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第1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课堂教学重要性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部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上,不宜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刻意地以不追求系统的、完整的语法知识作为淡化语法知识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语文的实践能力是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撑的。至此,文章将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出探讨。

二、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语法知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阅读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在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之中,阅读能力是最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缺乏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学生任何一方面能力都是缘木求鱼的表现。认真对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索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规律。文言文的教学始终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文章,若教师在此时能够灌输给学生一定的语法知识,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醉翁亭记》中“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与第二个“乐”,在不具备“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两个“乐”字各是什么意思的,如果学生了解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则可以很快地理解:“乐其乐”是一个动宾短语,第一个“乐”是动词,意思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名词,意思是“乐趣”。又如,在文章《春》中“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通过对这个“闹”字进行语法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其既有形容词“热闹”的意思,同时也有动词“闹腾”的意味,一个“闹”字体现了两种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2.语法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因为在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时候,所学课程的知识都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在书面上表达出来,所以说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重要基础,语文知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甚至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个人发展。倘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过于“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逻辑性更强的文字,例如人物速写、科技论文、议论文等,就可能出现读不懂,无从下手的现象,从而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因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国初中语文语法的教学现状

由于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这一观点,导致初中生缺乏对于语法的基本认识,很多初中生在写篇作文都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的情况下依旧认为语文语法是枯燥乏味的。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语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无法进行良好的把握。部分严重缺乏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还可能出现无法捕捉阅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时常常出病句、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等现象。这些都是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体现。

四、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时,先要确定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要确定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课标》附录三就是初中阶段的语法要点,但这个要点描述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框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丰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课文或是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

2.教学原则

教师要始终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感性的阅读材料中汲取知识,再从这些知识中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以求实现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过程。这样做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

将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化作较为生动、易于接受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历史上、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典型语言现象去吸引学生,让其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语法知识以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五、结语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主观上重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汉语语法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海英.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浅见\[J\].中华活页文选,2010,(08).

\[2\]金碧瑶.浅析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第2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英语文化;课堂互动;生活化教学;英语书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49-01

一、理解英语文化,了解学习英语的意义

学生们都清楚什么是汉语文化,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为汉语的文化传播感到骄傲,这便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有了这份文化的认同,你才能从内心里去接受它,同样的理解,英语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文化,同样地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我们学习英语,在于便利沟通交流,便于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沟通,在学习Culture一课中,便很好的讲述了文化的一种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英语文化的教育,没有清楚地将英语文化进行识别,很多学生一开始便抵触高中英语的学习,觉得这是西方的语言,没有必要进行认真学习,这就是思想的误解,目光的短浅,殊不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社会会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而高中是学习英语的最好的黄金时间,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学生的学习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课堂上我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在介绍本国以及国外的运动员入场的时候,都会用双语进行介绍,这便是一种尊重西方文化的表现,而作为奥运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幽默的用中文说句“谢谢你们”,这也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认同。我相信,只有将英语文化认同移植于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去,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高中英语教学。

二、课堂英语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学习英语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学习英语我们的基础很薄弱,它们都是语言类的学科,所以,注定需要多进行师生互动交流。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在学习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我通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我只负责引导。Question 1:In the 21st century people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more and more, and why?Lihua: Because English is now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 used to communicat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Language。Question 2:Since English so important, as a student, 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Zhangwei: Communicate in English more, read more English books。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用英语进行对话,经常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对话,培养学生主动用英语交流的意识,慢慢的就会培养这样的习惯,英语对话由简单到复杂,我会利用课前三分钟,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例如:I am Guoxiao, I have a bright and cheerful disposition, like making friends, also like reading, every day I feel very happy。我经常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简单的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主动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慢慢的培养英语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交流,了解西方的先进文化。

三、推荐学生多看英语书籍影视,提高英语文化欣赏能力

高中英语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很大,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多推荐学生阅读英语课本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同时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的欣赏能力,我们都习惯于用中国的四大名著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加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同感,同样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可以推荐一些英语名著,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爱好,例如,《 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里面有一句很出名的句子,提炼出来作为座右铭,Person's life should be spent like this: when he was looking back not regret due to idle away one's time, don't shame for mediocre. 要求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有例如影视作品《Forrest Gump》,学生便会记得他妈妈告诉他的一句人生教诲,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通过课外课本的阅读和影视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可。将这种潜移默化的认可带到学习中来,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我们只有在思想上接受西方文化,才能自觉地接受高中英语的教学,学生也有兴趣进行英语知识探索。课堂上面我让学生勇敢地分享自己所看到的优秀英语书籍,例如《飘》,《美丽人生》,《风雨哈佛路》等等,了解西方的文化,去感受它的魅力,对高中英语教学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47-02

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最紧缺、最重要,在我国各个领域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人才的人文素养方面,高等院校的语文教育培养与复合型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中的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的实际情况

1.依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前的培养模式,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记,培养课堂气氛十分低沉,学生缺少W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往往学习是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而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语文知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学生应占有主动位置,但这种过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但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内容和模式缺少创新。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形式也是采用以前的形式。在这样的实际状况下,语文教材内容始终都没有更新,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出现厌烦情绪。究其根本在于,我国语文培养观念过于落后,大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庞大、丰富的培养体系,涵盖很大的范围,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充分发挥这些作品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培养中,教材内容和培养形式都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严重影响了高等语文教育培养质量。同时,再加上陈旧的培养体系,教师创新力度较低,阻碍了我国高等语文教育培养的发展,对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3.不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似乎这个口号伴随着我们学习的各个时期,到了大学却没有这种感觉。大学的语文教育更多注重听、说、读、写,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文学类型的学科,在学生将来的实践中,它牵扯到很多方面,如人性、处世和文学等等,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语文教育培养中主要一部分。若是单纯地开展语文实践教育,或者只是进行人性和道德方面的语文教育,其实都只是片面地解读语文教育。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中依然采用以前的培养模式,即前面所讲的听、说、读、写,这种僵化的思想严重制约着大学语文教育培养水平的提高。我国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有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在平常培养中,更加注重研究和探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而带领学生更好地品读和学习。

二、复合型人才的概念与特征

1.复合型人才的概念。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不但是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具有其他方面的技能。从“复合”一词表面上来理解,就是至少由两者组合而成,复合型人才就是至少有两个专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一方面指的是多种专业的复合,另一方面指的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

2.复合型人才的特征。(1)交融多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形成能力,但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各个学科的能力,而是各学科能力互相取长补短,并在拥有多种能力的前提下形成一种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发展这些能力。(2)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就是融合各个学科知识下而超越自身原来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能够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法。

三、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普遍缺少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我们将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称为复合型人才。之所以将复合型人才称之为“复合”,其指的是具有两种以上专业或者学科知识的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被应用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中,担负着很多工作任务。复合型人才具有如下两点特征:第一,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灵活应用,不但能累积自身的知识,而且能相互融合各知识,形成一种全新的利用体系;第二,他们能够灵活应用自身的知识,在灵活应用的同时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并快速、完善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学科对比来讲,语文是一门相对有些特殊的学科,其他学科想要顺利开展,就必须依赖于语文学科。在语文这门学科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历史、地理、区域文化等等专业知识,也正是包含了这么多的专业知识,使语文这门学科更加丰富有趣,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很多理科生都不重视学习语文,他们认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中不会用到语文知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语文得以普遍应用。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这是一名复合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在与其他沟通和交流中,我们利用的就是自身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还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他科目。各学科的内容都是交叉的,语文课程中的逻辑思维也能够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在培养中应针对性地结合这一特点,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不断丰富。

四、语文教育培养中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文素质的方式

1.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涵盖了很广泛的范围,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必须要了解一些文学知识,这既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是表现自身人格修养的前提。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表现了一个人的层次和能力,因此掌握大学语文知识尤为关键。在大学语文课本中,包括很多内容,如散文、诗词、名著等等,综合对比来讲,我国大学语文课本有很多种版本,但其内容都是一样的,涉及了很大的范围。毕竟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无限的语文知识显然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想要在有限的培养时间里讲清楚各项语文知识点,就需要抓住重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语文培养效果。

2.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格魅力。对于人格的定义很广泛,领域不同,其定义也有所不同。在人文方面上,指的就是人性的意识。在教育培养领域中,人们经常在平常生活中的言行来体现出个人的修养和素质。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格发展一共包括三个阶段,即依附人格阶段、独立人格阶段、自由人格阶段。大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教育,其心智和年龄都已经趋向于成熟,应该处于独立人格阶段,但不能说所有大学生都已经完全独立,很多大学生还处于不完全独立与完全独立的中间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唯有对大学生进行了真正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逐渐走向成熟,进而走向更加自由的人格。

3.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1)言行方面。人的言行体现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我国有大量的优秀人才,每个人才都拥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大学是磨炼人文素质的关键时期,想要真正地磨炼人文素质,既需要生活的锤炼,也需要时间的积淀,在大学语文教育培养过程中寻找有关于人文素质的真谛,唯有做到这样,才能在言行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2)内涵修养。在外在的肢体中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修养,因此,唯有内涵崇高,外在肢体语言才能优美,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好好学习语文知识。大学语文中文化底蕴丰富,既汇集了国内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了很多东方和西方优秀作品。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培养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意义重大,尤其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影响重大。

4.利用“培养建模”立体化体现出语文内部结构。“培养建模”不但是在理科知识教育培养中体现,而且在语文教育培养中也可以使用建模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语文能力,这是大学阶段语文的基础,灵活、准确地应用语文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建模可以让我们以科学的角度对语文培养的本质进行理解,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立体化的视角能够对现状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五、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等语文教育培养越发成熟,大学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高等教育培养中实施了多年,由于在执行中受到影响,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总体上仍然让很多大学生受益。因此,在日后的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中,应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以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立敏.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

[2] 赵长慧,王进,王平.现实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技巧琐谈[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3] 郝海振,白子良.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文学教育(中),2014,(3).

[4] 屈吩埃解焱陆,张劲松.基于发音特征的发音偏误趋势检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5] 史华娜.以读写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第4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一、亲子阅读相关研究概述

1.亲子阅读活动的价值研究

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训练、读写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辛妮切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儿童的词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国内学者在探究亲子阅读活动过程后也提出了亲子阅读活动的价值。赵琳指出,家庭间开展亲子阅读能够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度,并且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2.亲子阅读活动的环境营造研究

营造亲子阅读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西方有学者分析指出家庭中拥有书籍的数量与儿童阅读能力呈正相关的关系,儿童获得书籍的数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阅读能力。国内学者赵琳在分析了亲子阅读与孩子自信心培养的关系以后提出:随着家庭藏书量的上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都会不断上升。

3.亲子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

国外学者依兰妮等对亲子阅读展开实证研究后指出,参与亲子阅读的家长角色有:描述者、任务定向者、理解者三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扮演描述角色的家长对子女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扮演任务定向角色的家长,能培养出子女较高的审美能力,扮演理解角色的家长,在阅读过程中会提升子女的理解能力。国内学者徐学珍提出:亲子阅读过程应当遵循的方法有朗读感受法、故事表演法、创编情节法等,不同方法的应用场景存在差异。

二、亲子阅读现状分析

1.家长方面的问题

家长在选择阅读资料的时候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观性选择,把自己认为“好”的买回家,忽视孩子本身的阅读兴趣和爱好;二是盲目随便选择,不能真正考虑到书籍本身的价值是否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三是功利性选择。家长常常选择一些经典的书籍让孩子阅读,但是并没有过多去关注孩子有无兴趣;四是家长忽略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五是家长指导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

2.孩子存在的问题

一是小学生难以面对外界诱惑,无法安心阅读。如今,人们获取知识已经不是单一地通过书本,电子阅读成为新宠。电子阅读存在双面性,在方便学生快捷获取知识的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也会对其眼睛造成严重损伤。此外,因为电子画面所描绘的事物非常具体,使得孩子的想象能力受到禁锢,导致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难以提升;二是孩子缺少静心阅读的时间。当前小学生压力太大,作业任务繁多,大部分孩子都是喜爱读书的,但是统计表明他们没有时间去阅读。

三、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1.家长方面的策略

首先针对家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的问题。在筛选阅读资料的时候必须谨慎,必须筛选出符合子女口味的资料,这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针对家长忽略家庭阅读环境营造的问题,应该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营造。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和合适的阅读材料,同时做好孩子的阅读榜样,有爱书的家长才有乐读的孩子;家长要为亲子阅读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孩子才能更加乐于与父母交流沟通。最后针对家长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指导的问题。家长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使活动成为创造性活动,提升孩子对阅读的认可度;要尽可能选择灵活多变的培养方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要注意提升孩子的理解力与思考力,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

2.孩子方面的策略

一是针对孩子难以面对外界诱惑,无法安心阅读的问题。孩子独立阅读能力差,亲子阅读过程中更多的是靠父母的引导;二是针对孩子缺乏静心阅读时间的问题。为了保障孩子最基本的阅读时间,学校教师应该进行积极配合和引导。

通过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孩子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会大幅提升,还会养成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亲子阅读不仅能让孩子享受阅读,还能增添他们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光华. 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J]. 理论观察,2009,(2):118―119.

第5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可学生习惯了“赶牛”式学习,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给语文教学带来许多的无奈。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开展的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开放、研究的优点,恰好可以改变语文教学的困境,给语文学习注入无穷的活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这是积极的学习,是一种大语文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启发,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学习了《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氓》,组织学生对边塞诗、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诗进行研究。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文言文知识,识记了很多名篇名句,大大提高了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但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把课堂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生活中,每个人每天要说不少的话,要听不少的话,引导学生怎么说好话,怎么听懂话。又比如,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对联、广告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

第6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文化教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15-01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学

(一)法语语音教学

在语音方面,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法语的学生,让他光知道口形、舌位、规则和特例显然是不够的。他会觉得无比枯燥乏味而且难以把握。而单词的文化渊源则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法语中,字母s 在词末一般不发音。但在terminus一词中,词尾的s 不同于寻常的发音规则,要发[s]音。这个词在课文中没有注音,如果教师光机械地告诉学生这个词就是个特例,就得这么念,学生就会难以接受,或感觉不容易记住,甚至产生法语单词发音规则混乱、无法掌握的泄气想法。而只要教师一解释这个词的文化渊源:它是个从英语来的外来词,才造成了词尾发音的情况。学生一想到同形的英语词terminus,这个词的记忆和掌握也就不成问题了。

(二)法语词汇教学

每一种语言都是某一特定社会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大大的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一点在词汇方面尤其明显。因此,我们要在介绍词汇时注意到构词上的文化内涵,不要割裂词汇和词汇间的天然联系。如-logie结尾的词为例,它们在构词的历史上有相通的地方。这样的词一般都是阴性名词,表示一门学科。这样,在学习biologie 这个单词时,学生听到了这样的讲解,在碰到了诸如新词méthodologie 时,就不难猜出这个词的词义为“方法论”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词义的异文化联想。教师要将所教词汇的本质概念交待清楚,懂得此词汇在法国确切的应用场合、通用人群。例如,salut只能在非常熟悉的朋友间使用,通常不能用在对长辈和地位较高的人交谈中。除此之外,各词隐含的文化含义也需特别注意。

(三)法语语句教学

在语句方面,文化因素的参与也是随处可见。在语序和结构方面,法语有自己的一套表达方法,如受其以人为本的文化的影响,主观性就是其中的一个特点。同样表达时间,中文说“现在是十月”,如果不考虑其文化因素,说成“Maintenant ilest octobre.”在语法上似乎没有错误,事实上却成了一句地道的病句。因为在法语中应说“On est en octobre.”在语句内容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上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在法语教学中注意分析中法思维方式的不同,及时讲解由此构成的表达习惯的差异,从而把握地道的法语。

二、如何进行文化教学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法语文化知识

法语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法语水平。这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的层面,而更要上升到对法国文化由衷地热爱和了解的层次。法国文化历史悠久,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无论是古典主义、启蒙思想还是19世纪许多新的文化思潮和流派,都诞生于法国,然后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法国的小说、电影、时装、香水、音乐、美食至今都在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也恰恰正是学生们的爱好之所在。假如教师仅仅只会教授法语的单词和语法,对这些文化背景内容知之甚少,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传授,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糙乏味,跨文化交际的目标也难以实现。为了在法语课堂里实现寓文化于教学,教师首先就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法语水平,深入了解和钻研法国历史文化。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成竹在胸,学生也将乐趣无穷并受益匪浅。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在外语教学方面国家越来越提倡引进国外教材的新情况下,法语教学也会越来越多的引进法语原版教材。如《Reflet》、Nouveau sans fronti è re》等都是法语原版教材,并已有中文译版问世。此类教材完全由法国专家编写,其内容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法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每课还配套有DVD光盘,通过图象和声音传递信息,使语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视听教材将法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且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了解法语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场合中的运用。因此,只有将中外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好的运用对比结合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在法语教学中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法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法语教师只有将法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认识真实的法国,学习法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掌握地道的法语。

第7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一、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带来的负面效应

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内容的缺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由此造成了学生个性的泯灭、学生语文素养的不足、人文视野的狭窄、文化人格构成上的缺陷等负面问题。

二、人文精神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一方面,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我们的社会和时代需要有个性、有自我精神、有批判性、有发散性思维能力、有责任感的创造性人才。而中学语文教育中,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正是为这样的“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另一方面,语文教育中语文的语言文字、各类文体的文章、占很大比重的文学作品,都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确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健全人格和独创性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等方面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弘扬

基于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应该把语言文字和文学知识与人文理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全面育人。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发扬语文学习开放性的特点,在个体深入思考和群体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发展,形成独特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2.通过立体化的教学途径实现人文精神的熏陶

我们可以从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三方面来实现人文精神的熏陶。

3.通过人文化的教学内容凸显人文精神的理念

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和心灵。教师应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重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强化学生的精神,引发心灵的共鸣。在传递文化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审美境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人文的熏陶。

4.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彰显人格魅力

第8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信息 技术 语文 教学 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教育规律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技术平台的教育教学,要使教育有长足发展,就必须把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进行整合,这是当今世界教育的普遍轨迹。

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断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将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动力,而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首先播放了《美丽的西沙群岛》的光盘片断,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动感强的画面使学生仿佛来了西沙群岛。然后自然点题,引出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了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无边无际的大海,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活泼可爱的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还有千奇百怪的美丽贝壳,庞大的海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创造性思维得出的结论作小结,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如在教《狮子和鹿》一文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只漂亮的梅花鹿正在清澈的池塘里痛痛快快地喝水,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梅花鹿美丽的鹿角,细细的四条腿,然后展示出凶猛的狮子追杀梅花鹿的惊险一幕,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叫着:梅花鹿,快跑,快跑啊!……,小朋友为梅花鹿捏了一把汗,它那美丽的鹿角差点儿让它送了命,幸运的是,四条细细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最后学生才松了一口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究实用性;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都有存在的价值。”这样一个道理,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运用求异性,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语文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洞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第9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一、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技巧,会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如让学生把长元音[i:]和she,see,sea,piece等单词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组合的形联系起来。

二、利用具体情景掌握单词的读音和语义

具体情景指的是生活情景、模拟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

情境中教授词汇也很重要,学生可以了解词汇在具体情境的运用,也可以了解到一词多义的用法。

三、教新词的艺术

(一)介绍新词汇

1. 翻译法。

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这样教单词既快又简便,适合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方法。

2. 直观法。

(1) 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this is a watch.(用手指着手表)

(2) 利用图片或简笔画介绍词汇,如:面部(faces) ,用简笔画,边画边交流,达到用画表达词义。

(3) 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如: Look——I am openning the door. I am writing some words on the paper. 然后利用手势、动作指导学生模仿做。

总之,用直观法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

3. 用举例的方法介绍词汇。如:教lazy 这个词时,就可以说: All of you study hard, 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 He is very lazy. He gets up late and then does nothing all day. He is not a good student. 这样通过一个例子使学生既练习句子,又清楚、准确地领会了单词lazy的意思及用法。

4. 同时使用几种方法介绍词汇。如教“smile” 时,可说: Look, he is smiling. Now look at me.I am smiling, too.(面部表情)We smile when we are happy(作手势让学生重复)。

5. 使用斜线介绍新词。即在斜线旁给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画上斜线,目的是把斜线上的词放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来区分词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异。

6. 利用诱导的方法介绍新词汇。如:老师指着眼睑问What abou this? Look,I can open and close the… They are…eye…学生答“眼睑”。老师接着板书出eyelids。这样诱导的优点是在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这个新词上来,对了解这个词产生兴趣。

7. 利用直接介绍法。直接介绍讲解词汇,让学生重复。如:介绍新单词wrist,老师: (Pointing to wrist ). Look, this is my wrist. Can you say it? 学生重复说wrist两遍。

8. 利用下定义法。如: breakfast——the first meal of a day.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