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农业水资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水资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水资源管理

第1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学管理;水资源;水安全;污染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并伴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尖锐和激化。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逐步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大水资源费计征力度,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水权、水市场理论。以新思路、新视点、新实践促进我国水利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水资源的短缺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一话题在前一阶段被闹得沸沸扬扬,尽管问题的提出者似乎是别有用心,但是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2%,估计我国人口已达到14亿。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要解决吃饭问题,首先要有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绝对量居世界前列。然而这些资源由14亿人来分摊,人均资源量就非常少,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所以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短缺是制约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6位,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O,人均只有2480O,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中国国土的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工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对用水量占总用水量80%的农业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对于农业水资源来说,问题还不仅仅是短缺,更为严峻的是在21世纪,农业用水量只能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用水的增长不可能是无限的,当达到一定的极限状态时就会出现零增长,世界上有些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如以色列就已经或将要出现这种现象。

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会出现大幅上升,在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农业用水势必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水资源将出现负增长。

二、现代农业是高效用水的农业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一切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中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农业,中国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其根本条件之一就是有40%的耕地是灌溉农田以及建立在灌溉条件下的作物多熟制与高产栽培综合技术。 在无水利投入的情况下,中国的土地仅能养活4.12亿人口。多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而这个增长是和灌溉面积的增长同步的,所以说要达到粮食产量达5000亿kg的目标及21世纪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扩大灌溉面积。据专家预测,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灌溉面积必须达到667万kO左右。

要扩大灌溉面积,必须有足够的农业水资源,然而现实是农业不可能长期维持用水第一大户的地位,未来的农业用水只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用水量是不能增加的。因此,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从农业节水上挖潜,从而达到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

由于中国对农业水资源管理不善,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水资源的浪费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主要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0.6,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半的水白白浪费掉了,在田间灌水中,习惯了大畦漫灌,每次的灌水量过大,总的灌溉定额也偏大,北方灌区的灌溉定额高出作物实际需要的2~5倍,浪费是惊人的。有人估计,每年农业浪费的水量达1000亿O。

所以说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不仅是必须的,因为农业水资源的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也是可能的,因为农业用水还存在着很大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三、科学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业灌溉将水自水源输送到农田,满足作物需要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灌溉输配水系统,将水自水源引至田间;第二个是在田间地表水入渗到土壤中,在土壤中再分配转化为土壤水,而后被作物吸收;第三个是作物吸收水分后通过光合作用将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最后形成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

高效用水的目标是极大地提高上述三个环节水的转化和产出效率,既节水又高产。在第一个环节上,要提高输水的效率,其措施是通过工程的投入,实行输水渠道的配套、防渗,将来实行输配水管道化,从而大大减少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在第二个环节上,要合理地调控农田水分状况,使引进田间的水最大限度地为农作物所利用。在第三环节上就是要调控土壤和地表面附近的大气环境,使农作物的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对于第二、三环节要逐步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水技术、田间覆盖保墒技术,并加强田间用水管理。

中国高效用水农业的形成必须以农业灌溉技术变革为前提,而农业灌溉技术的变革又是以现代农田灌溉理论为先导。其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是:以高效用水为节水高产的灌溉目标;以土壤水分转化和消耗规律为中心的农田土壤―植物―大气(SPAC)理论;以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中心的作物需水规律;以水分调控指标和手段为中心的技术体系。

目前,先进灌水技术的推广步伐正在加快,但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国仍将以地面灌水为主要灌溉方式,因此,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应是目前推广先进灌水技术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有:①加大田间流速以减少渗流;②实行输配水的管道化以减少用土渠输配水的沿程损失;③对现有渠道进行防渗改造以减少渗漏损失;④发展间歇灌溉,以增加灌水流速,减少深层渗漏损失。

应用“3S”技术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发展高效用水农业。例如,建立“田间墒情监测网系统”,对全国的农田墒情进行监测,为农业灌溉用水和抗旱减灾服务。

监测土壤墒情,同时与当时当地的作物需水量相结合,从而确定灌溉用水是精确管理田间用水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目前发达国家的先进灌区都以墒情监测作为节水和用水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土壤墒情资料、作物长势资料确定作物的灌溉水量及灌溉时间,及时提供用水信息,从而使农业灌溉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确化,达到农业用水的科学管理和节水的目的。

四、进一步治理对水的污染现象

第2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1.农村水资源开发使用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1.1生产建设与水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众多周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上,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具体到农村,缺水现象更加突出。因为水资源短缺,导致每年农村约8000万人口面临饮水困难,在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上,更是造成每年约300亿m3的水源短缺缺口,极大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增多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化,农村水资源形成的缺口将会变得更大。

1.2过度开采地下水

我国农村地区,随着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逐步扩大,原有的地表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用水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将地下水作为新的开采对象,造成了农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1]。现阶段我国农村用于地下水开采的漏斗面积超过10万k?O,由此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直接影响到农村各项水利设施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农村各项成本,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用水安全构成了威胁。此外,由过度开采地下水所引发的各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水质恶化、水位沉降、耕地渍化等。

1.3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农业用水占据我国总体用水量的70%,是名副其实的用水大户,与庞大的用水量相比,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却不足45%,反差较大。西北农村地区,水源匮乏严重,农业用水占比高达90%,但灌溉渠系在水源利用效率上更是低至40%,与国外农业用水效率相比,差距明显。“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较为粗放,既浪费了水资源,又不利于粮食产量提升。此外,在生活用水上,农村地区也存在水源浪费现象,水管不加紧拧,各种滴水、漏水、冒水现象屡见不鲜。

1.4农村水污染严重

造成农村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水源意识淡薄,导致水源使用过于随意,二是排水设施匮乏,任由农村各类污水任意排放,给农村水源造成局部污染,并逐步扩大[2]。此外,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农村企业,在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因为不注重污水处理,将未作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农村湖泊、河渠等水域,造成地表水体营养化及地下水质趋于恶化,进一步加深了农村水污染。农村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激化了生产与水源在供需方面的矛盾,给农村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形成威胁。

2.农村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探究我国农村水资源问题的原因,有水源不均、气候环境变化及农村人口基数大等客观因素,但从问题的表象中也渗透出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深层问题。为促进农村水资源管理优化,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2.1强化农村水资源管理机构的统一性及联动性

农村水资源管理中,存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等现象,各个水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协调一致,部门联动的管理局面,给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后期水源治理造成阻碍,同时也是造成农村水源低效利用、污染加剧及不合理开采的体制痼疾。基于这一状况,要打破原有的“多龙管水”的不利格局,统筹水资源管理部门,筹备建立统一的农村水资源管理机构,实现水源开发使用、配置治理及节约保护的一体化,建立农村供水、农村用水、农村排水、节约用水、水源保护及污水处理等水资源全程管理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农村水资源出现的各类问题,保障农村水资源持续利用。

2.2促进农村用水的科学化、制度化

浅层微咸水是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类型,具备了开采较易、补给较快的优点,应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可采用深井与浅井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咸淡混烧技术,资金投入少,经济效益明显。灌溉水井要实施水量计量办法,着力探索农业水权在管理及分配环节的有效制度,培育壮大水权市场。提高农村居民水权意识,在水价制定和水量分配方面充分听取农民意见,提高农民在农业灌溉用水方面的节水意识[3]。

2.3建立完善农村用水激励机制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农村人口在数量上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我国各个地区都将面临水源紧缺这一严峻挑战。因此,合理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农村水资源管理来讲,要首先使农村群众明晰水源状况,提高其节水意识。建立完善农村用水激励机制,广泛宣传节水观念,强化落实,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促进农村居民节水观念的全面普及[4]。在农业用水量的动态监测、农村水权转让、用水许可等方面建立常态化的制度,调动水源使用人员及水源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水源科学高效使用。

2.4提高水资源管理透明度及民主化

在广大农村地区,在水资源的监督管理上,尚没有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而农村水利站等机构往往又疏于对农村水资源的管理。行政部门在水资源管理上缺乏专业性,管理环节难以保障信息的准确公正,农民群体也无法真正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当中,透明度及公平性不足,由此引发的水资源纠纷层出不穷,使农村水资源管理困难重重。基于这一弊端,要极力推行农村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化及民主化,建立农村居民与水源管理部门的沟通平台,及时化解水源纠纷。

第3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紧缺,水资源这一基础性资源已转变成战略性经济资源,以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配置为当前工作重点,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治理水资源,采用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求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水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结合水资源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与合作共治性等基本属性加强水资源地管理,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实现生态发展的平衡。此外水资源的管理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各界都应加入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队伍中。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体制不健全,水务一体化改革进展缓慢

政府作为单一的管理主体,存在政府部门的行为目标与公众利益的不一致性的现象,政府虽然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但实际运行上,政府并不能永远做到公正无私。政府机构的各层管理人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也会考虑自已自己的利益。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并非是一个超然的实体组织,而也会考虑政府机构利益。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政绩目标,使得水资源利用的效益不断下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也就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出现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等问题。政府垄断型管制模式导致政府水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效率低下,还有就是政府能力的局限性,而水资源非政府组织也存在较浓的行政色调,个体对水资源的利益诉求不能被很好的解决,使得水资源管理缺乏公正与效率。大量水资源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利用,违反自然规律的水资源开发项目遗留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等都使得水资源管理没有达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2、未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水意识淡薄

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现在实行农业用水免征水资源费等政策,都会影响水价,水价过低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甚至导致水资源浪费。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还存在。我县大部分农田还沿用过去的漫灌方式,使得大量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缺水和浪费水并存尴尬的现象。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以致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上升,缺乏统一规划,国家一些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也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地面沉陷、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资源含量高产品通过政府调控手段大量补贴城市,城市居民享用水资源的条件远优于农村居民,城市用水一年比一年增多,价格背离价值 ,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对我国现行的水资源政府垄断型管理模式对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形成的制约有一定的缓解。减少用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需要公众参与。目前水资源最大的危机是水管理与水利用的危机,景观等奢侈用水消耗较大,且二次利用效率较为低下,类似水资源浪费现象无法强制管理。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有利于节约用水才能成为社会风气,单从这一方面考虑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大部分公众却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导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一直存在。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公众参与的意识。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1 、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鉴于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完善的现状,作为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加大监管力度,以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因而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要求水资源管理人员根据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合理分配水资源,在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同时,着力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水资源管理人员应不断参加各类培训,丰富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2 、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针对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混乱的现象,作为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统一管理,同酬安排,制定水长期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切实履行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的开发分配计划,致力于自身监督职能的发挥,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3、不断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鉴于当前很多人的节水意识不强,旧有观念没有完全摆托,不仅不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爱护,还导致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体现水的真正价值所在,因而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不断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推行既体现社会效益又能促进节水的水价政策,试推行阶梯式水价,同时注意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从根本上确保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科学规划管理水资源的利用

作为专业的水资源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充综合考虑生活、工农业以及城市等多方面的用水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地表水的储量实际情况,并掌握各时期期的水资源状况,为更好地制定科学的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的计划做准备,使有限的供水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应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水资源管理部门与环保部门等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工作,推广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控制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达到城乡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水资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5、推广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教育

为更好地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作为管理部门应加大推广和提倡高效用水的宣传力度,呼吁公众参与到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行动当中。特别是工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必须规范和整顿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推广宣传节水方式。就农业方面来看,政府安排加大农业基本设施投入,应尽一切可能地摒弃传统的灌溉技术,而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喷灌等技术。又如在工业方面,应当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可以要求其通过工艺设备的革新、废水的回收和利用、高效换热技术、汽化冷却技术等一系列高新节水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水的浪费和用水量,从而提高节水效果。只有真正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才是节水的长久之计。

公众自主参与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关系到每个人地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义务,自主参与到节水的洪流中,只有公众才能成为水资源管理坚定的维护者;只有公众真正参与水资源管理中,才能使水资源成为有价值的社会资源。

结束语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造福大众、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充分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持久之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水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加强水利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还应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安刘书俊.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J].开发研究,2008(3).

第4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新疆;水资源管理;新思路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对人类影响非常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与水利单位的关系更加密切。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需要对新疆的水资源进行创新管理,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新疆农业健康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新疆水资源特点分析

1.1水资源基本情况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新疆在过去的20年内平均年降水量比之前增加380亿立方米,降水量的增加使新疆成为雨水量大的区域。近些年新疆地区雨水偏丰,使农业生产的灌溉率和灌溉面积增加,虽然丰富的雨水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利好条件,但总的来说,新疆供水量和用水量还是不能达到平衡。当处于枯水期时降水会大幅度减少,再加上自来水的急剧减少使新疆的农业生产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正常需求,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1.2水资源特点首先,在新疆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高,但是国土平均产水面积偏少。人均水资源是全国平均的2倍,而单位国土产水却只是全国平均的1/6。单位国土产水量偏少使新疆沙漠化严重,如果对区域内河流进行过度开发,会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其次,在新疆地区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在新疆地区,地形属于三山夹两盆的情况,平原少而山区多,水资源南少北多,东少西多,水资源在分布平衡上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新疆以天山为界将其分为南疆和北疆,北疆的区域面积大概占新疆总面积的28%,南疆占新疆总面积大概为72%,但南疆和北疆的年径流量却都占50%。新疆西部地表水比较丰富,占新疆地表水总资源的93%左右,新疆的河川径流大概有20%是由冰川融雪供给的,所以区域内河流的径流大概有70%集中在每年的6月到8月,春天容易干旱,秋季容易缺水,而夏天容易发生洪涝,导致新疆在区域内一边是洪涝一边是干旱。再次,新疆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人与自然争水的现象严重。新疆在同纬度地区属于降水最少的区域,沙漠和戈壁等占新疆总面积的48%左右,由于干旱雨水量少,所以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人工修建的绿洲和天然的绿洲争水现象比较严重。新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人工绿洲,面积已经扩大了约2.2倍,但是人工修建的绿洲对水资源消耗特别大,使天然绿洲的面积逐渐减少,造成新疆土壤沙漠化严重。

2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从用水结构来看,新疆用水量占全国第一位,其中南疆用水量最高。从新疆的供水水源来看,地表水大概是地下水的3倍;从新疆的再生水源情况来看,南疆地区地表水供水量大,东疆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疆的用水量快速增长,过去的15年间增长了1.24倍,地表供水量增长了1.03倍,地下水供水量增长了6.26倍。在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量比之前增长了大概4%,引水工程供水量比之前增长了12%。随着工业和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量的稳定增长,新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稳定增加。

3新疆水资源管理问题

3.1农业用水增长速度快在新疆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5%左右,占的比重大,而且用水效率比较低。干旱地区的以色列农业灌溉用水量也一直保持在65%左右没有快速增长。由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所以部分地区用水浪费严重。3.2退地减水计划落实困难新疆地区按照国家下达的用水问题目标进行用水量控制,主要是控制农业灌溉面积。但由于农业生产用水是必需,而且退地减水的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多部分联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具体的补偿政策和实施办法才能正常实施。3.3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平衡脆弱目前,对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已达到70%左右,农业灌溉用水的过度开发使新疆虽然处于丰水期,但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如果不改变目前对水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格局,那么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新疆用水风险将增加。

4新时期新疆水资源管理思路

4.1建立制度,严格实行退地减水计划,以实现用水问题的控制退地减水主要是降低对新疆区域内河流的过度开发,是实现新疆用水总量控制的关键。新疆自治区要建立制度以有序推进退地减水计划,通过对地方政府的督促以促进用水总量方案的尽快完善,将用水总量问题提到日常工作日程上,由相关部门领导抓,以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4.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河长制为契机,全面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加强各兵团之间的合作,通过对立职能明晰、权利责任明确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来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各兵团成功经验的推广,建立各兵团内不同层次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对各兵团用水协调和监督,达到新疆区域内共同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严格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4.3加强水资源短板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国家用水总量目标为基准,以现代化水利建设发展为方向,加快骨干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推进新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短板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的调度。4.4增强水资源监控和计量能力加快新疆区域内水资源监控和计量能力,以实现对新疆各区域内水资源的管控,通过提高计量能力为统一用水提供准确数据。在水资源统一管理上建立管理平台,以实现用水量的在线监控和信息在线采集,做到水资源的科学监控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陈雷.新时期治水兴水的科学指南[J].求是,2014(15):47-49.

第5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深圳市;水资源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深圳市是我国经济发展重镇,工业化水平高,人口密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然而,虽然深圳市地处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地区,但是深圳市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没有充足的客水补充。因此,深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显著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曾经出现过全市性“水荒”。

1深圳水资源紧缺主要原因分析

1.1水资源供应不足

位于沿海地区的深圳市的淡水资源紧张,其主要的原因是广东省境内的几条大江,例如珠江等,均没有流经深圳市,从而造成了淡水补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深圳市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林地、植被,导致土壤流失率加大,土壤的水分涵养功能退化严重。林地、植被被高楼大厦、工业厂房代替,城区内土壤保水能力急剧下降,大量的雨水直接流入海洋。在夏季暴雨频发的季节,深圳市地面水流量巨大,但是无法有效地疏导、排泄,从而导致城区大水泛滥。在旱季,部分流经深圳市的河流,经常会发生枯竭、断流的现象,季节性缺水经常出现。此外,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开发建设,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使得水库、河道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1.2用水需求迅猛增长

作为我国的经济重镇,深圳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人才涌入,深圳市流动人口数量大、人口基数膨胀快。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深圳市对工业品、农业品的需求迅猛增长,从而加剧了工业、农业的扩张,导致工业、农业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大。在家庭、卫生、保健等方面,深圳市的用水需求也迅速增长。相关研究表明,1986年深圳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的总量是8156万立方米;而2004年深圳经济特区供水总量约为11.49亿立方米,是1986年的14倍,而2010年,全深圳市供水总量为16.7亿立方米,是1986年的20.47倍。深圳市现有的淡水资源量难以在短期迅速提升,急剧增长的人口规模必然导致深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持续降低。

1.3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深圳市还没有建立起十分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农业、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在水资源的管理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尽管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办法,但是水资源的分部门管理与统一协调管理仍然没有能够有效地落实。在水资源管理上,水利、建设等部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时有发生。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大量耗用,深圳市地下含水层与河流水量受到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污水处理机制没有得到充分贯彻落实,城市污水没有及时地处理,进一步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得用水紧张进一步加剧。

2深圳水资源战略分析

深圳市水资源战略配置是指关系到未来深圳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完善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对具有全局性、远期性的资源进行战略性占有,抢占有利的相关资源,包括战略性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即国土资源、森林资源即水源涵养林、水利资源等。深圳市水资源战略配置主要有三大目标和任务。首先,建设新丰江输水管道工程。这一水源工程可以在东江输水管道检修,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或者东江水源被污染时,发挥保障作用。其次,实施西江引水工程建设,进行远期水资源战略配置。这是深圳水资源安全配置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在水资源配置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改变单一靠东江引水的局面,削弱对东江水的高度依赖程度,将改变在同一个区域和流域取水的格局,真正完善优化了深圳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第三,加快扩建公明、水清林径水库以及兴建一批新水库。这些水库扩建、新建后,全市水库的总库容将达到10亿立方。在断开境外水源时,可以自供6个月,香港可以达到8个月,深圳市在这方面还有所不足,需再进一步扩大一批水库。

3深圳水资源战略实施对策

3.1“开源”――推进境外引水工程建设

兴建境外引水工程,充分利用邻近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解决深圳市境内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是缓解深圳市用水紧张重要战略选择。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深圳市在境外调水工程,解决深圳缺水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深圳市的东部供水水源、供水网络干线工程全线完工。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从东江处取水,将水引至松子坑水库。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重点推进实施西江引水工程,确保远期供水安全。改变单一靠东江引水的局面,削弱对东江水的高度依赖程度,将改变在同一个区域和流域取水的格局,真正完善优化了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3.2“节流”――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是缓解水资源共需矛盾的重要战略对策。就目前深圳市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而言,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均有着较大的节水潜力,通过协调三方用水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圳市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改造项目,通过灌溉节水可以节省的农业用水量为20%。通过重复利用工业用水,促进工业用水循环使用,可以每年节约0.2至0.7亿立方米的工业用水。在城市生活用水方面,虽然人均耗水量并不适很高,但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如果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行生活用水节约措施,就能够有效地节约城市生活用水。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不但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如果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总量降低,其废水、污水的排放量也会相应的降低,这对可持续利用淡水资源、保护环境有着积极地意义。所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用水紧张现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相关部门必须将节约用水定为战略目标、任务来执行。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当把节水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宣传节水的意义。

3.3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多头治水、多头管水,是目前深圳市水资源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水资源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指导、统筹兼顾、协调组织的有序局面,水资源管理没有实现科学、统一、高效的管理。例如,水质管理与水量管理的分散,环保部门负责水质管理,而水量管理主要是由水务部门负责管理;农田灌溉工程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分散,农业局管理农田灌溉工程,水务局管理城市水务,农业局没有纳入到深圳市水务总体规划管理中,从而使得统一协调的管理难以推行;水电管理与水利管理的分散;水土保持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与生活用水的分散。现在实行大部制,市水务局还是独立的,为深圳的水利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区和街道,就把水务划入环保局,行使职责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干扰,对水资源发展犹为不利。分散的水资源管理阻碍了深圳市淡水资源的统一配置,不利于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责任的分散,使得水污染管理难以得到有效地落实,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紧张。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圳市必须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高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的战略配置,直接关系到深圳今后的发展进程。从深圳市水资源现状来看,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水资源发展战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就将难以有效满足深圳社会、经济、人口快速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深圳市实际情况,不断地推进境外引水工程建设,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

参考文献:

[1]乔光建.区域水资源保护探索与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王汉祯.节水型社会建设概论[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张岳.中国21世纪水危机与节水[J].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07).

第6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其中水污染问题导致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的现象尤为普遍,已经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困扰了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

依据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当前国内的水资源主要由地质矿产部、水利部等共4个部门协同负责管理,实际的水资源管理过程当中存在十分严重的权利分散化现象,主要反映在以下5个层面: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水资源管理的权限分配;②不同物理属性的水资源管理的权限分配非常分散,例如地表水、地下水的管理分别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③不同的水资源管理环节之间的分散,例如水量、水质、防洪、供水等环节的分散;④不同用水部门的管理权限分配,例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管理的分散;⑤水资源管理的最高决策权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层、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分散。产生这种分散化管理现状的直接原因在于诸多部门联合参与水资源管理工作;加上沿河源诸多省市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更加导致了负责水资源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远远超过上述的诸多政府机构。

2.我国水资源管理当中存在行政分割的问题

公共资源要想实现有效的管理,其管理机构必须拥有公共权威;并且只有负责水资源管理的政府机构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时,水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够合理顺利地开展。当前国内难以实现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其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各个水资源主管机构管理责权的分散化。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统一配置和管理水资源的权威部门,就导致了各个主管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总体上说,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措施和政策正在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但是当前水资源的管理状况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责权相关的法律关系非常模糊、水资源价格不合理、市场投机行为普遍存在等等,导致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下,存在诸多不必要的浪费,而不协调统一管理调度机制又进一步增加了实现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的难度。不少地区仅仅基于本地发展的短期需求,盲目实施各种水资源相关的项目,实际的水资源分配工作普遍处于无政府状态。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诸多事务正处于中间过渡阶段。现行经济体制的二元特性即双轨制,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具体制度的频繁波动,制度实施过程的不稳定性以及制度构建过程的不稳定性,导致了违背法律普遍适用原则的行为普遍存在,更加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分割现象的盛行。这种特殊的不稳定性推动了人们尽可能地利用当地存在的水资源。只要水资源产权的不稳定和组织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健全存在,就会导致水资源耗竭危机的产生。如果水资源相关的制度朝令夕改的现象时常发生,其还会强化这种制定的不稳定性。

3.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相应策略

3.1加快水资源产权体制改革,构建水资源的上下游补偿机制

依据效益优先的原则而制定的水资源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和阻碍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与此相关的资源分配政策还会导致上、下游区域居民收入水平甚至就业层面存在诸多的不公平。而解决这种不公平现象的重要措施在于依据经济发展权分配水资源,即为通过深化水资源的产权体制改革,明晰确定水资源的所有权,构建水资源“谁利用谁补偿”和“谁收益谁付费”的效益与费用补偿机制;基于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利益的核心目标,构建协调统一的水资源市场机制,利用市场交易确保全流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水资源的区域性分布现状﹑诸多地区不平衡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这就导致了客观上调配地区间水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上游地区存在非常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其具备巨大的节水潜力;其次,部分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极为迫切,水资源缺乏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往往愿意提供适量的资金而换取充足的水资源。这就导致了分别拥有水资源需求和供给而且能够进行市场交易的双方产生,即下游提供水风险规避资金和上游潜在的水资源供给能力进行交换,这样就能够解决水短缺问题,而且支付上游资金也会推动节水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水资源的总体收益。与此同时,上游获取的下游支付费用,可以投资农业的节水灌溉系统,在降低水总量的同时继续增加总收益。

3.2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权威,推动水资源统一管理

区域的水资源分配实质上是利益层面的分配,其分配核心在于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对于各个流域来说,需要多个行政共同参与分配区域共有的水资源才能够避免诸多的利益冲突。协调各个行政区域的利益冲突,推动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必须构建统一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公共权威,废除过去管理职能设置重叠、多头管理的落后管理体制;应用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协调相关的利益冲突,实现统一管理水资源全部流域的目的。在部分严重缺水的地区,应当尽快构建权威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依据水资源相关的法律并综合考虑该区域实际状况,设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合理分配水资源的使用权,协调处理好与水资源相关的诸多利益纠纷,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应当全权负责本流域所有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分配、开发、保护、治理、利用的全部活动,循序渐进地对机构职能体系、管理机构体系、法律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融资投资机制、水资源产权交易的制度保证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健全,实现流域内部水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4.结语

目前国内公共供水部门还难以实现政企分离,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造成上下游区域水资源的交易成本昂贵,水资源供求双方的不成熟而难以突破诸多交易障碍以及实现水资源的市场交换,所以,必须构建相关的组织机构来代表各方的利益。地方政府部门作为水资源流域内部最适合的代表者,较大程度上代表该区域用户和流域地区的利益。具体来说,应当在流域委员会内部构建针对各个水资源流域的分配协商委员会,其能够实现各个流域省区或是地区共同协商分配水资源,另外构建水资源的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分配制度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马平,王慧敏,张莉,佟金萍.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的准市场机制与战略演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8,23 .

第7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 路径

塔里木河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全长1321公里,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最长的内陆河流域,流域所在的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逐年增加,塔里木河流域的生产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加,相应的生态用水量逐渐减少,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塔里木河流域的许多地^出现了水资源严重不足造成的生态恶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在塔里木河流域开展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探索水资源管理路径,寻求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

塔里木河流域的特点是: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四大源流流域的冰川融雪是补给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水源,同时也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部分。作为开发西部的一项重要工程,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持塔里木河流域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方面。目前来说,塔里木河流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手段,水量调度的管理效率不够,而且灌溉面积逐步扩大,人口压力持续增加,上述行为造成了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具体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排污造成水质恶化

近些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内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这就造成了流域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大幅度增加,加上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减排措施,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另外一方面,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和农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在造成用水量增加的同时,还由于农药化肥的大肆使用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2014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全年期一类水质25%,二类水质69%,还有部分的三类水质。而在枯水期,三类水质的比例已在60%以上,而一类水质却减少为20%以下。

1.2管理效率不足

塔里木河流域存在水资源管理效率不高,没有采取合适有效的管理方式,水利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对水资源进行调控。调查结果发现:农田灌溉用水无法得到满足,塔里木河流域每年新增的灌溉面积将节约的灌溉用水量基本全部占用,造成了年年节水,却年年看不到节约出的水的尴尬现象。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以来,国家采取了多项举措,开展节水改造、水资源调动等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未能达到要求,水资源管理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2.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路径探究

结合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排污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导致了优质水资源不足;由于管理效率不足,无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路径。

2.1通过水质调查,找出污染因子,提高水质

2.1.1调查塔里木河流域的重点污染因素

排污量的增加导致了河水污染现象逐年家中,严重影响了农业和社会发展,调查排污口和排污水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根据郭永平的研究数据显示,阿瓦提总排干渠的排水量1.924亿m3,水量最大,同时根据排污水质的调查发现,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氯离子、硫酸根等盐类,而这些盐类的来源主要是农田排水。根据排污口和排水水质的调查,找到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污染,提高水资源质量。

2.1.2 分析灌溉面积超载情况

前面提到,农业污染是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方面,那么分析灌溉面积的超载情况,对于预测未来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尤为重要。收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本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水平,然后利用水平衡的原理,计算不同年份的可承载的最大灌溉面积(单位108hm2),如式1所示,用最大灌溉量(单位108hm2)比综合毛灌溉定额(m3/ hm2)得出,然后与实际灌溉面积比较,得出超载量。由于塔里木河流域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耗水量较多,因此绿洲中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受到边缘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是灌溉面积达不到要求,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可承载的灌溉面积以及超载情况,“以水定地”,确定绿洲的规模,达到节水,抑制水质恶化的目的。

2.2采取有效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2.2.1应用GIS技术提高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

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应用于资源与环境领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如果结合RS技术(遥感技术),广泛收集地表的地理信息,然后扫描、传输、处理,从而达到识别测控的目的。应用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步:首先要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运用地图分析法、遥感影像法等方式,完成流域内各主要河流的数据采集,遥感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然后按照自然地理要素或者社会人文经济要素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制图完成数据库建立;其次是数据的处理,包括地图数据的处理和遥感数据的处理,最后获得流域内的各类土地数据。综合前面各主要河流情况,更为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管理。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目前,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对水资源的管理也更为有效。

2.2.1应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

水资源分配模型是丹麦水利研究院规划水资源管理的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能够实现在流域尺度上优化水量配置,完成水用户连接,还包括调度水库规则等问题,是一种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性数学模型。这种模型包括水文模型和水资源分配模型两种。水文模型是一种概念性的降雨径流模型,因此,使用这种模型需要对流域内的气象数据和流量数据进行收集,然后结合四层蓄水体的概念,生成流域径流时间序列。在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进行模拟的过程中,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因素,数据交互功能强大。目前这种模型应用于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比较少,但是它却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孙栋元的研究显示,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模拟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变化,从模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来看,能够反映流域状态的变化。因此,运用这种模型进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相信就能够实现高效的水资源管理。

3.结论

塔里木河流域的四条源流和干流在近些年来塔里木流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处于干旱地区的流域本就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尖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雷志栋,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耗水分析[J].水利学报,2006,37(12):1470-1475.

[2]关洪涛,等.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需水量估算[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16(1):71-75.

[3]赵新风,等.不同水平年塔里木河流域灌溉面积超载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77-81.

第8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事实上,以国家为基本管理单位的现代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是建立在领土边界的基础上的。其环境保护体制,包括水资源管理在内,其管理权的配置都是以地区分割为特征。然而,在复杂的气候、地理以及人文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这种以地理边界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必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就以水资源管理为例,传统管理体制面对的挑战主要有:

一是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时间和空间矛盾。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它严格受制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而水资源的社会属性要求它必须持续、稳定地满足人类生活、生产以及环境方面的要求。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水资源的水量分布在宏观上、从总量上看相对比较稳定,但对于微观的具体层面来说,水资源的供给却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同步和脱节现象。尤其是目前人类活动使地球气候发生异常,地球的自然、社会风险急剧增加,传统的机械、静态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风险社会的威胁。例如,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虽然有历史悠久的水资源管理历史经验,但这些年来区域性的、季节性的“水患”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如西北地区的长期干旱缺水,夏季的大面积水灾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的农业歉收等,目前有些城市和地区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说明了这个挑战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应对机制措施。

二是行政区划边界与水资源流域边界的交叉矛盾。水资源作为流动循环的自然资源,它的运作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和途径,需要从更大的系统来整体审视。而以国土边界为特征的国家和以行政区划作为权力分配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却是严格受到管辖权边界的制约的。因此,水资源的整体流动特性就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管辖权分割的难题,使一些行政机关的水资源管理无法对水的运动做全程的跟踪和全流域的管理,这样就无法杜绝管理失效。如一些地方性的水利工程,却对其他的地方造成影响;有些水利项目在某个地方是“水利”,对于下游地区却形成“水患”等,这在根源上说都是与管理边界与自然边际不相符的一种客观必然结果。

三是水资源活动的环境属性使单纯的水资源管理成为不可能。水资源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由土壤、生物(森林)、大气和水组成的“水文统一体”。水通过其循环过程连接着气候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全球各种过程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大气中的水是全球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森林对涵养水源、防止洪涝是具有调节作用的;而土地永远是水在地球上的附着载体,水的系列问题也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如发生水浇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水蚀、土壤酸化、湿地与河岸带退化等。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一般局限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但这种以开发、利用为主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在环境系统的视野中是有局限的。正如现实中显示的,离开物理环境去管理水,是不可能管理好水的;而水资源的不当管理,会危害到社会人类。如某些地区没有进行污水治理,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结果就会导致一些食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据农业部的统计,中国约有140万公顷的污水灌溉区,其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64.8%。这类现象严重影响食品安全。2000年对10个省会城市进行调查,就有7个城市郊区的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率在30%以上(苏德纯,2010)。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在利用和享受水资源的同时,却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水资源承受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水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越来越趋于紧张。从环境权的角度上看,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四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国家和行政区划为管理依托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面临的最大挑战还在于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主要体现为水资源管理的“流域公共性”与“区域或部门个体性”之间的利益矛盾。由于流域水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其所有权是不明确的,以致各区域、各部门对其占有、收益及处分等派生权利也不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上,容易倾向有利于其地区和部门的利益。而对水环境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职能主要集中在区域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实际上就是区域无序占有了水权,导致区域间水资源开发纠纷、水资源保护工作弱化、水污染防治成效甚微等一系列问题。加上水资源管理本身就带有的经济外部性,所以很多水资源相关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无法一一对应,不同区域的人们在享受水资源权利和水环境权利之间就无法做到绝对公平。这种难题不仅在不同国家之间有所反映,就在同一个国家内出于不同河流区位的人们来说也无法求得公平合理。这样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水资源管理纠纷和社会矛盾和冲突,需要跳出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来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第9篇:农业水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用水;现状;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河川径流总量882亿m3,扣除高原、荒漠等难利用水38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约844亿m3。考虑到全疆生态需水量200~220亿m3(平均210亿m3)、难以利用的高原区域羌塘水以及河流出境水量等因素,新疆可供国民经济利用地表水量仅约400亿m3。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年引用水量约437亿m3,其中地表水399亿m3,地下水38亿m3。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干旱缺水与水资源有效利用问题成为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1新疆农业用水现状

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干旱的内陆农业灌区,在新疆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分布有典型的内陆荒漠气候带,年均气温13.35℃,≥10℃年积温达45℃以上,年均降水量仅6.3~25.3mm,而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50倍,年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干旱是该区显著的特征。新疆农业用水占总引用水的95%以上,而工业、城镇及第三产业用水只占5%左右,其中工业仅占2.1%;万元gdp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倍。农业是水资源消耗大户,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用水效益低是新疆农业用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

2对策

2.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根据当地灌区和水源的特点,改革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成立农业用水户协会,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用水权、水量、水价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各用水户实际灌溉面积;复核农业灌区用水量指标。三是建立以各级行政区划和主要流域为单元的区域引水总量控制定额指标体系。四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制定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制度,逐级分解落实水量控制指标,明确考核、奖罚措施,确保总量控制落到实处[2]。

2.2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一是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对主要种植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抗旱品种选育工作,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及管理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严禁开荒、控制打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重点行业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的城市绿化和景观,控制选用耗水量大的绿地植物,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3]。

2.3建立节水工程体系

合理规划并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和取(用)水及量测自动控制设施,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控能力。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加快区内工业开发区、建材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失,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二是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大节水力度的前提下,减少机电井数量,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以恢复地下水良性循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建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由于科研技术服务远落后于当地节水需求,制约了区内节水事业的发展。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点,大力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节水科研队伍建设,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新建山区调节水库,增加径流调节能力。通过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增强流域内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回用,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结合城镇供水,积极建设和完善城镇排污系统,改造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等级,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4合理调整用水结构

各业用水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高达95%,第二、第三产业用水仅占5%,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应的节水措施,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实行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结合,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结合,水利工程节水与农艺技术节水结合,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4]。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级用水单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利用经济杠杆,制定合理水价,促使各行业自觉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制定合理水价,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等措施,提高单方水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参考文献

[1] 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疆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新疆金融,2009(10):33-35.

[2] 王群,张和喜.贵州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