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62-0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一部分。然而,它在中职文化教育中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次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中职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在针对某一科目的教学内容时,力度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比较少的,这也是目前中职语文的教学困境。另外,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教学,很少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创设一个合适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再只是阅读技巧的运用,而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中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更为理想的师生关系,使这种关系更加民主化和人性化。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更加自如,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也会慢慢得到培养。理想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和互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笔者在教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中的诗鉴赏时,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让他们对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堂上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以后,笔者会提出一个课堂临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和探讨。学生甚至可以随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笔者会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对课文中的诗进行鉴赏和分析,了解学生在自主探究诗歌含义过程中的想法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认知上的误区,从而委婉合理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学习感悟。
二、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水平,制定不一样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他们的学习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感兴趣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和教师产生互动与交流,平时对于语言和文字感兴趣,阅读的积累十分丰富。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鼓励他们进行学习上的展示,保持学习热情;而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平平,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反应不大,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叫他们回答问题,让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予以重视。这种教学的理念也叫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教师的最终目的还是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笔者在教学文言文《赤壁赋》时,采取的是分层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语文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会和阅读水平中等或者较低的学生在一个学习小组,由他们引导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学习。笔者也会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趣味性的阅读教学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影音、图片、动画等,能够向学生更为直观地传递教学内容,让学习变得具体化。这些媒体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中学生靠对文字理解建构知识点,而是更加直观快速理解一个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能很大程度上节约教师讲课环节花费的时间,延长了教学环节中对知识点的练习巩固时间。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变换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学习,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另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是基本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文学阅读的魅力和乐趣。
参考文献:
一、应用情境教学技巧,培养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落实有效学习第一步
兴趣是人们心灵深处的教师,人们对某一事物萌发兴趣的过程就是参与寻知、探索的基本过程。小学生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对新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求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身成长表现出来的特性,把语文阅读文本上的内容通过情景教学的教学技巧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充满兴趣地参与学习和思考,真正实现现代教育在学生身上的有效落实,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例如,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文本《稻草人》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文本的学习和思考中,先让学生弄明白阅读文本的作者以及相关简介,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由教师或一名学生参与朗读和诵读,让学生带着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此场景下参与想象和创设场景,让学生最后进行表达和阐述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境,通过简单情境的创设和设置,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学习内容,落实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的教学目的,真正实现现代教育在小学生身上的有效落实。
二、结合教学内容,应用语文教学技巧,保证学生参与学习和阅读文本的有效细读
对于学生来说,真正参与学习、获取学习知识的起端在于有效参与到小学学校中,小学教育作为小学义务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学生良好成长和进步的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在参与落实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悉心参与教学、灵活应用技巧、活跃教学课堂、分层教学内容等等基本职责,真正实现现代小学内部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状态。
例如,在参与小学语文阅读实践的过程中,以《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段,然后一段一段地予以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得到最基本、最简单的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我”与母亲以及秋天的情结,真正让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参与阅读内部,做到有效地对阅读的细读和分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三、落实教学根本,做到阅读内容分层落实
语文阅读内部的文本细读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针对阅读文本内部的词汇、短语、短句、意境讲解和分析,向学生呈现语文课程内部的知识和文化,在有效提升学生自身阅读技巧和学生自身理解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自身素养和应用实践的真正落实。
例如,以《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阅读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内部词组、短句的分析,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基本、大致的了解和认知,在把词汇、短句搞明白的状况下参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内部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等,实现对学生最基本的教学和培育。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供同仁们参考。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是阅读者自己的事,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阅读教学必须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阅读。阅读和阅读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两码事。阅读教学既要注意某一个具体材料的阅读教学,更要注意一般性阅读行为(过程、能力)的阅读教学。而一般性阅读行为的阅读教学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材料的阅读教学来实现的。阅读教材的基本形式是文选。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识字,语言积累。
2、从文本中获取知识(与文本对话),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促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等的和谐发展。
3、重读学写,为写作积累。
4、学会阅读,掌握操作阅读过程的方法、本领,提高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的能力。
5、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是阅读内容,但不等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阅读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时学生不懂课文内容,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理解,但阅读教学还有自身更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这个内容在课文内容里是没有的。因此过去的阅读课把讲读课文内容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内容,这是不对的。花时最多,收效甚少,其主要原因也在这里。阅读方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小学阅读内容改革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读书是学习,怎样读书就是学法问题。阅读教学应该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怎样读书),智能阅读。可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或不认识。把学法指导引入阅读教学,这是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根本性改变,是历史性的突破。
阅读课的学法指导是学科内在的个性体现,不是外加的。因为,“运用语言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本身就包含了“读”这一实践活动过程的操作问题,方法是读的本身固有的。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有:
1、查工具书。2、抓重点,比较。3、联系上下文、生活等联想、推想。4、从事实材料看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5、把自己融进去,再造想象(把语言变成画面)。6、边读边提出问题。7、圈点勾画,以笔助思。8、列提纲,理思路。9、分段,概括段意。10、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11、体会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12、朗读、复述、背诵、精读、略读、品读、回味读(正面想想,反面想想)。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学法指导”“学会学习”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低年纪的“读、说、背”课。
一种是古诗、韵文等,主要是读、背,或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句变成画面,说“画”。
一、教师引导,形成阅读期待
导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兴趣或疑问期待阅读的展开或深入,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导学,营造有效情境场
阅读需要营造沉浸的氛围,只有浸濡在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独特氛围中,人情、人理,才能正确解读语言文字,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形成情理方面的感悟。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心智的情境场。教师的导学设计,应该营造出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情境。这情境或部分展示课文的思想内涵,或让学生换位进入作者的生活空间,或向学生提供阅读体验的帮助……
(二)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提问是导学的关键环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体现了教学设计者的教学意图。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之下,以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真正有效的提问,应该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提问不需要太多,一节课提供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足够了。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能够真正激活学生思维、能够贯穿学生阅读思维过程、能够引起学生深入讨论的提问。这里的提问也包括课堂学习任务的具体设置。
二、三方对话,尊重阅读体验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或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在语文阅读中,我们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现实生活,而是要借助体验把文字生活化,感受、理解、交流、提高,从而产生主动吸收、自觉获取、高能反馈的阅读效果。
(一)指导,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生成特征,课前的精心设计要立足于课堂“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学生的有效生成是学生参加阅读的重要收获。能否“生成”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品读,课堂需要有托安静
好课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好课通常如静水长流,朴实无华。笔者认为,课堂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文字、感悟作品、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提问之后交给学生的权利。既然阅读是个性化、主体性的学习行为,那么,学生就必须有时间进行阅读。这其实是把思维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这种问题场之下的安静是十分有效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交流,师生都要学会听说
课堂交流是有效安静之后的有效的思维碰撞;是个性张扬、情感交流、智慧互补的精彩瞬间;是方法运用的反馈、探究过程的结晶、活用知识的结果、锻炼才能的舞台。
(四)检查。关注学生整体反馈
以前,传授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注意每个学生听课及记录的认真程度。现在,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生成过程更要求教师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状态。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讨论式、合作式等学习方式的采用,更容易使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或思维懒惰的学生被掩盖在热烈的讨论和少数同学的精彩发言中。因此,教师需要对全体同学实行全方位的学习监控与指导。由于课堂动态生成的眼花缭乱容易造成教师的顾此失彼,所以,在课堂无暇顾及的情况下,课后的继续评价或指导将成为重要的手段。课堂探究或交流作业的完成就为课后的教学延伸提供了平台。
三、拓展反思,扩大学习圆周
课堂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驿站,是借助某些例子学会学习的重要阵地。新课程要求学生有更为宽广的学习视野,包括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要从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语文学习就如同描画圆圈,课堂是圆心,课外生活及活动是圆周。我把它称作语文学习的点圆理论。
(一)问题拓展,促进课后继续探究
课堂教学留下未能解决或未有时间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有事可做,促进课后的继续探究。如鲁迅在《社戏》一文中表达了对农村自由的空气、农村老人孩子朴实真诚的心灵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社戏》外,还能从他的哪些作品或生平中感受到这样的思想感情呢?问题的提出提醒学生在课外再作研究,这就有助于对鲁迅其人的深入认识和对鲁迅文学作品的全面了解。
(二)内涵拓展,开展深入精神交流
有些课文的内涵非常丰富,课堂学习不足以全面深入,可以围绕课文内涵组织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教授《蔚蓝的王国》一文后,可让学生创作“我梦中的蔚蓝王国”,联想到更多的美好事物,构想出更加奇特的大海世界。这就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了学生与大师、与作品的情与理的对话,应该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完善。
(三)作品拓展,努力扩大阅读范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多篇相似、相关的文章组织、结合在一起,并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索、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一种阅读方式与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是在阅读教学领域的一种创新与探索,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展现出很大的优势,近年来愈加受到语文教育者的重视与青睐。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介绍
围绕某个主题,并做出时间限制,要求小学生在时间内完成几篇文章的阅读量,基于教师的科学引导,使小学生完成构建知识、达成共识的过程,该阅读模式被称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模式。经过大量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通常45分钟内,学生经过训练能够完成5篇文章的阅读量。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起到对小学生阅读效率进行有效提升的作用,从根本上丰富了其知识面。在群文阅读中,小学生往往能够获得一个满足的阅读感受,这对于其阅读兴趣的激发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严格限制了阅读的时间,并要求阅读效率,因此,小学生在刚开始可能阅读效率达不到预期标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及小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均能够表现出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也能够改变以往的被动阅读状态,即化被动为主动。在自主的阅读中,实现了阅读与思考的同步,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基于此,群文阅读能够解决传统文章阅读分析中的诟病,更能够使阅读教学由量变完成质变的飞跃。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根据文章主题进行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文章。把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划分。文章的主题是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表达的主题或者是文章的内涵来确定的。第一,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主题。比如都是写狐狸的文章《狐狸马》《狐狸分奶酪》等。都以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北京的春节》《藏戏》《和田的维吾尔》。第二,根据文章的内涵确定主题。比如以珍爱生命为主题。有《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为主题的《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三,根据作者的写作手法确定主题。比如,人物描写白描一组,《刷子李》《人物描写一组》《金钱的魔力》,小说古文为主题,比如,《将相和》《草船借剑》《猴王出世》《景阳冈》等。
2.精妙设置比较与冲突性强的课堂问题
在选择好群文阅读的文章之后,教师即将步入群文阅读的重难点,即教会学生群文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从文章中提取阅读信息、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过程中精巧设置问题,将几篇文章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索欲,设置比较性与冲突性强的课堂阅读问题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是善巧设比较性问题。常见比较问题的的比较方式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文章内容与艺术手法比较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观潮》《鸟的天堂》同样的是写景文章,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这几篇文章写景的顺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各个文章的侧重点在何处?”这一比较性问题一出,学生便很快投入阅读,了解各文章写景特点,继而循序渐进地得出答案。二是设置冲突性问题。群文阅读是借助各文章的相似之处展开的,但其存在着不同与冲突之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冲突,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提高群文阅读的价值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群文阅读方式初次应用到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分总结强调文章思想!情感!结构等,只需要求学生阅读多篇已整合好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在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群文阅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的阅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的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学生就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阅读。教师亦可指导学生总结群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对文章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数量方面,经过学生逐日累增的阅读,思维敏感度和活跃度也会大大提升。
4.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后的积累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使其自我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均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此,任课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设计多个环节,来增加学生抒发自己阅读感受的机会。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待学生群文阅读结束后,给予充足的时间,鼓励生生之间对阅读后的感悟进行讨论,要求小学生在表达自身感悟时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语文通顺,从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任课教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片段或文章,继而邀大家一起对该文章进行赏析,以此来优化群文阅读效果;最后,任课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导入问题情境,来优化学生间的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任课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进度,从而为小学生群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最终实现对阅读积累的目的,并快速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群文阅读是传统阅读基础上的升级发展,是对课堂教学的短板补充。群文阅读高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创新、教学空间得到了拓展,更是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这也是当前新课题的主旨所在。科学设计、合理开展群文阅读,为学生营造生态、健康、开放的阅读环境,使群文阅读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淋漓发挥是值得教育部门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英语属于一门外来学科,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中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分,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处在一线岗位的初中英语教师开始认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相应的采取了部分方法及措施来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就初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
(1)教师对英语阅读的重视不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设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把重点和难点放在英语语法和词汇等方面,而忽略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主要以传统的读译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处在了被动学习状态,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师的牵引和限制。
(2)教学方法不恰当。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时,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多读多译。同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简单出一些阅读理解题给学生做,而题目的答案可以轻易地从文章找出。这样,不仅没有形成科学有效、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而且还会使学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在具体实践时不能够灵活掌握和应用。此外,教师重视整体结构的理解和讲解,过分看重结果而忽略对阅读过程的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生缺乏阅读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学习时,由于存在错误的阅读方法导致理解困难,长时间下去,则会产生畏惧和厌倦心理。学生一旦遇到大篇幅的阅读文章时,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导致阅读学习的能力不断下滑。
二、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乐于接受教学,并主动进行学习。学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该把利益和眼光放长远,并转变传统的只注重成绩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对比较经典或优美的短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部分时间进行分享,以便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的兴趣。
例如初中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喜爱的题材入手,搜集一些趣味性浓、内容生动且丰富的阅读教材,安排一节课的几分钟或一个星期的某一天,开展学生自主阅读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英语角,放置一些对学生有帮助的书刊等,供学生在业余时间里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适当开展英语阅读或阅读写作比赛,在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的同时,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阅读的能力。当结束一个话题的学习时,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相关的语言结构和语法等,如果教师再及时拓展相关知识层面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减少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促进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
例如在初中英语“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一文中,教师可以在学习完整篇内容后,布置练习题:对于自己来说,最向往的参观地方是哪里,并说明当地的特色等。这样,学生不仅有被重视的感觉,而且还能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当学生在发表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地域特色知识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文化背景和风俗等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通过自由畅谈的情境会话方式,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拓展视野,为以后的英语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阅读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阅读课文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当学生的思维方向偏离教学目标或走入误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并适当地开展讨论或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学习的技巧,并扩展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初中英语阅读短文“Weather and Men”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翻译,让学生了解整篇内容表达的主要意思天气和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如下:When it is cloudy in the east,you know that ____ tomorrow?A.it is going to rain.B.it will be fine.C.it will be still cloudy.D.A or B or C.此题的答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作出正确选择,而不是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教师让学生自行思考后作出选择,并说出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这样,学生会积极的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为D。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只有把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
2006(11).
[2]陈祖义.浅谈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
随后,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说这首诗歌是“绿色的”,因为它连续运用多个意象,表达诗人的苦难和坚定的信念,不仅传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声,也传达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充满了无尽的希望。
正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领悟诗歌时,一位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首诗也可以是白色的。你看,诗人虽然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但是他还有清澈如秋水般的纯洁,明朗像水晶般的透明。隽永的诗句和儿童一般执拗的真诚深深地让我们感动。‘’虽然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在那黑暗污秽、沉重压抑的环境中诗歌如雪一般的纯净。因此,这首诗歌也可以是白色的。”
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突然间,我意识到我的学生会对这首诗歌的颜色有不同的见解。况且,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又何尝不是领悟诗歌,不是对诗歌的“再创造”呢?干脆以此为契机,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不一会,一位性格开朗的学生说:“这首诗还可以是红色的,诗中充满了真诚和力量,回荡着一种英雄气概,是一种指向心灵深处的感悟与呐喊,整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他相信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诗人深情地歌唱了希望,歌唱了对人类的爱、对世界的爱,给当时处于迷惘与失望之中的人们以希望之光。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把整首诗都染红了。”
这时,学生都笑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一位平时表现很深沉的学生说:“这首诗还可以是紫色的。紫色代表着忧郁失望,又象征着高贵不屈.诗中‘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描绘了那个荒芜艰难的时代;‘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以食指为代表的青年人生中的失意、落寞和不快。然而,诗人又高昂着坚强的头颅,奏出了心底的最强音.《相信未来》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的主旋律,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为人们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一位急不可待的学生脱口而出:“还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因为诗歌本身意象繁多,色彩丰富,而且意象之间有意识的组合,给我们带来跟以往诗歌截然不同的新鲜感觉。另外,未来总是美好的,五彩斑斓的,所以是彩色的。”
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个头高高的班长站起来说:“这首诗还可以是黑色的。因为它像黑色大理石一样庄严静穆,在沉默中孕育着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灵魂。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坚定不屈的信念。”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发表了自己关于颜色的见解之后,一位学生迅速建构了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以及课堂里自发的“热烈的掌声”,很快发现,学生可能根据“颜色”这个支架,对这首诗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于是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正如这位教师所反思的:这一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既定课程计划执行,但让我更加体会到,只要能确认学生“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合法性”,学生就有可能对课文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归纳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沿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样阅读教学也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局限于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教师单纯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方面,没有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所学到的知识,更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大部分教师对阅读文章泛泛而谈,按照教材的顺序单调的机械性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而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更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错失了解材料内涵的机会,丧失阅读的激情。学生感觉不到阅读的快乐,也就不会喜欢上阅读。
2、阅读教学肢解教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现在的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取的唯一模式就是肢解教材,首先要求学生注音、分段、概括主旨,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进行考试。模式化的阅读教学训练出的学生只是专注于考试以及自己的分数,而忽略了阅读材料本身的内涵,以及材料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学生不能用心感受阅读,也就不能实现内心的升华。肢解教材不仅仅肢解的是教材更是残害了学生的心灵,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不愿意阅读,甚至出现课上抱着课本睡觉的现象。因此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先要做到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模式,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美好世界,帮助学生扬起阅读之帆。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加工,探索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模式,摆脱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实现多元化的阅读策略,避免固定思维的形成,全力消除传统阅读教学框架的影响,积极走向阅读的新时代,开拓阅读的新思维和新策略。
1、具体文章抽象教
阅读教学的工具就是文章,分析阅读策略最重要的是分析文章本身,钻研文章所讲述的内容,思考内容讲述的思路,探讨文章内容的结果,实现文章内涵的升华,从而对文章有新的收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涵才能够说明学生已经把握了文章,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内涵,教师需要深思熟虑,全面分析文章和学生的特点,实现具体文章抽象教的教学理念。
说明文是语文文章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一说起说明文学生就会变得有些害怕和担心,教师往往也觉得这种类型的文章比较晦涩,不像散文那样优美,也不像小说那样扣人心弦。说明文的特点就是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展开叙述,与其它体裁的文章相比,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导致学生厌烦阅读说明文。教师要全力以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文章内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声音和图像能够刺激学生的兴趣点,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2、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有所感悟,能够引导学生幸福快乐的学习。阅读是升华人类内涵的最佳捷径,是摒弃社会糟粕的最佳方式,是领悟人生美好的最佳模式。阅读策略分为很多种,比如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任何的阅读方法都要认真掌握,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阅读场合来决定阅读方法。
对于课堂阅读来说,书声琅琅的场景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符合阅读规律的,但是仅仅读完就算完了那是不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及阅读结束后认真思考阅读材料的内涵,感悟材料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情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
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策略 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相当于交给了学生一个通往知识海洋的船伐,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比如: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在网上搜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2.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运用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流为形式主义。课堂上,也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的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无知和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2.有效提问,让学生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读练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