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报告旨在为从事水和废水等行业新兴技能发展的TVET教育者和实践者提供教育信息参考。本报告主要探讨了水和废水行业与新兴科技、行业和能力相关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并对开发适当的方法和创新性实践,加强TVET与水行业间的联系,促进水行业新兴技能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 同时,此报告的出版也是对2009年、2010年分别在德国柏林和慕尼黑召开的UNESCO-UNEVOC国际咨询会议以及2011年10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国际专家会议的一个回应。参加上述会议的30多个UNESCO成员国的代表一致认为,水和废水处理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应该与该行业保持同步发展。为此,为TVET教师和培训者发展行业本位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指南这一建议得到了重视。
本报告旨在从地区、国家和地方的角度为近来TVET政策和项目的实施途径与实践进行概述,以应对水和废水服务模式的变化。本报告参照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各地区水和废水行业TVET的优先发展领域和面临挑战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实践角度对政策实施、机构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构建进行了探讨。在德国水、废水和垃圾协会(DWA)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指导下,本报告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水和废水行业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职业和工作?从这一问题出发,本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多样的资源,以帮助教育者理解、规划、设计相关途径和方法,并系统培养水和废水行业向绿色转型所需要的新兴技能。
近年来,推动关于水行业的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一直是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创新和进步的重要挑战。TVET在为青年和成年人提供所需要的技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挑战,特别是在水和废水行业。然而,许多国家的TVET仅仅是行业部门技能型劳动力的提供者,因此不能有效满足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需求。此外,关于向教师和培训者提供的加强TVET和水行业联系的相关参考信息也比较少。在这一背景下,TVET机构必须努力探讨并交流关于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信息,如清洁能源、清洁水、清洁科技、对TVET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可持续的校园管理以及把TVET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整合的创新方法等。现在,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实现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过充分培训的人力资源,包括从高层次专业人才到社区成员及利益相关者。应该通过加强TVET与水及废水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开发,应对当今水资源紧缺的挑战。总体来看,TVET 应成为一个重要载体,以确保工作世界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许多国家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卫生和饮用水的目标方面还面临资源不足的挑战。2012年联合国的《全球水分析及卫生和饮用水评估报告》(WHO/UN WATER, 2012)对74个中低收入国家及24个外部支持机构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了总结。报告指出,尽管一些国家自己在报告中指出,在实现可持续的水、卫生和健康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大部分国家,有限的经费投入和较低的人力资源水平都制约了这一领域的进步。面临的挑战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缺乏必要的设施,世界范围内的水缺乏和污染问题,水缺乏和贫困导致的生活和生计问题,行业员工缺乏相关技能和资格,相关领域的知识增加及技术更新,气候变化,等等。
欧洲和北美
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饮用水和废水网络已经应用了100多年。饮用水及废水处理系统以一种较高的效率运行。在欧洲,各国对废物的收集、分类和循环利用存在很大差异。但各国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对人类和环境不再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发展对旧有设施进行维修的知识和技能正日益成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欧洲各国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发展职业培训体系,如奥地利、德国、瑞士和法国都对水和废水行业设有正式的资格标准。其他一些国家也都有自己的认证机构。在一些新的欧盟成员国,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还没有针对这一行业的特定培训,或相关培训正处于探讨中。
该地区近来采取了一些对培训和资格证书进行协调的行动。如欧洲资格框架(EQF)对欧洲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协调,其旨在通过创立欧洲共同标准,促进形成高层次技术标准,并从长期角度形成共同的培养教材。
欧洲各国的职业培训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一些国家实施双元制培训项目,强调在企业组织内发展知识和技能,并让企业承担部分政府的培训责任,这在德国特别明显。一些特定的企业和组织也承担对个人进行培训的责任,并受到职业培训学校以及相关权威机构的监督。这些国家还设有一些企业间培训中心,提供额外的培训教材和设施,特别是实践培训的设施。受训者完成培训后往往会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在该地区的许多国家,培训完全在学术背景下通过研讨会及课堂教学实施,短期的实践学徒制也为水行业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路径。受训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就可以向雇主提交求职申请。
在欧洲国家内,水和废水行业普遍从相关职业领域雇佣员工。如电工、装配工、车辆机械工、水暖工或化学实验室助理都愿意从事水行业工作。这一领域工人可以在已有资格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课程及特殊课程培训后成为水行业的合格员工,并获得国家专家协会颁发的关于水行业的技能认证资格。一些国家还设有专业的资格认证和比较机构,对不同领域职业资格进行协调。
职业教育机构提供的培训和知识必须满足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定期对课程进行修订,并发展创新性和适切性的教学工具。
该地区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教学正变得日益多样和灵活。例如,在德国,学生大约可以获得350个职业的培训,约60%的学校教育离校者选择职业教育路径。职业培训是一个重要的终身学习路径,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40%的学校教育离校者进入大学,并努力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
非洲
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开发并获得能够支付得起的自然资源,包括为每个公民提供清洁水。近来,联合国提出,世界各国政府必须实现确保公民获得清洁水的目标。例如,尼日利亚政府提出投资25亿美元,确保向全国75%的公民提供便携饮用水。总体来看,非洲在水资源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如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利用效率及清洁水的可持续性,填补水行业的技能差距及增强该行业与TVET的联系等。
在发展中国家,有接近80%的疾病是由劣质水和卫生设施不健全引起的。大约8.84万人口不能获得清洁、安全的饮用水,这些人中的37%居住在次撒哈拉非洲地区(WHO/UNICEF, 2012)。据联合国估计,仅次撒哈拉非洲地区,每年就有400亿小时用于收集水,这相当于法国劳动力一整年的劳动价值(UNDP, 2009)。如果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水对于非洲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开展有效的技能开发和能力构建,并有效实施这些承诺,就可以有效利用水消除贫困、减少与水相关的疾病并实现可持续发展(African Water Vision, 2001)。
在非洲地区,TVET体系正努力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进来,其主要举措是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绿色实践在TVET中推广并进行渗透。TVET机构提供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如水处理工厂、水分配系统、废水处理工厂和废水收集系统等的运行和维护等。TVET机构还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不同领域对水的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如城市、工业、农业及娱乐用水等。TVET还教授学生收集和处理废水的技术,以使废水达到可以利用的水平。
在水管理,特别是教育、科技及机构层面缺乏具有相关能力及技能的人才是造成全球水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许多非洲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捐赠机构一直都认识到TVET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非洲在国家和国际教育政策中一直忽视TVET的发展,如培训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较高的培训成本、较低的培训质量等。
为理解非洲TVET体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特点,本报告借鉴了非洲联盟的背景分析。总体来看,非洲国家的TVET在许多不同层次和机构实施,包括技术和职业学校、多科技术学院、企业和学徒培训中心等(UNESCO IICBA Newsletter Vol. 13 No.2 December, 2011)。
亚太地区
亚洲面临严峻的水资源问题。该地区20%的人口,约7亿人,不能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接近一半的人口,约18亿人,缺乏基础的卫生设施。随着该地区人口增长及城镇化率的提高,亚洲水资源面临的压力日益深化。气候变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根据一个气候变化政府间工作小组的报告,到2050年,亚洲超过10亿人口将遭受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减少的消极影响。有专家预测,不能获得清洁水将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损害食品生产、缺乏生计安全、一国内或跨越国界的大规模移民、日益紧张的安全局势和不稳定等。这些效应将对地区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持续增加对TVET的投资,以期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及高质量就业。在发展和危机时期,TVET已经证实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因为其迅速、灵活、工作导向和能力本位等特征能够把人们直接导向就业。因此,在经济衰退期间,技能发展是减轻贫困、提高竞争力和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改善TVET质量和增强其就业机会的过程中,其同样促进了创新、投资、科技变化、企业发展、经济多元化及竞争力,同时满足了亚洲经济关于加速就业创造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
在许多亚洲国家,例如菲律宾,TVET体系普遍实施了如下培训项目:就业前培训、再培训、能力提升培训(Source: Implementing Public TVET Programs in the Mids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IMELDA B. TAGANAS)。
各国需要努力合作,形成一个地区性途径,使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共同合作,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共同解决水安全问题。正如《亚洲水发展展望2007》所指出的,亚洲地区面临的主要的水问题并不是由实际的水缺乏所引起的,而是由低效的水管理造成的。报告建议,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有效的管理实践来解决。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居住在拉丁美洲地区的7700万人口缺乏安全和清洁水,其中包括约5100万农村居民和2600万城市居民。在安全处理废物方面,不到14%的家庭能够利用卫生设施消除垃圾的生态影响。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水供给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情况非常相似。该地区内,相比来看,巴西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相关设备设施。大约90%的服务都由公共设施提供。废水处理和常规的垃圾处理方面的发展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需要进一步加强努力。水和垃圾部门的职业培训也没有得到广泛发展,只有一两个国家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短期的常规课程。
CEHI是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内的一个技术机构,也是加勒比国家的一个政府间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79年,其重要宗旨之一是提高该地区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标准,促进该地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CEHI的环境健康部门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最终对人类健康和加勒比共同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CEHI的总部位于圣卢西亚(St. Lucia),其工作范围跨越整个地区,主要面向该地区16个成员国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该机构通过与公共部门、私立部门、发展机构及社会个人共同合作,致力于寻找更有效地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方法。自其成立以来,该机构就注重向环境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员工提供专门的环境管理培训。该机构还组织一些国家和地区范围的研讨会,并向各国教育部及公共设施部门人员提供培训。此外,CEHI总部还通过培训包和实习项目提供一对一培训。CEHI还开发了一些培训手册,为相关培训的开展提供支持。
阿拉伯地区
近年来,阿拉伯地区非常重视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例如,埃及水供给和处理行业的控股公司已经开办了4所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职业培训学校计划由约旦启动,并受到欧盟资助。
尽管该地区的职业培训有所发展,但在阿拉伯地区,在一所具有较高声誉的大学学习并获得学术学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许多阿拉伯国家,上职业学校并不像进入大学那样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因此,在该地区的很多国家,找到一个受到过良好培训的电工都非常不容易。遗憾的是,这一问题也对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影响,尽管很多毕业生从大学获得了学术学历,但他们并没有实现顺利就业。
尽管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权威部门的注意,但使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被社会认可,并获得有吸引力的社会职业,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许多国家已经启动职业学校计划,旨在提高职业培训学校和行业培训中心的质量。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在水供给、废水和垃圾处理方面建立了较大的企业。大部分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通常只提供短期的培训课程,但他们所提供的资格培训普遍不能与其他机构通用。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间也很少建立相关合作关系。水和废水行业还不存在官方认可的职业。
作为培训手册基础的技术标准在阿拉伯国家也还比较少见。该地区国家和经济体系中也还没有形成技术标准化的传统,因为阿拉伯国家的主要产业是农产品生产。目前,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改革,如埃及、约旦和突尼斯已经加入欧洲标准化体系,作为这一体系的成员,可以有机会获得欧洲标准。
宗庆后: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认为,为振兴实体经济,我国企业家要有创新精神,敢为人先;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事业执着追求;要勤奋敬业,用“工匠精神”打造产品和服务;此外,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宗庆后的带领下,娃哈哈长年在饮料界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娃哈哈集团上缴税金48亿元,并已成为具有自行研发设计、自行生产模具、饮料生产装备和工业机器人能力的企业。
“真正实现实业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提高自主产学研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等诸多方面,我们还需要大批的实体经济企业付出百倍的努力。”宗庆后说。
徐和谊:变革是企业家面临的新命题、新挑战
“新时代企业家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人理解和驾驭机器,让机器来扩展延伸我们的手脚和思维,为我所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说,面对互联网大潮,要尽快让传统企业转身互联网企业;面对智能化大潮,要尽快为产品赋能。
在徐和谊的带领下,北汽集团新变化频现,成立了新技术研究院以储备前瞻技术;发起设立规模达百亿元的安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和百度公司共同启动制造智能汽车项目;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研发、采购、营销、服务、金融社会化、网络化平台等。由于主动应对变革,北汽集团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张瑞敏:互联网理念改变管理和制造
“过去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知道的信息比用户多,今天倒过来了,用户知道的信息比企业多。”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张瑞敏f,互联网可以实现的是大规模定制,而不是大规模制造;互联网把所有企业带到同样的起跑线上了。
海尔集团自2005年提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至今12年。这些年里,海尔取消一万多名中层管理岗位,把海尔集团变成一个创业平台;让海尔和用户直连,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实现产品下了生产线就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革力度令业界侧目。
转型创新效果已经在海尔的多个层面显现。如,海尔集团平台上有200多个团队成功吸引风投进入;在兼并日本三洋后用“人单合一”模式进行改造,使这个亏损8年的企业,在8个月内止亏等。
宋志平: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经济由小到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老一辈企业家的变革实践。中国建材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认为,现阶段企业家面临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一带一路”走出去三大任务。
“实体经济不存在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好的问题,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迈向中高端、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宋志平说,要实现这些要求,企业家需要提高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扩展国际视野,增加自身修养。
关键词:会计假设 新经济时代
0引言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假定,对某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赖以存在的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定。依据这些假设,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与期间能得以界定,会计人员也能确定收集加工会计信息的程序和方法。现代国际公认的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1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进行贸易和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换;企业内部,也更多地依靠Intranet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管理。会计所需处理的数据及其处理的过程,愈来愈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之中,使传统的手工计算技术以及理论与方法体系受到了挑战。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基石的会计假设,在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下需要与时俱进。
1.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实体,这个组织实体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紧密,多个企业可以组成联合体,成立网络公司,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以解决单个企业不能完成的市场功能。这类公司分合迅速,协作方式多样,所以,强调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的传统会计假设已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联合体的新形式。
现代企业的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延伸到了企业的外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为了经济增长,还肩负着社会责任,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随之扩大。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增多,使得企业的空间范围在无限地延伸和扩展。合并财务报表业务的出现,实质上是对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归集和合并,体现出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主体的财务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原有的会计主体理论。
1.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将长期地以现时的形式和目标不断经营下去,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然而在新经济时代,该假设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
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高新技术企业不断产生,但是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的成功率很低,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风险,倒闭、清算的威胁不言而喻。加之并购潮流的涌现,使得企业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挑战。
现代网络公司、虚拟企业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的临时性联合体,其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和转换,一旦完成某项交易立即解散,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这对相对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
1.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而会计分期所强调的时间段落划分会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企业对会计信息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电子信息,其信息成本与手工会计环境比是极其低廉的。信息成本与会计循环次数成反比,从信息成本角度讲,会计电算化的到来已为缩短会计期间、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了可能,这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带来了福音。
投资者可以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适时地对投资做出反应,避免由于获取信息时间上的不对称而减少收益。管理者通过从静态走向动态的财务管理系统,任何时候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
传统会计分期假设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采用“应计”、“递延”、“预提”、“待摊”等特殊程序来处理应付和预付款项,预提和待摊费用,其中包括许多人为“估计”的成分,带有很大的武断性。成为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这是会计分期假设固有的缺陷,在新经济时代仍将继续受到挑战。
1.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也存有缺陷,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资本决策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这一假设。电子货币的出现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为交易媒介。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货币革命和支付革命。
知识经济的到来,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现代电子商务中,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却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表示。
2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
通过对上述新经济时代下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我们更能感觉到会计假设与时代环境相关的密切性,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向前发展,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发展改进。
2.1会计主体假设的改进
如今信息技术的先进性造就的网上公司突破了会计主体原有的空间范围,因为网上公司属于虚拟公司,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主要资产,会计主体由此扩展为企业实主体和虚主体。基于此,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信息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相应地,可将会计主体假设定义为“经济利益联合体”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调的联合体,不管他由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都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会计主体。这一定义以经济利益的高度统一性作为衡量和判断会计主体的标准,对“虚”的空间主体的“网络公司”或“实”的企业或企业间的兼并、破产及母子集团均可加以界定。
2.2持续经营假设的改进
中国经济从现在到明年,应该是温和复苏,复苏力度不那么大,但下降空间也比较小,大家不必太悲观。
推动因素是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政策的支撑,包括前一段时间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二是国外的影响,跟今年相比出口也将是缓中趋稳的发展状况。
未来3~5年会是怎么样?
不必太悲观
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如果没有生产能力,需求再强只会导致通胀,整个经济发展不起来。未来几年我们应该怎么看经济的供给和需求问题?
从全球来讲,过去几十年,两大因素影响经济:一是人口红利。人类近百年来,有两次人口红利:第一次是美国的上世纪40年代,第二次是上世纪80、90年代。
二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人口红利顶点已经过了,日本的顶点是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是2005至2006年。这是当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人口红利比发达国家更厉害,经济过剩状态比发达国家深得多。
但经济自由化、全球化也有一个改变,其本质上和人口红利所造成的问题有关。生产超过消费,投资需求很强,大家都在累计资产。过去,我们上一代人投资未来,就是培养小孩,后来小孩少了,我们要为老龄化做准备,为自己投资。生产超过消费,通胀不是大的问题,整个经济是一个供给比较充分的经济。
全球经济未来几年增长会比较低,为刺激需求,发达国家将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
面临的挑战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是增长放缓,而且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抵消的话,可能比我们今天预期的要厉害。为什么?
人口红利已经到了顶点,年轻人越来越少。这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
城镇化问题。我们城镇化的比例是51%,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比较低,空间还比较大,但未来发展不能指望像过去十几年那样靠劳动力转移来推动城镇化。
日本、韩国在人口红利开始之前基本完成城镇化,日本是在上世纪70年代,韩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现在我们逐渐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但城镇化还有一段距离要走。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中国经济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很大的推动力是参加WTO,提高了出口,参与了全球市场的竞争。但现在要减少依赖出口、外贸的同时,我们要思考怎样改变。
以下为徐明棋发言实录: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交流观点。前面的嘉宾都提到关于发展中新兴国家面临的挑战,他们的观点基本都非常接近,就是指出了主要的挑战,实际上都是内延性的,我也支持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确是他们内部结构的问题,以及前一阶段高速增长所形成的资产泡沫问题,还有资源环境问题,包括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我们观察到,在巴西、南非,一定程度上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刚才王志浩教授也提到了,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改革,要靠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利益集团的调整,要有相应的政策。这是我们今天达成的共识,所以我做这样的总结,最近大家看到没有?一些经济媒体大幅度报道新兴市场国家形成最大的挑战、面临最大威胁的是关于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尤其是美国量化宽松的退出,导致资金纷纷要从发展中国家退出流向发达国家,从而引爆发展中国家前一个阶段形成的资产泡沫,使泡沫破裂。市场大规模资金流出,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顿的风险。
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们产生的冲击不至于那么大,尤其是美国量化宽松的退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根据我的判断,可能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在,美国也购买850亿美元的债券,只是预示到市场良好时退出,但现在市场过度反应。因为现在经济体系当中,大的机构投资者、金融大鳄不断在寻找可以炒作的题材。在经济政策转换之时,所存在的潜在影响放大了,可以成为他们炒作的题材。恰恰是这些炒作,带动市场羊群效应带来的冲击可能面临着挑战。随着大集团的投资报告和经济学家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看法,将会带动这些国家本国国民投资的预期变化,形成重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过山车”的大规模波动。我们已经看到,这个波动已经出现。
关键词:SDR;风险;防范对策
2015年11月30日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IMF执董会正式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权重为10.92%,位居第三。人民币成功地加入SDR并成为全球官方储备货币,不仅使人民币国际化得以实现,也将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国际社会的接纳程度也日益增强。成为SDR成员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在国际上的进一步开放,处于世界金融经济环境的中国经济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风险。
一、人民币加入SDR的积极作用
SDR是IMF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和记账单位,会员国可享受特别的优惠待遇,如发生国际收入逆差时,可用SDR篮子中的任何货币用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可以减少外贸企业审批环节,拓宽对外贸易格局;可以获取铸币收益,人民币国际化可使中国不但多收还可以少缴铸币税;还可以拓宽机构和个人的投资渠道,使海淘和出境旅游更便捷。可见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不胜枚举。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货币,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现已位居全球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地位,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可避免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以及与中国做进出口贸易的境外企业和投资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意在规避汇率风险,也愿意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据相关数据统计,至2014年底,中国进出口总额中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已占到22%,人民币已被全球约30家央行纳入外汇储备中。人民币成功加入SDR,将人民币纳入到全球官方储备货币之中,世界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市场预期会更加稳定,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增加,这不仅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启到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加快实体经济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人民币加入SDR,中国经济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人民币加入SDR虽然具有重大深远意义,但现阶段中国经济仍将处于调整期,伴随着美元加息的强烈预期,全球金融环境并不乐观。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人民币加入SDR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进入SDR的重要条件是提高人民币“自由使用及自由兑换”的程度,这将使中国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中国将进一步放宽个人境外投资、证券交易、衍生产品交易的资本流动限制。这将导致中国经济面临不可低估的风险。回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小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相对保守。现如今人民币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货币,将会导致外部风险和隐性风险的发生。人民币成为全球定价货币后,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必然会引起短期的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动荡,币值不稳,将会对国内经济造成伤害,不仅影响出口企业收益,还将损失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另外,资本市场全面放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境内外资金的更迭流动,流入流出效应势必会冲击国内的货币供给,引起国内资金价格的波动,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将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风险,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也将面临挑战,中国将面临严竣的考验。虽然资本项目全面放开短期存在一定风险,但展望未来则人民币国际化将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从长远发展看,人民币进入SDR是大势所趋。当代的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有人民币国际化才能真正彰显我国的强国经济。资本、贸易、人员都将突破国界。货币强大才能强国,中国要做世界强国,人民币进入SDR正是权衡利弊的最佳选择。我们应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只有这样,货币的职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有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资目项目开放防范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宏观经济;商业银行;挑战;应对措施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让宏观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客户端的变化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能够让商业银行打破传统固有的经营理念,并在此背景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经营模式,实现自身长足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商业银行应该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经营水平、服务水平和质量,创新业务开展模式,不断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一、宏观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宏观经济形势给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带来巨大冲击
第一,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基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春节前后是返乡返程的高峰期,也是储蓄存款的高峰期,更是商业银行奠定整个年度储蓄存款的最佳时期。现阶段,人们对资金的把控非常谨慎,对于有一定风险的理财产品而言,人们更愿意选择银行存款。但是自疫情以来,人们外出的频率明显减少,居家率明显上升,因此导致商业银行大厅人流量急剧下降,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趋势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疫情让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人均收入也有所下降,导致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总量同比下降较多。第二,宏观经济形势给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和消费贷业务也带来了巨大冲击。在通常情况下,第一季度为消费贷款投放量较多的时期,但是由于春节期间人们还有一定的储蓄资金,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用卡和消费贷的业务量。第二季度,信用卡和消费贷业务出现了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企业不能正常复产复工,百姓的储蓄资金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第三,风险管控形式比较严峻。在疫情期间,虽然人们的收入有所降低,但是生活消费不减反增,资金呈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因此就出现了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不良行为,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二)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承受着巨大压力
首先,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货币的流动性,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的议价空间比较小,利润增长难;另一方面,银行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在此背景下,银行只有响应国家号召,开放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帮助企业度过艰难时期,商业银行才能实现利润增长。其次,风险敞口对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影响。企业在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链断裂时,对与其关联的商业银行将带来直接损失,但与此同时,企业仍旧承担着偿还商业银行贷款的压力,导致企业发展更为困难。因此,遭遇此种情况时,商业银行要先调查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然后去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资金动向及其具体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把商业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还能够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让企业顺利渡过本次危机。另外,我国外贸出口行业发展渐缓。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的外贸出口比以往外贸出口下降了将近20%。我国外贸出口比例的下降让一部分侧重服务于外出口贸易企业的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承受了较大压力。
(三)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推进不顺利
首先,在我国国债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购买国债会占据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进而导致信贷资金的投放量相对较少,但如果提高国债利率改由民众购买,则会使市场利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攀升。其次,经济驱动力变化降低了贷款业务驱动力。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大户才是信用债发行主体和地方债承接主体。从市场角度来说,我国在现阶段虽然越来越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实体经济的技术策略,补助直接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实际投放情况,对债券市场利率短期内形成了一定的利空,但市场流动性依然宽裕,利率是不可能实现反转的。
二、宏观经济下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培养发展新动力
第一,商业银行应该打破固有的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把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共同营销,拓宽销售渠道,使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数字化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进而转变营销人员的工作模式,实施智能管护和精准销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加强精准营销。商业银行应对内部系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贵宾客户以及潜力客户进行精准营销,逐渐把具有潜力的客户转变成贵宾客户,不断提升对贵宾客户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这些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满意度,避免贵宾客户的流失,从而提高高端客户贡献度。第三,提高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让优秀的营销人员参加进修,学习最先进的营销策略,进一步提升营销队伍的整体营销水准,把金融产品更好的营销出去。第四,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改革创新零售制度流程,有效解决体制机制梗阻。详细地分析阻碍业务发展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为业务发展奠定扎实的制度基础。
(二)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力度,不断提高资产业务质量
商业银行应该提高对资产业务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资产业务的巨大能量。首先,商业银行增加重大项目的营销力度,增加对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工程的资金支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奠定扎实的基础,不断增加对新兴产业以及养老、健康、医疗、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其次,把普惠金融项目做真做实。推动普惠贷款具有非常重要的深远意义,不仅可以让商业银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还能够满足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商业银行体现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商业银行应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研发多元化的担保方式,贯彻落实好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再次,要提高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三农”产业的大力发展,使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政策真正落地,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最后,还要不断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往更好的方面发展,并以此为核心向外部拓展,从而形成农业发展产业链,促使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创新产品服务方式,提高产品服务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应该顺势而为,对各行各业提供相应的线上技术支持和线上服务。例如:完善线上采购流程及其便捷性;研究开发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促进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等。
(四)把握信贷政策导向,科学指导业务经营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对市场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进而实时掌握宏观经济、国家金融政策以及市场信贷政策导向。商业银行可以考察发展势头比较好的行业,对这些行业适当的增加短期信用贷款,这样能够增加传统资产行业资金的活跃性,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使行业银行的议价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降低信贷风险,要对贷款企业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和了解,保证信贷资金落到实处。在特殊时期,商业银行要提高对到期贷款收回情况的重视程度,只有随时跟进进度,才能够降低信贷风险产生的几率。另外,对于那些发展前景良好,但发展过程比较曲折的企业,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全面详细的摸查,整理列好清单,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规章制度,适当调整还款计划和续贷方式,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的困难问题,协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
三、结语
在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是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但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面临明显冲击、对公业务承受着多方压力以及投行业务推进不顺利,因此宏观经济下商业银行应对上述挑战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培养发展新动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提升资产业务质量、以创新产品服务为提托、握信贷政策导向,科学指导业务经营等,以此来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稳定发展。另外,商业银行还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推动商业银行往更好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民,陈茗,程静静.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5):98-99.
[2]张文秀.宏观经济形势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23):67-69.
[关键词]文化产业 实体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19-02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出口锐减、投资萎缩、消费冲动不足。由于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一些实体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些企业支持不住出现裁员减薪,有些甚至纷纷倒下。面临这一困境,我们更加坚信中央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一决策是英明正确的。而在调整转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恰恰是文化产业。
从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实体经济遇到困境,主要是没有自己自主的知识产权、没有自主的品牌产品,更没有应对经济危机的战略模式。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支撑的智慧产业,是为企业搞原创、做品牌的幕后英雄。所以,这场经济危机让文化创意产业面临了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
一、推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创造更多更好更实用的商业模式
现在,实体经济遇到困境,他们急需从文化产业中吸取力量,吸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同时,他们也知道,文化产业是目前最具成长性、最有发展潜力,也是最受重视的朝阳产业。因此,寻找机会进入文化产业,也是他们的战略。而文化产业目前还很弱小,特别是缺少资本的助力,很难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所以,他们也急需实体资本的介入,捆绑在一起,寻求发展。除此之外,实体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还能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应对不断下滑的经济颓势。比如,以前传统的农业种植附加值极低,当它和文化产业结合,就创造出了观光农业或创意农业。如果把这些东西弄到大棚里,就成了农业展会,使传统的农业完全蜕变成会展业。大连创造的玉米迷宫项目,在540亩地上,开辟了一块玉米迷宫。里面不但有若干个广场、若干条道路、还有若干个游乐项目,让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原来种玉米的十倍以上。一个思路的转变,既给人们创造了旅游游乐的场所,提升了人们的快乐指数,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真乃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这就是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结合的奥妙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结合,不单是农业、工业、商业,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如春蚕破茧、凤凰涅般的重生、创造、壮大,甚至会引发新兴产业爆发式的增长。我们也相信,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之路是我国传统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推动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创造更新更酷更时尚的消费模式
现在,不仅是出口、投资这两架马车出了问题,由于CPI的不断上涨,就连消费也受到影响,现在好多实体店的销售额大不如从前,人们的消费欲望受到影响。如何破解这一现实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用文化产业的思维,创造更新、更酷、更时尚的消费模式,引发人们的消费热情。比如,当实体店消费不景气的时候,网购的创意就弥补了这一不足,人们出于好奇也要尝试网店给人们带来的消费体验与。过去的旅游是走马观花式的,现在,人们创造了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旅游新模式,让人们更直接、更直观的用身体旅游而不是靠眼睛旅游。目前,下载、流量、三D、四D,这些新名词、新模式的出现,让人们惊喜它神奇魅力的同时,也在心甘情愿地为它大掏腰包。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数字内容产业将占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这是为什么?说到底,就是创意人创造的新的时尚消费模式,把人们的消费欲望由传统的店面转移到了网上。移动通信、三网合一这些新举措,让人们对资讯的目不暇接,随便走到哪里,都和世界相连接,只需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上网聊天、查看咨询、传递文件、远程对接,易如反掌,这些就是新的消费模式。在给你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搭建了巨大的销售、消费平台。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模式,还会产生多少新的消费模式?而这些消费模式的产生,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但你可知道几乎所有新的消费模式都是文化产业、几乎所有新消费模式的始作俑者都是文化产业人的新创意。
三、文化产业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是文化产业重要的历史使命
文化产业的功能属性有二:一是为文化消费服务,二是为生产服务。为终端的文化消费服务,大家都注意到了,现在发展所谓的文化产业就是这些。而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服务的属性,在我国一直都被忽略。其实,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服务的功能,比文化产业为消费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宽阔的市场,也是文化产业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
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说到底是改变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因为过去那些传统的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已经过时、成为历史,不能满足今天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想你的产品有市场,就要创造需求、迎和需求、满足需求。而这些本身就需要创意,需要创意人的智慧,需要创意人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拿出新的创意,创造新的模式,生产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一)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胀水平攀升,逐步陷入“滞胀”
由于仍旧缺乏自主增长的动力,同时深受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的困扰,发达经济体在刺激政策到期后,经济加快复苏的态势也不得不终止。今年前三个季度,美国GDP增速仅为0.4%、1.3%和2.5%(环比折年率),远低于去年3%的水平;欧元区二季度经济增长则由一季度的0.8%大幅下滑至0.2%(环比),曾经表现强势的德、法两国经济几近停滞,英国经济也呈现下行态势;日本经济则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与之相伴,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形势再次恶化:美国失业率自3月份降至8.8%后再度回升至9%以上;英国和欧元区失业率则分别稳定在7.9%和10%的高位难降。在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同时,美、欧的通胀水平却在逐步攀升: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已经快速升至3.9%,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的水平,核心通胀率也达到了2%的警戒目标;欧元区通胀率则连续9个月超过2%的警戒线,英国通胀率更是高达4.5%。依据当前的形势判断,英国已经陷入了滞胀,而美国和部分欧元区国家正在步入滞胀。
(二)新兴经济体因政策紧缩而经济减速,因流动性泛滥而通胀高企
自去年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巴西、印度、俄罗斯已经分别连续8次、11次和3次上调基准利率水平,中国也5次加息并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政策紧缩措施的效果在今年开始逐渐显现:巴西前两个季度GDP分别增长4.2%和3.1%(同比),工业、服务业的涨幅均明显回落;印度则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放缓态势,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7%(同比),创6个季度新低;俄罗斯二季度GDP仅增长3.5%(同比),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在前两个季度也有所回落。尽管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经济体已经率先实现了完全复苏,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但由于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所造成的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同时发达经济体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新兴经济体国内的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金砖四国中,印度和俄罗斯的通胀率均高达9%以上,巴西和中国的通胀率也分别达到了7%和6%以上的水平。
(三)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击,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美国债务上限上调之争和信用评级被降,西班牙、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法国3A评级可能不保,美联储预期经济前景悲观等标志性事件无一不使紧绷的全球投资信心濒临崩溃边缘,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股指和国际油价数个交易日的单日跌幅超过5%,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全部回吐今年上半年以来的涨幅。衡量投资者恐慌程度的标准普尔VIX指数甚至在8月8日跳升至48,达到金融危机后的最高点。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中的避险资产受到追捧: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在8月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涨接近300美元,最高触及1911美元/盎司;瑞士法郎和日元也因为避险需求的增加而连续升值,迫使瑞士设定汇率下限的方式阻止瑞郎升值;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仅没有因债务评级被下调而上升,反而持续下降并在9月初跌破2%,创60年来的新低。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新的平台高位震荡
随着美国QE2结束以及美、欧债务风险事件不断爆发,全球经济前景渐趋悲观,国际大宗商品(不包括黄金)价格失去了继续攀高的动力,8月后多次出现单日暴跌现象。然而,由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仍维持宽松,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并未改变,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相对强劲的支撑,CBOT玉米、LEM铜等品种价格仍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在新的平台高位震荡。
二、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一)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殆尽,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面对债务和泛滥的流动性,欧美决策者手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有限,目前尚未找到刺激增长和解决就业的有效手段。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尽管得到了上调,但其也将被迫重视财政纪律,不可能、也无力继续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同时实践证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使实体经济恢复造血功能,反而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而欧洲各国更是已经陷入“债务危机―减赤―增长前景恶化―债务危机加重”的恶性循环之中。由于在短期内无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二)欧洲债务问题的持续蔓延可能危及到全球现行的货币和金融格局
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欧洲国家进行彻底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改革,从而扭转以财政赤字维持国民高福利的局面;另一方面则需要欧洲国家实现更为均衡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来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债务问题短期内难有改观,不仅各国国内改革步履维艰,抗议声不断,而且欧洲经济在全球经济放缓和政府紧缩计划影响下,短期内还有进一步减速甚至负增长的可能。一旦意大利、西班牙这些较大经济体出现偿付危机,将直接冲击到欧洲乃至全球的银行体系,引发金融系统崩溃而酿成新一轮的金融危机。而且,如果欧元因此而崩溃、欧元区因此而解体,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造成重大影响,全球将失去一支抗衡美国经济霸权和美元霸权的重要力量。
(三)全球新一轮宽松可能引发货币战争
由于美国经济前景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奥巴马提出了就业促进和减赤方案,美联储也宣布实施“卖短买长”的“扭转操作”以刺激经济。尽管美联储并没有直接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但其可能推出一些非QE的货币政策刺激措施,如调整债券期限结构、设定债券收益率上限、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重新估值黄金储备等,已经对市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预期。针对未来美国新一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元贬值,世界一些主要经济体正在酝酿应对之策,如英国央行宣布将在两个月内重启国债收购举措,日本央行也随时准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抑制日元升值,瑞士则直接锁定瑞士法郎与欧元汇率下限,同时巴西、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也正在放松收紧的货币。如果更多的国家效仿这一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引发一场全球货币竞相贬值的战争。
(四)金融市场波动将导致负反馈循环,从而冲击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持续走弱可能与经济放缓相互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导致信贷紧张,信贷紧张又会导致投资和消费放缓,投资和消费放缓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打击市场信息。现阶段负反馈循环的风险正在上升,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更加暗淡,如果银行流动性得不到缓解,经济衰退的风险将显著上升。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预示着市场对未来经济更具不确定性,这将进一步限制经济的增长;同时信贷紧张压低投资消费,而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信贷紧张。
三、世界经济下一步发展趋势
如果按照风险程度划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种,最坏的情景是发达国家无法有效化解公共债务风险,尤其是在欧洲债务出现大规模重组困难或者违约的情况下,债务危机通过银行体系冲击到实体经济,不仅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而且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因外部环境恶化而大幅下滑,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第二种,最有可能的基准情景是部分发达经济体2012年可能出现一到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同时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世界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增速与今年基本持平;由于美、欧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通胀压力仍然很大。
第三种,最为乐观的情景是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好转,新兴经济体也能够延续较快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保持加快速度态势,增速快于今年;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出现小幅调整后再次攀升,通货膨胀风险加剧。
(一)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较长时期滞胀
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低增长将是美国本次经济复苏的常态。今年美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仅是前期经济恢复性增长过后向正常增速的回归,也与国内通胀水平快速上升以及日本地震导致的全球产业链供应中断等临时性因素有关。随着这两个临时性因素的消退,虽然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可能并不会像预期那样悲观,但未来美国经济仍将维持缓慢复苏、低速增长的局面,且由于国内通胀水平的提升,“滞胀”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预计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仅为1.5%左右,远远低于2010年的3.0%。
(二)欧元区经济存在二次衰退的可能
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迫使欧洲各国政府不得不加大财政紧缩的力度,而紧缩财政又必然会对正在复苏的欧洲各国经济增长构成巨大的压力。目前,反映欧元区经济信心的经济敏感指数、商业景气指数和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下滑,且已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而更为严重的是,组成经济敏感指数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零售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连续3个月下滑。这种只在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才出现的现象再次出现,反映出欧元区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的整体经济形势相当悲观;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欧洲经济的下一轮全面危机可能即将到来。在这种形势下,欧元区2011年将不太可能实现1.7%的预期增长,预计在1.5%左右。而2012年则由于欧元区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被牵连进债务危机之中,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甚至衰退,预计在1.0%左右。
(三)日本经济负增长已成定局
尽管日本二季度经济依然保持负增长,但下滑幅度较一季度已经出现明显收窄,而且日本的出口、国内消费者信心、制造业PMI值等数据均显示出回升势头,表明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在逐渐消退。四季度,日本经济将有望结束连续下滑的势头,但全年仍无法摆脱负增长,预计收缩0.5%。2012年,由于灾后重建的促进效应低于预期,同时世界经济放缓、日元升值以及国内产业向海外转移将对日本经济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回升势头也将低于预期。
(四)新兴经济体经济仍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由于前期连续紧缩对实体经济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新兴经济体经济在年内将继续放缓。但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内需,虽有增幅放缓的趋势,但增长依然强劲。同时,随着美欧经济下行风险的加大,新兴经济体紧缩政策的步伐将减慢,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在美、日、欧经济前景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形下,新兴经济体仍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四、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将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困境以及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2011年转向稳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增长平稳减速,使国民经济总体朝着宏观调控政策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未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以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大,我国经济增速可能出现进一步放缓的趋势,这将使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面临挑战。
(二)外需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面临挑战
受今、明两年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影响,我国面临的外部需求,尤其是美欧等重要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可能出现下滑,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同时,全球经济放缓必然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加大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摩擦。经济复苏以来,我国不断遭到美欧等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并被征收惩罚性的保护关税,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冲击。而近来,一些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本国工业,也对我国进口产品实施了贸易保护限制,如巴西为保护本国工业限制进口部分产品,阿根廷也准备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等,不仅使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挑战,也将对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三)外汇储备资产缩水风险增大,多元化战略面临挑战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已接近3.2万亿美元,其中约有2/3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而美债问题和美元贬值将使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面临缩水风险。同时,随着欧洲救援成本的加大,希腊等高负债国家出现债务重组或违约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一旦这类事件发生,将使我国持有的这些国家债券遭受直接损失。而且,如果欧元因债务危机而崩溃,不仅使我国直面美元独大局面,而且使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遭受重大挑战。
五、对策建议
(一)继续坚持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将“调结构”放在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应以国内经济为出发点,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经济结构放在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应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减速的时机,适当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留出空间,并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带动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通过多边渠道参与对欧洲的救助,在支持欧元的同时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从战略角度来看,支持欧洲度过债务危机,避免出现欧元区解体,对于保证我国一个稳定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支持和积极参与对欧洲的救助行动,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欧洲各国财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之时,通过IMF或者联合金砖国家等多边方式进行援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在援助的过程中扩大我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都极大动摇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唯一可以抗衡美元的欧元,也因欧债危机的影响而自顾不暇。我国正可以借助这个有利时机,通过扩大实行人民币互换的国家和规模、加速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四)调整外汇储备,在合适的时机下增加黄金储备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