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新大纲从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小学生数学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数学文化素养的训练、潜在智能的开发、数学心理素养的培养以及在数学文化素养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性教育。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了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全面性和群体性以及发展性。全面性是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内容而言,它包括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潜在智能开发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四个方面。其中数学文化素养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心理素养包含学习数学的情趣、主动性、习惯和意志力;智能开发包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质疑能力、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口述表达能力、综合计算和解题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等;思品素养包含理想、道德、审美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等;群体性是指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性是指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因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
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
三、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课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课时教学目标上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课时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则是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四落实”,即数学知识目标的落实(含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习数学心理品质的落实(含数学情趣、习惯、意志力等)、思想品质教育点的落实。“四落实”中数学知识目标在教材中是显见的,而其余三项目标在教材中则是比较隐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从中正确把握好教材中所体现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目标。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的知识教学目标,课题本身就可告诉了要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这一课时教材内容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点不是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的。但是,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分析教材,就不难得出:
(一)该课时的能力目标是:①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方法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如教材先是出现在方格纸上画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提出“不用数方格的方法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紧接着教材分别出示三个实验,要学生仿照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操作实验,最后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图形和文字说明,要学生先去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抽象、概括);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实验,出现小华与小林的不同拼法);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如教材安排由数方格的方法和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迁移类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⑤渗透转化、旋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是用旋转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等等。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新大纲从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小学生数学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数学文化素养的训练、潜在智能的开发、数学心理素养的培养以及在数学文化素养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性教育。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了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全面性和群体性以及发展性。全面性是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内容而言,它包括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潜在智能开发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四个方面。其中数学文化素养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心理素养包含学习数学的情趣、主动性、习惯和意志力;智能开发包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质疑能力、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口述表达能力、综合计算和解题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等;思品素养包含理想、道德、审美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等;群体性是指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性是指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因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
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课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课时教学目标上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课时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则是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四落实”,即数学知识目标的落实(含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习数学心理品质的落实(含数学情趣、习惯、意志力等)、思想品质教育点的落实。
“四落实”中数学知识目标在教材中是显见的,而其余三项目标在教材中则是比较隐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从中正确把握好教材中所体现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目标。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的知识教学目标,课题本身就可告诉了要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这一课时教材内容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点不是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的。但是,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分析教材,就不难得出:
1.该课时的能力目标是:①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方法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如教材先是出现在方格纸上画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提出“不用数方格的方法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紧接着教材分别出示三个实验,要学生仿照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操作实验,最后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图形和文字说明,要学生先去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抽象、概括);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实验,出现小华与小林的不同拼法);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如教材安排由数方格的方法和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迁移类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⑤渗透转化、旋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是用旋转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等等。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不仅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顺序等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教材不再追求对教学过程进行完美预设,而是逐步延伸到数学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实践。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高度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却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课堂教学观念较落后。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依然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讲授过多,而学生自由发挥及运用知识的空间和时间过少,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承受巨大压力,教师往往把三年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两年内教完,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题海战术”训练,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重复演练和题型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数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贯彻新课改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学知识中较抽象、微观的事物。例如,关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刚开始不易理解,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其次,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及认知特点出发,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使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积极思考,不仅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等途径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控制着课堂教学节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是听懂了,但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只会生搬硬套而无法灵活运用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没有完全掌握知识。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以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认真学习并认真练习,但仍有可能存在解题失误等问题。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原因,就对学生加以指责或者批评,就会对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造成负面影响,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可以使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护,并激起学生敢于挑战和积极超越的信心。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正确观点与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对于学生在做题或者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在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其学习或者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多元评价机制有助于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把这种乐趣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要深入认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爱群.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4(03).
[2]魏平,王淇.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调查及策略探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
1.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一是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二是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三是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四是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五是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一是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二是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三是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四是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A.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B.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C.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科学化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4.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课堂结构高效化
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其优越性有史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不管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析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探究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刍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浅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其优越性有史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不管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因此应当切实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教学指的是能高效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学。实现总教学时间最小化、有效教学时间最大化是有效教学的目标追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时间的最小化,如何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正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课前准备要充分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那么课前准备也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应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贯彻和落实,更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在备课时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然后重点加以突破,再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来,虽然他们年龄尚小,但其中不乏个性独特、有见解的小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这样,师生共同备课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二、转变教学理念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摈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与理趣的。是生动活跃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对此,教师可以以提问、游戏、对话交流等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实效性,使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三、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采取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才能,消除学生胆怯而后依赖的心理,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不墨守成规。提出问题,勇于质疑。积极探索-和思考,用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应该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情景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提供了最大的心理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改革旧的教学框架,积极采取新方式。传统教学观念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一切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区别对待。四、注重因材施教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虽然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能够对他们进行集体教学,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但是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为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师要经常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学生的情况。不仅要调查分析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如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知识基础等,还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别差异,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并且要具体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诸多因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提出统一要求,同时又承认差别,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他们的数学才能迅速成长。五、培养学生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培养学生上进心的同时,应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于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学生一定会上进的。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上课坐姿规范,精神饱满,精力集中,思维活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合作意识。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养成检查的习惯,认真书写等,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结语课堂教学高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它的研究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和总结。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参考文献[1]王淑佳,小学数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2011[2] 吴慧研,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备课[J],考试周刊,2010[3] 方雪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
关键词:观念;经验;要求;效率
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实施原则;创新实践
一、小学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但就现状来讲,小学生在家庭教育背景、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小学数学“一刀切”的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微课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微课内容、播放进度和播放次数,直到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此外,生动形象、趣味多元的微课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教学资源。
可以说,小学微课教学的创新实践,不仅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要求,而且符合小学数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既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又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因此,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现实必要性。
二、小学微课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微课内容呈现的多样性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关键因素,要想长期保持学生的高度注意,必须坚持微课内容开发的趣味性原则。一方面,要确保微课内容风格的轻松明快,巧妙融入影音图文等多媒体元素。另一方面,精心创设趣味性学习情境。
2.可接受原则
小学微课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思维习惯、认知能力、成长背景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个性化微课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长。也就是说,在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中,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度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素材,让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进行针对性学习。
3.实际性原则
数学微课具有鲜明的主题,针对性强但知识点单一,所以在实际设计和应用中,教师必须将其与课堂教学、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避免出现脱离课堂教学的微课内容,以确保小学微课教学实施的实效性。此外,在小学微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反馈,及时调整应用方式,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目标。
三、小学微课教学的实施要点
1.观看微课代替预习教材,高效导入
在小学微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代替预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能有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导入效率,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进行“时、分的认识”教W导入环节,笔者通过相关主题的微视频,在具体学习任务的引领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和挖掘钟表背后的数学知识,如分钟走一圈,时针走一个大格,钟表上有大格12个,小格60个,一小时等于60分钟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认知和经验,可以初步读出某个具体时间,所以笔者将此作为微课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自主学习,若是遇到问题要反复观看、认真思考,直到全面掌握所有相关知识点。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2.借助微课进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的根本诉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通过单向讲授与学生合作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外,还可以借助微课进行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突破难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时,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讲解,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基本局限于教材所给出的正规摆放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对边的高,对于随意摆放的“不正规”平行四边形的高,画起来显得有些陌生和吃力。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不规则平行四边形的高”微课,以此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然后通过微课视频进行结果验证,最后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后所得到的方法进行优化,解决上述遇到的学习问题,这样就实现了微课与数学教学的深度整合,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优势作用。
3.指导学生参与微课制作,拓展外延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加强知识内化迁移,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参与微课制作,提高学生思维深广度和创新度,实现数学课堂的拓展外延。具体来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简便的微课制作工具,如当前相对流行的微课宝和书写板等软件工具,帮助学生掌握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相关知识学习的系统化。例如,在“认识时分秒”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认识钟面》的微课,要求包含钟表发展史、钟面制作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全面把握“时分秒”相关知识点,形成技能,提高思维深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作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结构的升级优化,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黄本俊.以微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46.
一、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的含义
新课标所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既是新课程目标所设计的三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课程教学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行的。三维目标所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以上述的设计为导向,新课标力求最大程度上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内容标准等方面体现着三维一体的课程功能。
课堂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所以,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课堂中进行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要考虑三维目标本身所包含的要素及其有机联系,还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整合三维目标,其实质上就是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的合理安排,使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以使教师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从整体上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上述我们提到的三维目标的整合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首先。这里的整合不仅涉及情感、认知、意志和兴趣等微观层次上的各种要素。还涉及了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宏观层次上的各种要素,其包括范围极广。其次,这里的整合是指一个整合的过程,无论是整合的主观努力作用还是客观结构功能,都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得以实现。第三,所谓的整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的,换而言之,有什么样的分化就伴随着什么样的整合。
二、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三个教学目标机械地被割裂,被看做相互孤立的个体。由于人们过分追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有时会机械地割裂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将一堂数学课分割成主要的三个部分,追求三维目标形式上的完整性、统一性与均衡性。这种忽视三维目标内部联系的教学方法,割裂了三维目标内在的一致性与相互之间的交融性,特别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上严重缺乏美感,体现出了一种画蛇添足的笨拙。所以,这种将三维目标割裂的教学是对小学数学现代教育理念的误读。
其次,三个教学目标顾此失彼,难以形成有机整体。此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相比于能力的教学,学校更重视知识的灌输。小学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双基的影响颇深,所以,对于知识的僵化灌输依然热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谓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都成为了形式主义的摆设而已。其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地注重课堂的形式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
三、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的途径与策略
第一。科学的设计教学目标,使之符合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与核心,它不仅对课堂教学的运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更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整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要在一个单元、一个小节仔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提示为依据,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并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使之紧扣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精神。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成功,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它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周密的设计,并力求在每一个重要的环节中都能够按照既定好的三维目标去进行,从而更好地整合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刻钻研、理解教材,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地整合并实现。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标准》强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的任务,就是紧紧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激发引导其兴趣,指导其方法,主导其方向,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会学习,良性发展,在自主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
1.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育是“填鸭式”,落后的教学是“满堂灌”。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者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新《课标》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
那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其次,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其三,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尔基也说过:“惊奇是认识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引出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所引起的兴趣,对认知活动进行探索。
2.创新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推动了教学理念的变革,也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搞好数学课堂教学。
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例如,教学“图形的变换”,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游乐场”的情境。上课伊始,随着优美的旋律,带领学生观察游乐场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在自然引出“旋转”、“平移”两个概念,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在轻松快乐中感受“平移”和“旋转”,在对比中让学生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其次,建构有效的自主课堂。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包括,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合作与交流。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而,“以生为本”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为我们解决了为谁而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教师教学行为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
1.把时间让给学生。《标准》规定了教材内容即“教什么”,也对教学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即“教到什么程度”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基本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运用。教师可根据这三个基本知识和要求对课本内容在时间上和精力上作好分配。对于涉及只要识记的知识点及在课本上教材上的相关段落和材料教师就不必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和评述、加深和拓宽,对这些就应该少讲、略讲、甚至不讲。
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上课始,教师只说了五个字“先做一道题”,然后在黑板上写出题目,在之后7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没再说一个宇,教室里除了所有的学生都在埋头演算,没有做其他事情的。教师在教室中巡视,能够观察到每一个学生都在做什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能够适时介入,给予必要的指导。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是思维科学,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要把思维教学落到实处,就应该注意挖掘结果背后的思维过程。比如,运用直观,感知思维过程;知识迁移,形成思维过程;逆向思维,强化思维过程;回讲算理,复述思维过程;对比分析,区别思维过程。
三、充分突出训练主线,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