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标 自主 合作 探究 阅读 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针对这一现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崭新的教学观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形成新型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方式呢?在实践中,教师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二、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开拓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多向互动合作策略正是在这种新教学观指导下产生、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源,有助于实现多向互动合作,如教《中国石》8、9自然段时,在学生初读这两节后,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中国石”屡屡夺魁,为什么只有它屡屡夺魁呢?为什么排长专门腾出一个抽屉放“中国石”?就这么区区一块小石头,为什么在“我”孤独寂寞的时候能给“我”温暖和快慰呢?“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笔者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教达到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和生师之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特定的生活和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应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欢迎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意见。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例如,在教《穷人》第一自然段时,笔者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五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得那么熟?”有的学生说:“凭我的经验,家里只要有一个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晚饭吃得饱,所以他们能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五个孩子白天玩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桑娜很勤劳,虽然外面寒风呼啸,家里却很温暖而舒适,五个孩子当然睡得熟。”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孩子们还小,家里少了一个大人,他们似乎还不那么在乎。”又如,在一次区级公开观摩课中,笔者上的是《猴子下山》,上完后提问:“你们说这只猴子怎么样啊?”有个学生说:“这只猴子真笨,贪心太大,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位学生的回答可算“到位”,但笔者并不马上就给予肯定,而是继续发问“你们还有别的看法吗?”此时,另一位学生举手发言,他说:“这猴子总有新的目标、新的追求,不满足现状,我要学它的进取精神。”后一位学生的回答可真是“一鸣惊人”。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对第一位学生的回答马上给予肯定,何来的第二位学生的“独辟蹊径”呢?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总之,把《课标》新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做到“三个不”、“四个敢于”: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认自我,同样也要敢于否认教师,以此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方法 教学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能突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
(一)教学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得到公认的,但是不少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外语实际上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不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阅读量的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总识地把两国文化上的异同贯穿到语言教学中来。
(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教材处理不当。许多老师把课本的阅读材料当精读。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成为其教学主线。有的教师则相反,把其当作课外阅读处理,提问题、对答案、划词组。此外,还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教学计划不能保证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轻视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缺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2、教学方法及模式单调。常见的授课模式为: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一遍,接着学生跟录音朗读,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或复述课文。此模式侧重于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而忽略了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写作目的。3、忽视对词汇的处理和复杂句子的分析。教师注重阅读的“整体理解”,忽视了对词汇的有效教学。对涉及有从句等学生一知半解的语法结构避而不谈。其实,词汇依托于语篇所产生的特定语境意义及复杂句子的分析是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问题阅读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量的扩大,二者都很重要。在日常的练习中有不少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大大妨碍了阅读的效率,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1、音读。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是无声地动动嘴唇,有时嘴唇不动,只是舌、喉在活动。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自己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2、心读。心读是一种很难观察到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学生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这种坏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矫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在强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一般能逐渐克服这种坏习惯。3、复视。复视指的是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这样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至养成复视的习惯。其他不良的习惯,诸如阅读时,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阅读时头部下意识地左右摆动;有的用尺子比着,一行一行地向下移;有的一面阅读一面玩弄钢笔、尺子、钥匙等物,;有的爱抖动双腿;有的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有的不少学生养成了遇到生词就离不开字典的习惯,缺乏应逐步培养起来的猜词技巧。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路,降低阅读速度,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加以纠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一)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或4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教师阅读教学的误区。
1.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为了应付高考,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等的教育,致使生学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
2.依赖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题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有些老师认为,答案会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阻碍学生发创造性思维和散性思维的发展;但更多的老师认为阅读题所设置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答题方向和把握文章主旨。
3.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死板,所选文章也不够精美,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学生普遍要求能提供更多更精美的文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选择阅读。
(二)学生阅读训练的误区
1.对文章理解不透彻
无论是词句的理解还是主旨的把握总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难以回答得完整准确。阅读积累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文学底蕴欠丰厚。
2.不能“学以致用”
判断文章体裁,运用相关文体知识鉴赏文章、思考问题,应是学生阅读思维之一。但是,学生阅读过程中却难以将课内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课外自主阅读能力,不能有效地实现“学以致用”。
3.认为阅读训练成效小
学生喜欢做客观题,他们认为做客观题花费时间少,成效相对显著。做像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这样的文章,他们觉得费时,而且得绞尽脑汁,有时不一定答到要点上,所以效果不显著。其实不然,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多练,才能培养语感。
4.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语文学习的一大内容就是语言学习。而当前许多高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文章看得懂,但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该现状令人堪忧。
二、探究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对文本的阅读积累。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这为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作了关键的脚注。从语文教材的选用看,必修一至五,《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读》等八本书选用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品读、理解、感悟、鉴赏,甚至背诵这些名篇佳作。让学生从这些名篇中感受作者的人格,从而内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品位。特别是教材中选用的我国古典名篇佳作,更要引导学生从传承祖国文化,完善自身人格的高度去认识积累的重要性。
(二)提高学生的细读与鉴赏能力。
无论是哪类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旧理念下的“架空分析”和新理念下走极端的“思想漫谈”式,其实都忽略了一点,“语文”姓“语”。离开了对语言的品味,离开了与文本的“亲密接触”,阅读教学就会走向空洞。对此,半个多世纪以前,朱自清先生在《・序》中已有很精辟的论述:“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三)鼓励学生个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
个性阅读,即学生从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这种个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学习语文打好基本功。当然,个性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可以指定读物,做到统一阅读,各自理解,教师点拨,提倡个性感悟与评价;也可以是抓大放小,在一个大文体或大范围里,任学生自选读物,各取所需。
(四)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1.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平等意识缺乏的教学会造成话语霸权充斥课堂,使课堂出现“灌输式”的教学现象: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思考,学生记录教师的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纯粹只是客体。
2.教师应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强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不同观点的互相尊重,从而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论
总之,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以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走好每一步,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困惑 策略 合作探究 与时俱进
步入教师行业不到三个年头的我,在接受了多年的传统教育之后,却要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别人。起初的我是茫然的,然而当认真研读了新课改理念时,从茫然变成了认可并按部就班的实施。21世纪,是充满活力、充满发展、充满机遇的世纪,能推动这个新世纪前进的人,必定是知识、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深化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还有学生通过学而得到的收获。目前,当全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新课改理念。然而,通过我近两年的新课改实施体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伴随新课改的一度推进,却产生了诸多困惑,致使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时时有种凌驾于新课标课堂而无法适从的感觉。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决,新课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将随之付诸东流了。因此要想合理推进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及采取的策略,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1.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通过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可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抓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2.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然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其余学生仍是被动,似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于是,就成了我们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而我认为这种合作不能落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要想在课堂中做到这些就应该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得对象,有目的的划分小组,能够让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难易结合,这样按一定层次
3.语文教师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小学语文课该侧重教什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课改实施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保证课改的实施与推进。但是,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根本没有课改气息,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了解后,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层次,在教学中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阅读兴趣的淡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大部分课堂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两根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现有的资源没有利用,也没有资源生成意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无法整合,直接影响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个别学校,
3.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的过去的教学方法。很多课堂一半以上时间让学生无目标的自己看书,然后通篇串讲,每篇课文一定要分段,归纳段意,这种课太浪费时间。另一种情况则是满堂灌,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重点,一潭死水,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学生,或者说没有全体学生。
4.朗读教学质量低。一是朗读的量不到位,讲的太多,读的太少;二是朗读的质不到位,读前缺乏明确要求,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朗读水平较低。
目前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要求,但在这些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还存在众多的问题与争论,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力争通过我们的教学加以改革。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法,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比较混乱
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了定论,使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对人文性的张扬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课堂教学新形态。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特体验开始得到尊重,教师主宰课堂、机械封闭的教学方式逐渐消失。然而,在一些主导潮流对此大加赞赏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音符。尤其是广大基层小学语文教师,过去大家习惯了的、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习惯了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频频受到挑战。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教师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在课程改革已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需要我们冷静地审视和反思,找出其存在的弊病,及时纠正,引以为戒,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够在探索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
2.教师没有掌握易操作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
好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能宏观地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教学程序。好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好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落实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统治中,阅读教学出现了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把语文课上成了片面的文字训练课,以训练代替一切。另一种是,把阅读教学课上成分析课。教师繁琐的讲解,生硬地给学生灌输句意、段意和思想感情等,使本来富于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教者辛辛苦苦地讲解,听者却昏昏沉沉地欲睡。其结果往往是“低分低能。”
3.语文学习的社会要求,使得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始终处于次要的地位
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主要由社会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所决定,诸如教书育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人类的语言文字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等等,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对社会的责任感放在首要的地位;其次才是对儿童的责任感。由于语文教师还要面临所教班级统考或升学的压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晋级、职称评定、升迁等,过于考虑儿童的要求、兴趣,有点不切实际。
三、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
如何真正贯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对改变阅读教学现状至关重要,对此我认为应该找准切入点,根据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和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
2.利用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儿童对外界的注意就要进行提问,引起儿童新旧知识的冲撞,所以说,“提问”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让儿童学习的手段了。
一、多读多写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
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有关语文实践的观点。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与习作就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量”就是多,这里没有前提。在课程标准中,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成分。因此,多读多写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训练,不是繁琐的练习
“训练”,含有“训与练”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读、指点、引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练就是“练”。“训练”,不是繁琐的讲解,也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题海战术。以往课程中出现的繁琐的讲解、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弊端不是倡导“训练”之过。在课程标准中,虽然少提“训练”字眼,但“训练”精神却一以贯之。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实践”,“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中的一些具体要求,也是在要求“练”。再说“训”,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练”,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积累语言的能力;在习作教学中,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练,“就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做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的“训”,就是要创设互动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练“听与说”,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三、循循善诱,不是一步步牵着学生走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需要新理念,更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违背教学规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实践新理念,才能使教学创新,适应时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教学;开放性
Abstract:The new language class sign pointed out: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hould be the opening, but innovates richly the vigor”. Therefor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only then utilizes the new language curriculum the brand-new idea, can stimulate the intrinsic demand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ading education; openness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就体现了开放性。
1更新观念,创设开放的阅读教学情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观念陈旧,用单一的师问生答的刻板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追求统一的阅读方向,统一的阅读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更新观念,解放师生。
1.1树立崭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减少繁琐的分析,反对讲深讲透,反对阅读过程繁琐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提倡品味、体验,重在情感熏陶、个性发展、语感的培养。
1.2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应建立一种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抑,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1.3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
语文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的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在开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成功感和交往的需求。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尽可能地减少统一的要求,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新课标倡导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2注重联系,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
开放的实质是联系。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就是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就是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辐射。只有注重联系,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开放。
2.1加强同社会、自然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家庭、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源泉。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校园内,应加强同家庭、社会自然广阔的教育资源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语阅读教材,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甚至都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
2.2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
未来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合作学习的互相影响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如课程标准所述的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使之学会交流、合作。应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往活动。从而在交往中整合,归纳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3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0万字。笔者认为,要在保质的前提下达到140万字的阅读量,必须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借鉴山东烟台双轨教学实验的经验,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在课内,应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关键词: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新理念;新策略;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于语文课程教学更强调实用性和多元性,所以新时代语文教师除了要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身学习以外,还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把握特点,以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推动当代语文课程教学再上新的层次。阅读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方法、内容,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内在体验,很显然与语言教学的初衷相背离,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解决当前教学矛盾,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新形势下语文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和新变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概述,即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是语文课程新要求,也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对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强调的较多,由于过于强调工具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实际应用过程中生硬地接受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而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陷入了机械性学习和运用的误区和困境。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应当是一种理念和方式,所以教师要更多地将语文知识和内容赋予人性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和创新,进而发挥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灵活性,才能更好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语言知识有机结合,更好地进行传承、发扬和延伸。所以新形势下,语文课程教学更应当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引导,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探究多元化教学模式,才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动性、自觉性,进而实现良性互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水平。所以教师要摆正位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的同时掌握和探究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探究
语言课程新理念的出现,对于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注意教学重心的转移变化。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新理念强调要以学生为主,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但是当前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将该理念得到有效贯彻,所以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实际运用内容,从而更好地便于理解、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因此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关系重塑显得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分析,新形势下对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1.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全面结合教学新课标要求,细化和完善阅读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具体实施策略方面要采用情境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展探究式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分享和交流中增强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在教学评价方法方面,也要摒弃单纯地成绩论,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采用观察法、讨论交流法等营造开放式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热爱阅读的潜能,进而达成师生互动和教学一致性,有效解决教学矛盾和冲突。2.运用阅读价值观新理念,转变阅读教学角色。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会有不同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想法,在对同一个阅读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差异性,构建更加活泼、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结合阅读体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和感受。同时教师要学会倾听,不能以个人的理解和教学固定答案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扑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对有争议的问题集中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获得更丰富的体现,张扬个性。三是要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对阅读教材进行解决,新时代对于传统的语文成语等知识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以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履行好指导员的角色,对学生片面的、消极的、不良的学习思想和解读方式进行及时纠偏,进行积极的引导,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可以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要注重解决标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建立一定的标准和共识的基础上的开展自主阅读和探究,而不是随意理解、妄加揣测和曲解文章的主旨,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3.转变阅读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硬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灌输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教学要树立“大阅读”教学观,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或者随意拆分教学内容,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所以教师要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具体课程安排,并注重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阅读资料,教师要善于在整体教学目标把握的基础上探究多元性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悟诗词的魅力,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阅读逻辑思维训练,进行综合性点评,将文章的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生硬地拆解和取义,主抓教学重点和教学整体思路,进而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引入多媒体教学、视频网络教学、翻转课堂、慕课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境塑造等多种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注重和把握阅读教学整体目标和综合体验的基础上,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提高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4.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成为阅读主体。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阅读,科学安排阅读课程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主动专心待有兴趣地阅读,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增强体验和感悟,另一方面要注重文本语言和主体知识结构之间的有效串联,教师要运用自身的资源和丰富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的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合作模式中更好地解决阅读困境,增强师生互动,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
总之,新形势下语文课程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重新构建新的阅读教学格局,尊重个性和差异,鼓励探索和创新,才能全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持续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巧,注重知识的串联和综合应用,提高生活应用能力和综合阅读素养,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作者:谢真珍 单位:盘锦市兴隆台区欢喜岭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秉玺.浅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4,(14):129.
[2]徐卫全.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4):28-29.
[3]王文忠.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文学教育(中),2010,(02):141.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对策,学习习惯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成分,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它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也是英语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通常来讲,通过阅读,人们会在输入信息的同时获得乐趣。但是,对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还可以丰富英语词汇、提高语法知识,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学习是漫长的过程,培养语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完成。
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的阅读目标:一是朗读各种文体、诗词、报刊、杂志、原著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二是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找出并明白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三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情景、构词法、上下文、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的意思,进而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预测事件。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参考资料、工具书等不同资源、渠道,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策略,进而形成阅读兴趣,达到提高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目前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相当薄弱,特别是乡村中学的孩子。他们的英语阅读量非常少,阅读范围也很狭窄。英语教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阅读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这一点许多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阅读能力,对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拓宽视野,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意义重大,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英语教师对这一点重视不够!
其次、阅读精读不分,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把阅读当作精读,上课时只会讲解生词、词组、进行段落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用途。还有的老师把阅读当做课外作业,只教学生划词组,对答案。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只了解到故事情节,基本英语水平却没有提高。从而导致学生乏味,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很能锻炼阅读能力。
第三、教法问题:由于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少,缺乏实践,还由于学校缺乏浓厚的教学氛围和教研氛围,从而使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师忽视了对教法的研究。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就更难做到,在上课时很难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阅读时间、阅读资料难以保证。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初中英语教学时,老师很难留足英语阅读所必需的教学时间,许多阅读任务留到课下,形同虚设。由于在、课时、组织上难以保证,还没有具体细致的目标、计划以及配套的阅读材料。从而导致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根据新英语课表的要求,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对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找出以下对策。
首先、以本为本,充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巩固旧词,学习新词,不断扩大词汇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这对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磨励意志,提高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每个教室都要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有目的、合理的运用课本阅读材料组织好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二、加强校本教研,促进阅读水平提高。在充分利用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英语新课标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购买符合本校学生特点并具有新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自己编写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的阅读材料。我校英语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在开发校本阅读方面不断做出探究工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例如有关文化、娱乐、生活、饮食、健康、交通、音乐、家庭教育、服装礼仪、常用典故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深受学生欢迎。通过组织的材料来组织阅读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三、不断提高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素养,确保英语阅读教学顺利实施。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素养,更新英语教学理念,真正明白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阅读水平和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目标和方法。并据此确定每周甚至每天的阅读课时间。达到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完成英语阅读目标。教在此方面要加强指导,做好组织和训练。并要提供各种有利保障。
第四、不断加强英语阅读教法研究,促进教师自身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下面几条英语阅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