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岩土工程监测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

第1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一)基坑支护位移监测

1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监测基坑工程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观测内容就在于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监测,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基坑支护结构任意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与固定参照点相应值的变化,构成变化曲线图。该固定参照点应设置在受深基坑工程施工影响较小的地方,距基坑2倍~3倍开挖深度的水平距离之外。

2支护结构倾斜位移监测支护结构的深层挠曲变形观测,是通过支护结构倾斜位移来得以体现的,而这也是主要的控制深基坑位移的手段。通常埋设测斜装置以监测,测斜装置的构成包括了测斜管、测斜仪以及测读仪。在监测中,测斜管与支护结构长度应保持一致,并延伸至地表,材料通常为PVC测斜管。

(二)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应力监测

1支护结构体系内力监测对支护结构体系内力进行监测,通常包括了支护结构、支撑结构的监测。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构件受力钢筋应力的测定,然后根据钢筋和混凝同工作以及变形协调条件反算得到。

2土压力的监测土压力监测通常在围护结构迎土面埋设土压力计,为保证在浇混凝土时,避免混凝土不包裹土压力计,最好在围护结构的外面钻孔埋设土压力计。

(三)孔隙水压力监测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土层沉降的预兆,孔隙水压力监测在地表沉降方面,如对支护结构引起的基坑开挖、地表隆起与沉井下沉的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土体任意位置的孔隙水压力量测。

(四)坑内土层监测

坑内土层监测指的是对基底垂直隆起的监测,通常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由于与其他监测项目相比基底垂直隆起并不是主要的破坏形式,因此不是各个过程都进行监测的,只在重要性建筑、土质较差的建筑物用进行监测。

二、岩土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过江通道N线南岸工作井深基坑,工作井属于典型的盾构隧道上岸超深基坑,工作井的开挖深度为29.60m。过江穿越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为6m~12.3m,相对高差较小,南岸设有防洪堤,地表平坦起伏较小,堤顶标高+10m左右。工作井场地上部属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下部为白垩系基岩,自上而下土层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粉质粘土夹粉砂,⑤粉细砂,⑥卵砾石,⑦中等风化砂岩。其中基坑开挖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工程场地含水层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并富有水性透水性差。上层潜水水位位于天然地面下0.20m~1.00m,承压水水位埋深56.00m~60.65m,抗浮设计水位为天然地面下0.00m,应注意场地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对混凝土与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二)相关设计

1支护与连续墙施工工作井净空20m×20m,平面外轮廓24.8m×24.8m,底板埋深29.60m。工程场地地面标高与施工场坪标高分别为+7.50m与+7.20m。工作井围护结构为Φ1200mm的地下连续墙,深度为61m,采用支撑系统,7层围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连续墙设计深度为61m,为确保槽壁稳定,防止坍塌,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在开挖前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土加固。加固深度地下15m范围。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的基准为导墙,因此在加固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对导墙施工,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做成“”形,净宽比地下连续墙厚度稍宽,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导墙顶比地面高出至少10cm。地下连续墙为嵌岩设计,采用顺槽法成槽开挖,泥浆液面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0.5m。布设钢筋笼,并在钢筋笼上设置钢筋接驳器,根据监测方案设计在钢筋笼上安装基坑监测元件,准确安装所有的预埋件。地连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为P10、P8。为确保降水效果,在基坑内布置2个井作为水位监测井,并且基坑内水位应在开挖面下1.0m左右。基坑开挖至标高-14.90m时,开启降压井进行减压降水。

2监测工作井基坑开挖深度为29.60m,属于深基坑。监测内容包括土体与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监测;围护结构内力监测: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检测;围护结构侧向土压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立柱沉降监测;空隙水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等等。

三、监测技术与结果

(一)土体及地下连续墙侧向变形监测

地下连续墙墙后土体中埋设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管。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入槽前预安装在钢筋笼上,连续墙体内埋设围护结构变形监测管,测斜管每隔15m~20m布设。测斜管采用为PVC管,直径为70mm,在管内设互相垂直的两对导槽,其中互成180°的一对导槽对准基坑内侧,此方向为后续监测时需要测量的位移方向,以及土体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主要方向。深层水平位移测量采用侧斜仪,测斜仪的系统精度应不低于0.25mm/m,分辨率应不低于0.02mm/500mm,系统精度±7mm/30m。由分析结果可知,地下连续墙变形与开挖深度相关:地下连续墙变形随着开挖深度越大增大;开挖深度增大,最大水平位移点下移,且开挖前期最大水平位移点下移较快,深开挖阶段最大位移点区域相对稳定。墙后土体变形规律与地下连续墙变形规律高度一致,且变形速率一致,不同开挖深度,土体最大位移深度、地下连续墙最大位移位置大致位于20m处。

(二)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

每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共用1个测点,测点间距为10m~15m,测点布置根据支护方式进行。在压顶梁浇灌时,在压顶梁内嵌入φ12mm螺纹钢作为墙顶位移测点,为方便水平位移观测,在测点钢筋端头加锯十字丝。水平位移监测只测定垂直于基坑边方向的位移,监测采用视准轴线法、小角法等施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设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施测前应校核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初始高程通过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为保证测量精度,测量不宜超时,一旦超时,应重新测读后视点。全站仪读数最小至0.1mm,点位相对中误差1mm。竖向位移监测测量精度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及首次沉降观测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观测方式进行,采用单程观测进行后续观测。每测站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2.0m,视线高度≥0.3m。本工程中,地下连续墙深度为60m,而实际墙后土体埋设测斜管埋设深度仅为44m。根据限元分析在44m~60m区间土体水平位移并不为0,全部土方开挖完成时,44m处位移量高达10mm。因此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墙后土体测斜管埋置深度应达到地下连续墙深度。

(三)围护结构内力监测

自上而下每个监测断面每隔5m布设一处测点,每处测点布设迎土面与背土面两个钢筋计,各断面测点≥3处,布设6个钢筋计。钢筋计量程应为设计值的1.2倍,精度≥0.5%F•S,分辨率≥0.2%F•S。本工程连续墙弯矩最大点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移,全部土方开挖完成,弯矩最大值在深度30m附近。而钢筋最大拉应力>30MPa,受拉侧混凝土拉应力设计值,一旦截面开裂,钢筋暴露腐蚀,连续墙承载力将下降。

(四)支撑轴力监测

支撑轴力监测通常采用钢筋应变计或混凝土应变计,可将应变计可埋设在结构内部或者安装在结构表面。为确保测试精度,方便保护测点,测试断面通常埋设四只钢筋计,安装在支撑四角受力钢筋上。钢筋计量程宜为设计值的1.2倍,精度≥0.5%F•S,分辨率≥0.2%F•S。支撑轴力监测工作中发生应变计失效情况,这是因为超出量程,导致轴力计算结果不准;而且应变计布设位置部分不合理,应变值极小,实际支撑轴力无法测得。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混凝土应变计补充布置,进而供数据处理的复核校对。

四、结语

第2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光纤检测技术;岩土工程;信息化;施工

前言:

岩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工程,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适应性等,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岩土工程所包含的学科也有很多种,比如: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学等。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岩土工程也随之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岩土工程的定义越来越广泛,各个领域也越来越依靠岩土工程,比如: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越来越多等行业领域都需要岩土工程。

一、传统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手段

1.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变为传感器电阻的变化,经过转换电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将此变化输出,其核心部分是电阻应变片。它最早出现在1930年左右,其测量方法到现在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

2.振弦式应变计

振弦式应变计是一种频率敏感传感器,利用张紧振弦的谐振频率与所受张力的变化关系来测量应变计所在点的应力或应变。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振弦式应变计制作出厂后,其刚弦具有一定的初始拉力,从而具有一定的初始频率。将应变计埋入混凝土中后,应变筒会随着混凝土变形而变形,造成筒中钢弦的拉力发生变化,其谐振频率相应发生改变,通过测量弦的谐振频率变化,可测出相应的应变。振弦式应变计的测量主要取决于钢弦材料的质量,一般依赖于进口,由于钢弦蠕变的原因,其长期稳定性欠缺,它不能用于高速测量,测量精度偏低。

二、光纤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由于岩土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岩体和土体,所以,岩土工程施工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是岩土工程的施工特点。这就意味着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岩土工程施工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将光纤检测技术运用到信息化管理等岩土工程,那么于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无疑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1.将通信用光纤直接或外加某种保护后埋入待测体中

当待测体承受的应力或者应变发生改变时,使光纤本身发生微弯,所传输的光信号在该处损耗增大,利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可测得该处的位置及损耗,再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应变(或应力)。

2.利用Bragg光纤光栅

因为Bragg光栅本身对特定波长的光有反射。当外部应力或应变使Bragg光栅的光栅周期发生改变时,其所反射的波长也相应改变。利用光纤光栅解调仪测量反射波长的改变,再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应变(或应力)。

3.利用偏振保持光纤

偏振保持光纤所传播的光波的电场信号方向是不变的。外部施加应力时会使其所传播的光波的电场信号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测得相应的应力(或应变)。

4.基于光的干涉原理的F-P传感器

它主要由两个镜面组成,分别反射的波向干涉。当外部应力改变时,两镜面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干涉条纹发生改变。根据干涉条纹移动的距离可测得相应的应力(或应变)。

5.其它光纤传感器

利用光的衍射等原理。其中直接利用通信光纤传感原理制成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DTS)系统,是国内外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监控温度场的新技术。它集光、机、电、计算机、弱信号检测为一体,可广泛的应用于火灾报警、过程监控、气体液体的泄漏监测以及故障诊断等方面。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DTS)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传感光缆和主机。依据光纤的光时域反射(OTDR)和光纤的背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激光脉冲射入光纤内部,光子与光纤材料分子在内部相互作用,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光纤是温度敏感材料,反射光携带着被散射光子运动的热信息。因此,反射光的光谱携带了光纤的温度信息,可以测量沿光纤每一点的温度。不同位置反射回来的时间不一样,这样就实现了真正的分布式的测量。

三、光纤技术存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传统的光纤传感器绝大部分都是“光强型”和“干涉型”的。前者的信息读取是测量光强度大小,例如直接将通信用光纤用做传感器件。这种情况下光源起伏、光纤弯曲损耗、连接损耗和探测器老化等因素会影响测量精度。后者的信息读取是观测干涉条纹的变化,如法布里・泊罗(F-P)传感器,这就要求干涉条纹清晰,从而要求两路干涉光的光强相等,使光纤光路的灵活和连接的方便等优点大打折扣,而且它是一种过程传感器,而不是状态传感器,必须要有一个固定参考点,这样就给传统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带来了难度。利用光纤的布里渊散射测应变,在光纤传感器的研究领域出现较晚,它具有光纤传感器的所有优点,与FBG传感器相比,其突出优点在于无需对传感器进行加工,光纤既用作传输信号,又用于传感,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测量。但由于BOTDR测的值是一定距离内的平均值,无法精确的定位某一点的确切值;同时,其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解调仪――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费用昂贵,难以普及。另外,在光纤传感器的布设方面,目前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上是根据经验来布设,或者在所测范围内采用多点布设,以降低漏测几率,提高精度。显而易见的缺点是造成成本提高,信息采集效率不高。光纤光缆埋设时的存活率也有待提高。

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光纤检测技术的理论研究仍在进行,以后的发展趋势应该在于,能够在实际工程中普遍应用的,且满足工程检测要求的传感器的制造方面。而且,对于光纤及传感器的埋设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

随着岩土工程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施工质量也更加的得到了关注,而且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岩土工程施工中来可以有效等提高其施工质量,也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加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岩土施工本身也是一个隐蔽性强、复杂性高的施工工程,如果继续运用传统的检测技术,远远达不到当代等施工要求,也会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对岩土工程进行检测,那么对岩土工程今后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将光线检测技术运用到现代的岩土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来,不仅仅能够有效等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今后岩土工程的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等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梦康.无损检测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47-48.

[2]殷允腾.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32:154-155.

第3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桩基;小波变换法;桩身完整性;低应变实测信号

1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混凝土、新型打桩机和成孔机器的采用,桩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其强度显著提升,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桩基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陈启魁等[1]基于各种对桩基检测的研究,分析了钻孔取芯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葛天兴等[2]以某实际桩基工程为背景,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评估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王春庆等[3]开展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浅部缺陷的研究,对该桩基检测的效果进行评析。王飞等[4]利用小波分析进行低应变检测数据处理,检测了桩基浅部缺陷。肖家友等[5]基于某桩基工程背景,开展了一维连续小波去噪在多缺陷基桩检测中应用的研究,分析该桩基检测法的效果。张敬一等[6]利用小波变换的反射波法对某实际工程的桩基进行检测。本文结合某桩基工程背景,论述了小波变换法理论,进行了缩径缺陷类型桩分析和断桩缺陷类型桩分析,详述了如何利用小波分析对检测的低应变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定桩身完整性。

2小波变换法理论

1980年,MORLEF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首次提出了小波变换理论,作为以傅里叶变换理论为基础所衍生出的全新理论。该理论有效弥补了傅里叶变换存在的不足,在时频分析和处理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该理论已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该理论与傅里叶变换理论的区别,主要是其在频域、时域中均能够表现出相应的局部化特征,可被用来分析目标信号对应各频率子段并得出正确的频率信息,为后续信号分类的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小波变换将信号视为小波系数,指出可利用小波系数对信号进行描述。对其进行分类的依据如下:首先,是对称性。要想避免信号出现畸变或是失真的情况,关键是要增强其对称性,并通过增强对称性的方式,使信号重构精度得到优化。其次,是正则性。基于该理论对图像、信号进行重构,通常可保证所得到全新图像、信号具有理想的平滑性。最后,是支撑长度。若频率、时间为无穷大,则将有限值收敛至0的长度越短,区分奇异点的效果越理想。对其进行计算的步骤可被概括如下:第一步,确定小波函数,保证所选择小波、计划分析信号的起始点处于相同位置;第二步,对二者逼近程度进行计算,计算所得数值越大,说明信号和函数波形越相似;第三步,沿时间轴向右平移小波函数,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小波函数覆盖全部的信号长度;第四步,对小波函数尺度进行伸缩,重复上述步骤,得出最终结论。

3工程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公建工程试桩检测为背景。该工程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基为直径0.8m,桩长约6m的后注浆灌注桩。该桩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300kN。

3.2缩径缺陷类型桩分析

本工程采用低应变法采集数据。从低应变实测曲线可以看出,直达波和桩底反射现象较为明显,在判定桩身完整性时,由于信号受干扰,对桩身缺陷位置的判定受到影响。对低应变实测信号开展小波分析,该桩的检测曲线呈低频正弦波形振荡趋势,桩底反射可以清晰地看到。可判定桩身浅部位置有缺陷。进一步分析可知,在时间0.46ms时,第7阶高频信号突出,对比实测曲线可知,实测信号在该时刻缺陷信号也显著。在实测信号中同样将第7阶信号剔除,并重构。将实测信号与重构信号对比可知,在时间0.46ms时,缺陷信号突出现象减弱,可见,第7阶信号为缺陷信号。有效信号的振幅弱于初至波,有效信号在分析时会被掩盖,同时桩底反射信号不能判断桩身完整性。因此,剔除实测信号中的桩底反射信号和初至波之前的信号,得到图1带干扰信号和剔除干扰信号。从图1中可以看出,缺陷信号主要在3350~3600Hz范围内,其中1400~3350Hz的信号无意义,因此,剔除该段信号。对图1中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图2所示结果。因为干扰信号属于低频信号,因此,剔除第1至第7阶中频率最低的第7阶信号。第7阶信号的频谱如图3所示。对比图2和图3可知,第7阶信号主要集中在200~600Hz,与干扰信号所分布范围一致,因此第7阶信号易于分解。经过小波分析的处理,干扰信号被很好地压制,同时有用的特征缺陷信息被保留。可见,小波分析法能较好地处理桩基检测的数据。经过处理后的信号可以看出,缺陷信号在时间1.84ms处尤为清晰,可判定该处为缩径缺陷位置。

3.3断桩缺陷类型桩分析

结合该工程另一根桩的低应变实测曲线进行分析可知,低应变曲线信号呈现显著的振荡现象,且各峰值等间距出现。188可见,应力波在某处遇到显著的波阻抗,信号不易传至桩底位置,因此,无桩底反射信号出现。进一步观察该曲线可知,在距桩顶1.8m处桩身发生断裂,之后的波峰呈现周期性出现。

4结语

本文详述了小波变换法理论,结合某桩基工程利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具体进行了缩径缺陷类型桩分析和断桩缺陷类型桩分析。详述了如何利用小波分析对检测的低应变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定桩身完整性。从研究结果可知,断桩检测的低应变实测信号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缺陷桩的检测信号。这是因为混凝土的波阻抗远远小于空气的波阻抗。对于某工程而言,低应变曲线信号呈现显著的振荡现象,且各峰值等间距出现。可见,应力波在某处收到显著的波阻抗,信号不易传至桩底位置,因此无桩底反射信号出现。

【参考文献】

[1]陈启魁,吉林涛.浅谈几种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3):147-148.

[2]葛天兴.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实践应用[J].河南科技,2014(18):60-61.

[3]王春庆,陈辉.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浅部缺陷的效果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2):259-263.

[4]王飞,刘东甲,卢志堂.小波分析在低应变检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4):487-491.

[5]肖家友,凡友华,倪艳春.一维连续小波去噪在多缺陷基桩检测中的应用[J].矿冶工程,2008(5):13-17.

第4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岩土是工程建筑的基础,它的使用离不开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就现在的社会发展而言,地基岩土试验检测主要包括室内试验检测和现场试验检测。室内试验检测主要是按照所要检测的项目要求,将样品进行加工,使其具有一定的形状,还有一个手段就是模拟。通过这些手段来对样品进行物理上的检测,通常能够使检测冉的结果较为全面,但是其缺点孰是没有现场检测直观。现场检测义被称为原位测试,其采取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荷载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是在现场直接检测天然状态的岩土,有助于确定其力学性质和参数。原位测试最基本的检测方法就是荷载试验,荷载试验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地基的受力状态进行模拟,从而使得测试出的结果比较直观。但是与室内检测相比较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通常在检测时受客观条件限制只能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地层,而不能进行全面的检测。从以上两种检测方法可以看出,要想取得可靠的数据,首先就要选好试验场地,在操作巾收取相关的样品。对于地基岩土检测而言,取样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样品采取

1、重视样品的质量及代表性

地基是建设工程的基础。进行地基岩土试验检测,其目的在于为建设工程设计提供不可或缺的参数,是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地基岩土的试验检测是建设工程的第1环节,直接决定了建设工程的设计与规模。在地基岩土层的试验检测中需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分析的前提是岩土样品,其质量及代表性直接影响着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错误的试验结果会影响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建设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与损失,这样的个例层出不穷。如安徽某大桥,该桥基持力层为土层,因试验检测样品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在桥台建设刚竣工就开始发现严重倾斜,并最终报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选择有代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岩土样品是准确进行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岩土样品的代表性至为关键。

2、样品取样方法及操作规程

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样品是由现场采取的,可分为原状土样采取和岩石样品采取,其中原状土样采取方法有:钻孔、孔内用取土器以打入法切取土样品;钻孔、孔内用取土器以压入法切取土样品;基坑内直接切取原状土样样品;钻孔,孔内泥浆护壁,以回转钻进法切取样品。岩石样品的采取方法有:钻孔、在孔内钻出的岩芯或钻芯中采取岩石样品;基坑内直接采取基岩层岩石样品。

为确保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采集的土壤和岩石样品具有代表性,应遵循以下规则:一是样品的采集应在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与督促下完成,并一一标准取样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二是为确保所取样品能真实的反应岩土层实际的物理力学特征,应有所控制采取有代表性的岩土样品的数量,结合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在同一水平建设场地,平面应布置采取3~5组样品,且应均布采样;同理,在同一地层垂直厚度上也应布置采取3~5组样品,且应均布采样。三是在边坡工程及滑坡工程采取岩土试验检测样品中应特别加以小心和注意,并且在样品标签上注明取土位置(上、下),并说明其重要性。这是因为该土体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坡体堆积为松散堤的结构,在受大气降雨及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加之自重影响,边坡土体或软弱结构面易产生蠕动变化,造成了土体结构的变化,很容易造成取土样品不具代表性。

3、岩土样品质量信息化标准

为保证所取的岩土样品处于天然状态,提高所取岩土样品的代表性,在岩土样品的采取过程中的样品采取工艺方法、试验检测项目所需样品的数量及质量等方面的标准构成了岩土样品的质量信息化标准,成为岩土样品取样的参考和依据。现分别讨论岩土样品中土壤样品和岩石样品的质量信息化标准。

(1)土壤样品质量信息化标准

土壤样品质量信息化标准最为重要的是取土样品的种类,其主要依据是建设工程的性质,基本原则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天然地层及天然边坡应采取原状土;地基基础回填、路堤填料、桥头填料等填料工程应采取扰动土;如果建设工程即以土方调配为填料,又需要稳定的天然边坡,应采取满足试验检测项目数量的扰动土和原状土;若只需确定土的种类,则无论何种工程,只需采取扰动土。

土壤样品在取样的过程中应保证所取的土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土位点可以在天然地面、平洞、导坑、试坑、竖井以及钻孔中。在采取原状土样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土壤的扰动,尽可能保持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用钻机取样时,钻孔直径应>120mm,为减少土受扰动影响,应使用专门薄壁取土器。

取土数量应满足所要求进行的试验检测项目方法的需求。

(2)岩石样品质量信息化标准

采取的岩样首先应具有本岩层的代表性,这也是样品采取的关键点。样品取样位点可在基岩露头、坑探、槽探、竖井、岩洞、基坑中以及钻孔中,同时可用在现场采取的基岩块体样品或钻孔内采取的岩芯样品制备样品试件,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不允许出现人为裂隙。

对于样品尺寸小于标准尺寸或非均质的粗粒结构岩样者,允许采用非标准规格的试样,但高径比必须保持2:1的比值(地基);用作砌体的石料,其高径比为1:1。在外业钻孔中取岩样,起钻孔中取出的岩石钻芯要及时取试样。

二、样品封存

土壤样品:采取好的样品,不论是原状土还是扰动土,都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并附上标签;取土筒所有的缝隙均应以胶布封严并涂上融蜡;若原状土取样时不满取土筒应以扰动土充填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扰动土应选择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土壤样品应认真填写送样单,应填明取土图纸资料的符号以及标签说明;取好的土壤样品应及时送往实验室。

岩石样品:为保持岩石样品原有的天然湿度状态,取好的岩石试件应立即包装封闭处理,其中硅质硬岩样可不作处理,泥质岩样品可用纱布包裹后全部以融蜡浇注;岩石样品标注岩石的上下记号;无论是硅质硬岩样其岩样品还是泥质岩样品均应附上标签;取好的岩石样品试件应与送样单一起及时运往实验室。

三、样品运输

现场取好的岩土样品在运往实验室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样品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岩土样品运输中,运输前一定要装入一个箱子内,箱子便于搬运并能防止震动;并且应用软材料衬垫箱内的样品与样品之间的空隙,软垫层材料可选用稻草、谷壳、麦草、锯木粉、软纸条等。此外,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要小心轻放,车速要平稳,为确保岩土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其震动影响,将震动损度应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样品试验检测

随着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的进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程和制度,样品的试验检测一定要按照规程完成,以提高试验检测的可靠度和可信度。目前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及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标准如DBJ11-50122009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等。

结束语

关于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研究还较为初步,相信经过专家的讨论之后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与建设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关联甚大,国家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相关企业也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共同推动地基基础岩石试验检测技术的提高,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志德,杜逢彬,侯亚彬,邱贤德.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技术途径[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S2)

第5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察工作

1、勘察岩土工程和基础地质的具体情况

但是,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勘察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勘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勘察的需要。因此,岩土勘察工作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还要不断的寻找更有效更科学的办法。对基础地质的勘察主要有两个部分,即研究基础地质和调察区域地质,通过这种调察可以为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提供更多的原始地质资料,还可以降低勘察的费用和对勘察技术的要求。

2、勘察岩土工程的主要方法

2.1 测绘工程地质的具体方法。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基本的工作就是工程地质的测绘,测绘工作通常都是在地质勘察的初期进行的。测绘工作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工程地质理论和地质理论的运用,来观察和描述地面地质存在的现象,并且分析地质的规律和性质,并且根据这些内容来推断地下地质的状况,这样才能为勘探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如果遇到的地质环境比较的复杂,就必须要进行地质测绘。但是如果勘探的地形是比较平坦的,那么可以用调察来代替。只有通过对工程地质的测绘,才能更好的了解场地的地质条件,选择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2.2 取样和勘探。

在勘探时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比如说钻探、槽探和坑探等等。勘探主要是为了调察地下地质的情况,通过勘探对原位进行监测和测试。在选择勘探方法时要根据岩土的特性和勘探的目的。在勘探时一个间接的手段就是物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坑探比较轻便、更加的经济,而且勘探的速度也比较快。这样就能够将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因此经常将这种方法和测绘工作结合在一起。但是物探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说它的使用会受到地形的限制,而且它的结果也具有多解性。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察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2.3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2.4 现场检验与监测。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监测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调察了解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节性变化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区域性,渐变的。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4、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建议

4.1 勘察设计质量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4.2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5、结语

随着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岩土地质的勘察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改善,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于地质的勘察中。在勘察岩土工程时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地下工程和地基基础之间的关系。因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基土,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时,一定要了解工程最主要的技术矛盾和主要的技术问题。只有完全的了解了工程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的要求才能够进行岩土的勘察工作。在勘察时,要分析地下工程的设计、工程基础和在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出更科学更经济的解决办法,从而扩大了工程的市场。

参考文献

第6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前言:

由于社会的高度发展,计算机技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步步涉及到多个个领域并起到一定作用。网络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施工管理水平与科学化程度。至于岩土工程的科研这一方面,计算机已经占据了极其关键地位,岩土工程对计算机的依靠将日益突出。

一 岩土工程及计算机技术概述

1 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为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在土木工程实践中构建的一类新的技术体制,它的基础为岩土力学。岩土工程一般的研究方向包括下面三类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边坡与基坑工程、地基和基础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下工程大多是地下空间,研究地下空间期间碰到的多种岩石土体状况,边坡与基坑工程大多研究基坑开挖对附近环境的作用,地基模型的构建,地基处理和受力状况的研究。

2 计算机技术概述

由于计算机可视化科技的发展,让数据库、监测信息等非常清楚。可以增强有限元运用的稳定性。虚拟技术的运用,他是以现实参数等各种信息融入到模拟系统中,通过模拟实际施工为工程作出判断依据。

随着岩土工程的不断发展,其在内容上更全面,在控制要求上更严格,为了做好岩土工程的设计、处理、计算必须要结合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岩土工程计算软件

岩土工程主要以岩石土体为研究对象,是理论实践都很强的新型综合学科。它包括前期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工程管理等各个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其在模型构建、结构稳定分析、承载力计算中不断应用分析。下面我们根据工程阶段的划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土工程软件,工程施工通常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工程管理等步骤。

1 岩土工程勘察

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较广,种类繁多。在野外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很多方面能用相关软件处理。另外有的软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在采集完数据后依靠数据接口导出监测结果,数据整理。像我国开发并大量运用的华岩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系统、正的工程地质勘察 CAD。

在进行岩土工程实验时,实验的项目及操作规程要按照《土工实验规程》《、公路土工实验规程》《、铁路工程土工实验方法》的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比较规范的实验软件一直没有出现,近年来国内了开发的 HNTGCS.HYST200 还有外国的 GDSLAB 和 GEOCEL 软件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很容易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并能够自动分析实验数据导出实验结果。这些软件还能够按照不同的工程领域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实验指标、实验报表格式等。

对于勘察数据我们一般不仅仅希望用来解决某个项目,应该把这些工程地质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建立起某个地区地质信息库,为工程建设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应该是未来岩土工程勘察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 岩土工程设计

岩土工程设计软件包括基础设计、桩基设计、沉降分析、渗流分析等。现在用的多的的基础设计软件有基础 CAD 设计软件、BEARCAP、BCAP 等软件,BCAP 软件可以依靠概率函数选择合适的土体参数,可以估算圆形矩形等各种形状的承受各向力的基础形式。

国内常用的桩基础设计软件是 Pile2000 等。在国外常用的单桩设计软件是PILE,DEFPIG软件常用来设计160根桩以内的桩基,PC-PGROUP 软件能设计超过 200 根桩基的情况,其主要依靠边界元原理进行设计。

对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软件在国内外也较多,如KZTeBro3.1、GBSLOPE、Slipcircle-1Plus 等,他们都能解决复杂的地层分布、复杂的受力条件、复杂的边界条件以及不规则破坏等问题。这些边坡稳定分析类的软件大多是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的垂直条分法,滑移线法等。

3 岩土工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的地质信息、工程信息进行全面的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指导设计施工,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合理的实用的控制手段,在隧道和基坑施工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开挖方式的模拟分析对比,可以得出相应开挖方式的应力变形等。柜内的灰色理论正在逐步的发展应用。利用灰色系统可以建立经验预报模型。通过施工过程中的采集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这种施工方法能解决地质资料不全、设计不妥当等造成的误差,特别是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的隧道施工。

4 岩土工程检测

目前自动检测系统已经在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岩土工程的边坡监测、深基坑监测等都有所涉及。自动检测系统能够降低由于设计不足带来的损失,对于在建工程或者是已经竣工的工程都能做出检测,通过检测的实时数据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深基坑开挖监测软件 JKJCV3.0 在岩土工程处理分析性能非常大,可以同时处理深层侧移、竖向位移、地下水位、支护结构内力等几种工程监测数据,还可以在各种系统下运行。该软件功能强大,还能进行深层侧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分析、地下水位监测分析和土压力监测分析,通过测斜仪、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测试各种工程参数,依靠该软件依据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该软件能够准确分析各种数据并绘制相关曲线及表格,并且把数据监测结果及时的反馈到项目管理处,为施工管理者提供各种依据。

在桩基检测领域,发展应用比较好的是美国 G.G.Goble 教授和 Frank.Rausche 博士创立的应力波理论和 PDA 高应变桩基动测实验,并研究出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该软件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是一款经济实用检测高效准确的检测方式,同时他的实时监测功能能够给施工人员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另外该软件还能够计算残余应力,计算桩端阻力等,该软件还能够准确的描述桩基受力分布,准确的计算桩身的应力大小。

现在许多检测仪器里面都嵌套系统,这样可以及时的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转化,使整个测量工作及时有效的传递数据信息,帮助决策者更好的对监控工作做出应对。

三 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1)可视化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促进了岩土工程分析数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输出结果的智能化,使得大量的数据结果以简单明了的图表格式来说明问题。

(2)虚拟技术和多媒体仿真技术的应用开发,可以对整个项目进行仿真模拟,发现问题及缺陷及时的通过一定的方法改进,或者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3)岩土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应该更加标准化、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应该进一步的改进虚拟技术,通过更直接明了的动画来掩饰工程项目。

(4)随着多媒体通讯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时,要开发出更好的更实用的人机交互软件,使整个设计工作更高效更准确。

【结语】: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大量运用,岩土工程软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岩土工程软件包括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对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管理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针对当前的工程实际,及时对软件进行优化,开发使用新的计算机软件。使计算机软件能更好的服务岩土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1] 谢康和等深基开挖监测软件 .JKJCV3.0 及应用地基处理2001.6

第7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岩土 工程 勘察 报告 编写 质量 控制

一、有关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英语为geotechnical invesigation,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

3.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的勘察称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岸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4.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5.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与技术。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4)现场检验与监测。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此项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在建筑物竣工运营期间继续进行。

二、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

2.要熟悉和把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把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要把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6.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

三、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先进行地质勘察后设计。对无地质勘寒资料工程的设计应不予报建,对(未能按照相应的等级)降级进行地质勘察的工程不予报建。

2.提高地质勘察单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培养良好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避免出现地质勘察资料的失误。

3.建立审查、复核制度,对室内室外技术资料要有资深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复核,敢于对钻探、土工试验结果提出质疑,并通过对相近建筑物的钻探资料对照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重探可疑探点、可重做相关试验。

4.要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与场地类别,并结合地质历史(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与地形特色进行探点的布设,并按规范进行相应比例和数量的取土探孔和原位测试探孔的布置,避免漏探特殊地质现象。

5.勘察布孔。勘察与设计的接口:收到设计人的勘察任务书后,应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设计人沟通,存在疑虑的地方需向设计人提出。设计人往往有偏于保守的倾向,如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过高、要求一桩一钻、对桩基承载力提出过高要求等。由于岩土体始终是一个灰箱,无法彻底查清岩土体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在做与岩土相关的工程设计时固然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富余度,但是必须在了解场地岩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把握安全的尺度,采用过于保守的岩土参数,过高的安全系数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做岩土工程勘察的人一般比做结构设计的人更清楚或者更容易把握场地的岩土条件情况,因此岩土工程师应当,也有必要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参考。在勘察任务书与工程平面布置图确认无误后,勘察人员应到现场踏勘,了解场地情况,并提出勘察纲要供钻探等供外业使用。

参考文献:

第8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

Abstrac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technic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ing;

中图分类号:P25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 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4.现场检验与监测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岩土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岩土体的岩土界面等。

2.岩土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4.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5.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三、探讨问题的对策

解决以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技术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可用工程物探可以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以获取连续的地质界面。因而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所带来的划分不准确、漏判等缺点;而且也可以用综合工程物探的方法更有效地解决传统的勘察手段难以解决的许多岩土工程问题。

2.强化室内、外的测试新技术及施工检测技术的运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对比分析,建立互相之间的关系,并以工程施工检测所获得的实测资料反算所得到的参数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3.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各专业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如受压层深度计算、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各类静力或动力有限元计算、基坑支护设计计算、沉降分析、数理统计、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分析、地震反应分析、渗流分析等),采取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分析,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任何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要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勘察手段联合使用,互相补充、互相验证。

参考文献:

[1]袁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界.2007.(04)

[2] GB5002l-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9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范文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具有关键性作用,勘察技术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的质量,决定了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由此可知,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其次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用基础地质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最后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地质技术;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数量日益增多,项目设计越来越复杂,对岩土工程勘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岩土勘察技术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地质工作,可确保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因此,基础地质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值得重视。

1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1.1地质测绘

测绘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地质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指依据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对其所建设场地的地形进行全面分析与了解,然后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基本地质特征进行描绘和观测,为工程建设地址及具体施工方案的选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1-3]。

1.2勘探和取样

岩土工程的勘探与取样是指在地质测绘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各种地质信息。在岩土工程勘探与取样过程中,通常需要运用钻探技术与探槽等,主要用于进行地层鉴别、岩性判定,查明土层的性质、成因、状态、厚度变化及分布规律和岩溶发育特征、基岩面起伏变化、岩体的完整性、岩体的风化程度等。利用钻孔进行取样室内测试和孔内水位观测及声波测试等,综合判断工程建设地区的地下地质状况,尤其是在地铁与隧道等深层次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做好勘探与取样工作。

1.3现场检查和监测

岩土工程的现场检查与监测工作主要是对工程建设场地的检查与核实。在进行工程现场检查与监测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地质测绘与勘探取样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之前获得的勘探结果,然后监测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的现场检查与监测工作是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数据,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案与技术得以合理调整与有效实施的关键。

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用基础地质技术

2.1钻探技术

场地的地下岩层与土层是岩土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钻探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下岩层、土层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详细的探测,为勘察工作质量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同时,根据钻孔布置方法,钻探技术可分为丛状钻探、多井筒钻探、多孔底钻探(图1)。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与勘察目的,对各种钻探技术进行合理的选用,并且还需在充分考虑钻探实际效果的基础上,科学使用钻头与钻孔。

2.2槽探技术

由于地质状态的复杂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情况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钻探技术无法适用于所有区域地质的勘察工作。此状况下,通过应用槽探技术,可较好的解决这一缺陷与不足。相比于钻探技术,槽探技术实际落实过程更加便利,在具体勘察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能够在建筑工程的内部,最深入的、最直接的探测到工程项目的地质状况等地理因素,然后对探测结构与地质材料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为建筑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的保障。

2.3地探技术

在地探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仪器设备的质量与操作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详细探测沿途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且还需要依据测试仪器的真实反映,对具体地质中的物质组成与矿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提供合理的技术保障。

3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

3.1野外勘察

(1)做好地质勘察钻探的分层工作,然后依据岩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记录,在此过程中,需确保记录的完整性。

(2)在利用钻机辅助工作时,需要集中在某一个钻孔进行钻探,并且还需要进行统一的编录。

(3)原位测试操作必须严格依据有关操作规范进行。同时,在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操作时,首先需要进行定身调零工作,此过程中,需要对温差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以减少零漂情况,避免外界因素对触探的影响。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必须严格依据有关规定,先做好孔深、杆长等相关事项的校正操作,然后对测试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此过程中,需要对软弱地层中的标准贯入下降情况进行严密的观测,以确保勘察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此外,在探查软弱地层时,可采取连续贯入的方式进行,以及时发现夹层的存在。在地下水勘察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确保在钻孔结束之后的24h再次观测,以减少各方面因素对勘探结果的影响。

3.2室内测试

室内测试是目前基础地质技术中亟需改进的一项内容。在进行室内测试操作时,通常需要在样本采集完成并且送至实验室之后立刻进行,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变化对样本的影响。同时,在进行岩土样本的采集操作时,需要依据实际采集样本的形态,选用相对应的采样设备,例如软土样本的采集,应选用薄壁取土器进行;对于硬质土样本的采集,应采用双动或单动的二重管取土器进行。在实际采集过程中,需要避免对样本的的破坏。此外,不同地质土样的性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红粘土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但强度高,压缩性低,不具湿陷性;软土的含水量较高,但其承载力却相对较低;粉土的定性较为复杂,在进行此类土样的采集操作时,需要确保直接超过0.075mm的颗粒质量低于总质量的1/2。粘土定性过程中,需要对其粘粒的含量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剪切作业时,需要严格遵循《土石实验方法标准》中的有关操作要求,快剪试验适用于渗透系数低于10~6cm/s的细粒土,其他类型的土石则不适用。如果粉土地质的性质较差,其剪切试验仅能够作为辅助资料,三轴剪切试验可确保土样受力的合理性。在实际测验过程中,需要对排水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测验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岩土工程勘察作业质量,需要对地质技术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并且还要严格按照有关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要求,提升勘察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安全意识,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少霆,王冶.探讨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45-45.

[2]孟悦.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2,(06):122-1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