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入门范文

汉语入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入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入门

第1篇:汉语入门范文

一、营造良好的入门教学环境

韩国语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韩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抓好起始阶段的入门教学。

1.通过介绍韩国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选择有教育性的韩国影视等介绍韩国的历史、文化、教育、饮食、民俗知识,使学生了解韩国文明礼貌的习俗文化和深厚的东方文化,逐步培养起对韩国文化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相对应地选择韩国流行歌曲来辅助韩国语入门教学,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唱韩文歌曲的过程中练习读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韩语语感。

2.老师要时刻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1)消除焦虑心理,树立学习信心。由于外语难学的社会舆论至今很盛,初学者常被这样的说法搞得过于紧张、忧心忡忡。有些学生刚开始觉得新鲜,而随着单词量的增加,靠死记硬背往往记不住,信心便丧失大半。因此,必须注意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树立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光凭说教是不够的,还要具体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比较轻松和顺利。有了成功感,焦虑自然消除,信心也会随之树立和增强。

(2)加强引导,抓好预习,做好笔记。要学生学好韩国语,对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同其他学科一样,课前预习是学好韩国语的一个重要环节。刚开始接触韩国语的学生的预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做笔记是学好韩国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 等词做笔记时可以按类别记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会更深刻、更透彻,并且边听课、边消化、边巩固,较快地吸收知识营养。

3.做到即学即用。

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在非语言国家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学生在非语言国家学习语言很少有实践的机会,除了课堂与教师45分钟的语言交流之外,其他时间都是语言在“独守空房”。在学生对韩国非常感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在认教过程中可以相对应地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接近学校学习、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可以反射到韩国语的学习中,要求学生随时随地开口讲韩国语,做到一生二熟。特别是教师在与学生课外接触时,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成为朋友,不管是在电话里、在路上、在食堂里等,都应该开口与学生用简单的韩国语对话,让学生在初接触韩国语时无形中形成一个“韩语风”。

其次,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韩国朋友,网络上交流、对面交流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选择韩国语大部分是因为喜欢韩国而选择,若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让学生接触韩国人,无疑学生会更喜上加喜,从而让学生对韩国语有多一层的兴趣度;若是学生刚接触韩国语时未达到非常流利的交流,学生会有一种学习冲动:我非要学好韩国语不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会达到一种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韩国语入门与现代化教育资源

韩国语入门课程与现代化教育结合,就是把现代化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韩国语学科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化教育资源与韩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经过整合,原来的学科课程将会出现崭新的面貌。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韩国语学科,实现整体优化。

1.韩国语入门与语音实验室

韩国语部分辅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 [s](s):和 [ts](z):的发音与中文没有相同的发音。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用舌尖与舌后部所置位置发音。现在我们可以同时借助现代化教学资源,将发音过程用3D动画进行设计,动态有效地模拟喉头、舌头结构,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配上声音,整个过程是可以重复播放的,学生轻松而有效地掌握这个语音学习的难点。

为了及时了解到学生掌握的情况,进一步结合语音实验室设备,设计提供录音功能,让学生对着录音画面发音,并播放发音效果,反复练习。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育资源与教学的交互性。

2.韩国语入门与网络

在学习韩国语的过程中,对于刚接触韩国语的学生来说,学习语言必然会涉及语言的读音、文字、语法等,特别是语法,学生的头脑里会反映出一些硬生生的规则,有头痛和头涨的感觉。结合网络进行语法教学,具有传统语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网络技术能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最有力的支撑。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形成教学内容的资源一般都是网络上的电子化超文本,是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的结合。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到这些开放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与学完全融为一体,这样自主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成为可能。

尽管现代化教育资源是我们当前着重强调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局限性。

现代化教育资源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共生性”,而不是“替代性”。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适度作用”,以多种方式整合现代化教育资源进行韩国语学科的教学,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其必经之途。

总之,注重教学环境和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才能做到韩国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软件方面,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上去。只有造就一个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教学、钻研业务、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海铃.“第二外语”教学特点浅议.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2]季杰梅.浅谈如何提高第二外语教学质量.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4).

第2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汉语文化 英语教学 中国式英语

引言

随着我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总体中的关键一环的局面已经形成,培养大量能够使用英语阅读文献乃至同英语世界交流的人才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国绝大多数学生所选择学习的第一外语,都是英语。然而,对于生来即处于汉语文化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一直是比较艰难甚至痛苦的一件事情。为了更好地让我国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对汉语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行英语教学中两种互相对立的教学模式

(一)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

所谓的中国式英语教学,即英语教育基本采取汉语教育差不多的方式,从英语单词再到句子、语法,最后是阅读和写作。从低到高,逐步推进。很多学者认为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从根本上来说都属于语言教育的一种,因此其教育方法不应存在根本的不同,因此英语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当仿照汉语教学,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汉语教学的很多资源,而且教师和学生更容易熟悉英语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廉价而高效的在汉语文化中进行英语教学的方法。由于我国英语教学大规模开展以来,一直存在严重的师资缺乏和教学实施不足的困境,这种观点能使我国英语教学更快更广地在全国得到推行,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尤其是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基本都是实行的这种中国式英语教学。中国式英语教学的特点是:1.英语教材尤其是入门教材同汉语教材类似。基本是按照字词句篇的顺序循序渐进。2.教材中大量使用汉语,英语内容以中国自身题材为主。教材中不仅经常出现汉语,而且课文及阅读以汉语材料翻译成英文,或外国对中国的英语报道为主,写作以中国自身素材为主。3.教师授课以汉语为主。授课时除了对必须学习的英语内容,其他内容均以汉语形式对学生讲授。4.哑巴式英语教学。更重视单词和语法的熟悉及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听说方面不大重视。

(二)纯英语语境教学模式

与中国式英语教学观点和做法相对的是纯英语语境教学模式。很多学者人为,中国学生之所以觉得学习英语困难重重,而且错误百出,其根本原因是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其母语汉语的干扰,使其无法严格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对英语进行学习。因此,要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纯正的英语,有必要在师资到教材乃至教学实施和教学环境等诸多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隔离汉语文化环境对其英语学习的影响,实现所谓的纯英语语境或纯英语思维的教学。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在中国很有市场,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能力达成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相对发达的地区,能否尽量向纯英语语境教学方式靠拢乃至靠拢的程度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学校英语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准。在这种英语教学观点的影响下,相应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教师尽量使用外教。这就能避免中国教师的汉语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干扰。2.以纯英语形式进行授课。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无论是老师讲授还是学生提问回答均要求使用英语。3.教材以纯英语组成,其内容直接选自于英美国家的英文文献。为了防止汉语的干扰,甚至对生词都以英语而不是学生更为熟悉的汉语进行解释,相应的课文和阅读也直接来自于英语国家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科技文献或新闻报道。4.更加注重英语会话的培养。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英语教学模式里面占据了主要地位,对单词和语法的熟悉放在次要地位。

二、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一)优点

首先,中国式英语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其充分利用了汉语文化环境下学生可以用来学习英语的各种资源,因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时间在全国推广英语教育。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英语教学一直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很多学校很多时候连普通的师资和教学经费都难以保证,遑论更为稀缺的英语师资和教学设施。因此,我国的英语教育传统上一直采用的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其另一优点是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快地完成英语入门学习的过程。因为中国学生对汉语环境的熟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大量使用汉语进行讲解有利于其对英语的理解,尤其是对其入门更为有利。最后,这种学习模式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汉语文化环境下对英语的需求。对于学习英语的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绝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作用,要么是将英语世界的信息引入中国,要么是将中国的信息推向英语世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相应的信息都必须有一个形成汉语的过程,要么其起点是汉语,如将中国的信息推向英语世界,要么其终点是汉语,如将英语世界的信息引入中国。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这种语言转换习惯的形成,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汉语文化环境下对英语的需求。

(二)缺点

首先,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是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因为英语的语法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同汉语文化环境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中文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习惯于使用汉语对英语进行理解,很难使学生进入英语同汉语迥异的语境,遑论使用纯粹的英语思维模式对英语信息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对英语语法乃至英语词句的运用经常会出现向汉语习惯靠拢的错误,从而大大影响其对英语的真正理解和熟练掌握。其次,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因为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英语会话能力很差甚至没有,实际运用能力很差。最后,中国式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长期把握。因为其学习的英语内容对汉语解释的依赖,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旦学生完成了相应的学习,而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应用的话,会很快将其遗忘。

三、纯英语语境教学的优缺点

(一)优点

纯英语语境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其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排除汉语的干扰,学到更为纯正更为标准的所谓“原汁原味”的英语。其次,纯英语语境教学因为对英语会话能力的重视,此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比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具有更好的英语实际运用的能力,在涉外交往中具有更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最后,纯英语语境教学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纯粹使用英文来完成信息的形成和交流,因此其在学生思维中容易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使此模式教育下的学生相对于中国式英语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即使在实际生活中暂时得不到使用,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

(二)缺点

中国式英语教育最大的优点正好构成纯英语语境教学模式的缺点。因此,纯英语语境教学的最大缺点即其对资源的苛刻要求。其不仅要求聘请价格高昂的英语外教,还要建立各种成本很高的教学实施,而且必须为其另外单独编制成本更高的教材及进行相应的教学规划。因此,纯英语语境教育因为其成本高昂,根本不可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贵族教育”的专利。其次,纯英语语境教育不利于汉语环境下初学者的入门。对于汉语环境下长大的中国学生来说,在没有相应的汉语进行解释和引导下,要其理解和汉语完全独立的英语是很困难的,会大大延长其学习入门的过程。最后,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纯英语语境教学对其英语的实际使用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上所述,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对英语的运用不外乎是将英语信息引进到汉语环境之中,或将中文信息推广到英语世界,或者在运用英语的终点,或者在运用英语的起点,其信息必然由汉语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熟悉于在纯英语语境下运用英语的学生往往会在语言转换时不习惯,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失真。

四、汉语文化视角下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首先,在英语教育的初级阶段,更注重中国式英语教育易于入门的作用。因此,对于入门级的英语教育,在英语教材以及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汉语对英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是必要的。在此阶段,没有必要大量聘请价格昂贵的外教。事实上,就算对进行入门级英语教育的外教,要想取到良好的效果,也不得不大量使用汉语。

其次,在英语教育的中高级阶段,为了保证对英语的准确运用,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有必要采取纯英语语境教育模式,尽量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以保证英语在交际中的正确运用。在教材以及英语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减少汉语的解释性运用,但也没有必要完全排除汉语,毕竟绝大多数学生在完成英语学习后的实际工作中,英语主要还是在汉语环境下使用。

再次,适当加强英语会话能力的培养。学生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并没有经常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但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强,其具有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还是必要的。因此,中国式英语教育几乎不进行英语会话能力训练的做法是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没必要像纯英语语境教育那样注重对英语会话能力的培养。语

参考文献

[1] 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02).

[2]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的影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4).

第3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汉语 HSK 考试 改进版 等级

每年10多万母语非汉语的考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汉语水平考试的影响力如日中天。2007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对汉语水平考试(HSK)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改进版HSK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考试,其中HSK[中级]和HSK[高级]已分别于6月23日和10月13日在国内正式开考。新版本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生和专家普遍反响都不错。

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HSK)与过去的汉语水平考试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几点想法。

一、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几点进步

与过去相比,改进版的HSK考试不仅开始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测试,同时兼顾了语言知识的测试。众所周知,纸面形式的笔试是很难考出考生实际汉语交际能力的。所以考试的主办部门将HSK考试设立三个独立的子考试:HSK考试、HSK(口语)考试、HSK(写作)考试。换句话说,改进版HSK最大的变化是在所有等级都增加了口语和写作两项主观性考试(以往只有高级考试设口语和写作)。口语考试不受笔试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际需求报考其中的任意一项。这与过去的HSK考试相比,极大地重视了对考生的实际语言实用能力的测试,反映了现在考试主办方“重应用轻应试”的主导思想。

过去的HSK考试主观性试题比例过小,这样虽然有利于阅卷评分,信度较好,但比较容易滋生“应试教育”的土壤,不利于考查考生真正的汉语应用能力。而改进版的HSK考试不仅有专门的客观性试题――HSK考试,还有独立的主观性试题――写作考试和口语考试。

过去的HSK考试很多考生反映语法结构部分很难,而且考查意义不大。现在,改进版的HSK考试在试题内容上完全取消专门的语法结构测试,完全把语法结构测试放到听、说、读、写的考查中去。新版的HSK考试也完全取消了专门的汉字书写题。过去的HSK既有专门的作文题,又有专门的汉字书写题,这样汉字题就显得有些多余。所以改进

版的HSK考试取消了汉字书写题实在是明智之举。

二、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几点建议

原有的HSK考试初等、中等和高等考试,涵盖了汉语水平等级的3―11级,其中高等9―11级,中等6―8级,初等3―5级。HSK基础所涵盖的是1―3级,它的A级和初等的C级相重合,涵盖的都是3级。今年进行的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改变了原有等级划分过细的状况,重新划分了等级,将原来的11级调整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均以合格和优秀两档来划分。汉语等级标准是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但是与此相对应的HSK考试大纲却分为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这就造成了考试等级标准与考试大纲的脱节,这样的设计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不妨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欧洲委员会公布了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CEF(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将考生的语言水平划分为初级A1和初级A2、中级B1和中级B2、高级C1和高级C2共6个等级。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考试中心开发的通用英语考试分为5个等级,具体分为初级KET(KEY ENGLISH TEST)、(中级PET(Preliminary English Test)、中高级FCE(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高级CAE(Certificate in Advanced English)、最高级CPE(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正好和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相对应。日本的国语学力检定协会同样采取的是6个等级的分级考试,从低到高分为准4级、4级、3级、2级、准1级、1级共6个等级。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重新出台新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新版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很有可能也制定成6个等级。新版的HSK考试可以考虑办成6个等级:HSK(入门)、HSK(基础)、HSK(初等)、HSK(中等)、HSK(高等)、HSK(专业)。与此相对应,现有的“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的HSK词汇、语法大纲也要制定成6个等级。现在很多考生反映找不到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向下延伸举办HSK(入门),HSK(入门)有助于汉语学时在100个小时左右的入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汉语水平考试。而汉语水平考试(HSK)向上延伸举办HSK(专业),HSK(专业)难度适合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外国人。

新版的HSK考试并没有实现无纸化考试,这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参考其他国际性考试,比如“GRE”、“TOFEL”等,都采用了计算机化考试。网络化的计算机考试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后的HSK考试不仅可以实现网络化的计算机考试,而且可以利用网络为平台办成全年的持续性考试。考生只要上网就能“随到随考”,甚至考完就能即时拿到成绩。如果真能实现“随到随考”和“即时成绩”,那么对于扩大HSK考试的市场分额肯定是非常有益的。

新版HSK考试结束以后,试题仍然严格保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标准化考试成本较高,质量良好,希望能重复使用这些试题。2.希望建立题库。3.因为多采取“共同题”等职方式,不能公开。但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专门安排人员参加考试,分工明确,将整套试题抄袭出来。所以当考试结束次日,一些网站上就已经将整套试题公布出来。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将已经用过的试题严格保密既没有可行性,也会给一些投机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给汉语水平考试的严肃性带来了损害。有鉴于此,我认为:考试结束以后,考生可以将试卷带走,HSK不再考后保密。HSK考试中心只要在试题命制上加大投入,就能够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第4篇:汉语入门范文

而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绝无仅有的经验。

良方:变拼音识字起步为基本字“读识读”一步到位。

为什么?

首先要清楚,我们的识字教育对象是汉字,不是西文。西文是“以形示音”的形音文字,因此,学习西文是从音素分析入手,先学拼音字母。但是,它不适用于学习汉字。因为,汉字是“以形示意”的形意文字。两种文字根本性差异的不同,决定了学习方法是不应该相同的。汉字的特点之一是单音节,掌握单音节只需要字音准确、一步到位,而不需要对音节的音素作分析整合。

我曾经到广东惠州听过一年级识字课。由于是公开课,下面坐着四五位国家级语文教育专家和数百位听课教师,显然,具有典型性。当老师教“小”的时候,由于许多孩子总是读“shǎo少”,而教“少”的时候却总是读“xiǎo”,所以,不得不花去长达11分钟的时间纠正。其结果收效甚微。“声母、韵母拼合的音素分析”,对入学之初的儿童来说,不但谈不上理解,就连有没有必要都值得质疑呢。

出现上面的情况,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识字的教育性内涵是什么?可能绝大多数人会说,当然是识字啦。不错。但是,那是直观、可见的“物化”结果,其内隐的教育却是发展相应的思维。而思维基础在于让儿童掌握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及其联想。而任何逻辑方法及其联想的起步都是事物的比较,任何比较都是以已有的认识作为“参照”的;参照物品质的正误、高下显然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样,儿童识字起步的“参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现在采用的拼音识字入门,先入为主地将认识汉字的“参照”定位于音素分析,即“形音”,而不是“形意”。这样,在儿童脑子里对汉字的认知、辨识的第一反应,变成了“字音”的音素分析,背离了本当集中注意力于“形意”的比较分析!所以,起步于拼音识字是错误的,这一扎根的错位是致命的。一位老语文教育家对此,说过一句生动形象的话:儿童的第一口奶应当是母乳――母乳有抗体!也就是说,告诉大家:学汉字的母乳是形意分析而不是形音分析。

形音分析仅提供了字的读音,并没有提供学习对象――汉字的任何其他信息。对于存在数十种方言和两千余种乡音的汉语环境中,声母、韵母发音的差异,必然导致声韵拼合结果的不确定性。我国东北和两广、海南长期以来分不清“z、c、s”和“zh、ch、sh”以及由此拼读出来的一系列错误读音,就是最为典型的佐证。尽管我们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已经半个世纪,情况依然如故。

识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认字?对,也不完全对。其实,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学习阅读,准确地说是阅读“入门”。注意,我们这里只能说“阅读入门”,因为掌握中文阅读与西文阅读又有其不同之处。中文阅读是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方法,进行程序性实习才能够实现的。所以,识字教育只能以“阅读入门”为出发点与归宿。所谓“阅读入门”包括两个阶段:即一是指掌握“读”书,即有声朗读的流畅;二是从掌握读书向“阅”书(无声)的过渡(实际上是“以读带阅”,“带”即“带动”的过程)。关键是“掌握朗读的流畅”,则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字音的正确;另一个是语义理解的连贯。关于学习正确字音,前面已经说明,而解决“语义理解的连贯”则需要相当的识字量。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就没有语义理解的连贯,语义理解没有连贯性就没有朗读的流畅。

这里必须再做几点说明:

一是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专家教授,总是拒绝接受科学实验证明的识字量。主要理据有三:一是笃定识字难、负担重。2000年以前,一年级识字量456个,仍然高喊负担重!修订版拟再减3个。无奈,在新课改形势的逼迫下,不得不增加为800个左右,有些版本更高些。近年来也有陆续减少的情况,但是,至少没有人敢站出来再说456个负担重。二是专家教授拿出数据,说《选集》也不足2500字,质疑儿童有必要认识那么多字吗。但是,他们不懂得时代在发展,现实社会和生活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社会科学范畴。而且也没有看到,当代儿童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他们每时每刻同成年人一起面对相同的内容。识字量同阅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成正比,控制识字量就是束缚儿童认知世界的视野。三是错误地将“识字量的覆盖率”理解为“读懂”,把1000字的覆盖率为80%,理解为“认识1000可以读懂文章的80%”。殊不知,一句话里面有一个字不认得,语义便可能不懂或者理解错误;连续两句话不懂或理解错误,那么,就会索然无味,甚至对整篇文章产生误解,何谈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二是我们讲识字量,是因为认识汉字远不仅限于会读字音!利用拼音读书是不能够保证语义的正确理解的,因为汉字同音字很多,音同可能字不同,字不同则不能保证语义的正确理解。儿童时期,言语(口语)学习可以“习得”,因为儿时的言语学习都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这是汉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的,这个特点在于天然地利用语境表达语义,而不需要诸如西语语法式的调控。但是,汉语之文语(书面语)学习只能靠识字和学会识字。即使文章为文语学习提供了特定的语境,这个语境也是通过文字描述的,也只能或曰必须识了字才能够读懂、理解语境。这不是一个学会读拼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小学低年级教材采用拼音识字入门,实现所谓“提前读写”,在许多情况下儿童读的是拼音,不是文语(中文)本身。当然,把“以拼代字”说成是“提前会写”则更近乎荒唐――说到这里,“错别字连篇”“提笔忘字”的根源不是很清楚了吗?!

三是“阅读入门”不能是空中楼阁,那么,已有的学习基础是什么呢?当然是2~6岁期间发展起来的言语(口语)基础,以及同步的生活经验所积累的3000~5000个词汇。这样,就给儿童识字提供了大脑吸收新知的条件,即“事件、声音、语义、图像、符号”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契合了左右脑协同认知的机制。而汉字本身天然地具备五个要素的方方面面,也就是提供了左右脑直接认识汉字的充要条件:只需通过正音输入就可以轻松“同化”生字。相比之下,“拼音”从拼音字母到声母、韵母的拼合过程,缺乏最重要的“事件、语义、图像”的三个要素条件,仅仅依靠凭空而来的、抽象的“声音和符号”,儿童只好脱离或抛弃已经具备的言语和词汇的基础,不得已而闲置右脑,仅仅利用左脑“语言区”,“顺应”着完成学习――无论你创设多么好的情境,都于事无补。

四是从学习的教养层面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儿童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拼音识字入门这一过程里,“顺应”着教师的说教,于是,从入学便植入并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造成难以挽回、甚至是无法补救的可怕后果!理论上讲,从一开始就没有播种“以人为本、学生中心”“主动探究、生动活泼”的健康良种!身教重于言教――不是说给人听的,更不是说着玩的空话!

那么,正确的识字教育入门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在儿童已有的口语基础上,充分满足大脑认识事物所需要的五个要素条件,采用正音诵读的方法输入学习。这样,便于儿童轻松地同化生字。我们将它简化为“读识读”,亦即用诵读的方法识字、识字即在用于读书。这样做使识字与识字教育的过程融为一体,实现“尽早阅读”,以至于“尽早”到开学第一课、认识第一个字。不过,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诵读的内容应当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常用语汇,便于学生同化吸纳。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其立意很好,但做法不当。比如,诵读古诗、背诵经典之类,尽管行文内容很好,殊不知其中有许多非现代语汇、常用字和近现代伦理道德的内容,在当下作为教育内容是不适宜的。对于尽早掌握阅读来说是远水难解近渴的。

识字教育采用“读识读”的入门之法,在操作过程中有一系列讲究,即所谓学习的策略。要点有三:其一,由于汉字“总量多而常用量少”“常用量少而覆盖率高”,因此,珍惜古今沿用的“相对集中”的策略是极为必要的,即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早日实现开放阅读,拥抱整个世界。所谓“随课文分散识字”不是不可以,但是,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实践证明,识字效率不高。因此,阅读入门便总有教师卵翼孵化之嫌,授之以鱼,学生视野也长期受制于师,不能不反思其弊端。其二,汉字具有较强的构字、组词的能力。其构字部件500个左右,常用的独体字部件400余个;而构词能力强的500余个却能够组词不少于4万。因此,先学构字、组词能力强的汉字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称之为“基本字”,先学基本字的策略必不可少。其三,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但形音不对应;同音字多的特点决定了汉字“字形示意”的关键性地位。因此,绝不可以照搬西文“听说读写同步”完成的路径,而要实施“读识读”在先、以“识形拾音”为重中之重、书写在后的分步落实的策略。上世纪90年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大成・全语文教育”课题组反复实验成功,被《人民教育》誉为“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曙光”。新课改以来吸纳此之理念,但没有吸纳配套的书写经验,知其一而不学其二,落实不力,书写效果并不好。

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语文教育也不例外。语文技术概念的提出和语文技术的普及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它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技术。正视语文技术的存在,是指导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全社会进入普及通讯方式的时代,而我们语文教育却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这是失职,是不可以的。事实上,当中国人自己已经解决汉字数字化技术之后,我们依然任凭西方流入的拼音输入法,甚至专家教授著书立说为其正名,声言“汉语落后、西文先进”“汉语要与字母接轨、拼音接轨”!却不懂“拼音输入”在改变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变“形意联想分析”为“形音分析”,造成全社会的“提笔忘字”和“白字盛行”,以及重英语学习远胜过母语学习的结果!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崇尚殖民文化的价值倾向。全世界在普及保护和抢救稀有动植物的常识,我们却甘愿放弃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伟大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没有了,这个民族还存在吗?!

第5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表意文字;象形字;中国文化;学习动机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文字,它是四种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中唯一使用至今的一种。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至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丰富而准确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它传承了汉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文字都属于表音体系文字,对于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外国学生来说,相比学习汉字的音和义,识记和书写汉字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外国学生来说,既要识记汉字本身复杂的结构关系,又要建立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这是学习拼音文字所没有的难点。另外,从学习动机分析,一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而汉字和书法就是中国文化的两个重要代表元素,因此他们有充分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另外一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是出于生活和工作的交际需求,因此他们重听说而轻读写,有的干脆不学汉字,而以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拼音文字来替代。这种做法极不科学,因为汉字中一音多字或一字多音的现象很普遍,仅仅通过学习拼音来学习汉语,很容易出现语义解读偏差现象,如“qíshí”,既可以理解成“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奇石”;而“朝夕”中的“朝”字读“zhāo”,如果读成“cháo”,就会被理解为“潮汐”。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改变他们重拼音轻汉字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是对外汉语教师们一直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将探讨如何以象形字教学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突破口和出发点,从而激发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内在动机和兴趣,更好地传播和发扬中国的汉字文化。

一、象形字的特点和教学优势

许慎《说文·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体可像的名词,如日、月等。象形字是最简单的造字法,它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基础。因此,学习汉字应该从学习象形字开始,因为象形字往往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汉字,是所有汉字的基础,是最像图画也最易理解的汉字。

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最简单、最常用、最形象的象形字,用图画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一定会激发外国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羊”字为例,由羊字源于对羊双角和长脸的刻画,不仅意义生动易懂,字形也容易识记,非常适合教授给汉字入门阶段的外国学生。把象形字教学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入门,在增加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借助这种古老的象形符号非常清楚地展示字形与字义的关系,让外国学生在学习汉字初期就能够建立起方块字笔画与意义的联系。

二、象形字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出发点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上学以前学习语言,上学以后学习文字,因此这两套符号系统的学习是在不同阶段里进行的,这就分散了难点。而外国人学习汉语,在短时期内既要学习语言的符号系统,又要学习文字的符号系统,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外国人说汉语难学,声调是一难,汉字是另一难。在他们看来,汉字就是一幅画,看起来莫名其妙,写起来无从下手。我们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巧妙地运用象形字的特点,在复杂中找规律、找条理,让学生了解形体复杂、面貌跟拼音文字迥异的汉字也是有条理、有规律的,从而克服对汉字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

当外国学生初步了解了汉字中最简单、最形象的象形字后,他们会慢慢对汉字产生兴趣,希望学习更多有意思、有故事的汉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一组象形字以及该字的演变过程,如“弓、爪、雨”的象形字,让学生猜猜这些象形字的含义,并用这种最形象的方式记住它们的今字。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象形字就像一幅简笔画,保留事物的主要特征,去掉次要的部分,还可以进行必要的夸张。如“山”字,像山峰并立之形,它将山的主要特征留下,而山上的树、颜色等次要部分都省略了。把象形字教学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进入汉字更深层次的学习,如指事字、会意字的学习。

三、象形字与中国文化

“我们的祖先利用实物原型,发挥自己的联想力创造了具有象形符号特征的汉字。因此汉字是一种饱含着古代人民智慧的图画文字。”外国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需要在汉字的形和义之间形成某种联想作为记忆的线索和依据。

第6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语音教学;汉语拼音;迁移作用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语音能提高其口语、听力及词汇记忆能力。因此,语音教学在英语入门阶段是重中之重。然而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的影响,既然我们不能回避这种影响,那就因势利导,运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提高英语语音的学习。笔者将在本文论述借助汉语拼音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汉语拼音的迁移作用更好地进行英语语音教学。

一、借助汉语拼音是众望所归

1.理论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语言学习应遵循认知结构。他们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他们认为语言的发展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与认知发展整合在一起。我们没有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英语学习一般都依赖课堂,走出课堂,还是以汉语交流。所幸的是,英语语音和汉语拼音都起源于拉丁字母,使用类似的拼读方法。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我们发现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学习也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汉语的习惯、模式和规则促进第二语言学习时形成正迁移,反之则成为负迁移。我们可以强化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弱化其负迁移作用,降低语音学习难度。笔者相信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拼音,教师适当地把拼音融入语音教学,学生便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简单的英语语音。

2.现实需要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ound time为例,纵观三至六年级的语音板块内容,并不涵盖48个完整的国际音标,其中也涉及一些字母组合发音,如qu在单词中的发音。三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简单的辅音/b/,/p/,/r/,/d/,/s/,/t/,/m/,/n/,四年级上册继续学习辅音//,/h/,/l/,/f/,/k/,/v/,/z/,还包括字母x的发音/ks/,四年级下册学习元音字母a,e,i,o的各两种元音。笔者认为三、四年级的语音内容分布清晰,难度适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读和辨别能力。而五、六年级的语音教学安排更倾向于字母或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辨别,如字母c的两种发音/k/和/s/,字母组合th的两种发音/?夼/和/?奁/,笔者认为教材安排虽有它的意义,但高年级学生应该接触系统的音标概念,尝试用音标来拼读和记忆单词,更高效,更符合长久发展,同时意味着对语音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简单的方法去应对。

其次,语音板块虽然改善了以往枯燥的弊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韵律小诗等亮点,但难免还是会出现花式过多喧宾夺主或照本宣科草草了事等问题,具体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储存得少之又少。

汉语在学生的记忆中根深蒂固,以汉语为跳板,辅助学习英语,才能事半功倍。

二、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进行英语语音教学

1.搭建辅音和拼音中声母的联系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辅音/b/,/p/,/m/,/f/,/l/,/n/,//,/k/,/h/,/z/,/s/等都可以在汉语拼音中找到对应的声母,它们的书写一致,发音相似,不同的是汉语拼音的声母后面都加了o或e的音,如bo(波),le(了),只要把这些尾音去掉,它们的发音就与英语语音大致相同了。了解这些,学生就能在拼音的基础上掌握辅音字母的基本发音。

三年级的孩子刚入门不需要会认读这么多辅音,但为了给今后的学习减少门槛,笔者坚持在单词教学中渗透辅音发音,主要是通过跟读来强化记忆。比如,在教授单词brother时,老师带读b,b,/b/,学生跟读,初步了解字母b的发音,长此以往,周而复始,让字母b的发音在学生的记忆中扎根,在以后bed,bird等单词教学中,老师提到b,b,...,学生能马上回答/b/,对其发音产生本能反应,这样在三年级下册教授字母b的发音时,学生已有了基础,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运用上了。

五年级接触到一些复杂的辅音,如/dz/,/ts/,/d?廾/,/t?蘩/等,笔者认为这些发音不能在声母中直接找到对应项,但能借鉴一些声母的发音部位如/dz/、/ts/和声母z,c,不过它们的发音方法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2.搭建元音和韵母的联系

元音的发音最为丰富多变,可以说,掌握了元音的读法和规律也就掌握了英语的发音规律。

元音可简单地分为:长元音、短元音和双元音。长元音/?藁?蘼/,/?蘅?蘼/,

/?藜?蘼/,/i?蘼/,/u?蘼/分别对应单韵母a,o,e,i,u;短元音与长元音相比较,发音结尾简短有力;双元音跟拼音中的复韵母相似度较高的是:/aI/,/eI/,/au/,/?藜u/分别对应复韵母ai,ei,ao,ou,其他的双元音只要熟练掌握单元音的读音和书写,就不难拼读出来。

在学习元音的过程中,笔者试着引导学生寻找元音的发音规律,如在学习字母i的发音/aI/时,学生列举了一系列带有字母i发

/aI/的单词,从学生的答案中就地取材,生成教学资源,观察bike,nice,kite,like等单词的构词规律,有学生会发现它们的结构都是辅音+元音+辅音+不发音的e,这样学生就得出字母i发/aI/的一种规律。

3.搭建汉语拼音拼读规则和英语单词拼读规则的联系

英语和拼音都使用26个拉丁字母,两者采用相似的拼音方法。实践证明,掌握汉语拼音的学生可以加快对英语拼音方法和单词的掌握。

音标拼读可以让学生掌握单词拼读的基本方法。四年级学生已经能认读一些音标,比如,在教授单词lake时,从学过的一些辅音和元音中知道,l发/l/,a发/eI/,/l/,/eI/放在一起就能像拼音一样拼读出lei(第四声),k发/k/,结尾的e不发音,这样完整的单词就读出来了,再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单词late等形近词。而五年级应该开始接触完整的音标,笔者曾经尝试将生词的音标先标注出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发音,结合经验,再加上猜测,读出该生词,还是有个别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日积月累,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复领读。

借助汉语拼音学习英语语音,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学会音标。三年级为单词标注拼音,初步达到看到单词会拼读的效果,四年级讲授元音的发音规律,逐渐用国际音标代替拼音,五年级基本能自行掌握音标,听、说、读、写同步发展。采用汉语拼音有不少优势,但也要注意很多问题的衍生,但总体来说,汉语拼音的确是一块好的跳板。

参考文献:

[1]夏王红.“利用汉语拼音及其谐音简化英语语音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07).

[2]张梅.“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

第7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汉语拼音;前后鼻音;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学习是现阶段我国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接触的第一节课,只有区分前后鼻音,牢牢地掌握拼音的发音,学生才可以尽快无障碍地适应语文学习的要求,才能够真正地遨游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中,从而才能体味到中国灿若星河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一、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区分前后鼻音,可以将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以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故事、儿歌以及绕口令等方法进行区分前后鼻音,通过采用故事、儿童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练习,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想要学好汉语拼音,掌握前后鼻音的区分,练好普通话,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够学好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练习才能学好,同时作为教师,更应该一抓到底,坚持不懈,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对话环境,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运用校外资源。比如,无论是校内或者校外都要坚持说普通话,还可以根据电视主持人进行学习说普通话,观察他们说话时的口型,听他们的发音,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前后鼻音的发音,这样长期练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前后鼻音的区别,同时对练好普通话,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拼音教学作为我国开展语文教育中的一项核心,在培养学生感知中国语言文字魅力、增加语文涵养过程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字母学习方式,更是叩开文学艺术殿堂的金钥匙,广大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汉语拼音教学,尤其是前后鼻音区分教学,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好前后鼻音,学好汉语拼音,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更加高效的领悟语文魅力作出有益贡献。

第8篇:汉语入门范文

一、国际音标教学滞后的弊端

作为一名初学者,不学会正确的发音,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具备初步的识读能力,仅凭机械重复的模仿是难以达到学习目标的。九义英语修订本第一册和现行的《新目标英语》在语音教学的编排上造成了音标教学的滞后,这种滞后所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阻碍学生及时运用拼读知识进行认读单词。初一九义教材中从第四单元开始,每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有符合拼读规则的单音节词归类训练——Listen, read and say,workbook中有与之对应的练习Read these words。这类训练主要是按五个元音字母a、e、i、o、u分别在重读开、闭音节中和几个常见字母组合ea、ee、oo在单词中的发音分类进行。很显然,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如此不断的归纳、再现,使学生明白这些单词是有规律可循的,并通过不断的重复操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目标英语》的五个过渡单元(starter unit)中没有出现音标的形式,只是在词汇表的前一页才出现。国际音标的学习要到第九单元才开始,从学生开始学说英语到学会使用48个音标拼读,共需要32课时,按每周5课时来算,则需要六周时间。而按这样编排,到第一学期结束,学生们只认识40个音标,其余8个音标还要过完寒假后才陆续认识。学生只有靠不断地、机械地模仿“习得(acquisition)”单词,而遇到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音节词,学生却不能自己进行识读,这就在单词的记忆上形成了障碍。

2. 形成单词记忆障碍。由于没有掌握音标拼读和音标、字母的对比识记,因此在单词记忆时显得困难重重,学生们只能“d-e-s-k desk、b-u-s bus”一而再、再而三地死记硬背,有些多音节词就算抄写了十几二十次,仍有被误写的可能,这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根据读音和拼读规则来进行识记。一些学困生学完一年后(甚至于长大成人之后)只记得pig(猪)、dog(狗)这几个词,这或许就是简单重复的“功劳”,而大部分生词却没有记住。《新目标英语》第一册有700个左右词汇,有1/5的多音节词,没有音标的帮助,想要记住这些单词更是困难。

3. 依赖心理加强,自我实践能力受到阻碍。学生自己不能识读单词,只能依赖老师的反复教读,一旦离开了老师自己没有把握,便“羞于开口”。配套磁带中外国人的朗读在他们听来无异于“鸟语兽言”,远不如从老师那儿得到的清晰、直接。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就会导致听的能力受到阻碍。另外,在识记单词方面,学生还倾向于用汉字注音。打开一些学生的课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单词:orange(好邻居)、pea(屁)、apple(阿婆);更有甚者,有的发音在汉字中找不到较为接近的字、词注音,他们会“巧妙地”运用上汉语拼音来“帮忙”。学生依赖老师和汉字的心理如此严重,又怎能朝语音纯正的方向发展,获得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综合运用能力呢?

4. 导致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入门阶段的学生对学英语是有兴趣的,因为英语对他们而言有一种新鲜感。但英语单词难记、难读,磁带中的录音难听懂、听准,读那些用汉字注音的英语老师、同学又会笑话,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开口,学英语的兴趣降低,学习劲头也随之减弱了,甚至干脆放弃不学了,从而导致初一第二学期和初二第一学期之间出现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因为学了音标,识读、识记能力得到增强,学习成绩优秀;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音标时不感兴趣,加上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成绩则每况愈下。一门课程,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艰难,这说明:在母语环境中学英语,仅靠模仿显然是行不通的,英语语音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了。

二、音标与字母同步教学的好处

如何保持入门阶段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许多老师都认为应该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应该“授之以渔”。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有的老师进行了“字母——音标——单词”三者同步教学的尝试,确实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因为把音标教学提前到入门初期进行,教给学生基本的拼读知识,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具备初步的听说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奠定了基础。这些年来,笔者所任课的班级在初一时均采用“音标——字母——单词”同步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扫除了识读、识记障碍。学生一进入初中阶段,就对他们进行“音标——字母——单词”的同步教学。根据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的拼读法则,在教授字母和单词前先给出相应的音标,并告诉音标的读音,引导学生进行类似于汉语拼音的拼读,指导学生发现音标与字母在读音、书写上相同相似和不同之处,使他们在拼读和识别中体会到:国际音标中的元音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而辅音则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旦学会了国际音标,就可以自己拼读出更多的字母和单词。与此同时,结合开、闭音节和字母组合等基础语音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找规律,这样,学生识读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一些结构简单、符合读音规则的单音节词80%以上的学生能做到见其形能读、听其音会写;一些符合规则的双、多音节词也不再感到难记,基本上杜绝了用汉字注音的现象。

2. 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了48张国际音标小卡片,同桌、同组或者更多的同学在一起用这些小卡片“打牌”,练习拼读、拼写,并查找字典看看谁找得多。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学生们掌握了拼读、识记的基本知识,模仿磁带中外国人的朗读就成了一件趣事。学生们在朗读课文对话时,能够把对话中人物的年龄、语气、神态把握得十分到位,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一些学生不满足于此,自己预习课文,甚至要求老师多给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三、“音标——字母——单词”同步教学的探索

我们所进行的“音标——字母——单词”的同步教学,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难看出:任何注了汉语拼音的汉字,对学过汉语拼音并掌握了基本的拼读法则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件小事。小学生们由于学会了汉语拼音,可以自己凭借一本《新华字典》来认识更多的字,甚至一些生僻字。我们这一代人的语文学习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由此可见,在语言学习中,“学得(learning)”要比“习得(acquisition)”更有益!学母语尚且如此,更何况学外语!其实,中国的英语教学不必拘泥于外籍人士的“习得”理论,为什么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呢?但是实际操作中,还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1. 对于初学者,老师应坚持“鼓励为主,有错婉纠”的原则,要具备长远的目光,鼓励学生不怕错、多开口,千万不能因为一点小错就批评、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2. 同步教学初期,学生会受到汉语拼音的干扰,将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以及英语字母的读音、写法相混淆。要知道这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行为而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制作字母卡片、制作音标卡片,用各种卡片进行游戏、比赛等)让学生经常接触,反复识别。

第9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22-1

第二外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学科,从1950年开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到如今,也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六十多年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大力支持,以及世界各国热衷于学习汉语,使对外汉语教学在这几十年中发展迅速。

一、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始于1950年,在的亲自过问下,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第一批进行系统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教学。到现在的几十年之间,经历了初创阶段,巩固阶段,以及恢复阶段三个阶段,经过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通过我国教育学者的努力,于1978年确立了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1990年起到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这期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学习者的层次稳步提高,学习目的和学习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整个世界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之前已经提到,如今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发展非常好,国家成立了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7年国家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海外各地掀起了成立孔子学院的热潮,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建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分布在将近一百多个国家。以兰州大学为例,兰州大学不仅与格鲁吉亚联合承办了第比利斯孔子学院,每年通过国家汉办的选拔,从兰州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去教学,同时还与其他国家有合作关系,如韩国各地中小学,乌克兰孔子学院等,每年也有许多优秀的学生被派往这些国家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被派往世界各地教汉语期间,都进行着一系列与汉语相关的宣传教学活动,如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教材等等,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政府对于这些活动的全力支持,每年都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来进行关于国家汉办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现如今的对外汉语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了,而是变成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不足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新兴的教育事业,由于得到了国家政府以及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的大力支持,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正因为是如此新的一个事业,在这期间有也有着各种问题,时间越长,很多问题越容易凸显,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值得我们深思并找出解决办法。

(一)汉语国际教育并未均匀地遍布世界各地。首先尽管世界各地已经成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遍布将近一百个国家,但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与中国一样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与中国相邻的亚洲国家,虽然在发达国家以及欧洲的各个国家也有,但其数量却不多。其次在英语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汉语的市场相对来说很小,对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系,学习起来的难度也更加的大,不像与中国属于同一语系的比如朝鲜语,日语学起来那么简单。学习汉语对于这些地区的人来说就是接触一门与自己的母语完全不相干的语言,起步迟,入门难,语用规则繁多,很容易使学习者失去信心。要想更好的传播汉语,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是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欧美地区的发展还需更进一步。

(二)汉语的难度阻止了一部分人学习汉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而汉语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语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以印欧语系为例,汉语有以下区别:

1.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音节整齐简洁;④有声调。

2.词汇方面:①单音节语速多,双音节词占优势;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③同音元素多 。

3.语法方面: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此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4.汉字方面:①意音文字;②每个方块字基本上带表一个单音节语素。

这些都是汉语所独有的特点,其中汉字是最大的难点,难写,难认,难记,不少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遇到这些困难时都打了退堂鼓,我们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时一定要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想出一套易于外国人接受的教学方法。

(三)对外汉语教材尚未完全完善。编写一门教材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精力,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也只有数十年的发展经历而已,相比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如英语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其教材早就已经进入了最成熟的阶段。国家一直在致力于编写出更好的更适合不同国家留学生学习的各种教材,目前已经很多教材受到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好评,然而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这需要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不断地发现及探索,才能编写出更好的对外汉语教材,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四、总结

从世界各地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来看,仍是一片大好的形势,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汉语是一门发展前途非常好的教育事业,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认识不足,发挥汉语教学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学习学习,了解中国文化,让汉语走出去,立足于世界。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