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

第1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家庭访视;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40

新生儿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因此,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尤其重要[1]。在新生儿家庭护理过程中,家长会遇到诸如合理喂养、脐带护理、皮肤护理、异常情况的发现与处理等许多问题,一遇到问题就把孩子送往医院就诊,给家庭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有专业医务人员按时对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十分必要。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母亲哺乳、护理、防病和如何发现异常[2]。笔者所在科2011年4~9月对58例新生儿进行了家庭访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2011年4~9月58例新生儿访视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 组织好人员,准备好物品,在新生儿出院后第3~7天进行初访,新生儿第14天进行复访,第28天进行满月访。每次访视,首先和家长进行交流,对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其次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如身长、体重、头围、囟门等;再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如颈部、脊柱、四肢、胸腹部、外生殖器等;最后对通过询问、观察、监测和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健康指导或者转诊,做好访视记录。

2 结果

在对58名新生儿的家庭访视中,21名新生儿存在各种问题(有9名同时存在2种问题)。其中皮肤黄疸7例,尿布炎6例,面部湿疹5例,脐部渗液5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腹泻2例,眼部有分泌物1例,心脏听诊闻及杂音1例。

3 讨论

3.1 在新生儿访视中,笔者发现皮肤黄疸7例,占12.07%,其中生理性黄疸6例,转诊1例,后被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经治疗痊愈。通过家庭访视,发现很多家长缺乏皮肤黄疸的相关知识,盲目地等待黄疸自然消退,也有少部分家长对皮肤黄疸过于担心,以为孩子生了什么病。笔者向家长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帮助分析是否有喂养方面的因素,指导如何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及消退情况,怀疑病理性黄疸,及时就诊。

3.2 通过访视还发现,尿布炎在新生儿期也比较常见,尿布炎有6例,占10.34%,笔者指导家长勤给宝宝更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轻度的用电吹风吹局部、茶叶外涂等实用方便的措施[3],中重度的指导就诊,接受药物治疗。笔者还帮助家长找到引起尿布疹的原因所在,让其注意避免,如长时间使用尿不湿、使用的尿布是化纤类的、便后不及时清洗皮肤、臀部垫不透气的防水油布、使用刺激性强的洗衣粉洗尿布等。通过指导,家长知道了如何防止尿布炎的发生,也学会了尿布炎的正确护理方法。

3.3 面部湿疹在新生儿家庭访视中也发现了5例,占8.62%。笔者针对湿疹发生的原因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新生儿使用的包被、衣服要选用柔软的棉制品且经常暴晒,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母亲最好不要吃辛辣、鱼虾等食物[4],新生儿可带棉制手套,防止因瘙痒而抓伤脸部。尽量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湿疹严重出现渗液,建议转诊。

3.4 新生儿出院在家,脐部护理对于家长来说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访视发现5例脐部渗液,占8.62%。多是在脐带残端脱落前,因洗澡或小便弄湿脐带及敷料,家长由于缺乏脐部护理知识,担心宝宝疼痛,不敢或不会清洁消毒脐带局部皮肤引起。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家中没有消毒用品,很不方便。笔者通过家庭访视为新生儿做脐部护理让家长感到如释重负,还向家长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常识,教会其用75%的酒精彻底擦拭脐部,更换敷料,指导每日观察脐部,洗澡或换尿布时避免沾湿或污染。

3.5 通过访视笔者还发现,有些家长缺乏科学育儿观念,不敢开窗通风,过度保暖,生活环境空气不新鲜,室内温湿度掌握不好,导致新生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家长缺少新生儿喂养方面的知识,母乳喂养的姿势不正确,导致破裂疼痛,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则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有些老人还再给新生儿挤、捆蜡烛包、用书或硬的东西枕扁头、用母乳给宝宝擦脸。通过家庭访视得以发现这些问题,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和就诊指导。访视时,笔者还询问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免疫接种情况,接受家长关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方面的咨询,指导接种卡介苗后皮肤局部反应的观察方法;笔者教年轻家长学习婴儿抚触和给宝宝做婴儿操,讲解抚触和婴儿操的作用;有些疾病如鹅口疮、先心病、髋关节发育不良、脐疝、隐睾等,通过家庭访视亦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导就诊。

总之,切实有效地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期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护理,可以对新生儿家长进行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拓宽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面,提高新生儿保健质量,减少新生儿死亡。

参 考 文 献

[1] 张淑丽,高希花,王利君,等.家庭访视对新生儿期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81.

[2] 杨金梅,张翠梅.以产后访视为契机拓展妇幼保健院功能[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919.

[3] 段梦娟,何国平.新生儿尿布皮炎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9):97.

第2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护理责任,全面落实和深化护理专业的内涵,提高医疗的整体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护理人员的思维和医疗行为,无处不为患者的利益,将患者的所有活动摆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控制服务成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措施需要方便,工作过程应该简化,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低耗,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生活的基本需求,让患者有安全感,让患者的身体舒适,用帮助来平衡患者的心理,获得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以高品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内涵。当新生儿黄疸时,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可增强疗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优质护理

出生后28天内出现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患儿严重的中毒性脑病如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等影响尤为严重[1]。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儿黄疸是在儿科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原因为胆红素产生太多,肝功能异常,胆汁引流障碍,胆红素代谢紊乱可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2]。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大脑中的高胆红素浓度引起胆红素脑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3],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代丹丹[4]研究认为,用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给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康复时间短,能够有效控制治疗后遗症。

1新生儿黄疸症状特点

1.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持续3周左右消退。

1.2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15天后黄疸仍不消退者,或退而复现等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过重出现手足心发黄,新生儿精神差、拒奶、体温升高、尿液深黄色,大便呈灰白色,更为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抽搐等现象。

1.3道梗阻可出现黄疸,肝脏疾病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到医院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特别是核黄疸发生时,会损坏神经系统,也称为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非常高,及时治疗生存下来也会有智力低下,如视听障碍、手足抽搐等后遗症。

1.4黄疸期密切观察、及早采取干预手段是治疗的最好办法,临床上多使用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或中药“茵栀黄”在配合照射蓝光治疗,定期使用黄疸测试仪监测黄疸的情况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5每天新生儿体内合成的胆红素超过成年人的2倍,这时其肝、肾脏器还未发育充足、排泄和胆红素吸收能力低下,加大了黄疸发生的风险[5]。黄疸发生高风险因素还包括新生儿合并酸中毒、缺氧、脱水、饥饿及胎便延迟排[6]。严重的新生儿黄疸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非常重要[7]。

2优质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喂养次数、改善外部环境、密切观察病情、新生儿抚触按摩等方法。

2.1健康相关教育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向其宣教相关的知识并解答问题,同时对蓝光临床照射治疗原理与治疗成效简单介绍,使之明白蓝光照射治疗流程与治疗过程当中需注意的事项[8]。

2.1.1护理人员要以一对一的形式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包括患儿皮肤、臀部的护理和应急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母乳和代乳品的喂养方法,关于黄疸知识的讲解,让患儿家属对黄疸疾病有所了解[9]。

2.1.2皮肤护理。黄疸患儿受黄疸湿热相加的影响,会产生剧烈的皮肤瘙痒感。指导产妇时刻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净清洁,防止新生儿不自主的将皮肤抓破。

2.1.3指导患儿家属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以保证患儿肠道内部能够创建正常的菌群,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提高排便功能,降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作用。帮助产妇正确掌握新生儿的进食规律,指导产妇在新生儿感觉饥饿啼哭之前进行哺乳,使新生儿自行建立内循环肠道菌群系统。掌握新生儿的排便规律,母乳喂养多为3~4次/d[10]。

2.1.4脐部护理。指导产妇每天坚持使用低浓度的碘伏或安尔碘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拭消毒。

2.1.5喂药护理。指导产妇在为新生儿喂药时,保持新生儿的头部略高于身体,向左侧稍微偏斜,避免新生儿出现反流现象,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

2.1.6指导患儿家属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的发病时间、病程进展、大便颜色,观察有无出现发热、皮肤感染、脐带感染等其他症状[11]。

2.1.7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方面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2.1.8护理过程中要适当增强患儿的体质,每天都坚持游泳和抚触,并利用蓝光照射15min。

2.1.9及时记录患儿的信息资料,并妥善安排好出院跟踪随访工作。在社区的产后访视中,很多新生儿健康问题都是因为护理和喂养不当造成的,所以社区医生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的健康问题进行指导,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2.2外环境的准备护理人员对病房卫生应密切关注,保持病房内的清洁,保证通风良好,室内的温度应在25℃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55%~65%。蓝光照射治疗温箱的温度在31℃左右,温箱要有软棉布覆盖,并将新生患儿头部放置于温箱的一侧,目的是防止在婴儿活动的过程中受伤.在将患儿放入温箱中治疗前,要修剪患儿的指甲并给患儿带小型手套,防止患儿抓伤自己的皮肤。

2.2.1加强患儿的补水护理。在促进排尿降低胆红素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应每天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如果小便次数小于6次每日,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补液等治疗措施。

2.2.2合理喂养。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可加速粪便排泄,有利于降低血胆红素浓度。除严重的母乳性黄疸外,应按照患儿需要尽早给予母乳喂养,一般每4小时1次。当患儿黄疸严重躯干和四肢出现时,需采用人工喂养停止母乳喂养,为避免因喂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配置奶粉时需严格按照规定,否则会对患儿机体营养状态造成影响。喂养次数的增加:每隔4小时对患儿进行一次喂奶,喂奶时需注意应选取右侧卧位,此可使得奶水充盈于奶瓶的瓶颈部位,对空气有封闭作用,能够避免其进入婴儿胃中,当喂奶结束时,选择正确舒适的侧卧放置患儿,防止发生患儿溢奶窒息的情况。发现患儿有呕吐现象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检查,并进行清理,维持温箱内的环境卫生。

2.2.3抚触按摩。对患儿腹部进行抚触按摩治疗。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有助于胃肠活动,可刺激患儿胎粪排出;也可以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助患儿使用新生儿特制游泳圈在确定水质清洁、水温在37℃的温水中进行游泳练习。游泳练习可促进新生儿的胃肠道蠕动使食欲增强。在将患儿放于蓝光治疗温箱中,可轻轻抚摸患儿的头部,此方法可使婴儿很快自然入睡,给予患儿安全感[13]。当患儿平静下来,需对患儿采取正确的放置于箱内,在患儿背部与腹部进行环形抚摩,可对皮肤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兴奋脊髓神经,使中枢的兴奋性增加,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14],同时还能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进婴儿食欲,使其摄奶量增加,使患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增长加速,促进尿胆原的生成,降低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在给患儿抚摸的同时,播放婴儿催眠曲,如此能够有效全面地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

2.2.4院外护理。交代家属患儿应多休息,运动适量,避免疲劳过度。加强家长的出院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出院治疗依从性。做到饮食合理,按医生规定复诊。优质的护理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儿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是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儿科护理。蓝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部结合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发现照射灯管与患儿的距离、患儿体温和辐射区域大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重点加强对疾病的细节治疗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为了减轻黄疸症状应避免脱水的发生,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变化记录小便次数尿量,充分评估患儿体液量。患儿的饮食干预,加速胆红素在胃肠道内的排泄,使黄疸症状减轻。通过抚触来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刺激胃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释放,加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出,使胆红素在胃肠道的重吸收减少,从而降低黄疸指数[15]。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加强患儿的抚触护理,让患儿有亲切和信任感。采用个性化的指导,加强了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了基础护理,提高家庭满意度,与鞠燕等[16]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患儿退黄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避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优质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雨燕.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40.

[2]ScraffordCG,MullanyLC,KatzJ,etal.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neonataljaundiceamongnewbornsinsouthernNepal[J].TropMedIntHealth,2013,18(11):1317-1328.

[3]徐春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3):90.

[4]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5]杨红炬.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2):83-84.

[6]周淑艳.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4):124.

[7]暨惠萍.48例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4,12(7):247-248.

[8]李巧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32-4833.

[9]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10]王海玲.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44-145.

[11]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军.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95-96.

[12]杨燕.社区产后访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1):646-649.

[13]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2):3420-3422.

[14]王玉红.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78.

[15]张雅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4-95.

第3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等症状[1]。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有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黄疸的发病率,同时可提高光疗法和中西结合疗法治疗黄疸新生儿的康复率。因此,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非常重要[3,4]。本研究以80例处于治疗期黄疸新生儿,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男45例,女35例;就诊时日龄为13.8±3.5d,体重2.1-4.8kg,发生黄疸时间3h至27d(12.3±4.0d);血清胆红素水平196μmol/L-270μmol/L(235.0±18.5μmol/L);排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前期评估 了解患儿胎龄、出生日数、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质量、喂养、保暖情况及巩膜、皮肤黄染程度;有无头皮血肿;询问患儿家长体温、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和次数及有无服用药物。

1.2.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使用宁波戴维XHZ-90单面160W光疗仪,采用波长425-475nm蓝光,灯管距离患儿皮肤33-50cm。

1.2.3 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均为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并给予抚触护理,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同时新生儿出生2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的游泳圈和游冰池,室温调26-28℃,水温38-41℃,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答黄疸的病因、性质、护理及预后,解释提出的问题,减轻心理负担。让患儿与父母接触,增加情感联结,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排便量,第一次排黄便时间。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对于光疗法的疗效及胆红素下降幅度。显效:黄疸完全消退;有效: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μmol/L-171μmol/L;无效: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μ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1 护理干预对排胎便的影响,见表1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结果显示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排胎便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首次拍胎便时间(h) 每日排黄便次数(次)

观察组 45 44.3±11.2 7.1±1.2

对照组 35 73.5±12.5 4.3±0.9

2.2 护理干预对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见表2 观察两组黄疸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28 14 3 93.3%

对照组 35 23 7 5 85.7%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否则有引发核黄疸的可能,同时,必要的护理干预对于黄疸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由于家长对于黄疸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正确的健康宣传非常重要的。注意让家长思想上重视黄疸,并掌握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的原因,及时检测方法可以指导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养情况,以及婴儿身体各部分的的颜色。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获得父母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及时发现病变,并积极与合作医院做治疗和护理。本研究中观察80例黄疸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黄疸患儿的康复率。同时,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可治愈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针对不同病因对黄疸患儿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并向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研究[J].2011,18(8):110-111.

[2] 张玉霞.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6):1447-1448.

第4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作者单位:462600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笔者通过对2007年1月-12月份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存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2月共收治155例新生儿黄疸,其血清总胆红素值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且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中足月儿110例,早产儿31例,早产低体重儿10例,足月小样儿4例。

1.2 方法 将光疗箱清洁,箱内湿化器水箱加蒸馏水到2/3满,接通电源,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一般夏天30℃ 左右,冬天31℃~32℃左右,根据新生儿病情随时调节,相对湿度55%~65%[2],将患儿双眼佩戴黑色的眼罩(自制,用纯棉黑布制成,类型为眼睛状),以防损伤视网膜,全身,用尿布遮盖(男婴尤其要注意阴囊的保护),放入预热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1.3 结果 通过对155例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疗,重视存在护理问题并加以总结,及时整改不足之处,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均治愈出院。

2 存在护理问题

2.1 环境的变化 新生儿光疗时因全身,失去了安全感,加上灯光刺激及温度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环境,表现为剧烈哭闹,烦躁不安,出汗等。

2.2 皮肤损伤的危险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保护措施不当,皮肤易损伤。足月儿指甲超过指端,活动时容易划破面部及前胸部的皮肤;双足反复与床平面有机玻璃摩擦,可使外裸皮肤擦伤;光疗时患儿处于一个高温环境,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容易引起红臀;光疗时间长,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眼罩处皮肤容易损伤[3]。

2.3 体温变化 光疗时荧光灯产热较多,而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受环境的影响,在高温中易发热,体温可达38~39℃,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红、哭闹、躁动不安等。

2.4 体液不足 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者会引起脱水。

2.5 哺乳方式改变 光疗时新生儿与母亲分离,哺乳方式改变,新生儿室采用奶瓶喂养,有些新生儿不习惯用奶瓶,引起哭闹不安。

2.6 知识缺乏

2.6.1 护士自身知识缺乏 少数护士对影响光疗疗效的因素认识不足,如灯管灰尘,机箱湿化器的清洁处理不到位,灯管的使用寿命,新生儿皮肤扑粉或涂油剂等,均能影响光疗的效果。

2.6.2 家长知识缺乏 由于医务人员的宣教不够,与家长交流不到位,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认识,对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治疗过程、预后等不了解,以致于多次到病房询问病情,如解释工作不到位,往往会引起医患矛盾。

3 护理对策

3.1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其详细介绍光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取得其信任与配合,通过良好的有效沟通,155例中无1例发生医患纠纷。

3.2 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针对环境改变,哭闹不安,护士应能判断哭闹不安的原因,首先应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如尿湿、饥饿、箱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有无发热或腹胀的不适;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光疗时无依无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满足爱的需要。采用通过听觉和触觉给予安慰,用温和的语音与其说话,并给予躯体的抚触,使患儿感到安全、舒适。对于哭闹剧烈,精神极度缺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可减轻黄疸,减少体力消耗。

3.3 皮肤护理 入箱前皮肤清洁,剪短指甲,双手戴小手套,注意松紧适度,能容纳一指为宜,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定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双脚套上袜子,减少与有机玻璃的摩擦,防止皮肤损伤。光疗期间因过热,容易引起红臀,应及时观察患儿尿布有无潮湿及大便污染;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防止发生红臀,如发生红臀,可用棉棒蘸少量糊状思密达均匀涂抹于臀红部位皮肤上,自然待干,3~4次/d[4]做好脐部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禁止在患儿身上涂粉剂或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3.4 加强巡视和观察

3.4.1 观察眼罩有无脱落及眼罩处皮肤有无擦伤,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有无外渗及针尖滑脱情况,并及时处理。

3.4.2 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随时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效果,发生警报信号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保持患儿体温36℃~37℃,及时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防受凉或发热。由于散热增加,特别是早产儿易致体温过低。足月儿夏天光疗时,也可因热量过高而发热。曾有1例患儿,体温36.5℃,进入光疗箱时,由于当班护士粗心大意,未注意光疗箱玻璃的通风,再加上夏季室内温度比较高,新生儿的体温升高至39℃,另一护士巡视时及时发现,汇报医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故光疗时应该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温度,同时应保持通风,早产儿需置于暖箱内,以补充额外的热量需求。体温超过38℃,应停止光疗。

3.4.3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组织儿科护士认真学习专科护理知识,掌握光疗护理基本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指导于临床,要密切观察黄疸的部位、程度以及变化,光疗前后及过程中注意检测血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并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患儿哭声、吸允力、肌张力的变化,以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发汗、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嗜睡、腹泻、呕吐、惊厥等,以及患儿大小便的性状、色、次数和量,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3.5 合理喂养 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护士应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间歇喂养,保持奶量摄入,每2餐喂奶间歇要给水,多喂些糖水,夏天需防止患儿哭闹,大量出汗引起的脱水、发热、酸中毒。不能口服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喂奶后让患儿侧卧,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3.6 蓝光箱的消毒与处理 使用期间每日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内、外,用清水擦拭1遍。湿化器水箱用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一次。

3.7 保持灯光及反射板的清洁,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光疗效果,每天应清洁灯下及反射板,灯光使用1000 h必须更换[3]。在光疗箱旁边悬挂一本登记本,以记录光疗照射时间。

3.8 出箱 一般采用12~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时停止光疗[4]。

4 小结

通过密切观察变化,改进工作方法满足新生儿需要,合理喂养,做好皮肤护理,能减轻患儿焦虑,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100.

[2] 金汉珍,黄德民.实用新生儿学.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

第5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新生儿期是从出生到适应环境生长的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的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免疫功能不足,病情发展变化快,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先将我院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结果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为200例新生儿上门服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未发病新生儿176例,发病新生儿24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黄疸9例,新生儿低钙血症4例,腹泻2例,上呼吸道传染3例,发病率12%。

1.2 方法

1.2.1 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人员自愿报名,由科主任科护士长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满5年,富有爱心,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等综合素质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担任。建立护理人员登记卡,卡上有工作人员照片,姓名、学历、职称、工龄、联系电话等。

1.2.2 工作方法:建立新生儿档案卡,写明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工作单位、新生儿天数等,采取家长选护士的方法预约登记服务分为定时服务和临时服务两类。定时服务主要针对正常新生儿每周服务一次,具体服务时间由双方决定。临时服务主要针对患病的新生儿,根据病情随时上门护理。

2 家庭护理内容

2.1 针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作好健康宣教。

2.1.1 环境: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室温不可过高过底,夏季如室温高,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1.2 保暖:寒冷季节室温底意保暖,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界环境适应性也差,室温过底可引起硬肿症,用热水带保暖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2.1.3 喂养:告诉家长母乳喂养是最佳喂养方法,教其捕乳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和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喂奶前应先给新生儿更换清洁尿布,母亲洗净手,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应抱起轻轻的拍背部,直至嗝气后,再取右侧卧位,垫高头部,以免溢乳或呕吐时发生窒息。对于确实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指导母亲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奶嘴应剪成十字花形,孔不要过大,以免下咽不及发生呛奶。奶具每次用前必须清洁消毒,喂奶时瓶中奶液应充满,以免吸奶无效或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溢乳。

2.1.4 尿布、衣服的选择:选用纯棉柔软的尿布及衣服,衣服应宽松,不可过紧。

2.1.5 皮肤的护理:指导家长如何护理眼睛、鼻腔、外耳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部试干,涂油保护。保持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

2.1.6 脐部护理:母亲每天应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完全干燥为止。

2.1.7 预防疾病和意外:新生儿食具应专用,每次用后应清洗消毒,衣服尿布保持干燥。新生儿出生后2周应口服维生素D,每日400IU。夏天要预防中暑和腹泻,指导母亲寒冷季节新生儿包被不要过严,以免导致窒息,发生意外。

2.1.8 培养养子观念:鼓励家长多抚摸、拥抱婴儿得一健康成长。

2.2 针对患病新生儿遇到的护理问题给予具体知道。

2.2.1 发热:首先区分是否由感染引起,如因疾病引起发热,需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药物。如因保暖过度,脱水热等引起发热,可给予松包降温,嘱母亲多喂水,体温均可自行降至正常。

2.2.2 哭闹:首先由医师检查是否疾病引起,在排除疾病引起哭闹的基础上,考虑是否饥饿,观察是否有口腔炎尿布是否尿湿。有无大便,臀部皮肤是否发红,是否有腹部胀气等情况,并根据各原因给予处理。

2.2.3 黄疸:注意观察皮肤黄染出现部位、范围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消退的时间如足月新生儿黄疸持续过久,超过两周,或黄疸出现早,在24h内出现,或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说明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就诊。母乳性黄疸较为常见,可采取高频喂养9~12次/d,能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平均3d左右,效果较好。

2.2.4 腹泻:注意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有无脱水情况,如加大便为黏液浓性便,应及时送往医院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患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这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要特殊处理。

2.2.5 知道合理用药:简明讲解药物知识,知道正确用药方法,准确用药剂量,喂药是可将药物用温开水溶解,用注射器吸好药液在患儿吸药液的间歇是要从口角旁滴入,待患儿吸几口奶后再缓慢滴入至顺利喂完即可。

3 讨论

3.1 家庭护理服务方便了患儿的家长,使其掌握了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方法,提高了社会效益,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广大婴儿及家长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不仅使婴儿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增进感情,增加了年轻父母的育儿的知识,使新生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护理。

3.2 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家庭护理服务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医学各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家长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第6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

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

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

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午间与晚间睡眠时必须关好门窗。婴儿离开母亲时必有家属跟随,定时探视,对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强巡视病房。

第7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产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4

实施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分娩过程的教育:产妇进入待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度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产后护理与指导: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母乳喂养指导: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

出院指导:①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告诉“新妈妈们”出院后的第1个月,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去家里访试,以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如何办理婴儿出生证明。注意休养,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婴儿预防接种手续。

讨 论

第8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9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母体的一条管状结构,是胎儿获取营养物质、氧气交换的重要通道,

其主要由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构成,在三条血管之间充满特殊的结缔组织,当新生儿出生离开母体后,该结缔组织失去水分,使脐自然脱落并愈合收缩形成脐部。脐部周围血管丰富,细菌容易滋生,如果脐部护理不恰当则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严重者可导致破伤风和败血症的发生。研究文献报道,有60%的新生儿败血症是由于脐部感染引起,因此,脐部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要求我们在进行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护理。

1脐带切断时间

新生儿出生后要进行脐带切断,如何选择合适的切断时间是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关键内容。目前,存在早断脐带和晚断脐带两种观点。早断脐是指新生儿出生5-10秒或者1分钟内进行切断并结扎;晚断脐是指新生儿出生2分钟后,或者等待脐带动脉搏动停止后切断并结扎[1]。

1.1早断脐带

早断脐观点认同者认为早断脐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它能明显减少新生儿出生后发生窒息[2]。也有文献报道,早断脐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新生儿发生的黄疸程度明显减轻,并起到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的作用[3]。

1.2晚断脐带

晚断脐观点认同者认为,推迟2分钟以上切断并结扎脐带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4]。文献报道,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30秒后断脐,能明显增加新生儿血容量,与分娩的途径无关系。正常足月新生儿采取剖宫产时延迟1分钟后断脐可明显增加胎盘血液灌输,根据胎盘残余血量估算灌输血量可达23ml/Kg[5]。晚断脐可明显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改善婴儿的铁营养状况,减少新生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6]。因此,晚断脐尤其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意义更加重要。研究也表明,靠近胎盘端切断脐带并将脐带内的血液回输到新生儿体内,也能显著增加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加铁的存储,预防新生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7]。然而晚断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黄疸和红细胞增多症和血液粘度增高。

2切断脐带的常见方法

新生儿断脐并结扎的方法种类比较多,目前比较常用的有棉线结扎脐带法、气门芯结扎法和脐带夹结扎法等,每种结扎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论选择哪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进行切断结扎前对脐根部周围进行严格消毒。与传统棉线结扎法相比,气门芯结扎法显得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断脐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8]。脐带架主要优点有在使用过程中力量分配均匀,能有效阻断脐血流渗出。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脐带较粗或者胶质脐带,对水肿粗大脐带的断脐效果更明显优于气芯套扎法。目前市场还出现了一次性脐带夹紧切断器,它集合了夹、紧、切为一体,能明显缩短操作时间[9]。由于脐带夹和一次性脐带夹紧切断器价格比较贵,增加了产妇的经济负担,另外也存在脐带脱落时间过长,脐带夹坠压新生儿脐周皮肤引起破损等问题[9]。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两种断脐方法结合进行,起到互补的作用,最大限度避免单一方法存在的不足。不论采取哪种断脐方法,都要做好脐部的护理工作,防止发生感染。

3断脐后的护理

3.1断脐消毒方法

断脐消毒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消毒剂有2.5%碘酊、20%高锰酸钾溶液、75%酒精等。碘酊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常用于脐带断短的消毒,20秒后使用75%酒精进行脱碘。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进行消毒的同时能起到干燥收敛的作用,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碘酊。研究报道[10],在进行脐部消毒时候可联合使用3%的双氧水对脐部进行清洗,再使用消毒剂,这样有利于新生儿脐带干燥、减少渗血液,能预防新生儿肺部感染或者降低脐炎的发生率。

3.2脐带残端的护理

脐带切断后必须对残断进行消毒护理,在断脐后至脐带自动脱落的这段期间容易发生残端感染,因此,必须加强脐带残端护理。目前比较常见的脐带残端护理方法主要有消毒后残端的暴露和包扎两种,包扎方法主要操作方法:对脐带残端进行彻底消毒后,使用医用无菌纱布对脐带残端进行覆盖,最后使用消毒过的绷带进行包扎,也可以使用防水敷贴进行固定包扎,或者使用护脐贴进行覆盖。使用包扎方法对残端进行护理,要注意保护脐带残端消毒后保持脐部干燥,一般可以使用95%酒精或者1%龙胆紫溶液进行脱水处理,主要目的是防止包扎脐带后脐部潮湿不透气容易产生新生儿脐炎[11]。近年来,WHO提出对脐带残端护理可以不用包扎方法处理,只要保证脐带及脐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直到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即可。新生儿脐带切断后进行暴露,能够促进脐带断裂处充分与空气接触,扩大蒸发面积,加快脐带组织水分蒸发,保证充分的干燥,促进切口快速结痂,同时提高结痂的硬化速度,减少医疗资源和治疗费用,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文献报道[12-15],新生儿切断脐带后残端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的处理方法未能增加脐带干燥的速度和脱落时间,也未增加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3.3二次剪脐

二次剪脐是指对脐带残端进行再次修整,主要操作方法:使用消毒后的手术外科剪刀尖部从不同的方向沿着脐带根部进行剪切,在剪切过程中注意避免伤及脐部周围皮肤,将脐带残留的组织完全剪掉,避免残留物质发生变质,局部渗出潮湿而导致细菌大量繁殖而感染[16]。 二次剪脐时应严格按规范小心操作,切勿一刀平剪,结扎下方有血肿时应连同血肿剪掉并将血块清除干净。二次剪脐的时间应根据脐带的粗细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时间,剪切脐带时脐带切勿过干、过湿。日前,学者对是否应行二次剪脐尚存在争议。支持者的主要观点是二次剪脐能够较充分的去除脐部血液残留,将脐基底部更好地暴露在空气中,利于脐带干燥,从而加速脐带脱落,预防感染[17]。同时,二次剪脐是对首次处理的一种补救措施,可以弥补脐部首次结扎位置过高等问题。不支持者认为二次剪脐与所提倡的“保持脐带及其周围清洁干燥直到脱落”原则相违背,二次剪脐增加了护理成本时间选择和技巧不易掌握,剪脐时可能造成新生儿脐部损伤,甚至伤及肠道和腹腔脏器[18]。

4加强宣教

大多数产妇出院时新生儿脐带尚未脱落,而出院后护理不当是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纠正其不当的脐部护理方法很有必要。新生儿出生之后,护理人员应积极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如何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与清洁,鼓励其积极参与新生儿脐部护理过程[19]。护理人员应重点宣教脐部护理的关键点,提醒产妇及其家属注意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脐带圈包扎,避免被纸尿裤遮盖,避免大小便污染脐部。指导产妇及家属采用正确的脐部消毒方法,嘱其消毒时切忌将污染的棉签再用到创而处,教会产妇及家属判断脐部异常,每次消毒前先暴露脐部创而,评估创而有无红肿、渗出物、异味,发生异常时应即刻就医[20]。

5小结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经验的积累与交流逐步增加,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理论不断发展,并用于实践当中,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将有更大的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脐部护理,这将为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春利,贺艳丽,杨荣.自制脐带帽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29):3523-3525.

[2]艾暖蛟.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46-1148.

[3]陈涛,张丽珊,金星明,等.小同延迟断脐时间与预防足月儿贫血效果系统评价[J].中国儿贵保健杂志,2009, 17(4):404-407.

[4]史晓梁,陈雅飞,凌勇,等.剖宫产延迟断脐新生儿获得胎盘血液灌输的相关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15(9):699-700.

[5]Mcrccr JS, Vohr BR, McGrath MM, et a1. Dclaycd cord clamping in very prctcrm infants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intravcntricular hcmor-rhagc and late onset sepsis:a randomized, c;ontrollcd trial [J].Pedi-atrics,2006, 117(4):1235-1242.

[6]Andcrsson,Hcllstrom-Wcstas L, Andcrsson D, et a1.Effcct of delayed versus early umbilical cord clamping on neonatal outcomes and iron status at 4 months:a randomised c;mrtrollcd trial [J]. BMJ, 2011, 343:7157.

[7]任成娥.坐式分娩法断脐时机与新生儿获得性胎盘与新生儿液灌输的相关性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句刊),2012, 22(10):3692.

[8]赵香枝,尹保民,邹俊婷.断脐时间与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的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5):2086-2087.

[9]林振喜.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疽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 22 (15) : 2307-2308.

[10]胡新瑞,梁素惠.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临床效果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 18(3):307-309.

[11]黄益新.气门芯套扎断脐与脐带夫断脐在新生儿脐带处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12, 19 (2):179.

[12]徐建平,叶佩芬.脐带夫紧切断器与脐带夫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 (16) : 86.

[13]岑莉,李明先.新生)L脐带结扎力一式及修剪技巧的优越性[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21):41.

[14]王俊青.新生儿脐带双点位l+.痕气门芯结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 19 (2J :46-47.

[15]徐慧兰,玛海英,罗雁雁,等.新生儿脐部残端二次剪切最佳时间选择与操作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2, 9(2):204-205.

[16]叶明.月齐带夫和气门芯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L脐带的效果[J]. 护理杂志,2011. 28(5): 74-75.

[17]杨晓慧.两种脐带结扎法的效果比较[J]. 吉林医学,2012, 33 (11):2430-2431.

[18 ]廖玲,李慧龄,杨小芝,等.高锰酸钾外用片用于新生儿脐带断端消毒的临床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6): 572-573.

第9篇:新生儿黄疸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隐患   防范措施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工作繁杂凌乱,护理隐患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笔者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近十年,总结出以下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预防对策,与同道共同讨论。

        1  隐患

        1.1宣教不及时不细致

        孕妇孕期未经孕妇学校的系统教育,产后病房护士宣教不及时、细致,使产妇家属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意外。例如:喂奶姿势、方法、观念不正确,导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1.2观察不细心、交接班记录不认真

        新生儿出生后,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未进行细心的观察,各班未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很容易导致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闭锁、先天性尿道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未被及时发现,以致于贻误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1.3经验不足

        因护士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某些病理现象当成生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耽误治疗,引起纠纷。例如:病理性黄疸、维生素k1缺乏症、下咽综合症、先天性贲门松弛等。

        1.4工作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违反规章制度

        新生儿身体娇弱,如果护士工作马虎,对待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掉以轻心,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造成巨大伤害。如新生儿沐浴前,未调节好水温,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护士不拘小节,手带戒指,容易导致新生儿擦伤;沐浴时不遵守规章制度,导致新生儿掉包、摔伤、交叉感染等;沐浴后,脐带护理部彻底,皮肤护理不清洁,导致脐带和皮肤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等。

        1.5违反操作程序,工作疏漏

        新生儿护理工作繁杂、凌乱,与成人不同,医疗参与很少。例如: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沐浴、抚触、游泳,全部有护士完成。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如疫苗漏种、误种、重复接种;筛查漏筛,采血不符合要求等。很容易给新生儿造成终身伤害,引发护理纠纷。 

       1.6安全管理不到位

        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新生儿无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如果病房安全管理不善,或存在某些潜在因素,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被盗,引发纠纷。

        1.7院内感染意识不强

        新生儿抵抗能力差,母婴同室,探陪人员多,再加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差,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手的消毒,很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  防范措施 

        2.1保证孕期及产后指导的有效性

        门诊孕检时,孕妇学校应认真建档,详细登记学习内容,使孕妇全面系统地掌握育儿知识。产后,病房护士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细致地进行宣教,确保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势,教会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

        2.2观察要细心,记录要真实

        新生儿出生后,要仔细观察外观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并在文书中做好记录。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班班进行床边、书面交接,及早发现潜在的先天性疾病,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3梯队合理,人员固定

        产科护士专业性很强,人员应相对固定。入科的新护士应抓紧学习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合理搭配人员梯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漏诊漏治。

        2.4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

        产科护士要求极富爱心、责任心。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室的有关规定,不得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否则会酿成大祸。

        2.5严格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

        科室应妥善安排各项工作,按规定设置好工作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班次认真衔接,以防疏漏。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班护理质量,堵漏差错事故。

        2.6加强安全管理

        产科病房应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做到院科两级共同协助,走廊内安装监控系统,配备专人守护病区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制定完备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同时告知家长履行好看护义务,新生儿床前不许空岗。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