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

第1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维吾尔族;舞蹈;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62-01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种类

(一)娱乐型舞蹈。维吾尔族是一个热爱生活且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许多维吾尔族的节日中都会进行一些气氛热烈的舞蹈活动,这些舞蹈大多数是以即兴舞蹈为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的娱乐,其中最为普遍的娱乐型舞蹈是赛乃姆舞蹈。[1]

(二)宗教型舞蹈。由于维吾尔族处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区,所以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在维吾尔族的文化当中,包括了佛教、伊斯兰教等许多宗教,而在宗教活动中,维吾尔族通过舞蹈来举行仪式,其中萨玛舞是最为主要的宗教舞蹈形式。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特点

(一)活泼轻快。维吾尔族舞蹈具有活泼轻快等特点,而这一特点在赛乃姆舞蹈中最能得到体现,赛乃姆是维吾尔族舞蹈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这一舞蹈是通过表演者的手腕、腰部、小腿等部分的结合,利用丰富的动作将赛乃姆舞蹈的自由轻灵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赛乃姆舞蹈中最基本的动作就是“三步一抬”,在这个动作中,通过小腿的后踢动作,可以将舞蹈的步伐表现得更加轻快,同时赛乃姆舞蹈中的音乐也有着节奏欢快、曲调清脆的特点。[2]

(二)幽默诙谐。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也有着幽默有趣的特点,在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种名为纳孜尔库姆的舞蹈,这一舞蹈相传是一个叫纳孜尔的穷苦百姓发明的,他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表现对统治阶级丑态的讽刺,后来他将这些动作改编成了一种舞蹈形式进行表演,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这一舞蹈成为维吾尔族一种较为特殊的民间舞蹈,通常这一舞蹈会在许多维吾尔族节日中进行表演,属于即兴舞蹈的一种。在纳孜尔库姆舞蹈中,表演者通常会选择使用单步走的步伐,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将人物的诙谐风趣表现出来,

(三)奔放热情。维吾尔族舞蹈的热情奔放多显示在多朗舞蹈中,这是由多朗人发明的一种舞蹈。在古代,多朗人居住在塔里木地区,由于受当时自然条件的影响,多朗人通常会以打猎为生,所以在多朗舞蹈中会表现出一种对打猎情节的再现,一般两个人为一组进行舞蹈,动作上会以急速迈步以及退步为主,在舞蹈中也会加入一些膝盖部位的屈伸动作,将多朗人热情奔放的情感特点表现出来。同时,在多朗舞蹈中,会以一种名为“多朗木卡姆”的音乐作为舞蹈的配乐,这种音乐的风格简单、朴实、热情,更加衬托出多朗舞蹈的豪放热情。[3]

三、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

(一)体现民族特色。维吾尔族所居住的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在整个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处于中心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众多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逐渐融合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半农业半游牧的文化特色。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表现出维吾尔族的文化特征,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能够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心理性格以及文化特色。维吾尔族人民将这些内容以一种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本民族的热爱,同时也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自由、勇敢顽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在许多维吾尔族节日中,当地人们都会进行歌舞表演,这些舞蹈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充满了独特的西域民族文化色彩,对于西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就是指人类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想象,将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元素进行改变的历史成果,@些文化价值会从客观事物以及精神思想去记录人类的自身发展历程。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也会受到地域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等众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民族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层面的集中体现,具有极强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而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就很好表现出了维吾尔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心理、感情等方面的特点,这也就使维吾尔族舞蹈成为增加自身民族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最好方法。同时,由于维吾尔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还存在着一部分伊斯兰文化特色,这一情况更加丰富了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还表现出非常丰富的艺术价值,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有着许多头部以及手腕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可以表现出对于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观念,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辛勤劳动的民族性格真实展现出来,所以维吾尔族舞蹈从动作以及内涵上都有着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文君.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及教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

第2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家庭教育 教育路径 民族文化传承

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是一种艰辛和伟大的艺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没有框架的束缚,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应性强,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家庭教育内容、方式不同,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时代特征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变化。因为落后的文化素质,现阶段教育目的是提高生存能力和教孩子怎么生活。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在家中发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些互动,家庭教育既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又包括孩子对父母的教育。

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

随着伊斯兰教传入维吾尔族社会,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内容与宗教文化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也丰富了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说伊斯兰文化、民族文化及现代文化共同造就了现在的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伦理道德、生产和生活、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等。

1.道德教育与伊斯兰文化教育

道德是人最基本的一种品质。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做好事①。在维吾尔社会,道德修养高低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的重要标志。在人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良好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伦理道德主要表现在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社会责任感、节约、勤劳等方面。

尊老爱幼,勤劳美善是每个民族非常传统的美德。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以以身作则和劝说的形式展开的。父母在家里教导孩子要有礼貌,要尊老爱幼,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要及时跟他们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及时改正。孝顺父母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穆斯林有句话说“天堂在母亲脚下”,每个穆斯林最大的愿望是死后能够去天堂,而“天堂在母亲脚下”足以说明孝顺母亲的重要性。如果母亲对子女的行为不满意,这在教义中就是非常大的罪过,没有得到母亲认可的人是无法进天堂的。我们对父母好,子女也会对我们好,维吾尔族有种说法是“你在这辈子打了父亲,你孩子必定会打你”,这是一种有因必有果的表现。孝顺还表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我们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未来对社会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节约和爱惜食物也是一种美德,伊斯兰教禁止浪费,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每一餐父母都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维吾尔族有种说法“如果踩地上的囊的脆片,人会变瞎”,这表示不珍惜食物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有食物脆片在地上,维吾尔人肯定就会把它捡起来,放在别人踩不到的地方。维吾尔人在吃、用方面非常节约。“人活的时候浪费的很多食物、生活用品等,死后必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教育。勤劳也是一种美德。维吾尔族有360种手工技艺,这些技艺通过家庭教育传授给下一代②。劳动是强大的教育力量③。在劳动过程中,既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道德修养,又要锻炼身体,在力量和能力上得到发展。勤劳是长辈对女孩子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女性必须会做饭、会家务,出嫁之前长辈会教她们做家务,不会做家务对维吾尔族女性而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2.生产、生活教育

维吾尔族有独特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比如非常有名的和田地毯和田玉、核桃、红枣,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的红枣、哈密瓜、刺绣、织布(Atlas)等。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的地方,其中农民比较多,这种特殊的人口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孩子从小看父母做这些农活,等到适当的年龄,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里的活,跟着父母织地毯、捡核桃、捡红枣、学刺绣等,这种特殊生产方式决定这些地区家庭教育的内容。生活方面主要是饮食和服饰方面的习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父母监督和指导孩子的饮食和穿着。维吾尔族不能吃非清真的事物。饮食教育主要指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吃饭的时候注意什么等方面的教育。在饮食方面,不是所有肉类都是清真的,清真的肉是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宰杀的牛肉、羊肉等穆斯林能吃的肉类④。因此,父母、长辈在家庭教育中,每天提醒他们都不能吃非清真食物。酒类是伊斯兰教禁止的,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喝酒。吃饭之前,一定要说“以真主的名义开始”,餐后要接杜阿宜,感赞真主的慈悯,感谢真主赐予的食物。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具有非常强烈的性别色彩,这个在服饰方面尤其突出。颜色上,女生穿鲜艳的衣服,男生穿暗色的衣服,穿着打扮上,女孩子不能穿太过暴露,紧身或透明的衣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葬礼上女孩子一定要戴头巾,穿长袖的衣服。过节要穿新的衣服,有种说法是“过节的时候一定要穿新的衣服,哪怕挂着一根新的针也算,这是对节日的尊重”,这个是对节日的一种尊重。维吾尔族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穿着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些女生穿着非常西方化,穿短的、薄的,而且透明的衣服,这是无论在宗教或者习俗里都是不允许的。在这种西方文化占据优势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是维吾尔族,要铭记我们的文化习俗,尊重民族文化。

3.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

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包括歌舞、戏曲、相声、话剧、刺绣、编织、雕刻、建筑艺术等⑤。孩子接触民间艺术的第一场所是家庭⑥。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看到家里的雕刻食品、乐器、挂毯、刺绣工艺品等,从小就培养艺术敏感性及独特的审美。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歌舞资源,像十二木卡姆、刀郎舞是最典型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孩子从很小开始就接触歌舞。刺绣类型很多,每个地方的刺绣都有自己的特点,刺绣的用途很多,帽子上、衣服上、结婚时的枕头、被子上都有刺绣,手工刺绣非常珍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用机器来刺绣,这个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维吾尔族的编织技术也有很长的历史,在编织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是和田的地毯,和田地毯类型多样,维吾尔族人非常喜欢地毯,只要有条件的家庭,在墙上、地上就可以看到地毯。莎车的刀也非常有名,在手柄和刀刃上都可以看到各种样式,家里装修的时候,也会看到民族风味的一些木雕、石雕等。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

1.以身作则式家庭教育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好地形容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父母,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自己那样的人,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式的家庭教育作用于儿童时期。

2.劝说式的家庭教育

有关劝说的书籍、童话故事、寓言、诗歌、谚语有很多,说明维吾尔族人重视劝说式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是道德、智慧、科学,珍惜幸福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要过多吃喝,要有羞耻心,要慷慨,警惕嫉妒、说三道四的行为,成为有用的人等。这些文学作品为劝说式的家庭教育带来丰富的资源。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主流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内容,现代学校以传递主流文化为主,父母的观念也在变化,父母对主流文化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文化的传递。现阶段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的内容以主流文化为主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学校教育提倡的是主流文化的传授,非主流文化面临着同化或者消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责任变得重大,可是时代也影响着长辈的观念,因此家庭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在减弱,时代提倡主流文化,父母提倡主流文化,民族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受到限制。

2.家庭教育内容上城乡差异大

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农业上的技能。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父母教给孩子各种现代化的知识,以纺织业为主的地区教给孩子的是纺织方面的技术。父母生活背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四、结语

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多,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维吾尔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教育形式。现阶段学校教育主要传递主流文化,忽略民族文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就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培养民族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亚尔买买提・塔伊尔.维吾尔族子女教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4:9-12.

②祖拜热・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③胡继渊.家庭教育的任务及内容[J].上海教育科研,1994(09).

④能吃的肉类是指牛、羊、驼、鸡、鸭、鱼、虾等,伊斯兰教禁止吃猪肉,自死物,血液,还有很多动物.

⑤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3.

⑥祖拜热・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3.

[2]胡继渊.家庭教育的任务及内容[J].上海教育科研,1994(09).

第3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新疆高校音乐专业 维吾尔族学生 音乐分析 理论体系

新疆高校音乐专业的维吾尔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音乐实践群体。作为维吾尔族人,传承、发扬母语音乐文化是一种最自然和本能的诉求;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公民,学习、了解祖国文化是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欧洲音乐是现行教学模式下必须学习的内容。王光祈曾把世界音乐分为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三大体系。新疆高校音乐专业的维吾尔族学生集三大乐系于一身,成为“多元一体”的文化承载者。不同体系产生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差异势必导致接受的障碍,从纵向单一的母语体系到横向并存的三种体系,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赵塔里木教授曾谈道:“维吾尔族同学在入学考试时,由于音乐母语是四度相生律的音高体系,听十二音律的欧洲音乐体系有很大的难度;入学后,十二平均律的音高的视唱练耳水平发展得仍不是很好,到快毕业时,原来自己母语的音高体系也听不准了。”此外,音乐实践、音乐逻辑、音乐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矛盾。不同的音乐文化由不同的符号系统所承载,对其认识越多,了解越深入,文化成见、隔膜和误读就越少,就越能接近文化的共同本质,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理论是解密具体音乐的钥匙,然而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欧洲理论只能解读欧洲作品,汉族理论只能分析汉族作品,用这两把钥匙来解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同体系下的音乐作品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认知系统来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解读。因此,维吾尔族学生在东西结合的二元理论体系之外,还要有另外一把“解密”自己的钥匙――维吾尔族音乐的理论。

一、能提高学生解读母语音乐的能力

对于一个人来说,了解自己永远都是首要的,在认知母语文化的基础上才能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交流。因而,在现行的理论体系下适当引入阿拉伯音乐理论,综合运用此三种理论来分析解读维吾尔族音乐是可行的,培养学生解读母语音乐的思维和技巧,在拥有“解密自己”的能力的前提下,同时学习汉族音乐理论和欧洲音乐理论。以自己的母语音乐文化为阵地,强化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而横向扩散的模式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实用性,也能更好地理解、沟通与融合三种不同体系的音乐文化。

二、能促进维吾尔族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

新疆是中国音乐资源最丰富的地方,眼下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正在消失,对这些音乐进行调查研究、传承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维吾尔族音乐历来重实践而轻理论。迄今为止,没有记录维语歌词的符号系统,没有分析解构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理论体系,基本是按照欧洲符号体系和汉族音乐思维来进行记录和研究的。管建华教授在为《维吾尔传统音乐文化》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新疆民族音乐属于阿拉伯音律体系,于日前盛行的西方十二平均律体系有很大不同,与汉族的十二不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也不相同。”如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因“四分中立音”而产生的中三度、中六度和欧洲的大、小三六度是不同的;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的多结音、一级多音、活音和欧洲大小调体系下固定的功能音级关系也不相同;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复杂的变换节拍、混合牌子、增盈节拍和欧洲规范化的节拍体系也无法比较。因而维吾尔族音乐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思路。综合运用阿拉伯音乐体系、汉族五声体系、西方理论体系来分析维吾尔族音乐文化,逐渐形成有别于欧洲体系和汉族体系的第三种分析体系。这套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传播,使分析、研究、发展新疆民族民间音乐有了更强的理论支撑,能更好地促进本地、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能增强学生传承民族音乐的意识和能力

维吾尔族学生天生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使他们能便捷地深入到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之中感受语言所带来的音乐美感;能够深刻理解唱词的情感意境而产生共鸣;能够深入地和民间艺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读懂各种维文的书籍资料,听懂音响、看懂视频,所以,他们是研究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的最佳人选,他们对传承维吾尔族音乐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相反会有一些学生追求那些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地位较高的民族的价值体系而看轻自己民族的文化体系。再者,即使有认同感和使命感的学生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进行传承与研究。培养他们分析解读母语音乐的能力,即是给予他们传承与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也能从心理上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愿意并且能够承载起传承发展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四、能促进多样文化的和谐共处与交流融合

审美的差异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却不利于多样性文化的和谐相处与交流融合。突破二元格局,构建合理有序的三元理论体系,使三种体系在维吾尔族学生身上共生共存、交融互补,既能体现文化价值的平等,又能促进多样文化的和谐相处与交流融合。当然,三种体系的深度认知与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在“弄懂自己”的前提下去“了解别人”,以平等的文化姿态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三种体系的有序发展,不仅能够提升维吾尔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认知把不同乐系的音乐风格进行融合与叠加,从而创造出更为多样化的音乐作品,为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做出贡献,同时也把优秀的维吾尔族音乐带入世界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樊祖荫在“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说:“在音乐艺术院校中实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也应该与各民族音乐实际相结合,并以培养各民族所需之音乐人为主要目标。”突破二元格局,构建合理有序的、适用于维吾尔族学生的三元理论体系正是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基金项目:喀什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新疆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学专业民语言班级曲式与作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KJDZ1203)】

参考文献:

[1]周吉.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第4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 服饰色彩 民族文字 平面设计

一、维族色彩的运用于包装设计中

1.民族服饰色彩偏好与形成因素

不同的民族,都对自己钟爱的颜色有着特别的内涵和特殊的意义。色彩的选择最直接的表现了其民族的审美观。维吾尔族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工艺精湛,体现了其地区与文化的历史沉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维吾尔族男性偏好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而女性服饰尤为突出。虚实简单富有变化。大量采用高纯度的对比色是维吾尔族服饰色彩的主要特点之一。维吾尔最热爱的颜色大致上有着永不改变的白色,白色在他们心目中是纯洁吉祥、善良幸福的象征;绿色也是维吾尔族偏爱的,是生命的象征;红色是花朵的象征,尤其是红颜色的花更是少女的最爱。其次是蓝色粉色等。最后便是黑色,黑色在维吾尔族是具有多重意义的。黑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一个方面就用表示哪一个方面的与黑有关的事物或言语来表达其思想内容。

2. 列举设计成功实例

通过对维吾尔族色彩偏好和因素的了解,一个好的包装可以直接影响到品牌的销量和口碑。在传播了企业文化底蕴又宣扬了民族特性,可谓一箭双雕。新疆民族企业伊合拉斯很好宣传了民族品牌的优秀典范,它的产品包装大量使用纯度很高的纯色系色彩或者间色对比很强的颜色用于产品包装,如“伊合拉斯热罕饼干”(如图1)。把成品和选料对称地放置在包装正面的视觉中心,整个包装选用暖色系,以朱红渐变柠檬黄突显其热情温馨的初目感觉。视觉中心是维吾尔族文字体现其民族特性,优雅的字形白色字体给人神秘感,右中是英文字母Reyhan,饼干的命名。纯洁白色草绿描边,清新自然,突出此款饼干的绿色、自然。右下边为中文音译:热罕饼干。蓝字白边,清晰明亮,便于汉族同胞选择。视线左边为鲜甜可口的新疆葡萄,枝叶翠绿果实饱满,选用红白两种葡萄代表其品种独特,运用苹果的红侧托葡萄的绿,鲜艳对比,让人垂涎欲滴。视线靠右便是包装内部实物展示。饼干厚实金黄,表明货真价实。整个包装给人从原料到实物一目了然,最直接的表达了产品的真实性。瓜果图形香甜可口,成品耐人回味,颜色抢眼醒目,喜爱吃饼干的消费者定会多番留心,拿在手上。伊合拉斯企业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布“A级绿色食品――中国的绿色食品”称号等荣誉称号。除了选料上成,服务至上以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包装是分不开的。

二、平面设计中维吾尔族文字与花卉图案的运用

1.维吾尔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维吾尔文字的形成,受宗教影响因素较大,现行的维吾尔族文共有32个字母,采用了28个阿拉伯字母和4个波斯字母和其他一些辅助符号。维吾尔文在维吾尔族的文化发展上起了很大作用,并由它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在祖国民族早已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疆维吾尔族民族企业家们也用合理的排版方式艺术地合理地把汉字和维吾尔文字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标志、品牌。新疆新天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独具迷人风情与神奇色彩,其浓郁的西部风情,伴随一阵阵清洌的酒香飘向广阔的市场,其Logo(如图2)是维吾尔文字和汉字的组成协和统一地构成的,分析其标志的独创性能更深的了解维吾尔文字对平面设计的作用。维吾尔文字字体幽雅,多曲线,像丝带一般穿插并带。维吾尔文字讲究头重尾重,即开头喜欢大写,结尾处也喜欢大写,有些手法类似于汉族的毛笔字手法,上面是维文,也是英文SUNTIME的变形,意思是“阳光的时刻,新的一天的开始”。下面是汉字新天的变形,字的尾部自然延伸卷起,类似葡萄藤的形状,寓意着品牌的田园天然,植物有机。文字的位置符合整体要求,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在设计上富于创造性,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

2.花卉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的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他们不仅喜欢房前屋后种花栽花、爱花戴花早以成为他们的一种习俗。他们把花看作是美好和吉祥的象征。红云集团新疆卷烟厂出品的雪莲精品过滤嘴香烟,名字好听,雪中莲花,寓意深远。撕口的拉线上,也有着均匀横向的雪莲拼音的暗印。金色锡箔纸上,点缀着烫金的“雪莲”二字,间距适当,排列整齐。烟身蓝色烫金印制的过滤嘴下端,两道银圈之间,一侧是雪莲图案,一侧则是雪莲俩字,明了简洁,大方高贵。新疆雪莲牌香烟就是运用了雪莲花的罕见和雪莲花的高贵来突显其品质内涵。

三、 小结

“WE SELLING,0R ELSE” 是大卫•奥格威的名言。设计为广告服务。广告设计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特征,民族性是广告表达中的重要因素。平面广告作为广告传播媒介中的一员,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维吾尔族民族品牌结合实际,突破创新,成功的让一个个消费者满意品牌走进人们的生活,从这一个小的侧面让我们看到时代下的新疆维吾尔少数民族自治区与时俱进,勤劳向上的团结精神。也正是维吾尔精神。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优秀民族品牌蓬勃壮大,能够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参考文献:

[1] 沙巴哈提 何连英 樊军 董平: 面向维吾尔族的产品色彩设计分析 北京:科技资讯 2009. NO.16

第5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现代建筑语言

一、 工程概况和整体布局

该项目位于湖北省某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人们消暑休闲的好去处。结合地形,利用自然高差,建筑依山傍水,呈流线型缓缓坐落于山脚下。本文介绍的西域风情园属整地块的南区,主要由民族风情院落、民族风情宴会厅和民族形式商业用房等内容,此文中我将重点介绍民族风情宴会厅。民族风情宴会厅总建筑面积为4711.92,层建筑面积3106.24,其中柱廊建筑面积为251.39。建筑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为二层,建筑上下二层内外都带有柱廊。

二、设计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文化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同时民族文化也成为了旅游的灵魂。此项目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们秉承着将这一历史机遇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传统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力求用现代建筑语言重新诠释新疆地方特色建筑,从而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更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欣赏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设计者们在宴会厅的设计理念中重点融入了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说到这,我认为有必要简短介绍一下维吾尔族建筑形式:新疆主要民族是维吾尔族,他们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他们的建筑颇具伊斯兰风格。许多建筑物上覆穹窿顶,正中有个小塔楼,宏伟古朴、华丽肃穆,极具地域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维吾尔族建筑装饰艺术也有着独特的形式特征、色彩特征、艺术特征、时代特征和强烈的表现力,它能把事物的面貌以高超的技能、夸张的手法和形式加以突出表现。装饰图案更是具有美观大方,精湛细腻,灵活多变、内涵丰富的特点。同时,维吾尔族建筑使用的材料多,手法多样,造型独特,对于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装饰历史、建筑技艺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 建筑特色

此宴会厅的整体外形遵循了维吾尔族建筑横长的形状,把宴会厅的门设计为高大的穹窿顶拱门,同时拱门的两侧配有圆形塔。其中正大门边室内外高差是1.35m,突显它的壮观;门两边的塔起到装饰性的作用,和宴会厅的比例是非常和谐的,它从下往上有收分感,同时它顶上的小亭子也很特别;塔的外墙使用仿红砖面砖,显得此塔很有灵性,总体来说此塔是宴会厅重要的垂直构图中心。与此同时设计者们考虑到华中地区温和的气候条件,尝试着使用了敞开式外廊和高大的橱窗,进而传达出建筑艺术中内容和形式、造型和空间、材质和结构、局部与整体、色彩和环境等方面的美学价值。

建筑中穹窿上层盖了一层白色肋状轻钢龙骨,远看此穹隆很有生命力。同时它呈现出此建筑明显的轴线对位关系,布局呈对称式,这点是设计者们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征的一种创新,因为维吾尔族的建筑风格是非对称式的布局,而且没有严格的轴线对位关系的。此外设计中遵循维吾尔族建筑的装饰艺术,将穹窿顶拱门的周边用民族花式雕刻点缀,此举使原本端庄的建筑不失妩媚和优雅。接下来远观整座建筑,你会发现高大橱窗前的前廊设计和大小相同的柱梁,它们巧妙的把上下、左右的楼层合理的连接在了一起,在走动光赏中出现延伸般的透视感,给人一种流畅、自然的感觉。在维吾尔族建筑中室内外有双层木柱作为承重结构而存在,柱间的距离也很合理,柱顶为承重顶梁,柱底为地梁。在此建筑中我们不强调柱梁的承重作用,而是利用它完整地表现整体建筑风格。设计中重点考虑到此地温和的气候特征,门和橱窗多以拱形为主,拱形的垭口门造型让空间的感觉变得高大,弧线感十分完美。橱窗口多而且大,就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此建筑的窗户是它的灵魂,能使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由于建筑物中对材料的非传统性选择和创新技术的使用,建筑表面已变得越发重要。越来越多的外表面得到认可并被设计为建筑的一个整体部分。与此同时表皮,作为保护覆层,不仅定义了内部空间,也定义了相邻的外部空间,它是建筑的名片。在维吾尔族建筑表现特色中表皮艺术主要通过建筑室内外的装饰来反映的,它很常见而且在建筑整体构造中也非常重要。维吾尔族装饰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主要表现在和穹顶多种花式上,另一类是大面积的表面图案,同时它们也是伊斯兰建筑的重要特点。此设计中整体建筑表皮的颜色比较均匀没有太大的色差,主要以浅米色和象牙白乳胶漆面为主,赋予此宴会厅以优雅、恬静的感觉。除此之外,外墙面所贴的仿红砖面砖是设计者们模仿维吾尔族传统的砖墙面装饰得来的,所谓砖墙面就是工匠们在墙面上利用砖的横竖、斜直、凹凸等变化模式所砌出的形式和花色各样的编织纹样。限于此地资源条件方面的欠缺,只能用专门定制的仿红砖来点缀局部的墙面。

宴会厅的内部设计也是遵循了原设计理念和原则的,大厅上空用桁架结构封顶,它使大跨度的室内变得更加宽敞舒适。同时,设计中也充分使用了维吾尔族建筑中常用的天窗,屋面是带天窗的桁架结构,从建筑的正立面看带坡檐的桁架屋顶犹如一个巨大的“银幕”,它使得室内光线更加明亮,带给人无限遐想的同时间接衬托着穹顶。 宴会厅的内部结构如下:一层设置有大厅和小型舞台,其前后是后堂和公共卫生间,二层是包厢和声光控制室,包厢的设计也很合理,每个包厢都可视为是个独立的个体,通过它可以无障碍的观赏一层大厅里精彩的演出。

远观整个风情园区,北区的建筑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主体色调为灰色,显得庄严肃穆,而南区的建筑风格以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风格为主,色调为浅米色,整体给人一种优雅、亲切、活泼感。这一切弥补了此地块儿不规则不平坦,局部坡度大的劣势,结合相应的景观小品、铺地、绿化配置等,使此区域改头换面,充满活力了。

结束语

本设计利用现代建筑语言来诠释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并结合自身自然气候特征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创新,以经济、适用、美观为设计原则,将一幢充满活力更具强烈西域特色的高雅度假休憩场所立足于丰富的建筑风格变化之中,在丰富整个度假区的同时给前来游玩观光的旅游一次视觉上的盛宴。当然了,金无足赤,每件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此作品也有自己的缺陷所在,因为新疆和湖北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不同,维吾尔族建筑中将保温作为重点考虑对象,而湖北的建筑更多的是考虑保温隔热,这点是设计者没能很好的注意到的点,可是这样一来就不能很好的节能了。

参考文献

第6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维吾尔族 汉族 民族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维、汉、哈、蒙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维吾尔族人口为1011.98万人,汉族人口为841.96万人,分别占了全部人口的46.42%和38.99%。占据新疆人口总数前两位的族群关系是影响新疆政治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共同的经济生活将各民族的利益更加紧密、直接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初,有100余户汉族农民自发来疆并在维吾尔族人聚居的民丰县定居,当地各级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住房、用水、用电、子女入学等问题,维吾尔族农民主动为其中的贫困户、缺粮户捐钱捐物,以后这些汉族农民带头进行科学种田,传播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等方面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经济交往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各种文化因其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碰撞甚至冲突。

二、民族文化的差异

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使人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实际上,在民族关系的整个过程中,文化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字

人类交际工具的种类是繁多的,有手语交际、旗语交际、音乐等多种形式,但语言文字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交际工具。一个民族的存在,是以其使用的语言为标志的。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是这个民族认识、解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与此同时,一个民族往往将自己的历史,以及自己对于环境做出反应的一些经验积淀在自己的语言中。在民族关系的实际中,差异最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符号化行为中。

人类的思想文化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语言的差异导致文化的差异是必然的。维吾尔族是以维吾尔语为母语并作为日常生活用语,而且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民族关系的发展过程中,语言成为了两个民族隔阂的重要因素,语言的不同,言语的不理解,思想文化表达的制约成为交际的阻碍因素。由于语言的不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的民族意识,弱化了彼此接纳的心理,进而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差异。

2、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大约在十世纪初,即我国唐末至五代时期,比中原地区晚了两个多世纪。大约在十五世纪伊斯兰教取代了其他的宗教,成为全体维吾尔族共同信仰的宗教。从此,伊斯兰教就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的意识形态范畴内,宗教属于文化的重要要素,维吾尔族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表现在维吾尔族的经济、社会生活当中。维吾尔族的行为准则都是以伊斯兰教的典籍《古兰经》以及“圣训”为指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维吾尔族的里的禁忌:维吾尔族不食自死的牲畜,维吾尔族不食猪肉、狗肉、兔肉、驴肉、骡肉等等,不食一切动物的血。在维吾尔族的清真餐厅吃饭,不能把非清真的食物带入餐厅,这样是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的不尊重。

汉族不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汉族对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吸收并成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在整个汉族群体里,是不同的。

之间因的不同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以伊斯兰教和非伊斯兰教尤为突出。部分伊斯兰教信仰者总是在强调自身与异教徒的对立,强调正统与异端的区别,由此构成了不安定的因素威胁着新疆的政治稳定和安定团结。

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人们积久而成的风尚和行为模式,是一定社会中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规范。风俗习惯作为一种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维吾尔族风俗习惯主要是依托《古兰经》伊斯兰文化而形成的独特的、完整的民族风俗。维吾尔族喜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物,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最重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

(1)饮食禁忌。穆斯林的饮食禁忌种类很多,但几乎都是对动物性食品及其脂类,而且要求比较严格。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禁食未经宰杀而自死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禁食不是穆斯林宰杀的牲畜。这种禁忌的行为准则来源于《古兰经》以及“圣训”。

(2)生活习惯。维吾尔族在生活上是非常严谨的民族,维吾尔族忌讳洗过手后甩手,忌讳在别人面前剪指甲、擤鼻子等不雅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在汉族文化中没有对饮食的禁忌,也没有严格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生活习惯。

三、民族关系需要和谐发展

民族交往需要两个民族彼此之间的接触、交流和往来,并需要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里相互协作、协调发展。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两个民族的团结发展,两个民族的团结发展是建设和谐新疆,使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之间的交往障碍主要是由于语言的不同、的差异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民族问题的时候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中,维吾尔族学习汉语语文显得尤为重要。维吾尔族学好汉语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在维吾尔族学好汉语的同时,同样对汉族也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在新疆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工作的汉族干部,只有掌握好维吾尔语,汉族干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与维吾尔族群众沟通交流。

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日趋深入的现代化进程中,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隐含的封闭性、排他性和落后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本民族的发展,这就需要维吾尔族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与其他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只有在不断交往中才能够凸显出自己民族的先进与落后,才能够推进文明与进步。两个民族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彼此之间的长处与文化精华,逐步使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拉近,逐渐淡化彼此之间的文化分歧。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加强,社会分工愈加细化,世界犹如一个大的工厂,需要一种高度统一的高效率的管理来指导、协调和组织社会生产,而经济活动的本质是无民族差异的。因此,在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需要新疆民族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扬弃传统的文化观念、文化模式,认同与接受适应社会化管理与发展的新文化观念,新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①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②彭岚嘉,陈占彪:《中国西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③吴飞:《火塘・教堂・电视――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④牛丽红:《新闻报道中的西北民族问题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7

⑤蔡帼芬、徐琴媛:《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

⑥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0)

⑦刘双、于文秀:《跨文化传播:拆除文化的围墙》[M].黑龙江出版社,2000

⑧[英]・茨克:《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⑨陈青,《跨文化传播中的中西方差异及传播策略》[J].《声屏世界》,2005(3)

⑩常燕荣,《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第7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 饮食文化;昆仑山区;西兰拜特;苏尕特

一、西合休乡的基本情况

1、西合休乡的地理位置

西合休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南部,喀喇昆仑山北麓,属叶城县辖的一个行政乡,西合休乡地跨北麓35°28′ ~ 38°34′、东经76°08′~78°30之间。[1]距县城176公里。乡境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120公里,国土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西合休乡平均海拔3500米,同叶城县的柯克亚乡、其盘乡、乌夏巴什镇等乡镇相接壤。

2、西合休乡的生态环境及居民

叶城县所辖5个山区乡镇 ,这5个乡镇中生态环境最复杂的是西合休乡,该乡所辖的9个村落中生态环境较好的是西合休村,西合休村是西合休乡乡政府所在地,西合休村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四节不分明、全年无霜期60~70天左右,气候垂直异较大,属于典型的山区性气候。气候寒冷、降水量多、乡政府所在地带年平均气温1.7℃,一月平均气温-11.9℃,七月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300毫米,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年均 气温-1,5℃,而降水则40毫米以下,是冰雹常发区。[2]

二、西合休乡居民饮食文化方式的来源

西合休乡是很明显的畜牧业地区,西合休乡居民精神和物质文化方面来自于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因素较多。西合休乡有维吾尔和柯尔克孜两个民族,这两个民族都是从事畜牧业时间较长的民族。从这个角度看维吾尔族历史上有过畜牧业为主的饮食文化,当代游牧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是该文化的一种继承。西合休乡维吾尔人在精神和物质文化方面,同县城维吾尔人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西合休乡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也同县城维吾尔人有明显的区别。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游牧生产的时候主要饮食主食、副食、饮料、调味等饮食材料是以畜牧生产品为主的,同样当代该地区的维吾尔人主要的饮食材料还是畜牧生产品为主的。虽然西合休乡维吾尔人饮食当中跟县城维吾尔人常做的较多,但在西合休乡维吾尔人常做的几种饭食县城维吾尔人根本不会做。这些地方色彩的饮食文化是本民族祖先恩惠的一种遗迹。

三、西合休乡牧民常做两种食品

笔者在西合休乡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亲眼看到和尝到该地区维吾尔人的几种畜牧特色的主食,这些主食里面有该地区维吾尔人中最受欢迎的西兰拜特和苏尕特。这两种餐虽然也算是游牧维吾尔人同样的主食,但这两种餐在该地区游牧维吾尔人日常生活中代替的作用就不一样的。西兰拜特是在该地区游牧维吾尔人平时很少做吃的,但做西兰拜特来待客人是普遍的。该地区维吾尔人民间有什么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代替抓饭做西兰拜特来待客的情况较多。从这个角度看西兰拜特是该地区游牧维吾尔重看的一种主食。而苏尕特是该地区游牧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餐,他们在每年6月初份到10月末的时间里,把苏尕特当成自己早或晚餐的主食,该地区游牧维吾尔人认为这种餐的原料和作法都是很自然的,没有其他的加工原料和作法对人健康有好处,所以长期以来把苏尕特当成本地区游牧维吾尔人生活的主食。

1、西兰拜特

西兰拜特是维吾尔人继承祖先饮食文化的主食,虽然西兰拜特在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不是常见的,但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研究中已提到过的。西兰拜特的原料当中游牧生产品较多,常用的是黄油(srekmay)也叫做酥油,阿依然(ayran),奶酪、维吾尔语叫做库录特(kulut),酸奶、维吾尔语叫做(kitik),等原料为主。作西兰拜特时用黄油(srekmay),玉米面,盐,水,葱,肉等原料有先后循序,先把西兰拜特的主料黄油(srikmay)放在加热的锅里, 等待锅里的黄油温度提高到某种程度后(大概是过五分钟),厨师把已准备好的葱放到锅里进行煸炒,把葱炒后需要盖上两三分钟,黄油和葱的温度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厨师再进行不断地翻炒。

葱颜色变淡黄时厨师将牦牛肉或羊肉放在锅里煸炒,(西兰拜特一般有两种作法:第一种是把肉先炒跟饭一块熟,另一种是先不要放肉,西兰拜特作完后,用水煮熟的肉放在西兰拜特上面一块吃),同时边炒边放盐,放盐的时必须不断地翻炒。如果不再炒葱的颜色和味道会变的,所以放盐倒水时需要厨师不断地翻炒。倒水时厨师依该场合的人数多少进行,水开了以后就把玉米面以有节奏地撒在锅里,厨师看水与玉米面的量合适时就停止放玉米面,就将锅盖上,等饭烧开,饭开了以后就用擀杖进行不断地搅动。在厨师的搅动中西兰拜特就熟了。

2、苏尕特

苏尕特也是该地区游牧维吾尔人作早餐和晚餐时的一种主食。苏尕特的原材料是以畜牧生产品为主的,同西兰拜特不同的是苏尕特原料农耕产品用的很少。同时使用的原料种类也较少,只不过是酥油、阿依然(ayran)、玉米面、酸奶等几种畜牧生产品和农耕产品而已。作苏尕特比西兰拜特简单的多,苏尕特不过是锅烧热,然后就往锅里倒少量的阿依然(ayran),然后在阿依然(ayran)上面倒少量的水,然后就慢慢地将水和阿依然(ayran) 混合,混合完就盖上锅,等待水烧开,水开了以后就把玉米粉有节奏地撒在锅里,放玉米粉时水必须持续加热沸腾,水不开就不能放玉米粉,玉米粉放完后将盖子盖上,煮10至分钟15分钟苏尕特饭就熟了。

四、结语

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很多民族把物质文化方面的有些特征概括成自己的饮食习惯。同样维吾尔族也将长期以来物质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自己的饮食文化。在昆仑山区有些地方以畜牧业为主的维吾尔人社会饮食文化特征概括在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物质文化层面上。从这个角度看研究游牧维吾尔族饮食文化,是补充维吾尔族文化研究的一些欠缺,饮食文化包括较宽的文化范围,在探讨本民族的饮食文化时能领会到本民族文化的特征。

【注 释】

[1] 依地力斯.昆仑山区维吾尔牧民的生态环境适应―叶城县西合休乡布隆村调查[D].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院(2008).

[2] 以上资料是2015年2月在西合休乡农经主任买买提・麦迪访谈时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王作之.新疆古代畜牧业经济史略[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2] 何兴亮・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3.

[3]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第8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维吾尔语;学习;汉语;影响

我国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成就了多样的语言习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在不同民族语言的长期接触与交流过程中,一些潜在的同化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同化。在学习少数民族方言的时候,有必要针对汉语对其它民族语言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利于更好的接收与动用所学的目的民族语言。由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汉语与维吾尔族语这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角度也非常多,不只是在单纯的语言习惯上,从书面语言用法到语言的发音、语法,都进行着多方面的潜在变化。

一、维吾尔语学习过程中汉语语音的影响

(一)维吾尔语学习过程中汉语音位系统影响

语言的音位往往指语言的发音方法与位置,在维吾尔族语言与汉语的语音音位方面有着许多的近似之处。汉语的许多发音规律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对维吾尔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一些发音的方式与发声位置逐渐向汉语靠近。

在元音的发声上一些维吾尔语言中的单元音发音向着汉语的发音方式转变,而这种发音方式所占有的使用率正在渐渐代替原来的语言发音方式。例如“黄河”一词本来的发音是[xuaηxe]但却有许多人读[xuaηxy],[y]本是汉语中的发音方式,但随着双方文化交流的深入,逐渐代替了一些原有的发音方式;复合原音本来是维吾尔语言中没有的,但是由于受汉语发音习惯影响,也逐渐在维吾尔语中被使用。这种发音方式一般出现在直接由汉语音译过去的词汇,用原有的发音方式直接来表达其概念;在辅音方面一些汉语有的音节和发声方式也逐渐的在维吾尔语中出现,从传统的维吾尔族语言与文化等历史中查询不到有关这些音节与读音方式的记录,但是在现实的维吾尔语中却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发音方式。例如,汉语有的[zh][ch][sh]音原本在维吾尔族语言中不存在,但是在如今的使用中却普遍出现这样的音。这就说明在不断的两族文化传播也交流过程中,维吾尔族语言的发音方式正在被一部分汉语的发音方式所同化。

(二)维吾尔语学习过程中汉语音节类型影响

汉语对维吾尔语音节的影响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有复合元音的词汇中由于汉语发音规则的影响,原本的以元音为音节划分的规律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情况下并非按照这一规律来发音。例如“华夏”的发音[xuasia]中有四个元音,但由于汉语的的复合元音发音方式是将两个元音共同作为韵母为一个音节。因此在维吾尔语中[xuaia]也是读作两个音节。

另一种类型是复辅音开头的音节,维吾尔语的原有发音是单独发单个音节或将两个辅音连续发音的。但是由于汉语的影响这些复辅音正在逐渐向汉语的发音上靠拢,逐渐将复辅音作为一个单独音节来发音。复辅音的发音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但是随着与维吾尔族的语言交流,维吾尔族原来使用的复辅音发音方式正在逐渐消失,而变为一个单音节来发音。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意译词中出现,更多的维吾尔族语言中的原始发音也在发生着变化,即将原有的连续辅音单独发音或连续发音,读作一个单独的辅音来发音。这种就是汉语对维吾尔族语言同化的最好表现,将原来发音断音习惯改变,变得向汉语的音节区别方式靠近,更有利于维吾尔语的学习与理解。

二、维吾尔语学习过程中汉语语法的影响

(一)维吾尔语学习过程中汉语词法影响

汉语对维吾尔语词法的影响一方面直接引起维吾尔语的构词变化,另一方面则使维吾尔语的自有词组形态发生变化,这是根据不同词汇类型来决定的。由于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在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引发相应的变化。首先,由于汉语表达的复杂性特点,一些维吾尔语中不存在的构词方式在双方的交流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双方交流受到影响。因此维吾尔语直接将这些难以表达的的信息进行汉语构词方式的转化,以利于双方信息的传达与理解。

另一方面,随着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深入,一些维吾尔语原本的构词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由于语言构词所带来的词义的变化则是汉语中最大的特点。因此在表达上才能更加丰富,而维吾尔语正是利用了这种构词原则,对原有的构词规律进行改变,出现了一些新词法方式,从而实现了更加丰富意义的表达。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维吾尔语中受汉语构词法影响的词法组成方式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使维吾尔语形成了如今的词法形态。

(二)维吾尔语学习过程中汉语句法影响

汉语对维吾尔语句法的影响主要是对原有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同化而逐渐形成的变化与影响。在语序上,维吾尔语的语序表达没有严格的要求与形态,而是根据词法的形态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词序调整。但是随着汉语影响的深入,原本没有原则性要求的语序习惯正在渐渐的形成有一定规律与要求的句法表达习。例如对于不同的语句成为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表达,而不是仅仅根据词法形态来决定的。

句型上受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一些特殊的句型也在维吾尔语中出现并被普遍使用。提出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外,还包括了一些汉语特有的使用原则。此外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多受到汉语明显影响的方面。比如一些反语的使用,在维吾尔语中不是存在的,但是随着双方语言交流的频繁影响,维吾尔语中也渐渐地出现了这种反语的特殊表达方式。

结束语:

汉语对维吾尔族语言的影响有很多方面的外在体现。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和相近的方面作为入手点进行维吾尔族语言的学习,对降低学习难度、帮助更好的理解维吾尔族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语音与语法两个主要角度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其中的相似性与区别性,希望对学习维吾尔族语言有着一定程度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阿不都若夫・塔吉.语言接触中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

第9篇: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维吾尔族;民族;互动

一、新疆维吾尔族与其他民族间互动关系的现状

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族引发的一系列大大小小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事件,比如敏感的暴乱事件,以及一再遭网友调侃的切糕事件,前者属于国家层面的民族问题,而后者主要是由于民族之间沟通方式和互动关系上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后者不能上升到民族问题这一高度上,但正因为新疆维吾尔族与其他民族在交流沟通上存在问题以及其待遇的特殊化导致原本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衍生为民族问题。由此可见,新疆维吾尔族在与其他民族互动关系上存在着较大问题,这一现状急需得到关注并能得到相应改善。

二、新疆维吾尔族与其他民族间互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探析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 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和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然而它一旦形成以后, 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然,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 民族特点也会发展变化, 但是它并不像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更替那样急剧地变化。只要有民族差异存在, 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二者之间是同生同灭的。因此很显然,维吾尔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民族差异,切糕事件本身也是因为民族间互动沟通的过程不顺畅造成的结果。

(二)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既有各个民族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也有各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 还有民族发展的社会历史不同等等。但对形成民族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社会和自然条件对人们的限制不断克服, 地区间、民族间的差异, 将在各地区、各民族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消除, 民族间的共同性、统一性将日益增多, 但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依然存在。民族差异、民族特点的最终消失将依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贫困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社会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不仅落后于东部地区,也落后于新疆汉族聚居区”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和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新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难尽如人意。

(三)民族问题产生的其他因素。民族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民族问题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 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譬如因为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及优厚待遇,再加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护,以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为典型,在很多方面他们都认为自己有特权,可以为所欲为,因此其他民族考虑到他们的“特权”,在面对他们很多不合理行为时都会选择忍让,避免一不小心就引发民族问题的可能性。这主要表明有些民族问题主要是由新疆维吾尔族群体自身的主观思想或行为引起的。

三、解决维吾尔族与其他民族互动关系问题的有效性措施

(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遵照宪法的规定,自治机关管理少数民族和本地区的内部事物。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与“民族文化自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在于让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腿走路”。

(二)保留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文化是强调国内各民族保持社会的整体性和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的前提下,鼓励各民族保留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等文化特性和群体身份感。即在强调国家意识的同时,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民族问题,正视民族问题,究根溯源,从政策上,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共建和谐社会。

(三)平衡各民族群体的地位差异。在处理民族问题中,还面临各个民族群体在国家政治共同体中的地位问题。与其他少数民族比较,维吾尔族还是新疆实行省一级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民族,这就在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明显多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各种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能够更多地与汉族和外界接触、交往,相应地其所拥有的诸多可利用资源和机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维护本民族的自身权益,巩固已有的实际地位,进而促进本民族的全面发展。

但是,民族群体的权利则是由国家来保障和维持的,因而必须平等,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不应该享有特殊的权利,主体民族和少数人群体都如此。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方式(赋予某个或某些民族群体更多权利)理顺了民族关系,并不意味这样的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并且以更加严重的方式发生。民族问题常常会出现如此吊诡的情形:当我们为有效解决某些民族问题而欢欣的时候,更加复杂的民族问题则在悄悄地孕育,并会在某个时候以更加严重的方式显现,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而对于特定的民族群体来说,尤其是特定的少数人群体,如果将主体民族或国家施予的帮扶和优惠视为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或者将由此获得的优惠当作应有的权利,进而以此为基础而提出更多和更高的利益要求,并为此而与国家和其他民族群体进行强烈博弈的话,多民族国家民族群体权利保障就会出现十分复杂的情况,进而给民族群体权利保障造成消极的影响,不仅不利于建立完善的民族群体权利保障机制,而且会侵蚀已经形成的民族群体权利保障机制。对以上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理智的思考而厘清思路并进而凝聚共识,才能有效地保障民族群体的利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治理架构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周平.论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治理[J].晋阳学刊,2013 (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