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第1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在儿童早教过程中,绘本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也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学读物类型。针对低龄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还能开发儿童的思维、审美、语言能力,广大幼儿园应该对绘本快乐阅读教学加以关注。

一、绘本快乐阅读教学概述

绘本,也可以被称作是图画书,是专门为幼儿创作的一种早教读物。作为想象力丰富的幼儿,往往能够借助自身并不多的实际体验将自己投入到想象中的环境里。作为当代的幼儿园教师,应当结合绘本读物,带领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进而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表述能力。

二、我园实行绘本快乐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我园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应用了绘本快乐阅读教学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具体论述。

首先,教师再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只是单纯的将绘本内容全部照搬,完全没有进行适当取舍,只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这样一来,绘本阅读快乐教学完全被转化成了看图教学或是故事教学,跟以往的传统语言教学没有太大区别,教学活动过于沉闷,孩子们并不喜欢这类课程。

其次,教师对绘本快乐阅读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有些教师认为进行绘本教学只是单纯为孩子安排相应的课程,课程内容结束后就跟自己无关。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当深刻挖掘绘本内容的深刻含义,并了解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开拓孩子的视野,领会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最后,绘本阅读教学和本园的艺术特色课程相脱节,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同时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很难完全集中,若是想要孩子注意力分到完全不相关两门课程上,对6岁以下的儿童是很难保持的。所以这样一来,导致孩子们既不能提升阅读能力,同时艺术素养也没能实现有效培养。

三、绘本快乐阅读的方法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于注意力很难集中到一节课程上的孩子来说,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们渗透阅读内容是比较好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幼儿提供专门设计的阅读环境。例如,根据我园孩子的认识水平,为幼儿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的绘本放在班级图书角,幼儿可以自由的任意选择自己想要的绘本进行自主阅读、感知、探索、体验。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新的绘本,并向孩子介绍新绘本的具体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令其产生阅读欲望。

(二)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绘本快乐阅读教学的教学活动应当令孩子感受到快乐,在快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今时代,升学的压力让很多年轻的家长从孩子幼儿园起就进行道德和知识教育,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天性,这是不科学的。在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当适当释放孩子的天性,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设计更具快乐性的教学活动。

(三)将绘本快乐阅读教学与园本艺术特色教学相结合

我们艺术特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泥工、水墨画、剪纸、油画棒画等)和军鼓、腰鼓、手风琴等等。这些艺术课程能够帮助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绘本阅读快乐教学和艺术课程教学完全分离,没有任何联系,这样一来,孩子很难二者兼顾,导致两者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日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调整,将绘本阅读教学和艺术课程结合到一起,实行共同教学。

首先,教师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小熊过生日”这一故事,小狗、小猫、小鸟都来为小熊庆祝生日。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对这一故事进行阅读,通过图画了解大概意思。

其次,教师组织几个孩子将绘本故事表演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安排一些小朋友做演员,饰演“小熊”、“小狗”等角色,在安排另一部分小朋友在表演期间进行配乐,利用手风琴、腰鼓、军鼓表现出快乐的气氛。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具有绘画天赋的小朋友画出漂亮的小动物头饰,为表演增添一份童趣。

最后,在表演期间组织孩子们的家长来参观,表演结束后,对小朋友们适当进行鼓励,增加亲子互动,让孩子在快乐中结束教学活动。

第2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绘本;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在国外,绘本阅读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绘本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一部分正被更多的幼儿园所接纳。但不少幼儿园在进行绘本阅读实践时缺乏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课程架构,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形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误区,譬如教师枯燥的教导而不是与幼儿愉快的分享;强迫幼儿乏味的学习而不是引导幼儿用心的感受;教师冷漠的旁观而不去进行有机的指导等等。那么,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我们教师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发挥绘本阅读的优势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呢?

一、深情导读,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激发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

不管是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阅读的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永远地留在幼儿的记忆当中。

如在非常幽默滑稽的《谁的便便开出了花》的阅读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各种小动物便便的特点,孩子们便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

二、指导看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教给幼儿绘本阅读的方法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一本好的绘本,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其中大意。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了孩子的眼球。

三、巧妙设疑,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想,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四、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安排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五、迁移经验,感悟内涵,在阅读绘本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绘本里,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第3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早期阅读 幼儿主体作用 教学对策

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通过图画书(或图夹文图画书)的阅读或成人生动形象的朗读,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并获得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的经验,达到语言、思维和想象个性等协同发展的过程。早期阅读大多是图画结合的,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画面之间前后有联系,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的意思。

在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分为: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活动)、渗透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阅读区、语言区、其他领域)和亲子共读活动。

一、专门的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绘本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科学地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不仅能给幼儿带来阅读的愉悦,还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我园将书籍《幸福的种子》作为早期阅读教材,我在绘本教学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指导幼儿阅读绘本。

1.提问式阅读法。即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大量的提问,包含表层提问法(包括判断性提问法:好不好?对不对;描述性提问法如:有什么?做了什么)、多层提问法(在判断性提问和描述性提问的基础上,加上为什么,猜猜会怎样等深层次的问题)、多层多向提问法,即容许幼儿发挥想象提出问题,互问互答,教师提问是关键,问题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准确、适时、适度选择上述提问类型,引领孩子进入阅读情景,全面、具体地了解阅读内容。

2.猜想式阅读法。即通过猜想绘本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阅读绘本的一种方法。优秀的绘本作品往往会配有美观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绘本中的图画所吸引。因此,我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图画来猜想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段式阅读法。即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该方法常常适用于阅读故事容量比较大、情节跌宕起伏的绘本。以绘本《子儿,吐吐》为例,在每部分的阅读后,我都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猜测故事的可能,再进入下一部分的阅读。

4.扮演式阅读法。即通过让幼儿或师幼共同扮演绘本中的角色来阅读绘本的一种方法。幼儿在看绘本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往往会把自己想象成绘本中的某个角色。因此,在幼儿熟悉和理解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幼儿扮演绘本故事中自己所喜欢的角色来巩固绘本阅读。幼儿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阅读绘本所带来的角色体验乐趣。而且,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绘本本身,而且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5.细节式阅读法。即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绘本的文图构成不同,但优秀的绘本大多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运用该方法阅读这样的绘本,往往能突出绘本中精彩的部分,让幼儿更加细致地感受绘本。

6.排序式阅读法。即教师准备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的理由。比如,绘本《小机械立大功》的故事连贯性较紧密,在故事教学前,我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序,然后再请幼儿来讲故事。

7.师幼同读式阅读法。即教师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内,和幼儿一起朗读已学的绘本,速度可适当慢一些。比如,利用每日餐前的半小时和孩子有声有色地朗读,要求速度稍慢,并且边朗读边欣赏图画内容。对一些字卡中的词语可稍微语音偏重些,但不要求幼儿死记硬背词语。在长期的师幼同读中,幼儿不仅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词汇量也增加了,书面语言的表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自由阅读的教师指导策略

皮亚杰曾说过:“幼儿的发展是在主客体交互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除了专门性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我们还为幼儿大量购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并倡议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家里的图书。在早期阅读中,我们倡议: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1.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为孩子的阅读创造条件。例如,可以在班中相对安静的区域为幼儿设立一个阅读区角或摆放一个图书架,师生共同收集、提供大量适合本年龄班幼儿阅读的材料,并定期开展“好书推荐”的宣传,有目的地和幼儿一起补充、丰富一些经典的早期阅读材料,保证幼儿采撷有用的知识和精神食粮。同时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如晨间来园、课间活动、区域游戏、饭后,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看图书,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

2.制定规则,提出相应的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的自制力差,如果没有阅读规则和要求,“放羊”式的阅读很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在随意的阅读过程中不但没有收获,反而容易养成漫不经心的不良习惯。

自由阅读的规则主要应该确定以下几点:一次只拿一本书,爱护书本,不争抢;在指定的地方阅读;看书时要安静,不大声交流,不随意跑来跑去妨碍别人;耐心看完一本再交换,不破坏书籍等等。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把这些规则用画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下来,张贴在醒目位置,督促幼儿对照规则,自行约束。

3.参与其中,给于积极的反馈和正确指导

幼儿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自由阅读时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正确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做支持者,除了在阅读环境创造方面给予支持外,还要传授给幼儿阅读的技能。如:引导孩子看封面、封底的画面内容;学习看图画人物的表情等。其次,老师要做引领者,为幼儿提出明确的阅读目的,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帮助幼儿探索、学习、巩固、运用正确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成功地进行阅读活动。

4.从阅读材料中挖掘素材,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幼儿自由阅读的大部分材料来自家庭,家长们在选材时不仅会考虑图书的知识性、实用性,还会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孩子们带到幼儿园来的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都是自己喜欢的,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互惠互利。同时这也拓宽了老师对早期阅读材料的认识,让老师从中了解幼儿阅读的兴趣点,选择性地利用这些图书资源,生成受孩子喜爱的集体教学内容。

第4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绘本阅读;大班幼儿;兴趣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在学习和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阅读、早期阅读能力、早期阅读教育正在被提倡和重视。绘本已经被公认为最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的读物。一般的经典绘本都具有培养孩子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并且有多层次的内涵,有的甚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阅读。

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我们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力求挖掘出绘本中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那一部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可以操作的教案,探索针对不同的绘本、不同年龄段幼儿具体的教学策略。但是,从我们选择绘本伊始,直到设计好教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幼儿的阅读需要,把教放在了第一位,从而影响着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本身核心价值的挖掘利用。在设计和执教大班绘本阅读教学《避开恶猫的办法》的过程中,通过集体教研,使得自己对绘本教学的绘本选择、目标制定、提问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选择有趣的作品,找到作品核心价值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契合点,施以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一、尊重阅读需求,选择“趣”读之作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作为教师要在充分观察绘本画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绘本内涵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设计。而《避开恶猫的办法》充满着“想象”这一绘本的特质,情节有趣、画面生动、意趣盎然,能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爱幻想的心理,符合他们的阅读需要,是一本充满趣味的“趣”读佳作。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从韩国引进,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绘本――“分类与顺序”中的一本绘本。这套数学绘本是墨西哥政府制定的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荣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整套数学绘本分为六册,每册书的图、文、作者各不相同。故事贴近生活,画面风格各异。每册书在讲完故事之后,会用一页“数学概念理解”来梳理概念,用数学游戏、数学课题来进行“数学概念扩展”。

在寻找绘本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是被“数学绘本”和“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这两个标题所吸引的。但是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而且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年龄上和文化背景上是否与我们大班孩子存在差异。“分类与顺序”这一蕴含在绘本中的数学知识,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大班的数学领域的目标中,并没有把图表的学习列入其中,而且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表的认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选择这样的一本绘本来设计教案,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但是当我们坐下来仔细地研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发现,《避开恶猫的办法》讲述了一群老鼠想办法躲开一只恶猫的事。在老鼠们选择什么东西挂在老鼠脖子上的过程中,作者描绘了老鼠们讨论的过程、不同的表决方式,在画面上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来知晓老鼠们每次表决的方式和结果,图表的知识就蕴含其中。老鼠们新奇的表决方式是绘本的有趣之处。老鼠们每一次的选择、表决都蕴含着解决问题的智慧。老鼠们通过排队、放大栗子、画圈、插蜡烛、串水果串的方式进行表决,充满悬念和揭开结果时的期待,抽象的图表被隐藏在有趣的画面中。

对于大班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是有一定的逻辑概括能力。同时,由于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都不太适合他们阅读。《避开恶猫的办法》画面比较清晰,背景不多,但是有一些小细节需要幼儿去观察。需要幼儿比较结果数值的大小,有一定的排序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解画面的内容,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对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还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同时,我们翻阅了现在大班使用的教材,发现,在大班上学期的科学领域的课程设置中,在一部分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用符号和数字记录下观察和讨论的结果,如调查我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我的生日等,并且在科学活动中有大量需要幼儿用学习表格记录的学习内容,如天气记录、种子生长记录等。其中要求幼儿具备初步的调查统计能力。

集体研讨后,我们认为,虽然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但是,蕴含在其中的数学内容,以大班幼儿喜欢的色彩,鲜明而不紊乱地展示出来,大班的孩子可以在观察画面后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使阅读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首先感知的并不是什么图表,而是老鼠们各色的表决方式,感受到的应该是老鼠们不断地用表决来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最后得出一个避开恶猫的最佳方案的过程。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绘本中能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东西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去猜想。

二、慎订教学目标,攫取“悦”读之本

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从一开始的“深挖”绘本的“数学”价值,到最后的“明晰”绘本的“悦读”价值,经历着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来设计目标,到以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宗旨来设定目标的过程,一步步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绘本阅读误区,将“悦”读还给孩子。

当确定了绘本以后,我们认为既然是数学绘本,在第一次设计教案时,我将目标定为:(1)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2)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柱形图的使用方法。(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将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表格记录上。但是,通过试教,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来演读绘本的开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阅读兴趣较高。在接下来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三次记录的插入,幼儿的阅读兴趣每每被打断,读到后面,很多幼儿都没了兴趣。失去了阅读兴趣,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幼儿的记录:幼儿要比较成功地理解绘本的主题,其在分类、比较数值大小、排序等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由于幼儿的数学能力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加之刚升入大班,幼儿自主记录的能力还较弱,有一部分幼儿在三次记录的过程中不能掌握。在第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幼儿会用标记与数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老鼠们选择的结果,一部分幼儿只是用数字或是一些符号把每种选择的老鼠的数量给记录下来,还有一部分幼儿直接把画面给画了下来,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在第二次用表格记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在模仿教师的示范,一部分幼儿虽然还在沿用自己的一些记录方法,但是记录的结果清晰起来,还有一些幼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抄袭教师的示范。最后一次的记录,因为有了两次的集体讨论和纠错,大部分幼儿学会了用标记和数字来记录观察到的结果,但还是不能将结果正确地排列到表格中。在幼儿学习表格记录的方法上,笔者没有从幼儿已有的水平出发去搭建一个支架来帮助幼儿学习,而是想当然地用了自己设计好的方法,应该参考现有的教材对表格记录的学习方式做好修改。

在与同事的集体分析和自己查阅文献之后,发现自己对绘本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使教案的设计出现了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目标的设定上。在目标上,笔者过于注重绘本的教育功能性价值,把表格记录的学习排在了第一位,在活动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牺牲了绘本带给幼儿快乐的阅读体验。笔者虽然意识到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理由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但是为了学习记录,在时间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挥。笔者把绘本当成了幼儿获得知识、学习技能的载体,忽视了绘本本身所隐藏的核心价值:小老鼠先是通过集体讨论,想出各种办法,然后将方法分类,接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层层递进,最后将问题解决。在每一次表决前,是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猜想、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但是笔者恰恰由于局限于教育的功能性目标,而忽略了绘本本身的价值。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次审美的体验,更应该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一扇大门,幼儿是社会的人,虽然他们的思维较少地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他们从绘本中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接近于客观事实,但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它、尊重它,而且要归纳和提升它,从而发挥它们的价值。

日本“现代图画书之父”把图画书比作“幸福的种子”。他认为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如果一直从知识或批判角度去阅读,就可能产生不当的理解,或心不甘情不愿,失去应有的乐趣。

研讨后,笔者对目标作了以下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3)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目标的调整,笔者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和观察画面上。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饶有兴趣地观察画面,看出老鼠们选择的结果,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到了记录上,由于记录的时间大大缩短,采用了两次请个别幼儿记录,一次集体记录的方式,但是幼儿在数学方面发展的个体差异程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学龄前的幼儿,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操作对于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是不可缺

少的。

虽然将学习表格记录放在目标的第二条,但是从活动实施的效果看,幼儿的兴趣点依然是猜想和解释老鼠们想出的方法,如果要加入记录的内容,将对绘本的理解、有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图片的结果与记录的学习放在一个活动内进行,学习的量太大了些,使得幼儿阅读的效果和学习记录的效果都打了折扣,活动进行的时间过长。绘本的阅读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一系列的活动,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数学绘本,就在第一次活动中放进过多的内容,而有损于绘本阅读的初衷和降低数学学习的

效率。

所以,我们又对目标进行了再次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掉了学习记录的目标,而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合理猜想和观察老鼠各种表决的方法和结果上,在观察中,其实已经渗透了幼儿有关的数学能力的掌握,所以把学习记录的目标放到下一个活动中。

通过这样的调整,笔者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误区,尝试从绘本中抽取真正对幼儿有意义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提炼出“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后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到生活中,发挥绘本教学应有的价值。

三、精心设计提问,紧抓“猜”读之法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会设定很多的问题,以幼儿的回答来推进教学,在回应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往往会肯定、否定、解释、补充幼儿的答案,以求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如果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设想去设定问题,往往会使自己教学的节奏过短或冗长,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考。其中,对“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准确性”的把握就成了“猜”读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1.提问的开放性

阅读中的第一个提问:“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老鼠们着急得不得了,得想个办法在猫下次来的时候好马上躲起来。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幼儿想的办法是五花八门,有很多的幼儿一开始想到了可以躲到很多东西的后面和里面,有的孩子还想到了“用鞭炮把猫炸死、设一个陷阱让猫摔下去”等。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但是开放性的提问,要看具体情况,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思考,而幼儿有时的回答会缺少合理性,特别是像本次活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这样的提问方式缺少引导幼儿思考的指向性。笔者按照绘本的意图,应该是引导幼儿猜想通过什么办法可以在猫还没有靠近老鼠之前,老鼠就知道是猫来了,只有先知道猫来了,才可以躲起来,而当猫已经走到老鼠跟前再去躲或是为了避开猫的突然出现而一直躲在某处都不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笔者在幼儿回答偏离方向时,引导幼儿往正确的方向去想,但是很多幼儿容易受最初的一个回答的影响,从而出现群体式的偏题。

所以,我们将第一个提问做了调整,改为:“如果是你,想个什么办法在猫还没靠近老鼠前,就能感觉到猫来了,好马上躲起来?”这样一来,既能保证问题的开放性,又能保证问题的指向性。

2.提问的准确性

阅读中最重要的提问部分就是在“分页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这一环节中。在老鼠们第一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锁和羽毛”来代表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第二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袜子、手电筒、哨子”来代表有气味的、会发光的、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笔者一开始试教的时候,容易在提问和反馈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将选择轻的说成选择羽毛,选择会发出声音的说成选择哨子,而且解释起来一不注意,就会将这两种说法混着用,以至于幼儿都被自己带糊涂了。在大家的提醒下,意识到轻、重、有气味、会发光、会发出声音指的是物体的种类,不能用某一种物体来代替这一类物体,这样会给幼儿的思考带来障碍。在“判断什么时间送铃铛”这一环节上,有三个时间段,晚上、清晨、中午。在一开始设计时,笔者的提问比较随意和笼统:你觉得哪个时间比较好,为什么?结果通过试教发现,“晚上”这一时间段,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有些幼儿说晚上好,因为人少,老鼠在送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晚上猫是醒着的,是最不能选择的时间,也就是要让幼儿明白这是常识问题,不容许随便猜想。所以最后,把问题具体化为:你觉得晚上送行不行?清早送牛奶的叔叔来的时候送好不好?中午邮差大叔送信时送你觉得怎么样?晚上只有“行与不行”,而后面两个时间点留给幼儿猜想的空间就比较大。

四、体现数学特质,不放“特”读之能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一本专门的数学绘本,绘本本身蕴藏着数学领域的特质。在运用这样的数学绘本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体现出绘本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更应该抓住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这一特质,开展绘本阅读,尊重幼儿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放“特”读之能。

通过这次的绘本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在进行数学绘本教学前,对绘本的选择一定要从幼儿的年龄出发,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去选择适合某一年龄段幼儿的数学绘本。所选的数学绘本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必须是正确的,情节与数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为了数学而拼凑的一些情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下的“数学认知”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优秀的数学绘本其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的特质之一。数学绘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孩子在体会文学作品美好的同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来自我们的生活。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顺应幼儿的阅读天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所以教师在设定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时,要把绘本中最具价值的东西与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特点相结合,要发挥数学绘本的“特”读之能,同时切不可为了“数学认知”的习得而放弃绘本中蕴含的对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特质之二。这也是在利用数学绘本开展集体教学时,作为一线老师所要把握的关键点。在学习减法时,不要忘了猫头鹰爷爷对动物宝宝的舐犊之情(数学绘本《都到我这里来》);在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不要忘了奶奶为孩子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数学绘本《奶奶的红裙子》);在学习多种方法数数的时候,不要忘了自我悦纳是多么的重要(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

在数学绘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来组织阅读。绘本阅读一般分为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导读、阅读讨论、幼儿的表演与创造四个步骤。在多次的试教中我发现,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数学能力上还是存在群体性的差异,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本班大多数幼儿的情况,设定适宜的难度。在不改变绘本原文的情况下,教师要在阅读时,把握好阅读重难点,这是数学绘本阅读中的特质之三。

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是一件头疼的事,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阅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故事,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引他们入境。把孩子发展的需要放在本位,把阅读的快乐、数学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

参考文献:

[1]金波.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第5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混龄;图画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02-02

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是最适合他们的读物,也是他们最喜欢的读物。图画书对于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师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来帮助幼儿进行图画书阅读,可以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爱上图画书。混龄教育是指把3~6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比例编排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混龄班中每个孩子、每一年龄段的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进行图画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无疑增加了教师的难度,因此基于混龄班特殊的特点,教师在开展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更应注重图画书的选择、阅读环境的创设以及指导图画书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图画书

图画书种类繁多,但是并不是所有图画书都适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挑选图画书时,要考虑混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考虑不同幼儿的阅读和接受程度,找到新的知识与混龄班幼儿现有经验的切合点,图画书中的内容,既能够满足小孩子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大孩子的成长需要,既能引起小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引起大孩子的阅读兴趣。既与小孩子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又能贴近大孩子的实际生活,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在这里,图画书的教育意义并不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孩子,总结出来的,而是在图画书中自然表现、流露出来的,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能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因此教师必须结合这几点来选择图画书,国外很多经典的图画书可以作为教师选择的范本,比如《彼得兔的故事》、《100万之猫》等等,这些经典的图画书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二、细致解读图画书

由于混龄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教师在进行图画书阅读指导时,对于图画书本身文本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一本优秀的图画书由三种语言构成,即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以及教育语言。教师对图画书的解读其实就是对这三种语言的解读,在文学语言上,通过对儿文学的解读,分析图画书中文字、句子的特点,故事的整体结构、情节,感受文字传达的意味。在美术语言方面,认真解读图画书结构、图画造型、色彩等方面,了解图画表达出来的语言魅力。在教育方面,通过深层发掘图画书背后的巨大意义,寻找可以进行活动开展的部分。也就是说,通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一认真地解读,再结合混龄班孩子的特点,将图画书中包含着三种语言的内容进行分层,分别筛选出适合大小孩子的部分。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解读,了解掌握图画书的灵魂――主题,将主题与大小孩子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设置层级内容,一层一层满足大小幼儿已有经验的需要,并获得新经验的需要。选择读本后,教师分析读本所涉及的内容以及需要积累的经验范畴,之后,将这些内容形成主题网络,并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深入与幼儿共同生成新的内容。[2]

三、营造适宜的阅读环境

开展图画书教学的环境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需要,创设一个富有层次性的弹性环境。书架可以分为低、中、高几个层次,不同身高的幼儿可以方便地选择图画书,另外图画书要充足、种类多样,要准备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的图画书,这样,不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图画书。除此之外,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够在这种环境感受到一种大家庭的温暖,使阅读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四、图画书指导策略

混龄班幼儿在进行图画书阅读活动时,教师运用多样的指导策略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图画书阅读的质量,更加能够激起孩子对于图画书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混龄班图画书指导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猜读法、分组法、讨论、提问法、游戏法等等多种策略开展图画书的指导活动。

1.猜读策略。猜读是指让幼儿通过图画书中人或物的观察。猜测任务的心理或是故事发展的方向。猜读是一种既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又能培养幼儿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图画书教学策略。对图画书的封面、封底的猜读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策略。混龄班图画书阅读活动时运用猜读策略时,让不同年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猜读。教师分别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反馈,共同引导大小孩子的图画书阅读。

2.讨论与提问策略。图画书教学过程中,通过幼儿与教师讨论、幼儿与同伴讨论。大孩子与小孩子讨论,形成一种“交流对话”的氛围,在讨论的过程,加深了幼儿与教师的感情,也加深了同龄幼儿与异龄幼儿间的感情,不仅如此,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们理解图画书的内容、大孩子帮助小孩子理解图画书的故事,给小孩子讲解图画书中的故事情节,回答小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而小孩子认真听大孩子的讲解,积极思考,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有一些自己的体验。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大小孩子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考习惯都会逐渐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问策略是在图画书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教学策略,提问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对于图画书故事情节的思考,正确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幼儿进入图画的世界,更加深入地理解图画书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故事的主题。教师进行一些假设性的提问,将图画书中的内容与幼儿实际经验相结合,帮助幼儿将新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水平的问题,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在这不同的提问当中,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更大的发展。

3.情景表演策略。情景表演是“通过动作、表情、对话来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是在图画书阅读过后,依据图画书内容进行的表演活动。通过情景表演,加深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引起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兴趣,使幼儿切实体会图画书中蕴含的意义,同时也增进了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幼儿同伴交往、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教师尤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大孩子一般安排内容比较复杂、人物心理比较多样、语言比较丰富的那部分,而对于小孩子则安排所选内容中适合小孩子表演的,心理、语言、行动较简单的部分。

4.分组策略。蒙台梭利说过:“有很多东西教师是不能传授给3岁的儿童的,但5岁的儿童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儿童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观察模仿,向他人学习。观察模仿的对象越是多样化、复杂化,儿童的社会学习就越丰富。儿童的这种社会学习不仅仅在成人与同龄的伙伴中,同样也发生在异龄的伙伴之间。混龄班混龄教育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伙伴的机会。为了使混龄班级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进行图画书阅读指导时,将小孩子与大孩子分组,分组形式有同龄组、异龄组。异龄组采取大带小的方式,大孩子帮助小孩子进行图画书阅读。大孩子在帮助小孩子阅读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等的发展,而小孩子在与大孩子的接触中,学习了大孩子的思维方式,模仿了大孩子的语言、阅读方式,对图画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异龄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大小孩子社会化形成。

图画书教学的热潮一直在持续,科学开展图画书的阅读活动,运用正确策略是幼教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混龄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它的图画书阅读指导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专业素养。混龄班级的图画书阅读指导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有效进行混龄班的图画书阅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月.幼儿园图画书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张荔燕.混龄儿童语言教育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6).

[3]程彩铃.幼儿园连续混龄教育的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1,(1).

[4]徐雯.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2009,(31).

[5]周芯.浅谈幼儿早期阅读之绘本阅读[J].基础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