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中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和仓储意义
现代物流是在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物流技术基础上,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客户服务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配送作为流通领域的一种新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事实证明已经构筑了一条更为畅通的流通渠道。配送不仅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更是一种现代化送货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反映,它完善了整个物流系统,将支线运输和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得以优化,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同时,配送中心使分散库存得以集中,加强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低库存或零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或商品流通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库存(JIT)、联盟及物流供应链理论的出现,使仓库扮演的战略角色转变为以较短周转时间、较低存活率、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顾客为内容的物流目标。如今的仓库不再是长期储存货物的设施,其主要体现了“蓄水池”作用,调节供需,即销售一头与生产一头的连通协调;二是起保管养护作用,防止损耗,提高储存效益;三是起检验作用,有利于保证商品在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符合要求。仓库的运作大大加快了,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产品在企业内流动的速度上。
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环节,其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从成本构成看,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库存越多,持有成本越大,缺货风险越小;库存越少,持有成本越小,缺货风险越大。另外库存周转速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仓储成本涉及因素较多,库存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因此,仓储成本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潜力最大的部分。从物流发达国家的资料分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美国物流的运输成本近20年来在GDP中的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则由过去接近5%下降到不足4%。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略高于2%,货损率带来的成本仍然是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因包装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50亿元,保管不善的损失达30亿元。因此对库存良好的管理,严格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品种、进出情况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严格的保管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丢失、霉变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废品、次品的回收和退货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仅以一煤矿为例,2009年该矿1-11月份办理物资入库349931664.70元,较2008年1-11月份300516334.79元多入49415329.91元;累计消耗342895580.87元,与去年同期257784235.1元相比多出库85111345.77元;1-11月份储备资金平均占用12023079.29万元,与2008年1-11月份平均占用15439154.56元相比降低3416075.27元,使库存资金平均周转率达到了262.52%,与去年同期145.34%相比加快了117.18%。物资周转率的提高不仅及时的保障了矿井生产,而且降低了库存资金的占用。
三、物流配送模式下仓储的功能
由于物流的概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仓储的功能与传统仓储的功能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搞好仓储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质量完好、数量准确,提高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仓储活动除以商品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和出库供应为主外,另外还包括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发运等。在顾客需求个性化和企业批量客户化生产的条件下,仓储部门面临着销售计划的多变、产品品种数量的增加和批量的减少及仓储条件的有限性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搞好仓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不断降低运作成本,是仓储工作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物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五、现代仓储管理与传统仓储管理有较大的区别
传统的仓储管理以管好库存商品为目标,是静态的管理活动,现代仓储管理作为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降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为宗旨,是动态的管理活动。现代仓储与传统仓储相比,在管理范围、理念和手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仓储管理;物流实践
企业仓储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对于合理保持产品库存,降低损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指企业内部对产品的出入库、存储、调度等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和统计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合。科学规范的仓储管理可以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产品精确定位的迅捷性,控制产品物理移动带来的损耗,保持产品的良好性能和质量标准。反之,失控的企业仓储管理则会大幅地占用企业的资金与各类资源,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并且可能造成因产品长期留置仓库造成的滞销、损坏等,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从仓储的管理对象划分,仓储管理可以分为原材料管理、生产设备及各种辅料管理以及成品管理等。正由于企业仓储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此类管理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仓储管理发展处了多种科学性的管理样式,其中比较常见的企业仓储管理模式有ABC分类库存控制法、物质需求计划法、制造资源计划法和企业资源计划法等等。以下将对此做一简要介绍。
(一)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及其工作要点
由于ABC分类库存控制法的可操作性,在我国仓储管理的实践中,这种方法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它主要是根据不同物资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A、B、C类别,并按照不同类别的管理层次予以不同的关注程度与管理控制。一般而言,A类物资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库存中仅占一成左右的比例。因此,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悉心的存储管理。B类物资的经济价值与其在存储中的比例相当一致,一般占有存储物资的两成左右。C类物资是存储物资的主体,占有大量的存储空间,但是经济价值有限,对于企业的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采用本类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别的物资予以差别化的管理方式,从而避免了平均用力,优化资源的配置。恰当地运用本方法便于优化存储物资的构成,减少库存数量和资金占用。其重要策略是,A类物资需要采取精细化管理,严控库存数量;B类物资有保有压,尽量保持合理库存水平;C类物资维持简单管理,只要求保持正常运行和入出库管理。
(二)物质需求计划管理法及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法及其工作要点
物质需求计划管理法是根据产品特性倒推出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的需求量以及时间等生产要素,并通过科学的计算得出这些零部件生产时间和数量的数据,据此加以科学管理、控制的整个过程。采用本管理方法,要求对各部件的生产、存储等做出精确的安排,以便杜绝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存储停留时间,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确化。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法把仓储管理视作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从而统筹、整合进入制造资源计划系统。这个系统集合了企业生产说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以及关键点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的视域中更加宏观的思考企业内部的仓储管理活动,以期实现仓储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法及其工作要点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法集合了以上诸个管理方法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演变。它具有更为恢弘的视野,以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方式把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纳入本系统中。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法要求实现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冗长链条的有效管理,并且要求打通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子系统联系。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自动化数据的监测与管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从而达成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仓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最近一些年来,仓储管理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受到高度重视,但是相关企业的仓储管理信息化程度仍然是重要的掣肘。企业由于经济原因不愿在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和资源。同时,我国的相关技术人才匮乏也是重要因素。
(一)企业应用的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内容与流程介绍
在企业的仓储管理中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配送速度和减少空间空置率等。在此过程中,以条形码技术为龙头的系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实现企业仓储管理效率和运输效率的倍增效应。此外,仓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提高仓库各个管理点位的系统化集成水平,实现物质的高准确定位。
(二)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企业仓储的信息化管理涉及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具有多重意义。首先,通过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控制,可以实现对流程的科学再造和重组优化,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提高物质的科学管理力度。第二,它可以通过配送效率的跃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和资金利用,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益。第三,它利于提高仓储服务企业与客户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提高保障的质量。
(三)企业开展仓储管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提高认识层次,通过各种措施加大仓储管理信息化的资金、人员与物资的投入,各部门紧密配合,信息部门在技术上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企业要以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进行流程再造和先进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整体协调性。第三,要安排必要的人员配置,对相关岗位人员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结语
总之,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当置于企业整体科学管理能力建设之中加以考虑,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提高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呙建敏.浅析计算机在信息化仓储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0,(11):192-193.
[2]李庆九.仓储管理经营模式和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1,(26):60-61.
[3]信息化建设与仓储管理实践[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18):56-57.
[关键词]仓储管理;RFID技术;室内定位;物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11
我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物流事业的大发展,仓储是物流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仓储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仓储管理信息化是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流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仓储管理信息化已进入快车道发展时期。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文件,文件中明确了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指出“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国家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技术)的应用。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信息获取技术,特点是非接触、快速、精准、大容量、高环境适应性等,它的出现与推广改变了仓储管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仓储管理信息化的飞跃,仓储管理无论在信息获收、传输、处理与应用各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RFID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给大型仓储管理中的货物实时定位查找提供了一种实用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大型}储管理的效率。
1RFID与室内定位技术
11RFID技术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典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电信号空间耦合原理,实现非接触信息自动获取电子标签内信息,在防碰撞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多标签的信息读写,并且具备高速运动目标的准确识别与读写能力,RFID系统使用快捷方便,特别适合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自动采集。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天线和中间件组成,电子标签存储的信息容量较大,可以存储ID和一定数量的物品信息,比较适合仓储货物的信息标识,RFID中间件是完成RFID设备接入应用系统的软件,主要完成读写器管理、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传达,读写器通过串口或网口等多种方式与上位机通信实现数据交换。
RFID基本工作原理:首先由RFID读写器发出无线电信号,使得有效范围内的电子标签被激发,激发后的电子标签通过发射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回送出电子标签内的相关信息,完成信息的交互,控制信息和标识信息通过接口与上位机通信。电子标签有无源、有源和半无源三大类,系统的工作频率分微波、超高频、高频和低频。
12室内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的应用现在已十分普遍,各种基于位置服务(LBS)的App已被大众所接受和广泛使用,GPS和北斗导航定位已深入人心,但是这些定位技术应用的最大特点或者说最大缺点就是适合于室外定位,由于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导致无线信号无法穿透障碍物,因此无法做到室内有效正常工作。室内定位技术是在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成熟后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已成为定位技术应用研究的一热门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室内定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技术有A-GPS、红外、超声波、光跟踪、超宽带、射频识别(RFID)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应用的成熟案例不少,特别是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应用日趋成熟,结合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标识和自动获取能力,在物流仓储信息化中得以极大的重视与应用。
2仓储管理信息化
21信息化管理发展与必要性
仓储作为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很关键一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物资还不十分丰富,物流行业处于低层次发展,仓储空间与物品种类和数量都不大,对仓储管理要求不高,一般的手工管理基本上都能较好完成,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几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仓储管理的发展从手工作业到现在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个进程。传统的仓储管理大多依靠人工作业的一个低效率过程,以纸张文件为载体来记录、跟踪货物的进出信息,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作业能力有限、效率低下等;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仓储管理进入了初级信息化时代,大多采用了人工加计算机的管理模式,仓储物资信息数字化与纸质记录并存,相对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成熟应用,仓储信息化管理进入了无纸化的新时代,实现了仓储管理的网络化;现在,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仓储信息化管理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完全彻底地解决了仓储管理从信息的自动录取、传输、处理到应用的智能化、自动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仓库的容积越来越大,存储物资的种类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进出仓库的频率更是指数级提升,仓储作业已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和早期的计算机化管理模式已不可能完成仓储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工作效率,成为经济发展新瓶颈,现代仓储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由之路。
22现代仓储信息化管理
现代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解决传统仓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达到全面提升仓储管理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给予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它采用RFID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仓储物资的管理实现自动化标识、库存与物资定位、物资调拨、自动化盘点、实时报表统计等一系列自动化操作与管理。其中,RFID电子标签具备的非接触式标识与读取信息技术在仓储信息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角色。
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电子标签作为信息存贮来标识物体,实现对仓库货物进行检验、出入库、调拨、移库移位、盘点等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读写,达到对仓储货物状态的实时动态掌握,确保仓储货物、货位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仓储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以下主要功能:非接触式自动精确地更新各种信息;查询和跟踪货物信息;货位查询并动态分配货位,有效利用仓储空间;实现人力与货物资源的动态调控;仓储物资的综合盘点;仓储物资查找自动化和统计报表的自动汇总与生成等。仓储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管理子系统。负责进出库货物计划制订和下达,数据库信息的维护与管理,各种报表的汇总与生成;二是现场管理子系统。负责各类电子标签管理,库存与库位调控,作业指令;三是管理执行子系统。完成出入库、移库、盘库等作业操作,并实时上报执行结果信息。
3RFID室内定位技术应用
31RFID定位技术
RFID电子标签具有对仓储货物电子标识的能力,也同时具备室内所标识物体的定位功能。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按定位对象可分两种方式:一是标签定位,也就是使用一个或几个读写器对标签目标定位;二是读写器定位,也就是利用若干个标签对读写器对象的定位。相对来说读写器定位应用较少,主要以标签定位应用研究居多,在仓储管理系统中采用标签定位技术来对货位和货物的定位应用。标签定位技术依据采用测量技术不同,又可以分“接收信号强度方法”(RSSI)、“到达角度方法”(AOA)、“到达时间方法”(TOA)和“到达时间差方法”(TDOA)四种。以上四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各有特点,依应用条件不同而不同。
32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仓储管理已显得比较复杂和繁重。物流行业的大发展对大型仓储的需求越来越多,大型仓库的面积与容积都比较大,货柜货架众多,货物种类多并且数量大,这些导致了仓储管理的复杂性,其中货物与货位的寻找就会变得困难,特别是发生错位错放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寻找到错位的货物有时显得十分重要。在仓储环境下的定位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定位;另一种是动态跟踪定位。仓储货物具有物品位置变化大和种类流动快的显著特点。根据货物品种的不同对RFID定位电子标签也有重要影响,相应的定位技术也有各自的要求。
仓库存贮物品的种类有其随意性,但RFID电子标签对一些物品相对敏感,如金属制品。因此电子标签的选择很重要,对于一般的仓储来说,选择标签定位系统在成本管理方面显得有较好的优势,目前无源标签的应用使得定位系统的成本进一步得以降低,技术上也基本成熟应用。在充分研究仓储环境因素及系统成本考量情况下,现代仓储货物与货位定位系统可采用基于无源信号指纹识别(RSSI)定位方案来实现。无源RSSI定位系统由RFID标签、天线、读写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基于“信号指纹”的定位方法包括三个方面:部署场地规划、信号指纹库采集、信号指纹匹配。首先是对部署场地进行规划。即确定每台接收机(天线,RFID阅读器)所处的位置并进行记录。在部署接收机之后,需要进行信号指纹的采集(训练阶段)。具体方法是对需要定位的区域进行网格化,采集网格位置处的“指纹”,并存入数据库中。在整个信号指纹库采集工作完成之后,系统便可以得到区域任意位置的信号指纹。在信号指纹匹配阶段,位置服务器首先确定货物所处的母区,即大致位置。然后根据接收到该标签的接收机编号,以及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在位置服务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最终返回相应的地理位置信息作为该货物所在的实时位置。
4结论
物流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仓储管理已从人工方式快速进入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仓储管理信息化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本文对现代仓储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了一些探讨,简要论述了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特别针对RFID室内定位技术在仓储管理中应用做了一些分析,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信随着对RFID室内定位技术的深入研究,必定会在将来的物流管理中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新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物流技术,2014(21):454-457
[2]李丽娜RFID室内定位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9):1-3,96
[3]薛彩姣基于RFID的消防T室内定位技术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7):11-13
[4]宋纪恩基于全流程可视化的仓储管理信息化提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4):89-90
关键词:仓储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环节
一、引言
当今社会化分工日益显著,使得物流仓储管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物资的运输以及仓储管理存则是整个物流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被称为“物流的支柱’’,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中储存的物资进行管理,为库存物品服务的一种经济技术方法,占据着物流管理的核心地位,是现代物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仓储管理能保持物资原有使用价值和合理地使用物资,是物资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任何一种物资,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都难免会造成物资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想要尽可能降低物资的损害,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仓储管理》课程是实现和制约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是构成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和实践影响着整个物流专业的教学效果。但怎样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一直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难点。仓储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进行仓储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是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建设中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二、仓储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仓储管理工作无论是对普通的生产型企业,还是对物流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培养企业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各类企业的仓储或配送工作流程和一线工作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以及岗位素质要求。
学院十分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目前学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设备的先进性,在江西省各院校均处于领先水平。实训中心设有:物流综合模拟实验训室,国际货运综合模拟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财会综合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旅游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室、多媒体专业教室,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计算机房,现代化语音室等。
三、仓储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仓储工作稍有差错,可能就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影响或是降低企业的服务质量。为保证仓储管理工作的质量,避免仓储管理事故的发生,一般企业的仓库都是“闲人免进”,能让学生进仓库参观就已经很不错了,学生要想在仓库中进行顶岗实践操作难度就更大了,万一发生操作失误,企业就会蒙受经济以及商誉损失。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曾在企业进行过顶岗实习,但每个学生仅被固定于某一岗位,而且大多从事的都是一些如理货、装卸等简单工作,真正操作仓储设备和操作仓储管理系统的实践学生无法接触到,所以目前仓储环节的实践教学大多都以校内模拟操作为主。现在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因此,仓储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仓储管理软件模拟教学为主。
四、优化《仓储管理》课程实践内容的措施
(一)优化《仓储管理》课程设计思路
(1)分析行动领域。通过分析生产企业的供、产、销、回收与废弃环节,确定了一系列真实的工作环节及完成该环节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即行动领域。
(2)分析职业岗位。通过问卷调查,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座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3)确定学习领域。对生产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评价进行分析、归类、序化和整合,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参照物流行业职业资格技术标准,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过程的要求,从而获得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即学习领域,实现知识的重构。
(4)创设学习项目。以生产企业为载体来设计学习项目,采用引导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培养集于教学过程之中,并通过学习领域中学习项目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反复演练透彻掌握。 教师先将学生分组,然后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小组,要求学生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相当于仓储部门的班组长,对各自的学习情境进行研究,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上网查资料,同时听老师上课的讲解,各个小组做出PPT和讲稿。 当老师将学习情境全部讲完后,学生项目小组上讲台讲解,并当场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作出答辩,然后进入仓储配送作业的流程实训。 这样反复讲解,反复演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考试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 评分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权重可以视情况不同。 该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宁武,AK公司原材料仓储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2期
[2]眭安,第三方物流参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04期
[3]黄志平、范珍、莫仁边,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四维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05期
[4]闫卫国,探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物资运输和仓储管理[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5]康启来,如何做好纸箱工厂的仓储管理[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0年02期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1]
精细化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和落实,强调运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以取代笼统、模糊管理的不足。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品质卓越、领衔发展的选择,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产品利润趋向于零,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越来越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管理之现状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仓储获得了巨大进步;然而,部分出版企业,尤其是民营出版企业,在图书仓储过程中仍沿用粗放管理模式、强调经验管理。出版企业图书仓储书目种类多、货量大,仓储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在图书仓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2.1 仓储图书货位凌乱
由于仓储图书品种多、货量大,图书在入库时间和数量上不一致,加上仓储货位的易变性以及仓储图书整理的不及时,入库图书的存放货位很容易出现混乱,给配发货工作带来了不便,尤其对于仓库新进员工,需要较长时间(15-30天)才能掌握一个仓库所有品种图书的确切货位。
2.2 仓储损耗居高不下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损耗来自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原因,人为方面,仓储员工乱扔、乱踩、乱拆、乱画、遗失图书时有发生;自然方面,仓库迟滞货物多,占用仓储空间,导致新到图书不能及时入库,库外存放即会因保管不善而发生损毁。此外,仓储作业工具、材料运用无标准,不合理使用及无节约意识导致浪费发生。
2.3 仓储员工消极怠工
从事配发货的员工多以初、高中毕业生(短期工)和接近或已达退休年龄为主,前者年龄偏小、流动性大,对于职业缺乏认识,表现为“混日子”、“打发时间”;后者年龄偏大、稳定性较高,但年迈体力不支,抱有“混饭吃”的心态。而基层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意识,从而发生了仓储员工的消极怠工现象。
2.4 工作考评难以量化
出版企业仓储员工工作繁琐、量化程度低,缺乏严密的考评体系,员工工资评定仅依据管理人员主观印象,使其工作努力程度与报酬不成正比。另外,该类出版企业对管理者和员工均施行区别化管理,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工作量的完成,并加深了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2.5 仓储员工缺乏培训
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多数民营出版企业对于从事仓储工作的新进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仅依靠以老带新以及员工个人的实践摸索;另外,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同样缺乏管理技能,粗暴对待普通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均缺乏培训与发展机会,工作乏味、关系紧张,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6 仓储工作环境较差
部分出版企业图书仓储工作环境差,仓库外表整洁,但内部不乏脏乱现象,反映在:仓库地表和货物上布满灰尘、货物违规摆放、作业巷道狭窄、空气刺鼻等。员工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安排,主动性差;领导与员工相互妥协,忽视了仓储环境对于图书质量、员工身心健康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3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实现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的精细化管理,近期来看,可以规范员工仓储行为,提高企业仓储效率,降低企业仓储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长远来看,对于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培养,可为企业发展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力资源。
3.1 仓储物品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首先,加强仓储图书货位管理的精细化。合理的图书分类,对于明确员工职责、图书统计与分配、加速图书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可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对仓库分区、对图书分类并加强对货位与图书的流转管理。依据图书版本或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对仓库货位分区,再根据图书具体品种按区摆放;平时要保证货位与图书的相对固定,以便工作人员寻找;根据图书流转速度设置流转货位、预备货位;张贴仓库平面示意图于仓库显眼处,标注出货位与对应的图书品种,并及时标注更改货位与图书的变动。
其次,加强仓储图书保管的精细化。当图书经检验合格签收入库到图书被发货出仓之前即图书的仓储保管期。为保证图书质量,仓库内图书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一线员工在搬运、整理图书时,要做到不乱扔、不乱踩、不乱拆、不乱画。对于因仓储货位紧缺而未能入库的图书,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因天气恶劣而导致图书损毁,努力实现质量“零缺陷”。此外,仓库负责人应根据“ABC管理法则”对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图书分别进行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对配书中余下的散书要及时整理以避免发生图书的窜位。
最后,加强仓储工具材料管理的精细化。对于图书仓储过程中工具材料的运用和管理应有制度可循,实现操作的规范化,相关部门要培训员工以最有效的途径完成作业。为员工配备工具袋以存放作业工具,减少作业工具的遗失、损耗;节约图书在入、出库过程中的工作材料,如包装纸,要裁剪合理、回收利用,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2 仓储员工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首先,加强仓储员工精细意识的培养与贯彻。只有思想上具备了精细化意识,在实践中才会自然应用。“对于多数员工而言,在思想上都愿意接受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模式,也愿意去改变旧的意识观念,但在行动上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往往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3]因此,培养、贯彻精细意识就需要公司领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工作中给予员工不断的强化和激励,使精细意识融入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中,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加强仓储员工考评的精细化。“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手段,目的在于激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3]由于出版企业图书仓储员工的工作量化难度大,所以有的企业就没有考评,仓储员工薪酬一致;而有的企业仅依据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印象,考评存在很大随意性。为此,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考评体系,将仓储工作进行细化分类、责任到人,吸收来自员工互评、个人自评和领导评价等多方面的意见。
最后,加强仓储员工管理培训的精细化。“精细化始于管理者,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公司要有明确清晰的职责体系,”[4]仓储部门管理者要为企业培养人力资源,更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效用,做到人岗匹配。在图书仓储部门,工作单一、效率低下,为调动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建立考察机制以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能力、态度和个性特征;在企业建立轮岗制度,让仓储员工接触不同的职位,为其创造成长成才机会。此外,公司应定期开展对于普通管理者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以及对于仓储员工工作技能的培训。
3.3 仓储环境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良好的仓储环境不仅有利于降低库存商品的损耗,且有助于仓储员工良好工作心态的保持,有利于出版企业仓储工作的开展和仓储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起源于日本的“5S”现场管理技术即仓储环境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1]实践证明,“5S”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效益,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素养与满意度。
一、物流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取得完整的物流成本资料
现行的财务会计把企业的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而销售成本只是生产成本的一种转化形式,企业的费用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3种,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或物流费用之分。在供应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在库存过程中产生的挑拣整理费、资金占用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制品运输费、运输设备的折旧费、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在废弃物(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不合格品等)过程中产生的物流费用等等,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有的进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的进入企业的管理费用,有的进入企业的财务费用,有的进入企业的营业费用,要想从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中重新分离出企业的物流成本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应该成为物流管理会计重要的研究内容。
2.物流管理会计意识淡薄
对比管理会计的框架,物流管理会计的框架应该包括物流管理会计基础、物流管理的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以及业绩评价与责任会计4大部份。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人员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弄不清楚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促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效益背反,更无从谈起对物流管理会计的认识与理解。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管理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是企业整体的事情。
3.没有企业物流成本测算规则和方法的参考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管理会计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之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没有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
4.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信息体系缺乏物流管理数据
在国家的宏观统计中,还没有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完善数据。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把企业的物流成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要想从现有的财务成本数据中计算出比较正确的物流成本数据,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机构与人员。
二、研究物流管理会计的意义
物流管理会计是物流企业的一种内部会计,它以内部会计报告的形式计算并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关的责任以及解决的办法等,以此辅助决策者。随着现代社会各种现代化工具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物流成本也相应增长。搞好物流管理会计,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主要有:第一,提高对物流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的第三源泉;第二,预测物流管理活动,为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第三,计算分析物流成本,为制定物流价格提供参考;第四,制定物流标准成本,为进行物流业绩考核提供依据;第五,划分物流责任中心,为推行物流责任会计打下基础;第六;进行物流管理全面预算,为制定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创造条件。
三、物流管理会计之核心——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是物流企业在经营物流业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它既是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通过对物流成本核算中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单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程序等要素的探讨,提出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为物流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模式。
1.成本核算对象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物流企业设置物流业务成本明细账、归集和分配物流业务费用、计算物流业务成本的基本前提。明确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核算对象,也就是明确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源耗费的承担对象。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物流业务合同相当于制造企业的一份产品订单,可以将物流企业承接的每一项物流业务作为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对象。考虑到物流企业所承接的物流业务合同业务运作的特点,还需要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明细对象。物流企业可以按照每一份物流业务合同和具体业务订单开设物流业务成本核算明细账。
2.成本项目
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其属性可以划分为物流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前者属于物流劳务成本,后者属于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业务运作的组织管理,可以把物流企业运作物流业务的费用归为与物流业务相关部门的费用、物流方案设计费用、物流信息系统费用与履行物流业务合同费用四类。
(1)与物流业务相关部门的费用
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所负责的物流业务的承揽工作实质上就是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工作,发生的费用包括办公场所相关费用、人员薪金相关费用、物流方案设计费用、承揽过程的业务费等。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可以被理解为物流企业的物流市场营销部,其发生的费用与制造企业的营销费用属性相同,可以将物流业务上述前期开发费用作为营业费用处理。根据目前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现状,物流业务的作业职能部门无论是物流中心还是下属分支机构发生的机构费用、人员费用等都是因承做物流业务而发生的,所以应将其计入物流业务的成本。考虑到物流企业与交通运输企业的相关性,可以把这一类费用归属为营运间接费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不同的物流业务成本。
(2)物流方案设计费用
在物流企业自行设计物流方案的情况下,具体负责物流方案设计的职能部门一般是物流管理职能部门,物流方案设计所发生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咨询费、各种耗材等费用一般包含在物流管理职能部门的机构和人员相关费用中,很难分离出来,物流方案设计费用在发生时已作为物流管理职能部门费用计列为营业费用。如果通过专业物流咨询公司代为设计物流方案,物流企业所支付的物流方案设计费或咨询费,可以归属于所投标的物流业务,但这时能否中标尚未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规定,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归为营业费用较为合适。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费用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自行开发投入与外购投入两种方式。由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能够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并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与现行软件业的软件自行开发具有类似性,为此,可以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发生的耗费作为期间费用计列为管理费用。在物流企业从外部购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下,根据目前企业把软件购置支出一般都作为期间费用计列为管理费用的实际操作。
(4)履行物流合同费用
物流服务包括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两部分。基本服务包括运输、仓储、装卸等;增值服务包括仓储等环节的贴标签、分包装或更换包装、生产性组装等。物流企业可以把履行物流合同的环节分为运输、仓储、装卸、增值服务等。
第一,运输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合同中的运输服务全程外包的情况下,则该项物流业务的运输费均属于直接费用,支付给签约运输服务商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项物流业务成本;如果外包运输服务涉及不同物流业务的运输,则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将支付的运输费在不同物流业务之间进行分配。
第二,仓储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的部分或全部仓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需要支付给签约仓储公司仓储费。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将仓储费分配给不同物流业务的成本中。
在物流企业利用自有的仓储设施设备提供仓储服务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仓储费用由三部分构成:仓储机构和员工的相关费用,仓储设施设备相关费用和各类仓储操作费。如果仅涉及单一的物流业务,应将所发生的所有仓储费用均直接归属于该项物流业务成本;如果同时服务于多项物流业务,则需要对这三种仓储费用进行分别处理。仓储机构和员工的相关费用可视为仓储管理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
准分配于不同的物流业务;仓储设施设备的相关费用和各类操作费用可视为仓储作业费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考虑是否有必要将其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三,装卸费:装卸作业与运输和仓储作业密切联系,物流企业可以对装卸作业进行单独运作也可以把装卸作业并同运输或仓储作业来进行运作根据装卸作业外包或自营情况,其成本计算方式与仓储费相同。
第四,加工增值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涉及的加工增值服务和仓储等服务一同外包的情况下,根据加工增值服务费的重要性程度,外包的加工增值服务费可以合并计列在物流业务成本的仓储费、装卸费或运输费中,也可以将加工增值费单列计入物流业务成本中。
第五,其他费用:物流企业在履行物流合同过程中还会发生其他各类费用,如保险费、税费、事故损失与违约赔偿费等。保险费、税费、事故损失等费用通常都表现为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某一项物流业务的成本,违约赔偿费则比较特殊,应计列为营运间接费用中的违约赔偿费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于相关物流业务成本中。
中小企业仓储成本控制的意义
仓储成本是企业仓储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伴随着物流仓储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其中,一部分是用于仓储相关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费及商品的自然损耗:一部分是用于仓储作业所消耗的人工费、动力费等;一部分是商品储存量增加所消耗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还有一部分是对仓储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仓储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仓储成本限额,按限额分配储存成本和储存费用,以实际仓储成本与仓储成本限额比较,衡量仓储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超过预期的仓储成本控制限额。仓储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仓储成本控制能增加企业利润水平,直接服务于企业最终经营目标。增加盈利是企业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成本降低都会带来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
其次,仓储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外有同业竞争、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企业可采取降低各种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引进人才、加强管理、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等措施,抵御内外压力。降低仓储成本能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经济调整时继续生存下去。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负担,而降低仓储成本可避免这类压力。
再次,仓储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把仓储成本控制在同行业先进水平,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也是企业赖以竞争的基础。仓储成本下降了,可削减售价以扩大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设计开发新产品,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仓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一味在扩大生产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下去了。同时,仓储成本一旦失控,就会造成大量资金沉淀,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仓储成本控制的内容
仓储材料成本的管理 物资在储存过程中所消耗的衬垫材料在仓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因此,降低仓储成本的最大潜力在于节约衬垫与苫盖材料以及有关人工费用的支出,寻找既能节省这部分成本费用的开支,又能保证物资管理质量的物资管理方法,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力。同时,在仓储成本的管理上也要实行分口、分类管理,加强经济核算,促使仓储成本不断降低。
仓库内装卸搬运本杏的管理 物资进出仓库主要依靠装卸搬运作业来完成。装卸搬运机械的设备折旧费用,是仓库内搬运装卸成本中比重最大的费用。因此,仓储部门应首先注意在选择适用机械设备时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应防止那种不顾实际需要,贪大求洋,无端增大仓储设备折旧的做法。
仓储人工费用的管理仓储人工费用的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仓储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津贴等;二是仓储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仓储人工费用的管理,应着重于尽量减少非生产工人的工资支出,因为这部分成本费用支出与仓储作业量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应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仓储成本中活劳动的消耗成本。此外,选择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工资形式,对于降低人工费用也有重要影响。
仓储其他成本费的管理在仓储成本中,如油料、燃料、电力、低值易耗品等成本,虽然所占的比重小,但这部分成本的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仓储成本管理应注重不断降低上述成本项目水平。
仓储成本控制的措施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仓储技术和设备,提高各工作环节的作业效率。在一个库场中,一定量的工作费用支出,由于实际功效不一,所耗费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消耗、燃料费也有所不同。若仓储管理经营得好,则整个仓储费用就会降低,经济效益就会增加。因此,在仓储作业中要利用现代仓储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如采用计算机定位系统、计算机存取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计算机管理技术,仓储条码技术,现代化货架,专业作业设备、叉车、新型托盘等。
第二,加速企业原料、成品周转,充分发挥库场使用效能,提高仓容利用率。存货周转速度加快,能使企业的资金循环周转更快、资本增值更快、货损货差更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强、成本下降更多。充分发挥库场使用效能是降低仓储成本的前提。仓库部门可以采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减少叉车转弯所需的宽度;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仓储保管的货物吨/天成本,与库场面积利用率、货物储存量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研究库场利用率,要降低仓储费用则无从谈起。一个库场的各项费用支出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储存量的增加与每吨货物的储存费用成反比。即前者越大,后者越小;反之,则越大。
第三,加强材料、成品在库质量管理,减少保管中非正常损耗。库场储存的物品质量完好,数量准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仓储管理质量。为了避免或降低货物耗损,应严格验收入库物品,做到不合格的材料、成品不进库,手续不全时决不发料,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决不出厂。对原料成品分类分区存放,科学进行堆码苫垫,控制好仓库温湿度,定期进行物品在库检查,确保账单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实际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使账物不符,所以,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际储存情况,经常与账卡核对,无论是计算机管理还是人工管理,这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四,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法”方式,保证每个被储存物品的储存期不过长。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成了储存管理的准则之一。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计算机存取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物品入库的时间,依靠按时间排序的软件,可以自动排列出货的顺序,从而实现“先进先出”。这种计算机存取系统还能将先进先出和快进快出结合起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二是在仓储中采用技术流程系统的办法保证“先进先出”。最有效的方法是仓库中的技术流程采用贯通式货架系统,既可提高仓库利用率,又能使仓库管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是现代仓库的重要技术措施。
第五,努力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保持一致,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下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有效地控制进、销、存系统,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保持一致。运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资料辅助决策,能有效降低库存的成本费用,提高仓储服务的效率。
物流人才流向调查
调查从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一方面站在企业用工需求的角度,调查企业对物流专业相关人才的需求,掌握人才需求的具体行业、岗位及需求数量;另一方面,站在毕业生就业的角度,调查已走向岗位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的对所学主要课程的认可度,从而获知现有培养方案下,教学内容对学生就业的推进度。本调查选取用工需求较为平稳的一个时点武汉及周边地区各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的类别和数量作为调查样本。在用工需求岗位的样本选择上,考虑到高职毕业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样本范围设定在中低端操作层面的岗位。在此前提下,所有提出物流相关岗位需求的企业中,非物流行业的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占总量的84%,物流行业内企业的供岗数量占16%。随机选取非物流行业的工商企业200条物流专业人员需求信息,用工需求主要集中于三类岗位,分别是:仓储管理人员(61.5%)、理货员(16%)和物流专员(8%)。
对理货员具有需求的企业及需求占非物流行业理货员总需求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对物流专员需求较集中的行业有:批发零售业(2.7%),其余需求零星分布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生药及生物工程行业、原材料和加工行业、汽车及零配件行业。以上数据显示:物流行业用工需求当中28%的岗位为仓储管理类人员(具体岗位名称有: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文员、仓库统计、物流专员、理货员等);16.5%为货运及调度人员(具体岗位名称有:调度员、货运协调员、配载员、运作助理、现场监督员、跟单员等);11.5%为送货提货人员(具体岗位有:快递员、送货员、司机);11.5%为货运人员(具体岗位有:空船陆路操作员、业务跟单员、单证员等);7.5%为客户服务与维护人员;13%为市场推广及业务人员;4%是物流配送中心操作人员;7%为物流行业内的质量控制人员、报关报检人员、统计分析人员以及要求较高的具有统筹规划和流程设计能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麦可思研究院”出具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中,关于课程重要性的调查结果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上面的结论。调查于学生毕业半年后进行,通过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及总答题率41%。其中在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设计的有关课程重要性的问卷中,得出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其统计结果可以理解为:认为不重要的学生,是因为他在工作中无法接触到相关内容。除此外的几种情况在工作中或多或少接触到相关工作内容,并应用到所学知识及技能,只是程度不同。因此,认为仓储管理有用的学生占83%,配送管理有用的占73%,也说明了仓储类岗位是用工需求的主力。除此外,我们已毕业学生就业雇主类型的调查反映:68%为民营/个体企业,19%中外合资/外资企业,8%为国有企业,还有3%为其他形式。
用工需求分析及结论
对以上数据整合后,我们分析得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有四类:规模较小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的仓储管理类和理货类岗位;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及零配件等大型国企或外资企业的仓储管理类岗位;民营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类、货运类和营销客服类岗位;国营或股份制物流企业的仓储类、货运类岗位。
这四类流向的具体分析如下: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行业的民营个体企业一般来说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对仓储管理人员和理货人员的总体需求量较大。这一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起步和发展时间都不长,管理相对不规范,对在职员工要求也多元化。通过对这一类企业的用工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我们对在这一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的回访反馈,我们发现,工作强度大、管理不规范、岗位职责要求不明确是这类企业的通病。但这类企业设置的入职门槛低,行业专业性不强,因此,成为许多物流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目标。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及零配件等大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类岗位。
这一类企业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一般为国企、外企或合资企业。这一类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专业性强。在物流方面的用工需求主要集中于仓储管理类人员。这一类企业对于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求有物流管理知识,还要求有相关行业知识或从业背景。可是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机制和传统,使得大多数毕业生难以同时掌握机械和物流两大类知识和技能。因此相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和批发零售业而言,物流专业毕业生进入这类企业的难度较高。同时这一类企业也难以在应界毕业生中招到合适的物流相关岗位人员。这一类企业一般倾向于招聘毕业于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专业的人才,经过短期物流专业知识培训后在物流岗位任职。
[关键词]电力工程;物资仓储;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99-01
前言:电力物资的仓储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电力企业要对电力物资进行详细规划和合理控制,全面加强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对策。
1、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问题
1.1 仓库布局分散
电力物资规模巨大,种类齐全,类型丰富,电力物资的这些特点都为其仓储管理带来困难和挑战。目前,电力物资仓库采用分级、分层、分片方式管理,仓库布局相对较为分散。这种分散的仓库布局模式会对物资管理带来不良影响。物资统一调度与规划困难,不利于企业的物资共享。由于仓库过于分散,必须依靠强大的配送力量来弥补上述不足。然而大多数电力企业并未建立专门的配送队伍,配送力量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电力物资仓库管理工作效率,增加物资管理成本。
1.2 库存管理分散
很多电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立项目物资仓储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等,从而实现物资采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虽然对物资进行分散化管理缺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资的管理成本,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项目部之间距离过大不利于物资的调配,这给电建企业的资源调度带来了极大不便。
1.3 储备超额问题
目前,电力库存物资储备未严格按照“合理储备”原则,未按照各单位生产、经营需要为前提确定储备策略,降低实物库存。仓库备品备件储备没有形成常态化管理,缺乏临时应急物资储备。一般的物资采购体系中如果没有合适的库存储备,物资部门就不能及时将工程物资配送到生产需求现场,从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进度,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如果库存物资超过合理储备额度,则物资仓库中的闲置物资没有得到物尽其用,导致了物资不断的积压,采购资金也因此不能得到及时的周转,甚至于一些部门为了达到考核目标,宁愿用大量的资金去购置新的物资,也不愿使用仓库中积压的库存物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1.4 信息化水平不足
现代化时期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逐渐走向信息化经营与发展方向,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也在逐渐走向信息化。然而,其信息化程度依然相对有限,一些电力企业虽然安装了自动化信息系统,然而,在物资仓储管理方面依然发挥着十分有限的管理功能。
1.5 标准化建设滞后
在目前的仓储管理工作中,物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实际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仓储人员缺乏标准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很多企业还是依据传统的管理经验建立比较初级的编码方案,这些编码方案往往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物资种类、特征和属性的描述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虽然目前物资编码方案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经常一套方案尚未被投入使用就被新的方案所取代,但是@些方案通常都具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点,即仍未跳出纯人工管理的工作模式,人工管理的不足之处很多,这样既不利于物资编码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无法保证编码方案的推广及其对物资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1.6 仓库归属地分散
在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各个仓库库存的物资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平衡利库。当前各个电力企业及下属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仓库,并且分别自行管理。这种仓储管理模式虽然在地理位置分布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域优势,同时为各单位核算资产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这种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分配,各个仓库之间的物资周转不畅通,仓储管理人员交流沟通不到位,从而不能有效地调拨和共享各自的资源。
2、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从根源上加强人员素质教育,物资管理部门要认识到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技能等对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根源人手,积极教育并培养物资管理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能够主动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积极配合工作,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加强技术培训。物资管理部门要重视仓储工作人员上到管理者下至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培养他们掌握现代化的仓储技术、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以推动电力物资仓储的信息化管理。
2.2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
电力仓储管理理论最核心的理论是库存管理理论、仓库零库存管理理论和ABC管理理论。为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每个电力企业都需要有一定的库存物资存储量,库存物资太多占用企业资金,库存物资太少则会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库存管理理论就是研究如何保证库存物资量既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又不占用企业资金,同时还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物资供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资金的占用额和进货的仓储费用。ABC管理理论则倾向于研究如何加强库存物资管理。该方法是根据物资重要程度将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提高效率,降低库存资金费用,这种仓储管理理论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对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物资储存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电力企业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运用相关理论为本企业的物资库存确定一个合理数量,提高物资供应和配送能力。
2.3 合理布置仓库距离
仓储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低容易造成物资的平铺化堆积,导致仓储空间的极大浪费,增加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支出。物资的空间分布不均会给物资的存放和提取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企业应当对仓库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对仓库进行信息化改造。此外,很多电建企业通常会建设若干仓库,以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但是当仓库距离增加时,物资运输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对仓库的距离应当合理布置,在选址建设时,要对采购、运输等成本进行统筹考虑,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比如WMS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仓库的配货、预警、运输、集成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2.4 提高物资供应能力
对电力企业物资的供应能力以及配送能力进行协调,既提高物资供应能力,使相关物资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又实现物资的零积压,降低物资仓储成本,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例如:某电力公司通过加强节余物资的退库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创新物资退库管控平台,开展退库申请、退库审批、退库信息维护、退库入库、退库跟踪这五大业务,对退库物资实现高效、高质管理,实现退库的闭环管理。ERP进行退库操作后就会立即自动进入退库跟踪平台,该平台上详细记录了退库物资的各项操作,物资之间的转移、转批次、转编码、转报废、出库等信息一目了然,有效实现了退库物资的高效管理,盘活了公司的积压物资,提高了仓储管理水准。
2.5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电力物资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加大自身的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主动引进物资仓储管理软件系统,并自行更新与升级该系统,并依靠此系统进行管理,以此来提高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实行电子标签管理模式,通过设置标签来对各类电力物资进行标注、分类与管理,依靠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来时刻掌握仓库内各类物资的数量、变化情况、流动状态等,通过观察某一类物资在一周内、一个月内以及一年内的流动速率来制定电力物资采购计划、储存计划等,掌握好物资储存量,减少物资无序积压情况,以此来提升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牙习目信息模块化管理模式,例如货品模块、人均资源模块、储量模块等,通过膜块化的管理来实现细致化的物资信息化管理。
3、结语
总的来说,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对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有很大的作用,现在的电力物资仓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