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水资源管理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管理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管理规划

第1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水资源承载力科学配置

1.引言

大量资料证明,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山区,水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蓬勃发展等对水资源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各个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地区如贵州等省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瓶颈。因此需要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必要的科学评价,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认真分析所涉及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系统及空间、时间上的特点,用系统工程和多目标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人口增长、水资源状况等。在城乡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协调及科学配置,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效益,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城乡规划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供水的安全性,对于提高人群众生活质量,减少污水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都有着积极作用。

当前,对于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查评价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研究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在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使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保持一致,进而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研究统筹城乡水资源的措施。对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制定和水权分配制度的建立,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和建设节水型社会资金投入的力度。第三,研究具体城市供水规划。例如对区域水资源条件的分析、供水现状以及突出问题的分析、还有对供需是否平衡的调查、编制供水水源规划以及供水管网规划等编制城市供水规划的研究。

2.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与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统筹城乡规划发展的条件下,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十分重要和急迫。但是目前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模糊、措施不合理、政策不完备、投入未落实、协调不够等问题。这种状况的持续会严重影响城乡建设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节水与生态保护工作难以同步进行。从而使目前的建设处于高耗水、高污染的严重状态,使城乡的发展建立在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基础上,最终将对其发展产生严重的阻力。因此,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充分认识已迫在眉睫,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所以,现阶段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 加强统筹城乡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3.1 按照水资源综合规划指导,切实建立水权分配制度。

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来实现对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使流域水资源与区域水事务的管理统一。并通过对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并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同时,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对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进行配置进行引导,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得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以满足建立循环经济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要求。

3.2 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借鉴其他在水资源分配置用上取得的优秀经验,实现统筹城乡水资源的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水权、水市场理论是其基础,注重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影响。控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就是政府调的主要内容。通过规划的制定,建章的立制,形成制度保障。从而实现城乡水务建设的一体化管理。

3.3. 创新发展模式。

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对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在城乡规划的前提下,要求技术含量的不断拓展,对产业比例进行合理调整,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城乡规划建设中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对低耗水、低污染和高效益产业的发展进行鼓励和支持,并不断采取果断措施对技术落后、水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重的产品和产业进行淘汰。依靠科技的力量,使各项节水技术得到推广,并对节水技术研究加以重视,进而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节水水平,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实行积极支持政策,并对城市污水回用技术中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予以加强。组织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活动,挖掘各大企业节水的潜力,并加强企业用水管理和指导,以促进节水水平的提高。在城乡规划过程中,新建和改建的项目要坚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并在生活用水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4. 基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需未雨稠缪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因此,加快水资源的城乡协调、部门统筹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4.1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由于城市与农村用水结构的差异性,城市与农村的用水量有很大的差别。城乡规划以及建设中对于用水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要对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合理确定,以便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的合理性,保证城乡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方面进行互补,进而实现水资源在城乡间 统筹利用。第一,保证城乡用水的公平性,保证农业用水。以政策机制来对城市用水、农业用水加以规范,防止农业用水受到城市用水的挤压,确保农田灌溉用水以及其他用水的正常。第二,加大对“村村通安全卫生饮水”建设工程的力度,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对城市以及周边的供水设施加强建设,确保饮水安全,进而推动城市供水范围的扩大。

4.2部门统筹。

在城乡统筹过程中,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一,要打破原有的条块分隔状态,加强城市内部用水的横向联系,打破原有的行业用水界限。第二,对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采用综合模式,对废水进行处理、中水利用等措施来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统筹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对植被的建设、水土的保持以及湿地恢复分配足额的水量。

4.3保持区域平衡。

在区域上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调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对于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减少资源统筹利用障碍的必要举措。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水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时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满足基本的生活用水需求放在首位,其次要兼顾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用水,并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4.4兼顾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例如贵州处于两江上游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石漠化趋势加剧,需加强综合利用与保护治理,增强自我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从而保障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锋等.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 2011,(10) .

[2] 徐红霞. 论《水资源保护法》的立法[J]. 法制与社会, 2011,(22) .

[3] 夏骋翔. 城镇自来水市场产权重建与管理[J]. 科学经济社会, 2010,(02) .

[4] 詹红丽,欧阳晓红,张树军,罗陶露.萍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效果预估[J]. 水利经济. 2007(05)

第2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一、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三、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

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第3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1)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工程从长江调水到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东线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中线工程已于2014年10月通水,“引江济汉工程”已于2014年8月通水。此外,为解决区域缺水问题或满足水生态修复等需要,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还规划了一系列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湖北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徽省“引江入巢济淮工程”等。而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中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巨大。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尽管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但部分水资源开发活动已引发了湖泊湿地萎缩、少数支流部分河段脱流干涸、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一些闸坝建成蓄水后改变了水情,引起局部水域纳污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长期、累积影响将逐渐显露。近年来,国务院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溯江而上,又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十二五”规划的13座内陆核电站,有10座布局在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宜宾等区域规划的页岩气开发,用水量都将巨大。产业发展布局中,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等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转移的趋势。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布局的发展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如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

(3)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利改革等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水资源管理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找准流域水资源管理定位,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管理中,要严格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发挥“三条红线”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作用,推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保障经济转型升级合理用水需求;要狠抓落实,建立和落实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简化行政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逐步确立流域、区域和取水户水权,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等。

2管理工作现状

(1)取水许可管理。目前,长江委保有取水许可证144套,约占流域总发证套数62000多套的0.2%,总许可取水量11000亿m3,约占流域总发证许可取水量30000多亿m3的37%,其中,河道内取水许可证29套,许可取水量10600亿m3;河道外取水许可证115套,许可取水量400亿m3。几年来,长江委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了施工用水取水许可、延续取水评估和取水许可证换发制度;加强了对委管取用水户的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其取水行为和受委托监管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内容和责任。

(2)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作。长江委已制订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报送水利部;完成了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和赤水河的水量分配方案,正在开展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另外,还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长江委将逐步推进河流及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统一调度,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澜沧江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2012,2013年澜沧江枯水期水资源统一调度;正在研究长江大通以下引江调度与管理,积极推动下游引江工程统一调度;长江流域第一批(汉江、嘉陵江、金沙江、牛栏江、氵舞水、水阳江、澜沧江)和第二批(长江下游干流、乌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江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已列入水利部计划。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建立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体系,开展了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和河流规划等四大类型论证工作。

(3)流域水资源监测评估工作。根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及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长江委以长江流域片现有54个国控省界断面水量监测点为基础,从2012年起组织编制了《长江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监测通报》(月报、年报),并从2014年起启动了长江流域省界年度水资源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工作,为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4)汉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按照2012年12月水利部批复的《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明确了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监督管理与评估制度等六大任务。长江委成立了工作协调组,编制了汉江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分工,细化了任务,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3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在取水许可、流域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①落实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的限批条件尚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尚未纳入取水许可管理;②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尚未完成,国务院已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条红线”指标,但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区(不含红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尚未批复,已下达的各省区用水指标如何与流域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以及正在推进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有效衔接,尚需进一步研究落实;③机构和队伍、经费和技术支撑、水资源监测能力等还非常薄弱。面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推进,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水资源管理还需从以下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水法》明确规定流域机构要“制定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提出流域管理机构要“依法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并强调“区域水资源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一经批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等必须服从”。但目前,水资源统一调度,特别是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尚未建立,导致水资源利用矛盾日益凸显,供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例如,2014年,上海市水务局提出了关于增加长江大通下泄流量应对咸潮入侵解决上海市供水困难局面的要求,四川攀枝花市水务局提出了请求协调解决沿江取水难等问题;另外,“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鱼类自然繁殖问题,缓解汉江中下游“水华”和鄱阳湖、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生态调度问题,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建立统筹协调电网、取用水户、水力发电工程、航运、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调度会商制度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度,协调好水电站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形成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

(2)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的流域工作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取水许可、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三条红线”考核等多个方面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其中,“三条红线”考核迫在眉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2013〕2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相继实施。目前,水利部已着手开展2013年考核工作,一些省份编制和上报了自查报告,但水利部尚未明确流域机构“三条红线”考核的职责。胡四一副部长在2014年召开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各流域机构要整合流域内相关力量,按照统一部署,配合做好考核技术核查与现场抽查等工作。面临紧迫的“三条红线”考核管理形势,长江流域亟待建立流域考核工作机制。

(3)落实和探索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结合流域机构管理职能和长江流域的实际,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流域控制断面最小下泄生态基流流量管理,河湖连通工程和闸坝生态调度,节水减污等内容。目前,结合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长江委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虽然逐步明确了最小下泄流量,但存在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测和监督措施缺乏,生态调度条件不明确、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流域机构节水工作主要局限于指导性工作,整体推动流域节水减污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尚待进一步落实和探索。

(4)加强水资源监测评估能力和工作。①控制断面监测设施亟待配套完善。多年来,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投入较少,监测能力薄弱;为防汛抗旱服务而建立的河流水文监测站网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的需求,严重制约了长江委流域水资源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②长江委管理的取水户监控系统亟待建立和完善,目前还有大量的取用水户尚未纳入监测。③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长江委经与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则,将绝大部分委管取用水户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委托给了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少部分重大取水工程和跨省界取水工程由委相关单位(水文局、丹管局、陆管局)实施日常监管。目前地方监测队伍和长江委水资源监督管理队伍也十分薄弱。④监测制度尚需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

(5)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和支撑力度不够,一些重要跨省支流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尚未编制或批复,已经批复和编制的规划存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工程规划脱节的现象。水资源管理公报、年报编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相关部门普遍对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示范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6)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资源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但长江委水资源管理人员偏少,尚未成立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水资源管理中心,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地方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更加缺乏,多数地方甚至尚未配备专职水资源管理人员,难以承载日益繁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4思路及对策

长江流域近期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上游重点抓蓄水工程管理,中游重点抓汉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下游重点抓沿江大型引江工程管理;流域重点抓“三条红线”控制、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水资源监督管理等。近期围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扎实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水法》确立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赋予了流域机构的法定管理地位,确立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节水“三同时”制度、计量收费和超额加价制度等。限于人力财力投入问题,目前水资源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制度并未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在当前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大背景下,切实落实《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比任何管理制度的创新都更显重要。

(2)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秩序。以单个水库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蓄水计划和调度方案审查、审批为抓手,明确最小下泄流量等工程调度运用条件,做好单一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梯级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省界断面、重要水利工程、流域水系控制节点、重要城市4类控制断面的监测和监督管理,逐步构建电调服从水调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秩序。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蓄水工程蓄水计划与调度管理,结合蓄水工程延续取水,协调梯级工程之间蓄泄关系,完善已办理取水许可的蓄水工程调度运行方案,确立单一水库电调服从水调的秩序。②逐步推进澜沧江、汉江、嘉陵江等河流水资源统一调度,积极探索建立汉江流域和金沙江中下游等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启动汉江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形成涵盖全流域的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制度。

(3)探索建立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完成汉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各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技术支撑、监督监控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配合水利部组织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核算工作。按水利部统一部署,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复核评估和典型抽查复核工作。在分析总结2013年度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2014~2016年度相关省区考核评估工作,并逐步形成长江委考核能力和工作机制。

(4)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工作。①加强流域节水减污管理工作。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完成流域内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四批试点的验收工作,配合水利部水资源司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事后监督管理;开展长江流域“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定额评估工作,加强流域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开展各行业《节水措施方案》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用水单位的节水管理,推动委管取水户节水,力求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配合水利部和工信部开展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流域节水专家库;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开展节水宣传工作。②推进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管理工作。加快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断面的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管。③推动开展河湖连通工程和重要调蓄工程生态调度工作。着力推动开展生态调度需求研究,以及沿江闸站、河湖连通工程和金沙江梯级、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工作,保障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合理水位。

(5)加强水资源配置管理,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用水需求。首先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争取水利部批复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在完成第一批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赤水河水量分配方案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第二批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推动开展第三批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继续推进其他生态敏感、供用水紧张的跨省中小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从宏观上引导经济社会高效用水、合理布局生产力;继续推进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龙盛片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结合汉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开展谷城等5个县城、安康市等5个地级市和汉中市航空工业园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争取经费,继续开展河流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推进长江规划经济带、重化工建设布局、核电布局等与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关系密切项目的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其次,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把水资源论证质量关,促进新建项目符合经济转型发展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把好延续取水评估关,促进项目节水升级,从严核定项目取水量,明确委管取水户取水权,适时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同时,加强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全面规范和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审批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对取水许可批复的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跟踪制度,完成委管取水户第一轮监督检查工作,推动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各项制度措施。

(6)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①大力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促进2014年完成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建设形成监控能力,推进建设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建设;积极争取开展西南诸河和汉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明确取水户取水计量和水资源监测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形成流域水资源监控断面和取水户、沿江取用水口门实时监测能力。②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水资源管理队伍。③积极组织水资源费征收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做好技术支撑。④加强公报、年报编制工作,逐步推行用水大户逐一统计和典型样本推求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数据结果合理性分析和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报、年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⑤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完善监督队伍建设,逐步理顺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动长江委专业化的取水许可监督队伍建设,敦促地方保障监督人力和监督经费,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要求,对监督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7)加强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以《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国务院647号令)规定的长江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度可调水量和水量调度应急预案管理职责为抓手,协调好汉江水资源调度、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调度的关系,逐步构建长江委中线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机制。着手开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协调淮委开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制度。

5结语

第4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关系到人类能否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作为水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水资源地管理,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生态发展的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1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水资源管理,就是利用行政、经济、法律以及教育和技术等方式方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多种社会力量进行水利开发和水害的防治工作,从而协调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二者间的关联,用于处理地区和部门间用水产生的矛盾,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水资源的危害行为的监督与限制,从而制定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工作。

我国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总量约每年26200亿m3,人均占有量每年约为2392m3,仅占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区特别在一些沿海城市发生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本身不足和水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把用水问题,特别是将节水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与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方针,加强节水的科学管理,全面开展节水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辟水源,加强污废水处理,搞好污废水回用,保护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就必须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而加大管理就必须具有针对性,要想具有针对性,就必须找出水资源管理的不足,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水资源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水资源产权难以明确,这样水资源管理机制就难以协调,尤其是当前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是谁开发谁收益的做法,严重的违反了当前我国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往往在管理过程中难以严格执行,从而在水资源方面的供需矛盾显得更加尖锐,这也就是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体系亟待完善的根源所在。

2.2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统一、完善、合理的规划

人类生活用水主要是淡水资源,然而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水都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当前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主要靠地下水。但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和工业的发达,导致大量的地表水被污染和浪费。加上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缺乏统一、完善、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对地下水无节制地开采,在地下水大量漏失的同时,还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塌陷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水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

当前,我国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当前很多人缺乏节水意识,错误地认为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因而在用水过程中就没有刻意地去节水,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加上我国很多地方的水价十分低廉,并没有像电那样实行阶梯式价格。究其根源,就是我国水资源的配置缺乏合理性,从而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3 关于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几点浅显之见

作为现代水资源管理人员,在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关于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几点浅显之见。

3.1 不断完善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鉴于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亟待完善的现状,作为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快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完善,以不断完善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因而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要求水资源管理人员根据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合理分配水资源,在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同时,着力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

3.2 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针对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混乱,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统一管理,切实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职责,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的开发分配计划,致力于自身监督职能的发挥,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3 不断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鉴于当前很多人的节水意识不强,不仅不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爱护,还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污染。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体现水的真正价值所在,因而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采用价格杆杠不断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例如,可以采用电力方面的阶梯式价格,试推行阶梯式水价,但应注重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从根本上确保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4 科学规划管理水资源的利用

作为现代水资源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考虑生活、工农业以及城市等多方面的用水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地表水的储量,并掌握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资源状况,以更好地制定科学的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的计划。因而应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5 大力推广节水政策,呼吁全员节约用水

为更好地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作为管理部门大力推广和提倡节水政策,呼吁全员参与到节约用水的行动当中。尤其是工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必须规范和整顿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推广节水方式。就农业方面来看,应尽可能地摒弃传统的灌溉技术,而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喷灌等技术。又如在工业方面,可以要求其通过工艺设备的改革、废水的回收和利用、高效换热技术、汽化冷却技术等节水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水的浪费和用水量,从而提高节水效果。

4 结语

总之,就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水资源管理人员,在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胡军.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J].北京农业,2012(18).

[2] 刘书俊.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J].开发研究,2008(3).

第5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人类对水资源规律认识的不足以及常规的规划和管理手段的局限性,对水资源实现综合全面的管理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GIS技术的逐步成熟,开发基于GIS系统的综合水资源管理系统成为可能。在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GIS作为基础的数据平台对数字化地图等空间数据和水文信息等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GIS还为流域规划项目中所采用的水量模型(IGSM)和水质模型(MIKE11)等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将各个环境模型很好的衔接和协调起来。GIS系统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输出能力更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从辽河水资源管理系统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GIS技术在流域水资源相关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评价水资源规划方案和进行复杂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方面也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2GIS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的结合

(1)GIS技术的优势

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它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地理信息,辅助相关的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1]。由于GIS可将地理空间模型化并存储在计算机中,因此它还具有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模拟和预测的功能。相对于常规意义上的信息系统,GIS具有空间分析能力强、数据来源广泛、工作方式直观形象等特点[2],在对空间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内容

流域水资源管理是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面在系统层次上的定量分析和综合集成。一方面它提供了进行流域国土规划和经济布局规划的水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它通过对水量时空分配的再调整和水环境标准的制定,协调了防洪除涝、节水灌溉、城镇供水、水利发电、水土保持等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水的流动性特点,在流域内一个点上的扰动会影响到周边和下游地区[3],因此在进行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基于相应的环境模型分析各项管理战略和开发方案的环境影响,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各方对水资源功能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最终拟定流域内水资源管理的最优方案。

由此可见,在进行力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过程中,非常强调运用各种环境过程模型,如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多维水质模型和污染扩散模型等。这些模型大都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4],但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尤其是在结果显示方面仍显困难。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GIS可以为这些环境模型提供整体的基于GIS逻辑原理的空间操作规范,用以反映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模型研究对象的移动、扩散、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过程。在GIS中,基本概念是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而基本研究对象是被抽象成点、线、面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关属性。与之相对应,在环境模型中,基本概念是物质、能量及其运动转化,而基本研究对象是诸如水、人口等明显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环境要素[5]。GIS和环境模型在概念和研究对象上的相似性、互补性,使得二者的结合合理又具有实用价值。

在欧盟-辽宁水资源项目中,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流程如下所示:

3基于GIS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目标

以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为例,建立基于GIS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存储和处理流域水文学和社会经济的相关资料,并能提供查询功能。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和分析,能提供必需的空间信息,为今后水利工程布局提供基础数据。

(3)能为决策机构提供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为水资源的调配提供依据。

(4)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需求量进行评估和预测。

(5)能对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分析计算,为合理开发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6)结合相关的环境模型,能对水资源开发战略和方案做出评估

3.2系统结构

为了安全、高效的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应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网络结构(见图2)。在数据库管理方面,可通过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

3.3系统模块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主要集成以下模块:数据录入模块、检索和查询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空间分析模块、辅助决策分析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见下图)。

(1)数据录入模块。用于系统中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获取与更新。空间和属性数据可通过键盘、扫描仪及数字化仪等输入设备录入计算机,也可从其它系统直接将数据转入本系统,同时这一模块还提供对数据的适时更改和补充功能。

(2)检索与查询模块。提供属性-空间的逻辑查询和空间-属性的空间查询功能。由于GIS系统中数据同地图中点、线、面相对应,这两种操作实际结果是一致的。数据库的操作能及时反映在地图上,而对地图的操作也能在数据库中表现出来。

(3)统计分析模块。包括对查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对空间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水文、土壤、人口、经济等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的范围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如通过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工具来确定范围大小。同时,这种统计分析功能既可进行一项数据的统计分析,也可对多项数据同时进行统计分析查询,查询结果可通过报表、地图、表格或文字说明的形式打印输出。

(4)空间分析模块。负责对图形进行地形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等操作,并能将分析结果进行汇总,以各种专题图表及统计图表的形式输出。

(5)辅助决策分析模块。主要包括水量计算模型(如辽河流域项目中使用的IGSM水资源模型)、水质模型(如MIKE11模型)、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预测模型、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等。以上模型可对一项或多项数据进行预测或评价,从而了解流域或特定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模型模拟出各个候选方案的实施效果后,可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模型优化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最佳方案,为最终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

(6)数据输出模块。可将统计、分析和决策的结果以文本、报表或图形的形式输出。

4系统功能实现

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预测分析

例如通过输入动态的监测数据,可适时做出地下水位等值线图,并经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库的库容量,进而利用辅助决策分析模块中的水资源预测模型对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水资源调度分析

根据农业、工业等部门在当时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及生产现状进行指标分析,确定合理的供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优的分配,进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信息检索和查询

可对研究区历年观测的水文资料进行检索,如历年降水量、径流量、地下水位年变化和月变化、水库入库量、废水排放量等。还可对系统内存储或经系统分析而派生出各种图形文件进行查询,如耕地、渠道、河流水系、水库地形等高线、典型年降水量等值线等。

(4)模拟与决策

如利用水量计算模型和水质评价模型对候选的可行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直观的对候选方案进行评价。进一步可将预测结果输入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求得规划方案的最优解。

第6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源于管理制度。传统水资源管理思路下的水资源管理实践存在很多弊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且无法应对一些新因素的挑战,优化中国水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中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固然有水资源分布特点、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原因,但人为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中国水资源的落后管理负有直接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水资源管理体制

(1)从机构机制来说,我国水资源管理机构涉及部门多,部门间职能交叉多,部门纠纷多,各自为政,集中统一管理不足。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治理、保护、开发、利用,长期由水利、电力、交通、城建、地矿、农业等部门多龙治水,部门分割严重。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的单目标规划管理必然与水资源的多功用相矛盾,因而必然与其他部门发生纠纷,只能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次优化。在关于水资源的污染防治方面,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还需协调。

(2)从决策机制来讲,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多目标决策机制极需加强,各项经济政策的环境一致性必须考虑,公众参与机制亟待建立。水资源管理之所以复杂,很大的原因在于水资源有多种功能,而且相互间又有联系,任何一方面的不合理利用都会影响其它功能的发挥,要使系统处于整体最优,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功用,制定多目标的管理规划。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是一种以各部门利益为重的部门目标规划,因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的政策制定往往只考虑经济效果而忽视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水环境管理牵扯的源多面广,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将使环境管理更易被群众接受,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是,我国对公众参与的程序还缺乏规范。

(3)从协调机制上讲,国家授权的协调机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协调作用。《水法》虽然规定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行水利部统一管理下的分级、分工管理,水利部连同水利部下设的七大流域水利委员会对各自职权范围内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协调,处理部门、区域纠纷,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但是实际情况却与规定相差甚远。首先是水利部门与环保局的协调没有实现。长期以来,水利界的人士一直认为水利就是兴水利,除水害,重工程建设,轻生态保护;重开发利用,轻恢复保护;重水量的调剂,轻水质的变化;重水量的供给,轻对水需求的控制。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水利部作为国务院的水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协调它与国家环保总局在水量与水质问题上的矛盾。

1.2水资源管理责、权、利界定不清,一方面水量缺乏,另一方面水体污染,而同时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权流动性差。水权是指水的所有权和各种利用水的权利的总称。根据《水法》规定,我国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主要有国家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满足居民生活用水的简单取水设施则可以是私人的。水资源的使用权是指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国家所有的水资源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水资源管理在产权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对水资源的使用权进行合理界定。

1.3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在水资源管理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是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其中有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明文规定。2008年年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2002年又颁布了《水法》,以后还颁布了一些其他的水资源法律法规。但仅仅依靠这些法律还不足以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水资源是与其他自然资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可以影响到与之相关的资源的利用,同时,其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资源的连锁式的破坏。因而,互不相连的资源保护法不仅不能很好地保护某一专门资源,其拼凑起来的整体也不能从根本上对整个资源作为一个系统起到有效的保护。

2、中国水资源管理对策

2.1理顺水资源管理机制

要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水资源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就机构设置而言,必须要有一个国家级的统一管理机构。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都建立了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有的是委托中央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我国当前是由国家委托水利部行使水行政权。“水利”一词是中国的一个特有名词,在英文中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与之相匹配的词。追其根本水利着重于水量的调控、利用和开发,而水资源的管理包括水量和水质两方面,且不可分割。这样,由于国人对于水利的传统理解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水利部门的决策专家也在短期内不能调整其专业知识背景、部门利益倾向和决策惯性,使其决策并不能导致水资源整体的实际有效管理。因此,笔者认为由水利部承担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不妥,建议在中国有必要成立一个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水利部和国家环保局以一个合理的比例参与决策、规划与管理。

就决策机制来讲,水资源管理应采取伞型的决策方法并积极促进公众参与规划。水资源涉及到洪旱防治、基建发电、水质检测、污染防治、农田灌溉、水土保持、森林涵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其决策往往需要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的协商合作,但它不仅仅是这些专家决策的简单复合,而是在专家决策知识共享基础上的创造集成,就如同一把伞,它由不同的辐条支撑,但它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支撑主轴,因此,可以形象地称之伞型决策。另外,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应切实加强公众的参与。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公众进行教育,唤醒公众的环境意识,通过规范的渠道向公众定期公布所辖区的水环境实际状况,使公众对水环境享有知情权,并通过可行的方式参与水环境管理,最终享有法律赋予的环境权。特别要注意的是,各项流域的水管理一定要保证流域社会的弱社会群体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2.2明确水资源产权

长期以来,水资源被认为是天赐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国目前的生活、工农业用水,大都只计成本和利润,而不计水资源本身的价值,它使得受国家委托经营水的水利工程和行政单位免费使用水资源,而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的利益大大受损,所有权虚置,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同时,由于对水资源的无偿经营还造成一系列的水资源配置扭曲,使水价过低,水资源使用浪费,水体污染严重,形成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空心化”现象。因此,只有对水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才能使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得到体现,消除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者的所有权虚化现象。取水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是规范水资源使用权的有效制度。

2.3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

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包括水的立法、水行政执法和水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在水资源管理的立法上,一是要制定自然资源综合法,以协调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二是要制定流域管理机构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工作程序给予规定,赋予其行政、经济方面的权力;三是设立专门的地下水保护法,连同地表水法以及《水法》构成完整的水法体系;四是设立公众参与法,对我国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的程序、规则给予规范。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明显落后于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它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已经启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这场变革。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常谁为.中国水资源的战略性调整[J].政策.2003(10)

第7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加强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当前水资源现状

目前,全球有8.84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每年有5万多亿立方米水体被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突发频发并发重发趋势。对于我国来说,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水资源管理实行双轨制管理,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管。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和出台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达700余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与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

2.充分认清当前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不少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短缺、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1水资源总量超载严重。我国目前的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了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74%,很多地方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过度开发,已经超过其承载能力,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刚性措施就难以扭转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日益加剧的被动局面。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用水浪费严重,现状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达120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3~4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

2.2水质质量不容乐观。据调查,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水资源问题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如果延续原来比较弱的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手段,将难以满足改善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供给的迫切要求。

2.3水资源的需要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而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也是水资源问题产生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水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尤其是近期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大量新增用水的需求。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

2.4水资源浪费严重。据测算,现状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达120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3~4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

2.5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手段缺乏。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管理上的硬约束和硬手段,水资源管理的措施没能够以考核、审批运行手段予以体现。为了使水资源管理与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相协调,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思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质监测能力不足问题很突出,目前的全国的监测站网没有全部覆盖所有的地区。

3.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1要从战略的角度,必须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要严格规划管理,从宏观上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由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

3.3要加大财政物资投入。在实践中,凡是出问题多的地方建设项目,不论是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的问题、建设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工程质量差的问题,还是资金管理违规违法的问题,都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有关。要加大地方财政性投入。重点解决地方配套能力不足问题。为大规模、高质量的水利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3.4要严格管理和监督。要加强管理,严防项目重报现象,严防计划与建设任务不符现象,严防不按程序调整计划和工程概算现象,严防滞留、挤占、挪用资金现象,确保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资金安全。要继续加强检查督导。通过检查督导促进规划、前期、计划安排、计划执行、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加快建设进度,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3.5要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完善和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充分考虑不同工业行业和工业企业的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合理确定节水目标。

3.6要加强执法监督。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3.7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着眼于本地区水利的长远发展,提高对重大水利问题研究和思考的本领。一是要找准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水利的实际要求出发,深入分析水利发展与改革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要找准原因。要从水利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发展阶段出发,结合工作实际,系统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因;三是要找准破解的方法。从水利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目标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结语: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我国降水量平均减少6.0%,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0%。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势必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将急剧增长;气候变暖对中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带来较大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更加严重。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这对我国的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中国将面临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废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的巨大压力。

    3 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国家级管理体制存在两大问题:1)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完善;2)我国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系。水资源的分散管理体制造成了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产业布局不合理等现象。水价过低,普遍用水浪费,在城市中缺乏强有力的节水政策措施,使城市工业和民用水量逐年上升并部分超量。水利用和水污染治理长期缺少明确的结合性政策,加剧了我国部分地区水体污染。

    4 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水资源系统模拟作为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技术方法,随着水资源规划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已成为一个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水资源管理的数学模型可以从不同的流域、区域、城市体系以及用户、模型的复杂程度等方面加以考虑,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及其计算机软件。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利用计算技术和遥感技术,普遍地发展了水资源方面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各种辅助系统,这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5 水资源模型软件MIKE BASIN

    MIKE BASIN是由丹麦水利研究院开发,完全与ArcGIS整合的多种管理规划工具。主要采用数学模型技术解决流域的地表水产汇计算,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等具体问题;还包含进行水库的优化调度和对水力资源进行模拟计算,对农业灌溉用水、城市工业、生活供水进行计划调配等功能模块。

    MIKE BASIN的特点是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数据需求少。包括所有主要的水文过程,但过程描述被尽可能地简化。基于ArcGIS,在现有GIS数据基础上快速生成河网,利用熟悉的GIS工具进行编辑,结果可分层演示。

    6 MIKE BASIN应用实例

    MIKE BASIN软件包括降雨-径流、水质、土地利用管理等模块。可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模拟流域从降雨到产汇流过程以及不同配置方案情景下流域水资源的供、用、耗、排水关系。MIKE BASIN 软件应用于泰国北部的 Kok流域建立水资源模拟模型,对流域降雨—径流、水资源供需分析及水污染负荷进行了研究。Storm B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和MIKE BASIN软件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Cape Fear流域现状及规划水平年水资源规划管理进行了研究,随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开展,MIKE BASIN软件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并在重大工程的水资源配置规划、规模论证及方案比较中得到应用。MIKE BASIN 软件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水资源系统网络模型的建模,适合于不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上的多方案比选。软件具有计算速度快,结果分析直观、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使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模型的率定参数应该取多大,应根据具体流域或区域给定具体的参数值,为避免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操作具体软件,我们应该加大软件通用化的创新。

    7 水资源软件发展趋势与总体设计

    MIKE BASIN软件功能已经非常强大,处理信息非常方便,对于目前存在的水资源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应该不需要新的问题解决模块,就降雨-径流问题来说,目前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水资源软件依靠的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选取问题的解决,现有关于降雨—径流的水资源软件通用性均不太理想,可通过开创设计思路,通过多模型、模块设计上输入模型的权重因子,相对解决地区差异的问题。

第9篇:水资源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必要性;问题;管理方法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the most activ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 most widely. Four major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population, food,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water. This paper from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necessity; problem;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V213

前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水量性缺水也逐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

在当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观念已不能保证城市流域水资源污染和区域自然水环境遭受破坏。

1、建立水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明确

水资源的权利与义务主体不明,以至于人们更重视资源的利用,却轻视资源的保护。我国水资源所有权国有,但水资源实际使用中的非排他性又使得水资源开发使用各自为政,长期以来,人们不用支付成本或仅支付极低成本,不必负责地任意用水,导致水资源滥用和浪费,江河断流、水质恶化、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重局面的出现。

2.2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水资源配置方式有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两种。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强调以行政手段配置水资源,这与我国已经建立并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水资源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存在严重浪费现象,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益低下。

2.3流域监督机制缺位

水资源监督机制和手段匮乏,谁来监督实施流域综合规划?《水法》没有明确监督主体单位。部门和地方流域规划观念淡薄,违背流域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各大流域机构对违法水事行为很难进行处罚和纠正。流域的各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追求资源的短期效益,缺少监督机制、决策咨询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以及中长期规划。

2.4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确立了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实体和程序保障制度。但我国目前没有流域内各相关利益人参与机制,《水法》对公众参与的内容没有涉及,从宏观流域规划的编制到微观流域事务的管理,都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单独进行,削弱了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议事、协调和仲裁能力,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众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

3、如何完善水资源管理

3.1明确权属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

产权关系明确,从静态上看,权利主体会最大程度地珍惜、保护资源,合理加以利用,避免短期行为。从动态上看,在资源转让时,权利主体会主动充分实现资源的价值,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对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充分调动用水者的积极性,严格执行“谁利用、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通过个体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来实现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3.2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水权制度

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规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都受到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的约束。由于水权法律概念界定模糊,难以对用水者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滥用水资源现象异常严重。没有产权制度,理性的“经济人”就没有可靠的积极性去阻止共有资源的滥用。

水资源在生存保障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表现为基本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应该由政府采取行政措施予以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在经济方面的功能,如发电、灌溉、养殖、捕捞、航运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应该通过市场去经营。这样,既让水资源的多元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又明确了政府的职能。引入市场机制,使水资源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以体现和增长,尽可能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水资源权属必须明确,其权利在法律上是可转让的。因此,在流域管理立法中应明确水资源权属、水权性质,确定水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本原则、水权交易的法定条件、交易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具体的水权交易程序和规则。通过建立相应的水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才能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

3.3加强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

执法严格公正,是完善流域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流域管理机构的执法力度,赋予水资源流域管理机构独立的自主管理权,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协调、仲裁和处罚等职能,重点建立流域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法定权限,将《水法》规定的水行政执法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流域水行政执法机关和水行政执法人员,并逐级考核,多方位监督,使水行政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行为合法化。

3.4完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

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是实现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我国目前缺乏公众参与的具体、规范、有效的制度。公众参与机制是许多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法律机制。让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尽可能寻找能够给各方带来共同利益的措施,以取得各方的一致认同,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流域内社群参与流域管理可以为政府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政府的管理措施更易于为用水户接受,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决策的监督,使政府对流域管理的决策更趋于合理。政府应鼓励更多的用水户参与到流域管理中来,从而保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流域管理立法中,必须充分注重管理相对人的民利,在法律上赋予其相应的地位与权利并设置必要的程序,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范围、途径和具体方式、参与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公众的反馈意见得到合理、公正的处理,保证公众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结束语

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应从其整体性出发,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制度,有效地保障各用水户的合法权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J] .法商研究,2007(4).

[2] 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 J] .法商研究,2007(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