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渔业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际评价指标选择理论上渔业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竞争力、投入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等方面的指标。本文按照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结合福建渔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渔业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在实际中,选择福建与山东、广东、浙江、辽宁等五个资源具有相似特点、渔业实力强的沿海渔业省份进行比较,求证福建渔业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地位。根据上述五省渔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数据的便于归纳、可获得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选择渔业总体实力、渔业生产能力、渔业开放程度、渔业生产投入等主要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福建渔业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
这些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与渔业经济具有的资源劳力需求密集、环境约束因素较多、生产伴随较高风险、流通条件要求较高等特点相匹配、相对应、相吻合。与渔业总体实力有关的指标主要体现渔业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这是衡量过去渔业区域经济竞争力成果沉淀、竞争力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表明渔业区域经济竞争力总体发展己达到的水平层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渔业区域经济竞争力未来发展的平台基础。对其从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渔民人均收入、水产品总产量、加工产值等五个方面对渔业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分析。总产值和增加值体现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产出总量,即渔业经济总量水平,渔业增加值增长率反映了渔业增长总值的变化趋势及活跃程度。渔民人均纯收入反映了渔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体现的是渔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水产品总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产业规模,体现总体生产力水平。加工产值说明渔业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及产品加工增值情况。与渔业生产能力有关的指标这里主要选择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海洋捕捞的产量指标来反映。沿海五省浅海滩涂可养面积大,海水养殖技术进步快,其单位产量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海水养殖是其主攻方向。选择这一指标,最能反映出沿海五省渔业在产能方面的竞争力水平。淡水养殖在二十年前还是沿海五省渔业发展的“短腿”,近年来由于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取得重点突破,产量大幅度增长,且发展潜力巨大,选择这一指标也能比较客观反映出沿海五省渔业竞争力水平。海洋捕捞近年来由于捕捞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换代更新,已经摆脱了原先在近海“掠夺型”的生产模式,不断向外海渔业渔场转移,其产量保持比较稳定。这种稳定,意味着生产方式已经完成转变,成为渔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因而仍然选择为重要指标。
与渔业开放程度有关的指标开放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在大区域中的资源开发与市场开拓竞争力。水产品进出口额则说明渔业外贸的依存度,进出口额越大,说明渔业经济开放度越大。同时,该指标也反映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体现渔业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远洋渔业虽然在沿海各省产量不高、产值比重不大,但作为开发国外渔业资源的产业,是渔业“走出去”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性标杆,该指标反应了在国内资源条件约束下渔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与渔业投入有关的指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竞争力成为渔业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而科技投入对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本研究选择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的三个“软件”指标,即“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数量”、“从事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大专以上技术推广人员”,来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分析评价渔业科技竞争力。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指标,一是指标作易于取得;二是在本章的渔业发展现状中专门分析了“人才缺乏”的问题,用此三个指标评价,针对性强,具有实际意义;三是在科技进步中,人是第一因素,特别渔业技术推广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科技成果能否转化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渔船装备最能体现海洋捕捞实力,根据指标的可获取性和代表性,选择机动渔船功率、机动渔船数量两个指标来体现对渔业的投入力度。基于此,本文选择上述四大类的若干个分析性指标来反映竞争力的变量情况,解释为什么各省的渔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竞争力。
指标权重确定确定各指标权重在综合评价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有专家调查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相邻指标比较法以及用方差的倒数为权、变异系数为权和复相关系数为权等统计方法(胡永宏和贺思辉,2000)。其中AHP法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建立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为(许树柏,1988):(1)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2)进行层次单排序;(3)进行层次总排序;(4)进行一致性检验,若达到满意一致性则进行第(5)步骤;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转到步骤(2);(5)归一化处理得出权重向量。其中,判断矩阵的标度方法已有近十种,如0~2三标度法、-1~1三标度法、1~9标度、9/9~9/1标度、10/10~18/2标度和指数标度等(徐泽水,2000)。根据文献评论和笔者的赋权实践体会(徐泽水,2000),推荐使用10/10~18/2标度法。按照这个算法,可以求出了各指标的权重(表2中的数字)。指标数据无量纲化指标数据无量纲化:是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同,通过无量纲化使各指标都剔除单位后再可进行比较。
作者:林旭东 郑传芳
——海洋与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增长点,去年总产值达到54亿元,增幅超过32%。*年,水产品总产量17.06万吨,总产值15.4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12.3%和16.4%。海洋捕捞3.64万吨、淡水捕捞0.2万吨、海水养殖9.03万吨、淡水养殖4.19万吨。
——临海工业取得新进步。总投资4亿元的华丰造气厂建成投产,*年创产值16.33亿元。三百门电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计划建设2台60万千瓦和2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预计建成后年可创产值43.41亿元,创税利10.5亿元。电厂一期投资115.49亿元,*年,二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投产发电,创产值25.5亿元。
——名牌名标创建取得新突破。*年,新增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即:“之山牌”鲈鱼,实现了我市水产品创建全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新增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即:*县之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之山牌”鲈鱼、广东新华海集团的“华孚”牌鳗鲡、*太平洋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的“PAM牌”烤鱼片。
——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重视。目前,全市共有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7个,面积14572.5亩;农业部认证无公害水产品9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个。从而,也有效促进水产品出口创汇的稳定发展。*年,我市水产品出口创汇达7399.6万美元。
——海水养殖业发展迅猛。按照《*市海洋功能区划》和《*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我市海水养殖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的生产格局。拥有五大生产基地:即5.4万格海水网箱的优质鱼类养殖基地;2373公顷的贝类养殖基地;1172公顷的虾蟹养殖基地;100公顷的藻类养殖基地和年育苗量超过60亿尾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其中柘林湾海水网箱养殖规模、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海水鱼类育苗品种、育苗量连年名列全省前茅;小贝类养殖如花蛤、寻氏肌蛤(薄壳)在粤东地区处于优势地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水网箱优质鱼类养殖基地。目前网箱数量达5.4万格,网箱养殖专业户4500多户,养殖鱼类品种有石斑鱼类、鲈鱼鱼类、鲷科鱼类等30多个优质高值品种,年产量1.5万吨,产品销往*、*、*、*和*、*及*、*等大中城市,产值超7亿元,是我市渔业经济的一大亮点。如何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和技术优势,做强做大海水网箱养殖业,致力打造渔业经济新亮点,我们的做法是:
一、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业。
我市柘林湾水域面积68平方公里,湾口5.6公里,南面有南澳岛作为抵御风浪的屏障,湾内风平浪静,饵料生物丰富,发展海水养殖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地政府瞄准这一优势,提出了“发挥优势,建设海水养殖基地”,并采取相应措施,在柘林镇“塔仔坪”开展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后进行大面积推广,掀起了开发海水网箱养殖业的热潮。1987年以后,全面推广应用了新的养殖品种及新的高产技术,在经济效益的拉动下,网箱养鱼再次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海水网箱优质鱼类养殖基地。*年,我市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担并成功实施了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鱼类的人工繁殖和大规模生产技术”,更为海水网箱养殖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后劲。
二、实施规范化科学管理,促进网箱养殖业持续发展。
海水网箱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湾内养殖容量失控,“三无”现象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一突出问题引起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贯彻执行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的基础上,趁建设“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的契机,下大决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柘林湾养殖基地实施重拳整治。省、市、县三级共投入资金378万元,出动清理船只1450艘次,投入人力8830人次,清理搬迁网箱养殖组1472组,拆除违规吊养面积1270亩,清理障碍的航道、通道36750米,清理拆除违规定置作业50多座,长3200米,使湾内养殖环境大为改善,海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前年,我们又根据柘林湾内养殖布局情况,提出了逐步减少湾内网箱养殖密度,发展湾口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区的新思路,并开展了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试验。以*金航深海网箱养殖有限公司为实施单位,计划投资4110万元,用海面积42.04公顷,安装深海抗风浪网箱50组200个(养殖水体13万m3),并配套其他设施,开展养殖试验,用实际效果实施示范带动。至目前,已安装周长40米,网衣长8米的圆形双管浮式网箱6组24个,并投放苗种实施养殖试验。取得产量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比普遍浮筏式浅水网箱提高30%以上的好成绩。
三、重视服务配套建设,为网箱养殖业提供销售保障。
一是以“公司+基地+渔户”为主要模式,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和扶持*县之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龙发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及太平洋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等较大规模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积聚,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带动水产养殖业发展。二是建设*县粤东水产品物流中心。该项目是国家鼓励建设项目,经广东省计委批准立项。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规划,正投资兴建中。该物流中心的建成,将增强我市的水产品流通集散力,扩大辐射面,有效解决水产养殖“卖鱼难”问题。三是拓宽网箱养殖鱼类销售市场。目前我市拥有广东省仅有的2艘500吨级国际近洋活水产品运输船,主要与韩国、*、*等地进行贸易,年出口网箱养殖的优质鱼类近2000吨。
四、正视发展中问题,积极探索网箱养殖业新出路。
【关键词】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0 前言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岸线,南北跨度很大,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良好的国际贸易的形象,渔业经济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物质追求的不断提高,渔业行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渔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渔业产业经济结构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制约了我国渔业经济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1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渔业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渔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2005年至2015年,我国渔业产值持续增长。2015年有关渔业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83.76万吨,进出口总额66.2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93%和增长0.34%。其中进口量90.41万吨,达到19.91亿美元,出口量93.34万吨,达到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1.07%和19.77%。贸易顺差26.43亿元,增长5.18亿美元。可见,进出口贸易有较快增长,且总额稳定。
由于我国渔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廉价人力资源发展起来的,并且这些资源的支撑都是有限的,目前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都面临巨大挑战,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渔船经济效益下降、水污染日趋严重和水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使渔业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此外,我国渔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依托资源基础与市场优势,东部地区集聚了全国70%的渔业经济总产值和水产品总产量,渔业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受区域、技术、经济条件影响,渔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1 生态资源环境方面
首先,渔业资源衰退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由于对渔业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捕捞强度依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渔业资源利用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态,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其次,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虽然近年来针对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等方面采取了措施,但非法捕捞现象时有发生,缺乏资源和渔船管理方面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水域渔业资源出现“荒漠化”现象。第三,局部水域污染的加剧,给养殖业和育苗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1)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滩涂和近海域以及城郊区池塘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占,养殖区域缩小,发展潜力受限;(2)沿海水域环境污染严重,内陆水域不同程度的富氧化。导致水生物病害发生频率增高和死亡严重。
1.2 水产品加工及市场贸易方面,
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从数量方面看,我国水产品加工量不足总量的35%,原产品的直接贸易是主要的流通方式;从技术层面看,加工技术粗糙,处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高质量的加工产品少;从水产品养殖结构看,缺少养殖品种多样化、养殖方式落后和结构缺乏创新,名特优产品养殖较少,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时常导致主要产区不同程度的结构性产品过剩,致使渔业产品的价格下降,渔民增产不增收。
1.3 渔业产业结构方面
随着渔业经济发展“量”的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显出来。首先,从渔业经济总产值中各产业的比重来看,大部分是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创造的,而水产品深加工业的比例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其次,渔业品种层次开发不合理,第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第三,从生产组织来看,我国渔业集团作业较少,使渔业经济难以形成规模和合力。水产品进出口数量稳定,但是组织化程度较低,不适应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复杂的对外贸易形势。因此,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愈加艰难。
2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对策
2.1 改善渔业环境和生态环境
为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渔业法》;(2)利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对养殖水域、重要鱼类产卵场进行常规性监测,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并定期公布海洋渔业环境状况;(3)对渔业水域环境有影响的污染源要加强监管,防止发生污染事故;(4)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污染补偿制度。(5)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加快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2.2 优化渔业经济产业结构
在保证传统渔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大渔业工业及建筑业和渔业服务业及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力度,以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渔业第二、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此外,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利用。
2.3 因地制宜的制定渔业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渔业资源特点、生态环境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基础以及渔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适合不同区域的渔业经济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应降低近海捕捞强度,构筑水产品养殖、出口加工基地、海洋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扩大海水增养殖,特别要积极拓展远洋渔业;东北地区以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为先导,提高黑龙江和吉林淡水养殖水平;中部地区渔业生产以内陆水产养殖为主,协调好渔业经济发展、水产品数量、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的关系;西部地区,加大扶持优势渔业经济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技术以及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发展建设渔业基地。
2.4 改革渔业执法制度,加强渔业科学管理
渔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要自上而下有组织地开展。首先,实现渔业管理的领导,变“条块结合”为“条条”管理。牢固树立“大渔政”思想,实现渔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消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其次,科学合理地确定职能权限,做到权责一致。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手段。第四,要目标明循序渐进。渔业执法体制改革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改革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平.中国渔业经济持续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2-85.
[2]杨子江.渔业经济学思考之――渔业经济学与渔业管理学的关系[J].中国渔业经济,2005(2):14-18.
关键词:渔业经济 组织创新 提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05-01
所谓的组织创新,就是指以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采取合作社、公司、股份企业,协会等紧密的组织形式或采取和约联结(如订单、合同)、资产联结(定金、代销产品)、物权联结(如租赁、承包委托)等松散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家庭联合起来,整合为规模性经营集群。实现渔业产业连的延伸与扩展。形成规模优势、竞争优势、技术优势、垄断优势、无形资产优势。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用组织创新,将家庭经营组织起来,从根本上突破渔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当前需要突破五个误区。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破除“回老路”的误区
家庭经营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础,也是现代渔业建设的制度基础。要在稳定水面、滩涂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流转形式。促进渔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组织创新将分散家庭组织起来,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客观规律,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选择。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过去渔业生产力水平低,个体劳动对生产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将集体经营改为分散的家庭经营十分有效。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渔业资源竞争日益加剧。以及渔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加大,个体作用相对减弱,通过组织创新组织起来,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渔民对新组织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
2.市场需要新组织。随着市场对水产品的生产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品在国际市场遭遇绿色壁垒日益严重.家庭分散生产已很难和市场有效对接和参与激烈竞争。通过新机制组织起来是明智的选择。
3.从实践上看,将渔民用新组织组织起来,既有国内外成功范例,也是把握与时俱进的战略选择。
二、在组织上要破除“单一”的误区
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要沿着发展政府主导型捕捞专业渔民合作组织,推动渔区合作经济尤其是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政府渔业管理绩效的路径演进。对涉及海洋渔业生产上游与下游活动,应沿着市场主导型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路径演进。对海域养殖渔业可沿着建立在集体经济组织基础上的企业主导型(企业+养殖户)f作经济组织的路径演进。同时,创新组织还要把握住“三不论”原则:
1.不论采取何种组织方式。只要具备功能就行,即能把渔民组织起来,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接市场能力和经济效益,采取公司、协会,协作体、合作社、合伙制、股份制等任何组织形式都可以,都应鼓励其探索发展。
2.不论组织规模大小,能够增加效益就行,即区域上的不求所有人都进入组织,产业上可以捕捞、养殖或加工、销售、服务各种组合的形式,只要能够产生1+1大于2的效益。都可以先组织起来。
3.不论组织的紧密程度如何,只要群众认可就行,即只要渔民群众愿意参与,共负盈亏都可以实践。例如:可以采取“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紧密型组织。也可采取统一销售、统一加工、家庭分散生产的半紧密型组织或以合同订单,委托生产加工的松散型组织。
三、在工作方式上要破除“为组织而组织” 的误区
创新组织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1.创新组织必须有支撑该组织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必然没有生命力,不能促进渔民增收。也是长不了的。推进组织创新要把握“五求五不求”,即不求数量多,但求有生命力;不求参加人数多,但求群众真认可;不求规模大。但求效益高;不求环节全,但求真管用;不求起步猛,但求逐步强。
2.创新经济组织不能脱离渔区、渔民的需要,要推进创新组织将渔民组织起来,建立新经济组织。当前要围绕推进倍增发展,选择新经济组织的生存基础、生长基点,应注意解决渔业、渔村、发展渔民增收的瓶颈问题,当前重点是建设捕捞、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五大新经济组织”。
四、在工作思路要破除“否定过去”的误区
发展新经济组织,将渔民组织起来,不是重新洗牌,否定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
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改革的基石,也是现代渔业建设的制度基础,建立新经济组织,是要发挥家庭经营优势,克服劣势,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有效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并不是否定双层经营体制,回归到“大锅饭”的老路。同时,建立新经济组织,尽量规避从现有的企业、公司的饭碗中抢饭,要立足把渔业经济做大做强。
五、在工作措施上要破除“无所作为”的误区
1.积极引导。向广大渔民广泛宣传创新经济组织的必然性。必要性。向渔民讲清楚新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产生机制、运行方式等相关知识,让广大基层干部和渔民充分认识到创新经济组织能提高规模效率和竞争力的道理增强意识。创造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调动广大渔民参加合作社、公司、协会等新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认真借鉴。要认真总结推广一批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和热心为民、乐于奉献带动渔民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一方面对典型要给予大力扶持、指导、协调和服务,促进典型不断完善升级,形成实践探索、总结提升,再实践再提升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引导其他人员认真研究和借鉴典型的先进经验,让身边的事启发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等因素的限制,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比,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但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无疑都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发展条件。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87.5MW,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51.58万台,小型拖拉机1750.90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542.06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机具2880.56万部,农用灌溉柴油机924.92万台。按照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衡量标准,2009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8.8%,总体上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度时期[4];201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作业为主的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反映社会生产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又是反映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指标,研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有助于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为制定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理论方法、模型设置、数据来源
1.1理论方法国内外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测算方法有很多研究,主要方法有要素生产率法和有无项目比较法,要素生产率法包括偏要素生产率法和全要素生产率法,偏要素生产率是指农业产出与农业单要素投入的比率,如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科技生产率等;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农业产出与农业总要素投入的比率,主要方法有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程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的反映每单位农业要素投入会引起农业产出的变化量。本文利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农业机械投入产出弹性,然后通过下列公式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进行测算(公式略)
1.2模型设置为了计算农业机械投入产出弹性,研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模型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Value)代表农业经济作为因变量。影响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土地、资金和科技等。因此,选取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Lab)作为劳动力投入要素;选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Land)作为土地投入要素;选取财政支出中的支农支出(Cap)作为资金投入要素;选取农用机械总动力(Mec)、化肥施用量(Fer)作为科技投入要素。根据以上因变量和自变量建立下面的生产函数模型:(式略)、资金、机械、化肥的弹性系数,其含义为各要素每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变化百分率,ε则为随机扰动项。
1.3数据来源为了增大样本容量,得到更为准确估计结果,根据全面性、简洁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取1978~2009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1978~1989年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1990~2009年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由于没有2007、2008、2009年支农支出数据,用农林水事务支出代替;没有2003年至2009年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代替。同时为了增强数据的可比较性,利用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进行去除物价处理,这样就可以排除物价变动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2实证分析
2.1相关分析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愈加明显。农用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可以有效的反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可以全面的反应农业经济状况。分析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即分析农用机械总动力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了解不同阶段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作用。用Eviews5.0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99,说明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验证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得到相关图(图略)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的变化趋势相同,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这说明有必要就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进行分析研究。
2.2生产函数分析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支农支出、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五种要素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情况,进一步研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原模型分析结果(表略)。对模型进行如下检验:首先是统计检验,模型的R-squared为0.992120,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可以通过拟合优度的检验,方程的F值为654.7132,P值为0说明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变量Lab和Mec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没有通过检验。其次是计量经济检验,自变量两两之间进行相关图的分析,结果表明Cap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对模型进行怀特检验,p值是0.224745,说明承认模型存在异方差,犯错的概率是22%,所以模型存在异方差。模型的DW值0.825867,说明模型存在序列相关。分别用去除Cap、加权处理和二阶差分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最后得到实证分析结果(表略),通过生产函数可以得出劳动力投入产出弹性、土地投入产出弹性、机械投入产出弹性、化肥投入产出弹性分别为-0.74、0.15、1.13、0.78。
2.3农业机械化贡献率测算对数据进行去除物价处理之后,基期(1978年)农业产出1395.6亿元,报告期(2009年)农业产出60542.6亿元;基期(1978年)农业机械投入11750.0万千瓦,报告期(2009年)农业机械投入87496.1万千瓦。1978年至2009年共32年。根据公式(1)、(2)、(3)、(4)分别可以计算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32.44%,农用机械总动力年均增长速度为20.15%,农用机械总动力相对增长率为15.21%,通过生产函数分析得到农业机械投入产出弹性为1.13,进而测算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为17.19%。
2.4结果分析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9,并且是正相关关系。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农业产出增加和农业经济发展。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增加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减少0.74%,劳动力要素投入的增加不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相反还会抑制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会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0.15%,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会对农业经济产生促进作用。我国现有的耕地在逐年减少,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必须保护耕地。农用机械总动力增加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1.13%,机械要素投入产出弹性为正说明我国具备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即农业机械投入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投入产出弹性最大说明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相比,农业机械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最显著的。化肥施用量增加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0.78%,在短期化肥的合理使用对增加农业产出作用明显,在长期化肥过度使用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长远来看靠化肥要素投入的增加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
1.1区位优势
乐东县交通方便,海南西线高速公路和西环铁路贯穿西北,海榆中线公路穿越东南,是运销农副产品的胜地。全县土地面积2765.5km2,海岸线长达62.65km,总人口51.61万人,有黎、苗、汉等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65%,其中农业人口37.39万人,非农业人口14.22万人,劳动力20万人[1]。全县辖11个镇,县境内有7个国营农场,1个省属国营尖峰岭林业公司,1个国营莺歌海盐场等单位。尖峰岭为国家原始森林公园,现有保护最好、国内面积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
1.2资源优势
乐东县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000~1800mm,常年气温23~26℃,年日照时数达2100~2600h,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全县可利用开发的土地28.78万hm2,其中宜农地6.36万hm2,宜胶地5.81万hm2,宜热作地3.14万hm2,宜林地11.96万hm2,宜牧地0.90万hm2,可利用滩涂0.43万hm2,淡养水面0.21万hm2。全县耕地总资源5.35万hm2,常年耕地面积3.09万hm2,其中水旱田1.73万hm2,旱地1.36万hm2。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发展县域特色农业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2]。
1.3基础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乐东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积极组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农业经济。2010年该县被批准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年农业生产总值达36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3.66亿元,加快了该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促使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措施
2.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1.1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根据往年粮食单产和品质偏差的状况,把发展重点转移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质高效上来,减少常规品种种植面积,扩大杂优稻和其他优质高产品种的生产面积。抓好南繁制种工作,不仅可为县内外生产供应大批优良种子,而且大幅提高乐东县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全年建立南繁制种基地面积3333.33hm2,其中水稻制种面积2866.67hm2,玉米制种面积466.67hm2,生产高产优质稻种子1.3万t、玉米高产优质种子4200t。全县年种植优质稻1.33万hm2,总产量10万t,产值6.2亿元;种植优质玉米0.33万hm2,总产量3万t,产值1.3亿元。推进粮食生产向高效、优质和优价方向转移。
2.1.2调整瓜果菜生产结构,推出乐东县农业品牌。根据乐东县实际情况和市场要求,着重打好名特优、季节差、无公害3个品牌。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准确把握各品种最佳上市时间,发展名特优品种,如豆类的四季豆、夏宝豆;菜用津春4号黄瓜、琼1号苦瓜;鲜食无籽西瓜、小型西瓜、台湾蜜瓜状元、蜜世界、新疆哈密瓜金皇后、西域3号等大批优良品种。树立无公害意识,禁止在生产区域乱扔垃圾、生活废弃物等污染源。产地选择在远离城镇、工厂和乡村的区域,避免工业“三废”污染,禁止生产上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大量化肥,执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抓好九所镇熟田洋、利国镇荷秦洋和佛罗镇腰果场等3个无公害瓜果菜面积共5666.67hm2的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地环境质量,扩大无公害生产面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乐东县山区各镇是瓜果菜生产新区域,其产品病虫害少、高产优质,生产布局上必将逐步向其倾斜,逐年扩大其瓜果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无公害瓜果菜生产。此外,着重推出具有乐东县特色的农业品牌,如大棚哈密瓜、无籽西瓜和豇豆等。全县年种植瓜菜2万hm2,总产量52.5万t,产值15.8亿元。
2.1.3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发展蓝色农业经济。大力发展深海捕捞和近海养殖。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民间集资造船,加快渔船网具更新改造,新造大吨位渔船,优化作业结构,做到一船兼多业[3]。主要经济鱼类:海水鱼有红鱼、石斑鱼、真鲷、黄鲷、海鲶、海鳗、西刀、黄泽、鲱鲤等逾30种;淡水鱼有鲤鱼、草鱼、鲢鱼、罗非鱼、越南鱼、福寿鱼、塘虱、黄鳝等;甲壳类有斑节虾(角虾)、对虾、白虾、九虾、青蟹等,贝类有牡蛎、文蛤等,头足类有鱿鱼、墨鱼、章鱼等。此外,还有海马、海参、海螺、海龟等名贵海洋药物品种。自6月开始,每年实行2~3个月的伏季休渔,以增加鱼虾繁殖量,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高位池养虾,抓好低位池的更新改造。科学规划,选择优良品种如福寿鱼、鲢鱼、罗非鱼、越南鱼、唐虱、黄鳝、鲤鱼、鳗鱼、草鱼等,搞好淡水养殖,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渔农经济收入,振兴蓝色农业经济。
2.1.4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千家镇、抱由镇、大安镇等乡镇的养牛养羊业和全县家庭圈养猪兔等业的发展,发动农民群众,大力发展鸡、鹅、鸭、猫、鸽子等养殖业,增加畜禽出栏量。乐东县的畜牧业种类:兽类有水牛、黄牛、猪、羊、狗、猫、家兔等;禽类有鸡、鹅、鸭、鸽等;虫类有蜜蜂等,还有多种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共128种。
2.1.5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创办高效种养项目及农副产品运销、包装、保鲜、加工等,建立香蕉、芒果、椰子、竹笋、槟榔等农产品加工厂,建设瓜果菜冷冻贮藏库、橡胶初加工厂和植物榨油厂、竹箩筐纺编织厂等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采取洋土结合的方法,实行内引外联的合资、独资等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
2.2大力生产热带优质名果,提高农业产值
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优质名果生产,组织举办热带水果生产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赠送科技图书,进行技术咨询和实地操作示范,培养热带优质名果生产能手,大力推广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芒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热带优质名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种、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铺设喷带灌溉设施、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培土、综合防治病虫害、果实套袋和科学采收等一系列综合丰产技术。加强治安管理和产前、产中、产后工作,做好产品畅销服务,提高产值。全年种植香蕉8000hm2,总产量30t,产值9亿元;种植芒果4000hm2,总产量4.5万t,产值2亿元。
2.3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乐东县农村沼气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推广“猪—沼—果”生态能源高效示范技术,每年举办6期农村沼气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达3000人次。年建造沼气池2000口,配套建造户厕和猪圈各2000个,养猪6000头,种果666.67hm2,充分利用农村能源造福乐东县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为循环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全县年种植面积达1.07万hm2的热作橡胶生产采取提高割胶技术、压青、合理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使橡胶生势强壮,产量和产值相应提高,为中国的现代化国防事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保持物种多样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4-5]。封山育林,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保证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建成有效灌溉面积2.65万hm2,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形成田、林、鸟、路的生态农业新局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4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提高生产效益
设施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因此必须加强设施农业建设。一是推广设施无公害瓜菜节本增效微喷、滴灌与作物喷带灌溉施肥等节水肥技术,保持水土,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发展大棚种植瓜菜特别是哈密瓜产业,年种植2333.33hm2,总产量12.3万t,产值4.92亿元。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产值。三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全县建成蓄水工程109宗,其中大型1宗,中型7宗,小型78宗,山塘23宗,总库容4.88亿m3。通过争取上级拨款、集资,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搞好大中型水库和江河湖泊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存在的问题
乐东县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产品包装不规范和培育品牌不尽人意,尚未能更好地适应买方市场。二是产销衔接体系有待完善。三是农业投入资金缺乏,靠资金拉动农业增长的力度不大。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抵御旱涝等灾害的能力尚弱。五是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尚处于低水平,生产结构还需要合理调整[6]。六是渔船深海作业乏力,海洋经济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七是山区贫困面大,扶贫任务繁重,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4发展规划
4.1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依法治农目前,在建立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基础上,再建立乡镇农业行政执法站,加强县、乡两级农业乡镇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为三农服务。依法保护耕地、水利设施和森林资源;依法管理水资源、海洋资源。加强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
4.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4.2.1举办农业技术大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充分调动全县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年举办农技培训班80期,培训镇农、村干部和农民超过12000人次。编印发《早、晚造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0000份、《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0000份、《今冬明春瓜果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5000份和《各种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15000份,并全部发放到各镇。采取技术讲座、赠送科技图书、专家咨询、释疑与解决难题和现场技术操作示范等学教结合的教育培训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培训。组织编印发《乐东农技推广》这一农业科技刊物,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在乐东县的推广应用。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品采收、包装、保鲜等,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手中,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4.2.2切实加强农业科技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村3级农技推广机构,即县设有1个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各个镇设有1个农业服务中心,每个村设有1个农技推广服务小组,形成县、乡(镇)、村3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大批农业科技骨干,健全科技体系,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通过转变职能,发挥技术优势,实行技术承包,创办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用科技武装农民群众头脑而发展生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4.2.3抓好早、晚造粮食生产工作。抓好全县全年2.67万hm2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工作,大力推广使用化学除草、配方施肥、旱育稀植、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特别是山区农民群众利用坡园地、空闲地种植番薯、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扩大粮食生产面积,抓好农田整治,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排灌条件,夺取粮食大丰收。
4.2.4加强香蕉生产管理。认真抓好全县8000hm2香蕉生产管理,提高香蕉产量品质。推广香蕉喷带灌溉、施肥、抹花、断蕾、疏果、套袋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推广田头保鲜和改进采收与包装技术,提高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使香蕉产品不仅远销北方等大中城市,而且能打入中国港澳市场及日本、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增创外汇,提高生产效益。
4.2.5加快发展反季节无公害瓜菜生产。根据乐东县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做好冬春瓜菜生产准备,生产面积扩大至1.33万hm2。一是抓好种植期调整。争取最佳上市时间,避免与广东、广西等省区的瓜菜上市时间相同,争取市场份额。二是调整品种结构。扩大优质品种如赣豆、四季豆、夏宝豆、无籽西瓜、小型西瓜、菜用瓜(琼1号苦瓜、津春4号青瓜)、椒类(湘5、湘9)、茄类(长紫茄)等种植面积。三是抓好无公害瓜菜生产。抓好巩固佛罗镇腰果场、九所镇熟田洋和利国镇荷秦田洋等共5666.67hm2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瓜果菜生产规模。禁止在生产区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大量化肥,禁止向生产区域倾倒垃圾和生活废弃物,避免工业三废等污染源,创造乐东县无公害瓜菜品牌,发挥乐东县反季节无公害瓜菜的最大效益。
4.2.6大力推广果树优良品种。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特别是山区的农民群众调整优化果树品种结构,扩大推广巴西蕉组培面积5333.33hm2、台农芒面积3333.33hm2、杞子笑荔枝面积800hm2、储良龙眼面积533.33hm2等,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4.2.7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金钱树、兰花和槟榔市场前景广阔,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门路。乐东县光、热资源丰富,是发展热带金钱树、兰花和槟榔的胜地,兰花喜阴凉,应将培育兰花和种植槟榔相结合,在大龄槟榔树下培育兰花是科学之举。因此,应积极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热带金钱树、兰花和槟榔等经济作物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2.8抓好畜牧业生产。按照围绕市场、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总体思想,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抓好山区养牛、养羊和沿海地区的养猪工作。引进优良种源,改善本地传统品种,抓好畜禽无公害生产。预防控制禽流感等病害,生产优质产品,保障人们健康安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4.2.9积极发展渔业产业,搞活蓝色农业经济。全面推广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研究解决高位池养虾中出现的抗生素超标问题,养殖龙虾、对虾、白虾和草虾等,使高位池生产的虾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改造更新渔船网具和低位养虾池,增强深海捕捞和近海养殖能力。继续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和“海养海捕,淡养淡捕”的原则,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4.3拓宽流通渠道,搞好流通服务
县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有关人员到北方等地考察外地市场,寻找订单,请外地客商到乐东县来,选优订购农产品。二是广开流通渠道。扶持瓜菜协会、香蕉协会、芒果协会等民间组织与流通,引导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进入流通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乐东县农副产品畅销。三是积极参与冬交会、全国农业博览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了解市场信息,宣传乐东县农产品。四是充分发挥利国镇农贸市场、大地公司批发调拨市场和佛罗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作用,新建抱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乐东县农民销售大批量的优质农副产品提供良好的集散地。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岛内需求,而且远销北方等大中城市,乃至中国港澳市场及日本、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增创外汇,全面提高乐东县县域特色农业经济效益。
摘 要: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将深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农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意见,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9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变革,而如何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农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提升r民的收益。
1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及特征
1.1 农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农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调。自1978年以来,到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从80%下调到60%[1]。据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结构总共经历了3次较大调整,第1次是1978―1985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的中心转移到经济上,引发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渔业在1978年仅占我国农业弄产值的2%,是所有农业内部部门中比重最小的,而2002年,渔业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竟然提高到16%。而种植业在1978年占据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77%,经过10a的发展,种植业下降了将近10%。牧业在1986年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曾一度由17%上升到25%,成为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2的部门。20世纪90年代,我国受第4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农业结构的比重迅速的下降,到了2002年前后,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乎下降到50%。
1.2 农业经济增长的特征
种植业始终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遥遥领先,因此加强种植业的收益,是增强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提高种植收益。例如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1990年我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78.002万hm2,粮食作物占总量的20%,到了2007年末,我国粮食作物提高了200万t的产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2]。此外,加强经济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也能优化农业结构,具有资源优势的经济作物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近年来,林果业基地的建成,也为农业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加大林果业资金投入,能够带动许多领域的发展,例如以葡萄可以酿酒,也可以做成林果产品,通过不断地扩展特色农业的框架,我国农业经济越发的多元化,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并远销海外。依靠特色林果业的迅猛发展,使农业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2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农业外部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在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当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而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到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在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在经济总量中逐年下降,这是社会转型对农业外部结构的影响,也深刻的影响到农业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高度商业化的农业经济成为未来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方向。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下降,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要求相关研究人员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并以农业经济增长为目标,对农业外部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3]。此外,还要注意,劳动力会一次在一、二、三产业之间转移,因此合理化的转型,也是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问题,操之过急会引起农业结构的畸形发展,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种植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占有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牧业、渔业、林业。农林渔牧总产值结构组成了农业内部结构,因此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指通过调整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依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虽然经过多次大幅度的调整,但种植业依旧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而林业虽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却始终在农业生产总值的3%的比重徘徊,这说明我国许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国土幅原广阔,南北之间的气候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发挥本地环境条件的优势,从而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到合适的比重,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总体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可以将农作物归类为3类作物,第1类是粮食作物,如谷物、豆类。第2类是园艺花卉作物,第3类是经济作物、如瓜果、蔬菜、棉花、油料。可以适当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转而增长粮食作物的生产率,不仅能够发挥既经济作物的高回报率,还保证了本地粮食的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4]。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
通过农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可以知道我国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因此我国农业调整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优化我国农业结构,可以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入手,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畅销的优良品种的种植,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扩大适销品种的种植,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
3.2 正确发挥农场行政部门的作用
农业行政部门要发挥本身的优势,从宏观角度入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例如针对个体农户提供信息资源,作为中介组织沟通农户与本地市场的交流,完善农业管理体系,都是提高本地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中,农业行政部门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只能作为市场经济的辅助,给农户与市场架起沟通的桥梁,亦或是给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转变农场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些方式,进行间接的调控,其目的在于为本地农户服务,实现本地农业经济的增长[5]。
3.3 大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
农产品深加工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助力因素,也是拉动本地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农业结构不是一个平面的比例结构,是一个由市场供求关系操控的产业链条,因此大力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够帮助农业结构良性发展,引导本地经济朝着深度和广度方面调整。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探讨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使农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并为当地的农户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122-130.
[2]苏洋,马惠兰,李凤.新疆农牧业碳排放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4(5):1047-1054.
[3]邵一珊,李豫新.新疆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协整理论与VAR模型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13.
[4]李云龙.海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7501-7502,7540.
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我国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强力推行循环经济。
2、农业生产现状迫使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与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上述问题如不尽快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尽快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3、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们的农业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追赶国际经济发展领先水平,我们必须在推行循环经济上下大功夫、苦功夫。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更应强力推行循环经济。
4、农业的自身特点推动我们必须推行循环经济第一,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二,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第三,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如此,我们更应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
循环经济作为生态保护型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
1、要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农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
2、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
三、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应坚持并灵活运用“4R”原则
1、减量化(Reduce)原则农业上应用减量化原则最科学、灵活的方法就是“九节一减”:(一)节地。选用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生产同样重量的农产品,土地可大大减少;推行间(套)立体栽培先进技术等,提高复种指数。(二)节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实用节水技术。(三)节种。种子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种子,农民科学用种如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和农作物营养土(钵)育苗小苗移栽等先进技术。(四)节肥。科学施肥,推介生态有机肥,递减化肥用量。(五)节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禁生产与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用药,大力推广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办法,大力发展沼气,用沼液代替农药,运用生态良性循环办法来吸引和繁殖各种鸟类,防治病虫害,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六)节电。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的节电技术、设备、产品、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节约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七)节油。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中推行节油技术。(八)节柴(煤)。推广先进实用的省柴灶和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屑。竹屑废料加工的清洁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煤技术。(九)节粮。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畜牧提高养殖业的肉料比,节约粮食。(十)减人。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
2、再利用(Reuse)原则坚持并灵活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须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
3、再循环(RecyCle)原则运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微生物资源,可以缓解能源与环保的矛盾。
4、再思考(Rethink)原则运用再思考原则,就是要着力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四、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综合生态农业是困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自主)”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三大效益的统一。它既是农、林、牧、副、渔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
2、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有机农业在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上较彻底,发展有机产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基本一致,可跨越式地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应全力推动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
五、保障措施
1、制定相关法律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同时要制订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多种具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特别是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市场化之路的循环模式。对现已开发出来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加以改进、推广,尽快摸索出农产品反复加工、深加工的模式与技术;还要加大对白色农业的研究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发微生物资源。
纵观我国的历史发展情况,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内容非常少,相关的文献资料也是非常有限。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的舞台上没有任何的地位而言,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农业人口的占比越来越少,农业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少。但是,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社会福利做的相对比较健全,人民享受的福利越来越好,这样一来,即使农民每年的农业收成不好,政府可以给予相关补助,以此来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不管政府的福利做的再好再完善,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明白农业是当前经济产业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世界上很多的发展国家一样,我国应该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的国家并不够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把大部分的金融资源用来帮助发展其它的产业,让其它的产业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认为只要其它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好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反而可以弥补农业经济发展这一块的不足,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过程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其次,通过引用以前的研究资料,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做出详细的研究,在研究之中力求新成果,不同的领域多多少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作出过研究,并且有相关的数据资料,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些研究的资料,借鉴这些资料,并把他们运用到我们的研究之中去。从当今的情况来看,由于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工作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和站立的角度大不相同,所以,得出的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结论也不相同。
2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分析
2.1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运用明确指标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如何全方面的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作出分析,首先相关的研究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标准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这是研究最基础的一步。种植业、水产类渔业、林木类、其它副业等组成了我国的农业,我国每年的农业生产产值情况都可以通过这些产业的产值情况来体现。因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收支和生活水平状况。做好这些指标之后,我们再以金融指标为依据,这里的金融参考指标指的是农村的金融,通过这样参考的办法,方便我们清楚的明白农村资金的流动状况。明白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动情况如何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指标的选择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信用贷款业,另外就是农村企业贷款金融业。我们选择这两种数据的依据原因是,这两种数据都来源于农村,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农村发展状态。从这两种指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且它一般不会受到范围限制,在广大的范围之内都可以通用。由于它的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很多的农民会普遍的选择用它们来维持经济生活,通过农民选择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2)借用数据知识和建立模型原理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数据相比较其它的数据来源来说更加可靠和真实,还具有说服力。如此一来,我们在分析最近几年数据资源的时候可以列举出种植业、水产类、其它副业的产值数据情况,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之间的数据关系,引用这些数据创建一个包含横纵两个方向的数据模型,通过纵向和横向上面的变化数据,相关研究人员观察横向和纵向的线路走势图,从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今后的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做出估测。
2.2以动态为出发点,分析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
以动态的角度为出发点,在探索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上面,时间轴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方便的分析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动态分析的过程之中,我们对时间轴加以利用,如此一来,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明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在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之中,把相关的全部数据进行整合,再通过检验得到初步结论,比如说,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之内,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是怎样的关系,在其它的时间之内,两者之间会发生怎么样的情况和变化。从这里面我们或许可以明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基本规律,从而探索今后的金融发展情况。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运用函数的方法来探索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基于静态角度方面的探索分析,借用模型研究的原理,把模型研究和函数原理研究相互结合,通过这样的办法,研究人员可以清楚的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增长还处在发展阶段,同样,农村金融发展也是发展阶段,因此,研究人员在探索农业经济和农村的金融发展期间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的种植业、水产类渔业、其它副业等还是发展阶段,但是这些产业的生产情况要远远比预期的生产情况高。相关的研究人员在探索农业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金融发展的过程之中,研究者深刻的认识到了经济和金融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就是发展现代金融,即现代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动态分析之中可以了解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依靠农村金融的发展,农业经济的提高需要农村信贷的帮助,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需要高度重视农村非农行业的金融服务。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