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学习高中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导致高中数学学习存在障碍的原因
1.初中与高中知识不能有效链接。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分类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初中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异。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教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一学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在学习方法上,初中与高中有很大不同。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4.部分初中生没有很好的掌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对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5.初中与高中的数学思维方式不相同。高二阶段是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而高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解决方法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针对学生学习特点降低难度,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高一课时数量要增加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改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教学伊始,教师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依据这一理论,由现实教学出发,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进行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指出:“教师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这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都更强有力。”因此,合理分组对小组合作很重要。合作学习宜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每个小组4~6人为宜。这样,由于注意了学生的合理搭配,真正做到了“异质”的组间互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个体合作、群体合作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培养。
二、抓好自主学习
我国教育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师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就是说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真正的自主学习的动因。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应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明确预习的四个目的:一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二是复习和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三是找出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四是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归纳其特点。
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有一部分已自行订正,其余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向组内的同学求助,如果仍有一些疑难问题组内无法解决,这时就要向老师求助。教师须对众多问题全面把握、迅速权衡,确定哪些问题由学生独立探究、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哪些问题需教师适当提示,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激发创新能力
对学生而言,认知的过程就是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以变式题组呈现,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如我在上《抛物线》的第二节课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喜欢在熟悉的问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结论,而不是讲了一道题,再讲另一道题,进行重复的训练。学生的这种问题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同时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时机。
四、采用多样化的合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三是评价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中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口头评价,多样、灵活、丰富、亲切、明朗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五、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随着每学期考试日期的临近,作为一位站在高中数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结合自己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在高中数学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等。 转贴于
三、在复习过程中不可忽视课本
高三复习往往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相对习题量也较多,所以有些教师在复习中抛开课本,征订大量的复习资料,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高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的加重师生的负担。连续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己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
四、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共享
【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
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才能主动的、快乐的学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来讲,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兴趣的成因及特点
兴趣有其特点:一是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二是兴趣具有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都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三是兴趣具有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生活实践也表明,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时总觉得在做苦差事。四是兴趣具有动力性。兴趣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1.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五是兴趣具有衍生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事物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所以从旧有的兴趣中往往会产生出新的兴趣。六是兴趣具有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下躯持续时间而言,按兴趣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持久兴趣与短暂兴趣。直观兴趣是一种短暂兴趣,数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数学美感引起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则是持久兴趣。
二、认真分析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
1.数学基础较差。良好的数学基础对进一步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据笔者调查得知:有83%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同学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学习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基础当然重要。学数学如同盖楼房一样,强调扎扎实实的根基,特别是一步一个脚印。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或者一些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下去,自然也就慢慢的失去兴趣了。
2.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一部分学生只有在上数学课时或考试前去学习数学,很少利用课外时间去学数学,完成作业的情况较差,这也说明有少数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去学习数学的,缺乏自身的主动性,典型的“要我学”,而非“我要学”。
3.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失去了求知的渴望,视学习为负担。
4.缺乏自信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产生心理负担。如:有的学生抱怨课程多,作业量大,学习压力大。
三、掌握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1.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普遍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然而,现在学生大都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更人令人担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向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明确指出了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照《标准》的要求,倡导合作学习。初中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能在倾听别人的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搞好“合作学习”,本人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当然,合作交流学习,不一定都必须以分组形式才能进行,课堂教学是否分组应该视具体教学情况而定。
二、明确交流内容
合作和会话不可滥用,否则,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以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先让学生尝试探索,再通过互相合作和会话,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能的思路有哪些,这样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三、强调独立思考
若对一个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的交流,反而会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和会话交流的本质内容,合作和会话交流就只能是流于形式。
四、讲究操作方法
合作和会话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概念是如何概括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哪些?定理是如何发现的,如何证明的,如何应用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问题的条件是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能否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其他方面。
应用课堂的合作学习,能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与消化,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酝酿氛围,使学生发现新知。本人在实践中的做法是:根据教学目标,把教材内容改编成一系列的问题或练习题,在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去发现新知识,最后由师生共同合作归纳小结、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结论。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1.一般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等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两腰相等两腰之和大于底边)
3.等边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边都相等)
4.现在探讨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1,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有________个正方形, _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小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
大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小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化简整理得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的平方.
(5)①当a = 3 , b = 4时,c=____________;
②当a=6,b=8时,c=____________;
③当a=5,b=13时,c=____________;
(6)①在RtABC中,∠C=90°,AC=BC,则AB与BC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②在RtABC中,∠C=90°,∠A=30°,则AB与BC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教师在设计这种用于“发现”的问题时,应着重考虑以下两点:
1.要循序渐进.一组问题要围绕一个“发现”,由浅入深,设计前一个问题要考虑为设计后面一个问题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即采用“低起点、密台阶”的原则来处理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比较顺利地进行探索和发现.
2.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的发现和学习,往往依赖于旧知识的启发和延拓,解剖旧知识而引入新知识,运用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这种“知识的迁移”是让学生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五、合理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整体的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六、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交流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特别是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为“权威”,基础差的同学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讨论交流就变成了某几个人的中心发言。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思维模式,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要沿着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开展数学信息化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做好双向沟通和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要让学生在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设置一些选择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待播放到这些问题后,就使用教师点名或者学生主动举手的方式来到讲台上进行操作,选择出题目的答案,并演示题目的运算方法,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题目的解题乐趣。此外,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中,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后的自我练习。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此外,要让学生进行课堂上和课后的自主操作,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居树山.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青春岁月,2011(8).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系统地加深旧知识的学习,对以前的知识漏洞进行填补,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因此,在复习中,传统的作法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与考纲的理解和经验,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例题讲解,变式巩固,归纳小结的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长期被采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知识系统性强,能突出复习的重点和便于操作,用较少时间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有老师的启发、引导,但基本上都是采用老师学生单向的接受性、被动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不够,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即时反馈性往往不强,因此课堂教学常常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这种方式的复习,既不能强化学生的知识,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果实际收益就是学得快,遗忘也快。为什么呢?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没有主动进行知识系统化构建,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缺乏数学体验。因而没能消化,更谈不上升华。我主要针对咱们这周的复习课,及后面高三的第一轮复习课,分哪些课型,怎么上,提一点自己的想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家可以灵活处理。
咱们后面的复习课的课型,我想了一下,主要分为两种课型:一种是知识构建课(或称为预习课),另一种是习题课。第一种课型是,在每复习一模块或模块中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部分知识时,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课本和资料,自主的构建起这一模块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总结出本板块的重点题型和方法。这种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老师限定复习的内容及范围对不考的内容进行删减;②老师明确复习的重点知识和重点题型及考点;③提出本节的具体要求,或目标。(即课下交知识体系图,和重点题型方法总结)。通过第三个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普通班,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方法总结。通过这样一节课,不仅仅抓住了课本,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得复习课的效果更明显。因为,毕竟是学生自己在整理,在梳理,学到的东西应该才属于自己。这种课型,一周安排两节,或可以根据需要多安排。
第二种课型,是在第一种课型的基础上,对一小节知识进行掌握、灵活应用和提高的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有两种:
第一种(适合于一模块复习的第二节课):①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展示,由组内推举出的最好的进行展示,并加分;(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完善知识体系);②讨论(资料中本小节的例题、变式);③对资料中存在问题较多的题进行展示、点评、老师补充并可以精讲;④老师总结解法、延拓、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⑤检测:题可以从资料的配套练习中选。(通过对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复习,学生有急于检验自己的冲动,而检验的方式最为常见的是当堂反馈。这种反馈能很容易找到学生的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然,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愿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复习课,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有漏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没有领会掌握又没有暴露出来加以解决,这与我们的复习的教学目标相违背。(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知识体系,并解决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方法总结和提升)
关键词:初中 美术 兴趣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作为美术教育第一线的初中美术教师,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愿意学美术并不是单纯对美术学科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美术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比较轻松的学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如何提高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主题,进行了浅析探究。
一、尊重学生的想法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因轻松的教学气氛而感到兴奋,有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式的形象直观而感到愉快,还有学生因课堂给了自己一块充分表现的天地,为自己完成了美妙的创作而感到陶醉。所以,也经常有学生冒出与众不同的、别出心裁的想法,针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尊重他们这种不寻常的想法,其次要注意引导,来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问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二、注意提升教师自身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依赖和信任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作为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达到为人师表和利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在这其中,教师的情感起到关键作用。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沟通师生心灵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气氛,能够建立很好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师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次期待的目光,极大的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能够很好的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了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四、用漫画卡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漫画和卡通画的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使学生学了就用,其技法的多元性和自由性,在进行表现的过程中束缚较少,为学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提供了工具,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用漫画或者卡通画来帮助表现和装饰书信、贺卡或者笔记本等等。漫画、卡通既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图画,这种灵活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表现的内容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而且不同水平及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力所能及的形式进行创作与表现。总之,漫画或者卡通画的故事、设计和作品能够使美术课堂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在美术课中学习动机的形成。
五、用拟人化的指导语,情况会不同
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美术学习也不例外,要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美术学习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之运用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要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本校客观条件,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每位美术教师的职责。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体验,倡导参与,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效率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26
高效率是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原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化的效益,是各个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个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追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这样才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所缺乏的,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二者是和谐统一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都是不完整的。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样就会让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在教学中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让学生的学成为教学的中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考虑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联系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需要,促进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始终秉承这个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教师不要包办一切,而是为学生创造机会,例如在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即进行解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答案,讲课时也要注意讲一半、留一半,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最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有这样的观念,时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二、打造多样化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用促进课堂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上讲下听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除了讲授法,还有讨论法、提问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法等等,教师要进行合理选择。如在学习较难的函数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一节探究课,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对于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用提问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对教学环节进行丰富,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互动,促进课堂交流。课堂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经常向学生进行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及时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教师要创造机会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些问题可能自己思考很难,但是通过讨论交流可以进行思想互换,解决问题相对容易。在遇到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行一些丰富的课堂活动。例如讲课比赛,让学生做老师;知识竞赛,鼓励学生进行概念、原理的记忆;难题竞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等等。多样化的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营造良好环境,体现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中明确提出,W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那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与数学学科的距离,减轻学生面对数学课程的紧张感。教师还要注意教态,进行微笑教学,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