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第1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40-01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孕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也涉及到不同的层次和内容,其中,在产科病房中,所涉及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普遍存在,其因素十分复杂。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于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本次研究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并切实有效的根据风险防范前后的时间顺序,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相对应的比较和分析。其中,对照组有20例患者,他们是在风险防范措施之前,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3-41岁,她们的平均年龄是(310±15)岁,其中有15例产妇是初产妇,有5例产妇是经产妇。观察组患者中有30例产妇,他们是在风险防范措施实施之后的,他们的年龄范围在24-37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01±22)岁,其中有21例产妇是初产妇,有9例产妇是经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性资料,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不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12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21产妇及其家属通常情况下,在妇产科中产妇是初产妇的占大多数,这样的话,产妇一方面在分娩、哺乳以及育儿知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都比较匮乏,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F很多不当的行为,这样对于自身和新生儿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伤害。另外一方面,产妇在分娩之前和之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这会让产妇的激素分泌水平十分紊乱,神经系统也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功能不佳,如果对这样的症状重视程度不足,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产妇在分娩前后身体变化情况特别快,如果产妇的家属对于医生的嘱咐不能严格遵守,擅自离院,就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122相关的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前后的整个环节中,护理人员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工作承担人员,护理人员自身所呈现出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产妇在临床护理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对于新生儿的接生和护理的相关环节,要切实有效的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准则,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医院感染的问题。如果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对于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不能及时有效的注意到新生儿和产妇的异常情况,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导致产妇和婴儿不能得到根本上的妥善处理和根本治疗,这对他们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并且是不可逆的。

123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产科的安全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例如,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助产士的接产手法,以及产妇生产之后,对于新生儿的处理,包括对婴儿的脐带处理,沐浴和穿衣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操作,如果有一丁点的漏洞,就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使产妇与新生儿出现比较严重的产伤。 护理人员对于产程图、产程观察表、分娩记录单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如果不能真正意义上完全掌握,并熟练的精准记录,产妇和婴儿都会面临十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促使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和僵化。

13防范措施

131进一步切实有效的增强法律意识要有针对性的号召和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集中学习相应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准则,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各类文书和表格的记录,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的隐患和风险,确保从根本上提升法律意识,维护双方共同的切身利益。

132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切实有效的保证交流能更加积极有效,有针对性的向产妇和家属宣传相应的分娩和哺乳知识,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并构建起更加和谐稳定且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

133积极优化服务理念,最大程度上提升业务水准要树立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保证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并富有爱心,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流程,认真履职,并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有疑难问题,需要及时有效的向前辈人员请教。相关的科室要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锻炼的机会,在最大程度上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自学,或者进一步进行继续教育,促使整个科室的业务水平都能够得到本质的提升。

2结果

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有效地提出更有针对性而又具备规范性的措施,能够使得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有本质的提升和最大程度的改善,也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提升。

3讨论

很多人对于产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不够,而如果一旦出现相应的危险情况,产妇和家属都不能够从根本上用比较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务要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加强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的分析,并注重防范措施的得当性和可操作性。

第2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关键词】内分泌科;护理安全;老年患者;预防措施

中老年人的机体器官往往会发生一定的生理退化,老年人关节会变得僵硬,视力也会更加的模糊,所以在住院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对内分泌科中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了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之前的中老年患者180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99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3-76岁,其中健康患者25例,糖尿病患者135例,其他2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78例,合并惯性病患者91例。另外选取了实施安全护理之后的患者180例进行安全护理,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94例,然后对护理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都可以进行生活自理,无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两组患者各个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实施安全护理之前和之后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护理安全的隐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后期入院的患者实施了安全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对对影响患者安全的主要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对医院的环境向患者做出比较全面的解释,避免患者发生走失。在患者床头悬挂必要的警示标志,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发生坠床时间,同时在医院地面清洁之后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病房内的物品要摆放整齐,比较常用的物品要放置到患者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护理人员为患者发送口服药品之后要督促患者及时的用药,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之间保持沟通,了解患者自身的感受,对患者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必要的安慰。医护人员还要鼓励患者多进行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3讨论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是开展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视觉、听觉、记忆力都会有所减退,他们在住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等一些危险。如果医院的硬件环境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将会大大的增加。因此医院应当在病房和走廊等张贴一定的安全提醒标语。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硬件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患者穿着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老年人视力比较差,同时其记忆力也比较差,经常会发生药物的误服和漏服的情况,所以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发送药物的时候就要指导中老年人正确的服药之后才能够离开。内分泌科室的患者往往病程比较长,患者在长期反复的治疗过程中,精神上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往往会存在着焦虑和厌世的情绪,还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对医院的治疗产生一些怀疑,容易产生一些比较悲观的情绪。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充分的理解,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慰和疏导。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脆性比较大,这给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医院的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于风险的认识,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本组研究发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之后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大大降低,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针对内分泌科住院老年患者采取的安全护理,有利于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谭丽萍.防跌倒标识的建立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2期.

[2]林可可,赵静.住院老年患者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3]李源.护理标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内科,2011年04期.

第3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 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6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85-02

神经内科患者一般自理能力差、感觉运动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精神易变且年龄较高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者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消除护理纠纷的发生,确保医院的声誉,医护人员要必须充分了解影响临床护理安全的隐患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可靠,从而保证神经内科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出院。

1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主要隐患因素

1.1 患者方面。神经内科患者病情易变,是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发生以下安全隐患事故:

(1)走失。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高,对环境的认知度较低、自身记忆力衰退甚至伴有老年痴呆的症状,如果缺少医护人员或家属的陪护,很容易在不熟悉的环境走失。

(2)自伤。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具有精神不正常的问题,在受到环境、事物等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做出自伤、伤人等过激的反应,如癫痫患者在发病时严重抽搐而导致自身舌头被咬伤等。

(3)烫、冻伤。神经内科患者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对环境的感觉能力存在障碍,如使用热水或者冰袋时,可能会因为局部皮肤对温度没有感觉,从而导致局部皮肤细胞被烫死或冻死。

(4)窒息。年龄较大的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多痰,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等问题,在吃饭或者咳嗽时,可能会因为食物或者痰卡在喉咙处而发生窒息,后果十分严重。

(5)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常伴有运动神经障碍的问题,肢体灵活性较差,年龄较高的患者表现的尤为突出,不但在日常行动中比较缓慢,而且经常在早晨刚起床或者晚上去厕所下床时失去平衡而跌倒,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抽搐等问题。

1.2 技术水平方面。神经内科患者所患的病症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且在短时间内容易复发的特点,而患者本身常存在感知障碍等问题,对病患的认知及表达能力有限,对病症和自身感受的描述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更多的则是依赖于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医疗经验,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医院都引进了新的设备或仪器,如果医护人员对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存在问题,则很可能对患者的病理检查做出错误的评估,对患者的治疗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现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在很大比重上具有营养过剩的特点,加上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患者的血管难以辨认,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1.3 医院环境方面。神经内科患者对所居住的环境普遍具有依赖感,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产生抵触甚至过激的心理反应,如果医院的病房环境较差,例如空间比较窄、光线比较暗、周围噪声比较大等,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很容易引起患者焦虑、不安甚至狂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4 护理人员方面。目前,我国的医护人员队伍年轻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而年轻护士难免存在经验少、资历浅等问题,在给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可能会由于不熟悉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患者心律异常、体温变化等问题,从而耽误了患者的正常治疗。此外,一些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等,在巡视病房时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者在给患者打针、输液时操作不当,造成药剂量偏大引起患者不适等,亦或在患者家属询问病情或者护理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态度生硬等问题,回答的内容往往不够全面,容易让家属造成误解,给患者的护理质量增添了隐患,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2 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解决措施

在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众多隐患中,患者的认知能力是很难提高的,因此可以在加强监管制度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主要解决措施如下: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是减少或消除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根本措施,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甚至特殊疾病的特征和护理重点,并且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其次,医护人员要加强训练各种护理技能的操作,如神经内科患者的静脉穿刺等,对仪器的使用不能局限于如何使用,还要了解仪器的原理,否则可能会由于盲目操作而给患者带来伤害,只有熟悉掌握这些护理技能和仪器的使用,才能减少出错的几率。此外,医护人员更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对患儿和陪护家属的要求尽量满足、耐心解释。

2.2 健全和完善护理监控体系。护理人员要具备充分的法律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从自身意识上减少护理工作中误操作的几率,确保患者的正常治疗。为此,医院方面也要加大护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如果发现某些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认真而威胁到患者正常治疗的情况,要及时对相关人员给予适当的惩罚,甚至辞退。同时要定期组织加强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加强药物管理和医疗检测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坚决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侥幸心理,发扬慎独精神,书写护理记录认真、及时、完整、准确、规范。

参考文献

第4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安全隐患;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医院各科室提供医疗器械和物品,并负责对各类器械和物品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如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工作不到位、消毒质量不达标,很可能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激化医患矛盾,引发医患纠纷。因此,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对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关键在于准确找出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规避和防范。本次研究特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1-12月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于2015年1-12月贯彻落实,研究发现,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后,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达标率、质量评分以及其他科室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现将研究数据和结果整理分析完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12名工作人员,包括1名男性和11名女性工作人员;其中1名护士长、7名护士、1名消毒员、3名技术员,最小22岁,最大52岁,年龄均值为(37.1±14.9)岁。2015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总数量不变,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动,最小23岁,最大53岁,平均(39.9±16.5)岁。

2014年与2015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个阶段的一般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1~12月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主要从设备仪器、工作人员、消毒物品、工作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发现的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于2015年1~12月落实到位。

1.2.2护理管理措施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可采取以下护理管理措施进行防范。(1)完善制度: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规范相关操作步骤,并组织护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和抽查。(2)回收、清洗、灭菌操作等细节护理:对回收的感染性医疗物品,应进行湿热消毒、浸泡消毒,再清洗;定时测定消毒液的浓度,如浓度不够,可进行更换;清洗时,应严格按照从污到净的流程进行清洗,对洗涤的质量进行把关;包装时,应在专用操作间内进行,护理人员应穿戴整齐,对各种物品进行正确的灭菌前的包装,物品标签要清晰;灭菌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灭菌后,应对物品进行详细的标记。(3)环境护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布局进行重新规划,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无菌室,并由技术工作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对出现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与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向护士长进行反馈。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2014年1~12月和2015年1~12月这两个阶段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以及其他科室满意度。

质量达标率主要是从消毒供应中心的18项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分别为处理器械、处理辅料、外来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包当日下送、灭菌器使用、器械清洗、物品消毒、灭菌物品包装密闭、无菌包内器械数量、无菌包内器械功能、无菌包内器械种类、无菌包标识、灭菌方式选择、灭菌包干燥、灭菌包内化学指标卡、回收器械、无菌物品发放、灭菌成功。

护理质量评分由10人组成的专科评审小组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取其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工作人员幸福感采用幸福感指数(SD)进行评价,共有37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强。

对我院20个科室发放调查问卷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回收及时度、供给及时度、服务态度以及包装质量等4个方面,每项分值为10分,每个方面的得分取20个科室的分数平均值,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获得的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性别、人员构成、质量达标率)进行x2检验,表示为[n(%)],计量资料(年龄均值、质量评分、满意度)进行k-s检验,为正态分布,满足t检验的使用条件,可进行t检验,表示为(x±s)。P

2结果

2.1两个阶段的质量达标率比较

2014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8项质量指标中有14项达标,质量达标率为77.78%;2015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8项质量指标均达标,质量达标率为100%。与2014年1~12月相比,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x2=4.500,P=0.034)。

2.2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014年1~12月护理质量评分为(86.63±4.64)分,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8.56±4.02)分,2015年显著高于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2,P

2.3两个阶段的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比较

2014年1~12月,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为(142.57±6.51)分,2015年1-12月,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为(153.29±7.83)分,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明显增高(t=3.647,P

2.4两个阶段的其他科室满意度比较

与2014年1-12月相比,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其他科室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安全无菌”的理念,并与医院的其他科室进行良好的配合。但有关调查数据指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容易因潜在的安全隐患导致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进而造成院内感染。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各个科室医疗工作的展开,还关系到患者的个人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本次研究对2014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后发现,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对消毒供应专业要求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医疗物品回收、清洗包装以及灭菌的操作步骤未按照规范化操作要求进行,不够细化和彻底;仪器设备保养不充分,未进行及时的检修;存在一定的职业风险;与其他科室的配合度不够。

针对上述安全隐患,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于2015年1月将护理对策贯彻落实到位,以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作为着力点,对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对供应中心的布局进行调整,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流程进行细化,各环节均设置严格的质量标准,使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工作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并进行定期的专业化培训,有利于纠正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态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并强化无菌操作意识;通过与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与医院各科室的沟通能力。

第5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关键词:感染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所谓的护理的安全,是指在护理的实施过程中,不但要保证治疗效果,还要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之外其他的不良状况。包括在患者心理上和机体上以及其他身体器官的功能上造成的损害或障碍,导致功能缺陷、甚至导致死亡等。这是护理安全的核心和最终的目标,同时也是患者及其亲属,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我科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持续整改,防患于未然,几年来无一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比较2013年10月~2014年4月300例各分150例进行对策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及临床的护理上存在的隐患进行探讨,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感染科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患者的因素 患者法律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维权意识增强,媒体对医疗案例负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很多患者对护理人员,甚至对医护人员持怀疑态度,在配合上并不尽如人意,这就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患者对医疗给予过大希望,对治疗的期望值有些过高,当得到的回复不能满足期望时,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产生医患之间的纠纷,影响正常的治疗和护理。由于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未到达其目标,存在依从性差的可能。特别是年老体弱,或者是营养不良,概率更高。其次,由于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不同,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随意性及盲目性,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的得到治疗。

1.2医护因素

1.2.1本科室的人人力资源无法满足患者需要,随着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力相对匮乏,从而导致很多护士工作严重超负荷,长期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质量有所下降,护理服务不周,难免造成患者满意度下降。

1.2.2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方面,尤其低年资护士,比较年轻,可能会有个别护士素质不高,经验不足,情绪波动大,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力,导致态度较差的情况,有安全隐患风险。

1.2.3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掌握不够,加上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医护团结协作意识,应变能力较弱等,也就大大的增加护理者的工作风险,甚至在护理工作中,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不能按照规程操作,导致存在安全风险,影响到了对患者护理的安全[1]。

1.2.4由于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工作中自我保护的意识严重缺乏。大多数医护工作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护理工作上,却忽视了患者心理上的其他的需求,所以,对于一些护理中的安全风险不能及时识别,并加以补 救[2]。个别医护者的慎独精神不高,不能发现患者新的情况和病情,对于工作中的护理记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出现和患者相关的资料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问题,导致大多数的患者病例信息不完整。

1.3其他的因素 医院在病室的环境上没有做到人性化管理,环境较差、地面滑,而且对此也没有明显的警示和标记等,加上一些灯光不适当、患者穿着不适当的鞋袜,或者病房内的床过高,坐椅不稳,浴室没有扶手和防滑垫,患者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这些都极容易造成患者发生意外。

另外,用药风险也很高,如患者并发症较多,用药较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很多老年患者均并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扩血管药物及利尿药物的使用更易发生意外等,特别是胰岛素的使用,如果注射、服用不能按规定进行,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甚至会加重病情。

2对策

2.1要注重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要经常对护理的工作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举行法律知识培训班等;让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法律问题。

2.2要注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减轻各层级护士工作负担。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不同工作量和不同时间段,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碰到医疗高峰时可以暂时实行弹性排班的制度。特别是现在的优质护理的开展,新的排班模式的推行,新老人员合理搭配,责任护士分管不同的患者,使患者和护士更大程度地相互熟悉,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不适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更好的做好减压工作。

2.3做好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建立科室培训计划,做好人才梯队培养,如科室定期理论讲课操作培训,疾病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及安全有效用药等。对年轻护士应加强各项制度和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4要严格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院护士的责任感。对患者都要做出一个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评估,确定安全的隐患所在。对于那些高危患者,老年患者,要给予更多照顾,并在床头卡上做好醒目标注,对家属的陪护进行正确指导,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患者心理的护理,重视沟通的有效性。

2.5规范科室健康宣教,通过不同方式随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让医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全体参与到疾病的治疗护理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中。改善住院环境,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提供醒目的温馨提示及安全警示牌,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患者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年轻护士对健康宣教的意义不了解,在护士会上强调重要性,做好各项制度,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率。对患者提的意见或投诉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3结果

4结论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安全质量管理是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前提。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我科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持续整改,防患于未然,几年来无一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

作为护理人员,增强工作中的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护理行为规范认真,掌握工作细节以及认真对待每个环节都关乎到患者生命健康。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和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为患者提供安全而且放心、满意、高效的诊疗环境。

参考文献:

第6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第7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对神经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经验总结,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的重视,使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得到安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 】神经外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以及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神经外科患者由于专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且由于长期卧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因此找出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 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病情观察不及时: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员多的科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护理工作要求高,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丧失。

1.2 坠床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癫痫发作等异常精神症状,如床栏防护及约束带使用不当均可导致病员坠床或自伤的危险。

1.3 烫伤:神经外科患者多存在感知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保暖不当或红外线理疗时温度、距离调控不当,热水杯或热水瓶放置不当易发生烫伤意外。 1.4 皮肤损伤 ①神经外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且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感知异常加之营养低下致全身抵抗力低,大小便异常,各种检查治疗搬动不当等均易发生皮肤受损的危险;②患者大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对血管及皮肤刺激性强,加之病员燥动致针头滑脱出血管,液体溢致皮下导致皮肤损伤坏死。

2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分析

2.1 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如对护理核心制度掌握不全面,各项制度及岗位职责执行不力,病情观察不仔细;②人员素质不高,表现在不坚守工作岗位,护理不周,违反操作规程,协作能力及服务态度差,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

2.2 技术因素 :由于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新技术、设备的引进与使用,护士业务不熟,专业知识缺乏,对专科特殊疾病健康宣教不力,沟通不到位;技术操作时不明确操作规程与常见故障的处理,均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2.3 管理因素 :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2〕。①业务培训或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管理督导不力,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②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或分工协调不当,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而出现体力不足,身心疲乏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而影响护理安全;③护理常用物品、器械、设备、药品的完好齐备与否,均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2.4 环境因素:病房结构不合理,用物,设施放置不规范或不妥当,如病床无护栏结构致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地面太滑,有障碍物致患者跌伤等。 2.5 患方因素 :护理工作是护患共同参与完成的医疗活动,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以及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家庭及社会支持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造成安全隐患。

3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 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3.1.1 通过院、科培训,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急预案,医院护理管理规范等文书,使其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 3.1.2 加强“三基”培训,提高专科技能水平,科室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及技术水平差的护士制定“一帮一”的操作月培训计划,护士长亲自督导考核过关;同时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时间组织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并通过护理会诊、整体护理查房形式提高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护理安全。3.2 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预见性地制定干预措施,以防意外的发生。 3.2.1 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痴呆、高龄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各种保护具如床栏、约束带的正确使用方法,检查、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妥善防护,保证安全。 3.2.2 对感觉障碍或减退的患者,应向家属详细反复讲解热水袋正确的应用方法,强调热水袋应用时热水温度不应50℃并加用布套,严禁直接接触皮肤,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减少安全隐患;进行红外线理疗的患者,应告知其不能擅自调节温度距离及碰撞;热水瓶放于规范统一并妥当的位置,以防烫伤意外。因此,在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每位人员均应从思想重视护理安全,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自身行为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兰芳.1028份护理记录相关法律问题分析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39(9):687.

[2] 田继敏.某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37.

第8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关键词: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龄发展趋势,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老人群体是安全隐患较多的人群,其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心理状态转变较快,社会功能减弱,应对自身控制环境突发因素能力日趋下降等。现将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总结如下。

1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安全隐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记忆力逐渐衰弱,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加上视力下降的影响,从而增加普外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如下。

1.1老年患者容易跌倒 普外科老年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降低,夜间光线模糊、地面湿滑、障碍物等会导致患者跌倒[1]。患者头脑反应减慢,记忆力降低,尤其是走楼梯或跨障碍物时,快速转头、站立等情况下,由于无法及时判断危险因素而导致跌倒。

1.2老年患者压疮风险高 大多数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在手术后,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由于缺乏足够的活动量,加上未能及时翻身,容易引发局部压疮,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的舒适程度。

1.3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漏服药物的问题 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普遍存在漏服药物的问题,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呕血、呕吐、痰液黏稠无力咳出等问题的影响[2],导致患者呼吸道堵塞,从而增加窒息的风险。

2普外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相关原因分析

跌倒、压疮、漏服药物等作为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通过分析上述安全隐患,对造成上述安全隐患问题,总结如下。

2.1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与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书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只停留在表面,落实不够到位。在普外科安全管理方面,医院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经验,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

2.2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经研究发现,大部分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低下,责任意识淡薄,这也是造成普外科老年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因素。部分医护人员没有按照医院规定定时巡房,忽视了对患者的关怀,健康指导不到位,导致患者及家属无法预知风险的产生。由于医护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夜间更容易出现各种突发事件。

2.3老年患者自身特点的影响 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具有明显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听力下降、视力模糊、腿脚不利索等安全问题[3]。普外科住院患者大多合并严重的疾病,在手术后更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3加强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对策

对于普外科住院老年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必须长期实践安全管理对策,才能持续提高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3.1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普外科疾病较为复杂、变化较快,与其它科室对比,普外科存在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及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实际需求。在新时期下,医院应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采取科室主任负责制,积极处理各种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在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定和晋升中纳入安全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结合普外科的工作性质,从而制定可行行、针对性的普外科管理质控标准,要求工作人员灵活掌握质控标准的普外科疾病临证护理。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方式,促使普外科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最后,根据普外科应急预案,制定普外科工作流程和预案,积极防范安全隐患。

3.2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存在安全隐患,医院可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医疗技能、职业道德的培训,综合评估培训效果。在强化学习与制度督查过程中,在普外科管理中制定服务行为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规范服务。为了全面提高普外科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使其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通报各种医院有关的安全信息。同时,构建沟通管理系统,制定沟通的内容及流程,有效约束医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及言行举止,确保沟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在普外科中制定出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制度,使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并做到考核细则与奖效挂钩[4]。

3.3加强对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教育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特征,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教育,通过集体授课、新闻媒介、张贴宣传画等形式进行宣传意外伤害防范的重要性,免费发放《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伤害救护手册》[5],以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对于久病卧床、服用镇静、降压、降糖药物的老年患者,必须慢慢改变患者动作,避免避免性低血压而造成跌倒、摔伤等问题。对于能发生压疮风险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通过评估高危患者病情后,实施重点预防计划,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并记录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落实交接班工作。对于容易发生漏服药的患,医护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经济状况、药物反应等[6],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护理对策关键在于评估与记录跌落事件,改善老年人住院环境,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讨论

普外科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普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较多,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较高。因此,必须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充分保障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培训考核,及时发现与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满足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晓玲,李悦.住院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5(1):19-22.

[2]张疏宜,吴东梅,范国才.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444-445.

[3]董梅.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6(5):2690-2690.

[4]顾志英,黄利敏,张慧,等.普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外出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23-125.

第9篇: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院拥有固定床位628张,护理人员333人,年龄23.7岁±2.2岁;学历:本科150人,大专154人,中专29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94人,初级职称213人,护士17人;编制内人数160人,编制外人数173人。在现场管理实施前后1年分别各抽取200例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纳入标准:意识清醒,具备一定的听、读、写及理解能力,能进行简单交流。排除心、肝、肾、肺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史及恶性肿瘤晚期的病人。实施前选取的病人:男112例,女88例;年龄18岁~72岁(48.3岁±3.8岁);学历:小学32例,初中68例,高中56例,大专或以上44例。实施后选取的病人:男110例,女90例,年龄18岁~75岁(49.2岁±4.3岁),学历:小学30例,初中65例,高中55例,大专或以上50例。两阶段病人性别、年龄、学历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院未引进现场管理前实施常规性管理,于2013年3月起引进现场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分析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由护理部对病人就诊及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事件进行调查,并及时将安全隐患事件上报及统计。②结合护理安全隐患及调查结果,运用反馈方法分析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并加以改进。③成立现场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现场管理小组长,由科室副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担任副组长,由护理骨干担任组员,共组成8人小组。小组成员负责讨论及制定现场管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及责任区域,并在科室公告栏中公布结果。实施现场管理前后提出整改意见,肯定管理效果,并在公告栏上公示。④现场调控:现场管理小组成员每天于早上、下午、晚上对病房进行巡视,掌握每间病房基本情况,调节及控制各环节的运作,护士长每天对病房管理效果进行考核,记录潜在可能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不良因素。⑤制定具体化改进措施:明确护士长职责,合理运用资源,降低护理成本;精细化管理,为病人营造良好而温馨的病房环境,在各室物品处贴上标签,对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加强与病人沟通,尊重病人知情权;定期对本院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涵养;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⑥在岗检查:护士长监督各科室护士是否在无特殊事情下擅自脱离岗位,对于上班期间必须离开岗位的护士必须由其本人向护士长请假,并安排其他护理人员顶替。⑦突况处理:对病人出现的突况,如药物过敏、用药错误、各种并发症等,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不良事件至护理部。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实施现场管理前后1年分别应用由科室护士长参考《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设计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内容共包括22个条目,6个维度,分别为一级护理(3个条目)、特级护理(3个条目)、病房管理(4个条目)、文书管理(4个条目)、重点环节管理(4个条目)、急救药品管理(4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方式,1分~4分分别为差、一般、良好、优,总评分为各维度之和,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②病人满意度:实施现场管理前后1年分别应用《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含仪表举止、文明用语,共计15分)、护患沟通(含入院接待、入院指导,共计25分)、业务水平(含技术水平、巡视情况、整体水平,共计20分)、健康教育(20分)、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总分为100分。③记录两阶段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

1.4调查方法

分别于病人出院时向其发放《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问卷填写前向病人讲解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让病人当场填写。两阶段均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200份,有效率均为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标志,护士长作为护理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对质量持续改进及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场管理强调运用科学的管理标准、制度及方法,从而为一线护士提供指引、指导、培训、监督、检查,并最终提高护理质量。相关研究指出,临床上大部分不良风险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生与众多环节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改变引起的。因此,加强护理监督,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管理不严谨是引起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本院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于2013年3月起引进了现场管理理论,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一级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从而提示现场管理能有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改善护理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现场管理引进后,规范了各种操作流程,对各类物品摆放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加强了对病房巡查力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管理及主动服务意识,因此提高了本院护理质量。实施现场管理后病人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总体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现场管理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及用语标准,培养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沟通方式,促进了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引进现场管理后,本院住院病人坠床、跌倒、意外伤、非计划性拔管、给错药、文书记录错误等安全隐患事件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与陈璐等一致。这可能与引进现场管理后,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了各种规章制定的建设,完善及规范护理监督制度,设定安全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因此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