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

第1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南方地区 , 城市排水 , 防洪排涝 ,城市规划,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规模在不断增长,作为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工程设施,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设水平。尤其是通过北京的一场大暴雨,更让我们认识到了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重要性。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本身地理位置的原因,降水较多,一旦发生洪水,会给城市中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要损失,所以南方地区城市的排水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附:北京7.21暴雨图

城市防洪标准

我国现行颁布实施的《防洪标准》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的防洪标准与保护人口的数量有关,城市等级和防洪标准都依据城市的重要性来划分,而城市的重要性又是以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来划分。每个城市的的防洪标准都要根据自己城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标准,根据每个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数量,综合城市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效益来制定标准。而目前国内在排涝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市排涝标准,所以各地的排涝标准也是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但是由于现在的极端天气比较多,国内的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的暴雨内涝灾害频发,给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迫切需要对一些城市的排涝标准进行规范调整。

南方地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成因

南方地区城市分布于降水量丰富的地区,到了雨季发生暴雨的概率大,再加上城市中工业的发展造成的温室效应,所以容易发生暴雨内涝。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规模发展迅速,但一些城市的城市规划非常不合理,在城市规划中忽视了排水下水道的建设,排水设施标准太低,不透水地面增多,径流系数增大等。如果遇到暴雨时就容易出现积水现象。并且很多城市的积水情况非常严重,甚至每场大雨过重都会造成积水,这固然和城市建设的历史问题有关,也由于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大多花大力气建设看得到的地面的建筑,而对下水道这样的地下设施却不怎么关注。

做好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一体化的措施

加强城市的排涝系统建设

一个城市的排涝系统包括雨水的收集、输送、蓄存、排放等多个环节以及与这个功能相关的建筑设施,一般的城市排涝设施有雨水收集管网、排涝渠、蓄水池、水闸、泵站等。在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对这些排水排涝设施进行科学规划,由市政和防洪部门统一实施。对道路交通网要建设防洪设施、铺设雨水管道收集传输雨水,并在城市中大力开展植树绿化活动,尽可能地修建一些临时调蓄涝水场所,以减轻暴雨出现时城市排涝系统的排水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排涝系统的排涝功能。在平时要加强对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对雨水管网、排涝渠等经常进行疏通,确保排涝管道的通畅。如深圳市自2004年开始进行排水与防洪排涝一体化进程建设,目前已初据成效,制订了《深圳市排水条例》并在制度的指导下,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机制,在原城区建立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管道系统,污水管网通往污水处理厂,不仅可以减轻原来的雨污同流管网压力,还可以改善城市水质,防止了人们的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管道,在防治水污染的同时也杜绝了雨水管道被堵塞的隐患。同时加大排水排涝工程管道建设,在全市建成市政排水管道13712公里,其中雨水管道6264公里、污水管道4567公里、渠道2881公里。这些排洪渠在平时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保证了城市排水的顺畅,而如果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时,又可以起到防洪排涝的功能,这种排水与防洪排涝一体化的措施在城市的排水和防洪排涝功能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值得在城市排涝系统建设中大力推广的。

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

城市的排涝工程是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一个部分,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堤防工程,城市中的人口和经济开发区大多集中在城市市区的江河沿岸地带,所以城市的防洪堤就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保护作用,使人们免于受到洪水的侵害,对一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下,城市的堤防建设已不仅仅满足原先的防洪功能,同时要与城市的其他要素相配套,可能起到商业、交通、景观等多种功能,这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水利建设也在向现代水利建设转变,以前那种堤防建设的认识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需求,防洪设施除了对防洪抗灾的功能外,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强,城市的防洪设施要与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相结合。现代城市的防洪排涝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应该有统一科学的规划,将防洪、排水、排涝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洪水平。

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一体化水平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的各个环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防洪排涝指挥系统方面可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建立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当有洪水险情发生时,能够对救灾决策和快速制定应对方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通讯保证,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洪水对人民财产造成的损失。对城市防洪排涝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等现代手段来解决。对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示范推广,从对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城市堤防的修改、城市的防洪应急保护、城市防洪工程的加固以及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优化调度等方面,加大投入进行技术研究,并将优秀的研究技术成果进行示范推广。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进行研究,建立城市雨水收集工程,找出适合城市特点的、科学、经济的收集和利用形式,建立完善的城市水源联网调度系统对城市水源进行调度。

建立城市综合防洪排涝管理系统

在防洪排涝建设中,要兼顾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社会的经济环境效益,在现有的防洪排涝设施基础上,寻找最佳防洪方案,将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科学全面的进行城市综合防洪排涝管理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加快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的一体化进程。如连云港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很多河流的下流入海通道,所以防洪排涝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近年来,连云港市通过排水防洪工程总体布局,在新沂河和新沭河流域进行“东调南下”的二期工程,进行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加固病险涵闸、新建洼地除涝泵站等工程。以流域、区域防洪工程为依托,综合规划连云港城区、县城和重要城镇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设,提高城镇排水和防洪标准。

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建设是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建设时要统筹考虑,将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将排水、防洪和排涝工程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发展。结合现代科技对防洪排涝的新技术积极研究推广,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水平,从而减轻洪涝灾害对人民财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林锦霖,城市防洪人排涝工程设计,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2

[2]胡庆华,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发展概述,东北水利水电,2009.27

[3]曾静,浅谈城市排涝规划,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7

[4]江义妙,城市排涝规范问题探析,中国科技财富,2010.8

第2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山坡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资源整合;水土流失防治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118-02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防治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项目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投入资金不足,生产经营较为粗放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土资源边治理边破坏边流失现象仍然存在,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项目区的水土保持防治,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坡面、沟道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建设,增强丘陵山地蓄水保土保肥能力,提高项目区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笔者结合同安区凤南农场东岭果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开展,对山坡地开发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本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根据水利部水保[2004]23号文《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精神,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同安区凤南农场位于同安区的西部,总面积为378.48km2,其中土地总面积为2.48km2,根据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结果显示;凤南农场水土流失面积为292.35公顷,占与土地总面积的11.80%,其中轻度流失为196.62公顷,占流失面积的67.26%,中度流失62.67公顷,占流失面积的21.44%,强度流失20.32公顷,占流失面积的6.95%;其中果园地流失面积138.73公顷,占流失面积的47.45%,林地流失153.62公顷,占流失面积的52.55%。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当地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主要的危害有:(1)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生态环境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威胁项目区群众的生活;(2)导致表土大量流失,土层变薄,地力衰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3)渠道、水库淤塞、危害水利农田、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一场暴雨,泥沙碎石俱下,水库淤积,渠道淤塞,使水利设施难以发挥正常效益,甚至报废;(4)危害交通:破坏交通道路,影响了交通安全;(5)制约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困难:项目区群众、集体的经济困难,群众收入低于全区的平均收入水平。由此可见,对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整治工作已经到了亟不可待的阶段了。

根据凤南农场东岭果场项目区地形地貌与植被状况,以及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分布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结合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的各项综合措施体系;拟定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为:(1)实施封禁治理面积120公顷;(2)高标准水平梯田改造面积14.15公顷;(3)果园道路修建1824m,宽4.5m;(4)塌方边坡防护3处。

二、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由于本项目在开发建设期间,对地表的破坏是渐进的,因此,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渐进过程,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质、土壤条件,按水土保持的有关规范和技术规程,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同时加强临时防护、施工时序安排及管理措施等,有效布设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整治合理。主要改善原有的开发和耕作方式,将原果园坡耕地改造为高标准水平梯田;并拓宽和合理规划修善园内道路,便于施工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完善园内排水系统,修建截排水沟及沉沙池,集中蓄排径流,减轻暴雨和径流的冲刷,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具体措施如下:

(一)封禁治理

根据项目区的具体地理条件及实际需要,在项目区的上游规划封育区封山育林育草120公顷,主要在项目区内水库上游的林地,以水库上游果园地外沿到防火林带为界的林地,禁期三年,并在封育区周界如山口、沟口、主要交通路口等处设置永久性坚固告知标志牌。由水土保持部门与当地镇委及项目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同,规定在封内严禁修枝间伐、畜牧、割草铲草皮等生产活动。并做好护林防火工作,违者按《森林法》、《水土保持法》查处;具体措施如下:在封育区成立护林队,设专职管护员,专人管护,并制定严格的封育管护制度,奖罚分明,严禁一切不利于植被自然修复的人为活动,严禁牲畜进入封育区,更不能放牧;结合封禁,进行抚育管理,春秋两季在残林、蔬林中进行育苗补植,平茬复壮,修枝蔬伐,择优选育,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植被修复;同时定期检查树木生长情况,对封育区进行病虫害防治。

(二)坡改梯工程

修筑水平梯田,改造坡耕地成等高耕作的高标准水平梯田,项目区坡地开发坡耕地果园面积14.15公顷,坡面坡度在8°~30°之间,设计改造坡耕地成水平梯田,同时前筑埂,挖后沟拦蓄地表水;前埂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5m,顶宽0.3m,埂高0.3m;后沟采用竹节沟形式,每隔1.0m的后沟间隔0.2m的节,断面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3m,顶宽0.4m,深0.2m。

由于项目区以传统的粗放式开发种檀果树,忽略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改造成高标准水平梯田后,对一般降雨可就地拦蓄,暴雨时可拦蓄大部分径流,控制泥沙的流失,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本项目梯田的断面设计,是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编制,经过技术人员现场调查测量,综合当地坡耕地开发的具体情况,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断面设计根据不同坡度及土层土质的不同进行设计。根据项目区土壤和坡度的具体情况,考虑施工和耕作要求,本项目区选取田坎侧坡坡度B 70。,原山坡地面平均坡度α=10°,15°,20°,25°四个断面,选取H=0.6m,0.8m,1.0m,1.2m,根据技术规范,前埂断面设计为高h1=0.3m、底宽D2=0.5m、顶宽D1=0.3m;后沟采用竹节沟形式,每隔1.0m隔开0.2m的节,后沟断面:深h2=0.2m、底宽d1=0.3m,顶宽d2=0.4m。

(三)果园道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合理规划果园内道路,拓宽、修善园内原有简易道路1824m,同时结合项目区内的截排水沟道布设全线道路内侧开挖排水沟,并采用浆砌块石防护,这样既方便果园管理,又能改善区内的排水系统,集中引流,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资源。

工程措施:合理规划布设果园内道路,对原有的简易路基进行扩建、修善,将原路面宽1.0~3.0m的简易道路拓宽为路面4.5m;道路设计根据具体地势有的路段改弯取直,前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浆砌石体护坡,上宽0.5m,边坡坡比1:0.3,高根据地形不同而异。后坡开挖坡度采用1:1,路基经开挖平整后压实,路面铺5cm砂石层。

排水沟采用M7.5浆砌块石防护,厚度为0.3m,采用M10水泥砂浆勾平缝,每隔10m设一沉降缝,缝宽1cm,采用M10沥青砂浆止水。道路总长为1824m;其进入跨天然沟道段,可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涵洞管道或采用埋设一道φ50cm的钢筋砼预制管作为排水涵洞,长度根据具体地形地势而定,一般以6m为宜。根据具体地形地势,在涵洞入口处或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布设沉沙池,沉沙池全线布设5座。

植物措施:道路两侧的地段增设植树种草防护,根据具体地块的大小以芒果、青枣等果树梅花状布设,株行距3×3m,树下套种百喜草等水保草种,绿化面积为0.7hm2。

(四)塌方边坡防治措施

根据现状具体情况,对部分山体小滑坡或易滑坡处进行削坡处理,并采用人字形骨架结合铺草皮的方法护坡,本项目拟对3处小滑坡处进行边坡防护。

削坡后的边坡应及时进行骨架浆砌块石的砌筑防护,人字形骨架采用浆砌条石砌筑,骨架应嵌入坡面内,深度使骨架表面与草皮表面平顺;骨架底部坡脚1m及顶部0.5m范围内采用M7.5浆砌块石镶边加固,底部坡脚浆砌块石加固可结合排水沟设置;施工前应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体平整;骨架砌筑前应按设计尺寸挂线放样,开挖沟槽,沟深视骨架嵌入深度而定;在骨架内铺草皮时,应使草皮和骨架密贴,防止表水沿接触处将草皮冲毁。

三、结语

第3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 渭北果区;气候灾害;抗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54-02

渭北果区是全国最大的苹果优生区之一。当地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具备了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所有条件。但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干旱和土壤瘠薄以及各种气候灾害不时发生,对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降低气候灾害对果树生产的影响,就当地气候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抗御措施。

1 干旱

渭北果区地处内陆,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500~700 mm,但受季风影响,一年四季分明,冬春有效降雨少,冬春连旱时有发生。夏秋降水集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雨的70%左右,雨季特征明显。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给果树生长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利。冬春干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基肥和春季追肥的肥效发挥;二是春梢生长量不足,质量差。而秋季阴雨往往造成树体徒长,光照不足,影响果实膨大和树体养分的积累。抗御干旱的主要措施就是将有限的降水接纳蓄集,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蒸发,做到伏雨春用:一是整修地边埂,坡地修育林带,拦蓄径流;二是果园周边有道路、场院、厂房时,可在雨季将径流水源引入果园;三是新建果园采取大坑栽植,逐年扩穴引根,以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提高树体抗旱能力;四是树盘覆盖。有条件的可用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进行树盘覆盖,既可蓄水又能保墒。也可用地膜、地布进行覆盖,保墒效果明显。在最干旱时段,秸秆覆盖果园比未覆盖果园2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13.5%,增加1.5个百分点。早春用黑膜覆盖的果园比未覆盖的的果园2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11%,增加1.2个百分点;五是果园行间生草,可有效阻止径流,使降水就地蓄集;六是勤耕果园,经常保持地表疏松,特别是雨后要及时锄、耙松土,减少蒸发;七是特别干旱时,可用少量水进行点穴补水,能有效缓解旱情,成龄果园可在株间临行处各打20 cm×20 cm坑穴2个,每穴浇1桶水(15 kg)即可,待水渗完后封坑;八是带水追肥,提高肥效。可采用点穴式追肥,水量足以使肥料溶解即可。还可采用液体施肥、枪注射施肥。

2 冰雹

冰雹在渭北局地时有发生,危害严重时当年绝收并对树体造成严重伤害。冰雹预防是关键,灾后补救需跟上。具体预防措施:一是在果园上空搭建防雹网,可从根本上杜绝冰雹的危害;二是人工消雹。该项措施由专门机构负责。采用消雹炮弹和火箭弹向雹云发射,以消融雹块和冰晶,避免或减轻灾害效果显著。但由于发射时间、方位掌握不好仍会造成局地受灾。受灾后的补救措施:一是受灾严重时,对雹伤深入果肉的果实全部摘除(临近成熟前受伤的果实采摘后可作榨汁果销售),以减轻树体负担,给树体创造休养生息的的时段;二是及时喷药喷肥,防治病害感染,补充树体营养。灾后的果树叶片破裂且枝条伤痕累累,要及时全树喷预防早期落叶病和腐蚀病的药剂,如戊唑醇3 000倍液。同时还应补充以氮肥为主的叶面肥,快速补充树体养分,促进营养生长;三是树上叶片受损严重时,要抓紧地下液体追肥,及时补充树体营养;四是降雹量特大时,要待雹粒溶化后及时中耕果园,使地温加快回升,以减少冰雹造成的损失。

3 冻害

受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渭北果区花期遭遇低温冻害也时有发生,一些地势低洼果园受害更频繁。防御低温冻害的有效方法是推迟花期,规避低温时段。具体措施:一是浇水。遭遇暖冬必防春寒,上年冬季若出现暖冬,应早做预案。应在春季地温回升时浇大水,降地温,延缓树体发育,可有效推迟花期5 d左右;二是秸秆覆盖。在树盘下进行秸秆覆盖等于给地面加了一层保温层。4月上中旬,和未进行秸秆覆盖果园比较,20 cm地温偏低2~3 ℃,花期可推迟3 d以上;三是在果园内,尤其是受害频率较高的果园内装备大型风扇,在低温来临时段,开动风扇搅动空气,使冷空气不能快速下沉聚积;四是熏烟。在低温来临时,从夜晚到清晨在果园燃烧各种有机材料,使大量的烟雾笼罩在果园上空,阻止冷空气下沉聚积。熏烟作业要连片果园同时进行才有效果;五是树上喷水。遇到较强低温可以每天早晚树上喷水1次,能有效吸收冷空气,缓解花器冻害;六是喷营养液增强树体抗性。如可适时喷施糖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七是注重授粉树的配置。不良的气候条件对花器容易造成伤害,如柱头、花粉的寿命也受到影响,有足够授粉树的果园即使在冻害严重的年份,坐果率也会明显高于单一品种的果园。如2006年有授粉树的果园花序坐果率比单一品种高17%~24%。

4 日灼

树体和果实被灼伤比较常见。树体枝干受到日灼会造成皮层组织坏死,进而影响树体养分传导,同时极易感染腐烂病。果实受到日灼则失去商品性,经济损失较大。解决日灼伤害问题应从保护树体、调节果园小气候入手。具体措施:一是枝干保护。幼树在夏初进行主干涂白,成龄树在冬剪时应留一些中庸的背上、背侧枝,在正午时起到遮挡直射光的作用。5―6月是果实套袋的劳力紧张时段,同时也是进行环割的有利时段,若需要环割应轻重适宜,避免对树势影响过大,造成果实和树体灼伤;二是果实套袋前果园浇水,以加速树体水分循环,调节树体温度,改变果园小气候,能有效减轻果实日灼;三是果园种草和秸秆覆盖。可有效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果园湿度。在高温季节,生草的果园比清耕果园在正午时分地表温度低7 ℃,傍晚时分也低2 ℃以上,而秸秆覆盖果园比清耕果园地表温度低1.17 ℃。调查发现生草覆盖果园在果实膨大期到去袋期间果面日灼明显轻于清耕果园;四是正确套袋,减轻对幼果的伤害。果实套袋是一个精细的操作过程,撑袋、入果、封口必须使幼果挺立果袋中央,果面不能接触袋子。幼果日灼的主要原因是套袋不规范,袋子紧贴果面,造成果面部分组织坏死,严重时造成落果;五是正确把握去袋时间和方法。套袋苹果是在高温、高湿、无光条件下生长,而去袋后温度、湿度发生很大变化,从无光到直接接受直射强光,这些对果面都会产生刺激作用而造成伤害。所以去袋时间应避开高温强光时段,分步进行。单层袋应先从袋子下端撕开透风透光,对果实进行适应性锻炼,3~5 d后摘除;对双层三色袋应先去除外层袋,保留内袋,避免阳光直射果面,经晴好天气至少3 d的锻炼后再摘除内袋,这样可明显减轻果面日灼[1-2]。

5 大风

受地形地貌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局部剧烈大风常造成树体危害和果实脱落。对树体危害重点是早春新梢生长期常造成新梢叶片破碎和幼果枝磨。对果实的影响主要是套袋初期由于幼果果柄幼嫩和果袋迎风面大,活动剧烈而造成脱落。进入果实膨大期,由于果实增大增重明显,在剧烈的风速频振中造成果柄受损而脱落。规避大风危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规划新建果园时应避开风口,尽可能在避风向阳的地方建园;二是集中连片果园应建立防风林带,重点在东北至西北方向设置2~3行人工防风林带。树种可选用生长快、根系分布范围小的速生杨等树种;三是在树形培养上要考虑大风因素,树体以稳定性好、骨架牢固的自由纺锤型和开心型较好,细长纺锤型则要立柱稳树。修剪上常用以疏为主的修剪技术,培养松散形结果枝组,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这样结果枝与果实在风力作用下摆幅和振频比较接近,果柄受损相应较轻,落果不严重。

6 沙尘

苹果花期经常遇到沙尘天气,沙尘严重时会使花朵授粉受到严重影响。抗御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盛花前若遇沙尘天气,要及时对树体喷水,冲洗花蕊上的尘土,创造花粉与柱头亲密接触的有利条件;二是人工授粉。为了保证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花朵正常授粉,人工授粉必不可少。方法是将商品花粉稀释后在树上喷洒,实践证明效果极好;三是配置授粉树。目前,不少果园品种单一,以富士品种为代表,在气候正常年份有足够的自花授粉能力。但偏斜果比例较高,原因是授粉不良。而在特殊年份坐果率较差,授粉不良现象更突出。要提高果品商品率,保证坐果率,配置授粉树非常必要。在气候不正常的情况下,有授粉树的果园坐果率明显高于单一品种果园[3-4]。

7 阴雨

阴雨大多集中在果实生长后期,即8―10月。长期阴雨寡照对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影响很大,并能引起某些病害的发生,如套袋黑点病。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晚熟品种一定要套质量有保证的好袋子。近10年来,套袋黑点病曾多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好的双层三色袋防水性、透气性好,雨后袋子会自然膨胀脱离果面,黑点病较轻;二是要注意防治早期落叶病,阴雨较多时有利于早期落叶病的侵染和蔓延,要在春夏季做好早期落叶病预防的基础上,阴雨来临时应注意观察,及时用药,将早期落叶病控制到最低水平;三是结合喷药增施叶面肥,提高树体光合效率,促进树体营养积累和果实发育。

8 参考文献

[1] 陈亚琼.浅谈夏季气象灾害对陕西渭北果业生产的影响与防御[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30-131.

[2] 刘平.小螺号叶面肥[J].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3):39.

第4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为切实抓好当前烤烟田间管理工作,当前已进入烤烟生产关键时期。确保全年烤烟生产任务目标完成,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烤烟生产管理工作现场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以来全县烤烟生产的情况,分析当前烤烟生产存在问题,并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技术措施,把全县烤烟生产的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加强田间管理上来,千方百计降低旱灾带来的损失、千方百计完成今年的烤烟收购计划,实现烤烟生产目标。

与会同志观赏了晓景乡烤烟生产管理现场,今天上午。刚才又听取了晓景乡政府和晓景乡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对烤烟生产的交流发言,陈官前同志和陈波同志还分别对全县烤烟生产的电力设施建设和田间管理提出了保贵的建议和要求,希望会后大家多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下面,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今年以来全县烤烟生产的基本估价

县政府及时召开全县烤烟生产工作会议、及时下达烤烟收购计划,今年全县紧紧围绕落实4.3万亩面积和收购烟叶12万担的任务目标。做到认识统一、各级重视和措施有力。尤其是面对今年烟叶收购计划增加、生产资料上涨、严重干旱等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协调解决烤烟生产遇到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起各乡镇、各部门抓烟的积极性和广大烟农种烟的积极性,使全县的烤烟生产在大旱之年,仍然完成了大田移栽任务。截止5月10日,全县共移栽面积4.4009万亩,移栽烟苗5282万株,亩均株数为1228.37株(按4.3万亩计算)占移栽计划的102.3%全县卧式密集烤房建设动工610座,已建设完工92座,正在起墙修建488座,已下基准备起墙30座;全县已完成了大密烤房电力装置设计工作;全县烤烟用煤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已有14个乡镇调运到位13501.25吨,6月15日前全县烤烟煤调运将全面结束。

今年前期全县烤烟生产的主要特点:

强化了领导、强化了考核和加大了投入。为抓好今年的烤烟生产,第一在行政措施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种烟乡镇烤烟生产汇报,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今年全县的烤烟生产,并在认真总结去年烤烟生产胜利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政策,切实加大了考核奖惩的力度。按地委、行署4月2日召开关于追加烟叶产购计划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翊皓县长提出了移栽面积一分地不能少,移栽株数一株不能少,收购数量12万担1斤不能少,上中等烟83%一个百分点不能少”奋斗目标。针对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种烟带来压力的实际,及时出台了烤煤补助政策,对烟农给予每担烟10元的烤烟补助,极大地调动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确保规范化移栽工作落到实处。县始终把大田移栽工作作为烤烟生产的基础性关键环节来抓,第二在生产措施上一是强化宣传发动。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层层宣传、层层发动、层层落实责任。2月5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各种烟乡镇分管领导、烟叶中心站站长、点长及施工队参与的全区卧式密集烤房修建现场培训会(因全区现场会在召开)3月24日召开了各种烟乡镇乡(镇)长、分管领导、烟叶中心站长、点长参加的全县2010年烤烟整地起垄待栽工作现场会,对全县烤烟规范化移栽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并明确要求全县4月10日前整地起垄工作全面结束,4月30日全面完成烤烟大田移栽工作,5月30日烤房建设全面完工。二是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规范化技术到位。为确保烤烟规范化移栽工作顺利完成,从4月19日起,县政府分别并从县烟办、县烟草局、县纪委、县效能办、县政府督查室抽人组建烤烟移栽工作督查组,对全县18个种烟乡镇烤烟大田移栽工作进行巡回督促检查,重点督促移栽进度和规范化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县烟草局在全局抽派技术骨干,深入基层站(点)进行督战,实行移栽不结束、人员不撤走,确保规范化移栽技术到位和栽足栽实面积,将移栽环节工作落到实处。全县各种烟乡镇的规范化移栽工作普遍好于往年。三是强化纪律要求,确保行政力度到位。全县各种烟乡镇加大干部管理力度,将干部主要力量抽派到村、组督促烟农大田移栽,并对20亩以上的种烟大户实行一名副科级领导联系烟叶生产全过程管理,重点督促烟农依照技术规范栽足栽实面积,协助他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田移栽期间全县抓烟干部不准请假,并将工作与4月份的工资挂钩,严格进行工作绩效考核,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四是强化技术培训,确保技术到位率。县今年依照规范化技术方案,县烟草部门从各生产环节加大对烟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出台了烤烟规模种植大户管理方法和培训计划,采用多媒体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各种烟乡镇对15亩以上的烟农移栽环节相关技术进行了集中现场培训,有效提高了烟叶规范化生产技术的位率。五是强化投入力度,确保烤烟生产健康发展。县是烟叶黒胫病多发区,为了减少烟农的顾虑和损失,县政府、县烟草局、各种烟乡镇用专项资金购药防治烟叶病虫害,尽量减少烟农损失。六是强化基地建设,确保现代烟草农业顺利推进。为了推进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进程,县在谯家镇猫阡村和塘坝乡土溪村筹建烟叶工场。计划修建卧式密集烤房各50座,6个育苗大棚,6个分级平台及相关附属设施,土地资源由乡镇与村民签订协议,以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合理流转。今年,谯家镇猫阡合作社基地计划植烤烟1432亩,塘坝乡土溪烟叶工场计划种植720亩。目前为止,共投入烟水工程建设资金1440万元,建成烟水工程7处,其中:修建管道58公里、渠道14.81公里、水池394个,受益面积16058亩

体现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烟农抓好烤烟生产的信心和决心。移栽高峰期,第三是最值得总结的就是全县上下一心投入烤烟抗旱保苗、出县购苗。恰是全县降水稀少,气温继续升高时期,又加上地区连续追加计划任务,导致困难重重,但各乡镇、各部门认识统一,认真贯彻落实抗旱保春耕紧急会议精神,全县掀起了抗旱保苗、抗旱找苗、抗旱移栽的热潮。

今年以来全县的烤烟生产,总之。经各乡镇、各部门的同心协力,烟草系统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广大烟农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烤烟大田移栽任务。此,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烟叶生产战线上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全县烤烟生产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由于计划的增加。烤烟移栽期延长,还苗期”也延长,补苗任务繁重,田间长势整齐不齐。

(二)局部地方田间排水沟不够科学。错位移栽效果差。

(三)局部乡镇基础设施滞后。

(四)个别干部作风不扎实。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缺乏应对相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对抓好全县今后烤烟生产的要求

要把工作的重心迅速转移到烤烟田间管理上来,针对存在问题和当前烤烟生产的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指导力度。

(一)充分认识烤烟生产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完成今年12万担烟叶收购计划。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才干促进烟株早生快发,只有加强管理才干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只有加强管理才干提高烟叶产量质量。通过管理,把杂色烟叶尽量消除在生产环节。县烟叶的质量问题,必需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是县今后烤烟发展的关键。当前田间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及时查缺补苗、科学施肥、适时培土、防治并举。查缺补苗就是要对旱灾、病虫害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死苗及时补栽,确保成活,确保每亩有效株数,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科学施肥就是要视地块肥力、烟苗长势、气候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防止呈现“铁杆早花”确保烟苗整齐、健壮生长,烟叶幼稚度一致;适时培土就是要促进烟苗早生快发,确保烟株在团棵期、旺临时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保证烟株有效叶片数;防治并举就是要针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有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有预见性,要研究对策,及时研究制定综合的预防措施,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用药,做到打早、打小、打了防止各种烤烟病虫害蔓延,把各种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把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当前是烤烟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各种烟乡镇和相关部门特别要处置好烤烟生产与大春作物栽种争劳力的关系,精心组织,合理布置,集中精力扎实抓好当前的管理工作。为确保今年烟叶收购计划的完成,确保烤烟支柱产业不动摇,必需在6月20日前完成第一次烤烟中耕、施肥、培土任务。乡镇和烟草站点的干部技术人员要迅速组织烟农、发动烟农抓紧中耕管理,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反映、及时汇报,要加大对中耕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同时,乡镇和烟草部门要及时研究,认真解决田间管理工作呈现的困难和问题,抓烟干部和全体技术人员、辅导员要定点到村、片,补苗、施肥、培土、防治病虫害等各项工作必需落实到农户、地块,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中耕管理各项任务。

(三)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也是能否按质按量完成今年烟叶收购计划的关键。这次田间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能否得以落实,关系到县烟叶生产的平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因此,必需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让烟农充分认识中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县、乡、村三级都必需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尤其是烟草部门的技术人员要从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要本着为政府负责、为企业负责、为烟农负责的思想,深入田间地头,协助指导群众。特别是新烟区,要确保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村,技术指导到户,不留死角,出现盲区。要千方百计把中耕管理措施一项一项地落实,一户一户地落实,一片一片地落实。

(四)树立抗大灾。抗长灾的思想,力争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前期的干旱严重,久旱必有久雨,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份将会出现强降雨天气,易发洪涝灾害。可见,今年是检验我抓烟力度和抓烟效果最关键的一年,抗灾夺丰收的任务较为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对自然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必需要有思想准备,要有预见性、要有应对策略、要有防灾预案。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及时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尤其是对极易造成积水的烟地,必需尽快组织力量,一片一片的检查,一块一块的落实,一户一户的指导,督促烟农开挖排水沟,做好防洪排涝的各项工作,努力夺取烤烟生产的丰收。

第5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堤防;施工技术

引言

一般堤防工程主要包括对江、河、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等水域边缘进行修筑防水建筑体,是现代水利工程对水灾进行有效防治最常规的方法。其中河道堤防工程就是在河流两岸修筑防水建筑体,由于河流两岸或者周边存在一些住宅社区或者灌溉农田,做好河道堤防工程对保护两岸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1水利工程河道堤防施工建设的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由于幅员广阔,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水涝洪灾经常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对相关水域实施堤防建设就是一种最基本的防洪手段,我们人类在与洪水的不断斗争过程中很早就学会了这种防洪措施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做好堤防施工建设能够在洪水来临的时候能够将其控制在已经修建好的行洪道内,提高河道的蓄水抗水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有效提高了洪水水流深度以及流动速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障河道更够经受住更大水流的冲击而不受损坏,并且由于水流较快也加速了泄洪排沙的速度,将洪水的攻击性和危害性降到了最低。需要注意的是堤防工程建设与河道的整治工作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地区发生洪灾内涝现象是由于河道堵塞造成的,因此建设堤防工程加强河道对洪水的抵御能力,建设施工单位除了要对堤防进行加高加厚,还有同时进行多项重要的工作,比如对河道进行疏通清除障碍物以及将弯道变直等等多措举,才能够将河道的防洪控水能力得到最大提升。

2河道堤防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

2.1施工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在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一些受洪水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其河道堤防工程是非常不完善的,在进行施工建设前一定要注意对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考察,结合当地实际的地理地质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即使是做好了全面评估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2.2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地区不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而且目前依然缺少相关立法或者制度对其规范管理,还是依靠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现实需求了。河道堤防工程建设施工应该满足施工进行的各种条件,相关部门应该对工程进行全面规划以及严格的审批工作,并且堤防工程完成后需要安排专职部门来进行河道的维护管理工作,但在部分地区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县市根本没有落实原本的维护工作,普遍存在河道堤防无人管理长久失修的情况,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洪水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3河道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3.1土料的开采和选配

在进行河道堤防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土料,因此,土料的选取工作对堤防的工程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选取土料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区土质条件、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堤防护岸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开采土料需要与河段的土质性能相似,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河道与河岸堤防能够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依照就近原则进行取土,这样既能满足土质相近的要求,也可以大大提高堤防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即便是在堤防附近区域选配土料,也要在施工之前进行规范严格的土质检测,通过检测找出附近土地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这样可以为选取最合适的施工土料以及后续进行土方压实工作提供依据。在河道水流较为湍急的河段应该选择亚粘土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堤坝的耐冲刷能力,水流缓慢的河段则可以使用砂质土体。

3.2土体开挖施工

在对河岸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要形成合适的破势以方便水流流动。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河道不同地段地质变化要做好相应的基坑支撑工作,避免施工造成塌陷。堤防工程开挖土方工作应该尽量避免在雨季,如果实在无法避免需要雨季施工一定要控制好工作面,选择合适范围逐段逐片分期进行施工。在雨季对土地开挖的时候,需要特别留意边坡是否足够稳定,如果有需要一定要设置好支撑,并且在堤防外围建一条土堤或挖一条水沟,这样防止流水影响施工。每次施工之前都要先对边坡、支撑和土堤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一定要立即停止施工并及采取措施处理。

3.3填筑的堤身

填筑堤身之前要先进行堤身清理工作,以保证堤身处于相对干净状态,主要是对基面、铺盖和堤身进行处理,合理的增厚加高堤身然后进行压实,使堤身整体较为平整紧实,将堤身上的杂物垃圾都要清理干净,以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在填筑堤身的时候堤面比较凹凸不平且坡度比较大,则应该采取水平分层的方式进行堤身填筑,从底层到高层依次进行填筑可以避免在倾坡的过程中出现铺填。如果采用人工施工,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长度对工程使用分段组作业,如果使用机械作业,最佳施工长度是100m左右。在碾压堤身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界沟,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搭接。填筑过程中不同深度土质也会有区别,需要使用相应土料分层填筑,选择的土料的含水量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使用含水量在1%~3%左右的土料,这对保障最后的压实工作稳定紧实起着关键作用。压实工作一定要确定好碾压参数,这样实施碾压作业才能有效保证好工程质量。

3.4做好质量控制措施

在处理结合面时要清理干净上面的各种工程物料和疏松土层,然后检查结合面是否出现冒水、冒砂等安全隐患,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要及时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反馈沟通,寻找科学合理的补救方案。比如结合面均匀上升,则要减少相应的接缝工作。由于纵向接缝使用的平台和斜坡都是相间形式,因此在处理结合面时要严格控制新老土料的土块尺寸、铺土厚度及含水量,并将压实工作进行相应加强,以确保结合面的接合质量。在进行铺土工作时,要给内、外堤坡留一些余量,断面削坡工作最好在护坡施工前就要完成,这样可以保证堤身填筑土料在设计断面内的压实指标能够符合设计要求。还要注意控制铺土厚度以及土块粒径在合适范围,可以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这些指标。

第6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生活水源、生产动力源,在某些时候也发挥着污染净化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对原生态河流进行了整治,使得其更加全面的为城市化进程服务。

一、当前河道治理给人类带来的挑战

1.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河道的自然形态结构对生物的孕育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所提供的生存空间是丰富的,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繁衍。河流系统本身就对破坏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如果人为的进行河道改造、修复,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必定会引起河流的含沙量、水质、河水流量及被覆植被的改变,这种变化进而会对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大量对河流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及依赖性很强的生物迁徙、死亡,甚至会发生种族灭亡的危险。

2.影响城市的防洪防涝系统

河道治理过程中,必定会对河道原本形态进行改变,比如:河流截断、加深、束窄、变弯及伸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缩小河道的整体面积、缩减河道的硬化范围,并增加河床的不透水体积,造成城市地下水供应补给不足,影响城市生活生产用水。此外,蜿蜒盘旋的自然河道可以起到储蓄调洪等作用,减缓洪水冲击力度,减轻洪水破坏力,然而由于现代河道经过钢筋水泥的修筑,使得河流的流动性受到限制,水体不能进行自由交换,极大的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及泄洪难度。

3.影响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

河流周边一般都覆盖大量的植被,在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植被必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河流沿岸的风光势必会受到影响。河流等人文自然景观是城市的旅游热点,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如果在治理过程中不予以充分重视,那么城市的旅游经济效益也会走下坡路。假如有效措施处理不当,长期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现象的发生。

二、生态河道修复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河道的修复设计工作要从河道整体的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制定整治的计划,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完善的河道整治计划中应该包含水资源的治污措施、景观的设计、河道的管理、维护以及河道生物的保护等等,只有对河道进行综合处理,才能真正发挥治理的作用。

2.生态原则

河道的修复工作要将生态作为第一要素,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景观的设计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问题等等,通过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来提高自净能力。河道的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生态学的要求,尽量选择习性相同的植物,不仅能够提高河道的功能,还能改善周围的环境。

3.经济性原则

修复设计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应该注意工程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通过了解河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治理方案,生态河道的修复设计更是要注重技术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提高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

4.特色性原则

河道的修复计划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符,在正式开始施工前,工作人员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修复设计不仅要提高河道的功能,还要尽可能体现当地的特色。治理的过程中要减少对河道结构的破坏,将河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为当地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三、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1.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主要作用是以人工护岸,实现河水水体和河岸的调节和交换功能。而生态河提的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布置河道中心线。此时需要考虑河流的实际形状、周边环境和水流动力等多个影响因素,展示河道的整体形态。在设置河道宽度时,施工人员需要测算河道的水流能力,基于河道宽度的控制线来确定施工规划,不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可变性。所以,河道的宽度控制线应该和河道轴线联合搭配成平行线,这样就可以增大河道可变空间。同时,为了能够达到一定效果的河道景观,需要在河道两侧布置浅水域,一方面能给人们河道变宽的直接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河道沿的造景空间,增强河湾、河滩、以及湿地等河岸线景观的美感;其次,选择合理的护岸材料,结合河道附近的自然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所选材料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和河道的综合空间融为一体。同时,还要注重河道表面形态的变化,比如混凝土有良好的防冲性和稳定性,但很容易破坏周边物种的栖息地,且影响整体美观,所以需要对混凝土护岸的表面进行适当的添色和琢凿。

2.恢复退化河岸带

河道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的河岸带,能够为河道周围的生物构建显著的边缘效应,这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态模式,通常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并且可以储藏地下水资源。因此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一定要恢复河岸带功能。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恢复河岸带的物种群体,包括培育、引入以及物种的保护,协调物种群体在河岸带的存活空间,对物种群体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能够恢复河岸带的生态环境,在陆地和河道的交接处,栽种一定宽度的草皮和树木,并提升生态物种的异质水平。经常所使用的技术有控制土壤污染技术、土壤肥力修复技术等,以便杜绝河岸线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3.其他生态水利措施

首先是改变河床的物理性质和河道流向:第一创建不同水流的流向,一般而言,河流有深潭和浅滩,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可以蛇行和弯曲;第二是使用植石治理法,将石块排列完整埋入河床中,形成浅滩、深沟以及鱼礁,营造出有助于水下物种生存的河床,促进水下物种的繁衍和生息,该法通常适和于河床比降超过1/500且河床地基的坚固部位。这样以来即使遭遇洪水,植石也不会被冲散,且在河道枯水期也不会出现淤泥堵塞河道的情况。其次是在河道中营造巨石、浅滩、鱼道、丁坝等,形成水下的紊流,以便把氧气传递到水中,为水下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也可以满足好氧物种的繁殖需要,使河水变得更加干净。总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为物种的生长和生存提供相互制约和依存的有机环境,进而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

4.适于河流生态修复的材料和植物

在江河湖海岸,芦苇能够广泛的生长,它具有适应力强、分布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在净化水质和防治水土流失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水陆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群落就是芦苇所衍生的群落,芦苇群落构成了许多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芦苇已经应用在修复河岸生态系统方面。生物相容型混凝土材料适于生物生存的生态修复材料,主要是研究动植物及微生物能够和谐共存的生物相容型混凝土。多孔型混凝土还有着透气、透水等性能,能够为植物所需营养提供渗透,非常适宜用来种植乔木、灌木草等植被,对恢复河岸植物群落特性有着巨大帮助。更重要的是,生物相容型混凝土的外表面可以对各种微生物的进行吸附,再通过生物层的作用间接降水净化。

5.修复河流质方法

对河流水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底泥疏浚、外流引水稀释冲刷、生态浮床技术、河道曝气等多种方式,每种方法都有自身固有的优点。为了在短时间内将河流污染的负荷减小,可以采用外流引水稀释冲刷的方法,但随着外流的引入,污染物的沉积率会受到影响,水质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此种方法对长期的治理不是很有效。以水生植物为主体,利用物种的共生关系,对河流污染负荷进行降低,这样就能保证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这就是生态浮床技术。采用河道曝气的方式对水内有关好氧物的活性能明显的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就会有效增加,而地表、河道的有害物质等则可以通过底泥疏浚的方法进行清理。对河流水质进行修复时,对农业、工业、生活废水的排入要进行控制,保证其治理管理的制度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修复效果,同时为了更快的进行水质的净化,可以采取人工快速渗滤池的方式,这样对水质净化的速度能明显的提升,相应的处理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综上所述,阶段的河道治理已不再是人为的战胜自然,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化治理河道,治理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使河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毅.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J].科技致富向导,2010,29:280+324.

第7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行政监管、技术支撑”的作用,推动重点项目和区域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绿色建筑示范城市相关验收要求,确定我市三年内(2015-2017)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工作任务目标。

(一)绿色低碳生态

1.低碳生态城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0.05吨标煤/m2.a,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强度0.10吨/m2.a。

2.绿色建筑发展。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执行65%建筑节能率。新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总面积511.7万m2,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266.1万m2,比例52%,建成303.8万m2,比例59.4%。

(二)节约型城乡建设

1.节约型规划。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m2,城镇控规全覆盖率。示范城市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用地面积占整个示范区域面积的比例100%。

2.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面积80万m2。

3.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75%,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公交站点可达性500米覆盖率90%,新能源公交车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30%,公交站台智能化改造50%。

4.节约型村庄建设。村庄设施完好率85%,村庄环境达标率85%,美丽宜居镇村20个。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70.6%,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10%。

6.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覆盖率50%。

7.成品住房。按照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建筑的60%。

8.城市绿色照明。照明年节电率5%,新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98%,灯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85%,高效光源应用比例85%。

9.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100%,雨水利用率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0%。

10.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率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率60%,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污水市政淤泥资源化利用率100%,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5%,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

11.建筑工业化。推行建筑工业化,采用建筑工业化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积10万m2。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

三、重点工作

(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时,编制出台市绿色生态专项系列规划,全面推进市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实践建设低碳生态城区战略目标,推动城市建设发展转型升级,构建低碳生态的城市格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分别为: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能源利用规划》;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实施方案(2013-2017)》;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规划》。

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65%建筑节能率、成品住房、生态环保、建筑产业现代化、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中,并落实到具体项目。针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如何落实,提出措施和计划。

(二)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突出重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且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率达到65%水平。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居住区,重点推进大学城、新区等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域,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率先垂范,具备条件的按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引导商业开发的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规定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加强既有公共建筑运行监管。积极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设计和能耗公示等工作,扩展市级建筑能耗监测中心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实现监测数据的采集由市区向各辖市、区延伸。所有建成示范项目按照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中的能耗指标体系结构设置各分项计量装置,并将统计得到的建筑能耗数据上传至省住建厅监测中心。推广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全面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对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中所有的示范项目开展能效测评,并将建筑能效测评达到设计要求作为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必要条件。同时,大力培育能效测评机构,加强能效测评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量评估,指导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扩大太阳能利用,将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

(四)城市空间复合利用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体现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的原则,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统筹开发地下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库)、商业服务设施、物资仓储、人防设施等地下设施。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权属管理制度。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时应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同步开发地下空间。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优化城区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完善公交线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进和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加快城市公交建设,实现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以上。形成适应风景区休闲旅游功能的慢行网络系统。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加强步行系统建设,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建立便捷借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系统,实现机非交通运行的空间分离;另外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运动方式,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城市居民的自行车休闲运动文化建设。扩大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服务的范围。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工具。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推动公交使用LNG(液化天然气),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车的使用,出租车实现CNG(压缩天然气)全覆盖,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

(六)节约型村庄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经济适用、集约建设,地方特色、乡土风情,试点示范、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全市节约型村庄建设。重点集中在农居集中、村庄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依照省《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围绕村庄土地节约、环境整治、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选择具备条件的村庄开展节约型村庄建设试点,同步开展特色村庄建设改造,探索节约型村庄建设的方法、途径,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节约型村庄。

(七)深入推动建筑产业化和住宅全装修

推动建筑产业化。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培育发展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业企业。鼓励各地政府安排适量用地支持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区率先在全市建设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研究出台对于开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应率先开展住宅工业化应用试点。推进成品住房。开展装饰装修工厂化生产示范试点、菜单式装修住宅小区试点,研究集装饰装修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饰装修新模式,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鼓励品牌家装企业、材料企业构建生产加工制作、物流配送、民工培养管理平台,为成品住房质量提供市场保障。在绿色建筑、廉租房和公租房中率先推行成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推行成品住房建设,按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的60%。

(八)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加强照明设施的改造,推广高效节能灯具和节能控制技术,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节能改造。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安装路灯照明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路灯照明系统施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路灯使用寿命,保证节能、高效、安全运行。

(九)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针对旧城改造,兼顾新城开发,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根据有利地形、自然沟渠等条件,合理统筹规划建设区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绿化浇灌、道路清洗、景观水体等雨水利用率,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广下凹式绿地建设,提倡应用透水路面工程技术,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工艺改造,合理建设市政中水供应管网,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社区自建中水处理站。

(十)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

市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垃圾源头减量、过程分类、高效收运与资源化处置同步推进,向“分散收集、集中转运、集约处置”方向发展。优化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加强源头分类,按照“三分类法”(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完善日常保洁系统,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运营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途径,加大污泥焚烧发电力度,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场建设,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扶持发展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加强医疗垃圾监督管理。加强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建立全封闭的收集、运输、处置系统,推进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向乡镇、村级卫生单位延伸。

四、推进计划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重点任务推进计划(2015-2017)》

五、资金方案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专项引导资金使用方案(2015-2017)》

六、考核指标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考核指标(2015-2017)》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协调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各辖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安排专人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组织推进,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支持、主动服务,认真细化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合力解决全市绿色低碳建设推进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目标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牵头部门和各责任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政策扶持。按照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装配式建筑要研究制定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奖励政策,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项目,可优先享有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政策。

第8篇:防治洪涝灾害的具体措施范文

为期一天半的全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厅党组在新时期、新阶段,着眼于实现交通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公路养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一次重要会议。昨天上午大家听取了黄厅长的报告,下午进行了讨论。严格地说,大家要做到深入理解,还有一个过程,希望会后各个单位认真研究黄厅长的工作报告。这个工作报告已经反复修改过多次,也征求了一些部门的意见。大家从这个报告可以看出,“*”期间我区公路养护的指导思想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以公众利益作为我们的价值核心取向,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我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发展纲要,来思考和部署“*”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会议期间,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局等四个单位的代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及本职岗位就开展公路养护工作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他们的发言,非常有代表性。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发言,就是以服务至上,打出名牌、品牌,把服务贯穿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公路局主要以科技养护作为推动养护工作的着力点,通过科技来推进养护工作;*市交通局主要是从地方公路养护的体制、机制,结合*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公路特色的养护管理模式;特别值得肯定的是防城港市上思县,他们的经验介绍得非常有启发性和借鉴性,上思县并不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县,他们能够采取这种模式来筹措农村公路养护稳定资金,非常不容易。各市要通过这四个典型发言,结合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启迪思想,开拓思路,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同时,与会代表还围绕《*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纲要(*-2010年)》(下称《发展纲要》)(初稿)和黄厅长的工作报告,联系交通发展实际,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和意见通过整理,涉及到养护体制机制、养护管理模式、养护资金的筹措、养护的行业管理以及收费公路等多方面问题。下一步根据各组讨论的情况,有关业务处室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把今后的养护工作做得更好。

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和措施要求,达到了会议的预期目的。下面,根据会议讨论情况,结合黄厅长的工作报告精神,我对会议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这次会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公路养护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始终是在厅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开展的。厅党组在7月中旬召开的传达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专题会议上作了专门部署,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直接指导会议筹备进程。会议也得到区直有关部门和交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有关领导在百忙中出席了会议并做了讲话,各市交通局、公路局和各高速公路管理处、高速公路BOT项目公司以及收费公路业主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等有关人员都出席了会议。特别值得可喜的是,因为今年通过换届,有不少市、县一级的交通局长,从其他行业加入到交通行业,这次会议的规模比原来有所扩大,有些市,特别是有些县交通部门、交通局的领导,强烈要求来参加这个会议,我们预计参加会议的只有100多人,而实际到会代表达到200多人,体现了各级交通部门对公路养护事业的关心,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非常大的一个特色。自治区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管理局全面动员,周密筹备,积极做好会议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会议如期召开。可以说,这次会议是新时期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交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会议,对开创公路养护工作新局面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体现出了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牢牢抓住了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主旋律,提出了“*”*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目标。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更好的为公众服务”的新价值观,交通部《“*”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这是当前和今后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主旋律。这次会议,我们出台了一整套贯彻落实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方案,按照我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公路养护发展目标,采取理顺养护管理主体,完善资金筹措渠道,稳健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养护市场监管力度等办法,到2010年力争实现“八个提高”,基本形成畅通、安全、和谐、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达到交通部提出的“*”工作要求。这个特点体现了全面贯彻交通部为公众服务,把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指导思想。

二是紧紧把握住了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关键,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区公路养护管理难点问题的办法和措施。黄厅长在报告中总结了“*”期间我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五个启示”,指出了“四个不足”,分析了“两大形势”,在肯定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在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收费公路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体现了交通主管部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部门,敢于正视现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努力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努力克服困难和问题的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期间公路养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全国高速公路检查和国省干线检查评比中我们分别取得了第*名,应该说*并不是很好的一个名次,但是这个名次大大超过了*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说明*交通事业的发展,是走在*经济的前沿的。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养护管理工作确确实实还存在不少亟待克服的,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加以改进的问题。养护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资金的筹措、利用,还是整个体制的管理和理顺方面,以及养护的成效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和潜力。

三是倡导和树立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一系列全新理念,为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设计上,我们提出了要体现“安全舒适,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养护施工上,提出了以预防性养护为主,“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理念;在服务上,提出了要体现“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理念;在安全管理上,提出了要“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发展纲要》里,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些工作理念集中反映了公路行业当前养护管理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围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这一主线,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之路,构建创新型行业,对公路部门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是对“*”期间“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工作理念和“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观的进一步拓展和创新。这些理念提得非常好,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把这些理念贯穿于我们各项工作中,并作为实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个主旋律。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前启后,以实现公路交通更快更好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目标,为全面开创“*”*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要在“两个加强”和“三个坚持”上下功夫,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

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关系交通事业发展的全局,各级交通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好《发展纲要》和会议精神,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切实做到“两个加强”和“三个坚持”。

(一)加强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研究,使改革向纵深扎实推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只有主动竞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期间,我区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仍面临很多困难:公路建设养护的融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资金使用与管理还不够规范、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公路养护市场还没有真正培育起来。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以培育养护市场为途径,以实现事企分开为目标,继续走稳健的体制改革之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已步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养护市场的开放,是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期间,要继续加快公路养护主体市场化的进程,提高养护部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养护市场化,经营公司化,保障社会化,最终实现监管和养护分离。要采取果断措施停止新进一线养护职工,管理人员的补充也要公开招聘,要通过自然减员的渐进方式改革,使公路养护真正步入市场化之路,避免出现职工队伍人心波动,导致社会不稳定等现象。在全区范围内,我们提出了渐进式的改革,各地特别是公路养护部门,可根据实际,有不同的方式。但是,从*来看,总体上要往渐进式的改革方向努力。所谓渐进式改革,就是尊重历史和现实,现有养护工人通过退休等自然减员以后,多次整合养护力量,收缩养护范围和养护线路,使养护走向公司化和市场化。我们讲的公司化和东北三省的养护公司化改革有所不同。东北三省的养护公司化改革,是把现有的养护人员,组建成养护公司,然后独立参加养护市场竞争招投标,隶属关系仍然属于交通部门,他们如果发不出工资或者上访,仍然由交通部门负责。我们的渐进式改革指的是目前*整个专业公路这块,养护工人基本上没有进,这几年控制得相对较好,通过自然减员以后,可能养护一条路由原来8-10人变成5个人,然后把这5个人调到干线去,腾出这条路进行市场化。这是真正的市场化,而不是东三省内部的市场化,真正放到社会上,就好象建筑工程队一样,你们愿意就来投标。渐进式的改革指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为什么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就是说,我们现有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高速公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高速公路开始就没有专业的养护劳动力部门,而只有管理部门。建议地方农村养护也走这条路子,现在新建的公路就不要招收工人,而是向社会上发包,由社会来承建,或农民来承建,不要搞固定的养护人员。这个观点不是我现在才讲的,早在两三年前在公路专业部门就开始宣传,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所以在农村公路养护上,我们提出有路必养,有路必畅,也应该走这条路,不要把包袱捆在自己身上。

停止新进一线养护职工是前提,包括新招、调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养护逐步走向市场化。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调动现有养护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些地方由于工人安置就业压力大、成本高,可以通过改制的办法,实施事企分离,推动养护市场化。应该说专业公路从目前来看,养路工人超过一千多人的局很少。但是有些市养路工人就有一千多人,少的也有几百人,这就给地方带来沉重的负担。要在一些地方跨区域招标的基础上,完善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的竞争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打破区域招标界线,探索全区内部竞争的路子。要探索一次招标、多年承包的模式,增强养护承包人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养护监管部门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监管制度创造条件。现在很多BOT项目,这方面做得比我们早,老的公路养护部门有包袱,要适当把包袱卸掉,逐步走向一个新路子,这是我们各个部门,特别是专业公路和农村公路养护部门要极力探讨的。

二是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努力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问题。最近召开的全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动员会,进一步明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为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的领导主体;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主体;乡镇人民政府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职责。这个体制从交通部到自治区,已经从政策上落实了。杨道喜副主席在会上指出,我区农村公路建设首要的是进度问题,第二是资金筹措问题。通过上次会议,目前进度问题在激励机制和责任落实这两个重要层面上已经得到了初步解决。剩下的重要问题就是资金筹措,这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度的根本保证。

从交通部和自治区本级这一层面看,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没有问题。应该说通过自治区财政、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协调后,基本上能按照交通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的要求,落实自治区一级的配套资金。交通部保证统一按西部地区基本政策拨付建设资金,自治区政府本级也将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今后除自治区交通厅继续每年从公路建设基金中安排部分资金作为自治区本级补助资金外,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也将通过年度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自治区本级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的新增贷款贴息,同时还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在养护方面,自治区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从*年起,汽车养路费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不得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标准。当前,影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主要问题是配套资金的落实。按规定,各市、县(区)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和摩托车养路费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重要来源。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原则上要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从*年起,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小修保养)的农拖费和各级人民政府财政安排的资金逐步达到县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以上。市、县地方财政每年要在一般预算增量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解决了地方配套资金问题,其他问题就好解决。

解决地方配套资金的前提,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认识问题,有钱也不会拿钱,钱少更不会拿钱。一个县少则几千万的财政,多则几个亿的财政,一年拿几十万,一百多万,应该说不成问题,关键是认识上重不重视。上思县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上,承诺的不是一年1000元/公里,而是1400元/公里。这种筹集资金的思路非常清晰,也非常好,农村公路一般有1000多元/公里,一年就可以维持下来,也可以把它养起来,关键是舍不得舍得拿钱,昨天我在交通局这组讨论的时候,讲了两个意见:

第一,各级交通局的局长,包括县局的局长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敢于做说客,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向上级书记、市长、县长反映,东方不亮西方亮。上思县这个典型,自治区交通厅要作为重要的典型推广,要给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各个市通报上思县的这个好的做法,作为交通的重大信息出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领导,要负责做好各市市长、市委书记的工作,做通了,就是我们工作有成效,做不通,解决不了资金问题,要求县道好路率达75%,乡道好路率达55%,要改造那么多危桥渡口,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交通规费要收好用好。我向大家推荐一下南丹县的地方交通规费征收,他们的规费征收有独到之处,就是把农村公路养护拨款和农村公路所在地的村镇农拖费和摩托车交纳的养路费比例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说交通规费收得越多,养路费拨给你就越多,交通规费欠收了,养路费就抵扣欠缺部分。这个机制好在哪里?一是减少了规费征收人员,减少了成本;二是变过去的追缴偷、逃、漏缴规费变成了村民监督,把部门的强制责任变成了老百姓的强制责任。这个经验很好,说明我们交通系统确确实实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值得推广。最近我跟崇左市领导探讨蔗区公路的一些问题,蔗区公路有很多糖厂,固定在某地收购甘蔗,我们还可以探讨由糖厂修建部分油路的做法。糖厂一年拿出几十万,修几公里油路,特别是经常走的蔗区。通过这种模式,一年修一点,慢慢地农村公路、蔗区公路就变成沥青路,变成水泥路。我希望各级交通部门开动脑筋,敢想也敢做。当然在政策上,明年农村公路建设可能出现有些地市基本上没有计划,为什么?一是有些市农村公路前期工作没做好;二是今年计划完成不好;三是配套资金不到位。当前,各级交通部门总的想法是通过“*”的努力,使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出现一个,使我区农村公路养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交通系统各位领导理解好厅里的这个意图。

(二)加强公路服务体系构建,提升公路公共服务能力。“*”期间,我区公路部门按照“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以创建文明行业为龙头,在提高公路服务能力上下了很大功夫,在高速公路、收费公路、征费稽查等领域打造出了一批知名度高、群众认可度高的服务品牌。我们前几天传达自治区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会议精神时得知,*的名牌产品比较少。交通系统也在打造名牌,目前比较有名的大家公认的高速公路品牌有两个:一是微笑服务品牌;二是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特别是厕所的卫生状况,在全国也很有名。这两个名牌,应该是可以拿得出手的,特别是微笑服务,我们曾经接待几个部门,他们主动提出要到我们高速公路来参观学习。在二级公路搞服务区,厅党组前年就已提出,然后又提出了在建设二级公路服务区的同时,建设便民候车亭,建设乡镇客运站等等,这一系列思想体现了交通部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管理部门,要提升服务理念,把大众的公共利益作为我们的价值核心取向。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群众对公路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群众提出的新要求相比,目前我们所能提供的公路服务在不少方面处于短缺状态。过去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往往侧重于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和管理的方便性。现在必须转到更多地考虑社会公众、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上来,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提高三个能力,抓好两个重点工作”,针对*的实际,也要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是公路交通部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区交通厅已经制定了《自治区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级公路交通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结合各部门实际,按照预案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快速反应体系,硬件不足的要尽快置备,机构缺乏的要尽快成立,责任不落实的要赶紧落实。此外,要加强与政府、气象、公安、新闻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在全区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成之前,摸索一条最快速的应急处置方式。过去交通部门已经下发了应急处理方案、防洪抢险预案,希望各地继续熟悉这些方案预案,针对各自的情况来处置。目前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局这项工作做得比较好,反应快。希望BOT项目也和他们一样,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二是要提高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公路基础设施既是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也是防灾抗灾的重要载体。今年是“*”的头一年,也是*遭受洪涝灾害特别严重的一年。前后有多次台风侵袭我区,山洪、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公路部门造成了数亿元的损失。在今后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灾害影响,集中一批资金,加快改建不符合抗灾防灾要求的路段,把提高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制度化、科学化和数字化,努力杜绝同等强度灾害多年多次继续损毁公路的情况发生。我们在“*”发展纲要里提出通省公路干线要达到百年一遇的抗灾水平,通县公路要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抗灾水平,各级公路交通部门下一步要有重点地整治这些抗灾能力弱的桥涵路段。

三是提升公路特别是收费公路的服务能力。当前我区公路服务水平尤其是收费公路的服务能力总体而言还不能让人满意,监管跟不上,公路的服务能力上不去。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收费公路中已经表现出来。小修保养费不按时到位,无大中修资金计划安排。个别服务区脏、乱、差。养护体制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路况逐年下降,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分割管理、各成体系的局面造成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公路发展有很多有利的方面,但是有些问题处理不好,监管力度不够,就会给公路发展带来很多问题。现在一些项目里,这一类矛盾比较突出,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是收费标准问题。高速公路收费网络接入技术标准缺乏,随着经营性项目的增加,对今后的联网收费带来一定的困难。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牵头有关各方尽快制定统一标准,一旦确定,各经营性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其次是监管体制问题。当前我区高速公路行业管理职能仍然比较弱,管理制度规范仍然空缺,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管理游离于行业监管之外,优质资产的衍生效益不能用于还贷和滚动建设,影响了债务的偿还和下一轮建设资金的筹措。部分经营性项目的管理体制不够顺,为公众服务的意识不够强,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造成全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服务水平不均衡。为此,我们要严格执行《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求,建立规范、高效的收费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在具体管理模式上,可以在明晰产权和收费性质的前提下,采取以自治区为单位的集中管理方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进行监管。在经营管理中,既要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公路网络的通畅性;既要减少对投资者在经营期限内的行政干预,也要维护公路使用者应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交通主管部门是个裁判,要用公正的办法裁判,既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又要维护实行收费服务以后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再次是不断拓展公路服务内涵。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以及其他相关附属设施的服务水准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一、二级公路的基本服务区(点)。这项工作,目前我们推进得还比较慢。自治区公路局下一步要进行专门研究,现在我们有钱有项目,就是解决不了土地问题,就是定不了点。大家不要把服务区的设置看作是一个简单问题,这实际上是落实为公众服务,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推进公路政务信息公开,完善信息服务。增强规章制度和决策程序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要减少收费站的拥堵现象,完善运输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管理。积极探索公路服务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路服务工作。

以上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讲就一点,对今年收费公路的管理,要按照交通部的要求,集中统一管理,不管产权是谁的,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三)坚持预防性养护为主,创新养护手段,提高养护成效。坚持预防性养护为主,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国际上以及一些发达省份的经验看,路网广度和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工作重点就转到通过提高养护管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缓解交通拥挤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路网的使用效率上。就我国发展阶段来看,养护管理也已经呈现出向预防性养护发展的特征。“*”以前,我区公路着重解决人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期间,在实现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了发展速度与养护管理平衡适应的问题;尽管当前*路网总量不足,密度不大,还有较多的建设空间。但是建成的路网已初具规模,对及时性、快速性、规范性养护的要求越来越多,特别是汽车消费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个性化、多样化出行成为新趋势,人民群众的出行也越来越关注公路状况和公路养护作业对正常交通带来的干扰问题。另外,由于短时间内大规模集中建设的特点十分突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必将出现比较集中的大规模大中修,这也给养护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在养护手段上必须实现以预防性养护为核心的转变。

坚持预防性养护为主,必须依靠创新养护手段。“*”时期,资源供应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将更加突出,交通行业也将面临能源紧张,原材料紧张的现实。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次会议也提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行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预防性养护的实质,是实现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提高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继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消耗。

一要着力解决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全面提升养护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这里主要有两个概念,一是创造发明,二是应用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我们现在了解到社会上有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往往不接受甚至不想接受,陈旧的观念老是作怪。比如现在讲沥青的再生利用,无论是冷再生热再生,公路系统都应该重视,现在资源紧张,沥青价格高,把它丢了既浪费又污染环境。最近偶然间我看到民间在用我们挖出来的沥青修路,效果很好。如果把高等级公路挖补出来的废弃沥青混合料用在其他公路上,或者低等级公路上,我看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效果也不错,所以我们要攻克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好多路都是大修,一层层的把沥青埋掉了,如果可以把沥青再利用的话,效果恐怕不一样。我们在大修时另一个做法是层层叠加,也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层层叠加后路面越来越窄,水沟越来越深,有些水沟深达1.5米,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下一步建议各地公路局应该把水沟填起来用压路机压实,变成标准水沟。

二要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养护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为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防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从建设上讲,*的水泥路面正常的损坏的时间是5-8年,这个时间是逃不过的,大多数水泥路面都是5-8年就开始坏了,好的8年,差的5至6年,沥青路面也一样。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养护问题,很大部分也跟建设有关系,一是跟路基填料选择有关系,二是跟路基的压实标准有关系。

三要加紧研究*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的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提供技术支持。四要加快铺路材料的再生利用,改变目前大中修层层加铺的传统做法,走出一条翻铺利用的新路子。五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节能节约。

(四)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确保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体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责任、质量就是财富”的观念,严格按照“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并加强基础科研和理论研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的公路出行环境。一要落实安全责任,加强检查督查,强化专项整治整顿。当前,有些市没有建立质量监督分站,会后要尽快建立起来。按照交通部的体制改革,每个地市都要有质监分站,现在交通部门把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职能赋予了质监站,如果没有质监分站的话,这个职能就无法落实。同时,希望各个地市交通局的质监分站能够从公路处剥离出来,按照区交通质监站的模式,直接归交通局领导,有利于提高监督质量,有利于质量监管到位。目前还有三个市还没有建立质监分站,这三个市要想办法落实机构和人员。二要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理念,综合考虑使用期内的维修养护成本,科学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和结构,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和节约材料与资源的新技术。三要加强工程监理,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四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规程规范施工。五要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坚决按照规定处理存有问题的项目的相关责任单位。六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市场监管,开展公路建设市场督查,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查处违规插手工程招投标、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和施工单位转包、违规分包以及招标与评标过程中的幕后交易等违纪违规行为。交通部开始对在建工程违规转包分包进行清查,最近通报了一些项目,处理了一些业主、投资承包商和监理单位,希望各地要开展自查自纠。(五)坚持人才强路的发展战略,构建充足的人才保障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理论素质高、业务功底精、具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的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人才管理,稳定人才队伍,努力为各类专业人才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解决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通过良好的政策和环境吸引,留住人才,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培养,使用人才。同时,发挥公路学会和协会的桥梁作用,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认真做好会议的贯彻落实工作

各级公路交通部门、各单位要认真传达贯彻本次会议的精神,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黄厅长工作报告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做好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公路养护工作作为推动交通改革、促进交通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希望代表们回去后,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单位班子成员传达好会议精神,并采取适当方式,将会议精神逐步传达到每一个公路养护单位。

二是按照会议提出的新理念,各单位、各部门要抓紧研究落实本地区、本单位“*”公路养护计划,尽快拿出加强和改进公路养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大家回去贯彻时,希望能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的养护纲要,以便于逐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