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服饰手工艺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饰手工艺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饰手工艺设计

第1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一、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的范畴

民间传统手工艺分类大致从艺术性、民俗性、生活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张道一等有关民艺专家的分类观点,民间传统手工艺分为八类,装饰美化类是其中类别之一,是指民众对环境和自身的美化和装饰,主要包括节令活动、人生礼仪等民俗生活中的年画、窗花、布画、杂画和室内装饰品;民众对自身的装饰,包括服饰剪纸花样、鞋样等。装饰美化类民艺品起源大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其原初的功能有所减弱,审美功能不断加强。装饰类民艺一般只限指在二维的平面范围之内,有平面造型艺术的特征,无论是创作观念、表现方法还是存在形式,与一般所指的美术范畴更为接近,从而集中体现了民间艺人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具有朴素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

二、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

1、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民间装饰艺术的生存土壤民间传统手工艺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生活,最大程度地继承了原始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本元文化”。生态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积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但是随着我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步伐的加快,受社会政治经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人文观念和审美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一夕之间,许多具有民俗特色的村落、具有历史韵味的街道被无情拆除,代之以冰冷无温度的现代立方体,隔离了传统邻里间情感交流与人情往来,移风易俗间,耕植传统民间装饰艺术生存的土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许多传统手工艺因无存在的理由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2、价值观的改变导致民间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后继乏人目前,我国很多年轻人择业价值取向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轻视社会责任的承担。选择社会热门职业,忽视那些可以为人民服务的冷门职业、基层职业。择业标准趋于实用化、功利化,将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发展作为择业价值标准,轻视精神、责任和义务。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越来越少,以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作为谋生手段的作坊,社会生存越来越艰难。要练就达到大师级别境界的技艺,要耗费人生很长的经历,且经济报酬微薄,属于冷门寂寞的“无前途”行业。在当下全社会追求高报酬,青年择业价值观本位化现状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后继乏人。3、传统的手工艺传承形式束缚了民间装饰艺术的创新查阅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历史资料,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母女间的口传心授以及物传,将工艺技术的艺诀、经验、装饰艺术样谱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后人在前人一脉相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工艺、图式逐渐完善,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固定内容和形式,束缚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使得装饰样谱跳不出原来的样式,有的几乎几代一成不变(如图不同时期的杨柳青年画)。如表现连年有余必用莲花和鱼元素,表达长寿要用寿星翁或松鹤等元素,这种程式化使得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图案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受到束缚。

三、装饰类传统手工艺活化途径探索

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产业化规模很小,随着民众观念和审美的改变,已经不作为普遍的日常装饰使用,大部分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被用作收藏或者发挥工艺礼品的功能。虽然新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消亡,但是其物化过程反应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将会对新生手工艺的产生起到启智和推动作用,这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动态传承。虽然传统手工艺的生存日益维艰,但是依靠政府部门的保护政策,以创新为钥匙,通过全社会多方努力与配合,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要,在流淌着传统血脉的土地上,传承之路必将充满希望。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民间装饰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颁布一些有助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政策、制度,为传统手工艺的“活化”保驾护航。一方面,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民生的前提下,尊重农村民俗习惯,保护传统村落文明,避免村落“空心化”,重新构建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土壤。另一方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力度,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力度,鼓励地方院校开办非遗专业,加强非遗人才培养,保障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再次,引导和推动传统民俗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很多传统手工艺因为民俗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涉及到服饰、室内装饰、活动物品等。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多渠道入手,尊重传统民俗,构建传统文化环境,让年画、剪纸、刺绣等传统装饰手工艺回到百姓生活中,把民间传统最富有创造性的源文化留住。同时,用现代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传统手工艺,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深入了解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平台,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2.发挥传统手工艺文化技艺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它最大程度上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造物智慧,包括造型语言、工艺技法、民俗内涵等等。可以说是典籍之外的-支活态文脉。但是市场需求决定发展规模,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审美的转变,导致传统装饰类手工艺产品需求量剧减,使得原先轰轰烈烈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日益萧条,如苏州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等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鞋子、衣服、帽子等服饰用品琳琅满目,再也不用为了满足使用功能而自己动手。因此,因服饰制作而存在的民间服饰的花样剪纸也很少见了;有些传统技艺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被现代化新生产工艺所取代,如传统手工雕刻到现代的数码雕刻,原先的雕版、丝网印刷到现代的数码印刷,传统刺绣到电脑刺绣等,不仅节约人力,效率也飞速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因快速工业化带来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需要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文化性、情感性特征,这给传统装饰类手工艺活态化留出了继续存在的空间。传统手工艺独特的人文魅力是对机器标准化产品的情感补充,为消费的多元化提供了富有人文气息的选择。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功能已经大大弱化,传承的核心是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传统造物思想。要以创新为动力,发挥工匠精神,运用传统技艺,制作限量版的艺术品或纪念品,把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人文气息发挥到极致,满足小众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需求,不失为保护和传承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方式。3.发挥DIY的亲和力,让传统装饰类手工技艺走近市民生活。根据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流程,开发成DIY体验项目,既能让民众丰富生活,排解日常工作压力,也在参与过程中了解手工技艺操作流程,体验中国装饰类传统手工艺文化与智慧。如剪、刻纸类工序较少的可以开发成单独的项目;如果工序多的,如年画类,可以按照工序分解成画稿、刻板、印刷等几个项目,组成系列项目,体验者在精心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悠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制作的过程,也是放下繁杂,自我精神享受的过程。4.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查阅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没有哪一门传统手工艺是亘古不变的,都会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审美心理的变化而产生流变,有流变就有创新。传承与创新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沿着螺旋线向前发展的关系。没有创新的传承是难以为继的,同样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没有依托和支撑的。装饰类传统手工艺融入创意产业行业的途径有多种,用现代解构的理念和方法,根据创意产业具体产品设计的需要,局部融入,可以是艺术形式、工艺的运用、传统图样的提取应用。在艺术形式应用上可以运用现代软件编程技术,既能体现传统装饰类图样的艺术风韵,又提高了效率,通过变量的改变,还能改变图样的视觉效果。比如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就能把剪纸的镂空特点用于建筑设计、产品展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形象代言人的服饰设计中,形成一种通透、斑驳的艺术效果。在装饰纹样的运用上,要用现代创意思维方法对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图样进行提取,并运用现代造型方法进行新的构想与再创,“借其形,承其意,传其神”,打造具有东方文化品质,符合现代审美的视觉形象。传统装饰美化类民间手工艺的“活化”,要营造适合传统装饰类手工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不仅要原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装饰图样,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传统造物思想,更要以创新为灵魂,用现代设计给过去一个未来,使民众在享受现代设计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记忆,产生中华民族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唐家路民艺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3.1p32

〔2〕王楠论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P170

〔3〕潘鲁生工艺美术的转型与复兴[J]上海工艺美术2016.3.15P8

〔4〕陈建成姜宏瑶浅谈我国发展森林文化创意产业路线[J]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2007-06-11P7

第2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支持对象:全国各地孤儿、贫困妇女、残障人士

项目活动:慈善公益商店

开展个人:张慧祥

联系方式:15011153421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道营胡同61号

2010年7月7日,阴雨。在糅合旧时京味特色与现代时尚的北京五道营胡同里,北京第一届慈善手工艺品展正在举行,展览上贵州妇女做的鞋子,结结实实的一针一线都可看出手工的痕迹:各式各样的包包,小巧玲珑又不失民族特色。农村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生产的手工艺品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和出售,这个小众的聚会仍然吸引了300多名参加者。北京第一家扶持农家女项目的慈善商店Brandnu就是这个活动的筹划和承办方,并用此平台来搭建城市设计师和农村手工艺者这座爱心桥梁。

祥子大名叫张慧祥,他的Brand nu公益店里摆满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颇具特色的手工艺品,为数最多的是服饰,包括祥子亲手改造的棉袄,那罕见的造型真可算得上是艺术品了。

“摆在店里的都是农村妇女做的和公益有关的手工艺品,不讲价。”祥子拿起一个手工缝制的棉布电脑包介绍,这是残疾人制作的电脑包,100多元。一件衬衣20元,裙子50元,手工刺绣童鞋50元。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工艺描绣430元,最贵的是贵州妇女做的银饰品:600元。

据祥子介绍,商店的货品主要来自各地的慈善机构,与贫困山区农家女直接打交道较少。现在小店与宁夏百花妇女合作社、蒲公英中学、地球村等近10家慈善机构都有合作。销售所得直接返还给慈善机构,由各机构负责转交贫困妇女,只留一小部分补贴小店租金。

小店的另外一部分商品是二手服装。这些服装的来源主要是身边朋友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赠。

祥子说,这些服装经过清洗后,会根据样式、材质等不同,一部分免费捐给朝阳区金盏乡的“工友之家”,通过他们发给需要的打工者:另一部分会由服装设计师再创作,回到店里进行售卖,所得将用于为宁夏贫困地区妇女筹建书社。

祥子说,除了这个店铺,他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与一些慈善机构的合作上。至今,他与四川绵竹当地豉疾妇女合作,他提供款式和面料,由当地残疾妇女手工制作中式小棉袄,与藏红花餐厅共同为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机构策划和承办了“障爱”王宏峰个人画展与贵州山区手编鞋推广者朱女士合作定做了36双贵州山区妇女手工编织的精美布鞋:与贵州银饰品公平贸易推广者简航合作销售由贵州手工匠打制的纯银饰品,将5%利润捐给贵州当地小学。他在慈善机构和各种性质的用工单位或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有益的桥梁,利用汇集到他手中的信息为农家女捐款、提供工作机会、替他们销售产品。

当然,这些产品还需要更多在设计、造型方面的改进。祥子坦言,店铺开张一年来已经算步入了正轨,但还远远不够,产品销售不成规模是目前较大的问题。有时他走在街上,看到路边一些造型很有意思的鞋子、衣服,祥子就会买下来,就是为了能给农家女提供一些产品设计上的样式。

祥子说,中国慈善机构能够卖出的产品不多,主要还是在产品的设计上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只能依靠产品背后的故事卖产品。他很希望能够有好的产品设计师做向导,做出自己的品牌来,能争取进行批量生产,形成一条稳定的生产链,这样对农家女的帮助也会大大提升。

助推力栏目

电话:023-63895379 传真:023-63896381 邮箱:

这是中华手工杂志社倾力打造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不但致力于报道民间公益组织在传统工艺进人现代生活方面的活动、努力、进展,而且还汇聚各种手工艺供需信息,搭建供需桥梁,实现手工艺品与现代生活、与商业市场的对接,推动中国传统与现代手工艺良性发展。

你有什么样的手工技能、原料、产品;你有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创意成果: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工艺加工、产品制作技艺:你能提供何种有效的销售通路、经营模式……都请发送至助推平台,它将推动和协助你实现梦想。

助推项目:民族乐器手工制作

支持对象:新疆新和县加依村

项目活动:打造“新疆民族乐器手工制作第一村”

开展机构:新疆新和县县委

新疆新和县加依村制作乐器的历史悠久,早在300年前,村民从事生产的同时制作乐器。现在全村215户村民有105户从事乐器制作,主要制作都塔尔、弹拨尔、沙塔尔、热瓦普、达普和卡龙琴等,乐器以其做工精细、音色纯正而响誉中外。2006年3月,加依村民族乐器制作被列入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乐器制作,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有着新疆“乐器王”之称的加依村村民艾依提・依明深有体会,“演奏这些乐器难度大,而制作这些乐器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弓弦乐器的音箱,从一截桑木开始,凿、雕、刻,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一件乐器制作的成功还是失败,凝聚着制作者对音乐的感觉。”为了将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手艺传承并市场化,新和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1500万元,全力打造“新疆民族乐器手工制作第一村”品牌,使著名的乐器村成为展示新疆地方特色民俗艺术中心之一。

据了解,加依村民间艺人制作的乐器音色优美,装饰图案繁复美观,是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该县民族民间艺术和打造旅游的一个亮点资源,开发价值与意义极大。

助推项目:赣南蓝巾帕

支持对象:赣南全南县新屋村小组

项目活动:新农村建设特色村

开展机构:全南县委宣传部、文化馆

第3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一、想象是设计创作的基础

怎样在服装设计中表达折纸手工艺的特色,创造出新的纸艺图形,想象成为创意的关键。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强调“创造”的观念,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发现创意元素,找出表面上毫无关系,甚至相隔甚远的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教学中可以把折纸艺术图形从形状、材料质感和内部结构等角度,与所需设计的服装相结合进行想象。例如,所折的纸扇,从外部形状看,会让人们想到风琴、百叶窗、芭蕉树叶、楼梯等,如果把这种思维延伸到服装设计中,就会折叠成常见的百褶裙或类似风琴、芭蕉树叶等褶皱服装。同样采用折、叠、拉、卷、插等传统折纸手工艺技法,折叠成为各种不同的立体纸艺图形,来点缀服装各部细节。比如以儿童玩的折纸游戏“东南西北”为主题进行设计,以面料代替纸为原材料,将其剪成一个正方形,通过向心折、四角向后折,再向心折、翻过来四个步骤折叠,形成一个正方形半立体图形。这个图形呈上下左右延伸,线条中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节奏,骨架表现出一种大气、明快、简练、多变、协调的美感。

二、创意赋予服装设计新的生命

折纸手工艺可形成方格、拼接、褶皱、层叠、厚重等多种不同效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将折纸图形融入服装,可以打破常规,使服装结构发生变化,呈现多种新潮的款式特征。例如,法国品牌迪奥的设计创作总监英国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的服装设计作品,灵动而富有创意,从松、竹、樱花到灯笼、折扇、筷子等元素,采用折纸工艺手法意象表达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服饰形态。他的代表作《蝴蝶夫人》,将普契尼笔下的歌剧以时装的形式重新演绎。再如美国设计师卡尔文•克莱恩在2009年春夏高级时装周的作品,运用折纸工艺手法将衣身、领口、肩部、腰部等各部细节加工处理,使服装具有丰富的肌理感,让服装的立体效果格外抢眼。又比如我国设计师郭培在2010年高级时装会上的作品,运用折纸工艺手法创作图形,点缀服装腰部,衬托了东方女性纤细妩媚的身姿。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意过程是一个重新组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规律性,也要让学生了解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教师可以寻找客观事物存在的多种与主题相关联的元素,也可以吸收传统造型元素中的精华。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折纸游戏“东南西北”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江圳很有悟性,她很快就把折纸作品平铺在桌上思考:纸艺形态成正方,中间加有米字格,张开构成半立体。接着她把古代秦韬玉《贫女》诗中描写的“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与此关联起来,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风格,把作品主题确认为“格调”,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认为“格调”是一种风度和仪态的象征。江圳在“格调”系列服装设计中,进行了多方位的调研活动。她把握服装款式、面料、色彩、图形等基本要素原理,前后绘制了20款草图,笔者根据这些构想与她反复沟通,整合修改成5套设计稿。

三、服装设计教学中折纸手工艺的应用

第4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刺绣;现代艺术;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43-03

一、传统刺绣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刺绣,也称绣花,是指在各类面料上经过针线的相互穿梭缝制出具有装饰图样和纹案的手工技法。

我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舜禹时代就有刺绣相关的文字记载。刺绣在夏商与秦汉时期发展成熟,到明清达到顶峰。由于民国时期了封建帝制,象征统治阶级的刺绣官服也不再使用,刺绣的发展出现中断。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发展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刺绣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只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流传着服饰刺绣的古老手工艺。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刺绣工艺逐渐被机绣技术替代,虽极大地提高了刺绣生产效率,人类却失去了对传统刺绣手工艺的传承。

二、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意义

传统刺绣作为人类社会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情愫,是中国精湛手工艺的代表。充分把握运用历史背景下刺绣发展的不同形态,将其与现代服装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相结合,对刺绣工艺多元化的应用创新,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表现手法的丰富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复兴、促进当代手工艺的发展和创作经验的积累都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1]是保护古老手工艺和传承中华文化并行不悖的理性选择。

三、传统刺绣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一)传统刺绣的艺术特征

1.配色丰富考究。传统刺绣在设色上十分考究,根据阴阳五行的理念将青、赤、黄、白、玄设为“正色”。正色是传统刺绣应用的主要颜色,常与其他色彩相互搭配构成绚烂丰富的刺绣色系。此外,传统刺绣的色彩搭配分为两种状态,其一,刺绣色彩大都以红、黄、蓝为主,与金线搭配,色彩对比强烈,配色浓重绚烂,常用于隆重的民族节日庆典中;其二,刺绣色彩用浅色系,同色系进行搭配,颜色淡雅柔润,脱俗秀丽,体现了柔和含蓄之美,常用于生活物品和服饰装扮方面。

2.针法繁多,工艺精湛。针法是刺绣图案构成的根本表现形式,传统刺绣精湛卓绝的风格和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多种针法的变换组合。直针、环针、套针、平针、散错针等多种刺绣技法,将刺绣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完美呈现出来,塑造出传统刺绣不同风格的肌理纹样,极大地丰富了刺绣技艺的表现形式。

此外,刺绣技法的多样性也衍生出不同的刺绣品类,典型的有网绣、十字锈、抽纱绣和雕绣等几种,无不体现了我国精湛的刺绣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装饰效果。

3.图样生动传神且寓意深厚。传统刺绣纹样作为一种图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寓意。它常以物化符号来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里的思想动态,比如石榴、松鹤、鸳鸯、锦鲤、牡丹、麒麟等反映人们对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富贵平安的美好期望。[2]除此之外,传统刺绣纹样还被统治阶级用来标榜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例如五爪腾龙图纹是帝王的专用刺绣纹样,而亲王级别只能用四爪蟒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由此可见传统刺绣纹样在古代社会还具有封建统治的阶级象征色彩。

(二)传统刺绣的文化内涵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由于在区域上的差别以及技艺上的发展,国内的刺绣工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逐步构建起了有空间和地域之分的刺绣格局,并且累积了百余种风格以及特点各不相同的刺绣针法。[3]

首先,按地域分类,我国刺绣有“四大名绣”,即苏绣、蜀绣、粤绣、湘绣。苏绣以套针为主,针法细腻,纹样活泼秀丽,色彩淡雅是它的特色风格。而蜀绣在吸收苏绣精髓的基础上,采用软缎和丝绸作为刺绣的主要材料,以国画作为主要格调,针法细密平齐,蜀绣具有浓彩泼墨的艺术特色。比起苏绣和蜀绣,粤绣的色彩对比更加强烈,常以套针和施毛针为主,在纹案轮廓上惯用金线圈缝,更加追求纹样繁复,色彩瑰丽的奢华效果。而湘绣是在民间技艺发展的平台上,吸取粤绣和苏绣之长建立起的绣种,湘绣以软缎、丝绸和纱作为主要刺绣材料,主要缝制人文景观和山水、花鸟等艺术绣作。

其次,按民族特色分类,我国苗族、侗族、彝族的刺绣各有千秋。苗族刺绣工艺精湛,主要用在妇女服饰方面,例如领口、袖口、前襟和裙边等部分,苗族刺绣的取材来源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绣品色彩强烈亮丽,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苗族人对人文自然的崇尚和高超的审美观念。侗族服饰刺绣的纹样以抽象和写实相结合,内容丰富多样,用色方面也不像苗族那样对比强烈,侗族用色协调柔和,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而彝族的刺绣主要以二方连续纹样和单个图案为特色,以写实性的自然形态和简约的几何形态组合,造型生动,变化多端。

我国传统刺绣文化内涵丰富,品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是现代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和艺术宝库,将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是发挥传统刺绣艺术价值的不二选择,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中国古老手工艺的传承创新。

四、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材质创新原则

传统刺绣材质一般指的是绣线。我国传统刺绣材质大都以真丝线为主,但使用真丝线的绣品易起毛,难以清洗,并且当真丝线绣品与亮片绣和珠绣结合时又容易被刮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挖掘创新型的材质是解决当今刺绣的核心问题。在当今时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立体刺绣、珠绣、亮片绣、丝带绣等多种刺绣材质的创新在国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数不胜数。例如范思哲(VERSACE)2011秋冬高级定制这款礼服,采用了多种刺绣材质,立体植绒花朵,亮片和珠子编织而成面料,立体花瓣装饰,宝石镶嵌,弱对比撞色搭配,非常精致的刺绣细节设计彰显着高级定制独有的艺术魅力。[4]

(二)图案时尚原则

传统刺绣图案作为我国刺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取材丰富纹样多变,是现代服装设计在展现刺绣文化时必不可少的应用元素。传统刺绣图案一般以花鸟、山水、动物为主,若将传统刺绣图案直接运用在现代服装当中,就会显得过于生硬直白,并无创新和时尚可言。由此可见,现代服装设计在应用传统刺绣图案时,要与现代流行的时尚元素紧密结合,即将传统图案纹样与立体时尚廓形结合,将传统图案素材与创新材质结合等等,做到立足传统,推陈出新,才能赋予传统图案新的时代生命力。

(三)色彩现代原则

中国传统的刺绣色调一般分两种:浓烈的艳丽色调和淡雅的柔和色调。而中国传统刺绣的色彩搭配大都以红绿撞色为主,即红花配绿叶,因循守旧的颜色虽传承了刺绣的配色文化,却无时尚的颜色可言。而传统刺绣色彩要具有现代化的特色时尚,就要做到大胆用色,巧妙配色,利用不同色系的不同纯度、亮度、饱和度进行调节,即使是同一色系也要有色彩层层叠叠,丰富多样的艺术视觉。如华伦天奴(Valentino)2012秋冬系列的服装,在粉紫、红紫、浅紫、黄紫、深紫等色彩结合的基础上把刺绣与蕾丝相糅合,层次丰富,精致华美。

(四)手法多样原则

刺绣的手法就是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表现形式,包括加法、减法、变形和综合运用等。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手法一般以加法为主,珠绣、亮片绣、立体花朵绣都是加法的一部分。要更大化地发挥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艺术价值,就要应用多种手法进行设计创新,将时尚元素和手工装饰相结合,使刺绣在服装上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五、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创新和时代的发展,传统刺绣的手工技艺逐渐被刺绣机械替代,除具有民族特色元素的品牌服装外,市面上流通的大众服装在刺绣方面都以机绣状态呈现,淡化了对传统刺绣工艺的传承。而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刺绣,在当今国际的时尚潮流下主要被用在高级定制的时装中,下面从五个方面对传统刺绣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一)传统刺绣的材质和纹样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紧密结合

郭培作为我国最早的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师,在1997年创立了玫瑰坊时装公司。她的作品常在服装细节处体现中国元素,手工制作颇多,刺绣尤为明显。例如2016/2017秋冬高级定制(Couture Fall 2016)系列(局部),用金银线绣制在同色系的薄丝上,局部辅以珠绣、盘金工艺和立体绣花,层次丰富,雍容典雅。此外,在服装的腰背部分,用多种手法与传统刺绣中的锦鲤纹样结合,凸显了服装的灵巧生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传统刺绣图案的装饰与工艺的创新应用

我国传统刺绣图案以独具文化特色的纹样和装饰,成为国际设计师广泛应用的时尚元素。在AliceArcher2016/17秋冬高级成衣会上,它的系列服装将中国的花鸟图案绣在光滑亮泽的面料上,刺绣造型夸张,装饰丰富大气,工艺精湛且图案富有张力,使服装的每个细节都生动无比,散发着华美的气韵和东方艺术特色。

(三)传统刺绣的色彩和图案在高级成衣中的锐意创新

创立于1978年的台湾高级时尚品牌夏姿・陈,其设计师王陈彩霞擅长在服装上运用对比色系的套色技法或同色系的类比配色。例如2016春夏姿・陈(Shiatzy・Chen)新款服装,色彩上服装整体以粉桃色的色调为主,在真丝与透明纱拼接的基础上,用金线、粉色丝线绣制同色系的桃花纹样,手工精制,层次多元,将服装的浪漫唯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在裙装的下端,用极具现代气息的马赛克纹样进行绣制,并在局部搭配回字纹的传统刺绣纹样,将传统与现代、西方和东方相结合,展现了服装时尚独特的艺术视觉。

(四)民族传统刺绣的地域局限性将时尚与世隔绝

从民族区域上分类,我国最具特色的刺绣主要分布在苗族、彝族和侗族等深山里的民族,由于山貌地势的隔绝减少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这些少数民族的刺绣文化代代相传,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到如今仍然保持着精美的刺绣作品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尤其是苗族刺绣,令人惊叹的传统手工艺因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很难走出大山与时尚相碰撞,造成了当今刺绣文化独具民族性缺乏现代性的状态。

(五)传统刺绣在日常服装应用上因循守旧、创新不足

随着现代化观念的发展,年轻一代在时尚方面更加推崇与时代潮流并驱的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传统刺绣红绿搭配的色彩和花鸟、山水的图案过于因循守旧,并且流传下来的绣工技法和刺绣材质一成不变,于是传统刺绣便成了老旧和年代的象征,在日常服装中的应用愈来愈少。虽然一些中档品牌服装以民族风为特色,把手工刺绣作为时尚的卖点,但还是只有少数人会将此类服装穿着在日常生活中。

六、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传统刺绣以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美学艺术价值,在我国数千年的服饰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机绣工业逐渐代替刺绣手工艺的今天,传统刺绣要保持鲜活的时代生命力,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是必然的选择。下面针对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刺绣在国际时尚中的影响力提出几大策略。

(一)把握时代命脉,紧跟时尚潮流

传统刺绣要在时尚潮流中成为流行趋势的主导元素,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同时,也要牢牢把握时代的命脉,将现代时尚的审美观念与传统刺绣元素结合,在不失去设计现代性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设计民族性,这就需要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遵循上文提及的四大设计原则,即材质创新原则、图案时尚原则、色彩现代原则以及手法多样原则。在遵循四大原则的基础上,传统刺绣才能在现代服装中最大化地发挥它本身的美学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积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只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特色刺绣手工艺,坚定不移地将民族文化推向国际,并引进国际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才能让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发扬光大。近年来,神秘的苗绣走出大山,逐渐走入国际时尚的舞台,以华丽的图案、独特的肌理感和精湛的手工艺令国外时尚界惊艳叹服,在2011年12月份的《嘉人》杂志中许晴身穿“百鸟衣”,苗绣繁复华美的纹样图案与欧美简约大气的廓形结合展现了设计独特的节奏感,高级时装品牌与苗族盛装的搭配,竟如此和谐而有张力。

(三)立足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刺绣作为我国古老的手工艺,要走向世界,就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民族刺绣工艺和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与当代时尚潮流结合,锐意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富有文化底蕴的服装之路,才能使刺绣在国际时尚中被更多人所认可。在诸多国际顶级时尚品牌中,台湾设计师王陈彩霞的夏姿・陈(Shiatzy Chen)品牌以其蕴含的中国文化与美学精神吸引了众多时尚人士的目光。[5]夏姿・陈作为我国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在2016春夏系列中,从中国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通过精致刺绣描绘出带有东方传统韵味的花果山华丽场景,再加上蕾丝、雕花、乌干纱等多重面料的组合,使艺术与传统完美结合。

(四)保持鲜明风格,树立特色品牌

传统刺绣要坚持手工缝制,保持鲜明风格,树立特色品牌。设计风格与品牌特色是服装的灵魂,在时尚风格迥异多变的时代,引导原创个性,不受时尚所局限,不因潮流而左右[6]是服装葆有鲜明风格和品牌特色的前提。但相比起服装来讲,传统刺绣的特色与精妙之处却在于手工缝制的不可替代性,而号称“鬼才”的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却将这两种特色运用得得心应手,使得品牌个性特色鲜明。例如亚历山大・麦昆2016/17秋冬男装系列,在笔挺西装上绣制巨型黑色蝴蝶,在蝴蝶造型结构变形的基础上,配制极具现代主义特色的图案色彩,其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天马行空的创意设计,在挑战传统审美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五)对世界优秀文化兼收并蓄

世界各民族各有其设计风格特征,我们去伪存真、借鉴使用,例如严谨复古的英伦风格,优雅浪漫的法式风格;华丽、繁复、精致的俄式皇家风格,古代中式厚重绮丽、古朴自然的风格,还有明丽缠绕的印度风格等[7]。除此之外,还有各国的宗教、图腾、建筑、文化、服饰等也都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现代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对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做到为我所用是每个服装品牌设计师需要具备的态度和品质,更是服装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例如R・Shemiste 2016春夏系列服装,汲取我国民俗元素和刺绣工艺,将颇有民俗气息的锦鲤刺绣加入设计,尤其是与绸缎面料与运动风设计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既古典又现代,红色与蓝色也相当高调、亮眼。

七、结语

传统刺绣的文化内涵深厚且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当中,传统刺绣工艺伴随服饰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变得更加的具有时代意义,服装也伴随着刺绣的创新,变得更加富有民族气息。传统刺绣工艺从简单的缝制、拼接到华丽的刺绣,虽历经千年,依然魅力不减,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现代时尚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元素。

本文通过对传统刺绣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原则和现状,提出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为传承中国古老手工艺,并将其融合于现代服装设计中作出些许探索、创新和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玉龙.刺绣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运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2]李霞.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3.

[3]曹莉.中国民间刺绣艺术[J].浙江工艺美术,2013-12-15.

[4]师文雅.刺绣在中国高级定制时装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

[5]李玉婷.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7.

[6]师文雅.刺绣在中国高级定制时装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

[7]秦燕燕,王群山.“玄色衣裳”品牌风格研究――关于我国民族风格女装发展的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48-49.

第5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手工艺;特点;危机;保护与发展

[作者简介]吴娱,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170-03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本文拟从民族传统工艺的特点人手,对其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就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特点

1、就地取材。制作民族传统手工艺首选的材料一般都是当地具有的自然资源。如广西大化县贡川生产的传统纱纸就是利用当地的一种纱树(也叫构树)的树皮作为原料进行制造的。凉山漆器的胎骨完全是就地取材,他们猎获的动物的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广阔的原始森林,是木胎、竹胎的富源。这些原材料都是取源于大自然,因此不会给人的生存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美。

2、固定的工艺流程。民族传统手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代代相传至今,其制作流程是较为固定的。艺人们认为,工艺制作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顺序都是神圣不可变动的,也是保证手艺不走样并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如广西钦州坭兴陶的制作流程包括取士、碎土、制备坯料、成型、修坯、阴干、检验毛坯、装饰、烧制、验收产品、磨光等,每一步都是有讲究的,顺序也不能随意变更。

3、单一的保护方式。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方式是很单一的,大致说来有“传内不传外”的家传式,还有口传心授的师徒式,至于学得怎么样就要看个人的领悟能力了。从事手工业制作的艺人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都是靠多年的习作,从中获取丰富的经验,他们一般不善于表达和描述制作工艺的流程,徒弟们一般都是边看边学,有样学样,久而自通。

4、较强的实用功能。民族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创作,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也正因为这一特性使很多民族传统手工艺能够保留至今。彝族漆器是彝族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特性,许多漆器都有置底,这是为了放置稳当和便于移动,有的酒器附耳设柄,也是为了提携方便,餐具的造型也是依据用途不一而各异的。

5、地域的差异性。同一工艺种类因地域的不同而在取材和操作流程上也会不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差异。以云南傣族造纸工艺与白族造纸工艺为例,白族取材时不剥构树外皮,蒸煮次数也多,还用纱松树根为纸药,而傣族在取材时剥弃了构树外皮并且在蒸煮构树皮时加人含碱性的灶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传统工艺带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和地区特征,这样的多样性正是传统工艺的魅力所在。

二、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

民族传统手工艺日渐萎缩,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手工技术被大机器生产体系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初,西方的外来商品大肆冲击中国市场,打破了中国人沿袭了千年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商场的货价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当这些同样能满足人们需求却更加方便、实用、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大量涌进民族地区的时候,传统手工艺品原先所拥有的市场也就逐渐被挤占了。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对传统手工艺市场的冲击呈加快之势,导致传统手工艺只能在尴尬中求生存。

2、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一种工艺的保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现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都已不再穿戴民族服饰,对本民族的节日和传统文化所知甚少,他们有的在外读书、有的外出打工挣钱,而不愿意学习既花费时间收入又不佳的手工艺。蜡染是贵州山区许多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赖以维持生计的一种必不可缺的传统工艺,然而,现在很多当地的年轻人已不喜欢穿土制的染布衣,也不再做蜡染,作坊里的工匠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传统手工艺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导致年轻人认为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没有前途的,而需求量减少的源头在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手工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因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3、原材料的短缺。有些民族传统手工艺虽然一直保留至今,但由于原材料的短缺已不再是原来的真面目了,这也制约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如广西的壮锦。壮锦的特点之一是棉丝混织,而现在忻城、宾阳、靖西等几个壮锦产地的桑蚕业几近于无,丝的来源很困难,从外地购买又很贵,这就导致壮锦现在通常采用彩色晴纶等代替丝线织锦。这样一来就会使壮锦走样,也失去了原先的含义。现在许多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材料已由现代工业生产的化纤、人造丝等布料替代了原来手工自纺的传统麻、棉布料和蚕丝。

4、管理机制的滞后。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开始形成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手工艺行业的发展,违背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立创作、精益求精等特点,因而严重束缚了艺人创作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出精品。20世纪80年代传统手工艺处于繁荣期,然而由于生产规模和加工队伍过快,导致产量增加过快。进入90年代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行业机制的转轨等原因,传统手工艺行业似乎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总体上走下坡路。同时滥、劣、廉产品充斥市场以及管理模式的陈旧,加速了传统手工业生存空间的恶化。

从整体来说,我国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和经营远没有实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因缺乏规范管理,民族传统工艺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规模小,不成气候。1956年成立的广西宾阳民族织锦厂是全国民族用品定点厂,是中国织锦工艺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的壮锦曾经供不应求,给厂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该厂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该厂大部分的机器是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早已超过20年的使用期限,由于近年来生产的壮锦等织锦工艺销路不好,支出的费用远远超过了生产和效益的增长,无力更换新机器,厂里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一直没有改变,这一切导致了该厂生产的产品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推陈出新”。

5、自身发展缓慢。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生存

危机也有自身的原因。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许多行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民族传统手工艺却发展缓慢。除了政府资金的投入不足,人才紧缺的原因外,还因为自身的“一成不变”。例如现在的壮锦,尽管图案很多,但多以传统图案为主。这种缺乏创新、质地厚重、图案单一的工艺品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其实壮锦可以在保持本民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织锦的长处,再融入现在的因素,设计出新的图案。

三、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工艺的建议措施

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工作刻不容缓,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就如何保护、利用传统工艺,提出了一些十分有见地的措施。这些措施可概括为“四化”,即活化、进化、数字化和符号化。活化,就是用多种形式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激活,诸如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保护民俗及传统工艺的传人、通过传统节日强化集体记忆、运用市场使传统工艺得到保护与发展,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进化,就是积极促进传统工艺进步,将保护与推陈出新结合起来;数字化,就是组织人员通过摄影、录像等多种方式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记录下来,并陆续将其制作成光盘或编辑成图书;符号化,就是将传统工艺中凝聚了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和丰富人文内涵的部分变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有利于其保护与发展。笔者认为,要更好地保护与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还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立法是保护之本。在全球经济大浪潮中,民族传统手工艺受到冲击和挤压是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了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力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对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得最好的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由国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例如“民俗资料紧急调查”、“民俗文化分布调查”、“民谣紧急调查”等。到了80年代,日本又再次由政府专项拨款进行无形文化财产记录,颁布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地选拔和认定,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每年发给他们特别的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日本政府的这些措施有力地保护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再来看看韩国的做法,韩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50%经费保障,剩余的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韩国政府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保护人制度,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的称号,他们是全国具有传统文化技能、民间文化艺能或者是掌握传统工艺制作、加工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人。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以及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这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保护上升到立法的高度,给予能工巧匠者一定的生活保障,让那些优秀的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手工艺。

2、生态博物馆式的保护。生态博物馆是在原来的地址、社会和文化条件中保存和介绍人类群体生存状态的博物馆。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重要机构。而生态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藏品和建筑的概念,注重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它不是将文化冻结,而是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文化遗产留存的区域,引入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强调社区居民是文化的主人,因此,生态博物馆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我国的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是1996年正式开放的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事实证明,生态博物馆能较好地保护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保护民族传统工艺不能仅仅停留在陈列和展示的静态阶段,而应结合其独特的文化将其保护在原本的土壤中,让它们活起来。广西的靖西旧州是“绣球之乡”,在那里有我国第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该生态博物馆由展示中心和原状保护两部分组成。展示中心以图、声、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采集民间的实物展览相结合,表现当地壮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经济、文化概貌。原状保护则通过古遗址、古民居、古戏台、古陵墓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展示壮族建筑的发展过程。同时。利用靖西旧州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不仅可以宣传壮族的文化、带来一定的商业利润,还可以促进绣球自身的发展。

第6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手工艺术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从高级时装到皮具、面料、

珠宝等配件,

手工艺制造分布在各个领域,

即使在当今快时尚过盛的年代,

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那一件件的锦衣华服、璀璨珠宝,

是高级手工艺人的精工细作——

一针一线的刺绣,

手工打成的褶皱,手札的印染,

精心镶嵌的钻石。

当每一件高级定制

(无论是时装又或是皮具、珠宝)

承载着那些手工艺人饱含情感的“技艺之心”时,

你会发现褪去奢华,

手工艺术一如瑰宝几世传承,

其中的风骨与光芒,

从来都不依附于物质存在,

而是一种身心灵交融的创作。

追溯

欧洲有着悠久的服饰手工艺传统,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应当说,自人类诞生以来手工艺的历史也就开始了。旧石器时代末期,在法国的克罗马农人和同期中国的山顶洞人的出土文物中都发现了骨针,它做为一种原始缝纫工具,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手工缝制行为。

关于刺绣

欧洲中世纪的刺绣工艺

高级时装手工艺术中的刺绣技术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刺绣技术起源于古埃及并发展于东方,公元300年前后传入西欧,并以教会与宫廷为中心普及起来。那时在衣服上用丝线金银线和宝石加以刺绣等手工技法成为王侯贵族权威的象征,这些作品迎来了刺绣的黄金时代并为以后的高级时装手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世纪中期,梭结蕾丝花边在意大利诞生;进入17世纪后,宫廷文化的再次繁荣促使蕾丝花边和刺绣同时盛行,在法国还设立了皇家制造所,由此做出的优美的法兰西式针织花边,在今天的高级时装中仍被使用。到了18世纪洛可可时代,缎带与刺绣技术的并用颇受青睐,此时的刺绣和花边手工艺术则进入了全盛时期。

关于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在高级时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20世纪20年代,高级时装设计师Jeanne Lanvin在巴黎开设自己的染坊,使用从布列塔尼带来的手工印染技术,将布料染色制作成服装并且从中世纪教堂的彩色玻璃画中获得灵感,研制了其它技术所无法仿制的朗万蓝,避免了同市场流行服装的重复,同时也为高级时装增添了新的光彩。

由此可见,手工印染对于高级时装有着极为宝贵的审美和实用价值。21世纪的今天,高级时装的手工印染技术在遵循自由设计和严格工艺的基础上,把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和反传统的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并不断地完善创新,发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传承

时装界总是风水轮流转,这句话尤其适用于高级女装的命运。在当今充斥着快时尚的时尚圈中,高级女装业几乎每十年就要遭受一次危机(近几年更是频繁),不过高级时装得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凭借本身的稀缺性以及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而得以存活并发展着,尤其是手工艺者用一针一线,一羽一珠让高级女装的生命得以完美延续。

Chanel

就在今年的秋冬巴黎高定时装周之时,Karl Lagerfeld 向大家解释了为何大多数高定时装的拥趸者都愿意支付超过30000英镑的价格来购买一件外套。他这样诠释:“高级定制时装是别人做不出来的。你知道吗,这些花呢并不是花呢,而是刺绣的艺术,全都是手工制成。譬如一件无袖的外套是花了3000小时才完成。”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尤其在这个什么都讲究速度与效率的时代。如果我们假定一个全巴黎有着最精湛手工艺的技师每天工作八小时,那么3000个小时意味着要花费375天,而这只是一件外套的工作量,而手工所付出的劳作与最后呈现的美感却是无法用数字去衡量的。

自2002年起,每年Chanel都会推出一个高级手工坊系列,毫无疑问,它们浓缩了工匠们精湛的手工艺创作,至今已走过巴黎、蒙特卡洛、纽约、东京、伦敦、莫斯科、上海、拜占庭和印度。老佛爷希望借由这种方式能让Chanel旗下的七家法国传统手工艺作坊(钮扣坊Desrues、羽饰坊Lemarié、刺绣坊Lesage、鞋履坊Massaro、制帽坊Michel、珠宝坊Goossens和花饰坊Guillet),包括羽毛、钉珠、珠宝和鞋子,精湛的时装手工艺能够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也向为高级时装业中默默工作的手工艺大师们献上一份敬意。

HermèsHermès

除了高级时装外,高级皮具的制作也是经过手工艺者的呕心沥血才能完工。

说到此就不能不提到至精至美、无可挑剔的爱马仕了。历经了160多年的风雨沧桑,爱马仕拥有14个系列产品,包括皮具、箱包、丝巾、男女服装系列、香水、手表等,大多数产品都是手工精心制作而成。

爱马仕的每一只皮包都是在一座名叫Ateliers Pantin的工作室里生产。工厂内以不同的层数生产不同皮革产品。由纸样、选皮、剪裁、缝制等多个工序,每只手袋也由同一名工人负责。在这个工场里将由零开始诞生,耗时15至17小时,每个手袋内都有该名工匠的签名,以及个别的手袋编号,务求在有需要修补时,可以追索出负责的工匠。工场内每一名工匠都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首先每一位要在一般的工艺学院内受训4至5年取得资格证书,然后在爱马仕的学堂里受训至少达2年以后才有资格成为独当一面的皮革工匠。

第7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关键词:麻柳刺绣;服装设计;保护传承;高级成衣

一、麻柳刺绣的技艺概况

“可赞麻柳绣花女,装点秦岭巴山秀”,这是专家学者们对麻柳刺绣的肯定与赞赏。麻柳刺绣题材丰富,所绣图案主要分为三大类:生活场景类;自然风景类,动植物类。这些图案表现了麻柳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典型的川北风情。麻柳刺绣“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定法”。绣女们刺绣一般不用底稿,图案全在心中,飞针走线,数丝而绣。据1984年的调查,全乡3000多名妇女中善刺绣的有1300多人,其中被誉为“巧姑娘”的有270多人[1]。

二、麻柳刺绣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近年来,麻柳刺绣面临着传承危机,不仅仅是老艺人的渐渐离去,更重要的是麻柳刺绣产生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随着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繁荣发展,麻柳刺绣除了用于一些生活饰品中,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依然能展现麻柳刺绣技艺特色,将这种传统技艺得到活化保护,亦使现代的服饰设计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具有中国文化刺绣特色的服装设计,构建中国的流行时尚。

1、活化保护麻柳刺绣传统技艺

濮安国先生在《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曾指出:“任何传统手工艺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今天消费者或使用者的需要[1]”。活化保护麻柳刺绣传统技艺不仅让麻柳刺绣回归于生活本身,更让它实现作为生活文化的价值。刺绣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如今,刺绣这种带有民族风味的古老时装元素,在现在的服装设计中备受设计师们的青睐,将刺绣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麻柳刺绣也可以沿用这种与时尚品牌合作的模式,以服装为载体,使得麻柳刺绣这种传统技艺能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广为人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发展,并融入人们的生活。

2、提升现代服饰的深层价值

刺绣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其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在夏、商、周时期得到发展,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其工艺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麻柳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刺绣的组成部分之一,麻柳刺绣在明清时期已趋成熟。麻柳刺绣是中华刺绣中的一个特例,羌绣是麻柳刺绣的母体,但是在麻柳居住地每一次移民的迁入和迁出,丰富了麻柳的地域文化,使得麻柳刺绣吸纳了其他民族的刺绣特点,不断融合了羌族刺绣文化与汉族刺绣文化,在这种文化的融合与撞击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麻柳刺绣文化【2】。

3、为建立中国时尚文化流行系统奠定基础

美国未来学家约•奈斯比特认为:“生活方式的全球同一化趋势与传统文化的民族化趋势几乎是同时发生的。[3]”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在全球生活方式同一化的趋势中,将更具吸引力,被人们所欣赏和消费。随着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文化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服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际大舞台,国内的设计师也纷纷号召发展具有中国风味和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处于国际流行体系上游的时尚文化相融合,发展具有中国文化自身特质的时尚品牌文化”[4]。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的结合,逐步建立中国时尚文化流行系统。

三、麻柳刺绣在高级成衣服装中运用的思考

近年来,民族刺绣服装的日益发展以及被国内外设计师所推崇,消费人群也逐渐增长,给这类服装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与成衣相比,高级成衣的版型、规格更多一些,采用的面料更加考究,并且在设计中融入品牌的风格和理念。在制作工艺、装饰细节上也更讲究,甚至会有一定的手工制作。在设计麻柳刺绣服装时,应根据服装的定位确定服装使用的面料材质,刺绣图案的题材与色彩,以及在图案所在的位置与面积。现以麻柳刺绣高级成衣为例进行设计分析。

1)设计理念。

麻柳刺绣目前处于纯手工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人力使其只能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这就决定了麻柳刺绣服装适用于高级服装定制。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留麻柳刺绣的文化价值还要适应于市场需求。

2)纹样题材。

麻柳刺绣作品有的写实,在造型时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动植物形象的形体与形象改造的极度夸张和变形。有的作品采用抽象的手法,形成几何抽象的纹样,图案变化巧妙,生动有趣。例如:、牡丹、荷花、石榴、窗格图案与彩格几何图案等。以窗格图案为例,窗格图案大多用于鞋垫等生活用品中,这种纹样不仅表现了麻柳人民的精神世界,从中还发现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能够融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

3)色彩搭配。

在高级成衣设计中可沿用麻柳刺绣的传统配色,根据服装风格,采用素绣、蓝底刺绣、红底彩绣、白底或者黑底彩绣,色彩种类不宜过多,表现活泼端庄而又素雅明艳的效果。具体方法可以参考麻柳刺绣窗格图案鞋垫的色彩搭配。

4)图案布局。

麻柳刺绣在构图上分为连贯式和分段式,为了充分展现麻柳刺绣图案的美学特色,具体方法有两种:其一,在保留图案寓意的基础上,重新构图或者重组图案,采用四方连续的方式,将图案运用现代高级成衣设计中,提升服装视觉感染力;其二,以“刺绣纹样为第一视觉的观察秩序”[6]为图案布局的准则,将图案分布在人体最有魅力的位置,突显人体优点。

5)绣法选择。

麻柳刺绣的“绣法主要以绣花、挑绣为主,常见的有架花、挑花、扎花、串花、游花等八种绣法组成。”[7]绣法可选择单种或者组合搭配的方式进行。如外观精致典雅的挑花,特点是在刺绣时讲究数针和数线。也可以选择“全挑”、“补花”、“滚边”或者“半挑半绣”。

四、结语

对于麻柳刺绣这种独具美学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艺,现在面临着的传承危机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寻找它的发展新途径,服装装饰是刺绣发展最强大的动力。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的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文化艺术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综合竞争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寻找设计元素,以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使中国服装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还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并建立中国的时尚文化流行系统。

作者:廖昀蕾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此吾.麻柳民间刺绣[Z].四川省绵阳地区文化局内部交流,1984.

[2]濮安国.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J].上海工艺美术,1994(4):6—7.

[3]肖文陵.国际流行体系与当代中国时尚产业发展途径[J].装饰,2010(10):94—95.

第8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了引领和带动更多妇女助力宜居宜游金张掖首位产业的发展和有力推进旅游文化特色县建设,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和县委县政府旅游文化特色县建设有关要求和省市妇联“创业创新巾帼行动”战略部署,从填补旅游文化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购”的薄弱环节着力,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优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资金优势以及妇女在手工艺制作中的传统优势,以“创意文化、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带动产业”为目标,以打造“三个系统”(“金字塔”式的组织网络系统、“链条式”的生产加工模式、点网结合的销售推介架构)为重点,通过外出考察、本地调研、建立合作社、举办展示大赛、展销会等形式,引领、带动、扶持广大城乡妇女大力发展以民族民间民俗服装服饰、刺绣编织、传统手工地(挂)毯、丝带绣娟花、祁连玉加工等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产品,积极培育出了一批能带领更多妇女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手工产业的女能人,她们中有绣艺精湛的农家女韩雪琴,带领农村妇女用巧手绣出致富路;有心灵手巧的传承人杨海燕,用她的执着将裕固族文化传承之路引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还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柯璀玲用她毕生的心血收集整理裕固族传统文化素材,研究开发新的产品。还有妥丽娜、兰丽梅等一批批手工技能新秀也悄然兴起。全县先后注册成立民族民间民俗手工企业、合作组织15家,培训“陇原巧手”2600 名,骨干60 名,带动80多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创建省级“陇原巧手创业创新培训基地”4个 ,培养省级“陇原巧手”3名、省级“陇原巧手经纪人”1名,注册红缨帽和飞天刺绣、尧乎尔、萨尔玛、萨茹娜等多个品牌商标。手工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妇女创业增收新渠道,推动全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快速稳步发展,有效服务了宜居宜游首位产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肃南县作为“一山之首”和“一水之源”,是最具魅力的旅游区,再加独特的民族风情,全县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县妇联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探索解决全县旅游文化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立足肃南实际,以发展特色文化为重点,为妇女创业群体搭建平台。

(一)深入宣传发动---引上路

全县各级妇联组织把发展妇女手工产业做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带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提升妇女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媒体、网络、信息、阵地、微信微博和走访入户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民族民间民俗妇女手工产业市场需求大、投入成本少、就业门槛低、工作方式活、增收前景广等优势,营造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良好氛围,引领带动城乡妇女积极投身民族民间民俗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对手工产业扶持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妇女学习技能、创业增收的热情和潜能,起到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协助省委宣传部和市委组织部制作完成微电影《草原上的格桑花》和远程实体教材《小手工带动大产业》,对马蹄寺飞天刺绣合作社带动留守妇女居家创业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利用义博会、厦洽会、海丝博览会、文博会、张交会、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展览会和各乡镇艺术节等节庆日共举办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作品、服饰展示展销活动60余场次。策划制作了肃南县民族民间是妇女手工艺品画册,展示肃南民族民俗民间手工艺精品,全方位多侧面对妇女手工产业进行宣传和推介。

(二)强化技能培训---扶上马

全县各级妇联组织以“提素工程”为依托,提升妇女手工产业发展水平。采取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讲座、女能手以师带徒、外出考察学习、专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城乡妇女手工艺制作的设计创意和制作技能,着力培养集研发、生产、经销为一体的人才队伍。根据我县妇女手工产业发展实际,结合传统优势、市场需求和妇女就业特点,坚持分级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规模培训和订单培训相结合,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多次组织妇女手工产业女企业家、女能人赴四川、贵州、青海、庆阳、苏州、义务等地考察学习。多渠道整合培训资源,多途径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将妇女手工技能培训纳入“陇原巧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统筹安排,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依托“陇原巧手”培训项目,先后举办刺绣培训班80多期,培训绣女2600余名。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绣女们的绣制水平和商品意识,激发了她们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三)项目资金支持--送一程

充分发挥“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手工技艺骨干的引领作用,满足手工产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需求。同时抓住市场和订单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目标,通过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信息服务、资金帮扶、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支持,重点扶持民族民间民俗妇女手工艺编织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展销推介基地规模不断壮大。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农牧户”的运作模式组建刺绣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把分散刺绣户集中起来,共同应对市场、打造品牌。目前,全县已成立肃南县民族民间民俗妇女手工产业协会1个,共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4个,社员200余名,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品制作龙头企业7家,全县参与刺绣生产、经营、加工队伍人数达1500多人,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马蹄飞天刺绣专业合作社,实行分散制作--流水加工--订单销售一体化,被我们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加工厂,目前已带动全乡乃至周边乡镇妇女500多人从事手工产业;富达民族服饰工艺公司和尧敖尔原生态文化公司重点以传统民族服饰、服装加工和传统皮雕技艺制作;华鑫地毯厂主要加工生产传统手工地毯和挂毯。同时,我们引导女能人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继承传统手工艺品文化精髓、非遗保护的基础上,坚持高端与实用相结合、产品与商品相结合、生产与销售相结合,大力开发具有自身特色、工艺独特、经济实用、生产周期短、便于市场流通的手工产品。至目前已培育“家庭作坊式”生产基地20多家,已初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格局。于此同时,县妇联积极协调各部门、单位,对县内各个妇女手工产业企业、合作社给予资金、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县内各妇女手工产业企业和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富达公司、华鑫地毯厂选址重建,尧熬尔公司建成集裕固族原生态民族文化传承、展示、体验基地。

(四)加大销售推介---见效益

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发展的工作模式,引导城乡妇女牢固树立市场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理念,通过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文化交流和经贸洽谈活动,为巧姐们搭建手工产业交流展销平台。利用各种契机加大对外宣传,加强产销对接,大力发展网上展示、交流、洽谈和销售手工制品的电子商务,紧紧抓住网络销售的优势,开通了“萨茹娜艺坊”电商旗舰店和微店,并将我县特色手工产品入驻淘宝特色中国甘肃馆和金张掖电商平台,通过新型媒体宣传,电视报纸广告、促销活动等多种方式,构建较为健全的营销网络,拓展了销售市场。县妇联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探索解决全县旅游文化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立足肃南实际,以发展特色文化为重点,为妇女创业群体搭建服务平台为根本,在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在张掖滨河新区肃南玉水苑文化产业园建成了张掖市肃南玉水苑妇女创新创业示范园。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由肃南县萨茹娜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化运营管理,通过资金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每一个创业妇女、团队进行专业、周到、贴心的服务。基地按照“孵化带动、拎包创业”的总体目标要求,对入驻创业企业、妇女实行“三给”,即给场地、给信息、给资源,通过集中培训、实操指导、推荐项目、自主创业等四个流程,孵化推动妇女手工编织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创业园在一楼设立300多平方米的“陇原巧手”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全市“陇原巧手”特色产品;在二楼设置DIV手工制作体验区和高端产品制作区和创客奶茶吧,为微小企业主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为创业者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至目前,已有16家妇女手工编织企业的产品入驻创业创新示范园,辐射带动张掖市6县区600名妇女创业就业,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采用点网结合的形式设立特色专柜,在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我县民族民间民俗纯手工产品, 各个店内产品特色鲜明、种类繁多、色泽鲜艳、做工精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女能人的销售点相结合,加大与青海、西藏、嘉峪关等有关企业合作外销等点网结合的销售推介模式,为妇女手工产品营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妇女民族民间民俗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离发展妇女手工产业促进妇女就业增收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一)部门监管和协同配合不够规范。虽然多个部门和社会团体都参与了支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和保护工作,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主体,也缺乏系统的资金整合、政策扶持措施和科学的产业规划,在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方面,项目资金过度集中,“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由此导致一些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自主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并且造成一些企业主的优越感,有耍大牌和“偷梁换柱”挂商标撑门面套资金的现象。

(二)大品牌意识不强,规范化运作不到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没有真正把民族民间民俗妇女手工艺品做为一个产业来定位和发展,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从品牌设计到加工生产,均处于过度自由化的状况,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合作组织之间没有抱团发展的意愿,各自打着保护品牌商标的旗号,将过去传承和仅有的民族特色图样私有化,极不利于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多数属于家庭作坊式分散生产的手工产品,则呈现小、散、乱的局面,缺少必要的宣传窗口、展示平台。同时也受资金、政策、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局限,产品种类少,特色不明显,市场认可度不高,导致手工作坊出路难寻。

(三)从业妇女收入偏低,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手工制品的成品进入市场之后价格普遍较高,但作为制作这些产品的最底层的妇女巧手们得到的收入却不高,这些工艺的制成费时费工费力,仅靠手工制品维持生活明显是不现实的,只能作为她们闲暇时补贴家用的一种增收手段,这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妇女以手工制品创业就业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工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对促进妇女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民族民间民俗手工产业是以妇女为从业主体,依托手工技艺进行设计和加工制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绿色环保以及生产场所、生产方式、生产时间和生产规模灵活的特点。目前愿意从事弥足民间民俗手工行业的妇女众多,组织引导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更多的城乡贫困妇女多渠道实现就业增收。

    (一)统一思想,立足实际创品牌。我县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聚居地,除了独特的裕固文化,还有藏族、蒙古族、东乡族和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一个乡镇都有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文化的多样性带给我们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商机,要想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契机和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手工产业,我们必须在“唯一性”、“独特性”和“多样性”上做文章,提升手工产品的文化内涵,建议与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在产品打造上充分与市场需求接轨,将传统手工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地域文化特色与经济实用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彰显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使手工产品既有现代时尚元素又蕴含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让游客购买一件旅游产品的同时,真切感受到肃南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要推动建立规模连锁经验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将全县零散的妇女手工艺品制作企业进行整合,实现大企业、小企业、小作坊联动发展,为其提品、信息、技术、培训等多方面服务,形成肃南的特色品牌和规模效应。

    (二)借势借力,抱团发展找出路。在销售渠道上,借助甘肃省“陇原巧手”文化公司和甘肃裕固文化传媒公司的平台,继续拓展深化“广泛宣传推介+实体店铺销售+创办网店销售+主题活动展销+订单定向推介”五位一体的营销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销售,真正让小手工走入大市场;要培育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业务渠道、高素质的女经纪人队伍,为发展手工艺品产业牵线搭桥,与市场对接,在全县乃至全市各大旅游景点、旅游商品营销单位设立我县旅游手工产品代销点,为妇女手工艺品搭建市场对接的服务平台,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宣传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探索“互联网+妇女创业”新模式,引导妇女把创业就业的平台搭建在互联网上,建立完善的手工特色产品信息平台,把肃南特色产业、特色手工产品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特色手工与市场的信息对接和互动交流。

第9篇:服饰手工艺设计范文

深挖中华文化精髓 “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成立4 uu

2016年10月27日,坐落于首都银街东单三友商场四层的“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正式揭牌,致力推广传统手工艺文化,复兴非遗手工技艺,拓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非遗产品,标志着“雪莲”品牌的产品线,又向文化创意提升、转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当日,雪莲集团与25位手工技艺大师签约,其中不少手工艺大师也是国家级的工艺传承大师。“雪莲”品牌跨界手工艺,其实并不突兀,若梳理“雪莲”的历史,便可知其与手工艺有着不解的渊源。据雪莲集团副总经理赵俊杰介绍,雪莲品牌最早起源可追溯至1919年的仁立商号,创办人是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周诒春,并与梁思成、林徽因等京城文化名人渊源颇深,曾生产手工地毯,经历“仁立毛纺厂”、“仁立麻纺厂”的时代,而后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研发生产出中国第一件羊绒衫??“这说明了在“雪莲”身上,从一开始就带有手工的基因。”赵总表示,从这种意义上看,创立仁立时尚手工坊本身就是一种对“雪莲”自身历史文化优势的回溯、传承与发扬。

非遗大师零距离接触

普通人大概很难想象,与非遗大师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声音,触摸他们的作品。而今“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的成立,让想象照进了现实。“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的非遗传承人,包括金丝镶嵌大师黄小群,景泰蓝大师张向东,陶瓷艺术大师赵传玉,画家程忠麟、王一茗,书法家范寅斌,当代油画家王洪旭,著名服装设计师王燕喃,剪纸大师陈玉梅、刘峥嵘,皮影大师赵翠莲,文彩绣大师高彩侠,柳编大师赵丽萍,内画大师张冰,十字绣大师文清,盘绣大师哈承清,新锐服装设计师巨菲菲,羊皮画大师吴勇等等。日前,记者走进“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对话非遗大师,了解这些传承人的从艺故事以及入驻“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的初衷。

景泰蓝大师张向东入行已有40年,据他介绍,一件景泰蓝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百余道工序。其中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为最具代表性的五道工序,称为“曼妙五部曲”。研习技艺的过程中,难免会手腕伤、颈椎病、网球肘等职业病,但依旧深深迷恋其中。张向东表示,希望通过签约“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能够促进景泰蓝技艺的传承,“我会一直守着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有人守着,就永远倒不了。”

金丝镶嵌大师黄小群同样已入行40载,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她成为国内最早“下海”的一批手工业者。金丝镶嵌艺术以金属丝展示金碧辉煌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经高温烧压,在灯光下呈现出闪烁的质感,魅力无穷,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完美统一的精湛手艺,让黄小群的作品一直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好评,但她表示,可探索的空间无穷尽,未来希望自己可以做出艺术价值更高能够流传下去的作品,培养出能够潜心钻研的传承人。

剪纸艺术大师陈玉梅表示,自己走上剪纸艺术之路缘于受到妈妈巧手的启蒙,过去“逢婚庆节日,妈妈都会被邻居请去剪窗花或喜字。”陈玉梅是家中最小的女儿,通常小孩子不被允许动剪刀,她却自小就挥着剪刀,随手拾起一张小纸片就剪得不亦乐乎。这也让陈玉梅打小练成了画稿在心中、脱稿即剪的手艺。在实践的过程中,陈玉梅不断将剪纸技艺精髓发扬光大,曾受奥组委委托设计制作剪纸作品。

据纹彩绣艺术大师高彩侠介绍,一件纹彩绣作品的完成要经过七八道工序,尤其当需要手绘和手绣时,就更加复杂繁琐,耗时也更长。产品高端的特性、自身资源的紧张以及工艺师人才的匮乏,致使商业化面临困难。高彩侠曾与一些演艺界的明星、设计师合作过,此次与“雪莲”合作高端定制产品,并进一步探索深度合作的模式。

工笔画艺术大师王一茗表示,自己从小喜欢画画,并为此考入正式院校,曾为了梦想来京自费学习三年。据她介绍,一幅工笔画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辛苦的付出,尤其是为了参加大型展览赶制作品。但就当下的艺术环境而言,工笔画家经常要纠结于选择生存还是执着于创作。而今与“雪莲”合作,王一茗还得到了一个独立安静的画室,“这为我静心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她表示,也希望自己能为“雪莲”设计出一些好的作品。

据另一位剪纸大师刘峥嵘介绍,剪纸作品的花样均为自己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此次与雪莲合作,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高级定制的尝试。“雪莲提供平台,帮助我们推广。”她表示,没了后顾之忧,自己便可以安心认真地做作品了。

受访过程中,多位传承人都坦言,当下面临招徒困难以及市场推广的瓶颈。而入驻“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后,这些难题迎刃而解。据雪莲集团副总经理赵俊杰介绍,非遗文化存在着“有技艺”但“无传承”、“无设计”、“无平台”的现状,“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的创立,正是致力于为传承人提供平台,搭建渠道,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市场化进程,从而实现传承与发展。

示范纺织产业转型提升

结合当前首都核心区的定位,“雪莲”以复兴民族手工艺、传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切入点,除了社会意义,更对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独特的先行示范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