生的降水量呈现出指数下滑的形式,这段时间的降水量不足极易形成旱灾。

2 当前里水水系存在洪涝灾害的原因

由于整个里水水系是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之上的,所以整个水区之内的河流分布是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态势的。同时由于这个地区本身的地势平坦,是属于地理学上的典型的感潮河网区,因此回顾过去,洪涝灾害成为了这一地区的灾害主流之一。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呈现出一种指数型式的上升趋势。在经济发展不断壮大的前提之下,洪涝灾害给这一地区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其详细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2.1 气象水文因素

这个地区的降水量由于受到了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带的影响,因此阳光照射时长充足,气候相对来说呈现出温和的特点,这也直接造成了雨量充足,为里水水系的补充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的结果。由于在雨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以及在每年的6-8月都会出现可能影响到当地气候的特大暴雨或者是台风。台风暴雨的特点是爆发时间很短,但是起风猛、雨量呈现出爆发式的趋势。一般说来在24小时之内降水量可能超过200mm。如果大暴雨恰好迎合了超长时间,那么洪涝灾害将会变本加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2 防洪能力出现漏洞

由于里水地区的地势平坦,在地形上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带有阶梯的水位落差系统,因此整个水域本身的排水系统都出现了不足的现象。在当前的形势下,水闸自排成了丽水地区进行排洪作业的主流方式。但是如果突然出现了涨潮情况的时候,出口水闸就无法进行正常排水,直接造成了内涝情况。

2.3 调蓄能力不够

里水的水系河道处于被占用的状态,调水蓄水的能力出现了不足的地方。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一带,地价普遍比较昂贵,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进行土地规划开发的时候出现了非法占用的情况,同时垃圾堆放也直接造成了河道本身的拥堵以及泄洪能力的下降。这就直接造成了河水本身的蓄洪以及水流调节能力的降低,这样使得水患更加严重。

3 规划治理方针分析

3.1 协调一致

当前里水水域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协调一致的问题。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路线。在这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当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进行的就是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防洪,通过使用一些综合性很强的措施来对当地的洪涝灾害进行科学化的综合管理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及平衡,同时要协调好人和水之间的安全互动、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体本身的环境平衡以及水景观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2 合理超前

对于水利建设活动来说,和当地的经济建设以及城镇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协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相对于里水的水域情况来说,适度超前的原则也是要达到的。只有适度超前,才能够相应的建立起完整的防灾抗灾体系,对于整个里水区域的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使得水资源成为可以再生以及重复利用的资源,以水资源作为有力的依托,对整个经济以及社会进行有力的发展支持。与此同时,在我们进行经济的大幅度发展过程当中,也应该要考虑好这个地区本身的防洪条件并制定相应的可行化方针,对城镇本身的经济发展在能够受到保护的考虑范围之内进行合理安排,和谐发展。

3.3 远近结合

根据现阶段的里水水系每一个部分的排涝分区的地形地貌以及相应的河涌特点以及所带来的洪涝灾害的特性,对于当地被保护的对象的等级以及所进行的保护措施等级进行明确确定,要对其进行轻重缓急的区分,并且要采取一种区分出轻重缓急的方法来对被保护对象的重视程度进行确认。同时还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方法来对整个防洪救灾的体系进行分次分层的完善。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在整个防洪的体系建设当中要进行区分对待,并且按照规划进行分层次的实行。

3.4 经济合理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应该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海岸线的走向,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里水河道本身的扩展以及畅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投资的逐步减少,在技术上达到一种可行性的目标,尽量花少钱办大事。

3.5 工非结合

本地应该进行对于整个防洪体系的逐步确定以及对于整个体系细节的不断完善,先考虑预防再考虑禁止,在加强建设的前提之下充分考虑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考虑到一些非工程的预防措施在整个城市本身的防洪抗险的作用。要对抗险的安全进行充分的管理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机制;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当前进行抗洪抢险的技术进行提高以及加强。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消费能力不断提高,里水水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而产生的破坏性结果,比如河涌淤塞、填埋、排洪能力下降,水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水系进行规划治理,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静;许贤棠;武汉市水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汉阳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01)

[2] 张大玉,任夏媛;关于城市规划与水资源问题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1)

[3] 李洪远,常青,何迎,鞠美庭;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与多功能生态堤岸建设[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

[4] 刘永,郭怀成;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