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信息化合同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合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合同管理

第1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合同;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1

在现代企业框架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带动着企业快速发展,而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其有效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不容忽视。

1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分析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体系中,合同管理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工作总量的角度看,合同管理的比重不容忽视。从概念的角度看,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从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出,合同管理工作具有全局性和微观性两个层面的表现,既关系到合同确立和执行整个系统的始终,具有系统特征,同时又深入到合同订立与执行等诸多细节。除此以外,合同管理工作还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即密切关注合同执行、修订等相关变更等变化,随时保持警惕,发现隐患并及时排除。

然而在传统的合同管理工作领域,一边倒的状况十分突出。相对而言,合同管理工作比较倾向和注重合同订立之前的相关事宜,对于相关法律以及经济方面的风险规避较为注重,而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相对不足。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所需要面对的风险。从合同自身的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以合同的签订作为界限,其后的履行占据了合同生命周期的大部分,如果对这一部门保持漠视,其隐患不言而喻。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当前偏重于前期管理控制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企业的传统管理工作体系对信息控制力度较弱的特征。由于在合同订立之前,相关信息及资料比较容易获取和控制,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信息相对凌乱琐碎,难以收集整理,因此合同的订立,常常成为归档的标志,甚至在某些企业环境中,合同订立几乎成为了合同管理工作结束的标志。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运用,合同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信息能够被追踪和控制,并且在信息反馈方面,移动设备的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录入较慢的状况,在数据时效方面也有大幅提升。除此以外,信息化的介入,使管理领域相关人员能够进行更为密切的监督,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管理工作展开的必要依据,而传统合同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尤其是在合同履行阶段无法进行追踪,成为一直以来合同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的主要阻碍。

2 切实推动合同管理信息化深入

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活动十分频繁,合同作为诸多经济行为的重要保障,必须与时俱进,保障企业有序发展。而在信息环境下,如何使诸多信息化手段成为合同管理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当前共同关注的问题。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的着手点。

2.1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合同管理工作体系下,风险的规避和管理是重点。对风险的管理有效衡量一直都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核心问题。从企业的经营角度看,合同风险来源于各个方面,难以一概而论,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获取。在信息环境之下,首先各个方面的信息采集相对于传统环境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网络的广泛应用能够为合同风险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其次,信息系统能够给合同管理提供沿时间轴更大跨度的主体资料,便于对合同另一方历史行为,以及经济整体发展历程展开深入控制,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2.2 加强合同履行信息化

合同管理工作体系下,企业对合同履行的管理与控制都相对薄弱,尤其在合同订立环节更为薄弱,这种状况对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规避法律风险而言极为不利。在信息时代下,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移动终端的大量应用,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之下,参与合同履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者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将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录入数据系统中,从而实现信息化合同管理。

2.3 加强信息开放平台建设

信息时代环境下,合同管理相关的信息收集工作比传统工作环境更高效、便捷,但是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有效收集和处理,更在于对其进行消费和使用。对于合同管理而言,让合同管理工作获取到诸多信息尤为重要,而信息也只有在使用和读取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当为合同管理信息体系建立端口,并且授权给不同的用户群体,从而推动信息的流动与消费,实现合同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价值。

3 结 语

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推动企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实际工作中企业必须密切关注领域内相关技术应用状况,切实分析自身合同管理特征与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入技术和管理思路,取得良好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洪艳.基于管理流程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信息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

第2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1.电算化会计的概念

所谓电算化会计是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工作,其是应用当前存在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并协同其它先进技术对会计事务进行深一步的处理,最终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电算化会计能够为企业处理诸多相当繁复的事务。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想必一定会与企业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共同设计,以尽快建立和完善局域网,达到最大限度信息互换、信息共享。电算化会计在未来的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MIS)能够为企业最终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其是通过人、计算机、应用程序和相关数据构建起来的一个便捷信息系统。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处理获取相应的管理信息,并以此来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现有的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从企业全局出发,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选方案。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职能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等信息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智能,对企业管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各个子系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保持着独立,其中电算化会计具有最为突出的作用。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上文可知,电算化会计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的子系统,主要通过价值量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财务会计的信息量占整个管理信息量的一半还多,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此,要想真正的使企业管理达到现代化,便要竭尽全力发展会计电算化。

从近几年的管理效果上来看。电算化会计给各个企业在管理的决策上提供了较大帮助,对其进行再研究开发式刻不容缓的话题;而企业若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将给电算化会计带来更多福音。但是需要明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电算化会计,它们是从属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范围广,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体来说,管理信息化系统是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以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符合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为前提,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给企业带来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可将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数据资源处理并进行整合从而将其反映到数据报表中,从而使企业具有自动化控制功能。如此,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电算化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对会计信息及其它对企业运行有益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可以为不同形式的企业带来服务的经济模型,达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三、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问题

电算化会计与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它所需要的会计人员文化程度较高,首先其应该熟知会计事务,同时又不可或缺的懂得管理事务;应该熟知电算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应该很好的掌握网络知识;既能解决当前会计事务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由于上面内容的限制,我们可以得出,当前正在从事电算化会计的相关人员根本不符合上述的要求,如此,我们应该尽快尽最大努力加强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因此从事电算化会计人员素质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安全性问题

网络的安全性对于会计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活动也相应的增多,其给网络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敲响警钟,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于网络犯罪活动的防范,以免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能泄漏和丢失。当前,互联网所处的环境需要相关企业人员给与足够的重视,万不能将企业的重要信息在网上公布传输等操作,确保企业机密信息保存完整。

3.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对问题

为了减小意外事件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损害,企业针对一些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如火灾、水害、停电等,还需要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每日检查相应设备的运行情况,相应资源资源是否做过备份处理工作。

四、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的意义和对策

1.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者应树立以下观念:一是系统工程观念。电算化会计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不是一日两日便可完成的任务,必须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配套改革,制定和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等。二是战略决策观念。企业经营策略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公司正常的运转及快速发展均离不开企业的合理经营,而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技术,以最快速度达到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三是管理一体化观念。企业的物资供应、产品生产

、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设备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如此,必须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发展。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颁布的经济法规进一步完善和一些先进工具的持续问世,企业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使本身的管理制度得到提高,如:岗位责任制度、用工制度、效绩考核制度等。

3.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企业要发展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代同行,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现代企业若想进一步发展,便应该使本身的管理方式与现代相同步,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综合素质,适应时展潮流,促进企业管理进一步发展。

第3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云服务器 PHP语言 PhpMyAdmin

依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有功能,开发了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于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消缺、管理等方面,实现自动化主站信息、现场设备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在管理上,更加合理地统筹安排现场工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确保各应用系统在安全、可靠、有序、可控的环境下运行。本系统的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为调控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维护中,由于多种原因经常出现自动化设备及其配套通信设备故障,从而导致该设备通道退出,配电自动化主站的调度控制功能受到影响。当主站维护人员确认某个自动化终端通道中断后,需填写自动化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单,派发给现场人员消缺,通信设备故障还应联系信通中心和移动公司消缺。这种消缺流程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环节:

(1)主站运维人员发现缺陷后,需对缺陷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排查确定故障类型,填写故障处理流程单,并报送相关部门安排消缺,整个流转过程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处理故障。

(2)终端维护人员接到消缺工作后,对需消缺设备的故障情况掌握不充分、不全面。

(3)终端维护人员对自动化设备地理位置不熟悉,导致人员到达现场耗时较长。

(4)消缺工作结束后,主站运维人员不能及时了解现场消缺情况及结果。

1 建设目标和功能实现

本成果立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旨在建立一套完备、准确、实时的自动化设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配电自动化主站运维人员对故障研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可为自动化终端维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设备运行和故障情况,可建立多部门多班组协作的设备缺陷处理闭环流程,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极大提升自动化维护工作的系统性,实现自动化运维闭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具体实现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管理。

(2)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

(3)地理信息功能,标注地理位置,便于现场工作。

(4)提升自动化维护工作系统性、实现闭环管理、精细化管理。

2 关键技术

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服务器端需要支持php5.0以上版本、mysql数据库并搭建web访问环境,客户端推荐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并能够接入互联网。自动化主站运维人员可根据配电自动化实时数据更新云端服务器数据信息,现场运维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作为客户端,登录到本系统进行查询,录入,修改等操作,消缺完成后,将相关消缺信息录入系统,主站运维人员即可得到反馈,极大减少了沟通、查询、记录等人力成本,且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及配电自动化运行质量。

2.1 关键技术介绍

(1)主要采用html5,根据jqurey、javascript、ajax与服务器端进行交互;服务器端主要采用PHP语言与mysql互动并生成操作日志。

(2) html5页面间的传值采用了个人编写的加密算法,传送页面会把明码用javascript变成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进行混合的暗码,接收页面会把暗码用javascript转换成明码赋值给需要的全局变量。

(3)数据库组建。服务器端通过PhpMyAdmin管理,建立dianli数据库:

包含category,linkage,location,member,solve,state 6个数据库表。

2.2 Web客户端设计

使用DIV+CSS(级联样式表及其定位技术)构建客户端Web界面。具有以下优点:

(1)精简代码、降低重构难度;

(2)网页访问速度快,网站用户体验度得以提升;

(3)浏览器兼容性好。

2.3 Baidu地图嵌入显示

使用Javascript API功能,引用百度地图显示于客户端页面中,系统维护员只需将自动化设备在百度地图中的经纬度显示值上传至数据库,即可显示出来,百度公司在国测局制定的GCJ-02地理位置加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BD-09二次加密措施,保护企业隐私。

3 效益分析

本系统使用前,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设备从通道中断到缺陷消除时间进行统计,2013年12月共消缺7次,平均用时33.8小时/次,使用本系统后,2014年9月共消缺6次,平均用时17.6小时。更短的消缺时间使得配网自动化系统终端月平均在线率得以有效提升,从2013年12月的91.4%提升到2014年9月的94.7%。

经济效益:终端在线率的提升使得配电自动化主站对终端设备的监视水平同时提高。保障了调度遥控开关的成功率,节省了现场操作开关的人工成本,保证了停电时间最短和售电量最大化。

社会效益:不仅保障了重要客户及广大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可靠、合理的用电需求,还可以大幅提升电网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大幅提高企业优质供电服务水平,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维护电力企业的形象。

管理效益:本系统的使用,有效解决了各专业之间的沟通瓶颈,优化了各专业班组之间的业务流程闭环管理,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4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 建设工程 合同管理 信息化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合同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合同中不仅包含项目在建设阶段的整体目标,也关系到质量控制、进度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把握整个施工节奏,减少管理漏洞都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以往的工程合同管理方式过于老套,资料长时间的存放会出现纸质发黄的问题,且一旦信息丢失则没有恢复的可能,不便于查询和统计。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建设工程合同加以管理,有助于推进信息工程的建设,在突出技术优势的同时更好的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合同输入资料库,用信息化的手段保存下来,完善管理水平。

一、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深入推广和广泛实施,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上落实严格管控,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弥补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在市场经济活跃的状态下,减轻工作量,减少工作时长。

首先,信息化管理工程合同的方式,可以整合各类信息,做好资料的归档和整理,在保存纸质资料的同时以网络的形式保存下来,做好备份,防止出现丢失现象。

其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可以缩短工作时长,减少工作量,在查询数据和信息的时候也更加的便利和快捷。

最后,工程合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工期的进展发生一系列变化,建设材料、人员、维修进度等的变化也使得合同管理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因此,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与技术融合,动态监管施工,提高经济效益。

二、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一般

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实施信息化管控的方式,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和传统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应用于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还比较少,信息化水平不高。从审批工作上来看,一些建设单位没有明确审批的规范化流程,权利存在交叉和错位的现象,造成了信息化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二)信息化管理不规范

所谓的信息化管理不规范,一是说在整个工程合同管理中没有建立一个大的管理框架,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也就缺乏指导;二是说,在管理过程中,建设工程涉及到的材料、人员、设备等的合同没有分类保存,影响力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

(三)合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有了信息化管理合同方法,是能够实行的基础,还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在整个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建设工程资金多、管理严格,合同管理者基本上都接受过专业的学习,专业素养强,道德修养好。相反,有些小企业由于资金等原因的限制,合同信息管理人员常常找农民工替代,他们的专业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也差。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针对上述问题,要解决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在信息化技术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就必须结合实际,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合同管理的分类模块

建立合同实施控制模块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M用以及进度等多个方面信息不间断地分析与进行动态的监督与管理,将合同计划目标作为标准,对合同实施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其中不同的地方,进而对合同实施计划进行调整的方法和策略。合同变更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的合同变更,可以自动化地生成变更清单,并对其中变更费用进行计算,再生成变更后的详情表,对变更净值进行计算,同时变更与原合同的对照表,及时将变更后总投资变动情况反映出来。

(二)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为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建筑工程企业要在合同管理中大力引进计算机技术,加大软件#硬件设施的应用力度,并在分步推行的基础上开发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然后以点带面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进而建立合同管理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效率和应用效率,强化对建筑工程现场的监控和管理,进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保证建设工程合同严格管理的基础,也是落实好相关制度的根本。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与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对此,企业要做好人员的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学习,让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此外,在招聘中也要选择有经验的、接受过专业学习的学生进入合同管理部门,培养先进的管理者。

结束语

推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传统企业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做到紧密结合,巧妙地找到和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契合点。在推广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相关制度为基础,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合同的归档和分类工作,从而减少工作量、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文民.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9:211.

[2] 胡季英,关柯,李忠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3:35-37.

[3] 张伟,刘海青,秦崇仁.建设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中的合同管理计算机软件[J].中国港湾建设,1999,05:64-66.

第5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内河航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

前言

内河航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态,促进江河流域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资源日益紧张,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内河航运以其占地少、能耗小、运能大、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的独特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品质,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围绕“安全、高效、环保、节约、服务”的主题,江西内河航运在深化航道整治建设,提升航道等级,发展高等级航道的同时,对航道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航道信息化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管理创新,强化水路交通运输的必然选择。

1、江西内河航道建设管理情况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以赣江、抚河、信河、饶河、修河及鄱阳湖组成鄱阳湖体系,经湖口流入长江,其中赣江和信江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水运主通道,也是江西省的水运大动脉。自新世纪,随着江西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步伐的加快,江西省内河航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先后完成了赣江(樟树-南昌)Ⅴ级、Ⅲ级航道整治工程、赣江(南昌-湖口)Ⅲ级航道及赣江(吉安-樟树)Ⅴ级航道整治工程,并正在进行赣江(南昌-湖口)Ⅱ级航道整治,航道状况和技术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5716公里,其中Ⅱ级航道156公里,Ⅲ级航道250公里、Ⅳ级航道87公里、Ⅴ级航道271公里。

随时航道等级的提升,船舶大型化和高速化趋势明显,水上交通流量和港口吞吐量剧增,而随着江西公路交通的发展,临河、拦河、过河等各种水上、水下建筑物也不断增多,加之江西连年遭遇特枯年份,航道管理形势不断严峻。目前全省航道管理主要采取船艇现场巡航检查模式,管理手段单一,通讯手段落后,尤其对破坏航道设施、乱采滥挖、侵占航道作业等现象整治成效低,应急反应不力,急需提高航道的安全畅通保障能力。

2、江西内河航道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电子海图及信息系统(EC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甚高频通信系统(VHF)、工业电视系统(CCTV)等技术手段成熟,且在沿海的航道管理和海上安全监管中得到广泛运用,在长江干线及珠江口等内河水域也得到了部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江西建立信息化航道管理系统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并且也必将给江西航道管理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同时,江西处置堵航等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仍十分薄弱, 航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3、建立内河航道信息化管理系统设想

3.1航道信息化管理概念

航道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电脑网络、数字通讯、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并整合航道的各种资源,实现航道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航道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科学化,建立航道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实现航道管理各部门之间、航道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以及航道管理部门与水运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及决策支持,促进管理创新,改变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管理程序、增强服务能力、保障廉政建设,并带动港口现代化、船舶标准化及人员高素质化。

航道信息化建设初期以航道视频监控系统、水上交通呼叫中心等建设为重点,以提供航道管理的直观视听手段。逐步建设航道地理信息系统(GIS)、船舶GPS 动态管理系统、水上交通指挥中心等,为水上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最后通过建设水路运输短信平台、航道诱导信息显示系统(LED 显示屏) 等,为水上交通管理信息传达提供必要手段。同时逐步建立航道视频分析系统、航标电子遥测监控系统和水位监测系统等多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3.2 水上交通指挥系统

水上交通指挥系统是通过对各种交通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知识提炼、智能化决策和信息的共享,提高水上交通系统的建设效率和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行、可靠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实现水上交通管理现代化、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上交通指挥系统主要通过建设和整合水上交通呼叫中心、船舶GPS 动态管理系统、航道GIS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航道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诱导信息系统和安全预警应急指挥系统等,并建设以上述系统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等系统,详见图1。

3.2.1 航道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航道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网络通信、多媒体、大规模存储管理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航道地理、基础设施和航道业务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真实航道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的设计、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和综合利用。

航道地理与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是航道信息化的基本功能,通过航政、港政、海事、设备和工程管理,对航道的地理信息和基础的设施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3.2.2 船舶GPS 动态管理系统

船舶GPS 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在船上安装GPS终端,通过GPRS (GSM) 网络将船舶定位数据及时发送到水上交通指挥系统平台,使指挥人员直观了解到船舶的位置分布、船舶状况等重要信息,为指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在指挥中心结合航道GIS 平台,及时掌握船舶速度、位置、航向以及船舶流量等动态信息,对船舶违章行为、交通事故或紧急事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对船舶提供通航信息(水上、水下作业,水文、气象信息,限航、断航信息,重要的安全宣传等) 等水上通航服务。水运企业借助船舶GPS 动态管理系统,很方便了解企业所属船舶的分布和历史轨迹,通过系统的通讯功能,可以轻松实现船舶的运输业务生产调度。

3.2.3 水路运输短信平台

水路运输短信平台主要建设矿山、码头、油库、船厂、航运公司、船舶等单位和企业的短信互动平台。港航管理发送内容包括即时通航信息、通航气象水位信息、证件办理服务提示、政策宣传信息、船舶交易以及供货需求信息等。在水上交通管制的时候,该系统及时向船舶发送水上交通管理指令。

3.2.4 水上交通呼叫中心

水上交通呼叫中心是通过建立呼叫处理平台,开通水上求救电话,通过计算机辅助接、处警,及时受理各类水上报告和紧急事件,提高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3.2.5 航道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旨在重要航段、重点叉口、重要管理点以及流动管理巡逻艇上,建立固定和流动视频监控点。通过建设覆盖全航道的视频监控系统,对航道的通航情况、有关码头、锚地的停泊情况、装卸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船舶违章航行、发生交通事故、航道堵塞、污染水域等情况,以便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迅速进行处理。

3.2.6 水上交通诱导信息系统

在重点航段安装LED 显示屏,由指挥中心根据其它子系统采集的数据动态地交通信息,对船舶进行主动引导和公告。

第6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合同管理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和管理手段,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的自身特点,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全面提高后勤保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在开展精细化管理,实行合同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后勤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后勤的管理者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在后勤服务各方面落实细节管理,提高工作标准,减少或避免工作的失误与不足,实现后勤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加强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是我校后勤管理实现新目标,迈向新高度,接受新挑战而提出的新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核心问题是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的精细化,它具体反映在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之中。

1.规范制度建设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五校整合后,我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且校区分散,为了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便于规范操作,后勤处结合学院后勤服务工作实际,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入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有效地规范了后勤处各方面的工作准则和职工行为。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后勤工作常规规范化基本要求》、《后勤工作检查制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管理制度。如组织召开了房产研讨会,修订了供暖费、物业费管理规定,草拟了《周转房管理办法》。规范了《后勤处处务会制度》,明确后勤处的各项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决策、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及大宗采购等项工作须经处务会集体研究决定。修订医务室管理制度,包括《计划生育、药品采购、公费医疗制度》,起草了《校园内施工管理办法》、《后勤处专项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完善了车队的管理制度,坚持每周的“安全日”学习制度,每位驾驶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做到定期考试、定期车检、并详细记录。

2.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工作程序

我院按照北京市教委办好学生食堂的要求,狠抓餐饮服务管理工作,把提高饭菜质量、稳定饭菜价格、办好学生满意的食堂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学院成立了以后勤主管院长为组长,后勤处处长为副组长,后勤处、工会、学生处为成员的饮食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主管部门、学生代表、学生干部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学生食堂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深入学生食堂检查指导,及时掌握信息。设立了突发事件处理机构,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学生食堂和学生一起用餐的工作制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管理工作中的“一票否决”制度,确保学生吃上物美价廉的放心饭菜。

积极发挥学生伙管会对食堂的监督作用。学生伙管会每天对餐饮楼的卫生、质量、安全、价格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每周进行意见反馈,定期召开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会议,向他们通报当前蔬菜食品价格变动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评议和监督,及时整改,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学院食堂狠抓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工作。食堂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全成本核算;规范劳动用工。餐饮服务中心重视培训工作,周六指定为培训日,月月培训有计划。食堂执行每日晨会制度,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及时总结工作、安排计划。对食堂所有使用的原材料都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做到采购索证资料齐全,进货渠道正规可靠。

3.服务标准建设

(1)重新制定保洁服务标准,全面做好学校保洁工作。每天至少对自己负责区域全面打扫2次以上,保证学校卫生区域的干净整洁。

(2)及时维修检查,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学院设施的管理,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根据各校区具体情况制定周密切实可行的巡回检查路线,各分管管理员、综合维修人员对各校区进行定期巡视,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增加巡回检查次数,必要时随时检查。常规巡视检查每周不少于二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检修人员及时维修,重大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3)建立多元化餐饮形式,满足师生饮食不同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食堂所承担的功能也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学生虽然不是高消费群体,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食堂餐饮标准已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为满足不同口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院在餐饮管理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丰富了校园的餐饮服务,食堂不断推出特色窗口,学生食堂增加饭菜品种,提高饭菜质量,提供多种价位菜品满足不同需求供同学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4)服务工作精细化。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是当前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具体工作上,大到后勤整体、部门,小到班组、岗位,都十分注重后勤服务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学校经过多年对锅炉房供暖细节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在改造过程当中,从锅炉的选型,管网分区的改造,阀门的选择,定压方式的调节,锅炉水泵配备等方面处处考虑细节、落实细节,并采取了分区域、分时段、分温度的供暖方式,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满意度,降低了运行成本,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学校食堂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后勤处会同校工会在各校区开展了食堂技能比赛活动。后勤处、工会及部分二级学院领导出席技能大赛。比赛分为规定项目炒菜、自选项目炒菜、知识问答三个部分,同时设立美食台展示。通过食堂员工集体练兵活动,进一步规范了食堂员工的操作行为,增强了食堂员工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与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水准,为创建安全、卫生、温馨的师生就餐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探索社会化管理的新方法

引入社会竞争机制,由社会力量承担后勤服务任务,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我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紧紧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创造条件,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将自办后勤交给社会行业部门承担管理与服务,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目前校园保洁、食堂、亦庄园区供暖、绿化已委托社会专业部门提供服务。

1.规范合同

各项服务工作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签订了空调系统保养合同;冬季锅炉运行合同;地铁出口导向牌上刊协议;职工体检合同;学生健康体检合同;保洁合同;食堂承包经营合同;配电室委托合同;垃圾清运合同。

2.对服务采购实行招标

今年为了规范新生体检工作,后勤处决定重新招聘体检单位,为此后勤处组织召开多次研讨会,制定工作程序,明确组织机构、组成由后勤处牵头,有学工部领导、二级学院主管领导代表、医师代表等组成的招标小组,对潜在服务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人员、设备、服务水平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招标评审小组审查后,上报校长办公会决定。在新生体检过程中,体检单位随时向学校通报受检学生身体异常情况,医务室可以及时向学生工作部门反馈,使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身体状况,针对特殊病例,采取相应措施,也为新生军训提出参考意见。

另外,冬季锅炉供暖运行服务及制冷维保等工(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作,也从社会聘用服务单位。我们对多家服务单位从技术实力、人才优势及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摸底,并由后勤处、财务处、资产处、纪检监察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组成评审工作小组,对潜在服务单位进行院内评审,认真论证,由评审小组提出候选服务单位,报请上级领导审查决定。如过去亦庄校区的物业费及供暖费支出合计将超过500万元。采用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服务公司整合后物业费供暖费用不到400万元,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为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吸引社会优质资源经营学生食堂,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后勤处对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委托经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食堂招标评审小组对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委托经营的六家投标单位进行了现场考察,评审小组由学校副校长、工会常务副主席、后勤处处长、副处长、学工部处长、各二级学院书记、工会代表、教代会生活保障委员会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招标评审会,除评审小组成员,我们还邀请了其他高校餐饮集团专家、纪检监察办公室等人员,最后评审小组综合实地考察、投标文件、现场简述答疑等多方面情况,对六家投标单位进行评议打分。实践证明,通过院内评审确定的服务单位,切实达到了我们所要求的工作标准,也推动了我校的服务工作水平与社会接轨,按照社会规范的标准为师生提供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

3.根据合同标准,建立退出机制

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餐饮服务由经营方大成顺达公司提供服务,由于多种原因,大成顺达公司没有达到合同标准,后勤处通过召开亦庄校区伙委会、学生座谈会、教工代表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次征求意见,各方一致反映亦庄校区学一食堂二、三层饭菜质量及服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经后勤处处务会讨论,认为该公司现经营情况已不适合继续经营,决定在合同期满时不再续约。通过退出机制的建立,维护了师生的利益。

4.建立和乙方代表沟通机制

后勤处每年两次邀请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实体负责人参加后勤处保障工作布置会,统一思想,相互沟通,要求管理员每天与服务商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保障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

[2]黄莉.浅检推进高校高校管理精细化[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3]冯晓春.冯艳飞.高校后勤管理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

第7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不同地区的父亲称谓也不尽相同;甚至在同一地区,称谓有时也不同。例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们会使用“爸爸”,“大”或“爹”来称呼父亲。而“爸爸”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其它的称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称谓系统中的变化并且想知道导致这些变化的动因是什么。

当提及亲属称谓时,我们似乎要考虑许多社会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社会阶级,种族,家庭关系等。然而,一些学者认为除此之外,语言认同对语言的变体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言认同研究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行为的关系。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关于语言认同的统一定义。黄亚平和刘晓宁在其研究中指出,所谓“语言认同”就是包含名词性的“身份”和动词性的“认同”的一个概念。此外,语言认同不仅关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而且关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因为使用一门语言或一种语言变体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会促进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结合起来。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有些人将他们的父亲称为“爹”,而其他人则将父亲称为“大”或“爸爸”。但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爸爸”这一称谓,这一现象与一些社会因素紧密相连,例如: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语言认同性以及文化心理等。

不得不承认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语言与认同之间的关系,2005年,伯格研究了上海方言与地域认同的关系,通过认同理论解释了上海语言使用的模式。最后,伯格得出结论:方言有效性、普通话的推广,说话者的双语现象以及认同性对上海方言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2008年,傅义荣以他自己的家乡傅村为例,探索导致父亲称谓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得出“爸爸”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社会地位和威望的象征。的确,学者们已经做过很多关于父亲称谓变化的研究。而本文旨在发现父亲称谓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变化以及其与语言认同和文化心理的紧密关系。

二、父亲称谓与语言认同

本文将在特定的言语社区中研究语言认同性。言语社区指的是形成一个社团如一个村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并至少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变体的一群人(Richards, Schmidt, Kendrick, Kim, 2005:642)。此外,言语社区这一概念被认为是描述语言的抽象的,灵活的单元。

长期远离家乡工作,学习或居住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听到家乡熟悉的口音或称呼时,会倍感亲切,这就是语言认同,其大体包含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语言态度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语言和别人的语言的感觉。(Crystal, 1992:157)这种感觉可能令人愉悦,可能令人厌烦。通常,人们根据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以及说话者的个人品质来断定出他们的语言态度。而语言行为是说话者所说的话,是普通话还是方言。

1、 语言态度

本文针对两种语言态度――悦耳的和亲切的,采访了一百个人,如表1。在表格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两种语言态度维度间使用的父亲称谓不相同。当地10-24岁,25-44岁的人更常使用“爸爸”这个称呼。

就悦耳的维度而言,10-24岁,25-44岁,45-64岁之间的人认为“爸爸”这个称呼很悦耳;就亲切维度而言,10-24岁,25-44岁之间82.5%的人认为“爸爸”更亲切;然而,45-64岁以及65岁以上的56%的人认为“爹”或“大”更加亲切。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父亲称谓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表1

态度

维度

10 ~ 24岁25 ~ 44岁45 ~ 64岁65或65岁以上

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

悦耳 8%

(2) 4%

(1) 92%

(23)27.5%

(11) 25%

(10) 25%

(30) 44%

(11) 40%

(10)72%

(18)50%

(5)80%

(8)40%

(4)

一般  48%

(12) 40%

(10) 4%

(1) 60%

(24) 50%

(20) 20%

(8) 36%

(9) 44%

(11)20%

(5)40%

(4)20%

(2)50%

(5)

不悦耳   44%

(11) 56%

(14) 4%

(1)12.5%

(5) 25%

(10) 5%

(2) 20%

(5) 16%

(4) 8%

(2)10%

(1)10%

(1)10%

(1)

总比例100%

(25)100%

(25)100%

(25)100%

(40)100%

(40)100%

(40)100%

(25)100%

(25)100%

(25)100%

(10)100%

(10)100%

(10)

2、 语言行为

为了有效地研究语言认同性与父亲称谓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100位受访者的语言行为,即在不同场合使用称谓的情况,如表2。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公共场合或私下里使用了不同的父亲称谓。研究表明,10-24岁,25-44岁的人会在所有公共场合使用“爸爸”这个称呼,在其它场合,这个年龄段的使用“爸爸”称谓的人数可以达到72%以上。甚至在和老乡谈话时,70%的人都会使用“爸爸”这个称谓。然而,对于那些45-64岁的受访者而言,他们在工作,购物,和陌生人讲话时使用“爸爸”称谓的比例是总人数的69%;但当他们和同乡人讲话时,只有44%的人会使用“爸爸”这个称谓。在工作、商场购物以及和陌生人谈话时,使用“爸爸”称谓的65岁以上的人占总受访者人数的50%,但是当在菜市场购物以及和同乡人说话时,使用“爸爸”称谓的人占总人数的30%。因此对于10-24岁,25-44岁以及45-64岁的人而言,“爸爸”这一称谓在公共场合使用得还是相当广泛,然而,65岁以上的人在与同乡谈话时,更多地会使用“爹”或“大”的称呼。

从表1和表2中,我们不难看出10-24岁,25-44岁的人不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非公共场合主要使用的是“爸爸”这个称谓。但是那些45-64岁以及65岁以上的人们在菜市场里买菜时,与同乡说话时以及与他们的父母谈话时,更多地会使用“爹”或“大”。

表2

亲切

维度

10 ~ 24岁25 ~ 44岁45 ~ 64岁65或65岁以上

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

亲切 8%

(2) 12%

(3) 96%

(24)225%

(9) 25%

(10)825%

(33) 56%

(14) 60%

(15)44%

(11)70%

(7)60%

(8)40%

(4)

一般  80%

(20) 72%

(18) 4%

(1) 45%

(18)375%

(15)125%

(5) 32%

(8) 28%

(7)36%

(9)20%

(2)20%

(2)40%

(4)

不亲切 12%

(3) 16%

(4) 0%

(0)325%

(13)375%

(15) 5%

(2) 12%

(3) 12%

(3)20%

(5)10%

(1)20%

(2)20%

(2)

总比例100%

(25)100%

(25)100%

(25)100%

(40)100%

(40)100%

(40)100%

(25)100%

(25)100%

(25)100%

(10)100%

(10)100%

(10)

三、语言认同性与称谓的改变

在语言态度方面,10-24岁,25-44岁的人更青睐于“爸爸”而不是“爹”或“大”;在语言行为方面,他们也更常使用“爸爸”这个称呼,这说明了其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的一致性。所以,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来说,“爸爸”的认同性比“爹”或“大”的认同性更高。

语言认同性与相关术语的地位和威望紧密相关。在全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普通话是一种更方便的交流工具,悦耳而且很有用。而“爸爸”是普通话中常用的称谓。

四、父亲称谓与文化心理

语言认同性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推动文化心理的形成。本文认为语言认同性是导致父亲称谓不同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文化心理与称谓选择也密切相关。语言认同性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融合。不同语言间的特点越相似,语言认同性越高。正如黄亚萍和刘晓宁所说,语言认同性是一种文化与文化认同性的象征。因此,选择了一门语言或一种语言变体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同样,当人们选择了一种父亲称谓时,他们也就选择了与称谓相关的某种文化。

然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对语言认同性的态度也有重大影响,这与文化心理和父亲称谓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任何一种文化可以接受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会捍卫该文化独有的特点。因此,一种文化心理源于很多因素而不是单一的元素,而且语言认同性有助于发展文化心理。

总的来说,人们通常用一种文化心理观念来代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念。在一个言语社区里,人们通过语言,即共同的文化交流工具联系起来,和彼此交流,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文化群体所独有的文化认同性体现在了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中。通过在言语社区中研究语言认同性,我们很容易发现,当一个言语社区的文化越相似,该社区的语言认同性就越高。在研究过程中,“爸爸”,“爹”,“大”共存于当地的言语社区中,因此,人们意识到“爸爸”,“爹”或“大”是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情境中指代父亲的称谓。那些使用同一称谓的人似乎更加亲切,也更加容易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团体。

在某一语言环境中,一个人代表了开放的,积极的文化载体。当一个人以语言的方式传达文化信息时,其所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就变成了语言认同的标志。因此,语言认同性不仅关于心理和文化,它也是形成文化心理的动因。

五、总结

第8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管理

1.系统总体架构

结合机务段实际需求,机务管理信息平台包含6大系统,每一个系统可涵盖相应的子系统,而整个管理信息平台内的系统又可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

2.各子系统详细功能介绍

2.1机务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机车运用管理、运行揭示管理、乘务管理、乘务员工时管理、安全管理、指导司机安全管理。每个系统相对独立且数据可互通。以运安系统软件为核心,乘务员从出勤到退勤,形成闭环,全程监控乘务员各作业环节的状态,杜绝失控点。

2.2机车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机车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小辅修管理、中修管理、配件管理、人员管理、设备信息化管理。2.2.1小辅修管理。运用科、技术科制定小辅修计划,根据本周检修计划确定机车实际检修日期后进行扣车转线操作,结合早复检提报的活项自动生成JT-28报表,车间各班组工长进行活项分配,职工领活后开始工作,待活项完毕进行交活操作,质检、验收人员验交通过后方可交车。作业过程中,化验室必须出具绝缘油气分析报告,相关职能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后,方可完成。2.2.2中修管理。运用科、技术科制定机车中修计划,按照制定的进度要求,对机车进行解体作业。各班组工长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开始检修。同时各级验收人员现场监控机车的检修质量。机车动态检测结束后,质检、验收人员验交通过后方可交车。检修调度人员进行机车出库操作并将信息传到运用调度后,机车方可上线使用,完成检修机车闭环作业流程。2.2.3配件管理。(1)建立机车互换配件跟踪,实现机车配件寿命管理功能。(2)建立现有配属机车装车配件型号数据库,根据车号确定配件互换还是现品加工,有利于中修机车生产组织。(3)建立机车技术加装改造档案及记录功能,实现机车技术状态跟踪,方便机车技术加装改造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工作。(4)机车配件出入库流转实现“超市化”管理,对机车配件进行标签编码,通过扫描设备对配件出入库进行登记,设备信息直接进入数据库,减少了纸质记录,便于查询。2.2.4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可分为考勤管理、工时管理、培教信息3部分,利用该信息平台,设置与教育科培教系统接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2.5设备信息化管理.安装视频监控、电子指示牌、手持无线终端等设备,按照检修作业实际情况,加装所需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

2.3机车整备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标准化整备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段整备现状及实际管理需要,以整备场为中心,整合资源,实现机车整备作业管理、机车整备质量管控的信息化管理。整备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机车整备管理、整备场视频监控、质量综合控制、信息化调度中心。2.3.1机车整备管理。将车号识别系统、走行部自动检测系统、大功率专家诊断系统等独立设备接入整备系统内,自动提取设备的故障信息,并进行预警提示和综合分析。2.3.2整备场视频监控。整备场站场和三层作业平台安装监控视频设备,监控整备场机车入库、出库、转线和整备作业的实时动态。2.3.3质量综合控制。通过对机车运行质量数据、车载装备数据、动态检测数据、机车整备数据、机车试验数据及油水砂补充等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并结合整备历史数据,对机车质量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故障判定,形成机车质量分析报告,为整备作业提供准确有效的作业指导和依据。2.3.4信息化调度中心。(1)设置电视拼接屏:显示核心为整备场电子沙盘,监控整个整备场机车人员动态。(2)工位分析终端:对轮对、受电弓车顶、走行部图像、轴报、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等项目进行专职分析。(3)语音广播系统:对整备机车状态及活项内容进行实时播报。(4)人员定位追踪:采用北斗定位技术结合电子标签技术,实现机车和人员在整备场内的精准定位追踪。

2.4安全质量分析系统。安全质量分析系统主要包括:2.4.1干部量化:实现对干部日常工作量化任务情况的跟踪、记录与考核,有效的发现安全与质量相关问题。2.4.2专业规范:通过段规章管理体系,实现对所有安全与质量相关的规范进行统一管理,并集成至本系统内。2.4.3安全风险:以段安全规范管理平台为基础,对全段安全规范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动态研判、风险包保、风险盯控、风险评估,并通过红黄牌方式进行展现。2.4.4作业执标:作业指标是对LKJ、STP、6A、调小视频、录音笔等数据进行集成或者将该系统分析结果进行集成展示,并作为安全质量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2.4.5非正常应急:是对应急指挥系统及相关信息进行集成于展示2.4.6岗位资质资格: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系统对关键岗位纸质资格进行统一管理。2.4.7专题专项:是对安全质量的专题专项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分析计划、体检分析、阶段性分析、抽查式分析等功能。2.4.8倾向性问题:包括倾向性问题库分析、重复违章分析、专业分析、延伸分析等,对其进行统一管理。2.4.9设备质量:是确保机务安全的基础环节,系统通过数据集成共享平台,整合各专业设备质量数据,实现对设备质量的管理与分析。

第9篇:信息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提升;路政管理;水平

一、前言

近些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是较为稳定的,并且现阶段我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大幅度提升,我国公路总里程呈现飞速提升的态势,公路路产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在某些层面上使得交通\输业出现了优秀的发展情况,但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也是为我国路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才可以满足崭新的时展背景之下提出的客观要求,对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出一定程度的报这个,保证交通事业可以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已经逐渐演变为了路政管理工作领域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就需要在坚持机制创新,逐渐使得管理措施丰富起来,特别是在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公路路政管理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逐渐的向着科技兴路的方向转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二、施行电子信息化措施对于提升路政内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路政内业工作领域中的精细化管理一般情况之下都是需要使用到各个工作人员合作的基础上才可以完成的,在日常工作的时候因为沟通较为困哪所以消耗掉的无谓精力比较多,从而也就会对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内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需要选择业务能力强、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将路政内业工作领域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好,一定是需要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要求管理人员提升业务及信息技术水平,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并充实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因素是将路政内业工作精细化管理做好一定需要使用到的。

相较于外业管理工作来说,内业管理工作是将外业工作作为基础的,将外业工作过程中得到的各项资料转化为文字、图标以及表格等各种类型的文档或者材料,并在整理好之后上报或者转发到有关部门中储存或者处理。路政内业管理工作水平可以将路政外业管理工作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对电子信心花手段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收集并处理各项路政信息,使得内业管理工作逐渐的向着迅速、全面、准确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也构建起来了各种类型的文书档案。

三、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为路政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做出的保证

科学合理的制定等级备份的档案囊括范围。路政管理部门中各种类型文件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基本上开展的所有形式的工作都是会产生电子文件的,各种类型的文件呈现出来的重要程度并不一样,生成文件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技术环境及文件格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登记备份工作正式开展之前,首先对各个档案的安全风险性、价值以及修改难易程度形成明确且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登记备份工作。

经费层面上的保证。需要积极的争取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对财力理想、信息化资助项目等形式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与此同时在每一年的路政管理信息化专项资金当中,是需要将一部分投入到内业档案信息化工作领域当中,以便于可以为信息化措施的正常施行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逐步依据单位实际情况构建出适应性比较强的安全管理机制。电子文件是由人来编制出来的,针对电子文件开展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都需要凭借人的主观意愿。所以一定需要针对参与到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领域中的人员展开严格的管理工作,以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性质恶劣的问题。依据单位实际情况构建出来一套适应性比较强的安全管理机制,以便于可以对电子文件和从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的行为的形成有效的控制。实际例子得到的结果证明,制定出有效性比较强的安全机制,在保证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性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路政管理工作领域中的零起点信息化建设到初具规模,意志到现在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起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在和路政管理工作的特点紧密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不断的满足时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充分的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崭新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和原本存在的交通规费征管网络机制资源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才可以使得我国公路事业逐渐的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朝瑞.中小型风电企业运用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浅见[A].财务资产与物资管理实践――2015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获奖论文[C].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